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在情境中学会复韵母ie、ue,特殊韵母er,能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通过故事、游戏等形式,积极主动地学会整体认读音节ye、yue的四声。
教学重点:
ieueer的发音及书写。
教学难点:
er的发音。
教学准备:
课件,拼音卡片,四线格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复习巩固。
1、创设情境:
小朋友,你们喜欢旅游吗?今天老师带大家去美丽的字母王国玩一玩,想去吗?
2、复习旧知:看,谁来欢迎我们了?
(1)认读复韵母:(出示复韵母uiɑioueiɑoiu)谁来响亮地跟他们打个招呼?(认读)他们都是——(复韵母)复韵母读的时候有什么特点?(口形变化,从前一个音滑到后一个音)
(2)还有谁呀?(认读整体认读音节richiyishizhiziyusiwuci)他们又是哪个家族的成员?
(3)我们一起热情地和所有的朋友打个招呼吧!(齐读)
二、情境引路,学习ieueer。
过渡:
别光顾着跟老朋友们打招呼了,我们快来看看美丽的字母王国吧。
(一)学习ie和整体认读音节ye
1、你看见了什么?(图片出示椰子树)
2、自主探究:我们的新朋友从树后露出了小脑袋(出示复韵母ie),你能利用我们学习复韵母的方法,把他的名字喊出来吗?
3、交流:(指名读)你是怎么知道的'?
4、多种形式练读。
谁也来喊喊?(指名读)
来,小火车开起来。(开火车读----齐读)
5、识记ie,并比较区分ie和ei
(1)记住新朋友ie的样子了吗?谁能把他的模样给摆出来?
(2)指名拼,其他小朋友注意看:谁在前,谁在后,拼得对吗?
(3)小结齐说:i在前,e在后,ieieie
(4)(调换位置)呢?(齐说:e在前,i在后,eieiei)
6、学习整体认读音节ye
过渡:
ie看到小朋友们非常高兴,他要给我们讲个故事,你们想听吗?
(1)讲故事:
ie的妈妈在外地工作,几年都没回家了,ie很想妈妈,决定一个人去看看妈妈,可是他已经好几年没有见到妈妈了,当年妈妈给他买的那件小衣服已经又小又破,再也穿不下了,于是,他脱下了那件小衣服,穿上了新买的大衣服(课件演示)去看妈妈。当他站在妈妈面前,可妈妈竟然不认识他了。
(2)小朋友们,妈妈不认识ye了,你们认识吗?谁来喊喊他?(指名读)我们一起喊喊(齐读)。
(3)谁来说说ie和ye有什么不一样了?比较区分ie——ye
(4)妈妈终于认出了ye,她高兴地说:“ye,你长这么高了!”后来,妈妈还给他买了四顶漂亮的帽子(出示yēyéyěyè),看,带上
网
帽子的ye多神气!谁来喊一喊他(认读四声)相机扩词。
(二)学习üe和整体认读音节yue
过渡:
告别了新朋友ye,我们继续往前走,突然,那边传来了哭泣声,是谁在哭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1、学习üe
(1)他是谁呀?你是怎么知道的?
(2)多种形式读。
(3)记住他的样子了吗?拿出卡片来拼一拼。
2、学习整体认读音节yue
(1)üe为什么哭呢?原来他迷路了,看,他找不到妈妈多伤心呀!两颗大大的眼泪挂在脸上,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助他吗?可是,我们也是出来旅游的,不认识他的家呀!这可怎么办呢?这时,人群中走出一个人来。(出示y)他是谁呀?只见y对üe说:“üe,我知道你住在哪儿,我送你回家吧,不过,你要把眼泪擦干,我才送你回去。”üe一听,赶紧把眼泪擦干(课件演示)就这样,y和üe手拉着手,一起向üe的家走去。
(2)y和üe手拉着手组成的音节读什么?你知道吗?(指名读)
(3)告诉学生:yue也是一个整体认读音节,谁再来读读?(再指名读)
(4)yue有两顶漂亮的帽子(出示),可是yue不知道该戴在什么地方?谁能帮帮他?(指名给yue标上第一声和第四声)
(5)认读yuēyuè并扩词。
(6)yue非常感谢大家,送给大家一首好听的儿歌。(课中操《拼音休息操》)
(三)学习er
1、这首歌好听吗?我们是通过什么听到的呢?——耳朵!
