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鼓励学习在写话中尝试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并根据需要尝试使用标点符号。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写话的兴趣,鼓励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表达真实的感情。
情感目标:通过本次写话,引导学生学习感受丰富多彩的生活,尝试在课外科学合理的安排自己的生活。
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鼓励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
教学难点:在写话中尝试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教学准备: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出示本班学生在课间操时和老师一起做游戏的`录像,请学生观看。
“看,我这只‘老鹰’多勇猛,可‘鸡妈妈’×××也毫不示弱,奋力的保护‘鸡宝宝’们,再看‘鸡宝宝’们快乐的表情,那次游戏大家玩得可真开心!”
同学们,你们在学校的课间生活可真有趣。可老师还想了解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过的,你们能和老师谈谈吗?(学生发言)
你们的课余生活可真丰富多彩,那么,你们在课余时间都做过那些游戏呢?今天我们就说一说《有趣的游戏》。(板书课题)
二、启发谈话,相互交流
1、在学校,你们做过那些游戏?
2、每天写完作业后,你要做些什么?全班交流。
3、一年中有很多的节假日,比如五一、十一、春节,每到这时,你会安排那些课外活动?
4、原来,可爱的你们竟然做过这么多有趣的游戏。在你玩过的游戏中,你认为最有趣的是哪一个?当时是怎么玩的,你的心情如何,请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吧。
5、学生同桌互相交流。
6、全班交流,要求表达流利,学生互相评议说得怎样。
三、指导写话
1、明确写话的内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笔把这些有趣的游戏记录下来。”
2、教师用课件出示教师的范文,注意观察格式。
3、提出写话的要求:把内容尽量写完整语句要通顺,尽量使用学过的词语,注意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4、教师巡视、指导。
四、展示习作,指导评议,学生补充修改。
将学生完成的习作用投影仪展示,其他学生评议写得怎样,该如何修改。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我们的课外生活丰富多彩,可那些精彩的瞬间却很难与忙碌的爸爸妈妈共同分享,所以,请同学们用心感受游戏的快乐,再用笔把当时的情境记录下来,把这份快乐带给父母,你们愿意吗?
语文教案 篇2
教师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情感。
2、指导学生学习作者叙述与抒情相结合的场面描写。
3、指导学生读写迁移,能完成小练笔。
学生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情感。
2、学习作者叙述与抒情相结合的场面描写。
3、读写迁移,能完成小练笔。
教学重点、难点:
送别时老师的叮嘱以及肖邦的情感变化,教学时,要通过小组讨论、感情朗读等方法带领学生质疑、理解体会。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导入课题:
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第3课,齐读课题《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对于这样一位伟大人物的刻画,文中却只有一句对他的语言描述,细心的你能快速找到它么?
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祖国沦陷→离别祖国→思念祖国→难忘祖国
2、明确目标: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离别祖国,感受离别的动人场面
3、效果预期:
相信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完成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有信心么?准备好了么?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感受离别的场景,
梳理全段顺序,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策略:默读课文2自然段这段写了告别的哪三个场景?哪个场景深深地打动了你?为什么?圈出关键词语,并在旁边批注感受。
以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2)四人小组交流:
(内容包括:1、读懂了什么?2、是从哪里读懂的?3、是怎么读懂的?4、想到了什么?5、还有哪里读不懂?)
自主学习:四人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感受,各成员进行整理和分工。教师巡视指导。
展示交流:
四人小组上台交流,重点引导汇报以下几点:
(1)赠送银杯
(1)(结合文中句子“埃斯内尔又捧过一只闪闪发光的银杯,深情地对肖邦说:“这里装的是祖国波兰的泥土,它是我们送给你的特殊礼物,请收下吧!”肖邦再也忍不住了,激动的泪水溢满了眼眶。他郑重地从老师手里接过了盛满泥土的银杯,回首望了望远处的华沙城,然后登上马车,疾驰而去。”交流时引导学生作者是抓住了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刻画了这个感人的场景。
补充时,学生交流出了“宁恋家乡一抔土,莫恋他乡万两金”
(2)吟唱送别曲
(结合文中句子“在城郊,马车突然被一大群人拦住,原来是肖邦的`老师埃斯内尔和同学们来为他送行。他们站在路边,咏唱着埃斯内尔特地为肖邦谱写的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
交流时拓展《即使你远在他乡》歌词,深化学生情感。
(3)老师叮嘱
师相机评点:你们很会读书,善于从书中得出自己的见解;你们能从课外资料中应证自己的观点,真了不起!
