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爬山教案范文汇编六篇

时间:2024-08-07 16:47:40 教案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爬山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爬山教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关爬山教案范文汇编六篇

爬山教案 篇1

  文本解读:这篇课文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回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生长经历,表示了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堪称楷模的文品和人品。

  教学目标:

  1. 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推荐”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身喜欢的局部。

  3. 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 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懂得学作文应先学做人。

  重点:叶老给“我”批改作文

  教学难点:文中描写爬山虎的句子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 读题·释题。介绍叶圣陶。

  二. 自读课文:

  1. 读通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认读词语。

  3. 分节读课文。

  三. 再读课文。

  了解课文大意。课文写了哪几件事?(修改作文。做客)

  四. 默读课文。

  1.找出课文中“修改作文”和“做客”的段落。

  2.同座互读这两个内容。

  五.放声朗读“修改作文”和“做客”的内容。

  六.作业:

  1.誊写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 复习词语

  二. 细读课文,突出重点,引导理解“修改作文”的内容。

  1. 自读课文3----5自然段,同学质疑。

  2. 指读3---5自然段,考虑:

  (1)叶老是怎样修改我的作文的?

  (2)“我”有什么感受?

  3. 指读3自然段。

  (1)找出叶老为我修改作文的语句,读一读。

  (2)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什么?(叶老修改多·修改细。态度认真)

  (3)“愣住”何意?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生想象表达作者的内心世界)

  4. 指读4自然段。

  (1)这段话中哪些是写叶老为我修改作文的?

  (2)哪些是写作者的感受的?(生读相关句子)

  (3)从“仔细”一词你体会到什么?

  (4)指读写叶老修改作文的句子,逐句体会修改作文的.方法。

  (5)从叶老的修改中你学到哪些方法?(逐句阅读体会,要求结合自身的作文实际来体会)

  (6)齐读叶老修改作文的句子,感悟修改方法,结合实际谈自身的习作体会。

  (7)看到叶老为”我”修改的作文,他又是怎样的体会呢?(指读相关句子)

  (8)齐读4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引导体会。

  (9)你能用自身的话说说作者此刻的心情吗?(生表述作者的内心世界)

  5. 指读5自然段。

  (1)叶先生对我作文的评语是怎样的?(生找出读)

  (2)齐读叶先生的评语。叶先生的评语中交给了我作文方法,你知道吗?(作文事实具体。亲切)结合自身作文实际谈谈。

  (3)作者看了评语之后,是怎样的感受呢?(读最后一句)

  (4)此刻,作者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想象表述作者的内心世界)

  三. 自读3—5自然段,复述修改作文的方法。

  四. 感情朗读“修改作文”的内容。深化同学认识。你想说点什么?

  第3课时

  一. 谈话引入:这节课学习作者去叶老家里“做客”的内容。

  二. 自读6---10自然段。

  (1)课文在写做客的内容中几次写到了爬山虎?请把它们找出来。

  (2)指读相关的句子。

  三. 细读课文,突破难点,引导理解感悟作者去叶老家里“做客”的内容。

  1.出示描写爬山虎的句子(一):

  (1)读句子。

  (2)引导体会:这里为什么要写爬山虎?(写景抒情)

  (3)“迷离”何意?为什么“像温柔的小精灵”?(兴奋、紧张、期待)

  (4)你能用自身的话说说这种心情吗?(生想象表述)

  (5)感情朗读这个句子。(师引读、指读、齐读)

  2. 出示描写爬山虎的句子(二):

  (1)读句子,这是什么时候的爬山虎?

  (2)理解词语:沉郁、摇曳、虎虎。

  (3)引导比较句子一、二中的比喻句,体会心情。为什么此时的爬山虎“像一片浓浓的湖水”呢?(心情平静,兴奋,充溢信心,期待)(4)读句子。用自身的话表述此刻的心情。(生想象表述心情)

  (5)感情朗读句子。

  3. 出示描写爬山虎的句子(三):读句子,这是什么时候的爬山虎?

