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认识圆,会用圆规画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同圆或等圆中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道理。
教学重点:会用圆规画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同圆或等圆中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同圆或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白纸,圆规。
教学过程:
一.激趣设疑,导入新课。
1,示四驱车,问这是什么?
2,(课件)出示汽车的图片,问,你们发现它们都有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追问:为什么车轮都是圆的,如果不是圆的会怎样?
3,导入,板题:圆的认识
4,你想了解圆的哪些知识?(学生自由回答)
二,在画圆的教学活动中探索新知。
1,任意画圆,体会什么是圆。
(1)画一个圆
(2)展示,比较哪个圆,哪个不圆?问:怎么就画圆了?
(3)请学生说说你是怎样用圆规画圆的?
2.用圆规画圆,理解圆的构成及圆心。
(1)让学生在白纸的四个角上分别画一个圆,边画边想:圆是由什么组成的?(圆周,圆心)
(2)展示(圆的和不圆的对比)说说为什么有的同学画不圆?怎样就画圆了?
(3)画圆时固定的一点谁知道叫什么?(板书:圆心)
(4)标出你所画的'圆的圆心。
(5)圆心的重要性:你能说说你是怎样确定圆的位置的?
3,通过画圆感悟什么是半径及特征。
(1)请你在画一个比刚才再大一点的圆,边画边思考:怎么就比刚才大一点了?
(2)在圆上表示出圆规两交叉开的长度。
(3)师:这条线段也有名称,你能试着给它起个名字吗?(板:半径)
(4)请你任选一个圆画出它的半径,边画边想:你能画多少条?你发现了什么?体会半径是什么样的线段?
(5)汇报追问:你怎么知道半径长度都相等的?
(6)判断,哪条线段是半径?
(7)讨论:什么叫半径?(汇报)
(8)再画一个比刚才小一点的圆,说说你认为圆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4,通过画圆感悟什么是直径及特征。
(1)课件演示:问:看这两条半径怎样了?
(2)你知道这条线段叫什么吗?(板:直径)
(3)画一个圆,并画出它的直径,边画边想: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区别?
(4)判断,哪条线段是直径?
(5)说说什么叫直径?
(6)观察直径有什么特征?
5,画一个圆,并画出一条半径和一条直径。
观察讨论: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汇报)
三,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说说为什么车轮是圆的?
2,马路上的井盖为什么做成圆的?
四,谈谈你的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一、素材的选取。
本单元我们选取的素材是高速运转的济南长途汽车总站和高速运转的济青高速,选取这个素材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济南长途汽车总站,连续多年创下旅客发送量、发送班次和售票收入三项全国第一,被称为“中华第一站”。 据说济南长途汽车站占地110亩,日客流量4万多,客票年收入达到4—5亿元。1999年被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授予“中华第一站”称号,这个荣誉一直保持到今天。
(2)山东的高速公路全国闻名。 说起山东的高速公路来,在全国是的,俗话说得好“要想富,先修路”。据有关经济专家研究,一个国家的富裕程度与其公路的优劣,成正相关。可见,我省经济之所以能够高度发展,寻其原因,不言而喻。
(3)以比较真实的数据为素材,体现了数学的价值。 本单元提供的`数据与第一单元一样,都是一些真实的数据。旨在说明交通生活中也实实在在存在着数学,数学无处不在。
二、本单元的情景串。
本单元有2个信息窗。
依次是: 单元知识分析 单元教材解读 信息窗1的解读 已学的知识 乘法的认识 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三下52×47-50×47 用字母表示数(四上1) 加法运算律 (四上1) 一般行程问题 (二下p105,三上p76,p78,三下5)路程、时间、速度三者 数量关系。 本单元新学知识 乘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乘法分配律(相遇问题) 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 后续学习的知识 乘法运算律在小数和分数计算中的推广 用方程解行程问题 (山东版有关行程问题的学习都安排在简易方程单元。) 高速运转的长途汽车站 高速运转的济青高速
1、情景图的解读。
此信息窗的题目为“高速运转的长途汽车站”。情景图上呈现的是一幅济南长途汽车总站的真实照片。照片的下面附有一张20xx年济南长途汽车总站大巴车中巴日发送旅客情况统计表。
2、情景图中的信息。
是2组数据:
(1)平均每天发车的数量
(2)平均每车次的乘客人数。
3、例题的设置与功能。
本信息窗一共有3个例题,包含的知识点分别是:
(1)乘法结合律。
(2)乘法交换律。
(3)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 乘除法各部分的关系。(第六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认真审题,正确计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法:
自主探究法
学法:
合作学习法
教学用具:
挂图、小黑板。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去游乐园吗?都喜欢玩什么?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去公园玩,好吗?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目标
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二)出示自学指导
1.自学课本第54页内容
2.请学生独立看图,先自己说说图意,再给同桌讲一讲;
3.提出数学问题,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互相解决提出的问题!
