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读后感集锦15篇

时间:2024-08-22 16:47:58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活着读后感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活着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活着读后感集锦15篇

活着读后感1

  《活着》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福贵的故事。文章叙述了福贵从富家少爷因为赌博而输光家产变成穷人,有外出谋生遇到春生等人,后回家的故事。

  故事结尾只剩下富贵和他的老牛,他们仍会继续活下去。因为他经历了这么多事,对许多事情已经看淡了。文章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是春生开车撞死了富贵的儿子,家珍不愿见他,后春生被组织调查,家珍知道春生过的也不好,在春生离开富贵家时,家珍对他说:“一定要活着,活着。”

  人生固然会遇到一些困难,但是因为有了这些困难,我们活得才更加精彩。如果人生总是一帆风顺,那这样的人生必然是无味的,人也会因此而懈怠。只有在困难中,才会使人不断磨砺,不断进步。

  文中的龙二因为赢了富贵的家产而富裕,但是好日子没过多久,就因为割资本主义的.尾巴而被枪毙。富贵知道龙二被杀后,心中害怕极了,幸好把家产输给了龙二,不然被枪毙的可就是自己了。

  有时,失去一些东西未尝不是一件幸运的事,富贵正是因为失去了家产,才捡回一条命。失去,是为了更好地获得。我们不必因为失去了什么东西而悲痛不已,也不必为了得到了什么东西而洋洋得意,得与失都应以平常心来对待,这样我们才会更好地生活,更好地活着。

  活着,就应该勇敢地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活着,就应该不为了得失而大喜大悲;活着,就要以平常心对待生活中的人或事;活着,就要充满对生活的信心,脚踏实地地走好生活中的每一步。

活着读后感2

  如果我们有更多选择,就不会有这么多咄咄逼人的欲望。可是我们只能沿着这条狭窄的小道,麻木地走过去。不得不说,这也是一种可悲。

  我也懂得做人应当进取乐观的处世至理,读余华的小说《活着》,我的人生观却没有异常大的改变。要说收获,则无非是在感叹之余,再一次被提醒:人应当知足。

  我认为之所以有一部分人像我一样没事胡思乱想,无非是因为人的软弱,因为人的不懂得知足,总是想要得更多。

  《圣经》中提到:天然人的生命是十分软弱的,人的.体内人的成分使人易怒,冲动,不能自制。这一点我是相信的。人的软弱,使人应对困境时往往无力支撑自我走向新生,使自我陷于泥潭而不能自拔,使自我明知善恶却无胆反抗。人若敢地在黑暗的旷野独自唱着歌走路,在烈日炙烤的峭壁无声地攀爬,在无桥无船甚至无人的野渡泅过冰冷的河面,充分显示自我的勇气与智慧,那么在现实的世界里,人的日子会有更合理的安排。

  但同时,人又不懂知足。追求太多总是难以得到满足的。未经沧桑的人总是容易在现实的捆绑中藉着心灵的不满足幻想着换个环境,一味认为物质的困境使自我忙于无意义的奔波,无暇顾及精神享受。于是,在不如意的现实边缘,痛苦地理解一袭又袭虚无的冲击。却不曾想到,若真有一天,你活在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中,过着看人脸色甚至随时可能遭人毒打,随时可能朝不夕保的日子,你还会为以往的生活尽不如意吗或许那时,更多的便只剩下懊恼和追悔了吧。

  生活从来都不容易。读了《活着》,我想,理解现实,努力成长,好好活着,活着,活着。

活着读后感3

  我看这本书的时候是初三那年,它给我带来很大的感触,这本书讲述的是主人公富贵的一生。故事开始富贵是一个不务正业,成谜赌博的地主家的少爷,他有一个贤惠的妻子和一双可爱的`儿女,可谓是人生赢家,到最后他把一手好牌打成烂牌,过上穷苦日子。

  他的一生跌宕起伏,一路都在成长,因为富贵成谜赌博,败光了家里的财产,父亲承受不住打击而病死,从此他带上年迈的母亲,妻子孩子搬去了一个贫穷的地方,从此过上穷苦的日子,最后母亲也病死。母亲死的时候富贵被抓去当兵没有送母亲最后一程,是妻子处理了母亲的后事。多年以后富贵终于从部队逃了出来,他回家时妻子还在带着一对儿女等他,这应该是他这辈子最幸运的事情了吧!有妻如此夫复何求。

