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理论著作读书笔记

时间:2023-06-06 13:19:14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教育教学理论著作读书笔记

  • 相关推荐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是时候写一篇读书笔记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书笔记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育教学理论著作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育教学理论著作读书笔记

教育教学理论著作读书笔记1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道德是教师的灵魂。教育的百年大计以教育为本、教育大计以教师为本、教师大计以师德为本,而师德是我们教师的灵魂。

  学习了《教师道德修养》读本的这本教育理论书籍后,其中的内涵尤为深刻,作为一名热爱事业的教师来说,是深受启发的,本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道德理论部分;第二部分则是实践部分,汇集了上海许多优秀教育工作者的优秀事迹、崇高的师德风范,其中有德高望重的老教育家,他们是我们职业道德规范的楷模,还有的是年轻的教师,他们是我们道德规范的榜样。因此,此书是我们教师在实践工作中,师德建设方面值得学习和探索的。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让我体会很深。

  所谓师者,是指一切可以传授知识的人,因此任何一个可以做别人榜样的人都可以被称为老师。而我们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更应该了解自己的责任,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去做好这个榜样。

  一个学校培养的都是对社会有益的各种人才,而我们老师则是这些人才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催化剂。正是老师们的谆谆教导影响了他们的人生,使得他们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一路走好。因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对一个学校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所谓师德,我想主要是指教师的职业道德;而师风主要是指教师的个人作风。近些年来,我们的教师队伍都在逐步的来加强业务素质和提高各自的个人作风,如我校提出的“师德师风建设”教师发展规划,要求我们老师在什么样的场合树立什么样的形象等,可以说师德师风的主流是好的`;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们的教师在当前社会主义经济市场发展的过程中,其思想也在起着变化,师德师风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其主要表现在:有的教师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不关心,这在我们非班主任老师身上表现较为明显,这将导致学生人格方面出现问题,我们培养的人才有可能就会出现心灵扭曲的现象。而有的老师工作责任心不强,对自己的本职工作精力投入不足,一味追求玩乐,这样将直接影响到其工作的质量。有的老师则是缺乏进取精神,不钻研业务,对学校安排的工作随便应付。有的老师缺乏奉献精神,工作上斤斤计较,讨价还价,一味地追求个人利益等等。这些不良的师德师风都是我们当老师的应引以为戒的。

  因此,为了能让我们的师资队伍有一个高的要求,为了让我们这些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能够培育出优秀的,适应社会需求的各种人才,所有教师都应该以身作则,以德服人,以身立教,为学生树立一个楷模形象,真正无愧于我们教师这一职业。

教育教学理论著作读书笔记2

  最近阅读了《不教的教育》一书,通过阅读学习,我深有感触,原来真正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长。这本书运用了心理学知识,通俗易懂的让家长明白了怎样做到不教的教育,从中国传统教育入手,用易、儒、道三家思想去印证无为和不教的教育。以下是我的几点感悟。

  爱,不仅要用心,还要会爱,首先要尊重孩子。书中有句话这样写的:“让孩子成为他自己”,有多少家长做到了呢?家长总是用一副高高在上的口气和孩子说话,总是希望孩子们做一个有着自己的思想但是做起事情确和家长思想一样的人,可能吗?孩子是孩子,请尊重孩子,给孩子自己的空间和时间去扮演自己的角色。书中的经典语录:“不要以为你的孩子什么都不懂,他是神奇的自然之子,有着强大的能量。他们甚至是我们的老师,而我们,要学会敬畏生命,敬畏自然。”

  让阅读陪伴孩子的一生。阅读,就有改善智力、改变命运的功能。让孩子爱上书,就是爱上思考,就是爱上快乐。

  家长的作用陪伴者支持者和玩伴。现代社会父母生活工作压力增加,一方面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工作和应酬上,一方面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从小就让孩子开始学习各种知识,并额外的学习很多才艺等,很少有人能抽出足够的时间经常陪伴孩子玩耍,虽然我们物质水平提高了,可是再多的玩具,再漂亮的衣服,再好吃的零食都满足不了孩子精神上的需求,再说学习≠智力开发,不要因为错误的拔苗助长而错过陪伴孩子的最佳时间。

