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假如》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假如》教学反思1
一、“好题共读”激兴趣。
这个环节目的是让学生知道“文章是题目的眼睛”。通过读同学们拟的题目,学生懂得了给习作起一个新颖的题目可以激发读者阅读的欲望,为文章增色。同时,此环节还让学生将好文题及其作者读一读,增强了学生的习作成功感,提升了学生的表现欲。
二、“赏评佳作”习方法。
我先选择两篇有代表性的习作在全班讲评,这两篇习作值得学习的地方是对文中主人公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描写较好,文章的开头及好词佳句的运用也值得借鉴。接着我推荐一些精彩片段给学生欣赏,在赏析佳作、片段中,学生的欣赏、分析能力得到了提高。很多孩子看到别人的习作得到全班同学的认可,十分羡慕,于是我抓住这个契机,让孩子们在小组内读出自己习作中精彩的句子或段落,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学生在循序渐进的赏析中学会了怎样评价习作,懂得了如何进一步将故事写得完整生动。
三、“出谋划策”学运用。
学生在前面的赏评习作环节中,已懂得了要将故事写具体生动,必须抓住主人公的动作、语言、心理等进行描写。此时我引导学生集体修改一篇例文,让他们对照前面所学的评议方法,找准例文的症结所在,开出“良方”。然后让他们自改及互改习作。在修改的过程中学会取长补短,提高写作水平。
本节课环节比较清晰,是一堂实用的习作讲评课,但是在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
一、“赏”的过程中读得不够。
优秀的句段起到示范和引路的作用,所以应该让学生多读。我在教学中过多地引领孩子学习写作的方法,没有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去读、去感受、去内化优美句段。
二、教师对课堂“牵”得较多。
因为是三年级学生,习作处在起步阶段,所以在学生赏、评习作的过程中,我担心学生不会评议,未能把更多的'自主权下放给学生。在赏评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创设一个同学与小作者直接对话的情境,如采访一下同学“为什么这样写”等,让学生在与同学对话中习得方法,我想,这样的课堂气氛会显得更加民主。
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利用作文讲评为学生开创一个正常的自由表达空间,是语文教师面临的难题,在今后的作文教学中,我将继续钻研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作文讲评中逐步掌握写作技巧,体会到写作之乐,从而达到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
《假如》教学反思2
《假如没有灰尘》揭示了科学家们的重大发现,解释了灰尘与人类的重要关系。
学生在学习新课文之前,已经有了不同程度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他们的知识背景不同,学习的.原始状况也不相同,所以,我们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目标,虽然不可能为每一位学生制定有特色的个性目标,但我们一定要保持教学目标的弹性化。备课前我认真思考了这些问题:什么样的目标能使更多的学生知识储备达到最优化?对于课文及其相关的内容,有多少学生了解?不同层次的学生大致达到什么程度?
