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8-11 10:00:23 教案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讲述了玄奘西行取经的前因后果、艰苦历程,表现了玄奘和尚严谨治学,百折不挠的精神以及他对中国佛教的发展好东西方文化交流所作出的卓越贡献。

  【设计理念】

  减少繁琐的分析讲解环节,给予学生充分探索、发现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课文,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获得思想启迪。

  【教学目标】

  1.通过默读课文,了解玄奘西行取经的艰苦过程好传奇经历,体会玄奘严谨治学、百折不挠的精神。

  2.认识生字“奘、缉、僧”;积累“缉拿、束手无策、百折不挠、传奇、家喻户晓”等词语。

  【重点难点】

  玄奘西行取经的艰苦过程及西行取经的巨大影响。

  【教学准备】

  《西游记》中有关唐僧西天取经的视频及取经线路图。

  【教学时间】

  一课时

  【设计流程】

  一、激趣引入,理解题目。

  1.播放《西游记》中的片段,简介玄奘:该片以神话的形式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历尽艰辛,终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其实,《西游记》中的唐僧在我国的历史上确有其人,他叫玄奘,唐代的高僧。他在国内遍访名师,感到所学分歧,难得定论,便决心到天竺学习,求得解决。于是,他在唐太宗年代,就从凉州玉门关西行赴天竺,在那烂陀寺从戒贤大师受学,后又游学天竺各地,于贞观十九年回到长安。他译出经、论75部,共1335卷,并撰有《大唐西域记》一书,成为研究印度等中亚等地古代历史地理和从事考古的重要资料。

  2.读题,说说自己对题目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课文主要写了谁的什么事?

  三、再读课文,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1.说说唐玄奘是个怎样的人?

  2.唐玄奘西行取经的原因是什么?

  3.唐玄奘西行取经的时间、路线是怎样的?

  4.唐玄奘西行取经遇到了怎样的困难?

  5.唐玄奘西行取经产生了哪些影响?

  四、细读课文,重点解决以上问题。

  1.带着以上的问题自学课文。

  2.小组交流自学的情况:分享各自的收获,提出在自学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及未能解决的问题,集多人的.力量解决疑难。

  3.汇报点拨,深入理解课文。

  理解唐玄奘西行的路线、时间时,结合课件,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玄奘西游去回的路线及在什么地方遇到的困难及对待困难的方法。

  说说玄奘西行取经的事迹中,给你印象最深的场景或细节是什么。对此你有怎样的感受?

  五、巩固练习,拓展交流。

  1.选择文章中自己最深刻的内容复述。

  2.你知道哪些中国古人或现代人不畏艰险,为促进文化交流做出贡献的故事?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发现相同的两个字调换顺序后组成的词,所表达的意思不一样。

  2、能自主根据形声字特点进行识字。积累运用词语。

  3、能自己读懂小故事。

  4、以“我们的小制作”为主题开展口语交际。

  5、自主学习,乐于展示。

  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口语交际、积累词语

  2、难点:进义词词义的.区分,口语交际。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交流共享。

  教学准备:投影仪、生字卡片、收集资料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1、出示词语。

  奶牛 牛奶 图画 画图 蜜蜂 蜂蜜 牙刷 刷牙

  水池 池水 山上 上山

  2、自读词语,小组交流自己的发现。

  3、全班交流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每组词语的两个字都相同,只是交换了前后的位置。第一大组都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因为颠倒了字的顺序,所以表达的意思不同了。第二大组的第一竖行是表示事物名称或地理位置的词,交换了字的位置,就变成了表示动作的词。

  4、你还能说出类似的词语吗?以小组竞赛的方式,看哪一组说得多。

  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然后用多种方法朗读。

  二、日积月累

  (一)是“读读认认”;

  1、投影出示字词。

  2、组内交流说发现。(形声字;用熟字加熟字的方法识记新字。)

  3、游戏识字。

  *卡片认读生字提示

  “姓、警”的正确读法;

  *任意抽卡片认读

  *送信游戏

  *同桌互读,全读对的给同桌画颗星。

  4、自由练习读词语,扩词练习。

  (二)是“我会填”;(“我会填”是选择近义词填空的练习。)

  1、说说每组的两个词是什么关系。(近义词)

