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合集8篇

时间:2024-08-02 15:55:06 教案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小学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8篇,欢迎大家分享。

实用的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合集8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 目标

  1.结合电影院的具体情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

  2.对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能进行估算和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 重难点

  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难点:用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2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学校为了丰富同学们的业余生活,买来了12副乒乓球拍,每副15元,一共花了多少元?怎样列式?

  师:请你估算一下,大概花多少元?

  新课标第一

  师:你是怎么想的?

  师:想法真不错!

  二、探究新知

  师:×12到底得多少哪?请同学们开动动脑想办法,看谁能运用前面学过的知识或手中的学具,最先争夺智慧星——算出这道题的结果。

  师:会动脑筋,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你们觉得这个方法行不行?

  师:错,其他同学还有别的方法吗?

  师:你们认为呢?

  师:有更简便的方法吗?

  师:说说看!

  师:真巧妙。

  师:可以吗?算算看。

  三、提升

  师:这样也可以,同学们非常聪明,想了这么多的'办法,它们之间有联系?

  ……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乘数是两位数的进位乘法,方法很多,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方法。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一、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内容包括:位置,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教材安排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百分数三个单元。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数学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位置、圆两个单元。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初步的数学化的过程,理解并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教材是安排扇形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体会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方面: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与面积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二)、过程与方法方面: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思想。

  7、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在前面几册的教师教学用书中,已经介绍了许多教具和学具,其中的一些仍可继续使用,如小棒、方木块、量角器、三角板、直尺、计算器等。结合本册的教学需要,介绍几种使用效果较好的教具和学具,以供参考。

  1.圆形纸板作为演示分数计算以及认识圆的教具。可以用硬纸板做成大小相同的圆若干个。拿其中的两个圆形纸板做成如五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第14页介绍的教具,用来演示不同的分数。作为教师演示用的教具要大一些,作为学生操作用的学具可小一些。

  2.圆规教学圆的认识时用。教师要准备可以在黑板上画圆的圆规。每个学生也要准备一套自己用的圆规。

  3.说明圆面积计算公式用的教具可以仿照教材第68页的图用纸板制作,供教师演示用。另外在本册教材的附录中印有同样的图,学生可以剪下来贴在纸板上,作为操作用的学具。

  4.方格作图纸学习位置时用。在本册教材的附录中印有几幅10×10的方格纸,可以让学生剪下来用。

  5.其他教具教师还可以根据各部分教学内容的需要自己准备或设计制作一些教具和学具。如教学位置时在本地区的简易路线图上画上方格子作为教具;教学百分数时,可搜集一些含有百分数表示含量或性能的商品标签作为教具或学具等。教师还可以根据需要自己制作其他适用的教具。

  四、教学措施: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教科书第14面2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结合“摆碗筷”的具体情境,经历编制2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会学习乘法口诀的学习过程与方法。

  2.掌握2的乘法口诀,会用已学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简析

  本节课“做家务”(2的乘法口诀)是在学生学习了5的乘法口诀以及乘法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呈现孩子“摆碗筷”的情境图,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紧密。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探索筷子的双数与根数之间的对应,填表表示这一对应关系,再根据这个表,写出乘法算式,编制2的乘法口诀。学生经历这个过程,不仅学习了2的乘法口诀,而且体验了乘法口诀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将对学习后继的乘法口诀产生积极的迁移和影响。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在家里会做家务吗?

  参观小明在家做的什么家务。(课件出示 ,让学生观察)小明在做什么呢?(生:帮着摆碗筷。)

  师: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做家务(摆筷子)”这一情境来学习2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2的乘法口诀)

  关于2的乘法口诀你能背出几句呢?你知道它们表示什么意思?是怎么编写的吗?

  (二)操作探究,学习新知

  1.看图说一说。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小明摆碗筷这幅图,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小明一边摆一边说的什么? 你们能帮助小明把其余的筷子摆好吗?

  2.摆一摆,数一数。

  在准备摆之前听清楚几个要求:

  (1)请每位同学用小棒代替筷子摆一摆。

  (2)要求边摆边说:一双筷子有2根,2双筷子有4根……

  (3)边摆边把14页下面表格填完整。

  (4)比一比看谁的动作最快。

  3.试一试。

  (1)根据表格写乘法算式。

  师:1双筷子2根也就是几个2?(1个2),那么1个2是2,用乘法算式表示,你们会吗?

  师:2双筷子呢?(2个2) 2个2是4,用乘法算式来表示又是怎样的.呢?

  师:同学们很聪明,那你们能根据表格写出3双、4双、5双……9双所对应的乘法算式吗? (学生同桌交流后,独立填写算式,再汇报;老师按顺序板书乘法算式。)

  (2)观察算式和刚才板书的口诀有什么关系?

