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读后感

时间:2024-10-31 22:30:13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断舍离》读后感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断舍离》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断舍离》读后感

《断舍离》读后感1

  这本书很早以前就听说过,当时听说是一本关于收纳整理的书,我还有一点困惑,心想这也能出本书?果然我这种小地方出来的人见识少。后来再次听说这本书是有一阵网上流行“极简生活”这个词,但是有人推荐看看《断舍离》这本书,才了解到这本书不光是收纳整理,还有一些理念。

  不过我也是一直拖到现在才看这本书。书的作者是山下英子,也是日本人写的书,最近看的书好像都是日本的。好吧,按照上一本书的指导,挑出印象最深的三个点来写。

  第一,物质轴的思维模式。

  我们面对东西的时候,不是从这个东西需不需要的角度来思考,而是往往下意识地从这个东西能不能用来思考。其实这也不能怪我们,人类从进化的一开始就生存在物质匮乏的环境中。这个能用,留下来。那个坏了,修一修应该还可以用,留下来。那个彻底坏了,修不好了,扔掉吧!想想,这些场景是不是频繁的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好像是深深的刻在我们的基因当中。没错,它其实就是我们经历过物质贫乏的时代后遗留下来的生活习惯。

  这就是物质轴的思维模式,以能不能用为主要的判断标准,而忽略了另一个关键的问题:必要性

  这个东西对我来说是必要的吗?我拥有的东西里有没有它的替代品?我是现在就要用到它吗?还是要很长时间之后才会用到它?当我们从物质轴的思维模式转换到必要性的思维模式,我们就会发现,很多东西其实我们并不需要。这里的东西也指代我们的观点。

  这让我想起我的两台笔记本电脑。我原来买过两台笔记本电脑,一台放在单位,一台放在家里。那个时候准备考研,所以用的还算顺手。后来去上学了,就买了一台新的笔记本,家里也添置了一台新的台式电脑。那两台笔记本也就完成历史使命,被扔进了壁橱里。这两台电脑并没有坏,还能正常使用,但是因为型号已经老旧了,所以有些运行缓慢,而且有了新的电脑,这两台基本上没有什么使用的价值了,而且我估计,以后也没有再使用他们的可能了!不过从他们正式退役到现在,也有2-3个年头了,我也一直没有扔了他们。我的想法就是,这还能用呢,又没坏,扔了怪可惜的。

  这其实就是物质轴的思维模式。只考虑能不能用,而不考虑有没有用。

  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这个网课不错,买下来听一下。”“这件商品折扣力度好大啊,快买一点!”“这是我去xx玩买的纪念品,还是留着当个纪念吧!”

  然后网课只听了一两节,买来的折扣商品在角落里积灰,每次擦拭纪念品都在心里默默的骂自己当时怎么没买一个好清理的,却买了一个这么多地方会落灰的`东西。以后碰到东西,先想一想,这东西是能用还是必需?也许这样,我们能够更加轻松的应对我们的生活吧。

  第二,舍

  书中讲了舍这个字,其实挺有意思的。舍不等于丢弃。

  有的人会说,舍不就是丢弃吗?其实也对也不对,因为丢弃只是仅仅丢弃了。而舍往往还包含着另外的一个意思,就是得。这让我想起了物理学里的一个概念,叫做熵增。熵的概念是由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于1865年所提出。化学及热力学中所指的熵,是一种测量在动力学方面不能做功的能量总数。熵亦被用于计算一个系统中的失序现象。

  所以睇增也有两个概念:物理定义:熵增过程是一个自发的由有序向无序发展的过程。热力学定义:熵增加,系统的总能量不变,但其中可用部分减少。我自己的理解是,一个人的精力是一定的,如果无序性的精力增加,那么有序性也就是你能够使用的精力就会减少。那么舍的意思就是,把那些会增加你无序性精力的事物或者想法舍掉,反过来,你的有序性或者说你能够使用的精力就会增加,这就是得。

  而舍的过程,其实就是我们制造负熵的过程。舍掉我们思想的包袱,让思想恢复到有序的状态。舍掉牵扯我们精力的东西,让我们的精力更加集中到对我们来说更加必要的事情上。

  第三,认识现状

  书中讲到认识现状的方法是把所有的东西都展示在眼前,居高临下的俯视他们,掌握家里物品的现状。其实绝大多数人对自己生活的环境并没有什么概念。这里包括物质环境也包含精神环境。我们总是对这些东西很迟钝。

  比如,你拥有什么东西,放在了哪里。你伤心的时候能找谁倾诉,你遇到麻烦了谁可以帮你。这些都是我们拥有的东西,但是我们并不熟悉。所以,我们需要一次从上到下的审视,审视我们拥有的东西,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

  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了解环境,了解自己。知道什么东西过剩,什么东西不足,什么东西没有。而且,认识现状又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我们只有知道自己有什么,才能决定我们能做什么。就好比我要去爬喜马拉雅山,我就要知道我有什么装备,我的体能怎么样,我的经济状况是否允许。盘点下来发现,我跟爬喜马拉雅山还有很大的差距,我目前的状况只能爬爬城市公园里的小山丘。那么,我和喜马拉雅山差多少,我应该怎么准备,这是认识现状之后的工作了。

  让我想起我考研失利的时候,并没有对自己好好的认识现状,总认为是专业课出了问题。直到后来自我盘点才发现,专业课分数还行,其实是政治拖低了分数。后来,着重了政治的复习,果然提高了分数,成功上岸。

  所以,不光在收拾整理上要认识现状,在我们的生活中也要认识现状。把自己拥有的盘点一下,丢弃不用的,利用好自己有的,规划好未来想有的,才能更好的面对生活。

《断舍离》读后感2

  最近几十年经济的发展,使物质资源的获取代价变得越来越小了,商品种类和数量都极其丰富、甚至到了过剩的地步。以至于大多数人的家里都存放了太多没用的东西,它们不仅并没有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幸福感,反而占据了我们大量的时间、空间和精力,让生活变得更加沉重和琐碎。

