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比多少》教案

时间:2024-07-17 16:39:15 教案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一年级《比多少》教案

  • 相关推荐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比多少》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比多少》教案

一年级《比多少》教案1

  《比多少》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中的内容。学生在前一课时里已经知道100以内数的顺序和会用大于号、等于和小于号表示数的大小关系。本节课的教学要让学生知道除了可以通过符号表示数的大小,还可以用语言比较准确的描绘。体现出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数学知识不再是生硬的公式化、符号化,而是要帮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问题、用数学的思维解决问题、用数学的语言描述生活,感受数学无处不在。

  首先,猜数活动,切入新课。

  新课伊始,以一个学生喜欢的猜数活动作为开课,旨在通过有趣的学习情境满足儿童强烈的心理需求——总想着自己是发现着、探索者。帮助他们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创造的快乐。

  第二,数学活动,激活思维

  现代教育思想认为:数学教学应该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的思维只有通过数学活动才能被激活,才能迸射出创新的火花。本课中处理“多得多”和“多一些”、“少得多”和“少一些”的理解时,注重为学生创设各种生动情境,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在操作中感知问题;在猜想中推理问题;在交流、讨论中解决问题,感受描述数大小的意义,建立初步数感。例如:用手势表示糖果颗数几次变化的过程和利用多媒体演示比较两组小棒的根数等环节,都是力求通过数学活动调动起学生的一切感官,让学生充分的动口、动手、动脑达到有效的学习。

  第三,多种学习方式,重视能力培养

  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能力,给学生提供充分想象、交流的空间,鼓励学生向同伴表达自己的意见,在共同学习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使学生的多种能力得到培养与提高。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p40例9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景中感知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

  2.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的小组式的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主动探求知识的能力,从而感知数学无处不在。

  3.通过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小棒、小袋糖果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游戏引入

  1.谈话:

  师:今天有这么多老师来听我们小朋友们上课,我们比一比看那组的小朋友表现得最好!

  2.估数:

  1〉 第一次估数,课件演示情景:

  豆豆:我有一大捆小棒,你们猜猜有几根?(指名学生估数)

  2〉 第二次估数,课件演示情景:

  豆豆:你们猜得不准哦!

  叮当:让我来帮助你们吧!这儿有10根小棒请你们对比这两捆小棒再猜一猜,这次你们一定能猜得比较准。(再次指名学生估数)

  3〉 课件验证小棒的根数,演示十根十根的数小棒的过程。

  4〉 提问:两次猜数,为什么第二次比第一次猜得准?(集体交流,指名发言。)

  5〉 师小结:要想比较准确的估计事物的数量就要有参照物作标准,帮助我们比较分析。

  ★多种情景,深化新知

  1.复习铺垫,以“旧”引“新”

  课件出示:三种颜色的小棒。(红色48根,黄色15根,蓝色10根)

  1〉观察这三种颜色小棒的数量,用上学期学过的《比多少》的知识描述它们的多少关系。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

  红色小棒比蓝色小棒多 蓝色小棒比红色小棒少

  黄色小棒比蓝色小棒多 蓝色小棒比黄色小棒少

  2〉左边两句都是说“比蓝色小棒多”,而多的程度一样吗?

  3〉我们该用什么词比较准确的描述多的程度呢?学生试着说一说。

  4〉揭示课题:本节课我们要进一步学习《比多少》。(出示课题)

  5〉师说明:生活中人们常用“多得多”、“多一些”来描述多的程度。

  2.形象深化,帮助理解

  教师双手捧出一小袋糖

  1〉请学生按要求像老师这样也用手势表示一下自己手里糖的颗数。

  表示出比老师的糖颗数多一点点;再多一些;更多一些;多得多。

  2〉通过手势你们现在知道“多得多”和“多一些”谁表示多的程度大?

  3〉指名学生描述“红色小棒比蓝色小棒多得怎么样?” “黄色小棒比蓝色小棒多得怎么样?”并补充板书:

  红色小棒比蓝色小棒多得多。

  黄色小棒比蓝色小棒多一些。

  3.发挥想象,合作探究

  1〉教师提问:“红色小棒比蓝色小棒多得多” 反过来“蓝色小棒比红色小棒少得怎么样呢?”同样的 “黄色小棒比蓝色小棒多一些”反过来“蓝色小棒比黄色小棒又少得怎么样?”该用什么样的词来描述少的.程度呢?

  2〉学生们发挥想象,独立思考,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听,和同组的同学交流。(学生小组交流)

  3〉各组的代表向全班汇报。

  4〉教师说明:一般的我们用少得多和少一些来描述少得程度,而同学们提到的少一点和少得少实际上就是少一些。那少得多和少一些表示少得程度有什么不同呢?

  提问:谁能指出蓝色小棒比红色小棒少得部分和蓝色小棒比黄色小棒少得部分。(学生指出)

  6〉比较这两个少的部分有什么不同?

  7〉指名学生描述“蓝色小棒比红色小棒少得怎么样?” “蓝色小棒比黄色小棒少得怎么样?”

  ★应用拓展

  1.学以致用,描述生活

  CAI出示:反映我们校园环境的情景的图片:樟树有52棵、桂花树有23棵、松树有15棵、广玉兰有5棵。

  1〉你知道这是哪吗?

  2〉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3〉我们的校园里有这么多绿油油的树,你们能用今天学习的知识描述一下它们的多少关系吗?(指名学生描述)

  4〉能反过来说说吗?用 口 〈 口 怎么说?(指名学生描述)

  5〉看到这么漂亮的校园,你想对同学们说些什么呢?

  2.渗透统计,综合应用

  课件出示统计表如图。

  1〉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估计其他班级的人数。

  2〉教师提示:

  ①一(2)班的人数比一(3)班多得多,猜猜一(2)班有多少人?

  ②比你说的人数少一些,又该是多少人?

  3〉仔细观察统计表中的数据,回答以下的问题:

  ①比一(3)班人数多得多的有几个班?

  ②比一(3)班人数多一些的有几个班?

  ③比四(2)班人数少得多的有几个班?

  ④比四(2)班人数少一些的有几个班?

  ⑤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

  1.营造生动的学习情境。

  一个生动学习情境的营造,能够引起学生的新鲜感和亲切感,使他们情不自禁的注入自己的热情,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

  在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估数的活动:

  [片断一]:估数

  1〉 第一次估数,课件演示情景:

  豆豆:大家好!我叫豆豆。我有一大捆小棒,你们猜猜有几根?(指名学生估数)

  生1:60根

  生2:30根

  生3:90根

  生4:100根

  ......

  2〉 第二次估数,课件演示情景:

  豆豆:你们猜得不准哦!

  叮当:我叫叮当,让我来帮助你们吧!这儿有10根小棒请你们对比这两捆小棒再猜一猜,这次你们一定能猜得准。(指名学生再次估数)

  生1:40根

  生2:50根

  生3:45根

  生4:52根

  ......

  3〉 课件验证小棒的根数,演示十根十根的数小棒的过程。

  4〉 提问:两次猜数,为什么第二次比第一次猜得准?(集体交流,指名发言。)

  生1:因为小叮当帮助我们了。

  生2:因为我比较了这两捆小棒,发现红色的小棒大概可以分成4捆像蓝色小棒这样的。

  5〉 师小结:要想比较准确的估计事物的数量就要有参照物作标准,帮助我们比较分析。

  猜数游戏是学生喜欢的数学活动,有了兴趣自然全身心投入。第一次猜数因为没有限制,学生表达的欲望一下子被激活了,迫不及待的想要发表自己的看法。第二次猜数有了比较,离正确的结果越来越近,学生都希望准确的答案能自己的嘴里说出来,就更迫切希望有发言的机会了。这个活动的创设让我看到了学生的热情,两次猜数的推动让学生体验了思维的快乐、成功的快感。

  2.在多种情境中调动学生的一切感官。

  从心理发展的角度去看一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形象思维是胜于逻辑思维的。生动形象的东西对他们而言更易于接受,也最有兴趣。基于这个观点,在处理对“多得多”和“多一些”、“少得多”和“少一些”区别的理解时我设计了这样两个形象的的活动。

  [片断二]:用手势表示糖果数量

  双手捧出一小袋糖果

  师:请你们像老师这样也用手势表示一下你手里糖的颗数。

  师:表示出比老师的糖颗数多一点点;再多一些;更多一些;多得多。

  (学生手势表示。)

  师:通过手势你们现在知道“多得多”和“多一些”谁表示多的程度大?