指导朗读:让我们把这浓浓的师生离别情,爱国情读出来吧!
教师小结作者的表达方法。
任务二:
快速浏览第4段,肖邦用怎样的方式表达着对祖国的日夜思念?有感情地读一读,交流读书的感受,看看作者的叙述有什么特点?
(2)四人小组交流:
(内容包括:1、读懂了什么?2、是从哪里读懂的?3、是怎么读懂的?4、想到了什么?5、还有哪里读不懂?)
自主学习:四人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感受,各成员进行整理和分工。教师巡视指导。
展示交流:
四人小组上台交流,重点引导汇报以下几点:
作者是按照先总后分的叙述特点表达的。
指导朗读
三、检测导结:
想象肖邦的同学们离别时的画面是怎样的?试着写一写。
可以从人物的对话、神态、动作几方面来写。学习作者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四、总结:
课文通过波兰音乐家肖邦在异国他乡不忘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的事,表达了他对祖国强烈的爱。
课题用"把心脏带回祖国"是他爱国情怀至极的表现
板书设计
3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吟唱送别曲 环境描写
离别祖国 老师叮嘱 神态、动作
赠送银杯 语言
【教学总结】
学完了《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我的心情竟然久久不能平静。我被一个长眠在异国他乡,灵魂却渴望回归祖国的一颗赤子之心深深地打动了。我相信学生们同我一样,也一定或多或少会有感动。
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要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因此我对本课的教学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
1、揭题质疑
上课伊始,我首先抓住课题《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题目中的“我”是谁? “我”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让学生初步体会肖邦的爱国之情。然后话锋一转:可是,肖邦既然如此地爱自己的祖国,为什么不一直生活在自己的国家?为什么当初要选择离开呢?
2、带着问题初读探疑
让学生通过读,体会到了肖邦“不得不”离开祖国的无奈,通过从课内课外获取信息,理解肖邦被逼、悲愤中离开祖国的不得已:正是在这样一种动荡不安的形势下,肖邦的亲人、老师和朋友们督促着肖邦出国去深造,并通过他的音乐创作和演奏去为祖国获取荣誉。
3、深读课文,抓重点句
肖邦的`那份强烈的爱国情感,与他离开祖国前夕,他的老师和同学特地为他送行时的谆谆嘱托,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课文“送行”一段是全文的一个重点段,描写具体细致,情感渲染淋漓尽致。
4、讨论解疑、悟情
我抓住“咏唱送别曲”、“老师的叮嘱”、“赠送银杯”这几个“送别”场面,引导学生感悟人物情感,再一次从肖邦的神态、动作中体悟他满怀爱国之心、报国无门、远走他乡的无奈和忧愤,当然还有一份对祖国的不舍。当《即使你远在他乡》的送别曲在课堂中响起时,我相信,学生此刻已经走进了肖邦的内心……这样,顺理成章就能理解肖邦在异国他乡用音乐作为武器、拼命工作、忧愤而死的生活经历,就能理解肖邦对祖国至死不渝的热爱和眷恋。
通过这四步,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肖邦不仅是一个杰出的音乐家,还是一个满腔热情的爱国者,从而使学生对肖邦的敬仰之情达到沸腾的顶点,同时也使学生在心中升腾起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在理解了本文之后,引导学生背诵第2自然段。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王、助、哨等14个生字,会写王、从等6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理解内容;初步理解把字句和被字句的区别。
3.在读中领悟小英雄的行为,表达出对小英雄的崇敬之情。学习王二小那种智勇双全、不怕牺牲的精神,培养学生从小树立热爱祖国、珍惜现实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自主识字、写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交流感受;体会二小的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精神。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的挂图(或幻灯片、课件)。
2.《歌唱二小放牛郎》的录音磁带。
3.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小朋友,你们爱听音乐吗?我们来欣赏一首歌曲。
播放《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歌曲录音,把学生带入意境。
2.小朋友,你们知道这首歌是歌唱谁的吗?(根据回答,板书课题23王二小)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
二、借图识字,理解图意
1.出示三幅挂图,指导学生按顺序一幅一幅地观察,边看图边思索:每幅图画了什么内容?按照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的句式,把三幅图连起来说一旬话。要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上人物的动作、神态,想象他们会想什么,要做什么?
