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引路的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蜜蜂引路的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蜜蜂引路的教学反思1
在《蜜蜂引路》这篇课文讲的是列宁利用蜜蜂作向导,找到养蜂人的故事,表现了列宁具有非凡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列宁是个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人。
一、学生画路线图
教学中,我采取板画的形式教学。首先,引导学生读书,弄明白列宁要去找谁,为什么去亲自找,然后让学生自读自悟第三自然段,并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列宁找养蜂人的路线图。这样的学习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吸引学生注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对于低年段的学生来说,音乐和图画是与孩子沟通交流的最好工具。对于画出列宁寻找养蜂人的路线来说,图画更能让学生加深记忆。
二、学生讲路线图
学生一边讲,老师一边画,看似这是老师早已设计好的图画,但更是学生们共同的画作。老师画一画,学生说一说。接着,再让跃跃欲试的孩子们,上讲台动手画一画,感受列宁同志对待事情认真思考,仔细观察的优秀品质。学生们在画的同时,已经把课文中的重点段落背了下来,一举两得。
三、注意读书形式的多样
在本课朗读训练中,我主要采取了齐读,小组读,分段读的形式,同时让学生个别读一读,这就使得学生了展示朗读的机会,培养学生个性的机会。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体现学生发展的个性化和多样性。
蜜蜂引路的教学反思2
首先,我请学生边默读课文边画出表示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和养蜂人住的小房子各在什么位置。这一步骤中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理清思路,既认识事物又想象列宁看到这些事物是如何思考的?其次,引导学生对课文的重点内容进一步深入的学习,进一步从词句中体会列宁是怎样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的`。如问学生列宁在路边发现了什么,他是怎样想的?学生阅读了课文以后说,列宁在路边发现了蜜蜂,他会这样想,这些蜜蜂大概是那养蜂人的吧?他还会想,蜜蜂采完蜜是要飞回蜂房去的,我只要顺着蜜蜂飞的方向找去,就一定能找到养蜂人的家。尤其是现在的学生知识面广,对理解本课相对深入了许多。
但是,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结束后,我更感到深深的不足,也引起了我更多的反思:像这类思维性强、缺乏故事性、学生似乎又不是很感兴趣的课文究竟该如何上才算高效?也看了一些同行们的教学设计,不想走他们的老路,更不想牵着学生的思维走,我深切地感受到课堂的魅力是无穷的,也许这节课给我的挫败感才是我最大的收获吧!这将作为我新的起点,继续探索!
蜜蜂引路的教学反思3
《蜜蜂引路》一文记叙了列宁通过观察蜜蜂采蜜和飞行的路线,利用蜜蜂作向导,终于自己找到了养蜂人的故事。说明列宁是个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人。这篇文章是上次执教二年级的时候,学校督导讲授的课文,今天再来执教本课,有所感想。
一、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0xx版《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的开始,请学生默读课文,想想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和养蜂人住的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并通过学生的发言,在黑板上画简笔画,帮助学生在整体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这样方法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激发了学生兴趣,有利于学生审美感的培养。画简笔画,这是我一直不敢突破的一点,今天我在课堂上尝试一番,虽然画的不是很好,但让学生弄清了文中的一些地理方位。
二、抓关键词,进行辨析运用
