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收玉米教案
- 相关推荐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收玉米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一年级数学收玉米教案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加减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初步体会加法的交换律。
4、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优美的动画,请你认真看,然后编一个好听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播放多媒体动画,最后定格为教材主题图画面。)
生:在茂密的森林里,松鼠妈妈正在教小松鼠学本领。你看,小松鼠跳跃、爬树、翻跟斗,学得多认真啊!松鼠妈妈说:“你不是最喜欢吃松果吗?咱们去采松果好不好?”“好啊,咱们比比看谁采得多。”小松鼠边说边向树上爬去。最后,松鼠妈妈采了25个松果,小松鼠只采了4个松果。 (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该生高兴地笑了。)
师:这么好听的故事,听完后你知道了什么?从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我知道小松鼠是个爱劳动的好孩子。生2:我知道了松鼠妈妈采的松果多,小松鼠采的松果少。生3:妈妈采了25个松果,小松鼠采了4个松果。生4:有2只松鼠。生5:有两块数字牌和很多很多的大树。
(二)讨论探究
1.提出问题
师:大家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生1:松鼠妈妈和小松鼠在说什么呢?
师:谁愿意帮他解决这个问题?
生2:妈妈说:“你真是妈妈的好孩子。”
生3:小松鼠说:“妈妈,我能帮你干活了。”
师:你对他们的回答满意吗?
(生1微笑点头。学生齐说:“满意。”)
生4:我的问题是:松鼠妈妈和小松鼠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
生5:请问大家,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
生6:小松鼠比妈妈少采了多少个松果?
生7:我还有一个问题:小松鼠采的松果和妈妈相差多少个?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
(师将生4,生5,生6,生7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2.探索加法的计算方法
师:咱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谁知道如何列出算式呢?
生:25+4=?(学生大部分已经能够说出结果。)
师:同学们真聪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是怎样算出结果的,暂时没有算出来的同学,可以借助手中的小棒、计数器等,也可以请求同组的同学来帮忙。(学生动手探究,互相讨论交流;教师巡视,适时参与引导。)
(学生汇报自己的计算方法。)
生1:我是拨计数器算出来的。先在十位上拨2个珠子,在个位上拨5个珠子,就是25,再在个位上拨4个珠子,个位上就有9个珠子,就是29。
生2:我摆小棒。我先摆上2捆,再摆上5根,就是25,然后再在5根旁边摆上4根,一共就是29根,也就是25+4=29。
生3:我是口算出来的。5+4=9,再加上20就是29。
生4:我也是口算出来的。看着25然后把4直接加到个位的5上,就是29了。
生5:我是列竖式计算出来的,是我妈妈教我的。(向大家展示自己的竖式。)生6:我是口算出来的。反正我一看就知道25加4等于29。
师:同学们真聪明!能够想出这么多的算法。那么你觉得在计算时要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呢?
生1:要看清每一位上的数字,不要弄错位置。
生2:要个位加个位,不要加到十位上。
生3:大家要认真计算,不要粗心。
师:刚才大家想到的这些算法:拨计数器、口算、摆小棒、列竖式,都是很好的计算方法。你觉得哪种方法最简单?
生1:我认为口算最简单。
生2:我也是认为口算简单,因为列竖式我还不是很会。
3.类推探究减法的计算方法
师:刚才通过我们大家的努力,解决了第一个问题,后面还有三个问题,同学们可以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共同去解决。(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并讨论解决问题。教师参与其中一个小组的活动,并随时注意其他小组的活动。)
师:请把你们小组的研究结果汇报给大家听。
组1:我们解决的问题是“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我们的算式是25-4=21。直接用5-4=1,20再加上1就是21。
师:谁听懂他们组的意思了?能给大家解释一下吗?
生1:他们的意思是用5减4就足够减了,还剩下1,20根本用不着。所以25-4=21。
组2:我们解决的问题是“小松鼠比妈妈少采了多少个”,算式也是25-4=21,也是用口算得出来的。
组3:我们解决的是“小松鼠和妈妈相差多少个”这一问题,算式和口算方法与他们小组是一样的`。
师: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三个说法不一样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却是一样的呢?