  在你拥有物质的同时,物质反过来也在控制着你,就如《断舍离》作者山下英子所说的:“不用的东西充满了咒语般束缚的能量”。

  因此,我们应当经常保持空杯和清零的心态,回归生活的本质,关注内心最真实的需要,对各种没用的东西进行断、舍、离。

  断舍离,最早是由日本作家山下英子提出的一个概念:

  断=不买、不收取不需要的东西;

  舍=处理掉堆放在家里没用的东西;

  离=通过不断地重复断和舍的动作,达到一种脱离对物质迷恋的状态

  断舍离提倡的是一种为生活做减法的理念。学习和实践断舍离,可以重新审视自己与物品的关系,从关注物品转换为关注自我。

  从扔掉身边所有“不需要、不适合、不舒服”的东西开始,来认清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最大限度地把生活变得简单清爽,从而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享受自由舒适的人生。

  如何对闲置物品进行断舍离

  1、首先要戒掉不断买买买的购物习惯,不收取不需要的东西。

  当决定买一样东西之前,先问问自己,究竟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新鲜感和虚荣心,还是自己真的需要它。宁可在需要的物品上多花点钱,也不要因为廉价而购买没用的东西。

  对各种搞活动发的赠送品、试用品、纪念品,如果不需要就不要拿进家里。

  2、正确认识“我”与物品的关系

  决定一件东西的去留,“我”才是判断的唯一主体,我现在是否需要,是否合适,是否舒服才重要。物品永远是为人服务的,只有把“我”作为主体,才能从纷扰的混乱和无序中解脱出来。

  如果总是考虑这个东西本身有没有用,能不能用,就以物为出发点了。

  3、先扔起来再说。

  最重要最核心的原则是,只留下必须的东西。舍弃是一门技术,要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千万不要等待。要知道,并不是你静下心之后才能舍弃,而是舍弃了之后才能静下心。

  4、先从那些用不着的东西、显而易见的垃圾开始扔。比如,过期食品,坏了的电器,过时的.衣物、没用的纪念品等等。

  5、同样的东西最好不要超过两个。

  对于一些值钱的东西,你可以选择放在二手货贩卖网站上、送给别人、送往救助站或直接放在垃圾箱旁边,留给需要这些东西的人。

  也没必要囤积大量的备用物品,你的家里不需要有库存,街边的超市和便利店才是你的库房,需要的时候随时添置即可。

  6、有些东西属于季节性用品,比如换季的衣服、被褥等,可以保留。但如果有些东西一年四季都没用过,说明你并不需要他们,估计明年也依旧会排不上用场,可以果断扔掉。

  7、对于那些不再使用,却因充满感情或承载回忆而恋恋不舍的东西。要说一句对不起或谢谢你,这样的仪式感能够对我们顺利地丢弃一些东西产生很大的助力。

  8、在扔东西的过程中,你也许会遇到一些左思右想,确实不知道是否会用到的东西。这时你可以把它们先拿出来,集中放在一个地方,隔离一段时间,重新审视你和它的关系,如果之后的一段时间你都没再拿出来,就可以扔了。

  9、如果扔不扔这件东西让你反复思考了5次以上,就应该果断扔掉它,因为它已经开始在牵扯你的精力,并且还会让你纠结其它东西的去留,带来连锁反应。

  10、扔掉你的收纳用品,真正值得拥有的东西数量是非常有限的,那些看起来为我们制造空间的收纳品反而在占据着空间,只能为囤积更多的物品做好了温床。越是空无一物的房间,越能让我们内心舒适,各种家具和收纳工具,都是自由的敌人。

  也许有人会认为,明明物品还有价值,就这样白白扔掉岂不是很可惜吗?通常人有这样的想法,是没有把自己放在自然和社会这个大环境中去思考。

  物品如果在你的手中被遗忘,没有发挥任何的价值,并不代表它们本身无用,正因为它的价值需要继续的发挥,才要我们像放生一样把它放归自然和社会中,相信它可以去到最需要它的地方,继续完成它的使命。

  这种给予它物自由的行为,就会变成一种积极乐观的动力。因为你在放手的时候,已经拥有了赐予物品第二次生命的权利了。你不但没有真正失去它,反而获得了力量,这就是其中的奥妙。

  这种通过断舍离而达到的极简主义的生活方式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

  1、 时间变多了。省去了很多购物的时间,翻找东西的时间,整理杂物的时间。

  2、拥有充沛的的精力。要操心的东西少了,生活效率也变高了,精力自然就多了。

  3、培养你的决断能力。当你不断地修炼在犹豫不决中进行取舍,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做决定,你会发现,你的优柔寡断的问题就慢慢解决了。

  4、内心也变得更加宁静。当你决定不去占有更多东西的时候,就会更专注于自己的内心,也会更珍惜自己身边留下的东西。这种内心的宁静也会带来心情的愉悦感和身体的长久健康。

《断舍离》读后感3

  最近闲来无事,将以前买的书重新拿起来看,其中一本我反反复复读了几遍,深受启发,拿出来分享下。书名叫《断舍离》,日本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的作品,常年占据畅销书榜前几名的一本书。断舍离三个字我们并不陌生,甚至有点火到烂大街的嫌疑。近几年,日本的收纳术、整理术正是在世界范围内流行的时候,BBC还专门出了一档关于日本收纳术的节目,跟这本书有类似的主张,有空也可以看看,但是剧情拖沓夸张,完全没有书看起来过瘾。

  这本书不厚,比正常书略小一圈,里面内容也不多,适合坐地铁、高铁时阅读。读第一遍时我没看进去,为什么呢?除去我自身理解能力有限外,我觉得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类翻译类的作品,读起来比较拗口。可见好的作品虽然不分国籍语言,能够在全世界范围内欣赏,前提是要有一个好的翻译。这本书还好理解,毕竟是通俗类读物,一些专业类书籍的翻译(比如上海财经大学翻译的罗默的《高级宏观经济学》)直接将经典拉低几个档次,完全不忍直视,恨不得直接去看英文原版。

