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人家》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下人家》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乡下人家》教学反思1
《乡下人家》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组课文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文章通过描绘一个个自然、和谐的场景,展现了“屋前搭瓜架、门前种鲜花、屋后春笋冒、院里鸡觅食、河中鸭嬉戏、门前吃晚饭、夜静催眠曲”的田园风情。在教学中,我从增强学生主动性入手,以阅读为主要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引起共鸣,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总体氛围创设的比较好,学生通过看图、读文、想象再朗读的过程,已经能够入情入境地体会乡下生活的美好,产生了对农村生活的向往。
2、多媒体创设情境。我精心选择了部分非常贴合课文内容、富有美感的图片制作成课件,利用多媒体展示乡下风光的美景图片,不但让学生对乡下生活有了初步印象,而且使学生尽快进入了情境,给了学生以很强的视觉冲击,产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兴趣。此外,在课件中配以优美的音乐,为学生朗读和入情入境都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3、抓重点词语品读,知识点的教学比较扎实。这篇课文可谓是“段段是风景,句句是画面”。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围绕中心句的“独特迷人”展开学习,先找出文中“独特迷人”的画面,从上课的情况看,学生比较会读书,关键词语都找到了。学生也能抓住几个拟人句、作比较的句子,深入展开学习,领悟到了文章的表达方法,学生不仅能自己入情,更能体会作者的情感。
4、运用多种朗读方式。在这篇课文的朗读教学中,我运用了师生合作读,同桌互读,男女生赛读、自己感悟读等多种朗读方式,在这方面做的还是比较到位的。
5、课堂中时间的控制还不是很好。开始部分的课前铺设耗费了时间,而后面的让学生读读、想想、说说、写写中的说和写展开的不够。读了课文,欣赏了图片,其实学生是有很多感受想表达的`,但由于时间关系,我给学生自我表达、展示的空间不够。
回顾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总体氛围创设得比较好,在整节课中能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意对学生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努力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其次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一节课下来,师生对“乡下人家”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乡下人家》教学反思2
本课通过描绘一个个自然、和谐的场景,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 ,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 通过教学这篇课文,我感觉以下几个方面有些收获与大家共享:
一、让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在学习第五、六自然段的时候,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处场景,喜欢读的同学就练习有感情的读,喜欢背诵积累的就练习背诵。汇报交流时,不仅读给大家听,还要说出就喜欢的理由,说后又带着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读,每个人都不一样,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课题气氛异常活跃。
二、给学生学会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四年级下册课标中有一个学习要求,既初步学会理解课文的几种方法,如:抓住重点句段阅读,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等等。教学中注意了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段阅读。对文章的重点段落反复阅读,能够使学生很快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对于较难理解的,对于作者的一些特殊的表达方式都要重点来学习,来读。如:作者通过对动植物拟人化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探”字的理解,对鸡的描写,纺织娘唱歌等等,都写得非常生动、形象,不仅要充分的读中感悟,还要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三、多层次的读和指导,让学生在评、读、悟中提高了朗读能力。每读一边遍都有不同的任务和要求。
“初读”:感知课文内容,解决字词,质疑问难。
“细读”:质疑后,边读边想边议,弄清文章段落层次,把握文章结构,梳理文章脉络。
“精读”:感情朗读重点语句,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澄清疑点,读出味道。
“自由读”:学生通过读,披文入境,融情于声,以声、情感染学生,创设富有感染力的语感氛围,使学生与文章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从而起到传授知识、提高理解能力和朗读水平的作用。
总之,回顾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在整节课中能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意对学生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努力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其次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同时也感受到学生语言的贫乏,好词佳句积累欠缺,今后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督促其多读书,多积累好词佳句。
