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石教学设计
- 相关推荐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搭石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搭石教学设计1
教材解读
捧读课文,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整方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若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
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一定会强烈地感染着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使他们充满为他人奉献的热望。这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 贝示浣馕
(1)对句子的理解。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这是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句子含义深刻。一块块、一排排搭石,静静地躺在溪水中,任人踩踏,却无怨无悔、默默无语。这正是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精神的写照,也是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情感的纽带。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依据这一理念,我们尝试让学生在读中把抽象的文字还原为生动的画面,试图通过所想象的画面来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感受到人性的美,体会到人间的真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本课的教学以“美”作为这篇课文的主线,贯穿课堂始终。
学习目标
1理解词语意思,感悟文中语言的优美,
2 通过朗读,感悟文中蕴含的景美、人美、以及人景的和谐之美。
3了解作者从普通事物中发现美、表现美的做法,唤起学生发现、寻找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朗读感悟感悟文中蕴含的景美、人美、以及人景的和谐之美。 教学难点 “每当上工、下工??给人画一般的感受”的感悟。
教具 课件音乐
第二课时(初稿)
教学内容 教学2---5自然段,领悟“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感悟文中蕴含的
景美、人美、以及人景的和谐之美。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搭石》这篇课文,解决了什么是搭石?为什么要搭石?搭在那里这几个问题。还积累了许多词汇。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跟着作者来到无名小溪前,一起来走一走搭石,欣赏欣赏搭石上的美丽风景,感受感受搭石带给我们画一般的美感。
二 、 巩固生字词
1、同学们,走搭石前,得先认清几个刚认识的新朋友,因为它们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走搭石。
2 、投影词语:
人影绰绰清波漾漾 (读这两个词你发现了什么么?ABCC 非常对称 有点像对联)
间隔联结相背而行(多音字)
谴责 懒惰 俗语 理所当然 脱鞋绾裤协调有序(笔画多,读正确不容易) 三、 学习2---5节
1、 好,现在我们可以跟作者一起愉快地过搭石了。
2、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法来读一读2---5小节,说一说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想法?(学生畅所欲言)
3、有句话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点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齐读,板书:一道风景
4、何谓风景(由山、水花草树木建筑物等某些自然现象,风景往往带给人们美的感受, 有人说过一道道美丽的风景能让人心旷神怡,一篇优美的文章往往能够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把文字变成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今天我们也来试一试,把语言变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请再品读品读2---4节,想想搭石上的风景有那几幅画面组成)
4、指名解答,板书:老人搭石图
众人过石图
谦让尊老图
第一幅画面(第二段)
1、 同学们,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第一幅画面
2、 请同学们来读一读下面一段话:点击
上了点年岁的老人,急着赶路,发现那块搭石不平稳,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石头搭上,满意了回去。
3 这句话讲了什么(老人在搭石)
4、请同学们再读一读文中的一句话,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点击: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5、 读一读,比一比,发现了什么?(透过“无论??只要??一定??并且在上面踏
上几个来回,直到??”更能体会出老人那闪光的心灵)点击: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
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
(是呀,虽说只是增加了几个文字,但带给我们的感受完全不一样,这就是写作的精妙之处——画龙点睛。作者观察得如此细致,描写得又是那么细腻,让我们再一次来品味品味作者的神来之笔)
4、导读:平时悠闲时,看到搭石不平稳,自觉来调整,足以让人尊敬,更让人起敬的是老人“无论??只要??一定??并且在上面踏上几个来回,直到??”这是怎样的老人?指名说。让我们也来做一次图中的老人,搭一搭石头(四人小组讨论)
1、 出示老人调整搭石图:
师问:
(1) 老人家,您有急事还不赶快赶路,为什么要这么做?
(2) 通常您都怎样挑选石头?为什么要踏上几个来回?
(3) 调整好搭石后,您的心情怎样?为什么?
2、 导读:多么朴素的情感啊,多么美好的心灵啊!正是从家乡人民摆搭石上,我们看到了
人们相互之间那种暖融融的关爱,同学们,这是不是一道风景?来,把这道风景读美! 第二幅画面(第三段)
1、 读读这部分,说说画面中哪儿让你觉得美?怎么美?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2、 美的文章能让人展开想象,让文字变成生动优美的画面,我们再来试试,看谁能通过文
字展开想象的翅膀,让语言变成一幅生动的画面,感受其中的美。
3、 师配乐朗诵本段,生闭目想象:你头脑中会出现一幅怎样的画面?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看到了什么?往溪水里看一看还看到了什么?
4、 学生描绘画面。
a) 体会动作协调之美(读悟——协调有序:联系学生平时走过水洼地时的走法与姿态,
想象几米甚至十几米的小溪,一行人踩在好几块甚至更多块搭石上时人们的姿态,走熟了就形成了文中的轻快、协调有序之美。读出轻快之美。评价促读)
b) 体会声音韵律之美(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评价促读)
c) 人景和谐之美(试着描述:清波漾漾——人踩在搭石上,搭石周围清澈的溪水漾出
一波一波的细纹;人影绰绰——一行人紧走搭石,倒映在水中的人影一个接一个,在漾开的水纹中影影绰绰,既看得见,又不真切。)
随机解释“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的意思
5、下工,一抹夕阳照在河边的小溪,溪水在夕阳的映衬下,闪着一缕一缕的光彩。听着潺潺的流水声,附和着踏踏脚尖点搭石的声音。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这简直就是一幅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啊!太美了!用我们美妙的声音来表现——读!
6、这么美的有声有色的`画面,还想不想再读?谁来读,谁还想读,想读的站起来一起读,老师和你们一起过搭石。走熟练了,不看书过搭石。
7、口头填空,点击: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 )!前面的( ),后面的( ),踏踏的声音,像();清波(),人影( ),给人( )的美感。
导读:人和景交融在一起,那么和谐,难怪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让我们再次走进这画一般的风景。)
第三幅画面(第四段)
1、 指名度第四节,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乡亲们之间的谦让精神以及尊老美德)
2、出示句子: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
所当然的事。
“理所当然”什么意思?想想生活中哪些事是理所当然?文中说什么事是理所当然? 导读:多么淳朴的乡情们啊,你们看,在山清水秀的小山村中,搭石让老人想到别人、年轻人想到老人,人与人之间友好相处,这怎么不是一道靓丽的风景呢?同学们,让我们把这道风景读美!
四、 拓展练笔
1、 刚才我们已经欣赏了一幅幅风景,现在我们试着用自己的笔来描绘风景。
2、 出示课文插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风景?
3、 写话:试着用上动词和书中的语言,加上自己的积累,把这幅美妙的搭石图写下来,注
意有顺序,写具体。(学生动笔)
4、 谁来描述一下你所看到的走搭石的画面?交流。
五、升华读文
1、同学们,此时你还觉得这是一块块冰冷无情的石头吗?那么你发现了什么?
出示句子:搭石上有——有——有——
2、 这小小的山村,这一个个看似平常的生活场景,体现出生活中这么多看的见、看不见的
美,这美撞击着作者的心灵,发出由衷的感叹,让我们一起跟着作者来赞美。齐读最后一段。
3、 搭石上有情有爱,搭石上刻着乡亲们美好的心灵,这搭石又何尝不让我们心动呢?再读
课文2---5小节(有时间读,没时间不读)
4、这么普通的景观却蕴藏着这么多的美。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了美,并用手中的笔将其记录下来,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相信同学们一定深受启发,让我们睁大眼睛去寻找和发现生活中的美吧!
附板书:
搭 石
老人搭石图 有爱
一道风景 众人过石图 有美
谦让尊老图 有情
第二课时(修改稿)
教学内容 教学2---5自然段,领悟“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感悟文中蕴含的
景美、人美、以及人景的和谐之美。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搭石》这篇课文,解决了什么是搭石?为什么要搭石?搭在那里这几个问题。还积累了许多词汇。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跟着作者来到无名小溪前,一起来走一走搭石,欣赏欣赏搭石上的美丽风景,感受感受搭石带给我们画一般的美感。
二 、 巩固生字词
1、同学们,走搭石前,得先认清几个刚认识的新朋友,因为它们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走搭石。
2 、投影词语:
人影绰绰清波漾漾 (读这两个词你发现了什么么?ABCC 非常对称 有点像对联)
间隔联结相背而行(多音字)
谴责 懒惰 俗语 理所当然 脱鞋绾裤协调有序(笔画多,读正确不容易) 三、 学习2---5节
1、 好,现在我们可以跟作者一起愉快地过搭石了。
2、 同学们请看,点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齐读。
3、 猜测 会提出问题:搭石,怎么就构成了家乡的美景(对,搭石只不过是小溪中供人走路的小石头而已,为什么??,想知道答案吗?读一读课文中的2—4小节,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4、读读课文,待会儿向大家说说你仿佛看到了那些画面,最好能给每个画面娶一个名。
5、指名解答,板书:老人搭石图
众人过石图
谦让尊老图
第一幅画面(第二段)
3、 同学们,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第一幅画面
4、 请同学们来读一读下面一段话:点击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6、 老师把它修改了一下,你说行吗?点击:读一读,比一比,发现了什么?(透过“无
论??只要??一定??并且在上面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更能体会出老人那闪光的心灵)点击:
上了点年岁的老人,急着赶路,发现那块搭石不平稳,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石头搭上,满意了回去。
读一读,比一比,发现了什么?指名讲。(透过“无论??只要??一定??并且在上面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更能体会出老人那闪光的心灵)
(是呀,虽说只是增加了几个文字,但带给我们的感受完全不一样,这就是写作的精妙之处——画龙点睛。作者观察得如此细致,描写得又是那么细腻,让我们再一次来品味品味作者的神来之笔)
4、导读:平时悠闲时,看到搭石不平稳,自觉来调整,足以让人尊敬,更让人起敬的是老人“无论??只要??一定??并且在上面踏上几个来回,直到??”这是怎样的老人?指名说。让我们也来做一次图中的老人。
3、 出示老人调整搭石图:
师问:
(1) 老人家,您有急事还不赶快赶路,为什么要这么做?
(2) 通常您都怎样挑选石头?为什么要踏上几个来回?
(3) 调整好搭石后,您的心情怎样?为什么?
4、 导读:多么朴素的情感啊,多么美好的心灵啊!正是从家乡人民摆搭石上,我们看到了
人们相互之间那种暖融融的关爱,同学们,这是不是一道风景?来,把这道风景读美! 第二幅画面(第三段)
5、 读读这部分,说说画面中哪儿让你觉得美?怎么美?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6、 美的文章能让人展开想象,让文字变成生动优美的画面,我们再来试试,看谁能通过文
字展开想象的翅膀,让语言变成一幅生动的画面,感受其中的美。
7、 师配乐朗诵本段,生闭目想象:你头脑中会出现一幅怎样的画面?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看到了什么?往溪水里看一看还看到了什么?
