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小学数学教案模板汇总九篇

时间:2024-09-04 05:27:38 教案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小学数学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华】小学数学教案模板汇总九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一、 教学理念

  教师的教学方案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基础之上。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教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笔者认为教学中成功的关健在于:教师的教立足于学生的学。

  1、从学生的思维实际出发,激发探索知识的愿望,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在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存在差异,处于同一阶段的不同学生在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也存在着差异。人的智力结构是多元的,有的人善于形象思维,有的人长于计算,有的人擅长逻辑思维,这就是学生 的实际。教学要越贴近学生的实际,就越需要学生自己来探索知识,包括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在引导学生感受算理与算法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并适时调动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比较方法的正确与否,简单与否。这样学生对算理与算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既明于心又说于口。

  2、遇到课堂中学生分析问题或解决问题出现错误,特别是一些受思维定势影响的规律性错误比如学生在处理商的小数点时受到小数加减法的影响。教师针对这种情况,是批评、简单否定还是鼓励大胆发言、各抒己见,然后让学生发现错误,验证错误?当然应该是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想法。学生对自己的方法等于进行了一次自我否定。这样对教学知识的理解就比较深刻,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而且学生通过对自己提出的问题,分析或解决的问题提出质疑,自我否定,有利于学生促进反思能力与自我监控能力。

  数学教学活动应该是一个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用多种数学语言分析它,用数学方法解决它,从中获得相关的知识与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应用数学的意识,感受教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获得对数学较为全面的体验与理解。因此,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二、教学思路

  一个数除以小数即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的重点知识之一。本节教材的重点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时小数点的移位法则。其关键是根据除数、被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的性质,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1、 调查分析

  在教学小数除法前一个星期,笔者对曾对班内十五位同学进行了一次简单的调查,(调查结果见附表)笔者认为学生存在很大的教学潜能,这些潜在的能源就是教学的依据,教学的资源。从上表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学生对小数除法的基础掌握的比较巩固。

  (2) 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但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潜力。

  (3) 优秀学生与学习困难生对算理的理解在思维水平上有较大差异。但对竖式书写都不规范。

  笔者认为小数除法如果按照教材按部就班教学是很不合理的,不仅浪费教学时间,而且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小数除法,不利于知识的系统性的形成,更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因此,笔者选择了重组教材。(把例6例7与例8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2、利用迁移,明确转化原理

  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的算理是商不变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后就用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进行计算。为了促进迁移,明确转化移位的原理,可设计如下环节:

  (1)、小数点移动规律的复习

  (2)、商不变规律的复习

  (3)、移位练习

  3、试做例题,掌握转化方法

  明确转化原理后,让学生试算例题。在试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抽象出转化时小数点的移位方法,最后概括总结出移位的法则。具体做法如下:

  ①.学生试做例题6例题7,并讲出每个例题小数点移位的方法。

  ②.学生试做例8

  ③.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出转化时移位的方法,同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在得出计算法则后,还要注意强调:

  (1)小数点向右移动的位数取决于除数的小数位数,而不由被除数的小数位数确定。

  (2)整数除法中,两个数相除的商不会大于被除数,而在小数除法中,当除数小于1时,商反而比被除数大。

  (3)要注意小数除法里余数的数值问题。对这一问题可举例说明。如:57.424,要使学生懂得余数是2.2,而不是22。

  4、专项训练,提高转化技能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后,被除数可能出现以下情况:被除数仍是小数;被除数恰好也成整数;被除数末尾还要补0。针对上述情况可作专项训练:

  ①.竖式移位练习。练习在竖式中移动小数点位置时,要求学生把划去的小数点和移动后的小数点写清楚,新点上的小数点要点清楚,做到先划、再移、后点。这种练习小数点移位形象具体,学生所得到的印象深刻。

  ②.横式移位练习。练习在横式中移动小数点位置时,由于划、移、点只反映在头脑里,这就需要学生把转化前后的算式建立起等式,使人一目了然。(1)判断下面的等式是否成立,为什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要使下列各小数变成整数,必须分别把它们扩大多少倍?小数点怎样移动?

  1.2 0.67 0.725 0.003

  2.把下面的数分别扩大10倍、100倍、1000倍是多少?

