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鸟》教学反思

时间:2022-08-07 11:22:05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珍珠鸟》教学反思

  • 相关推荐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珍珠鸟》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珍珠鸟》教学反思

《珍珠鸟》教学反思1

  《珍珠鸟》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珍珠鸟》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的一篇课文。课文是根据作家冯骥才先生的散文改编的,字里行间洋溢着“我”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文章还生动、细致地描述了珍珠鸟的外形特点及在“我”的爱心呵护下,由害怕人到亲近人的过程,揭示了“信赖,就能创造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内涵。

  课前,我布置学生搜集了有关珍珠鸟的资料,让学生对珍珠鸟有了充分的了解。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学习了课文的1-3自然段,通过品词品句,使学生认识了珍珠鸟的外形特点,了解了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与呵护,帮助学生初步体会了小鸟与作者之间和谐的关系。因此,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把体会小鸟逐步信赖作者的过程、理解“信赖,就能创造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内涵作为教学重难点。

  教学中我紧紧抓住珍珠鸟对作者的情感变化这一主线展开教学。首先,我从课文的插图入手,先引导学生看图说图,并结合自己的.感受为插图配上一个词或一句话,使学生很直观地感受到人鸟之间相互信赖的美好境界。然后让学生通过抓住关键词句进行体会的方法品读第六自然段,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进一步感悟了“信赖”。

  随后,我结合课后训练点,引导学生重点学习了课文的第4自然段,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圈画词语,品读感悟,小组交流等形式,深刻地体会了小珍珠鸟逐步信赖“我”的过程。接着趁热打铁,补充原文资料、句式填空这一环节,让学生更直接地感受到作者对小鸟的关爱。

  最后,我又让学生观看了一组以“和谐”为主题的画面,在层层深入的情感体味中,学生对课文最后一句“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语文课承载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在感悟信赖过程的同时,我还引导学生学习了作者用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词有条理地写清楚一件事情的方法,并以此作为课堂读写结合的训练点,提供了三个情境给学生选择,要求学生用上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词写一段话,以此增强学生读写结合的能力,将学到的方法融会贯通。

  本节课我运用的课型方式是要素组合方式,通过让学生看、听、讲、想、做、动、静等各要素的交换使用,帮助学生开发和利用学习中的人力资源,让学生更投入地学习,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但也有一些遗憾之处,如:我在教学中朗读的指导不够到位,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导向性及启发性不够,在课堂细节的处理上还需锤炼。

《珍珠鸟》教学反思2

  《珍珠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描述了“我”为一种怕人的鸟----珍珠鸟创造了安逸、舒适、自在的生活环境,使它们与“我”越来越亲近,从而说明了“信赖”往往创造出完美的境界。课文写的生动活波,妙趣横生,很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小鸟与人关联的变化去启发学生,出示两道题:我是怎样善待珍珠鸟的?珍珠鸟又是怎样逐步信赖我的?让学生思考并讨论。先自主尝试,然后交流。珍珠鸟怕人,但作者的精心照顾、无尽关爱化去了这一切。作者为他们营造了一个温暖的巢,让他们住的舒心,不去惊扰他们,让他们住的安心,正是这种奉献,鸟儿们由不敢出笼,到敢伸出嘴,到在作者书屋里自由飞翔,以至于——喝作者杯中的水,啄作者握好的笔,玩的尽心,乐不思“窝”,竟酣睡在作者肩头!这种“胆性”的开放的背后,是关爱做的`桥梁,信任作的基础。不但让学生们知道要爱护动物、善待生命,而且深一步启示了孩子们——信赖是人与动物、人与人和谐相处的基础。由此,我在讲授本课时,注重启迪,自我领悟,。让学生熟悉课文、明白知识。

  但阅读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熟悉课文、明白知识的过程,更是学生个性体验、与作者交流、体会情感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采取多种读的形式,没有让学生与作者心灵交会,尤其是文中作者猜到小雏儿的出生、看到小雏儿肥胖的样貌、呢称“小家伙”、珍珠鸟逐步信赖我的过程、注视小鸟儿沉睡的语句,就应让学生们读出情,咀出味,感知作者那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对鸟儿关爱之情,让孩子们在激情四溢的朗读中,得到深刻的感悟与永恒的记忆。让学生知道读本好书就是与一位伟人交流。课后深知“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更能使人感受。”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感,就应先从朗读入手。

  在日后的教学中,要充分让学生读书,感知课文的语言。让学生的体验感悟透过他们的朗读表现出来,因此,如何让学生在自己的课堂上,真正用情去学,用心去学,发自内心的喜爱语文课堂也是今后教学中不断追求的目标。