8、 学生描绘画面。
a) 体会动作协调之美(读悟——协调有序:联系学生平时走过水洼地时的走法与姿态,
想象几米甚至十几米的小溪,一行人踩在好几块甚至更多块搭石上时人们的姿态,
搭石教学设计2
教师简介:
王文妮,女,1981年3月出生。小学一级教师,现任教于青岛永宁路小学,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多次在市、区执教公开课、示范课,执教的语文课分别获省、市语文优质课比赛一等奖;在组织好教学工作的同时,不断反思,勤于笔耕,撰写了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并获得多项国家级、省级奖项;先后参与了多项省、市科研课题研究。在语文教学改革实践中,重视学生个性化阅读,致力于构建轻松、和谐、自主的课堂氛围,形成了朴实、大气的教学特色。
附录课文:
我的家乡有一条无名小溪五六个小村庄分布在小溪的两岸。小溪的流水常年不断。每年汛期,山洪暴发,溪水猛涨。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绾裤。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面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过前面的人突然止步,后面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课堂实录: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搭石。齐读课题。
生齐读。
师:拿起书,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如有不懂的问题,就在旁边打个小问号。
学生自由读文。(师在黑板上写几个词)
师:这几个词好像读得不准,读一读:轻波漾漾、人影绰绰、联结、
师:有什么问题?
生:第二个自然段为什么说构成了一道风景?
生:我读不懂上工、下工是什么意思?
师:有知道的吗?
生:上工是上班,下工就是工作之后再回来。
生:我不懂第3自然段的“紧走搭石慢过桥”是什么意思?
师:刚才你们提出了为什么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要解决这个问题,先要弄明白什么是搭石,谁来读一读书上的句子。
生:(读文)
师:按照2尺左右的间隔(这是多音字,师板书。应读几声?四声,齐读一遍。)你们看,这些排在小溪中的石头,就是——
生:搭石。
师:如果没有搭石,会是什么样子?你能读读书上的句子吗?
生读。
师:你知道什么叫“脱鞋挽裤”?
生:就是……
师:当秋天来了,天气凉了,人们赶集就要——
生:走搭石。
师:人们**就要——
生:走搭石。
师:知道了什么是搭石,我们再来看这个问题。什么是风景?
生:就是特别漂亮的地方。
师:就像我们课前看的图片一样……说到这儿,有个问题,你说搭石只是铺在小溪里的一块块石头,怎么说它是一道风景呢?默读课文,边默读边画出人们走搭石的句子。
学生自读课文。
师:谁来读读你画的句子。
生:每当上工、下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师:还有谁想读。
生:假如……
师打出这段。
师:你能抓住关键词语,概括地说一说这段讲了什么事?
生:(先读)
师:谁背老人过去?
生:年轻人背老师过搭石。
师:年轻人背老师过搭石时,年轻人是怎样做的?
生:伏下
师:谁知“伏下”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蹲下。
师:是这样蹲下的吗?
生:要弯腰。
师:是这样弯腰的吗?
生:不是。
师:那你们做一做。
生做。
师:为什么要这样做?
生:老人年纪大了。
师:他心里有老人啊!伏在这样的背上是多么舒服,多么踏实呀!谁来读读。
生:
师:这时候你会——
生:背老人过搭石。
师:这小伙子,如果你遇上一个陌生的老人,你会——
生:背老人过搭石。
师:如果老人谢谢你,你说什么?
生:不用谢。
师:为什么不用谢?
生:因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
师:为什么理所当然。
生:应该的。
师:这个“理”是什么意思?
生:是道理。
师:对,是道理的意思,那么这个词应该怎样解释?(理所当然)
生:按道理。
师:按道理就应该这样。同学们,你再读读这句话,这里的道理是什么?
生:背老人过搭石。
生:尊敬老人的品德。
师:请你再读一读这句话。
指名几个学生读。
师:同学们,如果年轻人把背老人过搭石,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你刚才所画的走搭石的句子,还有哪些是理所当然的。
生读。“让对方先走……”
师:让对方先走,对乡亲们来说,是理所当然的事。
生说。
师:你知道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事概括出来,真好。上了年纪的人为人们摆搭石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生说。
师:谐调走搭石,也是理所当然的事。还可能有哪些事对乡亲们来说,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生:如果遇上一个妇女,我肯定……
师:你这样想,乡亲们更会把这样的事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生:如果一个人掉进水里,乡亲们马上把他拉上来。
师: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生:
师:这些最平常的事,在乡亲们看来,都是理所当然的事。
再读这句。
师:你们看看这段话,是不是也能把它读好。
指名读。
“上了年纪的人……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师:老师也想读读,闭上眼睛听一听,可以吗?
师范读。
师:睁开眼睛,有了自己的感受,再来读读这段话。谁来读?
指名读。
师:……我们总是会看到这样的乡亲们,让我们一起来读。
学生齐读这一段:上了点年岁的人……
师:正是这……使乡亲们谐调有序地踏石而来。
学生自由读文。
指名学生配乐朗读。(学生把“一行人”读错了。)
师:正是这……你们最想听谁来读啊?
生配乐朗读。
师:拾石就是天然的石头,走得不平稳啊,所以……前面的要……后面的要……走得多么的谐调有序啊,难怪家乡有句话叫:紧走搭石慢过桥。
我们来合作读一下好吗?
师生共读。
师:是啊,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真是人景两相合的美啊!
教材分析
《搭石》是人教课标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对摆搭石、走搭石等画面的描写,表现了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人、家乡事的怀念赞美之情。
本文作者刘章是以诗歌著称于文坛的,他的诗质朴纯真而又简约大气,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课文选的是他的一篇散文,具有同他的诗歌相同的特点。全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本文描写了农村生活中非常不起眼的事物搭石及农村生活中的平凡镜头,通过细节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平凡中透出的深意,朴素中闪烁着的美好思想。
本课内容的编者设计精心,文中配有插图,安排了泡泡语,文后安排了要求认识和要求书写的汉字及思考练习的四个题目。这些内容,提示了学习的重点、学习的方式,为教师教学进行了有益的提示。
作为学习该教学内容的四年级学生来讲,已经有三年的小学语文学习经历,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借助工具书理解词句,能联系上下文对有关词句谈出自己的感受,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本课教学将通过细节描写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作者所描写的平凡事物中所蕴含的美,这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既有学习的基础,也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积极引导,创设学生熟知的情境进行体验,引导学生对重点词句反复品读,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教师简介:
周明玉,女,1973年12月出生,任教于江西省南昌市百花洲小学,小学高级教师。先后荣获全国课改实验工作优秀教师,南昌市“三八”红旗手等光荣称号。获全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大赛一等奖,江西省高年级阅读教学大赛第一名。受人教社邀请,拍摄《唯一的听众》课堂实录,录入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精品课光盘。
课文附录:
有一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30万人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7岁儿子的学校。那个昔日充满孩子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
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他知道儿子的教室在一层楼的左后角,便疾步走到那里。就在他挖掘的时候,
教学实录:
师:读课题。
生读。
师:这篇课文写了什么事,父与子之间发生了什么事?请把课文读一遍。
学生自读课文。
师:这是怎样一场地震?
生:
师: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读。
师:老师给你看一组图片,(播放洛杉矶大地震的图片)……这样的地方就叫做“废虚”、“瓦砾”……在地震面前,人就像蚂蚁一样渺小。
……
师: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
师:在这样的大地震中,父子俩共同创造了奇迹。看看书,你用什么话评价这件事?
生:这是一位……
师:是一位吗?
生:这是两位……
师:还可以说——
生: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师板书)
师: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这节课,我们先了解这位了不起的父亲。请你自读课文,画一画,看看从哪里看出这位父亲了不起。
学生默读课文,圈点批画。
师:你从哪些语句中读出了父亲的了不起。
生读。因为他坚持了很久,我觉得他了不起。
生:我还从“……”(读)
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不读课文。
生:我觉得这位父亲哪,别人劝他,他还是坚持。
生:我还觉得这位父亲……
师:让我们一个个地交流一下。刚才这位同学说别人都来劝父亲,就是课文中的这部分内容(出示课文)。说说看,都有哪些人劝父亲?他们分别是怎么劝的?
生:
师:消防部长怎么劝的?
生读。
师:……怎么劝?
生读。
师:面对他们的劝阻,父亲说了这样三句话。说说看,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生:这三句话都差不多。
师:父亲的话就是有点简单的问话。但你再仔细体会体会,父亲说这话时的'心情都是一样的吗?
生:“……”父亲恳求地说。
师:他读出了恳求。
生:我觉得他的话里有急切,他问消防部长,再晚一点,儿子就有生命危险。
师:你们知道消防队员在大地震之后是干什么的?
生:救援工作的。
师:
生:还有……读文。父亲的回答有一点生气。父亲听到警察的话,肯定这样想:“你让我回家?”“你不是帮我救儿子的吗?”(掌声)
师:父亲的坚持你能理解吗?谁来读一读。
生:父亲的坚持表现了他对儿子的爱。
师:从父亲几句简单的话读出了他对儿子的爱,读出了……让我们来读一读。
师读:当父亲……恳求地问——
生问。
师读:当父亲看到……问——
生问。
师读:警察走了过来……问——
生问。
师:我想问问,……父亲为什么不离开?
生:父亲都爱儿子,谁都会这样做。
生:每个父亲都爱自己的儿子。
师:而且这位父亲还曾经说——
生读。
师:我想问这位父亲,你为什么不对大家说清楚?
生:假如我去跟他们说清楚,儿子就会有生命危险。
师:让我们再来问一问……
师生再接读。
师:就是父亲这简单的问题,让我们读出了父亲的——
生:了不起。
师:刚才这位同学还说到父亲的坚持。就是这个句子(出示),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读。
师:哪些同学画了这个句子?为什么画?
生:因为父亲完全是用手来挖的,挖了……个小时。
师:他读出了时间的漫长。
生:还因为父亲挖时坚持不懈。
师:他挖的时候可能会有哪些动作?
生:可能会搬、挖、刨……
师:为什么文中只用了“挖”?
生:我从中看出了父亲的劳累。
生:透过“挖”字,我看到父亲真心想救出自己的儿子。
生:我看出父亲是用双手来挖的。
师:一个字,让我们读出了父亲的爱心和坚持。这是作者的独具匠心。让我们一起来读好这个“挖”字。
生读。
师:作者这样罗列时间的进程,他为什么不直接写出是怎么挖的呢?
生:更能表现时间的漫长。
生:更能表现父亲的决心和坚持。
师:是啊,那是怎样情境中的36个小时?也许会发生——
生:
师:发生——
生:余震。
师:让我们读一读父亲挖的进程,他一连挖了——
生读。
师:时间……过去,也许他挖出了其他遇难者的尸体,他一连挖了——
生再读。
师:有时通过“挖”这样的一个字,我们读出了父亲的苦苦坚持,我们还读出了——
生:父亲的决心
生:父亲深深的爱。
师:而这一切的一切,让我们感到这是一位——
生:了不起的父亲。
师:36小时之后,我们看到的是这样一位父亲——读。
生齐读文中一段。(课件出示)
师:就让这位了不起的父亲的形象留在我们的心中,男生读。
男生读。
齐读。
师:此行此景,让我想起了512地震中的情景……(音乐起,出示汶川地震的一组图片)这位男人用泪水告诉我们什么是父亲,又是一个男人,背着从废墟中刨出的儿子的尸体……
就让我们记住全天下一样爱似情深的父母。……就这样,父亲……而儿子的生死还未卜,如果你是这位父亲,把要说的话写给儿子。就让我们把泪水凝结在笔端,汇成一句话,写下来,这是怎样的一个父亲。
学生在音乐中写话。
搭石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提出问题
㈠导入
1、文本导入:出示情景图及潺潺流水声,师声情报并茂介绍画面就是作者的家乡。
2、揭题: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师板书:21搭石 生齐读
㈡初读课文,认读字词
1、请同学们翻开书103页,认真阅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学生读课文。
3、检查字词:
⑴检查生字:
①自己读一读,读不准的问问学习伙伴。
②指生读字,组词。
③关于字音字形,你有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地方吗?