  (3))寻找2的乘法口诀的秘密。

  4.读一读、记一记。

  (三)巩固新知、拓展思维 1.摘苹果(口诀基本练习)

  2、猜一猜(口诀与算式基本练习)

  两个盘子里分别放了5个苹果,上面用白纸盖住,猜一猜每个盘子有几个苹果,并说出两个乘法算式和所用的乘法口诀。

  3、独立完成作业第三题,师巡视批改。

  4、你知道吗?(关于口诀的一些历史资料)

  乘法口诀是我们祖先传下来的,有着悠久的历史。它读起来很顺口,使乘法算的又对又快……

  课后反思:

  这是一节考评课,也是进入新校被校领导所认识的第一次展示的机会。虽然没有试讲(试讲是我一贯比较反对的一种展示自我的方式),但是从思想上比较重视,在课堂教学中某些地方的处理临时发生了变化,可能是因为时间关系怕完整的教学结构无法展示给听课的领导,以学生发展为本思想被淡化,关注学生的地方自然少了些,课后想起遗憾的地方还是不少加上李老师的诊断思路清晰了许多。

  关键处:相当多的孩子在学乘法口诀的时候,并不是一张白纸.所以我在设计课的时候考虑到了学生的学习起点。也想给学生一个机会展示自己,教育学生学习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知道光会背乘法口诀而不知道其意义和来源是不行的,应该进一步的深入研究。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在5的口诀教学中是从算式入手来编制口诀,在这里想打破前一课时的教学顺序让孩子觉得新颖,或者是想让听课的老师也感觉有点新意吧,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按照顺序并全部板书在黑板上,原本打算在学生全部列出乘法算式后,对照算式和口诀有什么关系的时候,会恍然大悟,口诀原来于此处编制的。对于这种教学思路我还是比较满意的,但是遗憾的是在引导观察两者之间的关系时,只问了一句你知道这些算式和口诀的关系吗?当学生还在愕然中便如蜻蜓点水般草草收场,此环节的教学在我的拉拽下学生一句一句的找到了口诀所对应的算式,教学过程不算轻松而且也没有出现我想要的“大悟”。

  李老师说的没有错:知道自己要达到一种什么目的,思考透了,课堂上才会收放自如。在这一环节上虽然知道自己想达到什么目的但是根本没有想清楚通过怎么样做怎样引导才能达到这种目的,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事实上在一节课上关键地方的成功与否也是如此。如果真正的关注学生的心理和感受的话,在此时完全可以多花费一点时间,引导学生发现口诀和其对应的算式的相同与不同,比如算式只是比口诀多了一个乘号,算式是由数字和符号组成的,口诀是中文大写,如果把算式中的乘号盖住的话就能得到其对应的乘法口诀,那么口诀的来源也显而易见了。想要学生的“恍然大悟”也由不得学生“不悟”了。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并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准确地、比较熟练地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

  2.体会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使学生能在掌握的计算方法中,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计算方法来计算,培养学生解题的灵活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7×9=30×8=90×7=6×60=300×5=7×700=

  2.估算

  401×9798×7295×6502×2498×4

  3.笔算

  87×66×4567×79987×3254×6

  这节课就用我们学过的.这些知识,继续研究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板书课题。

  二、进行新课

  1.教学例3

  题中告诉了我们一件什么事?告诉了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要求这些地砖铺5间会议室够不够,要思考哪些问题?思考一下,要求地砖够不够,这是用哪两个数量进行比较?

  在现有的地砖和要用的地砖这两个数量中,哪个数量我们不知道?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要考虑铺地砖时的损耗问题,但是为了减少解题难度,我们在这里把地砖的损耗省略不计。下面需要同学们考虑的问题是,选择什么方法来计算,是选择口算呢?还是选择笔算或估算?说一说你的理由。

  你准备怎样估算?

  用估算出的结果与已有的地砖数量进行比较,能得出什么结论?

  我们再来解决一个问题,如果每间会议室在铺地砖时需要680千克水泥,这5间会议室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水泥?

  这次你选择了什么计算方法?

  这次同学们选择了不同的计算方法,你们认为谁选得对?

  请两个同学分别说一说你是怎样进行口算或笔算的。

  通过前面的学习,你知道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

  2.教学练习五第6题

  (1)引导学生找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并让学生说一说哪个条件与哪个条件是有联系的,

  (2)学生独立解答,并要求学生说一说是选择什么计算方法进行计算的,并说一说具体的计算过程。

  (3)提出新的问题:这辆车如果刚好满员,一共可以运送多少旅客?

  (5)指导学生算出结果,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五第8题第1问

  2.和学生一起讨论第8题第2问

  四、课堂小结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能较熟练地用“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进一步掌握平均的方法,练习三3—6题。

  过程与方法

  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熟练地用“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

  学具准备:学具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请学生用自己手中的`学具平均分,先给同位说说,再说给大家听听。

  要求说说把几个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几。

  二、练习:

  第3题:

  分一分,说一说

  请学生用学具表示梨,动手分一分,

  然后说说分的过程,

  最后填空:一共有( )个梨。平均放进3个盘里,

  每盘放( )个。

  第4题:

  圈一圈,说一说

  先请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

  提出问题:可以分给几只小兔?