生1:因为都是在算松鼠妈妈和小松鼠差的个数。
生2:因为妈妈比小松鼠多的就是小松鼠比妈妈少的。
师:今天学习的计算与前面学习的有什么不同呢?
生:是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生:也可以是一位数加两位数。
生:只要会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就会计算今天学习的算式。
(三)巩固深化,应用新知
1.第1题(出示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独立解决这个问题吗?试试看。(学生独立读图,解决问题,全班交流。)
生:19-9=10(颗)。
2.第2题(出示情境图)。
师:比一比看谁最先算出大恐龙比小恐龙长多少米。
生:25-2=23(米)。
3.第3题:学生独立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
4.第4题:想一想,填一填。
师:仔细观察每组中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每一组的两个算式的得数是一样的。
生:我发现每组两个算式中加号两边的数交换了位置。
师:你能试着自己写出几组这样的算式吗?
学生积极举例:
(1)34+5=39,5+34=39;
(2)21+7=28,7+21=28;
(3)83+4=87,4+83=87;
(4)52+7=59,7+52=59;……
师:如果不用你计算得数,你还能快速地举出类似这样的算式吗?
生1:47+68=,68+47=。
生2:395+126=,126+395=。
生3:1000+800=,800+1000=。……
(四)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但能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还能发现其中存在的规律。那么你认为这节课自己表现如何?
生1:这节课我发言特别积极。
生2:在小组内我算得最快。
生3:我觉得自己发言不是很积极,我会努力的。
师: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评价一下。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进行评价。)
师:这节课,大家表现都非常好!能够做到认真思考,积极发言,有效合作。希望下一节课继续努力。
一年级数学收玉米教案2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退位、不进位)的计算。
3.体会加法的交换律。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退位、不进位)的`计算。
教学难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退位、不进位)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主题图,引出课题。
问:图中是什么动物?在干什么?(松鼠妈妈和小松鼠在采松果)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松鼠采松果,板书课题:采松果
2.观察主题图,提问题。
你能看图提出数学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松鼠妈妈采了25个,小松鼠采了4个。一共采了多少个?
松鼠妈妈采了25个,小松鼠采了4个。松鼠妈妈比松鼠多采了多少个?
二、解答问题。
1.你能根据“一共采了多少个”“松鼠妈妈比松鼠多采了多少个?”列出算式吗?
学生说,板书:25+4= 25-4=
得多少?怎样想?小组讨论,汇报。
2.操作验证。
(1)摆小棒:左边摆25根,右边摆4根,5根和4根合在一起是9根,20加9等于29,板书:5+4=9 20+9=29
(2)摆小棒:左边摆25根,右边摆4根。5-4=1 20+1=21
3.看算式拨计数器练习。
32 + 4 = 26 + 3 = 54 + 4 =
48 – 5 = 87 – 7 = 66 – 5 =
三、作业。
1.图意提问题。原来有19个草莓,吃了9个,还剩多少个?
列式:19 – 9 = 10(个)
2.第2题:观察算式,有什么规律?
(两位数加一位数,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计算并照样子写一组算式。
3.根据“大恐龙比小恐龙长多少米?”这个问题列式。
25-2 = 23(米)
4.独立完成第3、5题。
一年级数学收玉米教案3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退位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2掌握计算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计数器。
教学设计:
一、课前准备
考考你。师说数,生说数的组成。
二、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出示情境图,松鼠妈妈和小松鼠采松果,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三、解决问题,探究算法。
1.小松鼠和妈妈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
25+4=29(个)
通过多媒体演示,学生摆小棒、拨计数器等过程,让学生体会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算理。
练习:32+5= 5+74= 74+3=
2.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松果?(小松鼠比妈妈少采了多少个松果?)
25-4=21(个)
生经历动动手、动动脑,试着总结出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的算理。
练习:38-6= 77-3=
四、完成练习,巩固新知。
1.生独立完成课本52页第4题,集体纠错、订正。
机动作业:课本第1题、第3题。
五、课堂小结
畅谈本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
采松果
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松果?