  1.342, 15, 0.5, 2.07。

  3.填写下表。

  根据上表,说说被除数、除数和商之间有什么变化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填空,并说明理由。

  (1)562828=201; (2)56280280=( );

  (3)562800( )=201; (4)562.82.8=( )。

  (重点强调(4)的理由。(4)式与(1)式比较,被除数、除数都缩小了10倍,所以商不变,还是201,即562.82.8=562828=201)

  (该环节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学生的讲与练,理解其转化原理是:当除数由小数变成整数时,除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被除数也应扩大同样的倍数。)

  (二)探究算理 归纳法则

  1.学习例6:

  一根钢筋长3.6米,如果把它截成0.4米长的小段。可以截几段?

  (1)学生审题列式:3.60.4。

  (2)揭示课题:

  这个算式与我们以前学习的除法有什么不同?(除数由整数变成了小数。)

  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个数除以小数。(板书课题:一个数除以小数。)

  (3)探究算理。

  ①思考:我们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现在除数是小数该怎样计算呢?

  (把除数转化成整数。)

  怎样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呢?

  ②学生试做:

  板演学生做的结果,并由学生讲解:

  解法1:把单位名称米转换成厘米来计算。

  3.6米0.4米=36厘米4厘米=9(段)。

  解法2:

  答:可以截成9段。

  讲算理:(为什么把被除数、除数分别扩大10倍?)

  把除数0.4转化成整数4,扩大了10倍。根据商不变的性质,要使商不变,被除数3.6也应扩大10倍是36。

  小结:这道题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把除数转化成整数?

  (①改写单位名称;②利用商不变的性质。)

  (3)练习:完成例7

  思考:你用哪种方法转化?为什么?

  同桌互相说说转化的方法及道理。独立计算后,订正。例7里的余数15表示多少?

  强调: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多少倍,由哪个数的小数位数决定?

  (由除数的小数位数决定。因为我们只要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就成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如0.7560.18=75.618。)

  (设计意图:在试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转化时小数点的移位方法,为自主概括法则作铺垫)

  2.学习例8:买0.75千克油用3.3元。每千克油的价格是多少元?

  学生列式:3.30.75。

  (1)要把除数0.75变成整数,怎样转化?(把除数0.75扩大100倍转化成75。要使商不变,被除数也应扩大100倍。)

  (2)被除数3.3扩大100.倍是多少?(3.3扩大100.倍是330,小数部分位数不够在末尾补0。)

  (3)学生试做: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天平游戏,发现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等式两边都乘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2.利用发现的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3.培养同学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天平游戏,发现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等式两边都乘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教学难点:

  利用发现的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教学策略:

  利用教材这一直观教具,让学生观察天平两侧都加上或减去相同的质量,天平仍然平衡,引导学生发现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直接提出问题,让学生经历一个猜想→验证→总结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有深入的情感体验,也体验了学生的主体性,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过程获得知识。

  教学准备:

  图片,纸卡。

  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主导活动

  主体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激趣明标

  出示91页的天平图:

  今天我们要在天平上做游戏,通过游戏我们将发现一些规律。现在我在天平的左边放5克砝码,右侧也放5克砝码,这时天平的指针在正中央,说明什么?

  如果在天平的左侧加上2克砝码,右侧也加上2克砝码,你们发现了什么?怎样用算式表示?

  如果在天平的两边放上相同质量的砝码,你们发现了什么?用算式表示你的发现。

  现在左侧放的砝码的质量用x表示,右侧放10克砝码,天平两边平衡。用算式表示天平两边平衡的状况。

  现在天平的左侧加上5克砝码,右侧也加上5克砝码,你们发现了什么?用一个方程来表示?

  如果两边都加上10克呢?会出现什么情况?怎样用方程表示?如果都加上12克呢?

  通过上面的游戏,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等式的两边加上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学生回答说明什么

  天平两边的质量相等。

  天平两边的.质量仍然相等。

  同学们分组做实验,列算式

  推选一个同学汇报。

  每人在纸上写一写

  一个同学汇报。

  在纸上写一下

  一个同学汇报。

  同桌两人互相研究一下

  得出结论:等式的两边加上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通过天平实验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天平平衡所需的条件,从而为方程意义 的理解做好铺垫。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学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伏笔。

  二、扶放结合

  探究新知

  同学们推想一下如果天平两侧都减去相同的质量,天平会怎样?你设法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两组游戏,你发现什么数学规律?

