数学教学反思

时间:2024-05-16 09:59:30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数学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数学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教学反思

数学教学反思1

  折扣是商品经济中经常使用的一个概念,是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因此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在教学中我注意通过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身处问题情境中,通过亲身体验,自主探究,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能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个人认为,这堂课在以下几方面是处理得比较成功的:

  一、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关注他们的处境和感受。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本节课中我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以他们熟悉的“购物”导入学习,把简单、枯燥的学习理性知识的过程变成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促使学生思维活跃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也使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二、注意到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实用性”是这节课的一个显着特点,无论是“折扣”还是“成数”,都是现实生活中的客观存在,也正因为此我们才有学习和探讨的必要。因此,我结合班级和上课时的实际情况组织教材,尽可能使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并通过课后延伸等方式,启发学生将所学内容在现实生活中进行充分的体验和感悟,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深广的'学习空间。

  三、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增强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比如在导入新课时,我从学生熟悉的常客隆超市入手,说超市听说我们班的同学很聪明,想请同学们帮忙出出主意今年的元旦节可以搞哪些优惠活动呢?然后让大家互相说说,从而引入新课“折扣”。这样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关注学生的现实感受,让学生觉得很亲切,容易接受,所以导入很自然,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当然,这堂课也有不足之处,对一些同学而言,这节课的难度较大,尤其是“合作展示”部分。虽然有小组成员间的互助互学,还是有部分同学不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还有在拓展环节中,出示有关“商家到底是亏还是挣?或是不亏不挣?”这个问题后,没有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自主去发现、合作、展示,再给予评价这样会使整节课的知识点更完整一些。

数学教学反思2

  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时间这一教材内容的编排,是用5分5分的读取时间,并通过实际操作知道1小时=60分。教材对时间的认识是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来编排的。

  通过一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12个大格、60个小格;能够认识整时和半时,知道认识整时和半时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5分5分的认识时间探讨1小时=60分。学生比较容易掌握。

  例如在教学8:15分的认识。在教学时运用实物钟、钟面模型、多媒体直观的演示,使学生清晰准确的认识时间。例如在教学5分5分的'认识时间时,通过看钟面上的阴影部分,在教学1小时=60分时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实物操作,对时分关系一目了然。在认识分针走一小格是一分钟,走一大格是5分钟,5分5分的认读时间时运用了多媒体的直观展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了难点。在拓展应用中既对新知进行了巩固,又对学生进行了珍惜时间的德育熏陶。

数学教学反思3

  教材的重点是解比例,难点是解比例的方法,在本节课中我主要采用的是合作探究的方法。

  解比例的方法与解一般方程的方法是有所区别,解比例的第一步都是要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为乘积相等的方程。再解整数比或小数比时,两边同时除以未知数的系数时,含有未知的左边,不再书写除以这个系数,直接写未知数。我所选择的是各具特征的`练习,有的适于用比例的意义解决,有的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比较简单。从学生的回答中,可以发现多数学生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正确解决问题,做到有理有据。对于学生多样的解答方法我给予充分的肯定。但还应该对各种方法的优劣引导学生进行优化,这样会对学生下面的学习有更大的帮助。

  我们应当努力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源泉,去体验发现数学规律和应用数学规律的乐趣。在练习中,我组织学生自己去观察去发现数学知识,并应用它去解决相关数学问题,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的理智高于事实与现象的“权力感”。

数学教学反思4

  一学期的工作又将结束了,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回顾这学期的工作,我执教初(1)、初一(2)的数学学科,工作中有收获和快乐,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为了更好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使以后的工作能够有效、有序地进行,现工作总结如下:

  一、热爱教师工作,思想进步,团结同志,每天早来晚走,无私奉献,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党员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完成学校交给的任务和工作,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请病、事假,脚踏实地地执行学校的各项要求。

  二、积极参加各类学习培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本年度我们每位教师都要参加县里教师业务能力考试,结合自身特点制定了业务学习计划,本学期我严格按照学习计划,有序有效地进行了学习,我觉得自己的业务水平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特别是我又认真学习了几本教育教学丛书,我觉得自己有了很大的提升。在平时我阅读了《蔡林深与洋思教育》等书,领悟其中的教学艺术,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并能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很好的应用。

