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
刚看这本书的时候是被这句话所打动——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读完全是却没有这句话,后来才知道这是一位评论家对毛姆的《人性的枷锁》的评论,毛姆很喜欢这个说法便作为下一本的书名,而我则是因为这句话认识了斯朱兰。
斯朱兰,引用书中的一句话就是“斯朱兰非常憎,但我们仍觉得他很伟大。”因为热爱,因为着魔,因为本能,他抛弃了一切,急速脱离原本幸福平稳的常人生活轨迹,猛烈地冲撞向未知的艺术领域。他风餐露宿,衣衫褴褛,恶疾缠身,在艺术的殿堂门口撞得鲜血淋漓,血肉模糊。你以为他很可怜?想要为他投之以同情?可是他又是不屑一切,冷血而无情麻木地对待周遭的环境。大概,他的感情全都燃烧在了那挥动的画笔下五彩的颜料里吧,他就像活在梦里,现实于他无足轻重。
因此,作为一个庸俗的时刻被“良心”监督的社会分子,我即鄙视斯朱兰的荒诞行径,冷血无情,却又不得不佩服他勇于追求那遥不可及的'月亮,不顾一切的果断与坚决。如果说,艺术的最大妙趣在于艺术家的个性与生活,事实也大多如此,要成为一个伟大的艺术家,往往是性怪诞孤僻,经历种种痛苦与不幸,幸福与快乐永远与他们无关,他们是异类,是孤独者,是凭借着本能去倾注所有的热情疯狂痴迷着艺术。
月亮很美,孤傲而冷清地挂在高空,可惜我要俯身去捡那六便士了。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2
这本书一直在各大书单中看到、迟迟未读。《梵高传》后对高更产生了兴趣,听说是本以高更故事为蓝本而衍生的小说才开始阅读。读后发现和高更的人物形象相差很多,不能用史实的方式来看待这本小说。但如果脱离这样的背景之后,就能看出作者是想借用这个故事来表达我们中大多数人穷极一生都无法探寻的意义,找到自己投掷足够热情愿意一以此奋斗终身的事业或生活,像书中从事证券交易、拥有美满家庭的查尔斯突然抛弃一切去开始画画、书中那位人人眼中高材生拥有大好前途的预备医生短暂旅行后辞掉工作一心留在海湾做一名水手、或者像真实中一生郁郁不得志精神崩溃的梵高至死也没有放弃手中的画笔。听说那是他们的月亮、纵使满地六便士。
产生共鸣的怕是在生活中没有找到出口看不到月亮、也没有勇气戳出孔的匍匐前进的`自己吧。但也并非一味追求月亮而罔顾了责任的重要,大多数人并不能放弃他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附带的所有关系,六便士也成为压在很多人心中的一杆秤。所以对这种能丢掉所有一心逐月的人和这种自由精神,还是令人羡慕的!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3
读完《月亮与六便士》,其实我没有特别大的感想,顶多只体会到理想与现实,还有斯特里克兰的无情。是的,无情,我想,世上怎么可能存在这样一个无情的人呢?他不在乎妻子,不在乎孩子,不在乎别人的.看法,不在乎自己是否过得舒适(甚至在沙发和木凳之间他会下意识地去选择木凳),他甚至都不在乎自己的画儿。对于一个社会人,追求舒适,追求他人的认可,追求金钱,几乎是所有人的共同特点。但是斯特里克兰却好像不属于这个世界,他是一个天生的隐士,前期,他屈从生活,为金钱劳累奔波。后来他抛下所有,这其中,包括家人,包括金钱,包括物质,甚至还包括以前的自己。他变得随心所欲,暴躁无偿,毫无道德和廉耻可言。
最后,他从巴黎一路辗转来到了大溪地岛,他和岛上的一个姑娘结了婚,生了孩子,那个姑娘很尊敬他,给了他所有能给的东西,最重要的,也是区别于正常社会中的妻子的,她不打扰他,她不要求比陪伴更多的感情。他找到了自己归宿,在这样一个世外桃源,在这样一个别人不会认为他奇怪的地方。那他也许最开始不应该去巴黎。
