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合集】

时间:2023-09-28 10:00:43 教案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大班科学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8篇,欢迎大家分享。

大班科学教案【合集】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动物过冬的不同方式。

  2、幼儿能大胆选择并讲述选择的理由。

  3、激发幼儿探索动物生活的兴趣。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5、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教学准备:

  操作卡人手一份、小动物图片若干、课件、投影仪、枕头、沙包、南方标记。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起兴趣1、(放映幻灯片)”图片上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冬天)”冬天的天气怎么样?”(很冷)”冬天我们是怎样过冬的?”(穿棉衣、开空调、取暖器、常在室内活动、加强锻炼等)2、”动物是怎样过冬的?”(幼儿讲述)总结:动物过冬的方式是不一样的,有冬眠过冬,储食过冬,南飞过冬等,分别解释。

  二、幼儿操作(放映幻灯片)”这里有几个动物,我们来认识一下(蚂蚁、松鼠、天鹅、燕子、熊、乌龟),请小朋友猜一猜这些动物分别是怎样过冬的.?想好之后把这些小动物贴到操作卡中,在操作的时候想一想你选择的理由。”

  三、讲评1、”请你拿好你的操作卡,来讲一讲你的选择”(投影仪中展示)”你为什么认为这个动物是这样过冬的?”(幼儿讲述)2、总结:(放映幻灯片)熊和乌龟都是冬眠过冬的,因为他们在冬天来临之前吃大量的食物,整个冬天他们就可以睡觉,不吃东西了,还有一些其他的动物像蛇、青蛙、蝙蝠、刺猬都是冬眠的动物;蚂蚁和松鼠是在自己的洞里过冬的,因为冬天出去找食会很冷,所以提前把整个冬天的粮食准备好过冬,还有兔子、小蜜蜂都是储食过冬的;因为天冬天的时候南方比较暖和,所以天鹅和燕子会选择南飞过冬,除了天鹅和燕子会南飞过冬,还有很多候鸟会南飞,像杜鹃、大雁、黄鹂、丹顶鹤,他们都是随着气候的变化而迁徙的鸟。

  四、看录像“我们再一起来看一看小动物过冬的方式吧!”(播放课件)五、游戏的方式巩固知识介绍玩法:枕头、沙包、南方标记分别是三种过冬方式:冬眠用枕头表示,储食用沙包表示,南飞用箭头表示,幼儿随意挑选一张动物图片,然后选择相应的过冬方式。

  六、结束活动教学延伸1、在操作区中投放操作卡和动物图片。

  2、在科学区中投放动物过冬的图书。

  教学反思:

  这节课通过幼儿了解动物过冬的方式,其实动物也很聪明,为了能生活下去,不让自己饿死、冻死,都有度过寒冬的方式,还丰富了词汇。让幼儿更懂得怎样去爱护动物。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让幼儿观察一些事物,多了解一些科学知识。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体验交流、分享经验与合作的乐趣,激发幼儿对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2.学习分组记录实验结果,探索哪些物体可以使硬币浮在水面上。

  3.知道哪些辅助材料可以让硬币浮起来。

  4.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5.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硬币16个,装有清水的大盆8个,干抹布4块,记录表每小组一份,水彩笔16支。

  辅助材料:大树叶16片,纸船16个(最好是报纸它吸水快),塑料瓶盖16个,橡皮泥16块,筐子8个(其中每个筐子装有抹布1块)。

  活动重、难点

  知道哪些辅助材料可以让硬币浮起来。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起幼儿操作兴趣

  师:(出示硬币)小朋友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什么?请小朋友们想一想,如果把这枚硬币放进水里,猜一猜它会有什么变化?请小朋友看一下硬币放进水里会发生什么变化?

