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读书心得

时间:2024-07-21 13:22:19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信息技术读书心得

  • 相关推荐

  有了一些收获以后,心得体会是很好的记录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你想好怎么写心得体会了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信息技术读书心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信息技术读书心得

信息技术读书心得1

  近期我拜读了由彭绍东教授撰写的《信息技术教育学》,该书共十三章六十多万字,从一个全新视角建立了信息技术教育学的理论体系,该书知识体系全面,逻辑体系严密,读后让我了解了信息技术教育的本质论、发展论、课程与目标论、过程与原则论、方法与模式论、人本论、技能论、资源论、病理论、实践论、未来论等理论,对我的教育教学帮助很大,让我受益匪浅。

  一、该书具有五个特点

  其一,体系较完整。该书的概念体系明确,技能体系有序,教学体系灵活。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学科与课程体系。

  其二,原创性比较好。该书的许多章节都有其独到见解。其中,关于信息素质的界定与信息技术教育本质的探讨,有一定深度;关于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教材、教学过程、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与模式的思考,有一定前瞻性;关于信息技术教育发展论、人本论、资源论、病理论、未来论的研究,为我们开辟了新领域。其第十三章第三节内容,属我国教育界在机器人教育领域的首次理论探讨。

  其三,理论价值较大。该书提出的学术观点以及应用的理念、方法、模式都较科学、先进。明确指出,信息技术教育是指学习、利用信息技术,培养信息素质,促进学与教优化的理论与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信息技术教育现象、本质和规律,优化教育过程,提高教育效果的科学。它是信息技术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探讨进一步深化的产物,是现代教育学的一个新的分支,属学科教育学性质。书中关于我国网络教育发展战略、智能学件、教育技术命题、广义蒙太奇、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已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及有关杂志上发表、交流,产生了良好影响。

  其四,实用性较强。该书作者在湖南师大率先开设了《信息技术教育学》本科必修课和校选修课。教学中他特别重视学生的技能训练,注重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深受学生欢迎。书中关于信息技术教育技能论、实践论的`阐述,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该书的实用性还表现在,不仅适合用作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计算机专业教材,也可用作其他专业及在职教师培训教材。

  其五,拓展面较宽。该书的研究,为我国走出了一条信息技术教育的探索之路。

  读完本书,具备了相关的理论知识,才能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让我付诸于实践,使自己的教学游刃有余。

  二、对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新思考

  新学期开始,我拿起教材翻阅,惆怅不时泛起。且看我们的教材:要求学生按照标准指法练习键盘,学习用Word编排一篇漂亮的文档,学习用PowerPoint做几页幻灯片等等,所有的目标都是学习操作!满足于完成一个文档的编排!我教信息技术已经几年了,深知信息技术应用的奥妙所在,如果仅仅是学习操作,我决不会让自己的孩子在这方面花费时间的,我的同行们也都是这个观点。现在我要教别人的孩子学习信息技术了,如果跟随教材这样去教学生,我是决不情愿的。因而我不得不思考,信息技术课程该教学生些什么呢?

  于是我检索了一些发达国家如美、英、澳等国的信息技术课程的做法,其中给我印象较深的是美国的国家教育技术标准,该标准在对小学五年级学生应达到的标准中列出了10条,但有7条是关于利用工具干什么的,而不是说要学会什么技术操作。

信息技术读书心得2

  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从最早的“微机课”改为“信息技术课”,从课程名称可以看出,学习内容从“计算机技术”变成了“信息”和“技术”。现在我们常说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这就把“信息”作为核心,把计算机为作为技术的主要工具。我有幸参加学习了熊章教授的在西安的课程培训,在年底和20xx年春两次课程培训中熊章教授都特别指出,已经向教育部提出将“信息技术”课程名称改为“信息科学”,并重点强调“由知识向素养”的转变,这两点让当时的我印象特别深刻,但又似乎没有完全理解。