  三、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

  在教学工作方面,在备课过程中认真钻研教材,深刻理解教材,灵活运用教材,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认真地上好每一节课。备课深入细致。平时认真研究教材,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在制定教学目的.时,非常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教学中,我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一面自觉学习先进教育思想方法、优秀教学方法等,一面继续进行“课堂教学”的分层教学研究,着力点放在激发兴趣---教给方法---养成习惯---培养能力---形成品格上,改革教学方法、手段,增大课堂容量,提高学习兴趣,实现“后进生转化,中等生优化,优秀生提高,各类学生都得到应有发展”的目标。对于班级的学困生,给予特殊的关照,课堂上多提问,多巡视,多辅导,在课堂上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适当的表扬,课后多找他们谈心,使他们树立起他们的信心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发动班上的优等生做学困生们的辅导老师,组成一帮二小组,根据各自的情况给学困生定出目标,让他们双方都朝着那个目标前进。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数学教学反思5

  刚接手三年级五班不久,一日接到某家长的电话:“丛老师,你问过二年级老师我家孩子以前表现怎么样吗?”一听这句话,我马上反应:这个孩子肯定以前表现不是很好,怕老师种下坏印象。我笑着回答:“这很重要吗?我开学第一天就对孩子们说过:现在你们在我心目中都是一页白纸,无论二年级是好是坏,已成过去。我希望你们都能站在新的起点上,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我相信升入三年级的你们每天也会是新的。”听我这样一说,她连声道到:“这就好,这就好。”放下电话,我陷入了深思。为什么家长会有这样的顾虑?这种顾虑是不是有点多余呢?紧接着发生的另一幕让我再次感到问题的严重性:

  虽然新的班委还在酝酿之中,但是课代表需要马上履行职责。所以开学的第三天我对孩子们说:“我先临时指定四个数学课代表,每天负责作业的收发工作。这也算是对大家的一次考验吧。”学生们期待的小眼神全聚焦在我身上。“一小组丛萍”热烈的掌声发自内心地响起。“二小组迟富元”……当说到“四小组吕品品”时,学生中一片唏嘘声,叽叽喳喳地议论声此起彼伏,只见吕品品的脸颊红红的,头低低的。从同学的反应我猜测,这个孩子可能数学学得不算好,觉得不配做课代表。我略一迟疑,马上对同学们这样说:“由于一切对我来说都是新的,所以每个孩子在我眼中都是最棒的。老师相信我指名的这四位同学都不会辜负老师的信任,会把工作干得非常出色的。好,请大家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他们。”

  下课后,我留意到这个女孩子马上拿出了一张纸,不知在写着什么。走近一看,她正在打表格,把全组同学的名字都写下来了。我不解地问:“你这是在干什么?”她不好意思地小声说:“我想用它来记录谁的作业交了。这样你一批我组的作业,马上就知道我组作业齐不齐了。”多有心计的孩子,想得多周到!有如此强的责任感还愁干不好工作吗?我立即在班上表扬了这位同学,并请小组成员要配合好她的工作。接下来这个孩子的变化让我更加欣慰:每节数学课坐的最端正的是她;听讲最投入的是她;作业写的最认真的是她;收作业最及时的是她,而且谁交谁没交她记得一清二楚。面对今天这个孩子的表现,试想一下,无论昨天的.她有多少不尽人意的地方,又何妨呢?孩子每天都是新的。

  太阳每一天都是新的。我要说我们教师每一天也是新的,因为我们面对着的是朝气蓬勃的生命,面对着的是日新月异的孩子。孩子每天都是新的,他们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无限的创造力,他们的智慧和聪颖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只要我们不戴着有色眼镜看学生,也不要揪着学生的小辫子不放,我坚信:孩子每天都会是新的!每天都会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信心百倍地向终点冲去!

