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生存启示录有感

时间:2024-10-18 21:39:38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读中国生存启示录有感

  • 相关推荐

  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中国生存启示录有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中国生存启示录有感1

  梁晓声的《中国生存启示录》一书是从县图书馆借的。由于工作比较累,再加上各种杂务缠身,断断续续地看完了。在看这本书的时候,看得比较费力和沉重,不像看小说那样看得那样快捷和轻松。

  《中国生存启示录》是一本面对现实如何生存的启示录,一本发现人生智慧、追寻幸福生活的指南书。也是一本以“培育健康价值观”为专题的心灵励志书。作家、教授梁晓声把他用心灵发展出的生存智慧反哺到精神境界中,再用他从社会生活中发展出的知识浸透到心灵里去,为那些生活在社会各阶层的人们,寻找一份心灵寄托与精神生活的充实,以及能够解决一些现实问题的。从平民的角度对当今社会上人们的生存困境和困惑开出了一剂清醒的良药。作家那睿智的语言和沉重的文字体现了一个知识分子对当今社会现实的清醒的认识和积极的思考。他以平常心去思考人生和社会中的常态及潜在的问题,用从容的心态做一些新的尝试和突破,力图为大众的现实生活寻找借鉴,启迪人们面对各种各样的现实应该拥有怎样的生存态度。他希望大家作为一个正常人,拥有好的心态,用一种人生智慧生存在这个世界上。

  在《为自己办一所大学》一文中,作者从大学老师的角度来关注大学生的生存状态和生存质量。作者接连提出几个疑问:“大学的课程真的需要四十几门之多吗?……这四十几门之多的课程真的反而有利于专业的精深吗?是不是课程的门类越多,便越体现着综合素质的培养呢?”接着作者就说出了自己的见解:“若论综合素质的培养,则我以为普遍的大学里最薄弱的环节,薄弱得几乎被忽视的环节,反而是人文思想教育的方面了。”

  接下来,作者就为大学生们开出了一副良方:“既然对中国大学的.现状不满意,那么就自己为自己办一所大学吧,在自己的心灵里。”

  这是一所什么样的大学呢?作者接着描写到:“学生,只是自己一个人。教师,是一切古今中外的学者,或作家,或诗人。教材,是一切自己喜欢的读物,或历史的,或文艺的,或传记的,或足以陶冶性情的甚或足以消遣的。这不用教委决定,这是自己完全做得了主的事。教育方针——自修以及自娱式的阅读,一种最容易向自己一个人推行的教育方针。”这是一个中文系教授向大学生描绘的理想的大学,也是他那理想的教育情怀的体现。

  这所为自己办的大学有什么样的效果呢?作者在的最后借学生的口说出来了:“大学不仅仅教给了我谋生之本,还使我成了一个可爱的人,幸运的人,是我一辈子最怀念的地方!”一位大学教师的教育理想就这么简单地体现出来,这难道不是教师的幸福,教育的幸运吗?

  当教育的功利性越来越明显,当学生的心越来越浮躁的时候,这一份教育理想尤其显得可贵。难道不是吗?

读中国生存启示录有感2

  1949年出生的梁晓声,见证了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的成长和飞速发展。从上世纪末的《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中对社会裂缝的呈现,到今天的《中国生存启示录》中对现实民生的感悟,都是一个作家关注社会现实的思想结晶。

  该书由“共同的底线”、“个人的素养”、“人文的力量”三部分组成,文风有别于学院派严肃刻板、理性冰冷的论证说教,读起来就像坐在一位长者面前,听他讲历史的风风雨雨、人生的磨难与幸福、生命的意义与的断想,仿佛能感受到他时而高亢激愤、时而忧虑蹙眉、时而顽皮狡黠的神态,民主、崇高、权利、贵贱、、文明等空洞抽象的词汇,在他绘声绘色的和倾诉中,变得可触可感。

  梁晓声说:“民主的管理方式,无论对于哪一个国家,都不是一件容易之事”,“近代的中国之所以长期落后而不自知,首先就是由于统治者的卑鄙,致使国人在思想上集体睡着了”,“文明一定不是要刻意做给别人看的'一件事情,它应该首先成为使自己愉快并且自然而然的一件事情”,“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如果我们中国人在心理素质方面成为优等民族,那么世界四分之一人类将是优秀的”……这些话,对一个国家,对每一个个体,都是忠言逆耳。

  从更根本的角度说,梁晓声将自己的对话者设定为中国的芸芸众生,在对话中引导个体在正确的观念下追求实现自我,尤其对当下中国年轻一代的精神迷惘有疗救作用。

读中国生存启示录有感3

  买这本书时,被书名的直白所吸引,没有多看内容就把它带回家了。梁晓声是出生于五十年代,经历过“”的那一批人,也是“”以后出名较早的作家;他的作品描写的年代,大抵是“”动乱前后,距离现在已经有半个世纪了。从这一点上说,他可以归类于老一辈作家群。在他们这一辈眼里,中国的现实状况是怎样的,他们又有什么话要说,就是我读此书所关注的;这本书以主题漫谈的形式,表达了他自己的看法。

  社会是个万花筒,各人所生活的年代不同,社会阶层不同,所受的教育和生活阅历不同,对现实事物的观点自然也就不同。但是,总有更加客观,相对全面,更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能够给人们以启迪和教益,这一直是中国文人的立言立说责任,也是一个人生命超乎自己个人意义的意义。

  对于梁晓声在书中的观点,我倒不是全部赞同,但对于他站在物质追求以外,从民族、国家、甚至世界的角度,来审视现实问题的真诚和勇气,我是敬佩有加的。

  当今的中国,好像只有一个声音,就是经济,就是过上更好的日子,为了达到这个人人都趋之若鹜的目标,其他的似乎可以归为次要了。梁的'观点是针锋相对的,他把文明、文化和精神的大旗举得很高,对物质在肯定其前提的同时,还强调要重视人的精神追求。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对现行教育的无情鞭挞,他认为功利化的教育,是付出了极大的代价,收获了事与愿违的苦果。他的教育观,我是非常赞同的。

  我们的中国,总是处在非此即彼、两面摇摆的黑白颠倒中,虽然,嘴上说的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其实,大家都知道那精神文明的一手不过是一种摆设。几十年下来,物质上的确盆满钵满,但高楼林立中的精神世界,却不相称地显示出空虚与荒凉,以至于名利双收的明星们要从毒品中寻找幻觉;位高权重的官员们要以权谋私,还要以权谋色;以至于大众百姓普遍以韩剧、东北二人转的荤笑话来求得放松。我认为,目前全民的去理想化倾向,根子还在“”及更早的运动上,是那些人搞人的斗争,将人心搞冷,将理想和信念搞到人人畏惧的地步。虽然,几十年已经过去,但其阴影和流毒不是“拨乱”就会“反正”的。

  为文之人,甚至是一个老百姓,在现实生活中也不能忽略了自己的良心。在良心引导下说话办事,如果这个导向能够被大众接受,我们在获得了物质文明成果的基础上,便也可以获得心灵上的充实和提高,把“人”字写得更大。希望这样的声音更多点,这样的追求更多点。

  读中国生存启示录有感相关文章:

【读中国生存启示录有感】相关文章:

读《中国神话》有感06-15

丑陋的中国人读书心得读《丑陋的中国人》有感10-23

读中国教师有感09-09

读《中国教师》有感07-27

读《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有感02-20

读中国教师有感集锦06-25

荒岛生存日记03-31

乡土中国读后感06-24

《中国家风》读后感07-16

中国神话故事读后感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