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反思1
《邓小平爷爷植树》介绍了1985年的植树节,81岁高龄的邓小平爷爷在北京天坛公园亲手栽种松柏的经过,带着老人的希冀和心愿茁壮成长,如今,“小平树”已成了天坛公园的一道美丽的风景。
在备课时,就觉得这课挺不好上的,办公室老师也有同感,也是啊,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邓小平爷爷的时代离他们实在太远了,而且他们不能完全理解本课的主题。况且课文篇幅又是那么长,三百字左右的课文对于一年级下半学期刚开学的学生来说,确实有点难。
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尽快感悟,我就先布置学生回去预习,让他们先自读课文。课堂上我简单介绍讲述了邓小平爷爷的一些故事,激发情感,然后让学生来讲读懂了什么,于是,我在课前就问学生:“小朋友,昨天有没有读课文呀?”“有。” “那么你读了后,知道了些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我们来讨论讨论。”这下子学生来劲了,教室里像炸开了锅。
生:我也是,我觉得邓小平爷爷可认真仔细了。
生:邓爷爷种树时,看到小树苗移入坑中,觉得不正,要把小树苗扶正才满意。
生:我不知道什么叫高龄?
生:邓小平爷爷那么大了,还去种树。
生:邓小平爷爷为了有更多的树长大,所以他要植树。
生:什么叫兴致勃勃?
生:什么叫万里无云,春风拂面?
生:什么叫引人注目?
生:为什么额头上已经布满汗珠,邓爷爷仍不肯休息呢?他不累吗?
学生们纷纷说着自己心中的`疑惑,我的思绪万千,带着高兴,也带着忧虑……
高兴的是:我看到了我们孩子的希望,在新课程教材与理念的指引下,我们一小部分学生的思维开阔了,他们随着阅读量的增大,课文的字词阅读对他们来说已不成问题,而且能主动地去了解去学,特别是开放的问题下他们会更有探索,更有所思。像《邓小平爷爷植树》所蕴含的道理确实对于现在学生是很难感悟的。但他们能从邓小平植树的实际行动中,有所感动,有所体会。这是学生在自主学习,主动地探索,作为教师感到欣慰。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反思2
《邓小平爷爷植树》一课讲的是邓爷爷在天坛公园植树的经过。邓爷爷的时代离他们实在太远了,本课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不易理解,为了让孩子们完全理解本课的主题,我就带着孩子们反复读,从不同角度去读。重点落在第2、3节上。特别是描写邓小平植树的句子。我先让孩子们边读边拿铅笔把自己有感受的词圈出来,再回过头来让孩子们在读中体会当时的植树情景。通过朗读,孩子们理解到了邓爷爷是个做事情很认真的人,他们敬佩邓爷爷的认真劲。这时候,我告诉孩子们:邓爷爷是国家领导人,提倡我们要绿化祖国,他用自身行动踊跃地参与到绿化中来。听后,孩子们的敬佩之情又多了几分。
就这样,我反复引导孩子们多读,每读一次进行一次情感交流,每一次都让孩子们有新的感悟。最后一句“小平树成了天坛公园一道亮丽的`风景”,我问大家,为什么小平树会成为亮丽的风景?孩子们的回答一次比一次精彩:
1,因为这棵树绿油油的,很茁壮;
2,因为他象战士一样笔直地站在那里;
3,因为他是邓小平爷爷认认真真亲手栽种的,他的精神很可贵;
4,因为这棵树是邓爷爷为了要绿化我们的祖国而种的,我们也要向邓爷爷一样绿化我们的祖国。通过教学,学生能从邓小平植树的实际行动中,有所感动,有所体会,我感到很欣慰。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反思3
我还没开始教这课时,就听其他老师说这课挺不好上的。也是啊,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邓爷爷的时代离他们实在太远了,而且他们不能完全理解本课的主题。基于如此,我先在课堂简单介绍讲述了邓小平爷爷的一些故事,激发情感,然后布置学生回去预习,让他们先自读课文。
不过我心里可没有底,直嘀咕:讲得那么用劲,不知道学生听进几成呢。第二天上课,我“笑容可掬”地问:“小朋友,昨晚有没有读课文呀?”“有——”嗬,响声震天,真的假的啊?我又问:“那么你读了有什么想法呢?”秋泓举手了:“老师,我读了以后,觉得很感动!”——我一下子也被“感动”了!孩子的表现真的让我出乎意料!秋泓一打开局面后,小手一只只举起来了:“我也是!”“我的想法和秋泓一样”……虽然不能排除学生“人云亦云”的“嫌疑”,但也不失真实性啊。我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了,抓住这个契机,又问:“那你为什么感动呢?”小手举得更欢了,吟枫说:“因为邓爷爷是主席,他工作很忙,可还是还为天坛公园种树。”(呵呵,吟枫,你把毛主席和邓爷爷合成一人啊)聚莹说:“邓爷爷86岁了,那么老了,可是他不怕苦,不怕累,坚持种树。”秋泓又说:“老师,邓爷爷为了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美丽,所以他才来植树。”“对!我们也要像邓爷爷一样,爱护花草,不踩草!”孩子们纷纷说道。我忍俊不禁,孩子,老师是不是应该颁发一个“环保小卫士”的奖给你们呀?
