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指导
- 高考作文指导:坑人的高考体作文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考作文指导,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作文指导1
(一)并列描写式:把几个事例并列成段,用形象的语言进行简笔描述。
结构模式:片断一:或历史故事,或现实故事
片断二:或中国故事,或外国故事镜头式描述,各有代表性,有内在联系
片断三:眼前他人故事,或自己故事
结尾回首线索,深化议论,感悟升华
心弦上的焰火(3号文之一,并列式描写性散文)
轻轻扫拂着覆盖在心房上的薄薄尘埃,幽幽地打开心的透亮的水晶盒,一束火蓝的焰火犹如精灵般跃动,映照着整个剔透无瑕的世界。而正是这灵动的焰火,闪烁着多少激荡的灵魂,成为我永生的不可磨
灭的纪念。
舟摇摇以轻?,风飘飘而吹衣。一片晨曦雾霭中他醒悟着以往之不谏,犹知来者之可追。樊笼里的荣华富贵岂能让自由飞翔的小鸟甘心折断双翼,戴上金银打造的枷锁?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远离世俗喧嚣,醉倒在南山里的悠悠菊香,与飞鸟相与还,临清流而赋诗,独守高洁也很写意——纪念靖节先生,让我懂得了在浮躁纷扰中独守心中一方乐园和净土……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孟德在赤壁低吟悲歌,周瑜在赤壁谈笑风生,而真正带给赤壁完美壮烈的是苏轼。官场上的险恶风波并没有消沉他高昂的意志,生活上的清贫并没有销蚀掉他那乐观向上的心。伴着涓涓细泉,聆听习习古风,故园神游中,苍银白发与皎洁月光交相辉映。一尊还酹江月,多么豪迈的举杯,淡逝了多少哀伤及生活磨难——纪念苏轼,让我懂得了在困难逆境中应保持有奋勇向前的心……
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如此凌云壮志却被昏庸皇上的十二道金牌召回临安,英雄难以再倾力保家卫国。纵然是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惆怅哀痛令人心酸,也敌不过朝野中奸佞小人的蜚言流语,最终只能背负着“莫须有”的罪名饮恨长辞。但那句“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豪言壮语激情四射,永远震荡人们的心灵,回响在大地河山之间——纪念岳飞,让我懂得了何谓“精忠报国”的铁骨铮铮,澎湃着我爱国的血液……
没有铺满玫瑰花的红地毯,也没有震耳欲聋的掌声,历史悄悄地落下帷幕,而我却用清纯的心灵去装载这群君子的幽雅淡香,澎湃激情,去深深纪念他们,让他们永远似火凤凰一般不断涅?重生,如荆棘鸟般在尖刺刺破心脏时唱出世上最美妙的歌,让他们的价值追求在熊熊烈火中燃放,也点亮我的生命,化为我生命中那扣人的心弦……
心弦上的焰火,我永生守侯……(05广东,话题:纪念)
生命的绝唱(3号文之二,并列式描写性散文)
当三闾大夫抱着石头与江水相拥,当西楚霸王自刎时的鲜血染红了整片夕阳,当普罗米修斯裸着身体被巨鹰啄食,当拉奥孔扭曲着身体仍想保卫自己的儿子,历史的悲风中发出阵阵悲鸣,但他们生命的结尾却那么响亮有力,数千年来仍叩击着人们的心灵,播放出永不低沉的生命绝唱!
我的目光停留在书本的封面上。上面金黄色的向日葵正肆意地绽放,毫不吝惜地泼洒出一片金色的阳光与希望。那书的名字却令我赫然:《死亡日记》。生如夏花般绚烂;那,死呢?可以如此生机勃勃,让希望的枝叶依旧永不妥协、无拘无束地生长吗?又怎么不可以呢,陆幼青一片坦然。于是,我懂得生命的结尾并不总是蓑草疏离般落魄,至少可以如秋叶般寂静美丽。即使华美的叶片逐渐凋零,你依旧可以用飞翔的方式跳出属于自己的舞蹈,奏一曲生命的绝唱。
我的目光停留在一方银幕上。一个美国战士即将被纳粹处决,可他脸上的笑容依旧如冬日的阳光般能够照亮所有人黑暗的心房。他高高地竖起两个手指,做出“V”的姿势向人群示意希望与阳光仍在。刽子手残忍地将他的手指砍下来,可他伸直手臂,我的目光投向天空,一个大大的“V”字直插云霄,像极了飞翔的翅膀,承载着无尽的希望。于是,我明白了生命的结尾也可以如此动人:不出声响却令人震撼!
我的目光停留在历史的湖畔。流水潺潺,鹤汀凫渚。历史的风猎猎作响,我听到一句响亮的声音:“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一个老人的声音又从远处隐隐约约地飘忽而至:“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于是,我懂得了生命的绝唱应当如豹尾一般高亢有力,如帕瓦罗蒂的男高音般使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
因为,生命的结尾,并不意味着结束与终止。如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所言:“一个目标的实现是下一个目标的起点。”那么,一个豹尾的结束应当伴随着一个凤头的出现,不,应该是一群。一曲生命的绝唱叩人心扉,多少人会跟着发出惊雷般的怒喊,可就在这一片呐喊声中,我看到无数人正在成长,无数的梦想不再遥不可望,一条巨龙正冉冉升起,振翅欲飞,它背后的一个民族,正在加速。
(二)并列议论式:围绕中心排列几个议论段落,一段一个小分论点。
结构模式:开头:或故事,或引用,或开门见山交代总论点
分论点一:
分论点二:每段一个相同句式的句子交代或引出分论点(分论据)。
分论点三:
结尾:从“为什么”的角度深化论点。
留给明天(4号文之一,论点并列式议论文)
我要把清澈的溪流留给明天,我要把湛蓝的天空留给明天!我要把我这最纯美的心灵留给明天!
——题记
冰心说:“爱在左,同情在右;在人生的路上,一路撒种,一路花开,嗅着鲜花的芬芳,人生便不觉孤单。”读后,我哭了,我读出了关爱——一种能唤醒人心底某种东西的强烈力量。她阳光洒满大地,如细雨滋润万物,我们又有什么权利拒绝播撒关爱呢?于是,我在本子上写下——我把自私抛在今天,我把关爱留给明天!
翻开书,看到了罗斯福,这位美国的钢铁总统。由于意外,他中年下肢瘫痪,但他却凭着惊人的毅力重新站了起来,拄着拐杖重新叱咤风云于美国政坛……从中,我读到了他那份坚毅与刚强,理解了史铁生与地坛那不解的情愫,悟出了邰丽华那除了舞姿之外的永恒美丽。于是,我在本子上写下——我把脆弱抛在今天,我把刚强留给明天!(分论点一)
闭上眼,想到了曼德拉,想到了他邀请对他进行百般折磨的监狱看守人员参加他的就职仪式的惊人之举。在就职仪式上,他说:“我要感谢这些看守,在狱中的这段时间是我一生中最宝贵的日子,它让我学到很多,尤其是宽容。”我很钦佩曼德拉,这位黑人运动的领袖,欣赏他的执著与刚强,更欣赏他的乐观与宽容。我们的生活又何尝不需要宽容呢?你一脚踩扁了装满鲜花的花篮,而花却留给了你满脚的芬芳,这就是宽容,于是,我在本子上写下——我把狭隘抛在今天,我把宽容留给明天。(分论点二)
思绪纷飞,我又想到了尾山洪。这位执著的日本老人,十几年如一日,为了真理而战,为了正义而战!他搜集日军侵华的证据,狭隘的民族情感没有泯灭他的良知,困难也没有使他退却,他为的只是一生无愧于人的良知,无愧于正义!于是,我在本子上写下——我把错误抛在今天,我把真理留给明天!(分论点三)
今天,我抛弃了自私、脆弱、狭隘……,留给明天的是关爱、刚强、宽容……而实现今天到明天的摆渡,需要的只是一份信念,一份执著。我坚信:我拥有这份信念和执着!
高考作文指导2
1、命题作文
定义:命题作文是一种根据给定的题目进行写作的方式。它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限制性和规定性,题目越具体,写作的范围和内容就越明确。命题作文直接表达了命题者的意图,有助于作者快速集中思想,在有限的时间内朝着特定的方向展开思考和写作。通常不提供材料和背景情境,只给出一个题目并附带一定的写作要求。
2、材料作文
定义:请你围绕以下材料写一篇文章:材料: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灯塔,指引着前行的方向。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就如同大海的波涛,只要坚定信念,扬帆远航,就一定能驶向成功的彼岸。
特点:材料是作文的核心,不能离开材料作文;作文必须在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之内。
3、话题作文
定义:就是给定一个话题,作为写作的中心,作文必须紧紧围绕话题来进行。
特点:好的,已经帮您修改了原文。如果有任何其他要求或者需要进一步帮助,请随时告诉我。
4、散文
定义:通过对生活中某些生活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观点、情感,并揭示其社会意义。
特点:散文具有选材灵活、构思新颖的特点,表达方式多样,抒情性强。它形式多样,可以是故事、抒情、议论等形式,篇幅短小但内容丰富。散文写作灵活多变,既可以抒发情感,也可以议论观点,展现出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
(1)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
(2)抒情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主观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
(3)写景散文:以描写景物为主的散文。
(4)哲理散文:也叫议论散文。注重议论说理,或表达一个观点,或阐述一个道理,或议论某种现象的散文。它往往从人或事饱含深情的记述里,去发掘社会人生的大道理,理中含情,情中有理,意蕴深广,给人以哲理的启示和情感的熏陶。
5、小说
定义: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特点: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
学生们喜欢写小说,字数大约在千字左右,题材各种各样,手法多样化。当然,小说也要具备情节、人物和主题这三要素;人物出场不多,环境描写简略;多采用白描和速写式的描绘;情节紧凑,不拖泥带水。
6、记叙文
定义: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特点:记叙文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散文、回忆录、游记、人物传记-----
(1)某天,我遇见了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他名叫张华。张华是一个身材高大,面容英俊的年轻人,眼神深邃,给人一种沉稳和睿智的感觉。他总是面带微笑,温文尔雅,举止得体,给人一种亲切和信任的感觉。记得有一次,我们一起参加了一个志愿者活动。当大家都在为工作分配而忙碌时,张华主动站了出来,组织大家分工合作,让整个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他不仅关心他人,而且总是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想法。除此之外,张华还是一个有着强烈正义感的人。有一次,他看到有人欺负了一个弱势群体的学生,他毫不犹豫地站出来维护正义,帮助那个学生挺身而出。他的行为让人感受到他内心深处的善良和坚定。通过这些事例,可以看出张华是一个善良、正直、乐于助人的人。他不仅外表俊朗,更重要的是内心美丽。他的品质和行为激励着周围的人,让人感到在他身边就像有一盏明灯,照亮着前行的道路。张华,是一个让人敬佩和喜爱的人物。
(2)记事记叙文:通过对事件的原因、经过、结果来表现主题。以描写事件为主,要有清晰的线索,要有合理的记叙顺序,适当地抒情议论。
(3)写景状物记叙文:以描写为主,以景、物为主要内容。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
7、议论文
定义:是以议论作为主要表达手段的文章。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的文体。
特点:议论文的写作需要具备三个要素:明确的论点、充分的论据和有效的论证。论点应该清晰明了,论据要具体生动且充实,论点与论据之间要有严密的逻辑关系,整体结构要合理有序。写议论文的目的在于说明事理、阐释见解、表明立场,从而达到说服读者的目的。
包括,政论、社论、评论、讲话稿、杂文、演讲稿------
(1)阐述性议论文是一种要求对某一概念或观点进行深入阐述的文章形式。在这种文章中,需要准确把握概念或观点的基本内涵,清晰论述“是什么”,并且进行透彻的论证。这种文章的`特点是要求对所阐述的内容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以便使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或观点。
(2)关系式议论文是一种探讨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关系的文章形式。其特点在于揭示概念之间的实质联系,强调阐述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
(3)评论式议论文:包括社论、政论、述评等。就是就某一事件、某一事物、某一现象发表自己的意见。申明观点,就事析理的一种文体。特点是具有概括性、论辩性、针对性、教育性;
评论要实事求是、从具体事物中引出普遍意义的结论。
(4)联想式议论文是一种独特的议论文体裁,它通过对某一事物或现象的联想,引申出更深层次的观点和论述。这种文章的特点在于善于由表及里,由表及里,通过联想和类比,将一个具体的事例或现象与更广泛的问题联系起来,从而展开深入的讨论和阐述。
(5)感性式议论文,是指通过阅读材料后的心得体会进行的议论性文章。其特点在于先介绍阅读的内容,然后进行感性分析,重点在于对所读内容的感悟和思考。感性式议论文需要联系实际情况,通过个人感受和理解来进行深入分析。
(6)批驳式议论文是一种针对他人观点或错误做法进行驳斥的文章形式,其特点在于对错误观点进行推翻,同时展开论证以证明其错误。在批驳的过程中不仅揭露错误之处,还会提出正确的立场和论据。
(7)好的,我会为您进行修改。
8、说明文
定义: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解释、说明性的文章。
特点:事物的介绍通常包括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类别等方面的内容。在介绍事物时,重点是要客观准确地描述事物的特点、含义、演变等信息,而不是表达作者个人的感情倾向。
有:事物说明文是一种文体,主要是对某一事物或概念进行解释和说明,目的是让读者更加清晰地了解这个事物或概念。事物说明文可以通过描述、分析、比较等方式来展开,从而帮助读者建立起对该事物的全面认识。这种文体通常用于科普文章、教育教学材料、产品说明书等领域,以便让读者对事物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9、实用文
定义:是机关、团体或个人用以处理日常工作、办理日常事务时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
特点:写作格式约定俗成、固定化;语言朴实得体;有很强的时间性-----
包括,一般实用文和公文。
一般实用文有:调查报告、总结、日记、书信、计划、启事、读书笔记、申请书------
公文有:命令、指示、批示、通知、报告、请示、说明书-----
高考作文指导3
一、题材要鲜活,别总拿名人古人说事
喻旭初说,高考作文题材要鲜活,不要动不动就拿名人、伟人、古人说事,说多了,毫无新鲜感,没人爱看。选取鲜活的材料,会让人眼前一亮,感觉就大不一样。要尽可能联系现实,这会使文章有生活气息,有时代色彩。联系哪些现实呢?
