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匆匆》教案
- 相关推荐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匆匆》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最新《匆匆》教案1
学习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会写本课2个生字,正确读写“挪移、蒸融、游丝”等词语。
2、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确乎、涔涔、潸潸、徘徊、游丝”等词语的意思。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对时光匆匆逝去焦急、无奈、惋惜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4、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体会表达效果。学习作者是怎样借助想象把时间形象化、排比和连续的问来表现内心的焦急,表现时光匆匆、一去不返,体会借助想象把时间形象化、十一问、排比在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方面的作用。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作者对时光匆匆流逝的无奈、惋惜之情,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了解作者。
1、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2、通过预习,解释课题。
3、通过预习,简单介绍作者朱自清。
4、师介绍课文的体裁——散文。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对课题及作者进行初步的了解,为学习课文做铺垫。】
二、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检查预习时读书情况,随时正音,鼓励学生认真倾听,对易错的字音进行强化。
2、自由读课文,读熟、读通。
【设计意图:在预习的基础上读书既检查了课文的朗读情况,又检查了字音的准确程度,集读文识字于一体,省时高效。】
三、再读课文,读懂词句。
1、 学生逐段读课文,把读不懂的词语、句子用“?”做标记,并想一想每段主要讲的是什么?
2、 集体交流:逐段交流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学生之间互相解答,教师相机点拨指导。
预设:
学生提出的词语可能有:
一去不复返 确乎 空虚 涔涔 潸潸 轻轻悄悄 挪移
茫茫然 凝然 伶伶俐俐徘徊 蒸融 游丝 赤裸裸
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设计意图:遵循学生的阅读心理,从读懂词到读懂句到读懂段、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自己读书的过程,让学生自读自悟,实在读不懂的再集思广益。】
四、理解大意,体会情感。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预设:课文先讲了日子一去不复返,然后写了自己八千多个日子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作者思绪万千,由景及人,叹息不已。最后,作者发出内心的感叹。
2、读了课文,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预设:觉得时间流逝得很快,无影无踪,作者非常的无奈、惋惜,想留住时光。
【设计意图:整体把握内容及主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第二课时
一、回忆课文,整体感知。
1、回忆上节课所学,概括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预设:时间匆匆而过,转瞬即逝,一去不复返。
2、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预设:觉得时间流逝得很快,无影无踪,一去不复返,作者非常的无奈、惋惜,想留住时光。
二、深入品读,感受表达之妙。
1、是的,时光一去不复返,看不到,摸不着,可是作者却通过自己的想象把他写的有模有样,我们认真读读课文,看看作者的笔下,时间都是什么样的?用“﹏”勾出来。
2、集体汇报交流自己找到的句子。
预设:
第一段:“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第二段:“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第三段:“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第四段:“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3、静静地品读这些句子,这样的描写让你体会到了什么?有什么好处?边读边把你的思考写在边上。
4、学生交流自己的读书思考,按作者的写作顺序来交流。
第一段:
1、 预设:围绕“我们的日子一去不复返,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是
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交流。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通过想象把流失的时光想象成了自己丢失了的东西,再联系设问的
修辞体会这样的写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时光流逝,一去不复返,突出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留恋之情。
2、师:作者没有直接写了日子一去不复返,而是写这一句:“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投影出示)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排比的句式描写燕子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有再青的时候,桃花有再开的时候,在描绘的春景之中,表明大自然的荣枯是时间飞逝的'痕迹。然后,通过将这些有去有返的事物与时光的一去不复返作对比,强调了时间的一去不返的特点。)
3、感情朗读第一段,读出作者的无奈、焦急、留恋。
第二段:
1、预设:围绕“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交流。
引导学生体会到这句话运用比喻的手法把“八千多日子”比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让我们感受到时间过得非常快,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滴水是非常快的,而且是“溜去“日子过得像滴水一样,可见日子过得多么快。
2、师引:是的,八千多日子,整整24年,就像一滴水滴在大海里,转瞬即逝,一去不返,想到这里,作者不禁——
生接: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师:你体会到了什么?(无奈、焦急,害怕。)
3、生感情地朗读,读出作者内心那种复杂的情感,无奈、焦急,甚至有点害怕、恐惧。
第三段:
1、 预设:围绕“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
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交流。
先让学生围绕上面的句子体会作者谈自己体会到的情感以及这样写的好处。
2、 师引:时间的脚步是怎样挪移的?标出体现时间挪移的动词。
预设:过去、过去、过去、过去、跨过、飞去、闪过。
3、 你从这一连串描写时间挪移的动词中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这样的拟人、排比让我们感觉到时间过得很快。作者很着急、很无奈。
4、 修改后对比读,哪个效果更好。修改后: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
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这样一天很快就过去了。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一系列排比句描写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突出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中来去匆匆的好处。)
5、 模仿排比句式联系自己的生活仿写,体现时间的匆匆。
6、 感情朗读,读出时间的来去匆匆以及作者的无奈、焦急。
第四段:
1、预设:围绕“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交流。
引导学生体会“如轻烟”“如薄雾”的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时光稍纵即逝、无影无踪。
2、师:面对着如烟、如雾般逝去的岁月,作者又是怎样的心情呢?