想起上学期教的诗歌《我多想去看看》了,写的`是一个山里孩子对首都北京的向往。学生很喜欢这篇课文,读得特别有感情。尤其是那一句“广场上的升旗仪式雄伟壮观”,读得真的是“雄伟壮观”了。(老师们说这和我主持升旗仪式有关。是这样吗?孩子?如果是,那么老师是幸福的了)还有最后一句“我对妈妈说,我多想去看看”,学生更是读得声情并茂,完全投入。每当他们读这篇课文,我的心里总是充满盈盈的感动,把听他们的朗读当成了一种享受。谢谢你,孩子,是你让老师觉得原来朗读是这么一件美丽的事,还有最重要的是,你们让老师看到了一颗更加美丽的心灵!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反思4
在阅读教学中,经常有这样的现象,无论课文描述的景色怎么迷人,叙述的事情怎么感人,可学生就是无动于衷。其重要原因是学生角色模式的定势,使得他们在阅读课文中多把自己置于文外,语言内容难以引起学生体验,语言情感难以激起学生共鸣。可见,要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必须以有效的方法让学生变旁观者为当事者,变阅读课文为经历生活,变感受人物情感为自我流露情感。从而,最大限度地缩小学生与课文、与文中人物之间的情感差、心理差,以促进学生真心地阅读,真切地体会,真情地感悟,真实地感受。课堂表演让学生进入课文描述的情境之中,通过角色的.转换,从而与文中的人物想在一起,以深刻地感受语言的蕴涵,理解语言的意义。这节课我充分利用表演的方式让学生体会邓小平爷爷的动作和表情,效果良好。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反思5
《邓小平爷爷植树》介绍了1985年的植树节,81岁高龄的邓小平爷爷在北京天坛公园亲手栽种松柏的经过,带着老人的希冀和心愿茁壮成长,“小平树”已成了天坛公园的一道风景。
我还没开始教这课时,就听其他老师说这课挺不好上的。也是啊,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邓小平爷爷的时代离他们实在太远了,而且他们不能完全理解本课的主题。况且课文篇幅又是那么长,三百字左右的课文对于一年级下半学期刚开学的学生来说,确实大部分学生要跳一跳才能读上来。于是我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去观察,去发现,去思考,从而培养创新思维和能力。
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尽快体会感悟,我只能先布置学生回去预习,让他们先自读课文。课堂上我简单介绍讲述了邓小平爷爷的一些故事,激发情感,然后针对这一课的.四字词语比较多这一特点我在教学时设计“四字词语竞赛”,看谁积累的词语多。同学们个人跃跃欲试,因为是自己喜欢的活动,学生学习兴趣高涨,他们除了把课文中的四字词语找出来,还有许多同学把平时积累的成语也说了出来。这样抓住时机将重点词语“兴致勃勃、布满汗珠、不肯休息”展示出来,让学生说说从这些词语中体会到什么?这样富有挑战性的做法,既满足了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又使学生创造性的积累了词语。同时我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已跟不上每天认识十几个字,阅读那么长篇幅文章的学习了。虽然,他们提出许多问题?这是学生的发现,说明他们也在参与学习,也在主动地思考。但连“人群”这个词都不能理解,从侧面反应了我们学生的实际认识水平确实有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识字教学。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反思6
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尽快体会感悟,按照惯例,我先布置学生回去预习,让他们先自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和不懂得词,向家长了解邓小平爷爷。
一、了解邓小平爷爷和质疑问难。
