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科学教案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尝试给气球充气,知道气球充了气就会鼓起来,观察说出充气多少与气球大小的变化。
2、喜欢玩气球,了解并说出气球的用途。
3、装饰气球,提高幼儿的动手审美能力。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气球、绳子、水彩笔、橡皮泥、彩纸、双面胶。
活动过程:
(一)以谜语导入
师:圆圆的身体皮儿薄,有红有绿颜色多,拴在线上轻轻舞,手儿一撒飞上天。这是什么呀?
(二)幼儿自由探索给气球充气(实物)
1、幼儿自由操作,观察气球的`变化。
师:你们用什么办法让气球鼓起来的?(幼儿自由讲述)
2、教师出示两个色彩、形状相同的气球,但一个有气一个没气,引发对气球的兴趣。
问:两个气球一样吗?你们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3、探索充气的多少与气球大小的变化。
提醒幼儿吹气球时,嘴巴不能撒气,一口一口的吹,吹完后要捏紧,不能让气漏出来,这样才能鼓起来,最后把气球用绳子系起来。
小结:吹的气多气球就大,吹的气少气球就小。
(三)了解气球的用途
1、引导幼儿说出在哪儿见过气球,气球用来干什么?你都见过什么样子的气球?引导幼儿说出各种各样的气球,你见过的气球是什么颜色的?
2、引导幼儿说出气球的用途,如:装饰作用、烘托气氛、探险旅行、科学研究等。
3、小结: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气球,气球是我们的好朋友。
(四)自由添画
1、让幼儿探索不同的方法,运用上面提供的材料装饰气球,看谁装饰得最漂亮。
2、展示作品,讲解作品。
活动延伸
带领幼儿将美化好的气球装饰活动室。
活动反思:
在吹好气球后幼儿无法一个人绑气球口,这时就需要同伴的帮助,采用什么方法系气球口是我们关注的,通过活动让幼儿感受到只有与同伴合作才能完成任务,也给了幼儿学习如何与同伴接触交往的机会。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不同的玻璃片,引起幼儿对周围物体现象的探索兴趣。
2、初步培养幼儿自己尝试动手制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图片:小花猫
2、三块玻璃片(凸片、凹片、平面片)、长方形纸、玩具望远镜、双面胶。
活动过程
1、创设情景,激发幼儿兴趣。
(1)观察桌上放着的玻璃片(凸片、凹片、平面片)
(2)小花猫图片
请幼儿分别用这三块玻璃片去看小花猫图片。
(3)提问:透过这三块玻璃片看到的图片是不是跟原来的一样大?
(大了、小了、和原来一样)。
2、启发、探索。
(1)为什么透过三块玻璃片看同样的东西,大小不一样呢?
(2)请小朋友用手摸摸,用眼看看,这三块玻璃片是不是一样?
(3)教师示范并告诉幼儿:“先摸玻璃片两面的中间,再摸边缘是不是一样,然后把玻璃片竖起来用眼睛看。”
3、师幼进一步探讨平、凸、凹玻璃片。
(1)请幼儿取出中间和周围一样厚薄的.玻璃片,告诉幼儿这是“平玻璃片”
(2)请幼儿取出中间厚、周围薄的玻璃片,告诉幼儿这是“凸玻璃片”
(3)请幼儿取出中间薄、周围厚的玻璃片,告诉幼儿这是“凹玻璃片”
4、幼儿动手操作、体验平、凹、凸三种玻璃片的作用。
(1)请幼儿分别用平、凹、凸三种玻璃片去看周围的事物,讲讲有什么不同.
(平:—样大;凸:放大;凹:缩小)。
(2)教师小结:玻璃片真有趣,用不同的玻璃片看到的东西不一样。
科学家真会动脑筋,他们利用不同的玻璃片,制造出各种各样的东西,玻璃片的作用可真大呀!