  2、结合生活分别用这两个词造句。

  3、说说差别。

  4、填空。

  (三)是“我会读”。

  “我会读”是阅读《鲁班造伞》这篇短文。

  1、学生默读明意,自主识字。

  2、朗读感悟:鲁班善于思考,动手创造。

  3、谈谈自己的读书心得和想法。

  4、把这个故事讲给小朋友或家长听。

语文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在看看、说说、画画、玩玩中,理解儿歌内容,激发幼儿大胆说话的愿望。

  2、 初步理解诗歌内容,并喜欢用动作表达自己对诗歌的感受。

  3、 丰富词汇:柳枝、翩翩。

  活动准备:

  1、 课前带幼儿观察春景,积累粗浅的感性经验。

  2、 春天背景图一幅,眯眯笑的桃花、绿绿的柳枝、黑黑的燕子、花花的蝴蝶图片各一幅用报纸遮住一次排开贴在墙壁上。彩笔等。

  3、 歌曲《下春雨了》磁带一份。配乐诗歌朗诵《画春天》

  活动过程:

  1、 律动《下春雨了》,感受春天雨露的亲切。

  师:春天到了,调皮的小雨点也来了。

  2、 通过观察图片,初步感受诗歌的意境内容,能大胆地用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

  师:雨停了,现在想不想跟我一起去看春天的景色?跟我走吧!

  A、出示图片(红红的桃花眯眯笑,有笑脸的桃花)。

  师:你看到了什么?她是什么颜色的?红红的桃花现在在干什么呢?你来学学它的样子。他还会在干什么?请你来学学它的样子。我门一起来试试。

  B、出示绿绿的柳枝弯弯腰(拟人化,柳树手插腰)。

  师:教师带幼儿到柳树前,你看到了什么?什么颜色的柳枝?柳枝在干什么?你来学学柳枝弯弯腰!我们一起来学学。

  C、出示燕子高高飞

  师:呀!它是谁呀?燕子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燕子在干什么?飞地高还是低啊?你会飞吗?表演给大家看看,我们一起飞吧!

  D、出示花蝴蝶的图片

  师:小朋友们别忘了还有我呢!是谁呀?它身上有很多种颜色我们叫它花蝴蝶。谁知道花蝴蝶有什么本领?花蝴蝶也会飞,花蝴蝶飞呀飞,像在干什么?给他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翩翩舞。学习词“翩翩舞”我们一起来学蝴蝶翩翩舞吧。(边飞边念翩翩舞。)

  4、 儿的`回答做画,让幼儿进一步理解并熟悉诗歌内容。

  师:春天的景色美吗?春天春天真美好,让我们画张春天的画吧!

  师:用什么画春天呢?好,就用这些彩笔吧,学习词“彩笔”,

  师:刚刚在路上你看到了什么?桃花在干什么?听,录音机宝宝看到我们的画,想给我们念一首春天的诗歌。(红红的桃花眯眯笑)它是怎么说的?(多请几个幼儿学念,并及时鼓励念地好的幼儿)

  师:你还看到了什么?柳枝在干什么?听,(绿绿的柳枝弯弯腰)它说了什么?(多请几个幼儿学念,并及时鼓励念地好的幼儿)

  师:还有谁呢?继续听录音。黑黑的燕子在干什么?(多请几个幼儿说。)

  师:咦?花蝴蝶哪儿去了?它在干什么?用一个好听的词叫翩翩舞。

  师:春天美好吗?春天春天多美好!我们一起来夸夸春天吧!

  5、 完整欣赏诗歌两次

  师:录音机宝宝把我们刚刚看到的景色编成了一首好听的诗歌,你们听。

  师:我也会了,让我也来试试。

  6、 幼儿表演诗歌数次

  师:诗歌好听吗?让我们给这么美的诗歌配上好看的动作吧!已经学会诗歌的幼儿也可以边跳边念。

  7、 活动结束

  师:春天的诗歌可真美,让我们变成翩翩舞的蝴蝶到外面去春游吧。

  附诗歌: 画春天

  我用彩笔画春天,

  红红的桃花眯眯笑,

  绿绿的柳枝弯弯腰,

  黑黑的燕子高高飞,

  花花的蝴蝶翩翩舞,

  春天春天多美好。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生字,理解新词。

  3、联系课文理解文中打比方的句子,并能模仿造句。

  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了解烟台四季不同的海上奇观和烟台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悟关键词句,感受烟台海的壮观绚丽,人的勤劳能干。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构建阅读话题。