  请学生自己圈一圈,填空,集体订正。

  说说是怎样圈的,圈的结果怎样。

  问:除了圈一圈,还可以用什么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还可以用想乘法

  (4)、除法初步认识(一)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分数"产生的原因,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子,分母,分数单位的含义.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母,分子及分数单位的含义.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数单位的含义.

  教学课型:

  新授课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温故引新

  1,提问:

  A,大家知道分数吗 谁能说一个分数

  B,你能举个实例说说这个分数的意义吗

  2,述:说得好,对不能用整数准确表示结果的问题,我们可用分数来解决.即: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或者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它的一份或几份来表示.

  3,揭示课题:分数的意义

  二,联系实际,探究新知

  自主学习,整体感知分数的知识.

  (1)相互交流:① 关于分数我已经知道了什么 请把已知道的讲给同学们听.

  (2)自学理解:① 关于分数,自学后我又知道了些什么

  ② 我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呢

  ③ 关于分数我还想知道什么

  2,探究深化,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阴影部分.[课件1]

  (2)填空.[课件2]

  ① 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5份,1份是它的( )/( );4份是它的( )/( ).

  ② 把一块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 )/( ).

  ③ 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1份是它的( )/( );3份是它的( )/( )

  (3)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它的1/4,并涂上阴影.

  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折出它的3/8,并涂上阴影.

  (4)抢答. [课件3]

  ① 把8枝铅笔平均分给2位同学,每位同学得到的铅笔数是( )

  ② 把10枝铅笔平均分给2位同学,每位同学得到的铅笔数是( )

  ③ 把这个文具盒你所有的铅笔平均分给2位同学,每位同学得到的'铅笔数是( ).为什么是1/2 若平均分给5位;10位;50位同学呢

  ④ 如果这个文具盒里只有6枝铅笔.现在把它平均分给2位同学,每位同学得到的铅笔数还能用1/2表示吗谁来说说这里的1/2所表示的意义

  ⑤ 如果把8枝笔平均分给2位同学,每位同学得到的铅笔数还能用1/2表示吗 谁来说说这里的1/2所表示的意义如果是100;1000枝呢

  (5)说说下列分数所表示的意义.[课件4]

  5/7 3/8 3/( ) ( )/9 ( )/( )

  3,小结.

  我们可以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比如:一堆苹果,一批玩具,一班学生,一个计量单位或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把它叫做单位 "1".

  板书: 一个物体

  单位"1" 一个计量单位

  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三,加强练习,深化概念

  比赛:请两位同学站起来.

  提问:A,这两位同学是这组人数的几分之几

  B,这两位同学是两组人数的------- 这两位同学是全班人数的-------

  四,家作

  1,P88 .1,2

  2,P89 .3

  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

  一个物体

  单位"1" 一个计量单位

  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理解加法算式中未知数的意义。

  2.会填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3.培养学生初步的逆向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0页的内容,练习十的第1、2题。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多媒体课件或挂图、游戏卡片。

  教学设计

  准备练习

  1.口算练习。(开火车)

  9-6 2+5 4+6 10-4 9-8

  10-6 10-9 7-7 1+9 5+3

  2.说出下面各数的组成。

  7 9 10 9 8

  3□ 4□ 6□ 3□ □5

  3.猜一猜。

  出示图片:

  苹果树上结了10个苹果,我用纸盖住了一部分,请你们猜一猜,我用纸盖住了几个苹果?(6个)你是怎么想出来的?(学生可能答出:4和6组成10;10可以分成4和6;4加6等于10;10减4等于6;根据苹果树的样子推测大概是6个苹果)

  教师评价:你们都很聪明,能用学过的知识猜对用纸盖住的苹果的个数。今天,我们就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看谁学得又快又好。

  [教学过程说明:

  第1题的口算题采用开火车的形式有利于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第2题数的组成知识,是本节课填未知加数的依据,教师在这里做了重点复习,为下面要进行的新课做好了准备。第3题安排的是猜一猜,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渗透了填未知数的有关知识。

  专家评析:

  填未知加数是所在章节的难点知识,因此,准备练习的设计从口算到数的组成,再到猜一猜,遵循了从旧知到新知、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原则,让学生以此为生长点,顺利完成知识的迁移。]

  探究新知

  1.教学铅笔图。

  出示例题插图:

  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汇报)看着这幅图,你能知道是什么吗?(学生汇报:盒子里放了7枝笔;如果把盒子放满,可以放10枝笔;盒子里少放了3枝笔;盒子里原来可能有10枝笔,拿走了3枝,还剩7枝等)

  根据这幅图,谁能编一个故事,提一个问题?(学生汇报:1.盒子里原来有10枝笔,拿走了3枝,还剩几枝?2.盒子里放了7枝笔,再放3枝笔是几枝笔?3.盒子里放了7枝笔,再放3枝笔就是10枝笔吗?)

