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规划工作计划集锦八篇

时间:2022-03-19 09:19:24 工作计划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规划工作计划

  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我们又将续写新的诗篇,展开新的旅程,做好计划,让自己成为更有竞争力的人吧。我们该怎么拟定计划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规划工作计划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关于规划工作计划集锦八篇

规划工作计划 篇1

  一、组织保障

  成立全县旅游产业发展工作领导机构,负责全县旅游产业化发展组织指挥、指导协调、督促检查和考核奖惩等工作,县发改委、旅游局、农业局、农工委(农办)、扶贫办、建委、交通局、国土局、林业局、水利局、文化局等部门负责对全县旅游发展工作进行有效配合。

  各景区管委会和乡镇积极负责实施全县旅游业发展的重大决策和重大项目实施。重点旅游景区在现有管委会的基础上深化组织管理,形成有效推动力。

  营造全社会支持旅游发展的良好氛围,其他与旅游发展相关的部门,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共同促进XXX县旅游业的发展。

  二、政策保障

  与统筹城乡发展、旅游扶贫、大武陵山区旅游发展政策对接,争取政策支持。

  1、完善产业发展政策

  2、加大资金引导支持

  3、争取项目用地政策

  4、完善财税支持政策

  5、完善项目倾斜政策

  6、培育壮大旅游产业市场主体

  三、资金保障

  1、加大政府引导性资金的.投入力度

  2、拓宽旅游融资渠道,鼓励民资进入

  3、争取政策资金和专项资金支持

  四、人才保障

  1、制定旅游人才培养、培训计划,整合县内旅游教育资源。鼓励地方院校与县政府采取联合办校、联合办学等形式,依托大、专院校资源,共同培育旅游人才。

  2、全面推行旅游从业人员岗前培训、在职培训、转岗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等级考试、资格认证制度。

  3、对旅游职业短缺人员实行高薪聘请和优惠待遇从区外引进,建立选拔任用人才的激励机制和发展环境,促进旅游人才的合理流动。县旅游规划实施保障体系

规划工作计划 篇2

  一、新课程实施建议

  1.根据新课程的目标,落实教学计划,做好必修、选修模块的开设

  1)课程介绍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

  必修课程是普通高中阶段所有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体现了课程对所有学生的基础性要求。必修有一个模块: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模块36个学时,2个学分。

  选修课程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选修模块强调在必修模块的基础上关注技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双重建构,是信息素养培养的继续,是支持个性发展的平台。选修模块设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技术、人工智能初步5个课程模块,选修模块每个模块36个学时,2个学分。

  根据我校情况,在高一开始必修模块,高二开设选修模块

  2)各模块的教学目标

  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模块中信息的获取、信息加工与表达、信息资源管理等都是以信息处理与交流为主要线索,按信息的获取与评价、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信息的发布与交流、信息的存储与管理的逻辑线索组织起来的内容体系,有利于学生将由实践获得的技能经验上升到理性的认识。

  “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以基本算法、程序设计、问题解决为主线,通过教学逐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最终解决问题。通过本模块的学习,使得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常用算法,探究待解决的问题与算法之间的联系,尝试归纳算法与程序设计的一般规律。

  “多媒体技术应用”模块以多媒体作品制作和软件开发的方法为主线组织教学,通过规划设计、选择媒体、采集素材、作品集成与调试、产品评价等过程,让学生了解多媒体作品制作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网络技术应用”模块以网络基础知识、应用技能、网站的设计与制作为主要内容开展教学,围绕任务组织教学活动,通过任务的逐步完成来达成学生信息素养的基本目标。

  “数据库管理技术”模块按照分析问题、建立数据库、使用数据库、管理数据库的线索组织教学。

  “人工智能初步”模块以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及普通高中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的人工智能领域的有关内容入手,通过学生观摩或实际操作,感受人工智能技术的无限魅力,让学生了解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各学校可根据高中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校实际情况组织教学。

  3)高二选修课开设建议:

  ①、对学生需求的调查

  根据统计可以发现,学生对多媒体应用时最感兴趣的,这部分内容起点要较低,在现实生活学习中的应用也最为广泛,但每个选修模块的人数不一,对我们实施选修开课造成一定程度的难度

  ②、各门课程的教师安排

  我校信息技术学科的师资比较充足,根据各位教师的所学专业及自身的业务特点,安排教授不同的.课程

  ③、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的解决方法

  现有机房的数量不能满足开设选修课程

  按照新课程要求,高二阶段有5个选修模块,我们学校如选择其中的4个模块,至少需要4个机房才能正常开课。若4个班同时开课,需要5个机房才能满足要求,课目前学校只有2个供高二使用的计算机室