  这本书一共五章,主要讲了什么是断舍离,为什么断舍离,怎样断舍离以及断舍离的带来的影响。断舍离,顾名思义,就是断绝、舍弃和脱离。断舍离什么东西呢?断绝你家里不需要的东西,舍弃你家里用不上的东西,脱离对东西的执念,解放自我。为什么断舍离?山下英子花了大量的篇幅来论证为什么要断舍离,毕竟想让改变人的行动要从改变人的思想入手。在物质泛滥的社会,我们家里塞满了各式各样的东西,这些东西可能在现在并没有用武之地,我们或舍不得或没时间或忘记丢弃这些东西,导致他们在家中占有一席之地,家里的空间小了,就会有意无意之间会影响我们的心情和运气。因此,进行断舍离,实质上是通过收拾物品清理自己的内心,为自己心灵减负。当我们不知道怎样断舍离的时候,山下英子也提供了一个小方法,就是从自己的衣柜入手,通过清理不穿的衣服来去除自己的执念。尤其到换季的时候,这个方法对于我们女生来说真的既实用又有效。如果我们真的想要开始断舍离,那么首先我们要在头脑中理清自己和物品的关系,断舍离其实是有三个主体:我,物品和现在,现在我不需要的物品就要进行断舍离。其次,就是从扔东西开始。考虑到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我觉得直接扔掉实在太可惜,有些东西虽然对于现在的我没有用,但是对于现在的其他人或许是必需品。因此,我觉得这一步应该改成送人或者转卖(闲鱼,转转和各种转卖群),这样不仅能够实现物品的使用价值,还为社会环保做出了一份的贡献。扔完东西,剩下来的东西就需要仔细挑选和分类,这里也是提到了一些收纳术的方法,比如三分法,七五一总量限制法,总的来说,就是简单分类,保证充裕空间。断舍离带来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首当其冲就是东西少了。那东西少了会带来什么好处呢?首先,东西少了,空间就大了,家就会成为我们最棒的放松地。其次,东西变少是我们精挑细选的结果,留下的物品不仅恰好能体现我们的品味,还能无形中推动生活品质的提升,通俗点说,用买十个塑料勺子的钱买一把不锈钢勺子。再者,上升到灵修层面,山下英子认为筛选物品也改变了人际关系,改变了我们和周边环境的关系。物品的循环带来了空间上的流通、自由,除去积攒的霉运、腐朽和停滞,让好运和幸福源源不断的涌入。有趣的是,书中讲述了几位日本女士断舍离的例子,结果对家中物品断舍离后,几位女士都与丈夫离了婚。

  看完了这本书以后,我确实身体力行的断舍离了一下,一天之后,我收拾了五大包杂物,都是我一直舍不得清理却又用不上的物品,无法想象自己刚毕业就已经积攒了这么多东西,虽然我最终没有得到心灵上的启迪和进步,但是处理掉五大包杂物的感觉真的不要太爽,可以在地上打滚的那种。对于不知道怎么样断舍离的朋友,我倒有一法子,你可以试试,假想自己正要搬家,挑必须带走东西,剩下的东西你就要考虑是不是要断舍离,其实每个人真正需要的东西只有十分之一,大部分东西都是不需要且被我们忽略了的。 推荐日剧《我的房间空无一物》,跟断舍离的想表达的思想不谋而合,甚至更具体,更具有操作性,有强迫症的同学看这个一定很舒服,没有强迫症的人看了会变成强迫症。断舍离的思想可以用到的地方实在太多,静观人的一生,难道不是一直都在断舍离吗?《我的房间空无一物》说得好,谨慎拥有,勇敢舍弃,珍惜使用,长久喜欢。

《断舍离》读后感4

  杨澜说,《断舍离》这本书不到两个小时就可以翻看完,却足以改变你的人生。

  如果我能早点看到这本书,我不会在去年写《27岁,我才懂得整理房间的意义》,因为会脸红,照断舍离的理念,我之前做的那些不过是把一些可有可无的东西重新摆放而已,掩耳盗铃地放在了我看不见的地方。

  是哪一段让我有了格外强烈的共鸣。在章节《筛选物品带来的自我察觉》里,作者讲述了一个很多人都有过的经历。

  有人送你一套名牌杯子,你把她原封不动地装在盒子里,放在橱柜的最里面。你当下用的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杯子。如果有人问你“为什么不用它啊”,你可能会迅速回答“太可惜了,这种好东西舍不得用啊”。换句话说,在你的潜意识里,你认为自己“配不上名牌的杯子,我没达到那个水准呢”。你的真实想法,就可以通过物品反映出来。

  一个人使用的物品,能够反映出自我形象。“这样啊,其实我也可以用它的”。像这样认可自己。

  书中的“你”真的明明就是之前的我啊。明明很喜欢那些礼物,又觉得自己用了浪费,所以,一直用看起来都能凑合的物品。最好的理由是,那些用着的东西虽然不是那么喜欢,但是还能用,就先用着吧。所以,最后的情况是,不怎么喜欢的将就着,真正喜欢的束之高阁,直到有一天记不起来,或者再被翻找出来时已经又变成了不那么喜欢的东西。

  原来在内心深处,我对自己并不自信,因为有那么一些美好的事物,你不觉得自己值得拥有,或者即使拥有也是诚惶诚恐。这是我从来没有没有发现的。

  所以,到这里我开始有兴趣回答自己看书之前的疑惑:为什么要断舍离?

  断舍离的目的就是通过不断地筛选物品的训练,当下的自我会越来越鲜明地呈现在自己的眼前,人也有机会以此为判断出准确的自己。断舍离是要以思考自我真正需求为中心,而不是成为物的附庸,当你为某一物品是否需要扔掉而纠结困扰时,就是应该进行内在自我分析的时候。

  或者可以说,让你纠结的`,其实都是不那么重要的。

  那么,我的第二个问题:断舍离与整理术、收纳术有什么不一样?