  4. 指读第10自然段。

  (1)这段话有几句?

  (2)读第一句。“堪称楷模”何意?从中体会到什么?(作者很庆幸)体会读句子。再联系第6自然段朗读体会惊喜意外之情。(3)指读第二句话。理解词语:懂得、模模糊糊。既然“懂得“了,又为什么还”模模糊糊“呢?(作者很年幼)“作家就是这样做的”,“这样”是哪样?(结合8—9自然段相关内容)“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这么”是哪样?(结合修改作文内容理解)

  (4)到叶老家做客后,作者又怎样的的感受?(读最后一句)

  (5)这里写的是爬山虎,实际上是写自身的内心世界。你能用自身的话说说吗?(6)请结合上文用自身的话说说作者的内心世界。

  四. 回归整体,升华认识。

  1. 自由读文,此刻你想说点什么?

  2. 讨论课文的命题。课文是写事的,请你重新给它拟题。

  3. 教师小结:一个人一生中能够遇到良师益友,那是三生有幸!叶老的激励和教诲令肖复兴刻骨铭心。一天又一天,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一年又一年,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4. 师引读,凸显课题,升华认识。春天,在我的眼前,总有-------;夏天,在我的眼前,总有-------;秋天,在我的眼前,总有-------;冬天,在我的眼前,总有-------。

  5. 教师小结: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从春绿到秋,从下绿到冬,那种刻骨铭心的激励和教诲令肖复兴也成了一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一流的大作家。

  五. 相关链接:介绍肖复兴和叶至善

  六. 作业:

  1.积累:背诵自身喜欢的语段。

  2.摘抄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板书设计: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修改作文 认真 (作品)

  堪称楷模

  做 客 亲切 (人品)

爬山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二部分“邀请做客”,感受叶老先生的亲切、质朴。

  2、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难点:

  能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一、复习导入:

  1、课文回忆了叶老先生和肖复兴之间的哪两件事?(结合回答板书:修改作文、邀请做客)

  2、引读重点句:当时的作者并没有见过叶老先生的面,但他的脑海中已浮现出这样的印象:

  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板书:认真、平和)

  二、学习“邀请做客”:

  过渡:15岁那年暑假的一天,叶老先生邀请作者去他家做客。他有幸见到了这位蜚声国内外文坛的大文学家。这次会面,叶老又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第二部分,划出相关句子。

  1、交流汇报:

  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黄昏的到来。

  (1)引导:同学们,好好读读这句话,你能成为作者的知音,读懂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吗?(2)引导:怎样的两个人会在一起融洽地交谈?

  (3)引导:“心融化”了是什么意思?(内心深受感动)为什么作者的“心”会融化呢?

  (师板书:亲切、质朴)

  2、补充资料,拓展文本

  (1)同学们,叶老对“我”包含着怎样的期待呢?请你看课文插图,联系课文展开合理想象,来猜想一下叶老先生会对作者说哪些期待的话。

  (2)引读叶老期望的话:

  “爱好文学的人不要只读文科的书,一定要多读各科的书。”

  “我们中国人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历史,搞文学的人不搞清楚我们的历史更不行。”

  三、感悟“借景抒情”:

  (一)尝试命题,引导质疑:

  1、回顾要点:同学们,学了课文,我们明白了写了这样两件事——

  (结合板书,学生回答:修改/邀请做客)

  2、尝试命题:如果让你来给取个题目,你会取什么呢?

  3、引导质疑:原文题目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怀念叶圣陶先生》,课文主要是写叶老批改“我”的作文和“我”到叶老家做客的事,那为什么要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呢?

  (二)学习写景片段:

  1、出示爬山虎的图片:

  (1)看,这就是爬山虎。看到这满墙一大片绿绿的爬山虎,你有什么感受?