2.引导学生借助挂图引出生字,并认识生字。
图1:王二小在干什么?(边放牛边帮助八路军放哨),认识生字助,哨。
图2:敌人在干什么?(大扫荡,要王二小带路),认识生字敌,荡。
图3:王二小怎么做的?(装着顺从,把敌人引进埋伏圈),认识生字顺。
假设:结果怎么样?(敌人杀害了王二小,被八路军全部消灭),认识生字突,枪,杀害,英雄,冲,部。
3.出示生字、词语卡片,读准生字、新词,反复练习。
三、整体感知,理解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标出生字并多读几遍,不懂的地方标上?,标出自然段。
3.同桌合作,互相读一读。
4.小组合作,组长组织并检查生字掌握的情况。
5.请学生分别读课文的五个自然段,其他学生注意听,再次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四、自主探究,研读课文
1.找一找:找出与四幅图相对应的课文段落,读一读。
2.画一画:在段落中画出直接写图意的句子,读一读。
3.问一问:给时间让学生质疑不理解的词语,如:儿童团员、扫荡。
4.议一议:为什么王二小是小英雄呢?
5.说一说:照样子说。
例:王二小把敌人带进埋伏圈。
敌人被王二小带进埋伏圈。
(1)敌人把王二小杀害了。(2)敌人被八路军消灭了。
王二小被八路军把。
五、随堂巩固,巧妙练习
1.认读卡片,巩固生字读音,采取开火车的形式。
2.自由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23王二小
边放牛,边放哨
给敌人带路
带进埋伏圈
消灭敌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巩固所学
1.以卡片检查生字。(先带着拼音读,再去掉拼音读。)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师生评价。)
二、逐段理解,品味感悟
1.学习第一、二自然段,明白王二小带敌人进埋伏圈的原因。
(1)自由读文。
简介抗日战争的时代背景,帮助理解儿童团员、常常、放哨、扫荡的意思。
(2)出示句子:他常常一边放牛,一边帮助八路军放哨。
说说王二小是怎样放哨的?(一边放牛,一边警惕地望着远方。)
一边一边在这里指什么?(指王二小同时做两件事:放牛、放哨。这么做,既不耽误放牛,又可借放牛做掩护,帮助八路军放哨)
(3)句式训练:一边一边
(4)为什么敌人要王二小带路呢?(敌人出来扫荡迷了路)
(5)想像迷了路的日本鬼子看见二小时的情景,谁能来说一说、演一演。
(6)思考:面对自己痛恨的日本鬼子,二小他是怎么做的呢?
2.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感悟二小是个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小英雄。
(1)顺从是什么意思?王二小真的顺从吗?从哪个词看出来?(装着)王二小为什么要装着?
(2)讨论:王二小如果不这样做,会怎么样?从这里可以看出王二小是个怎样的孩子?(机智勇敢,不怕牺牲)
(3)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这句话什么意思?(周围都有八路军在埋伏,敌人被包围了)
(4)(轻缓、悲痛的语气)知道自己上了当的日本鬼子竟残忍的杀害了小小年纪的二小,八路军叔叔们含着眼泪,高喊着:冲啊! 为王二小报仇!消灭了全部敌人。
①体会八路军叔叔们的心情。
②有感情地读一读最后一段。
(6)思考:王二小是为什么牺牲的?他是怎样一个人?