  1、引导学生谈谈对大海的印象。(可回忆《赶海》)

  2、出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发现烟台以及其北面临海的特点。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播放配乐朗诵,交流听后感受。

  2、放手试读,整体感知。

  3、反复朗读,正确连贯认读。

  (小组长在组内主持评议、改进)

  4、点名分自然段朗读,读后评议。

  5、检查生字词的自学效果。

  (1)出示,点名认读。

  (2)理解:礁石、锚、起锚等词语的意思。

  (3)点名说字形特点及书写注意点。

  (4)教师范写、讲解,学生描红、临写。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说话提示: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什么?

  2、强调关键词语:冬、春、夏、秋,海、人。

  3、学生在组内讨论练说。

  4、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四、课后练习。

  朗读课文,练习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自读全文。

  二、精读课文

  1、师生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各自读介绍“海”的部分。

  (2)你觉得要读好这段话,要突出哪些词语?

  (3)引导学生交流,归纳出“气势汹汹、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扑向……溅起……发出……掀到……”等词句。

  (4)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寒流袭来时,烟台海浪汹涌的壮观景象,体会烟台海的独特。

  (5)在海边的人们是怎样的?找出课文中描写人的有关词句。

  (6)学生交流,教师归纳:有“纷纷顶着……观赏……不顾……站在……拍照留念”等词语,体会烟台的人和外地的游客不畏严寒、不惧风浪的豪迈情怀。

  (7)引导学生开展朗读竞赛,在读中进一步感受烟台海的独特魅力。

  (8)你觉得冬天的海美吗?愿意记住它吗?先自己读读,再在小组里试背,最后有感情地背给大家听。

  (9)点名背,评议、小结背书情况。

  (10)小结学习方法:整体读,感知本段主要意思;分层读,抓住关键词句理解体会;赛一赛,读出自己的领悟;背一背,表达自己的感情。

  2、学生按上述的学习方法在小组内自学介绍春、夏的两个自然段。

  (1)学生自学。(读、赛、背)

  (2)分四人小组讨论、汇报。

  (3)集体评议汇报情况。

  第3自然段,抓住“嬉笑着追逐着奔向、触摸到、退了回去、扑了上来,像个顽皮的孩子”等词句,体会冬去春来,烟台的海“微波泛起”的景象。通过“脱去、驾船驶过、播下希望的种苗,期待着收获的季节”等语句,感受烟台人不误春时、勤劳繁忙的情景和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幸福生活。

  第4自然段,抓住“凉爽和惬意、水平如镜、浮出、拖着、倒映着、呢喃细语”等词语,感受夏日烟台的海的浪漫可爱,人海相依的恬静和惬意。

  三、课后拓展练习。

  1、把1—4自然段有感情地背给同学、家长听,请他们进行书面评价,将书面评价添加到成长档案袋里。

  2、用上“像、宛如”等词语,练习写一些打比方的.句子。与众不同的句子,老师将会奖励“创造星”或“聪明花”。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在冬、春、夏三季节中,烟台的海各有什么特点?

  2、你能通过朗读将这些特点表现出来吗?

  二、指导学生继续精读课文。

  1、自读第五自然段,整体感知。

  2、找出最能表现秋天海的特点的句子,朗读体会。

  “一到立秋这天,海水立刻变得格外湛蓝,天空也显得格外明朗,较之昨日,空气中立刻就有了秋的凉意。”

  “秋天的海平添了几分充实与忙碌”

  3、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哪些句子能够看出渔民紧张忙碌的生活?

  “渔家驾船出海了,货轮起锚远航了……”

  4、开展朗读竞赛,指导有感情朗读、背诵。

  5、总结冬、春、夏、秋四季烟台海的特点。

  “冬日的凝重、春日的轻盈、夏日的浪漫、秋日的充实(忙碌)”

  6、齐读第6自然段,填空:烟台的海是一幅( ),是一道( ),是一座( )。

  7、轻声自读,体会画、背景、舞台。

  8、欣赏画面,加深理解。

  说话提示:说是“一幅画”,是因为( );说是“广阔的背景”,是因为( );说是“壮丽的舞台”;是因为( )。

  三、课堂演练。

  1、烟台的海一年四季都是那么迷人,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个季节呢?向游客作一番介绍。

  2、你游览过什么地方?哪里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能让我们分享一下吗?