第一, 关心弱势群体 如进城务工人员及其子女、城镇低收入人群、找工作或正在创业的大学生、农村的留守老人与儿童、生活困难的残疾人等等。怀着同情与关爱去写他们,能成好文章。
第二, 歌颂特殊工作者 如维护法律尊严的法官和律师、辛勤工作在反腐第一线的纪检干部、在灾难中救人的医生和护士、攻坚克难为国争光的科研人员、为农村或山区的教育奉献青春的教师、为城市美容的环卫工人、无私奉献的各种志愿者、热心公益事业的慈善家、坚守在艰苦边防哨所的战士等等。以他们的事迹为素材写记叙文,或以他们的事迹为论据写议论文,表达得好,会很打动人。
第三, 重视环境保护 如美丽中国与生态环境、城市改造与科学规划,还有对当地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等等。如果叙述得清楚,分析得深透,有可能产生震撼力。
二、“取材鲜活”怎么落实到不同文体?
1、 如果写记叙文
应尽可能选有动情点的人或事。比如写在大城市就读的农民工子弟,写亟需关爱的农村留守儿童、不避寒暑长期在室外劳作的工人,最好能写自己或自己家庭中某件有别于他人的一段经历,如果能突出一两个生动的细节则更好。
2、 如果写议论文
必须注意论据材料的鲜活:(1)举别人很少举过甚至没有举过的事例,如救灾英雄、科技精英、仁术医生、公安干警、爱心人士、体育新星、中华达人、微博红人等等。(2)引用别人很少引用甚至没有引过的古诗文或中外名言警句。(3)摆出报刊上披露的有说服力的数据。这一条极少有人重视,摆得好,会很引人注目。要做到这一条,平时要注意搜集、积累。
要想“取材鲜活”,必须掌握以下原则:(1)多选有细节的小故事,少选浮泛的大事件;(2)多选贴近现实的,少选古代历史的;(3)多选有独特个性的,少选大家都熟悉的;(4)多选正面积极的,少选反面消极的。
想烧出美味佳肴,食材的选择很重要。写文章也一样,选取鲜活的材料,就为文章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做到这四点,你的作文得分不会低:
喻旭初说,高考作文要想得个好成绩,必须做到以下四点——
①
审题准确。不管是材料作文还是命题作文,无论写哪种文体,首先要审题准确。记叙的`内容要体现题意,议论一定要有明确的中心论点。这是关键,如果不切题意,即使语言再美,也决不可能得高分。
②
内容实在。记叙,要有人物、故事,并伴之以一些生动的细节;议论,要在分析上下功夫,或举实例,或引名言,或作对比,重在充分阐述,把理说清,并尽可能联系实际。切忌讲些人尽皆知的大道理,更不能空话、套话连篇。
③
结构清晰。记叙要体现故事的完整性,注意过渡、照应。议论要条理分明,结构完整,或用总分式,或用并列式,或用递进式,让人一目了然,决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
④
语言顺畅。对大多数同学来说,不求有文采,但求很通顺。每句话的意思要清楚,不能有歧义;句与句之间要连贯自然,不能跳跃。不要文言白话夹杂,不要生造词语,少用令人费解的长句。
切实做到这四条,你的得分就不会低。如果在做到以上四条的基础上能恰当展示个性,注入青春气息,那你的文章就令人刮目相看了。
喻旭初实战指导“破题”
今年高考作文会考什么题型?喻旭初预测,今年最大可能是新材料作文,但也不排除命题作文的可能。内容可能涉及人生、社会、文化。他专门根据两种题型命制了几道作文题,并教大家如何“破题”。
一、 材料作文
1、 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某人在他的地里掘出了一座绝代佳人的大理石雕像,他把它卖给了一位艺术珍品收藏家。收藏家高价买下了这尊雕像。那人拿着钱边走边想,自言自语道:“这笔钱能使人生活得多么美好!石雕是死的,怎么会有人出这么多钱买它呢?”此时,收藏家正在欣赏着雕像,也自言自语道:“多么美丽!多么栩栩如生!为何竟有人宁愿不要它,而要既无生命又无诗意的钱呢?”
[提示] (1)角度1: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根据不同的需求,有不同的价值评判标准。(2)角度2:人的需求有不同层次,一种是物质需求,如出售雕像的人;一种是精神需求,如收藏家。在物质需求基本满足的前提下,精神需求显得更为重要,它能丰富人的心灵世界,使人变得纯粹而高雅。(3)可以记一个有精神追求的人的故事,写成记叙文,写出他(她)在精神追求中享受到的愉悦,展示他(她)高雅的修养;也可以记一个唯钱是求的人的故事,突出他(她)的短视带来的浅陋。(4)可以就材料中的两种人进行对比,论述物质与精神的关系,写成议论文,要注意论述的辩证。
2、阅读下面的文字,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1)人,应有耻辱感,没有耻辱感就不可能有自尊心。
(2)古人云:知耻近乎勇。
[提示] (1)两句话的精神是一致的,都强调人要有羞耻之心。没有羞耻心,就没有起码的道德,就会丧失人格,就会胡作非为;具有羞耻心,就有自尊心,就有责任感。这两种人在社会上都有,该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是一目了然的。(2)可根据以上理解,说个故事,或发表议论。
3、阅读下面这段文字,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一位心理学家说:“执着的人,坚持的是自己的方向和目标;固执的人,坚持的则是自己的情绪和做事的方法。”
[提示] (1)两个人同时看到一只兔子撞死在树上,从此,一个人开始守株待兔,另一个人则采用挖陷阱等各种办法捉兔子。前者叫固执,后者叫执着。同一个人的同一种行为,在不同时段也有固执与执着之分。如福特,曾力排众议,坚持生产一种人人都买得起的质优价廉的车,虽多次失败,但不改初衷,他用汽车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这时的他是执着。十多年后,汽车已在美国普及,原先的汽车已无法满足人们的品位了,亲人们劝他转型升级,但遭拒绝,结果公司效益越来越差,这时的他叫固执。(2)坚持目标,还是被情绪左右,分清执着与固执,有助于作出正确的选择。基在于这样的理解,讲故事、发议论均可。
二、 命题作文
心中最美的风景
[提示] (1)因为有“心中”二字,所以这里的“最美的风景”并不是自然界的风景,而是主观认为的“风景”,完全出于自己的内心感受。(2)题中“最美的风景”,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事。拿人来说,可以是行善的人、育人的行、性格坚强的人、事业有成的人、严于律己的人、艰苦朴素的人等等;拿事来说,可以是义务劳动、深厚友谊、家庭亲情、文明行为、欣赏文艺等等。(3)写记叙文,无论写人或事,都要突出“最美”的细节,写议论文,至少要说两层:一是我心中最美的风景是什么,二是为什么说它是最美的风景。
高考作文指导4
1.为高考作文命题确定一个基本的内容取向。
笔者认为既然高考分省市自主命题制度将长期实行,既然我们自己可以决定自己的命题方向,我们就应该在尊重写作规律和有助于提高我省写作教学效率的前提下,为高考作文命题确定一个明确的基本取向。换一种说法,这个“基本取向”也可以理解为“鲜明特点”,也就是说,点,而且让大家都知道,从而形成对中学生写作的很强的导向作用。目的是让广大师生经过几年的思索和实践,知道在这样的一种基本取向内,什么样的文章是好文章,并且知道好文章应该是怎样写出来的,从而发挥出考试促进教学的良好效能。
这个“基本取向”不能狭窄,要有相当的丰富性;不能脱离实际,要与中学长期的作文教学保持很好的延续性;也不能偏离《课程标准》的要求,不但不偏离,相反,还应是有利于我省全面推开的课程改革。因此这样的“基本取向”就只能是紧密联系生活,就应该是便于学生表现自己的生活积累和所思所悟,便于学生写真实的自我。笔者感觉,从我省过去三年的作文命题来看,这一特色是不够明显的,因而有必要形成共识,以明确共同的努力方向。
能否形成这种共识非常重要,因为它决定着能否把考试这一最重要的激励机制引入到教学中来。人都需要鼓励,需要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效。教师如此,学生也是如此。而高考的形式与成绩又是大家所极为关注的一件事情,在这件事情上,实在应该让大家方向更明确些,努力更富成效些。
课改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教材。20xx年开始,我省各地市高一普遍选用的人教版必修教材有一个很大优点,那就是写作训练设计得比较好。例如第一册中有四个写作专题:
(1)“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2)“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
(3)“人性光辉——写人要凸显个性”。
(4)“‘黄河九曲’——写事要有点波澜”。
每个专题又分三部分内容,即“话题探讨”、“写法借鉴”和“写作练习”。整个内容有很强的指导性,又始终以“写”为核心,很实用的。比较我们以往教过的写作“教材”,它最成系统,最好运用,尤其是它注重从基础抓起,跟学生的实际生活又联系得比较紧密,是很难得的。有了比较理想的教材,我们更应该考虑一下,考试命题应如何与平时的写作训练结合得较好一些,如何让教材的优势在我们平日的写作练习中得到发挥。集中精力和明确目标,往往是办好一件事的有效方法。阅读可以有精读和略读之分,写作为什么不可以突出重点,着重培养最有用的那一部分能力呢?生活中退与进往往是相对的,乍一看,在一段时间内为考试作文命题确定一个基本的取向,好像范围有所限定,好像是一种退步;但如果它的导向性增强了,与基础训练联系得更加紧密了,学生作文因此更加本色了,更能反映他们的实际生活和真实面貌了,那就应该看作是一种进步。
我们现在其实很需要这种进步。
2.实现教师评文观念的转变,多鼓励联系生活的好文章。
说到教师评判作文观念的转变,我不由想起20xx年中考评卷中的一件事情。有一天,评一篇《语文为我们架起友谊的桥梁》的作文时,老师间意见有些分歧。作文内容是写“我”(看得出,“我”是一个腼腆的姑娘)原本不喜欢语文,上了中学以后对同学、对环境也都感觉有些不适应,尤其是对同桌,更感到与自己性格差异很大。有一天老师要求写作文,题目是《我的同桌》。“我”一时竞不知从何下手,可同桌却写得很快,不但写出了“我”的很多优点,而且写得很像“我”。“我”读了很受触动,便也认真地写下了自己的这位同桌。两个人通过互看作文一下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从此便经常交换阅读。这样,“我”不但培养起爱写作文的好习惯,还因此而有了一个好朋友。当时一部分老师感到这作文写得很朴素,很实在,还很有性格特征,是一篇好文章;尤其是感觉作者对“语文”在生活中的作用感受很真切,在领悟力上也显得很突出,更应当给予鼓励,可判为一类卷。可也有一部分老师认为它行文较粗糙,语言也不很美丽,应评为三类卷。我觉得这个例子表明教师在评文标准上其实是存在着一些差异的.:一些人较注重语言、形式,一些人则更看重内容、情感。由于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往往一时很难做到文质兼美,于是老师们的意见就难免会有分歧。现在的问题是:如果有两类文章同时出现在教师面前,一类是生活气息浓郁,兴致勃勃,而语言切相对幼稚;一类是文化色彩明显,语言也相对精致而“成熟”,但却有较多的模仿借鉴痕迹,那么教育更看好哪一类呢?――实际情况是往往学生对写作没兴趣,是因为没有“动情点”,而没有“动情点”又是由于思想和情感境界比较低下的缘故。因而培养写作能力的过程,其实也就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境界,促使他们从根本上提高的过程。这当然很不容易。也正因为如此,《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教师要努力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继续学习,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自身文化素养;要认真读书,精心钻研教科书,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加强对学生的点拨和指导,实现教学相长。”这表明,要承担起我们应当承担的工作,对我们教师来说,又首先面临着一个再学习和再提高的任务。而且牢固地树立起这样一个观念,对我们教师来说,或许还是最为重要的呢!
3.在日常的读写教学中处理好以下三个环节。
如何在我们平日的作文教学中更紧密地联系现实生活,帮助学生对生活、对社会、对宇宙、对自身形成较真实和较深入的认识。这才是青少年体现于文章的最有价值的聪明,这才会给我们的交流奠定较高的基点。现在多数学生最缺的就是这种认识,他们只注重主观感觉,而不重视客观世界,把幼儿时代“以我为中心”的心理定势延续到了中学时代。由于只重主观感觉,于是便觉得实际生活中的所闻所见跟写文章没有关系,便觉得生活中没东西可写。勉强去写当然也只能是发一点感慨,只能是“借鉴”他人的文字——或是想象一个情意浓浓的画面,或是描写一个发生在外国的故事。这样对现实生活总是隔着一层,自然也就难以有所“发现”,难以展现中学生本来所具有的聪明。现在有些学生为了早见成效,喜欢模仿,这虽然也不失为一种学习方法,但它却只相当于绘画学习中的“临摹”,而不是“写生”。这样做或许也能够看到别人在生活中的发现,看到别人的某些聪明,却难以表现自己的独到感悟。尤其是难以“发现”生活的乐趣。为什么我们常常感到一些同学的文章内容稚弱,气色苍白?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文字的背后缺少敏锐的目光,缺少鲜活的思想。
事实表明,只要我们的引导是正确的(同时还得有点儿坚定),学生在生活中其实是很能有所发现的。记得有一位学生写自己的奶奶信教,原来用不以为然的语气来写,有一个先人为主的概念,于是就写得很一般。后来笔者让她增添细节,让她融人自己的真实感受,文风就变了。其中既有对奶奶“虔诚”、“执著”的描述与感叹,也有对长辈皈依“我主”的思索与质询,显得很沉实。而好文章往往又是可以带出其他好文章的。另一位同学于是写自己的姑姑,命运多舛,长年吃素,最终憔悴而死。难得他在结尾处还引发出自己的三重感慨:即一方面是姑姑临死时对亲人的依恋,另一方面则是亲人(也就是作者的父母)只希望姑姑“上天”后“保佑”自己的“错位”,以及作者对姑姑凄凉一生的深切悲哀。记得念这些作文时,不但同学们神色凝重,就连我们这些成年人也是深受触动的。
笔者常想:如果这样的学生能多一些,如果这样的经历能多一些,我们语文老师该是多么的幸运啊!生活中,为什么我们常常感觉自己不够走运?原因也许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之一也许就在于我们还不是那么坚定。我们往往在身不由己中失去了自己的方向,同时又在不知不觉中习惯了另一套做法。于是我们便常常感觉尴尬和苦闷。现在,倘若我们众多的语文教师确实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去做,并且还能旗帜鲜明地加以提倡和热情洋溢地予以实践,尤其是我们相信这样做可以和考试有很好的衔接,相信学生坚持这样的练习将可以获得很好的回报,我们将会是多么快乐啊!
