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个人工作总结

时间:2024-09-11 16:25:55 工作总结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图书馆个人工作总结

  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提升我们发现问题的能力,因此,让我们写一份总结吧。那么你知道总结如何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图书馆个人工作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图书馆个人工作总结

图书馆个人工作总结1

  说到底,总分馆、服务体系的建设,需要制度的支撑,但在普遍均等理念下的探索、实践和研究却从另一个层面推动了制度的建设,杨玉麟教授等曾经思考、讨论过理念与制度的这种关系。中央的方针政策、政府的责任、学界的研究与实践的示范等等多重作用,推动了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项目开展。通过深入分析,可以发现创建指标中规定了示范区需要运用总分馆的组织体系和服务模式,并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制度设计,形成研究成果。虽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不仅仅包括公共图书馆,但本人一直认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没有其他一个文化行业可以如同公共图书馆一样,是国际公认的.民主社会制度安排,有国际统一的服务理念和规范,纵向有一个严密的组织结构,横向可以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无缝链接、并运用总分馆或区域网络等组织形式构建成一个无边界的服务大网,从而实现资源的高度共享、服务的普遍均等。事实上,在创建指标中,除公共图书馆外,文化馆等其他行业都没有一定要形成系统的资源共享模式的硬性规定,这使得当地的公共图书馆在创建示范区中成为份量最重的单位。因此,分析自身的实际情况,借鉴别人的经验和做法,是探索、实践和制度设计研究的重要途径。

  随着示范区申报、建设、推进,一些地方的总分馆建设会从自主创新进入政府主导,建设总分馆可能也就没有了原先的那么艰难,但总分馆要实现生存和发展的可持续,必须符合其内在的规律。如何创建既符合总分馆的客观规律,又切合自身实际的总分馆模式,并且引导政府形成科学合理的制度,可能会成为下一阶段一些公共图书馆的重要工作。从某种意义来说,这不会比自主创新容易多少。幸好,我们已经有了这么多的探索、实践和研究,这是许许多多图书馆和图书馆人在新世纪的头十年为中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创造的共同财富。

图书馆个人工作总结2

  20xx年,新河县图书馆在市文化局和县委县政府的关心、重视下,在教文体局领导的支持、帮忙下,全馆职工,本着一切为读者服务的宗旨,围绕优化服务功能、增强业务管理、提高人员素质入手,加大力度拓展图书馆教育和信息功能,从日常工作、读者活动、读者服务、文化资源共享等几方面入手,透过一年扎实的努力,顺利完成了本年度的各项工作,具体汇报如下:

  一、日常工作。

  保障开馆时间;坚持做好借阅记录,确保书籍不流失;为给读者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我们努力创设干净、美观、安静、整洁的读书环境,做到了标牌标准明显,室内清净安逸,图书摆放整齐有序;对新进的5000册图书进行整理、盖馆藏章、分类、上架,并利用图书管理软件对新书逐一进行登记。

  二、读者服务工作。

  做好读者推荐新书、编制新书目录、开展送书服务、解答读者咨询、电子阅览室查询等服务,为读者带给便捷的`条件。利用图书馆读者服务宣传周,透过印制宣传单,制作展览,让群众了解图书馆,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发挥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

  三、文化资源共享工作。

  图书馆是我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现正用心争取各级领导支持,准备安装这批设备的各项事宜,以充分发挥其作用,填补我县图书馆没有电子阅览室这项空白。

  总之,透过全馆同志共同努力,在县局领导的关怀支持下,我们的工作取得了必须成绩,办馆条件进一步改善,业务素质进一步提高。但不容忽视的是,在基础设施建设、经费投入、业务人员配备、服务水平上,与其他县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与上级的要求还有必须距离。我们将继续虚心学习,以争先创优为契机,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之中,迎接更大的挑战,努力取得更大的成绩。

图书馆个人工作总结3

  随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不断推进,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已经不能仅仅停留在简单的资金投入上,如何能够有效发挥文化传播机构的效用、充分调动基层群众的阅读兴趣,已经成为摆在各级图书馆面前的一个重要议题。为此,在认真做好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图书馆的总分馆建设已从原来的试水阶段,进入正式的制度建设和实践操作阶段。笔者阐述了总分馆制度建设的相关内容,并结合工作实践,对该项目的重要性特别是实践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期对未来的总分馆实践提供有参考价值的建议。

  1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的历史沿革

  1.1图书馆总分馆制度在国外的发展概况

  图书馆的总分馆制度由来已久,该项制度率先在国外兴起,尤以美国最为发达,已有100多年的历史[1]。始建于1848年的波士顿图书馆,于1870年成立了第一家分馆,至20世纪初期,波士顿公共图书馆分馆已达到26座[2]。此外,欧洲、大洋洲以及亚洲的一些国家也都先后采用了总分馆制度,根据现有资料显示,也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2图书馆总分馆制度在我国的发展概况

  我国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度的探索开始于20世纪末,主要集中在高校和经济较发达地区以及文化底蕴较为厚重的区域,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图书馆很少实行该项制度。为提高国民的整体文化素质,让更多的群众分享到文化资源,必须解决文化服务发展的“地区差”,力争实现文化服务的全覆盖,不能让居民因为地域性的原因而无法享受公共文化服务,这正是当前我国决定推行以县馆为总馆的图书馆总分馆制度的重要原因之一。

  2我国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的基本框架以及具体措施

  为更好地破解经济发展不平衡给文化服务带来的难题,让更多的群众切身体会到书香氛围,文化部于2016年9月12日了《关于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的公告,该公告标志着我国未来的图书馆总分馆建设极有可能朝着以县馆为总馆的总分馆模式的方向发展,总分馆建设将呈现制度化和规范化的特点,必将有更多的群众因该项制度获益。笔者认为,在我国推行县域总分馆制度是符合我国当前实际情况的,也是现阶段图书馆发展的必经之路:①县域图书馆系统发展较为薄弱,但却最有潜力。②发展县域图书馆总分馆制度,加大对乡镇以及村级图书馆(室)的建设,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符合人民群众的期盼和社会的发展趋势。③县域总分馆系统涉及县馆、乡镇馆和村级图书室,行政层级少,便于管理,有利于总分馆制度的推行和实施。尽管县域图书馆总分馆制度有较大优势,但是其中的问题也不能回避,结合工作实际,笔者认为要实现以县馆为总馆的总分馆制度,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1实现县域范围内图书馆系统的人、财、物的统一管理

  人、财、物统一管理是顺利推行总分馆制度的基础和重要保障。在这一管理体系中,县级馆既是总馆也是中心馆,即县馆负责财务上的统筹、分馆人员的招录和培训以及书籍的采购、整理、著录和分发,以保障该项制度在各级分馆中得以统一实施,有效地避免多头领导导致的政令不统一现象。在这一体系中,各级分馆并不是简单地服从管理,而是积极配合总馆开展各项工作,及时向总馆反映群众需求,以便于总馆进行书籍的采购和有针对性的分发。

  付超: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与服务模式初探

  2.2实现县域范围内图书的通借通还

  通借通还是总分馆制顺利进行的基础保障措施。通借通还在国外的图书馆应用得较为普遍,近年来我国各级图书馆正在积极开展这项业务。以辽宁省为例,部分地区在市区范围内基本实现了通借通还,效果良好、便民利民,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认可。在实施县域范围内总分馆制度的过程中,通借通还制度还要覆盖到乡(镇)图书馆和村级图书室,为村民们借阅书籍提供便利。通借通还作为一项技术手段,可以在总分馆制度建设中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特别是流动服务车的应用,对于经济文化发展较为落后的偏远地区是一项不错的选择。

  2.3上级图书馆给予技术上的指导和帮助

  尽管我国近年来加大了对文化事业的资金投入力度,但是对县级图书馆的投入有限,乡镇图书馆和村级图书室也是近几年才开始着力发展的,人员有限、技术水平较弱,需要上级图书馆给予技术上的指导和帮助。省、市级图书馆应提供技术支持,帮助县级馆提升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为广大新招录的各级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并积极协调在制度建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2.4大力推广数字阅读,促进网络资源的'共享

  互联网时代,阅读服务呈现出全新的特点,也为总分馆制度建设提供了更多便利和发展契机。近年来,国家文化部和财政部联合打造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网络平台的支持下,为读者提供了大量优秀的数字资源。随着总分馆建设的不断推进,数字阅读服务必将成为重要的服务方式。图书馆应以数字阅读作为推广手段,吸引更多的年轻读者走进图书馆和图书室,在进行数字阅读的同时,加深对纸质阅读的理解和认识,从而达到营造书香氛围的目的。

  2.5总分馆建设过程中县馆和乡、村分馆建设目标的异同

  2.5.1县级图书馆以管理作为首要任务。县级图书馆作为总馆,在开展好自身服务读者的业务的同时,还要肩负起总馆的调配和服务职能,具体包括根据各地的不同特点采购书籍,根据业务需求做好人员招录和培训工作,并做好监督工作,确保总分馆制度的顺利实施。

  2.5.2分馆注重特色化建设,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总分馆建设不仅能够便利广大人民群众,使他们在居住地就能够享受更多的阅读资源,而且可以通过开展特色分馆,为广大农民朋友开展具有针对性的阅读服务。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图书馆可以采购更多与当地民族相关的书籍,特别是以该少数民族语言创作的小说或者期刊,便于老年读者阅读,也有利于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根据乡镇经济发展支柱产业的不同,采购不同类别的书籍。图书馆在分馆建设中要充分考察各地特点,购置针对性强的书籍,不仅可以提高群众的阅读兴趣,同时也能为群众的生活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针对农村地区学前教育薄弱的现状,各级乡镇分馆以及村图书室都应配备幼儿阅读专区,主要推介3―6岁儿童阅读的有声图书和各种绘本,并鼓励亲子阅读,让更多的孩子接触到书籍、爱上阅读。总之,在服务群众的总体目标一致的前提下,总分馆的建设各有侧重,总馆强化管理和统筹的职能,分馆(图书室)做好特色建设,做到管理统一有序,政令畅通到位,功能全面且各具特色。

  3图书馆总分馆建设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3.1存在的问题

  3.1.1物质保障能力较弱。在现行的管理体制下,上级图书馆对下级图书馆只进行业务指导,并不负责资金的投入和管理,图书馆的财政投入由相对应的本级政府负责。这种管理方式源于图书馆本身作为事业单位的属性,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对图书馆的直接管理,但也导致各级甚至是同级图书馆发展水平不均衡的现实问题。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财政对图书馆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较大,图书馆软硬件配置较为完善,整体发展较为稳定,而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就会缩减对人文整体环境建设的支出,图书馆的发展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在当前推行的县域图书馆总分馆制度中,财政的投入程度决定了该项制度推行的质量和速度。在我国,各省主要将精力和财力集中在省、市两级图书馆,其他的图书馆投入较为有限,有些基层图书室甚至是一次性的投入,日后再无资金注入,因此书籍更新慢、设施闲置,成为“样子工程”,不仅无法引导群众提升阅读意识,同时也浪费了资源。据统计,2010年上海市所有区县的公共图书馆藏书共计1,992万册,按照常住人口为2,300万计算,人均藏书为0.87册,低于人均藏书1.5~2.5的世界标准,西部一些地区的县级图书馆仍有大量六七十年代的书籍,根本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阅读需求[3]。