数学教学反思6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我为他们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把学生们带入快乐无比的动物乐园,一下就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调动起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新课程的特点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在本课的教学中,需要学生比较两种动物的多少时,我没有直接提出具体要求,而是问:你想拿哪两种动物比较?这样给学生留出一个非常开阔的思维空间,真正把学生放在了主体地位,让他们自由选择、自主探索。

  新课程强调让学生经历有关活动,获得对有关知识的体验。用特定的符号来刻画客观世界中两个量之间的大小关系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之一。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生不但要学习运算符号“+”、“—”,还要学习关系符号“=”、“<”、和“>”。如何让刚入校不久的孩子掌握这三种符号的含义并正确使用它们呢?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情境中体验并理解等于、小于、大于号的.含义。认识了这三种符号后,我让学生说说你用什么好方法来记住这三个符号?怎么来区别“<”、和“>”?启发学生编顺口溜,有的学生说:“左边大,大于号;左边小,小于号。”有的说:“大于号开口在左边,小于号开口在右边。”有的说:“开口旁边是大数,尖尖旁边是小数。”有的说:“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引导学生将符号“<”“>”的形状内化后用语言描绘出来,经历这样的活动过程能加深学生对符号的理解和记忆。

  学生在这节课中认识了“=、<、>”,学会了用符号比较数学之间的大小,抽象概括了数字大小问题,充分掌握0~10的运用。

数学教学反思7

  《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论强调“课堂教学的核心是注重人的发展”,作为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平台,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开放”“民主”的教学形式,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时空保证。在教学本节课时,我改变了以往的按教材编排顺序进行教学,打破了教材束缚,不再做教材的复制者,力求做到教学设计的开放和教学过程的开放,让学生在“体悟”中学习“有余数的除法”。

  一、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和探索的过程。

  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索的过程,要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动的地位,要有熟悉的,可接受的,有趣味的学习素材作为媒介。至于素材的来源可以是书上的现成内容,也可以是生活实例,还可以是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精心选取或加工的题材。在学习这堂课之前,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除法计算、会把一个数分拆成乘与加,并且学生能进行等量划分、平均分等操作,有一定的经验基础,而且书上后面的练习都是用等量划分的形式出现的。因此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没有选用“分草莓”例题引入,而是以等量划分具体实物,给每个学生15个小圆片,可以每2个一份或每4个一份、每5个一份、每6个一份,让学生从动手操作。通过这一具体行为直观感知,有的是正好分完,有的是有余数的,在交流后,学生形象感知两种不同分的结果。学生在自己操作摆双色片后,我又让他们说说摆的过程,学生在探索学习中,对余数,有余数的除法等概念体验比较深刻。我们深知,当孩子们在经历数学、体验数学时,这样的课堂才是充满活力的。

  二、加强对数学思维和方法的指导。

  以往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传统的做法是在练习的订正和反馈环节中直接告诉学生:余数不能比除数大,必须比除数小。对于其中的道理,学生不是从自己得出,而是机械记忆。我在教学本课时,我用一组实例辨析,让学生去分析,归纳、总结规律,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学生在交流、反思中不仅增长着知识,而且从中也发展着解决问题、数学思考、合作交流等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帮助了学生对有余数的除法有了更深的理解,教学效果比较好。

  通过这一课的教学使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平台,教师要积极探求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数学教学反思8

  组合图形面积是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这些知识的发展,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认识组合图形的形成及其特点,让学生自主解决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问题。把这个图形分成我们已学过的`图形,通过画辅助线表示出来,如果认为有几种分法,就分别在图形上表示出来。接着让学生来说说自己的做法,通过投影展示学生的分法(以分割成两个长方形为例),

  第一,你是怎样分的?(分割成两个长方形);

  第二,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的?(长乘宽);

  第三,要计算第一个长方形的面积,长是多少?宽是多少?要计算第二个长方形的面积,长是多少,宽是多少?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基本上都能够运用分割或添补法把组合图形转化为所学过的基本图形,但在展示学生分法时,忘记了将在巡堂时发现的个别学生的分法是由于找不到相关条件无法计算图形面积也进行展示和集体讨论为什么,这是不足的地方(如果当时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充分展示汇报不同的分法后,教师接着引导学生总结优化出哪种分法更利于我们计算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或者哪种分法计算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更简单,然后就让学生用这种方法来计算图形的面积,可能后面的环节就不会不够时间)。

  学生汇报了不同的分法后,就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进行图形的面积计算,然后让学生汇报展示,从中小结优化出那种分割法或添补法计算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更简单。这个环节花的时间比较多,跟前面的环节有类似,结果后面的时间很紧。因此在今后教学中应要多注意教学环节之间的内容设计,尽量紧凑,及时发现问题和作出反馈。

