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环境与人类生存的关系,教育幼儿爱护花草树木。
2、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和能力。
3、了解树木和人类的关系。
重、难点分析重点了解树木与人类生存的关系;难点是树立幼儿的环保意识,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教学时间:
2教时
活动准备:
沙尘暴纪录图片;树木作用图片一组;树宝宝头饰一个。
第一教时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观看纪录图片,引出课题。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张图片,大家看里面介绍了一件什么事情?",提问:
你刚刚看到了什么?
沙尘暴是什么样子的?
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什么不便?
沙尘暴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会有沙暴尘?
(二)展开部分 介绍树木与人类的关系出示树宝宝,以树宝宝的口吻询问幼儿小朋友你们知道我们树木对人类有哪些帮助吗?
结合幼儿回答情况,出示图片。
如果地球上没有了我们会是什么样子的?
我们很愿意与你们做朋友,大家又应该怎样对待我们呢?
教育幼儿爱护树木,保护环境。
(三)结束部分 教育幼儿树立环保意识人们不保护环境,会受到大自然的`什么惩罚。
请幼儿讲一件自己亲眼所见或听说到的受到大自然惩罚的例子。
你打算怎样做一名保护环境的小卫士。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名称:科学——怎么会有声音活动目标:
1、使幼儿获取震动物体会产生声音的具体经验,知道不同物体震动产生的声音各不同。
2、教育幼儿注意保护听力,激发幼儿探索声音的兴趣。
3、教会幼儿分辨不同物体德尔声音,发展幼儿听觉分辨能力。
活动准备:
各种能震动并产生声音的物体:橡皮筋、纸、等。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探索声音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现在你们能听到什么声音?这些声音是哪里来的?(汽车喇叭、风声、鸟叫声、琴声、讲话声等)那小朋友,我们自己能不能发出一些声音来呢?你能够发出什么声音来?(拍手声、跺脚声、口哨声…)
二、引导幼儿探索声音的产生。
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这些声音是从哪里来的吗?它们怎么会有声音
呢?(幼儿讨论、猜测)现在请你们自己来试一试,你用桌子上的`东西怎么能发出声音?知道幼儿用各种材料发出声音,如用手轻轻拨拉橡皮筋,或者用手抖动纸张等。你们发出了什么声音?你们在做试验的时候还发现了身?(有东西动就会有声音)请你们再来试一试,看看声音出来的时候,还会产生什么现象?(振动现象)引导幼儿在活动中探索并感知物体的振动,可用手轻轻触放在物体上(打击大鼓)刚才你们把手放到鼓上的时候还发现了什么?(有振动的感觉,鼓不振动,声音也就会停止。)幼儿表达、讨论。
三、引导幼儿探索自己讲话的声音。
教师:是不是所有的声音都是有东西在振动而产生的呢?(是的)我们
在讲话的时候哪里在振动的呢?(喉部声带)引导幼儿讨论并做发声试验,启发幼儿把手放到喉部感知声带的振动。
四、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知道了声音产生的秘密,我们在振动的物体的时候,就
会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你们喜欢听什么样的声音?(好听的声音)如果听到了很响的、很刺耳的声音时应该怎样做?(捂住耳朵,保护好耳朵。)
活动延伸
1、玩发出各种声音的游戏。
2、组织幼儿讨论哪些是好听的声音,哪些是噪音?
3、组织幼儿到大自然听各种的声音。效果分析: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用动作表现蜻蜓的飞行姿态。
初步感知儿歌的语言和结构的艺术表现特点。
创编儿歌。
鼓励幼儿大胆仿编儿歌,根据儿歌内容用恰当的动作表现。
体验儿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儿歌":《红蜻蜓》。
图画纸、画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幼儿用书《红蜻蜓》画面,请幼儿说一说,做一做:
--图上有谁,红蜻蜓在干什么?
--红蜻蜓飞累了,停在哪里?
--引导幼儿想象蜻蜓在势头上、水上停的样子,在大风大雨中飞行、降落的样子,并用肢体动作,表现蜻蜓飞行?
学念儿歌《红蜻蜓》。
想象创作一。
--引导幼儿根据儿歌线索展开想象:红蜻蜓还会停在哪里?