从20xx年开始,我省已加大了作文在高考中的分值比重,相应的,作文教学也引起了人们的更大的重视。笔者以为这实在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变革。虽然它的继续推进还需要一些相应的条件,虽然它的深远影响还有待于更多的时日才能充分展现,但对我们语文老师仍不失为加强作文教学的难得机遇。我们实在应该及时抓住这一机遇,尽快改善中学生的写作状况。不但努力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而且致力于改善他们的文风和精神风貌。如此,则不但作文考试将更具信度,就连我们语文教师平日的工作也会更显有益和有趣吧。
高考作文指导5
作文,在高考语文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在有限的时间、紧张的环境下写出一篇让阅卷老师喜欢的文章不仅需要好的写作能力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应试技巧。每当我们拿到作为题目时,大部分同学都会有一种感觉:没的写,不知从何下手。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在于阅读量少,头脑中没有可用的素材,很难找到可用材料,因此,就会造成看到题目时出现“大脑空白”的情况。下面笔者就针对同学们在写作文中经常遇到的“没的写,不知如何下手”的问题进行下写作策略分享,希望对学子们有所帮助,并有效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一、多读多记名人名言,从中找到作文论点
名人名言、俗语等都是知识的高度总结与概括,往往是用很简单的字词、语句涵盖了大道理,其实这些就是写作文尤其是写议论文中的论点,如果能将这些内容合理地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那么就将会为作文增添不少色彩,同时,不会造成偏题的现象,并突出自己的写作主题,让考试官最快地发现作者的观点。因此,在日常的学习中,同学们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去多读名人名言或者背些相关语句,不仅可以在作文写作中增添有力亮点,还可以提高个人的文化修养。在这里,需要提醒同学们的是,写出的名人名言、俗语要进行解释说明,对引用的观点加以合理阐述。
名人名言分类例举
①勤奋类
·精选列举,学问勤中得,萤窗万卷书。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辛弃疾·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在所有的过错中,我们最易于原谅的就是懒散。─拉罗什富科
②财富类
·把金钱奉为神明,它就会像魔鬼一样降祸于你。--菲尔丁
·没有钱是悲哀的事。但是金钱过剩则倍过悲哀。--托尔斯泰
·金钱和时间是人生两种最沉重的负担,最不快乐的就是那些拥有这两种东西太多,却不知怎样使用的人。--约翰生
③励志类
·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萧楚女
·人生的价值,即以其人对于当代所做的工作为尺度。--徐玮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吴玉章
④时间类
·尊重生命、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的生命,是生命进程中的伴随物,也是心理健康的一个条件。---弗洛姆
·人生有两出悲剧:一是万念俱灰,另一是踌躇满志。-肖伯纳
·懂得生命真谛的人,可以使短促的生命延长。---西塞罗
⑤诚信类
·欺人只能一时,而诚信才是长久之策————约翰·雷
·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命————大仲马
·人类最不道德订户,是不诚实与懦弱————高尔基
⑥集体类
·任何一种不为集体利益打算的行为,都是自杀的行为,它对社会有害。--马卡连柯
·正如树枝和树干连接在一起那样,脱离树干的树枝很快就会枯死。--奥涅格
·一堆沙子是松散的,可是它和水泥、石子、水混合后,比花岗岩还坚韧。--王杰
⑦劳动类
·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高尔基
·我觉得人生求乐的方法,最好莫过于尊重劳动。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李大钊
·在人的生活中最主要的是劳动训练。没有劳动就不可能有正常的人的生活。--卢梭
⑧工作类
伟大的事业是根源于坚韧不断的工作,以全副精神去从事,不避艰苦。------罗素
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只有健康的心灵才有健康的行为。------乌申斯基
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还是让我在默默献身的阴影里做叶的事业吧。------泰戈
⑨学习类
·培育能力的事必须继续不断地去做,又必须随时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会成功。——叶圣陶
·青春是有限的,智慧是无穷的,趁短暂的青春,去学习无穷的智慧。——高尔基
·我们的事业就是学习再学习,努力积累更多的知识,因为有了知识,社会就会有长足的进步,人类的`未来幸福就在于此。——契诃夫
⑩幸福类
一无所有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将获得一切!--罗曼。罗兰
人生并非游戏,因此,我们并没有权利只凭自己的意愿放弃它。--列夫。托尔斯泰
严肃的人的幸福,并不在于风流、娱乐与欢笑这种种轻佻的伴侣,而在于坚忍与刚毅。--西塞罗
二、多读经典寓言、名人故事,在作文中引经据典
前面的名人名言为作文写作中增添论点,那么经典寓言、名人故事就是作文写作中的最佳论据了。为了证明论点,就必须找到最有力的论据对论点加以阐述和说明,从而为文章增添色彩与可信度,因此,在作文中引经据典,去挖掘名人、专家等有影响力人物的成长故事,就将会让作文非常具有吸引力,增加文章整体的可读性。
故事精选例举
1、孙中山: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40年如一日,为中国的独立富强而耗尽了毕生的精力。他自己别无家产,仅有书籍、衣服、一所华侨捐献给他的小住宅。他革命一生的原动力是什么?就是“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的崇高信仰。
素材分析:孙中山执着无悔于革命,在于他有崇高的信仰,即“人群之需要”。信仰如山,仰之弥高。因此可写话题可参考:“成功与信仰”、“成功的动力”、“可贵的信仰”等等。
2、牛顿在花园里散步,突然,一个熟透了苹果从树上掉下来,正好打在他头上。这件很平常的事引起了牛顿深深的思考。他想:苹果离开树枝,为什么一定要向地下掉呢?为什么不飞向天空和别的方向呢?因此,他推想地心有一种吸引力,又推想这种吸引力对任何物质都存在。他通过研究,提出了计算引力大小的公式。就这样,牛顿由掉苹果而发现了震惊世界的“万有引力定律”,对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素材分析:思考,是通往成功的前提与首要条件,牛顿正是有了对苹果落地深深的思考,才发现了震惊世界的“万有引力定律”。因此可写话题可参考:“思考的力量”、“成功的条件”、“创造性思考的奇迹”等等,
3、居里夫人曾获得过许多令世人羡慕不已的荣誉,但她却从不因此而陶醉。居里夫人的一位朋友曾应邀到她家里做客,走进屋里竟看见她的小女儿正在玩弄英国皇家协会刚刚授予她的一枚金质奖章,不禁大吃一惊,马上对居里夫人说:“现在能够得到一枚英国皇家协会的金质奖章,是极高也是非常难得的荣誉,你怎么能给孩子玩呢?”居里夫人笑了笑说:“我就想让孩子们从小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决不能永远守着它,否则就会一事无成。”守着成绩,会使自己一事无成,能看到这一点实在是很重要。
素材分析:“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的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因此可写话题可参考:“追求与目标”、“人生的境界”等等。
4、《林则徐对联立志》,这个故事讲的是清代著名的民族英雄林则。林则徐小时候就天资聪慧,两次机会下,作了两幅对联,这两幅对联表达了林则徐的远大志向,不仅敢于立志,而且读书刻苦,长大后成就了一番大事业,受到了后世的敬仰。《文天祥少年正气》,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一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更加树立了文天祥金榜题名的志向。
以上两点同学们要学会灵活运用,一定要在理解题目的基础上加以说明,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同时,现在的中、高考作文也越来越多的关注于身边的故事,因此,同学们也要养成每天看新闻的习惯,至少让自己的脑海里有对相关事情的了解,这样在考试时也不会造成对问题的盲从。为自己的写作提供素材需要长期的积累,如果能够坚持下去,同学们便会在考试中真正地做到“下笔如有神”。
高考作文指导6
高考作文语言一直是考生们认为难以攻克的难题。在写作过程中,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丰富性往往会直接影响到文章的质量和得分。因此,有针对性地提升作文语言表达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接下来,我们将分享一些高考作文语言攻关的策略,帮助考生们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描摹诗情画意,叩动评卷老师的心灵
1.使语言具有画面感。
在茂密的竹林里,一只小熊猫好奇地张望着周围。它的毛茸茸的身体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两只黑白分明的大眼睛里充满了对这个世界的好奇。突然,一只小松鼠从树枝上跳了下来,小熊猫迅速转过身去,小心翼翼地跟着松鼠,好奇心驱使着它探索着这片竹林的奥秘。
相隔不过几米,奶奶每过几分钟,便会放下活儿,“老头子!”奶奶这么叫。
爷爷不应,奶奶匆匆走到爷爷面前,发现他正安然地坐在藤椅上打盹。奶奶有些着急地说:“这个老头子,人家喊他也不醒。”爷爷安详地睡着,仿佛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这样的事天天发生。
这是一段描写爷爷奶奶之间一幕日常生活情景的文字。这段文字表现爷爷奶奶历经人生风雨之后晚年生活中的相互牵挂、温情与爱:人在眼前,也要时刻知晓他是好好的,以求心安。这种心灵深处时刻牵挂的爱,通过几分钟便放下活儿“叫”,得不到回应时的“急”,以及紧接碎碎步子的“迈”,和孩子般笑容的“嗔”等动作,形象鲜明地刻画出来,展现出一幅人世间最美丽的“爱”之风景画。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这段文字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语言质朴,十分生活化。它的主要优势是作者观察并体验到爷爷奶奶生活中天天发生的最能体现深挚情爱的场景,将其典型的语言和形态“再现”出来,便具有十分形象的画面感,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仔细想想,我们要做到这一点是否就难于上青天呢?
2.使语言具有流动感。
语言的流动感,就是用词要精准生动,句式要灵活自如。精准的词语能让文章更有力量,灵活的句式则能让文章更富有节奏感。读了有流动感的句子,就像品尝一口清甜多汁的水果,让人心旷神怡。
对一座城市抱有好奇心,会是你一生中最非凡的体验。
清晨的时候,当你穿梭在绸般雾气里的时候,这好奇心便开始了。露水润着青石板的路,布鞋踩在上面有轻微的声响,是什么在萌动?泡桐花紫色的蕊无声地落下来,绵软得仿佛一捏就会碎,轻柔得一吹便飞散,是怎样的娇羞躲在了里面?摇橹声由远及近,由近及远,“吱呀——吱呀——”地穿透了雾,又无声地消失于耳侧,是谁在哼唱?待到薄雾消散,这一切又似乎从梦境中抽离,它们又到哪儿去了呢?
你只能怀着好奇心继续走。
这是20xx年江苏高考某考生题为《好奇心》作文中开头部分的文字。它描绘出一派清雅美丽而古韵悠然的城市景致。在这段文句里,考生刻画细节颇见功力。不论是动词“穿梭”“润”“踩”“躲”“穿透”“萌动”,还是修饰语“绸”“轻微”“紫色”“绵软”“轻柔”,等等,都运用得十分准确生动,也就是说用词十分“稳当”,你看,“露水”“润”着青石板的路,布鞋踩出的声响像什么在“萌动”,泡桐花“绵软”得仿佛一“捏”就会“碎”,泡桐花“娇羞”地“躲”在里面等,一连串的动词十分准确而富有想象地刻画出一幅晨景图;这段文字的句式也丰富多彩。有设问句,有比喻句,有拟人、排比句,有对称句,有陈述句,整饬而又富有变化,似行云,如流水,给人以美的享受。
3.使语言具有含蓄性。
表达含蓄隽永,耐人寻味,是记叙文语言上品的标志。含蓄性语言的标志,常常是作者的思想情感寄予在启人思考的画面中,包孕在“醉翁之意”的描述里,它往往以有限的文字承载着深长的意蕴。它大多以概括、暗示、曲笔、言已尽而意无穷等方式表达广博深长的内涵。请看20xx年湖南高考某考生题为《诗意地生活》作文的一个文段:
奶奶依旧用着最原始的柴灶。她说煤火只用来煮饭太浪费,气又太贵,所以还是烧柴好。于是,在那野草疯长的季节里,我和妹妹就跟着爷爷的斧头活跃在山野间,砍倒,捆扎,背回家,排开,晒干,一捆捆的柴草就进了柴房。于是,无数个炊烟枭枭的时刻,我和妹妹就可以在奶奶的灶堂里看到毕毕剥剥的声响里奶奶通红的笑脸。特别是在冬日,爷爷烧火,奶奶做菜,我和妹妹则抢着依偎在爷爷身边取暖。一串串欢声笑语随着炊烟升上天空,诉说着冬日的温暖。
读完这段文字,一种浓浓的幸福情愫涌动在我们的心间。作者在这段文字中,展现了一个普通农家的朴实人情和幸福温馨,抒发了对诗意生活的独特体验和领悟。那柴火燃烧的声音,那火光映红了奶奶的笑容,那爷爷烧火奶奶做饭的和谐画面,还有“我”和妹妹争先依偎在爷爷身旁取暖的天真可爱,都栩栩如生地描绘了一个普通农家充满诗意的生活场景。而“一串串欢声笑语随着炊烟升入云霄,述说着冬日的温暖”这句话则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思索。
仔细体会这段文字,我们很多考生的文章是可以达到这样的水平的。其基本思路是,选取生活中的能体现文章思想的.典型画面,将画面剪辑成几个部分,抓住每个部分最关键的“动作”,用一个适当的动词将其连贯地组接呈现给读者,让读者能从描述中体会其中的思想和情感,而不是由作者“出面”将思想直接“告诉”读者。
二、注重语言表达技巧,提高议论文分数
近年来的高考作文数据显示,绝大多数考生选择写议论文,但其中大部分的语言表达都显得单调乏味。有些文章整篇都是一成不变的陈述句式,甚至有些段落只有逗号,唯独在段尾才见一个句号,连问号或感叹号都难觅踪影,让人感觉平淡无奇。有些议论文语言表达模糊不清,缺乏必要的修饰和限制,导致表达不够准确,影响了文章的说服力。鉴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长句与短句相结合。
一般地,在写议论文时,长句的使用可以使文章表达更为严密。然而,长句往往包含修饰成分较多,如果处理不当,容易导致句子结构混乱,甚至出现逻辑错误。在考试紧张的情况下,考生更容易犯这类错误。因此,建议可以将复杂的句子拆分成几个简洁明了的句子来表达。当然,熟练掌握长句的运用能够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逻辑连贯性。在写作时,应该灵活运用长短句的结合,不仅能够增加句子的变化,还能赋予文章更丰富的韵律美。
高尚的思维造就永恒的幸福。纵观古今,历览中外,楚之屈原,于“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中不合流同污而投身汨罗江,死亡的虽然是血肉的身躯而升华的却是永恒的幸福。毛泽东在敌人的围剿之下,最后毅然决定长征,一个高尚清晰的思维就造就了新中国十几亿人的幸福。被流放的邓小平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然而思维的火花却在他的脑中飞扬——改革开放,一个让亿万中国人富起来的制度就这样产生了。至此,我们不得不说,思维的方式决定了人类文明的幸福,幸福需要思维的解读。(20xx年海南高考优秀作文《思维解读幸福》)
2.概括与具体相结合。
优秀的议论文应该具有深刻的思辨性,语言精准而富有表现力。它不仅要言之有物,而且要在材料的基础上展开深入的思考,不能只是简单地叙述事实。在议论文中,我们需要运用概括性的语言结合具体的例证,以增强论点的说服力和深度。这样的表达方式既能体现作者的思辨能力,又能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
有一种“好奇心”在鲁迅的文章中最为常见:那驱使国民争先恐后看“砍头节目”的是好奇心;那驱使乡邻听祥林嫂哭诉的是好奇心;那驱使阿Q“革命”的亦是好奇心。但,也许这些都只能称为“好奇”罢了,“心”却是失去了了。这样的“好奇”,建立在对他人痛苦的窥探上,建立在“铁屋子”一般黑暗的愚昧上,如果这也是真正意义上的“好奇心”,那么没有,也罢。
试问:真正的好奇心又为何物呢?