  家庭系统影响孩子的`一生。家庭是一个系统,为了保持平衡,孩子作为家庭系统的薄弱环节,总是最容易受伤害的。书中讲到孩子性格形成主要是因为孩子站在弱势父母一方,孩子出现的心身疾病多是孩子为了纠正家庭系统错误而引起的。认识自己的家庭,注意父母的沟通方式,如何平衡这个系统,才不会伤害孩子,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不教的教育》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书籍。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父母要以身作则,给孩子做一个好的榜样,孩子才能健康的成长。

教育教学理论著作读书笔记3

  这周读了法国教育家朗格朗的《终身教育引论》,感觉受益匪浅。我在读书之前喜欢了解一下作者,我觉得这样才能更好的去理解作者写的内容。保尔。朗格朗,是法国当代著名的成人教育家,终身教育理论的奠基者。1910年12月21日出生于法国加来的康普兰。大学毕业后,在中小学任教多年,积聚了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上世纪30年代转向成人教育实验,建立职工教育中心和“民众与文化”协会,富有成效的活动奠定了其成人教育思想基础。从1948年开始供职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秘书长,于1951年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科科长,后还担任继续教育科科长,终身教育科科长,教育研究所代理所长等职,于1971年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卸任。著作《终身教育引论》是终身教育思想的代表。我带着对作者的这些了解,走进了《终身教育引论》。

  朗格朗在《终身教育引论》中提出,成人教育是终身教育体制的“火车头”,视成人教育为终身教育体制中最有活力和潜力的部分。这一观点得益于朗格朗多年的成人教育实践。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成人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发源地,但朗格朗明确指出,成人教育不是终身教育。成人教育是向成人提供学习机会,包括扫盲教育、职业教育等等。而终身教育是指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所接受的各级各类教育的总和。因此,成人教育在时间、内容等方面的内涵远不及终身教育,成人教育只是终身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终身教育的一个阶段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每个人必须要适应这种发展,所以就必须的学习,得接受新的教育,而且要终身的学习,不然就会被社会淘汰,终身教育的基本含义就是指人在其一生的不同发展阶段都要接受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教育。终身教育观念是对传统的一次性终结教育观念的彻底革新,也是人类对教育与社会关系认识上的历史性飞跃。

  教育和训练的过程并不随学校学习的结束而结束,而是应该贯穿于生命的全过程。这是使每个人在个性的各个方面——身体的、智力的'、情感的、社会交往的方面,总之是在创造性方面——最充分地利用其禀赋和能力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正是通过不断的努力学习和研究,通过实习培训,人才会有更大的潜在可能性去有效地、应付裕如地迎接他一生中遇到的各种挑战。

  在人类教育史上,难以找到一种教育思想如终身教育思想一样,能够在短短半个世纪里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认可,并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贯彻落实,迅速而广泛地传播。终身教育已经是形式所迫,社会所需。我们每个人必须认识到这点,并且欣然接受这种形式,最后祝愿终生学习的人们整个人生终生受益,生命的全程感受和享略教育与生活的无限美好!

教育教学理论著作读书笔记4

  最近我拜读了《陶行知文集》,读了之后深深感叹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被文中深邃的思想所折服。

  陶行知先生生活在灾难深重的半殖民、半封建的旧中国的,他毕生致力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为改革中国教育,创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理论体系,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不愧为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实践家和伟大的实践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只需要认定这十二条原则,教育就不会走入歧路:一、社会即学校;二、生活即教育;三、劳动即生活;四、教学做合一;五、在劳力上劳心才是真正的做;六、行是知之始;七、教小孩子自己做自己;八、教小孩子做小先生;九、教劳苦大众自己做自己、十、会的教人,不会的跟人学;十一、不愿教人的人,不配受教育;十二、工以养生,学以明生,团以保生。先生认为要想普及教育,必须就地取材。我们现在的教师去学习陶行知、走近陶行知,对于今天我们搞好教育教学研究,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推动素质教育和教育现代化有着重要意义。陶行知的文集,内容丰富,娓娓道来,深邃的思想通过朴实的语言展现出来,让我在简单的文字中发现了伟大的理想。