  小结:原来硬币会沉下去。

  二、引导幼儿讨论,猜想让硬币浮起来的材料

  师:请小朋友想一想:有什么办法能让硬币浮在水面上?(幼儿自由讨论,大胆回答,鼓励幼儿想出与别人不同的方法)

  三、初次探索,感受辅助材料可以帮助硬币浮起来

  1.了解实验材料。

  师:刚才小朋友想了很多方法,今天老师也为大家准备了几种材料,看看有哪些材料(出示材料大树叶、纸船、瓶盖、橡皮泥,讲解材料名称。)等会通过实验来试一试,哪些材料会使硬币浮在水面上?并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讲解记录表的标记法)。表的.第一列表示的是辅助材料,第一列中它们从上到下依次是大树叶、纸船、橡皮泥、塑料瓶盖。第二列表示实际结果,比如说大树叶的猜想结果应该横着在第二行找到大树叶,再找竖着在第二列找猜想结果。如果大树叶你的猜想是可以浮起来,你就标记“↑”沉下去可以标记“↓”你们现在小组间可以讨论一下,讨论完后由一个小朋友把讨论结果标记在记录表上。

  2.幼儿操作实验,教师观察指导。

  师:请小朋友说一说你的猜想与实际操作结果一样吗?哪些材料能帮助硬币浮在水面上,哪些不能?

  小结:硬币放进水中会沉下去,但我们借助一些会浮的材料来帮助它,它就会浮起来了,有些小塑料瓶盖尽管自己能浮起来,但却不能帮助硬币浮起来,纸船开始会浮起来,也能帮助硬币浮起来,但吸水后就会沉下去。

  四、第二次探索,感知橡皮泥是怎样浮起来的

  师:橡皮泥说它有时候可以浮在水面上,请小朋友试一下橡皮泥怎样才可以浮起来?

  小结:有些物体改变形状后就会浮起来,比如橡皮泥压扁了。

  活动延伸

  在我们生活中,类似的现象还有很多,例如不会游泳的人借助游泳圈,就能浮在水上。你们可以说说更多的这种沉浮现象。

  教学反思:

  幼儿园科学活动强调的是孩子借助于教师的指导和自身所从事的活动,对身边的事物进行操作和感知,不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孩子在已知的基础上自主探索未知,在不断尝试中取得成功,最终获得知识。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由于重心移动而发生的翻滚现象。

  2、鼓励幼儿大胆实验,个性记录,充分表述。

  3、培养幼儿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幼儿对重心现象的探究兴趣。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空胶囊、小钢珠、小石子、绿豆、透明管、记录表、多媒体课件。

  2、知识准备:了解圆的物体(如小圆球、小钢珠)是会滚动的。

  活动过程:

  一、设疑导入,激情引趣。

  1、教师变魔术:小胶囊翻跟头,引起幼儿探索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粒小胶囊,这个小胶囊它可不一般,它今天还要给小朋友表演一个节目,想不想看?

  师:小胶囊在干什么?你们想试一试吗?

  2、幼儿动手试一试。

  3、幼儿讨论:为什么我们的小胶囊不会翻跟头,而老师的能翻呢?

  二、猜想互动,集体统计。

  1、幼儿猜想:

  师:老师带来了你们说到的绿豆、小钢珠、小石子(看实物照片),小朋友们请你们猜一猜:在空胶囊中放哪种物体能使它翻跟头?(出示绿豆、小钢珠、小石子)幼儿一:绿豆。幼儿二:小石子。幼儿三:小钢珠。

  2、介绍记录表,幼儿猜想教师记录。

  师:请小朋友大胆猜想,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你的猜想结果。

  3、教师统计幼儿猜想结果。

  师:你觉得绿豆能让小胶囊翻跟头的请举手;你觉得小石子能让小胶囊翻跟头的请举手;你觉得小钢珠能让小胶囊翻跟头的请举手。

  三、动手操作,个性记录。

  1、交代实验操作要求。(鼓励幼儿大胆使用各种材料来实验。)

  师:请小朋友们将这三种材料,每一次选一个放在小胶囊里,试一试,看看有什们发现,然后将实验结果记录在你的实验表中。(操作时,请注意安全。)

  2、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记录实验结果。

  3、幼儿实验,记录实验结果。

  四、共同交流,共享经验。

  1、生生互动,交流记录表。

  师:请做好实验的小朋友和你的好朋友交流一下你的新的发现。

  2、展示记录表,请多位幼儿分享各自的发现。

  3、出示大统计表,验证猜想。

  师:猜想只是一种想法,而动手操作才能让我们发现其中真正的秘密。

  五、观看课件,了解原理。

  1、观看多媒体课件,了解钢珠使小胶囊翻跟头的真正原理。

  2、师小结:因为小钢珠是圆的,它在小胶囊里会自由滚动,它又比小胶囊重,所以当小钢珠滚到胶囊的这一头时,胶囊的另一头就翘起来了;当滚到另一头时,这一头又翘起来了,这样接连不断地滚动,小胶囊就像杂技演员一样连续不断地翻起跟头来了。今天我们终于找到了小胶囊翻跟头的秘密,开心吗?(开心!)