  教学设备无法满足正常的教学

  1)网络技术模块需要单独开设一个实验机房供学生实际操作,现阶段只能以理论知识为主

  2)人工智能需要专业的实验室

  3)原来的计算机教室,硬件多已老化,对于新课程涉及到的视频编辑,虚拟现实等等知识无法完成

  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与数据库模块需要理论讲解与上机实践并重,需要1间独立的传统教室讲授理论课程,这两门课程最好排2节连堂课,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

规划工作计划 篇3

  一、基本情况

  村11社地处县城西,离县城3公里,座落在山青水秀的山下,全社共有农户户,合计人,劳动力人。现有耕地面积亩,其中退耕还林面积亩。年人均纯收入元。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为核心,以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建设为目标,坚持面向市场调结构,增收富民建新村,大力推进“六通三化”战略,积极探索依托县城,服务城市,发展自我的新路子,力争于年实现全面小康。

  三、奋斗目标

  到年,通过4年左右的时间,把该社建成我镇的全面小康示范社,人均纯收入达到800元。增长方式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跨越;生态资源实现由简单利用型向可持续发展的跨越,初步形成蔬菜、水果、养殖以及劳务四大支柱产业;人民生活实现由初级小康向全面小康的跨越。

  年,蔬菜基地达亩,优质水果亩,发展种养大户达户,引进推广新品种个,推广适用新技术2项,劳务输出人,农民新村修建户达30,沼气池达95口,全社人均纯收入达到500元。

  年,建设蔬菜基地达亩,加大对亩优质水果基地的`管护、增效,发展种养大户达户,引进推广新品种个,推广适用新技术2项,劳务输出达人,农民新村修建户达70,全社人均纯收入达到元。

  年,全社人均纯收入达800元,达到全面小康建设标准。

  四、发展模式及经济支撑点

  充分发挥地处城郊的区位优势,逐渐淡出传统农业,发展城郊特色经济。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六通三化”为重点,以“三个转变”为动力,扶持大户,建设基地,推动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生活小康化。

  1、建设无公害蔬菜基地。由于城市扩展,蔬菜基地大量被征占,充分利用该社离县城较近的有利条件,建立成片优质蔬菜基地亩,发展种植大户户,实现亩平产值元,全社增收万元,人均增收元。

  2、发展名优水果基地。转变观念,将原有荒破亩退耕还林未挂果的果树,进行品种高换改良,并加强管理,全社年增收万元,人均增收元。

  3、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利用该社群众庭院,发展名优水果、花卉。新发展农家乐户户,年收入万元,人均增收元。

  4、搞好养殖业的发展。坚持一村一品,一社一色的指导思想,利用庭院和在水果树下发展养殖业,做到上面有优质水果,下面有鸡、鸭、鹅群,促进毛猪、耕牛、养蚕全面发展,实现人均增收元。

  5、大力发展劳务输出。我地借离县城近的优势,抓好农村劳动力输出和就地转移,每年力争输出劳动力人,人均增收200元。

  6、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以“六通工程”为重点,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一是“路通”,力争在年内,修建社至路的主要路段米水泥路,进一步完善到各户的水泥路工程。二是“水通”,整治排灌水渠200米,利用拦田堰的有利条件,开发亩田面积的蓄水量,做到能渔、能灌、能养殖,促进全面发展。三是“气通”,新建沼气池32口,做到用沼气参建户100。四是“光纤电视通”,实现光纤电视入户率达100。五是“电话通”,安装固定电话达95以上。六是“电通”,实现以电代柴户30。

  7、引进外资,借资发展。利用我地离城近和六通的自然优势,努力创造良好外部条件,大力实行招商引资,引进外来有志之士来该社办厂,搞活地方经济,增加人均收入元。

  五、年工作重点:

  1、全面完成社、户的水泥路面硬化米,“户通”硬化率达100。

  2、年底完成沼气池31口,力争达到100。

  3、巩固发展名优水果,力争年全面挂果上市。

  4、大力发展养殖业,重点发展养蚕大户户,养殖大户户,劳务输出和就地转移人。

  5、发展个体工商户大户户,民营企业户。

  6、确定示范户户。

规划工作计划 篇4

  按照近期区委书记xx调研全区乡镇工作提出的要求,为更好更快推进我镇项目规划建设,结合乡村规划师负责的具体事项,特制定XX年工作方案及措施。

  一、工作思路

  按照新初书记“四化同步”、“四态合一”的工作要求,围绕市委“五大兴市战略”,紧紧把握“北改”机遇,主动承接北部商城和新都主城区发展辐射,完成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合理布局,进一步完善我镇城镇区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新农村规划等各项规划,统筹引领项目建设。我镇以“文化湿地公园”建设为契机,全面推动旧城改造;以状元文化为载体,推动恢复重建杨氏宗祠和建设状元文化商业街,建设特色鲜明、宜居宜业的经济文化名镇。涉农地区围绕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农民集中新农村建设,建设现代农业综合体,增强经济活力。