④请同学们把难写的字在本上写一遍,注意写字姿势。
⑵检查新词:开火车、齐读。
㈢再读课文、理清条理、知道主要内容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想作者围绕搭石写了哪些内容?想好后与同桌交流。
2、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同桌交流。
3、全班汇报:
⑴学生汇报一段时说“什么是搭石”,师引导:也可以说是乡亲们摆搭石。板书:摆。
⑵学生汇报二段时,师板书:调。
⑶学生汇报“一行人走搭石。”师板书:走。
⑷学生汇报“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让对方先走。”师板书:让。
⑸学生汇报“年轻人背老人过搭石。”师板书:背……过。
4、谁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预设)
⑴生:课文主要讲了乡亲们怎样摆搭石和走搭石。
⑵师:还可以怎样概括?
⑶生: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搭石和乡亲们怎样摆搭石。
⑷师:还有其他说法吗?
⑸生:课文主要写了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5、小结:(指板书)象这样写事物的文章,我们既可以用把相同段落的意思合并起来的方法来概括主要内容,也可以根据文中重点句子来概括主要内容。
㈣深入读文,提出问题
1、过渡: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我们都知道“风景”是指很美的景色,课文中的好多地方都使我们感受到了这道风景的美。
2、提出问题:(大屏出示)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
⑴围绕搭石,从文中哪些具体描写中让我们感受到了这道风景的美?⑵画出有关词句,认真品读,体会其中含义,批注你的感受。
⑶有不懂的问题,标记下来,小组内交流,还不能解决的,再提出来。
3、学生自主读书,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4、小组合作交流老师提出的问题,同时解决组员提出来的问题,提出小组不懂的问题。
二、整合问题
1、过渡:老师发现,同学们能按老师的提示边读课文,边圈画重点词句,而且还能简单批注自己的感受,这是很好的读书方法。我们来交流读书收获。
2、我们先看同学们在读文过程中遇到了哪些不懂的问题?哪个小组先来汇报?
3、学生汇报:(预设)
⑴为什么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⑵“紧走搭石慢过桥”是什么意思?
⑶人们为什么说是“理所当然”的事?
⑷文章中的美是怎样体现的?
⑸为什么说搭石不但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4、通过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看出同学们读书很认真。(指大屏幕:围绕搭石,从文中哪些具体描写中,让我们感受到了这道风景的美?)围绕这个问题,我们来深入学习课文,同时也来解决我们不懂的问题。
三、品读课文,解决问题
一自然段:
1、生读一自然段第5句话,从“平整方正的石头”“、二尺左右的间隔”感受到家乡人很细心,为他人着想。
2、师点拨:作者观察很细,语言表达也很准确。
3、生补充说:搭石给家乡人带来了方便,对家乡人很重要。
4、师追问:你明白什么是搭石了吗?读读文中写搭石的句子。
5、自由读,齐读。
二自然段:
1、过渡: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你还从文中哪些具体描写中感受到这道风景的美呢?接着汇报。
2、生读“搭石,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说感受。
师点:文章二、三、四都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其他同学用波浪线把这句话画上,再读读,齐读。继续汇报。
3、生读二自然段的②③两句话,从“早早地”、“谴责”这两个词感受到家乡人勤劳,也善良。
师点:家乡人具有公德意识,这真是一种美德!你能抓住文中重点词说感受,值得学习。
追问:你能在文中找到“勤劳”的反义词吗?(懒惰)全班齐读这对反义词。
4、生读“上了点年岁的人,……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从“无论”“只要”感受到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
生补充:从“再在上面踏上几个来回”感受到老人很细心。
师追问:老人可能急着去做什么?生想象说话。
师:无论多急,也要放下自己的事把搭石摆放平衡,从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生:无私奉献。
师:多好的老人,望着老人满意离去的背影,你最想说什么?生说自己的感受。
师:带着自己的感受齐读这句话。
师:多无私的老人,作者抓住了老人的动作特点进行了行动细致的刻画,既让我们看到了老人的行为美好,又让我们感受到老人——(生齐说)心灵美好。
5、老人走搭石就是——(生齐说):家乡的一道风景。师板书“。”)
三自然段:
1、生读“每当上工、下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说自己的感受。
2、这句话所描写的画面的确很美。我们先来看这段开头的一句话,谁能读一读?(生读“紧走撘石慢过桥”)
3、谁能说说这句俗语是什么意思?(生说自己的理解)。文中是怎么说的?(生读课文的②、③、④句话)
4、你觉得撘石好不好走?(生答)可一行人却走得那么美,哪个词可以看出一行人走撘石的美呢?(生答:协调有序)
5、你知道“协调有序”的'意思吗?
生1:“协调有序”就是很有顺序,很有规律。
师:你能从字面理解词义,这可需要读书积累。
生2:“协调有序”就是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省上去,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
师:你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这是好方法,值得其他同学学习。
6、让我们也加入到走撘石的队伍中。师生合作读这句话体会“协调有序”的意思。
7、你还从哪个词感受到这幅画面的美呢?(生答:清波荡漾、人影绰绰)。
8、出示“绰”的三种解释,理解“人影绰绰”的意思。
9、那么“清波荡漾、人影绰绰”在文中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呢?
生1:我好像看见水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石头,一阵风吹来,水面荡起波纹,人影倒映在水面上,美极了。(师点评:你是在用想象理解词语,值得大家学习。)
生2:我仿佛看见清澈的溪水荡起粼粼的波纹,姿态柔美的人影倒映在水中,像画一样。
师导语:水波在轻轻荡漾,人影随着波纹在悄悄移动,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两个词。谁想读?(指生读)其他生闭眼睛想象画面内容。
师:真美!这既像是一幅美丽的画,有如一首清丽的小诗,你看—————(课件出示这段文字诗的样式,配乐)。
师动情讲述:刘章爷爷在大山里工作了13年,每年有200多天走在搭石上,他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指生读)
师:刘章爷爷在搭石上一遍遍地走,一道道地数,一天走上62道,一共踏过166400多道搭石啊,他怎能忘记这样的情景—————(课件变回原文形式,齐读)。
10、师小结: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画面美,这真是————(生齐说“家乡的一道风景啊!师板书“!”)。
四自然段:
1、过渡:我们已经置身于这首风景中了,快看看,在这道风景中还有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了美?
2、生读:“如果两个人……才相背而行。”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两个人很谦让。
3、齐读这句话。
4、生读“假如遇上老人……理所当然的事。”从“伏”字看出年轻人尊敬老人。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5、(点击课出示这段话)追问:“这”是的是什么?(生答:年轻人背老人过小溪。)
再追问:仅仅是“背”老人过小溪这件事吗?文中还有哪些?(生答①摆搭石②调搭石③以及一行人走搭石④两个人面对面让搭石都是理所当然的事。)
6、好一个“理所当然”!理所当然什么意思?(生答:应该做,必须做)
7、是啊!这一个又一个的“理所当然已经积淀成山村一种淳朴的乡风、民风。景美、人更美。这种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怎能不是——(生齐说:家乡的一道风景呢?师板书“?”)
8、想象一下,在搭石上还会发生哪些理所当然的事呢?
9、假如……谁会怎么做……,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大屏出示:假如——,——总要——,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发挥你的想象,说一说你心中的假如。
10、生汇报:(预设)
①假如遇上胆小的孩子来走搭石,大人总会用强有力的大手抱起孩子过搭石,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这的确是一道难忘的风景)
②假如遇到扛着行李的外乡人走搭石,年轻人总会接过他们行李,扛在自己的肩上,还会提醒外乡人“紧走搭石,慢过桥”。(这真是一道感人的风景)
③假如有残疾人来走搭石,家乡人总会脱鞋绾裤,不顾水凉,小心翼翼地扶他过搭石,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1、这一桩桩,一件件,事儿虽小,情却浓。搭石联着小路,乡音系着乡情,水绕山环,一路欢歌,一路情。
12、我们齐读课文最后自然段。
13、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生说自己的理解。
14、师小结:不错,这段是全文的点睛之笔,不但让我们知道了作者是借搭石赞美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家乡人们,而且也使一股暖流悄悄地流入我们的心里。
四、归纳概括
1、请同学们捧起书,再读读课文,想想:
⑴《搭石》这课让你感悟到有什么?
⑵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想好后与小组同学交流交流。
2、学生自读归纳。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汇报:
⑴读了《搭石》这课,你感悟到了什么?生自由答。
⑵这篇文章让同学们有这么多的感悟,那么作者是怎样表达这些情感的呢?
⑶生汇报:
生1:作者之所以写得这样感人,是因为刘章爷爷在大山里工作了十三年,用心观察生活,抓住了家乡人摆搭石、走搭石的动作来描写。
师点:作者发现平凡的搭石上所蕴含的美,通过家乡人走搭石的动作细节刻画,表现了美。(板书:平凡、细节)
生2、作者借搭石,赞美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家乡人。
生3、作者对家乡人有深厚的感情,才把他们写得那么好。
师点:正如作者所说“半生体验,一日写成,是生活的赐予。”这篇文章饱含了作者对乡亲们浓浓的情。
5、小结:看来,好的文章,不仅靠华丽的语言,更能打动人的往往是真情流露,用心抒写。
五、拓展应用
1、请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在读书笔记本上。
2、谁来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六、生成创新
1、过渡:听着,读着这朴实无华的语言,感受着家乡人的一份真情,我们心中也泛起层层涟漪。
2、同学们,学习了《搭石》这课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
3、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只要我们心中有他人,只要我们用心观察,你就会惊奇地发现美,其实就藏在我们身边的每一件平凡的小事中,每一处动人的细节里,只要你抓住这平凡事物中的一个个细节,你的笔下也会写出感人的故事。
4、请同学们课后留心观察自己的生活及周围的人、事、景、物,把你发现的美,及时记录下来,在口语交际课上进行交流,完成课后小练笔。
七、全课总结
1、请同学们放下书,看黑板。课文字里行间无处不流淌着的这些美,其实就是什么?(生答:爱。师板书)
2、是呀!爱,就是为类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课件播《爱的奉献》乐曲)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爱,使人间充满温暖。同学们,只要我们将美撒播在我们身边的每一个角落,这个世界就会因我们的爱而充满温暖。
搭石教学设计4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制作课件(乡村搭石照片,课文演示文稿)
2、学生准备:预习本课生字词语。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导入:
师:(课件播放乡间搭石图片若干)在我国北方农村,进入秋天,天气变凉,人们常会看到这样的风景:无名的小溪从乡间流过,过往的村民根据水的深浅,从岸边、找来一些平整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就踩着这些石头过河。这些石头有意一个诗意的名字,叫————搭石。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你明白什么是搭石了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搭石》着篇课文,这是一篇优秀的散文。作者刘章,被誉为农民诗人,写过许多诗歌和散文。
2、 初读:自由读课文。看看透过这些朴素的农村生活的画面,你感受到什么?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懂的词语。
3、 交流初读感受。
设计意图:在导入环节,播放乡村搭石照片配以教师的深情描述,一则可将学生带入课文的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的美的意境之中,二则巧妙地解释了课题,由课题引入新课的学习,自然而富有美感。初读课文后谈谈感受,意在了解学生初读之后获取了多少信息,产生了哪些问题,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二、 识字学词,扫清障碍:
1、出示:谴责 懒惰 (带点字为生字)
指名读,读准字音。
出示句子: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有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
指名读句子。
谴和惰哪些地方容易写错?你有哪些书写建议?