《乡下人家》教学反思3
这是一篇标准的散文,作者扣住“独特、迷人”,向我们展示了乡下人家七幅很有特色的美景。文章文章朴素,但字里行间饱含深情,文章“形散神聚”,是很具新课程特色的文章,而对这届五年级来说,他们是陌生的,所以,我把它分为三课时来完成学习。
第一课时,我主要让学生分四人小组读通课文,自己理解生字、词语,并由学生找出其中七幅画面,用“地点+景物”的格式归纳五字标题,然后自己研读句子。
第二课时,重点研读一至四小节,通过分析,让学生抓住重点字词来体会文章所描绘的意境,同时,也展开想象,来丰富理解,能完整、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从而达到能感情朗读的目的,让学生领会乡下人家的美景。
第三课时,将会让学生用本课的学习方法来研讨第5~6小节,读读──悟悟──说说──再读读,回归第二课时的《归园田居》及课后戴望舒的小诗《在天晴了的时候》,让学生体会乡村生活的`和谐,回归朗读,重点指导。最后让学生以补充小诗:地点+美好事物的形式,延伸拓展。
本课,我课前安排了一组乡村生活的图片,进行了说话练习,目的是感受身边的乡村风情,激起探索的兴趣,而后根据学生找到的重点句,让他们自找画面,读、悟、说,最后又回归配乐读——展示读,并以自创的小诗来进行小结,引出完整的重点句。陶渊明的诗是为了让学生将本课所学内化,会读出诗中的悠然自得,最后以布置作业与小结结束。
虽然基本上完成了预定安排,但我觉得上课时方式显得单一了些,而且在第一课时仅仅安排学生自读自悟是不是有点脱离实际,因为发现学生过度重视研读,而忽视了基本的朗读,所以有些地方还要纠正读音,以致本课时朗读未见明显提高,虽说第三课时也安排了回归朗读,但肯定是无法重头再来的,而且教师的临场调控能力也有待提高,上课时未能想到换种方式让学生展示朗读,如拿着话筒上台配乐读,展示读,那学生表现肯定会更好,而课后延伸时安排的小诗,也可以选择正贴近生活的,更可以出示配乐朗读版,这样可能学生更易接受。
接触新课程,感受颇多,也更多地见到了自己的不足,希望各位老师多提出宝贵意见,让我不断成长!
《乡下人家》教学反思4
最近,在教学活动中,使我印象深刻的课文是《乡下人家》。这篇文章是用抒情的笔调描绘了乡下人家朴素的景致,祥和的气氛,勤劳的生活。这些组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画。可能是我自己也比较喜欢这种文体,对于这种生活也比较向往,所以我希望我的学生也能体会到乡村生活的美好,也同样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这篇课文我们分了两个课时进行学习。在第一课时,学生解决了生字的识读问题,理清了文章的脉络,以及了解了全文的内容。第二课时,我准备让学生通过朗读、想象,欣赏优美句段等手段来体会乡下生活的美好。整一节课我是这样安排的:
首先,概括阅读技巧,师示范如何品读。针对我班学生“不爱说,不会说”的特点,他们不知道什么样的句段是优美的,什么样的字词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于是我先跟他们概括出一些技巧,比如说,学生可以从文段中找出相关的修饰手法、关键字词、句式或词语搭配,然后细细品读,悟出内涵。我举了一个例子,示范如何品读。在第一自然段中,我让学生注意这个句子:“乡下人家,虽然住着小小的房屋,但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种南瓜,或种丝瓜,让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这里用了一个“虽然……但……”的'转折句以及“或……或……”的句式,我们可以从中悟到乡下人家虽然小而简但是勤劳和快乐的;从“一个个”、“长长的藤”、“绿绿的叶”等叠音词的使用中,可以看出乡下人家的美好;再比如,“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坚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这个句子运用了比较的手法,将乡村与城市进行比较,写出了乡下人家的自然朴素与城市的威严冷漠。
然后,由学生小组合作,尝试品读。作了归纳、示范之后,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技巧,一下子就能找出很多关键的词句,而且品读得比较到位。比如,从“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这个拟人句中感受到竹笋的俏皮和乡下村的勃勃生机;从“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这些拟人句中,感受到鸡鸭的可爱以及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住。
最后,我们师生一起为文章归纳出小标题,我先归纳出前两个:
①屋前搭瓜架;
②花美主笋冒。
学生也模仿归纳出:
③院里鸡觅食;
④河中鸭嬉戏;
⑤门前吃晚饭;
⑥夜静人入梦。
有些学生还跟我说:“老师,我觉得我们都变成诗人了……”课后,我作了一个简单的调查,喜欢这篇文章的同学竟达100%,比课前的人数增加56%。
我认为这节课是较为满意的。从学生方面来看,学生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学生的情绪是快乐的,他们是乐于这种学习,享受这个学习过程的;从教师方面来看,本人认为,
1、这节课的目标设置得较为合理,目标导学作用得到了发挥;
2、设计的重难点得到了较好的解决;
3、教师的帮助、指导、点拨、启迪、提升作用得到了较好的发挥;
4、教师的课堂调控作用也得以发挥;
5、教师很有激情,课堂体现出浓浓的语文味。
《乡下人家》教学反思5
记得有一次学校组织春游,观赏贝尔科普基地的情景。贝尔科普基地在关外,途中经过一片庄稼地,地里种着时令蔬菜,长势正旺,放眼望去就像一块块碧绿的翡翠。我情不自禁地赞叹:这蔬菜真新鲜,好一派田园风光!看到此情此景,小朋友们的表示更让我感叹:他们大呼小叫:老师,快看!生菜居然长在这里,啊!那是我吃过的菜……是的,乡村生活对他们来说是遥远的、陌生的。庄稼地留给他们的印象似乎超越了科普展。他们仿佛发现了新大陆一般的兴奋,津津乐道,滔滔不绝……
因此在《乡下人家》这篇课文备课时,我就想应该抓住同学对乡下生活的好奇、向往,抓住田园风光的独特、迷人的特点,通过一幅幅自然质朴、亲切和谐的农家画面,通过城乡对比,让从未接触过农村生活的城市小朋友从平凡的事情、普通的局面体会出的乡村生活的美。细节的感受体现在具体的教学中:
一、提问导入,轻松自然
师:“同学们,我们现在生活在什么地方?”