  二、工作重点

  紧紧把握当前发展机遇,在土地利用、产业发展、交通规划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加强与中心城区、北部商城等核心功能区的对接,对镇域整体规划、旧城改造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等进行深化完善,优化城市空间和功能布局。尽快完善湿地公园,“八大农庄”旅游景区,城北花卉交易市场,北星、锦城、骊园土地综合整治、新农村暨农民集中居住安置小区等项目建设规划,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三、工作措施

  (一)镇域总体规划修改编制:

  长期以来,交通不畅、产业不强、特色不明一直是困扰我镇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于XX年编制完成的xx总体规划急需启动修改,明确xx发展定位、发展思路、产业发展路径及实施策略。

  针对xx面临的发展实际,经我办多次与规划主管部门沟通协调,我镇已纳入全区一般镇总规修改编制序列,建议先期编制《xx镇空间发展概念规划》,全面梳理现状问题,思考发展思路,待空间发展概念规划方案成熟并经规委会审议通过,转化成xx总规修改法定成果。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

  我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现已基本完成修改编制,在积极调整优化用地布局的基础上,主动与区国土部门对接。根据城镇发展需要,今年确定5处拟供地,分别是升庵村石膏厂片区48亩、旧城老市场片区50亩、林泉社区肠衣厂片区50亩、石坝社区湿地公园片区70亩、旧城供销社片区48亩。

  (三)xx镇控规优化暨城市设计:

  xx控规于XX年编制完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控规确定的用地空间布局、交通路网结构等与xx发展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为此,我镇向区规划局提出启动“控规优化”的编制申请并获准,即在对原控规客观全面评估的基础上,针对xx发展现状和未来需求,围绕xx生态和文态,开展《xx控规优化暨城市设计规划》编制工作,通过规划着力提升城镇品质和价值,改变xx城镇建设落后,功能形态较差的不良局面。

  (四)产业布局规划:

  xx产业布局结构为“一核三片”,以镇区历史文化服务片区为xx镇发展极核,以发展极核为中心,辐射三大功能片区,形成以历史文化为魂的xx镇镇域空间结构。

  产业发展规划为总规修改规划的一个子项,不单独设置为目标任务。

  (五)村庄规划(土地综合整治暨农民集中居住新农村建设规划):

  村庄规划是指导村庄建设和发展的基本依据,直接关系到我镇区域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目前,我镇将对发展区位优势明显,符合镇域产业发展定位,结合土地整理项目的村庄逐步开展村庄规划暨安置点建筑方案编制。

  按照“四态合一、产村相融、两规合一”等指导思想稳步推进北星、锦城、骊园村土地综合整治和农民集中居住新农村建设项目,完成农民集中居住区规划、建筑方案,为我镇城镇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要素支撑。

  四、工作推进机制

  严格按项目实施方案组织实施,形成协调分工、上下衔接的工作机制,具体项目由分管领导牵头,层层落实,责任到人,承担具体事务,负责实施。

规划工作计划 篇5

  十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已于3月下旬正式颁布,与前面十个“五年”相比,一个耐人寻味的变化就是第十一个“五年”由“计划”变成了“规划”。

  《现代汉语词典》中这样解释“计划”和“规划”:“计划”是指工作或行动前预先拟定的具体内容和步骤;“规划”是指比较全面的长远的发展计划。两者相较,规划更加注重宏观性、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政策性和长远性。

  我国从195X年开始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并于195X年开始实施,至今,全国性的中长期规划编制已进行了半个多世纪,已编制了十个五年计划。从195X年我国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现在,经历了一个演变的过程,重大的演变发生在197X年以后,198X年国家提出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在国家计划指导下的市场调节三类管理办法,这是最初的起点。198X年,中央第一次提出不仅要搞年度计划、五年计划,最重要的`还有十年规划,所以“规划”最早出现在1986年,当时还有一个特征,名称由过去的“国民经济计划”变成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五年计划”,人们由不习惯到逐渐接受,到199X年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九五计划”公布时,人们感受到了有关社会发展的内容的充实,在200X年10月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五计划”中,关于社会发展的目标,显得更加具体和清晰。

