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学》有感

时间:2023-05-01 08:11:30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读《大学》有感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大学》有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读《大学》有感1

  翻开字典,可以看到字典上是这样解释“诚信”的:诚,即真心,诚实,实在;信,即诚实,不欺骗,信任。伟大的古人孔子这样说诚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鲁迅先生这样说诚信:“诚信为人之本。”可见,从古到今,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人立身做人的道理、准则。

  每年寒假,学校都要组织一次读书活动,今年的推荐书目是《播撒诚信的种子》,全书有十个章节,分别有故事小屋、美文品读、教你一招、活动天地四个栏目,阅读这些内容,真的就像在自己心里播种一颗颗诚信的种子。

  通过仔细阅读,我发现每一个故事都衬托出了诚信的重要性。在众多的故事中,《大学者的真挚情》这篇文章尤其令我感动。

  文章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刚考入北京大学的新生去学校报到,可是校园太大了,这个新生一头雾水。这时,一位白发老人迎面走来,新生忙问他自己究竟该去哪报到。可是北大实在太大了,老人也不清楚。但老人主动答应为他照看行李。新生谢过老人,轻松地去报到了。九月的天气,火辣辣的,太阳照在这位高龄的老人身上,而这个时候,新生终于他办完了所有报到手续,并找到了自己的新宿舍。正当他与同学交谈时,突然想起了交给老者看管的行李。他忙向楼下跑去。这时,他看到了等待了一个上午的`老者,依旧在校门口。看到年轻人,老者一句责备的话也没有说。新生除了说“谢谢”,什么话也说不出了。事后,他终于知道那位老者竟是著名教授、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

  我们可以想象,在北京大学的大门口,一个古稀老人,右手拎着沉重的行李,左手不停地看表,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而无情的烈日照在他身上,就是一般人也不一定坚持得住,更不要说一位老人了。在他等待的过程中,当然有这样的可能:也许他会因体力不支而头晕目眩,也许他有更重要的事要去完成,也许他……但是,季羡林老人并没有退缩,始终坚持着为年轻人照看行李的诺言,以顽强的毅力等到大学生来的那一刻。

  季羡林老人助人为乐、信守诺言、宽容待人,真不愧为一代宗师,他不仅知识渊博,而且品德高尚。就是因为他品德高尚,所以在文学界,他是很受人们尊敬的,而他今天的成就,也是和他信守诺言的品质密切相关的。

  诚信是一种可贵的品质,它不仅包括了信守诺言,还包括了真诚地对待他人。这样才能与别人产生真挚的友情。我的姨妈就是这样一个人。

  1月28日,是我的生日,姨妈本来答应给我买一盒磁带当作生日礼物,但是,在我生日那天,姨妈却没有来,我很失望,开始埋怨起姨妈了。后来,妈妈告我姨妈在我生日这天因为加班而赶不过来了。哦,原来是这样,原来是我错怪了姨妈。令我想不到的是,姨妈在放假的第一天,就特地来接我,冒着雨,带着我去遥远的文二路图书大厦购买磁带。姨妈那样为了自己的一句承诺,想法设法去完成,她也是我做人的榜样。

  不管是季羡林先生,还是我的姨妈,他们都是言而有信的人,如果天下间多一些像他们这样的人,那么,我们的世界将会变得多么的美好。

读《大学》有感2

  近来卒读《大学》《中庸》,使过去支离的认识有了较为完整的眉目。

  二千多年前的古人的思想实在令今人所不及——岂止不及,简直令人汗颜。他们对至纯、至善、至美的追求,对道义的恪守,让人不得不肃然起敬。这与以拥有五千年历史文化而自诩的中华民族而言,不啻是一个天大的讽刺。

  也许你会说,国学热正在悄然兴起,全民都在期盼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但国学热的背后有多少虚伪的因子,有多少人仅仅寄希望于物质和利益的“伟大复兴”。国学需要倡导,传统需要继承,古人优秀的思想更要传递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首先应该是思想的复兴,没有思想的复兴,便难有民族的凝聚。

  然而,在利令智昏的当代社会,有钱才是王道,一夜便可成名。企图让人心复古,堪比天方夜谭。偏激乎?悲观乎?看看你的周围,看看现实的社会,多少人为了利益,可以罔顾一切。仁爱和道义在所谓的“成功”面前已沦为笑柄——谁提仁爱和道义会被视为异端一般,固守道义和原则的人简直就是当代“窝囊废”。

  昨日,群众又围攻了县委大院。面对竭力劝解的工作人员,一名妇女振振有词:“……你们上班的退了休还有工资,农民咋就没有,咋不把你们的钱分给俺们点……”我愕然!“政策不是对农民挺照顾吗?他们怎么还要分别人的工资。”我乜了一眼乌压压的人群,不由得把手伸进空空的口袋,匆匆赶往学校。

  早上5:00,一则消息彻底打破了我的`睡意。某某省某某中学,一名十七岁的学生与老师发生冲突,拔刀刺向老师,老师受伤,幸无大碍。这样的事件近年已经发生过多起,如今并不令我十分吃惊。让我吃惊的是,结果该生遭到旁边众教师的“群殴”(原文用词),倒地后送医,不治身亡。当时我就懵了……我几乎想得见老师们的义愤填膺,但我又分明感觉到无比心痛,我们——我无法不把自己放在在这个行列当中,尽管事件与我无关——是悲剧的制造者,更是受害者!