  六、延伸。

  师:除了把小钢珠放进胶囊里让它翻跟头,还有没有其他的材料会成功呢?

  活动反思:

  1、操作探索前善“导”。此活动一开始通过设置问题情景,引导幼儿学习的意向,激起幼儿探索发现的冲动,带着“智力蛋为什么会翻跟头?”的问题非常投入、专注地进行操作探索活动。

  2、操作探索中敢“放”。活动过程中,教师充分相信幼儿的自主探索能力,敢于放手,但却不放任自流。比如在尝试让小胶囊翻跟头的过程中,幼儿难免会有些困难,会有失败,但教师不是把现成的`结论、方法提供给他们,而是鼓励幼儿再尝试,或请教同伴、或合作商量,自己解决问题,习得经验,真正把探索学习的过程变成学会学习、学会创造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幼儿的自主性,积极性得以发挥得淋漓尽致。

  3、操作探索后能“启”。每次操作探索后,教师能够启发幼儿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操作结果,使知识、经验在幼儿的头脑中得到内化,并在与同伴的相互交流和讨论以及记录活动中不断丰富。教师还善于设疑,启发幼儿思考,进行猜测,进而继续探索发现,直至解决问题。比如在幼儿第一次操作发现小胶囊并不能翻跟头时,教师马上提出“为什么你的小胶囊翻不了跟头?”、“有什么办法让它也能和智力蛋一样翻跟头呢?”等问题,使幼儿进行了再尝试、并从中发现了小胶囊翻跟头的秘密,自然习得了一些新的经验和知识。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萌发探究大自然奥秘的欲望,初步发现自然界事物循环往复的有趣规律。

  2、仔细观察,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PPT三份——傍晚、变化的太阳;下雨和四季问题图片;雨、季节循环;

  2、书(自制两份)——雨和四季

  3、地球仪、手电筒,贴上两个孩子图片。

  4、循环记录纸、青蛙图片

  5、增强幼儿对自然界的兴趣;了解幼儿对四季与水循环的理解。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价值分析:引发幼儿对自然事物的关注)

  提问:你仰望过天空吗,看到了什么?

  二、分段理解

  (价值分析:激发幼儿探究大自然循环的奥秘)

  1、(1)出示PPT——傍晚的太阳

  师:我们仰望天空的时候,看到过许多的东西,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张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太阳?为什么?

  (2)出示PPT——变化的太阳

  师:过了一会儿,又过了一会儿……看到答案了么,是什么时候的太阳?

  (3)师:小男孩看见天空渐渐暗了下来,白天就要消失了。他好奇的问妈妈:“妈妈,白天究竟去哪了呢?”,小朋友们:白天究竟去了哪里?它还会回来吗?

  (4)实验——地球仪、手电筒,贴上两个孩子图片。

  师:因为地球在转,太阳照到了地球的另一边去了。老师带来了一个地球仪,我们一起来看看。(实验——地球仪、手电筒,贴上两个孩子图片。)

  师:假设这是中国的小朋友,吧手电筒当做太阳,太阳公公照到的地方就是白天,(转动地球仪)地球慢慢地转,现在我们中国的`孩子那儿是什么时候?为什么?(因为太阳公公没有照到)

  师:因为太阳公公没有照到,所以那里是黑夜,现在照到了外国,那边是(白天),地球慢慢转,又照到了中国,那现在中国(又是白天了),地球还在慢慢慢慢转,太阳(又照到外国了)……那白天是不是不见了呢?

  小结:哦!原来白天过去了,黑夜就来了,当夜晚结束的时候,新的白天又来了。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循环着。

  (5)出示字:循环

  提问:什么是循环呢?

