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箭穿心观后感
- 相关推荐
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这次观看让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观后感吧。那么观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万箭穿心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万箭穿心观后感1
上个学期,老九几乎每个礼拜五都会到武昌的江滩球场踢夜场球。开车从天兴洲大桥的匝道上下来,远远的就看到前面的高楼顶上竖立着铁四院三个红字。铁四院这个字眼,在《万箭穿心》这部电影里多次出现,小宝念的中学就是在这附近。至于长江一桥、二桥、轮渡码头,还有宝莉做扁担的汉正街,都是武汉再熟悉不过的地标了。当然,熟悉的还有宝莉并不正宗的武汉话。老九第一次看得是普通话的版本,觉得差了点汉味,后来又专门找了武汉话版本再看了一遍。
因为有了武汉这个元素,让我们觉得熟悉和亲近,但如果抛开这个元素,可以说,这样的故事,是当下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通常大家都会说,宝莉性格不好,在家强势,老马的自杀是她一手酿成的`。老九却认为,宝莉是外强中干,强势实际上是她作为一个下岗女工缺乏安全感的过度反应。和老马为婆婆来住的事情吵嘴,老马的回应是,房子是厂里分给他的。老马自杀后,婆婆也强调房子是老马的。再到后来小宝也这样说,要把宝莉扫地出门。直到逼入绝境,宝莉才想到自己的法律权利,而在那之前,她几乎没有共同财产的概念。
或者说,她也认同老马是房子的当然主人,一旦要闹到法律出场的地步,她自己已经输了大半。正因为如此,在宝莉发现了老马的外遇之后,她没有大哭大闹,但又因为一时咽不下那口恶气,所以才报警。对于宝莉这样的性格和情商,如果还要求她处理得更好,实在是有些勉为其难了。只是她无论如何想不到,老马在被下岗之后,居然会跳桥轻生。所以才有了一段和发小小景在轮渡上的对话。衣食无忧的小景也是一个没有安全感的典型,她的生活甚至比宝莉更憋屈。老公拈花惹草,她的底线却只能是不能搞到家里来。小景有钱的老公,宝莉没钱的老公,都无法保证给她们最需要的安全感。所以小景只能从风水上给自己找解释,万箭穿心由此而来。不同的是,倔强的宝莉并不认命,要把万箭穿心掰成万丈光芒。只可惜,在汉正街打拼的宝莉,不在意当年老马需要的男人的尊严,也不知道小宝最需要的亲情关怀,只知道发了狠的挑扁担赚钱,用汉正街的交易规则衡量生活。满以为小宝高考中榜,可以苦尽甘来,谁知却被当头一棒。这时候,她的那股常常是女性才有的韧劲又突显出来。
江边的那群欢乐的少男少女提醒了她,小宝背负了太多他这个年纪难以承受的重担。于是宝莉选择了让步,打算过自己的生活在电影算不上阳光的结尾,导演专门给了小宝一个镜头,他看着宝莉上了建建的面包车,或许将来母子重逢,能够相逢一笑泯恩仇。许多人觉得马后炮无用,但又常常对不宽容耿耿于怀。老九想,宽容,与其说是一种道义要求,不如说是沧桑经历之后的经验体认。
最后,电影拍得不错,有诚意,但在叙事技巧上和老九的预期还有一点点距离,所以只给吝啬的四星评分。关于时代变迁中的家庭故事,老九总在想,如果是李安来拍,我们又会感受到怎样的电影语言?
