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5个会认字。
2、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尼尔斯是一个勇敢、善良、有爱心的孩子。
3、使学生产生阅读的欲望。
教学重点:要求学生能够自主阅读长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内容,了解人物。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本单元我们学过了不少有趣的童话,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长篇作品的节选。这就是瑞典女作家赛尔玛˙拉格洛芙的代表作《尼尔斯骑鹅历险记》。这部作品迄今已经被翻译成50余种文字在世界发行,还被改编为动画片,很有趣。让我们快读读吧!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读生字,理解词语。
诧异:觉得很奇怪。
蹑手蹑脚:形容走路时脚步放得很轻。
恳求:恳切地请求。
2、自己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故事情节。
学习方法提示:①借助教师提供的原著故事简介
②与同学探讨交流
3、全班汇总,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再读课文,感受人物:
集体讨论:你认为尼尔斯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学生寻找课文中语句为发表感受的依据。评价要点:勇敢、善良、知错就改、富有爱心。)
◎如对比谈:---------鹅的情感变化,正是对尼尔斯勇敢、善良、知错就改、富有爱心的很好诠释。
1、尼尔斯非常调皮,要么追得鹅满地跑,要么就拔鹅翅膀上的毛。鹅都非常怕他。
2、在一块巨大的浮冰上面,整群野鹅已经聚集起来,他们一见尼尔斯,就快乐地拍起翅膀来。
◎再如7、8自然段中尼尔斯对待马丁的`态度(语言、行动),都说明他的善良和有爱心。
◎又如13自然段“立刻赶过去”体现他的勇敢。
四、交流学习体会:今天学习后,你有些什么收获吗?
如:积累了词语:蹑手蹑脚、无声无息、出其不意、百爪挠心;
了解了课文内容;
知道了人物特点;
有了继续阅读的兴趣等等
五、布置作业:
1、将文中的好词好句画一画,读一读。
2、可以找到原著全文读一读。
语文教案 篇2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文章线索,文章思路,理解文章的主旨。
2、精读课文第一部分,体会生动的描写中所蕴含的感情。
教学重点:
找文章线索,理清文章思路,写作顺序。
布置预习:
1、结合“阅读重点”和“预习提示”朗读课文两至三遍,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简单谈谈你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
2、将“预习提示”中的词语抄写三遍(加点字要注音),整理文学常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师述:同学们,你们曾经读过不少童话,知道“精灵”是什么吗?(指名回答)。是的,“精灵”本是指反抗上天统治的“恶魔”。但在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中,它却另有所指。
二、检查预习:
1、 学生上黑板写生词(后进生),其余学生在测验纸上默写。
车水马龙 流连忘返(fǎn) 硕大(shuò) 老鸹(guā)
无所事事 鹈鹕(tí hú) 退避三舍 司空见惯
荒诞(dàn)肆无忌惮(dàn)
2、 文学常识真空:
《》作者 选自《 》体裁 。
这种体裁的特点是 。
三、示标
四、新授
(一)板块一:整体感知
1、 自学引导:
(1)布置自学任务(师述:请同学们通过自学解决下列问题)
①课文以什么顺序来安排材料的?以什么为线索贯穿全文?
②找出揭示课文中心和主题的句子,并说说你对它的理解。
(2)指导自学方法:找关键语句,仔细品读、体会。
(3)自学要求:时间5分钟
2、 学生先独立思考解决上述问题,后讨论释疑,教师巡视,点拨。
3、 检查自学效果
明确:①课文是以由近及远的顺序展开的,以课题“”(实物)为线索。
②第11小节中“城市里有没有鸟鱼兽……优劣程度”这个句子提示了文章的中心,对这个句子的理解只要抓住“提高与野生动物和谐共处的意识,改善生活环境”即可。
4、 教师小结:同学们对课文的整体把握不错,而且对前面我们学过的找线索的方法也掌握得不错。
(二)板块二 精读品味
1、自学引导:在了解了课文内容后,接下来我们就通过课文第一部分来感受作者生动的描写及蕴含的感情。
(1)自学任务:①速读课文第一部分(1——10)找出你认为作者描写得最生动的一句,并说说你的理由,以“我认为 ”一句写得十分生动,因为它采用了 修辞手法(或描写方法),它表现了 。
②作者对昔日的北京、上海、昆明及现在的北京,分别持怎样的态度和感情?这说明了什么?