  (2)我们学过叶圣陶写的《爬山虎的脚》,描写的就是叶老自家院落里那一墙绿绿的爬山虎。哪些句子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向大家背诵几句。

  (3)肖复兴又是怎样来描写那一墙爬山虎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找一找,划一划。

  2、品味两句话:

  句1: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少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句2: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3、感悟“非凡”(出示句子): 我15岁时的那个夏天意义非凡。

  (1)理解“意义非凡”:如果在作者15岁那年,没发生这两件事,你认为作者的人生会有什么变化?(学生回答,要点归纳:是叶老先生改变了肖复兴的命运,引领他走上了辉煌的人生之路。)

  (2)补充资料,感受“非凡”:让我们来看看,那个夏天以后肖复兴的文学之路吧。

  4、理解题意:

  (1)至此,我想同学们一定已经明白,课文就是要借这绿绿的、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爬山虎(师指题)来赞叶老——(师指板书,生齐读:“认真、平和,亲切、质朴”“堪称楷模”的叶老先生!)

  (2)美的景色与美的人格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了!这时,在作者眼里,在作者心中,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蕴含了更深的含义。

  出示最后两句话,生齐读:

  我15岁时的那个夏天意义非凡。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3)解读“绿”:指名读题

  这句话又蕴涵着什么深刻含义吗?请同学们自由谈谈自己的理解。

  四、深化文本:

  1、补充资料:

  教师讲述:叶老就是这样真诚质朴、平易近人,他老人家不仅仅只关心过肖复兴,他还热情关怀许许多多的文学青年,通过书信,通过娓娓的言谈,以他创办的的刊物,影响、发现、培养了如茅盾、丁玲等一批中国现代文学界的巨人。因此,他老人家被誉为“文坛伯乐”、“感动中国的作家”。

  2、写话:面对这位真诚质朴、平易近人的老人,我们也一定有很多话要说——

  3、阅读积累:

  推荐阅读:《我教儿子学作文》(肖复兴著)。

爬山教案 篇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正确读出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并从中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它的特点。

  教学准备:爬山虎的实物、资料、课件(爬山虎触着墙时,怎样一脚一脚的向上爬)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同学们,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脚?(猪脚、狗脚)这些都是动物的脚。那你们见过不会走路的植物也长脚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写的一篇文章:第六课《爬山虎的脚》。(板书课题并齐读)

  二、交流资料,检查预习。

  1、集体交流课前布置搜集的资料:(1)叶圣陶的资料。(2)爬山虎的资料。

  2、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爬山虎、均匀、重叠、空隙、茎上、叶柄、触角、痕迹、逐渐等词语卡片,指读,开火车领读。(生字用红色标出)

  (2)指导书写难写字。在田字格中书写叠、痕、逐

  3、课文主要内容。

  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这篇课文重要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向上爬的.)

  4、小结过渡:孩子们你们的预习非常充分到位,都是会学习的好孩子。下面我们大家一起来细读这篇文章,好吗?

  三、指读理解,读文精讲。

  1、指名按段读文,正音。

  2、想一想: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叙述的?(预设:课文先介绍了爬山虎的叶子,再介绍爬山虎的脚和它怎么样向上爬的)

  3、自读爬山虎的叶子那一段,体会爬山虎的叶子特点,抓重点子理解。

  例句: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空隙。

  叶子的特点;绿、整齐均匀;从一顺儿没有也说明作者观察得认真,语言准确。(大屏幕出示爬山虎的叶子排列)

  4、指导朗读:读出绿得特点。

  5、交流汇报爬山虎的脚的样子和它是怎样一步一步向上爬的:

  (1)实物观察:爬山虎的脚的样子与文中语言对应。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枝状、六七根:一个比喻句: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体会语言的生动与准确,也体现出作者观察的细致。

  (2)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往上爬的?

  (抓住动作词:触、变、巴、拉、紧贴一系列词语清楚地写出爬山虎爬墙的过程。)和同桌交流交流说一说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集体交流,老师配以图示(课件出示)

  爬山虎的脚与墙有什么关系呢?