  在《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这本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信息技术教育起源于计算机教育,正在经历着信息技术教育,最终将走向信息教育”,这句话概括了这门课程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原来在十多年前这本书就给我们指明了发展方向。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信息产品越来越多,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也越来越离不开信息网络,这就让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变的尤为重要。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体系从计算机教育,到信息技术教育,再到信息素养教育,这是不断扩展的过程。信息技术包含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教育包含了信息科学,信息技术和信息社会等多方面。这就揭示了课程名称为什么由“信息技术”改为“信息科学”的原因。这本书还对“信息科学”下了定义:“信息科学是以信息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信息的运动规律和应用方法为主要研究内容,以计算机等技术为主要研究工具,以扩展人类的信息功能为主要目标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

  在课程内容方面,信息科学应该更关心学生的生活。现在信息技术课面临的一个现象是:学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却不喜欢课堂中的学习内容。这跟老师的`上课形式有一定的关系,但也不可否认的一个原因是,信息技术课程的大多数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不大。很多学生喜欢信息课是因为可以上网,有家长指责信息技术课程只是教会学生上网,而上网的主要活动是聊天和玩游戏,这对他们的生活没有积极意义。在四年级下册学习QQ号码,班级里有一半以上的同学没有完成任务。问及原因时,学生说家长不愿意帮忙注册,因为家长担心注册后会让学生沉迷于聊天。所以我们的课程应该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而不是独立的学习课程内容。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体验到用学习成果确实可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都将学生看做“完整”的人,希望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面临未来社会挑战,形成信息能力并能负责任地、安全地应用到实践生活中的问题解决和终身学习当中。

信息技术读书心得3

  读了《教师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一书后,我从这本书中有了以下几点认识:

  一、课堂教学活动要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结合

  课堂教学学习要尽量来源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学会的信息技术去了解、解决这些问题,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表达自己思想的意识和习惯。例如,安排学生学习修改文章时,可以考虑以写文章为一条主线。通过写“文章”掌握文档的录入、段落格式的设置、编辑修改;从而引导学生设置不同的字符格式;掌握用复制粘贴的方法完成需要重复输入的内容。

  二、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要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任务的设计只是好的开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情境,让学生面临需要解决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再通过剖析案例、描述情境,引导学生讨论、发现问题,导入学习目标,使学习直观化和形象化。

  2、探究实践,解决问题

  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有关线索或资源,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的。有的知识由教师讲解,例如打开文件、插入图片的方法,结果唯一,为了提高课堂实效性,可以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在探究的过程中,可以参考教材、自主尝试、生生相助、请教老师等多种方式来学习,这个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发现有创意的学生和优秀经验、归纳存在的普遍问题,然后指导学生汇报解决问题的方法、展示学生创意和经验,引导学生归纳方法、继续完善作品,并通过进一步的练习巩固新技术的使用,最终完成作品制作。

  3、交流评价,完善作品

  交流是学生反思问题的解决过程,相互评价或自我评价,教师适当作出点评。为了给每个同学表达自己想法、观点的机会。通过展示交流和自评互评的活动,能够发现他人的'优点,找到自身的不足并进行修改完善。懂得欣赏自己和别人的长处,正确的评价自己和他人,扬长避短,共同进步。

  4、总结知识,拓展知识

  通过学生反思问题的解决过程以及相互评价,教师帮助学生作出归纳与总结。引导学生说出学习收获,对本课、本单元所学新知识进行汇总,关注新旧知识的联系和迁移,帮助学生形成信息技术知识的整体观念。

  三、课堂教学要提倡研究生成性学习。

  研究生成性学习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选择一定的课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主动探究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采用研究生成性学习方法,可以较好地完成以上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在研究生成性课题选择时既要结合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内容,又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还要结合学科教学内容,选题要注意循序渐进的原则。

  因此,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我觉得小学信息技术的学习应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活动和探究的空间,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应以活动为主线,以活动贯穿小学阶段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方法,培养有关能力。