《假如》教学反思3
最近教了《假如》这篇关于“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课文,下面总结一下学习这篇课文的一些做法:
一、学习课文中的好词语,注重语言的积累
低年级阅读教学语言积累主要积累规范的词、词组。这篇课文,生字和词语的教学主要把教学着力点放在学习和积累有规律的词句、优美的词组上。如“窗前的小树、红红的太阳、树上的小鸟、好吃的谷粒、不幸的朋友、健康的身体”,完善学生的积累,帮助学生构建好新的语言图式。另外,积累了好几对反义词:“寒冷——温暖、缩——伸、遥远——附近、哭泣——欢笑、不幸——幸福”。
二、感悟课文中体现的关爱他人和环境的愿望
《假如》这首诗表现的是对弱势群体的关爱,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我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反复读这篇课文,就会感受到浓郁的人文气息扑面而来。这首诗,是一首爱的赞歌。“爱”是情感中最美好部分,因此把“关爱他人、关爱自然环境”作为本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本诗的学习起点是《神笔马良》的故事。听故事是孩子的共同的爱好,因此,把这个故事引进课堂,由此来拉开本诗学习的'序曲。然后围绕“爱”展开教学,朗读这首诗,学生会产生许多共鸣。要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那些饱含真情的语句,反复感受那些真真切切的人和事,带领学生感悟教材,获得美好的人生体验。
三、联系生活实际,充分发挥想象,拓展延伸
一位外国作家说过:“每个儿童都是一名诗人。”这句话说得太好了,儿童的确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无限的创造力。少年儿童有着赤子般的真情,有着天马行空般的奇思妙想,这些是成年人无法比拟的。针对他们的这个特点,在学习这篇诗歌的时候,我抓住课后第四节那个带给人无限遐想空间的省略号,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假如你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你要画些什么?”没想到学生们的回答非常精彩:
1、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盲人们画上一双双好眼睛,让他们重见光明,亲眼看看这个美丽的世界。
2、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亲爱的奶奶画许许多多的好衣服,让她穿得舒舒服服的。
3、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云南灾区的人民画上一箱箱甘甜的矿泉水,让他们不再冒着烈日到处找水喝,让他们不用再喝那脏脏的黄泥水。
4、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舟曲灾区的人民画一道道安全的堤坝,为他们阻挡住泥石流,让他们平平安安地生活和工作。……孩子们有着无穷的想象力,孩子们有着炽热的真情,孩子们心里装着无数美好的愿望,孩子们的心地最善良美好!
课堂教学过程中有不少令人遗憾的地方,如学生的朗读还须加强。在语文课堂中应该有琅琅的读书声,只有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会的课堂才有了语文的色彩。
《假如》教学反思4
7月2日上午,我有幸观摩了我校三年级组谢老师上的人教版第六册第八单元的想象作文《假如我会变》。这一个单元我们都在学习着神话故事、民间传说,这些课文都是古代先民们运用自己的智慧,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来的,所以本单元的习作自然也就要考察和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首先,从整体上说,这节想象作文指导课充分的注入了新课标的理念,并且很好的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都给学生开辟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并努力激发学生思维的想象力,使学生能够张开想象的翅膀,不受任何限制的任意翱翔。
教师上好一节作文课,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要想在作文指导课上使学生获得作文的技巧与方法,教师必须精心地设计作文指导课的上法。因此,要想提高语文教学成绩,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及水平,教师必须在作文指导课上下功夫。
想象作文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的一种最好的方法。下面就来谈谈我对谢老师这节作文指导课的一些感触:
由于小学生思考问题的逻辑性较差,虽然有时他们经过持续观察后占有的材料十分丰富,且富有生活气息和儿童情趣,但是在他们的头脑里,这些材料是零乱的、分散的,没有大小轻重之分,尤其处于作文起步阶段的小学生,他们不会根据中心思想选取相关的材料进行分析、比较,所以大多学生写起来思前不想后,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想到哪里就到哪里,这就难免出现词不达意、详略不当的毛病。因此,教师有必要采用“问题”导向使目标明确。因此谢燕老师在进行《假如我会变》作文指导课的时候,问到:“你想变什么?你变成之后想干什么事?”使学生能按照一定的重点和顺序,有意识地边想象边思考,循序渐进。
谢老师的作文课给学生提出的要求:
1、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大胆、合理。
2、语句通顺、生动。
3、能把故事写具体,还有自己独特的想法。首先要让学生在互相的讨论中想到自己要变的事物,这样的前提是要自己喜欢的事物或者感兴趣的事物,从学生的内心入手抓住他们可以发挥的要带你,再让学生展开想象大胆地去说变成了该事物之后自己该做哪些对社会和人类有益的事情,这在引导上,谢老师很好地对学生的“变成后做了什么事”引导比较到位。
目前的小学生写作文时最大的难题就是没素材可写,或是不知从何想象。其实呢,不是生活中没有作文素材,而是学生缺少善于捕捉作文素材的能力,缺乏实践活动,还缺少文化知识。很多老师便以动画片、图片、故事……等各种设计,让学生把目光投向多姿多彩的生活中去,不断发现,捕捉在生活中有趣和值得关注的事物,开阔学生的'眼界,增长学生的见识。即使是平常的小事也可写出新意来。老师要选择最佳的观察对象,安排合理的观察顺序,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这样,学生可用一个简单的生活情节来想象一个生动、形象的故事。可见作文来源于生活,学生通过生活开拓思维,想象一个新的境界。
想象性作文凭借儿童的想象展开,但儿童在想象时,情节较为抽象、模糊,可能只是一个大概的过程和结局。所以,在学生的想象有了大致的轮廓后,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围绕情节想具体。除此之外,由确定材料到下笔成文,中间需要一个说的过程,我口写我心,我心写我口。让学生把自己头脑中想象的情节说出来。在此过程中,语言与思维呈互动状态。说的收获与启发也促成了写的酝酿,将积累材料与化成文字之间的梯度大大缩小。尤其是教师让学生示范说,个别说,同位说,小组说,既是个体一次写的酝酿和尝试,也是不同个体间的一种互相启发,能使学生互相影响,不断补充,取长补短,丰富自己的内容。
听了谢燕老师的这一节课我认为“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培养学生想象作文的途径是很多的,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地挖掘学生的内在创造潜质,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使学生创新能力和作文能力都得到一定的提高。
《假如》教学反思5
教学目标:
⒈认识4个生字。正确读记“削弱、柔和、朝晖、庞然大物……”。
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⒊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
⒋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和说明事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明白灰尘与人类的关系,懂得任何事情事物都有两面性。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⒈在平时的生活中,你们喜欢灰尘吗?师生交流。结合生活实际,谈谈灰尘有哪些危害。
⒉灰尘在平时真的令人讨厌,因此人们总是“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谈谈对这句诗的理解。
⒊假如没有灰尘,人类和自然界将会怎样?引出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⒈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并想想:假如没有灰尘,到底会出现怎样的情形呢?
⒉出示生字新词,引导学生读准字音。
尘埃(āi ) 直径(jìng ) 散射(sǎn) 较(jiào)短
削(xuē)弱 朝(zhāo)晖 单调(diào) 调(tiáo)节气候
⒊交流:假如没有灰尘,到底会出现怎样的情形呢?
三、精读课文,自主学习
⒈默读课文,看看为什么没有灰尘就会这样,灰尘有什么特点?用“——”画出来。灰尘有什么作用?用“~~~~~”画出来。
⒉小组同学互相交流。
⒊全班交流汇报。
⑴灰尘的特点:
①小。从哪儿感受到?
句子:灰尘颗粒的直径一般在万分之一到百万分之一毫米之间。人眼能看到的灰尘,是灰尘中的庞然大物,细小的灰尘只有在高倍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这句话是怎样写出灰尘“小”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庞然大物”是指庞大的东西。这段话首先运用列举数字的方法介绍了灰尘的大小,接着又运用对比的方法突出了灰尘非常细小的特点。这两种说明方法的运用,使说明的.事物更加具体、真实、生动。)
朗读体会。
②散射光线(散射七色阳光)
③具有吸湿性能
⑵灰尘的作用:
①阳光变柔和
②天空色彩富于变化
③形成小水滴(小水滴形成云雾、雨、雪、晚霞朝晖、闲云迷雾、彩虹日晕等自然现象)
⑶最后的叹号,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灰尘的赞美,我们真的离不开灰尘,让我们借用书上的几个假如再来赞美一番这灰尘
①引读几个假如。
②说一说从这几句话中发现了什么?
(句式相似,都强调了灰尘的作用大,但强调的角度不同。这三个句子都采用“假设”的说明方法写的。)
4、5、6三个自然段都先写了有了灰尘怎样,然后写假如没有灰尘怎样,这又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呢?
⒋补充课外资料:作者运用假设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向我们介绍了灰尘的作用之大,除了书上写的这些作用外,你还知道灰尘有哪些作用?