  3、学生演练,集体评议。

  四、课后拓展练习。

  1、写一个片断,介绍一处迷人的风景,作为自己手抄小报的备用稿。

  2、预习《黄果树瀑布》。

语文教案 篇5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认识18个生字,学会其中13个;正确读写“任凭、无忧无虑、闭息凝视、温柔可亲、丰富多腔、变化多端、枝折花落、生气勃勃”等词语,语文教案-猫。

  2、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掌握课文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课题:猫(齐读) 板书:猫

  导语: 谁养过猫?能用一句话说说你对猫的整体感觉吗?(学生发言)同学们,老舍先生也很爱猫,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课文——《猫》,就体现了他对猫的喜爱之情。

  (二)学习新知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一类生字要求会写),理解字义。

  (1)学生自己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2)课堂反馈自学情况。

  ①指名读生字:媒体演示13个生字。

  ②正音:辟 p@

  ③辨析多音字:和

  运用媒体解决:

  A.出示“和”字,让学生读出它的字音,同时点击画面出示相应的拼音;

  B.让学生用“和”字的不同读音组词。

  ④分析字形结构,记忆生字。

  ⑤理解词语:(可用查字典法、知字义解词义的方法)

  任凭:不论,无论。

  无忧无虑:没有忧愁和担心。

  闭息凝视:有意识地暂时抑制呼吸,聚精会神地看。

  生气勃勃:形容富有朝气,充满活力。

  2、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初步感知课文。

  思考:老舍先生笔下的猫留给你怎样的印象?

  读完课文,先标序号,再用一句话说一说老舍先生笔下的猫留给你的印象。(只要与课文内容有关均可。)

  板书: 古怪 淘气 可爱

  (2)再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

  思考:课文中哪几自然段写了猫的性格古怪,哪儿又写了猫的淘气?并分别用曲线画出概括介绍的句子,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猫》。

  1——3自然段:猫的性格古怪。(成年的猫)

  4自然段:满月的小猫淘气可爱。

  思考:成年的猫和满月的小猫既有不同的特点,又有相同之处,请你从概括介绍的句子中找找答案。

  两句话分别是:“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从两句话中,我们可以分别知道成年的猫性格古怪,满月的小猫淘气的'不同特点,从“更可爱”的“更”字,可以想到作者认为成年猫和满月的小猫的共同之处是它们都可爱。(教师根据学生发言修改板书)

  板书:

  小结:老舍先生用风趣亲切,通俗晓畅的语言,表现了猫的性情,字里行间流露着对猫的喜爱之情。下节课我们再深入学习。

  3、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附: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读懂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产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读懂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默读课文,想想两种猫有什么不同特点,又有什么相同之处?

  板书:同上节课板书

  (二)学习新知

  1、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这一段是从哪几方面写猫的性格古怪,可以画一画,可以作批注,还可以读一读,再说说作者是怎样写具体的?

  第一自然段:从性情方面写猫的性格古怪。写了猫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

  板书:老实——贪玩——尽职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学生分析的同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第一自然段时,要读出作者行文时的多重转折、回环婉转的语气。并结合课文理解“无忧无虑、闭息凝视”等词语。

  (3)总结学法:

  A.默读思考从哪方面写猫的性格古怪;

  B.勾画、批注、朗读理解课文;

  C.说一说具体表现。

  2、学习第2、3自然段。

  (1)运用刚才总结的学习方法,学习第2、3自然段。理解词语:温柔可亲、丰富多腔、变化多端等。(先自学,再小组交流,最后汇报)

  第二自然段:从脾气方面写猫的性格古怪。主要写了猫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也不出。

  板书:温柔—一固执(根据课文内容总结出来的)

  第三自然段:从猫的胆量方面写它的性格古怪。主要写了猫什么时候都害怕,有时又非常勇敢。

  板书:害怕——勇敢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总结第一部分。思考:为什么说猫的老实、贪玩、尽职,温柔、固执,害怕和勇敢这些表现,构成了它古怪的性格呢?