  我们利用同学们发现的这个数学规律,就是求出方程中的未知数x是多少。同学们试一试,如何求出x+8=10中的未知数x。

  x+8=10

  x+8-8=10-8

  x=2

  教师:想一想,如果在等式两边都乘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还成立吗?与同学交流你的想法。

  二、验证假设,得出规律

  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

  说出你是怎么想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4x=380

  4x÷4=380÷4

  x =95

  同桌两人互相研究和实验。

  在小组内讨论。

  在小组内商量后,

  学生汇报求未知数x的方法。

  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1.学生分组进行验证。

  2.学生汇报自己的验证方法及结果。

  3.学生尝试解方程:

  4x=400

  在游戏中,不仅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天平两边的变化,还巧妙地将直观演示与方程相结合,帮助学生体会变化的规律,为 解方程打下基础。

  让学生在做中学,充分发挥小组的合作作用,学生在讨论交流中自己领悟知识。

  三、反馈矫正

  落实双基

  第91页试一试。

  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第92、93 页的解方程。

  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练习第92、93 页的解方程。

  学生独立完成

  全班交流。

  通过练习适量的题目,提高学生解题的熟练程度和灵活性。

  四、小结评价

  布置预习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

  全班交流。提出问题。

  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一、认识乘法

  教案设计:二年级备课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经历几个相同数的连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学习过程,初步认识乘法的含义,初步体会乘法与加法的联系和区别;能正确读、写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通过加法算出简单乘法算式的积。

  2、使学生经历从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几个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并通过观察、操作、分析的交流等活动,培养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3、使学生在初步认识乘法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进一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伴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知道乘法的含义,了解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2、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认识乘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1-2页。第3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认识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乘法算式。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具学具准备:例题图,学生准备小棒等。

  教学模式:三段式

  教学过程:

  一、铺引

  出示算式:

  第一组 第二组

  7+8 3+3

  6+4+3 5+5+5

  7+2+6+1 4+4+4+4

  1+3+4+5+2 2+2+2+2+2

  学生按要求口答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

  提问:

  1.这两组题都是加法,但是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第一组每道题的加数不相同,第二组的每道题的加数都相同)

  2.像第二组这样,加数都相同的`加法,我们叫它“求相同加数的和”.

  第1题3+3,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3相加,这就是2个3.

  第2题5+5+5,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5相加,这就是3个5.

  第3题4+4+4+4,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4相加,由学生说出4个4.

  第4题2+2+2+2+2,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2相加,由学生说出5个2.

  二、探究

  1.教学例题。

  教师提问如何列算式?

  用加法算:2+2+2=6

  你写出的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相同加数是几,几个2连加.

  教师叙述:像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有一种比较简便的方法叫做乘法.(板书课题:乘法初步认识)

  介绍乘号及算式写法和读法:

  乘法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减法一样,也有一个运算符号叫乘号,乘号的写法是左斜右斜“ ×”.教师同时板书,然后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乘号像什么(像汉语拼音中的 ×).

  怎样写乘法算式呢?先看一看相同加数是几,相同加数是2,就写在乘号的前面,再数一数是几个2连加,把相同加数的个数3写在乘号的后面,2×3表示3个2连加,3个2得6,因此算式是2×3=6,读作2乘以3等于6.

  学生独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

  归纳小结:

  (1)上面这几道题用加法算的时候,这些加法算式都有什么特点?

  (2)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算以外,还可以用什么法算?

  (3)两种方法比较,哪种简便?因此,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三、训练

  1.基本练习

  出示复习准备中的两组题,哪组题能改写成乘法算式,怎样改写?说出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几连加.

  3+3 3×2; 5+5+5 5×3; 4+4+4+4 4×4;

  2+2+2+2+2 2×5

  2.想想做做1、2题。

  3.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在教科书上列出算式。

  四、课堂总结。

  作业:2、5

  板书设计:

  认识乘法

  4×2 = 8 或 2×4 = 8

  . .

  . .

  . .