--请幼儿把自己的.想象画成一副画。
--请幼儿交流各自的画面内容,鼓励幼儿模仿儿歌的句式来概括表达。
--帮助幼儿整理仿编的儿歌内容,并根据儿歌的结构表现特点,请三个幼儿合作创编一首新儿歌--请幼儿学习朗诵各小组新编的儿歌想象创作二。
--组织幼儿进行讨论:你喜欢什么动物?它会在哪里做什么?。
--鼓励幼儿嘎那据儿歌的语言和结构特点来创编儿歌。
教学反思: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小百科:蜻蜓,无脊椎动物,昆虫纲,蜻蜓目,差翅亚目昆虫的通称。一般体型较惖大,翅长而窄,膜质,网状翅脉极为清晰。有复眼,视觉极为灵敏,单眼3个;触角1对,细而较短;咀嚼式口器。蜻蜓是世界上眼睛最多的昆虫。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动手做小实验,初步体验量的守恒。
2、懂得做实验后获得的结果才是正确的结果。
3、能与同伴友好合作地进行实验。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从杯中倒水的经验。
2、物质准备:——教具:一粗一细两个杯子,里面分别装有不同水位的水。
3、——学具:粗细不同的杯子若干(数量各为幼儿人数的一半,其中粗杯子里盛有兰色的水,细杯子里盛有红色的水),粗细不同空杯子若干(数量为幼儿人数的一半)。
活动过程:
一、哪个多哪个少?
——教师(出示粗细不同的杯子):这两个杯子一样吗?哪儿不一样?
——引导幼儿发现杯子有粗有细。
——教师:杯子里面有什么?你觉得杯子里的水一样多吗?哪个多哪个少呢?你是从那里看出来的?
——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述自己的想法。
二、思考实验方法
——教师:我们能用什么方法证明你猜得对不对呢?
——鼓励幼儿思考,并提出建议。师幼归纳多种方法,并引导幼儿分析这些方法中哪些可行,哪些方法有难度,现在没办法做。鼓励幼儿发现借助空的第三只杯子可以了解两杯水是否一样多。
三、幼儿操作活动
——两位幼儿共同做实验,一人拿一杯水,然后再取一个空杯子。先猜猜两杯水是否一样多,谁多谁少,然后再实验。
——教师观察指导,了解幼儿的实验方法。
如,方法一:一幼儿先将自己杯子中的水倒入空杯中,做一个标记后把水倒回去。另一个幼儿幼儿再把自己杯中的水倒入空杯中,比较水位与标记的高低:
方法二:一幼儿在自己杯子的水位处作标记,然后把水倒入空杯中,另一个幼儿将自己杯中水倒入做标记的杯子中,比较水位与标记的高低。
方法三:如果幼儿取的空杯与其中某幼儿的一个杯子一样大小,则可以让另一幼儿把自己杯中的水倒入空杯中,两杯水放在一起直接比较水位的高低…
——提醒幼儿实验时注意慢慢倒入,不要将水泼出来。同时要将杯中水全部倒完。
四、我们的实验结果。
请幼儿介绍实验的'结果,引导幼儿发现,光用眼睛看,结果不一定正确,要通过实验才能知道正确的结果。
中班科学教案:会变的颜色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做实验,从而知道两种颜色加在一起会变成别的颜色,初步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观察能力。
2、体验探索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黄色的水若干,红、黄、蓝三色颜料。
2、演示记录卡和操作记录卡若干。
3、操作图若干,透明塑料纸若干,调色卡人手一份。
4、毛笔若干,抹布若干。
三、活动过程:
1、设置悬念,以变魔术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师:看,这是一瓶什么颜色的水呢?(黄色)
今天,老师来当回魔术师,来变个魔术,你们想不想看?
请小朋友仔细看魔术师要开始变魔术喽!我们一起喊一、二、三!(教师摇晃瓶子)
黄色的水变成什么颜色的水了呢?
2、自由讨论:
师:谁知道魔术师是怎样把黄色的水变成绿色的水的?请大家相互讨论一下,然后告诉老师!
3、自由探索
①究竟加入了什么颜色的宝宝了呢?请每位小朋友也来当回魔术师:你们看老师帮你们请来了红色宝宝、黄色宝宝、蓝色宝宝三种颜色宝宝,请你们选择其中的一种颜色宝宝把瓶子里的黄色宝宝变成绿色宝宝?