信息技术读书心得4

  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上课不仅仅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而是有了很多其它的更先进、快捷的教育教学手段,教师要由传统教师变为新型教师。新型教师的素质结构无疑包括扎实的教育理论素养、精深的学科教学知识和较强的教育技术能力。

  通过对《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的研读,我深深感到作为教师的我缺少的是理论的支撑与引领。理论基础是地基,打好了才会有更多的后劲支撑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升教育技术水平,适应信息时代对教师的新要求。该书系统的梳理了当代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流派,体现诸多理论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应用与实践,为教育者的教育教学提供理论和方法的支撑,更好的促进教师教育与教育技术的改革和发展。近年来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事实已经证明,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方法,乃至最终形成新的教学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整合,如何利用好多媒体技术来提高课堂教学成效,还需我们广大一线教师做出不断的摸索与探究。通过研读本书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加强学科与课程整合的研究

  多媒体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把多媒体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的结合,以现实课程教育目标,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它包括: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环境中实施、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利用信息加工工具让学生进行知识重构。

  二、注重教学环节的研究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和实践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优化教学的内容,学生的学习和师生的互动,让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过程。

  1、呈现教学内容:使用了多媒体课件后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教学内容具有了生动性、立体感,使教学内容多次重复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从而使呈现方式得到了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变化。

  2、丰富教学内容:在教学中不仅利用好教材上所选内容和背景材料,而且注意再选用其它的教学内容和背景材料,扩大教学的容量,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的。

  3、转变学习方式:现代教育的技术的.应用倡导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他主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转变学习方式就是突出学习过程中发现、探究和研究等认知过程,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为目的,要建构以自主、合作、探究为特征的应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率的现代学习方式。

  4、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观念、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过程,其中包含教师、学生、教学书和媒体等四个因素,这四个要素相互关联、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稳定的结构形式便称为教学模式。在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个性化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指导者与组织者,信息所携带的知识不再仅仅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三、新课程标准出台后,社会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应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多媒体技术帮我们解决了这一难题。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可以展示给学生很多生动的画面,可以创设有利的情境设计;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形象的描述,还能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把真切的画面,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可以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展开丰富的想象或联想,它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增加美感体验,又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获得对教材内容的整体感知,从而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无形中提高了教学效率。

  2、突破重难点,扫清学习障碍

  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灵活生动的动感画面清晰地展现出来,利用各种多媒体模拟演示实验,在视觉形象作用下,学生的思路豁然开朗,原先的障碍一扫而光了。这对于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大有益处,能够帮助学生克服畏难心理,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四、几点反思

  1、要适时适地选择多媒体技术

  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过多或不适宜地应用多媒体技术,也有的教师仅仅是在公开课、赛教课的课堂教学中运用的淋漓尽致。我们所说的应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要看相应的课堂环节是否适合应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能否有助于“减负提质”,能否有效地发挥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的作用,从而提高教学成效。

  2、避免“机器式的灌输法”

  由于受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观念等因素的束缚,一些教师“穿新鞋走老路”。多媒体技术演变成加强灌输的新手段,学生依然围着课本知识和教师的思维在转,学生仍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自主性和主体性仍然难以发挥。

  除此以外,课堂教学中还应经常思考的一些问题,如:各学科的教学资源该怎样建设?在课堂教学中制作怎样的CAI课件?多媒体与科学的整合,何种程度适宜?教学技术在课堂中应用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因此,我们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学科教学时,还应把握以下几个问题:辅助教学与优化教学的统一、方法与内容的统一、教学目的与媒体的特点相统一、现代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统一。

信息技术读书心得5

  最近我细细品读了彭绍东教授撰写的《信息技术教育学》,受益匪浅,的确是一本难得的好书。特别是对处在科技发展飞速的现代社会的教师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随着以计算机、多媒体、通讯、网络、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信息收集、处理、加工、传输等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不断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