《珍珠鸟》教学反思3

  珍珠鸟是一篇文旨优美的课文,讲作家冯骥才与他养的珍珠鸟之间发生的故事,文章饱含着作者对珍珠鸟的关爱、尊重、喜爱,也展现了鸟对人的信赖,是一篇很有韵味,读来想象丰富,感觉异常完美的文章。无论是遣词造句,还是文章主旨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因此我的教学重点就放在这两个方面。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就想如何让学生清楚地了解“我”与小珍珠鸟亲近的这一过程,这一过程体会不好,文章主旨的明白会显得生硬

  讲授这篇文章我期望同学们在明白课文的基础上增强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因此我的课堂导入中的两个故事、词句品味中体会作者情感、课后的拓展延伸都紧紧围绕这一主题。正因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学会与动物、与自然和谐共处。

  同时,学习这篇文章还想教给学生一些写作的方法。因此教案的设计上也是比较侧重作者写作方法的明白和体会。比如课文中关于珍珠鸟外形的描述是为了让学生感受不一样文体的文章在表达上的不一样效果,让学生透过说明性描述和本文描述的比较体会到作者语言的精到和匠心的独特。能够意识到文章的描述是为文章的中心和主题服务的,是能够充分展示作者内心世界的。最后是联系文章中出现的那些描述珍珠鸟的动作的词语(跳、蹦、偏等)让学生从自己的手上找动作并做出动作然后用一个字表示,此时同学们似乎有了热情,这个目的自然也是让同学们有准确运用动词的意识,认真观察生活的意识。

《珍珠鸟》教学反思4

  《珍珠鸟》这篇课文的作者是冯骥才,他带着我们领略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信赖的美好境界。

  这一课的重点就是体会珍珠鸟是如何一步步与作者相互信赖的。课文第四自然段是重点学习的自然段,作者通过由“起先”、“渐渐地”、“后来”,然我们感受到珍珠鸟的调皮可爱,以及它的胆子越来越大。这节课我自以为得失如下,

  一、渗透习作写法。①有详有略。作者略写了珍珠鸟的外形,虽为略写,但也很细致。“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白点,整个身子毛毛绒绒的,像是一个蓬松的球。”简单的几句话,我们的眼前已经出现珍珠鸟的轮廓。作者用大量的笔触详写了与珍珠鸟相处的过程,每一步都很细致。这也是作者写作的目的,为了带着读者和他一起体会他的呼唤“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每一篇文章都有中心,不能写偏。比如我们自己写动物,如果你喜欢动物的样子,就可以以他的样子为重点,多写一写,如果你喜欢与动物的相处,你们俩有很多的故事想让大家知道,那就多写一写与之相处的故事。总之,每一篇文章都有详有略。②描②描写动物外形要有顺序,整体到部分或者部分到整体,。这篇课文中是按照:嘴、脚、毛、后背、整个身子,由部分到整体。

  二、在朗读中,体会珍珠鸟的可爱、淘气,在朗读中,领略珍珠鸟和作者相处的过程。第四自然段,是我们朗读的重点,学生读,教师鼓励点评,教师范读,想想情景等等,学生感悟出珍珠鸟的可爱,淘气。这些学生用他们愉快的表情回应我时,我感到很欣慰。

  三、评价语不够丰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是很关键的作用,说得好画龙点睛,说的不好就成画蛇添足了。我觉得对学生朗读的情况,评价语不够丰富,我的评价就是“你的声音可以再大一些。”“读得很流畅,但是感情还不够。”“读得有感情!请大家像他一样读一读。”学生没办法从这么简单的评价中获得有效改进和继续保持的方法。没有学生读得满意时,我就范读,好在学生能领会到,再读变得好多了。

  每一节课都是老师获取经验的时刻,我们时刻准备上好每一堂课。每一个人能力有大小,悟性有深浅,我们可以做的就是,我尽力去做!加油,自己!

《珍珠鸟》教学反思5

  《珍珠鸟》是我国著名作家冯骥才老先生的一篇优美的散文。文章以丰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我”与珍珠鸟相处的和谐与温馨,揭示了“信赖,就能创造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内涵。

  此次教学为第一课时,第一课时的教学该教些什么,怎样去教,在教学设计时思考良久。让我想起上次去杭州学习,于永正老师说的一句话“在课堂上,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老师在教学之前,先要精心备课,要思考在学习时,哪些是学生理解有难度的,哪些是学生容易掌握的,所以在教学时我关注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导入时,我从了解作者入手,通过这个导入,传递给学生,在读作品时,关注作者是很有必要的,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把握作品的内涵。

  二、在教学生字及通读课文这个环节,首先我出示的'是生字词,因为四年级的学生,对于生字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方法,难度不是很大,而且课前已预习,所以教学时直接出示生字词,让学生认读,在教学中学生认读的不错。对于文中的“绿蔓、垂蔓”这两个词语,虽不是一、二类字,但学生在读音、字义方面应该存在难度,所以教学中,单独将这两个词语列出,先指名读,学生读成了“màn”,当我问他可查字典了,他说查了,先肯定他的做法正确,然后指出这个字是个多音字,所以在查字典时应该结合句子去思考,究竟选择哪种读音,将这种读书的方法渗透给学生,相信多次的引导,学生这种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会有所提高。

