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国演义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三国演义读后感1
怀着激动的心情,我翻开了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
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画的淋漓尽致,细细品味,让读者仿佛进入了一种境界。
我印象最深的是孔明,因为他领蜀军打过很多胜仗。其中最让人称奇的就是空城计。马谡丢了街亭,诸葛亮听说司马懿领雄兵十五万向西城杀来,但是诸葛亮却泰然自若,在城上抚琴,司马懿不敢前进,撤退。
诸葛亮有着很高的`外交才能,刘备兵败时,是他说服了孙权: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据有江东。刘豫洲赤收众江南,与曹操并争天下。今操,愿将军量力饿而处之!同时指出在这紧要关头孙权"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
孙权立刻反唇相讥:“苟如君言,刘豫洲何不事曹乎?”对孙权有意的讽刺,孔明采用激将法:“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洲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人慕仰,若水之归海,若世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谈吐之间就说服了孙权联刘抗曹。
虽然诸葛亮很有才能,但是他也犯过两个错误:第一个是在赤壁之战后期,曹操连环船被火攻,大败。曹操逃亡华容道,孔明却派关羽去堵曹操。可是呢,关羽接受过曹操的恩惠,关羽念旧情,义放曹操。这对魏国灭蜀国创立了根。
第二个错误是司马懿来取街亭,诸葛亮让马谡出战,可是马谡只会生搬硬套,在街亭一战中失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只要踏踏实实,仔仔细细地走好追求成功过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会不远的。
三国演义读后感2
当我们在课文里学到《三国演义》之《草船借箭》时,我就对诸葛亮的有胆有识和足智多谋敬佩得五体投地,不过要看完那么厚的两大本书,我真害怕自己不能静下心来,认真的读完它。妈妈给我出了一个主意:在她小的时候,看了许多名著都是从连环画开始的,虽然它不如精装版的书籍详细,但是也能知道故事的情节和主要内容,至于大版本的《三国演义》,我可以等到上初中以后,领悟能力增强了再读也可以。于是我采纳了妈妈的意见,坚持了很长时间,终于读完了整套的《三国演义》连环画(这套连环画是妈妈童年最珍贵的纪念,一直保存到现在)。
我最喜欢三国里的人物就是诸葛亮了,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是个“神机妙算”式的人物。我最喜欢看诸葛亮唱“空城计”那一段,是诸葛亮通过摆空城计智退司马懿的故事,表现了诸葛亮是一个智慧超群、用兵如神的人,也反应了司马懿生性多疑、刚愎自傲的特点。
看到诸葛亮,我想到了我看的《动物世界》栏目,在动物世界里也有许多“诸葛亮”。螳螂是捕蝉高手,它的.伪装技术令我敬佩,它能根据周围的环境把自己伪装成各种颜色:在枯叶堆里,它把自己变成一片卷曲的树叶,在树丛中,它把自己变成鲜绿色,就像刚长出来的一片嫩叶。它是不是也很聪明呀!
《三国演义》里不仅有我喜欢的人,也有不喜欢的人。我最不喜欢的人就是吕布,他为了金钱利益和美色(貂蝉),背信弃义,四处叛变,遭人唾骂,最后被勒死在白门楼下。希望我们大家都不要做这样的人。
三国演义读后感3
前几天,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书,它的名字是《三国演义》。这本书讲的是东汉末年,皇帝无能,引发了黄巾之乱。
三国,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开始了。当时,三国被分为蜀,魏,吴三个国家,三国时代里还有许多人物: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一身是胆的赵子龙,求贤若渴的刘备,武艺高强的关羽,张飞。作者罗贯中用他的大笔描绘出了这样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其中,我最喜欢赵云,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我喜欢他是因为他武艺高强,一身是胆,他曾经在曹操百万军中七进七出,救出了阿斗。还有许多著名的战役:发矫诏诸镇应曹公破关兵三英战吕布,荐杜预老将献新谋降孙皓三分归一统……