  在读书过程中有这两点我感受最深:一是“生活教育”、一是“教学做合一”的思想。

  一、生活教育

  生活教育就是说学校的教育太枯燥了,必须把社会里的生活搬一些进来,才有意思。即:学校社会化、教育生活化、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这就好比一个笼子里面囚着几只小鸟,养鸟者看着鸟儿寂寞,就搬一两根树枝放进鸟笼,好让鸟儿跳着好玩,或者弄几只其它生物来,给鸟儿作伴。小鸟是比较舒服了,然而鸟笼还是鸟笼,绝不是鸟的世界。所以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我们不仅仅就是拿几个简单的事例或者一些简单的方法来教育学生,我们必须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当中去感受,生活处处是教育。

  陶行知先生所推行的生活教育和我们的传统教育是有很大区别。先生将传统教育定义为“吃人教育”,传统教育是吃人的教育;生活教育是打到吃人的教育。

  传统教育是怎样的吃人教育呢?先生认为有两种吃法:

  (一)教学生自己吃自己

  传统教育理念是将学生教成了读死书,死读书;它消灭了学生的创造力,生活力;它不教学生动手、动脑。在课堂上,学生只能听老师讲,老师不让学生问,学生也不会问;有些老师可以允许学生问,但是却不会让他去到社会里、自然里去活动。十几年的学习生活下来,足瘫了、手也瘫了、脑子也坏了、身体的健康也没有了。

  (二)教学生吃别人

  传统教育,它教人劳心而不劳力,它不教劳力者劳心。它更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而生活教育与传统教育刚好相反:

  它不教学生自己吃自己、也不教学生吃别人。

  它要教人做人,他要教人生活。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第一就注重健康。它反对杀人的各种考试,他只要创造的考成。它教人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教大众以大众的工作养活大众的生命;以大众的团体的力量保护大众的生命。

  二、“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先生在“答朱端琰之问”一章中详细解答了“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及做法。我理解为教师要教会学生去探索知识的本源,求知识的.归宿。要让学生学得“自得”,学得“自动”。并且,学到的知识与现实应该是一致的。这让我想起我们在教自然地理的知识时,我们都是通过一些图片、视频来进行课堂教学,可是这并不是孩子自己的生活、不是自己所感受到的,我们应该带着孩子真正的去到自然界中,让他们通过自身的接触去感受。就像之前我们教育孩子要讲究卫生,不乱扔垃圾。然而到了公园,孩子扔垃圾的时候,老师有时却熟视无睹,这不是“教学与做”分离吗?这应该引起我们老师注意,在生活中,我们更应该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否则,学校学的知识就变得贫乏,苍白无力。

  陶行知先生又说:教的法子必须根据于学的法子。教师不能只管自己教,要应该让教的法子自然根据学的法子。要学生怎样学就须怎样教;学得多教得多;学得少教得少;学得快教得快;学得慢教得慢。陶行知这一思想也就是我们所要倡导的——“因材施教”。

  在“教学做合一”的理论中,陶行知先生还强调:先生不仅要拿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且必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络起来。他认为,教师不是贩卖知识的,教师自己的知识也会陈旧的,自己也要进步。一方面教师要指导学生,另一方面都是也要不断研究学问,做到与时俱进,这样就能时常找到新理。陶行知这一思想也就是我们今天所倡导的教学应该是——“教学相长”。

  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的教改思想,强调的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是在杜威教师那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基础上的新的突破,这对于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从做中学”是美国现代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全部教学理论的基本原则。杜威认为,“所有的学习都是行动的副产品,所以教师要通过‘做’,促使学生思考,从而学得知识。”杜威把“从做中学”贯穿到教学领域的各个主要方面中去,诸如教学过程、课程、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都以“从做中学”的要求为基础。

  “教学做合一”并不是“从做中学”的翻版,陶行知对杜威的继承,也是批判的、改造的、创新的,有的甚至反其道而行之。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实践出真知。杜威的“从做中学”是以本能论心理学思想为基础的,具有明显的主观唯心主义的性质。“从做中学”虽然强调“做”,但把“做”看作是人们的生物本能活动。杜威指出人有四种基本的本能:制造本能、交际本能、表现本能和探索本能。而所谓本能,依他的理解,是与生俱来、无需经过学习、自然会知、自然会能的一种“人性与行为”。由这四种本能的需要产生了人的四种兴趣,即制作、语言与交际、艺术表现和探究发现的兴趣。这些本能与兴趣提供学习活动的心理基础和动力。于是,他把“每天的时光分为四期,即儿童做下面四件事情:就是游戏、说故事、观察及手工。”他认为这正是儿童的自然本能生长的要素所决定的最好的教学内容。可见,这里的“做”只是一种基于生物本能要求、抛开一切社会基础的“活动”。