在词汇教学中,重点是准确的理解词义。理解词义的方法很多。比如直观的'理解,比较辩析理解。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理解,以及结合课文理解,不同的词可以应用不同的方法。对于“常常”“往常”以及他们的近义词,通过比较辩析加深了学生对词语用法的理解,在加以运用就能水到渠成。如:一些抽象的词语就需要放在语言环境中,让学生结合上下文细细的体会。比如对“果然”的教学,区分果然和竟然,顺便教学居然等相近的词语。我想如果能经常这样引导,不仅能使学生对词义有确切的理解,而且可以逐步培养学生根据语言环境理解词义的能力。这也是今后要训练的重点。
三、细读课文,体会人物优秀品质
第三自然段也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我重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读中感悟,围绕“他在寻找的路上都看到了什么”这个问题展开,通过抓住“一边走一边看”、“仔细观察”、“果然”等词语的理解,让学生明白,列宁不是在观看风景,而是在留心观察。然后是重视朗读训练。朗读训练形式多样,范读,自读,比赛读,等等读出感情,把课文变成有声的言语,受到教育和感染。最后让学生通过线路图,说一说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让学生在头脑中形象地再现这一过程。再进一步总结:列宁细心观察和认真思考的优秀品质。
四、不足之处
1、朗读是我们班学生的弱项。在学习中能抓住关键词,但读得不够到位,男生不如女生有情感,看来调动学生的朗读积极性是很重要的。
2、课堂评价自我感觉有了较大的进步,能有所针对性评价,但是还不是很灵活。
蜜蜂引路的教学反思4
在板书中“莫斯科小山”等可用不同色彩的简图加上文字,标明各个地点的位置。如:莫斯科可用深红色城墙图形表示,花丛可用水红色桃花图形表示,园子可用黄色的蜂房图形表示(蜜蜂飞进园子里,实际上是蜂房在园子里)。用带箭头的线条和文字标出蜜蜂飞回园子和列宁找养蜂人的路线,并用“利用”一词精练地概括两者之间的关系。
本板书不仅形象直观地反映了事物及其联系,通过移动画面或比较各图之间的关系,还可以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例如:教学本课的“附近”和“当代”两个词语,教师可以通过“莫斯科”和“小山”或“花丛”和“园子”各图形之间的距离,让学生知道“附近”就是两者离得很近的意思。让学生认识到“当地”所指的范围比“附近”要大些。
《蜜蜂引路》是以“找”字为线索,课文的教学重点是列宁怎样找到养蜂人。本板书按“找”的顺序贴出“花丛”、“园子”、“小房子”,既分清了列宁找养蜂人的三个步骤,又标明了列宁找养蜂人所走的.路线,还直观地“再现”了列宁住处和花丛、园子、小房子的方位。有助于学生弄清楚“找”的经过。“利用”一词,既概括了蜜蜂回蜂房和列宁找养蜂人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也体现了列宁善于观察、深入思考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难点。
蜜蜂引路的教学反思5
我在教学《蜜蜂引路》这篇课文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蜜蜂真的会引路吗?”并组织学生讨论。一部分学生认为从文章的最后一句话中可以知道蜜蜂会引路的,因为列宁说:“我有向导,是您的蜜蜂把我领到这儿来的”向导就是领路的人,蜜蜂是向导,所以蜜蜂会引路。另一部分同学认为因为列宁仔细观察,又认真地想:蜜蜂的家一定也是养蜂人的家,只要跟着蜜蜂回去的路走,一定能找到养蜂人的家。列宁是这样找到养蜂人的家的,虽然蜜蜂也有功劳,但主要还是列宁自己的功劳。我告诉他们每位同学都能认真思考,积极发言,从这个意义上说,两方同学都是胜利者,但是认为“蜜蜂不会引路”同学的表现更佳,因为他们能认真读课文,细心思考,找出问题的答案。另一方同学应该向他们学习。
其实这篇课文重点就在第三段。我设计了一个引导学生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到整体的阅读过程。这种设计是符合学生认识事物和阅读课文的心理过程的。一开始,请学生默读整段课文,想想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和养蜂人住的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我一边听学生发言,一边在黑板上画简笔画,帮助学生在整体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在这一教学步骤中,把重点放在学生认识事物和思考问题的能力上,并不单纯以学生答案正确为目标。如要学生说花丛在哪儿,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说花丛在路边,理由是课文里说“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中有许多蜜蜂。”