(小组讨论,汇报:王二小是为帮助八路军消灭敌人而被敌人杀害的。他是个机智勇敢的小英雄)
三、指导朗读,升华感情
1.引导学生观察插图中王二小的神态,想象出王二小的语言、行动和内心活动,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2.找出文中最打动你的句子读一读,读出感情;再以《歌唱王二小》的乐曲为伴音,指导学生有感地朗读课文
四、识记字形,指导写字
1.先自学生字,然后同桌分析字形结构,说说每个字的部首及记忆方法。
2.全班交流记忆生字的方法。
3.练习扩词,加深对字义的理解。
4.教师示范指导:
(1)边、这、进、道的部首都是走之,应重点指导,写时注意:三笔写成、点和横不要连、捺是平捺,不要写斜。
(2)从的第一个人的捺变成点。
5.学生描红,临写。
6.优秀作品展示,师生评议。
五、课后延伸,实践拓展
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收集更多小英雄的故事,在班队活动课开展学习小英雄、争当小英雄活动。
板书设计:
23 王二小
小英雄
一边一边
带路
被杀害
语文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一株紫丁香》是一首活泼、清新的小诗,诗中一株紫丁香是孩子们的一片心意,是对老师的问候与感激,表达了孩子们对老师的热爱和尊敬,是一首师生情谊的颂歌。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
3.树立起尊敬老师的心愿;
重难点: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师生之间深厚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每当我走近老师窗前》;
2.出示紫丁香图片,老师讲解;
3.看着美丽的紫丁香,学生练习说话;
4.出示课题,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2.课件出示带拼音生字,请小老师领读;
3.课件出示去拼音生字,开火车读;
4.指名读生字词,并正音;
三、细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节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告诉老师这首师共有几节?
2.指名读第一小节;
3.这株紫丁香是谁种的?种在哪儿?
4.小朋友是怎样走进小院的?谁来做做踮起脚尖的动作?为什么要踮起脚尖呢?那我们应该怎样读这一节?
5.指导朗读
(二)学习2—5节
师:小朋友们为什么要把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呢?请同学们读读2—5节从中找出答案
1.“夜夜”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让紫丁香天天晚上陪伴老师呢?
2.指名读第二节;
3.现在有紫丁香和老师作伴了,真好!出示课文插图,你们希望紫丁香为老师做些什么呢?
4.你们知道老师一天要做哪些工作呢?
5.如果你是绿叶,你要为老师唱什么歌?
6。假如你们是紫丁香花儿,你们围在老师身边微笑着会说些什么?
7.你知道什么叫牵挂吗?你们被老师牵挂过吗?
8.指导朗读;
9.夜深了,星星困得眨眼,可我们的老师还在灯下工作着,你们说老师辛苦不辛苦呀!你能劝劝老师,让她早点休息吗?
10.谁愿意用文中的语言来劝劝老师,让她早点休息;
11.老师的心思都被你们看出来了,真了不起,你们说“教师的梦会实现吗?”
四、朗读诗歌,升华情感
1.小朋友们把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是为了什么?(表达对老师的.爱)
2.从这首小诗中,你还感受到了谁对谁的爱?
3.师:是呀,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这是一种浓浓的师生情,最后请同学们拿起书,再次感受这浓浓的师生情;
五、总结延伸
读了这首诗后,你们有什么心里话想对老师说吗?那就请同学们把你的心里话写下来吗!(课件出示小练笔)。
语文教案 篇5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苏轼
【鉴赏】人可以像秋鸿般有信息,年年重回旧地;而那些早已过去的往 事,却犹如春梦一般,未曾留下一丝痕迹。“事如春梦了无痕”通常用来感叹往事的飘渺,难以寻觅,留下的只是无尽的眷恋与萦怀,若用来代表失去
的恋情,则在追忆、怀念中,还蕴蓄着一份苦痛遇见迷惘。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苏轼《洗儿》
【鉴赏】这首“洗儿诗”,是苏轼藉对儿子的期盼,抒发自己满腔的激愤。表面是在嘲弄自己聪明一世,失意一生,实际却是在讽刺那些 “愚且鲁”的无能之辈。
【原诗】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基础积累
一、注音(开始积累吧!)