  小结:循环就是运行一周在回到原处。

  2、(1)出示下雨和四季的问题图片

  师:小男孩谢谢你们告诉了他这个答案,让他知道了白天不是不见了,但他有两个问题要来问问你们。请仔细观察图片,他会问什么呢?

  幼儿猜测第一张图片的问题,PPT给予答案:秋天去哪里了

  幼儿交流讨论第二周图片的问题:雨水去哪里了

  (2)师:小男孩提了两个问题,今天老师将这两个问题的答案藏在了后面的书里,请你们轻轻地去书里找答案,说一说它到哪里去了?

  分成两半,幼儿看书寻找答案(每人一本书,分别为下雨和四季)。

  (3)你选的问题的答案是什么?

  (4)验证:出示雨—循环的PPT;出示四季—循环的PPT。

  小结:小男孩说要谢谢你们,他知道了:原来这世界很多东西都是这样来了又去了,去了又来了,总是这样循环着。

  三、拓展发现

  (价值分析:进一步巩固对循环的理解)

  1、出示青蛙图片,进一步思考:青蛙也能循环吗?它是怎么循环的呢?

  提问:除了动物还有什么也是这样循环的?(根据幼儿回答记录)

  2、提供记录纸,记录循环

  小结:你们都有一双亮亮的眼睛,快去发现这个世界中的循环吧。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让幼儿了解手机的功能和用途,学会在生活中观察、发现。

  2、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幼儿的研究性学习意识,启动幼儿主动探究问 题的愿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手机广告的报纸、关于手机资料的书籍、记录纸、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多媒体出示嘉兴手机城群众抢购手机的画面

  2、多媒体出示一群人在车上、家里谈论关于手机的话题

  3、投影出示关于手机广告的报纸

  提问:小朋友,刚才我们看到一些录象、投影都与什么有关?你对手机熟悉吗? 你对手机又知道些什么?

  ·小组讨论。

  ·集体交流。

  ------让幼儿畅所欲言。把对手机的一些了解由教师汇总(用表格形式)

  二、揭示本次活动主题,布置任务

  1、师:小朋友,刚才大家都说到你对手机的一些了解,但关于手机的知识还有很多,例如:发展史、机型、品种、使用注意点等等,今天开始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关于手机的问题。

  2、发放填写关于幼儿想了解手机的哪些知识的表格

  3、集体汇总,确立研究小组预设成立四个小组。

  4、幼儿共同讨论、寻找合作伙伴——进行问题的解决

  5、展示幼儿活动的成果

  三、教师总结:本次幼儿活动情况。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影子

  一、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获得有关“光和影子”的感性经验。

  2、初步了解影子的作用,引发对这一自然现象的兴趣。

  3、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操作活动,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求知欲望。

  二、活动材料:

  1、彩色纸剪的各种物体形象,立体玩具和影子棋盘。

  2、白纸、手电筒、胶水若干,记录纸人手一份。

  3、无影灯图片若干张。

  三、活动过程:

  1 以谈话活动“我知道的影子”,引起幼儿探索欲望。

  师:你知道影子是什么样的吗?

  师:今天我们准备了四组材料玩影子,而且这四组材料都不一样,你可以选择喜欢的材料玩一玩、画一画,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幼儿操作玩影子,了解影子与光线的关系。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个别幼儿演示并介绍记录结果)

  师:(整理记录)当光线位置变化了,影子会变;当物体位置变化了,影子同样会变。

  (示图一)当光线位置较高时,影子就短。这是因为物体阻当了较少的光线。

  (示图二)当光线低斜时,影子就长。这是因为物体阻当了更多的光线。

  3、利用光和影子的感性经验,玩“影子棋盘”。

  玩法:幼儿两人一组,分别选择红方、蓝方。轮流把中间的水彩笔的影子照在对方的棋盘标志上,影子的最远处停在不同的`标志上可以得不同的星数,比一比谁的星最多。

  4、影子在日常生活各种运用。

  师:影子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它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我们什么时候不需要影子?