  “教学做合一”中的“做”却不是这样。陶行知给“做”下的定义:“做”是在劳力上劳心。因此,“做”含有下列三种特征:行动、思想、新价值之产生。这就是说,这个“做”是“行是知之始”的“行”,行以求知,强调了“行”是获得知识的源泉,认为“亲知是一切知识之根本”,这是具有唯物主义因素的。从“晓庄”实验初期开设的“农事教学做”、“家事教学做”、“改造社会环境教学做”等课程,也可以看出“教学做合一”的“做”已经与生活结合,与劳动结合了。这一“做”已广泛包含征服自然和改造社会的丰富的社会生活实践内容了。

  第二、“以教人者教已”。

  “从做中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与课本不再成为学生唯一的导师;手、眼睛、耳朵以及身体的全部,都是知识的聚集点。而教师变成了发起人,课本变成了试验品。”这样,教师在教学中不再是主导,而只是起一种从旁协助学生活动的参谋作用了。这是一个重大变革。但并未从本质上阐明师生关系,阐明教师该怎么做。“教学做合一”第三大特质是“以教人者教已”,说的是:若想在做上教人,先必得亲自演练一番,即首先在做上学。陶行知先生在《以教人者教已》一文中曾这样表述过这种思想:为学而学,不如为教而学之亲切。为教而学必须设身处地,努力使人明白;既要努力使人明白,自己便自然而然的格外明白了。这是对教师素质的具体要求,与“教学相长”的思想也是类通的。“教学做合一”的具体方法中,“连环教学法”之“我教你,你教他,他又教他”,“艺友制”之“要想做好教师,最好是和好教师做朋友”,“传递先生制”之“即知即传人”,“小先生制”之“运动式地发动小学生来做小先生”等等,都充分体现了这一思想。

  由“从做中学”到“教学做合一”,我们不难看到陶行知先生改造旧教育、创造新教育所走过的艰难历程,不难受到陶行知先生敢探新理敢闯新道的开拓精神、勇于实践求真务实的研究作风所教育和感染。虽然“教学做合一”及其“生活教育”理论还有和我们当今社会教育不匹配的情况,但是也是十分难能可贵了!当然对我们今天“科教兴国”、“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群众运动以及活动课程与活动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研究也有许多重要的启迪和指导作用。

教育教学理论著作读书笔记5

  《守望教育》是一本抒发教育理想的真情之作,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一个“爱教育者”的真挚情怀。书中说“正是凭着我们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渴望和对人的完善的关照,我们才会对现实的教育、现实中的人的命运心怀依恋,对纷繁复杂的教育现象保持一颗平常之心,对细微的教育事件持一种深切的人文幽思,对我们的点滴思考坚持一种温暖的人间情怀,同时也对现实中的各种教育问题给以理性的批判与必要的反思,”作者对教育热情、思考深深地打动了我。

  刘教授在《守望教育》这本书中用教育随笔的形式传播着自己的教育理想与信念。他从生活中从一些常人皆知的小事出发,洋洋洒洒,别开生面的微言大义展现在我们眼前,比如,他对教师生命权的注重,对孩童世界的寻找他用一种低调的言说姿态,从个人的切身经历或感受入手,他始终都是以一种局内人——而非把自己排除在言说对象之外,“隔岸观火”——的姿态来面对复杂的教育世界,面对我们的教育赖以生长的社会,把“自己也烧在这里面”,真情实感油然而出。

  刘铁芳的《守望教育》一书,还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阐述了我们今天教育改革的方向,以及如何让每个教育者都能在自己的日常教育生活中不断地追问,在不断质疑、追问的过程中,催生教育实践智慧,改善、提升每个教育人的教育生活质量。

  在《研究性教学: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一文中,刘教授指出:好的教学实际上只是为了把学生引入“问题”之中,引入他们属己的“问题意识”之中,并且不断扩展他们的问题意识。这样,好的教学就不再是以其过程中的知识、技能的`授——受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好的教学不再是一次性地解决问题,而只是通过暂时的解决问题来激励、焕发学生更多的问题,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他们自觉地走上自己的问题思想之路。