  生1:多一些表示多的程度要小。多得多表示多的程度要大。

  生2:表示多得多时我的手张的最大所以多得多表示多的程度大。

  师:谁能描述一下“红色小棒比蓝色小棒多得怎么样?” “黄色小棒比蓝色小棒多得怎么样?”并补充板书。

  生1:红色小棒比蓝色小棒多得多。

  生2:黄色小棒比蓝色小棒多一些。

  这里力求通过教师语言引导和学生手势表示相结合,逐步让学生感受到双手张得越开表示多的程度也就越大,在亲身经历中感受了“多得多”表示多的程度大,“多一些”表示多的程度小。数学课堂上对词的理解如果像语文那样用语言来解释肯定是行不通的,那该靠什么让学生能融会贯通的理解呢?靠的就是形象的数学活动。通过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调动学生的感官,真正做到动口、动手、动脑。

  [片断三]:自主探究与多媒体辅助理解

  师:“红色小棒比蓝色小棒多得多” 反过来“蓝色小棒比红色小棒少得怎么样呢?”同样的 “黄色小棒比蓝色小棒多一些”反过来“蓝色小棒比黄色小棒又少得怎么样?”该用什么样的词来描述少的程度呢?

  请学生们发挥自己想象,独立思考,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听,和同组的同学交流一下。(学生小组交流)

  各组的代表向全班汇报

  生1:我们觉得多得多对应的就是少得少。

  生2:我们想用少一些来描述少得程度。

  生3:我们想出了少得多。

  生4:少一点也能描述少得程度。

  师:一般的我们用少得多和少一些来描述少得程度,而同学们提到的少一点和少得少实际上就是少一些。那少得多和少一些表示少得程度有什么不同呢?

  师:谁能指出蓝色小棒比红色小棒少得部分和蓝色小棒比黄色小棒少得部分。(学生指出) (蓝色)

  师:比较这两个少的部分有什么不同?

  生1:蓝色小棒比红色小棒少得部分多。

  生2:蓝色小棒比黄色小棒少得部分少。

  师:现在你们能描述“蓝色小棒比红色小棒少得怎么样?” “蓝色小棒比黄色小棒少得怎么样?”

  生1:蓝色小棒比红色小棒少得多。

  生2:蓝色小棒比黄色小棒少一些。

  “少得多”和“少一些”区别的理解则是首先让学生先猜想、推理、交流,充分发挥自主探究的能力,展开想象的翅膀,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提出这两个描述少程度的词。对它们区别的理解则是利用多媒体的演示加以辅助,直观的展现出蓝色小棒比红色小棒少得部分多,蓝色小棒比黄色小棒少得部分少,从而明白“少得多”和“少一些”表述少程度的不同。

  3.综合运用发展思维。

  统计不仅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新课标教材中学生从一年级就开始学习。在这里学生虽然还没有系统地认识统计表,但在教材中经常会有题目以统计表的形式出现,因此学生从统计表获取数据,应用本节课的知识加以描述并不困难。

  [片断四]:渗透统计,综合应用

  出示统计表如图。

  师:请你们根据老师提示估计其他班级的人数,看谁能用最少的次数估计准确。

  师:一(2)班的人数比一(3)班多得多,猜猜一(2)班有多少人?

  生:50人。

  师:比你说的人数要少一些。

  生:45人。

  师:仔细观察统计表中的数据请你们回答以下的问题:

  1〉比一(3)班人数多得多的有几个班?

  2〉比一(3)班人数多一些的有几个班?

  3〉比四(2)班人数少得多的有几个班?

  4〉比四(2)班人数少一些的有几个班?

  5〉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统计表中搜集数据采用估数的方法。学生通过教师的提示估数,实际上是逆向应用本课知识的过程,不仅从另一个角度验证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发展了学生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

一年级《比多少》教案2

  教学目标:

  1、让同学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

  2、使同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同学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3、 培养同学初步的观察能力和主动参与学习和精神。

  教学重、难点:

  掌握自身认为适用的好的.比较方法。

  教学准备:

  师:数字卡片一套(1―――10),小猪、小免卡片各一张,录音机

  生:学具盒一个,数字卡片一套(1-10)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请小朋友看一看,在俺们班中,是男同学多,还是女同学多。还是一样多?你是怎么知道的?今天,俺们就来一起学习比较多少。

  板书课题:比多少

  二、主动研讨,获得新知

  1、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出示小免、小猪的卡片各一张并板书在黑板上,

  问:瞧,这是谁?他们俩准备去干什么?谁来猜一猜?

  师:那么俺们一起来听一听小猪怎么说?(放录音:小朋友,俺和小免正准备去参与义务劳动呢!)小朋友,你们想一起去看看吗?

  2、 引导观察,初步感知

  A:出示书中第6面的图画:

  问: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有多少呢?

  (同学数一数)

  B:问:小免去搬砖,有几只小免,有几块砖,小免和砖谁多?你是怎么知道的?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吗?

  师:这样一个对着一个,都没有多余的,俺们就说小免和砖的块数怎么样?(一样多)用一个算式表示是:

  板书: 4=4 同学书空并齐读

  老师介绍等号

  3、 动手操作,理解新知

  A:问:小免和小猪比,谁多,谁少呢?

  B:同学操作:用圆片代表小免,用正方形代表小猪在桌子上摆一摆。

  C:同学汇报结果老师演示

  师:小免比小猪多。也就是几比几多?用一个算式表示是:板书:4>3 老师介绍大于号,同学书空

  问:你能读这个算式吗?

  师:小免比小猪多还可以怎么说?

  板书:3<5 介绍小于号

  同学书空,再齐读,

  4、 小于号与大于号有什么不同?

  (同学回答,老师小结)

  5、 现在,你能用大于号、小于号、等号说一个算式吗?

  三、巩固

  1、 说一说

  问:请你再仔细看一看图,你还能用多或少说一句话吗?(4人小组讨论后汇报,可以不举手,谁先站起来谁就先说)

  2、 猜一猜

  A:老师从1―――10的卡片中任选一张,请同学猜卡片上的数是几,根据同学的回答,老师作出“大了”或“小了”的提示,直到猜对为止。

  B:指名一同学拿卡片,老师猜,方法同上。

  C:同桌互猜,看谁猜得对

  3、填一填:

  A:7○3 4○9 3○3 5○8 10○1

  B:2>□ 6>□ 6=□ □=8 □<9

  (同学抢答)

  4、试一试

  模拟活动:把4块同样的糖放入相应的4杯水中,让糖溶化。请你猜一猜,哪杯水最甜。你是怎么知道的,请你说给大家听。

  5、同学完成第11页的1――――4题。

一年级《比多少》教案3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同样多”、“多些”、“少些”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渗透“对应”思想。

  3.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的良好品质。

  教具、学具准备:

  圆形、三角形、正方形若干;学生准备5个圆形、5个三角形、5个正方形。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从1数到10

  二、导入:

  昨天我们学习了数一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一比。

  (板书:比一比)

  三、新课

  1.同样多

  a.看图说话:教师贴出4个圆纸片,学生数一数有几个,再贴出4个三角形纸片,学生数一数有几个。看着这图,你能说一句话吗?那你是怎么知道它们同样多的呢?一个圆纸片对着一个三角形纸片,所以我们就说,圆纸片和三角形纸片同样多。

  b.手比一比:在请伸出你的双手,我们用一个指头对着一个指头的方法来比较一下两只手上的手指头是否同样多”(师生一起做,然后同桌互相做)。

  c.动动手:教师在黑板上贴3个○(学生跟着在台下摆),要求对着○摆□,□要和○同样多。指名一人在黑板上摆,其余同学在下面摆,摆完后说说摆的方法。

  d.同桌左边的同学摆任意个□,右边的同学摆△,使得□和△同样多。说说摆的方法。

  e.找一找:在p6、p7的图中找出同样多的东西。

  2.多些、少些:

  a.教师贴出4个三角形,学生说是几个,再贴出3个正方形,学生说有几个。问:三角形和正方形同样多吗?你怎么看出来的?(教师伺机连线)

  教师引导学生:三角形有剩余,正方形没有剩余,我们就说正方形少些,三角形多些,也就是说三角形比正方形多。(板书:多些、少些)

  b.教师在黑板上贴2个○和3个△。提问:怎样比较○和△谁多谁少?(同桌同学商量。)指名说。

  c.找一找:在p6、p7的`图中找出什么东西比什么东西多或少的。

  d.学生动手操作:

  ①第一行摆3个○,在○下面摆△, △要比○多1个。

  ②第一行摆4个□,在□下面摆△, △要比□少2个。

  ③要使下图中第一排比第二排多2个圆,应该怎么办?