  乘号 乘数乘数 积

  4 × 2读作:“4乘2”, 2 × 4读作:“2乘4”

  教后记:

  第二课时 练习一

  执行时间:

  教学内容:教材第4-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乘法的含义,能较熟练地写出乘法算式。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具学具准备:图,学生准备小棒等。

  教学模式:三段式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学生动手操作,用小棒摆

  教师指导,检查。

  2、学生仔细观察图,写出有几个几,并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让学生观察跳绳图,说出有几个几,并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加法算式:5+5+5+5=20

  乘法算式:5×4=20 或4×5=20

  3、学生观察,比较是几个几相加,并写出乘法算式。

  3×5=15 5×3=15

  二、重点练习

  1、第5页4题

  学生独立做,教师讲解,强调是几个几。

  2、第5页5题

  学生在书上写出算式,指名读一读。

  4×2=8 2×4=8

  6×3=183×6=18

  5×6 6×5

  3、第5页第6题

  教师读题,学生填写,集体订正。

  4、第6页7题

  学生看图,列出算式

  4×2=8

  5、第6页8题

  教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指名列式。

  5×3=15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2-8页。

  教材简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自然数、小数和分数的基础上编排的,是对数的认识的又一次扩展,是对今后学习有理数及其运算的基础。本单元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素材,以“中国的热极—吐鲁番”为现实背景,从温度的表示方法入手,借助温度计来学习正、负数的知识,并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新知。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能借助温度计比较正、负数的大小。

  2、在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具有相反量的过程中,体会正、负数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师谈话: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去领略一下我国最热的地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盆地的奇异风光。(师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认真观察)

  师谈话:你看到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提出与本节课学习有关的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感兴趣的教学素材入手,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提出与正、负数有关的问题,感受数学就在身边,从而产生求知的欲望。

  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小组合作探索第一红点问题。师谈话:谁能说一说零上13度与零下3度表示什麽意思?怎样用数学符号表示呢?请同学们动动脑筋,并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好吗?(学生分组交流)

  师谈话:哪个小组愿意交流一下你们的想法?(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交流结果)

  师小结:用一组相反的符号表示出零上与零下的温度,通常这样表示:(教师板书)+13℃-3℃。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独立探索,合作交流,主动获得新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借助素材,总结概念

  1、小组自主探索第二红点问题。师谈话:比海平面低115米怎样表示?(请各小组自己解决,并交流解决办法)

  师谈话:地势高度称为海拔高度,是相对于海平面来说的,一般的以海平面为分界线,海平面以下115米通常表示为“-115米”。

  师归纳总结:像+13℃、+38℃、+49℃都是正数,“+”是正号,通常省略不写,像-3,-10,-155都是负数,读作负三,负十“-”是负号;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独立思考,加深概念理解。

  师谈话:看小电脑中的问题,你能用正、负数来描述生活中的现象吗?(学生讨论,师提醒学生要从生活中找)全班交流。

  师谈话:同学们都能用、负数表示生活中的一些量,你能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吗?学生再次讨论。交流总结:描述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可以用正、负数。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探索,教师适时总结,帮助学生建立了正、负数的概念、对生活中的一些鲜活的数学问题,学生会有不同的看法,教师鼓励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见解,使课堂气氛、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四、巩固拓展,应用概念

  1、自主练习第一题:这是一道认识正负数的基本练习题。(练习时,可让学生读出正、负数,再将正负数填写在相对应的集合圈里,提醒学生注意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自主练习第3题。先让学生仔细看图,分析题意,然后独立填空,再集体交流。

  3、自主练习第4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主要看学生能否正确运用正负数的意义解答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有层次的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

  五、反思总结,提升认识

  谈话:今天。我们又学习了一种新的数,你有什么收获?能和大家分享吗?学生谈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本课题教时数:本教时为第7教时备课日期8月31日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提高分析推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式,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复习

  二、教学新课

  二、 巩固练习

  三、小结

  四、作业

  1、解答应用题。

  学校舞蹈队有32人,合唱队的人数是舞蹈队的,合唱队有多少人?

  一人板演。这道题你是怎样想的?

  2、引入新课

  1、教学例3

  (1)读题,说明条件和问题。

  问:题里哪个月份的产量与呢个月份的比?要先画哪个月份产量的线段?(画线段图)表示五月份产量的.线段要怎样画?(画线段图)增加的台数是哪个数量的1/5?要求什么问题?指的线段上那一部分?(在线段上表示)

  (1)讨论:这道题例哪个数量是单位1?为什么?哪个台数是四月份台数的1/5?

  要求五月份比四月份增产多少台可以怎样想?