  它们最大的区别在于,断舍离并非绝对要以把房间弄干净为目的,而是要通过收拾的过程了解并喜欢上真实的自己,实现自我肯定感。

  如果仅仅是以把房间弄干净为目的,你把所有的物品放置到你认为最合适的地方,但是很有可能只是暂时的。因为整理着眼在如何保管物品,而断舍离是将主角的位置由物品换到自己身上,考虑的是这个物品我是否需要,而不是这个物品是不是还可以用。

  当我们的居住环境因为断舍离不断地循环代谢,保持着变动流转的状态,这种更新筛选不再只是概念,而是渐渐渗透到你的“时间、人生、生活”,让它们都保持良好的新陈代谢额状态。

  这么说来,断舍离听起来是一件好棒的事情,但是怎样才能做到断舍离?

  断指什么?

  舍指什么?

  离指什么?

  断=断绝想要进入家的不需要的东西

  舍=舍弃家里到处泛滥的破烂儿

  通过不断的断和舍,达到这样的状态。

  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处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的空间。

  断舍离不等于单纯的扫除、收拾。不是问“很可惜啊”“还能用吗”、“不能用了吗”为考虑的重点,而是自问“这个东西适合自己”吗?

  主角不是物品,而是自己。

  断舍离重要的第一步其实是“舍”。“舍”是对家中堆积的物品逐一品味、甄选、舍弃。其实上,在这个步骤里,我就反复失败过好几次。

  一些衣服、鞋子、书,我下决心将它们丢弃,过一会又舍不得去捡回来。“因为不能浪费,所以难舍”,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只要问一问自己,它很重要吗,是经常要用的必需品吗?如果没有它,你会不时遇到困难?最为重要的一点,你喜欢它吗?

  断舍离不是让我们把什么都丢掉,而是通过这些问题直面内心,通过这些问题甄选出“舍弃”或“留存”的物品。里面有太多看起来有用,其实我根本已经不需要的的东西,10年没有翻开的英语词典、三年没有穿过的裙子……

  你无法想象,当我不回头地将那些“鸡肋”一般的衣物、书本打包放进回收箱时的轻松解脱的愉悦心情。

  修正时间的偏差也是断舍离的要素。我们常常念叨要活在当下,却往往没有做到把握当下。

  没有时间整理……

  或许 有朝一日会派上用场……

  我也曾与过辉煌……

  他曾经深爱过我……

  将时间拉回现实,问自己:它对于当前的我意味着什么?如此反复,慢慢对物品的时间轴偏差便可以稍加修正。

  关键在于,多想想当前的自己,而不是过于担心未来,或者留念过去。

  很多代表上一段感情的物品就是这样丢掉的,本来以为为十分不舍,其实感觉极了,空出来,新的东西才有机会进去。

  断舍离给我带来的改变有哪些?

  从看完《断舍离》这本书到现在1个月的时间,我开始尝试对自己的房间、生活、交际、感情进行断舍离,或许旁人看不出太多的变化。但是我自己能感觉的,每天更为快乐,更加享受生活和珍惜身边的人。

  因为,当我打开衣柜,我看到的每一件衣服都是自己十分喜爱的,她们在衣柜里,乖巧地、整齐地或挂着或躺着,无论挑哪一件都让我十分享受;每天日常做的事务,也都是通过仔细甄选,自己喜欢并且享受的事,因此效率更高,很多计划会提前完成,对时间的掌控也更加自由。

  现在买东西也会记得这样东西要满足三个条件中的一个:需要、合适、舒服。

  如果,你和之前的我一样,房间杂乱却不知该如何下手,怎么也改不掉拖延症,冲动购物,缺乏安全感,总是无法完成计划……那么,或许你可以试一试立即对你的人生和房间来一次彻底的“断舍离”。

  还是那句话,毕竟你跟我一起只是试一试,又不会怀孕。

《断舍离》读后感5

  中医认为,人体有“穴道”,是能量的通道,如同毛孔在热的时候会打开排汗,冷的时候会关闭以保持一定的体温。穴道在有“好的气”时会打开吸收,“坏的气”时会关闭。生活环境与中医“穴道”理论是相通的,好的生活环境会让整个人神清气爽,而脏乱差的环境下生活的人通常不太会神采奕奕。

  也许我们选择不了外在生活环境,但可以通过整理房间改变内在生活环境,整理的过程是断舍离、是对物品的筛选、是对内心的观察,方法容易,过程很难,但掌握了断舍离的精髓也就掌握了整理人生的技巧。

  关于作者

  日本作家山下英子,将瑜伽中提倡的“断行、舍行、离行”(是为了让人放下心中执着的教导),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也就是“断舍离”,山下英子本人为杂物管理咨询师,著有《断舍离》一书,自20xx年陆续开展《断舍离讲座》,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

  本书分为5个章节,通过了解断舍离概念、实践以及带来的改变,最终强调断舍离的真正目的:通过剔除身边不再合适的、不需要的物品,达到澄清自己的人生,体会前所未有的轻盈。

  何为“断舍离”

  通过舍弃、整理物品,将心中无用之物,不合时宜的物品整理的一干二净,让人生变得愉悦,在这里要注重以下几点:

  断舍离≠整理房间

  断舍离中的整理是通过精简物品,留下需要的物品,要遵循:

  留下的物品,判断的标准:让自己感觉舒适的、符合时宜的、让心情可以变愉悦的。

  主体一定是“自己”不是“物品”也不是“他人”。如果将物品作为主体时会你会发现--什么都可以不用丢掉,因为物品本身是有用的,所以主体一定是“自己”。

  实践前,你需要了解的

  一、剔除以下五种心态

  我不会整理。方法都是可以学会的,“我不会”的潜意识其实是:“我不愿意整理”,所以剔除不会的心态,是很关键的一部分。

  舍不得丢弃,不浪费。你可以尝试打开家里的衣柜、囤积的物品,然后你仔细回想,那些你总是认为丢掉可惜的物品是否已经占据了衣柜很久,是否每次拉乱衣物时都要重新整理一遍,浪费时间还占用空间,剔除固有的思维,物尽其用才是对物品最好的照顾。