(2)自学方法:随文圈画,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
(3)自学要求:时间8分钟
2、教师巡视,参与小组讨论,并点拨。
3、检查自学效果
① 此题学生在说理由时,言之成理即可,多鼓励中下层次的学生发言。
示例:我认为“这上万只大海鸟便一起腾空……嘴中必有活蹦鲜灵的鱼。”一句写得十分生动。因为它采用了动作描写(细节描写)细致传神地写出了大海鸟捕鱼时的情景。
② 作者的感情或态度
对昔日的.北京——怀念
对昆明—————羡慕
对上海—————佩服
对现在的北京——可惜痛心
这说明了作者对“”的喜爱,为下文的议论作铺垫。
4、 结:这一部分作者通过生动的描写,表现了自己对“”的喜爱,字里行间含蓄地表达了他的看法,为下文精辟的议论打下了基础。
五、课堂检测
阅读课文第10节,完成下列各题
1、“居然”一词在文中的作用是 。
2、美国旧金山具有代表性的都市动物是 。
3、本段文字最后一句把 与 作对比,突出了 。
4、你认为旧金山有这么多可爱的动物,其原因是 。
5、 布置作业
本文的描写十分生动,摘抄出来加以揣摩,然后观察一种鸟,写一段描写的文字。200字以上。
第2课时
教学目标:1、精读课文第二部分,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2、体会精辟的议论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重点: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环保观念。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 请学生口答文学常识,文化常识
2、 口答:作者对北京、昆明、上海、旧金山四个城市的感情态度。
二、示标
三、新授
(一)板块三 精读感悟,明事理
1、 自学引导:第二部分是全文的关键,我们应仔细从中揣摩作者的观点。
(1)布置自学:
①人类文明在不断进步,但城市生态却呈怎样的状况?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什么?
②作者认为:城市里有没有鸟鱼兽,是一个不错的衡量标准,首先衡量人类意识的自觉程度,其次是衡量生活环境质量的优劣程度。这里,首先……和其次……的位置能调换吗?为什么?
③ 文本“现代意识”实际上指什么?
(2)自学方法,要求:从文中找关键词和提示性句子,在此基础上思考,并把思考的结论记下来,然后小组讨论,时间5分钟。
2、 教师巡视,点拨
3、 检查自学效果:
①“孤城寡人”的现状,其原因是“人类的霸道”
②不能调换,“首先”和“其次”的内容有其内在的逻辑关系——从主到次。
③“现代意识”实际上指要保护野生动物,与野生动物和谐共处的意识。
(二)板块四 迁移提高利写作
1、自学引导:
(1)自学任务:
①第二部分表达方式上看属于哪一种?这种表达方式往往有何作用?并用以前学过的课文举例。
②说说在你今后的作文中,如何运用好这种表达方式。
(2)方法,要求:小组内充分讨论,把各自的看法观点记下来。时间6分钟。
2、检查自学效果:①议论,它往往用在文末,起提示文章中心,深化主题的作用。②学生言之成理,即予以鼓励。
4、 小结:同学们现在已能把记叙,描写这两种表达方式在写作时,用得较好,如果再能够巧妙使用议论阐明观点,升华文章放题,那你的作文水平将迈上一个新台阶。
四、课堂检测
1、 简要概括本文中心
(提示:课文介绍 的现象,提出了 的观点。)
2、 给《自主检测》98—99页的“拓展延伸”加一段结尾。要求采用议论性的文字,提示文章的中心,深化主题。字数500字左右。
五、布置作业:
1、 完成《自主检测》二十七课的相关内容。
2、 预习二十八课《幽径悲剧》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思想品德要求:体会作者喜欢桂花、摇桂花的乐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知识要求:自学课文中的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句子的含义。
能力要求: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
教具准备:常规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回忆过去经历过的'美好的事情是一种享受,充满乐趣。你会回忆过去经历过的有趣的事吗?爸爸妈妈也会回忆他们的童年,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饱含着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课文的题目是《桂花雨》
二、初读课文
思考:
1、课题“桂花雨”是什么意思?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
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3、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和问题。
三、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标出有几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事,哪几段是写这件事?(小组讨论再全班发言)
2、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读了这一段你对“我”桂花都有了什么了解?