生:“我们生活在深圳。”
师:“你能用一两句话说说深圳的特点吗?”
生:“深圳是个现代化大都市,很繁华、有许多高楼大厦……?
师:“我们生活在大城市里,对城市的生活不陌生。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去体验一下另一种生活,我们一起去《乡下人家》看看,去感受一下乡村生活。
(板书课题)
(说起自身生活的环境,小朋友们能够抓住城市的特点描述,如:城市的繁华、城市的高楼大厦、城市的现代化等等;提起乡下生活,小朋友们眼中就流露出好奇、兴奋……在他们的脑海中就会有一个疑问:乡下生活会是什么样的呢?恨不得马上就去看看。这样既轻松自然地引入了课题,又激发了同学的学习兴趣、集中了同学的注意力,因此我感受到不论上什么课,如何引入是很关键的,就像盖楼建房,开始地基不大好,整栋房子就没法盖了。引入得不好,整堂课就会散乱无章,犹如一盘散沙;好的引题,就如一堂课有了骨架,剩下的血、肉就看你如何去填满,想丰满圆润、想挺拔苗条、想威武强壮……都可以达到。)
二、听文观景、如临其境多媒体课件展示出的一幅田园风光的写意画卷
那房前顺着棚架爬上屋檐的碧绿的藤蔓,门前空地上以这是令开放的美丽的鲜花和午后伴着春雨从土里探出头来的嫩笋,那觅食的鸡群,那嬉水的小鸭,那乡下人们在门前的树荫下边吃晚饭,便闲话家常,其乐融融,夜里伴着纺织娘美妙的歌声甜蜜景如梦乡……
(此刻多媒体课件起到了语言、文字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个个自然、和谐的场景,使同学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嗅到了浓郁的泥土芬芳,听到了熟悉的蛙吵虫鸣,感受到瓜棚月夜下的情趣,仿佛在与乡下人家促膝谈心,一起享受乡下人家生活的乐趣。)
三、梳理整合、浓缩场景
1、小组讨论交流:
课文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生活场景?每人选自身喜欢的一个场景说说,再把描写这一场景的局部融入自身的情感读给大家听听。
2、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每一个场景:
⑴ 同学发言,教师指导点拨:
(瓜藤攀援图 鲜花轮放图 雨后春笋图 鸡鸭觅食图 院落晚餐图 月夜睡梦图)
⑵ 小组为单位轮渡一至六自然段:
(在这个环节上,同学能够拓展思维,通过对比的方式来描述乡村生活,如城市里的`鸡鸭生活和乡下的鸡鸭生活对比,城市的繁华、节奏快和乡下生活的质朴、悠闲得比较,但在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场景时,感觉到同学语言的贫乏,好词佳句积累欠缺,今后要拓展同学的知识面,督促其多读书,多积累好词佳句)
四、品味语言,学习写法
1、几场春雨过后,到哪里走走,经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拟人化的手法使人感觉生动、自然)
2、青、红的瓜,碧绿的藤荷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者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对比的手法使人感觉新颖生动、亲切可爱)
3、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运用拟人化的手法,体现了宁静、和谐的农家生活画面)
4、……(品味语言,在朗读方面还要加强指导,通过读体会乡村生活的质朴自然、富有情趣,指导前与指导后应有区别)
总之,回顾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基本上达到了教学目的,让同学们对乡村生活有了更多更具体的体验,在整节课中能够以同学为主体,充沛发挥同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意对同学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努力培养同学的口语表达能力;其次给同学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充沛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同学的语言概括能力。同时也感受到同学语言的贫乏,好词佳句积累欠缺,今后要拓展同学的知识面,督促其多读书,多积累好词佳句,还要加强同学朗读的指导。
《乡下人家》教学反思6
这篇文章是四年级第六单元第一篇讲读课文,作者陈醉云先生抓住乡村最普通的事物和场景,呈现出六幅美丽的画面:屋前搭瓜棚、屋后竹笋冒、院中鸡觅食、河里鸭嬉戏、院落吃晚餐、夜听催眠曲,展现了乡下人家自然和谐的乡村生活,朴实中又带着几分华丽的美。
在教学中,我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读、品读感悟、朗读再现,读中质疑探究,读中想象迁移,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反思自己这一课的教学,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的部分:
一、在院中鸡觅食这幅画面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读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母鸡雄鸡的悠闲自在,引导学生发现作者通过拟人手法的运用可以把身边的事物写的形象生动,并及时设计一个小练笔,练习这种写作技巧,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二、品读感悟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通过指名读、评读、抓住重点词感悟读、齐读、引读等方式交错使用,最后配乐读。这样不同层次的读,加深学生对乡下人家那朴实、自然和谐的乡村生活的理解,让学生与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也提高了朗读能力。