  以后总能用得到。漂亮的包装盒、买了很久却还是没有打开过的书籍,你说“以后总能用得到、以后总会去看”,过了这么久还是没用到,他们占据着家里的一席之地,等到真正用的时候,即使没有他们你还是能找到替代物。

  太麻烦。你总觉得整理起来工程量太大,但每次看到家里很乱,整理起来很费时间,你还会觉得整理会是一件麻烦的事情吗?学会整理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

  收纳工具是辅助物品,万万不可本末倒置。

  二、正确的“断舍离”顺序

  断舍离真正的顺序其实应该是,舍-断-离:舍:舍弃家中累积的废物(记住判断标准哦);断:断绝不需要的物品进入房内。

  舍和断在实践的过程当中其实就是:缩小入口、放大出口。最终达到离。

  离:清除掉不能让自己心动、不合时宜的、不需要的物品,达到愉悦的`氛围。

  实践“断舍离”

  一、循序渐进

  循序渐近分为时间上和难易程度两部分。

  1、设定整理时间。急于求成是不可取的,作者在《断舍离》中提到一个观点:开始整理之前,你可以先设定你的整理时间,根据你的整理时间衡量整理的空间。

  2、难易程度。整理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从简单的物品开始进整理,对此你可以将房间物品分类,从最容易的地方着手整理,也可以从自己的物品开始整理,循序渐进,后期整理起来更加容易,也更加会有成就感。

  二、如果实在不知道该从哪里入手,不妨可以从钱包开始

  很多人的钱包里面除了银行卡、现金以外,可能也会塞满其他物品,比如:发票、车票等等,及时进行钱包的整理,将物品分类,扔掉长期不用的卡片、车票以及不需要的发票,让钱包回归本身价值和作用。

  三、控制源头,多问自己

  作为买买买死忠粉,我们也经常会被“衣柜里永远少一件适合自己的衣服”“有很多衣服买回来几乎没穿过”“衣柜空间不够用”“一动衣柜,空间大乱”这样的问题困扰着,仔细想想,其实很多物品购买的时候,我们可能根本不需要,或者已经有类似的物品可以替代,所以购买之前一定要想清楚:

  打折的商品=便宜≠需要。避免商家的营销手段,生活类消费品不需要囤积那么多,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购买,而且活动也比较多。

  这件物品心动吗?需要吗?一件物品如果根本不需要,他的附属品再怎么精美也一定不要因为冲动购买,这样只会增加你的空间浪费和金钱浪费。

  主体是你自己,不是物品也不是其他人。讨好你自己的内心。

  买买买≠满足。很多人将买买买看成自我满足的一种行为,其实满足自我不一定要通过买买买,相比购物带来的满足,更好的一种方式则是经营自我爱好。

  四、7/5/1法则

  作者在书中提到了物品摆放时7/5/1法则:

  看不见的收纳占七成。物品收纳时合适的容量为7成,剩下的三成空间要空出来作为物品进出的通道。

  看的见的收纳占五成。高级精品陈列时一般会遵循,留白五成。

  让人看的见的收纳占一成。美术馆里的陈列一般会遵循此类原则,神清气爽又高级。

  整理的方法有很多,掌握精髓远比方法重要:缩小物品入口(舍弃--不需要的、不合时宜的、不心动的物品,控制物品的源头),放大出口(断--购买时多问自己几个问题),最终达到目的离,筛选物品的过程如同人生经营,清楚看到内心,砥砺前行,整理好物品就是整理好自己的人生。

《断舍离》读后感6

  这是一本名气非常大的书,据说自20xx年在中国出版以来至今已经再版了20多次,由这个话题还专门引出了关于“断舍离”的文化。“断舍离”也成为了当时最红的网络语言之一,断舍离的意思是:把那些“不必需、不合适、令人不舒适”的东西统统断绝、舍弃,并切断对它们的眷恋。断舍离的精髓是:重新拿回生活的主导权。这本书不长,只有190多页,读完它很轻松。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切都从收拾自己的空间开始,断舍离通过收拾自己居住的空间,让自己从看得见的世界走向看不见的世界。因此采取的行动是:断=断绝想要进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东西;舍=舍弃家里到处泛滥的破烂;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处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的空间。换言之,断舍离的主角并不是物品,而是自己。

  收拾是一项筛选必要物品的工作。在筛选必要物品的时候,我们要考虑两个维度:一个是我们与物品的关系,另一个是当下这条时间轴。换句话说,收拾就是要扪心自问某件物品与当下的自己是不是确定有关系,进而对物品进行取舍选择的过程。这个非常有意思,我们经常在收拾东西的时候都是漫不经心的,从来没有考虑过当下的我和物品的真实关系。如果以当下的我作为参照来收拾东西的话,那就会发现不必要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因为我们总是在想着不要去丢弃,总觉得终有一天会派上用场,但是那一天其实一直都没有来到。明明知道这个东西毫无用处,但一直放在那儿不想扔,这就是我们把这个关系轴或者时间轴错位了。所以正确的方法是把只有对当下的自己合适且必须也确实有用的东西留在你的空间里,其他的都可以舍掉,或者说扔掉。

  断舍离与一般的整理收纳术最大的区别在于:断舍离并非绝对要把房间收拾干净为目的,而是要通过收拾的过程了解并喜欢上真实的自己,实现自我肯定感。总而言之,断舍离并不强求非要把房间收拾规矩,一尘不染,或即使如此也会获得额外的好处。其次断舍离的主角不是物品,而是自己,考虑的是我自己还需不需要它。

  以物品为主角,你收拾的时候就一定会考虑物品如何保管,但如果是以自己为主角的话,那就会考虑它适不适合我,这样收拾起来会更放松和更从容。只要常问自己这件东西与我的关系还存不存在,这其实就是舍离的一个技巧。