  这也让我们对于现阶段正在研究的“问题意识”的课题有了更深更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更好的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毕竟“教”是为了“不教”,我们的研究性教学也并不是为了把每个人都培养成学术研究的专家,而意在让每个学生都能自我“想问题”,能独立思考、判断、评价、选择、创造,视野开阔,并最终落实到对社会、自然世界以及自我人生的价值与意义的关注之中。

  作为一个普通的一线教师,我想守望教育首先是守望课堂。因为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还课堂以心灵的温度,还课堂以思想的灵动,还课堂以生命的活力。精心设计问题,指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解决问题是我们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因此也是我们今后课堂教学研究的主要方向。坚守课堂,就是坚守教育之魂就是让教育拥有生命活力。

教育教学理论著作读书笔记6

  假期读了冯恩洪校长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书,感悟很深,对我触动很大。其中印象最深刻就是其中关于教师自我提高,如何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部分。

  在这部分中冯校长告诉我们:在三尺讲台上,我们同样可以品味一流人生,创造一流业绩。我们不但要珍惜讲台,热爱讲台,享受讲台,而且要挑战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同时也只有做最好的自己,才能享受讲台。要发展自己只有两条路,第一条是知识的补充,第二条是经验的积累。知识的补充需要读书学习,经验积累需要反思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学会合作双赢,做复合型的教师,你就会成功。

  对照冯校长的告诫,反思自己在这两方面的做为,感觉到距最好的自己有很大的差距。首先在读书学习方面,感觉自己做的很不够。一是读书少,二是读教育教学方面的书更少。平时总感觉时间少,拿各种原因给自己找理由,现在想起来,如果把平时上网看新闻等的上网时间拿来读书,也能通读几部教育教学方面的理论着作了。总觉得自己的知识教中学够了,正是这种对自己满足的心态,使自己变得懒惰。现在读了冯校长的书后,觉得从现在开始应该严格地要求自己,过去教师们常讲:要给人家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现在的知识更新速度很快,如果不努力跟上,就会落后,就会被淘汰。

  只有改变观念,终身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才能更好地、更长时间地照亮别人,发展自己。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打算制定一个读书计划,挤时间来读几本教育教学学理论名著,除了学校发的读物外,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在网上找一些适合自己的读物来学习,还要做好笔记,以便能不断地提醒自己,特别是要学习一些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并用来指导自己的实际教学活动,争取用不长的时间(一个学期),使自己的理论素质有所提高,同时学习一些专业知识,以便更好地为学生、学校服务。

  冯校长还告诉我们要积累经验,学会反思。一个优秀教师与一个普通教师的区别在于,一个一般的教师总是沾沾自喜自己曾经上过的那节课有多么的成功,而一个优秀的教师永远认为教学是一个令人遗憾的行为科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更好的课永远是还没有上,接下来要上的那一节课,是自己已经上过的课中永远存在需要反思的余地,需要有重新审视的环节。要提高自己就要学会反思并经常性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找到更好的处理方式方法,教师要有反思的意识、习惯和技能。

  明确自己在专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以及其专业发展的现有水平、从而对自己的专业发展始终保持一种开放的、动态的心态。对照这方面的要求,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一会不能经常性地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只是有问题出现的时候才去反思,如果每个教学行为后,都去反思一下,总结一下,就不是出现或少出现一些问题,所以要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勤反思,勤总结,总结成功的部分,反思失败的教训,使自己成为一个有较高素质的教师,更好的为学生、学校服务。

  冯校长还告诉我们,要发展自己,完善自己,教师要学会合作,实现双赢。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闪光点,都有自己要学习的长处,所以要虚心向同事学习,同时也要把自己的成功经验毫无保留地与同事分享,只有这样,才能有一个充满合作的团结的集体,合作不仅仅是指教师间的合作,教师与学生之间也要合作,因为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向行为,如果没有师生之间的合作,教学就不会成功。所以学会合作、乐于合作是一个优秀教师的素养。应该朝这方面继续努力。

  冯校长最后指出每一名优秀教师都是复合型的教师,要释放学生的潜能,除了关注他们所学的国家课程外,还要关注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因此,教师能不能上一门国家课程,开一门校本课程,带一个学生社团也是评价一个优秀教师的的一方面。所以教师应该拓展自己的知识结构,要有自己感兴趣的方面,然后才能影响自己的学生。今后自己在这方面也要努力。