  5、延伸活动:踩影子。

  6、亲子活动:制作影子钟

  四、注意事项

  为了活动的效果,活动教室的窗户最好用防紫外线的窗帘进行遮挡。

  五、知识背景材料:

  影子产生条件:物体挡住了光就有了影子。

  当光线低斜时,影子就长。这是因为物体阻当了更多的光线。

  当光线位置较高时,影子就短。这是因为物体阻当了较少的光线。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发现纸盒悬空的现象,探索将纸盒悬空最多的方法,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

  2.能将探索的结果记录下来并用完整的话大胆讲述。

  重点难点:

  探索让纸盒悬空最多的方法。

  活动准备:

  1.自制纸盒娃娃、辅助材料:石头、木块、塑料板。

  2.大的记录表,幼儿人手一张小的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玩纸盒娃娃悬空的游戏,激发幼儿兴趣。

  出示纸盒娃娃,今天老师带来了纸盒娃娃,这个纸盒娃娃要给我们表演一个节目叫《悬空》,你们知道什么叫悬空吗?(悬空就是纸盒娃娃的一部分在桌子的外面)。那你们觉得它能成功吗?我请一个小朋友来试一试。(孩子将没有装东西的纸盒娃娃悬空)我这里还有一个纸盒娃娃它也来表演悬空啦,看看它能不能成功?(教师将装有东西的纸盒娃娃悬空)看看它们悬空的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都是纸盒娃娃我的能悬空这么多呢?(里面装了东西)对了,老师的纸盒娃娃里面装了东西,所以他能悬空更多。

  (分析:通过两个纸盒娃娃的悬空表演,让孩子主动发现两个娃娃悬空的程度不同,同时结合教师开放式的提问引导幼儿大胆想象,讲述自己的想法,发展幼儿的思维,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幼儿操作,发现悬空最多的方法。

  老师为你们也准备了纸盒娃娃和一些小木块,请你也去和纸盒娃娃玩一玩悬空的游戏,想想看怎样做才能让纸盒娃娃悬空的最多?

  谁来说说你是怎样让纸盒娃娃悬空最多的?请一个幼儿来示范,教师讲解:要将放进去的木块让木块在最下面,然后慢慢移动到它正好能稳稳站住的地方,轻轻地放手,就可以悬空的'最多了。

  (分析:这个环节是本次活动的一个重难点,我没有直接告诉孩子怎样做才能让纸盒娃娃悬空最多,而是采用让孩子去尝试、发现的方法,真正做到幼儿探究在前,教师小结在后,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幼儿比较借助不同材料后的悬空现象,并记录操作结果。

  1.老师这里还准备了木块、塑料板和石头,请你们猜猜看这些材料谁可以让纸盒悬空最多呢?(幼儿猜测)悬空最多可以用什么来表示?教师记录在大的记录表上。

  2.那到底是谁让纸盒悬空最多呢,我们等一会儿去试一试,每一种材料放进去都让它悬空最多,然后看看在纸盒娃娃数字几的地方,把这个数字记录在这种材料边上的空格里,等三种材料都试好了以后在记录这一栏,那这里是什么意思呢?请下朋友说一说,对了这里是给它们比比分别得了第几名,悬空最多的是第一名,可以写数字1;接下来是第二名,悬空最少的是第三名,现在我们我们就去试试吧。

  3.幼儿第三次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分析:运用猜测的方法可以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由于孩子有说过容易忘的特点所以教师的记录显得尤为重要,这样一来可以让孩子们记住自己的猜测,同时在孩子们实践过后也可以有一个比较。在猜测后,孩子们都跃跃欲试,为了满足幼儿的探究欲望,我提供了人手一份的操作材料和一张记录表,因为记录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同时也可以将孩子们的操作结果展现出来为介绍自己的操作打下了基础。)

  四、幼儿介绍自己的记录结果。

  谁来介绍一下你的操作结果,幼儿在视频上展示记录表。什么材料让纸盒娃娃悬空最多?是第几名?

  (分析:当幼儿完成记录表后,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了解到同伴的操作结果,我将孩子们的记录表进行了展示,同时让幼儿观察、发现记录结果存在的差异,然后将孩子们的统一意见记录在大的记录表上,帮助幼儿归纳、小结。)

  活动延伸:

  原来纸盒娃娃能悬空多少和里面所装的物体有关,纸盒里的东西越重纸盒就悬空越多,下课以后老师会把这些纸盒娃娃放到科学区,小朋友可以再去找一些材料来试一试,看看还有什么材料能纸盒悬空的更多呢?