⒌灰尘的作用可真大呀,就让我们再一次来赞美并感谢它们吧。
从第4-6自然段中任选一段,细细品读,用“正因为大气中有了灰尘, _______________。”这个句式来说说。
四、明白道理,拓展思维
⒈怪不得作者第一自然段中说人类的生息离不开灰尘,让我们在来看一看第一自然段,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⒉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也像灰尘一样,具有两面性,举例说明。(如鸟粪、电视、网络……)
板书设计: 12*假如没有灰尘
大小及来源 列数字
散光 柔和
散射七色光 色彩富于变化 对 比
吸湿 小水滴 气象万千 假 设
教后反思: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我总体感觉思路比较清晰。但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其一,学生对字的读音掌握不够好,比如“朝晖”这个“朝”字在初读课文时强调了读音,但在后来的朗读中,还是有好几个学生读错。这可能是进入五年级后,我对阅读理解的教学加强了,而对字词的教学减弱了,学生还不能很好适应所致。其二,在教学时,我对一些描写的教学引导过细,以致教学时间不够,在一堂课内没能完成整篇课文的教学任务。略读课文上成了精读课文,这是我对略读课文的重点把握不够所致。
《假如》教学反思6
这是我第二次上《假如我会变》作文指导课。从整节课的流程来说,还是上得比较流畅,效果也比第一次好。大部分学生能够把自己的变的原因写清楚,过程写具体。但是还有几个地方是值得反思:
一、第一环节还是以孙悟空的变进行导入,孙悟空那出神入化的72变也同样成功地引起了学生想变的欲望,老师因势利导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心愿也来变一变,从而打开了学生的想象之门。但接下来举的例子就没有那么贴近学生,如课堂中,我提到“可以变成纳米医生到人体内旅行”,学生中就出现了疑惑的表情,不知道什么是“纳米医生”,而我也忽视了给学生解释。
二、对比上一次指导写作文的开头,考虑到这一班同学的特点,我增加了两个写开头的例子作参考。投影写学生看,指导学生写作文的开头。而从学生的作文来看,他们大多都用了我这两写开头的例子作参考。
三、挑选的例文比较长,不够简短,导致分析例文时间长,而教师给学生朗读例文这一细节也是导致分析例文的时间过长的原因之一。我觉得出示例文后,直接让学生抓住重点快速浏览,理解课文大意,便可归纳出写作的.要求。
细节决定成败,作文课的一些细节也会影响教学的效果。要上好一节课很容易,但要上好一节优秀课,在注重大的方面的同时,也要注意一些小细节,方方面面都要考虑照顾到,才能上好一节优秀课。
《假如》教学反思7
去年的这个时候,听李上岳老师执教了这一课。当时就感觉,说明文也能上得如此生动有趣,而不失扎实有效,真有大师风范。今天,我用了他的教案和课件给我们班级学生也上了一课,自我感觉学生也是学得饶有兴趣,一节课很快就过去了。
轻松一:
在读课题时抓住了一个点“假如”,通过点拨学生的朗读,既让学生领会了“假如”的意思,又能够把体会到的用声音表达出来。然后,话题转到“灰尘”。对于“灰尘”学生都太熟悉,也太有话可说了,老师都能把学生对“灰尘”的想法写在黑板上,“灰尘”可以算得上是犯下了“滔天大罪”。但是,老师还是不放过“灰尘”,继续“添油加醋”,又出示有关“灰尘”的三大“罪状”,学生听了之后,加深了对“灰尘”的厌恶,为理解“时时勤拂试,勿使染尘埃”这句话铺下了伏笔。
轻松二:
利用心理战术,在学生极度厌恶“灰尘”之后,直接进入课文寻找自然界真的没有灰尘,将面临怎样的情形的'句子。
通过四个“假如”,学生读了不禁不寒而栗,原来没有了“灰尘”会更加令人恐惧,从而了解“灰尘”是多么重要。这可与前一个环节有180度的大转弯呀!