  他们一家人过上了勉强能解决温饱的生活,但是好景不长,到最后他的妻子,儿女全部相继离世,剩下他一个人孤苦无依,孤独终老,他的儿子是被饿死的,那时候吃不饱穿不暖,亲人都被饿死,但是主人公富贵坚持活到了最后,不管人生有多难,日子有多苦,他但是积极向上,乐观对待,活到了最后,活着对于那个年代是多么了不起,人来这世界一趟就不能辜负自己,好好活着才是最了不起的。

  看完这本书我压抑了两个多月,为什么那时候那么难,我们能活在这个年代是多么的幸运,我心疼主人公更心疼他的家人被饿死,我感慨,我们是多么的幸运啊。所以我要做一个积极向上的人,不抱怨世界的不公平待遇,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好好活着。

活着读后感4

  几番周折,《活着》终于捧在了我的手中。看着这黑底儿白字的封面,这书中的福贵,活得也像这黑底儿上面的白字吧,一片漆黑中,茫然失措。

  年轻时,为了享乐而活着;中年时,为了生存而活着;老年时,找回了失去已久的本心,终于有一次,为了活着而活着。

  福贵年老后,买回一头老牛,取名叫福贵。这老头儿一生的名字,记录了年少时的无知,中年时的无望,以及老年时的无欲。如今给了这头老牛,也许是为了纪念自己与世界的格格不入。

  四十年代,天下大乱,人人都谋划着自己的出路。而福贵,却整天花天酒地,败光了所有家产。没想到却逃掉了多少道劫。他就是那种年代中,唯一的白字,醒目而另类。我看到这儿,想想,也许这就是祸害遗千年。

  六十年代,文革爆发,已经失去了有庆的福贵,变了很多,不再摆那莫须有的架子莫须有的腔。老老实实务着农顾着家,因为,他不想再失去。他的'女儿凤霞受了小半辈子的苦,最后嫁了个好人二喜。本以为能活得平安了,可因为医生的一个耳误,留下了苦根丢了性命。

  七十年代,福贵家里是“松柏冢累累”,最后只剩下这么一个老头儿。福贵,这个老头儿,活得就像黑底上的白字,醒目,孤独,处处碰壁。他尝尽了世间炎凉,参透了人生,也迎来了太平盛世。可他,依然是那个白字,在一片漆黑中,依旧无依无靠。

  “今天有庆、二喜耕了一亩,家珍、凤霞也有七八分田……你年纪大了,能耕这么些田也是尽心尽力了。”

  “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至此,活着的意志,已是福贵身上唯一不能被夺走的东西。

活着读后感5

  看完余华的《活着》此刻却翻转难眠,这本书是买给睿睿看的。我知道自己看不得如此悲惨的人生演述,因为许多年前我看过《活着》这个电视剧,当时就是因为受不了剧中的一些伤情片段,我都跳集着来看。这两天睿睿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把书放在他的书桌上,昨天我只是想看看他看到哪里了。结果打开书我的目光就难以移开书面,后是豆子要我陪他玩硬强行把书给抢了,不知何故书中的故事总让我欲罢不能。今晚睿睿把这本书看完后,推给我让我看看,我还是忍不住接手了,结果没有豆子的打扰,不知不觉中把这本书给看完了。

  看这本书的时候,书中主人公的思维、情绪我却能身同感受,福贵痛失最亲,我仿佛就在他身后亲眼所见。那种绝望得悲痛,却在我胸前隐隐作痛,泪水打湿了半卷纸巾,目光却舍不得移开书面。我曾经写《姑婆的一生》时,就有博友评论说像余华的《活着》,也许就是因为我身边有这样的悲惨苦难的人,我更能容易被书中的情节故事感染吧!