2、俗语:
课文中说家乡有一句俗语,是哪一句?
出示:“紧走搭石慢过桥。”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师:俗语就是俗话,是广为流传的语句,往往简练而形象。大多俗语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了人民的生活经验和愿望。
你还知道哪些俗语?说说看。
3、协调有序 人影绰绰 清波漾漾
查字典“绰”是什么意思?
师: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序,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真是充满了诗情画意,谁来读一读这诗一样的语言?
指名读,出示下文: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4、伏下身子 理所当然 联结
说说“理所当然”的意思。
课文中人们把什么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读一读,相关语段,出示“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5、汛期 裤 间隔 溪水猛涨
裤:就是把裤子挽起来的意思
间:在这里读四声,是多音字。涨:也是多音字在课文里读三声。
设计意图:在识字教学中。以培养主动识字能力为主,设计了查阅工具书,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教学方法,在学习词语的同时,让学生回到课文中读好相关的语句,在语境中进一步理解词语的意思,还特意设计了指导学生写字的环节,“谴”是生字,“惰”是要写的字,这两个字笔画复杂,很容易写错,在认读的同时引导学生自己找出易错的部位,有助于学生记忆。
搭石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教学重点:
感受文章的语言美,自然美和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出搭石。
1、上节课,同学们已经学习了《搭石》这篇课文,知道了作家刘爷爷的家乡是个非常美丽的地方。你瞧,这就是那个美丽的地方,你能简单地向大家介绍一下那里的风景吗?(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但最让刘章爷爷难忘的还是那平凡而又普通的搭石。)
2、今天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个美丽的地方,一起去走走搭石吧。
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
1、把课文翻到103页,请你快速地读读课文,从文找一找:
什么叫搭石?再想一想,这些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印象?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交流:什么叫搭石?
(出示: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4、那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是怎样过小溪的呢?生:脱鞋绾裤
什么叫脱鞋绾裤?“山洪”你是怎么理解的?为什么山洪过后,人们就要脱鞋绾裤了呢?
5、山洪过后,小溪的水涨高了,人们出工必须——,收工必须——,赶集必须——,访友也必须——。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你觉得怎么样?(麻烦、辛苦、不方便)所以过小溪必须得依靠这些搭石了。了解了这些,我们再来读一读什么是搭石。(齐读)
6 那了读了课文,这些搭石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板书:家乡的一道风景
三、围绕风景,自主寻美。
1、想不想一起去欣赏这道美丽的风景呀?那我们就跟着家乡的人们一起去走走搭石吧。我们有一句话叫“不动笔墨不读书”,默读课文2—4自然段,划一划课文中写家乡人们怎样走搭石的句子,再想想那是怎样的一个画面。
2、自划句子,默读思考。
3、交流。
第一句:“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21《 搭石》教学设计 相关内容:《徐悲鸿励志学画》第二课时教学实录《泉城》教学设计《沙漠中的`绿洲》教案《最佳路径》之最佳路径《一路花香》说课稿七月的天山 每课一练诚实与信任教学设计去年的树教学反思查看更多>>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1、读一读。
2、老人在干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当时可能想到了些什么呢?
3、这是一位什么样的老人呀?
第二句:“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一行人”变红)“行”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读“xing”,它还有一种读音念“hang”,句子中的一行人指的是在搭石上行走的一个接着一个的行人。
齐读两遍。
2)你从哪个词中看出这些在搭石上行走的人动作很有节奏?
板书:协调有序
什么叫“协调有弃”?怎样的动作才算协调有弃呢?(用书上的句子说说)
3)老师也想和你们来合作一下,看看我们的行动是不是也能做到协调有序?
(师生配合读一读这一段话。)
4)没有人踩脚,没有人摔跤,更没有人落入水中,是不是有人在指挥他们呀?(没有)也没有人在指挥,但他们却配合得那第默契,那么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协调有序。
5)你还从哪些词中体会到这幅画面的美呢?(“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变红)你觉得这两个词描绘的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
谁来读读最后一句话。
6)呀,真美,这既是一幅优美的画,也是一首优美的诗,我们请全体女孩子来读读这段话。你们的朗读清新、甜美,把我们带进了如诗如画的境界,让我们真的体会到了这搭石,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
第三句:“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1)一行人走搭石,是美丽的风景,如果两个人面对面地走搭石,又是怎样的一种情景呢?
(2)齐读这一句,同桌商量,练习表演。
(3)请两个上台表演,品议。
(4)家乡的人们每天都生活在大山里,每天要过小溪,走搭石,从两人面对面地走搭石这幅画面中,我们看到了家乡人们的谦让,人与人之间的友好相处,我们请男孩子把这幅谦让,友好的画面带给我们。(男孩子读一读)
第四句: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后事。
1)那如果是老人来走搭石,又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呢?(出示句子,“伏下身子”变红)齐读两遍。你们能做做这个动作?(请学生在座位上做动作)
2)原来是这样,老人就可以舒舒服服地趴在你背上,轻轻松松地过小溪了。那么到了对岸,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谢吗?为什么?
板书:理所当然
3)听了你们的回答,老师在想:这位老人年轻时,也一定伏下身子背过老人过河,因为他把这当作是————,而当这位年轻人老了以后,才会有另外的年轻人伏下身子背他过河,因为人们都把这看成是——-(指着板书说:理所当然)
4)从伏下身子、理所当然这些词语的描写中,我们看到了家乡人们身上尊老爱老的美德,确实,这些老实是很值得我去去尊敬的。(读第一句话)
是呀,搭石是平凡而又普通的,但是我们从家乡人们走搭石的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中,看到了家乡人的善良、淳朴,看到了家乡人们的友好,谦让,看到了家乡人们的尊老,爱老,这是留给我们最美的风景。所以说,搭石,构成了——————。21《 搭石》教学设计 相关内容:《徐悲鸿励志学画》第二课时教学实录《泉城》教学设计《沙漠中的绿洲》教案《最佳路径》之最佳路径《一路花香》说课稿七月的天山 每课一练诚实与信任教学设计去年的树教学反思查看更多>>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5)配乐朗读课文第2——4自然段。
四、激发想象,练习说话。
1、小小的搭石,给作者留下了那么多的回忆,一行人走搭石的协调有序,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的友好谦让,年轻人背老人过搭石的理所当然,都是一个个美丽的小故事。搭石上发生的故事是不是只有这些,还会有谁从搭石上走过,还会有怎样的故事给我们留下美好的画面呢?
2、发挥你的想象,先想一想,再写一写。
3、 小练笔:假如
4、交流。
五、总结本课,布置任务。
1、也许有一天,这条小溪上会架起桥,修起路,也许有一天,家乡小溪上的搭石会永远地消失了,但人们走搭石时留下的一幅幅优美的画面,却深深地留在了每一个人的心里,因为
出示最后一段(齐读)
2、布置作业:美,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这篇课文的作者刘章爷爷从生活中不起眼的小事中发现了美,我们也来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细心观察一下周围的人和事,看看谁也能从平凡的小事中发现美。
六、课堂延伸,深化提高
最后,伴着“爱的奉献”的乐曲,师生共同走搭石离开课堂,更给人以“曲已尽,意未终”的感觉。课堂教学在学生踏着搭石离去中结束,体现了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
板书设计:
21 搭石
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摆 让 背整 走
协调有序
默默无闻 无私奉献
搭石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的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发现美
1、谈话:
同学们,上节课咱们通过学习认识了刘章爷爷的家乡,也认识了他的最爱----搭石。(师板书课题)这节课就让我们大家一起再次走进那个美丽的山村,去发现,去感受,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新的收获。
2、指名说说什么是搭石,再谈谈对搭石的印象。
3、小结后引生质疑:
看来同学们上节课学得还真不错啊。正如你们所说,搭石的确很重要,难怪刘章爷爷要赞美它。文中有一句话就直接赞美了搭石,谁来说说?(师相机板书: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学生齐读。
师:大家有什么疑问吗?(生质疑)
师过渡:问的好,爱提问题的孩子才会学习。是呀,搭石为什么会成为一道风景呢?它究竟美在哪里呢?别急,学完这一课,你们自然就会明白的。不过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认真读书,静心思考。
4、学生自主读文寻美。
课件出示读书要求:默读课文,想想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美,请用“ ”
标出相关语句。读书的时候,还可以在文字旁边作批注,写下自己的感受。
二、感受美
师过渡:老师发现同学们读书真认真呀,那现在咱们就来交流一下,看看究竟课文中的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了美。
预设一:
生汇报:“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 …离去。”
1、请学生继续谈体会。
2、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品读。
师: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同学们,这句话中的哪些词语打动了你?你又体会到了什么?(生汇报)谁再来读一读?
(师过渡:读得真有感情,不过老师现在想增加一点难度,请看大屏幕。)
3、启发想象。
课件出示:“当上了点年岁的人发现 ,他不由得停下了匆匆的脚步,担心地想: 。
“他首先 ,接着 ,然后 ,看到搭石稳极了,他满意地 ,他仿佛看到人们 。
4、再次指名说说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善良、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认真、勤劳… …)
5师小结、引读:
真是一位善良的老人,我们感受到了心灵美,所以刘章爷爷深情地写道---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6、怀着对老人的敬意,生齐读这一句。
预设二:
生汇报:“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 …的美感。”
师鼓励:你有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真不错。
1、请生继续谈感受… …,师启发引导:这两句话写的是一行人走搭石的情景,那你们具体是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美的呢?(生汇报)
2、学生走搭石,感悟“协调有序”的和谐美。
师:看来你们都有一双慧眼啊,真好。这样吧,现在咱们也,来走一走这搭石,走得不好可要掉进水里的哦,有信心吗?(生走搭石)没有人踩脚,没有人不掉入水中,动作是那么的默契,那么的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做----协调有序。
3、品读想象“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感悟和谐之美。
(1)理解“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的意思,想象画面。
(2)生读悟美。(由画前进入画里)
4、品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之美。
(1)生谈感受,美读。
(2)生齐读第二句“前面的抬起脚来… …美感。”
5、师生有感情朗读。
师过渡,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也想来读一读啦。读的好,给点掌声哦。
(1)师配乐范读这两句,生闭眼想象画面。
(2)生赛读。
(师:读得真好,感觉如诗如画,现在就请同学们读一读大屏幕中的这首清丽的小诗,注意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3)生齐读。
6、小结:同学们,如此美丽动人的画面,怎能不让人赞美呢?所以刘章爷爷深情地写道---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预设三:
生汇报:“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 …相背而行。”
1、请学生继续谈感受。
2、生齐读此句。
3、师小结:这是一种谦让之美,所以刘章爷爷深情地写道---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预设四:
生:“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 …理所当然的事。”
1、请学生继续谈体会。
2、师启发:哪些词语深深地打动了你呢?(生汇报:伏、理所当然)
3、演“伏”悟美。
请两名学生上台表演,师随机扮演合肥晚报记者采访:小伙子,你认识这位老人吗?你在背他的时候是怎么想的?老人家,您年轻的时候是怎么做的?当时是怎么想的?
4、理解“理所当然”,师顺势加强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教育。
(师过渡:还有哪些来走搭石呢?乡亲们又是怎样做的呢?)