  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知道,盒子里已经放了7枝笔(板书:7),还要放几枝,题里告诉了吗?(没有)我们把没有告诉的、不知道的数叫未知数。未知数可以用小括号来表示,谁会写小括号?(学生汇报,全班书空)已经放的7枝笔和还要放的枝数合起来是10枝,谁能列一个加法算式?(学生汇报,教师板书:7+( )=10)这个算式怎么读?(学生汇报:7加几等于10)

  7加几等于10?括号里应该填几?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填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出示课题)

  学生分组讨论:7加几等于10?括号里应该填几?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学生汇报,全班交流:7再添上3就是10,所以括号里填3;7和3组成10,所以括号里填3;7加3等于10,所以括号里填3;10减7等于3,所以括号里填3;盒子里空了3个位置,所以我就知道括号里填3等。

  想一想:括号里的3表示什么?

  2.教学小旗图。

  出示小旗图:

  再画几面旗就是8面旗?

  6+( )=8

  再画几面小旗就是8面小旗?

  请同学们先在横线上画一画,再在括号里填数。(小组活动)

  6加几等于8?括号里应该填几呢?(学生汇报,全班交流)

  3.直接填数。

  看着图,同学们很快就能填出括号里的数,如果老师只给同学们算式,你还会填吗?

  出示:3+( )=5 4+( )=7

  2+( )=8 6+( )=10

  [教学过程说明:

  通过直观图和老师富有启发性的提问,让学生得出在7+()=10中的括号里该填几;接着再通过问题提示让学生增画小旗,并在6+()=8中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最后在学生积累了大量感性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脱离实物在括号里填数。这样设计,把直观感知同问题启发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主动构建知识,不但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而且又能启发他们的思维。

  专家评析:

  铅笔图的教学,教师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去学习,大胆尝试。教学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使学生在讨论中动口、动脑,形成多向信息交换与评价,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想自己说,又通过语言表达,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第一层教学的基础上,教师又安排了画图填数、直接填未知加数等活动,由具体到抽象,体现了教学过程的渐进原则。]

  拍手游戏

  指定一个数,老师先拍,学生接着拍,要求学生拍的次数跟老师拍的次数加起来等于指定数。

  实践运用

  1.谈话:学校组织春游,同学们提早就准备好了蛋糕和水壶。

  7+( )=10 5+( )=9

  7加几等于10?5加几等于9?(汇报)

  2.带上蛋糕和水壶,请同学们按票乘车(出示汽车图)。

  票面上的括号里填几(车票卡片),你就乘坐几号车。(学生活动)

  3.森林公园到了,这里的花儿太漂亮了,可惜的是,每朵花少了一片叶子。请同学们给每朵花再选一片叶子,使两片叶子上的数加起来等于花心上的数。(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说明:

  以春游活动为主线设计练习题,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其中花朵配叶子是一道有多余条件的题目,通过这个游戏既要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还要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专家评析:

  练习设计紧紧围绕本课重点,目的明确,层次清楚,开放性强,较好体现了《课程标准》中适当安排有多余条件的题目的精神,对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提高解题能力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评价体验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专家评析:

  鼓励学生自己进行概括、总结,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自我评价的意识。]

  专家评析

  这节课的教学主要有以下特点:

  1.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整个教学过程中,教者始终以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的身份出现,将学生推向学习的主体,让他们自己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在看、想、说中一步一步完成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2.注重算法的多样化。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种多样的。在本课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尊重学生的想法,注重了算法的多样化。如猜一猜和填7+()=10时就出现了多种解题方法。

  3.注重习题的开放性。

  数学开放题是最具有教育价值的题型,它对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提高解题能力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本课中,准备练习、例题以及练习题的解题方法都注重了开放性。尤其是花朵配叶子的游戏,不仅培养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且使学生学到了解决问题的策略,较好体现了《标准》中适当安排有多余条件的题目的精神。

小学数学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

  2、学生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比较熟练的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会解决有余数除法的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图片

  一、(课件出示:120页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还存在什么问题,及时纠正。

  二、复习:

  (课件出示:2组练习题,每组5道)

  56÷9 74÷8 25÷4 36÷8 41÷6

  80÷9 63÷8 13÷7 27÷5 66÷7

  学生练习

  男生女生分别进行比赛(横竖式都写),评出优胜组。

  应用:指名学生板演第121页第4题,并根据这一题要学生了解列式及单位名称写的对不对,让学生结合题意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解决问题的。

  三、巩固练习

  四、小测试:

  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余数要比除数小

《实用的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合集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7-27

小学数学教案【通用】09-09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10篇03-25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四篇04-29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3篇04-18

小学数学教案3篇03-05

小学数学教案(15篇)12-30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15篇12-30

小学数学教案8篇(必备)08-11

小学数学教案精华【10篇】08-14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小学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8篇,欢迎大家分享。

实用的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合集8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 目标

  1.结合电影院的具体情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

  2.对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能进行估算和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 重难点

  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难点:用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2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学校为了丰富同学们的业余生活,买来了12副乒乓球拍,每副15元,一共花了多少元?怎样列式?