课堂上利用植树节导入之后,我先让学生介绍了解到的邓小平爷爷。看来孩子们回去认真预习了,有几个孩子说的很好,比如邓小平的家境,有几个兄弟姐妹,还有他曾是国家的主席等,我顺势问他怎么知道的,孩子告诉我上网查的,于是引导他们上网查资料是一种很好的获取知识的方法。然后,老师根据搜集的邓小平各个年代的有关图片介绍对邓小平爷爷做简单介绍。但是我心里还是没底,直嘀咕:讲得那么用劲,不知道学生能听进几成呢?与其我唱独角戏,还不如听听学生的心声,于是,我笑容可掬地问:“小朋友,昨天有没有读课文呀?”“有”嗬,响声震天,真的假的啊?我又问:“那么你读了后,知道了些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我们来讨论讨论。”这下子学生来劲了,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
生:邓爷爷种树时,看到小树苗移入坑中,觉得不正,把小树苗扶正才满意。
生:什么叫高龄?
生:邓小平爷爷那么大了,还去种树。
生:邓小平爷爷为了有更多的树长大,所以他要植树。
生:什么叫兴致勃勃?
生:什么叫万里无云,春风拂面?
生:什么叫引人注目?
生:什么叫人群?
生:什么是额头上已经布满汗珠,仍不肯休息?
生:邓小平爷爷挑选了一棵茁壮的柏树苗,小心地移入树坑,又挥锹填了几锹土。老师,我不懂。
二、首先是对字词的学习。
对一年级孩子来说,识字教学是重点。由于现在的孩子认字比较多,所以老师不必一一教。孩子读课文划出生字后,采取同桌两人合作学习的方法,同桌互查互教。然后是老师检查生字认读情况。我分层次出示生字,首先带拼音的字词,指名小老师领读,然后是去掉拼音读字词,第三不是单独出示生字,交流识字方法,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独到的记字方法,有的这样记“扶”:一个男士扶着夫人。比较已和己,龄与年龄有关等。最后开火车检查识字情况。这样生字反复与孩子见面,印象自然就深了。
三、在阅读理解环节
以读带讲,抓住重点段2、3段,让孩子在书上圈圈画画,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引导孩子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感悟朗读,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
像《邓小平爷爷植树》所蕴含的`道理确实对于现在学生是很难感悟的。但他们能从邓小平爷爷的植树实际行动中,有所感动,有所体会,这已经很不简单了。
不足之处:尽管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各自发表见解感悟,但生生之间的互动表现的不够突出,应多放手让孩子行动起来,互相评价,也有助于对孩子倾听能力的培养。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反思7
崔峦同志认为:新理念下的“阅读教学的过程是学生读有所知到生疑到解疑再到生疑的过程。”由此可见,阅读教学需要“疑”,传统的阅读教学“疑”在哪儿?“疑”在老师的备课本上,是事先设计好的,是老师质疑,学生释疑。疑到底由谁生?长期困扰阅读教学的争论该休矣!这一片断告诉我们:
阅读教学应保护学生生疑的兴趣,探究的欲望。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激疑不仅能迅速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而且还会使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自我需要”。教师应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点进行激疑,让学生在“疑”中产生问题,产生学习兴趣,把学习新知识的情感调节到最佳状态,从而激发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心理,使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精神追求,引发他们自主学习的动机。从片断可以看出,学生一共提了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是学生从自己的需求出发,在感受题目这一语言文字材料之后所作出的反应。有了问题,它们就会产生阅读的内驱力。
一句话,“你还想知道什么?”这一导语体现了课程标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的要求。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反思8
《邓小平爷爷植树》一课,讲的是邓小平在植树节这一天亲手栽下一棵小树的故事。从文中体会邓小平支书的认真态度和培养学生植树绿化、保护环境的意识是本课的难点。