  三、在理解课文内容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找出文中的角色,然后思考他们之间的关系。因为概括文章的内容,是四年级阅读教学的一个重点,我想通过这种教学,让学生感知,文章内容的概括可以这样去做:先找出主要角色,然后说说他们之间发生的事情。让学生在课堂学到一些阅读的方法。

  四、在感受“信赖”的环节,首先让学生找出文章中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进而让学生去发现“美好的境界是怎样的境界?”“小珍珠鸟把我的肩膀当成了什么?”“它会梦到什么?”以及配乐朗诵,引导学生去想象,更深地去理解“信赖”,去感受美好的境界。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

  1、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时,如果先让学生再次通读课文或者教师进行范读,这样学生的整体感受性会更好。

  2、在理清文中角色之间的关系这一环节,处理的有些仓促,可以引导的更充分一些。同时“他们之间的关系怎样?”这一问题的提法,还不够精准。

  阅读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必须经过一个系统的学习过程。这就是要求教师必须始终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放在重要位置,让学生逐步掌握阅读的方法,授人以渔。

《珍珠鸟》教学反思6

  《珍珠鸟》是著名作家冯骥才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文旨兼美,我很喜欢这篇文章。所以在教学设计时,主要想让学生领会文章的主旨,并能赏析文章本身。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告诉我们:“教学不能是讲解式的,不应当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应当让学生自主地把事物整理就绪,使自己成为发现者。”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课前的预习已经对教材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还有了相当的背景材料,那么,在课堂上,我就要搭建交互性的展示平台,通过自读、自悟、自学、探究,加深对教材的感悟,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通过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取长补短,互相影响,各有所获。反思以前上的课总是不能彻底的解放思想,经常不敢相信学生,生怕他们不会,说不出来,总喜欢按照自己所设计的问题循规蹈矩地牵着学生走,结果往往事倍功半,适得其反。学生学完课文后,都有一种“读完了就想说一说”的.冲动,为此,在教学结尾,我让学生用一句话来表达出此时的感触,在表达中培养语感。为此,在教学结尾,我请学生在自己的珍珠鸟上写下你自己的感受,

  信赖产生了神奇的力量,让我们心灵相通;

  信赖创造了幸福生活,让我们在快乐中飞扬;

  信赖是一抹阳光,让我们的生活五彩缤纷;

  信赖带给我友谊,使我有了很多好朋友。

  ……

  学生对动物的关爱,对同学的友爱,对信赖的理解,都在情感的体验中得到了感性的理解,在学生与文本、作者的对话中提高了道德的认识。学生有感而发,洋溢着浓浓的人文情怀,爱的力量在学生的生命活动中又一次得到了催生,相信爱心的滋润一定能够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珍珠鸟》反思

  《珍珠鸟》是一篇描写生动、富有诗情画意的状物散文。课文以细腻亲切的语言写了“我”为一种怕人的珍珠鸟创造了安逸舒适、自由自在的生活环境,使它们与“我”越来越亲近,说明“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课文的前半部分写了两件事,细腻地表现了作者对小生灵真诚的、无微不至的爱。后部分,生动地记叙了小珍珠鸟与作者之间逐渐挨近,直至熟睡地作者肩头,对作者真诚信赖的变化过程。教学时,“我”对小鸟的精心照顾、小鸟的变化,两条主线并进。为更好地解决教学重点,让学生阅读后,结合课前导读,确定着重研究的问题:鸟在“我”的照料和呵护下前后有些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哪里体现出我对鸟的喜爱之情?

  先是由学生围绕问题自主进行读、思、画、批,再小组合作探究,最后全班共同交流。在学生交流问题的过程中,我有机地穿插了三个引导学生想象思维进行说话交流的问题:

  1、这时,我不理睬小珍珠鸟,而它却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一点也不陌生,假如小鸟会说话,它会说些什么?

  2、看插图好好想一想,作者在笑什么?

  3、作者的笑是一种对自己孩子般爱的笑。小珍珠鸟真的把“我”当作亲密无间的好伙伴、好朋友了。那么,小珍珠鸟趴在我的肩上做梦,它梦见了什么呢?通过这些问题为学生创设了大胆想象的空间,允许有不同的见解,引领学生用自己的心灵主动去与文本对话,学生对这些问题很感兴趣,驰骋想象,个性解读,发言很热烈。

  总结以上教学,我想,兴趣是学生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只要学生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会去追求、去探索。学习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就会愿学、爱学、乐学、主动学。让学生享受到课堂学习快乐的同时,又学到知识,发展了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力是对所学材料有内在兴趣。看来,这个学生的“内在兴趣”需要我们老师去认真解读教材,再精心地设计,课堂气氛是一定可以调动起来的。