②谁变出了绿色宝宝?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变出来的?(幼儿回答)
③总结:我们现在一起来试一试,然后用记录卡把它记录下来。
(出示大的示范调色卡教师边讲解边调色,并出示记录卡进行记录)
4、探索操作
师:咦!刚才有的小朋友还变出了什么颜色?(认识橙色)
师:那又是怎么变出来的呢?先不要说出来,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调色卡,请小朋友试一试,怎样可以变出橙色?再把它记录下来。(幼儿调色并记录)
教师总结:请幼儿说一说,教师出示大记录卡边讲解边示范。
5、引导幼儿发现并记录
①蓝色宝宝和红色宝宝也想手拉手,那它们又会变成什么颜色呢?请你们自由选择一种材料试一试,可以用瓶子,也可以用调色卡,还可以用透明的塑料纸重叠起来看看,然后把你们的发现用记录卡记录下来!(幼儿自由选材操作并记录)
②变出了什么?请你把你的记录卡讲给大家听听。
③教师总结:出示大记录卡进行记录。
6、操作游戏:变色眼镜
师:小动物们听说小朋友学会了一样本领,所以想考考你们,瞧!小猴戴上蓝色的眼镜看黄色的香蕉会变什么颜色了呢?小狗戴上红色的眼镜看蓝色的蓝莓会变什么颜色了呢?小猫戴上黄色的眼镜看红色的苹果会变什么颜色了呢?(边说边出示大操作纸)请个别幼儿讲解。
四、延伸活动:
小动物们要回家了,我们赶快到教室去用会变的颜色做一条彩色的围巾送给它们吧!(陈皆佳)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奇妙的玻璃片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感知比较3种常见的纸,发现它们的不同。
2.乐于用语言和符号表述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3.通过实验活动,初步发现3种纸具有不同的吸水性。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纸的多样性及特征。
5.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重点:
了解常见纸制品的特征,感受它们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难点:
让幼儿发现纸的硬软及厚薄不同。
活动过程:
1.感知3种纸的不同
(1)教师出示3种纸,并问孩子:"这是什么纸(了解名称)?"
(2)提出问题:"每人都有3种纸,大家看一看、摸一摸、揉一揉,它们有什么不同?"
(3)幼儿自己取3种纸进行感知比较,发现纸的软硬、厚薄、颜色、光滑度等的不同。
(4)鼓励幼儿相互交流,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5)在幼儿表达基础上,利用表格形成集体记录。
2.操作实验
(1) 教师介绍纸宝宝开花的实验方法及操作的注意事项。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相互交流并记录。
提问:"你们看到这3种花宝宝哪种花宝宝开得最快,为什么?
小结:
皱纹纸的`花宝宝开得最快,它吸水多。把这一结果记录在集体记录表中。利用记录表,梳理3种纸的不同。
3.提出问题,引出新活动
"今天是用这3种纸来做的花宝宝,然后比较哪朵花宝宝开得快。请小朋友回去再找出三种不同的纸叠成花宝宝,放在水里会怎样?"教师小结:纸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么多的用处,我们生活学习工作离不开纸,所以我们要养成节约用纸的好习惯。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发现油和水倒在一起,油在上水在下互相不相溶的现象。用较准确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发现。
2.初步尝试用绘画记录的方式。
3.通过调查表了解哪些物品可以去除油渍,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活动准备:
1.每人水、油各一小杯、备用的油和水
2.筷子若干
3.记录单、记录笔、黄色油画棒等、调查表
活动过程:
一、猜物游戏导入
1.师:还记得我们之前玩的猜物游戏吗?今天方老师带了一样东西,我们一起来猜猜看它是什么?
2.幼儿进行猜物游戏。
3.师小结引出油。
二、猜想记录
1.师:油是黄色的',像水一样可以流动的。那如果把它和水倒在一起会怎么样?油会在水的哪里?
2.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猜想,教师出示幼儿猜想结果。
3.幼儿进行试验验证结果,师小结。
三、油和水混合实验
1.提出实验要求:认真观察,把你看到的记录下来。
2.幼儿实验,老师观察实验情况,提醒幼儿进行记录。并进行交流,
四、延伸活动
1.师:因为油和水不能融合所以生活中有很多地方有了油渍很难去掉,前几天我们发了张调查表,谁来介绍一下?