  如果说那名妇女的无理昭示了社会的戾气的话,那么,这出由师生上演的悲剧则直指教育的苍白。学校是社会芜杂的净化器,学校是高尚德行的守护神,然而,师生尚且如是,何怨妇女者更众!难道,这真是我们身处的现实吗?

  窗外,一群初三的孩子们在追逐打闹……

  忽然,心中一个苍老的声音再次响起,磁性又安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

  ……

  我不由端坐,深情默念——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眼前,渐渐模糊。窗外,一颗篮球在空中划出一条优美的弧线。

读《大学》有感3

  哈佛大学是我们每个人都向往的大学,从哈佛大学走出的每一个人都是成功的人,我们都看到他们辉煌的业绩跟绚丽的人生,却忘记了他们成功背后所付出的艰辛,能走进哈佛大学,就决定了他们今后的人生注定不凡。当然,这也与哈佛大学的制度密不可分,但最关键的却是他们自身的原因,在美国那个竞争日益激烈的国家,一不小心就会被时代所淘汰。读完这篇文章,让我感触最大的是他们美国的教育方式:先让孩子去感悟,去思考,然后得到知识,这个时候知识就变成了智慧。学习有三个阶段:感性知识——感悟——知识。这就是美国与中国的差别。

  我们生活在中国,教育方式会有所不同,但这不会影响我们奋斗的决心。既然,我选择了这里,我就不后悔,因为没有理由后悔,未来的路还很长,我相信我的脚步不会停留在这里,因为我不允许。

  读完这篇文章,更激发了我这样做的决心,以前明明知道自己在下滑在堕落却无力去改变,习惯的力量的确大到了让我无可奈何,于是便放弃了最后的.挣扎与努力。但我知道,那只是懦弱,只是懒惰,只是自己给自己自甘堕落所找的一个看似冠冕堂皇的理由,我不能这样。

  既然选择了走下去,就应该不悔当初的选择,这条路平坦也好,崎岖也罢,我得走下去,我要走下去,我会走下去,没有事情是不可能的,把自己的汗水与泪水,执着与付出,通通埋在心里。把自己的坚忍与耐力,信心与艰辛,也踩在脚下,为了美好的明天,为了我们的父母、老师、同学、朋友以至所有关心我的人,更为了我自己,奋斗吧!

  在求学的道路上,艰辛的付出就是成功的源泉。在“百步九折萦岩峦”时,练就知难而退,逆水行舟的能力。在“吹尽黄沙始到金”时,养成不骄不躁,沉着理性的品质,面对未来时多一份平淡,才能看见柳暗花明。

  泰戈尔曾说:“只有经历地狱般的磨练,才能练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我们无需下地狱,却要在烈火中百炼成钢,去获取创造天堂的力量。流泪、流汗,去完成一次壮阔的远航。我们不需要一定成功,却要寻找拨开云雾见花明的那条征途,踏上行往成功的路。我们不必羡慕美国成功人士头顶的花环,那是与他们的努力成正比的。

  成功的路上难免有荆棘,但我不会停住,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不因山高而怯步,若是放弃了攀登,就永远看不到一览众山小,我自凌峰笑的从容。不因浪急而溜走,若溜走,就永远没机会在大浪滔天的水面横渡,永远错过了激情澎湃的热血沸腾。不因贫贱而待人,若以金钱事人,永远没有雪中送炭的真心朋友!不因才华而傲物,才华是你自己的风采,别人这方面不如你,不见得别的方面不比你强,所以没必要恃才傲物,每天进步一点点,不断超越自己。不因成败看得失,这次失败了,留下了经验,不在同一处跌倒两次,就是成功。

  给自己一个目标,然后向着那个方向奔跑,不管会不会跌倒!若有一天,幸福来到,我会张开怀抱,风一样,把你环绕,纵情的笑!没人能阻止我前进的步伐,风一样是我夕颜的情!变幻莫测,如云一样,不要依靠,我是自由的心在跋涉,虽然会跌倒,可我会走的更稳,站的更高!仰天长啸,轻狂一生,孤傲的鹰,必会藐视苍穹,一梦倾城!