我给大家讲一讲降孙皓三分归一统的故事:司马家族掌握魏国朝政之后把魏国的皇帝踢下台,自己当了皇帝,国号为大晋。立即发兵攻打吴国,这时,孙权已经死了,吴国的皇帝是孙权的孙子孙皓,他是个暴君,大搞: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因此,很多人不满,有的甚至投降晋国了,他得知这个消息后,慌了,有一个大臣说:“可以在江中放置铁链和铁锥,挡住晋军。”晋国将军看见后想:眼看就要攻下吴国,难道要被这些铁链挡住吗?他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晋军砍了许多树,绑在一起,让它们顺流而下,把铁锥连根拔起,又用火烧断了铁链,一股作气攻下了吴国,孙皓想自杀,大臣们连忙劝阻让他投降,他没办法,只好投降了。
终于,三国这个长达一百多年的时代结束了。正所谓:古人云: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三国演义读后感4
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其中我认识了料事如神的诸葛亮,故事有:火烧连环船、三顾茅庐等,我最喜欢的是诸葛亮七擒孟获,故事是这样的:刘备去世前,嘱托诸葛亮尽力地辅助刘禅治理蜀国。诸葛亮不负重托,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
这时,南蛮又来犯蜀。南蛮是当今蜀国的威胁。叛乱的.首领是孟获,他在当地很威风。诸葛亮本能轻松地平定叛乱,为了让南蛮真心地归附于蜀国,诸葛亮采用“攻心”策略。
诸葛亮利用孟获的弱点将他第一次生擒。当孟获被带到诸葛亮面前时,孟获心里一点也不服输,说是自己不小心上了诸葛亮的当。为了让孟获心服口服,诸葛军师让人放孟获走孟获回去后,重整军队,再次进攻蜀国,却又一次被诸葛亮活捉,孟获任然不服,诸葛亮二话没说就把孟获放走了。
就这样孟获被捉了放,放了又被捉,直到第七次诸葛亮放他走,孟获不走,要求永远归顺于蜀国。
读过这篇文章,我知道诸葛亮不仅才华横溢,而且懂得人心,心胸非常宽广。孟获被抓后,诸葛亮给他吃大鱼大肉,美酒给孟获喝。经过七次,孟获诚心诚意地当上一名大将。诸葛亮知道不是战争才能统一天下,而是信任。
比如我们班上打架,不都是不信任造成的吗?甲把乙的钢笔不小心摔坏了,乙气冲冲地说话,很有可能发生冲突,如果乙说没关系,甲会愧疚地说对不起,甚至会从超市买一个偷偷地还给乙。
是的,天地间最广阔的不是大海,不是天空,不是沙漠,而是人们心胸。有广阔的心胸自然会交到许多朋友。朋友间有宽广的心胸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朋友间要以诚相待将心比心。只有得到朋友的心,才算交到真正的朋友。诸葛亮七擒孟获实际上擒的不是孟获的人,而是孟获的心。
三国演义读后感5
《三国演义》是我百读不厌的一本书。在读一年级的时候,我看的还是漫画版的《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是传奇一般的存在。在上个暑假,我读的.是青少年版的《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是一个长篇
历史小说。它不仅让我懂得了许多历史故事,更让我记住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比如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忠胆狭义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抬棺上阵的宠德,阴险狡诈的曹操,软弱无能的刘禅……
《三国演义》中我最喜欢的一篇就是草船借箭,主要写了周瑜千方百计想谋害诸葛亮,于是逼迫诸葛亮立军令状,三天之内造十万支箭。在第三天夜里,诸葛亮使草船向曹操那开去,不一会,草船上就射满了箭。诸葛亮满载而归。这个故事让我知道了诸葛亮战斗时的足智多谋,帮助别人来扩大自己的军队。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凡事都要经过深思熟虑后再做决定,不能武断行事。虽然以前没有什么高科技,但是人们用智慧的双手战胜别人。
书中的人物多少年来被人们称颂,诸葛亮的故事让几代人读了又读。如今,已经不是战火硝烟的年代,但他们的勤劳、智慧和民族责任感值得我们学习。他还让我懂得了做人要心胸开阔,做事要顾全大局,只有这样,才能成就大事。我要刻苦学习,立志做一个学识渊博,智勇双全的人,成为国家的有用人才!