这个世界上不存在斯特里克兰这样的月亮,遍地都是六便士。月亮是与世隔绝的,好像在嘲笑可怜的六便士。我们被许许多多的感情和道德束缚着,所以只能在地上爬行。斯特里克兰抛弃所有,包括他认为那些无用的情感和道德,那么他在寻找什么呢?是一片原始森林。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4
斯朱兰的性格是孤独的,是高傲的孤独,是让同时代的人无法理解的孤独。因为在他世界里有一个梦想,这个梦想是他对生命的最高追求,那就是艺术,于是斯朱兰离开了家乡,抛弃了别人都羡慕的工作,抛弃了妻儿,孤身来到巴黎求学。学成后为了实现梦想,孤身又到了大溪地的孤岛上进行创作,直到生命的尽头。他对生活没有要求,而对艺术的追求却是崇高的,他是要用绘画艺术把世界呈现给人们,是要用艺术把生命的意义展现人们。
斯朱兰做到了!他的梦想实现了!在我们看来,他的前半生是为生活而奔波,是为家庭为别人而活,对斯朱兰自己来说就是对生命的苟且。他的后半生在我们看来就是,他就是一个丢掉美好生活而自讨苦吃的疯子。但对斯朱兰来说那是最美好的时光!我们没法理解高傲孤独的人的世界,因为在他们眼里,生活的琐碎都是庸俗的,只有艺术才是最高贵的,于是斯朱兰沉醉了!他完全活在了自己的梦想中,活在艺术的世界里……当他完成了那幅巨作的时候,正是被病魔折磨的`不成样子的时候,也是他生命的终点,他是用艺术回答了自己的追求,用艺术展现了梦想的世界。斯朱兰是幸福的!斯朱兰是快乐的!
斯朱兰死了,他留给后人的艺术财富是无价的,是梦寐以求的,他的艺术永远活在我们的梦想里!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5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因为这句评价,我读了这本书。
小说的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是一个英国证券交易所的经纪人,本已有稳定的职业和地位、美满的家庭,像被“魔鬼附体”一样,突然放弃了自己的生活,“我”从他妻子那里得知他跟着一个女人逃到了巴黎,那时“我”对斯特里克兰德是一种近于厌恶的感觉,之后他对真诚善良的斯特罗伊夫的伤害,“我”对斯特里克兰德不遗余力的鄙视和痛恨。
但到了后来,“我”在从间接的过程中,了解到了他的超人之处,艺术的.成就也令“我”佩服,甚至感到震撼。
这个人可以说是一个疯子,他抛妻弃子,伤害了一直帮助自己的朋友,他对最恶毒的评价丝毫不在乎,他也确实该骂。
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他又是一个天才,40岁才开始画画,没有任何基础,也没有人去教他,他也并不打算去跟任何人去学习。在巴黎生活窘迫到快要死去,他还是在追求他心中的“艺术之美”,后来他的画作也证明了,他是一位足以载入史册的艺术家。
天才异于常人,他们过着疯狂的日子,创作出疯狂的作品。在斯特里克兰德心里,艺术之美高于一切,在追逐美的路上,他自己就是神。
读了这本书,人们才突然发现,潦倒与伟大、卑微与善良、仇恨与热爱原来可以这样毫不排斥地共存于一颗心中。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6
都说毛姆写字抨击如刺刀,把好多美好的想象全部打碎,一点也没错。查尔斯·斯特里克兰德年近五十毅然决然,像发疯一般抛家弃子,远赴巴黎,追寻自己的画家梦。说他勇敢,是因为他抛弃了现有的富贵和地位,宁可穷困潦倒去画一些世人看不懂的画。说他可恶,不为过,他性格古怪尖锐,不负责任抛弃妻子儿女,背信弃义和帮助他的朋友的妻子搞在一起。他是一个我现实中从未见过,也不知能否见到的人物类型,可以想象到他在风景如画与世隔绝的小岛上,过着平淡无奇,朴实的不能再朴实的几乎于原始人类的生活,内心依然想着自己的理想,总想把自己的`内心和想法表达在画里。这是一种超乎世俗的心态,他就是觉得自己应该在这里,过艺术家的生活,所以他说他没有感到愧疚,没有感到后悔。