  先诊断出物品从你身上掠去多少能量,然后通过筛选物品的行动实现自我完善,这就是断舍离的精髓。

  断舍离的目标就是让整个社会上的物品都能够各得其所,说到底物品会因为所在场合的不同而变得无用,或者有用。作者举了一个浅显的例子,读后感.矿泉水装在水瓶里的时候,我们会觉得他好喝,但是如果装在夜壶里呢?从物的本质上来讲它没有任何变化,但是你绝对不想喝它。因此要通过有意识地选择让物品自然而然地回归到它应该在的地方,回归到需要它的地方,这就是你要做的。

  有三种扔不掉东西的人:第一种是逃避现实型的;第二种是执着过去型的;第三种是担忧未来型的。

  什么是破烂儿?作者把破烂儿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不用的东西;第二类是还在用的.东西;最后一类是充满回忆的东西。作者认为:不用的东西,充满了诅咒般的束缚的能量;还在用的东西呢,则像一团混乱的淤泥;而充满怀念的东西呢,本身就会散发出强大的气场。所以你要扔掉这些东西,其实蛮难的。

  作者认为除掉废物、垃圾和灰尘就能彻底地除掉停止运和腐败运。

  我们面临的环境或者说我们周围的环境有很多种,断舍离主要从三个角度来思考环境:与人相关的环境和与场所相关的环境;近环境和远环境;靠自己的力量能够改变的环境和靠自己的力量无法改变的环境。

  能用的东西和我用的东西是不同的,当我们用断舍离来考虑家庭环境的处理的时候一定要想想这个物品是能用的还是我用的,有很多东西是可以用的,但不一定是我会用的。因此,在考虑物品是否应该被留下时候应该思考的主语,是我是我而不是物品。

  选择物品的窍门儿不是能不能用,而是我要不要用,这一点必须铭刻在心。所以,面对物品,从繁杂、冗余的物品中解脱出来,需要足够大的勇气,而且过程可能会很痛苦,不过一旦明白了这件事儿不过如此,也就没那么难了,闹了半天发现问题全都出在自己身上,既然如此,那就果断的付出行动改变自己吧,除此以外,再无他法。

  对我们来讲,半死不活地吊在那里才是最让人痛苦的。如果觉得讨厌的话,如果不相合的话,如果进行的不顺利的话,还不如干脆来一个痛快地了解。光靠想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说到底行动才是一切。能够总有一天付出行动的,没有别人,只有自己。所以说物品是一面能够照出真实自己的镜子,直面物品就是直面真实的自己。

  减少物品等于只要能彻底地收拾就根本不需要整理收纳了。只集中于一点做到完美就能不知不觉地打开收拾的突破口,这属于看不见的场所、不想看见的场所、不想让别人看见的场所。继续打扫干净了,也不会有任何人发现。但是自己知道,并且总在意的场所,这是可以先去开始断舍离的场所。

《断舍离》读后感7

  《断舍离》的作者是日本知名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女士。山下英子女士一直致力于提倡以“断行,舍行,离行”概念为基础的、任何人都能亲身实践的新整理术“断舍离”。她提倡通过对日常家居环境的收拾整理,改变意识,脱离物欲和执念,过上自由舒适的生活。

  “断舍离”是源自瑜伽和佛学的哲学观念,与其它心灵鸡汤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想告诉我们:人生整理不在于贴标签式的整理本身,而在于静下心来检视自己的房间和人生,到底哪些是多余之物,鉴别出来后就要毫不犹豫的丢掉,由此发现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以及自己到底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作者提倡的断舍离,就是一种透过整理物品了解自己,整理心中的混沌,让人生舒适的行动技术。换句话说,就是利用收拾家里的杂物来整理內心的废物,让人生转而开心的方法。

  我从断舍离的概念、如何实现断舍离、以及断舍离的必要性和益处这三块内容进行简单讲述。

  断是指断绝不需要的东西。书中提到了关于“断”的三个原则。一是购物时三思而后行,这一点相信对于广大女性朋友来说是比较难去做到的。二是不需要的东西就不接受。三是只添置必须的物品。

  舍是指舍弃多余的废物。书中提倡要舍弃没用的破烂儿,要把物品卖掉或者赠送给其他真正需要的人,同时要缩小自己喜好的范围。

  最后的离则是指要努力脱离对物品的执着。首先要脱离执念,然后了解自己,爱上自己,最后保持心情愉悦。

  “断舍离”的理念是将不需要、不合适、不舒服换成需要、合适、舒服。断舍是一种不断的选择,选择,再选择的过程。通过不断重复的断舍,最终达到离的一种状态。断舍离是一种通过物品来完成自我实现,自我肯定的手段。

  至于要如何去实现“断舍离”,书中提到要先从整理头脑开始,然后动手实践。如果家里到处都是“破烂儿”,就算把它收拾的再整齐,除了增加你的工作量和疲劳感,没有其他意义。所以我们要在在行为上先学会舍,也就是把不需要的东西全扔掉就行了,舍的秘诀完全以自我为中心,以当下为时间轴。在考虑物品是否该留下时考虑的主语是我,而不是物品。也就是说断舍离的主角并不是物品,而是自己。物品和自己的关系,思考方式不能是“这东西还能用,所以要留下来”,而是“我要用,所以它很必要”。在考虑物品是否该留下的时间点是现在,不是过去,也不是将来。而是只对当下的自己适合且必要,也确实在用的东西,才会留在空间里。学会和物品成为好朋友,在买东西的时候反复琢磨功用,让物品物尽其用,并确保它把功效发挥到极致,一直到用完。总之,要严进宽出,选择当下和自己相称的东西。

  最后一块是关于断舍离的必要性和好处。书中提到一个“破烂”的概念,作者所说的破烂是指那些不用的东西,不喜欢但还在用的东西,以及那些充满回忆的东西。当我们身处一个堆满垃圾和破烂的房间时,也等于是在24小时不间断地吸收这些废物散发出的废气。换句话说,房间里满是破烂,就会释放出影响心情的废气,让你不知不觉陷入慢性中毒状态。不用的东西充满了咒语般的负能量,停滞运、腐败运。以作者的观点,她认为长期处于无用之物的环境中,甚至会影响自己的运势。