三、反馈交流
1.谁愿意把自己的问题说给大家听?
2.谁愿意解决她刚才提出的问题?
3.重点讲解一道乘法题:
例如:3人坐太空船,需要多少钱?
12 ×3 =36(元)
4.引导学生讨论算法,汇报算法。 (小组交流、组际解疑)
四、精讲点拨
结合学生自学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加以点拨。
五、当堂训练:(小黑板出示)
1. 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1 2
× 3
12
× 4
12
× 5
2.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12×5 18×3 15×6 27×3 43×3
(组内检查、全体交流)
六、总结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国标本六年级上册P68~70认识比例1、例2以及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
2.使学生经历探索比与除法、分数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明白比的后项不能为0的道理,会把比改写成分数的形式。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能力,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比。
1.图片激趣,引发讨论,设置悬念。
2.电脑呈现例l主题图。
提问:2杯果汁和3杯牛奶这两个数量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你会用哪些方法表示它们的关系?
3.揭题: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还可以用一种新的方法比。
二、自主探索,认识比。
(一)初步理解比
1.启发谈话:用比怎样表示2杯果汁和3杯牛奶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呢?刚才有同学会说,谁来试着说一说。
果汁的杯数相当于牛奶的2/3,我们还可以说成果汁与牛奶杯数的比是2比3
牛奶的杯数相当于果汁的3/2还可以怎样说成牛奶与果汁杯数的比是3比2
2.看书自学, 汇报交流:
(1)写法
(2)各部分名称
(3)比是有序的'。
3.完成p68试一试
(二)深入认识比
1.认识不同量之间的比。
(1)生读例2,师:读了这条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请学生分别算出它们的速度,填入表格。)
(2)指出:像路程和时间这两个有着相除关系的量,我们也可以用比来表示。
交流得出:小军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是900:15、小伟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是900:20。
(3)追问:900:15表示什么?900:20呢?(速度)
2.丰富对不同类量的两个数量比的认识。
张祥买3本笔记本用了10.5元。
提问:这句话中告诉了我们哪两个量?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呢?会用比来表示吗?
3.总结概括比的意义。
(1)观察一下这几组式子,总结相同的特点。
(2)提问:你认为两个数的比表示的是两个数量之间怎样的一种关系?
(3)小结:两个数的比归根结底表示的都是两个数相除。
三、自学课本,内化比。
1.自学课本p69
2.反馈:通过看书,你还知道了什么?
*求比值。
*分数形式的比。
*理解比、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有余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试商的方法,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学会用竖式计算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2.培养学生观察、概括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有余数除法的试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参观数学学校,提出分7个桃,每盘放3个,能放几盘还剩几个的问题。
老师动画演示分的结果,学生说答案并写出算式。
7/3=2(盘)1(个)
2.提出分17个苹果的问题,每盘放3个,能放几盘还剩几个的问题。
老师动画演示分的.结果,学生说答案并写出算式。
17/3=5(盘)2(个)
3.80个梨,每盘放3个,能放几盘还剩几个的问题,使学生感受具体操作过程太烦琐,产生探索计算方法的需求。
老师动画演示分的过程,分到6盘时,问学生分完了没有,从而使学生感知到用分的方法计算有余数除法很麻烦。
4.板书课题: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二、以旧促新、探究新知
1.教学例题。
⑴回到例题:有7个桃,每盘放3个,放了( )盘,还剩( )个?
⑵提问:怎样列算式?
⑶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⑷交流反馈下面的问题:
① 怎么想到商是2?
② 竖式里的6、1怎么得来的?
③ 出示学生的错误写法,让学生改正。
④ 为什么不商1呢?如果商1,还剩几个?行吗?
⑸小结:今后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可以用竖式计算。在计算时关键要看被除数里最多有几个这样的除数。
2.教学试一试。
数学学校布置教室:老师有18个气球,平均分给5个同学,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
让学生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⑴怎样列式?
⑵用刚学到的试商方法独立计算。学生尝试计算。学生做完之后,互相交流。
⑶展示学生的竖式,相互评价,并交流如何试商。
你是怎么想到商是5的?
3.探索余数比除数小的规律。
⑴比较例题和试一试中每道题里余数和除数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
先找到每题中的商和余数,让学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把余数和除数进行比较,你能用一句话说一说你的发现吗?