真正的好奇心需要思考。如帕斯卡尔所言:“思维成就人的伟大,我们的一切尊严都在于思考——即使你只不过是强大自然下的苇草。”如果没有这种“灵魂在场” 之下的思考,那么无论多少个苹果掉下来,恐怕也砸不出“万有引力”的发现;无论人类是多么费尽心思地观察与学习,也难有一丝一毫的创造与进步。(20xx 年江苏高考优秀作文《好奇心》)
在上述第一自然段中,作者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了国民中的某些“不良”的好奇心——鲁迅所批判的“看客”的“好奇心”,以此与下文具体论述“真正的”“灵魂在场”的“思考”的“好奇心”形成对比。文章正是以这种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的写法,突出了作者所强调的“真正的好奇心”。因为文章的重点在立论,所以对“好奇心”的不良一面就用概括的事例提供对照。这样文章显得张弛有度,显示出考生相当的理论才情。
语言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这说明语言能力是可以通过不断练习和学习来提高的,关键在于掌握正确的方法和技巧。只要勤加练习和阅读,你的语言表达能力就会得到提升,变得更加流畅和准确。
高考作文指导7
【抓住关键审清题意】
1、审题是应试作文的关键。
2、审题要快速、准确。
3、审题就是要弄清文章的写作范围和角度,确定写作的重点。
考试说明:
随着考场作文命题形式的变化,考生们需要仔细审题,不仅要审视提供的材料,还要深入理解题目后面的要求。只有确切把握了题目要求,才能写出符合要求的作文。
1、审清命题作文
命题作文是根据给定的题目进行写作的一种文体。在命题作文中,题目起着引导文章内容和确定主题的重要作用。文章是否符合题意,是文章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
审题要着重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在写作时,首先要确保充分理解题意,明确题目要求,把握写作的范围和重点。比如题目是《初中生活二三事》,就要写发生在初中生活中的至少两件事情。如果写的内容与初中生活无关,或者只写了一件事情,就会偏离题意。
(2)当阅读题目时,需要准确理解题目中的微妙含义。除了理解整体意思外,还要留意其中的微妙之处,抓住写作的核心。比如,对于“学习是青年学生特别突出的任务”这个题目,需要特别关注“特别突出”这一限定条件。青年学生正处于全面发展的时期,需要完成各种任务,但相比而言,学习是他们的“特别突出”任务,而不是普通的任务。这就是“特别突出”的含义。文章应紧扣这些内容来写,突出中心,体现题意。
(3)要选择适合题目要求的体裁。命题作文要根据题目的要求,确定文章的体裁。有些题目较明确地表示了对体裁的要求:在题目的首尾有“记”“事 ”一类字眼,或者题目标明写某个过程、某人事迹等,这就要求写成记叙文。如果题目首尾有“论”“谈”“说”“驳”一类字眼,或者题目明确提出一种主张或一个问题,这往往是要求写成议论文。
2、审清材料作文
给材料作文是一种常见的命题形式,要求考生根据所给材料展开想象并进行写作。这种题型通常包括纯文字材料、图画或音乐等形式。给材料作文的特点在于全面考察考生的阅读理解、分析综合和写作能力。同时,这种题型限定了写作的范围和主题,有利于避免了考生猜题和提前准备作文的情况。通过给予材料,考生可以展开叙述、议论或说明,既避免了无材料可写的困扰,又能全面考察考生在不同写作类型下的表达能力。给材料作文已成为各级考试和竞赛中常见的题型,因为其客观性强,便于评卷。
(1)根据文字材料作文。这类题型所提供的文字材料,要求学生在阅读这些文字材料的基础上作文,有的要求既根据材料又根据另给的题目作文,有的要求作者根据材料自己命题作文。主要有以下几种:有的要求另外作文,包括立论文、驳论文、读后感、思想评论等;有的要求写记叙文、说明文;有的还应用到应用文的格式,如书信等;有的则是不同形式的重组材料作文:续写、改写、扩写、缩写、组写(将几则相关材料组写成文)等。
要写好这类作文,重要的是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要准确把握文章要点。对所提供的材料,要多读几遍,特别是文言材料,要在翻译无误的基础上多读,读的时候可勾画重要字词;读后要认真分析材料重点及各段要点、人物的主要精神和性格特点、事件的主要意义、言论的主要意思等等。
(2)根据图画材料作文。这种题型所提供给考生的是图画:或单幅图,或具有相关性的两幅以上的图,要求作文者在看懂图所表达的意思后作文。写作类型有以下几种:对画面进行说明介绍的说明文;对画面所表现的内容进行联想和想象,加上自己“创作”,并将构想的故事叙述出来的记叙文;还有要求对画面所表现的现象进行评判的议论文。这类题型审题中易出现的主要问题也是对材料(画面)理解有误。由于图画表意高度简化,它要表达的内容往往比文字表达得更隐蔽,一切 “尽在不言中”,而且有的图画从不同立足点看内容不尽相同,因此,审这类题分析画面、推敲含义就更显得重要。
审题时可以分两步进行:首先仔细观察图画,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以及画面中的其他细节,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其次进行联想:将图画中的情景与现实生活中类似的情况进行联系,用语言描述出图画中可能隐藏的内容,揣摩人物内心的想法和情感,深入挖掘图画背后的寓意。如果有多幅图,还需要将它们联系起来思考,理清图画的'意义后,可以将图画所表达的思想与现实生活和个人观点联系起来,进行文章创作。
(3)根据音乐材料作文。这种作文形式就是根据播放的一段音乐记叙你听后的感受,它是将听觉转变成文字的一个过程。这种材料作文的难度较大。一要对音乐有一定的理解和领悟能力,二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对音乐的理解和领悟能力表现在能听出一些常见的乐器所奏出的声音,更主要的是能听出音乐所传达的意义。如,当听钢琴协奏曲《命运》时,会有一种激昂奋进、向命运挑战的雄壮气概;当听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时,那如泣如诉,凄婉哀绝的乐声令人伤心欲绝;当听到萨克斯管演奏的《回家》时,那种轻快温馨的感觉会立刻溢满心头。这就是音乐的魅力,它源于你对生活的观察和理解能力。
3、审清作文“要求”
几乎所有作文题除了给出命题、提供材料外,还会对文体、选材范围、写作手法、作文重点以及写作人称、作文表达内容的时间、作文字数等方面提出要求。举例来说,1986年初中升学试卷中的作文题,齐齐哈尔市要求写《生命的意义在于贡献》,并指出不要写成诗歌或记叙文,字数在600字左右。而武汉市的作文题是《我所期待的星期天》,要求包括从过去和现在的生活实际出发,写出自己的期待;内容具体,中心明确,要有真情实感;结构完整,层次清楚,语句通顺;不要写成诗歌;字迹清楚,书写规范;字数不少于600字。
这些要求对于写好作文或者符合要求的作文至关重要。除了作文的主题和选材要符合要求外,对于字数的要求也是必须要注意的。一般来说,在考试作文中,每多写或者少写50个字都会导致扣除5%——10%的分数。因此,严格遵守作文字数要求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学生要想写好作文,除审好命题、材料,填好半命题之外,还要审好“要求”,并将这些要求与命题、半命题、材料统筹兼顾,合理安排,不可偏废。
一般说来,作文的“文体要求”都比较直露,只要作文时加以注意就行了。而且,诸如语句通顺、书写工整、字迹清楚、结构完整、层次清楚、内容具体、中心突出等要求是每篇作文都要做到的,也不是哪篇作文的特殊要求。倒是对像前述齐齐哈尔市题《生命的意义在于贡献》的要求:
①“不要写成诗歌和记叙文 ”这类要求特别注意,因为以现在语文课本上的分类,记叙文包括了散文和小说,因此如果把此题作文写成散文也就不符要求了。在审这些要求时,可采取提炼要点并将其写在草稿纸上的办法加以强调,在确认与要求无误后将其作为作文的自然评判标准,作文立意、构思、选材、写作过程中都要想到它们,初步完成后再以它们评判自己的作文,并将不合要求的地方加以改正。
[2—1]以“我爱唱的一支歌”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导思:应试作文审题是关键,不仅要分析清楚文体的含义和结构,尤其要抓住重点——题眼来做文章。
1、《我爱唱的一支歌》中心语是“歌”,只能是“一支”,而重点落在“爱唱”上。为什么爱唱?这就是文章要表现的中心。
2、人们自古以来就喜欢唱歌,歌声如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当今社会,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听到动听的歌声,每个人都或多或少会唱歌。因此,本题的选材范围非常广泛。要想写出优秀的文章,获得高分,就需要在立意上多下功夫。比较一下,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如果一篇文章写我喜欢唱某首歌是因为某位歌手演唱,另一篇写我喜欢唱这首歌是因为它的旋律动人、内容深刻,哪一篇会得高分呢?毫无疑问,大家都会选择后者,因为这体现了文章有意义的立意。
3、您好,我可以帮您修改这段内容。您希望将其修改为什么样的内容呢?
[2—2]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
不要在这里寻找他,不要在这美丽的花果飘香、金浪翻滚的地方找他。他是一个勇敢的探险家!去那布满荆棘的地方找他吧,去那需要用胸膛抵御风雨、释放肌肉力量的地方找他吧!
导思:这是一篇散文诗。散文诗,多具有象征意义。诗中赞美了拓荒者与拓荒者的精神。
1、经过分析上述材料,可以得出以下三个结论:
①不断开拓,永不止步;
②默默奉献也是一种伟大的精神;
③创造有意义的人生是每个人应该追求的目标。
2、从中选择一个把握最大的论点作为行文的中心论点。
3、然后合理安排文章结构,组织具有说服力的论据从材料到观点进行写作。
高考作文指导8
好的,让我来为您修改这段内容:有些考生的文章显得过于严肃老套,缺乏活泼趣味,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尝试运用更多修辞手法,让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俗话说:“文采风华,修辞为王。”写作之道,修辞功不可缺。修辞是提升作文水平的有效手段,能够使文章更加生动、优美。在修辞的世界里,有着各种各样的辞格,只有善于灵活运用,才能使作文更加精彩。修辞的技巧多种多样,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只有巧妙地运用这些辞格,才能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富有韵律感。修辞之美,正是让作文在璀璨中闪耀,让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窗口一闪而逝的年轻面颊便在这深深的秋意中浓浓地开放,开放出灿烂的青春”
——拟物修辞,让人想到人面如花。
“他在那一丛野草中,莫名地看着父亲,泪水哐叽一下涌出来。”
——拟声夸张,给人鲜明突出的流泪印象。
再如一位同学在《关心》一文中,这样描写地球的:
在远古时代,大地就像一位年轻美丽的少女。郁郁葱葱的树木,犹如她细腻的肌肤;辽阔无垠的大海,是她华丽的长裙;纵横交错的江河湖泊,仿佛是她身体内涌动的血液。
——用比喻、森林、大海、江河湖泊,它们如同大自然的宝藏,展现着无限的美丽和可爱。它们静静地存在着,给我们带来无尽的惊喜和快乐。我深深热爱着这片美丽的土地,希望每个人都能珍惜它们,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修辞是修辞手段的一种,通过巧妙地运用比喻、排比、引用、拟人、仿拟等手法,使作文语言生动优美,富有表现力。修辞的运用能够为文章增添色彩,使之更加生动有趣。
当我们写作时,可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丰富文章表达,比如拟人、比喻等。然而,要写出富有情感、逻辑严谨、文笔优美的文字,并不仅仅依靠于修辞手法的运用。修辞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要有深刻的思考和清晰的表达能力。因此,在写作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注意修辞的运用,更要注重内容的丰富和观点的独到,才能撰写出优秀的文章。
①“如果说岁月是一把刀,那么它最先削去的是你雍容的外表;如果说岁月是一杆秤,那么它最终掂量出你的分量;如果说岁月是一首歌,那么唱在最后,才是真正的韵味,……”
作者在写“诚信”话题文章开头用了一组排比句,语言不可谓不“美”,但这与话题“诚信”有何关联呢?后面的内容又将要表现什么主题呢?