在对学生进行课文讲解时,我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帮学生把课文读通,读熟,把生字,生词变成同学们熟悉的.字词;其次就是帮同学们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最后要做的才是帮同学们体会邓小平爷爷在植树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严肃认真的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精神,从而领会植树绿化的重要意义。明白了这课的特点后,我是这样来设计这节课的:第一,复习生字词导入新课;第二,读课文,初步感知邓小平爷爷是个什么样的人,可以用手中的笔把描写邓小平爷爷人物性格的句子划出来,多读几遍体会邓小平爷爷的人格魅力;第三,再读课文,读好文中的"兴致勃勃,布满汗珠,仔细"等词,理解"小平树"成了天坛公园一处美丽的风景,它美在那里?
在对邓爷爷的人格魅力进行体会的时候,学生发言的人数很少,经过几次表扬,激励后,虽然人数有所增加,但是效果还是很差。也许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邓爷爷的时代离他们实在太远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只好通过文中的句子来对学生进行引导,这样课才比较顺利的进行下来。为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把理解课文意思体会课文内容放在首要位置,把被动变为学习的主动。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反思9
《邓小平爷爷植树》这篇课文的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体会到热爱祖国、绿化祖国的情感,并能将这种意识运用于日常生活中。在课文开始,先复习了昨日所学的生字词,在书写词语“邓小平”,当学生读出这个名词时,及时提问:有谁知道邓小平爷爷?知道他的`那些事?
这个时候班级几个爱预习的孩子非常积极地举起了他们的小手,众说纷纭,课堂的气氛一下就被带动起来。之后我做了小结,并引出课文的题目——邓小平爷爷植树,并从课文的题目引出课文的内容,让学生通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并画出课后的生字新词,在教生字时我采用开火车、小组比赛等形式让学生在课文中巩固生字词语;在讲解课文阶段,先让学生带着问题(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朗读第一自然段,在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并思考问题:这棵树为什么叫“小平树”?“亲手”是什么意思?谁能用“亲手”造一个句子?带着问题朗读课文可让学生有目的性地在文章中去选择有意义的语句,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另外我还安排了一个拟人化的环节:看着这棵柏树,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学生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气氛变得轻松活跃起来。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反思10
《邓小平爷爷植树》是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个单元的主题是春天,这篇课文讲的是植树节邓小平爷爷带领大家在天坛公园植树。我在看到这一刻事,感觉春天不是作者要向读者传达的主题,这篇课文的主题应该是邓小平爷爷大力提倡植树造林,提高国人的环保意识。这篇课文的难点却很多,首先课文形式不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虽然词句优美,但孩子很难产生兴趣;其次邓小平爷爷离孩子太远,不知道邓小平爷爷的丰功伟绩就不能更深地理解他植树的意义。
所以,我在突破难点的时候,就采取了两种手段。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我提前搜集了邓小平从年轻到年老的照片。让学生才一猜我的第一张照片是谁?虽然学生知道这一课讲邓小平,但对于求学时代的邓小平还是不敢确认。我继续展示邓小平的照片,知道他年老的照片出现,学生才异口同声的说喊出了他的名字。我让学生起来说自己提前搜集的邓小平爷爷的资料,学生能说出的很少。我就从第一张照片开始,讲到了邓小平求学时代、战争年代、改革开放年代,一代伟人的光辉形象慢慢地在学生心里播下了种子。带着对邓小平爷爷的崇敬,学生对这篇文章就不再感到陌生,而是充满了学习的渴望。
二、介绍植树节。学生查阅的资料,再加上老师介绍植树节的.确立的年代背景,学生已对植树节有了一定了解
三、解决这一课的四字词语。这篇课文的四字词语比较多“万里无云、春风拂面、引人注目、兴致勃勃”这些词语对于学生来说是第一次接触,我们采用各个突破的办法,解决了词语难关。