  (1)分

语文教案 篇6

  一、教材分析

  《黄河的主人》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的一篇课文。它是一篇意蕴深刻、震撼人心的优美散文。

  这篇散文描写了波浪汹涌的黄河和河上羊皮筏子的艄公驾驭黄河的风采,赞扬了艄公凭着勇敢、智慧、机敏,战胜惊涛骇浪的黄河精神,并以“黄河的主人”的美誉来赞美他。

  课文依照人们观察事物、了解事物的规律,依循“初看羊皮筏子→细看羊

  皮筏子→感受羊皮筏子”的顺序来结构全文。

  文章开篇并没有直接描写羊皮筏子和艄公,而是浓墨重彩写黄河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险恶气势,极力渲染黄河气势之大、险情重重,为下文描写黄河的主人的品格作铺垫。

  汹涌奔腾的黄河足以让作者惊叹不已,然而更使作者惊讶的是在湍急的黄河上还有羊皮筏子贴浪前进,如履平地,而且还载着六七个人,文章到此,局面惊心动魄,行文跌宕起伏,处处充溢惊奇,扣人心弦,易于引起读者的高度注意。

  羊皮筏子的乘客在急流中谈笑风生,勇敢大胆,羊皮筏子的艄公冷静稳健、从容不迫的气质深深地震撼了作者的心灵,震撼了读者的心,让人感到人类的伟大与不平凡。因而作者由衷地称艄公为“黄河的主人”。

  综观全文,课文条理清晰,结构严谨,层层渲染,中心突出,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同学读懂揭示课文中心的重点句,即“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教学的难点是协助同学弄清课文各局部和中心之间的有机联系。

  二、基本理念

  强化理念淡化理论,是我在语文教学研究与实践中一以贯之的做法。作为一名在语文教学第一线跌打滚爬了十八年的教坛老兵,以下六个方面的基本理念,是我在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融合教与学的长期实践经验,概括提炼的具有浓郁个人风格的东西,它们贯穿于我的每一节课堂教学。可能有失偏颇,就教于在座的诸位专家。

  1、语文观:语文是同学自身学会的,不是老师教会的;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书“十字经”课课要念。

  2、质量观: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差别发展、可持续发展。

  3、角色观:蹲下来看小朋友;师生是一起的研究者;走近同学,走进同学(让师生的心灵在课堂上呼应起来);鼓足教育期待的风帆(它是催化剂,催化创新的意识;它是播种机,播种的希望越大,收获的果实越多;它是童话的圣殿,将课堂变成同学的精神家园)。

  4、教学观: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方法、重情趣。

  5、设计观:目标与智能的多元化,内容与方式的选择化,结构的模块化(变线性结构为模块结构),节奏的弹性化(与同学的学习情绪谐振)。

  6、评价观:评价是激励的艺术。在我的课堂上,不只有老师对同学的评价,同学的自评和互评,而且有同学对老师的'评价,这种多元性、多主体的评价,形成了一种强力“思维场”,让同学的思维在强力碰撞中迸发美丽的火花。

  三、优秀教案

  共分四个模块。

  第一模块:整体感知,初步感受黄河。

  自由快速(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后用一个词语(最好是成语)说出黄河给你留下的印象。

  第二模块:“多管齐下”,深入感受黄河。

  1、多媒体出示课文第一节内容。指名感情朗读,齐读。

  2、小组合作学习:除了用朗读来表示黄河的气势之外,你还能用哪些方式来表示呢?

  3、多媒体出示“巨石被推入黄河中,推出几十米远”的动画演示。

  4、播放黄河万马奔腾、滚滚东流的录像。看后再次感情朗读。

  第三模块:读写结合,内化精神。

  (一)读

  1、激发、体验情感:假如是你在这黄河的羊皮筏子上,你的感受如何?作者的心情又是怎样呢?细读课文2~6节。

  2、黄河的主人又是怎样的风采?练读第6节。说说你觉得应该怎样读。

  (二)写

  同学自主选择其中一项练写:

  1、围绕“专心致志”展开想象,把“艄公驾驶筏子破浪前行”写具体。

  2、围绕谈笑风生展开想象,把乘客的表示用“有的……有的……有的……”的排比句写具体。

  体会以上两项之间的联系。

  第四模块:延伸拓展,升华主旨。

  刚才我们充沛感受到了黄河惊涛骇浪、浊浪排空的气势,领略了黄河主人勇敢镇定的风采,此时,你想说些什么?