2.幼儿介绍调查表内容。师小结。
3.师:还有好多小朋友不知道油和水的秘密,我们拿着调查表一起去给他们介绍一下吧。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7
教学目的:
学习用实验的方法了解溶解的现象,知道有的东西放在水里会溶解,有的不会。
教学难点:帮助幼儿理解掌握溶解的现象。
课前准备:
1、若干盛器及小米,沙子,方糖,豆豆,味精,红糖粉。
2、温水,小口杯,小勺,糖,盐,橘子草莓奶粉等饮料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以游戏活动引入主题。
1、玩游戏"做客"老师以主人的身份说:小客人请进,请喝水。
2、幼儿品尝糖水和盐水,引导幼儿说说水的味道。
T:小朋友水好喝吗?
C:水甜甜的很好喝。
C:老师我的水是咸的不好喝。
T:怎么有的小朋友说水是甜的有的是咸的呢?
C:因为甜的水里有糖。
T:糖在哪呢?
C:对啊,糖在哪呢?
C:糖在水里不见了。
C:我知道,糖溶了。
T:那咸的水呢?
C:是盐。
C;盐也是不见了,溶了。
T:小朋友说甜的水和咸的水里放了糖和盐,那糖和盐在哪呢?是不是溶了呢?现在老师做个实验。
3、老师示范小实验:糖和盐不见了。
T:小朋友看,老师把糖放进水里糖在吗?
C:在,糖在水底呢?
C:怎么糖不会不见呢?
C:有一点糖不见了。老师你摇一摇
C:用筷子搅动,妈妈做糖水给我就是用筷子搅动的
T:好,我用筷子来搅一搅看看有什么变化。
C:哦,糖越来越小了,
C:糖不见了。
T:糖到哪去了呢?
C:没有了。
C;跑到水里去了?
T:糖在水里就会不见了,这是糖"溶解"了。那盐呢?
C:盐也是溶解了。
C:糖和盐溶解在水里就成了糖水和盐水了。
C:那放进奶粉就成牛奶了……
二、幼儿实验活动。
1、提出问题,幼儿设想,老师做集体记录。
T:除了糖和盐,小朋友还知道哪些东西也会溶解呢?
C:棒棒糖,砂糖,雪糕,冰棒,纸,汤勺……会溶解。相片,笔,鞋子,花,小动物,布娃娃……不会溶解。
T:那小朋友看老师这些东西哪些是会溶解的哪些是不会溶解的呢?
2、幼儿根据提供的材料进行猜想并记录。
C;"我想沙子会溶解,""方糖也会溶解""豆豆不会溶解"……
T:请小朋友把你的猜想记录在你的`记录纸上。
C;"老师我猜想味精不会溶解,""我认为沙子不会溶解""我猜小米会溶解,这样它才会变成米饭的"……
T:是不是这样呢?请小朋友拿实验材料一一试一试。
3、幼儿做实验验证猜想,并记录实验及发现。
幼儿1那起方糖放进水中,看了看说"老师我的方糖不会溶"幼儿2也那起方糖放进水中,并用筷子搅拌后他发现方糖变小了,且越来越小至不见了,他高兴得直喊了起来,"哦方糖溶解了"
幼儿1见了也拿起筷子进行搅拌,结果方糖也溶解了。
实验中小朋友还发现红糖比方糖溶得快。
4、幼儿讲述实验过程及发现。
三、延伸活动:
1、制作饮料。
T:小朋友在刚才的实验中已经知道糖放在水里溶解后就变成了糖水,那如果把橘子粉,草莓粉,等饮料粉放在水里会变成什么呢
C:"会变成饮料""变成草莓饮料""变成橘子水"……
T:我们现在就来制作饮料。
幼儿动手做饮料。"老师我做好了。是草莓水,甜甜的""我也做好了是橙汁"他的冰糖还没溶呢,太慢了"……
2、提出新的问题:溶解的快和慢。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观察了解动物耳朵的异同点,并说说谁的耳朵灵。
2、了解耳朵能听声音,要保护好耳朵。
3、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4、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活动准备:
音乐、图片
活动流程:
播放各种声音——了解动物的耳朵——念儿歌——幼儿操作
活动过程:
一、播放各种声音意图: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倾听,了解耳朵的作用。
提问:听听这是什么声音,你是怎么知道的?(小鸟、水声等)用什么听到的?(耳朵)对了,小朋友用小手摸一摸耳朵,小耳朵最爱听声音了。
二、了解动物的耳朵意图:通过观察,了解各种动物耳朵的异同点。
1、出示各种动物的图片,分辨他们的耳朵有什么不同、用处。
2、找找说说哪些动物的耳朵灵,如:猫、狗、兔子等,以及耳朵灵给它们带来的好处。
三、学念儿歌《谁的.耳朵灵》
意图:能念出儿歌的内容。
1、刚才我们了解了很多的动物的耳朵,今天,老师用一首儿歌来说说这些动物的耳朵。
2、教师念儿歌。
3、幼儿学念儿歌。
4、师幼共同念儿歌。
5、联系自己的经验进行补充,开展对歌的游戏。
谁的耳朵长,谁的耳朵短,谁的耳朵遮住脸?