  作者还在书中提到了用“断舍离”法筛选物品带来的`自我认知。她认为一个人使用的物品,能够反映出自我形象。要想得到“这种东西与当下的我很相称,对当下的我来说是必需品”这样的判断,人就必须要清楚地了解自己。通过不断筛选物品的训练,当下自我就会越来越鲜明的呈现在自己的眼前,人也就能以此判断出准确的自我形象。同时“断舍离”能够夺回被占据的空间和能量。很多明明已经不会再穿的衣服,可却因为有感情,所以只能收着”,也也就是一种有可却无,无可却有的奇怪状态。

  说到底这些东西真的值得我们花那么多功夫、时间、金钱和劳力去收拾吗?所以,物品要用才有价值:物品在当下应该出现在他需要的地方,只有处于恰当的位置,才能展现美感,让那些不需要的物品流向那些真正需要他的地方。断舍离的目标就是让整个社会的物品都能各得其所。

  德国诗人歌德曾经说过一句话,“人类最大的罪是不快活”。但快活的维持也是需要环境浸润的,用心经营自己生活空间,通过筛选保留必要的物品,以个体为主体,好好维护舒服简洁的小小空间,尝试从物质到精神层面的整体净化、梳理,保持断舍离的意识,成为自我生活的主宰者。

  “断舍离的主角不是物品而是自己”

《断舍离》读后感8

  虽然书名叫《断舍离》,但我觉得“舍”应该放在首位。

  之前看不完整版电子书的时候就深受启发,还一直纠结买不到繁体版,还好国内现在终于出了。

  我最近基本没读什么新书,因为我基本每天都在重看这本书,并且每天都有新的感悟。

  最开始,我是切实的受困于我购物狂的恶果,所以一心只想着“丢东西”。丢了一部分以后,我有了2个感悟:“我的东西真太多了!”以及“丢到一定程度的话不是又要买了吗?”由于当时我看的是不完整版,所以对于后者我很茫然,但至少在当时就很有效的控制住了自己的购物欲。

  看了完整版后,我才发现我搞错了重点:“断舍离的主角并不是物品,而是自己。(P12)”也就是说,数量不是重点,自己的需要才是重点。到这,我意识到我对自己的很多事情没有清晰的定位,例如穿衣的风格、阅读的风格、做事的风格等等,也就是说,我对自己的“需要”其实并不清楚。

  这个过程持续了近半个月。在这半个月里,我处理了2抽屉的衣物、近一半的护肤品和彩妆、1/3的鞋子,还有各种零碎东西,但,我生活的环境其实并没有发生太大的改变。并且我一直没意识到这点,直到上周末,我下班回家走进自己的书房,发现书桌的桌面连个放包的地方都没有。

  我不是一直在“舍”吗,为什么书桌还能乱成这样?

  我重看《断舍离》,发现自己没有按书里的标准清理。而如果按书里的标准,我连1/10的量都没达到!我再次认真清点自己的物品,发现自己没有预想的处理得多的原因很简单:很多东西,例如笔,能用并且很多是我喜欢的,如果慢慢用,估计几年后也能用得完,所以在处理时就会默默把它们放在清理名单之外。到这,我才明白书里强调“现时”的意义,因为按这个逻辑,家里的大部分东西根本丢不了!

  我用周末2天的时间再次清理我的房间,基本丢了我书桌里2/3的物品,然后按书里的标准重新摆放,生活真的顿时轻松了!并且,书桌真的不太会有再变乱的可能!(至少到目前为止,我的书桌都一直干干净净、简简单单。)

  我真的震惊于清理的效果。然后,就看见旁边4个满满的书柜……

  “王子与公主最后幸福的`生活在一起”的结局真的只在童话里,现实永远是:问题一个接一个T_T。

  但是,我没办法整理我的书柜。

  清理的道理我都懂,但我就是没办法清理我的书柜。

  我前晚站在自己的书柜前一个晚上,问自己:为什么不行?

  总会读到的——真的会读《资本论》?

  都是好书——定义下“好”:名著,应该留吧。诗词,也留好了。经济学,真的还要看?心理学,之前看得还记得多少?社科类,真有必要读?旅行类,好像已经没兴趣了吧?英语,真的需要这么多本吗?日语,还打算学吗?

  万一丢的书很有趣然后又买不到了呢?之前就发生过!(虽然最后基本都再版了……)

  ……

  前天一整个晚上,我就这样站在书柜前纠结,没有结果。所以我不得不在今天写这篇书评,因为我知道唯有文字能让我真正冷静和深入思考。而现在,我终于想清楚了不能清理的原因是:恐惧。

  我对于自己,内心其实非常的没有自信。虽然我毕业于一本大学,也是我这个省最好的大学,但毕竟不是名牌大学。并且我大学四年过得非常懒散。潜意识里,我总是认为自己荒废了四年的时光,在进入社会时就已经比别人落后,所以一定要努力追赶、拼命学习才行。书于我,意味着知识。买书,虽然不见得读了,但在潜意识里,就意味着得到了知识。所以,清理书,就是在清理知识。而这,基本就等于“剥夺自我”。

  平时读完书,我都会送人或捐给需要的机构,所以我真没想到我对书居然有这么深的执念。

  好在终于想明白。

  对于截至目前的清理活动,我的感触很深:

  1、知道一个道理和使用一个道理真的完全是两回事。所以,读书真的要“用起来”。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和感悟。

  2、也许在这个世界生存并不需要太多的“道理”,只要能真正吃透几条就行。例如断舍离的道理,如果真正掌握并运用在各个方面,那么,肯定至少能在“物”的方面获得真正的自由——人生将减少多少烦恼和麻烦啊!