  人这一生活着,虽有太多的不易,但如余华小说的《活着》和真实生活中我的姑婆,他们那样不容易的人生,内心是多么的坚强,我是无法设想,佩服他们战利生活的斗志力。我仅仅只是看了一本书,做了一个旁观者,今晚应该难以入眠了。

活着读后感6

  每个人都有一点悲观色彩,当我们发现有人比我们还惨还痛苦的时候,便会产生一种欣慰,甚至是庆幸的心理。

  这就是悲剧存在的意义,让人们没有后顾之忧的挖掘心中的痛苦,然后释然,以一种淡然的心态“活着”。对于美好与邪恶,善良与阴险,余华曾经这样写道:“蜂拥而至的真实几乎都在诉说着丑恶和阴险,怪就怪在这里,为什么丑恶的事物总是在身边,而美好的事物却远在海角。”我觉得就是一种出发点和参照物的问题。如果我们开始就觉得一件事情是“坏”的,或许有一点点的“好”出现,我们就会格外珍惜,觉得格外幸运。

  相反,如果我们开始就觉得一件事情是“好”的,可能出现一点瑕疵,就会让人大跌眼境。另外,就是如何比较。如果我们把生活想的过于美好,可能一点点的磨难就可以战胜我们脆弱的内心。但如果我们理智客观的看待生活中的一切,我想没有什么可以让我们的内心出现无法控制的触动,也就不存在失去理智的问题。这样就可以及时的权衡好与坏,做出一个相对正确的选择,对自己的.人生,对自己怎样“活着”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把握。

  福贵是一个被埋在坟墓里的不倒翁,因为哪怕生活还有一丝希望,还有一个支撑他的点,他就没有选择倒下,而是坚强的活在当下。的确,既然能够看到今天的太阳,就该珍惜此刻这来之不易的温暖,所以又何必过多思考过多强调明天的雷雨呢。他的悲剧是应该引起人们重视的,活着的意义确实值得我们去思考。没有人能够给活着一个准确的定义,也没有人知道我们为什么要活着,每个人应该都有自己的想法。

  不管世事如何变幻,我们都要活着,好好活着。真实的活在当下。象一颗小草,卑微而又顽强的活着。

活着读后感7

  《活着》这本书是我有史以来第一次走心看完的一本书,对于我这种一看书就打瞌睡的人来说是多么可贵的宝物。

  这本书是看着看着就走入了书中,走进了那个年代那个画面。不得不佩服余华先生的写作手法,用着最朴实的话语叙述完这么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

  有时翻开书,想一下子看完,又不想这么囫囵吞枣的看完。刚看完的时候,我心想再也不要翻开它了,太伤感了,都看哭了自己。可是几天过后,又拿出来了,想着下次再回味一遍。所以,这本书是一本让人回味无穷的书。

  书中以一个老人的角度叙述自己的一生,看似平淡却又波涛汹涌,在已经经历过风雨的福贵眼里那些都过去了,所以它平淡,而对于我们读者来说这其中的每一个故事都揪住人心,想要冲进故事里去做点什么。

  整本书我的泪点在福贵儿子去世的时候,看到前面我真的不敢相信,因为那些文字叙述得太普通了,我一直加速往后看,看到福贵的痛苦后,才哗啦啦的眼泪直流,带着眼泪进入了梦境,合上了书。

  再次翻开,就是我看完了整本书了,故事中一个接一个的去世,我没有再掉一滴眼泪,不是因为叙述得不好,而是我已经麻木了对于这个故事中的死亡。

  我除了对于佩服这本书的'作者以外,好像还没有太明白整个故事更深的意义,对于生死这件事,是福还是祸呢?故事里的人活着那么痛苦,可能死亡是解脱,而活着总给别人感觉是好的,活着就好,真的好吗?

  看到福贵年迈的时候,又觉得活着确实好。

  希望下次再翻开这本书的时候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活着读后感8

  活着,真幸运——读《活着》有感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阅读了余华的《活着》,书中讲述了一位叫福贵的富家少爷的故事。他先是赌光了家产,沦为一无所有的穷人,在他的父亲被他活活气死后,他所有的亲人接连离世,最后只剩下老了的福贵和一头牛。

  余华在《自序》中这么写,“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与平庸。”

  我总是喜欢与年迈的老者交谈,因为与他们交谈总能使我对人生多一份思考。已到暮年的他们,不是痛苦地与这个世界说再见,惶恐着死亡的到来,亦不是在生活的磨练中留下哀愁的容颜,抱怨着昨日的不公。我看到的是,岁月的磨练让他们的心灵在尘埃中洗尽铅华,洁白纯净。他们游览过万千世界,经历过生命的`倾盆暴雨,凝聚而成的却是生命的一泓清水,给似水流年增添了柔和,让生命在落叶中安详静美。

