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认识圆的教案
- 相关推荐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认识圆的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认识圆的教案1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2、学说“***把圆变成了***,真棒!”句子。
3、愿意和妈妈一起动脑筋找出圆的好朋友,进行亲子活动。
活动准备:
许多特种纸做成的大小不同颜色不同的圆 记号笔 教学板 幼儿用纸 幼儿用笔
活动过程:
1、教师用谈话的方式出示圆。
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朋友,看!他是谁??学说“圆”。
2、教师用谈话的方式请幼儿动脑筋想象圆有哪些好朋友。
圆的有许多许多好朋友都是圆圆的,你知道有谁吗?
幼儿讲述教师操作,并让幼儿学说“***把圆变成了***,真棒!”
(1)小羽把圆变成了太阳,真棒!
(2)想想把圆变成了苹果,真棒!
(3) 凌凌把圆变成了灯泡,真棒!
小结幼儿的想象,并加以鼓励。
3、幼儿和家长一起亲子活动——找找圆的`好朋友。
圆还有许多的好朋友我们还没有找出来,请你和妈妈或爸爸一起动动脑筋想一想,找出他们,好吗?
4、教师总结幼儿和家长一起亲子活动——找找圆的好朋友的作品,说说开头还没有找到的朋友。
活动结束:
粘在教学板上供幼儿和家长欣赏。
大班认识圆的教案2
【教学内容】
五年级下册第93~94页例1、例2、例3, “练一练”第1、第2题和练习十七第1~2题。
【教材简析】
圆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平面图形, 也是最简单的曲线图形。本节的主要内容是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和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材的安排始终以学生动手操作和实验贯穿其中。考虑到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 对于圆应该并不陌生。因此对于“圆的半径和直径之间的关系”这一教学内容学生可以根据已有知识经验先进行猜想, 然后通过操作想办法验证猜想。学生在不断的猜想、验证的过程中, 逐步深化对圆的认识程度, 获得新的知识。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能借助工具画图, 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 能应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 增强空间观念, 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 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 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爱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圆的各部分名称, 圆的基本特征, 学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难点】
直径和半径之间的关系, 画圆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教师用圆规、白纸、圆纸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小问题:
出示图片:
1.谈话:瞧, 这三个小朋友在进行自行车比赛呢。提问:你认为谁能获胜?
2.根据学生回答, 提问:你能从数学角度解释一下为什么吗?
3.小结过渡:这堂课结束的时候, 相信你们可以给老师一个科学又满意的答案。
二、初步感受圆
1.谈话:同学们, 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些漂亮图片。
出示有圆形图案的图片:有水纹、摩天轮、客家土楼、剪纸、瓷盘、钟面
提问:在刚才的那些漂亮的图片里, 都能找到哪个平面图形? (圆)
2.引导:在生活中, 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圆?
学生可能的答案 (生1:钟面的形状是圆;生2:圆柱形茶叶罐的底面是圆) 。
注意及时纠正, 使学生语言规范:课前准备一些典型的、大小不同的有圆面的物体或图形, 学生说到时, 可以让学生指着说清圆在物体的哪个部位;如果遇到立体图形, 可以让学生动手指一指哪个面是圆;如果有学生说到球, 可以解释球是立体图形, 而圆是平面图形, 如果把球切开, 这个横截面是圆。
3.揭题:看来, 圆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今天这一节课, 我就一起来认识圆。
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4.出示一个圆形和一组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
引导:请仔细观察围成这些图形一周的边线, 说一说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
明确:像长方形那样由线段围成的图形称为平面上的直线图形, 而圆是平面上的曲线图形。
设计说明:让学生尝试用多种方法画圆, 鼓励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画圆, 从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运用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探索来画圆
(一) 不用圆规画圆
1.谈话:看了这么多圆, 说了这么多圆, 接下来我们亲手来画一画圆。
2.提出要求:在纸上画一个圆, 画完后想一想:你是用什么画的?怎么画的?
3.学生活动后, 提出问题:你是用什么画的?怎么画的?
预设 (1) 徒手画;预设 (2) 圆形塑料圆片;预设 (3) 圆柱形物体底面;预设 (4) 圆规。
4.评价小结:有的同学徒手画了一个圆, 可是不够规范, 有的同学借助圆形物体描了一个圆, 还有的借助圆柱形物体的底面描了一个圆, 可是只能画出特定大小的圆。
5.启发:最好能有一种工具, 在画圆时既方便又正确, 是什么呀? (圆规)
6.介绍圆规:教师出示教学用圆规, 边指边说:圆规有两只脚, 一只脚是针尖, 另一只脚是画圆的笔, 两只脚可以随意叉开。
(二) 用圆规画圆
1.提问
你能用圆规, 尝试在纸上画一个圆吗?