数学教学反思9

  今年所教的是高二1班和高二6班,这两个班是普通班,感觉到由于学生的基础差,对数学不感兴趣等特点,但好多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还是较强,记忆方面大多以机械形象记忆为主,特别是一些女同学常常能把课本内容整段背出。有的同学甚至还能把例题的解题过程一字不漏地复述一遍,笔记记得整整齐齐,虽然能把概念定理整段背出但理解不深。解题过程虽然全部正确却不会变通,特别是遇到没有见过的新题型常常摸不着方向,无从下手。她们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创造性常常不够特别。对于逻辑思维要求较高的数学学科就必须针对女同学的特点,精心设计思维情境,点燃她们数学想象的“灵气”,激发它们学习数学的兴趣,鼓起她们学习数学的勇气。

  这半年来,我认真钻研数学中的每一个知识点,精心设计每一节课,虚心向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同时积极主动的学习他们的实际教学方法。与此同时我努力做好教学的各个环节,做好学生的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学生的心理素质的提高 。为以后更好提高教学效果。

  经过一番深思我个人觉得高二数学教学应该作到夯实“三基”: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的巩固掌握相当关键。

  我从中得到的教学反思如下:

  一、教学定位要合理化,重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思想 。通过半年来的高二的数学教学以及考试题研究分析,发现数学考查的多是中等题型,占据总分的百分之九十之多,所以我认为对于大多数的学生, 作好这部分题是至关重要的。

  二、教师指导好学生对教材的合理利用, 数学考试考查点“万变不离教材”。许多的试题就来源于教材的例题和习题。提高学生对教材的重视的同时,关键做好学生的学习指导工作,对于教材的改造和加工至关重要。先整体把握教材的章节再细化,具体的内容用联想的方式。对于详略的处理交代清楚,使学生在自己的'头脑中构建知识体系,理解解题思想和知识方法的本质,联系提高实际运用能力非常重要。

  三、理解知识网络构建认识体系。各知识模块之间不是孤立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发现知识之间的衔接点,有的在概念外延上相连,有的在应用上相通等。这样就可以把已有知识连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在解决问题时便会左右逢源如鱼得水。

  四、把握教材注重通性通法的教学、做好学习方法的指导工作。 近几年高考数学试题坚持新题不难、难题不怪的命题方向强调“注意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我们要注意回归课本。回归课本不是要强记题型、死背结论,而是要抓纲悟本,对着课本目录回忆和梳理知识,把重点放在掌握例题涵盖的知识及解题方法上。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身教学工作的检查与评定,是教师整理教学效果与反馈信息,适时总结经验教训,常常反思对数学教师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优化课堂教学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数学教学反思10

  今年是小学教学的最后一年,根据新大纲的教学要求,我力求使教学结构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注意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培养创新意识,更注重在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学的改革主要体现在课堂及课余时间上,在课堂上我注重加强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而课余时间则注重让学生“学以致用”,让学生将数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一、加强口算的学习。通过课前的3分钟的口算练习,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通过他们自己喜爱的方式来练习,还不定期的举行“速算手”比赛,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二、加强乘、除数的三位数的乘、除法笔算。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乘、除数是二位数的乘、除法笔算,在原有知识及对法则理解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多加强巩固练习,防止学生因粗心大意而计算出错。

  三、应用题一直以来都是学生学习的一大难点,针对这一情况,我让学生多练、多想、多问,从量到质,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再也不像以前那样惧怕应用题了。

  四、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体会数学应用数学的意识。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又蕴涵着数学问题的活动。使学生通过在活动中解决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又有利于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

  五、为了贯彻面向全体学生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我还设计了一些带有一定的难度的练习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以便更好地发挥他们的特长,培养他们数学能力。

  一学期过去了,在新教学大纲的指导下,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同时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教学成绩上不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后进生的问题最大:

  1、

  尽管我在后进生上付出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从学习成绩上看,只是略有进步或进步的幅度小,和我的预想还有一定的'差距。

  2、

  部分学生不善于动脑思考,不会举一反三,被动接受知识现象较为普遍,因此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差或方法少。

  3、

  部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培养起来:①部分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没有养成;②部分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没有养成。这是让我非常头疼的问题,本来非常简单的问题由于审题不细致导致错误,让我感到很可惜。③部分学生良好的检查习惯没有养成。他们做完题目后不知道检查、不会检查,明明错误在眼皮底下却看不出来;有的学生懒于检查。