万箭穿心观后感2
最近有时间看了把《万箭穿心》又看了一遍,感觉和上次看的感受又不一样了,估计再看一遍还是不一样,以下是《万箭穿心》观后感。
我妈一直不喜欢颜丙燕,理由就是这个演员出演的角色总是不讨喜的,用东北话说都是“欠儿登”,所以这样一个演员出演李宝莉这个人物导演真是慧眼识珠,角色的市侩、粗糙、坚韧被颜丙燕演绎的饱满而不着痕迹。但真正震撼我的是故事中生活的真实和复杂,这里面没有一个人是无罪的,每个人伤害过别人,每个人也都是受害者。很难用好人和坏人界定。
有人说这段悲剧源于李宝莉的性格,但我觉得不然,她就是这样一种人,刀子嘴豆腐心(这点在原小说中更明显),能不能消受全在于你,如果她一开始就找了一个和她一样粗鄙的男人,生活又会是另一番光景,生活中我们看到多少骂街撒泼的妇女身后同样站着一个凶神恶煞的老爷们儿?你说是泼妇可有人当宝,在中国这样的妇女不在少数。人说中国人没有信仰,可对于大多数的中国人来说,家庭就是他们的信仰,为了这个家,李宝莉们变得自私,市侩,粗鄙。当然,李宝莉对丈夫的报复显然是很不妥当的,这种做法源自于她的性格,其实也源于她不想失去丈夫,即使用这种极端不理智的方法。李宝莉的悲剧在于不会爱,不懂得爱,看不透爱,放不开爱。
马学武到底是不是个受害者?作为一个曾经的乡下人,年轻时倾慕于李宝莉的美貌,苦追到手。可他不知道这个出身于买菜人家的姑娘当她青春不再的时候,曾经的活泼只能被生活演变成泼辣,于是他受不了了,提出离婚,找了情人。以致最后彻彻底底变成了妻子的一条狗,更在当得知真相后跳了江。马学武是可怜的,可他又是可悲、可鄙的,从一开始就注定失败的婚姻是自找的';觉得李宝莉俗不可耐,可自己不一样英雄本“色”;找的情人是个典型的破鞋,本来就是成人无聊不堪的扯淡,事后马学武竟还愚蠢的向其表白。说李宝莉狠心,可他自己的冷暴力对妻子又是怎样的折磨?而选择跳江自杀究竟是难道就是因为生活太痛苦?!如果是因为妻子报案,那只能说这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悲剧的种子是他自己种下的,性格中的懦弱,愚蠢,以及那知识分子自以为是的脆弱和矫情。他死之前难道就没有想到自己老娘和幼子?谁来养?还不是你恨死了的李宝莉?不给妻子留一句话的遗书,这种冷酷的无视和残忍的报复,足见这个人的可鄙了。
我不知道是不是导演有意为之,片中以知识分子面目出现的人都是冷酷无情的,马学武,马学武的妈妈,以及小宝,这些读过书的人,做出的事和说出的话反而让人冷入骨髓。其没来由的优越感和自以为是更是让人难以忍受:马学武和情妇的乱来就是爱,李宝莉和建建的温存就是恶心。相反李宝莉粗俗背后的坚韧,建建嬉皮笑脸背后的默默守候却让我肃然起敬。
万箭穿心观后感3
平直叙述的节奏,让我不知结局在哪里,只是看到演员表升起的时候,才相信故事真的结束了,但故事中的人或许才开始新的生活。
李宝莉,没有文化、大大咧咧、市侩尖刻。搬家工人临时加钱,她大喊大叫,不顾形象。丈夫让儿子为工人买汽水,她抢过钱,骂丈夫太慈悲。乡下婆婆来了,她狠狠地责骂丈夫,说屋子太小,住不下。丈夫约会外遇,她报警泄恨,害丈夫降职。丈夫因外遇事件失了颜面,她冷嘲热讽。丈夫跳江自杀,她没有哭,没有自责。
她勤劳肯干、心思粗糙、嘴贱心软。和丈夫争吵后,她默默地为婆婆铺床。丈夫死后,为撑起这个家,她毅然做了“扁担”,穿梭于汉正街的大街小巷。扁担何嫂有困难,她拿出一千块解困。见到出狱的故人建建,她热情招呼。她起早贪黑,交出所有的钱,只是嘱咐婆婆给儿子买好吃的,补充营养。她关心儿子的学习,只会问作业做完了没。面对儿子的冷漠,她无动于衷。