  从计划到规划,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国已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已开始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主角应是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公司。所以,在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政府、市场、企业之间的关系已发生了重大变化,凡是市场、企业能做并且做得好的事情,政府都要脱手,让市场、企业去做。由此可见,“十一五规划”体现出了我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

  从“计划”到“规划”,是国内、国际形势各方面发展变化的必然要求,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早期的五年计划更多的是从时间序列上考虑产品产量的具体安排。“一五计划”的制定,事无巨细,涵盖了方方面面的经济增长指标,从工业总产值增长比例,到手工业增长比例、大型工矿项目施工数量,再具体到钢铁、煤炭产量增加值,都有硬指标作出规定。而“规划”有谋划、筹划之意,指较全面、长远的计划。“十一五规划”在编制过程中引入了向社会公开招标进行专项研究和专家论证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规划编制的广泛参与性和科学性,其酝酿、起草、衔接、论证、批准、公布、和修订各环节比以往更为科学、规范。在全球经济一

  体化、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大背景下,国家必须给市场留下充足的空间,尽力减少绝对的约束性指标。

  另外,计划侧重时间,与空间的联系相对较弱;规划注重空间布局、空间均衡,强调从空间的、长远的角度来考虑资源的最优配置。计划侧重强制性和指令性,强调政府的作用;规划注重指导性,强调市场的基础性作用。

规划工作计划 篇6

  都江堰市面对全域成都在现代化和国际化的新航程中扬帆快进的形势,经历大灾、沐浴大爱的都江堰,正处于乘势奋进、赶超跨越的关键时期。都江堰市紧紧围绕成都市建设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部署,加快建设国际旅游城市,推动文化旅游现代化和国际化的率先突破,努力将都江堰打造成为成都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的重要功能区、开放前沿区、形象展示区,建成城乡一体化、全面现代化、充分国际化、生态田园化的国际旅游城市。都江堰市的乡村规划师应在各级党委、政府、规划局的指导下为把都江堰市建成宜人、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知名旅游城市和城乡统筹发展的综合样板示范城市贡献自己的力量。20xx年都江堰市乡村规划师小组具体工作如下:

  一、严格履行乡村规划师职责;

  (一)都江堰市立足“全域”成都以城乡统筹为主线,以创新为关键,以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为核心,以岷江和都江堰水系为脉络,依托青城山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北部山地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山丘特色种植区,“顺山依水”,构成以成灌快铁为骨干,五纵五射骨架路网为纽带,中心城区为重点,青城山度假旅游片区、蒲阳高技术产业片区为示范,若干风情旅游小镇为特色,新型旅游村落为基础的“一体两翼、北山南田、四级布局、网络生长”的可持续和谐发展的城乡空间体系。都江堰市的乡村规划师应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结合本镇特点提出该镇的定位与发展方向,为乡镇政府决策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

  (二)科学地完善乡镇、新农村及专项规划编制。

  以市域城镇体系为指导,按照“产城一体、两化互动”的新型城镇化思路完成胥家镇、紫坪铺镇等总规修编工作。

  以市域城镇一体化协调发展为目标,确定合理的居民点位置、规模、产业特点,科学完善新农村布局规划。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给排水等专项规划。

  (三)按照法律法规及乡镇发展要求,对乡镇政府投资项目、社会投资项目严格初审与流程申报工作。

  (四)对乡镇建设项目的规划和设计向政府与规划部门提出具体意见与解决办法。

  (五)参与乡镇建设项目实施及后期管理工作。

  及时解决建设过程中的遇到的问题,确保项目按照设计要求、时间进度、质量标准进行建设,并了解项目在后期使用中存在的问题,避免在以后类似的项目中重复出现。

  6、全面参与乡镇建设项目的选址、方案、申报、实施及后期管理工作并总结乡村规划工作经验,在完成好基本工作的同时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二、特色亮点工作:

  围绕“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总体目标,按照五位一体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坚持“产业兴镇、城乡共融”的工作思路,围绕四态合一,主要做好以下亮点工作:

  (一)推进“产业兴镇、城乡共融”