  《活着》里面有一句话:“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生命只有一条,失去了就真的没有了,这是无价的,是用金钱也买不了的。人生无常,聚散离合。在每个临别的路口,我们只能目送着一个又一个的背影远去,恋恋不舍,载满了无尽的牵挂与祝福。在生命与灵魂融汇的瞬间,凝聚着的是美好,是幸福,这瞬间所迸发出的光芒值得我们用一生守候。

  芸芸众生,生命本就是一场旖旎多姿的单程旅行,其魅力正在于它的单程,在于它的有去无回。

  生活的路还很长很长,生命还得一路高歌,一路向前。活着,比什么都重要。活着,真幸运!

活着读后感9

  活着的意义,我觉得不仅仅是敬畏生命,这只是单纯从情感上说。我觉得活着就是活着,不需要太多的理由,不需要太多的感悟,不需要太多的这样那样的解释。当然不是冷血不是草木,不是这样或那样的诠释。

  单从生命的过程来看,每个在现阶段世界存在或逝去的具体都是相似或相同的,但是对于情感和认知,心念和感知,却千姿百态各有己见。如果说活着就是为体验生命的存在感,那么灵魂的重量和精神的力量体现出的'行为举止,那就是区分平凡和伟大的重要区别。

  所以活着才是美好的,才是崇高的,才是真实存在的。活着还能做自己喜欢的做的事情,还能随心所欲的支配自己的时间,那就是更美好的一件事了。但往往都事与愿违,相差甚远,谁不是尝尽了人世间的苦辣辛酸,谁不是听惯了冷言冷语,谁不是看够了别人的脸色行事,谁不是说着言不由衷,谁不是做着事与愿违,谁不是有苦难言,谁不是……

  可是,我们还活着,不管怎样,无论怎样我们还活着。虽然不易,但是活着,说是苟且偷生,说是苟延残喘,说是行将就木,说是……。可是还活着,活着就要生如夏花之绚烂,活着就要志存高远,活着就要有骨气,有血性,有担当,有作为。就要尝遍人间的苦辣酸甜,就要走遍人间的大道阳关,就要春有百花秋有月,就要夏有凉风冬有雪。活着毕竟是生命最高的荣誉,既然有幸获此殊荣,缘何不直挂云帆,缘何不鸿鹄之志,缘何不豪情万丈。

  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正如书中余华所说说:“最初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来;最终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走。”其实,来与走都是一首无题的诗,每个人各有自己书写的形式。而能在不容易的岁月里,深情的活着,便是生命享有的最高荣誉!

活着读后感10

  合上书籍,心情久久不能平复。如果从旁观者的角度福贵的一生除了苦难还是苦难。其他什么都没有。可是当福贵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讲述自己的一生时。他苦难的经历里立刻充满的幸福和快乐,他相信自己的妻子是世上最好的`妻子,他相信他的子女是世上最好的子女,还有他的女婿,他的外孙,还有那头叫福贵的老黄牛,还有曾经一起生活过的朋友们,还有生活的点点滴滴…

  福贵的一生经历的苦难,是那个时代的不幸。人们生活唯一的目标就是活着。也许现在的人,永远无法理解!书中人物貌似离我们很远,但一个个人物又是那么的真实。因为现实远比小说残酷!那段残酷的岁月,大家只为了活着。

  福贵是地主家少爷,曾是个不学无术纨绔子弟。输光了家产,他爹也被他气死了。又被征兵,亲眼所见上千人一夜冻死。士兵临死前的哀鸣犹如蚂蚁不断的啃食着福贵的心。他命大,活了下来。辗转返家,发现大女儿得了急病成了聋哑人。生活是残酷的,贫穷的生活更是炼狱。接二连三,福贵的儿子为了献血救县长的夫人。医生把他的血给抽光了,女儿生孩子时也死了,女婿施工时被砸成的面糊,外孙吃豆子撑死了。福贵后来想,也行吧!大家都走了,我最后一个走就不用再担心你们了···

  读这本《活着》犹如经历了一遍那个年代,走了一遍福贵的人生。与我而言是震撼的!福贵一生苦难无数,却从未放弃生之希望。美好生活之希望!我们是幸运的,生存在这个和平年代。但更不应虚度光阴!