四、重点段落重点讲解。2、3自然段是对邓小平爷爷如何亲手栽种下一棵柏树苗的动作描写。学生反复读,并请他们起来复述这部分内容。在熟读的基础上,大部分同学复述的都很准确。
五、情感升华。课堂小结后,我播放了《春天的故事》这首歌曲,学生看着歌词,看着邓小平爷爷慈祥的脸庞,听得很入迷,有的还试着一起唱。我从孩子们的脸上看到了,邓小平爷爷此刻在他们心中,一定是神圣的伟大的,我想传达给学生的,学生都理解了。下课了,王子杨颀跟我说:“老师,我都想哭了。”是啊,这样一篇课文,如果不加入这些手段,学生是很难达到这种程度的理解的。我想教给他们的不仅是植树造林保护环境,我还想让邓小平伟人的形象在学生心里扎根。看来这堂课还是比较圆满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反思11
《邓小平爷爷植树》一课,讲的是邓小平在植树节这一天亲手栽下一棵小树的故事。从文中体会邓小平支书的认真态度和培养学生植树绿化、保护环境的意识是本课的难点。
在对学生进行课文讲解时,我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帮学生把课文读通,读熟,把生字,生词变成同学们熟悉的.字词;其次就是帮同学们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最后要做的才是帮同学们体会邓小平爷爷在植树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严肃认真的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精神,从而领会植树绿化的重要意义.明白了这课的特点后,我是这样来设计这节课的:第一,复习生字词导入新课;第二,读课文,初步感知邓小平爷爷是个什么样的人,可以用手中的笔把描写邓小平爷爷人物性格的句子划出来,多读几遍体会邓小平爷爷的人格魅力;第三,再读课文,读好文中的"兴致勃勃,布满汗珠,仔细"等词,理解"小平树"成了天坛公园一处美丽的风景,它美在那里?
在对邓爷爷的人格魅力进行体会的时候,学生发言的人数很少,经过几次表扬,激励后,虽然人数有所增加,但是效果还是很差.也许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邓爷爷的时代离他们实在太远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只好通过文中的句子来对学生进行引导,这样课才比较顺利的进行下来.为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把理解课文意思体会课文内容放在首要位置,把被动变为学习的主动.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反思12
《邓小平爷爷植树》这篇课文,介绍了1985年的植树节,81岁高龄的邓小平爷爷在北京天坛公园亲手栽种松柏的经过,带着老人的希冀和心愿茁壮成长,“小平树”已成了天坛公园的一道风景。
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邓小平爷爷的时代离他们实在太远了,而且他们不能完全理解本课的主题。况且课文篇幅又是那么长,三百字左右的课文对于一年级下半学期刚开学的学生来说,确实大部分学生有些难度。
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尽快体会感悟,按照惯例,我先布置学生回去预习,让他们先自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和不懂得词,向家长了解邓小平爷爷。
一、了解邓小平爷爷和质疑问难。
课堂上利用植树节导入之后,我先让学生介绍了解到的邓小平爷爷。看来孩子们回去认真预习了,有几个孩子说的很好,比如邓小平的家境,有几个兄弟姐妹,还有他曾是国家的.主席等,我顺势问他怎么知道的,孩子告诉我上网查的,于是引导他们上网查资料是一种很好的获取知识的方法。然后,老师根据搜集的邓小平各个年代的有关图片介绍对邓小平爷爷做简单介绍。但是我心里还是没底,直嘀咕:讲得那么用劲,不知道学生能听进几成呢?与其我唱独角戏,还不如听听学生的心声,于是,我笑容可掬地问:“小朋友,昨天有没有读课文呀?”“有”嗬,响声震天,真的假的啊?我又问:“那么你读了后,知道了些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我们来讨论讨论。”这下子学生来劲了,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
二、首先是对字词的学习。