5、尝试制作望远镜,教师巡回指导。
(1)请幼儿用玩具望远镜看一看周围事物,引起幼儿制作兴趣。
(2)请小朋友动手把长方形纸卷成筒,把凹玻璃片放在纸筒后面,凸玻璃片放在纸筒前面,望远镜就做成了。教师重点指导双面胶的用法。
(3)请幼儿用自己制作的望远镜再一次看一看周围事物的变化,
进一步了解望远镜的作用并享受自己动手制作的乐趣。
(教师提示望远镜的作用。如看文艺演出、看体育比赛、看风景、解放军瞭望。)
活动延伸:
幼儿自由玩耍自制望远镜,对周围事物进一步探索。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认识几种常见的爬行动物,初步了解爬行动物的各种爬行方式。
2、通过观察图片和倾听介绍,了解爬行类动物的基本类型,感知他们的外形特征和上火习性。
3、喜欢模仿动物爬行,注意不与同伴发生碰撞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人手一册,实物展示仪一台。
2、电动爬行玩具,例如:长长的毛毛虫。
3、师生共同收集各种会爬的动物或图片
4、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引导参观爬行动物馆,让幼儿直观地感受各种爬行动物。
活动过程:
1、出示玩具,引起幼儿的兴趣。
——出示并启动毛毛虫玩具,提问:“这是什么?看看他是怎么行走的?
——教师:除了毛毛虫会爬,你知道还有谁也会爬行。
2、引导幼儿观察阅读《幼儿用书》,感知几种常见的认识的爬行动物。
——教师:画面上有哪些动物?他们叫什么名字?他们是怎样行走的?
——教师:他们用什么来爬行?怎样爬行?
3、引导幼儿看图感知四类爬行动物,丰富幼儿对爬行类动物的认识。
——用实物展示仪放大《幼儿用书》上的画面,观察认识蜥蜴。
① 教师:你认识这些蜥蜴吗?他们身上有什么?他是怎样爬行的?你还知道他们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② 教师小结:壁虎、变色龙都是蜥蜴。壁虎有两只大大的眼睛,但是没有眼皮,所以他的眼睛一直睁着的。壁虎有四条腿,脚趾上长着洗盘,能在光滑的玻璃上爬行。壁虎受了惊吓,尾巴会掉下来。不过,她还会再长出一条尾巴来。壁虎捉蚊子、苍蝇吃,他是有益的。
——观察认识蛇。
① 教师:蛇是怎样爬行的?蛇有脚吗?他是怎样爬行的?请你学一学蛇爬行,你还知道关于蛇的其他事情吗?
② 教师小结:蛇的种类很多,蛇没有脚,但他能依靠圣体向前爬行游动。蛇分有毒和无毒的两种类型。大多数无毒蛇的头是椭圆形的,绝大多数有毒蛇的头是三角形的。毒蛇有毒囊和毒牙。蛇肉可以吃,毒蛇可以做药。
——观察认识鳄鱼。
① 教师:鳄鱼是什么样子的?你知道鳄鱼是怎么爬的?请你学一学。
② 教师:鳄鱼有扁扁的脑袋和扁扁的身体,鳄鱼背朝天,肚皮贴着地,粗壮的尾巴像钢鞭。他的皮肤很厚,皮肤里还埋着一块块排列整齐的`骨块。如果他张开血红的大嘴巴,会露出74颗牙齿,看了真叫人害怕。
——观察认识乌龟
① 教师:乌龟是什么样子的?在水里和陆地上他是怎样行走的?你还知道乌龟有哪些奇特的本领?