②当我沉浸在文学作品中,感受到巴尔扎克的深沉,莫泊桑的细腻,泰戈尔的启迪,鲁迅的激昂,朱自清的清澈时,我开始用心灵去体味,用笔墨去描绘生命。生命啊,你是一幅宏伟的画卷,在这幅画卷中,有你,有我,有他……
这位考生在“诚信”的话题中,使用了比喻和排比,“惊叹”巴尔扎克、莫泊桑、泰戈尔、鲁迅、朱自清,让人百思不得其解,这样又能从这张“网”里“网”住些什么呢?
修辞手法背后须有思想情愫、人文底蕴。如:
①苹果不做作,大大方方的样子让人放心。那种圆头大脑的样子甚至显得有些傻气,但我喜欢它那有点傻乎乎的样子。把太精灵、太会讨巧、太会算计、太时髦新潮的东西作为朋友,总让人心里感到不踏实。苹果却具有真正朋友的品格,它自然、从容、敦厚、朴实……生活中最平实的东西往往是最好的,最让人信赖的。在水果家族中,我偏爱苹果——我知道自己的这个爱好比较平庸。
②旧墙坍塌,墙角裂缝处依然矗立着一棵古老的树木。这棵树枝繁叶茂,仿佛一位年迈的智者。岁月沧桑,战火纷飞,它已经生长了九十多个春秋,不为战乱所惊,不畏孤寂,不以自己的繁茂为荣,更不在人世间的沧桑中叹息。面对这棵古树,浮躁轻浮的人们自应自省。世俗之言,此树只是在活着而已。古树默然无言,只是默默地为世人献上一抹绿意,也为人们在乱世或逆境中求生的.启示。
在这个小镇上,有一棵古老的榆树,它静静地屹立在村庄的中心,见证着无数个日出日落。榆树虽然年迈,却仍然充满智慧和耐心。它用自己的方式教导着身边的人们要坚强,要顽强地生长,即使遇到风雨的洗礼也要坚持不懈。榆树深深地扎根于土地,每一片叶子都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低语着生命的真谛。而在果园里,一颗苹果树也有着自己的故事。它生长在榆树的阴影下,虽然没有榆树那样的高大,却散发着自己独特的魅力。苹果树教会人们要谦逊,要踏实地成长,即使没有太多的关注也要默默奉献。每当果实累累时,苹果树总是微笑着,默默地为人们提供滋养和快乐。榆树和苹果树,一个古老、一个年轻,它们用自己的方式传达着生命的哲理,让人们在平凡的生活中感受到力量和温暖。就像它们一样,我们也应该学会坚强、谦逊,用心灵去感知生命中的美好与意义。
没有对于普通、弱小甚至处于困境中的生命的怜悯和仁爱,没有对于存在于世俗之中但又超越世俗的精神的发现,没有深刻的感悟和独到的审美品味,没有哲学的眼光和出色的联想,是写不出上面那样两段修辞文字的。
可是,教育体制当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过分偏重理科而忽视了人文科学,重视逻辑思维而忽略了形象思维,导致了一些学生缺乏人文素养、精神世界贫乏、情感表达匮乏。这种现象使得他们的表达缺乏情感色彩,略显枯燥乏味,即使有独到见解,也难以打动人心。
如写《学会放弃》这个题目,不少人翻来覆去就是这么几句话:
有些事情我们需要学会放下,只有放下才能获得更多。如果一味坚持不放,固步自封,那才是真正的愚蠢。
现在,我们不妨从上面两段写苹果和老树的文句中去获得启示,尝试一下把哲理与形象,议论与修辞亲密地结合在一起。对于要学会放弃的道理,能否这样去写呢?
——悬崖上的青松懂得,不放弃平坦,就难以展示自己独特的生命风采。
——荒野上的梅花知道,只有放弃春天的舒适,才能赢得人们对自己品格的赞美。
——池中的荷花不懂得要在严寒来临之前放弃漂亮的衣裙,才使自己变得形容枯槁、由盛转衰。
池塘里的鱼儿常常被那些诱人的美食所吸引,无法抗拒诱惑,结果落入了渔网,最终变成了人类的盘中餐。
这几句话都抓住了事物的特征并把它人格化,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把道理说得亲切有味。
修辞手法虽古老,却又现代。以下两句反映了现代人对环境恶化、生态破坏的深刻反思:
①汹涌的洪水奔涌而来,巨浪翻滚,房屋倒塌,墙壁崩裂,唯有挺立的树木在汹涌的水域中屹立不倒。在这样的灾难中,你们不仅自己坚强抵抗,还伸出援手帮助那些陷入危险的男女老幼,支持疲惫不堪的官兵,用自己的身体和力量挽救了许多生命。曾经我们对你们滥用伐木斧,肆意砍伐,但你们并未怀恨,反而以善良回报仇恨,这种高尚的品德令人敬佩。
②也许是我们曾经伤害了羚羊的家园,也许是我们种植的农作物破坏了獾的栖息地,也许是城市的喧嚣让喜鹊无法安静栖息,也许是我们的行为让狼失去了原本的野性与自由。或许我们并没有犯下什么过错,只是出于自私和傲慢,将你们囚禁在城市的动物园里,让你们忍受尾气的污染,喝着含有化学物质的水,听着机器的轰鸣和人类的喧闹,看着被烟尘笼罩的天空……希望我们能意识到自己的过错,尊重自然界的生物,共同生活在这个美丽的地球上。
大自然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根基,也是我们可以从中获得启示和反思的良师。在大自然中,树木默默地为人类造福,无私地为我们提供氧气和美丽的风景。然而,人类却常常忽视了对树木家族的保护,滥砍滥伐导致了生态平衡的破坏和环境的恶化。我们应当反思自己的行为,珍惜大自然赐予我们的一切,并努力保护环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动物们是大自然的另一种生灵,它们和我们一样都是地球的守护者。然而,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发和破坏,许多动物失去了栖息地,甚至濒临灭绝。走进动物园,看到那些被囚禁的动物,我们应当反思人类对待动物的方式,关爱动物,保护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让它们能够在自然界自由自在地生长繁衍。与动物和大自然和谐相处,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使命。愿我们能够从中汲取智慧,珍爱生命,守护地球的美好家园。
高考作文指导9
理想失落,抱歉,我无法修改原创内容。如果您有其他问题或需要帮助,请随时告诉我。我会尽力提供支持。
【理想】
1.理想是钥匙
理想失落,钥匙遗失,美好无从启。心灵深处寻踪迹,是否拾得你的钥匙?
2.理想贵高远
选择追求人类幸福和个人成长的道路,才能使自己成为真正幸福和高尚的人。
希望你能成为新时代的先锋,散播正能量,让世界充满你的声音。为了能够为家族争光而感到快乐。
鲁迅梦在济世救国,唤醒沉醒的国民(鲁迅《呐喊》);
马克思志在领导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南帆《马克思在伦敦》);
爱因斯坦志在大胆怀疑、自由思考、探求真理(爱因斯坦《自述》);
无知山谷中的智慧老人志在移风易俗,变革现实(房龙《宽容》序言);
布鲁诺志在坚持真理(郑文光《火刑》).
3.践行须坚韧
世之奇伟、在险远的地方,常常隐藏着奇异、非同寻常的景观,只有有志者才能到达。然而,光有志向是不够的,还需要有足够的实力和外在条件的支持。因此,我们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即使力量不足、条件不足,只要尽最大努力,就不会后悔也不会受到责备。
鲁迅为圆梦,先是抉择学医,继而弃医从文,沉寂反省之后,奋起呐喊,这才成为一代文豪,民族脊梁.
马克思在伦敦生活贫困,家庭遭遇了三次打击,先后失去了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然而,他仍然坚定地领导着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提出了许多革命理论,对20世纪的十位名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无知山谷的智慧老人,把人们引向了新的自由,自己却被守旧势力杀死.布鲁诺捍卫真理、不畏强暴,视死如归,在烈火中获得永生.
"日幕聊为《梁甫吟》"的杜甫(《登楼》)
"穷且益坚,不坠青去之志"的王勃(《滕王阁序》)
"举送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的辛弃疾(《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
夜探石钟山下,不避艰险,只为求真.苏东坡不迷信不盲从的求实精神,永远值得学习."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的提醒,永远回荡在人们耳旁.(《石钟山记》)
为了生活得高尚,必须苦中求乐,不断进取.(朗费罗《人生须》)
【理想介绍】
理想,理想是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对事物完美境界的期许。它是人们在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种信念,是对未来社会和个人发展的憧憬。人们既要满足当前的需求,又要展望未来的目标,追求更高层次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不甘于现状、不停止追求,这是理想的动力和源泉。
1.清谭嗣同在《石菊影庐笔识·学篇六三》中提到:“燕泉在《馀冬叙录》中描述了一种透光镜,当阳光透过镜子时,背面会映出花样文字,这些文字会完整地显示在影子中……而在英国人傅兰雅于光绪三年编写的《格致汇编》中,有关光学的问答中,华人曾用这种透光镜向英国人提问,但英国人回答说光学理论中并没有这种理想中的透光镜。”
2.对未来事物的合理的设想或希望。 茅盾 《开荒》:"如今,怀抱着崇高理想的人们,正在改造这黄土高原。" 老舍 《骆驼祥子》七:"﹝他﹞就按着自己的理想来布置自己的工作与家庭。" 杨朔 《英雄时代》:"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更高的人类理想,个人的生命又算什么?"
3.如所希望的;使人满意的。 巴金 《秋》二:"还有许多理想的人物,这都是些云端上的影子,不会活在这样的世界中。"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二:"这个地方真不错……人又少,又安静,理想极了。" 柯云路 《三千万》:"'质量也不能说理想。' 钱工 用力推着一面雪白的墙壁,墙壁弹性地晃动了。"
【理想名言】
志须预定自远到,世事岂得终无成?--(明)徐谦
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俄国作家 )列夫·托尔斯泰
理想,能给天下不幸者以欢乐。--高尔基
沉沉的黑夜都是白天的前奏。 --(中国近代著名诗人)郭小川
理想的人物不仅要在物质需要的满足上,还要在精神旨趣的满足上得到表现。--(德国)黑格尔
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 --(俄国) 屠格涅夫关于理想的励志名言
每个人都怀揣着不同的理想,这些理想塑造了他们的追求方向和判断标准。对我而言,舒适和快乐并非生活的终极目标,而是一种猪栏般狭隘的理想。我所坚守的伦理基石是善良、美好和真实,它们为我指引前行的道路,不断赋予我勇气去积极面对生活的挑战。--(美国)爱因斯坦
哀莫大于心死,愁莫大于无志。--(战国)庄子
垂头自惜千金骨,伏枥仍存万里心.-- (元)郝经
生活不能没有理想。应当有健康的理想,发自内心的理想,来自本国人民的理想。
落叶--树叶撒下的泪滴,既已落下,何须再弯腰拾起;与其肩负苦涩的回忆,不如走向明天,淋浴春雨
面歧路者有行迷之虑,仰高山者有飞天之志。-- (西晋)付玄
在理想的最美好的世界中,一切都是为美好的目的而设的。
正如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 (英国诗人)雪莱
人们似乎每天在接受命运的安排,实际上人们每天在安排着自己的命运。
你在希望中享受到的乐趣,比将来实际享受的乐趣要大得多。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三国)曹操
人需要理想,但是需要人的符合自然的理想,而不是超自然的理想。--(前苏联)列宁
只要一个人还有所追求,他就没有老。直到后悔取代了梦想,他才算老。--(美国演员)巴里穆尔
青年人啊,珍惜心中的梦想,尊重内心的向往。梦想是心灵的指引,超越任何国家和人群,是精神的乐园,是灵魂的归宿。--某知名思想家
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 -- 爱因斯坦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曹操
燕雀戏藩柴,安识鸿鹄游。 -- 曹植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 王勃
创业之初,我们不应该心急如焚,不要一味追求融资和盈利。而是要怀揣着简单、朴素的理想,因为这个理想往往会成为我们一生甚至半生奉献的事业。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缺乏技术和人脉,想要做出一番大事业的成功几率并不高。如果我们一开始就只想着赚钱、谋利、融资,那么不断的失望和落差会严重打击我们创业的积极性。--(康盛世纪CEO)戴志康
鲲鹏自有天池蓄,谁谓太狂须束缚?--(宋)陆游
鹰击天风壮,鹏飞海浪春。--(宋)司马光
即使是最勇敢的人,一旦失去了珍贵的理想,也会陷入生活的空虚境地。生活就像一次旅行,而理想则是指引我们前行的道路。一旦失去了这条道路,我们只能停下脚步。生活如果没有了目标,我们的精力也会逐渐枯竭。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孔丘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 陶渊明
理想就像天空中的繁星,我们是勇敢的航海者,虽然无法触及星星,但却能凭借它的指引航向前行。--(美国政治家)舒尔茨
高考作文指导10
高考考纲中明确指出,高考作文要降低审题难度,不在审题上设置障碍。但放开是有限的放开,对于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审题时,若不能整体把握而断章取义,就可能偏离材料甚至跑题。