2、学会发音:
(1)下面我们见到的这位朋友就和“耳朵”的“耳”有关的(出示er)。
(2)指导读法:
er很特别,跟我们认识的复韵母朋友都不一样。他是由单韵母“e”和声母“r”在一起组成的(引说),r不发音,表示读e的时候把舌头卷起来。(范读)
3、多种形式练读。
请大家伸出小手,舌头和小手一样往上卷,跟老师读一读。(领读)开火车读----一起摸着小耳朵读。
4、学习四声:
(1)er从来不和声母们交朋友,总是自己单独成为音节,我们把它叫做“特殊韵母”。
(2)一起伸出小手给er带上四顶帽子,ērérěrèr
三、游戏巩固。
四、总结写字。
1、看,有三位朋友跑到了我们的书上。还认识他们吗?自己读读。
2、会写吗?对照笔顺图在桌上写一个。
3、老师还不会写呢?谁来教教老师(指导书写)。
4、描红仿写。
5、总结:今天大家的收获可真不小,去了字母王国,看到了很多迷人的景色,交了很多的朋友。美丽的字母王国之旅到此结束。
语文教案 篇2
一、导入新课:
期中考试我们班有位同学写了篇作文,题目是“我欣赏农民工”。他写了“10月23日南昌农民工抬车救人”这件事,突出了农民工“总不能见死不救”的信念。表达了这位同学对于善良的农民工的敬意和热爱。小小年纪他便懂得尊重生活中所有值得尊重的人,用一颗善良的心去发现一颗颗金子般的心,让我们为他鼓掌。而著名作家杨绛关注的同样是一位只有姓、没有名的普通人,为什么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杨绛,了解老王。(板书课题)
(1)解题
1、作者简介(ppt演示)
2、写作背景(ppt演示)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本文内容及思想感情,理解老王的“苦”与“善”;
2、体会作者一家的善良,学会以善良对待善良,关爱弱者;
3、品味文章语言的深意。
三、字词和释义(ppt展示)——齐声朗读2遍
四、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思考下列3个问题:
(1)老王是怎样的一个人?(文章从哪两个方面来对老王进行刻画?)——苦、善
(2)别人是怎样对待老王的?
(3)你认为作者是怎样的一个人?
2、分段朗读,归纳段意
(1—4)(5—7)(8—22)
五、研讨探究:
1、研讨老王之“苦”
(1)精读课文1—4自然段,学习明确文中交待了老王的哪些情况?
课文第1自然段:交代了老王的职业————谋生手段
课文第2自然段:交代了老王的家庭情况————孤苦无依
课文第3自然段:交代了老王的身体状况————生理缺陷
课文第4自然段:交代了老王的居住条件————生活条件。
(2)老王仅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单干勉强谋生,生理的缺陷对他偷蹬三轮车谋生无疑是雪上加霜,困难重重,由于老王收入少,所以居住条件极差,这些写的是老王生活之“苦‘。
(3)课文第3自然段写老王的生理残疾,还介绍了人们对老王的态度。别人如何对待老王?
(4)老王除在生活上“艰苦”外,还在精神上“凄苦”。我们说,老王是一个苦的人。
2、研讨老王之“善”
(1)朗读读课文5——22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①作者记叙了与老王交往中的哪几件事?这几件事说明老王品质(为人)如何?(填下表)
事件老王的`品质
②老王所做的哪一件事最令你感动?为什么?
通过这三件事充分体现老王心好,老实厚道,有善心,关心人,知恩图报等特点,说明老王做人的道德良心,是极其纯朴善良的。
③最能打动你的片段是什么,为什么?