预设:抓住“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六个问句体会作者对过去在“徘徊”中匆匆度过时光的不满、后悔,不甘心虚度时光的内心。
3、感情朗读,读出作者不满、后悔,不甘心虚度时光的心情。
4、师:是的,韶华易逝,青春难再,人生总要留下点什么,哪怕是一丝痕迹,不能白白走这一遭啊,所以,作者最后发出了这样的疑问:出示最后一自然段。齐读
师:最后的问题和开头是什么关系?为什么提出这个问题,却没有回答?
预设:首尾呼应。深化主题,更突出了作者对逝去时光的留恋,不甘虚度时光的内心,同时给读者留下留下思考的空间。
【设计意图:在静心品读中重点体会作者通过想象把时间形象化的手法来表现时间的稍纵即逝,一去不复返的精妙,在品读过程中,顺势学习体会排比、连续问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在感情朗读中进一步体会、积累散文优美的语言。】
三、诵读课文。
1、自由读全文。
2、配乐分行读课文(能背的可以背)。
【设计意图:在以上初读、品读的基础上再次读文一是为了再次整体感知课文,体会语言的优美,另外是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四、拓展阅读,体会朱自清散文特点。
阅读朱自清其他作品(《春》《荷塘月色》《背影》)
【设计意图:一节语文课的结束,从某种意义上说,应该是另一种学习的开始。语文课堂,应该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往阅读的大门。学生初步体会到朱自清散文的特点,教师借此契机激发学生阅读更多朱自清的,感受不同的语言风格,将语文课堂与课外阅读巧妙对接,更多地品读美文,积累语言,提升语文素养。】
最新《匆匆》教案2
教学目标:积累本课生字新词的音形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积累语言。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的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教学重点:
积累生字新词,优美语言;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以及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理解精彩语段,体会作者面对匆匆流逝的时光表现出的惋惜,留念,无奈等复杂的思想感情,并指导学生读出感情。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学习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主要内容,积累优美语言。积累生字新词的音形义,夯实语文基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一)一个月的寒假生活,仿佛弹指一挥间,一晃而过。当时间的指针指向上学报名的日子时,我相信同学们一定在感慨:时间真是太快了!我们可以用哪些词语形容时间之快?(生答)
似水流年
光阴似箭
日月如梭
白驹过隙
斗转星移
瞬息万变
弹指挥间
稍纵即逝
悄然流逝
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写时间诗词名句?(生各抒己见)
1、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
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劝学》
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4、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
5、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
你们还知道哪些惜时名言?