3、学习三至六自然段
这部分主要写了什么?找出相关词句读一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结合自己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结合学生的想像点题为什么用“桂花雨”做题目
4、学习第七八自然段
如何理解母亲说的话?杭州小山的桂花真的比不上家乡院子的桂花吗?(自由发言)
老师总结:这篇课文通过写桂花的事,看出了我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也看出我和母亲对家乡、对家乡桂花有深厚的感情。
5、带感情读课文
再读课文,理解内容教案。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5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感情,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4. 体会海滨小城景色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按照空间变换顺序记叙的方法。
教学重点
体会海滨小城景色的特点,学习作者按地点转换顺序、抓住景物特点记叙的方法。
教学准备
投影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二、 指导自学。
这座海滨小城将会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完成以下几项任务:
1.自学生字词,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把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2. 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概括说明这是一座怎样的海滨小城。
三、 汇报自学情况。
1. 学生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
2.找出概括说明这是一座怎样的海滨小城的一句话,并指导朗读。
3.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座海滨小城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四、 小组合作学习。
1.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海滨小城的?
2. 课文哪些地方可以体现这座海滨小城的'美丽和整洁?
五、 展示学习成果。
引导学生汇报:
1. 作者通过描写天、天上的海鸥和云朵,海、海面上的船只等景物我色彩,以及这些景物在早晨时的色彩变化来表现大海的美。
2. 沙滩的美主要通过描写贝壳的多,出海捕鱼队归来时的情景来表现的。
3. 小城庭院的美主要写栽了很多树。
4. 小城的公园美主要写榕树茂盛,给人们提供了休息的好去处。
5. 小城的街道不但美,而且很干净。街道是用细沙铺成的,它干净到连一片落叶都没有。
六、总结。
如此美丽又整洁的海滨小城究竟在哪里呢?
感情朗读课文。
七、复习巩固生字。
八、布置作业。
抓住景物特点记叙的方法,观察自己家乡的一处景物,再说给同学听。
13 五彩池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15个生字,学会其中12个。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四自然段。
3. 理清课文记叙的顺序,了解五彩池的特点及其成因,从而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五彩池的特点成因,从而感受叁自然的美,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投影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读题,引导学生质疑。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 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 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自然段之间的停顿。
2. 检查读书情况。
3. 出示本课的生字,让学生当小老师,提醒同学们注意字形。
四、 理清课文的记叙顺序。
1. 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
2. 讨论课文记叙的顺序:让学生用先接着最后的句式来说。
五、 学习第一自然段。
1. 五彩池究竟在什么地方?自读第一自然段,找答案。
2. 找出作者概括五彩池特点的一个词。
3. 朗读第一自然段。
六、 学习第二自然段。
1. 创设情境,整体感知。
(1) 放投影片,教师以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内容加以解说。
(2) 交流观看后的感受。
2. 学习第二自然段。
(1) 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画出重点词句,思考:这一自然段分别介绍了五彩池哪几方面的特点?
讨论交流,这一自然段介绍了五彩池的数量、颜色、大小、深浅、形状。
(2) 朗读体会句子的意思。
① 这段第一句话介绍了五彩池什么特点?
② 指导朗读理解第二句比喻句,展开想像,体会五彩池的晶莹耀眼的美。
③ 通过导读、用手比划、简笔画,引导学生理解五彩池的大小、深浅、形状等不同特点。
(3) 讨论省略号所省略的内容,让学生闭上眼睛想像水池还像什么。
(4) 朗读第二自然段,感受五彩池的神奇。
(5) 背诵第二自然段。
七、课堂练习。
1. 抄写生字。
2. 完成课后思考?练习第3题的(1)、(2)。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引入新课。
二、 学习第三自然段。
1. 更让作者感到惊奇的是什么?指名读。
2. 指导朗读,抓住三个却字,让学生理解池水的颜色发生的神奇变化,体会作者见到这神奇变化时的惊叹。
3. 小结:
4. 齐读第三自然段。
三、 学习第四自然段。
1. 池水为什么会显出不同的颜色来呢?