老王“临死前送鸡蛋、送香油”知恩图报,临死也要去谢谢好心人,最能体现老王心地善良,最能令人感动。
作者是怎样表现这一片段的,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肖像、神态、动作、语言……
3、梳理“我”一家之善,领悟文本思想感情
问题一:老王之所以在离世前的一天还抱病来到作者家里送来香油、鸡蛋表示感谢,说明作者一家对老王的关照,老王至死不忘。通读全文,思考作者一家人对老王的“善”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按照课文顺序概括回答)
①②③④⑤
问题二:老王死后,作者认为自己对老王关爱够了没有?作者是怎样的心情?
同情和怜悯。对他的关爱不够和自己无力改善老王的境遇感到愧怍,呼吁关爱不幸人。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怎样理解?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问题三:作者为什么能够那么关心老王?
1)最主要的是平等观念。在作者眼中,人是生而平等的,各人境遇不同,甚至差别很大,不过是幸运与不幸造成的差别(包括了天赋条件、成长条件、生理条件)。得出感悟: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有平等意识,才会有平等对话,作者才会对人家上门来“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而感到抱歉。
2)人道主义精神。要求社会关心个人,同情个人,尊重个人对社会作出的贡献,尊重人格,维护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并促进全体劳动者的全面发展。作者一家对老王是怀有这种精神的。——“老王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身子僵直,样子非常怕人,作者心里只有同情和悲酸。老王死了好几年了,作者总是感觉愧于这个不幸者,总觉得在他生前,对他关爱不够。”
六、品读精短,换位体验
教师提示:老王与“我”一家的交往正体现了“以善良去体察善良”。用心阅读“老王送蛋、送香油”这一片段,请同学们换位体验。
①假设你是作者“我”,生命垂危的老王给你送蛋时,你会怎么做?
②试揣测“我付钱给老王”时老王的心理:杨先生那样对我,我会怎么想?
七、品味语言
杨绛女士的文学语言朴素本色,却灵气飞扬,别有韵味。比较下边每组两个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表达效果最好的是哪一句,为什么?
①②③
八、关注我们周围的“老王”,不要有旁观者效应和从众心理,善待他人。
九、作业布置
仿句练习:爱心是……
语文教案 篇3
《我的空中楼阁》透露着浓郁的现代派艺术气息。那么大家知道高一语文《我的空中楼阁》教案要如何写呢?下面来看看!
教学目标
1.鉴赏本文诗化语言,理清文章结构,体会作者独特的感受。
2.学习托物言志的方法,领悟如诗如画的意境。
3.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独立自由的情感和品质。
教学重点
通过诗化语言的赏析和结构的疏通鉴赏意境之美。
教学重点
托物言志手法的理解。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散文追求的最高境界是诗情画意,即具有诗一般的语言,画一般的意境,还有深蕴的人生哲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李乐薇先生写的《我的空中楼阁》就是一篇融诗情、画意和哲理为一炉的绝妙好文。
二、感知课文
1.创设美好情境,进行配乐朗读。
2.分析写小屋的观察角度,理清文章脉络,感知课文。
观察角度:远望一近观一远眺一仰视一俯瞰。
理清“文脉:
开头描写小屋“立于山脊的'一个柔和的角度上”容易让人产生凌空之感;其次“近看改为过观”,树遮掩了小屋,只看到建筑的线条、屋檐、窗等,很有凌空而起之势;再次,它有无限大的“领空”作“开放性院子”,而山路则被叫做“空中走廊”;最后点明,夜景中的小屋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
抓住文章的脉络,文章的基本内容就迎刃而解。
3.本文表现技巧方面的独到之处
(1)诗化的语言(学生找出并体会其表达的效果)
①对称的句式,轻快的节奏
本文在写景时多用对称句式,读来节奏感很强,富有韵律美。如“花好比人的面庞,树好比人的姿态。”“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等等。
②奇妙的修辞
比喻新奇,有朝气与活力。
如:a.“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非常独特、自然,而且富有美的韵致,不仅点染了小屋的醒目、清新、玲珑,而且两处配合自然、融合,浑然天成,令人浮想联翩,美味无穷。
b“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新奇,传神,细腻地描绘了静态之物的动态感,从而产生极好的艺术效果。
排比、比喻结合