  师:请你估算一下,大概花多少元?

  新课标第一

  师:你是怎么想的?

  师:想法真不错!

  二、探究新知

  师:×12到底得多少哪?请同学们开动动脑想办法,看谁能运用前面学过的知识或手中的学具,最先争夺智慧星——算出这道题的结果。

  师:会动脑筋,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你们觉得这个方法行不行?

  师:错,其他同学还有别的方法吗?

  师:你们认为呢?

  师:有更简便的方法吗?

  师:说说看!

  师:真巧妙。

  师:可以吗?算算看。

  三、提升

  师:这样也可以,同学们非常聪明,想了这么多的'办法,它们之间有联系?

  ……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乘数是两位数的进位乘法,方法很多,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方法。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一、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内容包括:位置,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教材安排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百分数三个单元。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数学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位置、圆两个单元。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初步的数学化的过程,理解并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教材是安排扇形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体会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方面: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与面积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二)、过程与方法方面: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思想。

  7、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在前面几册的教师教学用书中,已经介绍了许多教具和学具,其中的一些仍可继续使用,如小棒、方木块、量角器、三角板、直尺、计算器等。结合本册的教学需要,介绍几种使用效果较好的教具和学具,以供参考。

  1.圆形纸板作为演示分数计算以及认识圆的教具。可以用硬纸板做成大小相同的圆若干个。拿其中的两个圆形纸板做成如五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第14页介绍的教具,用来演示不同的分数。作为教师演示用的教具要大一些,作为学生操作用的学具可小一些。

  2.圆规教学圆的认识时用。教师要准备可以在黑板上画圆的圆规。每个学生也要准备一套自己用的圆规。

  3.说明圆面积计算公式用的教具可以仿照教材第68页的图用纸板制作,供教师演示用。另外在本册教材的附录中印有同样的图,学生可以剪下来贴在纸板上,作为操作用的学具。

  4.方格作图纸学习位置时用。在本册教材的附录中印有几幅10×10的方格纸,可以让学生剪下来用。

  5.其他教具教师还可以根据各部分教学内容的需要自己准备或设计制作一些教具和学具。如教学位置时在本地区的简易路线图上画上方格子作为教具;教学百分数时,可搜集一些含有百分数表示含量或性能的商品标签作为教具或学具等。教师还可以根据需要自己制作其他适用的教具。

  四、教学措施: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教科书第14面2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结合“摆碗筷”的具体情境,经历编制2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会学习乘法口诀的学习过程与方法。

  2.掌握2的乘法口诀,会用已学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简析

  本节课“做家务”(2的乘法口诀)是在学生学习了5的乘法口诀以及乘法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呈现孩子“摆碗筷”的情境图,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紧密。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探索筷子的双数与根数之间的对应,填表表示这一对应关系,再根据这个表,写出乘法算式,编制2的乘法口诀。学生经历这个过程,不仅学习了2的乘法口诀,而且体验了乘法口诀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将对学习后继的乘法口诀产生积极的迁移和影响。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在家里会做家务吗?

  参观小明在家做的什么家务。(课件出示 ,让学生观察)小明在做什么呢?(生:帮着摆碗筷。)

  师: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做家务(摆筷子)”这一情境来学习2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2的乘法口诀)

  关于2的乘法口诀你能背出几句呢?你知道它们表示什么意思?是怎么编写的吗?

  (二)操作探究,学习新知

  1.看图说一说。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小明摆碗筷这幅图,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小明一边摆一边说的什么? 你们能帮助小明把其余的筷子摆好吗?

  2.摆一摆,数一数。

  在准备摆之前听清楚几个要求:

  (1)请每位同学用小棒代替筷子摆一摆。

  (2)要求边摆边说:一双筷子有2根,2双筷子有4根……

  (3)边摆边把14页下面表格填完整。

  (4)比一比看谁的动作最快。

  3.试一试。

  (1)根据表格写乘法算式。

  师:1双筷子2根也就是几个2?(1个2),那么1个2是2,用乘法算式表示,你们会吗?

  师:2双筷子呢?(2个2) 2个2是4,用乘法算式来表示又是怎样的.呢?

  师:同学们很聪明,那你们能根据表格写出3双、4双、5双……9双所对应的乘法算式吗? (学生同桌交流后,独立填写算式,再汇报;老师按顺序板书乘法算式。)

  (2)观察算式和刚才板书的口诀有什么关系?