  下面我就针对本人的阅读情况谈谈读完这本书后心中的一些感受和体会。

  信息技术是一个很大的`领域,然而信息技术学科在小学和中学还只是一个争议颇多、地位尴尬的小学科。书中彭教授突出了信息技术教师素质培养和专业发展,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与基础性。在研究和继承国内外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其他学科相关的课程论、教学论、学习论及现代教学理论,融合新课程改革、信息化教育。

  新课程更强调要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各自的能力现实,调动各自原有的知识和经验,运用有个性的思维方式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机会。活动中虽然学生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思维水平的高低不一,但他们人人参与了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充满自信地学习,平等、主动地交流各自的看法和理解,相互合作解决所面临的问题也使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得到了不断的张扬、发展和提升。

  在教师的必要指导和宽松学习环境条件下,让学生获取多种知识的渠道,自主地、创造性地去主动获取知识。在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一章中从教育主客体关系的角度看,教育还应特别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要素的有效整合,这包括知识与技能的整合,智商与情商的有效整合,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的整合,课程内容和学生学习生活经验、社会文化习俗的整合,以及教师、学生、教材与环境的整合。寻求课程文化价值就是课程整合的基本工作和主线,其最终目的是要实现课程对共同文化价值的合理表达。

  《信息技术教育学》这本书让我深深体验了学习的重要性。教师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效率。教师还要精心设计课堂练习,调节学习的气氛,提高学习有效性。设计练习时,形式要多样,注意学生和知识的覆盖面,调动学生全身心地参与课堂的学习,体现学习与教学的有效性整合。

  所以通过学习我认为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尽心地教是认真地学的前提,认真主动地学才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信息技术读书心得6

  寒假仔细阅读了闫寒冰所著的《学习过程设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视角》,受益匪浅。这本书从“助学事件”的角度入手研究学习过程设计中所涉及的问题,通过将“技术与工具”内嵌到助学事件之中的方法,体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具体方法与技术应用。同时,本书也期望通过这种体例安排,帮助教师有效地提高信息化教学技能,并最终提高学习过程设计的能力。书中既有理论层面的论述又有大量的实例,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很有帮助,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这本书给我感受最深的是: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必要性、迫切性。当代教师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是时代的需要,如果不具备这项技能,也就不能适应新时代多变的`课堂。

  我对信息技术的认识走过了三个阶段。从初步学着用它辅助课堂教学到熟练地整合设计,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

  1、对信息技术从一无所知到简单地应用。

  我在大学里粗浅地学习了BASIC语言、DOS操作系统,水平非常有限。工作后单位里虽然没有这方面的要求,但我认为有必要认真系统地再学习,就报名参加了一个电脑学习班。掌握了WORD文字编辑、EXCEL制表、PPT演示稿、FROUNTPAGE、OUTLOOK、POWERPOINT、上网发E—MAIL等。现在我已经能熟练的应用这些办公软件来解决工作中的任务,也可以自如的上网查资料、收发邮件了,给工作带来了许多便利。但这些还只是应用“信息技术”处理简单问题,只有在写论文、开公开课时才用得着,还没有对改进课堂教学起到什么作用,更谈不上对“学习过程设计”提高的助益。

  2、能够选择相关的技术应用,改善教学效果。

  记得我做的第一个课件是20xx年5月,用PPT做的,课题是“三角形的中位线”。这节课的设计是:先请学生观看几幅上海的斜拉索大桥,然后引出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继而加以证明,再解决例题,最后学生练习。整个设计从我这个教师的角度出发,整个课堂由我通过点击鼠标来控制,现在想来这就是作者讲的“以教师为中心”。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①学习单科知识点;培养回忆、区分、定义、之类的低级思考技巧;

  ②教师根据实践经验和教学大纲制定学习目标;

  ③由教师制定教学策略;教学策略为整个学习团体而设计,强调步调统一;主要有教师组织和展示信息;

  ④教师设定评价标准;由教师进行书面评价;