驴的耳朵长,马的耳朵短,象的耳朵遮住脸。
谁的耳朵尖,谁的耳朵圆,谁的耳朵听得远?
猫的耳朵尖,猴的耳朵圆,狗的耳朵听得远。
四.幼儿操作意图:
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更好的了解动物的耳朵的特点。
用一次性杯子,想象它们是什么动物的头部,为每个动物剪贴属于它们自己的耳朵。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非常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整个活动既让幼儿体验了实验成功时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这个活动在中班开展是非常有意义和有必要的。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初步知道圆圆的物体能滚动。
2、激发幼儿对滚动现象的好奇心。
3、尝试用线条记录实验结果,并能用恰当的词汇进行描述。
4、对科学探索感兴趣,体验积极探索带来成功的心情。
教学难点:
让幼儿能初步的感知滚动现象。
课前准备:
1、塑料球、冲气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塑料玩具若干(每人一份);记录纸每人一张(上画有没轮子的汽车);集体记录纸两张。
2、情景表演的幼儿一名(大班);没有轮子的汽车一辆。
课时安排:
四课时。
教学过程:
1、情景表演,引出问题C(大班):呜呜呜""""",我的汽车"""T:小朋友,你怎么了?C:(大班)我的汽车的轮子不见了,汽车不能玩了,小朋友,你们帮帮我,什么东西可以象轮子那样滚动呢?T:小朋友,你们知道什么东西可以滚动吗?C:气球可以滚动!C:铃鼓可以滚动,圆形的东西可以滚动。C:老师,地球也可以滚动的,还有口杯也可以滚动。C:奶瓶也能滚动,还有喇叭…………2、幼儿设想,老师做集体记录C(大班):老师老师,你看,我找到了这么多的东西,它们能不能滚动呢?T:这个?我得试试才知道。小朋友,我们一起想想这些东西谁谁能滚动C:圆形的东西可以滚动的,三角形就不行。C: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好象也可以滚动的。C:圆形的就可以滚动。T:我们一样一样的来想,然后老师把你们的想法记录下来,好吗?如果认为圆形能滚动的小朋友就站到曾老师这边,认为不能滚动就站到马老师那边。(幼儿选择后)咱们来数数曾老师这边有几个人?马老师那边又有几个?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选择同上。
2、幼儿分组实验,验证想法T:每个小朋友说的都不一样,那咱们试试,看看到底谁能滚动,好吗?幼儿实验,操作C:你看,圆形的可以滚动吧。C:正方形也可以啊!(这个小朋友在用手不停的翻动着正方形,他就认为这是正方形在滚动)C:老师,你看,我的三角形也能滚动(他用一只手指轻轻压住三角形的一角,然后用另一只手来弹三角形,三角形就能移动)
3、记录自己的实验结果T:你们刚才都试了,谁能滚动啊?那好,咱们把能滚动的形状画到汽车上,给它当轮子,好不好?