轸( )瓯( )隍( )懿( )梓( )襜( )騑( )凫( )闼( ) 甍( )浦( )舸( )轴( )霁( )鹜( )蠡( ) 遏( )眄( ) 阍( ) 迥( )舛( )筵( )悫( ) 簪( )笏( )渚( ) 睇( ) 袂( )
二、词类活用找出并写出意义和用法
1、襟三江而带五湖
2、徐孺下陈蕃之榻
3、腾蛟起凤
4、屈贾谊于长沙
5、窜梁鸿于海曲
6、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7、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8、宾主尽东南之美
四、古今异义 找出并写出古义和今义
⑴千里逢迎
⑵俨骖騑于上路
⑶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五、一词多义(实词)
1、故:
①豫章故郡,洪者新府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③桓侯故使人问之
④既克,公问其故
2、尽:
①宾主尽东南之美
②潦水尽而寒潭清
③则智者尽其谋
3、属:
①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③在骨髓,司命之所属
4、即:
①项羽即日因留沛公饮
②胡天八月即飞雪
③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5、引:
①控蛮荆而引瓯越
②恭疏短引
③司马懿引二十万军
④乃设九宾之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
6、穷:
①穷岛屿之萦回
②穷且益坚
③日暮途穷
7、数:
A、shù ①识盈虚之有数
②一曲红绡不知数
B、shǔ 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C、shuò 而公子亲数存之
8、趋:
①他日趋庭
②入而徐趋
③今背本而趋末
六、重点虚词
9、且:
①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②北愚公者,年且九十
③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④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哉
⑤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10、矣:
①兰亭已矣,梓泽丘墟
②前人之述备矣
③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
七、完成下列名言警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烟光凝而暮山紫。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③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⑤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北海虽赊,扶摇可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十旬休假,胜友如云 ;
8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趣味阅读
螳 螂 捕 蝉
【原文】
吴王欲伐荆(1),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2)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3)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4)。吴王曰:“子(5)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6),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7),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8)得其前利(9),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选自刘向《说苑·正谏》)
【注释】(1)[吴王欲伐荆]吴王,指吴王阖闾;荆,楚国。(2)[舍人有少孺子]舍人,国王的侍从官;少孺子,年轻人。(3)[怀丸操弹]藏着子弹拿着弹弓。 (4)[旦]早晨。 (5)[子]你。 (6)[委身曲附]弯曲着身体,屈着前肢。“附”同“跗”,脚背骨。 (7)[延颈]伸长头颈。 (8) [务欲]一心想要。 (9) [前利]眼前的利益。
【简析】本文通过年轻的侍从官给吴王讲的这个故事,告诫人们:凡事须瞻前顾后,全面权衡,千万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忘却身后的祸患。
【译文】吴王阖闾准备进攻楚国,告诫他身边的'大臣说:“胆敢向我进谏的人就处死。”他的侍从官中有个年轻人,想向吴王阖闾进谏,劝阻他不要进攻楚国,但是有不敢,就藏着子弹拿着弹弓来到吴王阖闾的后园走来走去,露水浸湿了他的衣服,象这样经过了三个早晨。吴王阖闾说:“你来,为什么要自找苦吃,把衣服沾湿到这个地步!”那年轻的侍从官说:“园子里有棵树,树上有只知了,知了在高处鸣叫,它吸着露水,却不知道螳螂在它后面;螳螂弯着身子,屈着前肢,想要逮住蝉,却不知道有一只黄雀在他的旁边;黄雀伸长了头颈,想要啄螳螂,却不知道拿着弹弓和子弹的人在他的下面。知了、螳螂、黄雀都一心想要得到眼前的利益,却不顾它们身后的祸患。” 吴王阖闾听了说:“对啊!”于是停止了用兵