  四、练习

  1、p11、12 练习一 1-4题

  2、找一找我们教室里有什么东西是同样多的,什么东西是多些,什么东西是少些的?

  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比较多少,明天我们要学习比较长短,请同学们每人准备一把尺子,一支用过的铅笔。

一年级《比多少》教案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同样多的含义。

  2.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3.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进行互相帮助、乐于助人等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8页,练习一的第1~4题。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将第6~7页的主题图做成动画课件。

  学具:学生准备学具卡片。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

  1.多媒体出示小猪、小兔盖房子的动画课件。

  [通过生动有趣的动画课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展开说,符合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同时,灵活运用画面引出新知问题,自然有度。]

  师:小朋友们爱听故事吗?谁能根据我们看到的动画课件,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呢?(给学生留出3分钟的思考时间。)

  2.讲故事。

  生1:小兔子的房子被大雨冲倒了,要重新盖房子,小猪来帮忙。小兔搬砖,小猪扛木头,他们终于盖好了新房子!

  师:你怎么知道是小兔在盖房子?

  生1:从房子上面的兔子头像知道的。

  生2:小兔还给小猪准备了好吃的呢!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

  生3:水中的小鱼也在为他们加油呢!

  师:同学们讲得真好,小猪、小兔互相帮助,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你一句我一句把观察到的讲成了一个有趣的故事。通过这个动画片你能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说一说吗?下面我们可以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合作探究

  [新知过程以学生为主,学生通过观察去感悟多、少、同样多。老师的引导与学生合作恰如其分。新思想新观念有所体现,同时评价有度,保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小组合作。

  观察动画片,组内交流。

  2.小组交流。

  生1:我知道有4只兔子,3只小猪。

  生2:有3个苹果,4个萝卜。

  生3:有4个板凳,4根木头。

  生4:我发现1只兔子搬1块砖,没有剩下的砖。

  师:说得很好,兔子和砖都没有多余的,这时我们可以说兔子和砖同样多。你们记住了吗?看看,动画片中还有什么和什么同样多?

  生1:1只小猪吃1个苹果,小猪和苹果同样多。

  生2:1只小兔吃1个萝卜,小兔和萝卜同样多。

  生3:老师,我发

  现1只小猪扛1根木头,还剩1根木头。

  师:你发现谁多谁少?

  生3:木头多,小猪少。

  师:很好,还可以怎么说?

  生1:木头比小猪多。

  生2:小猪比木头少。

  师:同学们真聪明,刚才同学们讲的,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知识。(板书课题:比多少)

  3.同位互相说。

  动画片中还有什么和什么同样多,什么比什么多,什么比什么少。

  生:(略)

  应用拓展

  1.同位合作,摆学具卡片,边摆边说。

  a。一个同学摆,同位摆的和他同样多。

  b。同位合作,一个摆得多,一个摆得少。

  (教师巡视,发现多数一个摆在上面,一个摆在下面。)

  [做到了学中有用,用中促学。解法多样化落到了实处,突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体现了学生可用不同方法去学习数学的道理,符合课程标准的新理念。]

  师:同位合作得真好,想一想,怎样摆,老师一眼就看出谁摆得多,谁摆得少,或同样多?

  生1:数一数,标上数。

  生2:对齐摆,长的.多,短的少,一样长的同样多。

  师:他们的方法都很好,同学们听到了吗?我们应该在学习上善于观察和动脑,讲究方法。

  2.说出你生活中同样多、多些、少些的例子。

  生1:我班男生比女生多。

  生2:校园里的杨树比柳树少。

  生3:我的铅笔和同位的铅笔同样多。

  师:同学们说得这么多,这么好,可见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比比谁聪明。

  a。教师拿出一串红、黄相间的珠子,让学生判断哪种颜色的珠子多。先让学生在组内说说。

  b。小组交流。

  1组:用数的方法:数出红珠子有几个,黄珠子有几个,再比较。

  2组:这种方法太麻烦,我们组是找朋友:一个红珠子和一个黄珠子是一对朋友,最后剩下哪种颜色的珠子,哪种颜色的珠子就多。

  3组:我们组还有一种方法:如果开始第一个珠子是红色,最后一个也是红色,那就是红珠子多;如果开始第一个珠子是红色,最后一个是黄色,那就是两种珠子同样多。

  师:同学们真聪明,说得妙极了!好了,这节课你们学得很好,数学王国里还有许多奥秘呢!只要同学们细心观察,好好学习,一定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教学设计说明

  低年级儿童在入学前,通过对各种物体的感知,已经积累了有关比多少的感性经验。教材又为学生提供了生动有趣的情景。本节课我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放手让学生去观察、去操作、尝试,做他们想做的,在做中学到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语言是思维的基础,一年级孩子刚入学,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很重要。本节课我重点放在学生说和做,结合孩子的生活经验,培养数学兴趣,为今后学好数学打下良好基础。

一年级《比多少》教案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8页,书中练习题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初步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

  2、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3、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花、○和△等卡片。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同学们,伸出我们的左手,再伸出我们的右手,请大家看一看,是左手的手指多,还是右手的手指多?还是一样多呢?你怎么知道的呢?

  同学们真聪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边请看大屏幕,边听故事。

  看这是谁?这又是谁呢?同学们看一看,他们在做什么呢?

  学生可能会说:小兔搬砖、小猪扛木头,他们在帮小兔盖房子等。

  (渗透互相帮助的德育教育)数一数,有几只小兔?每只小兔搬了几块砖?

  二、观察交流,探究新知

  1、理解“同样多”。

  就像一位小朋友说的那样,有4只小兔,1只小兔搬1块砖,你能摆出来,让大家一眼就看清楚吗?

  学生活动。

  学生尝试摆,拿出手中的学具盒,用三角表示小兔,用○表示砖。

  对学生摆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选有代表性方法的学生展示。

  小朋友们评一评,你认为哪种摆法好?好在哪里?

  课件操作(1只小兔搬1块砖。边说边用小圆点把小兔和砖连起来),正好都对上,没有多余的,我们就说小兔的只数和砖的块数同样多。(板书:同样多)学生读。

  你能边指图边用“同样多”说一说吗?

  同桌互说。

  请同学们找一找,在图中还有同样多的事物了吗?

  2、认识“多”、“少”。

  我们会用一个对一个的方法比较小兔和砖的数量了。图中还可以比什么?

  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数量同样多的物体进行比较,另一种是数量不一样多的`物体进行比较。

  我们一起来比一比3只小猪和4根木头,你能用一个对一个的方法摆一摆,比一比吗?

  1只小猪对1根木头,小猪没有多余,而木头有多余,就是木头多,小猪少,我们就说木头的根数比小猪的只数多,小猪的只数比木头的根数少。(板书“多少)

  用不同的形式让学生说一说。

  你能用谁比谁多、谁比谁少来说一说其他物体的比较吗?

  三、巩固练习,强化认知

  1、探索生活。

  同学们,表现非常出色,找到了图中的数量关系。那在我们的周围,你还能发现那些同样多,还有多出与少出的事物呢?