25+4=29(个) 25-4=21(个)
一年级数学收玉米教案4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
小朋友们,校园就是我们共同的家,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把自己的.家打扮的漂漂亮亮的,是不是啊?那你想用什么来打扮自己校园呢?
学生说
你们的想象力真是很丰富!我想如果用各种漂亮的鲜花来打扮校园,那一定是非常漂亮。现在让我们大家一起去花圃看看吧
(课件呈现情境图
2、发现信息
黄花有20盆,紫花有30盆
3、提出问题
问题一:黄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
问题二:搬走20盆黄花,还剩多少盆花
问题三:搬走30盆紫花,还剩多少盆花
二、自主探讨解决问题
1、解决“黄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
(1)列式计算。
为什么有加法
那20+30=该怎么算呢?得数又是多少呢?
>(2)独立思考
>(3)同桌交流
>(4)学生汇报
3>方法一:2+3=5 20+30=50<
方法二:50可以分成20和30所以20+30=50
方法三:50-30=20 20+30=50
方法四:2个十加3个十是5个十就是50
(5)输理算法
你们能看明白这几种算法吗
(6)算法优化
2、解决“搬走20盆黄花,还剩多少盆花?”
50-20=30
学生说说算法
3、做一做
出示:30+40; 70-30<
教师引导学生输理关系
4、揭示课题
像20、30、50这些数,都是整十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板书课题: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三、游戏练习巩固新知
1、开火车。
40+20
60-40
3+2
30+20
40+3&
40+30
6-4
60-40
95-5
80-80
60+6
66-6
2+3+4
20+30+40
80-50+4
90-60-10
2、帮小鸟找家。
现在还有一只小鸟没有家该怎么办呢?
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现在这里还有一个窝,可以提供哪些小鸟来住呢?(课件出示:50)
3、买球。
课件出示:排球30元
足球40元
篮球50元。
问题一:买一个足球和排球要多少钱?
问题二: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问题三:如果给你100元,你可以怎么买?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今天是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身边的一些数学问题,只要小朋友们认真观察、认真思考,生活中还有更多的数学问题等着你们去解决呢!
一年级数学收玉米教案5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整十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3.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探索的意识。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 (学生回答春天)春天来了,小草绿了,森林里的小动物也该出来活动了,你们看这些小动物在干什么呢?(课件显示情境图)
谁能把这幅美丽的画面编成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呢?(学生讲故事说图意)
原来是小兔在请他的小伙伴们吃果子呢!板书课题:小兔请客
(评析教师与学生情感接触,以谈话的形式自由交流,并正确灵活地运用情境教学,使学生融入想像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1.探索加法的计算方法
(1)师: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数学问题吗?学生思考后,可能会提出下列问题:
①一共有几盘果子?②一共有多少个果子?重点解决“一共有多少个果子”的问题。
(2)师:请同学们用小棒代替果子摆一摆,好吗?学生操作。(帮助学生建立加减法的表象。)
(3)师: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果子”怎样列算式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0+30=或30+20=
(4)师:那20+30等于多少呢?你是怎么想的?
(会算的`学生想一想自己是怎么算出来的,其他学生可用学具代替果子摆一摆。)
组织全班学生交流算法,可能出现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先摆2捆小棒,再摆3捆小棒,合起来是5捆,也就是50根小棒,所以20+30=50;
②因为2+3=5,所以20+30=50;③因为2个“10”加3个“10”是5个“10”,所以20+30=50;④用数一数的方法10,20,30,40,50;⑤在计数器十位上先拨2个珠子,再拨3个珠子,合起来5个珠子表示50,所以20+30=50。
师:那你喜欢哪一种方法呢?把你喜欢的方法说给你的小伙伴听一听。(学生交流。)
(评析通过情境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计算时,学生思考的角度和方法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能充分尊重这些差异,并为学生提供交流各自想法的机会,通过交流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思维能力都得到发展,较好地体现了算法多样化。)
2.探索减法的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请看发生了什么事情?(课件显示第二幅情境图,学生说图意。)
师: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把你的问题在小组内说一说,并试着自己解决提出的问题,好吗?