《珍珠鸟》教学反思7

  《珍珠鸟》是冯骥才笔下的一篇精美散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珍珠鸟的关爱,并不是简单的只是对鸟儿的喜欢而已,而是对生命的一种尊重。就如同大人在小心而充满了乐趣的去关注孩子,用心的感受鸟儿的需要,细心的呵护鸟儿成长。在与珍珠鸟相处的过程中,作者乐在其中。小珍珠鸟犹如懵懂未知的孩儿,它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能降生在冯骥才先生的家中,因此,从未有过惊扰的它,在与作者的交往中由怕人的鸟,竟然敢于一次次接近作者,相信在每次的探试中,小家伙也感受到挑战和乐趣。最终对作者完全信任了,索性放开了胆儿玩,无所顾忌,因为它知道作者会迁就着它,包容着它,溺爱着它,最终在作者的肩头熟睡了。这是怎样的信任啊!是孩子对母亲的信任!

  所以才能如此放心,如此安心!这一幕怎能不令人动容!这是信任创造出来的'美好的境界!这篇课文之所以作为小学教材,我想很大原因就在于此。

  如何才能引领学生感悟作者和小鸟的情感呢?我采用了“自主阅读”教学模式。在第一课时,先是导语激趣,让学生产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接着朗读感知课文,为第二课时深入的探究课文做准备,

  在第二课时,对于小珍珠鸟是如何逐步接近作者的呢?这是全文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了这个问题,学生理解课文的中心——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就迎刃而解了,在此采用了细读解析的方法,让学生找相关的语句,再交流,适时指导学生朗读品味,直至熟读成诵,不仅完成了教学目标,而且整节课充满了浓浓的语文味。

《珍珠鸟》教学反思8

  《珍珠鸟》是根据作家冯骥才的散文改编的,描述了“我”为一种怕人的珍珠鸟创造了安逸舒适、自由自在的生活环境,使它们与“我”越来越亲近,说明“信赖,往往创造出完美的境界”。课文写得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很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我从以下四点入手设计和组织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初读课文,感受“情意”。

  教师首先播放课件,让学生认识珍珠鸟,引起兴趣,引出课题。然后让学生初读课文,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初读后,有的感受到“珍珠鸟是一种可爱的小鸟,作者十分喜爱它”,有的说“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小鸟,但它却不怕作者”,还有的说“感受到作者和珍珠鸟有种亲近的情意”。这些感受都是孩子们独自的情感体验,是真实而可贵的,虽然来自直觉,有些粗糙、肤浅,却是理解主题的基础。教师应珍视这些感受,进而引导学生深入读书,理解作者写作的真谛。

  二、细读课文,理解“真爱”。

  透过初读,学生感受到了作者对珍珠鸟的爱。但要理解课文的最后一句“信赖,往往创造出完美的境界”,仅仅体会到“爱”是不够的。这“完美的境界”是什么呢?仅有“爱”就能创造出这完美的境界吗?显然,教师这时应抓住学生的初步感受,引导学生向纵深开掘:“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小鸟,但它却不怕作者,为什么不怕?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进而让学生细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珍珠鸟“不一般”的爱:

  起初,作者把珍珠鸟挂在“异常茂盛”的“生着长长垂蔓的法国吊兰”中间,为它营造了“深幽的丛林一样安全”的环境,鸟儿才传出“笛儿”般的叫声。之后,小鸟出生了,爱鸟的作者该是多么好奇啊!可作者却“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大眼睛”惊动它们。于是,鸟儿渐渐把“小脑袋从叶间探出来”。作者所做的这一切,是对鸟儿的爱,体此刻对鸟儿生活习性的充分尊重。

  小鸟在“屋里飞来飞去”,“落在柜顶上”、“书架上”、“画框上”、“啄大文豪的名字”、“撞灯绳”,可作者却“不管它”,任由它自由自在地飞。那里体现了作者的包容,是爱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即对鸟儿的充分理解和宽容。

  鸟儿胆子越来越大,它“蹦到‘我’的杯子上喝茶”,“啄‘我’颤动的笔尖”,而“我”却“不动声色”,“默默享受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以至于“我”“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这时,鸟儿接近“我”,“我”接近鸟儿,这浓浓的爱意,是一种勾通,是零距离的接触,是一种互为欣赏。

  直到有一天,鸟儿落在“我”的肩上睡着了,作者流出一时的感受“信赖,往往创造出完美的境界”。这种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的人鸟合一的感人情景,使人感悟到更深层次的爱——“信赖”。这种“完美的境界”不是每个人随时随处都能感受到的,那是需要付出的。有了作者对鸟儿的“不一般”的爱,才有了“信赖”,才有了享受那份完美境界的幸运。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找到以上相关的句段反复体会、交流。从中感受到那些描述“我”为鸟儿做了些什么的语段是有层次的,作者对鸟儿“不一般”的爱,体此刻他顺乎了鸟的习性和天性,在“尊重——理解——宽容——勾通——欣赏——信赖”的层层深入的情感体味中,学生对课文最后一句“信赖,往往创造出完美的境界”真正有了感悟。这种感悟由浅入深,除了对本义、引伸义、深层含义的理解,也有对“不言之义”的领会。