  学生自由观察、交流、评价。

  2、在多的后面打对。

  3、在少的后面打对。

  4、动手操作。

  老师提要求摆一摆。

  a、每一行摆4个圆,在圆的下面摆三角形,三角形比圆多一个。第二行摆几个三角形?

  b、第一行摆五朵花,第二行摆的比第一行少一朵,第二行摆几朵花?

  c、可让学生自己任意的摆,然后用一句话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

  5、动脑筋思考

  课堂总结,畅谈收获。

  这节课你又有什么收获?

  小结:通过学习和比较,我们知道物体有多、有少、还有同样多之分,在比较“多少”中我们认识了一一对应,并掌握了比较的方法。

  四、课后作业

  1、练习一的第3、4题。

  2、《教材全练》第二页

一年级《比多少》教案6

  一、活动目标

  会用对应的方法比较5个以内物体的多、少和一样多。

  二、重点和难点

  让幼儿利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发现两个物体集合之间的数量关系。

  说明

  一一对应是比较物休的集合是否相等的最简便、最直接的方式。通过一一对应,不仅可以比较出两个集合之间量的大小,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发现相等关系,这是幼儿数概念产生的一个关键性步骤。因此,让幼儿在对材料的操作摆弄中自己“发明”一一对应的方法,并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去发现两个物体集合之间多、少和等量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三、材料和环境创设

  1.材料:诱发对应性材料--碗和调羹、杯子和杯盖、娃娃和帽子、小兔和青菜、……。自发对应性材料--雪花片和木珠、红积木和绿积木、苹果和香蕉、汽车和飞机等等。以上材料可用实物,也可用图片。

  2.环境创设:将以上材料按难易程度编号放暨在数学活动区内供幼儿操作摆弄。

  四、设计思路

  一一对应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重叠,另一种是并放。对于幼儿而言,通过重叠的方法更容易发现两个集合之间的对应关系,所以在活动区内应该先投放可供幼儿进行重叠比较的材料,然后再提供并放对应的材料。这样便于幼儿“发明”一一对应的方法,并通过这种方法发现物体之间的数量关系。

  可供幼儿进行一一对应操作活动的材料有两种,一种是诱发对应性材料,即两种材料之间有内在联系。另一种是自发对应性材料,那两种材料之间没有内在联系。很显然,前一种材料容易引发幼儿的对应行为,因此,应该先让幼儿操作诱发对应性的材料,当幼儿形成了一一对应的意识后,则应多提供自发对应性的材料,使幼儿能自觉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去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从而真正形成通过一一时应确定等量的观念。

  一一对应地比较出两个集合之间的数量关系是一种不经计数比较的前数概念,因为它并不依靠对数的理解,相反,它是这种理解的一个基础。因此,在活动中

  教师不要向幼儿传授一一时应的方法,而应该让幼儿自己去发现,这才有利于幼儿认知结构的发展,有利于他们以后对数概念的理解。

  五、活动流程

  操作探索活动->讨论归纳活动->巩固操作活动

  1.通过操作探索活动让幼儿“发明”一一对应的方法。并发现两个物体集合之间的多、少和等量关系。

  说明

  各种操作材料应按难易编号后放置在数学活动区内。教师引导幼儿按次序开展操作活动。

  2.通过讨论归纳活动及幼儿确立通过一一对应确定等量的观念。

  (l)出示可重叠比较的诱发对应性材料,如小朋友和椅子,让幼儿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说明

  教师出示教具时,一组物体可排列整齐,另一组物体应放成一堆,然后通过提问,如“怎样才能知道小朋友多还是椅子多?启发幼儿提出对应的方法,并请幼儿操作验证。

  (2)出示可并放比较的自发对应性材料,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3)出示有一定间隔距离的一排积木,让幼儿用另一种颜色的积木做一个等量集合,并讨论为什么这两组积木是等量的。

  (4)出示两头对齐,中间间隔距离有异的两组物体的图片,让幼儿辨别其是否等量。

  3.通过巩固操作活动提高幼儿对应的技能。

  说明

  教师可在数学活动区内提供数目超过5,或各种排列形式的材料,以增加对应.

一年级《比多少》教案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通过观察、操作,初步体验数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3、通过听童话故事,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掌握比较多少的方法,会正确地进行“多、少”的比较。

  教学用具:

  将第6页的主题图做成动画课件;学生准备学具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小朋友们喜欢听故事吗?出示主题图,你们能根据这幅图讲一个故事吗?(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

  2、讲故事。(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注意多让几个学生加以补充,这样可以使故事更加完整。在说到小猪帮小兔盖房子的时候,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二、探究新知

  1、教学“同样多”。

  师:图上有几只小兔?每只小兔搬多少块砖?

  生:3只小兔,一只小兔搬一块砖。

  师:说得很好,兔子和砖都没有多余的,这时我们可以说兔子和砖同样多。你们记住了吗?仔细观察什么和什么也同样多?(随意比较)

  ⑴同桌两人交流。 ⑵指名回答。

  2、教学“多”“少”除了发现什么和什么同样多之外,你还发现了什么?如,我发现1只小猪扛1根木头,还剩1根木头。

  师:小猪和木头谁多谁少?

  生:木头多,小猪少。师:还可以怎样说?(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仔细观察,什么和什么比谁多谁少?(随意比较)

  刚才所讲的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知识。揭示课题:比多少

  3、动手操作同位两人合作要求:

  一人先摆学具,同位与他摆得同样多。(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摆一摆)一人先摆学具,同位摆得比他多或少。(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摆一摆)

  思考:怎样才能一眼就看出摆的同样多,谁摆得多?谁摆得少

  ⑴独立思考

  ⑵交流方法

  在多种方法中让学生发现对齐摆,即一一对应的方法摆,比较容易比较。

  4、说出生活中“同样多”“多”“少”的例子

  三、巩固运用,深化拓展

  1、同桌合作,摆学具卡片,边摆边说。

  ①一个同学先摆,同桌需摆得和他同样多。

  ②同桌合作,一个摆得多,一个摆得少。

  同学们合作得真好,想一想,怎样摆,老师一眼就可以看出谁多,谁少,或者同样多?(数一数,写上数。对齐摆,长的表示多,短的.表示少,一样长的表示同样多)

  他们的方法都好,你们是怎样摆的呢?我们应该多动脑,多思考,讲究方法。

  2、说说生活中1 ‘同样多“”多些“”少些’‘的例子。谁能用“同样多”“多些”“少些”说说生活中的事?(我有两只手,左手和右手的手指同样多。我家女的比男的多,男的比女的少……)同学们说了这么多,说得这么好,原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比一比,谁最聪明。

  教师拿出一串红、白相间的珠子,让学生判断哪种颜色的珠子多。

  ①生在组内说说。

  ②小组交流汇报。

  (用数的方法比较:数出红、白珠子各有几颗,再比较。用找朋友的方法比较:一颗红珠子和一颗白珠子是一对朋友,最后剩下哪种颜色的珠子,哪种颜色的珠子就多。还可以这样比较:因为这串珠子是按一颗红珠子,一颗白珠子,一颗红珠子,一颗白珠子的顺序串起来的,如果最后一颗是白色的,那就可以说两种珠子同样多;反之,就比红珠子多)

  4、课堂演练。

  ①完成第7页的“做一做”。先摆一摆,再说一说。

  ②练习一第3、 4题。

  第3题: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判断两种动物是不是同样多,再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检验。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公鸡和鸭子虽然摆得一样长,但疏密不同,进而判断摆得密的鸭子只数多些而公鸡只数少些。

  第4题: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比较。

  A、用数的方法:先数出红珠子有几颗,黄珠子有几颗,再比较。

  B、一颗红珠子和一颗黄珠子是一对朋友,最后剩下哪种颜色的珠子,哪种颜色的珠子就多。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可真聪明,说得妙极了!这节课大家学得很好。其实数学王国里还有许多奥秘呢!只要我们处处留心,好好学习,一定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板书设计

  比多少

  同样多多少

一年级《比多少》教案8

  教学内容

  教材第6~7页及练习一的3、4题。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多少。

  2.通过观察、操作、初步体验数感,激发学习兴趣,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重点:认知“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多少。

  难点:培养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请小朋友看一看,在我们班中,是男同学多,还是女同学多,还是一样多?你是怎么知道的?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比较多少。板书课题:比多少。

  二、探究新知

  1.多媒体出示小猪、小兔盖房子的动画课件。

  师:小朋友们爱听故事吗?谁能根据我们看到的动画课件,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呢?(给学生留出3分钟的思考时间)

  2.讲故事。

  小兔子的房子被大雨冲倒了,要重新盖房子,小猪来帮忙,小兔搬砖,小猪扛木头,他们终于盖好了新房子!