  (学生看着线段图,自己先试着说一说。)

  指名学生口述。

  (2)按照这样想的过程,列式计算。

  (3)小结。

  2、教学试一试

  问:告诉我们什么条件?现在的价钱比原来降低了是指降低的价钱是哪个数量的?要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哪个数量是单位1的?

  解答这道题可以怎样想?

  学生练习。

  问:数量关系式什么?为什么用原价乘就是降低的价钱?

  从上面解题的过程可以看出,解题学习的应用题也和前一节课一样,关键式先确定单位1的数量,接着要弄清与题里几分之几对应的式什么数量。这些数量之间的关系就是单位1的量乘几分之几就等于与它对应的数量。

  1、练一练1

  2、练习三7说出单位1的量

  把数量关系填写完整

  3、练一练2

  口述思考过程。提问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4、练习三10

  口答算式和结果。

  为什么用求枣子比栗子多的吨数?

  5、练习三12

  练习三8、9、10

  板书:单位1的量几分之几=对应数量

  课后感受

  充分借助线段图使学生理解此类应用题也是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个别同学要加小灶.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教材第91~93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或实物投影仪,含有4块月饼的图片。师生都准备圆片一张,相同大小的正方形纸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动态演示关于主题图内容多媒体课件,接着出示含有4块月饼的图片。

  1.把这4块月饼分给小强和小芳,可以怎样分?如果分得比较公平,每人分几块?

  学生说出想法后,教师板书:平均分。

  2.把2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块?板书:1。

  3.把1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块?让学生想一想、猜一猜,也可用圆形纸片代替月饼进行对折、重合等操作。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引入并板书课题:分数。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一)认识1/2。

  1.多媒体课件演示例1分月饼的情境图。指出: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块,每块是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2.指导学生读、写1/2。

  3.学生活动:用图片折出它的1/2,并写上1/2。

  4.实物投影出示判断题。

  下面哪些图形的阴影部分是原图的1/2?哪些不是?说出理由。

  (二)认识1/4。

  1.要得到一块月饼的1/4应该怎样分?这个1/4怎么表示出来?怎么写?

  (1)组织学生活动。拿出图片通过折、涂、看、说等活动感知1/4。

  (2)电脑课件动态演示,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四块,每块是它的四分之一。

  (3)小结:像1/2、1/4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2.教学例2。

  (1)想一想:如何折出一个正方形的`1/4?

  (2)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独立折纸,然后在小组里交流。

  (3)全班集中汇报。学生自愿将小组成果展示在实物投影仪上(或贴在黑板上),说一说各自的折法。

  3.完成第93页“做一做”第1题。

  (三)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1.出示例1第一组图1/2和1/4。

  (1)猜想:哪个分数大一些?

  (2)引导学生讨论并交流讨论信息。

  (3)电脑课件演示1/2和1/4比较重叠过程、闪现,让学生直观感受。

  2.独立探究、完成例2第二组图片,1/4和1/3的比较,再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

  3.让学生讨论合作。通过上面两组数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师生共同小结几分之一的分数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

  4.完成第93页“做一做”第2题。

  三、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二十二的第1~3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9~21页的例1、例2及练习四中的题目。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笔算方法。

  2、使学生感受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谈话。

  师:每年的植树节全国许多部门与单位都组织植树活动。比如,去年植树节洛阳市植树约有1538万棵。谁能说说植树有什么好处?

  生:抵御风沙、绿化、提供新鲜氧气

  2、引出实际问题。

  (1)呈现植树画面(教科书第19页主题图)。

  师:这是我们学校今年植树的情景,你看到些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解决问题。

  ① 对学生提出的用加、减法计算的问题,请学生随时解决。

  ② 对学生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请学生说出算式,并说一说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二、探究笔算方法

  1、探索解决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的方法。

  (1)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2)小组内交流。每位学生介绍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3)全班交流。为学生创造交流展示探索成果的机会。

  请小组推荐代表,介绍本组解决问题的方法。

  2、师生交流笔算过程。

  (1)谈话。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问题。有的用口算方法算出422=21;有的通过分小棒,知道了结果;还有一些同学用除法竖式解决了这个问题。今天我们重点研究笔算除法。(板书课题:笔算除法。)