5学生仿照课文写句子。
课件出示:假如遇上孩子来走搭石,大人总要 ,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假如遇上 来走搭石, 总要 ,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6、小结、齐读。
师:在刘章爷爷的家乡,尊老敬老就是这样代代相传,所以刘章爷爷深情地写道---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生齐读,读出感动。
三、升华美
1、总结写法。
师:今天我们有幸欣赏了这一道道由搭石构成的风景,你还觉得这搭石还是普普通通的石头吗?谁来说说?(生汇报、板书“乡亲们”)齐读最后一段。
师顺势总结写法:刘章爷爷就是通过仔细的观察,透过这小小的搭石,让我们感受到乡亲们的纯朴善良和无私奉献,这种写法叫“借物喻人”(生板书“借物喻人”)大家也要认真学习这种写法。
2、写一写生活中的美。
师:同学们,在生活中,美无处不在,刘章爷爷从平凡的搭石上发现了美,那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呢?快拿出你们的纸和笔,一起来写写吧!
搭石教学设计7
【文本分析】
《搭石》用平实的语言展现了一种朴素的美,一条小溪,几块石头,一群人从文本中缓缓走来,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
【设计思路】
1、只有品析式的教学风格才能与文本和谐美相得益彰,所以在设计教学时指导学生落脚在一个“品”字,而要收获在对平凡美的体悟与认同上。
2、尊重学生认知,关注个性体验,引导学生思维,创设积极健康的课堂氛围。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2、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表达美。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二、自学课文,初识搭石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一想什么是搭石?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交流。
4、补充:
文中有一句写搭石很美的句子,找一找。
三、研读课文,自主品位
1、用波浪线划出家乡的人们走搭石的相关语句,再想一想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2、交流品读:
⑴ 出示: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一行人走搭石的相关句子。)
理解: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想象感受音乐美和画面美。
指导朗读:这既像是一幅美丽的画,又像是一首清丽的小诗,读出诗一般的意境。
⑵ 出示: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
(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的相关句子。)
帮助学生理解:能谈谈你对这幅画面的`感受吗?
(家乡的人能够互相地谦让。)
指导朗读。
⑶ 出示: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年轻人和老人走搭石的相关句子。)
3、理解“伏”和“理所当然”两个词。
4、透过这个“伏”字,你看出了什么?
(敬老。)
5、透过这一代又一代人的“理所当然”,你又看出了什么?
(这已经积淀成山村淳朴的乡风、民风。景美情更美,这更是家乡的。)
6、读课文的3、4自然段,再次去感受走搭石的美。
四、激发想象,练习表达
师:展开你们的想象,每天有多少人走搭石呀,假如残疾人来走搭石假如……假如……谁总会怎么做,人们也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呢?发挥你的想象,先写一写。
搭石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我们班有很多同学是外地的,老师问一问,你们的家乡在哪,是什么样的?
2、老师的家乡在农村,那里是平原地区,有一眼望不到边的稻田。每到秋天,那无边无际的稻田就成了金色的海洋。微风吹来,一浪接一浪,此起彼伏,美极乐!一行行出工、收工的人们走在纵横交错的田埂上,精神抖擞的、快活的唱着歌,有的拿者镰刀,有的拿者箩筐。原来他们在互相帮助,,一起收割稻谷。收割完这一家的,又去收割另一家的。这样一家一户的互相收割,多么和谐、多么互助呀!乡亲们的这一幕幕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让我至今难以忘怀。
3、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刘章的家乡,去看看给作家刘章留下深刻印象的《搭石》。板书课题。
二、质疑,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读一读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生纷纷提问。
2、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打开书103页,自由的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且在自己读明白的地方画上☆,表扬表扬自己,读不懂的地方做上?。生开始自由读课文。
3、生读完后,自由汇报:
⑴ 当学生说什么是搭石时,老师相机鼓励:你能一边读书一边思考,学习习惯真好,希望大家都向你学习。学生一起齐读什么是搭石。谁能用简笔画把搭石画出来?学生上台画搭石。
⑵ 当学生说不理解的词语时,老师相机引导并鼓励学生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说到词语,老师正好这儿有些词语,我们一起去打打招呼吧。
4、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
汛期 间隔 联结 谴责 俗语 懒惰
理所当然 人影绰绰 清波漾漾 脱鞋绾裤
协调有序 溪水猛涨 山洪暴发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自主感悟
搭石,这就是家乡的人们过小溪时要踩踏的。就是这一块块普普通通的石头,却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让我们睁大眼睛去发现美,欣赏美。
1、请三名同学分段读2、3、4自然段。大家边听边想象,你见到了哪些美丽的画面,用笔划记出来。
2、家乡美,家乡的人们美,你们读得也很美。来,四个学习小伙伴一起来说说发现的美吧。
3、美丽的事物让大家一起来分享,谁来踊跃的告诉大家你发现的美:
⑴ 当生读无论怎样才肯离去时,问:从这你体会到什么美?学生答:老人认真细致的动作,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精神真的很美,这是一种心灵美。老人的这份美德,老师也想和大家一起读一读。老师引读这一段。无论怎样、只要、一定、直到、才。(课件出示)想象:人踩老到了不稳的搭石,心里会怎样想,表情、动作又会怎样?在挑选合适的石头时,会怎样想、怎样做?满意离去时,会是怎样的心理、动作、表情呢?老人的心灵的美你们也看见了,真的不简单,我们再来读读吧。
⑵ 当学生读到具体的美每当美感时,我们分男女生读读这美丽的画面:
谁来演一演走搭石的情景?让五个同学走搭石。现场采第一位、二位同学:你为什么走得这么快?生答:我不走快,后面的人无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老师评价:你真是为他人着想的好同志。怪不得有句俗语叫紧走搭石慢过桥。问同学:他们走得怎样?
指导朗读,让我们轻盈的、有节奏的读一读这部分。
⑶ 你们还发现了什么美?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互相礼让、尊老爱老。
齐读、男女生读。
4、作者看到人们走搭石的情景,看到人们的心灵这样美,发出这样的感叹,齐读5自然段。
二、拓展延伸
我们闭上眼睛,变成了一只快活的小鸟,飞呀飞,飞过高山,飞过大海,来到你的家乡,你会看到什么美呢?
回到现实当中,像放电影一样回忆一下,我们的周围有那些美丽的事物?同桌说一说,汇报。
老师总结:我们不但要用心发现,我们更加要创造美,这样世界才会更加美好。
三、布置作业
妙笔生花:只要有心,能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我们要来写一写。
搭石教学设计9
教材分析:
《搭石》这篇课文洋溢着浓浓的乡土气息,写的是乡村质朴的事物,用的是乡村般质朴的语言,表达了村民们质朴纯洁的美好心灵。课文通过对摆搭石、走搭石、碑老人过搭石等画面的描述,表明搭石的作用不仅在于供人们在溪面上行走,它还联系着故乡的小路,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感情。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认识谴、惰、绰等7 个生字,读准 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溪水猛涨、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在朗读和评价过程中品位拖鞋绾裤、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协调有序等词,并感受看得见的具体的美。
教学过程:
一、揭题,初识搭石。
1、(出示情境图)同学们看从这幅图你们看到了什么?
是呀,一块一块平整方正的石头摆在小溪就是搭石
齐读课题
2、课文中有一句话具体地描述了什么是搭石,
出示:进入秋天,天气变凉以后,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3、现在你会介绍搭石了吗?
二、整体感知,疏通课文。
1、自由读读课文。出示要求:1、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把你喜欢的句子划下来多读几遍。
2、交流反馈,出示词语,
3、指名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三、交流释疑,理解搭石的重要性。
那如果没有这些搭石,家乡的人们都怎么过小溪的呢?请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
出示: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绾裤。(重点理解脱鞋绾裤)
四、感悟搭石,构成风景.
1、摆搭石那么有讲究,走搭石就更有讲究了,你知道走搭石要注意什么吗?
出示:家乡有一句 紧走搭石慢过桥的 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人教版《搭石》教学设计及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 请记住本站网址:www..以便下次访问!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人教版《搭石》教学设计及反思
2、自主交流
出示: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理解:协调有序)
(1)生读句子,正音。
(2)给人画一般的美感,那你从哪里体会到美了呢?还能从哪里体会到画面美呢?
(3)指导朗读:
五、小结。
师: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走出了画面美,那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地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我们留到下节课来学习。
六、作业
教学反思:
第一次上语文公开课,我选定了《搭石》这一课,并进行了认真的备课。当我捧读课文,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序,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两个人面对面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
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著乡村的生活气息。使我一次又一次地感受到一种看得见的美和看不见的美在文本中和谐共生。这篇课文一开始设计的时候我是让学生抓住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来让学生找出一行人走搭石、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和遇到老人走搭石。来体悟,最后试教下来感觉面面俱到但都是蜻蜓点水,所以最后还是扎扎实实,在第一课时就上掉一行人走搭石的美。
通过这次上课,各位前辈的指导我也明白了很多教语文的方法,如:以读为基本手段,促进理解、促进感悟,习得语感。读是学习语言最基本的方法,在课堂上要给足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读,把作者的思想情感读出来,把自己的思想情感读进去,这一出一进,就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途径,就是学生发展语言的方法,就是学生积累语言的手段。
所以根据本文特点,结合新的课程理念,本课在教学时我注重以人为本,以读为本。
如在教学一行人走搭石这块内容时,我主要是指导学生朗读,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各种层次的读,让学生体会蕴涵的情景。指导朗读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后面的紧跟上,踏踏的声音,像轻快地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这一句时我将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点击成红色引导学生读一读,说说从哪儿体会到画面的美。相机学习生字绰,课件出示字典的三种解释,学生联系上下文知道应该是姿态柔美,然后让学生想象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的画面,通过画面让学生如临其境地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师生合作着读一读,真切体验协调有序。
学生通过品读、感受,在头脑中就形成了一幅一行人走搭石是那么协调有序的美。
教学中,我努力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在词句教学时,我不光引导学生了解意思,还提示理解方法,如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在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基本功综合训练的同时,要注重对学生关爱他人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
美是永恒的主题,学生们自读、自悟,在寻找美,欣赏美的同时,感悟自然的美,感悟和谐的美,感悟平凡的美!
搭石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理解词语“协调有序”;理解句子“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连接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一心为他人着想、热情谦让、尊老爱老的品质,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体会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的习惯与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对课文的阅读中发现美、感受美,领悟作者通过平凡事物反映美的表达方法,并试着练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出示情境图)同学们看——(潺潺流水声)这个小山村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他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轻音乐起)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但作者每每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
师:看老师板课题。(生看师板课题)
师:齐读课题 。生齐读:搭石
2、展示上节内容:上节课,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了《搭石》第一课时——初读了课文,认识了生字,抄写了生词,初步了解了课文大意,学习了第一自然段。谁来说说什么是搭石?
3、(生答什么搭石)教师板书画简笔画搭石。
二、精读课文,感悟品“美”
过渡:有人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的确是啊!老师在读这篇课文的时候,发现了许多美的地方,并且被深深感动了。我相信我们班的每一位同学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下面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二至四自然段,你觉得哪些地方表现出美,比如行为美、心灵美……“不动笔墨不读书”,同样应该勾一勾,画一画。开始吧!
(学生自读, 3分钟左右。教师巡视。)
读后交流。学生说到哪段就先讲哪段。
(一)通过“搭石”,感受协调美、心灵美
生:协调有序:轻快的音乐、美好的图画
师:咱们继续交流。谁从第三自然段中发现了美?