读《大学》有感4

  《我的大学》主要描述了作者在喀山时期的生活。16岁的他满怀希望的来到喀山想进大学读书,但他的大学梦很快就破灭了。他开始为生活奔波忙碌,他在那儿上了一所特殊的大学——社会大学。我们的童年生活是丰富而又多彩;我们的童年生活是幸福而又充满自由;我们的童年生活是有父母的呵护、老师的关怀、同学的友爱而组成的,因此我们的童年生活是令人难忘的。

  可不是每个人的童年生活都像我们一样绚丽多彩的。前苏联作家高尔基就没有我们这么幸运。他三岁丧父和母亲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在别人的冷嘲热讽下他没有放弃,没有抱怨,更没有悲伤,而是怀着一颗积极进取的心在奋勇前进。不堪入口的食物,他也高高兴兴的吃下去;穿着破烂的衣服,他仍然高高兴兴地去上学。他以优异的成绩读完了三年级,就永远地离开了学校课堂。十岁时高尔基的母亲也去世了,他变成了一个孤儿,可是他并没有自暴自弃,继续努力着,奋斗着;他也没有逃避这种生活;而是来到“人间”去自谋生计。好像命运特别喜欢捉弄他,在生活的'路上他遇到了许多坎坷、挫折和无奈,而他却能在那种环境中,利用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地走向成功。原来想上大学的他没有如愿,却在“社会大学”里学到了许多大学所学不到的知识。开拓了视野,提高了觉悟,终于成长为一个革命知识分子。

  在生活中,多数的人面对歧路会选择望而止步,高尔基却告诉我们,你只有勇往直前才会得到成功的喜悦。是啊,司马迁就是凭着在逆境中搏一搏的精神才写下了《史记》而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从小遭人嘲讽、斥责的爱因斯坦就是能在逆境中坚持,所以长大后才被誉为科学界的天才。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既有平原又有险滩。在学习中也没有常胜将军,但是我们只要有足够的拼劲,在逆境中能坦然面对困难,成功之路近在咫尺!

读《大学》有感5

  读完了这本厚厚的法国名著《基督山伯爵》后,我惊讶地发现我的很多思想和认识都因此有了变化,我获得了更多的知识,开阔了视野,甚至,我对于生活,比从前热爱多了。这就是《基督山伯爵》给我带来的丰厚的礼物。

  这本世界名著是法国19世纪积极浪漫主义作家大仲马写的。 这是发生在1815年初春拿破伦复辟前夕发生的故事。是因为拿破仑和路易十八的政治复辟,引起了这样一个将政治罪名强加于一个无辜的人身上,他遭人蓄意陷害,被错误地关押,但他以精心策划的计谋对那些曾出卖过他的人进行了报复。

  我想对主人公唐太斯发表一下我个人的见解。他是一个成功的复仇者,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天才,自从他越狱回到了他原来一起生活过的人群里后,他已脱胎换骨的成了一个计谋超人的魔术师,又仿佛是那个动荡的时代的一个奇人,他的旧相识之所以一直没认出他,我想是因为他参与的“行业”很多,很有钱,而又十分会为人,给人神秘感,又常常化险为夷,很有内涵,就仿佛一个偶像一样让人想要崇拜和尊敬。他执掌着别人的命运,不费一枪一剑就完成了他的复仇计划:腾格拉尔被盗贼万帕抓去了,维尔福疯了,弗尔南多因为美塞苔斯和儿子的离去,就自杀了,而美塞苔斯则一个人痛苦地过起了隐居生活。

  可我又觉得,他虽然成功,却是一个悲剧人物。他和美塞苔斯的婚姻在一嘲天灾人祸”中化为了泡影,直到书的结尾也没能在一起;正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他复仇了,可是也因此害死了人,而他即使很有钱,到三十多岁依然没有结婚,一生都过着漂泊的生活,最终离开了法国这个复仇成功后依然想念他的,悲伤的大舞台。

  我在想,人是不是一定要有仇要报,大仇不报,心难平吗?可是真的把正义的复仇进行到底,究竟是应该快刀斩乱麻,还是应该像唐太斯一样,用精神去挫伤别人,将社会的美和丑都看透?而这样很会复仇的人,又会不会给人一种胸中充满仇恨的感觉呢?看那些优美的文字,微笑的交情,是不是也同样暗含着不幸,欺瞒和杀机?原来伯爵在和仇人们礼貌地交谈时,字里行间也充斥着虚伪和欺骗。可见人们在交友时,会不会要多长一个心眼,提防基督山这样,城府很深,温情又神秘,“十四年”之后再来寻仇的晃动在身边的,“化过妆”的敌人?在这部作品中,人心的`险恶和智慧,可见一斑。