  对比学习:没触着墙萎了,没有痕迹

  触着墙的变成灰色,相当牢固

  6、从刚才的学习当中,你有什么体会?

  预设:知道(1)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向上爬的;(2)作者观察细致;(3)不是一次观察而是长期观察。

  小结:观察不但要用心,还得细心和有耐心,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我们在平日的生活中也要像作者那样处处留心观察。

  四、指导朗读,回归整体

  1、文章语言生动优美,请你用心的、美美地读一读,体会爬山虎的特点。

  2、读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下来。

  2、继续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好习惯。

  3、积累语言并加以运用,使学生养成写观察日记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学习作者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事物的特点。

  教学过程:

  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六课《爬山虎的脚》。

  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听写:爬山虎、均匀、重叠、空隙等10个词语。

  给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蛟(jiāoyiǎo)龙蜗(wuōwō)牛

  痕迹(ji jì)波(bō pō)纹

  爪(zhuǎ zhǎo)子茎(jing jìng)

  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行学法指导。

  1、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略)

  2、学法指导:抓住课文主要内容时要让学生按照学过的方法进行:

  A:先把整篇课文读一读,对课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

  B:然后一部分一部分认真地阅读,了解每部分的内容。

  C:再把各个部分的主要意思归纳总结,就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积累语言,指导背诵。

  1、文章语言精炼生动,把你喜欢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并与同桌交流喜欢的原因。留待课后积累在读书笔记上。

  2、指导背诵:在理解课文内容和反复读的基础上,按部分一部分一部分地背。如:第2自然段可让学生找出过渡句,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的叶子,帮助记忆前后的内容,进行背诵。再如:3、4自然段,要指导学生找出重点词语帮助记忆,然后熟读背诵。(可自背,同桌或小组合作背诵,检查)

  读写结合,练习仿写。

  1、用第一人称,说说写写爬山虎脚的自述

  2、布置学生观察一种动物或一种植物,把最有特点的部分写下来。

  3、指导书写观察日记。

  附板书设计:

  6爬山虎的脚

  观察细致

  位置:茎上

  样子:形状:细丝,像触角

  颜色:嫩红

  语言生动

  爬:触~变~巴~拉~贴

  像蛟龙的爪子

  变化:没触墙:枯萎

  触着墙:灰色牢固

爬山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孔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3.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词句理解爬山虎的特点,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它的特点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交流图片、认识爬山虎

  1.组织学生交流观看自己在课前搜集到的爬山虎的图片,指导学生观察画面上爬山虎的样子,并说一说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

  2.鼓励学生介绍爬山虎,并说一说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

  朗读课文、认字解词

  1.读准字音,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阅工具书解决。

  2.交流学习成果,指名读幻灯片上的字词。

  默读课文、理清脉络

  1.再读课题,说说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2.默读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疑问,小组讨论解决部分疑问,再梳理问题。

  (1)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样一脚一脚向上爬的?它的叶尖为什么一顺朝下?

  (2)课文围绕爬山虎的脚写了几部分内容?

  说一说,画一画爬山虎脚的样子。

  1.读相关段落,找出描写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的词语读一读,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爬山虎脚的样子。

  2.根据自己的理解动手画一画,看看谁画得最正确。

  3.同桌互相看看画得是不是像课文所写的那样。

  4.再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齐读第4自然段,并练习背诵。

  引导学生把课文背诵下来,有意识地进行语言的积累。

  课后作业

  利用课余时间观察学校的爬山虎,并把看到的记录下来。

  第二课时

  导入:

  上节课老师要求大家观察爬山虎并作记录,下面就请几位同学读一读自己的观察记录。

  1.读记录并说一说和作者的观察有何相同和不同。

  2.对比作者的描写,集体评议大家的描写。

  体会词语、品读句子、演说特点

  句子一:(爬山虎的叶子)