  以中国道教青城“太极岛” 为重点建设项目,同时启动农趣园(天马镇)、“田园香花”(青城山)、培养“家庭农庄”等项目。

  (二)按照“三三联动”的要求,推进“十万亩猕猴桃聚集基地建设”、“都江堰市十万亩农经产业基地暨都市现代农业展示区建设”等项目工程建设,实现产业“一条龙”,成片推动产业,以产业带动旅游,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城市就地城镇化发展的加速发展,提高城镇化率,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三)开展“规划进万家”活动。将城市规划、乡村规划政策、形势、理论以及地方政府的各种相关政策,通过在各乡镇举办乡村规划讲座的方式,让广大农民群众了解乡村规划,了解目前的土地政策,急农民之所急,想农民之所想,为农民办实事。推进土地整理、居民聚集点建设等工作的开展。

  (四)力争做到乡村规划技术服务全覆盖,向未派驻的`乡镇提供技术支持。

  三、理论课题研究:

  (一)田园村落保护与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研究——以都江堰市紫坪铺镇灾后重建后为例,参与的乡村规划师为张友国、陶蓓、郑耀、胡军。

  (二)乡村规划师角色定位差异分析。从心理学、经济学以及行为学的角度,分析不同的教育背景、不同的工作环境、不同工作压力下,乡村规划师在工作中不同的角色定位;比较乡村规划师与城市规划师之间的异同;以期为乡村规划师培养制度、管理制度以及乡村规划师制度的推广和普及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意见。参与的乡村规划师为王洁、高翔、段荣刚、罗光亚。

  四、小组活动安排

  20xx年都江堰市乡村规划师小组组织一次外出学习考察,每个月进行一次小组交流会,每半年进行一次交流总结会,每年进行一次年终总结会。

  五、主要规划编制与建设项目

规划工作计划 篇7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习发展规划要求,以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为保障,努力促进教与学的方式转变。使每位教师牢固树立专业成长理念,增强不断学习和完善自己的动力,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开拓进取,与时俱进。根据学校应对疫情整体工作要求,适时适度开展工作,采用个人追求、团队扶助、学校提升等途径,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学校教师的整体素质,为教师专业持续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从而构建规范、科学、专业的xx教师队伍。

  二、主要工作

  1.细致梳理,做好《xx小学质量管理手册》修订工作

  2. 推进实施“xx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标准”。

  3.做好一个市级、三个区级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工作。

  4.根据疫情实际,做好2—5年青年教师项目实践研究工作

  5.做好三校区项目研究管理和考核工作,举办新一届项目成果发布。

  6.做好三校区校内备课组以及个人课题的管理和考核工作。

  7.做好区级骨干教师校内履职考核工作以及校级新锐的管理考核工作。

  8.加强教师发展中心部门清单的实施推进工作。

  9.最好疫情期间青协会、团支部相关的志愿活动。

  10.组织举办20xx年度青协会团建活动。

  三、具体工作及要求

  (一)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结合疫情工作实际,实施推进“xx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标准”

  1. 疫情期间,同样做好宣传推广《xx小学教师发展标准实施意见》,通过学校宣传、校区学习、教研组研究等形式使得教师知晓《xx小学教师发展标准实施意见》设计意图,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做到行动有依据,使每个教师树立专业成长的目标意识。

  2. 修改《xx小学教师个人成长档案袋实施和管理方案》,形成树状管理模式,将档案袋操作办法具体化并且成文下发,通过操作办法解读使得教师知晓成长档案袋的重要性并督促教师完善《xx小学教师个人成长档案袋》。

  3. 拟定新一轮“教师个人三年规划”撰写指导意见,指导意见中要求有对教育专业发展的目标和方法措施,做到教师个人发展有局。

  4. 完善以校本教研为主的研训制度,以教师为主体,以专家及其它教研人员为主导,将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始终贯穿于研究过程之中。通过备课、说课、做课、评课等多种教研形式,将“问题——设计——行动——反思”融入其中。

  5.认真规范做好本学期校内职级申报与考核工作,做到要求明确,过程透明,评选严谨,结果公正,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6.建立各级教师梯队建设,制定xx小学教师分层培养策略,搭建教师专业成长阶梯,以一年期见习教师、二至五年期青年教师、六年以上期骨干教师、二十年以上经验教师为区分,完善分层培养课程体系,分级分类抓管理,分学科分个人定计划。

  7.做好第四轮新锐教师培训和考核工作,通过调查问卷形式了解新锐教师培训意愿,并组织开展相关培训。

  8.配合做好本轮基本功全员考核工作,夯实教师个人素养,提高教师综合能力。以“基本功培训”为抓手,鼓励研究教材。要求教师研究学法、改革教法、探讨课堂教学模式,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9.配合做好见习教师基地学校、聘任学校等相关工作。认真做好2—5年青年教师xx市项目实践工作。