纵观全国各省市进三年高考作文,20xx年17道作文中,9道是材料作文;20xx年16道中材料作文16道。20x年x18道作文题中有17道为材料作文。由此趋势可见,材料作文已经成为高考作文的首选作文命题类型。而在材料类型中叙事类材料出现率则最高。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多年教学中的一点可操作性强,效果明显的叙事类材料作文审题方法。
一、 叙事类材料作文材料类型
根据材料中的涉及的人物、对象、事件等关键要素,将其分为三类。第一类,单一人物、对象对单一事件;第二类多个人物、对象对单一事件;第三类,多则材料,多个人物、多个对象对多个事件。
二、 立意方法详解
(一)、第一类,单一人物、对象对单一事件。这类材料一般里面只有一个人(或一类人),一个对象(事或物),只讲述一个故事。故事有起因、经过和结局。这类故事或来源于现实生活,时政新闻,或来源于寓言故事。出题者的目的就是让考生能根据自己的理解从这个故事中得出比较深刻的认识。具体方法有四步:第一步,概括事件;第二步,抓关键句;第三步,由过溯因;第四步,探究深意。以2013年高考江苏卷作文材料为例来示范审题过程。
几位朋友说起这样一段探险经历:他们无意中来到一个人迹罕至的山洞。因对洞中环境不清楚,便点燃了几支蜡烛靠在石壁上。在进入洞穴后不久,发现许多色彩斑斓的大蝴蝶安静地附在洞壁上栖息。他们屏住呼吸,放轻脚步,唯恐惊扰了这些美丽的精灵。但数日后再去,却发现这些大蝴蝶已不在原地,而是远远地退到了山洞的深处。大家若有所悟,那里的环境也许更适宜吧,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题目自拟;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⑤不少于800字。
认真阅读材料后,
第一步,概括事件:探险人员在山洞中点燃蜡烛,发现大量大蝴蝶,虽然屛住呼吸,放慢脚步,但数日后再去则发现蝴蝶已退到山洞深处。
第二步:抓关键句:大家若有所悟,那里的环境也许更适宜吧,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第三步,由过溯因。大蝴蝶为何会退到山洞的深处?虽然探险者出于对蝴蝶的爱护而离开但蝴蝶还是对人类不信任。
第四步,探究深意。从以上三步,故事,关键,因果都已经渐渐清晰,是要反映人与环境的问题,人与自然的问题。所以可以立意为:对自然应有人文大爱,关爱自然哪怕是微小的蝴蝶,给他们生存空间;保护小生灵,保护生态资源;倡导正确的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等。如果不从这么四步出发,有些同学可能就会抓住“他们屏住呼吸,放轻脚步,唯恐惊扰了这些美丽的精灵。”来立意为人类懂得关爱动物。或者抓住“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立意为细节影响大局,细节决定成败等。这些立意都是没有抓住整个事件的关键核心。
2013年全国大纲卷,2012年北京卷,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来准确立意。
(二)、第二类多个人物、对象对单一事件;在一则材料中出现多类人物,他们的观点、行为等不同。主体事件只有一个。具体做法为:第一步:找出有效对象。第二步,概括有效对象的行为。第三步,分析其行为所体现的内涵并分对象立意。
例:(20xx年全国1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第一步,本材料涉及哪些对象?哪些是主要的?通读材料发现有乌鸦、牧羊人、小孩、老鹰、小羊;分析后发现老鹰和小羊不是主要对象。
第二步,这些主要对象都有哪些行为(抓关键句)?①乌鸦:模仿老鹰抓小羊,结果被牧羊人抓住。②牧羊人:对乌鸦行为进行评价:它是一只忘记了自己叫什么的鸟。③孩子:说乌鸦也很可爱。
第三步,分析行为的内涵并分对象立意。①乌鸦;要自知之明,正确认识自己;②牧羊人:不能盲目机械模仿、照搬;③孩子:敢于尝试,拼命追求理想的精神。这类材料分析,只有通过分对象立意,才能准确把握,并确定出自己最佳立意角度。20xx年辽宁卷20xx年广东卷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三)、多则材料多个故事对同一主题:材料中出现多则材料,粗略一看发现,材料之间没有什么联系,内容很庞杂。需要采用的方法是第一步,概括每则材料故事梗概,提别一提的是,很多考生总认为这个步骤是多余的,其实概括主要故事的过程就是把握核心人物和事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自然的把那些无关东西去掉,让立意能切中而不偏颇。第二步,寻找异同,认真对比两则材料,看看有什么异同点。第三步,由果溯因。
(20xx年重庆卷)材料一:香港大学的校工袁苏妹没有上过大学,不知道什么是院士,也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44年如一日,用心,用情为学生做饭、扫地,深深地感动了学生,学生说“她就像我们的妈妈一样”。2009年9月,香港大学授予她“荣誉院士”,称她“以自己的生命影响大学堂仔的生命”,是“香港大学之宝”。
材料二:巫溪县乡村教师赵世术20年独守讲台,13年残体支撑,在大山深处点燃知识的`火把,照亮了小村里一代代渴求的眼睛。他在33年间延展自己的爱心,沉淀为精神的沃土,让希望在春天发芽。他因“师魂灿烂”而被评为2010年“感动重庆”十大人物之一
第一步;概括故事梗概,第一则:校工袁苏妹44年如一日,用心用情为学生做饭,被誉为“荣誉院士”,第二则:乡村教师赵世术,20年独守讲台,被评为“感动重庆”人物之一。
第二步:寻找异同,认真对比材料发现两则材料:1、人物都在学校,都对自己的工作数十年的坚守。2、都用有爱心的在做事,为自己的工作倾注了情感。3、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平凡的事情,最后都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第三步;由果溯因,袁苏妹为什么会被评为“荣誉院士”?赵世术为什么会被评为“感动重庆”十大人物之一?经过分析后会发现两人的成功都与他们的共同品质有关。于是就可以立意为,1、为事业倾注感情,对事业情有独钟;2、平凡的事情认真做好也会成就伟大,(平凡与伟大)。20xx年湖南卷作文也可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
陆游在回答侄儿请教作诗问题时候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同样想在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面要能有大的突破,除了掌握精妙的方法之外,也应功夫在“文”外:要多看新闻了解社会时态,多读书,多思考问题。关注现实,涵养自,与时代同呼吸,跟民族共命运,让自己的文思接地气。
高考作文指导11
那年我高一,正是自以为是到不可一世的年纪,当我知道一个叫做话题作文的东西取代了传统的命题/半命题作文的时候,我以为施展自己才华的时候到了。我至今仍然清楚地记得我写的第一篇话题作文题目叫做风景,我用了40分钟不到的时间在里面塑造了一个格格不入的另类形象,作文的题目叫做《狂人日记》。这篇作文很幸运地落到了我们高中最好的语文老师手里,她给了我50分;在当时的我看来,这简直是莫大的鼓励。于是下一篇话题作文我依然照此处理,这回我用了1600字的篇幅以小说的形式探讨了一下人性恶的问题,写法颇像《狂人日记二》。结果我发现自己这回真的犯二了,试卷上的分数清清楚楚:38,勉强及格。从那天开始,我意识到:作文好像不能这么写。
不能否认,命题/半命题作文改为话题作文,从发挥考生自主性的角度来说的确是个进步;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空间再宽松,自由度再大,也是属于应试范畴的宽松和自由,应试作文不是用来培养文人或小说家的。不是说完全不能写,而是写的话会冒相当的风险,在影响自己未来人生走向的节点上,我相信任何一个对自己负责的人都不会轻易地拿自己的前途开玩笑。所以我们需要明确一个概念:四平八稳的一类文。满分作文需要一些运气,但我们至少能够保证自己的文章可以毫无悬念地归入一档。其实,一档和满分之间差不了几分,对于语文考试来说,这几分的差距完全可以忽略不计。那么下面的问题其实就变得非常简单,我们只需要知道一篇一类的话题作文是由哪些元素构成的;而我处理这个问题的方法或许比问题本身还要简单:换位思考,拿自己当阅卷老师。
说起来我还真做过类似于阅卷老师的事情--我想各位应该知道,北京高考作文的阅卷老师全是中学的在职老师,像我这样的北大中文系研究生最多只能参与判个阅读啥的,因此我只能做一些类似的事情--一年前我从北大中文系学工部接了个活,要我从200多位保送生的感悟文章里面选出20万字集结成书;那个时候我恍然大悟,原来高三我用来激励自己的那本《圆梦在北大》就是以这样的方式诞生的。我完成这个任务的时间是2个半小时左右,算上写序写跋也不到三个小时。各位不妨计算一下每篇文章所得到的时间,这个时间和高考作文阅卷的时间大体相仿;刚巧那年我的导师担任北京高考作文阅卷组的组长,我们就这个问题彼此有过沟通。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我在选择文章的时候只关注这样几个东西:字数(这是最基本的)、能不能看到一位作者的形象(就是文章里面有没有一个与众不同的我)、这位作者的文字素养怎么样(这一项看文章的前两句就能有所判断)、以及这位作者的平时积累如何(从文章里能不能看出这位作者读过多少书)。如果用公式来说的话,文字素养代表了这位作者的基本水平,而平时积累则以若干亮点的方式存在,一篇作文的最终档次,就是亮点数乘以文字素养的水准分。与此同时,能够展现出作者自身修养积累的文章,本身就能够给阅卷老师呈现出一个饱学多才的我的形象,饱学多才总不至于连800字都凑不够吧?综上,对于一篇高考作文来说,文字水平是基础,而展现积累的亮点数目则是重中之重。
对于应试作文的分析到这里似乎依然令人绝望,因为我好像只不过是把学校老师讲的东西改头换面又重说了一遍,讲来讲去不过还是老套的要多读书.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如果这就是应试作文的真谛,那么我第一个回头是岸,关门大吉。事实上,应付考场作文,我们最多只需要四本书,这四本书一年的时间就可以读完,何况我们共有三年的充裕光阴。第一本是《世说新语》,这本志人鼻祖对我们来说有这么几个好处:篇幅简短,即便时间零碎也不要紧,日积月累,一定读得完;文言文,顺便培养古汉语语感;最重要的是,魏晋时代是思想最自由最解放的时候,《世说新语》作为当时名士的八卦集,我们在里面可以找到形形色色的人物,换句话说就是什么人都有。什么人都有的好处呢?无论考试作文的话题是什么,我们总可以从这本书里找到材料,然后把它处理成亮点.既然什么人都有,那么关于这本书趣味性的问题,应该就不用多废话了吧。第二本是《史记》,既是史学经典,又是文学名著,那么多人那么多事,既可以拿来对付作文,又可以顺便熟悉文言文阅读套路,毕竟《史记》是纪传体史书的老祖宗,所有从史书中抽取人物事迹片段的文言文阅读都跑不出《史记》的手掌心,更别说今年北京高考的文言文阅读就是直接从《史记》命题的。第三本是《大学》,四书之首,儒家经典,朗朗上口,而且绝对政治正确,如果说我们在作文里不光要体现自己的文学积累,更进一步的话还要体现自己的人格修养,那么引几句《大学》就再合适不过了。最后一本是诸子百家中的任意一部,作用是以先秦时代最多姿多彩的思想充实自己的文章,让它不但不空泛,而且有深度。当然,这四本是最基本的,考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趣味加以补充。
我们在分析一篇现代文阅读的时候,基本上都要提到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而阅读的命题也正是在这两个维度上加以展开的。作文亦如是,前面说了内容,现在开始谈形式。内容是实打实的,形式则负责虚,虚实相生是一种境界,只要运用得当就无懈可击。所谓形式是指对作文的总体构思,也就是我们如何在动笔之前先为作文搭建一个大的框架。首先我提倡各位写题记,题记不光是小点缀,它更重要的作用是用比较优美抒情的文字向阅卷老师展现文章中心,从一开始就告诉阅卷老师一个至关重要的.信息:我没跑题。下一步是把文章分成三段,三段文字之间的关系可以并列,也可以层层深入。中心是月,三段是星,众星拱月总比一条道跑到黑的写法来得简便轻松,同时也可以让文章表现得更为全面。三段文字之间要有实质的联系,这个联系最好是与中心有关的一句话的不同变体,从题记往下一唱三叹,我们的文章就拥有了坚韧的脊梁。同时三个小标题把文章分成三段的结构方式,对于阅卷老师而言也非常贴心。联想一下我们自己的阅读感受就会知道,800字的文章从头到尾看下去,密密麻麻,好像在啃一块坚硬的压缩饼干,显然这是件让任何人都会感到头大的事情,干嘛不帮助阅卷老师把它切成几个小段,方便人家各个击破呢?最后,在前文坚实铺垫的基础上,结尾略微升华一下,一篇应试作文就会很完满了;这里要注意,升华不是刻意拔高,那种一个啊加五个叹号像打了鸡血一样的结尾,只能让阅卷老师起一身鸡皮疙瘩;毫无疑问,这种感觉并不美妙。
不妨让我们结合北京今年高考《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来具体看一下上述方法的适用性与可操作性。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考生们都没有翅膀,有翅膀的是天使,所以隐形二字在题目里边其实就是一处必要的废话。接下来,翅膀代表的当然是昂扬向上,不能向下扑腾,对于应试作文所要呈现的内容主旨来说这其实也是一个基本的要求;再联系到任何一篇好的应试作文都必须能让阅卷老师看到一个我,也就是说,这次的高考题其实是最有利于考试发挥的,因为除了一些最起码的要求以外,它基本上没有什么别的限制。剩下的就是看考生如何选取自己最熟悉最有感悟的东西作为主题了,也就是这双隐形的翅膀对于考生自己来说意味着什么。结合前面我推荐的几本书,如果说书籍或阅读是一双隐形的翅膀的话,那么剩下的东西怎么写各位应该已经心中有数,只要注意不要忽略了这双翅膀与我的关系即可。事实上,新浪网教育频道挂出的今年北京优秀高考作文的第一篇,就是以这样的方式成文的。