三国演义读后感6
这个寒假读了《三国演义》,没能从诸葛亮这类军师身上学到什么聪明才智,也没能从曹操这类枭雄身上学到什么雄才大略,但至少我似乎理清了一些有关“情”的丝絮。
兄弟之情:文中刘、关、张这仨人的兄弟情应该是令人印象最深刻的吧。三人非同年同月同日生,但却誓要同年同月同日死;非亲兄弟,但情谊却比亲兄弟还深。有令人感动的兄弟情,也有令人无耐的兄弟情。还记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吗?曹植七步吟诗,只因曹丕兄逼弟。本都是流着同样血液的兄弟,却会落到如此的境地,真是令人无奈啊。
爱恋之情:人有七情六欲,其中最难得的最故事性得应是爱恋之情了吧。吕布因贪恋女色而杀义父董卓,后又因贪恋女色而为他的一生画上了失败的句号。这其中有吕布的.错误,但也有他夫人之错,未能在危急关头在背后支持吕布,只能与吕布以酒肉为乐。而刘备夫人却恰恰相反,在打败仗之后,怀中仍紧紧抱着小阿斗,而且当时她腿上有伤,赵云跑来救主,将阿斗交与赵云,又顾全大局翻身投入枯井而死,此乃死于战场的女豪杰。
……
情何止这两种,还有很多,例如父子情、母女情等等,说也说不完。但至少我从中明白,有时情可成事也可败事;情可助人也可害人。关键要看我们自己如何对待这“情”了。正确对待“情”的话,那么就应该清楚的明白“情”是一种奇妙的东西,只要用心呵护,这份“情”必定无私、温暖。
三国演义读后感7
借着寒假时间我又一次品读了三国演义,收获颇多。
《三国演义》是明清时代的一部断代历史小说,作者是罗贯中。这本书主要描写了公元184年到230年间的历史故事,起自黄巾军起义,终于西晋统一。《三国演义》里人物众多,书中描述了昏庸的刘禅,无能之辈吕布、群雄袁绍、袁术、刘表、刘璋,气量狭隘的周瑜,长厚的鲁肃。勇者张飞、许储、典韦,下至因行间而贻笑千右的`蒋干,这部书主要塑造了三个人物:刘备、曹操、孙权。刘备性格仁慈,随机应变,刘备爱才出了名,为了诸葛亮他三顾茅庐,后来他便靠着诸葛亮和那一群大将夺得了一片天地,皇叔的称号和携民渡江的事再加上他的武将丰功伟迹,使人民代代相传。当曹操识破他英雄时他随机应变骗过曹操。曹操奸诈,有谋略,机智。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但他也有宽大的胸襟,在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使刘备心惊胆战,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他也有热血,也曾爱国。他曾经行刺董卓,矫诏聚诸侯讨伐董卓。他十分残暴,因为父亲被杀大开杀戒使无数无辜百姓受到灾害。孙权尤其相比则描写较少,但不免可以看到他的雄才大略,从曹操与孙权大战时不禁发自肺腑道:“生子当如孙仲谋。”不免看出他的威风和气魄。后人苏东坡也曾借刘备曹操来夸赞孙策。孙策能在三国是保卫自己的土地,夺回荆州。也突出他知人善用,敢于斗争。
轻轻合上这本《三国演义》,脑海中却不时浮现出书中三国时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一幕幕。
三国演义读后感8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讲述了东汉末年到西晋初期一些关于战争的事。从这涌现出了许多人物,这些人物里我最佩服的人是蜀国军师诸葛亮,他可谓是神通广大、沉着冷静,但用神机妙算这个词赞扬住诸葛亮最合适不过了。
有许多历史名事与诸葛亮脱不了关系,但令我印印象最深的是著名事件《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吴国大都督周瑜对诸葛亮身怀妒忌他刁难诸葛亮十天做十万支箭,诸葛亮面不改色,立下军令状三天做好十万支箭,周瑜让军匠材料不准备齐全,让他们故意延迟。诸葛亮私下找了鲁肃,让他准备二十多条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多名军士船要用布幔子遮住,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两侧。第一二天诸葛亮没有任何动静。到了第三天时诸葛亮出来,吩咐鲁肃船用绳子连起来,然后他们朝驶去。他们来到曹军水寨,诸葛亮命令士兵,擂鼓,呐喊。曹操听到了动静。但曹操非常警惕,没有出手只令士兵不停射箭,箭插满了草把子,过了一会曹操知道自己上了当,给敌人送了箭,但是诸葛亮已经行了二十多里。诸葛亮来到岸边,鲁肃把过程告诉了周瑜,周瑜也对诸葛亮改变了态度。从中我看出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沉着冷静,识人,懂天文,识地理,巧安排。