不足之处还有许多:自己对课前的教学辅助工具准备检查的不够充分;授课过程中学生的反应超出了自己的预想,影响到自己的教学思路,心理素质还需锻炼;板书的设计还要再多下功夫,一目了然,重点突出;整节课中心内容的把握以及何时将文章感情推向高潮还应再反复揣摩。
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的不足,力争让自己的教学水平有所提高。
乡下人家教学反思2今天执教了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乡下人家》这篇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本节课教学的是第一课时。现在就整个教学过程的呈现情况、学生学的情况以及学生从这节课的收获情况,来反思本节课的教学。
自认为本节课教学过程完整,详略得当,基本完成教学目标,教学设计符合《新课标》第一课时的要求。本节课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从课堂中有所收获。但对于一个新手语文教师,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具备专业的语文素养和渊博的`知识。学生需要一滴水,那么老师必需拥有一泉水。在语文专业素养和渊博的知识方面还有些欠缺,以至于教学中由于紧张,教态不够沉稳,教学预设和现实呈现差距大,教学中新生成的问题较多,处理方法欠佳,不具备教学机制。整个教学中引导学生读的地方太少,没有充分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想象画面。对于教材挖掘还不够深,在教学的过程中缺少亮点。
在第三个默读课文,梳理画面这一环节,没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的不够巧妙,存在牵着学生的思维走的问题,没有充分体现学生自学自悟、自主探究。此环节应该大胆放手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词句,从读文本到说感受再到想象画面,学生才能感受到,田园生活的亲切自然、优美恬静。
课堂中问题提的不够精巧,例如:作者为我们描绘了那些独特、迷人的风景?给看到的风景起一个名字。请大家默读课文,在文中找一找,并在相应的文段旁边进行批注。这一问题,提问的不够精妙,语言过于随便。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今后应该加强学习,加强读书做一个知识渊博的人,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学自悟。
本节课的教学也是自我成长的一个过程,只有不断剖析自我,才能发现教学中存在问题,从而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乡下人家》教学反思7
乡下人家是朴素的、自然的、淳朴的。庭院前红瓜绿藤、庭院后的鲜花竹笋、自在的鸡群鸭群、随意自由的生活方式,常令我魂牵梦绕。喜欢亲近大自然的那种满怀欣喜的陶醉感觉。常去乡下走走,会感觉烦恼和忧愁,无从生发,满心里只有荡涤心肺的清新空气。
迷恋乡下的自然,崇拜人性的天真。我渴望,我的课堂也能给学生一种自然质朴的感觉。期待学生在听课时,能感觉如同随意漫步乡间小道一样惬意。
本次市小语会有送教下乡的活动,要求用最原始的教学手段来上一堂语文课,我报名参加了。选择的课题就是《乡下人家》。这是一篇描绘乡下人家自然、淳朴的生活场景的散文。全文一共描绘了六处乡下美景。文字如同乡下的空气一样清新、自然而又饱含作者的喜爱之情。我有个美丽的愿望,期待在这节课上能上出田园特色来。
认真研读了中年段语文教学的课程标准以及教学参考用书后,我确定了第二课时的两个目标:
一、通过形式多样的读让学生展开联想,体会乡下生活的美好;
二、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学习通过写平凡的事物表现乡村美景的方法。围绕两个教学目标,我开展了一系列明确指向目标的活动,读写结合。课堂中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讨论氛围,积极思考的学习状态,让我越上越有信心。学生的读、写能力在课堂上有所提高,整体感觉课堂实效性较强。
有两点教材处理非常巧妙(感谢第一次试课时老师们的指导)。
一、对于本课写作顺序的教学处理。本课的写作顺序是空间和时间并行的,教师了解这种顺序都有些难度。在教参中,把了解写作顺序作为了难点。我认真阅读教材后发现,这种写作顺序模糊不清,和学生讲述清楚需要花很多时间而且几乎没有价值。于是我将文章梳理为三大板块,植物、动物和人物。这样不仅文章写作线索明晰了,还能对学生的写作题材提供提示。
二、给课文中的图画命题。命题是最具主观意识的活动。在第一次试教中,因为命题答案的五花八门,浪费很多品词析句的时间。我意识到类似命题这样的'开放性练习,作为公开课的练习是极不明智的。
于是我在第一课时,和学生探讨了画面的命题。留出足够多的时间,让学生自由自在地说,然后在根据画面内容,给学生一个浓缩的题目。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又为第二课时腾出了时间。
今天的评课老师们也犀利地指出我的问题,我深感认同,深受启发。课堂中的问题设计,语言啰嗦,表述不清晰,指向不明确。其次在品词析句方面不够具体细致,感觉有些泛泛而谈。还有一个问题没有充分利用教材,教材中的补充诗文,教材中的提示泡泡、以及课后练习等使用不够充分。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它的研究是没有止境的。非常感谢今天参加听课评课的老师们,你们对课堂详细、正确地分析给了我很多启示。带上你们的意见,我会做得更好!