  (2)再现422的笔算过程。

  3、试一试。

  放手让学生解决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的问题。

  (1)师:我们已经解决了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的问题,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该怎样解决呢?再请同学们用竖式计算出结果。(告诉学生:也可以先用小棒分一分,再写出竖式。)

  (2)学生独立解决问题之后,全班交流。

  (3)在学生汇报交流的基础上,呈现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实践与应用

  1、帮小兔拔萝卜(课件出示)。

  先请学生完成计算,在小组内相互检查。

  然后,课件显示拔萝卜的收获,使学生体尝成功的快乐。

  2、帮小动物检查对错。

  师:我们班小朋友真棒!不但自己学会了用竖式计算除法,还帮助小动物解决了问题,检查出了错误。通过这些活动,你想提醒大家在笔算除法时应注意些什么呢?

  3、设计活动(练习四第3题)。

  (1)请学生欣赏广场上花卉图案(出示广场一角画面),接着引出布置学校的情景。

  师: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一起解决提出的问题。

  (2)自主设计图案,并解决问题。

  (可以独立解决,也可以2~3人结合。)

  完成设计后,全班交流。

  4、猜数谜。

  四、全课总结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体会?

小学数学教案 篇8

第四课时 小小养殖场

  第五课时:练习一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掌握数的组成和写法。

  2、进一步体会“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差不多”的含义。

  3、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巩固数位的概念。

  4、能正确比较几个数的大小。

  教学重点:理解五个词语的含义。

  教学难点:写数、读数、比较

  教学过程:

  一、指导第1题

  先让学生自己填写,再让学生说一说第4小题是怎么想的?

  二、指导第2题

  1、看图说说谁最多谁最少?

  2、用“( )比( )多得多,( )比( )多一些”等的句式说一说。

  三、指导第3题

  1、学生自由选择。

  2、说说为什么选这个数?另几个数为什么不可以?

  四、指导第4题

  1、师拨生写,同桌检查。

  2、选几个数说一说你为什么这么写?

  3、拿出学具,同桌之间进行你拨我写,相互检查,师巡回指导。

  五、指导第5题:拨一拨,比一比。

  先师生间进行再学生间进行。

  六、指导第6题

  1、拿出卡片,让学生自由组数,并把数写下来。

  2、同桌交流你组合成了哪些数?

  3、说一说在这些数中,最大的数是多少?最少的数是多少?并为这些数排排队。

  七、课堂总结。

小学数学教案 篇9

  生活中的数

  1、数铅笔---(100以内数的认识)

  2、数豆子---(100以内数的读写)

  3、动物餐厅---(100以内数的比较)

  4、小小养殖场---(在具体情境中描述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加减法 (一)

   1、小兔请客---(整十数加减法计算)

  2、采松果---(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

  3、青蛙吃害虫---(两位数加整十数。)

  4、拔萝卜---(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

  5、回收废品---(理解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

  加与减(二)

   1、图书馆---(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

  2、发新书---(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

  3、小小图书馆---(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

  4、跳绳---(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

  5、小小运动会---(用100以内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购物

  1、买文具---(小面额的人民币)

  2、买衣服---(大面额的人民币)

  3、小小商店---(进行有关钱款的简单计算)

  加与减(三)

   1、套圈游戏---(连加运算)

  2、乘船---(连减运算)

  3、乘车---(加减混合运算)

  二、观察与测量

  1、观察物体---(两个方向观察单一物体的形状)

  2、桌子有多长---(厘米的认识)

  3、去游乐园---(认识米)

  4、估一估,量一量---(简单的估测和测量)

  有趣的图形

  1、认识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2、动手做(一)

  3、动手做(二)

  4、动手做(三)

  四、 统计与概率

  1、组织比赛---(认识简单的纵向条形统计图)

  2、买气球---(认识简单的横向条形统计图)

  五、实践活动

  我和小树一起成长

  巩固100以内数的认识。

  加与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

  小小运动会

  利用100以内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加强对图形的`认识。

  能利用图形设计美丽的图案。

  今天我当家

  利用100以内加与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只要大家脚踏实地的复习、一定能够提高数学成绩!希望提供的一年级数学下册期中复习,能帮助大家迅速提高数学成绩!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7-27

小学数学教案10-15

小学数学教案【通用】09-09

小学数学教案15篇10-27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3篇08-13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15篇05-11

小学数学教案(15篇)10-04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四篇08-28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10篇05-13

小学数学教案3篇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