  望来年,能再接再厉,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数学教学反思11

  3的倍数的特征比较隐蔽,学生一般想不到从“个位上的数字之和”去研究。上课开始先让学生通过练习回顾旧知:2的倍数与5的倍数的特征。然后让学生猜想:3的倍数又有什么特征呢?这样能较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于受2的倍数与5的倍数特征的影响,有些学生很自然猜测到“个位上是0,3,6,9的数是3的倍数”、“各位上的数字加起来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等等,学生能想到这几点是非常不错的。

  学生进行猜想后,我并没有判断学生的猜想是否正确,而是出现了百数表,让学生在百数表中圈出所有的'3的倍数,让学生从表中发现3 的倍数的特征,把自己发现的在小组间交流。此时,我还是没有判断学生的发现是否正确,而是让学生打开课本自学,从课本中找3的倍数的特征,当遇到问题解决不了时,我们可以向课本求助。然后问学生“各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是什么意思?请结合举例说说。”接下来将数扩到百以上,通过各种方式举正反例通过计算来验证从而得出3的倍数的特征。最后比较验证之前的猜想与发现。当我们向课本找到结论时,我们也要质疑,通过举例来验证。鼓励学生对知识要敢于质疑,敢于通过各种方式去验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

  在教学中,我能有效获取课堂生成资源,同时也注重方法的指导。比如:同桌举例验证时,涉及到了“123456”是否是3的倍数,先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让后问:还有更加简便的方法吗?老师有效引导,让学生去发现“去3法”能给我们的判断带来很大的方便。还有在方框里填数等。有较好的教学机智与课堂驾驭能力,如:在百数表圈3的倍数时,我的课件中有个数“99”忘记没有圈好,学生发现了这问题。在这里,我是表扬了发现此问题的学生,老师故意说:我是特意没有圈的,看我们的学生观察是否仔细,考虑问题是否全面……,把原本的错误变成良好的教学资源。练习的设计业很有层次与梯度,联系生活实际。

  本节课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百数表中的数据太多,部分学生的发现是乱七八糟的;在举例验证的过程中,学生的计算还不够,学生亲自从算中去体会更好;总结不太及时,从及时总结中提炼、提升会更好。

数学教学反思12

  生命因思想而精彩,人生因教育而美丽。

  四月二十二日,第三次数学集体备课。窗外,雨点儿沙沙,不停地下,窗内,大伙儿你问我答,你言我续,交流激烈。此时此刻,思维在碰撞,智慧在流通,成功在共享。

  回到自己的学校后,又一次欣喜地发现,收获不小,反思总结谈一二。

  一、重视课本阅读。很多时候,往往为了提高学生的上课注意力,总是聚焦小黑板、大黑板、投影仪、大屏幕。一堂课下来,发觉书本几乎没怎么利用,更别谈自主阅读了,久而久之,学生的数学自主阅读能力可能因此会下降,所以适当的时候,留一些时间给孩子自己阅读还是很有必在的。阅读例题,阅读一些法则、定律,阅读书本的“你知道吗?”给学生数学学习的喘气的空间,也可拓宽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能力。

  二、创设情境助教学。原先在《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课中,因为想不出合适的导入,我准备直接揭题进入主题。可后来集体备课时,有老师谈到猜谜引入揭示画图法这个情境的创设效果不错,使我深受启发,修改了教案,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导入:请两位同学上台,教师依次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的卡片,俩人一个人想办法告知对方,但规定不能说话,另一个猜。很显然学生会用手划出图形的形状,进而教师指出:用画的方法最能让人了解各种图形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运用画图的'方法解决发生在身边的数学问题。这样的情境花时又少,又富有趣味性。在玩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又很自然地引入今天的主题。可是,难道情境创设只能适用于导入吗?练习中可否创设一些呢?带着这个问题,我又进行了尝试。在教学《倍数和因数》这一单元中,设计了小游戏,充分地利用了学生的学号。

  (1)请学号是偶数的同学举起学号牌;请学号是奇数的同学举起学号牌。有没举过学号牌的吗?这说明了什么?从而强调了在非0的自然数中,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2)学号是2的倍数的同学举起学号牌;学号是5的倍数的同学举起学号牌,为什么有的同学举了两次?把你们的学号让我们看看,从而发现了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数特征。