  师:同学们讲得真好,小猪、小兔互相帮助,我们应该向它们学习。

  3.合作探究。

  (1)观察图片,组内交流。说一说图片里的物体的个数。

  (2)、小组交流。

  (我知道有4个萝卜,3个苹果;我知道有3只小猪,4只小兔;有4根木头,4个小凳;我发现1只兔子搬1块、没有多余的砖或兔子)

  同学们说得很好,兔子和砖是一一对应的,这时我们就说兔子和砖同样多。你们记住了吗?

  (板书:同样多)

  图中还有什么和什么同样多?谁愿意说说?你发现了谁多谁少吗?(木头多,小猪少)(板书:多少)

  很好,还可以怎么说?

  (木头比小猪多,小猪比木头少)

  同学们真聪明,刚才同学们讲的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知识。

  (板书课题:比多少)

  三、应用拓展

  1.同位合作,摆学具卡片,边摆边说。

  (1)一个同学摆,同位摆的和他同样多。

  (2)同位合作,一个摆得多,一个摆得少。

  2.说出你生活中同样多、多些、少些的例子。

  3.比比谁聪明。

  (1)教师拿出一串红、黄相间的珠子,让学生判断哪种颜色的珠子多。先让学生在组内说说。

  (2)小组交流。

  四、巩固应用

  完成教材练习一的3、4题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对数的`比较,知道有的数大一些,有的数小一些,还有的数同样多,课后请同学们自己再找一些数来比一比。

  比多少

  同样多多少

  作业设计:

  一、找一找,在最多的水果旁边画“√”,最少的水果旁边画“○”。

  二、比一比

  1、在多的后面画√.

  三、画一画。

  四、我会说

一年级《比多少》教案9

  第二课时:比多少

  教学内容:p6-p7、练习一 1-4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同样多”、“多些”、“少些”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渗透“对应”思想。

  3.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的良好品质。

  教具、学具准备:

  圆形、三角形、正方形若干;学生准备5个圆形、5个三角形、5个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从1数到10

  二、导入: 昨天我们学习了数一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多少。

  (板书: )

  三、新课

  (一)同样多

  1、看图说话:教师贴出4个圆纸片,学生数一数有几个,再贴出4个三角形纸片,学生数一数有几个。看着这图,你能说一句话吗? 那你是怎么知道它们同样多的呢?

  一个圆纸片对着一个三角形纸片,所以我们就说,圆纸片和三角形纸片同样多。

  2、手比一比:在请伸出你的双手,我们用一个指头对着一个指头的方法来比较一下两只手上的手指头是否同样多“

  (师生一起做,然后同桌互相做)。

  3、动动手:教师在黑板上贴3个○(学生跟着在台下摆),要求对着○摆□,□要和○同样多。

  指名一人在黑板上摆,其余同学在下面摆,摆完后说说摆的方法。

  4、同桌左边的同学摆任意个□,右边的同学摆△,使得□和△同样多。说说摆的方法。

  5、找一找:在p6、p7的图中找出同样多的东西。

  (二)多些、少些:

  1、教师贴出4个三角形,学生说是几个,再贴出3个正方形,学生说有几个。问:三角形和正方形同样多吗?你怎么看出来的?(教师伺机连线) 教师引导学生:三角形有剩余,正方形没有剩余,我们就说正方形少些,三角形多些,也就是说三角形比正方形多。(板书:多些、少些)

  2、教师在黑板上贴2个○和3个△。提问:怎样比较○和△谁多谁少?(同桌同学商量。)指名说。

  3、找一找:在p6、p7的图中找出什么东西比什么东西多或少的。

  4、学生动手操作:

  ①第一行摆3个○,在○下面摆△, △要比○多1个。

  ②第一行摆4个□,在□下面摆△, △要比□少2个。

  ③要使下图中第一排比第二排多2个圆,应该怎么办?

  四、小结:

一年级《比多少》教案10

  第一课时:同样多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7页内容及“做一做”,练习一的1~4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一对应,知道“同样多”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2.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初步体验数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知道“同样多”的含义,知道多、少的含义。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实物投影仪,小兔头、小猪头、砖头、木头图片。

  学具准备:铅笔.橡皮.梨片.苹果图.三角形.圆片.花朵片各若干。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故事,提问题

  故事:三只小猪长大了,要离开爸爸、妈妈自己生活了。他们各自盖了一间小房子。大哥盖了一间草房子,二哥盖了一间木头房子,小弟盖了一间砖头房子。房子盖好了,他们高高兴兴搬进了自己的小屋。可是有一天,来了一只又饿又渴的大灰狼,他先来到大哥的房子前,使劲一吹,大哥的草房子给吹倒了,大哥逃到了二哥家里。可大灰狼又使劲一吹,结果二哥的木头房子也给吹垮了。没办法,哥俩赶紧逃到小弟家里。这次不管大灰狼怎么吹,砖头房子一动也不动。后来,三只小猪一起动脑筋赶走了那只坏透了的大灰狼。三兄弟都竖起大拇指说:“还是砖头房子最坚固。”?这一天,天气可好了,河里的小鱼高兴地在水里游来游去,咦!为什么那边的`草地上那么热闹!小鱼“哗啦”跳出水面一瞧,哦,原来三只热心的小猪在帮他们的邻居小兔盖最坚固的新房子呢!他们你搬木头我搬砖,干得可欢呢!小房子很快就盖好啦!那边的石桌上放着许多好吃的,肯定是热情好客的小兔招待小猪的。?

  (一)、教学“同样多”?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三个猪兄弟》。教师放录音《三个猪兄弟》,请学生听后回答(一边看书一边回答):

  1、三个猪兄弟为什么要帮小兔盖房子?

  渗透德育:教育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热情好客。

  2、图上有几只小兔?每个小兔搬多少砖?

  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贴小兔头图片、砖头图片。

  3、一只小兔搬一块砖,有没有多余的砖头?有没有多余的小兔?

  一只小兔对着一块砖,没有多余的小兔,也没有多余的砖头。我们就说:小兔和砖头同样多。(板书: 和 同样多。)

  学生模仿说一遍。不要求学生和老师说得一模一样,只要能完整说明意思即可。

  4、图上还有哪些物体同样多呢?(随意比较)

  (二)、操作(教科书第8页“做一做”第1题)

  师引导学生摆“同样多”。

  教师摆六块橡皮后,要求学生把铅笔和橡皮摆得同样多。

  指1名学生到投影仪上摆,其他学生在课桌上摆。最后学生看自己摆的和投影仪上摆的是否一样。

  全班学生独立摆“同样多”。

  在梨片(5个)下面摆苹果片,摆的梨片要和苹果片同样多。

  摆好后回答:梨片有几个?一个苹果片对着一个梨片……,有没有多余的?梨片和苹果片怎样呢?

  (三)、教学“多些、少些”?

  1、图上有几只小猪?一共有几根木头??(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贴小猪头图片、木头图片。)

  2、一个小猪头对着一根木头比,最后有没有多余的小猪头?有没有多余的木头?是小猪头多还是木头多?谁多谁少??

  学生交流后请小组长代表回答。教师板书:多、少。

  教师说明:木头多、小猪头少,我们还可以说木头比小猪头多,小猪头比木头少。学生模仿说出谁多谁少,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图上还可以比什么?(随意比较)

  (四)、操作(“做一做”第2题)全班同学动手操作,1名同学到投影仪上操作。

  1.第1行摆5个△,在△下面摆○,△要比○多1个。第2行摆几个○?