出示句子(2)——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师:请你轻声读读这两句话。第一,体会什么叫“协调有序”。第二,你脑子里联想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读。)
读后交流——
(1)理解“协调有序”。
师:在这段话中,哪些语句在解释“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是啊,一行人走搭石,前面的刚抬起脚来,后面的就紧跟上去,谁也不抢路,谁也不突然止步,这叫——协调有序。
在我们的课文里,有的词语意思,上下文就已经告诉我们了。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明白了吗?
(2)脑子里浮现出画面。(一副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有节奏的“踏踏声”,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好一幅美丽的的图画。)
师:这儿描写的是乡亲们通过搭石的情景。你能通过你的朗读把这和谐美好的画面再次呈现在我们眼前吗?
(自由练读——指名读、评——老师请同学代表自己与其他同学竞赛读、评——师范读——齐读)
(二)摆放“搭石”,感悟行为美
出示句子(1)——“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面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师:这儿讲谁摆放搭石?(理解“上了点年岁的人”)
师:请你轻声读读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为方便乡亲摆放搭石非常细心、一丝不苟。)
你是从哪些词中体会到的?能具体谈谈吗?
(引导学生从“无论……只要……一定……直到……”等词语中体会)
师:同学们,“上了点年岁的人”这样做,他当时会怎么想?
生:不把石头搭好,别人经过时摔下去,那多危险啊!
师:孩子,请你想想,“在上面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这儿的“踏”,是怎样地“踏”?
生:是小心翼翼地“踏”。(师点评:孩子,从你发言时的眼神,我体会到了小心翼翼。)
生:是专心致志地“踏”。(师点评:从你发言时的神态,我感受到了专心致志。)
生:是全神贯注地“踏”。(师点评:从你发言的语气,我感受到了全神贯注。)
生:是试了又试,踩了又踩地“踏”。(师点评:好一个“试了又试,踩了又踩。”)
生:是一心想着别人安全地“踏”。
师:讲得真好!你觉得这小心翼翼地“踏”、专心致志地“踏”、全神贯注地“踏”、试了又试,踩了又踩地“踏”、一心想着别人安全地“踏” 美在哪里?
生:美在行为,美在心灵。师:很好。我们体会句子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一定要抓住重点词语,把心放进去,才能与作者心心相印。明白了吗?
把你的感动用朗读表达出来吧!(让学生互相提醒怎样读好——学生练习读——指名读——齐读)
(三)走过搭石,体会谦让尊老美
出示句子(3)——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师:自由读第一句话,想象当时的情景,俩人碰面会说些什么呢?同桌之间表演一下。
师:谁愿意和老师来演一演?(上台表演)同学们,家乡的乡亲们就是这样以礼相待,热情谦让,行为和心灵真美啊!
师:什么叫“理所当然”?(本来就应当这样。)
师:这里是说家乡的人们把什么看作理所当然的事?(自觉帮助老人。)
师:“人们”指一个、两个人吗?(所有人,每一个人)
师:现在,你从“理所当然”一词里读懂了什么?(每一个人都把尊老爱老当成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你能仿照课文中的句式——“如果……乡亲们就……”或者“假如……乡亲们就……”,写一句话?(学生写话)
展示交流。
师: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读这句话吧。多么善良、多么朴实的父老乡亲啊!上了年岁的人为了方便过路的.人,精心摆放搭石,年轻人也把扶老携幼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事。他们美好的行为,美好的心灵,让我们深受感动。
(四)“搭石”,美的象征
师:同学们,学到这,你还觉得作者仅仅在写搭石吗?
出示句子(4)——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接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师:从这句话你能体会出什么?齐读——为什么说搭石“联结着故乡的小路”?(小溪两岸的路靠搭石联结。)
又为什么说搭石“联接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乡亲们互相谦让,互相关心,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浓浓情感。)
学生联系前文理解,汇报。(教师板书: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为他人着想、友好互助)
(五)读中学写,布置作业
师:走搭石,这是乡亲们每天生活中极为平凡的小事,可在作者笔下,平凡之中却显现出不平凡的美。作者为什么能发现美?(留心观察,用心体会)是的,美从细心观察中来,美从用心体会中来。
同学们,只要你也用心去观察身边的事物,你一定会发现,原来我们生活中,美无处不在。
出示练习我见到的美
美,就在我们身边。同学之间、邻居之间、人与人之间,有多少互相关心的事啊!这些小事,并不起眼,但让人感动。你能选一件说一说,写一写吗?
(如有时间,可采用让学生说的方式,抽几名学生在全班交流。)
师:老师希望能从同学们今天的的家庭作业中,看到你们写下的令人感动的、各种各样的美,好吗?
板书设计: (图粘不上来)
课后反思:通过说课、两次试讲到最后的赛讲,我对《搭石》一课已烂熟于心。虽然第一次面对新同事及那么多的家长,但我没感到一丝紧张,因为我心里只有学生,看到一双双小手使劲向上举着,真想给每个孩子发言的机会,可一节课的时间太有限了。
由此我想到了,教师对教材钻研的深,教学环节设计得好,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又怎么会走神呢?40分钟的课堂教学才具有实效性。
虽然本次教学基本是成功的,但我觉得,教学评价是体现教师文化底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手段,而我在评价学生时受知识的局限,评价语不够丰富;在教学环节设计时,应该再有所创新。
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不足,以后我将多读书,丰富各方面的知识;还应该多关注教育书籍,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尽快得到提高,更好得服务于学生。
搭石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2—5自然段,理解“理所当然”、“协调有序”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重点段。
3、感受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熏陶。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教学过程:
一、文本导入,引出搭石
1、从课文情境入手,引出课题。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
1、自读课文: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交流学习“什么是搭石”。
3、交流搭石给人留下的印象。
三、精读课文,感悟“美”。
出示自读提示:读2—4自然段,用“——”划出描写家乡风景美的句子,用“﹏﹏”划出描写家乡人心灵美的句子,并写写感受。
(一)体会风景美的句子(走搭石一段)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你从哪些词体会到这画面的美?
2.理解“协调有序”在文中指的是什么?
3.师范读“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生展开想象,并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一下,仿佛看到什么?
4.通过朗读感受画面美。
5.好一幅让人陶醉的画,难怪作者会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二)体会人物美的句子(“早早”、“一定会”、“总会”、“总要”、“协调有序”和“理所当然”)(摆搭石两段)
1.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1)如果你是其中一位老人,看到搭石不稳,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2)你感受到这些老人有什么样的品质?(无私奉献)
(3)谁能读出这种美?指导朗读。课件划线
(4)你们还从哪些词感受到为他人着想这种美?
(5)多么可亲可敬的老人,让我们用深情的朗读来感谢他们!(站起来齐读)
(6)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一道(无私奉献)的风景。
2.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1)真是一幅温馨的画面,能谈谈你对这幅画的感受吗?
(2)好一个谦让,请男同学一同来感受这份美。
(3)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一道(互相谦让)的风景。
3.假如遇到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哪些词特别能打动你,说说你的体会。
(2)理解“理所当然”、“伏”。
(3)透过“理所当然”“伏”看出这里的人(敬老)。
(4)朗读感受美。
4.这一排排搭石,每天该有多少人走啊!请同学们想象一下,还会有哪些人来走,我们还会看到哪些温馨的画面?
假如(碰上赶集的日子??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假如(遇到了下雪天??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假如(遇到孩子上学??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假如(????)
是啊,正是这一幕幕熟悉而感人的画面,传递着乡民们互相谦让、互相帮助的美好情感,也让——(齐读:“这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四、总结升华,赞颂“美”。
1.这美,撞击着作者的心灵,并发出由衷的感叹,让我们齐读最后一句。
2、课件展示文章结尾段:诵读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3、透过这一排排搭石,你还感受到了什么?(反复的朗读,提升情感。)
(预设:一排排搭石,象征着村民们一颗颗善良的心、是传递村民们情感的纽带、更是家乡人无私奉献精神写照??)
4、课外拓展,感悟情怀。
5、作者赞扬搭石什么样的精神。(无私奉献)
仅仅在赞扬搭石吗?还赞扬(乡亲们)
赞扬乡亲们什么样的美好情感。
6.齐读最后一句,读出内心的感动。
五、拓展延伸,发现“美”。
同学们,搭石的美,我们看在眼里,搭石人的美,我们记在心里,其实,这样的美也在你我身边,就蕴含在那一件件微乎其微的小事中。
读读句子,请大家用这种句式把找到的美说一说。
美就在身边,美就是妈妈千万次的唠叨。
美就在身边,美就是校园中伸手捡纸的弯腰。
美就在身边,美就是
六、布置作业
同学们,美是一把雨中的小伞;美是一句风中的问候;美是一个关怀的眼神;美是一片温暖的阳光??美的事物很多很多,用我们的眼睛、用我们的心灵、用我们的双手,去寻找美、发现美、欣赏美、感受美、体会美、创造美!回家后把你发现的美写出来。
搭石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伟大的人性美。
2、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2、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一、谈话导入,构建阅读背景。
1、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随作家刘章一起认识了搭石,我们反复咏叹了这句话——出示:(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小组内自由朗读)。
2、提出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3)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写成一个片段全班交流展示。
二、展示学习成果。
1、我能从“上了点年岁的人……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这句话中体会到淳朴乡风,丰满人物形象:看见上了年岁的老人还如此善良,我觉得中年人也会这么做,一身风霜的中年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这真是——淳朴乡风,代代相传啊!所以作者深情地写道——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一道写满善良的风景。
2、我能从这句话中“每当上工、下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这是一道布满和谐的风景。所以作者深情地写道——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3、我能自由读课文,寻找“美”。生一边读一边画出最能体现搭石美丽,是一道风景的句子或段落。
4、我能美读佳句,背诵积累。
5、我能从生活中知道哪些事是理所当然的。比如:穿衣服自己穿;一日三餐自己吃;每天自己上学等等。
6、我有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我知道“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是什么样子?
生1:小溪潺潺地流着,人的影子在摇晃。
生2:清澈的溪水在荡漾,倒映在水里的人影在晃动,看不大清楚。
生3:我能读得让溪水动起来,让心中有清波在荡漾,有人影在晃动。
三、课外知识拓展延伸。
师:欣赏了搭石上的一幅幅朴实动人的画面,相信同学们的心里一定播下了美的种子。
1、我收集雕塑大师罗丹的名言:“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2、我能说说身边平凡事物的美。
3、美无处不在,我能把发现的身边的美写下来,把“美”留住。
4、一块搭石,就是一曲善良的'歌,曲调优美;一块搭石,就是一段谐调的舞,姿态婀娜;一块搭石,就是一首谦让的诗,娓娓动听;一块搭石,就是一幅尊老的画,赏心悦目。然而,这些美好的行为,在乡亲们的眼里,是那么的——:理所当然,而在我们眼里,却构成了最美的风景,这就是——搭石。
5、我自创了一首诗:美是潺潺的溪流,滋润着万物的成长;美是明媚的阳光,给人以温暖;美是盛开的鲜花,给人以芳香;美是熊熊的火炬,点燃生命的希望。让我们拾起这颗颗夺目的珍珠吧,去感受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美吧!
6、我也写了一首小诗,送给大家:
溪水潺潺
走上故乡的搭石
脚步轻快
清波荡漾
…
作者刘章也说:生活是泥,我是树,生活是水,我是鱼。
师:并不起眼的搭石分布在无名小溪之上,不知为多少人服务过!它们默默地让人走,让人踏。在这寻常的小路上也不知留下了多少让家乡人引以为豪的故事。他们是那么勤劳、无私,那样的谦让、互助,更是那么的尊老、敬老!