  (3)素数与合数中,学号最特殊的同学先出教室,再请学号是素数的同学走出教室,最后请学号是合数的同学走出教室。

  (4)数学说话训练:说说自己的学号。最后发现,这样的游戏活动的创设,既巩固了所学的新知识,又大大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效果还真不错。由此看来,创设情境,不只是一节好课的引入,而是既可以分散于不同的教学环节之中,也可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数学教学反思13

  这节课主要是通过以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的乐趣,感悟知识的形成,使学生在自己的认知的基础上进行学习。通过教学来看,效果比较好,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学习兴趣浓。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在新课探究中,我先让学生对课本进行自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自学,对垂直有了初步的认识,为下一步深入探讨垂直的有关问题做准备。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我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说一说、折一折、做游戏等活动,引导学生对垂直的有关概念进行理解,这样不仅使学生把握了本节课的重点,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垂线的画法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我先让学生自由画,再着重讲过直线上的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的.画法,然后放手让学生画过直线外的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学生通过动口交流、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垂线画法的探索过程中去,有利于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形成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数学教学反思14

  紧张有序的高二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经受了磨砺和考验的我,在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学科知识的理解和业务水平方面更有了进步。

  这一年来我认真钻研数学中的每一个知识点,精心设计每一节课,虚心向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同时积极主动的学习老教师的实际教学方法,与此同时,我努力做好教学的各个环节,做好学生的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学生的心理素质的提高。尽管我在教学中小心谨慎,但还是留下了一些遗憾。

  经过一番深思,我个人觉得高二数学教学,应该理顺知识网络。因为高考命题是以课本知识为载体,全面考查能力,所以,促进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的巩固掌握相当关键。我从中得到的教学反思如下:

  一、重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思想

  通过一年来的高二的数学教学,以及对高考试题研究分析发现,数学考查的多是中等题型,占据总分的百分之八十之多,所以我认为,对于大多数的`学生作好这部分题是至关重要的。

  二、指导好学生对教材的合理利用

  数学考试考查点“万变不离教材”,许多的试题就来源于教材的例题和习题,提高学生对教材的重视的同时,关键做好学生的学习指导工作,对于教材的改造和加工至关重要,先整体把握全教材的章节,再细化具体的内容,用联想的方式,对于详略的处理交代清楚,使学生在自己的头脑中构建知识体系,理解解题思想和知识方法的本质联系,提高实际运用能力非常重要。

  三、理解知识网络,构建认识体系

  各知识模块之间不是孤立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发现知识之间的衔接点,有的在概念外延上相连,有的在应用上相通等,把已有知识连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在解决问题时便会左右逢源,如鱼得水。

  四、高度重视新课程新增内容的复习

  在新课程试题中,有些题目属于新教材和旧教材的结合部,在高考命题中采用新旧结合的方法。例如函数的单调性问题既可以用导数解决也可以用定义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处理既可以用传统方法也可以用向量方法。只有重视和加强新增内容的复习,才能紧跟教改和高考改革的步伐,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自己作题时有意识的找出最佳方法,尽量不要有较大的思维跳跃,同时结合参考题解加以取舍,也可以把精彩之处或做错的题目做上标记。查漏补缺的过程就是反思的过程。除了把不同的问题弄懂以外,还要学会“举一反三”,及时归纳。

数学教学反思15

  想了很久,折叠这一课下来了,感觉挺难的。这门课设计为活动课,课堂组织比较混乱,没有很好的规范。第一次上课的时候,教材第39页“做一件事”的处理比较粗糙:学生先思考判断,再折叠验证,然后闭上眼睛回忆折叠过程。

  这一步“回想”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空”的概念,但我真的.不在乎学生是否回想。如果没有实物操作,如何引导学生看平面图,想象折叠过程?有没有简单好的步骤?第二次上课,我引导学生先设置一个“中心图”,也就是一般情况下,将周围连接的小方块(或长方形)最多的图形设置为底部,然后依次折叠“中心图”周围的图形。“中心图”上面是背面,下面是正面,左边是左边,右边是右边,最后一张是上面(如果两边都没有人,当然不会折叠)。这种折叠顺序降低了学生想象的难度,让他们有目的、有秩序地思考。这样,教学难点在这里被突破了,课堂更有效了。

【数学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数学教学反思10-23

数学的教学反思04-22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05-31

《第几》数学教学反思05-28

数学计算教学反思05-28

数学教育教学反思04-21

数学周长教学反思01-13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02-07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