  (3))寻找2的乘法口诀的秘密。

  4.读一读、记一记。

  (三)巩固新知、拓展思维 1.摘苹果(口诀基本练习)

  2、猜一猜(口诀与算式基本练习)

  两个盘子里分别放了5个苹果,上面用白纸盖住,猜一猜每个盘子有几个苹果,并说出两个乘法算式和所用的乘法口诀。

  3、独立完成作业第三题,师巡视批改。

  4、你知道吗?(关于口诀的一些历史资料)

  乘法口诀是我们祖先传下来的,有着悠久的历史。它读起来很顺口,使乘法算的又对又快……

  课后反思:

  这是一节考评课,也是进入新校被校领导所认识的第一次展示的机会。虽然没有试讲(试讲是我一贯比较反对的一种展示自我的方式),但是从思想上比较重视,在课堂教学中某些地方的处理临时发生了变化,可能是因为时间关系怕完整的教学结构无法展示给听课的领导,以学生发展为本思想被淡化,关注学生的地方自然少了些,课后想起遗憾的地方还是不少加上李老师的诊断思路清晰了许多。

  关键处:相当多的孩子在学乘法口诀的时候,并不是一张白纸.所以我在设计课的时候考虑到了学生的学习起点。也想给学生一个机会展示自己,教育学生学习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知道光会背乘法口诀而不知道其意义和来源是不行的,应该进一步的深入研究。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在5的口诀教学中是从算式入手来编制口诀,在这里想打破前一课时的教学顺序让孩子觉得新颖,或者是想让听课的老师也感觉有点新意吧,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按照顺序并全部板书在黑板上,原本打算在学生全部列出乘法算式后,对照算式和口诀有什么关系的时候,会恍然大悟,口诀原来于此处编制的。对于这种教学思路我还是比较满意的,但是遗憾的是在引导观察两者之间的关系时,只问了一句你知道这些算式和口诀的关系吗?当学生还在愕然中便如蜻蜓点水般草草收场,此环节的教学在我的拉拽下学生一句一句的找到了口诀所对应的算式,教学过程不算轻松而且也没有出现我想要的“大悟”。

  李老师说的没有错:知道自己要达到一种什么目的,思考透了,课堂上才会收放自如。在这一环节上虽然知道自己想达到什么目的但是根本没有想清楚通过怎么样做怎样引导才能达到这种目的,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事实上在一节课上关键地方的成功与否也是如此。如果真正的关注学生的心理和感受的话,在此时完全可以多花费一点时间,引导学生发现口诀和其对应的算式的相同与不同,比如算式只是比口诀多了一个乘号,算式是由数字和符号组成的,口诀是中文大写,如果把算式中的乘号盖住的话就能得到其对应的乘法口诀,那么口诀的来源也显而易见了。想要学生的“恍然大悟”也由不得学生“不悟”了。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并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准确地、比较熟练地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

  2.体会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使学生能在掌握的计算方法中,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计算方法来计算,培养学生解题的灵活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7×9=30×8=90×7=6×60=300×5=7×700=

  2.估算

  401×9798×7295×6502×2498×4

  3.笔算

  87×66×4567×79987×3254×6

  这节课就用我们学过的.这些知识,继续研究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板书课题。

  二、进行新课

  1.教学例3

  题中告诉了我们一件什么事?告诉了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要求这些地砖铺5间会议室够不够,要思考哪些问题?思考一下,要求地砖够不够,这是用哪两个数量进行比较?

  在现有的地砖和要用的地砖这两个数量中,哪个数量我们不知道?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要考虑铺地砖时的损耗问题,但是为了减少解题难度,我们在这里把地砖的损耗省略不计。下面需要同学们考虑的问题是,选择什么方法来计算,是选择口算呢?还是选择笔算或估算?说一说你的理由。

  你准备怎样估算?

  用估算出的结果与已有的地砖数量进行比较,能得出什么结论?

  我们再来解决一个问题,如果每间会议室在铺地砖时需要680千克水泥,这5间会议室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水泥?

  这次你选择了什么计算方法?

  这次同学们选择了不同的计算方法,你们认为谁选得对?

  请两个同学分别说一说你是怎样进行口算或笔算的。

  通过前面的学习,你知道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

  2.教学练习五第6题

  (1)引导学生找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并让学生说一说哪个条件与哪个条件是有联系的,

  (2)学生独立解答,并要求学生说一说是选择什么计算方法进行计算的,并说一说具体的计算过程。

  (3)提出新的问题:这辆车如果刚好满员,一共可以运送多少旅客?