如“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以动写静,美景连动,令人浮想联翩,使景物有了活力,有了灵气。
(2)画的笔法
①工笔细描
如关于小屋傍晚到早晨光线的变化,像一幅幅美妙的图画,让人感受真切而留恋不已。
②写意渲染
如远观小屋,全是写意画法,求神似。
(3)动静的糅合
动静景物的组合艺术往往会产生奇妙的表现效果,互相映衬,相得益彰是糅合的艺术要求,文章正是把盎然生机糅进静态景物之中的。如“首先看到的是小屋前面的树,那些树把小屋遮掩了,……我的小屋在树与树之间若隐若现,凌空而起,姿态翩然。本质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式上,却像鸟一样,蝶一样,憩于枝头,轻灵而自由!”这一节,动静糅合,产生了意料不到的美感。
三、总结、扩展
鉴赏一些语言优美的散文,重在体味语言,这是把握意境的一把钥匙。本文语言优美,通过对语言的具体分析,使学生感知作者的美好的情怀。课后再找一些美文来体会。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中优美的语段。
2.完成课后练习二。
五、板书设计
14 我的空中楼阁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积累“师、传、道、受、惑、贱、圣、愚、群、足、攻、经”12个文言常用实词;学习“之、其”两个文言虚词;学习、复习本文其他文言虚实词;熟记受(授)、不(否)两个通假字。
2.学习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3.学习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4.掌握有关“说”的文体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自渎、分析、思考本文是怎样进行对比论证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重点、难点分析
1.有关疑难词句的解释。
2.“说”是一种文体;是议论文的一种。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是怎样围绕中心论述的?3.试摘录作者关于老师的职能、从师的必要、择师的原则等方面的精辟论述,体会其深刻含义。
课时设计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初一学过的《论语》中孔子说的`一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导入。
(二)作者介绍(结合注释①)。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因为昌黎(现河北省昌黎县)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称韩愈为韩昌黎,后世又称他为韩文公。他幼年贫穷,刻苦自学,25岁中进士,29岁以后才任宣武节度使属官,后来任国子监祭酒、吏部侍郎等职,中间曾几度被贬。
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他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本文第4段他赞扬李蟠“好古文”,就是指爱好他们倡导的那种古文。韩愈用他杰出的散文影响文坛,还热情地鼓励和指导后进写作古文。经过他和柳宗元等人努力,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
韩愈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文。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询、苏拭、苏辙、曾巩、王安石)之首。
《师说》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是他35岁时在长安任国子博士时写的。柳宗元很推崇这篇文章,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论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会本课11个生字,认识7个生字。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
2、了解两座新型桥的样子、特点,体会新型桥给人们带来的方便,感受发明创造的伟大,从而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向往科学和发明创造的兴趣。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 学习生字新词,读好课文。
2、 了解新型的桥的特点,激发学生创造发明的兴趣。
教学准备:
CAI课件:潜水桥的画面;鱼儿在桥周围游动,船在船顶划动的动画效果;塑料桥的'画面;人物从塑料桥上通过的动画效果。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 你见过什么样的桥?还听说过什么样的桥?