诸葛亮的稳重,聪明,使我非常崇拜他。在以后的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会像诸葛亮那样,遇事不慌沉着冷静,在学习中我也会运用巧妙的方法好好学习。
三国演义读后感9
小时候起,我就读过很多版本的《三国演义》。这次寒假,我又重温了一遍。这本书真是太精XX了。它让我认识了魏蜀吴,它让我知道了什么是忠孝仁义爱,它让我看到了各种不同XX格的历史人物。忠厚老实的刘备、忠肝义胆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智勇双全却心胸狭窄的周瑜……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诸葛亮。
他身长八尺,面如冠玉,羽扇纶巾,身披鹤氅。我感觉他肯定很帅、很神气。封建统治时期,最讲究的.就是忠诚。皇帝需要自己的臣子能对他誓死效忠。诸葛亮就是这样一个对刘备、对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他草船借箭,他借东风火烧赤壁打败曹XX,他智料华容道,他巧摆八阵图,他使出空城计击退司马懿,以木偶吓退司马懿,木牛流马运粮草建奇功……每个故事都是那么惊心动魄,扣人心弦。我觉得就是因为有了诸葛亮,这些故事才会那么精XX,因为故事里充满了智慧。
但是,我觉得诸葛亮并不是只靠聪明来打胜仗的,很多读者也许只看见了他的聪明,却没有看到他背后的努力。只有熟知气候,他才能借东风;只有实地考察地形,才能智料华容道;只有刻苦钻研战术,才能以一人之力镇定地守卫空城,掩护蜀XX民。所以,我佩服他,佩服他的忠诚,佩服他的智慧,佩服他的勤勉,佩服他的勇敢。
我还会继续读《三国演义》,因为每次读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像是在读新故事,在认识新的人物。好书,值得我细细品味。
三国演义读后感10
从小学二年级起,我就特别喜欢看四大名著,尤其是《三国演义》。它讲的是曹操、刘备、孙权三个英雄争夺天下的故事。我看了这本书,真是受益匪浅。
我知道无论什么时候,智慧是最重要的。要是没有智慧的力量,刘备就不会有强大的势力,曹操在“青梅煮酒论英雄”时就会杀掉刘备。要是没有智慧的力量周瑜在赤壁之战中也就难以少胜多……到现在,一个人如果没有智慧,就会被社会淘汰,他就不可能在社会上立足。但是相反,一个人要是有智慧,就可事半功倍,而且可以挣很多的钱。
同时,我也认识了到嫉妒别人的危害。在《三国演义》中,周瑜十分嫉妒诸葛亮的才华。他在世时,曾说过:“既生瑜,何生亮!”结果被诸葛亮活活给气死了,使得一个有用之才就这样浪费了。在这个方面,我有一些亲身体会,那是发生在上四年级的一件事。在一次考试中,一个同学的成绩超过了我。我心中就有些嫉妒,和他的关系也渐渐疏远了,结果我在班上的朋友也渐渐少了,成绩也没有多大进步。
自从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之后,我慢慢地改掉了这个坏毛病。从这以后,我在班上的'朋友又多了起来,成绩也进步了一些。还有一点,我意识到没有一颗真诚的心和坦率的态度是难以交到很多朋友的。《三国演义》中,刘备正是有一颗坦率的心,才得到了关羽和张飞两位大将,才能请诸葛亮帮他争夺天下,正是有了这三位难得的人才,刘备怎会如此强大?一个人若有真诚的心和坦率的态度,就会有很多的朋友,就会进步。
智慧是重要的,嫉妒对别人是有害的。要有真诚的心和坦率的态度。
三国演义读后感11
一本《三国演义》使我爱不释手,因为里面塑造了好多栩栩如生的人。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有重情重义的关羽;有奸诈狡猾的曹操;求贤若渴的刘备。
《三国演义》这本书中介绍了许多大大小小的战役。其中最著名的`战役要数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这三大战役。