教育教学理论著作读书笔记7

  在实际教学中,老师缺少的不是知识,也不是责任心、爱心等,而是教学的理念和方法。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填鸭式、满堂灌、一言堂等,这些都是消极的、无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自主性是一种压抑,一种挫伤。

  现在,很多老师都知道这样不好,但又苦于无处借力,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我们学习了《有效教学》一书。《有效教学》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它不像一般理论书籍那样深不可测,而是植根于现实教育,用质朴生动的语言从理论的角度探讨了教学实践一个重要问题:有效教学。

  什么是有效教学呢?凡是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我思考着,教学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没有预设就没有教学,只有生成没有预设的课堂教学,实质上就是放弃教学的责任,那么,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方法。但加个问号不等于提出一个问题,这样提出的问题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没有什么价值。

  通过学习《有效教学》使我认识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应该是学校每位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追求的基本目标。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要想做到“有效教学”,首先教师要做一个真实的人,敢于露拙也敢于表现自己。其次要做一个善于反省的人,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包括我们的学生,包括教师自己,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其实自身都有较全面的教研专区全新登场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题研究教育论文日常工作认识,但是真正会去反思的还比较少。

  对于教师来说,反思是一个积极的思维活动过程,同时也是积极的行为改进过程。让教师自己承担起学习和能力提高的责任,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具有学习的主动权和自主权。这又是一个不断的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激励、自我强化的过程。

  在“有效指导”中的有效“提问”与“倾听”一节中提到:“有效教学基本状态是对话式的、互动式的。而教学是否出现和维持某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状态,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提问’。教师高质量的提问,能够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提问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可以说提问贯穿在每天的教学中,贯穿在整个课堂中,可见,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提问。

  的确,提问是一个很微妙的教学技艺。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发生了重大转变,由以往的“教师主体”发展为今天的“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更多地强调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而课堂提问实际上是实现师生交往互动、理解与对话的重要手段,也是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能力的重要途径。正如书中所说:“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能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书中对“什么样的提问是有效的”给出了建议:一是使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二是使问题保持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做到提问要精心设计,要紧扣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内容的重点,抓住知识的关键,注重提问的质量和效率,达到以“精问”促“深思”,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同时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还要注意难易适度,把握好分寸,善于寻找学生的“已知区”与“最近发展区”的结合,即在知识的“增长点”上布设悬念,使学生“跳一跳能把果子摘”。

  其次,提问还要有层次性,问题之间要有内在联系,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步步深入,让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随之逐步提高;此外,我们还应尽量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运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激发、指导学生对学生提问,学生对教师发问等提问的多元模式,这些都是符合学生学习需要的。

  关于有效讲授,书中提到了一条就是要幽默风趣,令学生保持轻松活泼的心情。能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环境,一定会得到学生的认可。可有时候我们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一旦气氛活跃起来了学生的注意力就容易分散,更有少数同学会把注意力转移出课堂,这样便需要老师花时间去维持课堂纪律。

  究其原因是教师的任务导向不明确。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较多的机会去学习那些将要学习的材料,而不应该把过多的时间浪费在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事情上,对教学中可能发生的影响教学的事件有一个预测和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对授课内容在时间上要做出合理安排,这样才能够充分有效的传授教学内容,使得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有价值有意义的知识。

  读完本书,我对有效教学有了更深的理解,那就是有效教学是一种理念,同时也是一种教学实践活动。我们要多读书、多学习,掌握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并在其指导下积极开展有效教学实践,最终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

教育教学理论著作读书笔记8

  作为一线教师,就得刻苦专研教育教学,才能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才能在课堂上有的放矢,游刃有余。所以在暑假里学习了《有效教育教学理论》。有效教育就是提高课堂质量,解决负担轻质量低、负担重质量低、负担重质量高的问题,通过教师水平达到负担轻质量高的教育教学,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

  有效教学,通俗地说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所收获、提高和进步。具体表现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从厌学到乐学。

  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乐学且有收获呢?以下几点体会作抛砖引玉之用:

  一、教师要“活用”材教。

  我们在解读教材时要有课程意识和教材意识,撰写时要有目标意识和年段意识,上课时要有生本意识和训练意识。教师要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教科书不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老师可以根据教与学中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补充、延伸、宽、重组,或添或删,灵活使用教材,使教材更具开放性,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如此“活用”教材还会怕学生不乐学吗?