2、 今天我们要和兰兰一起去过两座新型桥,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自学生字,大概了解课文内容。
1、 提出自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 检查自学情况,指导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通顺,特别注意指导几个长句子中的停顿。
三、 分析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 认读生字卡片上的生字和词语,通过各种形式,达到人人动口练读的目的。
2、 学生自己想办法记字。(运用已掌握的熟字加偏旁、换偏旁、形声字的规律、熟字和生字进行比较等方法记字形。)
3、 学生交流记字方法,重点强调几个易错字:
结:右上边是“士”,不是“土”。
野:右边不要写成“矛”。
专:上面不是“土”,第3画是竖折折,最后写点。
4、 指导书写:
指导学生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利用田字格帮助学生写好字。
兰、专:要写在田字格的中间。
座:广字旁的“撇”要长,包住里边的“坐”。
野:左短右长,“里”的最后一笔要变成“提”。
5、 学生书写生字,老师巡视指导。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把握本文有关恐龙灭绝的观点
本文说明其观点的行文顺序及语言特点
(二)能力目标:
善于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在文中提取主要信息
(三)情感目标:
1、科学需要合乎逻辑的分析、探索
2、广泛阅读科普文章,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文章所说明的事理,领会文章的说明顺序
2、品味本文语言严密准确的特点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共同探讨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被公认为当今美国科幻小说家的泰斗的阿西莫夫所撰写的一篇说明性文章《被压扁的沙子》
文章的题目通常对文章有一定的概括或提示作用,看到本文的题目《被压扁的沙子》,你猜想本文会写些什么呢?大概会介绍类似沙子为什么被压扁,或者被压扁的沙子是什么样的之类的问题吧.
本文到底介绍什么科学知识,我们肯定能在文章里找到答案就请大家和我一起进入阿西莫夫书写的科学世界吧!
(二)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问题:
1.对于6500万年前恐龙的灭绝,科学界存在着哪两种对立的说法?各自的依据是什么?
2.作者在本文中的倾向是什么的?
讨论明确:
1.科学界对于恐龙在6500万年遭遇灭顶之灾,存在着的两种对立的理论是:“撞击说”和“火山说”。
“撞击说”的依据:在一个6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它的含量异常丰富。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由于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撞击的结果。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火山说”的依据: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
2.作者意在说明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三)探究学习
学生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1.在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中,作者为什么肯定“撞击说”而否定“火山说”?
讨论明确:
在作者看来,有论据验证的理论才能成立。
作者对前苏联科学家的实验研究成果进行了介绍:
①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这种被压扁的沙子因此被称为斯石英。
②斯石英的原子之间结合的极为致密,在通常条件下,斯石英可以保持数百万年。
③在一些地方已经发现了斯石英,而且有证据显示这些地区曾经受到过巨大陨石的撞击。
④在进行过原子弹爆炸实验的场地也发现了斯石英,它是由膨胀火球的巨大压力形成的。
由以上两例,作者认为斯石英也应该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
⑤火山活动地区至今没有发现过斯石英。作者认为,地壳深处的斯石英可以通过火山喷发被携带到地表。然而,喷发温度极高,岩石会被熔化,所以任何由火山携带而来的斯石英都被转化为普通的二氧化硅。
由此作者断定:斯石英出现的地方肯定发过撞击。
⑥加上科学家又有新的发现:在岩层年龄为6500万年的新墨西哥州拉顿地区的岩层中,检验到了斯石英存在的一种原子排列。
就这样,作者最后确认,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2.你能把文章的思路理清楚吗?
(展示PPT)
讨论明确:
文章以科学发现和科学实验的成果为依据,层次清楚地说明了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撞击的结果。
先提出问题,然后作出假设,经过推理论证之后,作出结论。这种说明顺序称为逻辑顺序。
(四)情景再现
通过对文章的理解,组织同学们对恐龙灭绝的场景进行故事复述。
(同学们分组讨论,然后进行表演)
(五)课堂拓展
(1)作者为什么要探明恐龙灭绝的原因?
(2)题目是《被压扁的沙子》,内容却是恐龙灭绝的原因,是否偏离主题?