  那些叶子绿的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的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空隙。

  1.反复朗读,找出能展现爬山虎叶子特点的词语。

  2.讲一讲自己有什么感受,并说一说这些词为什么用得恰当。

  3.带着理解和感悟仔细品读。

  句子二:(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的方,反面伸出六七根枝状的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1.讨论回答:这三句介绍了爬山虎的脚哪几方面的特点。

  2.从叶柄、六七根等词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观察仔细认真,描写准确生动。)

  3.以我是爬山虎的脚为题,向大家演示自己的特征。

  画一画、演一演爬山虎爬墙的过程。

  1.边读边画出描写爬山虎动作的词语,并试着换一换这些词语,然后集体评议、对比优劣。

  2.指名在班上说一说,可以边说边在黑板上图示。

  3.同位之间把爬山虎爬墙的过程按顺序说一说,感悟作者是怎样把意思写清楚的。

  听读思考

  1.听老师范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思考后回答。

  爬山虎的脚在触墙前后有什么变化?爬山虎的生长与墙有什么关系?

  2.小组交流探讨。

  读阅读链接

  读一读阅读链接,说说自己的体会。

  谈启示、说方法

  1.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从这一课中受到的启发。

  (可提示学生从作者的观察顺序、作者的观察方法、文章围绕一方法和时时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这些方面去谈。)

  小练笔

  1.观察一种植物,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

爬山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1、从叶圣陶先生修改中学生作文这件事中受到启发,培养一丝不苟地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

  2、从叶圣陶先生对《一张画像》的修改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理解词句,练习用“受益匪浅”“堪称楷模”造句。

  【教学重点】

  1、从本文作者的切身感受中体会修改作文的重要性。

  2、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课

  二、检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的预习情况

  1、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从课文中能看出来吗?

  2、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事?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提出自学要求:

  在上一组,我们学习了“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这篇课文比较长,同学们用五分钟时间,把课文很快地看一遍,想一想,怎样把课文分成两个部分,再现再把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画出来。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讨论交流:

  ⑴ 讨论:

  课文可以分为哪两个部分?

  ⑵ 交流:

  你画出了哪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四、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1、提出自学要求:

  认真学习课文第一部分,想一想,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一张画像》这篇作文的.。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讨论:

  课文中是怎样讲叶圣陶先生修改作文的?

  五、布置作业

  看看这一课的生字,想想怎样记住这些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1、开火车读课文第一部分,每个人读一个自然段。要求读得准确、流利。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是怎样修改作文的。

  二、学习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作文的

  1、谈话,激发兴趣:

  在课文中,作者举了几个例子,说明叶圣陶先生是怎样改肖复兴的作文的,我们看了已经很受启发。

  2、小结修改作文的几点方法。

  三、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一丝不苟、受益不浅、隔岸观火、身临其境。

  2、用“受益匪浅”“身临其境”造句。

  第三课时

  一、检查作业

  1、听写词语:

  一丝不苟、受益不浅、隔岸观火、身临其境。

  2、指名读用“受益匪浅”造的句子,读后适当评议。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开火车朗读第二部分,每人读一个自然段。

  2、出示词语,让学生读一读,再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词语的意思。

  3、联系课文内容,说说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⑴ 我好像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

  ⑵ “在我的眼前,那片绿绿总是那么绿着。”

  三、简单小结,深化认识

  叶圣陶先生为肖复兴修改作文这件事,对肖复兴的成长影响很大,后来肖复兴成了比较的名的作家,写了许多好文章。《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写于1992年,离1963年有30年了,还写得那么具体形象,就像刚刚发生的一样,这说明这件事情给作者留下的印象太深了。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学习巩固生字词

  六、布置作业

爬山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9个生字,正确读写“爬山虎、空隙、拂过、漾起、叶柄、弯曲