我时常在想,以后我要是能和爱的人一起在郊外,过着田园般的生活,那该多好。可是,我的前提是什么?我希望的是有足够的物质基础,或者说,这样的生活是在我已经体验过世俗生活之后渴望得到的。所以,我没有可能也不会达到斯特里克兰德的境地,因为现实的束缚,因为内心的牵挂,因为性格的不果敢。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7
伟大的艺术家都是疯子。
经典的理想主义与现实交锋
从俗世观点来看,斯朱兰是个妥妥的“渣男”,他对家庭不负责任,在当时那样一个男人出门养家糊口的年代,抛妻弃子,害得前妻不得不外出工作,尽管工作做的'风生水起,但在那个时代,那不是一位体面的太太需要做的事情。他伤害过很多女人,不在乎他们的死活,他只希望她们解决好他的生理需求,给他做模特,其他时间离他远远的。我作为一个世俗女性其实确实不太明白为什么有女人愿意为这样的拒绝付出任何,心中只有画的浪子倾倒,在他生病同意她留下后甚至亲吻他的脚踝。又或者因为他结束生命,即使他对此丝毫没有产生任何心理变化。
可艺术家不都是这样吗,他的脑袋里除了美,没有任何其他的事情,名利金钱女人,他统统不在乎。不在乎现实世界,只想要理想中的美好。抛妻弃子如何,为他自杀又如何,照顾生病的他又怎样。除了画,任何事情在他心里都泛不起涟漪。甚至在死之前要求烧掉最后的画作。在他心中画出来了就够了,不需要他人看到。名利一点也不重要,他人的认可与赞美也不放在心上。只有画,只有心中的月亮。
这样的人哪里还能用俗世的标准去看待他的。什么伦理道德,他甚至不屑于知道他人如何看待他。
他仅仅需要一轮明月,和用来买颜料的六便士。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8
作者萨默赛特毛姆曾说,《月亮与六便士》这个标题是他随手起的,与小说主题无关,但我觉得这个标题起的别有深意。在那无数的选择中,是选择抬头仰望皎洁的明月,还是弯腰捡那枚六便士硬币?这两个截然不同的'选择,让人有一些猝不及防,是选择理想还是现实呢?
书中的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是一位年近40的证券经纪人,在一夜之间断然抛弃自己的家庭,事业,离家出走,孤身一人寻找自己的崇高艺术理想。最后他一生饱受精神上的创伤,他将一切画作,付之一炬。
在世俗人眼中,特里特兰格并不讨人喜欢。他性格孤僻,毫无人情味,在道德层面,他忘恩负义,抛弃妻子,令人诟病。但是在艺术境界中,他是那举世无双的绘画天才,而一颗璀璨的艺术之星,又怎么会被世俗的看法和生活所捆绑呢?
我认为他也是伟大的。他一个40出头,毫无艺术功底的大叔,都能为了梦想放下一切,放弃一切,只为了追求那遥不可及的艺术梦,每个人都有追求梦想的权利,如果你也有梦想,那么不妨大胆一点,用勇气与热情去追求吧。
人生只有一次,不可能重来,拼尽全力让这梦想之花,尽情开放吧!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9
法国画家保罗.高更曾经是一名证券经纪人,生活安逸但又乏味,在他38岁的时候,毅然抛弃了原有的生活,开始了孤独的创作之路,最终成为与凡高、塞尚齐名的巨匠。他的故事深深感染了英国作家毛姆,由此诞生了这部小说。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和高更一样,精神是自足的,谁也无法阻挡他追求梦想的脚步,谁也无法阻止他为高贵的艺术和崇高的灵魂献身。
作者毛姆是一个非常有个性的作家,也是最懂人性的`作家,读他的小说,会不由自主地发现自己,剖析自己,因此他也被称为“人世的挑剔者”。毛姆起这样一个书名,其实也是饱含深意的:月亮,高高在上,它象征着灵魂和理想;而便士随处可见,象征着物欲和现实。理想和现实的冲突就是人生最大的冲突。人的一生是应该高高抬头仰望空中的明月,还是应该默默俯身去捡拾地上的硬币呢?