  (5)指导学生算出结果,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五第8题第1问

  2.和学生一起讨论第8题第2问

  四、课堂小结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能较熟练地用“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进一步掌握平均的方法,练习三3—6题。

  过程与方法

  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熟练地用“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

  学具准备:学具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请学生用自己手中的`学具平均分,先给同位说说,再说给大家听听。

  要求说说把几个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几。

  二、练习:

  第3题:

  分一分,说一说

  请学生用学具表示梨,动手分一分,

  然后说说分的过程,

  最后填空:一共有( )个梨。平均放进3个盘里,

  每盘放( )个。

  第4题:

  圈一圈,说一说

  先请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

  提出问题:可以分给几只小兔?

  请学生自己圈一圈,填空,集体订正。

  说说是怎样圈的,圈的结果怎样。

  问:除了圈一圈,还可以用什么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还可以用想乘法

  (4)、除法初步认识(一)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分数"产生的原因,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子,分母,分数单位的含义.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母,分子及分数单位的含义.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数单位的含义.

  教学课型:

  新授课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温故引新

  1,提问:

  A,大家知道分数吗 谁能说一个分数

  B,你能举个实例说说这个分数的意义吗

  2,述:说得好,对不能用整数准确表示结果的问题,我们可用分数来解决.即: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或者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它的一份或几份来表示.

  3,揭示课题:分数的意义

  二,联系实际,探究新知

  自主学习,整体感知分数的知识.

  (1)相互交流:① 关于分数我已经知道了什么 请把已知道的讲给同学们听.

  (2)自学理解:① 关于分数,自学后我又知道了些什么

  ② 我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呢

  ③ 关于分数我还想知道什么

  2,探究深化,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阴影部分.[课件1]

  (2)填空.[课件2]

  ① 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5份,1份是它的( )/( );4份是它的( )/( ).

  ② 把一块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 )/( ).

  ③ 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1份是它的( )/( );3份是它的( )/( )

  (3)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它的1/4,并涂上阴影.

  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折出它的3/8,并涂上阴影.

  (4)抢答. [课件3]

  ① 把8枝铅笔平均分给2位同学,每位同学得到的铅笔数是( )

  ② 把10枝铅笔平均分给2位同学,每位同学得到的铅笔数是( )

  ③ 把这个文具盒你所有的铅笔平均分给2位同学,每位同学得到的'铅笔数是( ).为什么是1/2 若平均分给5位;10位;50位同学呢

  ④ 如果这个文具盒里只有6枝铅笔.现在把它平均分给2位同学,每位同学得到的铅笔数还能用1/2表示吗谁来说说这里的1/2所表示的意义

  ⑤ 如果把8枝笔平均分给2位同学,每位同学得到的铅笔数还能用1/2表示吗 谁来说说这里的1/2所表示的意义如果是100;1000枝呢

  (5)说说下列分数所表示的意义.[课件4]

  5/7 3/8 3/( ) ( )/9 ( )/( )

  3,小结.

  我们可以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比如:一堆苹果,一批玩具,一班学生,一个计量单位或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把它叫做单位 "1".

  板书: 一个物体

  单位"1" 一个计量单位

  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三,加强练习,深化概念

  比赛:请两位同学站起来.

  提问:A,这两位同学是这组人数的几分之几

  B,这两位同学是两组人数的------- 这两位同学是全班人数的-------

  四,家作

  1,P88 .1,2

  2,P89 .3

  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

  一个物体

  单位"1" 一个计量单位

  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理解加法算式中未知数的意义。

  2.会填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3.培养学生初步的逆向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0页的内容,练习十的第1、2题。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多媒体课件或挂图、游戏卡片。

  教学设计

  准备练习

  1.口算练习。(开火车)

  9-6 2+5 4+6 10-4 9-8

  10-6 10-9 7-7 1+9 5+3

  2.说出下面各数的组成。

  7 9 10 9 8

  3□ 4□ 6□ 3□ □5

  3.猜一猜。

  出示图片:

  苹果树上结了10个苹果,我用纸盖住了一部分,请你们猜一猜,我用纸盖住了几个苹果?(6个)你是怎么想出来的?(学生可能答出:4和6组成10;10可以分成4和6;4加6等于10;10减4等于6;根据苹果树的样子推测大概是6个苹果)

  教师评价:你们都很聪明,能用学过的知识猜对用纸盖住的苹果的个数。今天,我们就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看谁学得又快又好。

  [教学过程说明:

  第1题的口算题采用开火车的形式有利于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第2题数的组成知识,是本节课填未知加数的依据,教师在这里做了重点复习,为下面要进行的新课做好了准备。第3题安排的是猜一猜,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渗透了填未知数的有关知识。

  专家评析:

  填未知加数是所在章节的难点知识,因此,准备练习的设计从口算到数的组成,再到猜一猜,遵循了从旧知到新知、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原则,让学生以此为生长点,顺利完成知识的迁移。]

  探究新知

  1.教学铅笔图。

  出示例题插图:

  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汇报)看着这幅图,你能知道是什么吗?(学生汇报:盒子里放了7枝笔;如果把盒子放满,可以放10枝笔;盒子里少放了3枝笔;盒子里原来可能有10枝笔,拿走了3枝,还剩7枝等)

  根据这幅图,谁能编一个故事,提一个问题?(学生汇报:1.盒子里原来有10枝笔,拿走了3枝,还剩几枝?2.盒子里放了7枝笔,再放3枝笔是几枝笔?3.盒子里放了7枝笔,再放3枝笔就是10枝笔吗?)