  ⑤教师组织并向所有学生展示信息;扮演专家的角色,控制学生对信息的访问;

  ⑥学生期望教师教会他们那些可以帮助他们通过考试的知识;学生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

  课件中有一张幻灯片上的内容是让一个三角形绕着它的一个顶点旋转1800,我将这个三角形复制,粘贴了12次,使这12个三角形需要旋转的顶点重合,依次错开150,依次自定义动画“闪烁一次”。因为是用自选图形画的,顶点很难对齐,自定义动画就更困难了,排列太近了很难依次选中,我只好把他们分开排好,先自定义动画,再按顺序排列,可是看到这张幻灯片的人以为是个鸡冠花,哪里像什么三角形。想想那时信息技术的应用真是粗浅。

信息技术读书心得7

  学校这个学期给每一位信息技术老师订阅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通过研读,我认为受益匪浅。

  信息技术课上,课堂是教师与学生进行心灵交流的空间,总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特别是在机房里上课,教师就更难管理了,对于课堂上的突发事件,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因势利导,见机行事,采用相应的应变方法化解各种矛盾。认真准备每一节课,特别要准备好每节课的学习包,其中包括分层级的操作任务,操作要点提示操作结果示范文件。每节课提前进机房做好课前准备,信息技术课与其他学科不同,课前准备工作主要由教师承担的。我们要提前赶到机房,打开学生电脑。

  1.在信息技术课上,机房的准备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从当信息技术教师起,我就意识到信息技术课前准备工作非常重要,我一般都是上午3.4节课有课,但我通常都在课间操前打开学校电脑,把上课需要的材料传给学生。这样可以节省时间,也方便上课,使课堂教学更顺畅,每次上课时,我都把日期、节次、打字练习文章,打字练习时间写在黑板上,让学生看黑板,减少疑问和一遍遍询问,节省时间。

  2.注重分层习题设置,信息技术课学生水平相差明显,所以在信息技术课上,我挑选每一习题几个不同的练习,动手能力快的同学,可以完成一些有难度的题目,而其他同学在每堂课的习题中有必做题,也就是这节课每个同学都有需要掌握的.。

  3.注重信息技术课习题设置的生活化案例。信息技术课时一门和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学科。通常,我在信息技术课上,都选取孩子们平时感兴趣的内容。在讲解frontpage《在线图画展》一课时,正值我校开运动会,所以我在插入图片时,给孩子停工了一个新的网页,《我的运动会》一方面是贴近孩子的生活,让孩子们感兴趣,另一方面,也是为下节课打下基础。

  4.充分备课。为了方便孩子们理解,有时在信息技术课上,我也会制作一些“小道具”,在《照片DIY》一课中,为让孩子们理解图层及图层叠放次序的含义,我制作小道具,通过实物拜访,方便学生理解,效果更好。

信息技术读书心得8

  最近买了一本李镇西教师的力作:《爱心与教育》,回家后仔细阅读品味,在读到其中反映李镇西教师心声的《做最好的教师》一文时,时时被李镇西教师充满智慧和哲理的语言所打动,现摘录一些精彩的片段以自勉。

  所谓“最好的教师”,不是与我敬仰的于漪、钱梦龙、魏书生等教师相比——他们的人格、学识、本事乃至天赋,我是永远无法企及的,比也白比,但我能够和自我比呀!也就是用今日的李镇西与昨日的李镇西相比——我今日备课是不是比昨日更认真?我今日上课是不是比昨日更精彩?我今日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日更诚恳?我今日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日更机智?今日我组织班团体活动是不是比昨日更趣味?我今日帮忙“后进生”是不是比昨日更细心?我今日所积累的教育智慧是不是比昨日更丰富?我今日所进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日更深刻?今日我应对学生的教育教学提议或意见是不是比昨日更虚心?我今日听到各种“不理解”后是不是比昨日更冷静?每一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一天都有遗憾,但每一天都这样自我和自我比,坚持不懈,我就不断地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近。