语文教案 篇6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散文诗。课文以“校园交响诗”为题,描绘了校园中多姿多彩的生活,充满了诗情画意,表达了学生对培育自己的学校的深厚感情。“交响诗”是指只有一个乐章的交响曲,常取材于富有诗意的文学作品,是标题音乐的一种。课题以比喻的方式,形象地点出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富有诗意、令人回味的。全文是以小标题的形式从五个方面来写的。文中五个小标题“蜂巢”“鸟岛”“花瓣”“喷泉”“树根”也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以比喻的方式描绘了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体会课文抒发的美好情感,激发学生对曾经哺育自己成长的学校、老师及所有的工作人员的感激之情,让学生要常怀一颗“感恩之心”。二是引导学生感悟课文以比喻的手法来描述事物和表达感情的表达方法。
设计理念:
关注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和感受,努力提供自主学习和自由交流的平台,体现以生为本的人文精神。通过对阅读文本的学习指导,引导学生初步了解阅读欣赏散文诗的方法,感受散文诗的基本表达方式,激励学生在课文留白处大胆想象,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使学生不断拓宽知识面,通过日积月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是如何采用比喻的手法来描述事物的,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帮助学生学会“汲、琅、恬、袅、婷、蕾、吮”7个要求会认的字和“汲、恬、瓣、砌、硕”6个会写的字;掌握“汲取、储积、恬静、花瓣、芭蕾、砌着砖、丰硕、硕果累累、袅袅婷婷、书声琅琅、生机勃勃、绚丽多彩”等词语。
4、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自主阅读能力,在阅读中启发想象,拓展创造思维。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体会校园生活的多姿多彩,激发学生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对为他们付出辛勤劳动的教职员工的热爱和感激之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生动形象的优美语言和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课件准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一)播放交响乐《命运交响曲》,激发兴趣。
(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创作。简介什么是交响曲和交响诗。交响曲一般是由四个乐章组成,而只有一个乐章的就被称为交响诗。交响诗的创作往往是根据某一著名的文学作品进行构思和想象,并通过音乐加以体现,即用音乐的手法来解释或表达诗人、文学家或哲学家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板书:“交响诗”)
(二)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作者由音乐中的交响诗联想到了文学作品,创作了这首——“校园交响诗”。(板书:“校园”)
(三)齐读课题。
(四)引导生就课题谈谈感受:联想到了什么?
【以音乐引题,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与文学之间的密切关联,在音乐的熏陶之中畅谈自己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感诗情。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要求:1、读准字音;2、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二)检查生字词。
出示生字词:“汲取、储积、恬静、花瓣、砌着砖、丰硕、硕果累累、书声琅琅、生机勃勃、绚丽多彩、水上芭蕾”
1、指名读、分组读、齐读词语。
2、教师相机正音。
3、指导写字“储、瓣、砌”。
⑴感受“左中右”结构的字,讨论如何写得漂亮。
⑵教师范写“瓣”,学生写3个字。
4、指导学生把感情带入词语中,读出词语所要表达的情感。(硕果累累、书声琅琅、生机勃勃、绚丽多彩、水上芭蕾)
【课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词语,落实学生学习生字新词的时间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走进词语的内涵之中,进行联想,读出词语的意境美。】
三、再读课文,积累优美词句。
(一)自由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1、思考:诗中选取哪些富有特色的场景描绘多彩的校园生活?
2、引导学生边读边画出自己欣赏的优美词句。
(二)学生交流、讨论、汇报学习情况。
1、诗中选取哪些富有特色的场景描绘多彩的校园生活?
(选取了5个场景“蜂巢、鸟岛、花瓣、喷泉、树根”来进行描绘。)
2、交流:摘取了哪些优美词句?
(A、“时而循着历史的长河飞向遥远的古代……时而书写沙沙。”B、“像金色的小蜜蜂……储积着蜜。”C、“花丛树下……鸟儿倾心地鸣啭。”D、“你看,那一封封学生来信……深情祝愿似欲随它飞去。”E、晶莹的水喷洒变幻……水上芭蕾。……)
⑴通过有滋有味地赏读优美词句,让学生感受语言上遣词造句的优美。
⑵谈感受:读了这些优美的句子,有什么感受?