官渡之战主要是由于袁绍不听别人的好心相劝,才打败,而在这场战役中,袁绍的兵力多,占优势,失败是因为袁绍不善于用人的结果。就连曹操也说过:“如果袁绍善于用人,我对冀州连正眼都不看。”
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中,曹操和刘备兵力都是占优势的,可是最终还败了。曹操被周瑜火攻破,而刘备也被陆逊火烧连营攻破。相比之下,刘备不如曹操乐观,曹操在危难中还大笑三次,还说:“北方还是我的。”而刘备兵败后竟自我觉得无颜回成都,病死在白帝城。
《三国演义》我最佩服的人是曹操。虽然他很奸诈狡猾,也说过:“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话,可是他善于用人,以往颁发过好几道《招贤令》引得无数豪杰来投靠他,曹操那里才构成了“猛将如云谋臣似海”的局面。他的五良将之首张辽,以往差点活捉孙权。就连吴国的小孩只要听见“张辽”这两个字,都吓得不敢哭了。
《三国演义》这本书让我懂得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能以为自我很厉害,永远不能骄傲,否则就会让“关羽大意失荆州”的历史再次重演。
三国演义读后感12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众多,头号反派就是曹操。曹操素有“奸雄”之称,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的“多疑”。
曹操到底有什么可疑的手段?看几个例子你就知道了。
第一个例子。赤壁之战前,曹操命蔡浩、张郃在荆州练水师,派姜干作为老同学渡江劝降东吴大将周瑜。周瑜见蒋干到来,命人伪造蔡昊、张允联结东吴、责骂曹操的.书信。一边在营中为蒋干举行了盛大的宴会。他有机会偷看机密文件,甚至半夜叫人“悄悄”报告江北蔡和张要搞事情。蒋干偷偷回曹营义汇报,曹操起了疑心,当即杀了蔡张二将。曹操这次的诡计多端的进攻,为他在赤壁之战埋下了失败的根源。
第二个例子。曹操率领大军隔汉水与刘备大军对峙。诸葛亮命令将士夜夜击鼓鸣炮,曹军非常害怕。曹操怀疑诸葛亮有诡计,撤退30里,刘备大军顺利渡过汉水。刘备渡河扎营。曹操见刘备背水扎营,又起疑心,不敢主动出击,刘备故作镇定。两军交战时,刘备率部沿河逃窜,路上遗留了许多兵器。果然应了诸葛亮的话:疑而败。
第三个例子。关羽打败麦城,被孙权所杀。孙权将关羽的头颅献给了曹操。曹操看到关羽的脑袋,吓得头疼不已。曾为关羽刮骨解毒的名医华佗受邀为其看病。华佗说曹操的病只有开脑袋才能好。向来多疑的曹操大怒,认为华佗要为关羽报仇,便将华佗下狱。一代名医很快就因不明原因死在狱中,不久曹操也病逝。他这次的偏执发作毁了自己的一生。
曹操出生在一个群雄并起的乱世。战争中的多疑,可以说是谨慎。但如果心存疑虑却又拿不定主意,还一意孤行,那就是害人害己。
三国演义读后感13
我一直很喜欢看书。 但有些书就像路过的路人,看完就擦肩而过。 然而,有些书就像亲密的朋友。 一段时间没有联系后,心中隐隐有一丝向往之情挥之不去,总希望能再亲近一些。 比如《三国演义》就是这样一本好书,读完还想再读一遍。
《三国演义》拿在手里沉甸甸的,那是一种历史的分量。 进入三国世界,你将进入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有刀光剑影,有血有雨,最吸引我的还是智慧的较量。
燃烧赤壁,这是一个大家都耳熟能详的故事。 被熊熊烈火照得通红的赤壁滩上,最耀眼的光芒是智慧之火。
当年,八十万曹军乘胜追击之时,气势如破竹。 孙权手下众多悍将,吓得缩成乌龟一般,只敢议和。 这时,诸葛亮乘着扁舟来到江东,只见他挥舞着羽扇。 谈笑间,草船借箭、巧借东风等妙招相继上演,令人叹为观止。
而周瑜同样聪明。 他让蒋干偷了这本书,最后偷走了海军司令蔡懋的.脑袋。 他与老黄盖联手设下苦计,终于骗过了老谋深算的曹操。 一场大火燃起,八十万大军哭泣嚎叫,徒然叹息。
《三国演义》的神奇之处,不仅在于大战场面以智取胜,更在于一些小战场同样闪耀着智慧的火焰。
回想当年董卓当政之时,多少忠臣良将只能暗自落泪叹息。 司徒望允虽是书生,却硬生生杀了这西凉猛将? 当然,他靠的是“智慧”二字。 由于貂蝉的巧计,这个故事终于成为了千古佳话。
翻开《三国志》的画卷,这样的智慧故事数不胜数。 这些故事的背后,蕴藏着各种深刻的哲理,值得我们回味和欣赏。 这么好的书,怎么能不读一遍呢?