课文学到这里,学生又开始为“灰尘”的命运担忧了……
轻松三:
课文学习进入第三个环节“掌握灰尘的特点和作用”,通过一个个对比,,板书六个“不再”,体会说明方法的好处。
掌握 说明方法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可是学生却能如此轻松地领会并认识到这样运用的妙处,更是独具匠心所在。
能够用这样的设计去让学生学习课文,不仅是学生的收获,也是我的收获。如果每一堂课都有这样好的设计提供给我们,那我们岂不是可以省掉很多力气?
《假如》教学反思8
“老师,鹏飞拿走了我的玩具熊,这是我妈妈昨天刚给我买的。”心仪委屈得向我哭诉,我想告诉心仪:小朋友之间应该友好相处,互相谦让。但这时我不由想起自己小时候也有这样的经历,在这种时候心理充满不满和敌对的情绪,但这些情绪在当时是不允许表达出来的,还必须作出谦让的样子,愿意让别的小朋友玩自己的玩具。因为大人总是说:“好孩子要谦让其他的小朋友。”现在,我作为大人却差一点用同样的方式教育孩子,这不能不让再次提醒自己:要站在孩子的位置上,去考虑孩子的感受。孩子不是成人的缩影,而我们常常把成人的思想强加在孩子身上,让孩子去违心的接受成人的建议。这样对孩子来说是多么的`不公平啊!“老师,鹏飞拿了我的玩具熊。”孩子又拉拉我的手,撅着小嘴问我。我摸着孩子的头说:“我知道,别人拿走你的东西你很生气,咱们去问问他,为什么拿走你的玩具好吗?”孩子感到老师理解他。于是我和心仪一起走到鹏飞跟前,他正在向大家炫耀自己的“胜利果实”呢!我蹲下身子,问“鹏飞,你知道玩具熊是谁的吗?”“心仪的。”说着低下了头。我说:“对啊!是心仪的,你应该争取心仪的同意后,才能玩的。”他撅起了小嘴说:“心仪,对不起!”心仪高兴的说:“没关系!你先玩吧!”很快孩子们又融入了欢乐之中!
这样,让孩子更容易理解之子的做法,从而在情感上谦让一些就容易了许多。这是我作为成人应给孩子的一种帮助与支持。
只要把自己也当成孩子,就会找到最好的教育方式,站在孩子的位置上,将心融入孩子的心灵,获得宝贵的童心。这样,更利于我们去发现孩子,理解孩子,从而剖析孩子。
《假如》教学反思9
《假如》是一首充满童趣、情趣、理趣的诗歌,语言清新活泼,充满儿童的想像力、创造力。这首儿童诗,借助“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和残疾人的关爱,诗的内容简单,但字里行间却充满了儿童一颗博大而又纯真的心。是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爱生活、爱护环境的好教材。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我觉得有以下两个亮点:
一.创设情境,给孩子放飞想象的翅膀。
在导入新课时,我先让学生欣赏了《神笔马良》的故事,让学生对这枝神笔充满遐想。在教学第二小节时,我让孩子们带上鸟妈妈地和小鸟的头饰,想象假如自己就是小鸟或鸟妈妈,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这样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第四节时,我抓住那个给人带来无限遐想的省略号,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假如你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想做什么呢?”没想到此时的课堂沸腾了,小手举得像一片树林,学生们的回答非常精彩: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想在蓝蓝的天空中,再画一个地球,让越来越多的人住到另一个地球上;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想给没钱上学的小朋友画一座美丽的学校,让他们不用花钱就能快乐地上学;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想画一个绿色的家园,没有污染,让我们生活在蓝天白云下,呼吸新鲜空气;我想为盲人画一双明亮的眼睛,让他们都能看到美丽的世界;我会给我们的学校画许多绿绿的'树,五颜六色的花,使我们的校园像花园一样美……
二.把主动权让给学生。
教学中,我让孩子自主识字,运用以往学过的识字方法自由地展示,做到生教生,充分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展示了学生的能力。这样,孩子们动起来啦,整个课堂活起来啦,孩子们主动参与,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乐中学,在学中乐,从而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另外,本节课的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在指导朗读时,没有指导到位,在本课中,“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四次,在读的时候应该读出四种不同的语气。教学时,我没做重点指导。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重朗读的指导。