《搭石》教学反思
《搭石》是一篇阅读课文,文章语言朴实。我学习了网上一些教师的教学方法后思考:班上没有电脑,怎样让在城市的孩子能一目了然知道“什么是搭石呢?”:通过简笔画,于是我在板书上下功夫,既要体现家乡风景美,又要让学生直观的懂得了搭石在家乡起的作用和含着的美,于是我把家乡人的品质写在每块搭石上,突破了重、难点。
教学要回归本色,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1、分层次地读,在读中领悟,在读中解词,每次读的目的不同:
如紧扣“脱鞋绾裤”、“人影绰绰”、“清波漾漾”、“协调有序”等词,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家乡人每次过小溪脱鞋绾裤的不方便,通过读明白什么是“紧走搭石慢过桥”,朗读“前面的……后面的……”句子,从而进一步理解“协调有序”等词语。
2、拓展练习说话:
运用“假如……总会……”关联词,让学生想象画面练习说话。既培养了想象力,有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
不足的地方在于,读的时间还不够充分,读的形式还可以更灵活。
搭石教学设计13
教材简析:
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整方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若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
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一定会强烈地感染着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使他们充满为他人奉献的热望这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
教学目标:
1、认识“谴、惰、俗”等7个生字。会写“洪、暴、猛、涨”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课前准备:
《搭石》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桥?
2、同学们看,这种桥你们见过吗?(出示情景图)这是作家刘章爷爷家乡的搭石,作者每每回忆起家乡,就会特别想念家乡这些不起眼的石头。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
3、板书课题。
4、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再想想什么是搭石。
2、检查字词。
出示课件,大家课前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老师检查一下,注意,红字是这篇课文中的生字,大家要读准。(分行指名读,最后齐读。)
3、指导写生字。“衡、序”。
(1)先指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字,提醒大家注意:“衡”字中间大的最后一笔捺要变成点;结构写匀称。“序”字最后一笔不要加撇。
(2)教师范写。
(3)学生练习写两个。
(4)教师巡视指导。
4、了解什么是搭石。
(1)指名说什么是搭石。可以用课文中的句子。
(2)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样过小溪呢?谁也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指名说)
(3)师总结:如果没有搭石,人们过小溪就很不方便,很麻烦,甚至很辛苦。可这些,都是在夏天呀,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就必须依靠搭石过小溪了,有了这样的理解,我们再来读一读,什么是搭石。
5、齐读。
三、围绕2—4自然段,自主寻美,深入体会,品味搭石。
这么普通的一件事情,有什么值得写的呢?其实,不然,作者啊,,对这件平凡而普通的事情留心观察,却发现了里面的很多美,这些美呀,有看得见的具体的“美”,也有看不见的心灵的美,用课文中第二自然段中的第一句话来说,那就是——(学生齐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师相机板书)现在,让我们跟随作者的思路,去寻找搭石里面的美,感受里面的美。
(一)请大家静静地默读课文2—4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描写家乡的.人们走搭石的句子。
(二)指名说划的句子。(二自然段老年人走搭石的句子,三自然段一行人走搭石的句子,四自然段年轻人面对面走搭石以及年轻人和老年人一起走搭石的句子。)
(三)小组学习。
1、请同学们自由选一幅你最喜欢的一幅画面,分小组来学习。
要求:先多读几遍,然后互相说一说,你们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了哪些美。
2、学生小组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
现在咱们按顺序来交流。
(1)交流二自然段中的句子,: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面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①你们组从哪些词语体会到了什么?
通过学生找到的重点词语“无论、只要、一定、再在、直到、才”感受到家乡人善良,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
②大家有相同的感受吗?让我们一起带着体会来读一读这句话。
③师小结:通过你们的朗读,老师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位善良,勤劳,一心为别人着想的老人,仿佛感受到了他那颗美好的心灵。这是——(学生齐说)家乡的一道风景。
(2)交流第三自然段中的句子: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①你们小组从哪儿体会到美?
②抓住“协调有序”谈体会。师生合作读走搭石的句子,体会协调有序。
师读“前面的”,生接“抬起脚来”,师读“后面的”,生接“紧跟上去”,连续读三遍,师小结: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落水,该是有人在指挥吧?(生齐说没有)
师总结:没有人指挥,这么默契,这么有序,这样的动作,就是协调有序。
③抓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谈体会。
“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在文中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师评价:体会的真形象,你是在用想象来丰富,用心来体会这两个词语,这种方法值得大家学习。
请你读一读,读出这种美。最后齐读。
师出示课件,过渡:是啊,这既像一幅美丽的画,又像是一首清丽的小诗,你看,(师出示课件,音乐起。)
指名读,读出诗的韵律美。师渲染:同学们,刘章爷爷在大山里生活了13年,每年都有200多天是走在搭石上,他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读(生齐读)。刘章爷爷在搭石上一遍遍走,一遍遍数,一天走上62道,一共踏过了166400多道搭石啊,他怎能忘记这样的情景,读(诗变回文中的语段)。
④师小结: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画面美,这的确是家乡的——(生齐说)一道风景。
(3)交流四自然段中的句子: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在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①你们小组从哪儿体会到美?
抓住“招手示意”,体会年轻人互相谦让的美德。
②齐读,一起感受这份美。
③抓住“伏下身子,理所当然”,体会人们敬老的美德。
在理解伏下身子时,可以让学生到讲台前做一下动作,体会年轻人敬老的美德。并且适时采访年轻人:到了对岸,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谢吗?采访另一位同学,老人没有向年轻人道谢年轻人会生气吗?进而理解理所当然。
④师总结,透过这一代又一代的理所当然,我们可以看出,这已积淀成山村淳朴的乡风、民风。景美情更美,这更是家乡的——(生齐说)一道风景。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过渡:这一块块,一排排搭石,每一块上面都刻着乡亲们美好的心灵,每当作者看都他们的时候,心中就会涌动着一种情感,让我们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学生齐读)
1、指名说,哪些美好的情感?
2、带着这些情感,再次齐读。
五、拓展并小结。
1、小结:在这篇课文中,作者选取了最平凡最常见的事情,但是,我们学过以后,却感到这平凡中渗透着深意,朴素中闪烁着美好的思想,令人回味。其实,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到处都有美,而这些美就存在于一些平凡,不起眼的小事中,我们要善于从这些小事中发现美,用心去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人与人之间相互的关爱。这样,当我们把这种情感倾注于笔端的时候,才会写出如作者这样值得回味的文章,当我们到这这种情感走向生活的时候,生命才会更有意义,人生才会更加美丽。
2、请大家课下完成小练笔。(课件出示)作者从不起眼的事情中发现了美,对我很有启发。我也想写一些平凡事物中的“美”。
3、最后,让我们在《爱的奉献》这首熟悉的旋律中。踏着心中的搭石离开教室。下课。
搭石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正确书写惰、稳、俗、衡、序、伏六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文,体会乡亲们像搭石一样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3、领悟作者细心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像搭石一样的乡亲们无私奉献、默默无闻、相亲相敬的美。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美的。
【教学过程】
一、诗意导入,引出搭石
(一)(出示情境图)同学们看——这个美丽的小山村就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轻音乐起)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但刘章爷爷每每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
(二)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村头小溪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出示课题),感受那浓浓的乡情。(看老师写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
1、检查预习效果。(出示两组词语)这篇课文同学们都已经预习过了,预习效果如何呢?现在老师就来检查一下
⑴、谴责、懒惰、平衡、伏下(找出谴责的近义词,懒惰的反义词)
⑵、多音字:间隔、暴涨、一行人、相背而行、
2、生自由地朗读课文。
师:南宋著名教育家朱熹曾说过:“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你们能做到字字读得响亮吗?看来大家都很自信,为了加大难度,老师还有下面两个要求,
要求:⑴、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感兴趣的段落可以多读几遍。
⑵、课文围绕“搭石”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3、理清文章脉络。
同桌合作用小标题概括课文内容。课文围绕“搭石”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呢?别急,和你的同桌交换一下自己的意见。争取能用几个小标题来概括,看看我们班的最佳拍档是哪两个?
4、总结梳理板书。
三、研读搭石,感受重要
1、课文围绕搭石写了摆、调、走、让、过搭石,那到底什么是搭石呢?请同学们仔细读读课文第1自然段。谁能用书上的句子说一说?(指名说,出示句一)你找得很准,注意不要添字,(不读错字)你再读。
2、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又怎么过小溪呢?谁也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
生: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绾裤。(出示句二)
师:“绾”是个生字,什么意思呢?
生:卷起来的意思。
师:那就是说,如果小溪里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
生1:脱鞋绾裤
师:如果小溪里没有搭石,人们收工就必须——
生2:脱鞋绾裤
师:人们赶集就必须——
生3:脱鞋绾裤
师:人们访友就必须——
生4:脱鞋绾裤。
师:一句话,人们来来去去都必须——
生齐:脱鞋绾裤
师: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啊,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1:我觉得总要脱鞋绾裤,家乡的人过小溪就很不方便。
生2:我认为会很辛苦。
生3:还会很麻烦。
师:不便、麻烦甚至是辛苦,那还大多是在夏天啊,到了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就必须靠搭石过小溪了,搭石对家乡的人们太重要了。了解了这些,我们再来读读什么是搭石。(出示句一)
四、品读体味——欣赏搭石
1、这么重要的搭石美吗,请同学们到课文第二自然段中找出概括描写搭石的句子(板书: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出示句三)
(依据学情,重点感悟)
想不想一块儿去欣赏这道风景呢?就让我们跟随着刘章爷爷,跟随着家乡的人们去走走搭石吧。请大家静静地默读2-4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家乡的人们走搭石的相关语句,再想一想: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开始吧。(生静静地默读、圈划,2分钟左右)
我看到很多语句上都划上了美丽的波浪线,咱们依顺序来交流、交流。
1、一行人“走”搭石图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主要的学习方法与步骤:
(课件出示语段)你找的是这幅画面。(“行”变红)这是一个多音字,读什么?(生有的读xínɡ,有的读hánɡ)
师:意见不统一呀,想一想:体育课上,我们排成很整齐的一队,叫作排成一行。而这些在搭石上行走着的人叫——一行(xínɡ)人
师:齐读两遍。(生读)
师:这还有几个生词呢,谁再读一遍?(“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变红)这样把,男生先来。
(男生读一遍)
师:读准了,来,女生读。
(女生读一遍)
我们再看看这两个句子,你从哪儿体会到这幅画面的美呢?
1、“协调有序”的美。
师: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的呢?
生1:就是很有顺序,配合得很好。
师:这是从字面上理解。
生2:就是“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
师:你联系下文理解了。让我们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咱们合作着读一读。,(指一组学生:前面的……后面的……前面的……后面的……)
师:(指这组问)你们现在走在哪?
生:搭石上。
师:不好走啊,走得不好要掉进水里,有信心吗?
生:有。
师引读: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
生1: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
生2:紧跟上去。
师:(速度渐快)前面的──
生3: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
生4:紧跟上去。
师:(速度再渐快)前面的──
生5: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
生6:紧跟上去。
师: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
生齐:轻快的音乐。
师:像──
生齐:轻快的音乐。
师:让我们继续走在搭石上,这边两组走前面,这边两组走后面。
师:前面的──
生(组1):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
生(组2):紧跟上去,
(速度渐快,引读三遍。)
师: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该是有人指挥吧,(生摇头)对,其实又没有人指挥,那么默契,那么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做──
生:协调有序。
师:原来这样的动作就叫做──
生:协调有序。
2、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师:体会得好。你还从哪儿体会到画面的美呢?