1、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抛弃他。——莎士比亚
2、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培根
3、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愿挤,总还是有的。——鲁迅)
(二)面对匆匆流逝的时光,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作家朱自清,也有着诸多感慨,于是他创作下了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匆匆》。
1、认识作者,朱自清:(1898——1948)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主要作品有《春》 《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文笔洗练。
2、何谓散文?散文是与小说诗歌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它是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文情并茂的文学样式。可分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议论性散文。下面然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领略这篇散文的优美。
二、教师泛读课文,学生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学生按要求自由预习课文。
做到: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给自然段标上序号;圈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
2、利用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3、全班交流预习情况,质疑,释难。
4、教师补充本课知识重点,见课件。
5、学生巩固预习成果;教师提出思考问题:课文写的是什么匆匆?大声朗读课文,请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说说课文写的什么“匆匆”?
四、学生练习: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学习重点:
1、学生逐段品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懂得时间的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观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古代的庄子曾说:人生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有俗语形容时间是——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转瞬即逝,而且一去不复返,所以让珍惜时间的人倍觉珍贵。
1、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朱自清的散文《匆匆》主要是写的什么匆匆?
2、学生朗读课文,课文哪些语句写出了时间的匆匆?
3、学生小组交流,全班回答课文写时间匆匆的语句。
二、逐段品读,理解课文内容。
(一)朗读品悟第一段
齐读第一自然段思考:
1、请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概括“日子”的特点。——一去不复返
2、找出本段的排比句:“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有再开的时候”作者拿自然界的景物和什么进行对比,其目的何在?突出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
3、此段还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板书:一去不复返无影无踪——留恋
(二)研读第二段
日子一去不复返,作者的日子是怎样的'?点名朗读第二段。
理解“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作何已经度过了多少人生岁月?这么多得日子,在作者眼里就像什么?作者把什么比作浩瀚的大海?(——把时间的流比喻成浩瀚的大海);日子显得多么渺小,转瞬即逝,传递出作者对时间怎样的情感?——感叹时光流逝,传递出十分无奈的愁绪。
(三)研读第三段
作者还在哪些地方感受到时间的匆匆?自由朗读第三段。
思考:
1、作者从哪些生活细节体会到时间流逝得匆忙?(洗手——吃饭——默思)在此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排比
你从哪些生活细节体会到时间的匆忙,仿照课文的句式,说一句话。(玩游戏从鼠标下;看电视从屏幕上;闲聊时从嘴边;锻炼时从汗水里流走)
2、作者还用哪些动词,表现了时间的匆匆?(跨过——飞去——溜走——闪过)
3、从这一段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心情?——不舍无奈
(四)品读第四段
面对飞逝而过的时间,引起了作者哪些思考?后悔惭愧,恨自己虚度了年华,作者不甘心这样碌碌无为地度过人生,由珍惜时间,深化到让生命活得有价值,有意义。
在这一段中,你看到日子的形象了吗?品味本段的比喻句“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初阳蒸融了”比喻独特,联想新奇,日子稍纵即逝。
(五)读最后一段和开头,想想有什么特点?
采用设问的修辞,问而不答,答案隐含其中引起人们的深思,唤起人们珍惜时间的意识;文章采用了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突出对时间来去匆匆的惋惜和无奈的强烈感情。
(六)小结新课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如果你爱惜生命,那么久别浪费组成生命的材料,那就是时间。我们无法延伸我们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拓展我们生命的宽度,那就是让自己的人生活得有尊严,有价值,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板书:
匆匆
一去不复返
无影无踪
留恋像针尖上一滴水
短暂跨过飞去溜走闪过
无奈如轻烟
如薄雾
惭愧一去不复返
珍惜时间
最新《匆匆》教案3
【教学课题】
本节课所教学的内容是:小学语文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第十二册第一组课文中的第2课《匆匆》。本组教材是以“人生感悟”为主题编排的,从不同角度阐明了人生的哲理。本课通过列举大量的事实,说明时间的来去匆匆,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无奈和惋惜之情,教育人们要珍惜时间,不要让时光匆匆流逝。
【教材分析】
本节课所教学内容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匆匆》。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之情。
本文围绕“匆匆”展开叙述,先写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再写自己八千多个日子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作者思绪万千,由景及人,叹息不已,最后作者发出内心的感叹。