  3.1.2人员整体水平不高。县域的图书馆总分馆制度建设对于工作人员能力和水平的要求较高。对于总馆来说,除要具备一般的图书馆专业技术人员外,还要配备一定数量的管理人才,以便实现对各级分馆的管理工作。分馆的工作人员应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对计算机、农业、幼儿教育等知识也应该有一定的了解。由于总分馆制度刚刚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加之过去对县级和乡镇图书馆人员的管理不够规范,因此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如果不对他们进行培训,将直接影响总分馆制度的推行效果。

  3.1.3法律规定不完善。尽管当前我国已经建成了社会主义法制体系,但是个别层面的立法仍有欠缺,图书馆方面的立法就是一例。图书馆的发展没有法律的规制,是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瓶颈。法治规定不到位或不具有可操作性,切实的、稳定的物质保障和人员保障也都无从谈起,这一现象直接影响了图书馆的稳定发展。

  3.2解决方法

  3.2.1在全社会范围内提高对图书馆的重视,各级财政实现对图书馆的专款专用。营造书香氛围,关乎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承,关系到一个国家整体文化素质的发展。各级政府必须明确文化对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提高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视程度,充分认识图书馆发展的必要性。鼓励各级政府将图书馆的发展情况作为年终考评的硬性指标,由此促进各级政府对图书馆的财政支持力度,确保上级政府下发的专款不被挪用,本级政府的财政投入按时、足额发放。同时,各级分馆要积极开展宣传工作,邀请机关团体或社区居民到图书室参观和阅读,宣传文化服务的新政策,介绍阅读的新模式,提升辖区内成员的阅读意识,进一步促进全社会对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视。

  3.2.2对总分馆的工作人员进行统一招录,适当体现地域性特征。为了适应总分馆的制度建设,图书馆应对县级图书馆和乡镇图书馆以及村图书室的工作人员进行统一招录,并进行定期的专业培训,在统一招录工作人员的同时还要注重地域性,这是保障招录人员安心工作的重要条件。总之,图书馆对于人员的管理需遵循三个基本原则:首先,通过统一招录,把好工作人员的质量关;其次,通过培训,提升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最后,适当设置本地户籍要求,确保人员留得住,能够安心工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图书馆可以从高校中招录文化志愿者参与到分馆的管理机制中,带动和提升分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整体素质。

  3.2.3尽快出台《图书馆法》。现在,我国的一些地方政府以规范性文件的形式规定了图书馆硬件设施的建设,但是对于图书馆的资金投入标准和投入主体以及图书馆运行的一些相关问题,都没有正式的法律规范加以规制。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到今天,我国需要一部统一的、全面的图书馆方面的立法。放眼全球,图书馆事业发展较好的国家,图书馆方面的立法都较为完善,美国和英国更是在19世纪中叶就制定了图书馆的相关法律作为强有力的后盾,促进了图书馆事业的顺利发展,成为世界各国学习和借鉴的模板。当前我国着力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事业,而图书馆的发展是其中关键的一环,如果想取得突破性进展,立法势在必行。

  4结语

  推行县域图书馆总分馆制度,有助于促进基层图书馆和读书室的进一步发展,提升基层文化部门服务读者的实际能力。但是在拥有良好制度设计的同时,制度推进中遇到的问题也不可小觑,特别是财政投入力度不足和人员专业化水平较弱的现实困境,需要在制度的推进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适度调整。与此同时,国家图书馆、省级图书馆和市级图书馆在给予业务指导的同时,更要积极推动相关配套制度和法律的制定和实施,以促进县域图书馆总分馆制度顺利实施,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加优

图书馆个人工作总结4

  成绩和缺点。这是总结的中心。总结的目的就是要肯定成绩,找出缺点。成绩有哪些,有多大,表现在哪些方面,是怎样取得的;缺点有多少,表现在哪些方面,是什么性质的,怎样产生的,都应讲清楚。以下是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一、加强政治学习,在思想和行动上与中央持续高度一致

  按时参加每周三的馆政治理论学习,努力改造世界观,并在认真学习中查找工作中的问题,不断进步。

  二、配合图书馆年度发展计划,出色完成日常工作

  20xx年是我馆的.“图书馆资源环境建设优化年”,我先后在流通部和技术部任职。在新的岗位上,我重新梳理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恪尽职守,规范工作流程和常规管理。

  前半年,在流通部综合书库五,日均接待读者20余人次,其中,解答读者咨询10余人次,外借图书30余册。另,上架新到和归还图书数百本,并针对性地为读者推介相关书籍,用心配合了我馆的读书活动和资源环境优化。

  秋期至今,我与另两同事一道负责一楼电子阅览室的日常用户接待、机房维护和读者培训工作。本人,日均接待用户30余人次。利用机房管理系统发布机房使用知识,很好地发挥图书馆的服务育人职能;并打印用户下载、整理的文档,为其带给便利。

  三、用心参加图书馆、学校组织的活动,增强群众荣誉感

  20xx年,我用心参加馆内、校内的各项活动;如,全校教职工篮球赛、图书馆阅读与健康宣传月等等,实现个人成就感,也进一步增强群众荣誉感。

  我馆秋期开展了新生图书馆知识讲座活动,我为计算机、新传等院系讲解图书馆的使用,推介我馆资源,传授使用图书馆的技能,激起新生的学习*和热情,收到很好效果。

  四、继续学习、不断进步,以科研促进工作和服务

  20xx年,我主持南阳市社科项目《图书馆参与我市xx传承保护之研究》并结项,圆满完成了个人科研工作,也为更好地服务读者、优化图书馆建设用心贡献力量。

图书馆个人工作总结5

  一、资料统计与分析

  通过中国知网,以“图书馆行政管理”为检索词,以“主题”为检索项,共得到文献73篇,其中相关文献60篇,起止时间是1982年至20xx年,其年度分布如表1所示。

  从检索结果来看,有关图书馆行政管理主题的文章出现的时间比较早,但论文数量并不多。1982年至1992年间,我国有关图书馆行政管理的文章陆续出现,但数量有限,且绝大多数是来自图书馆实践部门的作者对开展行政管理工作现状的介绍与经验总结、同其他图书馆进行行政管理交流的总结,缺乏对图书馆行政管理进行整体性认识的理论思考。1993年至20xx年间的文章数量上没有增长,但是已经开始从理论层面对图书馆行政管理进行探讨研究。随着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和规模的不断扩大,20xx年至20xx年,有关图书馆行政管理的研究深入、发展迅速,涉及面也越来越宽。这说明人们相信科学高效的图书馆行政管理对于促进图书馆的发展至关重要。

  二、图书馆行政管理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图书馆行政管理的内涵

  关于图书馆行政管理的概念,主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将图书馆行政管理作为图书馆的管理活动;另一类则是将图书馆行政管理作为图书馆管理的一部分看待。

  第一类概念比较少见,只有马书堂明确提出“图书馆行政管理”应是一个专指国家和地方各级行政机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领导和管理图书馆各项事务的活动。”[1]。

  第二类概念是目前图书馆界普遍接受认可的。李普杰等人认为,图书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图书馆的行政管理工作是图书馆系统工程中的子系统工程。[2]苏斌认为,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就是要遵循高校图书馆的自身特点及其运作规律,通过管理者采取计划、组织、决策、协调、创新等行为,最合理地使用和最大限度地发挥高校图书馆的人力、财力、物力、信息、时间等资源的作用,以达到办馆的目标和最佳效益的过程。[3]李源江认为图书馆的行政管理,简单的说,是图书馆内部的管理工作;具体的讲,是上级机关赋予图书馆领导群体的职权,来保证上级指令和图书馆工作任务的贯彻落实,对上级机关则具有执行性的特点。[4]郝建军则提出图书馆行政管理体制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规范图书馆行政职能部门的关系,并确定责、权、力,实现图书馆信息等资源的优化配置,助推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及服务创新。[5]欧阳剑等人将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从总体上分成了两种:业务管理和行政管理工作。其中图书馆行政管理的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到馆内部的人事管理、考勤管理、财务管理、上级及本馆里的相关文件档案管理、使用设备及科研管理等。[6]

  由上可见,人们对图书馆行政管理的定义是随着时代变迁不断变化的。虽然图书馆行政管理曾被认为是管理图书馆的活动,但目前普遍认可的观点:图书馆行政管理是图书馆整体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讨论和研究也都是基于此定义展开的。

  (二)图书馆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关于图书馆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学者们主要是以公共图书馆行政管理和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为对象展开论述。

  朱纯琳等人认为,我国公共图书馆行政管理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主要有三点:一是经费不足问题;二是图书馆人才建设问题,即知识层次低的人员无法满足图书馆数字化的要求;三是图书馆管理问题,即图书馆无论是宏观管理还是微观管理,仍以传统的经验管理为主。社会缺少对图书馆的必要监控机制,人员缺乏动态的激励和竞争机制,图书馆缺乏特色。[7]

  万玉荣认为,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一是应对准备不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快速向高校图书馆工作的各个环节渗透,复合型图书馆的特征越来越明显,这对图书馆的行政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这种全新的图书馆模式,现行的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模式相对落后。由于管理的惯性思维定势延缓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的发展,使得人们对复合型图书馆的到来应对每每陷入被动。这种应对不足体现在多个方面:一是思想认识上不足,对复合型图书馆的理解只停留在简单的文献数字化方面,或者更浅显的层次上。二是人力资源不足,是指由于超编人员无法适应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要求而复合需求的人员却不能到岗造成的结构性人才缺乏,这直接导致网络环境下读者服务水平难以提高。特别是一些研究性较强的工作,因为缺乏专业的开拓型人才,许多优质服务项目无法开展。三是经费投入不足,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经费的增长赶不上书刊价格的上涨速度;二是作为高校图书馆评估的一项硬指标,生均纸本书刊的保障率可能造成书刊购置经费挤占电子文献经费的状况。特别是对那些规模小、人员少的中小型高校图书馆来说,这种情形更为严重。四是管理方式落后,高校图书馆管理仍以传统的经验管理和静态的制度管理为主,缺乏动态的'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致使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效率不高,制约着其可持续发展。[8]

  袁思本则总结了中小型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存在的三大问题:一是规模小、人员少、职能多而乱,这直接影响了图书馆自身的工作效率与对外声誉。二是资金少、条件弱,信息化不足。由于自身办馆经费不足,馆办工作也常常缺乏信息化的系统管理来辅助工作。三是头绪多,素质欠,办事效率低。[9]

  综上所述,无论是公共图书馆还是高校图书馆,其行政管理工作中共存一些,如经费问题、人才问题、管理方式问题。学者们对这些问题的论述不够深入且存在重复,除此之外又没有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和不足,因此这方面有待进一步探究。

  (三)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的对策

  为解决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图书馆行政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改进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学者们提出了很多对策和措施。