  10. 制定跟进学校“1+5”培训育德能力提升培训方案,组织培训、制定培训计划、落实培训内容、组织培训考核。

  (二)细致梳理、规范操作,做好《xx小学质量管理手册》修订工作

  1.根据疫情期间学校整体工作要求,在原有计划上重新调整时间安排,积极做好《xx小学质量管理手册》的修订工作方案。

  2.各校区、各部门、各项目组结合实际工作,重新梳理学校各项、各级管理制度,删除老旧不合适的,根据现有学校发展要求重新添加新的管理要求。

  3.认真组织力量做好文字汇总和修改工作,聘请专家团队进行考核和验证工作。

  4.最后做好汇总、印刷、出版工作,有计划、有质量地做好新版学校管理手册的修订工作,提升学校管理品质。

  (三)深化教师小课题意识,停课不停研,树立以研促教,以教促学的意识

  1.以一个市级课题、三个区级课题研究为抓手,以学校项目研究为途径,带动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深化,以课题引领、以研究促进,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供途径和平台。

  2.疫情期间,做好20xx年区级课题的申报组织工作,鼓励教师以小课题的方式,结合自己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加强学习和研究。

  3.继续认真做好学校科研杂志《xx教育研究》的征稿、编辑、校对等工作,为教师搭建学习交流和分享辐射平台。结合疫情工作实际,筹备“抗疫”专版,体现学校在这次疫情期间的工作痕迹。

  4.通过培训讲座、实践研究,加大树立教师课程意识力度,树立课程大理念,注重课程小细节,鼓励教师做好课程小研究。

  5.继续提升教师科研意识,做好各级课题和项目研究的过程管理工作,组织申报新一轮区级课题。

  6.组织开展本学期项目展示交流会,树立研究和成果意识,为各项目组提供可参考、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

  7.5月份各校区完成一次备课组和个人课题交流会,6月份开展年度课题交流总结会。

  8. 积极做好本学期教师论文集的发表工作,启动德育经验集出版准备工作。

  (四)凝聚新力量,弘扬正能量,提升青年教师社会担当意识

  1.规范做好青协会常规工作,按时召开例会,疫情期间也要做好这项工作。各校区按照青协会例会制度要求,做到每月一次例会。校区负责人和理事要对校区各组活动进行全程管理和把控,在自主管理下,按计划按要求完成各项活动。

  2.积极组织青协会四个小组活动,体现社会服务意识,展现青年教师的社会担当。本学期,青协会四小组在各校区青协会负责人带下,组织好四个小组的主题活动,围绕社会服务意识、社会责任担当,进行读书、志愿活动,旨在提升青年教师社会责任感。结合疫情工作,开展线上沟通,线上学习。

  3.提升线上教学能力,应对新形势下的的考验。由于新冠疫情影响,本学期教师面临线上教学的新使命。青年教师借此契机,做到调整提升信息化素养、线上教学能力。推动教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鼓励青年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水平、创新教学模式,利用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多种方式用好优质数字资源,青年教师能够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

  4.配合学校和校区完成各项工作,主动积极完成任务。青年教师在各学科,各组室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利用自身优势,配合好学校各线工作,提升自身全面能力,服务学校。

  5.开展读书活动,不断提升自身修养。按学校要求,以校区为单位继续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按项目组、青协会小组,鼓励青年教师多读好书,并组织读书交流活动。做视野宽广、善于思考、敢于探究的教师。

  6.做好《xx教育研究》征稿工作。教科研能力是现代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通过征稿,帮助青年教师加强学习,重视积累。

规划工作计划 篇8

  为扎实做好20xx年全区免疫规划工作,根据《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印发20xx年免疫规划工作计划的通知》(泉疾控[20xx]11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工作目标与指标

  1.以镇为单位,各单苗的合格接种率保持在90%以上;各医院产科新生儿童卡介苗、乙肝苗接种率98%以上,乙肝首针及时接种率90%以上;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乙脑疫苗基础免疫12月龄合格接种率和A群流脑疫苗基础免疫18月龄、甲肝基础免疫24月龄合格接种率保持在90%以上;含麻疹成分疫苗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接种率均达95%以上,麻风疫苗8月龄及时接种率达到90%以上;建证率、建卡率达98%以上。

  2.以镇为单位,脊髓灰质炎疫苗、含麻疹类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率或查漏补种率在95%以上。