4、交流,讨论幼儿交流,再请每个孩子都上台讲述自己的发现。T:刚才你实验的时候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也告诉你旁边的小朋友。老师也想听听你们的实验,谁愿意来告诉老师?C:我发现圆形的东西可以滚动,是这样的(他用两只手在胸前不停的上下前后交替画圈,象开火车那样)C:我看到圆形的东西能滚动,能做汽车轮子,让汽车动起来,爸爸就可以带我上幼儿园了。
活动延伸:
有趣的圆形
让幼儿回家去寻找圆形的物体,并试试看,它们能不能滚动呢?课后随想在这次实验活动中,孩子的'主动性很高,很乐意去探索。语言表达又有了进步。但是,活动结束后,我自己觉得在这次活动中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这次活动用的是汽车贯穿整个活动,可是,好象对孩子的暗示行比较大,因为在孩子的生活经验里汽车的轮子就是圆形的;还有就是,可能滚动这个现象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他们在活动中总是容易把滚动和移动的现象混为一谈,可是如果解释,我也感觉到不知道改怎样去向小班的孩子解释这个问题。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10
一、活动背景:
刚一入秋,班里的阳阳就带来了几个看上去毛绒绒、碰上去刺刺痛的"家伙",大家都围过来,争着看热闹,这个说:"什么呀,像个小刺猬?"那个说:"好像是个松果吧!"还有的说:"不对不对,一定是刺猬宝宝在睡觉呢?"这时阳阳忍不住了:"你们不认识它吧,告诉你们,他们是毛栗子,是我爸爸从虞山上带下来的。"听着孩子们的争论,看着孩子们那求知的目光,我的脑中油然生出一个念头:我们地处虞山脚下,正是栗子的产地,何不利用这自然资源,带孩子们认识一下栗子呢,于是产生了本次活动。
二、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感官感知栗子的特征和用途,发展幼儿的形象思维能力。
2、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探索剥栗子的各种方法,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在探索过程中,鼓励幼儿互相协作,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三、活动材料:
1、发动家长利用双休日带孩子上山采栗子,同时鼓励幼儿想出一种或几种剥栗子取果实的`方法。
2、幼儿自备各种手套、剪刀、小榔头、小刀等。
3、栗子食品:糖炒栗子、糖水栗子、煮栗子、栗子烧肉。
四、活动过程:
1、认识栗子球的名称和外形特征。
①观察栗子球的形状、颜色、体会摸上去的感觉。
②小结:栗子球市绿绿的、圆圆得,摸一摸刺刺的、毛毛的、很扎手的。
2、引导幼儿探索取出栗子果实方法。
师:这么一个毛毛的、刺刺的、圆溜溜的东西里面到底藏着什么小秘密呢?
①先让幼儿猜一猜。
②再让幼儿分散操作,利用各种工具取出栗子果实。
③最后交流各自选用的方法:
用剪刀先剪掉刺再慢慢地剪开来。
用小榔头重重地敲,把外面的刺皮敲掉。
戴上手套用手用力地掰。
放在脚底下用力地踩。
④小结:因为栗子球外层代词,所以在取果实时要尽量避免用手直接接触那带刺的球,可以戴上手套或用脚帮忙。
3、认识栗子的外形特征。
①看一看:取出来的栗子的形状、颜色?
②问一问:有什么气味?
③摸一摸:有什么感觉?
④想一想:栗子和栗子球之间的关系?这些粒子像什么?
⑤小结:栗子有的是球形、有的是半球形,成熟的栗子,外面有一层深棕色的硬皮,而不太成熟的栗子这层硬皮变成了绿棕色的软皮。像小皮球、像月亮、像刚出升的太阳、像小船等。
4、再次引导幼儿探索取出栗子肉的方法。
师:栗子肉到底藏在哪儿呢?让我们再来动手剥一剥。
①你想请谁帮忙?
②剥开后你发现了什么?
幼儿自由操作剥栗子,教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剥好的栗子肉。
③讨论剥栗子肉的方法:
请手指帮忙,掰开栗子。
请小刀帮忙,切开栗子。
请剪刀帮忙,剪开栗子。
④请个别幼儿说说栗子肉的特征。
⑤小结:剥开栗子的硬皮外面有一层前棕色的毛茸茸的薄皮包着,里面是黄色的肉。
5、品尝栗子,了解粒子的功用。
①启发幼儿谈谈吃过哪些用栗子制成的食品。
②品尝栗子食品,知道栗子的多种吃法。
(糖炒栗子、糖水栗子、煮栗子、栗子烧肉)
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水试验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4篇04-10
精选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三篇04-24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4篇05-21
精选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3篇05-19
中班科学教案01-08
实用的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三篇04-21
【热门】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三篇04-23
【热门】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3篇04-27
【推荐】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4篇04-26
【热门】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四篇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