  朱纯琳等人提出了解决公共图书馆行政管理问题的两大对策,一是公共图书馆的行政管理改革,包括加强职工思想教育,培养职工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意识;加强人才管理,注重人才的合理使用;完善法律法规,实现依法治馆。二是公共图书馆的行政管理改革,包括引进产业管理模式,完善内部激励机制;主辅业分离,合理开展业务外包;积极寻求外部支持,革新管理体制。[10]

  对于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很多学者都提出自己的解决对策。郝建军提出了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三项基本原则:一是注重人本原则,强调以人为中心,注重人的发展,包括馆员和读者。从馆员角度看,重视馆员的精神、价值观在工作中的作用,采取切实可行且有效用的激励机制;另一方面强调以读者为中心。二是减少管理层次以及增加横向协作原则。三是按图书馆发展目标同时结合组织功能设置行政机构的原则。[11]

  万玉荣提出了解决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问题的五项措施,一是思想上做足准备,调整工作服务观念,迎接新形势挑战。二是提高馆员综合素质,加强人力管理。三是规范管理制度,加强经费管理。具体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加强经费管理:1.经费应专款专用;2.严把图书采购质量关;3.统筹兼顾。做到既要节约利用经费,也要拓宽经费来源,提高经费使用效率,把钱花在刀刃上。四是改革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效率。五是开展科学管理研究。实行量化管理和信息化管理,同时也要体现人文关(下转第38页)(上接第36页)怀,开展业务研究工作。[12]

  袁思本将办公室作为中小型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的中心,提出了针对中小型高校图书馆办公室工作的改进措施。一是明确服务本位,理顺职能定位;二是制定科学目标,完善科学管理;三是加强系统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四是坚持日常学习,提升人员素质。[13]

  马佳提出了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改革的三项措施,一是加强人才管理,注重人才的合理使用;二是加强经费管理;三是改革图书馆管理体制,努力改变传统的以重经验、轻创新为主的管理体制,逐以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进行取代。特别是积极运用科学管理中的目标管理、人员聘任制、职称评审制。同时,加强图书馆现代化方式的运用。[14]

  刑中芳强化了办公室在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中了重要作用,提出三点建议:一是从办公室工作特点出发,重点抓好参与政务、处理事务、搞好服务三项办公室基础工作。二是加强管理,强化办公室的枢纽作用,促进办公室工作上新台阶。三是从根本上提高办公室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开创办公室工作的新局面。[15]

  陈洁认为,搞好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要做到以下五方面的工作:一是做好人的管理(行政管理工作的核心);二是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行政管理科学化的重要依据题);三是搞好经费管理(确保业务建设的根本保证);四是加强自动化设备管理(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16]杨秀珍则提出要强化图书馆行政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意识。[17]

  由上述分析可知,对于改进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的解决方案,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措施。但是,这些建议和措施还是存在着很多重复且缺乏针对性,并且都是泛泛而谈,不够深入。学者们需要进一步结合实践,探索规律,从实践上升至理论。

  三、总结

  图书馆行政管理对图书馆的发展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开展图书馆行政管理的理论探讨和研究,是改进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提炼相关理论的有效途径。因此,开展图书馆行政管理的研究意义重大。随着我国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实践的不断丰富,图书馆学界对图书馆行政管理的探讨和研究也会愈加深入。如何全面、深入地理解图书馆行政管理的内涵,准确地把握其实质,如何具体、有效地开展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还需要理论工作者和广大档案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总结。

图书馆个人工作总结6

  图书馆统计工作,是图书馆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认识图书馆工作的有力武器,也是图书馆实行科学管理的一种制度、方法和手段。它有助于我们了解图书馆的基本情况,掌握图书馆的发展规律,预测图书馆的未来前景。图书馆统计不仅是评估图书馆工作的重要依据,也是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的基础。图书馆学是一门实践性科学。在图书馆学研究中,除借鉴其它学科的研究成果外,还必须占有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研究分析。另外,图书馆统计工作不但可以反映读者阅读情况,肯定工作经验,而且可以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和矛盾。首先,可以计量书刊文献资料的优劣;为读者节省查询时间,传递有用资料。图书馆工作者利用计量书目学的方法,将广大教师、科研工作者所需要的书刊文献资料搜集进来,同时又按照质量高低,排出顺序,编出素引,做出主目录,通过这些工作为广大读者提供方便。同时,还可以帮助图书馆工作者研究读者阅读规律,指导阅读,从而协调各部门工作,如需要量大的书,可适当增购;读者急需的书,可以提前分编等等,以满足读者不同的需求。

  1 目前图书馆统计工作的问题

  1.1 对图书馆统计认识不足

  认为图书馆统计工作可有可无。各个图书馆虽有一定的登记和统计,但只是一些比较粗浅的数据,缺乏详细、必要的原始记录,有些统计数字只能是大致估计,造成统计结果不准确、不全面、不及时、不连续。

  1.2 统计制度不健全

  长期以来,多数图书馆系统没有建立统计报告制度,没有把统计工作作为图书馆的一项工作内容来要求。统计工作随意性大,没有制度保证,统计也就必然是可有可无,可多可少,可详可略,可断可续。

  1.3 统计指标体系不健全

  图书馆统计工作主要由综合统计、专项统计、辅助统计组成,多数图书馆统计仅仅限于记录一些直观的表象资料,如:阅览人数、图书借阅册次等,而没有进行更深层次,更全面的统计工作。如:图书破损周期、拒借率等等。

  1.4 统计人员素质较差

  一般图书馆无专职人员管理统计工作。受过统计专业培训的人更少,统计知识缺乏,直接影响统计工作质量的提高。

  1.5 有统计无分析

  既使做了一些统计,但缺乏对统计数据的分析,这就不能够总结经验教训,改进管理工作,也就不能充分发挥统计在科学管理中的作用。另外,统计工作缺乏统一的报表制度,统计手段落后等等这些现状均直接影响着充分发挥统计工作的作用。

  2 加强统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2.1 馆领导对此项工作的认识与重视

  馆领导对此项工作的认识与重视直接关系到此项工作开展的深度。因此,图书馆应由一名副馆长主管统计工作,馆里应由专人从事这项工作,各部室、各岗位也必须有人分管统计工作,并通过各种途径为他们提供统计理论培训及各种学习机会,以提高统计工作者的业务水平,使他们成为图书馆统计工作的内行。馆长应定期召开统计工作方面的研究会,总结经验,建立一套完整的统计工作制度。

  2.2 确定本馆统计内容

  由于各馆性质、任务、规模不同,因而,各馆的`具体统计内容也必然有所不同。就高校图书馆而言,一般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基本统计工作。

  (1)对服务对象的统计。这项统计可以为图书馆确定藏书量、藏书结构、服务范围、人员定编提供依据,更有针对性地做好服务工作。

  ①服务对象统计:学生人数、职工人数、教研室、实验室、读者到馆率。

  ②图书馆主要设备统计。这项统计,便于分析现有设备与满足读者之间的差距,更好地制定发展扩建规划。

  (2)主要设备统计:建筑总面积、书库、书架、容书量、阅览室、自习室设置情况及容纳量、现代化设备等。

  (3)图书馆工作人员统计。这项统计反映图书馆人员的总体素质情况。为优化图书馆队伍结构和加强队伍建设提供依据。

  (4)工作人员统计:人数、年龄结构、文化程度、专业结构、职称结构。

  (5)文献流通与使用统计。这项统计是图书馆统计工作的基础,是衡量和检查图书馆工作数量和质量的一个重要尺度。文献流通使用统计包括文献流通量统计、文献周转率统计、文献利用率统计、文献保障率统计、文献拒借率统计、对流通率极低的书进行统计。

  2.3 加强对统计资料的研究和利用

  统计不是最终目的,为统计而统计,那就失去了统计的意义。对统计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改进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才是统计最终的目的。

  2.4 加强微机在统计工作中的应用

  统计工作是一项极其烦琐的计量工作,只有利用微机系统进行统计分析,才能提高统计资料的准确程度,提高统计的工作效率,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使工作人员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对统计资料进行更加深入细致地分析研究。

图书馆个人工作总结7

  作为一名图书馆管理人员,现将学校图书馆年终工作总结呈现如下,敬请各位提出宝贵意见及建议。

  学校的发展,文化先行。学生的成材,知识和智力背景至关重要。因此,作为传播文化,向广大师生提供精神食粮的图书馆,责无旁贷地被推向了教育教学的前沿阵地。新实验中学成立以来,为向社会实现庄严:“今天送我一个学生,明天还您一个栋梁”、“创办优质教育,创造成功人生”、“高起点办学,高品位育人”的教育理念,在全校确立实施了文化立校方略。我们图书馆的工作也受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重视。正是由于领导重视,广大师生积极配合,加上我们全体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努力工作,充分发挥了图书馆应有的作用,为教育教学工作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一、日常工作完全按照质量管理标准进行运作

  我们图书馆积极配合教育教学工作,按期购买新书,本学期购买新书共计xx多万元,xx多册,并将新购图书及时分类、编目、登记、上架、出借,尽快发挥其作用。并做好图书的介绍、宣传工作。随着新书的分类,及时将新书目录打印展出,并在校园内设立了新书介绍栏,向广大师生推荐介绍好书、新书。本学期着重推荐介绍了教育部《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定的图书目录、内容梗概、精彩片段、人物介绍等。另外在语文教师的推荐下,展出了部分学生的并有代表性的读后感,从而激发了广大师生的阅读兴趣和热情。

  本学期为节省师生的时间,我们在提高工作效率上作文章、下功夫。实行了边工作、边学习、加强练兵的“三步曲”。

  一是勤整理,对师生归还的图书每天及时归类上架。

  二是勤检查,对师生在借阅时抽乱、插错的书籍勤查找。

  三是勤过目,到书架旁勤看一看,对图书的位置了如指掌。为师生查找资料时节省了时间,提高效率,获得了师生们的好评和赞誉。

  二、对全校师生全方位开放阅读,切实发挥图书馆教育教学第二课堂的作用

  热心为师生服务,急读者所急,想读者所想,全心全意,全方位为师生服务,充分做好了他们教学中的助手和顾问。在师生借阅时,我们做到了“百拿不厌,百问不烦。”对全校学生每周一至六,每天安排x节阅读课,从上午7:30到下午5:00,从初一到高三每天有xx多人到图书馆的阅览中心阅读。我们每周接待全校师生xx余名,尽管工作量大,任务重,由于我们充分做好了准备,管理到位并切责任心强,全体来图书馆阅读的学生都高兴地来,满足地走。真正做到了“你轻轻地来,带来宁静。你轻轻地走,带走知识,”切实发挥了图书馆是教育教学第二课堂的作用。

  同时,对新到的报刊及时展出,决不过夜,让广大师生及时看到的报刊内容,并对过期的报刊及时装订入库,让每一种图书报刊都真正地发挥出效益。

  三、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业务知识,不断进行思想教育,端正服务态度

  我们全馆工作人员边工作,边学习,不断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和工作实践能力。我们在图书馆管理中既注重“管”,又不忘“理”,认真探讨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我们积极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这些工作看似简单,做起来比较麻烦,但我们从没有怨言,正因为我们不懈的努力,赢得了领导和师生的.一直好评。图书馆真正成为广大师生最愿意来的地方。