她不是一个坏人,不是丈夫眼中温柔贤惠的妻子,也不是儿子心中的好母亲。在丈夫和儿子眼里,她是一个没文化的外人。在婆婆和儿子眼里,她又是一个凶狠无情的外人。他们对她的依赖,只有她用苦力换来的钱。她只是一个挣扎着活着,为了孩子活着的贫穷女人,没有丈夫的依靠,没有儿子的理解,没有家庭的温暖,她从来没有计较过。她和儿子之间似乎只有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他的成绩、他的营养、她的钱。她从来没有认真想过丈夫的出轨,也没有真正了解儿子的心情,当他们无情抛弃她的.时候,只剩下一个人的伤心和强硬。
十年了,她已经从一个有些姿色的年轻母亲变成了头发花白、衣着邋遢的“婆婆”,她没有怨言。当儿子金榜题名时,将她赶出了家门,她不明白,难道这就是命?因为她,儿子失去了父亲,因为她,儿子失去了家庭。可她没有想过报应,没有想过亏欠。当她在江边看到一群年轻人的灿烂笑容时,心中有了愧疚,她同意离开,为了儿子能像其他孩子一样开心地玩,开心地笑。
李宝莉,不是一个完美、高大的母亲形象,没有太多的好言好语,没有太多的温柔体贴,没有太多的理解宽容,她只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经营她的小家庭,却只得到家人的仇恨和报复。丈夫到死也不愿意跟她说一句话,儿子考上大学却要赶她出家门,她的努力换来了万箭穿心的痛,
是结婚错了吗?她选了一个她看不上的人。是搬家错了吗?新家面对着辐射状的条条马路,如同万箭穿心。是性格错了吗?她自卑自傲又自立自强。是命运错了吗?为什么丈夫、儿子、婆婆都把她当外人。她相信自己,相信努力,却不料人生不只有她一个人的相信。
当这一切涌上心头,她是否理解了命,是否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是否懂得了自己的悲苦?当人生并没有朝着你所预想的轨迹行走时,你是否接受,并开始转弯换道?
万箭穿心观后感4
知道前些年方方的一部小说,改编成了电影。似乎这部影片不是很火,我也是今年也知道。昨天看完了这部电影。应该说,这部电影是相当不错,无论剧本还是演员都相当好。而且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好像并不是主流。整个影片扣人心悬,看完之后人的心情有些沉重。一个人的命运竟然有怎么悲催,也真是让人唏嘘感叹了。
影片的主角是生活在武汉的中年妇女李宝莉。一方面她确实是生活的失败者,夫妻关系,母子关系都特别失败。另一方面,这个人的生命力又是热别的顽强,好像生命打击苦难都摧毁不了她。
一方面她的失败,悲催的遭遇令人同情,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是她的'这个命运确实她自己要承担很大一部分责任。从某种程度上说,她的悲剧是性格悲剧。
她在家庭里承担了主要的家庭责任。影片一开头就是讲述他们搬新家,本来好像应该是男性承担的事情,全部都是有她来张罗。甚至在她与搬家的工人因为要增加工钱发生争执时,马学武也始终没有出面。影片一开始,一个泼辣,性格火爆,风风火火的女强人的性格就展现在观众面前。在夫妻关系中过于绝对强势,做的过火,根本不懂照顾对方的感受。当她朋友来他家里吃饭时看见她的种种表现,也觉得看不下去了。当丈夫提出离婚时,她不知道是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自己肯定觉得非常委屈。