2. 让学生自读课文,对这一自然段进行质疑。
3. 引导学生讨论,探究池水颜色变化的原因。
(1) 学生分小组读书、讨论。
(2) 推选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讨论结果,其他同学给予补充或纠正,教师做适当的点拨。
(3) 小结讨论的结果。
4. 熟读成诵。
5. 说说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可以用书上的句子说,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说。
四、 学习第五自然段。
读出恍然大悟和赞美的语气。
五、 总结全文,再次调动学生激情。
看到这神奇的景象,每个人都会情不自禁地赞叹:
1. 学生自由发言,抒发情感。
2. 作者也情不自禁地赞叹:原来五彩池的瑶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
3、学生齐读。
六、 布置作业。
1. 读课文第二、四自然段。
2. 向父母介绍五彩池,并说说颜色变化的原因。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多观察思考、遇事积极动脑。2、叙事清楚完整、符合要求。
3、培养学生独立构思和认真修改自己习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叙事中体现人物的聪明,叙事生动具体。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以前读过的课内外写人的优秀习作。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明确要求,确定内容
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明确写话的内容和要求。启发回忆,确定素材。
2、补充题目
二、读写联系,体会写法。
1、启发学生从学过的写人的课文中领悟写法,如本单元的课文。
2、从课外的`优秀习作中体会写法、写法。
要表现人物的聪明,必须选取典型示例,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可出示一典型的病例,然后让学生讨论,体会写法。
三、先说后写,修改完善。
1、个人练说互评;
2、选出好中差学生试说,师生共同评议;
3、动笔写话,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4、学生自己修改习作;
5、品读赏析,体验成功。
四、朗读习作,集体评议。
五、修改完善,同桌或小组学生互相传阅,和快乐。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诗歌,体会诗歌的情感。
2.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
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教学过程:
一、导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当别人取得了成绩和进步时,我们要为他们喝彩,我们也知道了要为自己鼓掌,因为鼓掌是一种庆祝、奖赏、荣誉、鼓励、鞭策。同样,请同学们说说你们给爸爸妈妈鼓掌后采访的情况,他们获得掌声时,有什么感受?
二、新授
(一)继续学习诗歌,拓展延伸。
1.教师:每个人都为自己鼓掌吧,为自己的成长鼓掌。在响亮的掌声中,更快更好地成长,成长。让我们齐读第三节。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节。(激励地、深情地、自信地、向往地)
3.教师质疑: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掌声,掌声对我们很重要,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鼓掌吧,为自己的.成长鼓掌。可是,一个人可能永远都生活在掌声中吗?不可能的,我们有成功,也会有失败。
4.教师引导:我们应该谦虚,不能只生活在掌声中。我们要做到“胜不骄,败不馁”。那么,当你面对失败,你怎么办?
5.引导学生讨论:一个人如何面对失败?