  四、认真出色地完成了阅览中心图书的剔旧换新的任务

  我们在不误学生阅读、教师借阅的情况下,加班加点,不怕苦,不怕累,发挥连续作战的工作作风,昼夜奋战对新购进的图书进行分类、著录、登记造册。对阅览中心的图书进行了剔旧换新,这是一项比较大的工作,工作比较苦累,但是全馆人员都带着伤痛,工作起来没有一句怨言,真正做到了想为图书馆的工作所想,急为图书馆的工作所急。

  五、及时高效地完成了报刊的征订工作

  在做好报刊征订的同时,注重搞好服务,每天收发的报刊上百种,不管时间再晚,工作再累,只要报刊到校,不分你我全员动手,每次都准确无误地于当天分发到师生手中,并在放假前开始回笼已借出的图书,安排停当假期前的师生借阅工作。本学期图书馆充分体现了分工不分家,整体观念强的工作作风。

  图书管理工作是非常繁琐而又神圣的。我们管理的是图书,传播的是文化和思想。因此,在今后工作中,我们要以满腔的热情更加努力地工作,制定好20xx年工作计划,始终如一地遵循高效能、全方位、准确有效的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广大师生服务的宗旨,每项工作都做到“严、细、实”,管理要有章有序,有始有终,使图书馆所有图书资料限度的得到利用,让图书馆成为我校的文明窗口单位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图书馆个人工作总结8

  1 高职院校图书馆图书剔旧基本情况

  1.1 图书剔旧意义

  图书剔旧工作是对图书馆馆藏文献进行的清理活动。当图书出现重样、残破、压架无法进行正常流通的时候就需要进行全面的剔旧。需要剔旧的图书主要是利用价值小,已经不符合时代的发展需求,没有实际的应用意义。高职院校图书馆主要是为学生以及教师提供学习教学科研服务的场所。因此只有保证高职院校图书馆藏书的实用性,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的功能。高职院校图书馆图书剔旧是一项长期开展的工作。

  1.2 图书剔旧必要性

  高职院校图书馆经费持续增加,根据规定每年高职院校都要采购相应的图书量,以保证图书馆能够正常运行,发挥自身功能。高职院校图书馆每年采购的图书正在逐年增加,但是相应的图书馆空间并没有扩大,这样就直接造成了新采购的图书无处摆放,只能够堆积到仓库中。这样既浪费了资源又不能够提升图书馆的功能。因此,整合图书馆信息资源,优化图书馆藏书结构,对不需要的图书开展剔旧工作,将会使图书馆的空间得到释放,能够存放更多的新图书。图书剔旧是图书馆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方面。

  1.3 图书剔旧原则

  图书馆实行藏借阅一体化的服务模式,能够节省更多的空间放置图书。新时期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功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能够将更多的资源提供给师生。但是图书馆在藏书上要保证稳定状态,这样才能够为师生提供更多优质服务。因此,图书馆图书剔旧是一项基础的工作,对于图书馆资源结构优化具有影响。剔旧工作要保证图书馆图书先进性、实用性,能够为师生提供更多的资源。并且有针对性地进行图书选择。增强图书馆功能是剔旧工作的重要原则。

  1.4 图书剔旧方法

  (1)主观剔旧。这种图书剔旧方式对于图书馆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相对较高,需要管理人员根据专业知识与图书需求实际状况进行图书剔旧选择。

  (2)图书状况。根据图书的实际情况进行图书的剔旧工作,这种方式与主观剔旧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够盲目地进行图书剔旧工作。

  (3)复查法。对于剔旧图书需要派遣专业人员进行复查,避免将具有价值的图书剔旧,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图书剔旧工作的开展需要制定剔旧范围,根据剔旧要求进行图书剔旧工作的开展。并且在剔旧的过程中不能拘泥于一种方式,要根据图书的实际状况以及师生需求进行,保证图书剔旧工作效率。将图书进行分类,详细记录审定,统计各类别图书的总量,最后进行数据汇总,上报批示之后处理。

  1.5 剔旧图书处理方式

  对剔旧之后的图书进行处理,将有助于资源利用,避免浪费情况的出现。剔旧图书可以无偿捐赠给需要的学校,这样既丰富了他们的学习生活使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同时使图书的功能再次得到发挥。

  剔旧图书同样也能够折价出售,将具有应用价值的图书进行出售可以换取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采购全新的图书。针对残缺破损的图书可以直接进行报废处理。图书剔旧工作较为烦琐,需要在大量的图书中挑选价值不高的`图书。因此要制订计划执行图书剔旧工作,有步骤地开展剔旧工作将会提升工作效率,保证图书馆整体图书质量,完善图书馆图书结构,保证图书馆图书实用性。因此在图书馆剔旧工作过程中要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开展剔旧工作方法创新实践,提升图书剔旧工作效率。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服务师生,保证图书馆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各高职院校图书馆之间可以进行图书交换,将剔旧出来的图书交换自己所需的图书,这样保证了图书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图书的使用价值,同时还能够加强各高职院校图书馆之间的联系,整合了高职院校校内资源,保证图书馆图书优化应用。这样既能够造福于师生,同样也能够避免盲目捐献。将图书交换到适宜的地方是剔旧工作开展的重点。提升图书社会价值和图书馆声誉对于高职院校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因此,剔旧之后的图书可以低价转售,同样可以进行无偿交换,对于实在不能够应用的图书进行报废处理,都是剔旧工作开展的直接结果。

  2 高职院校图书馆图书剔旧影响因素

  图书馆资源优化是高职院校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推动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发展,不断提升图书质量,完善专业图书采购方式,在数量上满足师生的信息资源需求。根据师生的要求及新年给个性化服务,是新时期高职院校图书馆发展的重点。但是剔旧工作还是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图书采购招标对于专业图书的采购具有直接的影响。采购招标是现今高职院校图书馆采购的普遍方式,对于规范高职院校图书馆采购具有重要的影响。但是根据实际采购情况上看,高职院校在图书采购方面希望能够投入少量成本实现采购量的最大化。但是图书供应商也希望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图书市场专业图书相对较少,并且价格较高。图书供应商缺乏对这类图书的采购,这样就直接造成了专业图书盗版现象的严重,以次充好。高职院校图书馆图书采购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供应商的限制,图书馆不能够采购到优质的专业图书,满足不了师生对于图书资源的需求。影响到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发展。并且图书招标主要对象是供应商并不是图书。

  图书专业剔旧人员的缺失也是影响高职院校图书馆发展的重要因素。专业剔旧人员缺失是高职院校图书馆面临的重要问题。特别是采购人员没有形成专业团队。非专业人员不能够对图书剔旧进行综合性判断。高职院校图书剔旧人员数量少并且需要负责上万册图书,工作繁重任务大。专业意识不强都会使高职院校图书馆资源建设受到制约。

  3 高职院校图书馆图书统计分析要素

  3.1 人均占有量

  明确专业图书类别,这样才能够确定专业图书的需求册数。专业藏书图书量与馆藏图书总数量形成的比例就是专业图书藏书量。再结合专业总人数,这样就可以计算出人均专业图书量。最后要对各个专业的学生进行汇总。人均图书占有量对于优化图书馆藏书结构具有重要的影响,能够使图书发挥自身的作用,保证学生接触到需求的图书。

  3.2 专业图书总数

  高职院校办学条件越来越好,规模越来越大。对于专业需求的图书不断得到满足,统计各专业图书需求量更加专业。高职院校各专业图书需求要根据人均占有量进行确认采购,主要是对图书进行类别界定。图书馆管理系统对于需求图书进行统计能够确认专业图书需求情况,这样有助于专业分配图书工作的开展。专业图书量与图书总量相比将会直接反映专业图书所占的比例,合理性结构需要根据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因此,专业图书量要与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相适应。

图书馆个人工作总结9

  现将我在这一年来的政治思想、工作态度、履行职责等方面的状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

  参加馆里的政治理论学习活动,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定理想信念。在工作中起模范带头作用,能围绕的中心任务,尽职尽责,开展工作。

  二、扎实履行岗位职责,开展部门业务工作

  在图书馆领导的.指导和支持下,我本着“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宗旨,齐心协力,加班加点,克服困难,全面履行岗位职责,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流通部全年借还图书10万余册,接待来馆读者6万余人次。

  2、透过公共检索系统,了解读者在借阅过程中的需求,及时解答读者提出的问题并予以反馈。为了掌握读者借阅图书的状况,以便更好了解读者对图书的需求,每周进行读者借阅统计和分析。及时对读者丢失的图书、证件进行挂失处理;耐心解答读者在借阅中提出的各种问题。

  3、对新入库的中文图书、蒙文图书,进行验磁、分类、上架,尽快与读者见面。及时将还回的图书验磁、分类、上架,持续书架的整齐干净。在计算机系统流通子系统中,改变图书状态,修改图书信息,进行库位调整。及时调整书库的布局,进行倒架、排架,尽量调整到最佳位置。

  除以上工作外,我个人还承担了以下业务工作:

  1、影视厅反映工作,20xx年以来反映各类影片1000余部,累计接待读者6000余人次。

  2、电子阅览室工作,20xx年以来累计接待读者9000余人次,解答读者咨询1000余次。

  三、坚持服务育人,努力营造和谐、向上的环境氛围。

  图书馆是传播知识、传播礼貌,开展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重要阵地。身为工作人员,营造团结和谐、向上的环境氛围,努力帮忙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高尚情操,把“服务读者”落实到实际工作之中。

图书馆个人工作总结10

  社区图书馆 (community library),是根据现代都市居住形式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图书馆形式,文化建设是其灵魂,而构建社区图书馆又是文化建设中的一块基石。社区图书馆在我国是一个新生事物,其发展历程,必然要经历一个由萌芽走向成熟的过程。本文拟结合我国社区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谈谈笔者对我国新建社区图书馆建设的一些认识。

  2我国社区图书馆建设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的社区。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加强社区图书馆建设,既能满足人们精神文明的需要,又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趋势。

  2.1我国社区图书馆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我国许多大城市,社区图书馆的发展已呈现良好势头,并为社区居民带来了切实的方便和服务。但我国社区图书馆的建设,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第一,社区图书馆的地区发展不平衡,发展较好的多为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大城市,而中西部地区的社区图书馆建设依然很滞后,有些地区甚至还是空白;第二,社区图书馆建设缺少规划,许多地区建设社区图书馆只是为响应上级政策,表面工作多,实际内容少,缺乏规划和管理,不仅未起到方便居民的作用,反而造成浪费;第三,社区图书馆在实际运作中重建设,轻服务,服务内容和形式单一;第四,社区图书馆缺乏政策保障,从建设要求、标准到资金来源和管理模式,都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这也是社区图书馆发展不够稳定、迅速的重要原因;第五,社区图书馆已成为图书馆事业发展中一支较为活跃的新生力量,其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社区图书馆应积极参与社区文化建设,进一步繁荣社区经济。

  2.2对我国新建社区图书馆建设的构想

  2.2.1社区图书馆建设要全面规划、统筹安排

  新建社区图书馆的建设,要由政府进行全面规划,科学地制定社区图书馆的发展计划和实施进程,做到协调发展。针对我国实际情况,可采用总、分馆模式,选择条件较好的社区建立总馆,在其他社区设立分馆或图书室。总馆负责文献资源采购、编目、读者服务等方面的统一组织,对人员、经费、设备进行统一管理。