  正如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谁知道自己造的恶,是不是会得到上天迟来的惩罚呢?就象故事里家破人亡的三个自私的男爵一样,谁也不会想到,生命中的哪一个阶段,上帝会派使者来复仇呢。所以,故事告诉我们,人应常常感恩和多做善事帮助别人,也会获得上帝的感恩和倾睐。还有一句俗语说的好:“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全部报销。”

  故事的结局,基督山伯爵说了这样一段话:“世界上既无所谓快乐或也无所谓痛苦;只有一种状况与另一种状况的比较,如此而已。只有体验过不幸的人才能体会最大的快乐。

  所以,亲爱的同学们,享受生命的快乐吧!永远不要忘记,直至上帝揭露人的未来图景的那一天以前,人类的一切智慧就包含在这四个字里面:‘等待’和‘希望’。也许,用等待和希望的心在人生这条海船上乘风扬帆,真的会看到许多的流光异彩,领略到不寻常的风景。

读《大学》有感6

  读完《大学》之后,我的内心踏实了很多,原本复杂烦躁的心慢慢随着阅读被润了一遍。客观地讲,一切单单用文字去解释《大学》这些抽象,虚的'文化,我觉得都不能解其味,总是不知道该用什么准确的言语去描述,总也表达不尽对它的理解,我是真的想把阅读这些国学文化的感受一一详细记录下来,一点点滋润我的心扉。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修身,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一家仁,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

  阅读《大学》的感觉是踏实,敦厚的,就像是一位慈爱的老者娓娓道来他生平的智慧,给我们无尽的关怀。

读《大学》有感7

  父爱如山。

  家,是一个一直想摆脱的网,但在风雨来临的时候,却成了心中最先想起的避风港。而父亲,是中家最重要的成员。《背影》,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吧。一段朴素无华、看似平淡的文字,却能轻易打动数万读者的心。从作者笔端流露出来的不仅仅是一份自然的情感,还有一份沉甸甸的爱。

  父亲为儿子买橘子的背影,书写着一个平凡的父亲对儿子的担心、期盼和关心,清楚而又深刻,让人无法忘却。背影,承载着父亲的爱。在生命的人海中,相信会一下子认出那个步履蹒跚的背影,那个正是当天为“自己”买橘子的父亲。

  没有华丽的语言去形容默默奉献的父亲,但他为孩子付出的',一点一滴积起来是一片海洋,一颗一粒堆起来是一座大山,一片一朵凑起来是一幕天空。翻开现在在你手边的相册,看着里面的一张张陈旧的相片,你记起了吗?心中那份沉甸甸的爱,就是父亲为你做的平常却有非凡的事。

  父亲,永远在你身后,默默的为你撑起一片天空。在这片天空下,你可以无忧无虑。《背影》中,没有什么华丽的语言,但正是因为平凡才显得伟大,父亲,是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吧,我默默地想。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个,可能是我读《背影》最大的收获了。

读《大学》有感8

  少年的高尔基在喀山的那段日子里,做过流浪汉,搬运工,面包工人和杂货店伙计。而在如此生活的艰难困苦之中,他依然能够不断地学习,忘我地看书,怎能不令人敬佩?

  面对一个个好看的电视剧,一个个好耍的游戏,一部部好看的电影……魂都全给了这些琐事,怎么还有时间来博览群书呢?… 当时在沙俄统治的黑暗时代,如果没有知识,没有文化,就根本谈不上救国救民。知识文化是革命胜利的保障啊……不然,就像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由一个个没有知识,没有文化的农民来主持,肯定会失败的! 高尔基生活于一个大杂院的那段日子里,就常常看到走狗警察们到这里来找东找西,监视人们的行动。有那么一位老警察还盘问高尔基看过哪些书,并警告他不要看禁止看的书。但对于青年的高尔基来说,那些所谓的禁止看的书却正是他的真正所求因为只有它们能真正让人民清醒,让人民明智,让人民有打倒推翻沙俄的信心。 若真有心读书,书是绝对可以看到的。高尔基的一位朋友就介绍他认识了一个开杂货铺的人,名字叫捷林柯夫。看到他那满密室的藏书,大多都是手抄的珍本和禁止看的书,高尔基说不出的高兴。也因为经常在这里看书,他结识了不少形形色色的人物,让他了解了革命的重要,和自己现在应该做的事情。 在高尔基以后的艰苦岁月之中,他努力革命,有很大的成就。 “书”来直接或间接地帮助他获得了如此大的成就,让很多的人民有了好生活可以过……可见而知,书的力量是多么的强大啊!它的确让社会进步了,让人类进步了!