  3.针对疾病发病率:不发生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病例;麻疹发病率降至0.5/10万以下;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降至1%以下;乙脑发病率≤0.3/10万;流脑发病率≤2/10万;白喉发病率≤0.5/10万;百日咳发病率≤5/10万;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1/1000活产儿。

  4.全区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报告发病率至少1/10万;以镇为单位,麻疹监测、AEFI监测指标到达国家方案要求。

  5.以镇为单位,儿童预防接种客户端软件使用率达100%,20xx年以后出生儿童接种个案信息客户端软件录入率达95%以上,重卡率低于5%。

  6.幼儿园、小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率达90%以上,漏种疫苗补种率达95%以上。

  二、工作内容

  ㈠巩固免疫规划基础性工作,加强免疫规划管理,提高预防接种工作质量。

  1.提升预防接种服务能力。巩固以免疫规划疫苗高水平接种率和合格接种率为中心的预防接种服务,健全预防接种卡建立与使用制度,拓宽建卡途径,加强免疫规划系统的网底建设,提高获得医院新出生儿童信息全面性,注重与受种家长的沟通工作,确保接种信息传递渠道畅通。

  2.定期开展免疫规划督导。定期开展免疫规划督导和摸底工作,及时发现薄弱单位或薄弱人群,做好预防接种工作;开展免疫规划评估,并针对影响疫苗接种工作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整改。

  3.健全儿童建卡网络。明确村级公共卫生工作人员承担摸底、登记、报告任务,注重与受种家长的沟通工作,完善并落实各村新出生及7岁以下儿童流入、流出等变迁信息报告机制。

  4.接种单位对儿童特别是流动儿童和计划外出生儿童的疫苗接种都要进行登记,并在接种证上预约下一针次一类疫苗接种时间,完善接种时间提醒制度。

  5.接种单位要定期收集儿童流动信息,掌握流动儿童的状态;对迁出儿童,应告知儿童家长及时到迁入地接种单位接种疫苗,并在迁出单位内卡做好该儿童管理地注释。

  6.做好免疫规划信息化管理。一是严格接种信息内卡管理。确保每个乡镇接种门诊有一个以上熟悉信息化的人员,及时下载产科和省级平台儿童信息,规范儿童建卡过程;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做好核查和删除管理,接种单位应至少每季度对辖区内的预防接种卡进行一次核查和整理,在接种客户端软件里对儿童的“在册情况”进行修改,除重卡外不得删除儿童接种信息卡,对脱漏儿童及时补种,对外出儿童应进行流向注释。二是提高接种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每次儿童接种均需优先记录到信息内卡,做到疫苗用量和信息内卡接种数基本吻合。各接种单位应保证政务外网网络开通,确保接种单位数据接种录入后立即上传。接种单位应充分利用接种门诊日,对前来接种儿童的信息逐项核对准确、补充完整,特别是20xx年以后出生儿童的家长手机号码和社会保障卡应及时补充完整,对接种信息应及时录入和上传。各接种单位对新出生儿童接种应使用社保卡进行刷卡,明确本点含社会保障卡使用在内的接种流程。三是加强疫苗接种信息安全管理。各接种点应建立健全疫苗接种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居民健康信息系统免疫规划管理子系统使用人员未经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许可,不得转让或泄漏系统操作账号和密码。儿童预防接种个案信息未经儿童监护人同意,不得向其他人员提供;其他政府部门和机构查询预防接种信息资料,应经省卫计委员批准,根据出具的证明材料确定查询范围,并做好查询记录和签字。四是加快短信信息预约接种功能使用,提高短信预约通知的质量。

  7.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

  (1)按照《省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方案》的要求,指导规范化接种门诊建设工作,做好全区各预防接种门诊及产科接种点的考核验收。

  (2)做好一二类疫苗接种告知签字、接种记录要求完整(时间、批号、接种人员签字)、并对漏种儿童进行多形式催种。

  8.疫苗和冷链管理

  (1)冰箱内温度计放置规范,每日分上、下午两次记录冰箱温度及运转情况;冷链设备运转报告完整。

  (2)疫苗摆放整齐,疫苗与箱壁、疫苗与疫苗之间应留有1~2cm的空隙,并按品名和效期分类摆放标识清楚;不放置非生物制品物品或过期生物制品。

  (3)一、二类疫苗及注射器出入库规范登记,并每月一查,做到帐苗相符,并与接种人数进行核对,要求接种人次数≥一类疫苗的使用数*每支疫苗人份数∕疫苗损耗系数;