  2.第1行摆4朵红花,摆的黄花比红花少1朵,第2行摆几朵黄花?

  二、运用新知

  1、第1题:左图是猴子多,右图是骨头多。(避免学生产生思维定势)

  2、第2题:学生观察,看到公鸡和鸭子虽然摆的一样长,但疏密不同,进而判断摆的密的鸭子的只数多些,而公鸡只数少些。

  3、第3题:学生在观察到第一排蛋糕同样多的基础上,只需比较两盒中的第二排。第二排多的就多些,反之,就少些。

  第4题;此题是在同一排中比较多少,当第5次循环出现珠子时,只出现了一个黄色珠子,所以黄珠多而红珠少。介绍你的方法。

  三、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比一比”,知道在比较时,一定要一个对着一个比,才会得到正确的结果。

一年级《比多少》教案1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关系符号“>”“<”“=”并理解其含义,知道读法、写法,能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找一找,数一数,比一比的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符号化思想方法,以及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体会符号的简洁、明了的应用功能,感知符号在数学中的功能及其文字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以及创新的数学思想。

  二、目标分析

  比较两个抽象数的大小,是数概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学习这部分知识是有困难的。教学时,引导学生在已有的一一对应比较多少的方法基础上来学习,鼓励学生用不同的形式来表征比较的结果,并在此基础上引入“>”“<”和“=”三种符号及其含义。由于“>”和“<”比较相近,学生难以分辨,教学时,通过学生自己的分辨小方法和教师讲授的顺口溜以及之后的小游戏来帮助学生熟悉并且能正确使用这三种关系符号。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区分和记忆“>”和“<”。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和“=”。

  四、教学准备

  课件,猴子、梨、桃、香蕉图片,三种符号图片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1、回顾已经学习了哪些数字?(1~5)

  2、小猴欢欢今天过生日,它邀请了2位好朋友一起参加生日派对,欢欢的爸爸、妈妈帮它们准备了很多好水果,来看看都有些什么?(出示图片)(2根香蕉、3个桃子、4个梨)师:怎样摆就能一眼看出谁多谁少?要求学生用所学的知识一一对应的把所有物品排列起来。发现猴子数量和桃子的数量一样多,梨的数量比猴子的数量多,香蕉的数量比猴子的数量少。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创设小猴过生日的故事情节有效地激发来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旧知和新知搭建了桥梁。

  (二)激发兴趣,类比迁移

  1、认识关系符号

  (1)教学“=”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说一说谁和谁同样多?师:一只猴子吃一个桃子,桃子够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要求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加以说明。3只小猴的数量和3个桃子的数量同样多,可以写成3和3一样多。师:数量一样多的情况用符号怎样表示?可以让学生先表达想法,之后教师帮助学生进行梳理,将3和3一样多写成3=3,并认识等号。

  总结:当小猴和桃子的数量同样多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用“=”来表示,读作“3等于3”。由于等号表示的是两边的数量相等,所以写的时候要把两条线画得均匀而且一样长。(板书3=3,等号,读作:3等于3)全班一起读一读,然后边读边在本上写一写这个新认识的符号朋友。

  (2)教学“>”师:一只猴子吃一根香蕉,香蕉够分吗?大家想办法说明。

  预设

  1、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出猴子多,香蕉少。预设2:刚刚猴子的数量和桃子的数量同样多可以用“=”来表示。这回猴子的数量比香蕉的数量多,也就是3比2大,可以用“>”来表示,写作3>2。总结:猴子的数量3多于香蕉的数量

  2、我们就用“>”(大于号)来表示,把3写在前面,然后写“>”,最后写2。读作“3大于2”。全班一起读一读,然后边读边在本上写一写这第二个符号朋友。

  (3)教学“<”师:分完了桃子和香蕉,现在咱们来分一分梨。一只猴子吃一个梨,梨够分吗?你是怎么想的?预设1:用一一对应摆图的方法比较猴子少,梨多。预设2:刚刚猴子的数量和香蕉的数量多可以用“>”来表示。这回猴子的数量比梨的数量少,也就是3比4小,可以用“<”来表示,写作3<4。总结:也就是说把3写在前面然后写上“<”这个符号,最后再写4。这个“<”是小于号,表示3比4少,读作3小于4。全班一起读一读,然后边读边在本上写一写这第三个符号朋友。要求学生用学具摆出图,找到两个数大小关系,并用所学的符号进行连接。将摆图的结果写出来,再与他人说一说。师:刚刚咱们认识了3个很棒的符号朋友,通过读一读和写一写,你发现它们身上的优点了吗?能跟大家分享一下吗?

  (4)辨析:大于号和小于号是一对好兄弟,长得很像,该怎么区分它俩呢?(张着大大的嘴的一边就是大数,尖尖的小尾巴的.一边就是小数,大数在前面就是大于号,小数在前面就是小于号。)教师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并教顺口溜:大数在前用大于号,小数在前用小于号。大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嘴巴朝小数。

  2、小游戏:

  (1)介绍游戏规则出示两张数字卡片,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用“>”“<”或“=”连接。教师演示游戏玩法。教师出示5和3,学生选择“>”摆在两个数中间。

  (2)同学之间进行游戏,一人出题,其余人摆符号。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小游戏,让学生感受到“>”“<”“=”可以表示两边的数的大小,还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逐步建立数感和符号意识。

一年级《比多少》教案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多多少(或少多少)用减法计算。从而会解决日常生活中类似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

  数学

  的情趣以及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复习导入

  1. 智慧老爷爷听说小朋友特别爱动脑筋,心里可高兴。送了份礼物给大家,要想打开礼物,先解开盒上的密码:

  (课件:7比4 6比9 8比3 2比9)

  学生口答

  2. 打开礼物出现水果。(课件出示)让学生对两种水果进行比较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生活中常见事物数量比较,自然导入新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为下面解决问题作铺垫。]

  二、引导探索 解决问题

  1.数圆片

  师:数数信封里的圆片,知道了哪些数学

  信息

  生:红圆片13个

  生:蓝圆片8个

  师:根据这些信息,我们可以提哪些数学问题?

  生:红圆片比蓝圆片多多少个?

  生:蓝圆片比红圆片少多少个?

  生:圆片和红圆片一共多少个?

  [让学生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思维意识。]

  2.摆圆片

  让学生摆圆片,摆出的圆片必须一眼就能看出红圆片比蓝圆片多多少个?

  学生摆,教师巡视

  展示学生摆的情况,说出摆的`方法(一个一个对齐)

  [学生在具体的数学实践活动中,通过动手、观察感知一一对应,直观的发现谁比谁多。]

  3.领悟算法

  (1)让学生把红圆片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数量和蓝圆片同样多。

  (2)讨论:老师:什么要这样分?学生:发表意见。

  (3)要求红圆片比蓝圆片多多少只要怎样?用什么方法?(反过来问又怎样列式?)

  从(13)里面去掉和(蓝圆片)同样多(8)个。剩下的是多出的部分。(课件展示)

  学生列式

  (4)提问:13-8=5可以表示什么?

  教师适当的引导如:13-8=5可表示为:小明有13朵花,小红有8朵花,小明比小红多多少朵花?