  二、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

  众所周知,教学是“教”与“学”双方面的活动,要进行有效的教学,在思考如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同时,更重要的还要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学生是否能够接受、掌握、应用。这就需要教师在对学生的认知发展需要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有足够的了解的基础上,采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全面而充分地考虑到课堂上学生可能的发言,可能遇到的困难,对课堂有足够的预测。有备而来,有备无患,这样做可以有效避免教师在课堂上为了实现教学预设而越俎代疱。

  三、教师要”打动“学生。

  在教育中,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学生,要用自己的言语去打动学生,使师生间产生心灵的共鸣。教师要抓住机会,适时地把自己的积极的态度传达给学生,进而达到感染学生的目的。教师的语言要有魅力,有幽默感,同时又富有理性。这样的语言才能让学生愿意接受,达到教育的目的。

  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暖人话语,滋润心田。温暖的的话语,可以使学生深深感到教师真诚的关爱,从而拉近师生的距离,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的真诚爱心,才乐于听从老师的教诲。

教育教学理论著作读书笔记9

  一个人最大的幸福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因为人的一辈子大部分时间都得工作,如果不热爱自己的工作,只是当成谋生的手段,就很难享受工作中的快乐。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做到热爱自己的工作,从事业中追求幸福感?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直到读了郑杰校长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才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不妨一读此书,这是一本无害的书。”郑杰在《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中第一句话,就从一种别样的角度吸引着我。教师首先是一个完整的人,他们应该有自己的精神空间,他们也要享受生活……这样的观点就把教师从“圣人”的位置上拉了下来。要做一个成功的教师,必须首先学会做一个成功的普通人。

  郑杰校长一百条建议的四个部分正能给我们这样的启示。

  一、教师应设法让知识本身吸引学生。

  教育不是让学生将书本上枯燥无味的知识、概念简单的复制到学生的大脑中。教师应设法让知识本身吸引学生,这应该成为每一个教师努力的方向。在进行每一节的教学活动前,教师应该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做到既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难懂的知识,又能够让学生体会其中的乐趣,进而激发学生自己去寻求知识,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明白知识的意义、学习的乐趣,让学生真正爱上我们所教的学科。

  二、作一名理性的教育者。

  教师要有理性,必须把学生当“人”看待,这是我们的工作与其他工作最大的区别。教师要有理性,必须“从四十五分钟里榨出油来”,提高教学效率,那是在为学生节约生命……教师应该是理性的,理性的教师才是优秀的教师,他才有可能把自己的事业做好。

  三、继续学习,多带点东西进课堂。

  教师需要不断学习的理由很多,教师要继续学习,不但是为了使自己的个人素养进一步发展,更是为了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就我们从事的教育事业而言,从为了学生发展的角度我认为继续学习可以达到: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做到与时俱进;学会新的教育教学手段并应用到教学中去。

  只有教师自身教育素养的提升,有了一定的知识积淀,在课堂上的教学才不会照本宣科、索然无味。对于知识的理解和驾驭,才能游刃有余、融会贯通。所有这些皆来源于教师平日里的学习与反思,只有这样,才能闪耀出魅人的光彩来。

  四、学会赞扬。

  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优生”有缺点,“差生”也有闪光点,在教师心目中每个孩子都应有天才的一面。当你以欣赏的态度去看一件事,你便会看到许多优点,反之,你只会看到无数的缺点。

  优秀学生是相似的,“差生”却各有各的“差法”。那些好学生,你不必对他们进行育学生成人、成才。教育的实践告诉我们,后进生的心灵创伤只能用心灵的温暖来医治,精神的污染只能用精神的甘露来洗涤。把那些我们已经用了好多年的训词换成赞美和幽默吧,把那些尘封在角落里的各种各样的表情丰富在脸上,多给后进生一点关爱,他们就会感到教师真正地关心他,爱护他,就会接受教师的教诲和劝告,产生追求进步的动机和行动。那么教育的效果也就会如我们所希望的那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学习不再仅是学生的专利,教育也不再仅是教师的特权。作为教师,必须把教育看作是贯穿与人的整个一生与人的发展各个阶段的持续不断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新的理念,充实自己的头脑,使自己的思想不断地更新,与时代同步。所以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创新,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创造新的教育方法,适应时代的要求。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这本书像一面镜子,真诚的表述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忠诚与执着。值得我们细细地去品味,领悟它的精髓所在,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