⑵为什么余数要比除数小?如果余数和除数相等或者余数比除数大了,说明了什么?
学生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使学生体会到,如果余数大,就还可以再分。
⑶在一道除数算式中,如果除数是4,余数有可能是几?如果余数是4,除数可能是几?
小结:计算有余数除法,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三、组织练习、实践应用
走进数学学校:完成想想做做第2、3题。
学生先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每组做两题。
学生做完之后,老师出示答案,学生核对,并说说是怎么想到商几?
比较上下两行题目,发现有什么区别?
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
列出算式,并用竖式计算。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1、参观数学学校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
2、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数学学校有位小朋友叫林林,50个果冻平均分给9个好朋友,每个小朋友分6个。够不够?为什么?还差几个?50个小朋友可以分几个?还剩几个?剩下的分给2个小弟弟,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学生口答
播放阿凡提的故事
25张牌,每次最多拿3张,最少拿1张。谁拿到最后一张为输。
让学生回去思考这是为什么?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演示、操作、观察、分析、概括等方法,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建立分数的初步观念.
2.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理解他们的含义,会正确读写比较简单的分数.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的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观念.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回忆旧知.
(1)把12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
(2)把6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2段,每段多长?
(3)把3支铅笔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多少支?
教师明确:通过仔细观察这几道题中都有平均分,就是使每一份者都是一样多.通过刚才的分,我们可以看出,平均分后,每份都能得到一个整数,可以用一个整数来表示.但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不是每一次平均分后都得到一个整数,这儿有一个,我想把它分给两个同学,那么怎么分才使两个同学觉得呢?每份得多少?只有分得同样多,才能使每个同学平均分.
二、探究新知
1.谈话导入.
【出示图片例1】这半个饼可以用一个整数来表示吗?那么该用什么数来表示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
2.教学例1:认识 .
(1)认识一个饼的
①出示图片例1.
②教师说明:把一个分成两份,其中一份是多少用分数表示就是这块饼的二分之一
(板书: )写的时候先写一,再写2,最后写1.
③学生看图独立想 表示的意义.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 表示把一个饼平均分成两份,取其中的一份.
教师提问: 一、2、 l各表示什么?
学生:一表示平均分,叫做分数线,2表示平均分的份数,l表示取的份数.
师强调:写的`时候,注意这条线要写得平直,横线上、下的数要对齐.
(2)指导读写
(3)反馈练习
①引导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纸,试析出它的 ,涂上颜色,并在涂色的一半上写 .
教师提问:折法不向,拆出的形状也不同,为什么每一份都是这张纸的 ?
②判断图中的阴影部分能否用 表示.为什么?
3.教学例2:认识
(1)【出示图片例2-1】
教师提问:通过看这幅图,你都知道了什么?
(2)让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纸,折出它的,并给它涂上颜色,涂完后小组讨论判断对错.
巩固意义: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了三份,阴影部分表示这个圆的三分之一.
(教师板书: ,读作:三分之一)
(3)拿出准备好的彩带,学生讨论:怎样才能剪下它的
4.教学例3、例4.
(l)引导学生每人拿出两张长方形的纸,按例3、例4的要求做,做完后填空.
(2)同桌讨论,教师各组巡回检查,了解学生自学情况.
(3)集体反馈:四分之一、五分之一怎样?
教师贴图:
(4)判断.
下面哪个图的涂色部分是 ,在()里划.
5.教学
(1)教师:请同学们拿出长方形纸、直尺和彩笔,在长方形纸上画出1分米长的一条线段,把它平均分成10份,标出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怎么写?
(2)小组讨论,看图.
(3)群体讨论.投影展示学生的答案,师贴出放大图.
教师提问:数一数,这条线段上有几个 ?
教师明确:把一条一分米长的线段,平均分成十份,每份都是它的 ,它有10个这样的 .
6.教师提问:今天我们学习的分数有什么特点?(板书:几分之一)
三、课堂练习
1.填空: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它的( )分之一写作 ;
把一条1米长的彩带平均分成15份,每份是它的 .
2.判断:
(1)
(2)把一块蛋糕切成7块,每块是它的 ( )
(3)把一根绳子平均分成3段,每段是它的 ( )
3.一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它的( ),每份长( )米.
四、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五、课后作业.
1.小军跑步,他跑了全长的 ,请你在线段上表示出来.
2.读出下面各分数.
3.写出下面各分数.