  (分析:通过这样一个提问,可以激发幼儿继续探究的兴趣,让孩子的探究活动更为积极、主动。)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层次清晰,幼儿在活动中通过说一说、猜一猜、试一试、记一记、比一比等,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活动气氛非常活跃,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很高, 在幼儿的探索过程中我充分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和发现,把主动权留给孩子,而我则只是一个观察者和引导者。活动一开始,我就以提问“为什么两个纸盒娃娃悬空的程度会不一样”充分调动幼儿的把主动权交给孩子,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想法,孩子们说出的猜测有些出乎了我的意料,可见孩子们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在猜一猜的过程中允许孩子有不一样的意见教师及时进行记录,这样当孩子探究过后也可以有一个比较。而孩子们最感兴趣的莫过于动手尝试借助各种材料让纸盒娃娃悬空了,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都能积极尝试各种材料,并细致观察结果进行记录,对于大班下学期的幼儿来说已经有较好的观察、记录的能力了,所以在今后的活动中我们将尽可能多为幼儿提供记录的机会,帮助幼儿养成及时记录的习惯。

  结合我的个人子课题《探究式活动中问题的提出》在活动中我以开放式问题“为什么两个纸盒娃娃会悬空的不一样多呢?”探讨式提问“你们觉得哪些谁能让纸盒娃娃悬空最多?”进展式提问“这边都记录好了,那这一格中应该怎样记录呢?”,通过这一些列的提问激发幼儿对探索活动的兴趣,整个过程中教师只是引导者和支持者,当孩子们经过自己的操作、观察发现不同材料可以让纸盒娃娃悬空到不同程度并记录下来时,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了他们学习的过程,即在解决问题中获取经验的过程。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认识1元内的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名称,知道它们的面值是不同的;

  2、初步掌握用货币购物的基本常识;

  3、教育幼儿爱护人民币,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每人一个学具盒,内有元、角、分的人民币若干。实物投影仪。在游戏区布置银行、商店。

  活动过程

  1、以谈话方式导入课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教师出示一些学习用品:小朋友你们用的这些东西是谁给你买?你们想不想自己学着到商店里去买呢?想自己去买,就必须认识钱,现在我们来一起认识钱。

  2、幼儿分类操作,区分硬币和纸币

  (1)请小朋友摸摸、捏捏、看看这些钱有什么不一样?

  (2)幼儿操作回答,教师总结:圆圆的、硬硬的叫硬币。长方形的,像纸一样的叫纸币。

  (3)请幼儿把纸币和硬币分开。

  3、认识钱币的.面值

  (1)观察硬币的不同

  请幼儿观察1元、5角、……的硬币,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教师小结:这些硬币的大小不一样、颜色不一样、图案不一样、数字不一样。

  (2)认识硬币的面值

  幼儿认识硬币的面值,每个硬币上都有一个数字,数字后面有个字。教师取一枚硬币放在投影仪上,请幼儿观察。这里有数字“1”,后面有一字“元”,这枚硬币是1元,用同样的方法认识其它面值硬币。

  (3)认识纸币的面值

  通过玩《纸币找朋友》的游戏来认识纸币的面值。

  玩游戏《看谁拿得对》:教师说出1元内的某种人民币的名称,幼儿迅速从学具盒中取出相应的硬币和纸币。

  4、玩购物游戏,学习基本的购物常识

  玩法:一名教师扮银行工作人员,一名教师扮商店营业员,幼儿扮顾客,幼儿去银行取钱(不超过1元),再去商店买物品,想好买什么。游戏可变换角色进行。可请能力强的幼儿扮演银行工作人员和商店营业员。

  5、教师讲评

  (1)请幼儿讨论:你用多少钱买了什么东西?

  (2)买东西剩的钱该怎么办?