  同学自主选择:

  1、黄河,我想对你说……

  2、艄公,我想对你说……

  3、同学,我想对你说……

  4、我想对自身说……

语文教案 篇7

  【内容简析】

  本次语文百花园的五个栏目共安排了六项语文实践活动,内容有连接词语、给句子加标点、读背成语、阅读短文、口语交际、习作练习等。目的是培养学生养成准确使用词语的习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初步学会使用冒号和引号,运用本单元学习的读书方法阅读短文,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和作文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设计理念】

  加强自主练习,凸显阅读训练重点,注意说与写的结合,着眼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教学目标】

  1.正确搭配词语,培养准确用词的习惯。

  2.初步学会使用冒号和引号。

  3.通过读背、采集表示诚实守信的成语,进一步丰富语言积累,渗透诚实守信的思想教育。

  4.通过阅读短文,强化默读思考、质疑问难的阅读能力训练。

  5.通过指导学生说说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我”,并选择其中一个年龄段写下来,促进学生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

  【重点难点】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训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教具准备】

  “能说会道”情境图,要求学生带来自己小时候和不久前拍的相片(没有近期照片,可带一面小镜子)。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语海畅游”“积少成多”“阅读平台”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又和“语文百花园”见面了。希望大家在这次语文实践活动中,又有丰厚的收获。

  二、学习“语海畅游”第一题——我会连

  1.提出要求:“我会连”有两组词语,请大家先读一读,想一想,左边的词语应该和右边的哪个词语交朋友,然后动笔连一连。

  2.出示两组词语,请两位同学连一连,其他同学在书上动笔做一做。

  3.请两位同学分别把自己连起来的.词语读一读。如有差错,及时纠正。

  4.全班齐读。

  三、学习“语海畅游”第二题——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1.教师介绍冒号和引号的一般用法。

  (冒号在两个句子中的作用是停顿以提起下文,表明后面引号里的话是句前的人说的。这是冒号最常见的用法。引号在两个句子中的作用是标出句子中的引用部分,标明引用的是说话人直接说的原话。这是引号的常见用法。)

  2.出示两句话,指名读句子,并说说哪些是说话人的原话。

  3.动笔加标点,提醒除冒号、引号外,还要加上其他标点。

  4.讲评。

  四、学习“积少成多”(读读背背)

  1.出示成

  教案《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百花园六》教案》,来自网!

  语,指导把字音读准确。

  2.借助词典,说说成语的大意。

  3.同桌互背。

  4.把成语抄在“采集本”里。

  五、学习“阅读平台”《周处除三害》

  1.《周处除三害》是我国古代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做人的道理。同学们读一读就知道了。

  2.自由读短文,遇到生字,可以查字典或向同学请教。

  3.指名读短文,简要说说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出示文后思考题,让同学边读边想,并写出不懂的问题。

  5.围绕文后思考题讨论交流。

  6.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进行讨论。

  7.读完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8.摘记自己喜欢的词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能说会道”

  一、揭示话题,明确要求

  1.出示“能说会道”情境图,说说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2.请同学们读课本的具体内容,看看这次“能说会道”有什么具体要求。

  (①说的内容是“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我”,重点是自己的“样子”;②要仔细观察自己的照片,注意外貌、姿态和表情;③想象十年后的样子要合乎情理。)

  二、观察照片,介绍交流

  1.各自拿出小时候和不久前拍的照片,仔细观察,想想怎么介绍自己的样子,说话前可以把介绍的顺序和介绍时要用上哪个词语记在卡片上。

  2.分小组互相介绍交流,教师了解交流情况。

  3.指名介绍。

  4.说后评价。(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评价:①抓住外貌、姿态和表情的特点;②按一定的顺序说清楚。)

  三、展开想象,说说“将来”

  1.看照片或镜子中的自己,想象十年后自己会变成什么样子,也可以想象那时你在做什么事。

  2.指名介绍,并进行评价。

  3.小组交流。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笔下生辉”