生:我从“清波漾漾人影绰绰”体会到画面的美,我感受到水波和人影都很美。
师:“绰”是生字,课前大家查了字典吗?
生:查了。
师:遇到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这是学习的好习惯。它在字典中有三种意思,出示:
绰:a、宽;不狭窄;b、宽裕;富裕;c、形容姿态柔美。
师:想一想,“人影绰绰”的“绰”是什么意思?
生:我认为是“姿态柔美”的意思。(出示画面)
师:(生点头)那么“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在文中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想一想。
生1:我好象看到水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石头,一阵风吹来,水面漾起了波纹,人影倒映在水面上,美丽极了。
师:体会得真形象,你是在用想像来丰富,用心来体会这两个词语,这种方法值得大家学习。
师:你还想来描绘一下,说吧。
生2:我仿佛看见清清的溪水漾起了粼粼的波纹,姿态柔美的人影倒映在水中,像画一样。
师:听你这么一描述,我感受到水光、人影两相和的美!像画一样──(打开手势)请读读这两个词语。
生2: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师:你的朗读把我带到了画前,谁能把大家带进画里呢?
师:(指举手的生3)你来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像画面。
生3(声情并茂地):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师:身临其境吧?
(生点头。)
师:还有想读的,全班一齐读。
(全班读。)
师:水波在轻轻地荡漾呀,再读。
(全班再读。)
3、朗读
师:真美!这既像是一幅美丽的画,又像是一首清丽的小诗,你看——(出示)音乐起
每当
上工
下工
一行人
走搭石的时候
动作
是那样协调有序
前面的
抬起脚来
后面的
紧跟上去
踏踏的声音
像轻快的音乐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给人
画一般的美感
(1)谁来读出诗一般的韵律美。来,咱们推荐一位同学吧。
(2)引读:同学们,刘章爷爷在大山里生活了13年,每年都有200多天走在搭石上,他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读——
刘章爷爷在搭石上一遍遍走,一遍遍数,一天走上62道,一共踏过了166400多道搭石啊,他怎能忘记这样的情景,读(诗变回文中的语段)——
师:是呀,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画面美,更走出了有序和谐美。
(3)难怪,刘章爷爷赞叹道“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2、俩人相遇让搭石图
师:一行人走搭石是美丽的风景,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谁来读读文中的句子?
句三: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师:找得很准。这里的让对方先走仅仅是一次吗?
生:不是
师:你从哪个词语看出来?总会
师: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师:好一个谦让啊,你读懂了文字里含着的美。把我们体会到的谦让美送到句子中去。读。
怪不得,人们赞叹“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引读。
3、背老人“过”搭石图
那么“青年人”和“老人”来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师:你会带着问题读书。这儿有个生字(课件中“伏”字变红),齐读三遍。
师:这个句子读一遍是不够的。你们再读读,读着读着,有的词语会让你的心头轻轻一颤,你就抓住它,多读几遍。
(生自由地读几遍)看看那个词语在你的心头轻轻一颤了?
生1:“理所当然”打动了我,家乡的人觉得是应该这么做的。
师:有你的读书体会,还有其他的吗?
生2:我觉得“伏”字打动了我。
师:是的,每个同学都有不同的读书体验。我们先来看看“伏”,“伏”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弯”的意思。
师:我们再看看这个“伏”字,什么结构?
生:左右结构
师:(出示字理图)左边——
生:一个人
师:右边——
生:一条犬
师:在甲骨文时代,“犬”是人类崇拜的一种象征,弯得是那样恭敬,是那样心甘情愿啊,(展示“伏”字从甲骨文到篆书到楷书的字理变化过程)我们的祖先就这样造了“伏”字。
师:现在我是那位老人,谁来做年轻人?请个小伙子。
(一男生上台)
师:请你做做“伏”的动作
(男生深深地弯下身子)
师:(手搭生的肩)你真是老人的知音,这样,老人就能轻而易举地趴在你的背上,舒舒服服、安安全全地过小溪了。
师:(扶起年轻人)到了对岸,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谢吗?
生:不需要
师:为什么?
生:因为我们家乡的人都习以为常了,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多好的年轻人,(问另一位同学)老人没有向年轻人千恩万谢,年轻人会生气吗?
生:不会
师:为什么?
生:因为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听了你们的回答,我就在想哪,当这位老人年轻的时候,他一定也曾经(指课件文字)——
生齐:伏下身子背其他的老人
师:因为(指课件文字)——
生: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师:当这位年轻人老了的时候,也一定会有——
生:年轻人伏下身子背他
师:因为——
生: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透过这个“伏”字,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师:说得多好啊!——敬老。你们的这份美好情感也是(指板书)——
再次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引读.
五、激发想象,训练表达
师:展开你们的想象,每天有多少人走搭石呀,假如怀抱着宝宝的妈妈来走搭石——假如——
生1:假如胆小的孩子来走搭石
生2:假如拿着行李的外乡人第一次走搭石
生3:假如回娘家的妇女走搭石
师:是的,还有很多的假如……人们总会怎么做,人们也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呢?(放乐)发挥你的想象,先想一想,待会儿咱们再说说。
(生发挥想像想)
师:咱们来交流交流。
生1:假如遇上年幼的孩子来走搭石,大人总会用强健有力的手抱起孩子过搭石,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师:你的想像真丰富,还用上了文中“假如……总会……”的关联词,这真是一道令人难忘的风景!
生2:假如遇到扛着一大包行李的外乡人来走搭石,年轻人一定会接过他的行李,扛在自己的肩膀上,还会提醒外乡人“紧走搭石慢过桥”。
师:是的。淳朴的民风已经在你心中播下了种子,这真是一道感人的风景!
生3:假如有残疾人来走搭石,家乡的人会脱鞋绾裤,不顾水凉,小心翼翼地扶他过搭石。
师:这真是一道联结人们美好情感的风景!还有很多的假如……假如……咱们回去写一写吧。
师:也许有一天,这里会架上桥、通上路,也许有一天,搭石在家乡会永远地消失了,但是家乡的人们走搭石的美,却会永远地留在我们每一个人的——
2、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摆搭石的相关内容,感受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抄写自己感兴趣的句子。
搭石教学设计15
一、课文简说:
捧读课文,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整方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若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
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一定会强烈地感染着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使他们充满为他人奉献的热望。这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
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二是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教学的重难点是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二、学习目标:
1比鲜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闭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毖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学生通过感悟,领会“美”的不同含义并形成积极体验。
四、教学准备:
课件、音乐、课外辅助阅读材料。
五、教学时间: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放松心情,欣赏音乐。
二、谈话导入,初步了解搭石。
(师板书:搭石)同学们,你们见过搭石吗?在哪见过?它有什么作用呢?你们踏过搭石吗?(课件)谁来说说当时的情景和自己的感受呀?用一两句话描述就行。(可请图片中的同学回答,更贴切些)指导说完整话。
师:哦!这就是生活中的搭石呀!在作者的家乡,有一条无名小溪。小溪的水常年不断,遇到溪水猛涨的时候,可不方便啦!于是乡亲们就会在小溪里,根据溪水的深浅横摆放上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请一位同学来介绍一下吧!现在明白什么是搭石了吧?!那我请一位同学上来画一画搭石好吗?注意“平整方正”、“横摆”、“间隔”。
(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的部分内容)“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学生介绍搭石。
三、抓住重点词,进一步了解搭石。
1、(课件出示)协调有序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2、检查齐读。
3、请你们快速轻声读课文,并找出文中带有以上词语的语句,用笔画下来,同桌互相读一读吧!
4、(课件出示“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请一个小组朗读,你们读完有什么感觉吗?觉得美吗?美在哪?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呀?(动作美――协调有序;声音美――轻快的音乐;画面美――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课件出示同学过搭石的图片)结合图片理解“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的意思。
假如踏搭石时动作不协调有序怎么办哪?用文中的语句来回答。
那你们做什么事时是协调有序的呢?请举例说明。
看图片理解“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的意思。
请把这三个词语抄写在练习本上。
5、师小结:是啊!家乡的搭石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人们从它上面走过,踏过,一排排搭石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不仅给人们带来方便,还为家乡增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多美呀?(师结合板书)
景 美
6、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部分内容(课件出示内容)。
四、抓住重点句,体会情感。
1、师过渡:咦?学到这儿似乎课文已经结束了吧?你们认为文中有哪些还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的语句,也就是你们认为比较重要的语句,有吗?
(学生找-画-想)
2、汇报交流,师生评价。
3、(课件出示最后一段话)“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师:你们找得很准确,那谁能有感情地读一读呢?(指名读句子)
评价:你读得很投入,读书就应该这样。
(重点指导有感情朗读)强调“联结”和“也联结”,可加上“不但――而且――”让学生体会句子的情感递进性。
4、师:那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乡亲们美好的情感?这又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呢?请找出相关语句,细细朗读体会,好吗?
(同桌互相交流。)
5、反馈交流。
A “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qi?n)责这里的人懒惰(duò)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面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 B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在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fú)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6、师:同学们,从你们找的句子中,我已经初步感受到乡亲们那美好的情感了,谁来具体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情感呢?
结合学生回答,填补板书:
7、师小结:搭石很美,因为它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但更美的是乡亲们那一颗颗勤劳、助人、善良、谦让和尊老之心呀!这难道不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吗?补充板书:
心 美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再一次深情地读读这些话,一起走近乡亲们的心吧!(课件出示课文第三、四、五部分内容)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课内外结合,升华情感。
1、师:同学们,老师昨天读了一篇文章《古井》,也深受感动。现在我们一起来静静地读一读好吗?注意要求:找找古井和搭石之间有什么联系?并具体说说联系在哪?谈谈自己的想法好吗?
(学生默读文章,思考问题)
(课件出示问题,播放背景音乐。)
2、师生交流读书感受:我们班的同学真爱读书,谁能把这两句文章中最重要的语句互相调换一下顺序说一说呢?
说得真好!其实无论是搭石还是古井,它们都有着美好的`品格,而且还深深教育了我们如何做人,老师和你们的想法一样,这真是心有灵犀呀!
此时,老师很想送你们一句话,想听吗?------不要太介意身边平凡的人,平凡的事,平凡的物,因为—平凡之中常常孕(yùn)育着伟大。
你们现在该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了吧?
3、谈发现:美是什么?美是明媚的阳光,给人以温暖;美也是盛开的鲜花,给人以芳香。(出示课件图片)在生活中,有许多不起眼的东西,如:一支支粉笔,一根根铅笔,一盏盏烛光;还有许多平凡的人,如:烈日下辛勤劳作的环卫工人,孜孜不倦的老师们,天天为我们送水的送水工人,等等。他们就像搭石一样,为人们默默奉献着、工作着,然而我们却未能察觉这平凡中所蕴含的美好品格,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谁来说说自己的想法吧!
4、写发现:那就让我们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吧!(写在练习本上)提示:可以写一写赞扬他们的话,也可以写自己学完课文的感受。
学生写话练习。
5、展示评议。
六、作业布置:
1、 推荐阅读《挑山工》;
2、 摘抄文中优美的句子。
板书设计1:
21 搭 石
故乡的小路 景美
搭石 联结
美好的情感 心美
(无私奉献)
(互助谦让)
……
板书设计2:
21 搭 石
景美
心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