  (3)教育幼儿要爱护人民币,不要乱花钱。

  活动延伸

  1、教师带幼儿到超市购物。

  2、家长为幼儿提供购买物品的机会,教育幼儿要爱护人民币。

  活动评析

  该活动属于“个别探究——集中研讨式”的设计。在本次活动中,通过让幼儿摸摸、看看、分分、说说,发现了硬币和纸币的不同和相同之处,充分体现了幼儿在自我操作中获得了知识。本次活动以游戏为主,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初步掌握了购物的基本常识,引导幼儿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

大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提高对5以内加减的理解和运算能力。

  2.学习运用简便口算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1.普通“密码条”每人两张(源包),如31562437、13746583271,可以把里面的几个数字改成算式。

  2.特殊的“密码条”每人两张(见幼儿活动资源包),如64354823、15435743126。教师可以将3、4、5等几个数字换成算式,数字3的地方,可以设计1+2和2+1两种算式,方便教师引导幼儿寻找加法的交换律;数字4的地方,可以设计两个相同的算式,如2+2.。

  3.幼儿学习资源第10~11页。

  活动过程:

  1.请幼儿当“小小数学家”破译一份密码,复习5以内数的加减。

  请幼儿当“小小数学家”,每人选择一个“密码条”(活动准备中的第一种),试着破译密码(将算式算出得数写在算式下)。幼儿“破译”完毕后,根据教师提供的答案检验自己破译的密码是否正确,正确的就是班级的“破译专家”。

  2.请幼儿尝试破译又一份更难的“密码条”(活动准备中的第二种,全体幼儿的密码条一样),帮助幼儿复习梳理、归纳并发现简便快速的运算方法。

  (1)提出要求:任务紧急,请“破译专家”尽快破译出这份密码。谁先破译完成,就先举手示意。

  幼儿“破译”完成后,教师与幼儿一起检验“破译”结果是否正确。请做得又对又快的幼儿说一说,自己为什么“破译”得这么快。

  与幼儿一起找一找,这份密码里,有没有相同的算式。总结:算式相同不用重复计算,直接写出得数就行。这样就会“破译”得快一些。

  与幼儿一起找一找,这份密码里,还有没有两组特别的算式,这两组算式只是加号前后两数的位置交换了一下,得数不变。(www.www.dakao8.com)总结:遇到这样的问题,也不用重复计算,可以直接写出得数,这样“破译”得也会快一些。

  组织全体幼儿一起评选本次的“破译高手”—又对又快的幼儿班级“破译高手”。

  (2)请幼儿再次破译一份密码,运用刚才的经验,争取又快又正确,争当班级的破译高手。

  3.请幼儿自编“密码”。

  可以让幼儿根据自身情况自编5位数、6位数甚至7位数的.密码

  活动延伸:

  1.可以请幼儿在幼儿学习资源第10~11页上继续做5以内加减法的练习。

  2.可以把幼儿自编的密码投放到数学区,请幼儿继续破译密码。

  活动反思:

  《破译高手》是我在前年的国培活动中观摩过的一节教育活动。当时刚过“国庆节”,人家的这节活动就是根据时节的变化和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的,一方面教育幼儿热爱祖国,另一方面学习5的分解组成。而我的这节活动是在原课程设计的基础上加以修改。我是将大班幼儿好思、好问、好解决问题的年龄特点和他们所看动画片《赛尔号》战胜怪兽的生活经验,以及数学领域的目标相结合来设计的这节活动。我觉得 我设计的这节活动符合《纲要》精神和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让幼儿在愉快的情境游戏中不知不觉的解决问题,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8以内数的加减运算,是大班下学期末的教学内容,是加减复习运算,为了让每个幼儿都能得到不同的提高,所以我在设计这节活动时,注重了内容的难易程度,循序渐进、又少到多。而且通过这个解密码的办法培养了孩子们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品质。所以我认为,我设计的这次活动适合我们大班幼儿,而且所有孩子都乐意参加。因为它趣味性强,富有儿童情趣;目标合理,适合幼儿的发展;接近幼儿生活,幼儿易于接受;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幼儿乐于参与。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03-15

大班科学教案07-28

实用的大班科学教案07-25

【优秀】大班科学教案09-14

[集合]大班科学教案08-26

(必备)大班科学教案09-08

大班科学教案:蜗牛07-06

变化大班科学教案05-11

【精华】大班科学教案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