  如今是“科学”第一的时代,书对每个人来说都变得更加的重要。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征战,也打的是“科技”战,而不是以前的人力战。而打仗的军费开支也要由各国的.科学技术的高低来决定的,科技高的国家,挣的前一定是要比落后的国家多…… 总而言之,现代的一切,都与“科技”密切相关,而要“科技”就得日积月累的慢慢学习,学习的内容都在一本一本的书里面……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话永远都会是真理!

读《大学》有感9

  看到这个书名,你一定很好奇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书名吧。因为,这是由三个篇章合在一起的书。它们都出自于一个作家的笔下,那就是高尔基,他出过许多名著,比如:《海燕》。《母亲》等,我非常喜欢高尔基写的书。

  这本书分为三段, 一段是“童年”,一段是“在人间”,最后一段是“我的大学”。

  第一段讲了主人公的父亲死后,主人公跟随外祖母来到了外祖父的家里。在外祖父的家里,他得到了外祖母的疼爱和呵护,受到外祖母所讲述的优美故事的熏陶,亲眼目睹了“我”的两个舅舅为争夺家产所争吵、打架以及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自私,贪婪。后来主人公接触到的第一个“优秀人士”——“好事情”并和他交上了朋友。但“好事情”却因自己的我行我素而备受人排挤。这种现实存在的善与恶、爱与恨的差异在主人公的心灵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就是在这种“令人窒息的充满可怕景象的狭小天地里”度过了童年时光。

  在人间讲述了主人公在十一岁的时候,母亲不幸去世,外祖父也家道中落,主人公无法过寄人篱下的生活,便走进社会独立谋生。读到这儿我被主人公独立谋生的坚决态度深深感动了。不过,他的打工生活也不怎么顺利,他先后在鞋店打工,在圣像工作坊当学徒,也在轮船上打工,他饱尝了人间痛苦,后来,主人公认识了正直的厨师,斯繆雷并在他的帮助下开始读书。

  在主人公16岁那年,他背井离乡,怀着理想只身去了一个地方求学。但现实并不像他想的一样,以他的条件上大学只是一个梦想。以后主人公又不得不为生存奔波:“住平民窟、卖苦力、同流浪汉接触、在面包店工作……尝尽了人间疾苦。之后,他与古里·普列特尼的奥夫,杰连科夫以及“霍霍尔”这样的大学生与进步人士的交往中,主人公投身进入了一所广阔的社会大学,对人生的意义,世界的复杂性进行了最初的探索。

  比起书中的主人公来,我真是太幸福了。首先,我的童年就生活在无比温暖的天堂里。从妈妈把我生下来到上幼儿园和小学二年级,一直在深圳爸爸妈妈身边长大,上学放学都是爸爸开着豪华轿车接送,不用走一步路,知道吗,当我七岁的时候还在吃高级奶粉呢,过的简直是少爷的生活。

  读三年级时,我有点长大了,由于某种原因父母把我送回了老家,和爷爷奶奶以及姐姐一起生活。现在我已经12岁了,迈步踏进了少年时代。在这三年时间里,爷爷对我的要求同爸爸妈妈绝然不同。双休日回家,要我自己的事自己做,从洗自己的鞋子、袜子、短裤和红领巾开始,到家里搞卫生,认真完成课外作业上的要求有时苛刻得让我受不了。每到寒暑假早上六点不到爷爷就带领我和姐姐去跑步4公里,在暑假还专门安排教我学游泳。他说不经风浪的`孩子是不成气候的,我现在真正的感受到了爷爷的用心良苦。特别是读了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它告诉我从小就要独立自强,懂事一点,别让父母为我担心,这就是我的少年。

  读完“我的大学”这一篇章,我心里非常难受,主人公是一个非常优秀的高材生,而且“无论如何都要进入喀山的大学读书”,决心之大,还一心想做个“文化人”。由于社会的不公平和家庭的极其贫困,他只有面对现实,踏进社会,成为社会大学的一员,满心希望却成了一枕黄粱。

  读完这本书以后,我深深的体会到,我现在还是一个小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涯中会碰到许许多多的困难和挫折。但是,我不怕,我一定要发挥书中主人公的精神,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一定要成为名符其实的大学生,独自飞向蓝色广阔的天空……

读《大学》有感10

  中午,我捧起《复兴中华,从我做起》这本书,一翻开书,“带着养母上大学”几个字触动了我的心,谁会带着养母上大学?我迫不及待往下看......

  故事的主人公叫孟佩杰,他拥有一个不幸的童年,五岁丧父,母亲病重也去世了,他被别人收养。四年后,养母因过于敏重的劳动也压得半身瘫痪了,养父因承受不了那么大的压力而离家出走了。幼小的他就开始为生计而操劳。看到这里,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想起我们的生活是多少幸福,但我们好好珍惜了吗?看看我们现在这些小学生,有多少不是温室里的花朵,家里的小皇帝呢?