三国演义读后感14
大家都知道《三国演义》是一本名著,但是大多数人在看《三国演义》时候,总会被那兵戎相见、刀光剑影的场面所吸引,可《三国演义》当中还有一大看点那就是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腻、微妙的描写。比如,曹操,有人评价他是奸诈的小人,而我认为,用乱世奸雄来称呼他是最恰当不过得了,因为曹操虽说在做人方面毫无可取之处,而且让人感觉很不厚道,不憨实,十分地奸诈,但此人求贤若渴、爱惜人才这一点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另外,在看了多遍《三国演义》之后,我还真找到了一个让我仰慕、敬佩,觉得几乎十全十美的`人——赵云。他不仅是三国中吕布死后武艺最为高强之人,而且其义薄云天也能比关羽差不了多少,,并且他比其它的三国名将还多了一个优点:有谋略,知轻重缓急。有一点就可以证明:在《三国演义》的后半部分,关羽、张飞相继死去,刘备决意要伐吴,为兄弟报仇。但赵云却劝说:“我们应认准我们的大敌——魏国,不应该转移目标去伐吴。刘备不听,即大败,最后还在白帝城把他那个被赵云救下的儿子托孤给了诸葛亮。尽管作者有一百个不愿,可历史就是历史,是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的。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淘尽的是前人的英雄事迹,淘不尽的是后人的英雄情结。《三国演义》是一部英雄的史诗,也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民英雄情结的产物。虽然结局有些悲凉,但其中的正面人物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你也赶紧找来读一读吧!
三国演义读后感15
这个暑假,我读了四大名著中的《三国演义》,让我深有感触。
在书中,“草船借箭”这一章节让我印象深刻。故事讲了曹操、周瑜、诸葛亮等人之间的故事。周瑜很嫉妒诸葛亮的才华,所以便为难诸葛亮三天之内造十万支箭,结果诸葛亮就爽快的应承了这件事。第一天,诸葛亮没有动静,第二天还没有动静,到了第三天,诸葛亮把装有很多稻草人的船开到曹营附近,那天大雾,加上曹操生性多疑,以为敌人来了,便让弓箭手不停的向草船上射箭,结果诸葛亮又命草船转了一面,就这样,诸葛亮的二十多只草船上便射满了箭。回营后,周瑜感慨诸葛亮神机妙算,自己自愧不如。
读了这一章节,让我了解到了神机妙算的诸葛亮,生性多疑的曹操以及爱嫉妒的周瑜。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像诸葛亮一样神机妙算的人。我们班上就有一位这样的同学,每逢要测试的时候,他总能提前猜测到,而且还会早早的'复习好,以至于他每次都能考得很好。记得有一天上午他和我说下午会考试,我以为他和我开玩笑,没想到,到了下午果真老师就抱着试卷走进了教室,他可真是个神人啊!后来,我就问他你怎么老是能算到什么时间考试,为什么每次会考得那么好,他回答说:“因为一个单元上完了,老师一般都会通过试卷来检测我们一下,看我们掌握的怎么样;至于我每次都能考得不错,是因为每一单元上完之后我都会把知识点再复习一下。”
诸葛亮之所以神机妙算,那是因为他会观天象,他比别人掌握的知识多;我的同学之所以神机妙算,是因为他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通过读书以及生活中的种种,让我知道,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每一个成功背后都有着不懈的努力。
【三国演义读后感】相关文章:
《三国演义》读后感09-30
三国演义读后感09-21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05-25
三国演义读后感04-17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10-09
【热门】三国演义读后感10-21
三国演义读后感【热】01-14
三国演义读后感【热门】01-18
【推荐】三国演义读后感01-18
三国演义读后感[优]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