② 教师小结:乌龟有一个坚硬的壳,当其他动物伤害他的时候,乌龟的头和四肢马上会缩进壳里去。乌龟四肢的脚趾间都有蹼,所以,乌龟也能在水里游动。乌龟的行动很慢,小花也比较慢,很长时间不吃不喝也能活下去。
——观察认识青蛙、螃蟹等
4、游戏活动《爬一爬,猜一猜》。
——启发幼儿扮演自己喜欢的动物到前面来爬一爬,其他幼儿猜一猜是什么动物,怎样爬更像动物爬,学习模仿爬行的动作。
——将幼儿带到宽敞的活动室,鼓励幼儿扮演爬行动物,模仿动物自主进行爬行活动,提醒幼儿注意要找空地方爬行,不要与同伴碰撞,体验爬行活动的乐趣。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自身的活动,感知“不倒翁”的秘密,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2、通过幼儿的动手操作,让幼儿了解“不倒翁”的原理。
3、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及发现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
4、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5、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幼儿探索兴趣。
活动准备
1、布置场景“玩具城”:用乒乓球、蛋壳、废旧皮球制作各种玩具摆放在活
动室的四周(其中部分会倒,部分不会倒)。
2、幼儿操作材料:纸片、玻璃球、豆粒、沙子、塑料球、橡皮泥、小石头。
3、录音机,歌曲“不倒翁”录音磁带。
活动过程:
导入:以到“神秘的玩具城”去玩的形式引题,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配班老师扮“蓝猫”说:“小朋友,你们好,我是蓝猫,欢迎你们到神秘的玩具城来,这里的玩具藏着许多的秘密,等着你们去边玩边发现,看谁发现得最多。”
一、自由探索
1、交代任务:你们玩时可要仔细的看一看,比一比,摇一摇,看看
发现了什么?(发现倒和不倒)
2、幼儿自由玩。
3、提问:“你们是怎么玩的,发现了什么?这些玩具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和不同的地方?”引导幼儿摸一摸底部,发现底部都是半球体,有的玩具会倒有的不会倒。
小结:小朋友在“玩具城”里玩的很认真,还能动脑筋,发现了“玩具城”里的玩具都是半球体的,再比一比中,小朋友们发现了玩具有的会倒,有的不会倒。
二、尝试操作制作不倒玩具
幼儿交流体验“不倒翁”不倒的秘密:上轻下重,固定底部物体。
1、教师放歌曲《不倒翁》,进一步引发幼儿去发现“不倒翁”的秘密,不倒翁里装有东西。
2、幼儿操作:将会倒下的玩具也装进东西
(1) 提示: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纸团、塑料球、玻璃球、沙子、豆子、橡皮泥、小石头等东西,你们可以自由的把每一种东西分别装进玩具里试一试,看玩具能不能站起来。
(2) 组织幼儿讨论:
你们在玩具里装进了什么,发现了什么现象?
为什么放进纸团玩具倒了而放进沙子等物玩具能站住?(沙子等比纸团重)
小结:原来,在玩具底部装进重的东西,这样下重上轻,玩具就能站住。当操作摇晃装有沙子的玩具时,发现了什么?
(站住的'玩具又倒了)装进什么不倒?(橡皮泥)为什么?
三、演示对比实验
引导幼儿边观察边分析原因,摇动装有玻璃球的玩具里重的东西也随着滚到旁边,旁边重,玩具就倒向重的一边。把橡皮泥固定在底部中间,它不会滚来滚去,那玩具的重心就稳了,不倒翁就作成了。
四、完成制作,玩一玩,体验乐趣成就感
1、在“不倒翁”的音乐中,让幼儿制作不倒翁。
2、没有完成的小朋友继续制作不倒翁玩具,做好不倒玩具的小朋友拿着玩具到玩具城里去玩一玩吧。
五、结束
小朋友今天真聪明,发现了“不倒翁”玩具中的科学秘密,还自己动手做了一个“不倒翁”。现在,我们拿给中、小班的小朋友玩一玩好不好?