  三、赏读课文,欣赏“境界”。

  在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中,还应培养学生对课文优美形象、深刻意蕴、丰富情感的欣赏潜力,透过欣赏,获得审美享受、感情陶冶、精神净化。

  在教学课文第14自然段时,我设计了一个情境,让学生边想象鸟儿伏眠于作者肩头的情景,边配乐朗读。在“爱之罗曼斯”袅袅的乐声里,孩子们陶醉地读着,情不自禁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教师适时推波助澜:“在作者眼里,珍珠鸟太可爱了。小鸟是幸福的,作者也是幸福的,这是多么完美的境界啊!这多像一幅画啊,你能给这幅画起个名字吗?”学生的灵感被激发起来,有的说叫“爱”,有的说叫“亲近的情意”,还有的说叫“信赖”,教师于是用“你是个有爱心的孩子”“你像个诗人”“你像个哲学家”等充满欣赏和赞美的评价鼓励学生的创意。

  有位哲人说过:“正是儿童承袭了人类最初的诗性性格,他们的智慧既指向眼睛看到的地方,也指向心灵看到的地方。”充分调动学生的这种潜能,让他们在欣赏中想象,在想象中感悟,在感悟中创造,那么,这一情境的创设就不仅仅仅培养的是学生的欣赏潜力,也融合了个性与创造的培育。

  四、再读课文,评价“信赖”。

  在学生透过欣赏性阅读获得情感满足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让学生谈读后感的评价性练习。在交流中,有的同学谈到“人与动物的和谐关系要靠信赖来创造”;有的感慨“如果世界充满爱,将会创造多少完美的境界”;更有一位同学谈到了对人生的感悟:“立刻要毕业了,回首六年的小学生活,竟没有一个能够信赖的好朋友……原先‘信赖’是要付出的。如果我们经常问问自己对别人付出了爱心吗?有没有尊重别人?在别人给你带来麻烦的时候,有没有理解或宽容?有没有尝试着与别人勾通?有没有欣赏过别人?……那么,也许就会得到很多朋友,会创造很多完美的境界……”学生的感受多么可贵,从感性的认识已经上升到了理性的思考。其实,课文的最后一句话,已经是作家冯骥才对人生的感悟,体现了大家手笔的匠心独运。

  《珍珠鸟》一课,学生初读后似乎没有什么不懂,但作品借助语言、结构、手法等形式因素表现出来的思想资料却是极为复杂和微妙的,不易被读者真正把握到。阅读,就是要了解文章由形式到资料的真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剥开各种表面形态看到它们的精神实质,其方法便是“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这几种潜力的培养,是阅读教学的重点,教学中常常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感受中有所理解,在理解中加以欣赏,在欣赏中进行评价,会使阅读活动的资料更加丰富多彩

《珍珠鸟》教学反思9

  珍珠鸟是一篇文旨优美的课文,无论是遣词造句,还是文章主旨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所以我的教学重点就放在这两个方面。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就想如何让学生清楚地了解“我”与小珍珠鸟亲近的这一过程,这一过程体会不好,文章主旨的理解会显得生硬。所以我还是让学生经过反复的朗读,仔细的体会,并仔细观察图,利用这一具体的形象来体会抽象的东西,经过实践,同学们的反应不错,文章主旨水到渠成。

  我首先经过检查预习来了解学生的学文情景。然后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谈谈各自读文的感受。学生初读后,有的感受到“珍珠鸟是一种可爱的小鸟,作者十分喜爱它”,有的说“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小鸟,但它却不怕作者”,还有的说“感受到作者和珍珠鸟有种亲近的情意”。这些感受都是孩子们独特的情感体验,是真实而可贵的,虽然来自直觉,有些粗糙、肤浅,却是理解主题的基础。有了理解的基础,就能够引导学生深入读书,理解文章的真正内涵。

  整堂课教学我都试着根据文章的特点采用学生自读自悟的`方法,结果效果十分好,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热情极高,普遍有意犹未尽的感觉。反思以前上的课总是不能彻底的解放思想,经常不敢相信学生,生怕他们不会,说不出来,总喜欢按照自我所设计的问题循规蹈矩地牵着学生走,结果往往事倍功半,适得其反。所以教师们,把机会让给学生吧,多给他们一些“自由”的空间,他们会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珍珠鸟》教学反思10

  今天上《珍珠鸟》这一课,是仿照昨天晚上看的何捷老师的课上的。

  何老师一节课上的内容大致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作者和珍珠鸟之间的情意和信赖产生的过程;另一个是作者的写作方法,即写作要在真情实感的基础上运用适当的方法,方法为情感服务。