2.出示要求
(1) 边画边想, 用圆规画圆一般分为哪几个步骤?
(2) 要注意些什么?
3.学生活动后组织交流, 并板书用圆规画圆步骤:两脚叉开, 固定针尖, 旋转一周。
4.教师尝试画圆
故意移动针尖、改变两脚间距离
提问:怎么总是画不圆呢?
学生回答后揭示:针尖不动, 两脚间距离不变。
5.启发
我想画一个大一点的圆, 该怎么做呢? (把两脚叉开的大一些)
明确:两脚间的距离越大, 圆就越大;两脚间的距离越小, 圆就越小。
6.练习画圆
要求:请一、二两大组画一个两脚间距离为3厘米的圆, 请三、四两大组画一个两脚间距离为5厘米的圆。
设计说明:一方面, 在学生介绍画圆的经验时, 利用动态生成的资源教学, 借助学生的实践操作, 解决了“画圆时, 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圆规两脚张开的大小是圆的半径, 圆的半径决定圆的大小”的问题, 学生在民主的氛围中学会了圆的画法。另一方面, 设置画圆练习, 分成各大组不同, 目的是为后面“在同圆或等圆中”铺垫, 同时也可以使得练习形式丰富, 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四、圆各部分名称
1.圆心
启发:有的同学把圆画在白纸的左上角, 有的同学画在了右上角, 这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针尖的点)
指出并要求学生标注:在数学上, 我们把针尖固定的一点称为圆心, 用大写字母O表示。
2.半径
(1) 启发:圆心决定了圆的`位置, 而决定圆大小的是什么呢?
明确:两脚间的距离
提问:谁能用一条线段将两脚间的距离表示出来?
根据学生板演, 指出数学上, 把围成圆形一周的曲线上的点称为圆上一点 (板书) , 曲线以内称为圆内, 曲线以外称为圆外。
引导:他刚才是从哪里画到哪里的?
明确:这是一条从圆心到圆上一点的线段。
(2) 启发:除了用这条线段表示两脚间距离, 还有其他线段可以表示吗?
引导:你是从哪里画到哪里的?
明确:圆心到圆上另外一点。
(3) 启发猜想:还有其他线段可以表示两脚间距离吗?
要求:请你们在自己的圆中画一画, 有几条画几条。
根据学生活动, 启发:你发现了什么?
明确:表示两脚间距离的线段有无数条。
(4) 揭示:像这些, 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 叫做半径, 用小写字母r表示。
(5) 提出问题:那你知道同一个圆中, 半径有几条吗?长度都相等吗?
活动要求:结合半径的定义说说, 为什么有无数条吗?
你能通过量一量, 用数据来证明吗?
明确:同一个圆中半径有无数条且长度相等。
质疑:可是, 第一、二大组的圆半径是3厘米, 而三、四大组的圆半径是5厘米呢?不是不相等吗? (不是同一个圆)
小结:加一个前提, 在同圆或者等圆中。即:在同圆或等圆中, 半径有无数条且长度相等。
3.直径:
(1) 谈话并出示要求:课前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个圆纸片。请你用折一折的方法, 找到这个圆心。
学生活动后交流并明确:对折再对折, 两条折痕的交点就是圆心。
指出:这条折痕就是圆的直径。
(2) 提问:你是从哪里画到哪里的?还通过了哪个点?
要求:结合半径的定义, 完整的说说什么是直径。
(3) 揭示:像这样, 通过圆心, 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是直径, 用小写字母d表示。
(4) 提出问题:你知道同一个圆中直径有几条吗?它们的长度都相等吗?
活动要求:请用折一折或者量一量来证明。
明确:同圆或等圆中, 直径也有无数条且长度相等。
设计说明:这一环节在教授半径和直径概念的时候, 直接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指导下用操作的手法探索半径与直径的特征。这样安排的用意有两点:1.半径的特征与揭示半径概念的过程密切相关, 在充分理解半径概念中“任意”这个词之后, 半径的特征中“无数”也就顺理成章了。2.体现层次性, 一方面半径的认识层层深入, 从半径到直径的认识体现“由扶到放”, 另一方面探索过程中的操作方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半扶半放”完成, 为了下一个环节, 全部放手探索其关系做铺垫。
五、探索特征
1.出示研究内容
(1) 同一个圆的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呢?
(2) 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它有几条对称轴?