  我是为谁而工作?为同事的好评吗?为校长的表扬吗?为奖金吗?为职称吗?这些对我来说当然也重要(可见我也并未“脱俗”),但如果这些与学生的评价产生了冲突,我心灵的天平指针首先倾向于学生一边!在我看来,一个教师是否“最好”,第一应当看学生的.评价,教师因学生而存在,我当然也是因我的学生而存在。

  培养学生开放的思想——一种海纳百川的文化胸襟,一种高屋建瓴的文化视野,一种不畏权势的民主意识,一种独立思考的批判精神。

  我们生活的世界像一片森林,其中有的人是乔木,有的人是灌木,有的人是参天的白杨,有的人是婆娑的杨柳。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能够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能够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能够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能够最乐观

  李教师的话说得多富有智慧和哲理啊,道出了他的心声,也说到了我的心坎上,它是我以后工作的航标灯,指明了我工作的目标和方向。

信息技术读书心得9

  1、积极参加培训活动

  为提高教师的信息素质,教育部门经常组织教师培训,培训目标分为:普及和提高两个层次的内容。普及层面,主要是对一般教师进行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使其能够在自己所任学科里使用信息技术,做到二者整合,相得益彰,从而提高学科教学质量;提高层面,主要是针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和教育技术骨干,目的在于培养信息科学技术的带头人,通过他们,指导一般教师的信息技术进修学习,推动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以及和其它学科的整合水平。

  教师作为传道者,应有超前意识,率先想到适应新形势、进入新角色,积极参加培训活动,对社会需要什么人,教育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从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学观、学生观、人才观、价值观等各个方面进行多维思考和全方位探讨,着眼于现代化,把这种思想和精神领会透,把这个道传输到学生和社会中,去引导学生、家长和社会适应新形势,发展新教育,创造新人才。创新人才的培养,主要是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应变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是多面手,是复合型人才,它需要教师的施教活动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一切活动要围绕学生的发展而进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练好通用基本功,提高学科基本功,加强实验操作和现代教学设施的应用能力,超前接受新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学会用拿惯了粉笔的手点鼠标,用写惯了教案的手制课件,把多年习惯的一支粉笔写古今,一块黑板种春秋的传统做法,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代替,使用现代化的智能工具,用超前的行动引导学生,使他们在接受教育的同时感受时代的脚步。

  2、主动参加自学进修

  由于计算机的智能特征,使它成为了信息时代的电子教师,并已进入了学校,影响着教育和教学。计算机即使可以称为教师,但它也不可能完全取代教师,充其量也只能是传统教师的助手而已。但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却对传统教师提出了挑战,促使教师的职能正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

  传统教学基本是结论式的教学,即以教师传授学科结论为重点,辅以一定的讲解,从结论出发,在回归到结论,任务是让学生记住结论。电子教师介入了教学以后,以其软件功能推动着传统的结论式的教学模式迅速向新式的.过程式的模式发展。过程式的教学模式的特征是通过电子教师的引导,侧重让学生从分析事实、现象入手,逐步得出结论,核心是推导过程。这样传统教师的主要任务就由是什么为什么发展到了学什么怎样学;教师的智能就由传授者、操作者变成了组织者、指导者。这样的任务和职能变化,加之各个学科领进入信息时代,各个领域里的知识总是在爆炸式的增长,每个人要想跟上时代步伐,就必须持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

  在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从信息技术课程实施角度讨论教师的进修学习,当然应把重点放在信息技术的基础理论和操作技术两个方面。在突出了信息技术素质这个重点的前提下,对以下两个方面的进修学习也不可忽视。