活动延伸:
1、区角活动中,可在科学角中投放各种材料让孩子尝试制作不倒翁。
2、户外活动时,可和孩子们一起玩一玩“摇摆不倒翁”“金鸡独立”等感受力的平衡的体育游戏。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红、黄、蓝是色彩中的三原色,由这三种颜色相互调和可变化出橙、绿、紫色来。
2、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会巧妙地运用三原色。
活动准备
1、课件、水瓶每人一个。
2、红、黄、蓝的颜料每人一份、宣纸(生宣)每人一份、清水等。
活动方法
愉快教学法、实验教学法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师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好看的魔术,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二、基本部分
1、 幼儿动手操作,探索颜色的变化引导幼儿通过魔术,对三原色进行认识,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1)师:小朋友老师的魔术精彩吗?你们想不想做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呀。
(2)小朋友伴随着欢快的音乐拿起我事先准备的透明的一次性水瓶跳起来,并观察水瓶里的水你有什么发现。
(3)做好实验记录。
请小朋友在瓶子上贴上相同颜色的标记。
个别幼儿说一说自己变出来什么颜色(出示课件)师小结:孩子们真是个神奇的魔术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这三个好朋友的奥妙。出示课题"三个好朋友"。
2、第二次实验
(1)师:有一天,红红、蓝蓝、和黄黄三个好朋友郊游,一见面它们高兴的互相拥抱在一起,它们一起做游戏、唱歌、跳舞开心极了。可是回到家妈妈却不认识它们了,这是为什么呢?
(2)师: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当一回魔术变色师,请一个魔术助手介绍魔术台上的魔术材料,(红、黄、蓝颜料,魔术勺子)是的,我们请来了红色宝宝、黄色宝宝、蓝色宝宝颜料来帮忙,这三种颜色宝宝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三原色,集体说一遍。
(3)教师示范橙色的色彩变化演示、
这三种颜色宝宝很调皮,它们两种颜色在一起会变成一种新的颜色,魔术师开始变魔术啦,请幼儿观察变成了什么颜色。(橙色)
(4)小魔术师变变变。
师:孩子们想不想也去变一变。(想)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红、黄、蓝三种颜料,每人取一种和自己水瓶中不一样的自己喜欢的颜料放在水瓶中,同时,请小朋友在加颜色的时候在杯子上贴上相同颜色的标记。然后,轻轻摇晃,看看有什么变化。(课件出示)
(5)反馈:和自己身边的小朋友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并请个别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在操作中的发现。(教师板书)
(6)师小结:原来,两种不同颜色混合在一起会变成另一种颜色,红色和黄色混合会变成橙色;黄色和蓝色混合会变成绿色;蓝色和红色混合会变成紫色。(课件出示)
3、再次操作,探索三种颜色的变化。(课件出示)
4、美工:"漂亮的小手帕"。
过渡:幼儿园要举行绘画展览会了,我们用今天学习到的新知识,做出漂亮的小手帕参加展览好不好?
(l) 教师演示:将方形的宣纸(生宣),对角折两次把它折成三角形。把宣纸的三个角分别放在红、黄、蓝色的小盘子里浸泡一会儿,让三种颜色互相渲染在一起,然后把它轻轻地打开,就变成漂亮的小手帕了。
(2)让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展示幼儿作品。
5、歌曲欣赏:
师:小朋友真聪明学,会了变魔术的本领,老师把孩子们刚才的发现编成了一首好听的儿歌,请幼儿欣赏。
三、结束部分师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三原色,知道了红色和黄色混合到一起会变成橘色,黄色和蓝色混合到一起会变成绿色,红色和蓝色混合到一起会变成紫色,三种颜色混合到一起会变成黑色。在以后的生活当中我们会用到。
活动结束。
中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感知恐龙不同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了解恐龙及恐龙灭绝的原因。
3.感受生命的宝贵,学会感恩。
4.初步了解恐龙的小常识。
5.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内容:
活动一:科学《探秘恐龙世界》
分享、交流
(1)介绍自己收集的恐龙图片、资料,讨论自己知道的恐龙。
(2)请个别幼儿分享讲述。
欣赏、感受
(1)观看恐龙化石。
(2)恐龙由哪几部分组成?
演示、讨论
(1)恐龙模拟视频,感受恐龙世界的壮观和神秘。
(2)利用课件和视频认识腔骨龙、异特龙、梁龙、甲龙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等。
(3)小结
肉食性恐龙牙齿锋利,吃肉凶猛,两腿行走。
草食性恐龙吃青草、树枝上的嫩叶等,草食性恐龙比较巨大,牙齿扁平。
杂食性恐龙既吃肉也吃植物,还偷吃恐龙蛋。目前发现的恐龙中,草食性恐龙最多,杂食性恐龙最少。
猜想、探究
(1)现在还有恐龙吗?它们都到哪去了?