作者在文中的多处地方,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例如,燕子“再来”,杨柳“再青”,桃花“再开”,“日子从水盆里过去”,“从饭碗里过去”这些句子用了排比手法;时间能“跨”能“飞”,这是用了拟人手法。说过去的日子“如轻烟”“如薄雾”,这是用了比喻手法。文中还巧妙地运用大量的叠词,如“匆匆”“默默”“斜斜”“白白”“茫茫然”“赤裸裸”“轻轻悄悄”“伶伶俐俐”。而且大多数句子都是一些短句,简朴、轻灵,读起来令人感到格外的轻巧,婉转,越读越爱读。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学习本课六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句段,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散文的语言美,积累语言。过程与方法:
1、提问激疑,调动学生主动性。
2、在读中品味、思考课文,感受语言的优美和作者的表达方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的宝贵。提出自己不能理解和解决的问题。
3、小组讨论、教师引导,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联系生活实际,感悟时光匆匆,懂得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
【教学方法】
品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初步导入,文本深入主题。
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著名的作家,他的散文,被称为“美文的典范”。他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被毛主席称为“最有骨气的中国人”。他是谁?他就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那么他对时间又有着怎样的感怀呢?今天我们将一起赏读他24岁时写下的一篇散文——《匆匆》。
二、多种方式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录音朗读课文。
2、学生自由练读。读准生字新词,要读正确读通顺。
这篇文章后面有发表的时间,1922年,离现在大约有90年了。年代比较久远了,大家在读的时候,有没有比较难读的地方呢?大家读一读自己感觉难读的句子,注意读准字音。
3、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读。
①练习读通读熟课文,难读的地方要反复读几遍。
②你对课题怎么理解的?“匆匆”形容的是什么?(急急忙忙的样子)不仅人会匆匆,时间也会匆匆,而且是一去不复返。时间到底去了哪里呢?
4、指名分段朗读。
①互相纠正字音和断句不准的地方。
②听读同时思考:课文先写什么,接着写了什么?(叹、悔、劝)
三、自主感悟,初步理解。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如轮读、范读、小组读、默读等)读课文。画出最能体现时光特点的词语。
2、画出感悟深的句子。不理解的词句借助工具书,仍然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3、小组之间交流一下读书体会,讨论讨论不懂的问题。
四、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让学生再读课文,尝试背诵含义深刻的或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细细品读,与同桌交流感受。
2、组织学生交流含义深刻的或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含义深刻的或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说明自己喜欢的理由,同时提出不懂的地方,待下节课解决。)
3、提问: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他有没有回答这个问题?
4、文章第一段和最后一段是什么关系?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本课时教学理念】
以读促悟:语文的学习离不开读,读是学习语文的金钥匙。本节课,我给学生大量的读书时间,采用不同形式的读,使学生在读中体味文章的语言美,在读中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在读中理清文章层次,在读中学习作者的语言表达方式。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要能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自由选择学习内容,直接触摸感受文本,加深了理解和体验。同时学习伙伴间的合作交流又提升了自己独特的感悟,使个人的情感熏陶得以升华。
最新《匆匆》教案4
教学目标:
1、理解“匆匆、头涔涔、泪潸潸”等词语的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仿写课文第3段。
3、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
教学重点:
1、感受文章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的表达思想感情,积累语言。
2、感受时间的“匆匆”,懂得珍惜时间,珍惜生命。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的,感悟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懂得时间的匆匆流逝,从而珍惜时间。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预习提纲
1、按常规预习提纲预习课文
2、找出文中的生字新词、词语挪移
潸潸
涔涔
徘徊
蒸融
游丝
伶伶俐俐等
3、找出文中的多音字,并组词
藏
转
薄
4、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挪移潸潸涔涔徘徊蒸融游丝伶伶俐俐
5、读课文想一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教学过程: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著名的作家,他一生勤奋,笔耕不辍,给我们留下190多万字的作品;他一生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毛主席曾赞扬他是最有骨气的中国人。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2、课前搜集资料,你对朱自清先生有哪些了解。(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
3、朱自清先生不仅是一位诗人、学者,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散文大师,他为我们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散文佳作,他的散文被称作“美文的典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赏读他24岁时写下的一篇散文《匆匆》。
4、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预习反馈(3分钟)
1、表扬预习较好的学生
2、我会读
头涔涔
泪潸潸
匆匆
伶伶利利”
3、我知道。
匆匆是什么意思?