  一是不断更新所任学科的知识体系。新课程教材与旧课程教材相比变化很大,淘汰了不少陈旧的知识,增添了不少新知识,在编写思路和知识体系方面也有了很大的变化。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对自己所任学科的知识体系来一次较为广泛和较为深刻的更新。另外,信息时代,各个领域里的科研成果层出不穷,知识正在爆炸式的增长。一个教师,要使自己的教学富有成效,要使自己成为深受学生欢迎的优秀教师,就必须以所任学科为中心不断学习新的东西,不断提高自己的学科素质,并将持续学习看作是搞好教学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是要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先进的教学经验。教育思想论同其它学科一样也是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前几年的新理论、新方法,近几年就已变的过时、陈旧,因之就不断吸收新思想,学习新理论、新方法。另外,要想把它与其他学科整合,用于和改善其它学科的教学,就必须采用有别于过去使用的、过时的新的教学方法。

  3、合理的利用网络的功能

  网络资源极其丰富,功能很多,在研究应用过程中,我们不断尝试积极应用网络的有效功能,充分利用网络的有效资源,促进学生认识的发展。网络资源虽然丰富,但在教学中我们仅能应用其中的极少的部分,如果在教学中一味的放手让学生查阅资料,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有些内容也不是很合适,针对这一情况,我们要充分利用学校校园网络,将一些有用的网络资源下载并与学生通过其他途径获取的资源进行重组,使之优化,应用于课堂教学,学生们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可以查阅大量的资料,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我们利用网络搜索功能可以很方便的查阅到大量图片资料、动画资料等;利用网络的下载功能,教师、学生可以很方便的将资源应用到教学中;利用网络的交互功能,学生可以自由点击,自主学习,进行小组协作学习。

  我参加了小学教师计算机信息技术培训。这次培训,我感触很深。我深深地体会到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经走到了我们身边,认识到课堂上要把信息技术完美地融合到教学之中,充分发挥计算机工具性能,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另外我体会到教育对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进入21世纪,知识总量呈几何数增长,俗称“知识暴炸”,专业知识更新之快,使得一些专家昨天还是专业知识的权威,今天就可能落伍。所以说我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不努力实现在专业方面发展,将跟不上不断变化的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教育专业发展不仅要帮助教师更深刻、灵活地理解学科知识,还要帮助教师理解学习者的言行,掌握关于学习的知识,了解可用的课程资源和最新教育教学技能技术,并培养教师对实践进行分析和反思的习惯和技能。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无精打采的教学气氛。它使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递者变成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教学的组织者,教师和多媒体、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组合成了一个合理、协调、有创造性和发展性的学习整体,从而使学生的学习不再枯燥乏味、了无生趣。如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查找信息)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和个别化得到较大的体现,这样的教学氛围十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同时,教师通过现代教育媒体,发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学习,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是一种积极的,合作的教学模式,由于其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及其模拟、反馈、个别指导和游戏的内在感染力,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最终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做到自主学习、冲学习和高效学习。在现行教学中恰当、正确地使用多媒体手段来辅助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难点,对优化数学教学起着显著的作用。

  传统的教学手段似乎就是那么单调,黑板加粉笔。由于有些学科自身的特点,没有那么形象、生动、具体。学生起来有点枯燥无味,从而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随着计算机辅助教学进入课堂,确实给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多媒体计算机把语言、声音、图象、文字、动画、音乐等经过处理后,形成一种全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形式呈现教学信息,弥补了以往课堂教学中的某些不足,对教学中重点的讲解、难点的突破有很大的辅助作用。同时,化抽象为具体,更加直观和具体地将信息传达给学生,不仅把学生的听觉、视觉等一起调动起来,使学生成为主动参与、发现、探究和建构知识的主体,这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也提高了教学效果和课堂效率。

  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并把这次所学的内容和方法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努力提高教育质量,让学生快乐成长。

【信息技术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信息技术心得体会04-08

信息技术心得体会07-17

信息技术心得体会范文06-14

信息技术研修心得体会11-22

学生信息技术心得体会01-14

信息技术课程的心得体会05-17

信息技术培训心得体会07-15

信息技术培训心得体会04-17

信息技术应用心得体会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