(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小组引导帮助。)(全班交流,根据学生回答板书:50-10=40或50-40=10。)
(评析在学生已探索出加法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探索减法的计算方法,学生很容易由加法类推到减法,由此培养学生初步的知识迁移能力。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3.学习加、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师:在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中,每一个数都和你们一样,有自己的名字,想知道它们的名字吗?(如果有的学生知道,就让学生介绍。)
边说边板书如下:20+30=50 50-10=40
加加和被减差
数数减数
数
(教师再次举例说明。)(评析运用儿童化的语言,再次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师:吃完了果子,小兔子还给同学们出了几道题呢!(课件显示下图)
(学生口答,并说一说计算过程。)
2.师:小猴子、小兔子、小刺猬玩得非常高兴,又来了几只小动物,他们做起了找朋友的游戏,你能帮他们找到自己的朋友吗?
3.师:它们做完了游戏,高高兴兴地去参加森林联欢会,许多小动物都来参加了。看!它们正在布置会场呢!(课件显示情境图)它们在说什么呢?
(学生叙述图意,并解答。可能出现的算法有:80-30=50(张);30+(50)=80(张)。两种方法都是正确的。)
师:开完了联欢会,小动物们也该回家了,你们看(课件显示)。
师:这两辆车够坐吗?你是怎么想的?(学生说思考过程,只要说得合理,都应给予肯定。)
(评析以故事的形式贯穿练习,生动、有趣、层次分明。这样设计既符合儿童的特点,又为学生的思维提供足够的素材、足够的空间,使每个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发展,特别是“乘车”这个开放性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全课总结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学得高兴吗?你学会了什么?
一年级数学收玉米教案6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57~58页。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能正确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学会用竖式进行减法运算。
2、数学思考:探索中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的算理。
3、问题解决: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加减法的意义。
4、情感态度: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教学难点:
理解不同算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课件出示情境图。
观察画面,淘气和笑笑在做什么?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减法解决的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直接要求学生提出用减法解决的数学问题,进入本课学习内容。
二、独学思疑,合作交流。
解决提出的问题:笑笑比淘气少收了多少玉米?
比多比少,实际上就是两个数相差多少,你知道用什么方法计算吗?怎样列式呢?
学生用减法计算,算式是: 57 - 42 = ?
57和42都是两位数,你学过哪些两位数的减法计算?你能用学过的知识来计算57-42吗?
独立尝试,抽生汇报。
1、把42拆成4个十和2个一,先用两位数减整十数,再减一位数。
2、把57拆成5个十和7个一,把42拆成4个十和2个一,先用整十数减整十数,一位数减一位数,再把结果相加。
你能用摆小棒的方法,验证刚才的`算法吗?(能)学生尝试。
在小组内一边摆一边说一说自己的算法。
【设计意图】首先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再借助小棒模型帮助学生理解计算的道理。
三、内化展示,点拨引领。
在计数器上拨一拨,说说这两种算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学生独立操作计算,师巡视、个别指导,指名生汇报操作过程。
除了这两种方法,你能用竖式计算吗?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展示汇报减法的竖式过程:(师板书过程)
5 7 先在上面写出被减数57,
-4 2 再在下面写出减数 42,个位对个位,十位与十位对齐
1 5 从个位算起,7-2=5,再计算十位5-4=1,得到15。
列竖式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小结:计算的时候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设计意图】通过拨计数器加深学生对位值的理解,为学生理解竖式做支撑,明白相同数位相减的道理。当学生理解了算理后再来巩固计算的具体写法。
四、实践运用,体验成功。
课件出示练习题,指导学生完成。
1、森林医生,学生说一说错误原因并纠正。
2、用竖式计算,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解决问题,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指名说说解答过程。
五、课堂小结。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我们今天解决了哪些问题,是用什么知识来解决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总结所学知识,促进知识建构,实现情知共融。
【一年级数学收玉米教案】相关文章:
“玉米”的日记05-26
玉米的日记10-01
一年级数学教案09-17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09-16
玉米观察日记07-22
剥玉米日记09-13
玉米观察日记04-07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8-17
一年级数学最新教案11-11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