当丈夫和她分居,她想尽办法委曲求全地想和丈夫和好。在她朋友的一次谈话中,可以找到一些原因。首先她始终有一份优越感,认为自己是城里人,而马学武来自农村。自己长的还不错,当年追求自己的人不少,自己能嫁给他,他就该感恩戴德。影片虽没有交代马学武为什么刚搬新家就提出离婚的原因,但这种长期的生活压抑,肯定是最重要的原因。她对他丈夫的死肯定要付相当一部分责任。丈夫的外遇让它发现之后,虽然她在暗地里报复之后,原谅了丈夫,其实在内心深处也是不可能完全释然。当家庭矛盾出现时,这种不满就会从言语之中蹦出来。虽然在她丈夫自杀之后她没有流一滴眼泪,但是在她看起来凶蛮的表面之下,其实内心也并不是冷血。在他丈夫把婆子带回家里的那场戏里,她不同意婆子住在家里,却也开始准备晚餐。婆子离开之后被孙子接回,她给婆子支床准备被褥。
另外一方面,在她身上确实表现出强大的生命韧劲,不向命运低头的狠劲。为养活老人孩子,她做起了扁担夫的工作,拼命撑起了这个家。当含辛茹苦培养的状元儿子,在得知是她报的警导致父亲自杀,狠心地要赶母亲出门。她伤心地也想投河自尽,但是又想明白重新振作起来。
这部电影因为只看了一遍,还有很多地方没有想明白,写起来感觉不太清楚。
此外,我还感觉,她丈夫死后,她在家庭里对婆子,儿子的态度似乎和以前变化太大,总感觉不是完全不符合任务性格。
万箭穿心观后感5
李宝莉与马学武是中年夫妻,李宝莉是城里人,长相漂亮,没什么文化,在批发市场给别人打工卖袜子。马学武是农村人,长相一般,有文化,是国企的厂办主任。他们有一子小宝,八岁。他们刚刚搬进了新居,然而美好的生活并没有出现。
剧情一波三折,一直吸引着观众看下去,从对一个中年女人的厌恶,再到对她的怜悯,直到对她做母亲的赞美,最后是观众的一种心碎。
李宝莉是个刀子嘴豆腐心的女人,这样的人恰恰遇到了不懂女人又有些懦弱的马学武。当初他们这个家庭的.建立就存在了诸多的问题,双方各有所图,并没有考虑有没有共同语言,这种隐患,造成了他们中年家庭的危机。
马学武经历出轨、被妻子举报、丢了官职,又被企业下岗。这些生活灾难袭来,他选择了投江自杀,也许他恨透了自己的妻子李宝莉,以至于遗言里对妻子只字未提。
李宝莉自丈夫离开之后,就辞职做了“扁担”,每天挑扁担给人送货,她如花似玉的容貌在经历了十年这种辛苦的生活之后,变得苍老黝黑。但更残酷的却是,儿子对于她的埋怨与憎恨,李宝莉在与儿子对马学武留下的房子有争执的时候,一夜之间想明白了一切,作为一个妈妈,她更希望儿子过得快乐。她辛辛苦苦的这很多年,是自己对儿子的热情与希望,就像当初她对自己完整的家一样,但她却忽略了家庭其他人的快乐。这种源自自身性格给自己与他人所带来的痛苦,在岁月流逝中,让她内心千疮百孔。不是风水让万箭穿心,而是自己与所爱之人被婚姻与生活绑架,失去了对快乐的追求,才让美好在心中破碎。
小宝,八岁时没有了自己喜爱的爸爸马学武。他自小就不喜欢妈妈李宝莉,一直在心里埋怨妈妈害的自己没有爸爸,以至于到了恨的地步。他很少有快乐,一直在奶奶的照顾下拼命学习,成为了高考状元。他对李宝莉的态度,让李宝莉的命运更悲惨。
李宝莉的朋友很相信风水,告诉李宝莉说她的那个房子风水有问题,楼下四通八达的条条马路,就像万箭穿心一样,威胁着李宝莉的家。但李宝莉无论经历了什么都不相信这个风水,一直在与自己的命运抗争,当她走出这个家的时候,她的命运又将如何,电影给了人们一个思考的结局。
结尾,李宝莉离开了家,上了建建的那辆破车,但车刚启动又被迫停下,李宝莉只能下来去推了一段路,车才又启动开去。建建是一个坐过监牢改过自新的人,李宝莉与他相好,也许是相配,也许是命运的另一次捉弄。但无论是哪一种,幸福只有依靠她自己去争取,这个女人在跟命运的抗争过程中,已经做好了准备。