对于现实和理想,毛姆笔下的斯特里克兰德又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人生是不能太过安逸的,因为安逸就像是慢性自杀,他会让你的灵魂不再跳动,会白白耗尽你旺盛的生命力。就好比那个温水当中的青蛙一样,还没来得及反思自己的处境,短暂的一生就结束了。这也就是孟子所谓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罢。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0
《月亮和六便士》看完好几天了,当时很想写点什么,但又总是怕不到位;今天又接到过去学生的电话,言谈中对即将开始的工作充满了期待,《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于是我有了写的冲动。
记得看完时已经好晚了,老公问:“这么好看吗?”
“嗯。可以吧。”
“讲什么的?”
“以高更的生平为模板,写了一个有天赋的画家的故事。听从内心的召唤,寻找精神的家园。”
内心的召唤,这是我看完书之后强烈的印象。画家心中有一团熊熊烈火在燃烧,他被炙烤,受煎熬,只为找到准确表达的.方式,找到让他内心平静的地方。所幸,最后他找到了,临终前,他的心平静了,他在他向往的地方画出了他理想的世界,他平静、满足地离开了人世,带着对世人的不屑。画家深知自己画作的价值,但他从不售卖,也不让人看,因为他知道世人看不懂,他只是在想报答某人时才把自己的一幅画送给他,在对方推辞不受时说:“你还是拿着吧,几十年后它会有点用的。”呵呵,多么自傲!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1
谁会在人到油腻中年时开始追逐儿时的幼稚梦想?谁会抛妻弃子一走了之丢弃所有情感而不顾?谁会用豪华都市温暖家居去换风餐露宿流离失所?如果现实中问这个问题,应该只会得到一个答案:要么傻子要么疯子!
梦想是什么?多少人在走出幼稚园后就再也没问过自己这个问题?每个人都在争取上父母眼中的好学校,找朋友眼中的好工作,娶(嫁)大家认为的好老婆(老公)。生活长河拖着每一个人有条不紊的游荡着,或平稳或波折,或高贵或平凡,却都是过着别人评价的生活,没有什么不妥,因为大家都是如此。
毛姆描写的主人公却不想过这样的生活,他反抗舒服的平庸,残暴的'拒绝感情的束缚,他不想取悦别人也不想被别人取悦,他不想可怜别人更不想被别人可怜,冷血、自私、残忍用在他身上一点都不为过,可是不是如此,他又何以自处,何以慰藉自己无处安放和燃烧的灵魂?
我们可能不需要用这样极端的做法去放弃妥协,可是我们至少应该学着遵从和爱护自己的内心。纯粹的、原始的、简单的并不比豪华的、装修的、复杂的低级。爱是纯粹的也是复杂的。
情节虽叨絮却真实,情感虽激烈却细腻,在别人令人惊诧的故事里,读者也许可以更透彻,如同最后草屋里那凝结一世通透的画作,在一团热火里舞蹈而化为永恒!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2
原来听说这本书在讲月亮和六便士,在讲梦想和现实。读了之后想的更多的是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我也有曾逃离社会,逃离责任的时候,但我终究安定下来,有了家庭有了老婆孩子。就像许多人一样,他们想逃离社会,逃离负担,去追求真正的自我,有很多人付诸行动,但最终,绝大多数人仍然会回归社会。
也许是人类的本性无法脱离社会,也许是如今的'社会难以找到像大溪地那样的地方,也许是他们的追求和梦想不够强大。主人公的所作所为让我们厌恶,因为他打破了社会属性,让人不满和不安,但他的追求又在打动我们,因为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在向往作为自然人最纯粹的追求。他的前半段经历是作者亲眼所见,而后半段经历是旁人回忆。
前后的表现有蛮大的差别,也许是时间的磨砺改变了他,也许是旁人的回忆回忆美化了死者,我更倾向于他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环境,大溪地更接近自然,远离社会,缓解了他的焦虑不安,他最终再次结婚,说不上感情深厚,但至少回归了社会属性,他并非完全的回归自然回归野蛮,他只是不适应之前的环境,不喜欢过去过多的社会属性的束缚,他仍是会需要社会的人,只是要找到合适的环境,才能让他平衡他的追求和梦想。也许我们每个人也都在寻觅,最适合自己的,能平衡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平衡点。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3
可以让人重新审视人生,回归童真。
你我身边都有这样的朋友──平凡上班族,人届中年,已婚,育有一子,脚踏实地赚钱糊口。说不定,你自己就是这样的人,在这样的生活中不知不觉迈入中年。