孩子们对课文中有的字词意思不太理解,比如“兴致勃勃”“万里无云”,我就采取了说句子,说短语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对一年级孩子来说,识字教学是重点。由于现在的孩子认字比较多,所以老师不必一一教。孩子读课文划出生字后,采取同桌两人合作学习的方法,同桌互查互教。然后是老师检查生字认读情况。我分层次出示生字,首先带拼音的字词,指名小老师领读,然后是去掉拼音读字词,第三不是单独出示生字,交流识字方法,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独到的记字方法,有的这样记“扶”:一个男士扶着夫人。比较已和己,龄与年龄有关等。最后开火车检查识字情况。这样生字反复与孩子见面,印象自然就深了。
三、在阅读理解环节,以读带讲,抓住重点段2、3段,让孩子找出写邓小平植树的句子或者词语,在书上圈圈画画,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引导孩子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感悟朗读,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
像《邓小平爷爷植树》所蕴含的道理确实对于现在学生是很难感悟的。但他们知道了植树节,要爱护树木,并能从邓小平植树的实际行动中,有所感动,有所体会,这已经很不简单了。
不足之处:尽管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各自发表见解感悟,但生生之间的互动表现的不够突出,应多放手让孩子行动起来,互相评价,也有助于对孩子倾听能力的培养。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反思13
21世纪的教育是关爱学生生命的发展、弘扬学生灵性的教育。课堂教学理当为学生创造放飞灵性双翼的机会。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引导学生做到:“对课文的内容熟悉和表达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我在执教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二册第3课《邓小平爷爷植树》时,其中教学片段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这种思想。
歌曲引入,了解人物,创设情境
1、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让学生说说歌曲中的老人是谁,让学生了解多少就说多少。(出示课件、图片资料,师生共同介绍交流)
2、板书课题后让学生说说想到了什么?(培养学生质疑、设疑的能力)
3、出示课件(图片):一棵苍翠茁壮的`柏树。让学生观察这是一棵怎样的柏树?(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小平树”,你有哪些问题要问问这棵柏树?在四人小组里讨论交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引导把问题归归类,让学生自己讨论解决。并强调学生能想到什么就问什么,问什么就交流什么,看看哪个小组的问题解决得好。),学生探求知识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教室里呈现出书声琅琅、主动思考、热烈交流的景象。
教学片断一:这棵柏树是什么时候种下的?一个学生说:“课文开头就告诉我们了,是‘1985年的植树节,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日子。’”。老师紧追不放:“课文中还有些地方没有明确告诉你时间,但我们也可以知道植树的时间。会读书的小朋友就能找出来。”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读书声、议论声充满整个课堂,学生们发言积极踊跃,一个学生说:“在邓爷爷81岁的时候种下的。‘81岁高龄的邓小平爷爷格外引人注目’”。还有的说“已经很久了,今天,邓小平爷爷亲手栽种的柏树已经长大了”。
教学片断二:邓小平爷爷是怎样种这棵柏树的?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有的学生说:“只见他手握铁锹,兴致勃勃地挖着树坑,额头已经布满汗珠,仍然不休息。邓爷爷是个爱劳动的人呢。”老师不断引导,就在这句话里,你通过那些地方还看到了邓爷爷是一个怎样的人。古语说,“定能生慧,静纳百川”,只有会思考的孩子才能成为聪明的人。学生的表现欲望被激活了,课堂气氛又热烈起来,生:邓小平爷爷额头已经布满汗珠,他已经很累了,别人叫他休息,他还不肯休息。邓小平爷爷不三心二意,做事做到底。一个学生说:“邓爷爷挑选了一棵茁壮的柏树苗,小心地移入树坑,又挥锹填了几锹土。柏树苗像他的宝贝一样,他很爱护小树苗。生:邓爷爷是挑选了一棵茁壮的柏树苗再种的,他很认真。还有的说:“邓爷爷植树的时候很仔细。他站到几步之外仔细看看,觉得不很直,连声说:不行,不行! ’走上前把树苗扶正。”