  活着,就要有意义。好好活!

活着读后感11

  作者在中文版自序中写到:“作家的使命不是发泄,不是控诉或者揭露,他应该向人们展示高尚。这里所说的高尚不是那种单纯的美好,而是一切对事物理解后的`超然,对善和恶的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小说正如自序中所说的这样,没有发泄,没有控诉,没有揭露。一位讲述者,福贵;一位倾听者,我。平实地向人们展现了福贵的一生,但却让我情不自禁,痛哭流涕。从我的角度来看,福贵的一生毫无疑问是使人悲痛的:败家,父亲去世,充壮丁,母亲去世,凤霞生病,有庆去世,家珍生病,凤霞去世,家珍去世,二喜去世,苦根去世。这一切个人的不幸与苦难,更代表了众多普通民众与之相类似的不幸与苦难,这些苦难与不幸该归咎于谁呢?福贵,地主,侵略者,军阀,大跃进,天灾饥荒,文革?我做不到,也没有能力做到那种超然,那种一视同仁,那种以同情的目光看待这个世界。我誓必要找到一个罪魁祸首,指责他要为此负责、赎罪。然而此刻,我却又茫然无知,不知所措。我能够去指责谁呢,我又有什么力量去要求罪者应当赎罪呢?我什么也做不到,唯有看过一个故事后,又流了一次眼泪罢了!我活着的意义又是什么呢?真是那样“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活着”,“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吗?也许是的,但我不会一直忍受,承受,沉默。在我看来,活着不仅是为了活着。

  这本小说,给了我力量!

活着读后感12

  最近发生了很多不好的事,我也在思考活着的意义,所以打开了这本书。

  主人公福贵出生在一个富有的地主家庭,他父亲本来有三百多亩地,因为赌博输掉了一百多亩,而福贵也是吃喝嫖赌,把剩下的一百多亩也输光了。后来父亲死了,母亲病危,福贵在进城给母亲请医生的路上,被国民党抓去当兵打仗,被解放军俘虏后,获得释放回了家,母亲在他被抓壮丁后不久就病死了。妻子家珍本是城里富人家的小姐,他富贵的时候经常去外面风花雪月,他落魄了,妻子仍然不离不弃,为他生育了一对儿女。曾经出老千赢走他钱的地主,在解放后被拉去枪毙(枪毙原因是地主)。到这里,我觉得他从富到穷都是自己作的,但也是因为非地主的身份捡回一条命,可谓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县长夫人因生产大出血需要输血,儿子有庆好心献血,却被医生抽干血死了。女儿凤霞嫁给了一个不错的'老实人二喜,却在生儿子苦根时大出血死了。老婆家珍多年前就患了软骨病,再加上一双儿女死在前面的打击,不久也死了。女婿二喜在工地干活时出了意外死了,外孙苦根,因为生病时福贵喂了太多的豆子,也死了。最后就剩下福贵一人。最后福贵买了一头老牛耕地,给老牛取名福贵。在耕地时经常骗老牛说还有别的牛在耕地,别的牛是家珍,凤霞,有庆,二喜,苦根,全是他家人的名字。最后的最后,就只剩福贵和老牛福贵了。

  看完了,大概活着的意义就只是活着吧!人就是世间的过客,活着体验酸甜苦辣的人生。生有何喜,死又何忧。得失从缘,心无增减。

活着读后感13

  利用了一周睡前的时间又重读了一遍余华老师的《活着》,余华老师用他哲学的思考为我们勾画出了血肉丰盈的福贵,艰难的近乎残忍的人生,福贵用他那悲剧的命运向我们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与活着的意义。

  年轻时的福贵是纨绔、不羁公子哥儿,从家财万贯到输光所有的家产,到送走了身边一个又一个亲人,孤苦的走完一生的他,艰难的选择着“活着”,做一个继续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的人。

  文章最后,写到了福贵老人与老耕牛“福贵”相依生活。从此,两个老人在属于他们的土地上继续耕耘,全书的境界也在这微妙的刻画中得到进一步升华,在给了人们更多思考空间的同时,更深层次揭示了活着的本质意义,也暗示了人生在经历困苦艰辛,尝遍了所有的酸甜苦辣之后终将归于平静,就像暴风在汹涌过后终会变平静而祥和。