  2.2.2加强对社区居民信息需求的调查,做好馆藏建设工作

  新建社区图书馆要真正发挥贴近居民的优势,就要了解社区居民的需求,并针对需求开展服务。对居民信息需求的调查,可采取问卷调查、实地访问、电话采访和网络调查等多种方式进行。调查内容应包括居民年龄、受教育程度、工作性质及休闲娱乐偏好等多个方面。

  对调查结果,要汇总到总馆进行统一分析,确定各社区共有的一般需求和各社区特有的需求。针对一般需求,应由总馆统一采购相应的图书或期刊,并分发到各社区图书馆;各分馆之间可定期交换藏书或期刊,以利于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针对各社区的特殊需求,可在社区图书室建立相应的特色馆藏。对于特色馆藏,应由总馆统一规划,各图书室不可雷同。通过基本馆藏的基础之上建设的特色馆藏,既能满足各社区读者共有的、普遍的需求,亦能满足特定读者群体的特殊需求。

  2.2.3.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网络建设,提供网络信息服务

  为适应信息社会读者对信息的需求,新建社区图书馆要站在一个新的高度,着眼于长远发展,把社区图书馆建成适应信息社会需要的小型多样、灵活方便的网络化新型社区信息中心。社区内总分馆应建立统一的网络,并建立相应的网站;同时,应与市、区公共图书馆实现网络互联,加大对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充分利用网络的`便利性开展馆际合作,提供网络咨询服务(如劳动就业咨询、心理咨询、法律咨询等),开展网络教育和读者培训工作,加强社区居民与图书馆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总馆应聘任专、兼职信息咨询员,组成信息咨询服务组,专门负责解答读者咨询的问题。对于无法解答的问题,可通过网络向市、区公共图书馆请求帮助和指导。

  2.2.4. 密切与社区的联系,贴近社区生活,使社区图书馆真正成为社区文化中心

  社区是社区图书馆赖以生存的基础,密切与社区的联系,社区图书馆才能体现其存在的价值。首先,在管理人员的配备上,可与社区失业人员安置结合起来,经过一定的专业培训,让其负责一些辅工作;其次,在服务上要切实树立“读者至上”的理念,服务内容要针对居民需求,服务态度要温和友好,使居民们乐于走进社区图书馆;再次,社区图书馆要积极参加社区的各种活动,做好信息服务工作,还可以与居委会合作开展各种社区活动,如举办“如何处理好工作与家庭的关系”、“如何减轻紧张工作的压力”等讲座,帮助解决一些工作与家庭、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寒暑假期间,还可以举办一些适合中、小学生参加的活动,并让孩子们从中获取知识。

  通过上述活动,能够增强社区居民对社区图书馆的参与和利用,使居民真正感觉到社区图书馆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服务者,使社区图书馆真正融入社区、贴近居民,成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沿阵地。

  2.2.5. 在工作中优化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方式

  增强服务意识,讲求服务效益,主动服务社会是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社区图书馆要注重社会需求、改善服务方式、扩大服务领域、树立“读者第一”的服务理念。要调整工作方向,改变重藏轻用、重积累、轻开发的运营观念;讲求创新和效益,建立和完善图书馆效益服务目标的管理机制;开展多种特色的图书馆服务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以及各社区协调发展,协同作战的服务活动。尤其要关注社会弱势群体,不断增加服务项目,满足社区居民对文化、教育、生活的全面需求。

  结语

  近些年,我国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市区,社会流动人员越来越多,急需建立一种新的社区管理模式。社区图书馆的最大优势在于它分布于居民区,可以随时为社区居民服务,使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接受文化教育,提高文化涵养,促进社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社区经济繁荣,使社会长治久安。社区图书馆建设成为社区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已得到人们的充分认可。

  社区图书馆是现代文明城市所必需的文化设施之一,重视我国社区图书馆的建设,对于繁荣城市文化,提升城市品位,提高居民素质,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社区图书馆将遍布我国城市的各个社区,成为城市文化的新亮点。

图书馆个人工作总结11

  这个学期,学校的桂馨书屋有了很大的变化和改革。首先,是图书数量的变化,这个学期,新增加了200册书,并都已经编号入库了。这些新增的书,不仅仅有喜欢的童话、、漫画,还有许多教师用书,例如:怎样当好一名班主任怎样组织班会课等等一系列的书,极大地满足了师生的阅读需求。另一方面,是借书制度的变化。上个学期实行的是学生自由借书,结果发现,不仅仅不便于管理,图书管理员每一天都要辛苦整理图书,由于时间原因,许多学生还借不到图书阅读。所以,这个学期,我们实行了分书到班的`制度,每个班级一个图书管理员,四名图书小助手。在每个星期的星期一,图书管理员带领图书小助手来图书馆借书,根据班上人数借多少本书。图书到班后,由图书管理员负责图书的管理,破损班上自我修补,如有丢失,由丢失的那个学生照价赔偿。退书时间为第二个星期的星期四。

  这个学期,我们还大力开展读书活动,形式各式各样,有、制作小书签比赛。读书笔记每两个星期评比一次,班主任协助图书管理员选出十几本优秀读书笔记,交到我(xx教师)处,我再和众多图书管理员评出优秀读书笔记,其中,一等奖10名,二等奖20名,三等级30名,在星期一升旗仪式之后颁奖,优秀的作品并进行展出。

  以上就是我们这个学期的工作总结,当然,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需要改正个弥足,例如:图书分书到班,图书的破损十分多,这就需要我们多加强学生的爱书意识,还有,有一些学生,就是不写读书笔记等等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去一一解决。

  在此,我有一些自我小小的提议,期望桂馨书屋能够多给我们供给一些儿童报和儿童实事报,毕竟山里的孩子们知识面还是很狭隘的,他们需要与时俱进,他们需要了解和他们同龄的其他地方的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优秀小小发明家的等等。孩子们都有自我的理解和想法,他们需要了解此刻社会的现状,发生了那些事情,能从小培养他们的想法和本事,也能让他们在写时联系社会实际,而不再是几年前的社会实际。

图书馆个人工作总结12

  本学期工作行将结束,图书馆工作正常运行,现将本学期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政治思想

  能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及党的基础知识和最新理论成果,刻苦学习教育理论和业务知识,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自觉提高自身思想和道德修养,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爱岗敬业,能够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追求真理,乐于奉献,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较强的育人意识。

  二、 工作方面

  (一)任劳任怨、关爱读者

  在图书馆岗位上能够以身作则,积极关心、参与图书馆的改革和建设,为图书馆建设献计献策并提出了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业务上,刻苦钻研,具有开拓精神。积极从事科学研究,努力追踪国内外学术新动态。在工作中,追求新的理念,善于创新,改变传统的信息服务方式,开拓新型的信息服务项目。在本学期,在完成本职工作以外,配合馆长完成了密集书架的`招标和完成工作,配合流通部和采编部做好图书交接和整理工作,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热心为读者服务,并在业务工作中发挥了“传、帮、带”的作用。

  (二)勇挑重担、开拓

  主动承担新图书馆的筹建与管理的任务,并将读者满意这一价值目标具体化。做为组织者与管理者,严于律己、修身为范,处处为读者着想,最大限度地满足了读者教学、科研的文献信息需求。

图书馆个人工作总结13

  一、优化基础服务

  在这一年中,我馆连续把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服务宗旨贯穿到各项基础服务工作之中。

  1、满足读者需求,增加开放时间。随着学校的进展,师资队伍壮大,同学人数增多,使图书馆直接面对的读者对象达到2400余人。为满足读者需要,我们增加各室的开放时间,如文科、理科借阅室实现每天连续11小时开放制度,电子阅览室实现每天中、晚3小时开放制度,此外,还为外省市同学增加周末、节假日、寒暑假的开放服务。全年借阅图书量为32028册,接待师生借阅数为70329人次,和去年全年44377人次相比有较大幅度提高。

  2、完善排架,更新导引标识。为了使各项服务工作更加贴近读者,我馆遵循图书分类排架规章,对文科借阅室39125册图书进行全面倒架、整架,实现严密规范排架。为了让读者利用图书资源更加得心应手,我馆还对全馆书架进行了重新标识,设置各类图书导引本133种,使图书标引更加规范。图书馆的基础服务还包括教材分发、期刊订购、新书选购、书刊加工等诸多工作,全馆人员都在各自的岗位上,以高涨工作热忱及吃苦耐劳精神,做好读者服务工作。

  二、优化管理软环境

  在图书馆硬环境建设取得了极大改观的基础上,我馆准时调整建设思路,把工作重点从硬环境建设转移到软环境建设,明确进展目标,健全各项制度,优化管理软环境。

  1、遵循馆章制度,明确工作目标。我馆人员认真遵循《图书馆岗位职责和业务工作细则》、《图书馆三年进展规划》、《图书馆20xx年工作方案》等一系列制度方案,并以此来规范服务行为,削减工作盲点,做到“人人有责任,事事有程序,科学化、现代化管理”的工作标准。

  2、充分借助计算机技术和图书馆管理软件来提升图书馆各项业务工作管理。目前,我馆已全面实现图书采编、流通、检索自动化管理,图书馆的各项内务统计都已实现电脑操作、有序化管理。我馆建立馆藏书目数据库已有三年,数据库数据已达34884条,即有60086册图书,为了确保数据库数据平安与规范,我们选择实行必要措施,对数据库进行时常性的、制度性的维护,同时做好1台服务器、6台工作机、5台公共查询检索机、79台师生用电脑的维护保养工作。除此之外,我馆利用完备的现代化设施和信息技术手段,为师生供应课题争论资料检索及复印、刻录等服务,并坚持每月更新图书馆网页,建立信息服务平台,实现资料服务及信息发布的网络化。

  三、拓展图书馆功能

  从传统的借还服务到训练和信息导航的功能转化,是当前训练形式下对学校图书馆工作的全新要,基于这一要求,我馆努力探究工作新路子,不断拓展图书馆的各项训练功能。

  1、开展利用图书馆训练。对高一全体同学进行入馆训练;组织同学图管员,开展图书情报学问、怎样利用图书馆资源及读者借阅制度等培训;参预同学图书资源利用争论型课题争论;开设网络资源信息检索拓展性课程。通过一系列培训训练,吸引了更多同学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

  2、开展图书馆宣布传达。开展对400名各班级的同学进行课外阅读调查,了解同学阅读需求,定期向同学推举新书和优秀书。每月通过本馆网页、《图书苑》小报及新书专架,向同学报道图书馆动态,发布新书通报,发布好书借阅排行榜,开展图书评论及阅读相互沟通。

  3、开展训练情报服务。坚持每年编制各学科训练期刊题录及有关训练文摘,开展老师课题争论或教学用资料检索服务,为学校《城郊新建寄宿制高中“和谐进展“的训练资源优化的实践争论》分课题及子课题供应有关资料检索服务。