学生口答形式猜想。
出示研究要求:通过把圆片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和量一量来证明或者验证你的猜想。
2.学生活动后组织交流
(1) 提出问题: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发现这些特征的?
预设1:先量一量, 直径是10厘米, 半径是5厘米, 再算一算, 直径是半径的两倍;
预设2:先折一折, 讲直径的两个端点重合, 再比一比, 发现重合的两条半径展开后就是一条直径;
预设3:先把半径绕着圆心旋转, 移一移之后发现, 两条半径正好可以旋转到与一条直径重合。
课件演示并引导:你能用一个含有字母的等式将直径与半径的关系表示出来吗?
明确:d=2r。并随机抢答几个半径和直径之间的计算问题。
(2) 通过沿不同方向对折等方法发现圆是轴对称图形, 有无数条对称抽, 并明确每条对称轴都是圆的直径所在的直线。
设计说明:尊重学生, 采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验证等数学学习方法来发现圆的特征, 利用学生动觉智能来促进数理———逻辑智能的发展, 再通过汇报交流, 不断完善发现, 使语言表达更严密, 使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运用这些特征。这个环节主要是借助于课件, 采用直观教学方法, 如:在教学“同一圆内直径和半径的关系”时, 结合学生动手测量, 屏幕上的两条半径旋转, 最后同一条直径完全重合, 直观地凸现出这一知识点。
六、分层练习
1.分别说出每个圆的半径和直径是什么颜色的线段?
抢答的形式, 并说说为什么有的线段不是半径, 不是直径。
2.判断
(1) 直径是6厘米的圆比半径是5厘米的圆大。 ()
(2) 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
(3) 一个圆的半径是4厘米, 那这个圆所有的直径都是8厘米。 ()
(4) 同一个圆内, 连接圆心与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都相等。 ()
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时重点说说对的理由和错的原因。
3.画一画:画一个直径是6厘米的圆。要求学生先想, 想好了再动手画。
七、实际应用
1.谈话:其实早在二千多年前, 我国古代就已经有了关于圆的精确记载, 战国时期的墨子在他的著作中这样描述:“圆, 一中同长也。”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 你知道这里的“一中”、“同长”表示什么意思吗?
延伸:等边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也一中同长吗? (课件显示)
明确:在所有的平面图形中只有圆是一中同长的。
2.提问:解释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
揭示:三角形和正方形车轮的车轴到地面的距离在变化。 (课件显示车轴变化轨迹) , 圆形车轮的车轴到地面的距离不变。
设计说明:第一个环节, 使学生意识到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使圆所具有文化内涵美浸润于学生的心间, 学生深深感受地到了数学的博大与精深, 领略了人类的智慧与文明, 它将成为学生数学成长不竭的动力源泉。第二个环节与课前小问题形成前后呼应, 解决了课前的小疑问, 进一步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的同时为整堂课画上圆满的句号。
八、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你对圆有哪些认识?
资料显示, 早在二千多年前, 我国古代就有了关于圆的精确记载, 墨子在他的著作中这样描述道:“圆, 一中同长也”。
鲜亮的太阳、皎洁的满月、草尖上的露珠、水面上的油滴、树木的枝干和年轮、动物的眼睛和瞳仁, 这一切具有圆形外观的事物都体现着自然的和谐。也难怪古希腊哲人说“圆是首屈一指的最简单而最完美的图形” (普罗克香斯:欧几里得《原本》的评注) ;而中国古代数学天文经典《周牌算经》篇首就借商高之口道出了“数之法出于圆方”的千古名言。但是, 只要人类的思维不仅仅停留在感官得到满足的层次, 他们就不难发现, 正是在圆这一貌似简单的图形中, 却蕴涵着关于直与曲、有限与无限的深刻关系, 这就是古代各个文明发达的民族都关注这一图形的原因。在某种意义上我们甚至可以说:在人类智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 对于圆的知识了解的程度, 可以成为衡量一个民族数学水平的标尺。我国先秦典籍《墨子》中就有关于圆的精确定义。《经上》日:“圆, 一中同长也”;《经说》日:“圆, 规写支也”。前一句与我们今日所说的“圆是到一个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意义全同;后一句则指示了作圆的工具和方法。人们很早就发现, 任何一个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总是相同的, 这个常数就被称作圆周率。
【大班认识圆的教案】相关文章: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优秀12-12
《圆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02-18
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圆的认识04-02
有关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时钟四篇04-12
认识钟表教案05-29
《认识钟表》教案07-08
时分的认识教案03-07
认识毫米的教案11-08
除法的认识教案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