(六)课堂小结
通过《被压扁的沙子》这篇文章的学习,我们亲密接触了阿西莫夫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他用缜密的逻辑顺序、准确严密的语言,使我们明白了恐龙灭绝的原因。相信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再次遇到类似文章时,能够学以致用。
(七)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2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过小山羊找快乐的故事,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快乐,并学做快乐的人。
2.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积累词句的习惯。
3.认识11个字,引导自主增识汉字的意识。
重难点
1.理解课文。
2.学生体会课文最后山羊妈妈说的.话。
乐学善思办法
分角色朗读,表演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情感
1.谁来说一说什么是快乐?学生自由交流,教师不做性结论。
2.导入新课,阅读提示明确要求,认认真真读课文。
二.自读自悟,体验情感
1.自读课文。
2.小组讨论:小山羊找到的快乐是什么?你有过这样的快乐吗?除此之外,你还知道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3.交流阅读感受
4.指生回答:小山羊找到的快乐是什么?
5.你有过这样的快乐吗?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
三、朗读感悟,升华情感
同桌分节读,全班接读,分角色读
四、拓展延伸,陶冶情感
1.读课外课文
2.师生共同。
五、学习生字
1.看拼音读生字。
2.同桌互读。
3.去掉拼音读,同桌互读。
4.指生当小老师领读,指名读,开火车读,小组赛读,男女生赛读。
语文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本百花园共安排了五项学习内容。“语海畅游”、“积少成多”、“阅读平台”、“语文大课堂”、“笔下生辉”等。
1、语海畅游-----读对联,辨字音和读句子,用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既……又”造句等内容。
2、积少成多---读背中外科学家的名言。
3、阅读平台---科学小故事《用冰取火》
4、语文大课堂----让学生进行一次社会调查,再小组交流,然后写一篇调查报告。
5、指南针----介绍的是在写调查报告时,怎样使用搜集到的资料。
教学重难点:
1、阅读平台---《用冰取火》
2、能说会道----讲述我家的故事。
3、语文大课堂----让学生进行一次社会调查,再小组交流,然后写一篇调查报告。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讨论法、练习法等。
教学时间:第7周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语海畅游”,完成“积少成多”和“阅读平台”。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语海畅游”。
1、出示文字幻灯:板书有课本中的.例子。
2、认真读读以下字,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组内讨论,交流注意点。
(1)读对联,辨字音和读句子,
(2)用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既……又”造句。
4、出示课本例子
5、学生做练习,教师反馈做练习情况。
6、(1)出示课外练习,学生做练习。
(2)学生做课本中的练习。
7、反馈练习情况。
二、积少成多
1、出示幻灯:
中外科学家的名言。学生读这组名言。
2、你还知道那些中外名言。
学生反复读诵及至能背。。
3、全班齐读,同桌互相抽查,熟读成诵。
4、各个小组内交流对名言的理解。
5、各个小组推荐代表发言,教师适时点拨。
三、阅读平台-----《用冰取火》
1、指名分段朗读短文《用冰取火》,要求读得流利、连贯。
你读懂了什么?
2、作者在这篇短文中告诉了我们什么?
1)、自渎短
教案《语文S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语文百花园三》教案2》,
文,想一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2)、你喜欢科学小故事吗?为什么?
3)、学生自由发言,要求说出理由。
4)、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话要对大家说的吗?
四、作业背诵默写中外名言。
第二、三课时
教学内容:“指南针“”语文大课堂“
教学过程:
五、复习导入新课
背诵、默写中外名言。
六、指南针-----介绍的是在写调查报告时,怎样使用搜集到的资料。
1、教师读题目要求。
2、本次的练习对我们有什么要求呢?