教育教学理论著作读书笔记10

  最近我读了李镇西老师的教育专著《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在阅读中,我时时会被李镇西老师充满智慧和哲理的语言所打动。摘录一些精彩的片段以自勉。

  所谓"最好的老师",不是与我敬仰的于漪,钱梦龙,魏书生等老师相比——他们的人格,学识,能力乃至天赋,我是永远无法企及的,比也白比;但我可以和自己比呀!也就是用今天的李镇西与昨天的李镇西相比——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幼儿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今天我组织班集体活动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趣;我今天帮助"后进生"是不是比昨天更细心;我今天所积累的教育智慧是不是比昨天更丰富;我今天所进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天更深刻;今天我面对幼儿的教育、教学建议或意见是不是比昨天更虚心;我今天听到各种"不理解"后是不是比昨天更冷静;……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就不断地向"最好的老师"的境界靠近。

  我是为谁而工作;为同事的好评吗;为校长的表扬吗;为奖金吗;为职称吗;这些对我来说当然也重要(可见我也并未"脱俗"),但如果这些与幼儿的评价产生了冲突,我心灵的天平指针首先倾向于幼儿一边!在我看来,一个教师是否"最好",第一应该看幼儿的评价。教师因幼儿而存在,我当然也是因我的幼儿而存在。培养幼儿开放的思想——一种海纳百川的.文化胸襟,一种高屋建瓴的文化视野,一种不畏权势的民主意识,一种独立思考的批判精神。我们生活的世界像一片森林,其中有的人是乔木,有的人是灌木,有的人是参天的白杨,有的人是婆娑的杨柳。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泰戈尔)。

  我不由地思考,老师和幼儿究竟应该保持一种怎样的关系才最有益于幼儿的成长。在读完《做最好的老师》后,我的收获极大。,李老师认为教育并不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教育之爱绝不是迁就纵容幼儿,绝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对幼儿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因此这种爱必然包含着对幼儿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惩罚。总之,"爱","理解","尊重","平等"与"责任"在李老师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正是教师的气度,教师的魅力。

教育教学理论著作读书笔记11

  莎士比亚有句名言:“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首先必须是一名读书人,尤其是我们处在一个需要不断学习的时代,只有坚持读书,并学以致用,才能不断提升自己。

  从《中外幼儿教育名著解读》这部书中,我了解了幼儿教育思想发展的四个阶段。书中的主要教育思想和原则不因为时代变迁而失去价值。所选的都是古今中外流传的教育经典,是各个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对人类教育的发生和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的理论。其中有很多当代有影响的教育理论家的代表作和国际组织的教育报告。这充实了我们幼儿教育理论工作的实际需要,也为我今后的幼儿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书中,最令我骄傲的'是我国创造教育世界和探索教育的先驱——陶行知。他指出“儿童是有创造力的”。他通过“六大解放”:解放孩子的眼睛、头脑、双手、嘴巴、空间和时间。培养儿童创造力的“三个需要”,即:一是需要充分的营养,二是需要建立最基础的良好习惯,三是需要因材施教。详细的阅读后我知道了,创造力虽然不完全是由教育创造的,但教育能启发、培养、解放儿童的创造力。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之间一定要有民主的关系。由此我也明确,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时常提醒自己,注意循循善诱、耐心启发、因材施教。如果对受教育者施以强制,那样只能培养出唯唯诺诺、墨守成规的庸人,培养不出富有创造力的天才。

  皮亚杰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放手让儿童去动手、动脑探索外部世界,不断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系统。教师应该布置情境,提供材料,让儿童自由操作、实验、观察、思考,自己认识事物、发现物体、得出答案,而不能只靠课堂上听教师的讲解。

  书中还阐述了蒙台梭利教幼儿自由的原则;苏霍姆林斯基为了儿童的发展而无私奉献的精神与光辉形象;杜威的“学校即社会”。外国幼儿教育家的杰出理论,照亮了我幼儿教育的前进道路。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的内心获得了充实,教育工作也有了更大、更远的目标。

【教育教学理论著作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教育理论著作读书心得体会11-04

《教育教学艺术》读书笔记06-09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11-06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09-12

教育名著读书笔记11-25

美丽的教育读书笔记12-12

守望教育的读书笔记01-04

《爱的教育》的读书笔记01-24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