  20xx年,孟佩杰被离家乡一百多公里外的一所重点大学录取了,他放心不下养母一个人在家里而作了一个让人吃惊的决定-----带着养母上大学。孟佩杰哥哥的形象在我心中顿时更加高大了。可在当今社会,有谁能象他那样,对一个瘫痪的人不离不弃。作为新中国的少年,我们无法感知到他的痛苦,甚至庆幸自己今天能够拥有幸福生活,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认真学习、珍惜幸福生活呢?想着他,比照我们,真是惭愧,我们要是受到一点委曲就向父母诉苦,遇到一点困难,就让父母解决,很少用自己的意志力去解决过。在他们感冒生病时,我们不懂得去关心、照顾他们,在我们过生日的时候,都缠着他们买大蛋糕,或者去大酒店,整天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清闲生活,和孟佩杰哥相比,是多少的渺小呀!

  每个人都经历过童年,童年是美好的,童年是快乐的,童年是值得回忆的.....而孟佩杰的童年看起来是辛酸的,其实他觉得是充实的`,是很有收获的,因为他从小就学会了坚强,学会了勇敢,学会了孝顺和担当!

  我们都是家庭的一员,社会的一分子,我们不能只享受家庭的幸福,社会的温暖,更有责任营造家庭的温馨,为社会多作贡献,让幸福快乐之花开遍九洲方圆!

  教师点评:面对困境,小主人公坦然面对,使人读后对孟佩杰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与作者产生了共鸣,更多的是小作者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反省了自己的行为,升华了主题。

读《大学》有感11

  正心三部曲,正心、安心、不动心。我理解这三部曲的次第,正心就是定,安心就是安,不动心就是虑。中国讲“心安理得”,找到心,摆正位置就是定;定完之后心就安了;心安之后天理才能浮现,就可以正确的思考事情了。

  师父说安心的关键是要做到不违心、不亏心、问心无愧。不违心是对自己,不亏心是对他人,问心无愧是做到不违心和不亏心之后才能得到。对我来讲,不违心要比不亏心难。能出现亏心的事情,都是在利益分配上自己想要的更多,但又觉得不妥的时候。违心就是自欺,不违心就是勿自欺,儒家的很多概念都是连在一起的,只是因为环境的不同,换了另外的一种说法。

  中国有句俗语叫做“为人不做亏心事,夜半敲门心不惊”。因为你内心有愧,才会怕别人找上门来。问心无愧,就是办事妥当,让每个人都得到应该得到的'。不欺骗自己的内心,不欺骗他人。儒家的”不动心“不是把心修成了槁木死灰,而是一心不二。从小的事情来讲,我们做每件事情都要清楚自己的情欲念,不要被外在的因素轻易的去改变自己的决定。从大的方向来讲,我们要清晰自己的愿景,人生的每一步都要向着愿景坚定不移的前进。

  修敬可以消除傲慢心对正心的影响,昨天也感受到持敬时候心的状态。特别的专注,真的能感受到一心不二。我觉得修正心是可以培养自己的浩然正气的。正心就会形成正能量,这也符合国家提倡的和谐社会。

读《大学》有感12

  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再次读了一遍《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这部文学作品。我深有感触。这本书不仅让我了解了高尔基光辉的一生,也向我们展现了沙皇专制制度的黑暗。

  主人公阿廖沙因为父亲的去世,来到了外祖父家,并在那里度过自己的童年。在童年里,他从姥爷那里学会了识字,从别人那里听到了许多故事,并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但随着母亲的去世,他来到了人间,开始了自食其力的`生活。他靠做学徒工、在船上帮忙等维持生活,还要忍受老板的剥削和有钱人的斥骂。十六岁时,他抱着想上大学的心愿,背井离乡来到喀山。谁知梦想破灭,他迫于生活的压力,进入了社会大学”。在命运的斗争中他深入了俄国社会底层,在一群进步人士的熏陶下和各个阶层的各种人物接触,饱尝了生活的艰辛,和一些朋友一起迈向了新的生活。

  我非常佩服阿廖沙那惊人的毅力和耐力,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还有那种热爱文学的精神。在十分艰苦的生活条件下,书对他来说很贵。他没有书,也没有时间读书,但他不理会别人的讥讽和反对,千方百计地借书、看书。

  “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泉源!”这是高尔基的一句名言。我们应该向文中的阿廖沙学习,做到热爱读书、读好书,并学会从书中积累知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读《大学》有感13

  去年跟雅茹妹妹一起坐地铁回家,她拿着一本国学经典《大学》在看。我很是好奇,她告诉我说得用坐车的空闲时间都可以读好多书了。我平常上下班在车上的时间足足有2个小时,除了刷朋友圈还是刷朋友圈,刷得我腰酸背疼脖子痛,外加老眼昏花。我为何不利用这个时间来读读书呢?于是乎我在20××年的7月9日决定开始读《大学》、背《大学》。