6.集体反馈,指名说。
7.小结:当你失败了,也不要气馁,常言道:失败乃成功之母。失败了没什么,重要的是要寻找失败的原因,然后重新开始。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相信终有一天会成功的。让我们给失败的同学也鼓鼓掌,他们也需要掌声。
(二)诵读诗句,加深理解。
1.导言:在这首诗歌中,有不少的诗句是值得我闷细细品位的,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诗歌,找出你喜欢的诗句,读一读,把自己的体会写在旁边。
2.集体反馈,互相补充,教师适当的引导。
3.有感情地朗读,熟读成诵。
(三)情感朗读,背诵诗歌。
1.学生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指名读,其他评议,然后再指导读,读出诗歌的韵律味。
3.小组比赛读,读中巩固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进一步体会流露在诗歌中的思想感情。
4.教师激发学生背诵诗歌的兴趣,学生自由背诵诗歌。
5.指名背诵。
6.集体交流、反馈,读一读。
三、练习
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方式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四、总结
同学们,让我们每个人都为自己鼓掌吧,为自己的成长鼓掌。在响亮的掌声中更加更好地成长。
五、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板书设计:
1.为成长鼓掌
激励地、深情地
自信地、向往地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设想:
《山市》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所写的一篇文言文,描绘的是山中蜃景,与“海市蜃楼”相似。文中描绘了从山市开始出现到最后消失的变化过程,给人以神奇而又壮丽的感觉。文章语言精炼生动,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像,去揣摩、理解。通过研读对这一现象进行适当探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学习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过程与方法:
体会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壮丽的幻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学道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诵,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
探究山市形成原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科学精神。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展示几幅海市蜃楼的图片)
提问:你见过这样的景象么?你知道它是什么吗? (学生自由发言)
提示:在夏天,沿海一带或沙漠地区,经常可以看见在空中或地面以下有远处事物的影像,古人无法解释,误认为是大蛤蜊吐气形成的,因此,就称为“海市”或“海市蜃楼” 。这种现象,有时人们在山区也可以看到,人们就称之为“山市”(出示课题)
二、介绍作者、作品:投影补充.
作者: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淄博)人。早岁即有文名,但屡应省试皆落第,七十一岁才补为贡生。他用数十年的时间写成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白居易在香山/欧阳修六一欢/李清照号易安/王安石住半山/苏轼爬东坡/李白采青莲)
作品:《聊斋志异》文言短篇小说集,共收录作品近500篇,以短篇小说为主,此外还有散记特写、随笔寓言等,主要写鬼狐精怪的故事,也收录一些奇特的`事。构思奇妙,语言生动。
三、指导朗读:
1、小声自读,划出读不准的字,同桌交流解决。
2、注意以下字的读音。
奂 huan 邑 yi 冥ming 甍 meng 垣 yuan 睥bi 睨 ni
亘gen 莽 mang 霄 xiao 扉fei 缥piao 缈miao 逾yu 倏shu
3、齐读课文
四、理解课文:
1、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画下能解决的句子。
2、四人小组交流疑难句子,合作解决。(未能解决的全班交流)
3、山市的全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是以什么为顺序的?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这表现了山市的变化是迅速还是缓慢?)
4、山市的具体变化如何,画出描绘的词语。
5、请学生以这个过程,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以图画或语言的方式展示自己脑海中的“山市”。
6、学生相互研究讨论后,教师可帮助明确:
纵观山市的出现分三个阶段:初现孤塔宫殿,再展城郭恢宏,又看危楼出现。结尾照应开头,这里说的“山市”跟“海市”一样,是一种因折光反射而形成的自然景象,它美丽而又奇特,多少年也难得出现,少数人偶遇,多数人难得一见。此是作者根据目击者的叙述所写,令人回味无穷。
让学生想像一下,山市到底会是一幅什么美景呢?可以让绘画好的同学画出,在班里展示欣赏。然后总结补充:其实,美的东西也许留在想像中会更美,想有多美有多美,正是:此时无画胜有画。
① 请用自己的话向家长描绘一下美丽神奇的山市。
② 继续收集有关山市或海市蜃楼的故事。
③ 可以读读蒲松龄的其他文章,了解其创作风格
五、探究“山市”形成的原因。
开头,我们提到了海市蜃楼,这种奇观古人是无法解释的,才有了大蛤蜊哈气而成的想象。可我们现代人已经懂得了它的科学道理,你知道么?