学生对课文所表达的事物有了初步的认识以后,引导学生对课文的部分进一步深入的学习,进一步从词句中体会列宁是怎样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的。如问学生列宁在路边发现了什么,他是怎样想的?学生阅读了课文以后说,列宁在路边发现了蜜蜂,他会这样想,这些蜜蜂大概是那养蜂人的.吧?他还会想,蜜蜂采完蜜是要飞回蜂房去的,我只要顺着蜜蜂飞的方向找去,就一定能找到养蜂人的家。这样逐句逐段进行情节性问答和讲解的教法,对于发展学生认识和思维能力是很有意义的。
当学生深入学习了列宁观察、思考的方法以后,又让学习回到课文的整体上来,借助看图,融进自己的体验和想象,具体叙述列宁是怎样动脑筋、想办法找到养蜂人的。这样就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蜜蜂引路的教学反思6
我在《蜜蜂引路》第二课时设定的
教学目标是
1.默读课文,理解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简单画出线路图。
2.巩固字词,会写“附近、谈”3个字。
3.区分“往常”与“常常”表不同的意思。
4.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养蜂人见到列宁时惊讶的语气,并体会人物仔细观察和认真思考的特点。在这节课里,我能按照预设的目标进行教学,贯彻新课标的'理念思想,让学生反复读书,在读中理解课文的含义,并用多种形式开展教学,如:小组合作、同伴交流、师生对读。并把握课文的重点难点,利用简笔画画出列宁怎样通过蜜蜂找到养蜂的线路图,在学习第四自然时,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朗读课文,理解文中“惊讶”一词。
从整节课来看,
老师在时间的把握还有待加强,以致于这一节课的写字教学目标没有完成;
2.学生的自主性不足;3.教学流程不够流畅,语言不够精炼;
4.前松后紧,以至后半部分的教学较尴尬,在进行人物对话时,没有明确好旁述的分工。
在今后在教学工作中,要认真解读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不断贯彻和落实好新课标的理念,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并落实好。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培养。总之,教与学都是一个学习和成长的过程。
蜜蜂引路的教学反思7
这是一篇很简短的课文,记叙了列宁通过观察蜜蜂采蜜和飞行的路线,利用蜜蜂作向导,终于自己找到了养蜂人的故事。说明列宁是个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人。爱听故事是小学生们共有的特征。教学中,要抓住课文内容和语言上的特点,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边读边想,充分利用课文的插图,引导学生想象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结合重点词句,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初步懂得,遇到疑难事情的时候,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进行周密合理的推理判断,就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因为本课生字较少,难度不大,在指导学生自读课文的过程中自学,培养独立识字能力。初读课文时在文中标出要认读的,把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多读几遍,读准字音,感知字义。学完课文,再用多种方法复习巩固生字。通过这一探究性学习,可以从小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善于思考的.科学探究意识。
在教学中,可以要求学生借助想象,在纸上描绘列宁住处,引蜂人住处,路边花丛,园子的图画,即进入了作者描述情境中,又弄清了方位,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这样方法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激发了学生兴趣,有利于学生审美感的培养。
蜜蜂引路的教学反思8
《蜜蜂引路》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无数蜜蜂在花丛中飞舞,看似纷乱的蜂群,在列宁眼中却有清晰的规律,利用此规律找到了养蜂人。要让学生懂得在今后的“生活中、学习中,我们往往会遇到很多难题,只要我们善于发现,积极动脑,许多好像不可能的事情也能办成”的探究意识。
在设计本篇的教学时,我主要还是引导学生抓住本文的语言文字理解重点段,尤其是列宁寻找养蜂人的经过,更是让学生逐句理解,抓住“一边走一边看”、“仔细观察”、“果然”等词语的理解,理清列宁的发现——线路图——思维过程。通过词语比较,近义词换词等方法加深学生的理解。让学生在读文、悟情、悟理的'阅读氛围中,感悟文本的真实以及列宁的思考。
蜜蜂引路的教学反思9