  (4)认真做好20xx年的12次月需求计划及20xx年疫苗年度计划,并及时上报。

  (5)每旬认真做好疫苗盘点,并按时上报一类疫苗库存量旬报表,做到数字准确、帐苗相符。

  (6)严格控制好疫苗库存量,原则上,镇接种单位库存量不得大于一个月的使用量。

  ㈡进一步加强入学入托查验接种证工作,完善查验、补种、复验流程

  各接种点要主动配合教育部门做好幼托机构、学校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培训和督导工作,指导督促辖区各接种点对无证、漏种的`儿童及时给予补证和补种。对存在查验接种证工作不落实的学校和托幼机构,区疾控中心应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汇报,并建议按照相关规定采取行政干预措施。确保做到:

  (1)建立并及时更新辖区托幼机构、小学校数、联系人;入托、入学儿童生数等数据资料;

  (2)每年6月始对辖区当年入托、入学适龄儿童开展各苗查漏、造册并组织补种;

  (3)加强与辖区学校联系,取得支持配合,提高查证/补种率,查验补种率达到90%以上;

  (4)汇总收集辖区各校查证报表并按时上报。

  (5)加强对私立幼儿园、转学儿童等查验证工作薄弱环节的管理。

  ㈢做好维持无脊灰、消除麻疹、控制乙肝等重大公共卫生工作,注重疫苗针对疾病监测信息系统建设,提高疫情处置效率

  1.区疾控中心、各镇卫生院、山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结合4.25全国预防接种宣传日,在4月份开展免疫规划疫苗查漏补种月活动。根据根据上级安排,适时开展后续性麻风疫苗强化免疫。支持各单位开展大中专入学含麻疹疫苗查验和补种工作。

  2.开展脊灰、麻疹等防控有关规划要求和风险评估,定期开展主动搜索,提高监测的敏感性与处置的全面性和及时性;启用20xx版麻疹监测方案,将风疹纳入麻疹监测系统,培训麻疹、脊灰应急处置方案,每例麻疹病例均应严格按处置方案开展查漏补种免疫等处置。

  3.各医疗卫生单位应落实乙肝控制措施,提高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和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母亲分娩的新生儿注射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及时接种率,同时提倡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母亲分娩的新生儿注射10ug或20ug乙肝疫苗,推荐乙肝e抗原阳性或高乙肝病毒DNA母亲分娩的新生儿自费注射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200IU;落实乙肝监测技术方案,执行20xx年乙肝病例分类诊断国标(ws299-20xx)。

  4.各医疗卫生单位应严格按监测方案做好乙脑、流脑、百日咳、白喉疫情监测和处置,落实病例调查、标本采集运送、应急接种、疫点处置、爱国卫生运动等措施,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㈣健全异常反应监测、处置机制

  1.对疑似异常接种反应按《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进行诊断、治疗、处置;病例个案调查率达100%,填写《AEFI个案调查表》并及时上报。

  2.开展AEFI监测,实行每旬常规报告(包括“零报告”)。

  三、保障措施

  1.提高认识,明确责任,全面落实各项措施。实施免疫规划是政府提供的一项重要公共卫生服务,是儿童健康的基本保障,是预防、控制乃至消灭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手段。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关怀,是一件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事。同时,实施免疫规划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任务,各单位要实行一把手负责,切实加强领导,务必抓好落实,层层分解任务和责任。

  2.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免疫规划的执行能力。根据任务需求,及时调整和充实免疫规划工作人员,力争各接种单位按每万人口配备1-2名防疫医生配足防疫专业人员。制定培训计划,适时举办业务培训班,做好免疫规划专业人员、接种人员和医疗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实行持证上岗制度,提高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3.巩固三级网络,加强部门配合,健全完善免疫规划工作机制。一是要加强村级防疫网底建设,强化村医履行公共卫生职能,承担免疫规划的辖区儿童主动搜索、报告和接种通知工作。建立考核制度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村医参与免疫规划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加强与教育等部门的配合,确保查验接种证制度得到落实,同时要争取镇政府(街道办)和村(居)委会两级的支持配合,协调开展辖区儿童尤其是流动儿童的免疫规划管理工作。三是各单位要结合各自实际,建立健全奖惩制度,落实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规划工作计划】相关文章:

精选规划工作计划3篇11-19

【实用】规划工作计划3篇10-27

【推荐】规划工作计划4篇09-30

实用的规划工作计划四篇05-03

实用的规划工作计划三篇04-16

关于规划工作计划集锦九篇04-09

规划工作计划模板集锦10篇04-21

关于规划工作计划集锦十篇09-25

关于规划工作计划锦集九篇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