(2)科学家对于恐龙灭绝的各种猜测。(看视频)
A、小行星撞地球假说
B、火山爆发假说
C、气候变化假说
D、海洋变迁假说
小结:恐龙灭绝仍是一个没有解开的谜。
操作、游戏
分组活动:
(1)白色恐龙石膏像涂色
(2)恐龙化石挖掘考古
(3)恐龙模型分类
中班科学教案 篇7
设计意图:
最近,我们一直在进行主题活动《常见的工具》,而“纸和笔”是其中的一个小主题。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孩子们已经对身边常见的纸有了基本的了解。在玩纸的过程中,孩子们也渐渐发现了纸有厚薄、软硬等不同的材质特征。但是对于纸的吸水性,孩子们还只是有一些零星的经验;而纸的材质和吸水性之间的关系,孩子们则还不是很清楚。因此,我想通过此次活动,让孩子对不同纸的吸水性以及和材质之间的关系有清晰而系统的了解。同时,引发孩子关注身边各种纸,培养他们好奇、探究的品质。
活动目标:
1、感知不同纸的吸水性以及和材质之间的关系。
2、乐于参与活动,愿意在动手、动脑中大胆表现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纸板、牛皮纸、面巾纸、糖纸、复印纸、铅画纸、卡纸、蒸笼纸等。
2、水盆、抹布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呈现各种纸,请幼儿介绍这些纸的名称。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纸宝宝,你认识它们吗?它们叫什么名字啊?(请一到两个幼儿说出黑板上的纸宝宝)
关键提问:猜猜这些纸宝宝到了水里会怎么样?为什么?(幼儿可能会回答“湿掉”“潮了”“湿了”“烂了”等,老师则继续追问:为什么会这样呢?如果幼儿回答不出原因,老师可提示:“纸宝宝到了水里会吸水吗?吸了水的纸宝宝就会怎么样啊?”)
小结:原来纸有吸水的本领,它的这种本领,我们叫它吸水性。(如果幼儿表示赞同老师的想法,或者幼儿自己说出纸到了水里会吸水,那么老师就小结。)
二、展开
探究各种纸有无吸水性
1、猜一猜
教师:这些纸宝宝都会吸水吗?(幼儿意见不统一)
追问:那哪些宝宝纸会吸水,哪些纸宝宝不会吸水呢?
教师:我们将会吸水的纸宝宝放在打钩的黑板上,把不会吸水的纸宝宝放在打叉的黑板上。你们的椅子下面也藏着一些纸宝宝,你们能帮自己椅子下面的纸宝宝找到自己的家吗?请你先来猜猜看,再帮他们分分家。(幼儿分别拿出自己椅子下面的纸,将他们放到自己认为合适的地方。
教师:有的人认为纸板吸水,有的人认为纸板不吸水,既然你们有不同的意见,那我们就把纸板放在这个问题板上,等会用小实验来确定它到底是吸水还是不吸水。(老师将幼儿有不同意见的纸放在打问号的地方,表示有待验证。)
2、试一试
教师:大家刚才对这些纸有不同的意见,那我们就来做个小实验,看看它们究竟吸不吸水。(老师一一呈现实验的几种纸)
教师:等会儿请你们先从这几种纸宝宝中选一种(此处老师要强调)纸;然后到后面的桌子上找个水盆,把纸宝宝放到水盆里,看看它们到底吸不吸水呢;最后把纸宝宝拿出来放在中间的盘子里,然后擦干手再回来。
(教师巡回指导,可提醒幼儿“动作轻轻的、柔柔的,不要将水洒出来哦!”)