六、布置作业 :
① 请用自己的话向家长描绘一下美丽神奇的山市。
② 继续收集有关山市或海市蜃楼的故事。
③ 可以读读蒲松龄的其他文章,了解其创作风格
语文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肖邦的相关文学常识
2、进一步理解故园的文化内涵,提升爱国主义的情操
3、思考肖邦故园和肖邦音乐之间的内在关系,明确爱国主义思想这根纽带
4、肖邦音乐对后世的影响
本课意在突出肖邦的爱国主义热情,通过肖邦故园这个线索,引导学生对肖邦的祖国波兰以及他的传奇人生经历、音乐创作有个具体深刻的认识,以此来突出肖邦故园对肖邦音乐创作的影响,明确肖邦的爱国主义激情是他创作的源泉,他的音乐的影响已经超越了波兰,而是影响了欧洲甚至世界上所有的被压迫的民族。
1、基础字词
马厩 jiù 夙愿 sù 通衢大道 qú 茕茕孑立 qióng jié 瘠薄 jí bó
缱绻 qiǎnquǎn 命运多舛 chuǎn 养尊处优 玲珑剔透 天籁 lài 簌簌 sù
2、导入:在世界乐坛上有一位锦绣满腹,才华横溢的天才音乐家,虽然他半世坎坷,命运多舛,虽然关山阻隔,有国难投,但是他始终饱怀着爱国主义的.激情,创作了一曲曲振奋人心,号召人民起来反抗异族统治的曲子,鼓励着那些仁人志士为自由,民主,幸福而前赴后继,即使在临终前仍嘱咐亲人把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他就是波兰音乐家肖邦。
3、作者简介:
肖邦(1810 — 1849)是波兰最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在母亲的影响下,他从小对波兰的民间音乐十分熟悉和喜爱。6岁就开始学习钢琴,7岁学习作曲,8岁便在音乐会上登台演出,16岁时进华沙音乐学院作曲班,不到20岁已是华沙很有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
(5)本板块两篇文章都有关于四季景物的描写,分别从文章中找出来,对比分析这些描写各自从什么角度抓住景物的哪些特点来描写的?作者这样描写的用意何在?
(6)列举课本中或课外历史人物的事例来体会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的具体表现。
简陋 古迹 斗争武器
摇篮 最坚韧的纽带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建议
一、结构内容
这篇文章用亲切、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很多自然现象,作者引领我们去认识、了解这些大自然独特的“文字”,语文教案-大自然的文字。
全文共27个自然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至第5段)通过文字人们可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事情。同样,了解了“大自然的文字”,人们便可以认识大自然。
作者由日常生活中的文字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引出了对“大自然的文字”的介绍,启发读者细心观察生活、观察大自然。
第二部分(第6段至第19段)旨在说明通过星、云、鸟等大自然的文字,人们可以阅读天空这本大书,可以了解许多新奇的东西。
其中,第6段至第9段生动地说明了认识、掌握星、星座的知识可以指导人们充分利用自然。
第10段至第12段介绍云这种天空大书上的字母不仅可以向人们讲述现在的事情,也能预示将来的事情。
第13段至第18段介绍鸟也是“大自然的文字”,留心观察它,人们也能认识了解自然。
第19段是对第6段至第18段的内容的总结。
第三部分(第20段至第24段)介绍了各种各样的石头也是大自然的文字。
第四部分(第25段至第27段)说明要认识和了解自然,就要从小留心观察周围的一切事物,要学会大自然的文字。
本文采用总一分一总的结构形式。
二、细致的观察与生动的表达
要想生动准确地说明自然现象的特征,必须对其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如“有时候,在炎热的夏季,天空远远耸立着一座白色的云山。从这座云山向左右伸出两个尖头。山变得像铁匠铺里的铁砧了。”其中“耸立”“伸出”形象生动地描摹出云的变化,写出这种“文字”的特征。
三、修辞手法的运用
作者多处使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如把星、云、鸟、石头等自然界的生物比作“大自然的文字”;把天空、大地比作一本有趣的大书;把“向左右伸出两个尖头”的云山比作“铁匠铺里的铁砧”;把鹤队比作蜘蛛网;把树林中的花岗石块披着青苔的样子说成“披着毛皮一般”等等,这些形象生动的比喻既准确地介绍了自然界的现象,又增强了说明的文学性,从中也能看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另外,文中的“白嘴鸦飞来说,春天已经来到大门口了。而飞走的鹤不用日历就可以告诉人,热天已经过去了”等语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为文章增添了生动、活泼的气息。