以上片断中,问题让学生提,疑难让学生议,见解让学生讲,使学生增强学习的自主性,唤醒了个体创造的潜意识。如果能持之以恒,必然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萌生,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反思14
《邓小平爷爷植树》介绍了1985年的植树节,81岁高龄的邓小平爷爷在北京天坛公园亲手栽种松柏的经过,带着老人的希冀和心愿茁壮成长,“小平树”已成了天坛公园的一道风景。
我还没开始教这课时,我猜想班中应该有少数部分孩子知道邓小平爷爷的吧。可当我早自习让孩子们先预习这课篇课文交流反馈时,孩子们居然一个也不知道邓小平爷爷,那么对他们平说谁植树都是一样的。也是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邓小平爷爷的时代离他们实在太远了,他们更不能明白学习本课的意义。这课文篇幅很长,三百字左右的课文对于一年级下半学期刚开学的学生来说,大部分学生要跳一跳才能读上来。即便我范读了好几次,还是有孩子跟不上我的节奏,朗读时不是加字就是漏字。
于是我决定从新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去观察,去发现,去思考,从而培养创新思维和能力。
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尽快体会感悟,我只能先布置学生回去再预习,让他们先自读课文。课堂上我简单介绍讲述了邓小平爷爷的.一些故事,激发情感,然后针对这一课的难读的词语比较多这一特点我在教学时抽一定的时间让孩子积累这些词语。同学们个个跃跃欲试,因为是自己喜欢的活动,学生学习兴趣高涨,他们除了把课文中的难读、难理解词语找出来,还有许多同学把平时积累的成语也说了出来。这样抓住时机将重点词语“兴致勃勃、布满汗珠、不肯休息”展示出来,让学生说说从这些词语中体会到什么?这样富有挑战性的做法,既满足了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又使学生创造性的积累了词语。同时我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已跟不上每天认识十几个字,阅读那么长篇幅文章的学习了。虽然,他们提出许多问题?这是学生的发现,说明他们也在参与学习,也在主动地思考。
课文难,增加了我教学难度,也减少了孩子们对学习的兴趣。因此兴趣是最重要的老师。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反思15
新学期一开始,我们就要上第3课《邓小平爷爷植树》,本文是写邓爷爷1985年,在天坛公园认真地植树的情景。本文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思想的渗透,作者的用意很难理解。而且篇幅过长,没有童话、诗歌的色彩,学生兴趣不浓。两节课下来,学生虽然对课文大意有了些许的了解,但那是表面的东西,而思想的`渗透我也不知如何去让学生感悟起来。而且课文还要求认识13个生字,会写六个生字,这样的新课程要求是不是过高了?班级学生虽不是个个跟不上老师思维的,但从他们的朗读与上课举手发言的情况反应出,对于本篇的学习效果不佳!我思索着……哪里出了问题?
课后在办公室和老师交流,发现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经过分析,初步得出这样的结论:
1、寒假刚结束,很多同学还沉浸在假期的放松生活中,脑子里的“发条”还没有进入正规运行中。
2、这篇课文内容不合学生的口味。学生最喜欢上的课文是童话和有趣的故事。
3、我们老师在上课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比如:多介绍邓小平爷爷的有关事迹,让学生走近邓爷爷。在课文理解时,问题稍微提得浅显一点,让学生多品尝成功的滋味。把重点放在字词的学习上,课文读通读顺就可以了。
我想:经过这样的调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该会有所提高。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反思08-11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反思06-19
《植树》教学反思01-26
爷爷的芦笛教学反思06-24
《植树问题》教学反思10-03
《植树问题》教学反思04-06
爷爷的芦笛教学反思6篇07-31
《植树问题》教学反思15篇04-19
《走,我们去植树》教学反思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