  学生表述,教师评价。

  小结:求谁比谁多多少?谁比谁少多少?就是从多的部分里去掉少的部分,剩下的就是多出的部分(少出的部分)

  [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通过手动、口动、脑动、眼动把抽象的理论变得简单形象,帮助学生理解问题,从而悟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计算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从算式入手“13-8=5可以表示什么。”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给孩子营造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既巩固知识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三、开展游戏 设问解答

  1. 分6组

  2. 交代游戏规则:

  (1)每组选三人抓棋。

  (2)抓棋的人先把自己的名字写在表格里,然后每人抓一次,数一数抓棋的个数,写在自己每名字的下面。

  (3)填好表后,每人根据自己组里填表情况提一个“比多少”的数学问题写在纸条上,最后把纸条贴在表格里。

一年级《比多少》教案13

  教学内容:教材第59页例7及“试一试”,第60页的“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实际问题中求两数相差多少的过程,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多少要用减法计算,初步学会解决日常生活中类似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学思考的特点,感受数学抽象的价值,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适时进行环保的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索这类问题怎样列式计算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这类问题的数量关系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蓝花、红花教具,每生一份图形学具,

  学情分析:

  用减法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问题,这是学生第一次正式学习解决这类问题,以往比较多几个都是从图上看出来的。因此教学时,充分利用了学生在第一册第二单元“比一比”中初步认识的“同样多”,“谁多谁少”的概念,在摆学具的过程中感受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过程和方法。

  一、课前谈话:

  1、引出“比一比”。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的爸爸妈妈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来听我们上数学课,你们有信心向他们展示你在课堂上最精彩的表现吗?(有)那我们今天就来比一比谁听课最认真、发言最积极,语言最完整。

  2、举例生活中的比一比

  师:生活中有很多事物可以进行比较,你能举例说一说吗?

  学生自由发言。

  总结:看来,生活中可以进行比较的事物还真不少。

  3、熊大熊二比高矮。

  师:(出示课件)今天老师还请来了两个小明星。看,它们在比什么?(比高矮)

  师:熊大说,我比你高。小朋友们,你们同意它的观点吗?(不同意)

  师:为什么?(请学生说说不同意的理由)

  师:怎样比才公平?(站在同一个水平面上)

  总结:比高矮,必须站在同一个水平面上比才公平。看来,比较物体要讲究规则和方法!

  4、引出“比”。

  今天我们就在数学课中继续比一比。(板书“比”)

  二、新授

  1、看图找信息。

  师:同学们帮助熊大和熊二比出了高矮,很棒!不过他们俩还有一个问题想请大家帮帮忙(出示两篮花)你能帮熊大、熊二比出这两蓝花谁多谁少吗?

  师:你打算怎么比?

  生1:数一数

  生2:摆一摆

  (2)动手操作前思考:

  ①师:怎样摆,可以让我们不仅能比出他们谁多谁少,还能比出具体的差距?

  ②请生说方法,并黑板演示。摆好后,集体数一数花的朵数。

  (课件点击朵数:红花13朵,蓝花8朵)

  ③师小结:这种摆法叫做“一一对应”。它可以让我们一眼就看出红花比蓝花多,多几朵?可以怎么说?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学生回答)

  根据图集体练说:红花比蓝花多5朵,还可以说蓝花比红花少5朵,红花和蓝花相差5朵。

  ④引导分析:

  师:红花比蓝花多的5朵在哪?你能圈一圈吗?(请一生圈)

  师:轻轻一圈,这13朵红花(相机板书:13朵)被分成了几部分?哪两部分?

  师引导说:一部分是和8朵蓝花(相机板书括线)同样多的部分(贴纸),另一部分是红花比蓝花多出的部分(贴纸)。

  你会像老师这样边指边说吗?找几名学生上台边指边说。

  师小结:其实,我们是以8朵蓝花为标准,把红花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和蓝花同样多的部分,另一部分是比蓝花多的部分。

  ⑤师:现在我们根据红花13朵,蓝花8朵这两条信息,你能列式解决这个数学问题吗?

  生答师板书:13—8=5(朵)

  师提问算式意义:13表示什么意思?从13朵红花里减去的是哪8朵?5表示什么意思?

  生解释后师小结:这道算式的意思是:从13朵红花里减去和蓝花同样多的8朵,就得到红花比蓝花多的5朵了。由于是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所以要用减法。

  2、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新知。

  (1)师:孩子们,刚才只是个别小朋友动手摆一摆,你们想不想也来试一试?下面得先听清活动要求,比一比谁听得最仔细!

  点击课件出示要求:摆一摆,比一比,说一说,算一算?

  摆一摆:各自从学具盒中轻轻取出所有图形,同桌两人合作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把两种图形摆一摆。

  比一比:同桌两人比一比两种图形谁多谁少。

  说一说:和同桌互相说一说:谁比谁多几个?谁比谁少几个?谁和谁相差几个?

  算一算:口头列式计算两种图形相差几个

  (2)请两组学生上黑板反馈。

  师:你摆的是什么图形?摆了多少个?带大家数一数。(相机板书朵数)

  再请问这位同学,你摆的什么图形?有多少个?带大家数一数。用一句话说说两种图形的多少关系。还能怎么说?可以怎样列式?

  3、补充课题:

  师:同学们,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比多少(板书:多少)

  三、练习巩固。

  1、水果问题。

  果园里,熊大和熊二种的`水果成熟了。

  (1)看,他俩摘了什么水果来?

  (2)猜一猜苹果和西瓜谁多谁少?

  (3)为什么猜苹果比西瓜多?

  (4)小朋友们真聪明,的确,熊大摘了42个苹果。熊二摘了10个西瓜。(点击课件出示相关数据)

  (5)要知道苹果比西瓜多几个可以怎样列式?(课件出示问题)(生口头列式,师板书)

  (7)算式中的42表示什么?10表示什么?从42个苹果里去掉和西瓜同样多的10个,就剩下比西瓜多出的32个。有了算式之后,遇到数量多的问题,我们就不用再一一摆出来了,这就方便多了。

  2、跳绳问题。

  (1)熊大熊二吃完水果,他们决定要运动运动来消化一下。于是,他们来到了运动场,看看,他们在干嘛?(跳绳)他们在说什么?

  (2)根据图中给的信息,你能提一个和今天所学知识有关的问题吗?

  (3)①一学生提问:“熊大比熊二多跳了多少下?”

  师:谁来用算式解答?另一学生列式。

  ②生继续提问:“熊二比熊大少跳了多少下?”学生列式。

  ③师:“同学们,通过两个问题的两次列式,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这道算式作用可真大,可以解决不同说法的同一个问题。

  3、课间放松:

  师:小朋友们,喜欢熊大熊二吗?一起来欣赏”熊出没“的主题曲,会唱的一起唱,放松一下吧!

  播放歌曲《熊出没主题曲》

  4、光头强伐木问题。

  (1)师:在《熊出没》这部动画片中除了有让人印象深刻的熊大和熊二,还有谁呀?(光头强)光头强有一个工作,是什么呀?(伐木)

  今天,光头强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还给我们带来了两条信息。(出示信息)谁来当小老师读一读。

  (2)根据这两条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问题1:光头强一共伐了多少棵树?

  这个问题谁来解决?12+23=35(棵)

  问题2:第二天比第一天多伐了多少棵树?(师板书列式:23—12=11(棵))

  这道算式还能解决什么问题?第一天比第二天少伐了多少棵树?

  (3)同学们,照光头强这样的伐木速度,地球上的绿树将会怎样?

  (4)播放保护树木视频。

  (5)你打算怎么保护地球上的树木?

  引出:种树。

  四、拓展:

  师:熊大和熊二为了保护咱们的地球,已经率先行动了。看,这是他们种的树。

  课件出示:熊大熊二第一天种了45棵树。第二天种了30棵树。

  师: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师:第二天再种多少棵树就和第一天同样多了?这个问题和今天刚才提的哪个问题的意思是一样的?(课后解答)

  五、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比多少》教案14

  小班数学《比大小》

  小班数学小班教案小班数学小班教案小班数学小班教案小班数学小班教案小班数学小班教案小班数学小班教案小班数学小班教案小班数学小班教案小班数学小班教案小班数学小班教案小班数学小班教案小班数学小班教案小班数学小班教案

  活动内容:比大小(计算、语言、社会性)

  活动目的:

  1、寻找发现生活中大小不同的物品。

  2、通过观察、比较,能用语言清楚地表达出“谁的大,谁的小”,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3、能主动参与,在活动中积极探索。

  4、随即进行谦让教育。

  活动准备:

  1、创设天线宝宝家的情景,摆放各种大小不同的物品,如:碗、盘子、汤匙、玩具、衣服、鞋子等。

  2、在活动周围贴上大小不同的卡片,一样的卡片大小各一。

  3、活动室外面铺上大地垫和小地垫,摆放大的天线宝宝、大纸箱和小的天线宝宝、小纸箱。活动预设:

  一、谈话引入

  天线宝宝欢迎大家来到天线宝宝乐园来做客。丁丁喜欢大的东西,拉拉喜欢小的东西。(出示天线宝宝和他们喜欢的大东西和小东西)引导幼儿说一说他们分别喜欢什么?观察分析

  该环节作为引入,孩子很感兴趣。但是有些孩子吸引力都在天线宝宝上,不能听清老师的要求。

  二、找一找,说一说

  天线宝宝乐园里还有许多有大有小的东西,请大家去看一看、找一找,回来告诉老师和

  [1][2][3]下一页小朋友。小朋友可别乱拿东西,天线宝宝们会生气的!