  3、由以上2点可以推断:书真的不用读太多,但要读经典,然后不断的体验、重复、深入思考和触类旁通才是王道。

  4、清理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你丢掉了包袱,重新发现了自己。

《断舍离》读后感9

  特意选在春节前夕,辞旧迎新之际,读山下英子的《断舍离》这本书,并在节前的大扫除中真正实践断舍离。它再次提醒我处理好物我关系,打扫房间,同时也释放心灵;整理物品,同时也整理自己;舍弃废旧物品,也与过去的自己告别。一番忙碌过后,在整洁如初的家里,喝一杯陈年的普洱,吐故纳新,何尝不是一种更好的迎新方式!

  这本书从20xx年出版,到20xx年已经是第30次印刷,何以如此销量不俗?想来是中国人从物质匮乏走向购买过剩,从饥荒年代走到美食天下,从缺衣少戴到选择困难症,在买买买之后面对杂乱无序、堆积满屋的困惑,以及需要不断收拾、挑选所造成的困扰,已经过多地消耗了我们的精力、耐力,甚至成为烦恼之源。于是我们开始返朴归真,我们确实到了需要断舍离的时候,通过断、舍、离,释放空间,解放心灵,舒适自处,极简归本。

  什么是断舍离?山下英子告诉我们,断舍离就是通过收拾物品来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内心的混沌,让人生更舒适的行为技术。也就是收拾家里的破烂儿,也整理内心中的破烂儿,让人生变得开心的方法。要采取的行动是:断=断绝想要进入自己家里的不需要的东西;舍=舍弃家中到处泛滥的破烂儿;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处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的空间。

  初听起来,断舍离似乎很简单,就是拒绝不需要的东西,从入口把关,解决掉多余的存量,只剩下必需的物品,就达到断舍离的目的了。事实上,这个过程非常奇妙,不解决心理上的执念,真正到实施的阶段,你会发现你忙了一天,只是对物品做了收纳,却总也难以扔掉那些似乎还有用的东西,从加法生活转向减法生活,其实是一场内心的自省与革命,是一种动禅。

  的确,现在做家务是一件非常费时费力的事情,大多数家庭主妇深有同感。把庞杂的物品反复整理、归类,过不了多久,还是会恢复原貌,乱七八糟,把大量宝贵的时间浪费在这项几乎没有附加值的事情上面,真是让人痛苦极了。

  春节即至,又要为大扫除大动干戈了,是不是想起来就腰酸胳膊疼?那么,什么是大扫除?我们通常只是打扫、整理、归纳,却没有洞悉“除”的真正意义。在断舍离里,收拾是“筛选出必需的物品”,只有把不需要的东西丢出家门,才算是真正的收拾。其次才是整理,以及表现为扫、擦、刷的打扫。

  先来说说我们当下要面对的如何解决“舍”的问题,为什么总也扔不掉那些不用的东西?数一数家里有多少东西多年不动、不用又不舍得扔掉?断舍离的分析让人恍然大悟,断舍离是以正确处理“物品和自己的关系”为核心,来决定取舍的,也就是说不是以“这东西还能使,所以要留下来”为考虑重点,而是要自问“这个东西适合自己吗?”、“我要用,所以它很有必要留下来”,主语永远是自己,时间轴永远是现在,而不是“万一以后用得着呢”。现在自己不需要的东西就必须放手,只选择必要的物品,回归原本的生活态度,摆脱物品的绑架,只用精致的品质的适合自己的,放弃那些陈旧的过时的留在记忆里的,活在当下,将掩埋的自己重新拯救出来,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只保留必要的,才能够促进生活的代谢和循环。那些有年代感扔不掉的东西,不仅仅是可惜,那里面也许藏着你的过去,你的初恋,你的回忆,你的各种放不下,但是仔细想想,这些又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的呢?它是不是你心里不愿触碰的黑洞?那就快快丢弃这些包袱吧!

  解决好了“舍”的问题,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断“的问题,解决了“断”的问题,就解决了物品的.入口把关问题,这是源头。为什么总想买买买?是捡便宜心理还是折扣陷阱?你真的需要吗?有多少东西买回家一动不动又过期了?又有多少次买回来的折扣衣服发现并不适合自己然后弃置一旁?仔细盘点一下是不是库存资产竟然占用了大量的流动资金,折旧随了流年,你还舍不得处置掉?我们就这样生活在这个“不断涌进来,但却只进不出的水池”里,最后淹没了自己。症结在哪里呢?没有就会不安?你的安全感建立的不够好吧!便宜就想入手?你掉进了折扣的陷阱,想想是不是适合自己的品味吧!要真正精挑细选,只选择当下真正必需,而且自己又喜欢的东西,不要买来存储以备将来不时之需,毕竟,家不是仓库。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如何达到“离”的终极目标。脱离对物品的执念,我们需要重新思考住所的意义,“不需要、不适合、不舒服“的东西大量长时间的存在,人就会感到压抑,为什么房子越买越大,因为我们的物品越来越多,物品占据了我们的空间,又占用了我们的时间,实在是不划算的事情。人的住所状态往往呈现出本人的一些问题。通过断舍离,做到自察自省,让自己变得更美好。以“住育”为目标,让家确保健康与安全,让家成为最棒的放松地。断舍离认为,居住环境是凭借一己之力可以改变的环境,要打造出能够款待自己的空间。

  与物品的断舍离如此能够让人彻悟觉醒,我们头脑中的那些垃圾念头呢?那些回不去的过往里积累的怨与恨、愧疚和遗憾呢?让我们继续心灵篇的《断舍离》吧,停止负面的思维模式,顺从自己的本心,割舍既有,简约生活,放下一切执念,回归轻松自在的自己,在新的一年起跑线上,轻装上阵,带着愉悦感一起努力奔跑吧!

【《断舍离》读后感】相关文章:

《断舍离》读后感08-25

断舍离读书心得06-05

舍务工作计划06-13

舍务部工作总结05-31

舍务部工作计划09-30

自离检讨书范文12-10

舍与得议论文15篇11-01

宿舍舍长失职检讨书03-12

宿舍舍长失职检讨书(优)03-13

《昆虫记》读后感 -读后感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