总之,整节课的设计,我注意把学习的自主性交给学生,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地保持,做到乐学,主动学,学有所得,在轻松愉悦中掌握知识,发展语言。
《假如》教学反思10
关于指导想象的地方,我始终感觉不是特别好,因为一部分学生画出来的巨人只是停留在简单的玩耍上。
并没有像我设计的那样去帮小人们做好事,可见我在教学重点(利用灵活的'比较,启发多种奇妙的联想,力求创新)上做的不够。
但学生的作品还是有很多情趣的,总体画面的布局与形象的对比完成的还不错。
《假如》教学反思11
1、 时时处处能够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
如:在初读课文时,我问:读课文时遇到不认识的字,你怎么办?生答:问同桌,问书上的小树叶,问老师,可以查字典。
我说:你们的办法真多,用你们的办法读读课文吧。
老师鼓励的话语滋润了学生的心田,同时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根据课文内容创设情境。如:学习第一小节时我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设计了配乐朗诵,老师先跟着音乐朗读,然后指名让学生跟着朗读,其他同学感觉跟着音乐读这么美,就产生了跃跃欲试的感觉,这时让全班同学都跟着音乐读,学生不但朗读的热情高,而且充分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学习第二节时,老师先播放出了鸟的叫声,学生们听了鸟的叫声后,我问:听到了这欢快的鸟叫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答:我仿佛看到了天上的小鸟
于是,我播放图片:一棵大树,树上有鸟巢,巢里有小鸟,小鸟正叽叽喳喳的叫着。学生先听到鸟叫,再看到树上的小鸟,情趣高极了。
我说: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吧。学生很高兴的读起课文来。
学习第三小节时,我问:你们想听故事吗?学生答:想。我说: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好?学生说:好。这时,老师一边播放音乐,一边讲起故事:有一个女孩叫西西,她在操场上与同学们快活的游戏,突然,有一天,她摔伤了……音乐越来越悲伤、我的声音越来越低沉我讲完故事后,问同学:你听了这个故事想说点什么?学生回答,我想帮助西西……我问:同学你想读课文吗?学生说:想。老我说:我们快来读读吧!老师用一个故事引起大家的兴趣,加上低沉的音乐,使学生产生了同情感一种帮助同学的愿望油然而生,读课文的愿望也强了。
3、充分挖掘学生的想象能力。如:学习完了第一节后,我要求学生把书放在桌子上,听老师配乐朗读,想象眼前出现什么?我引导学生去想象,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假如》教学反思12
《假如》本课人文性比较强,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这些关爱,显示了儿童一颗博大而纯真的心。低年级孩子对大自然、小动物等充满着无言的爱,在他们内心里世界万物都是美好的象征,真善美是他们的'全部。
在教学这一课时我主要抓住以下几点来进行:
1、朗读感悟:通过范读、自由读、指名读、赛读等让学生体会课文的感情基调,以读代讲;
2、指导学习方法“由于这首小诗前三节结构相似,我采取了由扶(总结学习方法)到半扶到全放的教学方法,这样既突破教学难点,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让学生体验到自学的乐趣。
3、采取故事激趣的教学方法,在第一课时开始,我就激起孩子的兴趣,给他们进了《神笔马良》的故事,使学生对马良对神笔有了一定的理解,又对神笔产生幻想,从而自然把他们引入课文。
4、课后让学生又尝到了做小诗人的快乐,我让他们接着小作者的写法,续写文章,这样,不但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又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假如》教学反思13
简单的诗句,给了身处逆境中的人以无限的鼓励,总是对诗句感觉很简单,但能在苦难的生活中能做到普希金所写的那样,实际上是很难的。那么,如何让语文课变生动有趣、如何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学习、如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呢?在教学过程中,我得出结论是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要学会让学生去以自己的角度去谈问题去看文章,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学生也可以有话可说,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学会用三维目标法去设计课堂,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情感也能培养,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会如何为人处事,学会该如何面对自己的人生。