3、各个小组派代表发言。
七、语文大课堂-------让学生进行一次社会调查,再小组交流,然后写一篇调查报告。
1、指名读题目,其余思考:题目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2、反馈思考情况。
3、幻灯出示要求:
“语文大课堂”是一次学以致用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通过这次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交际、分析、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学习《小树死因的调查报告》的写作方法,写一篇调查报告。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做好活动准备:确定调查主题,选择调查方法;进行实地调查:落实调查任务,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做好课堂交流;写出调查报告。
(1)想一想:怎样把收集材料呢?。
(2)怎样把你你手机的材料进行整理。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八、总结
九、学生写调查报告,教师随堂指导
十、作业
1、完成习作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习作。
3、将自己写的文章展示给同学看。
语文教案 篇9
教材分析
这篇神话传说讲的是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故事极富想象力,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课文的脉络非常清楚,分三个部分,把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的过程描写得非常清楚。
在说明“天和地还没有分开"”的背景之后,先是讲了盘古醒了以后所做的事,以及天地的不同变化;然后叙述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所做的事;最后讲了盘古倒下后发生的变化。
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注意文章在表达上的这些特点。
教学这篇课文,要使学生认识神话这种文学体裁,体会巨人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会写14个生字。
2.体会反义词和近义词的妙用,体会“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这类词语的表达效果,并加以积累和拓展。
3.通过朗读等方法,感受盘古雄伟、高大的英雄形象,体会他无私奉献的精神。
4.初步了解神话故事内容神奇、想象丰富的特点,培养想象力,激发阅读神话的兴趣。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的内容。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与想象了解故事内容,理解重点词句,积累特色语言,体会盘古的英雄形象。
课前准备
推荐学生搜集中国著名的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嫦娥奔月》等
教具准备
写有词语、课文诗的小黑板各一块,背景音乐。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渲染神话意境
1.师:你们喜欢神话故事吗?(生:喜欢)能说说你喜欢看哪些神话故事?
生答:《精卫填海》《后羿射日》……
2.师:今天让我们学习一个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教师板书课题,叫两位学生念课题)。
带着问题全班齐念课题:谁开天地?盘古干什么?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盘古劈开天地的神奇吧。
二、初读课文,感受文本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注音认读生字。同桌互读互查。
2.识记生字新词
小黑板出示:
轻而清、重而浊、上升、下降
隆隆的雷声、奔流不息的江河、茂盛的花草树木
血液、滋润、肌肤、混沌
(1)自由读词语。
(2)小老师带读,读中交流
①第一组是反义词。根据实际理解“清、浊”并给“浊”字组词(混浊),“投降”读作xing
②XX的XX词,扩充此类词语3到5个。
③“血液”(流了一点血,血淋淋读作xiě)。
④“混沌”(理解“混沌”;找近义词“混浊”;找到词语所在的句子,学习第一自然段)。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三、再读课文,理解文本
1.默读课文,想一想《盘古开天地》这篇课文能读成课文中的哪句话?把这句话画出来。
2.出示句子“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请学生自由读此句并思考,这句话中哪个词是关键(创造)
(1)教师板书“创造”,并提问:“创造”的“创”这为什么是
力刀旁?(看字形并联系课文理解盘古是用锋利的斧头劈开了天和地)。
(2)教师小结:是呀,创造,它需要工具,需要力量,神话故事总是充满了神奇的想象。那么,盘古创造了什么?又是怎么创造的呢?让我们下节课再进入神话天地好好研究吧。
四、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并给生字组词。
2.生字书写指导。(“降”字的右下部分容易写错,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阔”“滋”的笔画较多,要指导学生重视间架结构。)
五、家庭作业
找其他神话故事读一读。
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阅读,赏析“散文中三峡的神韵”。
2、借助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收集、筛选信息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人们常用“亘古未变”来形容山川河流,现在,山川河流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明年的6月1日,三峡这条古文明的大通道就要消失了,永远的消失了。三峡是灵异的、浪漫的、富有诗意的.,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用心去认读三峡、研究三峡。
二、播放三峡风光片
1、学生谈从“风光片” 中获得的信息。(风光片中的三峡过于文静、单薄)
2、学生补充自己收集的资料。
教师小结:从同学们的交流中,我深深地感到,人们的心中存在两种三峡:一个是自然的三峡,一个是文学作品中的三峡。那么,到底哪个更具魅力?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08-11
(经典)语文教案10-03
语文《丰碑》教案05-22
(精选)语文教案02-04
语文教案07-29
语文《木兰从军》教案11-11
语文教案[推荐]08-15
语文过秦论教案09-06
(热)语文教案09-02
[优]语文教案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