  幼儿自由探索——集中个别讲述:看到什么东西大,什么东西小?(结合社会性,进行谦让教育)。

  观察分析

  孩子们对桌上摆放的玩具动物很感兴趣,许多男孩在玩玩具,出现了争抢的现象。活动后的讲述活动,一些孩子不能集中注意力,不能倾听老师和同伴的话。

  三、比一比

  小朋友很聪明,天线宝宝们在卡片上画了许多的礼物送给大家。每人到周围拿一张卡片,然后去找和你卡片上礼物一样的小朋友,两个人手拉手随便找个位置坐下来,说一说:们的礼物都是什么?谁的大?谁的'小?

  老师简单示范——幼儿自由找朋友——集中讲述。

  观察分析

  在找卡片的过程中,能力强的孩子会主动去找自己卡片上内容一样的好朋友,能力较弱的孩子则不能,有些孩子没有找到好朋友。因为固定位置的影响,有的孩子找到了好朋友却不能一起坐。

  四、延伸活动

  天线宝宝要到外面去玩,小朋友们要不要一起去呀?门口有一条宝宝通道,拿大礼物的小朋

  友要爬过大的通道,去找大的天线宝宝;拿小礼物的小朋友要爬过小的通道,去找小的天线宝宝,然后把卡片放进他们的口袋里。可千万别放错了!

  幼儿根据卡片上物体的大小怕地点——根据物体的大小将卡片放进大小不同的篮子里。观察分析

  孩子们对爬很感兴趣,能按老师的要求不推不挤。有个别孩子将大卡片放进小箱子。自反思

  一、适宜性行为

  1、此次活动的选材上基本能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活动各个环节连贯。

  2、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高。

  二、不适宜性行为

  问题1:各个环节赶过场,给孩子自由探索的时间少。

  原因:怕孩子们在自由探索时,没有按要求去做,所以孩子们才自由活动一会儿,就急着把他们集中回来。活动的指导没有针对性。

  对策:应放手让孩子们自由探索,并给予一些能力较弱、不愿参加活动的孩子重点指导。还可以发挥孩子之间的互助精神,以强带弱。

  问题2:在“找卡片”这一环节中,许多孩子找到卡片,也找到和自己卡片上物品相同的好朋友。但是两个好朋友没有坐在一起,互相讲述,互相交流得较少。

  原因:孩子们受固定位置的影响。

  对策:改变椅子的摆放。

  问题3:延伸活

一年级《比多少》教案15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关系符号“>”“<”“=”并理解其含义,知道读法、写法,能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找一找,数一数,比一比的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符号化思想方法,以及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体会符号的简洁、明了的应用功能,感知符号在数学中的功能及其文字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以及创新的数学思想。

  二、目标分析

  比较两个抽象数的大小,是数概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学习这部分知识是有困难的。教学时,引导学生在已有的一一对应比较多少的方法基础上来学习,鼓励学生用不同的形式来表征比较的结果,并在此基础上引入“>”“<”和“=”三种符号及其含义。由于“>”和“<”比较相近,学生难以分辨,教学时,通过学生自己的分辨小方法和教师讲授的顺口溜以及之后的小游戏来帮助学生熟悉并且能正确使用这三种关系符号。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区分和记忆“>”和“<”。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和“=”。

  四、教学准备

  课件,猴子、梨、桃、香蕉图片,三种符号图片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1、回顾已经学习了哪些数字?(1~5)

  2、小猴欢欢今天过生日,它邀请了2位好朋友一起参加生日派对,欢欢的爸爸、妈妈帮它们准备了很多好水果,来看看都有些什么?(出示图片)(2根香蕉、3个桃子、4个梨)师:怎样摆就能一眼看出谁多谁少?要求学生用所学的知识一一对应的把所有物品排列起来。发现猴子数量和桃子的数量一样多,梨的数量比猴子的数量多,香蕉的数量比猴子的数量少。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创设小猴过生日的故事情节有效地激发来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旧知和新知搭建了桥梁。

  (二)激发兴趣,类比迁移

  1、认识关系符号

  (1)教学“=”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说一说谁和谁同样多?师:一只猴子吃一个桃子,桃子够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要求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加以说明。3只小猴的数量和3个桃子的数量同样多,可以写成3和3一样多。师:数量一样多的情况用符号怎样表示?可以让学生先表达想法,之后教师帮助学生进行梳理,将3和3一样多写成3=3,并认识等号。

  总结:当小猴和桃子的`数量同样多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用“=”来表示,读作“3等于3”。由于等号表示的是两边的数量相等,所以写的时候要把两条线画得均匀而且一样长。(板书3=3,等号,读作:3等于3)全班一起读一读,然后边读边在本上写一写这个新认识的符号朋友。

  (2)教学“>”师:一只猴子吃一根香蕉,香蕉够分吗?大家想办法说明。

  预设

  1、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出猴子多,香蕉少。预设2:刚刚猴子的数量和桃子的数量同样多可以用“=”来表示。这回猴子的数量比香蕉的数量多,也就是3比2大,可以用“>”来表示,写作3>2。总结:猴子的数量3多于香蕉的数量

  2、我们就用“>”(大于号)来表示,把3写在前面,然后写“>”,最后写2。读作“3大于2”。全班一起读一读,然后边读边在本上写一写这第二个符号朋友。

  (3)教学“<”师:分完了桃子和香蕉,现在咱们来分一分梨。一只猴子吃一个梨,梨够分吗?你是怎么想的?预设1:用一一对应摆图的方法比较猴子少,梨多。预设2:刚刚猴子的数量和香蕉的数量多可以用“>”来表示。这回猴子的数量比梨的数量少,也就是3比4小,可以用“<”来表示,写作3<4。总结:也就是说把3写在前面然后写上“<”这个符号,最后再写4。这个“<”是小于号,表示3比4少,读作3小于4。全班一起读一读,然后边读边在本上写一写这第三个符号朋友。要求学生用学具摆出图,找到两个数大小关系,并用所学的符号进行连接。将摆图的结果写出来,再与他人说一说。师:刚刚咱们认识了3个很棒的符号朋友,通过读一读和写一写,你发现它们身上的优点了吗?能跟大家分享一下吗?

  (4)辨析:大于号和小于号是一对好兄弟,长得很像,该怎么区分它俩呢?(张着大大的嘴的一边就是大数,尖尖的小尾巴的一边就是小数,大数在前面就是大于号,小数在前面就是小于号。)教师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并教顺口溜:大数在前用大于号,小数在前用小于号。大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嘴巴朝小数。

  2、小游戏:

  (1)介绍游戏规则出示两张数字卡片,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用“>”“<”或“=”连接。教师演示游戏玩法。教师出示5和3,学生选择“>”摆在两个数中间。

  (2)同学之间进行游戏,一人出题,其余人摆符号。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小游戏,让学生感受到“>”“<”“=”可以表示两边的数的大小,还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逐步建立数感和符号意识。

【一年级《比多少》教案】相关文章:

一年级健康教育教案02-04

一年级语文教案11-10

一年级上册识字教案09-18

一年级语文授课教案08-31

一年级《整理与复习》教案09-19

一年级数学教案03-17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12-19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3篇05-18

精选小学一年级的教案3篇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