关键提问:你洗的什么纸?它到水里之后吸水了吗?(一个人到黑板这里来回答之后,请他帮这个纸宝宝送到正确的家里去。对剩下的几种纸宝宝,可改变提问;“谁洗了×纸,它吸水吗?”请洗了这种纸的人回答,并请一个人来把这种纸宝宝送回家,也可老师根据幼儿的回答来把这种纸宝宝送回家。)
小结:原来,这些纸中,蒸笼纸和糖纸不吸水,其它的纸都是吸水的。看来猜的不一定对,很多事情需要我们亲自动手实验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
探索纸的吸水性和材质之间的关系
1、过渡语: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纸板、牛皮纸、面巾纸、复印纸、铅画纸、卡纸都是吸水的。
2、第二次实验,发现纸的吸水性和材质之间的关系。
(1)动手实验
教师:这些纸宝宝都会吸水,但它们吸水的.本领完全一样吗?不一样在哪里呢?(请两名幼儿表达自己的猜想)
教师:我们再去做一次实验,看看它们吸水的本领不一样在哪里,为什么不一样?教师:等会儿请每人先从这些纸宝宝中选择两种;然后看一看、比一比(老师用动作暗示小朋友),再把它们放到水里,看看它吸水的时候有什么不同;想想这是为什么呢。
(教师巡回观察,引导幼儿看看、摸摸所选的纸,发现它们材质的不同。老师可问幼儿:你洗的什么纸,发现它们吸水的本领不同在哪里了吗?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还可提醒幼儿:记住你的发现哦,等会来告诉大家你的发现吧!)
(2)交流分享
关键提问:你洗的哪两种纸宝宝?它们吸水的本领一样吗?为什么这两种纸吸水的本领会不同呢?(请一个幼儿来表述自己的发现,老师总结:他发现×纸薄,所以吸水快;×纸厚,所以吸水慢。表扬幼儿:你观察的真仔细,真棒!)
提问:谁选了×纸?你还选了什么纸,你有什么发现啊?(从举手的幼儿中选一个幼儿来表述自己的发现,老师总结:他发现×纸软,所以吸水快;×纸硬,所以吸水慢。肯定幼儿:你的发现也很了不起!给你鼓鼓掌!)
提问:还有谁发现纸宝宝吸水本领不一样的,你选的什么纸呢,请你说说看。(老师总结:他发现×纸粗糙,所以吸水快……赞美幼儿:你连这个都发现了!真厉害!)
小结:因为这些纸有的厚,有的薄;有的软,有的硬;有的光滑,有的粗糙;所以这些纸吸水的快慢不一样。
三、拓展延伸
教师:你还知道些什么纸?给他们洗澡会怎么样呢?
中班科学教案 篇8
目的:
1. 了解常见的益虫和害虫,对虫类感兴趣。
2. 区别益虫和害虫,初步形成概念。
准备:
1. 环境创设:“虫虫乐园” 自制PPT课件。
2. 虫子图片若干,灭蚊器3---4个。
过程:
一.情景导入“虫虫大聚会”。
师带领幼儿围绕教室四周边走边观察,有哪些虫子来聚会。
二.复习巩固对昆虫特征的认识。
三.提问:问幼儿喜欢什么虫子?不喜欢什么虫子?为什么?
初步形成益虫,害虫的概念。
四.看课件,认识常见的益虫和害虫。
五.带领幼儿小结:对人类和农作物有帮助的是益虫,有危害的是害虫。
六.游戏“消灭害虫”,巩固认知。
玩法:教师请几名幼儿手拿灭蚊器,请部分幼儿到主题墙面,捉一只虫子,并扮演虫子。灭蚊的人将灭蚊器对准虫子,嘴里发出“丝丝丝”的'声音,是害虫的幼儿假装蹲下来,表示已被消灭。是益虫的则赶紧跑开。
七.游戏“送虫子回家”
益虫送一边,害虫送另一边。
八.活动小结 ,延伸。
师小结,带领幼儿到室外捉虫虫进行观察。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教案01-08
关于中班科学教案11-26
中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09-22
中班科学教案(15篇)03-28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15篇03-28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15篇)04-03
中班科学教案15篇03-24
中班科学教案环保袋12-06
中班《镜子真好玩》科学教案06-08
【精华】中班科学教案四篇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