《假如》教学反思14
这堂课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法。
教师和学生都变换了角色。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培养了主动发现问题、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学生的讨论,既解决了个人难以解决的问题,同时也培养了合作精神。教师“不愤不启,不徘不发”,给学生留下较大的自主学习空间,使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
语文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共同的知识,而且应当充分体现学生个性化需求。不同生活经历的人对同一教材的理解可能千差万别。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片面强调紧扣书本,书写到哪里,学生的思维就停止在哪里;在对学生的评价上,强调“标准化”、“一刀切”……这样,不仅影响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且严重地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犹如一个大的构架,其中许多内容有待于学生去填写,这就是所谓的“再创造”。新课程要求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这节课便充分突出了这方面的特点。同学们自由讨论,各抒己见,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拓展和延伸了教材内容。例如对“生活欺骗了你”的理解,学生的认识角度就很独特,也很深刻。这是教学参考所没有提到的,更是教师事先没有想到的。这充分说明学生的思维是十分活跃的,他们的确是课程改革的受益者。
《假如》教学反思15
美国学者波斯纳就提出了教师成长的规律:“经验+反思=成长”,可见教育反思的重要性。《教师怎样进行反思与写案例和论文》一书中说到:“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只有认真、透彻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学艺术,进一步充实自己,才能优化教学。
本课导入我通过人物角色的转换,让学生感受两个人物外形的明显特点(大与小)。学生根据这一外形特点给他们起个名字。从而对大小产生大胆联想,加上配乐讲故事(课件),认识另两位巨人朋友。让学生以轻松活跃的心情走入课堂,以学生说说格列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出示两幅范画)让学生说说画上巨人做了什么作为导课内容。用角色转换这一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精美的教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想象力。
然后以直观图片欣赏,问题由浅入深讲故事,引领学生走入一个新奇的世界—巨人与小矮人有趣的故事。让学生说格列佛是什么样的人,让学生从能力品格上使学生了解巨人的无比威力和巨人宽厚、乐于助人、爱和平的优良品质。从形象上使学生看到巨人与小矮人大小比例的差异。从而潜移默化的进行了德育渗透,又让学生对本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新授课做了有效的引路。
本课中我向学生求助:欲画巨人如何摆放到长方形画框中更合适?让学生自己想自己说。这种教学方法不同以往课堂中教师问、学生答的枯燥模式,而是以学生帮助教师解决困难的形式出现。让学生感到既有亲近感,又有帮助教师解决困惑后的成功感,加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接着引导学生创编故事部分设计使学生经过前几个环节的启发感染,充分的激发学生当巨人的想象力,使各种新奇创意像小火山一般喷涌而出。
最后将学生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全班同学进行评选。我转换角色采访有代表性的作品,请学生作自评与互评,并小结。最后师生律动(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吧)为结束部分。这样让每一名学生都参与到评选中来,加强学生的主体性和全员参与性。以采访形式讲课使课堂气氛的变得活跃,同时培养了学生观察与表达能力以及审美能力。结尾的律动设计运用,更让学生体会到成功后的喜悦,并延续了美术学习的兴趣。
【《假如》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假如》教学反思06-18
假如教学反思05-18
假如教学反思[精选]07-09
假如没有灰尘教学反思12-27
《假如》教学反思(15篇)10-11
《假如》语文教学反思08-14
《假如》教学反思15篇08-10
《假如》教学反思合集15篇06-06
《假如》教学设计08-28
假如没有灰尘教学设计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