(一)导入新课。通过直接揭题的形式引入课题。板书课题时,在田字格中板书本课要求写的字 “蜂、引”这两个生字。并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两个字的方法。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初步熟悉课文,认识生字词,为重点段的学习做一个铺垫。
(三)细读课文,重点研读第三自然段。对于1、2自然段,我采用了学生读后,问学生都知道了什么,围绕这个问题,通过理解“附近”、“谈天”、 “亲自”等词语,达到对整段内容的理解。对于“ 常常”“往常”以及他们的近义词进行了辨析,加深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对于第四段,主要通过表演读来体会,列宁找到养蜂人的喜悦心情。
第三自然段也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我重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读中感悟,围绕“他在寻找的'路上都看到了什么”这个问题展开,并引出列宁是边走边看、仔细观察,让学生明白,列宁不是在观看风景,而是留心在找路。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列宁是怎样观察的?看到园子旁边的小房子,列宁会怎么想呢?学生在揣摩列宁的心理活动时,充分发挥想象能力,使形象思维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在此基础了引出“果然”这个词。列宁走过去敲那所房子的门,这房子是不是养蜂人的家?进而指导学生朗读,促进学生的理解。
根据课文,画一画列宁找养蜂人的路线图。列宁找到养蜂人的线路途是本文教学的一个难点所在。因此我先让小组合作画出列宁找养蜂人所走的小路,旨在让学生进一步将课文的重点段即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过程,以图画的形式将文字形象地再现出来。这也是本课进行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并让学生通过线路图展示并根据自己的图,说一说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让学生在头脑中形象地再现这一过程。再进一步总结:列宁细心观察和认真思考,在蜜蜂这个“小向导”的“指引”下,找到养蜂人的。但这一环节,由于孩子对于画图有着很认真的态度,没有运用简笔画快速的完成,而且也与留给学生的时间短有关,导致了没有再课堂上展示学生画的路线图。这是这节课的遗憾之处。今后还要注意时间的合理运用。
(四)感情朗读,体会列宁的品质。并谈谈学习这节课的收获。
(五)推荐阅读列宁的故事。拓展了学生的课外知识面。
优点:整堂课对学生的评价体现了多样化,能引导学生正确凭借学生,优缺点相结合。朗读做的比较到位。识字方法多样,扎实。
不足:对于一些内容没有做到细化,比如:“园子”和“院子”的区别,学生就能把握“园子” 的读音了。拓展“常常”和“往常”等相近词语的填空题是,没有再强调这几个词语的用法。
蜜蜂引路的教学反思10
在《蜜蜂引路》一课中,我采取板画的形式教学。首先,在黑板上去除那些繁杂的生字和课文主要内容的串联,让我的板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其次,利用黑板画,吸引学生注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对于地年段的.学生来说,音乐和图画是与孩子沟通交流的最好工具。对于画出列宁寻找养蜂人的路线来说,图画更能让学生加深记忆。
学生一边讲,老师一边画,看似这是老师早已设计好的图画,但更是学生们共同的画作。老师画一画,学生说一说。接着,再让跃跃欲试的孩子们,动手画一画,感受列宁同志对待事情认真思考,仔细观察的优秀品质。学生们在画的同时,已经把课文中的重点段落背了下来,一举两得。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对于细节,教师还是没有更好的注意到。例如:在本课朗读训练没有体现个性化和多样性。在本课中,我主要采取了齐读,小组读,分段读的形式,并没有让学生个别读一读,这就使得个别学生失去了朗读和展示的机会,也失去了学生个性培养的机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体现学生发展的个性化和多样性。
【蜜蜂引路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蜜蜂引路》教学反思09-28
《蜜蜂引路》教学反思04-15
蜜蜂引路教学反思09-27
二年级语文下册《蜜蜂引路》教学反思02-15
二年级语文下册女《蜜蜂引路》教学反思06-09
蜜蜂教学反思04-15
《蜜蜂》教学反思09-21
蜜蜂教学设计10-22
《蜜蜂》教学设计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