六分之一 九分之一 十二分之一
十分之一 七分之一 二十分之一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P113
二、教学目标
1、对两位数乘两位数进行自主与复习,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口算、估算、笔算的计算方法。
2、理解三算之间的联系,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需要选择合理的方法进行解答。
3、体验回忆、举例、分类、和纠错、应用的计算复习方法。
三、教学流程:
1、揭题。(板:两位数乘两位数与复习)
2、知识的复习与梳理
(1)回忆
(2)举例(补充40×30 11×80 15×20 31×32 39×27 45×25等例子)
(3)分类
(4)知识点的复习与
①口算 40×30
说说你是怎么口算的?
15×20乘数末尾只有一个0,怎么积的`末尾出现两个0?
②估算
老师想很快知道39×27的大概结果怎么办?
你是怎么估算的?
28不是更接近27吗?为什么不把27看做28来算呢?
还可以怎么估算?
估算方法
③笔算
39×27
算后问生有没有快速检查的办法?(我们先看看他们的得数与估算的值是不是比较接近,那对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不过还得一步一步仔细检查。)
师:抓住第二步:十位上的数乘时,积8为什么写在十位上?让学生说一说
请学生说说第二步计算中的“7”是哪来的?2×3不是等于6吗?
说说笔算的方法
④求联 刚才我们复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和笔算,请你想一下三种算法之间有什么联系?
3、纠错
生独立算其余的题目,老师巡寻错例,若无,师补充典型错例。
4、应用
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身边的问题。
(1)、一个教室坐40人,一幢教学楼13个教室能坐多少人?
(2)、一本童话故事书要19元,如果老师要给全班44个同学每人都买一本,需要带多少钱?
(3)、鲍田小学的阶梯教室共有19排,每排有26个座位,如果有500名老师来参加听课活动,能坐得下吗?
做了这三道题目你有什么想说的?
5、复习方法(回忆、举例、分类、、纠错、应用)
6、拓展
聪明题:下面算式中的汉字,分别代表什么数字?
数 学
× 学 数
1 1 4
3 0 4
3 1 5 4
小学数学教案 篇8
教学内容:
教材第21页练习四第2~4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商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和竖式的写法,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
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爱好数学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怎样笔算一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
2、笔算除法要注意什么?
二、指导练习:
1、第21页练习四第1题
(1)看作业比较上下两行的异同。
(2)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2、练习四第2题
(1)读题。
(2)小组合作练习。说说错在哪里?分头进行改正。
(3)全班订正。
(4)作补充练习。
3、练习四第3题
(1)看图说清题目意思。
(2)说一说还能想到的问题。
(3)画出要摆的形状,再说说解答这类问题要用什么方法。
(4)解答后集体订正。
4、练习四第4题
(1)读题,审题。
(2)找问题、条件、解答问题,评讲。
三、全课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学会了什么?
小学数学教案 篇9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把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用于小数乘法的计算;
2、使学生能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一些小数乘法进行简便计算;
3、培养学生的推理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数学教案-小数乘法的教学。
二、教学重点:
把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用于小数乘法的计算
教学难点:
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一些小数乘法进行简便计算
三、教学具准备:
投影仪、小卡片等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按运算定律填空:
15×12= ×
(18×4)×25=18×( × )
(36+64)×7= × + ×
2、用简便方法计算:
25×478×4 65×201
3、计算下面各题:
2.5×4.78×4 0.65×201
4、引入
这两道题用竖式计算要很多时间,谁能想个办法使这两道题计算比较快呢?
(二)、教学新课
1、刚才几位同学说的对不对呢?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小数乘法是否适用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2、出示:
下面每组算式两边的结果相等吗?
0.7×1.2〇1.2×0.7
(0.8×0.5)×0.4〇0.8×(0.5×0.4)
(2.4+3.6)×0.5〇2.4×0.5+3.6×0.5
学生口头回答后提问:“把上面几题与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比较,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对小数乘法同样适用,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小数乘法的教学》。应用这些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计算比较简便。
3、利用运算定律计算复习中第三题。集体订正时指名说说在怎样计算简便?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
(三)、课堂练习
1、基本练习
完成练习三第4题。说出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2、把左右两边结果相等的算式用线连接起来。
0.25×89×4 65+65×0.01
1.25×68×0.8 4.5×10+4.5×0.1
65×1.01 100×4.5
78×4.5+22×4.5 0.25×4×89
4.5×9.9 12.5×0.8×68
(四)小结:
学生相互之间讨论,谈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7-13
小学数学教案(15篇)12-30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15篇12-30
小学数学教案15篇08-15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3篇04-18
小学数学教案3篇03-05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10篇03-25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四篇04-29
【必备】小学数学教案四篇02-04
【推荐】小学数学教案三篇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