  四、提升馆员素养

  为了更好地适应图书馆现代化管理的岗位职责要求,学校引进了两位图书信息管理本科专业人员,充实了图书馆的技术力气,同时也激发了全馆人员学习业务的主动性。

  1、加强业务学习。不少馆员利用业余时间,主动进行图书情报学问、计算机应用学问、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应用的学习。今年,我馆人员参预各类学习有:《新课程背景下中学校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讲座、《中学校图书馆人员图情学问》上岗培训、《图书馆学基础、信息组织及检索、信息资源分类与编目》职称培训、《学科资源库建设》培训,全年参预培训有5人次,累计培训时数达245学时。

  2、重视工作争论。主动参预市、区图工委组织的各项工作研讨活动,开展图书馆工作相互沟通及争论。以学校进展为契机,主动思索图书馆现代化管理建设,开展课题争论,通过工作争论来促进馆员学习业务、提高业务,从而改进图书馆工作,提升馆员素养。今年,我们针对图书馆现状,开展如何加强同学课外阅读引导以及如何完善图书馆的功能,为师生服务、为课改服务、为教科研服务两个方面工作争论,2名馆员撰写的论文《浅析中学阅读指导》、《浅谈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图书馆功能的完善》参预区中学校图书馆论文评比,并作为我区优秀论文选送上海市中学校图书馆工作争论论文评比。

  回顾一年的工作,在取得成果的同时,我们也找到了工作中的不足和问题,主要反映于电子资源建设及电子阅览室管理服务有待进一步探究,老师资料室管理服务应充分体现训练科研信息导航的功能发挥。展望新的一年,我们将连续努力,力争各项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

图书馆个人工作总结14

  社区图书馆建设在我国推行了多年,但其结果让人失望,成效无法与其投入相匹配。究其原因就是无法建立一个长效的运营机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社区图书馆开了关,关了又开的通病。通过杭州图书馆的四级图书馆服务网络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分析,可以为我们尽快寻找到一条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提供帮助。

  杭州市图书馆从20xx年开始进行“跨系统联城乡的总分馆制”实践,到20xx年底已初步完成对杭州地区所属区、县图书馆的资源整合与共建共享工作,其间最为艰难的就是街道(乡镇)、社区(村)一级服务网点的建设。本文着重对杭州城区的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图书馆服务网络建设情况进行研讨,并在此基础上总结杭州市总分馆制下社区图书馆建设的经验,剖析其利弊并提出建议。

  一、杭州市区四级图书馆服务网络建设的现状与经验总结

  杭州市区公共图书馆资源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来说都是极度稀缺,与市政府打造“品质生活,休闲之都”的城市发展理念很不相称。在20xx年前,市图书馆的馆舍面积只有6000余平方米,老城区7个区只有两个区有图书馆,其中西湖区图书馆与文化馆合署办公,没有专项的购书经费,20xx年只新增图书130册。杭州市图书馆就是在这样一种现状下进行四级图书馆服务网络建设的。从20xx年到20xx年底,已建成街道、社区图书馆1DO家。纵观杭州市图书馆进行四级图书馆服务网络建设的实践,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采用总分馆制的组织结构模式;

  2.采用统一的技术平台;

  3.采用通借通还理念,建立“一证通”借还书体系;

  4.投资成本小,推开速度快。

  两年内,建立的100个基层网点,基本上是在东海明珠工程与文化共享工程原有设施与资源基础上的重新“激活”,真正实现了投资少见效快的目的。新增网点两年累计办理5580个借书证,累计借还书421000册次,取得了比较大的社会效益。

  通过对两年来的社区图书馆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我们也发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与不足:

  1.组织结构松散,只是名义上的总分馆制

  杭州市图书馆对区、街道与社区分馆的人、财、物没有控制权,只是一种基于道义或全靠个人魅力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才结成的联盟。缺乏人、财、物控制权的总分馆制就缺少坚实的物质基础。没有牢靠的利益基础与明确的权利义务规定的联合终归是难以长久的。

  2.文献资源的产权不统一,通借通还范围有限

  由于总馆与分馆各自有不同的行政归属与经费来源,造成了目前建立的100个街道与社区分馆,包括两个区级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互不统属。杭州城区100个街道与社区分馆只有4个街道、社区图书馆的自有图书由市图书馆进行统一编目,并进入市图书馆的中心数据库。杭州市图书馆的图书在社区图书馆可以还也可以借,但只局限于市图书馆还到社区的图书。“一证通”借书证除了在这4个分馆通用外,要借其他分馆的自有图书,还必须另外办证。要实现理论上的通借通还,在技术上已不存在任何问题――杭州城区各级公共图书馆统一采用的interlib集群管理系统,只要分馆的文献进入中心数据库,不必再铺专线就可实现联网。但要让转移的文献资源实际控制权与所有权重新统一,就需要支付不菲的物流费用,这个问题一直是国内大多数总分馆制下的四级图书馆服务网络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通借通还的主要原因。

  3.四级图书馆服务网络体系不完整

  目前的总分馆制主要是由市图书馆在推动街道与社区图书馆建设,由于8个城区(不包括萧山、余杭)里只有两个区有图书馆,其中西湖区图书馆无论从馆舍面积与经费投入来看,只相当于一些条件好的社区图书馆的简单升级版。市图书馆在缺少区一级中心分馆的承上启下,没有政府政策与财力支持的情况下一竿子插到底,直接与街道、社区对话,在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艰辛下,在两年内建立了100个分馆。

  按照四级图书馆服务网络的层级结构理论,市馆只负责对区一级图书馆的业务规范与指导,区负责辖区内街道一级图书馆的布点与业务辅导,街道图书馆负责社区图书馆的日常业务管理与监督。由于区一级图书馆的功能缺位,致使服务网络出现严重的断层。苏州的情况与杭州类似,也是市馆绕过区图书馆直接在社区建立一级基层分馆,是典型的二级“扁平管理的总分馆制”。这种二级网络结构的最大问题就是,一旦分馆数量超过一定数量,总馆对分馆的监控力度将逐渐削弱,管理成本也随之增加。杭州市图书馆对总分馆制下的社区图书馆服务网络建设已经开展了两年,总结得失,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对多达100个基层网点进行业务规范与管理。如果还只是由目前不足十个工作人员的市图书馆读者工作部负责业务辅导与管理,不论在人力上还是时间上都存在着巨大的难题。

  二、国内外总分馆制发展模式的分析研究

  国外的总分馆制研究起始于上世纪60年代,各国对总分馆制没有统一的定义与统一的模式,基本是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与历史沿革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模式。到今天比较典型的大致有三种类型的总分馆制:其一为新加坡行政机构统一管理模式,所有公共图书馆都归国家图书馆管理局管理,管理局负责全国范围内各级图书馆文献资源的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统一配送。各级公共图书馆按照总分馆制模式进行统一规划与布局,国家图书馆是总馆,下面依次是3个区域馆、19个社区馆、18个社区儿童图书馆。按照最初的设想,社区图书馆下还有街道这个层级的图书馆。这种高度集中,各级图书馆分工负责建立覆盖全国的图书馆服务网络的思路就叫新加坡模式。其二是纽约的多头竞争型总分馆模式,美国通常采用的是我们熟知的严格的层级总分馆制,同一个城市不同系统的图书馆可以各自建立自己的服务网络,但同一系统如公共图书馆通常只有一个总馆。纽约的情况比较特殊,有3个并行的公共图书馆系统,3个总馆――纽约、皇后、布鲁克林各自拥有几十所分馆。其三为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模式,特点是州图书馆无分馆,只有99个地区中心图书馆,中心馆各自拥有数量不等的社区分馆。州图书馆与地区中心馆虽然没有名义上的总分馆关系,但帅l图书馆自身没有对外开放业务,只承担对地区中心图书馆的馆际互借业务,并根据对地区图书馆的`业绩考评拨付专款补助,这是一种上升为纯业务协调与管理的总馆。

  国内(不包括总分馆制已成熟的香港地区)的总分馆制理论研究源于上世纪末,真正付诸实践则是在20xx年左右。所谓总分馆制,可以定义为是在一定区域内各类型图书馆互助合作、联合办馆的一种模式。其最 初的设想是优化资源配置,寻求社会效益最大化,现在某些地区把总分馆制实践上升到图书馆发展要走社会化道路的理性高度。如苏州市图书馆提倡的“普遍均等的图书馆服务”,杭州市图书馆提倡的“平民图书馆”,所追求的都是一种普遍平等的知识权利。从组织结构形态表现出来的特征看,国内的总分馆制分横向联合型、纵向层级型与混合型,单纯的横向联合与纵向的层级结构很少见,大多采用跨系统不同类型图书馆的横向联合与同系统不同层级的图书馆纵向联合相结合的方式构成完整的服务网络。这种类型的联合办馆模式虽称谓不一,但其思路或最终目的无一不是希望松散的联盟能发展到紧密型的总分馆制。

  严格意义上的总分馆制通常有以下几个特点:

  (1)完善的组织结构;

  (2)在统一技术平台上构建的服务网络;

  (3)在清晰的产权关系基础上实现资源共建共享与通借通还。

  从国内进行图书馆共建共享服务网络建设的实践来看,实行严格意义上的总分馆制的地方不多,大多名义上的总馆对下一层级分馆的人、财、物没有处置权,基于上可以定义为松散联盟式的总分馆制。虽然业内普遍认同严格意义的总分馆必须实行人、财、物的一体化管理,但是迄今为止,只有苏州市和嘉兴市两地的图书馆正在实行的二级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实验,以期能够绕过行政层级人事管理与分级财政体制障碍,实现相对严格的总分馆制。

  苏州的做法是直接找街道领导进行说服宣传,让他们每年拿出5-8万元的维持经费与场地,市图书馆则负责每个社区分馆的图书配送轮换与人员管理,这种曲线救国式的柔性方式,既要经办者拥有扎实的业务功底,又要精通人情世故,还需具备强大的人格魅力和一定的业内威望,要求过于苛刻了,是一种变相的“能人模式”,并不具备复制与推广的可能性。这种扁平结构的管理模式还带来了分馆数不可能无限扩大的弊端。管理学的层级结构理论有一个重要原理就是:层级与成本成正比,管理幅度与效率成反比,一个总馆只能掌控有限的分馆数,一旦超过一定数量,必然导致控制力下降与成本的上升。有限的分馆数导致服务输出能力不足,不能充分满足居民的阅读需求,也与设计者追求普遍均等的图书馆服务目标不符,分馆数增加又与节约成本的扁平管理模式相违背。随着理论与实践的不断突破,相信我们会在必要的结构层次与合理的管理幅度上找到一个很好的支点。

  如果苏州模式可以通俗地称之为“晓之以理”模式,嘉兴的做法则可以称之为“诱之以利”模式,推行的整个过程完全是一种财大气粗的作派。市、区、街道三级财政各出10万元的分馆开办费,以后每年各出10万的维持经费,足以免除以往街道、社区图书馆开了因无后续经费投入而办不下去的后患。这种政府主导、多方投资的总分馆建设模式再次印证了有钱好办事这旬老话,也证明由政府推动是最直接最行之有效的一种模式。经济手段辅以行政手段已被无数的历史事实证明是快速推动图书馆事业建设,是一种短期取得成效,屡试不爽的不二法宝。但这种模式也被无数的惨痛的历史事实证明,剔头挑子一头热的行业与政府自觉行为,往往难以取得应有的成效。美国州、县总馆办街道与社区分馆的经验不是一步到位,而是先派流动图书馆到社区定期定点服务,达到一定的借阅量才考虑设固定借阅处,其次为图书站,最后才升格为正式的分馆,美国人这种严谨的科学精神与珍惜物力财力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三、对杭州市总分馆制下社区图书馆建设的建议