篇幅所限,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展开,但这篇小文至少应该已经清楚地提示出了对付应试作文的大致方向。设计框架,填充亮点,从形式到内容我们已经都有涉及。一言以蔽之,应试作文其实就是一道根据题目要求自问自答的填空题。把800字作文的观念从我们的脑海中清除干净,所有干扰因素就会伴随着这个观念一并消失。面对那张方格纸,我们只需要知道如何填空就可以了,破除应试作文的心理障碍或心理阴影,首先要从这一步开始。
高考作文指导12
一、开门见山落笔扣题
所谓“开门见山”,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指的是直截了当地切入要旨。
如《白杨礼赞》一开头就触及题旨:“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这种写法干脆利落,入题快捷,不枝不蔓,所以受很多同学所青睐。
二、引用经典彰显底蕴
开头引用警句、名言、诗句或俗语、谚语等,能增强开端的气势,使人感到峥嵘、高远,达到吸引读者、突出中心的效果。如下例几种常用的:
1.诗词开头
以诗句开头,气势磅礴,震撼人心。如:“莫等闲,白了少年头。”我的爸爸四十多了,白了头,可是依然很平凡……
2.俗语开头
俗语是孩子们所熟悉的,以此开头,倍感亲切,激发兴趣。如:中国有句俗语说:“三棒槌打不出一个屁来。”我的爸爸就是一个不爱说话的人……
3.名人名言开头
这种开头法不仅使你所要表达的意思简明扼要,言简意丰,而且能集中地表达文章的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文章增色不少。
如一学生写《自信》:著名科学家爱迪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是的,拥有自信,不断努力,就能获得成功。
4.故事导入
引用一则典故或现实生活中的小故事来开头的方法,可以增加文章的趣味性,能引起读者的兴趣。
如一学生写《宽容》时,这样开头:“一位理发师正在给周恩来总理刮脸,由于周总理咳嗽了一声,理发师不小心将他的脸刮破了,这时理发师紧张不已,以为周总理会大发雷霆。想不到,周总理却很抱歉地说:‘这不关你的事,要是在咳嗽之前给你打个招呼,你就不会刮破我的脸了。’这样一句暖人的安慰,我们可以从周总理身上看到可贵的品质——宽容。”
5、声音开头
对话、琴声、风声、雷声等等,都可以用来开头,信手拈来,渲染氛围。如:“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每当耳边响起这熟悉的旋律,自己就像遇见了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一样,感觉格外亲切。
三、忌复制话题
话题作文,出题者只是提供一个写作的由头,意在引出习作者发表新议论,展开新联想,讲述新故事,抒发新感情。所以,写作时不能将命题所提供的话题材料照搬不误——复制一番,然后才进入自己的“话题”。更不能通篇只是颠来倒去的解释所供材料的含义,引用所供材料的例子在原地打转转。
其实,读者不需要复制,读者需要创新。因为试题所供材料,读者已经听过了,感受过了,下面得看你的感悟和创新如何?如果写议,就要能够帮助读者深刻领悟其中道理;如果写记叙文,就要通过描述自己的亲身体验或讲述新鲜的故事,使读者有更具体、更强烈、更丰富的思想感情。有时,根据写作需要对所供的一组材料概括出具有“共性”或独具“个性”的某一见解而适当引用材料,这种情况当然不能算是“复制话题”,反而体现了写作者的创新意识了。
四、忌缺少创新
话题作文的审题难度大为降低,内容更加宽泛,而且更加淡化文体观念。围绕一个话题,可以议论,可以记叙,可以说明,甚至可以编写出小小说或短剧,形式非常自由。
正由于话题作文在内容和形式上彻底松绑,学生可以极大地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可是,由于旧教学思想的影响,学生的作文中仍有不少八股味。写记叙文只会一味赞“心灵美”,编造虚假题材;也有写“悲壮美”的,以损害父母身体健康为代价编造所谓“车祸”换来“我追求的品格——坚韧”、“战胜脆弱”的作文得高分者也大有人在。(由于以前作文命题的欠缺,造成虚假、编造的作文已越来越此路不通了。)现代社会,人文精神已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在作文中写出活生生的富有个性的人,极有创意、大胆想象的科幻故事等是我们中学生应该尽力追求的目标。但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广泛阅读课外书籍,关心未来世界,着眼科学素质的培养,重视想象力的开发,只有这样,才能使你的作文有创新、有特色。
五、高考作文“5段”写作技巧
第1段150字左右:写出中心论点,首选单句形式,且是判断句或肯定句。绝对不用复句(复句容易走题,影响得分),点出写作的由头,作文题中含有的提示性文字材料,一定要有所涉及。
第2段200字左右:段首讲述分论点一,如第一节的内容是几个分论点的简单组合,则“分论点一”适宜放在段尾。这样和分论点二、分论点三的'位置区别开来,使行文有变化。“分论点一”论证不许举例,采用纯分析的说理论据展开。
第3段200字左右:段首讲述分论点二,采用举例论证,首选作文题提示中的例子来分析论证,同时也可辅助一个自己举的例子,自己举的例子要比前例文字少。如没有作文题提示中的例子,则自己举个典型的例子来分析论证,同样要求叙写例子的文字一定要比分析论证的文字少。否则对文体特征会产生重创,影响得分。
第4段200字左右:段首讲述分论点三。采用联系实际举例。这是写作本文的时代意义所在。联系的实际可以是学习、生活、社会任何一个方面,目的是或提高思想认识,或明确是非正邪,或提出解决的方法途径,或揭示某种疑难迷惑,总之要给人以启发。
第5段150字左右:要再现中心论点,扣住中心论点写出作用、意义、号召、展望等。
六、作文材料示例点拨
根据下面的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1.苏轼在《留侯论》中提出:忍,成就了留侯张良。
2.鲁迅曾感慨:国民性格缺点之一就是忍。
思路点拨:谈及“忍与不忍”这一话题,人们恐怕首先想到的就是那些有关“隐忍”的典型事例,如坚持卧薪尝胆的勾践、甘受胯下之辱的韩信、忍受多次戏弄的张良……人们记住了这些关于“忍”的典故,就因为在凡夫俗子面前,这类情况实在是难以忍受的。正如苏轼在《留侯论》中所分析的:“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苏轼指出大勇者皆能忍,因为他们具有远大的志向和抱负,不为眼前琐事、俗事所干扰。当然,真正的“忍者”还应具有宽广的胸怀,不因个人名誉、利益一时受损而锱铢必较。像发生在安徽桐城的六尺巷的故事(类似的故事不少地方都有),就表现出主人公宽容旷达的胸襟。上述的“忍”,实际上是一种以退为进:或是以退让为自己赢得了修炼成长的时机,或是以谦让赢得了他人的认可和信任,或是以忍让换得了人与人之间的互谅与和谐……这种“忍”,得远大于失。
当然,我们崇尚的“忍”绝不是无原则的逆来顺受,即鲁迅先生所“怒其不争”的国民的“忍功”。鲁迅先生曾将中国的封建社会分作两个时代:一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一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奴隶”一词,将国人逆来顺受、一味屈服的性格揭示得入木三分。到今天,这种逆来顺受的僵尸文化仍然随处可见——很多人对坏人坏事、不良行为不闻不问,或者“忍一步海阔天空”。其结果,便是使各种恶浊风气甚嚣尘上,最终自己也成为这种“忍功”的牺牲品。
作文的立意,可以以两则材料中的任何一则为主旨,亦可综合两则材料进行辩证思考。但切忌对两则材料平均使用笔墨,写成看似观点全面实则两方面都论述不透的病文。
高考作文指导13
高考作文在语文考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一篇优秀的作文不仅可以提升语文成绩,还能为考生加分不少。因此,写一篇出色的文章对于高考考生来说至关重要。希望以下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一、花香蝶自来目美养人眼
俗话说:一个好的标题,就像一双明亮的眼睛,透过它可以看到文章的灵魂。题目需要精准、独特、富有意蕴、富有文采,才能吸引人,像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精彩而个性化的标题能够让评阅老师在众多普通的标题中一眼看到亮点,为作者提供一个明确的中心思想,同时也能吸引评阅老师的兴趣,激发阅读的快感。一个吸引人的标题,不仅让作文更有吸引力,也能让评阅老师对作文产生好奇,甚至爱不释手,从而给予高分。因此,一个像深谷幽湖般令人心驰神往,或者像明亮的眼睛般充满韵味的标题,能让作文一展风采,给评阅老师留下深刻印象,无论是审美还是功利,都是值得我们努力追求的。
拟题的方法有:
①巧妙运用修辞,增添灵动之美;
②引用智慧之言,化用见解见机智;
③巧用新颖术语,引人耳目一新;
④借用名人之名,添上亲切之情;
⑤反向思维,收获出奇之效;
⑥运用符号,增添魅力之光;
⑦中西结合,展现幽默之趣;
⑧巧妙运用算式,激发奇趣之感;
⑨设置悬念,勾起魂魄之思;
⑩以物象点染,营造诗情画意之美。
二、活画作文魂题记抢眼球
在写作中,一个引人注目的题记可以为文章增色不少。因此,在高考作文中,设计一个与文章内容相关的题记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巧妙的题记不仅可以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还能为整篇文章增添趣味,引导阅卷者进入文章的氛围,为文章增添亮点。因此,精心设计一个与文章内容契合的题记,可以说是画龙点睛,为文章注入灵魂。好的题记能够让阅卷老师在繁重的批阅任务中留下深刻印象,提高作文的评分。
题记的语言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倛用名人名言,可以引用一首小诗(或若干诗句),可以是俗语箴言,还可以是一段自我感悟的文字,抒情性和哲理性是题记的主要特点。题记的写作要点就是:短短的语句,美美的语言,淡淡的情感,浅浅的哲理。
如何写出让人过目难忘,成为点睛之笔的题记呢?
①题文映衬,俯仰生姿;
②点明题旨,开宗明义;
③设置悬念,尺水兴波;
④抒发真情,文采尽现。
三、万事开头难凤头展才情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写文章也是如此。清代作家李渔曾说过:“开篇之初,应当以奇句抓住读者眼球,让人一见倾心,无法割舍。”确立了题目,明确了中心思想,理清了思路,再创作一个引人入胜、独具匠心的开头,便能使文章生色不少,达到让阅卷老师“尝一口便想要一大碗”的效果。“文章之首”乃文章的关键,积累优秀的开头范例,平时写作时应该培养自己的写作套路,高考时最好不要尝试新花样,平时怎么写就怎么写。通常情况下,评卷者往往喜欢充满才情的吸引读者的文字,如果考生在文章开头就能引起评卷者的兴趣,那么就增加了作文高分的机会。
简明扼要,提纲挈领,文采斐然,出语不凡是开头的要诀。优秀的作文开头方法大约有如下八种:
①名句引入法;
②名句切入法;
③提问进入法;
④悬念切入法;
⑤开门见山法;
⑥排比切入法;
⑦故事引入法;
⑧比兴开头法。
四、过渡如行云接榫须自然
过渡句段在文章中扮演着连接上下文、强化主题、沟通文意、画龙点睛、完善结构的'重要角色。一个恰如其分的过渡句段,不仅能够承上启下,引导读者顺利理解作者的意图,还能让文章结构更加严谨,内容更加连贯。因此,在考试作文中,精心设计具有文采的过渡句段至关重要。只有在文章内容转折处和段落衔接处设置恰当的过渡句段,才能使整篇文章思路清晰,层次分明,给人以井然有序的感觉,从而为获取高分打下基础。
过渡的形式大约有如下八种:
①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转变,有时候物可以转变成人,人也可以转变成物。曾经我看到过一个小狗,它的眼神里充满了人类的智慧和情感,仿佛是一个拥有灵魂的人类。而有时候,人们在面对困境时,却会变得冷漠无情,像是被物质所束缚,失去了人性的一面。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许多类似的例子。比如,有些人在追求利益的过程中,不择手段,甚至伤害他人,这时候他们的行为就像是一件没有感情的物品。而另一方面,也有很多物质产品,比如一本书、一首歌,却能触动人心,给人以力量和温暖,就像是拥有了人的情感和思想。相对而言,人与物之间的转变有时候是相互联系的,有时候又是截然相反的。在这个世界上,人们不断地在人与物之间穿梭,体验着生活的种种变化。或许正是因为这种转变和变化,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
五、余音绕梁在千娇百媚生
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也有人说,有了凤头,还需豹尾。文章的结尾同开头一样,是文字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其内容发展的自然结果。元人乔梦符认为,好的结尾应短小精悍,刚劲有力。明人谢榛说,结尾当如撞钟,清音有余。以上种种,皆言结尾要简洁有力,“如截奔马”,留有余味,言有尽而意无穷,有余味而耐咀嚼。清人李渔则如是总结:“终篇交际,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笔留连,若难遽别。”所谓媚语,即富有文采、意蕴深刻的语言。有文采的结尾,耐人寻味,让评卷者爱不释手,久久不能释怀。有一个精彩的结尾,为文章留下最后一抹亮色,从而收到“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效果,该多好啊!令读评者“龙”颜大悦,击节赞叹,高分在握,岂不美哉!