4、课文内容我知道,抽生自述,并概括主要内容
三、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感觉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含义。
(1)注意“涔、潸”的读音。
(2)引导理解“徘徊、蒸融、挪移、头涔涔、泪潸潸、赤裸裸”等词语的含义。
3、出示文中的叠词“匆匆、斜斜、默默、白白、茫茫然、轻轻悄悄”。读词后请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注意这些叠词的作用。
4、指生朗读自己感觉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
5、默读课文,思考:初读课文,你读懂些什么?有什么感受?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6、学生读书后全班交流初读后的感受。
三、品读感悟,体会感情
1、谈话过渡:作为一篇传世佳作,本文语言优美、文辞隽永,文中语句饱含哲理、耐人寻味。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匆匆》,走近朱自清,去欣赏、品味、感悟、思考这优美的语言。请大家默读课文,把你感受最深的或者特别喜欢的句子画下来,并在旁边标注上你的感受体会,一会儿进行交流。
2、全班交流,先把自己标画下来的句子,读给大家,然后谈自己的感受或喜欢的`原因。学生可能标画出以下句子,教师引导学生感悟的要点如下。
(1)学习体会第一自然段。
①“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这句话的理解要点:
a.这是一个排比句,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把“燕子去了还来,杨柳枯了还青,桃花谢了还开”与时间流逝进行比较,写出了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特点。
b.本段最后四个反问句,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留恋。4个问句,作者在问谁?可以理解为作者可能在问自己,也可能是在问你、问他,问我们所有的人;也可以理解为作者在用问句表达心里的疑惑,他或许并不想让谁回答,而是想以发问的方式告诉人们无论对谁时间都是一去不复返的,每个人都应该好好珍惜。
c.理解四个追问时,可引导学生感受和体会作者写下这些文字时的心情?(惋惜、后悔、茫然、痛苦或无奈)在学生感悟后,要及时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感受融进去朗读课文。
②可适时补充台湾作家林清玄《与时间赛跑》一文中,父子俩的对话。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想一想,去年的你和现在的你一样吗?教师也可以适时谈谈自己的变化,以引发学生的共鸣。
③指导学生朗读:当你感受到了这些,你再读一读这一段,是不是有了新的感触呢?
(2)学习体会第二自然段。
①“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个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这句话的理解要点是:
a、“八千多个日子”是指作者从1898年出生到写作本文的1922年,一共是24年,八千多个日子。
b、这句话作者运用了比喻,把逝去的时间比作“针尖上的一滴水”,把“时间的流”比作“大海”,这样描写使本来无形的时间变得有形。
c、“溜”“没有声音,没有影子”可以理解为时间无声无息的流逝,非常快。
d、“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可以体会到作者面对逝去的日子,觉得自己光阴虚度而无所作为,不禁流泪落汗。由此可见作者是十分在意时间的,因为只有珍惜时间的人,才能感受到时间的无情流逝,才会觉得时间不够用,才会用一日一日的计算时间。
②指导朗读:
a、要读出惋惜、留恋、自责之情。
b、教师可适时范读,读后请学生评价,教师可联系自己的切身的感受指导学生读好本段。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3分钟)1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继续著名作家朱自清的散文,是什么呢?(生回答:《匆匆》)找生上台写出课题。
(师:写在老师经常写的位置)
出示课件:
《匆匆》齐读课题。匆匆是什么意思?(急急忙忙的样子,很快的意思,)“匆匆”平时我们是用来形容什么的呢?(岁月匆匆,时间匆匆,行人匆匆,脚步匆匆,日子匆匆)我们的课文是用来形容什么匆匆的呢?