  当你下定决定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所有的困难都会为你让路,比如离开大学很多年了,基本上没有读过书背过书了,比如记忆力大不如前了,比如不能集中精力啦……为了能克服这些困难。

  我用的就是《中庸》上的一个方法:“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人家能一遍记住的我就用一百遍,人家十遍能记住的我就用一千遍。于是乎上下班的路上再也不会只刷朋友圈了,而是读书,背书,每天背一小段,字数并不多,只有20-30个字,但是要真正背下来真的不容易。走路背,吃饭背,冲凉也在背,甚至做梦都在背书。经过30天的坚持,终于在20××年的8月10号背完了第一遍。仅仅是分段背诵而已。

  第二步就是通篇背。我只用了13天的时间把前后贯穿起来背,还可以倒背。所谓的倒背不是每个字都倒过来,而是从最后一段向前推倒着背。同时也抄写了6遍。抄写的时候都是用心去抄的,争取不错一个字。

  第三步是什么?当然是理解其意思啦。虽然背完了,其实我都不知道大学的.三纲,六证,八目是指什么。不足为奇,老祖宗的东西就是不好理解,几千年后,我们的子孙后代也不容理解我们现在的语言。刚好接下来有《大学》串讲的内容,就是讲三纲,六证,八目。总算知道了三纲是指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六证是指:知止,定,静,安,虑,得。八目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囯,平天下。《大学》的宗旨: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第四步,加深理解。刚好《大学》精讲的课程也开始了。每个周末都有一节课程,上了两个月。大漠老师不辞辛苦地牺牲周末休息的时间为我们义务讲课,真的很难能可贵。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与此同时,自己还结合听杨军老师的《大学》精义,是在上下班的路上听的。终于理解了:“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的真正含义。

  从去年12月份开始每天坚持打卡读一遍或者背一遍。几乎不读书的老公在我的影响下也拿起了《弟子规》和小宝一起背诵了。晚上忘记打卡的时候,他们还时常提醒我要打卡了。就连大小宝都能自然地背出《大学》第一段了。这就叫潜移默化,身教大于言传。

  试着用老祖宗的字体来感受一下,结果人气爆棚,似乎有点好名了。

  大学》的重点是什么?修身,修身,修身!如何修身?要学以致用,而不是纸上谈兵。历史上非常有名的曾国藩十二课程:

  第五步,修身。如何修身?修身从写日课开始,日课不同于我们平常的日记,日记只是记录一天发生的事情,而日课则需要自我反省,重点在反省后能改掉之前的种种坏毛病。《论语》记载,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

  从2月份开始写日课到现在刚好1个月时间,性格由原来的暴跳如雷改到现在基本能够冷静下来。原来看到老公和大宝就生气,现在看到他们已经不再生气了,可以笑脸相迎了。用大宝的话说,写日课就是写检讨(他偷看了我的日课,也不是偷看,就放在书桌上,他想看就看)。现在的大宝也愿意听我讲了,之前我们真是话不投机半句多。

  一般人遇到问题都喜欢找别人的原因,而《大学》修身则要求“反求诸己”,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改变自我。“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只有修身才可以做到齐家,治国,平天下。我只坚持修身一个月,家庭关系就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你想来试一试吗?

读《大学》有感14

  《大学》是四书之首,其核心内容是修身。内容不多但确值得我们用一生读。初读时比较生涩,虽然也有个别语句耳熟能详,但只读一遍是万万不行的,因个人感悟能力较差,所以我采取了反复诵读的方式,而且在教师学习型例会上还大胆的为老师们诵读了相关内容,在学习中享受到了诵读经典的乐趣,没有细数到目前为止至少也做到了通读十遍以上了。而且我觉得还应该继续读下去,用心感悟《大学》的深刻内涵。其中三纲八目是大学的重要内容,“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是纲,引领全,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细化的具体内容,这八个方面就像人生从低到高成长的八个台阶,指明了我们不断向上提升自我造福家庭报效祖国的人生道路。这里核心的内容是修身。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修身的办法,修身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前提和基础。细细品读我们不难发现,修身实际上还在于修心,是通过人的内心活动修正自己的言行,从而达到修身律已的目的。有几点感受如下:

  一、做事要知其所止。

  这里的知其所止可决不是事不关已高高挂起,而是我们要尽力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好了自己,那么整个社会就做好了。这里的止即是理想目标,又是底线要求,对于我们说要树立远大目标,同时还要树立底线思维。做到知其所止,止于至善。指的就是知道自己应该停在哪里,努力做好,直到达到最完美的境界。这里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要求,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所止,而我们每个人在不同的场所都会扮演不同的角色,儿子、父亲、上级、下属、同事、朋友等等,关键是我们要充分的认识自己,当好每个角色,才能够做到止于至善。特别是在忙忙碌碌的当下,如何保持淡雅清静的心态,做好自己应该做的工作值得我们思考。我想只有不断学习提升自我修养才能让忙碌的心灵找到可以停靠的港湾。“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不断的去打磨修炼自己,从而提高自己的修养,这才是知其所止的力量,在这一过程中务本求实才是止于至善的追求。这样的修身这样的追求需要我们用一生完成。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因为有品德的人会不断的追求自己达到最完善的道德境界,做到了盛德至善,才能知其所止,这应该是我们的最高目标。

  二、做人慎独毋自欺。

  “意”是人心里最初发出的念头,道德修养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要真实,否则一伪百伪,真实的念头会让人很快乐,心安理得。所以做人要慎独,这里指一个人独处时,没人看没人监督时要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也指一个人在众人面前的心理念头,别人虽不知自己的想法但更需要谨慎。因为“人之视已,如见其肺肝”,这就是诚于中,形于外,无论到什么时候都不要做骗自己的事情,人都有私心,所以有时“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就是说由于溺爱,不知道自己孩子的过失,由于贪得看不到自己庄稼的茁壮,这都是私心,这都是自欺欺人的现象,这种现象生活中随处可见,包括我们自己细思量也有自欺的时候,甚至现象也不少,改变这种现象的办法真得要读好经典,从正心诚意做起,从改变我们的心念做起,(fsir)用思想觉悟纠正自己不应该有的言行。所以君子要慎独毋自欺这是做人的关键。

  三、修心要管好情绪

  大学中写到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就是说当人有了情绪的时候,心就不正了,心不正则身不修,当一个人情绪脾气上时,即影响身心,五脏六腹都跟着做痛,同时也可能伤及他人。我们每个人肯定都有情绪不好的时候,甚至有情绪及坏的时候,所以正心很重要,这是修身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如何正心,简单的说就是控制情绪呗。《大学》中提到了知止而后定,定而后静、静而后安、安而后虑、虑而后得。这里的定、静、安、虑、得是我们调控情绪的很好办法。我们平时所说的遇事冷静,想发脾气时数上几个数等等都是先转移我们的注意力,将心念定到一个与当下无关的事物上,使之冷静思考,从而达到安的境界,安是静的升华,有了定、静、安的`基础,再去思考问题就会柳暗花明,所以说“定静安虑得”是正心的五个办法,即可以调控情绪还能提高我们的思考力。这里五个办法中重要的还是静,孔子曰:“仁者静”,真正有修养的人一定能体会到静的作用。最近也试着采用了这样的办法重新思考问题,有时真的会有豁然开朗的时候,处事时的情绪也更加平稳了,竞然真的得到了同事的夸奖,谈到了校长的变化,我不禁心理有些美哉,真的是读书让自己有了变化,让自己在做人做事上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四、治学要格物致知。

  我们常说治学要严谨,治学要勇于追求真理,要不断探索在研究实践中获得知识,其实这就是格物致知的精神。在治学过程中努力研究、充满好奇心不断去追问寻求真理,从而获得知识,所以说格物致知就是对世界的好奇心。然而我们现在的问题是孩子们就是缺少这份好奇心,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孩子们的很多知识只是接受的过程而没有了探索的过程,多数答案都是在书本中或网络中找到而不是自己探索研究实践出或求证出的,多数孩子不了解答案背后的意义,所以也就很难有持续的兴趣和爱好。这样的孩子缺少的就是格物精神,先致知再格物或不格物的现象是我们当下教育的常态。格物致知就是对世界的追问,对现象的追问,所以做为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就很重要。只要学习就应该有格物致知的精神,做为教师我们的思想观念的转变不紧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要落实到行动上,如何培养我们的孩子追问真理和真相的态度,如何培养我们的孩子探索研究的欲望,多给孩子表达的机会,多给孩子创造思考的情境,这是我们要思考并努力要做的事情,所以说格物应该是我们培养孩子必须要做的事情。

  格物致知是探索追问世界的过程,诚意正心是我们修养内心的阶段,齐家治国平天是把观念化为行为的过程。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大学》强调的就是以修身为本,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是末,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做人做事要以德为首,这才是抓住了根本。否则就是本末倒置,违背规律最终都将是苦果。

【读《大学》有感】相关文章:

读《我的大学》有感01-22

读《大学之大》有感11-16

我的大学读书心得06-16

《我的大学》读书心得02-19

读《窃读记》有感09-26

读《窃读记》有感12-14

读窃读记有感05-01

读《窃读记》有感热01-16

《我的大学》读后感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