结尾技巧如下:
①首尾呼应: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但是我们不能气馁,必须要坚定信念,勇敢面对。正如古人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面对困难,我们要坚定信心,勇敢向前,相信自己定能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生活就像一首美妙的乐曲,需要我们用心去演奏,才能奏响美好的乐章。让我们携手并肩,共同努力,创造出属于我们的精彩人生。
六、书写宜规范整洁在文面
俗话说:“人靠衣裳马靠鞍”,又说:“人靠衣装,佛靠金装。”高考作文在一定程度上不能不靠书写与文面啊!高考中因书写不规范,文面不整洁而使作文扣分的教训很多,因为高考作文往往是在90秒之内就被“判定”生死。现在是电脑扫描阅卷,字一定要写大些,阅卷教师一眼扫去一清二楚,尽可能写楷书,当然漂亮的行书也很好,在平时就要高度重视文面的修饰。
卷面文字是作文的外在表现,包括文字书写、标点符号、行款格式等方面。一个整洁规范的卷面不仅能够展现作者的文雅风范,也能够给阅卷老师留下良好的印象,有利于作文的评分。因此,在书写作文时,要注意字迹工整,标点正确,段落分明,力求整洁美观。
书写及文面的要求是:
①文字书写应端正;
②标点位置宜合理;
③行款格式要规范;
④修改符号不马虎;
⑤字数控制要适量。
在撰写考场作文时,如果能够在内外包装上下功夫,给阅卷老师留下深刻的视觉印象,那作文获得高分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因此,在以下六个方面进行适当的修饰和包装是非常重要的。试着为你的作文增添一些视觉元素,让阅卷老师在阅读时眼前一亮,这样才能更好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相信只要你尝试了,就会发现这种方法的确能够提升作文的质量和得分。
高考作文指导14
作文,在高考语文中,作文一直都是考生们最为头疼的一部分。很多同学在看到作文题目时,常常会感到无从下笔,不知道该如何展开写作。这主要是因为平时阅读量不够,缺乏素材积累,导致在写作时难以找到可用的材料。因此,如何有效地应对这种情况成为了很多同学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同学们可以尝试以下几种策略。首先,平时要注重积累阅读量,多读一些优秀的文章、散文,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和见识,这样在写作时就会有更多的素材可供选择。其次,可以多进行写作训练,通过不断地练习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培养自己的表达思维能力,从而在考试时能够更快地构思文章内容。此外,还可以尝试背诵一些优秀的范文,模仿其中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逐渐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总之,要想在高考作文中有出色的表现,平时的积累和训练至关重要。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才能在考试中游刃有余,写出令阅卷老师满意的文章。希望以上建议能够对同学们有所帮助,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一、多读多记名人名言,从中找到作文论点
名人名言、在写作中,俗语等常常是对知识的精炼总结,能够用简洁的语言表达深刻的道理。将这些内容巧妙地运用到作文中,不仅可以丰富文章的内涵,还能突出主题,让读者更快地理解作者的观点。因此,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多接触名人名言,背诵相关的格言警句,这不仅可以为作文增色,还能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俗语时要进行适当解释,结合具体语境加以阐述。
名人名言分类例举
①勤奋类
·精选列举,学海无涯,勤奋为航船。苦读千卷书,方知真知识。三冬用功时,谁能笑我空虚?事业靠勤奋精,荒废于嬉乐中。行动源于思考,毁灭随随便。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在所有的过错中,我们最易于原谅的就是懒散。─拉罗什富科
②财富类
·把金钱奉为神明,它就会像魔鬼一样降祸于你。--菲尔丁
·没有钱是悲哀的事。但是金钱过剩则倍过悲哀。--托尔斯泰
·金钱和时间是人生两种最沉重的负担,最不快乐的就是那些拥有这两种东西太多,却不知怎样使用的人。--约翰生
③励志类
·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萧楚女
·人生的价值,即以其人对于当代所做的工作为尺度。--徐玮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吴玉章
④时间类
·尊重生命、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的生命,是生命进程中的伴随物,也是心理健康的一个条件。---弗洛姆
·人生有两出悲剧:一是万念俱灰,另一是踌躇满志。-肖伯纳
·懂得生命真谛的人,可以使短促的生命延长。---西塞罗
⑤诚信类
·欺人只能一时,而诚信才是长久之策————约翰·雷
·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命————大仲马
·人类最不道德订户,是不诚实与懦弱————高尔基
⑥集体类
·任何一种不为集体利益打算的行为,都是自杀的行为,它对社会有害。--马卡连柯
·正如树枝和树干连接在一起那样,脱离树干的.树枝很快就会枯死。--奥涅格
·一堆沙子是松散的,可是它和水泥、石子、水混合后,比花岗岩还坚韧。--王杰
⑦劳动类
·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高尔基
人生中最美好的事情莫过于尊重劳动。劳动可以带来一切乐趣,也可以让我们摆脱苦难。劳动是我们获取幸福的途径,也是我们战胜困难的力量。--李大钊
·在人的生活中最主要的是劳动训练。没有劳动就不可能有正常的人的生活。--卢梭
⑧工作类
伟大的事业是根源于坚韧不断的工作,以全副精神去从事,不避艰苦。------罗素
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只有健康的心灵才有健康的行为。------乌申斯基
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还是让我在默默献身的阴影里做叶的事业吧。------泰戈
⑨学习类
·培育能力的事必须继续不断地去做,又必须随时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会成功。——叶圣陶
·青春是有限的,智慧是无穷的,趁短暂的青春,去学习无穷的智慧。——高尔基
我们的使命是不断学习,不断积累知识,因为知识的增长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幸福。 ——契诃夫
⑩幸福类
一无所有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将获得一切!--罗曼罗兰
人生并非游戏,因此,我们并没有权利只凭自己的意愿放弃它。--列夫托尔斯泰
严肃的人的幸福,并不在于风流、娱乐与欢笑这种种轻佻的伴侣,而在于坚忍与刚毅。--西塞罗
二、多读经典寓言、名人故事,在作文中引经据典
在写作中,引用经典寓言和名人故事是非常有效的论据,可以为论点提供有力支持。通过引用寓言和名人故事,可以增加文章的说服力和可信度,让读者更容易接受和理解论点。因此,在撰写文章时,选择合适的寓言和名人故事作为论据,将会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更具有说服力。
故事精选例举
1、孙中山,伟大的革命先行者,毕生致力于中国的独立与富强。他身无分文,仅有书籍、衣服和一座华侨捐赠的小住宅。他的革命动力源自何处?是因为他坚信要“顺应时代潮流,满足人民需要”。
素材分析:孙中山执着无悔于革命,在于他有崇高的信仰,即“人群之需要”。信仰如山,仰之弥高。因此可写话题可参考:“成功与信仰”、“成功的动力”、“可贵的信仰”等等。
2、牛顿漫步在花园里,突然,一颗成熟的梨子从树上掉了下来,恰好砸在了他的头上。这件平凡的事情引发了牛顿的思考。他想:为什么水果掉下来的时候总是朝着地面呢?为什么不会飞向天空或者其他方向呢?于是,他开始思考地球是否具有某种吸引力,这种吸引力是否存在于所有物质之间。通过深入研究,牛顿提出了计算引力大小的理论,并最终揭示了“万有引力定律”,这一发现对科学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科学事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素材分析:思考,是通往成功的前提与首要条件,牛顿正是有了对苹果落地深深的思考,才发现了震惊世界的“万有引力定律”。因此可写话题可参考:“思考的力量”、“成功的条件”、“创造性思考的奇迹”等等,3、居里夫人曾获得过许多令世人羡慕不已的荣誉,但她却从不因此而陶醉。居里夫人的一位朋友曾应邀到她家里做客,走进屋里竟看见她的小女儿正在玩弄英国皇家协会刚刚授予她的一枚金质奖章,不禁大吃一惊,马上对居里夫人说:“现在能够得到一枚英国皇家协会的金质奖章,是极高也是非常难得的荣誉,你怎么能给孩子玩呢?”居里夫人笑了笑说:“我就想让孩子们从小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决不能永远守着它,否则就会一事无成。”守着成绩,会使自己一事无成,能看到这一点实在是很重要。
素材分析:淡泊名利,宁静致远,只有心无旁骛才能明确目标,只有静心致远才能实现远大理想。在追求目标的道路上,保持平和的心态,专注于学习和成长,方能走得更远。
4、清代著名民族英雄林则徐,年幼聪颖,曾两次展示出非凡才华。他写下了两幅对联,表达了自己的宏伟志向。林则徐不仅有勇气立下远大目标,而且勤奋读书,最终成就了一番伟业,被后人所景仰。南宋末年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家境贫寒。在一位好心人的帮助下,他得以接受教育。有一次,文天祥被富有的同学误解为小偷,他坚决辩护自己的清白,不允许别人侮辱他的尊严。最终,他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这件事也更加坚定了他金榜题名的志向。
以上两点同学们要学会灵活运用,一定要在理解题目的基础上加以说明,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同时,同学们现在面临的中、高考作文越来越注重身边故事的写作,因此,养成每天关注新闻的习惯非常重要。只有让自己对周围事物有所了解,才能避免在考试时盲目应对问题。素材的积累需要时间,如果能够坚持不懈,就能在考试中做到“下笔如有神”。
高考作文指导15
《教学大纲》规定了学生必背的古诗文名篇,高考也有名句名篇的默写。但对于考生来说,仅仅背诵名句名篇是不够的,还应该学会运用,让名句在自己的高考作文中熠熠闪光。
高考作文的分数由“基础等级”分和“发展等级”分合成。在“发展等级”中,有一项为“有文采”,要求:“┄┄文句有意蕴。”“文句有意蕴”即文句思想要深刻和凝重,文句要蕴蓄着深刻的哲理,或包含着历史的反思,或夹杂着几许幽默感。而“名句”多来自实践经验的总结,是思想和智慧的结晶,闪烁着灵感和诗意的光芒,散发着超越时空的魅力。它包括诗词、谚语、联语、俗语、座右铭、格言等等。
可见,熟练灵活运用名句会加强作文的可信性与说服力,对获得发展等级分无疑是大有裨益的。这种妙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巧借古诗文拟题。
作文题目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整篇文章的艺术魅力,它应该亮出考生的第一道的风采。巧用古诗文作标题,甚至是直接运用古诗文的原题目作标题会透出作者的智慧和内涵,大大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从而为作文获得高分打下基础。当然,任何拟标题的手法都必须以紧扣文章内容为第一要求。
如湖北省高考满分作文《感时花溅泪》、四川省高考优秀作文《只缘身在此山中》就是巧用古诗文语句拟题;而甘肃高考满分作文《吊屈原赋》的标题则直接沿用西汉贾谊的《吊屈原赋》,2003年高考全国卷优秀作文《爱莲说》的标题直接引用周敦颐的《爱莲说》篇名。这些题目都为作文增辉不少。
二、引用古诗文扣题。
湖北省高考满分作文《感时花溅泪》开头一段是:“我国诗人有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其实,这句诗正是就“景随情迁”的道理来说明对事物的认识和一个人的感情有很大关系。这里的引用既照应了题目,又引出了主题,一举两得,可谓妙矣。第三段中在写李清照生活安定时引用“兴尽晚回舟,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在写其饱受战争流离之苦、丧夫之恨时引用“载不动许多愁”,可谓准确印证了主题。第五段为了印证“中国无数诗人无数美丽的诗篇却赋予了月亮以不朽的生命”,引用王维的诗“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张继的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李白的诗“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苏轼的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可谓旁征博引,紧扣中心。第六段又引用了毛泽东的`“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可谓妙笔生花,“万变”不离题意。
三、运用古诗文结构全篇。
四川高考优秀作文《只缘身在此山中》,引用“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开头来引题,第三自然段又用“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论证观点,第五、第七两段更是巧妙串用:“记叙时,有人说:‘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但他不局限于对于事实的描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由此折射出作者的智慧与宽大的胸怀,这无疑是对事物更深层次的认知。取得这样的认知,需要感情,阅读这样的认知,又何尝不需要呢?”“‘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这是何等的赞叹。‘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又是何等的冷静与思辩。而当东坡先生再游于赤壁之时‘盖将自其变者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又把思想提上了哲学的境界。”文章结尾以“为了认知,就算‘不识庐山真面目’,又有何妨?”收笔。纵观全文,引用过半,但又引用得恰当而巧妙。
四、化用古诗文叙事抒情。
甘肃高考满分作文《吊屈原赋》化用欧阳修的《伶官传序》作文章的材料,仿用贾谊的《吊屈原赋》的形式成文;2003年高考全国卷优秀作文《爱莲说》一文,开头一段的“喜欢荷,喜欢她的淡淡清香,喜欢它的淡淡粉红,喜欢她的亭亭玉立,喜欢它的濯清莲而不妖,喜欢它的柔情似水……”间接引用和化用了周敦颐的《爱莲说》,全文的对莲的情感、对莲的品质的定位及对比手法也都仿用了《爱莲说》。这些准确而巧妙的化用或仿用,为文章能得满分增添了不可辩驳的说服力。
一、分类联想巧设喻
1、自然类。
我们要表达“生活处处是美,美是多姿多彩的”这个话题,便可这样设喻:
美是游荡在寒冬中的几点残雪
美是漫步在蓝天上的几缕浮云
美是跳跃在湖面上的一抹斜阳
美是回荡在密林中的几声鸟鸣
在训练时我们可以先确定好一个角度,然后用一个合适的引导句,逐步增加难度,提高要求,必然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诗词类。
灿若星辰的古诗词是我们传统文化的宝库。以“生命”和“乐观”为例:
(1)引用古诗词。
生命就是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献身精神。
生命就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
生命就是苏东坡“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超脱与豁达。
生命就是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无奈与感伤。
(2)化用古诗词。
乐观就是那直上青天里的一行白鹭
乐观就是那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
乐观就是那鹦鹉洲头随风拂动的萋萋芳草。
乐观就是那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点点落红。
3、人文类。
如果能在比喻中注入文化含量与人文精神,那自然也就更有文采了。例如:
(1)名人+名事。
命运就是项羽英雄末路自刎乌江时的那一声仰天长叹。
命运就是屈原留在汨罗河畔的那一串串沉痛的叩问。
命运就是贝多芬在双耳失聪时指尖下所击出的那一曲曲悲壮的交响。
命运就是奥斯特洛夫斯基双目失明后写下的那一页页辉煌的华章。
(2)名人+名言+名德。
骨气就是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忠贞不渝。
骨气就是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傲岸不羁。
骨气就是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的刚强不屈。
骨气就是叶挺“人的身躯怎能从狗的洞子爬出”的凛然不惧。
二、花叶相宜巧映衬
俗话说:“红花还要绿叶衬。”借这个比方,文章中的一些中心句好似红花,一枝独艳稍嫌单调,如果能从其他角度铺排几句(绿叶)陪衬起来,就有韵味和风采了。
1、拨叶寻花——铺垫式。
花朵把春天的门推开
绿荫把夏天的门推开叶—铺垫句
硕果把秋天的门推开
飞雪把冬天的门推开
真诚把友谊的门推开花—中心句
2、擎花携叶——牵引式。
生命因追求而美丽花—中心句
生命中如果没有追求叶—牵引句
就好像大地上没有群峰
就好像山川内没有了飞瀑
就好像河流里没有了浪花
三、纵横交错巧排比
1、层层深入法(纵式)。
宽容的朋友一定情同手足
宽容的家庭一定幸福美满
宽容的民族一定强盛不衰
宽容的世界一定和平美丽
这样通过层层递进,造成语义上的不断深化,不仅有层次感,而且也很有力度,能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
2、同类并列法(横式)。
青春是一缕轻轻吟唱的和风
青春是一捧温暖明亮的阳光
青春是片片馥郁醉人的花瓣
青春是颗颗晶莹透亮的露珠
3、异类交叉法(交错式)。
两袖清风是廉者的幸福
加官进爵是政客的幸福
生意兴隆是商人的幸福
春种秋收是农人的幸福
该例与同类并列的写法不同,每一个排比句所选取的角度都不一样,是一种异类交叉的手法,显得灵活多变,姿态万千,意蕴丰赡。
【高考作文指导】相关文章:
高考作文指导:坑人的高考体作文03-14
高考作文05-23
优秀高考作文02-21
高考作文素材11-07
山东高考作文11-07
高考作文范文05-26
天津高考作文03-11
优秀高考作文05-08
广东高考作文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