  初次读完福贵的'故事时感觉他是平庸的更许是悲惨的,待重读之时细细体味,其实他不平庸,因为他承受住了所有难以忍受的苦难,他还有强烈的活着的信念,他有着一股子与命运抗争不屈的精神。他是一个平凡的人,但他是拥有平凡中的伟大,他所承受的一切铸就了他的伟大,他的坚忍与抗争升华了他的价值,活着,就是他对命运抗争取得胜利的最好证明。

  其实,生活,就是人生的田地,每一个被播种的苦难都会成长为一个希望,它们就是鞭笞我们的动力,不管身上承受着什么,不管肩上负载着什么,需要在最低谷的时候去抓住每一个让自己成长的机会,让自己不断进步,不断坚强,变成一个有经历、有故事的人。

活着读后感14

  前几月,听闻大学隔壁班的一个女孩子跳楼自杀了,研究生还未毕业。具体原因也不好去揣度了,留给大家一阵唏嘘,而自我又重新思考了一下活着的意义。

  最近拜读了余华的作品《活着》,作者认为: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余华认为作家的使命不是发泄,不是控诉或者揭露,他应当向人们展示高尚。而他所说的`高尚不是那种单纯的完美,而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与恶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眼光看待世界。所以他以异常冷静地笔触描述了福贵老人的一生,告诉我们活着就是活着。

  翻开血红的封面,主人翁一幕幕生活画面清晰呈此刻脑海里,合上书本已成记忆。福贵生于富贵家庭,年轻时放浪不羁,将家产挥霍一空,成为普通佃户。后被强征入伍,九死一生逃回老家。在那样的年代,生存不容易,福贵眼见着自我的亲人一个个死去,最终只剩自我和一条老牛。老牛是他因同情从屠夫手中买下来的,这印证了那句话: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

  福贵承受住了难以承受的苦难,垂垂暮年与老牛相伴,和老牛念叨着亲人的名字,唱着歌谣: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在我看来,生命是载体,而生活是资料。不管我们一生要肩负多少职责,或者经历多少磨难,再或者享受多少辉煌,都是由生命来承担。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看轻生命,同时还应当进取乐观地去应对那些或好或坏的事情。

活着读后感15

  最近看了很多书可是感触最深的还是余华老师的《活着》。一个老人平静的讲述着自己的故事。身边的亲人一个一个的离开,最后只剩下他和一头牛,如果当初富贵没有赌博。如果他没有遇到家珍”他的.人生会不会不一样。

  福贵一辈子,最后只有一个牛陪着他,可家珍确遇到了年轻时疯狂的福贵,不过却没遇到了老年时沉稳的福贵,家珍也的确是个好女人,遇到家珍是富贵这辈子最大的福气。

  “最初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来。最终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走。”有庆死的时候我哭了,整本书都是在很压抑很心酸的心理下看完的,到后面的人一个个死去我已经变得麻木了。

  上天对福贵最大的惩罚不过于亲眼看着自己的血肉至亲一个个死去离开他,福贵是坚强的,若是换做自己恐怕早已是生命不可承受之痛,《活着》让我明白了原来活在这个世界上,已是幸运。

  这个世界上真的没有感同身受,你没经历过根本不会体会致爱亲人的离开,活着的人一定要好好珍惜活着的人。我不能理解那个时代的冷血和腐败,我只知道有庆一个活生生善良懂事的孩子被抽血抽干了,这本书最心疼的就是有庆。

  福贵的父亲、母亲、妻子,儿子有庆,女儿凤霞,女婿二喜,外孙苦根,每一个的离开都让富贵更加深沉,其实富贵真的很坚强,如果换做是我我恐怕已经不知道回是什么样子了,当然我希望永远不要发生在我身上。

  越长大离家越远,才觉得家人健康平安比什么都重要。《活着》处处是感动,很爱的一本书。

【活着读后感】相关文章:

活着读后感10-18

活着读后感08-14

《活着》读后感11-17

活着优秀读后感04-05

《活着》读书笔记05-16

活着读后感13篇02-19

活着读后感15篇02-09

活着读后感11篇02-12

活着读后感精选15篇02-13

活着读后感(15篇)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