二、重点探究,深入感悟(读通整体感悟文章大意)(20分钟)
(一)(自读)
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写出你的感受和体会。
(二)(找生读)
1、谁愿意读课文的第一段,举手的同学齐读
2、找生读二、三、四、五。
(三)(范读)
1、同学们知道什么是散文?借景或借物抒情,是作者心灵深处情感的体现,(出示课件)既然是心灵文字,那我们应该用心灵来诵读。老师今天特地请来一位老师来指导我们怎样用心灵诵读。听一听作者所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情感。
2、出示课件:(配乐朗诵)
(四)品读(指导读)
1、同学们听出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了吗?(生:无奈、后悔、留恋、惋惜、希望、悲伤、感慨)找生上台写出自己的感受。
2、你们听出这么的感受,那还记不记得课文是写什么匆匆的?(生:日子时间匆匆,时间匆匆。)
3、时间匆匆那它有什么特点呢?(生:一去不复返)
燕子去了可以再来而只有日子却一去不复返(运用对比手法)让我们感觉到时间的宝贵。找两人分工读,一个读燕去燕来,一个读日子一去不得返。(师:我们的日子呢?看是问,其实是对时间一去不复返的挽惜之情无奈与留恋)(读时要有无奈与留恋之情。)最后都用了什么符号?你感觉到什么?作者在做什么?
(作者一直在思考着时间所以用思索的心情去读。)齐读
(出示课件)是啊时间又到哪里去了呢?
4、日子还有什么特点吗?(生:无影无踪)出示课件
找生读二段,找出一个(比喻句)你们能算出你从出生到现在已经逝去了多少日子?八千多日子作者那时大概多大?作者把看书过去生命的时间的流喻作一滴水,把大自然时间的流比做大海,以渺小和浩瀚相对,抒发了作者伤时又惜时的感喟。
是啊!人的一生能有几个八千多日子?能有几滴水呢?人生在历史的长河是短暂,走的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时间就这样溜走了,所以作者才感觉到(出示课件“头涔涔而泪潸潸了”)。头涔涔泪潸潸是什么意思?齐读课件充满感情。
3、那时间又是怎样匆匆而去的呢?找生读三段。
时间是我们能挽留的吗?所以我们应用那种无力挽留的心情去读。重点指导“伶伶利利”稍快让你感觉不到。三段的开头用了一个什么句式?(设问句)
它的作用是什么?回答在哪里?。分工读配合读三自然段然。这一段课文,作者抓住生活中的琐碎小事把来去匆匆的时间描写得那么的具体,那你的生活中那些小事,你的时间也这样匆匆流过,(找生举例)。
现在选择你们自己生活中的小事也像作者一样,仿照作者的写作方法写出你的时间是怎样的匆匆而过的。要注意时间流走的词语你们都写好吗?我们交流一下。找生汇报。
三、系统小结:
通过对整篇课文的朗读和对一、二、三自然段的品读你知道作者想告诉我什么吗?
出示课件(珍惜时间,珍惜生命,有所作为)齐读。
四、限时作业
《匆匆》限时作业时值:5分钟
分值:10
1、给下列生字新词注音(3。5分)
涔涔
潸潸
赤裸裸
徘徊
遮挽
蒸融
伶伶俐俐
2、课内阅读(6。5)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思考:
(1)、这段话运用了那些修辞手法?
(2)燕子去了再来、杨柳枯了再青、桃花谢了再开表明了什么?(3)。段中的问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思考:
1、你能算出作者多大年龄吗?
2、找出段中的比喻句,并说出把什么比喻成什么?
3、这样的比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五、作业: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二三段,作者用他细腻的笔确具体生动的描写了来去匆匆的时间,让我珍切的感受到了时间的宝贵,这堂课我们就先上到这里,下堂课请同学们和老师一同去品读四、五自然段,课后请同学们收集一些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展示给大家好吗?
【最新《匆匆》教案】相关文章:
匆匆教学设计05-28
匆匆小学作文02-06
《匆匆》教学反思01-13
匆匆阅读心得12-29
《匆匆》教学设计优秀10-23
匆匆说课稿15篇11-11
匆匆说课稿(15篇)01-12
《松鼠和松果》教案最新03-01
匆匆心得体会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