  我在上这一课时,首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珍珠鸟的情意。也许是预习不够,学生对课文不熟悉,这一环节进行得异常艰难。我知道,一个课时肯定上不完。

  果然,一课结束,我仅带着学生读了第一自然段和“哟,雏儿!正是这小家伙!”梳理了作者与珍珠鸟逐渐相互信赖的过程。

  而关于写作方法和最后两个自然段:“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只能留到下一课时去讲。

  但是这一课,其实只安排了一个课时。

  突然觉得有些沮丧。

  学生五年级了,但似乎没有具备基本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前布置预习作业,要求在文中相应的地方做批注,他们就把《字词句篇》中的句子赏析抄在书上。

  昨天我特别提醒,只需要把课文读熟,今天来上课,很多同学书上一片空白,自然段也没标。当我提到文中的句子,他们竟然找不到。说明回家没有完成“把课文读熟”这一个作业。

  开始上课时,我预设他们是把课文读熟了,要求他们勾画出能看出作者对珍珠鸟的情意的句子,并写上自己的理解。结果大多数学生非凡写不出理解,竟然也找不到相应的句子。我实在有些灰心了。

  可见,我的语文教学有多失败。

《珍珠鸟》教学反思11

  《珍珠鸟》一文主要写了由于冯骥才对珍珠鸟的悉心照顾和真切关爱,让小珍珠鸟由怕人到不怕,最后到与人融为一体的经过,从而谱写了一曲鸟与人之间爱与美的颂歌。作者因此由衷地发出了“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赞叹。文章从对“人与鸟”的关系叙述中,启发学生在“人与动物”、“人与人”、“人与自然”等等和谐共处方面的深入思考。

  我挖掘教材,深化主题,以“读书,要从字字词词句句入手”的指导思想,教会学生读书的方法,力求授之以“渔”,去垂钓文本中的“鱼”。在教学中,分为两条线展开,一条是小珍珠鸟如何由害怕到不怕的;另一条是我又是如何关爱小珍珠鸟的。两条线的交融点就是“信赖”。整个教学活动据此展开,深入地诠释“信赖”二字的真正含义,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情与境的和谐与动人。

  一、落实读书方法,注重情感熏陶

  感悟文本的思想精髓,一直是我们追寻的。那么,切入文本,切入作家灵魂的入口,到底在哪里?或许就是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因此,在教学中,以出示名言的方式,引导学生知道要“读好一篇文章就要从字字词词句句入手”的方法。并在整个教学中,就围绕此理念展开,通过一些语言的提醒与实际的操作,不断地强化此读书方法。

  学会运用好的读书方法,才会有深刻的感悟。

  作家冯骥才的文字清新质朴动人。文本,于淡淡的笔墨间洋溢浓浓的真情,于细细的生活琐碎中彰显拳拳的爱意。尤其是作家对小珍珠鸟的细心照料,甚为感人。整个文本中,可以说有“我”处,必有“爱”在。但我抓了四个句子,让学生重点感受。学生则从“惊动”读出“尊重”,从“不管”读出“自由”,从“享受”读出“享受”,从“生怕”读出“呵护”。看上去,虽是生活的细碎,却是真切的情谊。这些正是对“信赖”最好的诠释。

  学生正是从这些字字词词句句中,懂得了“信赖不仅仅是情感,更是一种行动;信赖不仅仅是一种付出,更是一种交流”。

  二、运用朗读击石,碰撞文本情感

  朗读,对于语言教学,永远是必须与最好的击石。

  没有朗读的语文课堂,或者朗读不够情真的.课堂,犹如一潭死水,或者死水微澜。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字词,读懂文字背后的含义,然后用朗读表达自己的情。譬如:小珍珠鸟“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这几个字,我便反反复复请学生感受“放开胆子”与“跑”之间的关系,并请其读出“放”的力度与“跑”的速度。看上去,好象是意想的东西,但是学生的确可以通过声音的轻重与节奏的快慢,来表达他心里“放开”与“跑”,从而让我们看到一只有些“放肆”的小珍珠鸟。

  我还关注学生的朗读,适合地进行点拨与反馈,教师一句普通的言语往往击起情感的千层浪。当学生读小珍珠鸟在作者肩上睡着时,第一遍齐读学生声音较响,我只问“这样读,可以么”,马上有学生有了反应。再齐读第二遍时,声音明显轻柔许多。我即刻问“为什么读得这样轻柔”,学生答“不忍心打扰它”。是啊,多么感人的画面,又是多么动人的回答!不忍心,不是也是爱么?是对小珍珠鸟的热爱,是对和谐美的珍惜。我想这就足够了。