  一、想一想,自己喜欢写哪一个年龄段

  二、理清顺序

  三、动笔练习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与其他生命互爱互助,和睦相处。

  2.过程与方法: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揣摩作者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得真实、具体的。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与其他生命互爱互助,和睦相处。

  教学难点:

  揣摩作者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得真实、具体的。

  教学准备:收集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发生的真情故事。

  教学方法:

  谈话法

  故事深化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在以往的文学作品以及你的生活经验中,狐狸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学生简单谈对狐狸的印象。)那么,通过对第4课的预习,狐狸又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请用一两个词或一句话说一说。

  2、是什么让同学们对狐狸的印象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我们一起学习课文《金色的脚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声自读课文及阅读提示,读准字音,读通语句,了解故事大意,并勾画出重要提示。(学生读文)

  2.汇报初读情况。

  (1) 本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2) “阅读提示”对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尝试拟订自学提纲。(相机板书关键词)

  预设提纲:1.快速阅读课文,思考①老狐狸为了救小狐狸都做了些什么?②狐狸一家和正太郎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交流读后的感受。

  (3) 说说你还有什么问题?

  预设可能提出的问题:“我”为什么要帮助救狐狸?课文结尾及题目有什么含义?……

  补充提纲3.解决同学提出的问题;4.思考作者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得真实、具体的。

  三、自主探究,讨论交流

  1.根据自学提纲独立思考,勾画圈点作批注;思考完毕可与小组同学交流。

  2.集体讨论交流:

  (1)狐狸为了救小狐狸都做了些什么?(老狐狸夫妻俩设“调虎离山”之计营救小狐狸;老狐狸深入“虎穴”做窝喂养、营救小狐狸。)

  老狐狸营救小狐狸的过程中,哪些情景最让你感动?(通过交流,朗读,体会动物之间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歌颂爱的伟大。)

  (2)狐狸一家和正太郎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课文的这一部分中,哪些地方给你感受最深,有何感受?

  (3)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脚印”为题?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进行探讨。

  “金色的脚印”表面意思是阳光照耀下,印在雪地上狐狸的脚印。深层次看,“金色”一般用来形容那些十分珍贵、有意义或值得纪念的东西,在这里指狐狸一家得到人们的关心而团聚,又开始了它们美好的生活;这脚印,不仅包含着狐狸一家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以及它们对人类的友善,也包含着人类对其他生命的珍重与爱护。

  3.教师小结:动物是可爱的,友好的,更有感情的'。当人类施惠与它们时,它们会全力报答人类对它们的爱护和尊重。当动物对人类流路感情时,一点也不亚于人类对人类流露的感情,而这份感情更让人感动和珍惜。

  四、课外延伸,升华主题

  1.你能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人与动物的故事?

  (海豚奥利纳;海龟救人的故事;丹顶鹤的故事;小狮子爱尔沙;昆索泼的猴子学校……)

  2.课外练笔:(二选一)①你与小动物之间最能体现真情的一个片段;②课文情节生动,有不少的地方都给我们留下了无限遐想的空间,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小练笔。如:正太郎在去牧场的路上从悬崖上摔了下去,失去了知觉,他是怎样被救的呢?正太郎与小狐狸一家分别的情景一定十分感人,能把它写具体吗?

  板书设计

  4 金色的脚印

  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互相信任。

  教学反思

  在这课教学中,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老狐狸为什么要救正太”出现了不同的答案。如

  (1)正太郎隐瞒了了老狐狸地下搭窝的秘密。

  (2)正太郎把食物送给老狐狸。

  (3)正太郎与他们有了深厚的感情,如能在无人时一起玩耍。

  (4)老狐狸救正太郎是为了救小狐狸。针对第四个答案,同学们展开热烈的讨论,有的认为主要是因为感情深,而不是因为要救小狐狸。通过同学们辩论,学生终于明白主要还是因为感情深厚的原因。

  从以上我深深地感受到,只要信任孩子,大胆让孩子质疑,释疑,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但在本课的教学中,也存在不足球,由于大部份时间让学生质疑,释质,而缺少让学生读课文的时间。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07-29

(精选)语文教案02-04

语文《丰碑》教案05-16

背影语文教案11-18

小学语文教案12-02

语文过秦论教案11-28

[通用]语文教案12-20

实用的语文教案01-03

小学语文《穷人》教案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