《月亮与六便士》里面的主人公查尔斯正是如此,只不过,有一天他突然响应内心的呼唤,留下一张字条,说:晚餐准备好了。就此离经叛道舍弃一切离家出走,一意追寻他对画画的热爱,到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与土著人一起生活,贫病交迫也不再回头。妻子说:梦想?他这种年纪不会持久的,毕竟他都四十岁了,很快他就会回到我身边。朋友问他:你不认为自己有任何责任义务吗?你到底要什么?查尔斯胆敢成为别人眼中不可理喻的'疯子、执迷不悟的傻子、冷酷无情的负心汉,很多人说他是痴人说梦、浪费生命,甚至不负责任,而只有他知道内心的热情和追求的理想,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选择了自己的人生道路!但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只是胆怯地抬头看一眼月亮,又继续低头追逐赖以温饱的六便士?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4
芸芸众生是那些从来不思考或者仅是顺应环境作出符合别人的期待的思考,每天忙碌于生存,乌合之众
思考之辈开始去思考自己的人生意义是什么,自己的梦想是什么,该如何实现,自己的三观是什么,这世界的善恶,人性………他们开始去思考很多东西,对每一件事都能有自己的判断,尽管他们得出的结果不一定是对的
过渡是思考的路上逐渐接近圣人的道路,他们开始会思考自己以前思考的结果有没有相对的.正确错误,怎么在顺应人性与超越人性这中间取得平衡,基于一直探索的宇宙真理,开始不再这么在乎人世间相比起来无足轻重的功名利益……
圣的层次感觉是类似于庄子的存在(不是说认为庄子的理论是圣的绝对标准,而是拥有像他一样到达通透的境界)
这本书令我最动容的是最后的片段,对两个孩子的描写对比,在满满的讽刺中结尾,哇,这种感觉很爽(哈哈哈哈哈)
还有一个点是斯特里克兰这个人……一言难尽……有喜欢他的地方也有对他感到莫名其妙的地方……
理科生语言功底比较拙劣啊,尽力表达自己心里的想法啦!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5
存了很久的书了,放着一直没看,前段时间陆陆续续的给看完了,我看完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震撼吧!敢于放下自己身边舒适的一切,勇于去追求自己的.梦想,是需要很大勇气的,因为你也不知道前方会有什么样的困难等着自己,追梦的路上必然不是一帆风顺。
斯朱兰在追求自己梦想时,那种执着和坚定着实让人很是佩服,但在此也觉得他十分的冷酷无情,对于帮助他的人反而不怀感恩,无视一切,和布兰琪结合,伤害了德克,看到这篇时,觉得他可恶透顶了,对德克残忍极了,虽最后他双目失明,疾病缠身,死的很惨,也总是他自己选择的,是要接受自己这样的后果。
整篇我觉得比较惨的还有德克,虽说很老实,但脑子并不傻,很爱自己老婆,有着一颗很炽热和善良的心,受到心爱之人和自己救助之人的双重背叛,却也没有变坏,依然很爱自己老婆,渴望回到自己身边,卑微的爱着,对斯朱兰还有关心之处,这才是让人感觉他可怜又可恨之处,为什么还能期待如此伤害自己的妻子回心转意,这个三角关系衍生了后续的悲催故事。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相关文章: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07-17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04-19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03-29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感悟02-16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05-01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5篇04-09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精选15篇04-09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 15篇04-28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5篇)04-09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5篇)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