  通过对杭州市图书馆进行总分馆制下的社区图书馆建设的经验总结及国内外总分馆制实践利弊分析,本文得出一个基本观点:要在杭州城区建立一个更为完善的图书馆服务网络,应该有更完善的组织与财力保障机制。在目前没有政府政策支持与人力物力有限的前提下,建议进行数量有限却是严格的总分馆制实验,具体的建议是:

  1.在巩固与提高现有100个街道、社区图书馆服务水平的前提下,在各个区选取一、二个条件比较好的街道、社区图书馆搞试点。

  第一步是先把人管起来,市图书馆出钱养人,然后可以理直气壮地要求达到统一的开放时间与业绩标准。杭州图书馆协作协调部负责监控与业务辅导,社区图书馆管理员达不到要求就换人。

  第二步是将街道、社区图书馆的自有图书整理编目,进入市图书馆的中央数据库,为实现通借通还做好技术准备。在上述的街道、社区图书馆可以尝试采用苏州的“流动产权”概念,将文献资源的实际控制权与所有权统一起来,以解决物权转移带来的物流障碍,这是苏州总分馆制实践在理论上的一大突破。但要让街道、社区的领导放弃先期投入购置的文献资源的所有权并不现实,变通的办法是在投入比较少的图书馆先试探其反应,许诺由市图书馆统一配送一定数量的图书与音像资源,并定期轮换。对一些说服难度较大的图书馆,干脆不提此类敏感的内容,日后其资源一旦进入中央数据库实行通借通还后,自然会实现物权转移。实际上,最容易发生产权流失的反而是市图书馆,因为读者在市图书馆借了书就近还到社区图书馆的可能远比在社区借了书到市图书馆还的可能性要大;至于街道、社区图书馆间自有图书的自然流动数量应该不会很大。

  第三步是规范业务管理,加强对街道、社区图书馆专职管理员的业务培训,制定业绩考核标准,从开放时间、办证量、流通人次、借阅人次与册次等多项指标上评定该馆的社会效益,确定服务输出能力的星级标准并据此确定扶持力度。如果一个试点做不好,还可换另一个试点继续实验。

  2.通过规范街道、社区分馆的示范作用,力求引起市、区、街道、社区各级领导重视,支持市图书馆推行“统一标识、统一平台、统一资源、统一管理”的标准化分馆建设。对一些实在不能发挥作用的街道与社区图书馆应该考虑撤点,提高新增基层服务网点的准入标准,社区图书馆布点上还是坚持效益效第一、宁缺勿滥为好。一旦严格的总分馆制在全城区推开,就必然要面对如何发挥区一级图书馆的作用问题。杭州图书馆协作协调部的人到最远的一个社区图书馆坐公交车路上就要花一个半小时,跑社区的三个工作人员每人要负责三十多个点。如果不能在机制创新上下功夫,想管好这些基层服务点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因此,建立三级以上的层级网络结构,让各层级都有各自不同的职责已是当务之急。比如,可以将拱墅区基层点的管理与督促职责移交给办馆条件比较好的拱墅区图书馆。

  3.开拓创新,在人流量大的地方尝试建立新的分馆。新加坡设立社区图书馆在选址上有两个原则:一个是在社区中心,一个是购物中心。从实际效果看,设在购物中心的社区分馆借阅量远比其它分馆大,我们可以考虑在长途汽车站、火车站建立一个分馆,在远在异乡游客中传播公共精神与人文关爱的种子,让公共图书馆真正担负起相应的社会使命。

图书馆个人工作总结15

  1 引言

  刻板印象是关于特定群体的特征、属性、行为的一组观念,也是对于一个社会群体及其成员相联系的特征或属性的认知表征,它常常反映出人们对某一群体公认的态度和观念。职业刻板印象指不以事实为依据,仅根据过去有限的经验对某一职业成员形成一种固定的印象,并以此作为判断其成员个性的依据。“刻板印象”一词最早可以追溯到1922年Walter Lipp-man的经典著作《公众舆论》,认为“我们不是先看见,然后确认;我们是先确认,然后才看见……我们认识的,都是从文化中的固有形态里提取的一些见解。”

  天津地区图书馆员刻板印象实证研究以天津地区图书馆员为目标群体,运理学方法研究图书馆职业的刻板印象,以期给图书馆职业边缘化的现状做一个定量描述和定性分析,为国内进一步研究提供数据支持和实践基础。

  调查采取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采用自编的图书馆员形象调查问卷,对社会公众、图书馆员以及将来可能从事此行业的图书馆系学生(以下简称未来职业者)做了随机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1 203份,回收1 188份,问卷回收率达98.7%,其中有效问卷1 134份,在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及对部分图书馆领导和员工访谈的基础上形成本报告。

  2 调查过程

  本次研究,针对社会公众、图书馆员和未来职业者三个群体,分别编制公众对图书馆员刻板印象问卷、图书馆员自我评价调查问卷和未来职业者对图书馆员刻板印象问卷,问卷包含图书馆员印象、图书馆工作印象、交往意愿、个人基本信息4个分问卷。选取南开大学普通学生样本30名、图书馆学专业学生样本15名、天津理工大学图书馆馆员样本15名进行预测试,检验问卷填答情况和信效度,并做出相应调整,形成最终正式问卷。采用分层抽样和偶遇抽样相结合的方式选取调查对象。图书馆员样本共抽取391份,包括高校馆、公共馆和医院、党校等其他类型图书馆,涵盖市区、郊区和郊县;公众样本覆盖读者、一般公众、主管领导、学生,同时学生覆盖各个学历和年级,共抽取样本678份;未来职业者以学校、学历、年级分层抽样,共抽取样本134份。问卷回收后,对无效、空白废卷进行了剔除,对问卷答案编码并进行录入,利用SPSS13.0,进行因素分析、描述统计、方差分析和t检验,并得出相应结论。

  3 内容分析

  3.1 个人基本信息部分

  3.1.1 公众对图书馆员刻板印象问卷到图书馆的频率:每周至少一次的有169人,占26.3%;每月至少一次的有246人,占38.8%;半年或更久一次的有171人,占26.6%;从来不去的有56人,占8.7%。

  在图书馆的停留时间:停留1―2小时的有262人,占42.5%;不到一小时的有169人,占27.4%;2-3小时的有136人,占22.0%;4小时及以上的有50人,占8.1%。

  对图书馆的服务是否满意:选择满意的有541人,占81.5%;选择不满意的有123人,占18.5%。

  与图书馆员工作外的交往:有工作外交往共77人,占11.4%,没有的共597人,占88.6%。可以看出图书馆行业相当封闭,馆员需要加强对外的交往。

  是否有朋友或亲戚在图书馆工作:有朋友在图书馆工作的为121人,占17.9%,没有的为556人,占82.1%。有亲戚在图书馆工作的为44人,占6.5%,没有的为632人,占93.5%。

  3.1.2 图书馆员自我评价调查问卷学历结构:以本科为主体,共219人,占62.6%;其次是大专及以下和硕士及在读,分别为65人和62人,各占18.6%和17.7%;博士及在读最少,仅有4人。

  职称结构:以馆员最多,共155人,占44.2%;其次为助理馆员,占26.5%;而研究馆员最少,仅占2.O%。

  进馆年限:6―15年最多,共150人,占42.6%;16-25年82人,占23.3%;5年以内80人,占22.7%;25年以上40人,占11.4%。进馆6―25年的人数居多,可见,图书馆工作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流动性较小。

  是否具有图书情报专业背景:具有图书情报专业背景的只有152人,占45.2%,半数以上的图书馆从业者没有在本科或者专科阶段接受过系统的图书情报教育。

  是否从事过其他行业的工作:从事过其他行业的有193人,占55.8%。可看出,随着国家对图书馆事业的投入加大和社会关注程度提高,图书馆行业的吸引力在不断上升。

  3.1.3 未来职业者对图书馆员刻板印象问卷 对图书馆的印象来源:源自亲身经历的占绝大多数,共102人,占82.9%;来自于家人朋友、大众媒体的共12人,占9.8%;说不清楚的有6人,占4.9%。大多数图书馆系学生的印象还是停留在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印象,而不是作为一个工作者对图书馆员自身的印象。

  如何进入此专业:61.3%的人表示是被动进入的,而主动进入的仅有45人,占36.3%。可看出,大部分人并非自愿进入图书馆专业,专业吸引力不足。

  对专业的态度:选择不喜欢或有点不喜欢的共33人,占26.6%;选择说不清楚的有33人,占26.6%;选择有点喜欢的有39人,占31.5%;选择喜欢的人有19人,占15.3%。明确表示喜欢图书馆专业的人数不到一半。

  图书馆的发展前景:认为图书馆发展前景好或比较好的共75人,占61%;选择说不清楚的有33人,占26.8%;认为图书馆发展前景比较差或差的人有15人,仅占12.2%。大部分人对图书馆行业的发展前景持比较乐观的态度。

  是否希望换专业:希望转换专业的有91人,占73.4%,不希望换专业的33人,占26.6%。大部分人希望转专业,同样可以看出图书馆专业吸引力不足。

  3.2 图书馆员印象部分

  图书馆员印象是对图书馆员人格、行为、能力等维度的总体看法,它的平均数是3.534 2,表明人们对于图书馆员的印象介于“说不清”与“认可”之间,即基本满意的程度。图书馆员印象分问卷共涉及34个印象描述词,因素分析共得3个子因素:现实感受,反映现实生活中图书馆员给人们留下的印象;目标状态,反映图书馆员在人们心中的理想形象;业务要求,反映馆员在工作中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3.2.1 图书馆员印象的人口学特征 图书馆员印象的人口学特征是指对图书馆员总体印象有显著性差异

  (I检验和方差分析的p值小于O.05,下同)的个人基本信息:

  满意度特征:满意度对未来职业者和公众的图书馆员印象均有显著影响,满意者的总体印象要显著好于不满意者,这说明未来职业者和公众的图书馆员印象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对图书馆服务主观感受的影响,也就是说加强服务满意度水平是提升“图书馆员印象”的重要途径。

  进馆年限特征:图书馆员的进馆年限对图书馆员印象有显著影响,图书馆员印象随着进馆年限的增加而呈现出上升趋势。在各因素中,进馆年限仅对现实感受有显著影响,而对目标状态和业务要求影响不显著。馆员在现实感受方面印象不好,而在目标状态和业务要求方面印象较好。

  3.2.2 图书馆员印象对图书馆工作印象与交往意愿的影响 图书馆员印象对图书馆工作印象影响显著,相关系数为O.095;同时对图书馆工作的3个因素(工作前景、工作强度、工作愉悦度)影响极其显著,除与工作强度成反比(相关系数为一0.164)之外,与工作前景和工作愉悦度成正比(相关系数分别为O.280和0.477)。图书馆员印象与交往意愿为极其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为O.220。