  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知道,盒子里已经放了7枝笔(板书:7),还要放几枝,题里告诉了吗?(没有)我们把没有告诉的、不知道的数叫未知数。未知数可以用小括号来表示,谁会写小括号?(学生汇报,全班书空)已经放的7枝笔和还要放的枝数合起来是10枝,谁能列一个加法算式?(学生汇报,教师板书:7+( )=10)这个算式怎么读?(学生汇报:7加几等于10)

  7加几等于10?括号里应该填几?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填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出示课题)

  学生分组讨论:7加几等于10?括号里应该填几?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学生汇报,全班交流:7再添上3就是10,所以括号里填3;7和3组成10,所以括号里填3;7加3等于10,所以括号里填3;10减7等于3,所以括号里填3;盒子里空了3个位置,所以我就知道括号里填3等。

  想一想:括号里的3表示什么?

  2.教学小旗图。

  出示小旗图:

  再画几面旗就是8面旗?

  6+( )=8

  再画几面小旗就是8面小旗?

  请同学们先在横线上画一画,再在括号里填数。(小组活动)

  6加几等于8?括号里应该填几呢?(学生汇报,全班交流)

  3.直接填数。

  看着图,同学们很快就能填出括号里的数,如果老师只给同学们算式,你还会填吗?

  出示:3+( )=5 4+( )=7

  2+( )=8 6+( )=10

  [教学过程说明:

  通过直观图和老师富有启发性的提问,让学生得出在7+()=10中的括号里该填几;接着再通过问题提示让学生增画小旗,并在6+()=8中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最后在学生积累了大量感性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脱离实物在括号里填数。这样设计,把直观感知同问题启发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主动构建知识,不但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而且又能启发他们的思维。

  专家评析:

  铅笔图的教学,教师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去学习,大胆尝试。教学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使学生在讨论中动口、动脑,形成多向信息交换与评价,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想自己说,又通过语言表达,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第一层教学的基础上,教师又安排了画图填数、直接填未知加数等活动,由具体到抽象,体现了教学过程的渐进原则。]

  拍手游戏

  指定一个数,老师先拍,学生接着拍,要求学生拍的次数跟老师拍的次数加起来等于指定数。

  实践运用

  1.谈话:学校组织春游,同学们提早就准备好了蛋糕和水壶。

  7+( )=10 5+( )=9

  7加几等于10?5加几等于9?(汇报)

  2.带上蛋糕和水壶,请同学们按票乘车(出示汽车图)。

  票面上的括号里填几(车票卡片),你就乘坐几号车。(学生活动)

  3.森林公园到了,这里的花儿太漂亮了,可惜的是,每朵花少了一片叶子。请同学们给每朵花再选一片叶子,使两片叶子上的数加起来等于花心上的数。(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说明:

  以春游活动为主线设计练习题,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其中花朵配叶子是一道有多余条件的题目,通过这个游戏既要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还要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专家评析:

  练习设计紧紧围绕本课重点,目的明确,层次清楚,开放性强,较好体现了《课程标准》中适当安排有多余条件的题目的精神,对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提高解题能力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评价体验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专家评析:

  鼓励学生自己进行概括、总结,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自我评价的意识。]

  专家评析

  这节课的教学主要有以下特点:

  1.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整个教学过程中,教者始终以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的身份出现,将学生推向学习的主体,让他们自己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在看、想、说中一步一步完成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2.注重算法的多样化。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种多样的。在本课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尊重学生的想法,注重了算法的多样化。如猜一猜和填7+()=10时就出现了多种解题方法。

  3.注重习题的开放性。

  数学开放题是最具有教育价值的题型,它对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提高解题能力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本课中,准备练习、例题以及练习题的解题方法都注重了开放性。尤其是花朵配叶子的游戏,不仅培养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且使学生学到了解决问题的策略,较好体现了《标准》中适当安排有多余条件的题目的精神。

小学数学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

  2、学生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比较熟练的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会解决有余数除法的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图片

  一、(课件出示:120页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还存在什么问题,及时纠正。

  二、复习:

  (课件出示:2组练习题,每组5道)

  56÷9 74÷8 25÷4 36÷8 41÷6

  80÷9 63÷8 13÷7 27÷5 66÷7

  学生练习

  男生女生分别进行比赛(横竖式都写),评出优胜组。

  应用:指名学生板演第121页第4题,并根据这一题要学生了解列式及单位名称写的对不对,让学生结合题意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解决问题的。

  三、巩固练习

  四、小测试:

  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余数要比除数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