  逐渐、瞧不起”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4.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事物的能力。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激趣导入:爬山虎,是一种攀援植物,它不用像葡萄或葫芦等植物那样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学习25课《爬山虎的脚》,就能找到答案了。(板书课题)

  2.检查预习情况

  二、了解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1.轻声读第二自然段,理解“刚长出来”和“长大了的”叶子各有什么特点。

  2.填空:

  刚长出来的叶子的特点 、 。

  长大了的叶子的特点 、 、 、 。

  3.看插图,理解课文怎样写长大了的叶子。(抓住“新鲜”“一顺儿”“均匀”)

  4.朗读指导:读出美感来。

  三、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引言: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会这样生机勃勃铺满墙,跟它的脚关系密切,它的脚到底是怎样的呢?请自学第三自然段,边默读边画出写爬山虎脚的有关句子。

  1.屏幕显示描写爬山虎的脚的句子,学生说说每句话讲了什么,了解爬山虎的脚的位置、样子、颜色。

  2.让全班学生选择适当的彩笔,边默读描写爬山虎脚的句子,边画爬山虎的脚。

  3.对照课文有关内容,小组评议画的情况。

  4.观察实物,再一次默读课文有关内容,进一步了解爬山虎的位置、样子、颜色。

  5.结合板书小结:因为作者“注意”了,所以对爬山虎脚长的位置、样子、颜色才了解得这么仔细,那么它是怎么爬的呢?请自学课文第四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了解爬山虎是怎么往上爬的

  1.老师范读,学生一边听,一边圈出写爬山虎怎么爬的动词。

  2.学生汇报,老师板书:触巴拉贴

  3.学生自主探究爬山虎是怎么爬的,注意“变”“弯”与“贴””的因果关系的理解。

  4.小结:作者正是准确地运用这些动词,把爬山虎的脚怎么爬的过程写得很具体。作者正是按照爬山虎生长的顺序来观察的,所以写得才这么有序。

  5.观察电脑演示的爬山虎的脚爬墙的过程,用课文语句来解说这一过程。

  6.重点理解什么叫“一脚一脚”往上爬。

  (1)假设黑板就是一堵墙,这是爬山虎的一根茎(老师用彩色粉笔画),这是嫩叶(画叶)。让学生上台用手演示爬山虎的脚,用动作演示爬山虎是怎么爬的。

  (2)评议学生在黑板上的演示对不对。

  (3)再让学生上台演示爬山虎往高处爬的情景。

  (4)教师小结:原来爬山虎可不像动物那样只有几只脚交替着爬,而是长一只脚巴住墙,再爬必须再长出一只,再巴住墙,一直往上长,必须不断长出新脚。所以,叶圣陶爷爷说爬山虎是“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5)电脑演示爬山虎爬的过程,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

  爬山虎不只往上爬,还往左边、右边爬,茎紧贴在墙上,爬满整个墙。所以课文第二自然段才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7.小结:刚才我们学习了爬山虎触着墙的脚是怎么爬的,那么没触着墙的脚会怎么样呢?请同学们默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二、学习第5自然段

  1.对比学习触着墙和没触着墙的不同情况。

  没触着墙:(板书)萎了

  触着墙:(板书)牢固

  2.爬山虎的脚与墙的关系怎样?

  3.课文哪个自然段也告诉我们这个意思?

  三、总结

  1.学生归纳2、3、4、5自然段各讲的是什么内容。

  2.复习3、4、5这几段,讲讲围绕爬山虎的脚,先讲了什么,再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

  3.了解作者在观察方面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4.总结:这篇课文重点围绕“爬山虎的脚”来写,为了说清楚这个意思,作者进行细心而有序地观察,并且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使爬山虎的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爬山教案】相关文章:

《爬山虎的脚》教案07-27

爬山的日记11-07

爬山的日记09-18

爬山小学作文01-14

爬山初中作文12-29

爬山日记范文06-28

去爬山的日记12-10

爬山的日记【热】12-10

【荐】爬山的日记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