  在朗读中,捕捉文本的灵魂,与文本碰撞出情感的火花。语言,有时候,在朗读面前,也是苍白的。

  当然,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在此次教学设计中,最后一个拓展环节,我设计了非洲小女孩蒂皮与野生动物之间的真实故事。设计时,只考虑了学生的兴趣,却忽视了对文本主题的提升。“信赖”不仅仅是人与动物之间可以创造。人和人之间,更需要信赖,同样也可以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此外,对于拓展环节中,课件里的音乐出现小小故障,表示深切的遗憾。原本,我的解说,配上蒂皮与野生动物的温情画面,和着动听的音乐,可以营造一个直入人心的美好境界。只可惜,课件出现了差错。与我心中的意境相差甚远。不过,这也正好说明:适当的音乐辅助,对于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

  但是,我想教学永是遗憾的艺术。而遗憾,却可以给我们更多的警醒。因此,这些遗憾,依然是美的。她,就是我们日趋完美的垫脚石。踏其之上,我们可以在语文教学的路途上,越攀越高,直至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珍珠鸟》教学反思12

  《珍珠鸟》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的一篇优美散文。这篇散文描述了人鸟相亲的动人历程,揭示了信赖就能创造出完美境界的深刻道理。教学这课时,在激发学生的兴趣方面效果较好,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主要从一下两个方面做的:

  一、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尊重。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第三条为“用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指出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课上,让学生“选取品读自己喜爱的相关句段”,“与自己喜爱的同学分享快乐”,“说说自己最喜爱的理由”,“讲讲自己最想倾吐的心声”。这些资料能够按照自己喜好来学习,能够按照自己喜爱的方式来交流,能够按照喜爱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学习的收获。让学生觉得没有强迫意识,没有厌倦感,学生学习兴趣油然而生,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尊重,同时,简单愉快的学习氛围,有利于良好的学习方式的`构成,促进学生的主体意识的发展,构成个性。

  二、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明白受到重视。

  本课是一篇词美、句美、情美的佳作,故将教学目标定为“用我的心感受完美的感情”,“用我的心抒发自己的心声”,充分体现了对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明白的重视。学生透过朗读,认识了大自然的朋友,透过自由品读、研读分析,感受到了我对珍珠鸟的尊重、热爱、感激等,这完全是学生自己阅读实践的结果。教师并没有用自己的思考束缚学生主动用心的思维,没有用统一的标准去统一学生的思想,因此学生在课堂上妙语连珠,不时有思维火花的闪现。

《珍珠鸟》教学反思13

  《珍珠鸟》是著名作家冯骥才的一篇文章。作者用生花妙笔写出人对鸟由喜爱到信赖,鸟对人由信赖到喜爱的过程。

  文中有两条线,一是鸟由怕人到信赖人的变化,二是人对鸟的喜爱和呵护。

  美好境界的创造,来自于信赖,来自于人与鸟之间的相互信赖。这种相互的信赖,首先是建立在作者对珍珠鸟喜爱的基础上。如果没有我对珍珠鸟的喜爱,就谈不上我和鸟之间发生的故事,谈不上信赖,创作出美好的境界。文中之所以会出现人与鸟相互信赖的美好境界,是以作者对鸟的爱为基础的。这一条暗含的.线索,学生可能理解起来有些难度,需要教师在教学时适时的点拔与引导。

  在写作上,作者突出描写了珍珠鸟的外貌和活动,以及自己对珍珠鸟的态度。在一系列生动细腻的描写后,自然引发感想:“信赖,往往创造美好的境界”。这是课文的关键句,它是全文的核心,也是理解的难点。全文的写作都是为了此句服务,为理解此句蓄势。它点明中心后,戛然而止。

  用单元整体备课的眼光来看,本单元习作为“学写连续观察日记”,观察方法、写作方法都需要提前在阅读教学中逐步的得到指导。

  百花园中阅读平台安排的连续观察日记《螳螂的启示》,为学生认识连续观察日记以及观察的角度做出了示范。口语交际“介绍一种小动物”训练学生“说”的能力外,也为“写连续观察日记”做好了铺垫。但具体的写作方法应该在阅读教学中有体现有落实。这是单元教学应该遵循的“纲”。

  《猫》和《珍珠鸟》都是作者对小动物长期观察后的描写。如果说《猫》为学生提供了怎样集中特点、抓住矛盾之处写动物的范例,《珍珠鸟》则是展示了一个观察的过程,在细致的描写中,读者随着作者的观察,眼前展现小珍珠鸟由“怕人”到“信赖”人的变化着的一幅幅连续画面。它其实是“连续观察日记”的一个集合。文中明暗两条线的安排,也为学生把连续观察日记变成一篇美文提供了例子。学生如果把自己的连续观察汇入一篇中,表现的不正是观察对象的变化过程吗?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把《猫》和《珍珠鸟》做对比,在写作方法的异同对比中,发现观察和写作的规律。把《珍珠鸟》和《蟋蟀的启示》放在一起对比,可以明白连续观察和集中表达的方式方法。用整体教学的眼光来看教材,还可以有更多的发现。

《珍珠鸟》教学反思14

  《珍珠鸟》是一篇文旨优美的讲作家冯骥才与他养的珍珠鸟之间发生的故事,文章饱含着作者对珍珠鸟的关爱、尊重、喜爱,也展现了鸟对人的信赖,是一篇很有韵味,读来想象丰富,感觉异常美好的文章。无论是遣词造句,还是文章主旨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而我这节课的重点就是放在了对珍珠鸟形象的认识上,我想抓住这一条线让孩子们在读书的过程中认识生字,理解生字,更学会怎样去阅读!