(学生畅所欲言,引导学生感受“诗化”的语言。)
⑶初步了解散文诗的语言特点。
⑷指导学生读出“诗”的美。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走进美丽的文字当中,去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力,感受文章的清新优美。例如:感受排比句式的排列美;想象中的意境美……】
(三)分组读全文,回归整体。
四、置留作业,小结。
(一)选取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尝试进行背诵。
(二)抄写词语“汲取、恬静、硕果累累”。
(三)抄写课文中形象优美的语句,多读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导入课文:
(一)课件出示词语,“汲取、储积、恬静、花瓣、砌着砖、丰硕、硕果累累、书声琅琅、生机勃勃、绚丽多彩、水上芭蕾”(指名读、齐读)
(二)尝试选择词语说话,“硕果累累、书声琅琅、生机勃勃、绚丽多彩”
(三)听写词语:“汲取、恬静、储积、花瓣、丰硕”
二、学习课文,体悟情感。
(一)自主阅读,思考领悟。
学生自主选择最喜欢的一个片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思考: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领悟到什么?
(二)研讨交流,畅谈体会。
1、组内交流:自己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领悟到什么?
2、全班交流读书感悟,集体品读。
【指导用读读、议议等方法,启发学生发挥想象,赏析例选诗节,体会意境,感情朗读。】
3、根据学生自主提出的主题,选择两个主题进行指导学习。
(了解感受学习方法,为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打基础。学习方法:读主题文章——交流感悟文中的比喻、想象与象征,体会课文中传达出来的美好情感——引导学生进行联想与想象——带着自己的感受多种形式读主题片段。)
4、小组合作,指导学生用已有的学习阅读的方法自主合作学习其他四个主题的片段,交流汇报。
5、小结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灵活运用方法进行阅读。
【重在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阅读方法,大胆自主地进行合作学习,在合作中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和大胆表达的能力。并有意识地将这种方式有序地延伸到学生的课外阅读中去。】
(三)回顾全诗,整体感受散文诗。
1、分组读五个片段,整体感受散文诗的文字美。
2、教师相机介绍散文诗,学生加深对散文诗的认识。
(散文诗是精短的、有着内部韵律的、文字精美的、哲思的文字。它的内容具有跳跃性,以凝炼的语言营造诗情画意;并且多用象征、暗示等手法扩大内容和容量,这就留下较多可供读者自由大胆地进行想象的空间。)
3、配乐朗诵散文诗。
师:同学们很快就要离开学习生活了六年的学校了,回顾这六年的小学生活,它一定会给你们留下些不寻常的记忆,请带着你们各自的感受,再次读这首散文诗。
三、读写结合。
(一)再读课文,做批注加深感悟。
1、运用前面的阅读方法再读课文,做做摘录笔记及批注,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2、欣赏课件《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启发想象谈话:熟悉的校园生活场景让你联想到什么?指导学生可仿写一个片段。
【运用已有的阅读方法回顾课文,引导学生融入角色中,体悟美好的校园生活,并结合自己的真实体验,尝试仿写片段,达到读写结合,感悟美好情感的目的。】
四、置留作业。
(一)摘抄、积累让你感动的优美词句,做做读书笔记。
(二)有感情地配乐朗读全文。
(三)仿照课例,选取一处场景,围绕一个主题,以组诗的形式,尝试创作一首《______的交响诗》。
板书设计:
27 校园交响诗
蜂巢——蜜蜂——储积花蜜(积累知识)
鸟岛——鸟儿——共享欢乐(生机勃勃的生活) 美好回忆
花瓣——来信——真切思念(师生情深) 感恩之心
喷泉——花匠——忘我劳动(永存我们心中) 参天大树
树根——老师——输送营养(根的事业)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综合教案09-22
(精选)语文教案02-04
(经典)语文教案10-03
语文教案07-29
语文《丰碑》教案05-22
语文教案08-11
语文《木兰从军》教案11-11
荷花的语文教案08-17
[通用]语文教案12-20
语文教案[推荐]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