  也就是说,对图书馆员的总体印象越积极,对图书馆工作的印象也就越积极,具体来说即认为图书馆工作强度更大、前景和环境的愉悦性更好;从影响程度来看,图书馆员印象好坏会突出影响工作愉悦度(相关系数最高),对图书馆工作总体印象影响较小(相关系数接近0)。同时,图书馆员印象越积极,也更愿意与图书馆员进行工作内外的交往。

  3.3 图书馆工作印象部分

  图书馆工作印象是指对图书馆职业的基本看法,笔者从访谈中抽出认同度较高的15条论述作为量表中的.基本选项,平均数为3.254 6在“说不清”和“满意”之间,略低于图书馆员印象和交往意愿。它的三个因素为:①工作前景,反映图书馆行业的社会待遇和发展潜力等;②工作强度,反映馆员工作时长、适合从业人群等;③工作愉悦度,反映图书馆工作本身、工作环境使人内心愉悦程度及福利待遇令人满意的程度。

  3.3.1 图书馆工作印象的人口学特征图书馆工作印象的人口学特征是指对图书馆员职业印象有显著性差异的个人基本信息。

  满意度特征:未来职业者对图书馆服务的满意程度与对图书馆工作印象有显著影响。在各因素之中,对工作愉悦度有显著影响,而对图书馆的工作性质和工作强度影响不显著。对图书馆服务满意的人对图书馆工作印象是正面的,而不满意的人的印象则偏向于负面。无论满意与否,都对图书馆工作性质的评价负面,对工作强度评价正面。可见,未来职业者认为图书馆工作前景不好,但是工作强度较低。

  发展前景:发展前景对未来职业者的图书馆工作印象有显著影响。随着对图书馆发展前景评价的提升,未来职业者对图书馆工作印象也在不断提升,两者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在各因素中,未来职业者对工作强度和工作愉悦度的印象很好,却对工作性质有显著的坏印象。这也符合人们一般概念中的图书馆员印象――即工作是清闲的和愉悦的,但是不利于日后的发展。

  考虑是否换专业:未来职业者是否考虑换专业对图书馆工作印象影响显著,不愿意换专业的人对图书馆工作印象明显优于想要换专业的人。在各因素中,是否考虑换专业只对工作性质有明显影响,而无论是否想换工作,未来职业者对工作性质都有显著的坏印象,这点在想要换专业的人中表现的尤为明显。

  对图书馆专业的态度:未来职业者对专业的态度与图书馆工作印象有明显的正相关性。对专业评价正面的,图书馆工作印象也是正面的,对专业评价不好或者说不清楚的,图书馆工作印象是负面的。随着评价的上升,图书馆工作印象也不断变好。

  有朋友或亲戚在图书馆工作:有朋友或亲戚在图书馆工作对图书馆工作印象有显著影响,尤其是对工作愉悦度因素上。没有朋友或亲戚在图书馆工作的人对图书馆工作印象要好于有朋友或亲戚的人。

  到图书馆频率:到图书馆频率对图书馆工作印象有显著影响,每月至少去一次的人对图书馆工作印象最好。每月至少去一次者和半年或更久一次、从来不去的人之间有显著差异。总体而言,频率以每月一次为限,高于或低于此频率者在对图书馆工作印象方面有着不同的感受。图书馆工作印象与到图书馆频率有正相关性。

  教育程度:教育程度对公众的图书馆工作印象有显著影响,总体的印象是好的,学历高者的满意度要相对好于学历低者。说明人们对图书馆工作印象的认识程度受到自身学历的影响,图书馆工作印象与学历呈正相关成长。

  是否为学生:是否是学生对公众的图书馆工作印象有显著影响。学生群体对图书馆工作印象的影响明显好于非学生群体,尤其体现在工作性质和工作强度因素上。

  馆类型特征:不同类型馆的图书馆员在图书馆工作印象上没有显著区分,只是在工作愉悦度上有明显差异,高校馆馆员的工作愉悦度最强。

  年龄特征:图书馆工作印象随着图书馆员年龄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两者呈负相关。

  3.3.2 图书馆工作印象对图书馆员印象与交往意愿的影响 图书馆工作印象对图书馆员印象有显著的影响,相关系数为0.095;但对图书馆员印象下的三个因素(现实感受、目标状态、业务要求)的影响各有不同。对现实感受影响极其显著(相关系数为O.101),对业务要求影响显著(相关系数为O.076),而对目标状态则没有影响。图书馆工作印象与交往意愿也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073。

  也就是说,图书馆工作的总体印象越好,对图书馆员的印象也就越好。具体来说,认为图书馆工作总体较好的人们对图书馆员的现实感受更加积极,对图书馆员应当具备的业务要求认知也更加明确,但对理想图书馆员应当具备的个人特点(目标状态)没有突出的看法。

  另外,对图书馆工作印象越好,也更愿意与图书馆员加强沟通交往。

  3.4 交往意愿部分

  交往意愿是指愿意与图书馆员接触的行为倾向,具体来说,即为愿意与图书馆员共同工作、交朋友、谈恋爱的意愿,平均数为3.669 6,高于其他两项,表明人们比较愿意与图书馆员交流或成为朋友等。

  3.4.1 交往意愿的人口学特征交往意愿的人口学特征是指对是否愿意与图书馆员交往有显著性差异的个人基本信息。

  与图书馆员工作外的交往:和图书馆员有过工作外交往的公众与未来职业者,其与图书馆员的交往意愿明显要好于没有工作外交往的人,两者呈正相关性。

  满意度特征:满意度对未来职业者和公众与图书馆员交往意愿均有显著影响,满意者的交往意愿要显著大于不满意者。可见,人们对图书馆员的交往意愿一定程度上受到对图书馆服务主观感受的影响,图书馆员需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增强读者满意度。

  是否为学生:是否是学生对公众与图书馆员的交往意愿有显著影响。总体上,公众是很愿意与图书馆员交往的,非学生群体的交往意愿要大于学生群体的

  交往意愿,也可以看出走上社会的人需要更多的交际向。

  有朋友或亲戚在图书馆工作:有朋友或亲戚在图书馆工作的未来职业者和图书馆员的交往意愿要显著好于没有朋友或亲戚在图书馆工作的人,两者存在正相关性。

  到图书馆频率:未来职业者到图书馆频率对与图书馆员的交往意愿有显著影响,其中从来不去的人对与图书馆员的交往意愿很低,呈负值;其他都是正值。

  停留时间:未来职业者在图书馆的一次停留时间越长,其与图书馆员的交往意愿也越高,两者呈显著的正相关性。这说明随着与图书馆员的接触增多,与之交往意愿也随之增加。

  对图书馆专业的态度:未来职业者对专业的态度与和图书馆员的交往意愿有明显的正相关性。随着对专业评价的上升,与图书馆员的交往意愿不断上升。

  3.4.2 交往意愿对图书馆员与图书馆工作印象的影响 交往意愿对图书馆员印象影响极其显著,相关系数为O.220;同时对于图书馆员印象下的三个因素(现-实感受、目标状态、业务要求)也有极其显著的影响。除与现实感受成反比(相关系数为0.137)外,与目标状态和业务要求均呈正比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O.348和O.203)。

  交往意愿对图书馆工作印象同样有显著影响(相关系数为0.073),对图书馆工作印象下因素工作强度有极其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116),与工作愉悦度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378),而与工作前景没有显著关系(相关系数为0.065)。

  也就是说,更愿意与图书馆员进行工作内外交往的人对图书馆员和图书馆工作的印象也更积极,具体表现在:交往意愿越高,对图书馆员现实感受越差,目标状态和业务要求的态度越明确;交往意愿越高,越认为图书馆工作强度较大,工作愉悦性越好,但对工作前景没有突出的看法。

  交往意愿表征的是人们愿意与图书馆员交往的程度,笔者证实意愿强烈的人与图书馆员的事实交往也更为频繁,那么交往意愿强烈的人对图书馆的了解也将更加深入。在这种情况下,交往意愿越高的人对图书馆员现实感受越差,就值得反思了。天津地区图书馆员服务和素质提升也就摆在了刻不容缓的位置。

  4 改善图书馆员形象的对策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图书馆行业要想走出边缘化困境,必须了解社会公众对图书馆员的固有印象。笔者通过前期访谈、问卷调查和研究,对图书馆员群体、社会公众及未来职业者群体的图书馆员刻板印象做了定量描述和定性分析,认为要想改变人们对图书馆员的刻板印象,必须从宏观的政府和社会角度、中观的行业角度、微观的馆内与图书馆员个人角度制定针对性措施,提升图书馆整体形象与馆员个人形象,帮助图书馆行业更好的融入主流社会。

  4.1 政府应持续加强对图书馆行业的重视与投入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在物质层面得到改善的同时,精神层面却日渐贫乏,而互联网的普及更是给图书馆带来了极大冲击。在这种背景下,党和政府理应更加重视对图书馆事业的投入,使图书馆行业与国家的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形成政府支持、社会重视的良好氛围。这对提高图书馆行业在公众中的地位,改善图书馆员的形象必将起到正面的促进作用。

  4.2 社会公众应重视教育水平的提高

  上述研究表明,社会公众的受教育程度与他们对于图书馆员的认识有显著的影响。也就是说,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升,对图书馆员工作的认识会更为深入、客观,使用图书馆会更加频繁,对图书馆员的印象会更好。因此,营造一个重视教育与公民素质的舆论环境,引导公众不断提高自身教育层次,不仅有助于改善其对图书馆员的认识程度,更能提高全社会的文明。

  4.3 图书馆行业应增强与社会的交流程度,优化馆员结构

  由于图书馆行业的专业性与自成系统,容易造成自我封闭的弊端。研究表明,与图书馆员有工作外交往、有朋友或亲戚在图书馆工作的人,对图书馆工作和图书馆员的认识更加客观公正,对图书馆员的印象也更好。所以,图书馆行业要重视增强与社会的交流,不能坐等读者上门、提供被动服务。应主动走出去,与社会团体、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多交流,以改变社会公众的刻板印象。同时,图书馆员自身也需要加强与社会的交流。

  此外,鉴于图书馆目前女性员工居多和老年员工较多的事实,优化馆员结构,增加年轻员工和男性员工的比例,也有助于增强图书馆活力,改善图书馆员在社会公众眼中的形象。

  4.4 图书馆要提升自身服务水平

  调查表明,公众对图书馆服务的满意度与公众心目中的图书馆形象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如果公众对图书馆提供的服务感到满意,相应地,对图书馆和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印象就好,反之亦然。因此,图书馆应通过加强软硬件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馆藏利用活动、拓展服务领域等提升自身服务水平的方式,来改善人们对图书馆与图书馆员的原有印象。

【图书馆个人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图书馆管理员个人工作总结经典08-30

[精选]图书馆工作总结05-28

图书馆工作总结03-05

图书馆工作总结10-29

中学图书馆工作总结05-20

图书馆员工作总结02-25

图书馆新员工工作总结12-23

图书馆工作总结15篇06-12

有关图书馆工作总结范文09-26

图书馆工作总结12篇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