李宝莉也许就是生活里那个最悲哀最深刻的生命存在,但她的生命毕竟是存在着,好过她懦弱的丈夫。命运总是偏爱坚强之人,但愿生活中如李宝莉一般的女人能自省、能与幸福牵手,用那颗坚强之心来追求快乐,享受人间的美好。
万箭穿心观后感6
故事开头就听到了《东方红》,歌颂改革开放的红歌,浓烈的时代气息由此凸显。
当然,从主人公搬家的建筑及装潢风格也能看出当时是八、九十年代,也就是改革开放初期。主人公宝莉,没什么文化。因家里条件不好而读书少的人在那个年代随处可见,宝莉便是其中之一。小景,宝莉的发小,也是电影的一个关键人物。她的性格及人物形象无不透露着当时年代的另一面特征,同时,她的坚强、现实和迷信也与当今社会有着紧密连接。电影中每次小景的出现都暗示着下一个情节的开始。小景被丈夫打了跟宝莉倾诉,揭开了宝莉发现自己丈夫在外有了姘头并报警、直至丈夫绝望跳江的情节。于是小景便开始在台词中点题——“万箭穿心”,说宝莉的房子风水不好。
迷信、风水、八卦在二十世纪末还是相较流行的,人们开厂房、搬新家、办红事白事都要请风 水先生算上一卦才能一路心安。这也暗中细致地描绘了人们缺乏安全感的心理。强烈的时代感激起观众对那个年代的无穷追忆,不由得细细咀嚼起来。
电影虽是平铺直叙,也没有细致表现人物心理,但在人物形象、行为、形貌上的拍摄极其细腻到位,可谓“不言而喻”。
当小景第一次提到“万箭穿心”后,宝莉以“万丈光芒”来辩驳,可见当时的她年轻自信、不信命、且勇于与命运抗争。她的儿子跟她的丈夫是一个脾气的人,有话不直接说,在人背后暗暗“寻找”——儿子“寻找”父亲自杀的原因,丈夫“寻找”女人的爱。就是这样“不痛快”的性格才使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事情的发展愈演愈复杂、揪心和痛苦。儿子对母亲的恨也因缺乏沟通日渐加深。他们都是不完美的人,他们都不珍惜被爱,他们都不够懂包容与宽恕。这也正是人的本性,“自利”的天性!电影对人物的`剖析,真实到让人感觉似乎被扒光衣服一般。儿子的眼中只有死去的父亲,要母亲离开,完全不愿认那个含辛茹苦靠挑担养大他的妈。残忍的现实、母子断绝的痛对于宝莉来说又如“万箭穿心”。小景再次出现了,电影中她第二次点题,宝莉依旧不信那一说法,但看得出她不坚定了,她开始怀疑,怀疑命,她开始动摇了……
后来宝莉为了儿子离开家,她对着建建说那房子在个“万箭穿心”的地方。最终,她服从了一切。电影中三次提到“万箭穿心”,;两次转折,一次收尾,让人感觉这不像是观赏一部电影,更像是阅读一部结构严密的小说、欣赏一个文学作品。小说的写作技巧,起承转合,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始、发展、高潮、结束,包括点题,都以拍电影的形式一一展现,深刻、动人,且发人深思。每一个年代都是特殊的,每一个年代也都有着它特殊的故事,而悲剧总是更加让人印象深刻。
看完电影,观众也有着如同“万箭穿心”的感觉。
【万箭穿心观后感】相关文章:
预防溺水日记观后感模板 观后感03-04
《八佰》观后感07-03
深海观后感08-12
情书观后感10-16
夺冠观后感04-07
《热烈》的观后感10-19
《榜样》观后感06-23
读书观后感07-17
后天观后感10-05
观后感大全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