  因为本课的生字比较简单,再加上最近也有对随文识字的研究,所以这节课我大胆尝试了随文识字,在品味文本中推动生字的教学,在这一节课中我重点选择了三个生字卷、拨、赖进行教学,分别从多音字,形近字、易错字三个角度进行选词,重点指导!另外针对第六段让学生质疑字词,在学生的疑问中,由学生自主的去理解“伏案”“咂嘴”,有我的课堂预设,也有学生的思考提问!

  而整节课的线索就是对珍珠鸟形象的分析,由题目中的'珍珠让学生去感知这是一只漂亮的鸟,接着出示图片让学生感受小巧,然后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品味珍珠鸟的小巧,再由身体的小到胆子的小,一步步引导学生去感受它的变化如何慢慢变大!再结合每个特点分别送给珍珠鸟小巧玲珑,谨小慎微,神气十足,让学生在语言文字中去品味形象!另外这节课我更多的是对学生的方法指导,理解词语的方法,读书的方法,预习的方法,积累成语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喜欢的语文课更多的是方法指导!

  可是这节课让我感觉到的很大的不足就是,我一直在赶着我的教学设计,缺少了针对性的指导!例如刚开始的时候学生无法从珍珠鸟上感受到漂亮、美丽,可是学生也能感受到他的神气调皮,可是我也了我后来的教学硬是把学生拖到这个漂亮上来,耽误了太多时间,找了很多学生来提问,都没有我想到的答案,所以这时我就感觉急了,思路有点混乱,导致后面教学生字时,时间稍有不足,我想这可能和备课有关吧,备课不够充分,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想法,另外也没能机智的去处理,缺少了稍作修改教学设计打破之前计划的勇气,现在想想,还是可以将后面的珍珠鸟大小放在这儿做个补充介绍,这样学生自然会答出小巧,其实这也提醒了我,上课不是完全的预设,更多的是生成,如何巧妙的处理预设和生成,需要的是我们充分的备课!另外一些小的细节问题仍需注意,例如把十厘米比划成了一厘米,例如学生个别字音读错我忘记了纠正,例如积极发言的学生还是很少等等,这些问题都是需要我以后多加注意的,还是得好好琢磨怎样把语文教到实处,让学生真正的爱上语文,在语文课上自由驰骋!

《珍珠鸟》教学反思15

  《珍珠鸟》是篇略读课文,以细腻亲切的语言写出了小鸟由“怕”人到“信赖”人的变化过程。告诉我们: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根据本文的特点,我的设计思路是引导学生走进本文,抓住重点句让学生进行理解,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然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到:无论是人与鸟,还是人与人之间,都需要真诚的信赖。教学时,我主要分以下五个环节进行:

  通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什么,

  1.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2.作者是怎样细心呵护和照料珍珠鸟的;

  3.珍珠鸟是怎样在作者的照料和呵护下与作者一步步亲近的;

  4.引导学生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含义;

  5.扩展延伸,让学生了解不仅人与鸟之间,而且人与人之间,都需要真诚的信赖。

  本节课存在的亮点:

  1、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是学习得主体,所以教学过程中,要努力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时,我先让学生闭上眼睛,教师边放音乐边朗读,让学生发挥想象,幻想一个大森林里住着各种小鸟,其中就有珍珠鸟,再出示珍珠鸟图片。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

  根据本文是略读课文的特点,我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时,根据本文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读课文,理解作者是怎样细心呵护、照料珍珠鸟以及珍珠鸟怎样与作者一步步亲近的。学生在弄懂了这两个问题后也就理解了课文内容,为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奠定了基础。

  2.直奔中心,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来理解课文内容。

  本文有个明显的特点,就是结尾有个中心句,而且课文内容是围绕这个中心句展开的。根据这个特点,教学时,我紧紧抓住中心句展开,先让学生理解文中重视谁对谁的信赖,小鸟为什么会这么信赖作者,怎样自然而然地引到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弄懂这些问题后,也就理解了这个句子的意思,领会了文章的内容,体会了文章的中心。

  3.以文为本,重视思想教育。

  语文教学不但要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教学,还要充分利用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在本课教学中,在学生充分理解了课文内容及中心思想后,引导学生扩展延伸:作者仅仅是想表明生活中人与鸟之间需要信赖吗?他还要告诉我们什么呢?让学生讨论交流后明白人与人之间更需要信赖,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从而使学生明白到人与人之间要真诚相对,才能互相信赖,才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