四、句段讲析
1.文字真是好东西,认识了字,就可以读完最厚的书。
讲析:“文字”在本文这个地方不仅是指书面上的文字,它还暗含“大自然的文字”;同样“最厚的书”不只指用纸印刷的书,它还暗指玄妙无比、变化无穷的大自然的这部大书、活书。“好东西”形象地写出了“文字”这种特殊物体是人们学习知识、认识事物的一种最好的、最常用的工具。这样写,使文字的“工具作用”表现得更生动、形象,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大自然的文字》。
2.你知道,在水面上船是不会留痕迹的,那里也没有什么写着:“由此往北”的有箭头的指路牌。
讲析:本句意在说明光认识书面文字还不行,在这种没有书面文字指示的情况下,人们要正常工作、生活,就必须要学会认识大自然的文字,读好大自然这部书。作者用浅显、通俗的事例委婉地说明了认识大自然的文字的重要性。
3.白嘴鸦飞来说,春天已经来大门口了,而飞走的鹤不用日历就可以告诉人们,热天已经过去。
讲析:本句说明了这些候鸟的'来去,就是大自然中的文字,这些“文字”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作者用拟人的方法来说明,使说明对象更生动、更形象,巧妙地说明了这些文字起了帮助人们“识时”的作用,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使之与科学性有机地融合。
4.从远方传来奇怪的不安的声音,好像有人在高空互相呼应着。
讲析:声音是指成群的鸟的叫声。
教学设计示例
一、导入新课(从复习旧知入手)
同学们在一年级第二期时学过一篇专门介绍大自然有关现象的课文,大家回忆一下,课题是什么?主要内容是写什么?
明确:《大自然的语言》。主要内容是介绍与农业有关的物候现象。
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呢?(简要回答)
明确:“花香鸟语,草长莺飞”;或“草木荣枯,候鸟去来”。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与此文类似的课文,叫《大自然的文字》。(板书)
二、初步了解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学生默读“自读提示”和本页的注释①后,回答下列问题。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其基本内容,并要求读准下列带点字的字音、理解
各词语意思。(示小黑板)
霪雨: 铁砧 漂 砾 勉强
(注:本文读音取括号外的读音,括号内的读音用组词的方法进行区别。)
勉强:①能力不够还尽力做。②使人做他不愿做的事。③不是甘心情愿的。④牵强、理由不充足。⑤将就、凑合。
3.继续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①默读课文,标好段序。
②独立思考课文的层次、结构。
③集体讨论,交流观点。
④回答,师生共同订正。
明确:全文24段,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叙述认识书面文字的好处,全文的引子。
第二部分(2--24段):介绍什么是大自然的文字,并说明认识它们的作用,认识它们的方法,介绍它们的成因。
这部分又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2--4段):承上启下,总说大自然的文字。
第二层(5—21段):具体介绍大自然文字的特点,成因,认识这些文字的意义、作用。
第三层(22--24段):总说认识大自然文字的方法。
三、精读课文,揣摩、理解重要词语、句子、段落
1.“文字真是好东西,认识了字,就可以读完最厚的书。”句中的“文字”和“最厚的书”应该怎样理解才最准确?“好东西”在语意和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文字”在本文这个地方不仅是指书面上的文字,它还暗含“大自然的文字”;同样“最厚的书”不只指用纸印刷的书,它还暗指玄妙无比、变化无穷的大自然的这部大书、活书。“好东西”形象地写出了“文字”这种特殊物体是人们学习知识、认识事物的一种最好的、最常用的工具。这样写,使文字的“工具作用”表现得更生动、形象。
2,在介绍星星这种文字时,作者这样写道:你知道,在水面上船是不会留痕迹的,那里电没有什么写着:“由此往北”的有箭头的指路牌。此句说明了什么问题?
明确:本句意在说明光认识书面文字还不行,在这种没有书面文字指示的情况下,人们要正常工作、生活,就必须要学会认识大自然的文字,读好大自然这部书。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丰碑》教案05-22
(精选)语文教案02-04
(经典)语文教案10-03
语文综合教案09-22
语文教案08-11
语文教案(经典)01-08
语文教案07-29
语文过秦论教案09-06
人教版语文册教案10-25
《春酒》语文教案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