《乡下人家》教学反思8
《乡下人家》 通过描绘一个个自然、和谐的场景,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 ,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通过教学《乡下人家》这篇课文,我感觉以下几个方面有些收获与大家共享:
一、让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
在学习第五、六自然段的时候,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处场景,喜欢读的同学就练习有感情的读,喜欢背诵积累的就练习背诵。汇报交流时,不仅读给大家听,还要说出就喜欢的理由,说后又带着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读,每个人都不一样,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课题气氛异常活跃。
二、给学生学会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
四年级下册课标中有一个学习要求,既初步学会理解课文的几种方法,如:抓住重点句段阅读,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等等。教学中注意了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段阅读。对文章的重点段落反复阅读,能够使学生很快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课文的每一个段落都很美,但是不可能处处讲,处处读,这就要有选择的读和讲。对于较难理解的,对于作者的一些特殊的表达方式都要重点来学习,来读。如:作者通过对动植物拟人化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探”字的理解,对鸡的描写,纺织娘唱歌等等,都写得非常生动、形象,不仅要充分的读中感悟,还要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三、多层次的读和指导,让学生在评、读、悟中提高了朗读能力。每读一边遍都有不同的任务和要求。
“ 初读 ” :感知课文内容,解决字词,质疑问难。
“细读”。质疑后,边读边想边议,弄清文章段落层次,把握文章结构,梳理文章脉络。
“精读”。感情朗读重点语句,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澄清疑点,读出味道。
“自由读”学生通过读,披文入境,融情于声,以声、情感染学生,创设富有感染力的语感氛围,使学生与文章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从而起到传授知识、提高理解能力和朗读水平的`作用。
总之,回顾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在整节课中能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意对学生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努力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其次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同时也感受到学生语言的贫乏,好词佳句积累欠缺,今后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督促其多读书,多积累好词佳句。
《乡下人家》教学反思9
《乡下人家》这篇文章按照房前院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替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的生活的美好品质。通过教学《乡下人家》这篇课文,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学习目标的设定
《乡下人家》编排在第六组,本组主题是“走进田园,热爱乡村”。意在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自然质朴的田园生活,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乡下人家》是本组第一篇精读课文,它用质朴而生动的文字向读者呈现出一幅田园风光的写意画卷。根据我的了解,我们的学生95%以上从小生活在城市里,对乡村生活缺乏了解。学习本文,一是引导学生体会乡村生活的自然亲切、优美恬静,感受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二是在阅读中体会作者善于抓住乡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描写乡村生活的特点。基于本文的特点及学生的情况,我将本文的学习目标定为以下三点:
1、通过朗读、感悟、交流、朗读来理解想象乡下人家各组景色的特点,积累优美的语言,感受田园诗情,产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点的突破
本课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因为我们的孩子只在城市,文中描绘的景物大多是学生看似熟悉,实则陌生的,而文章的语言看似平淡。那如何从看似陌生的景物、平淡的语言中读出美感是本课的难点。为突破这一难点,教学时我以读代讲,通过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交流时畅所欲言的方式展开教学。
三、教学中的得与失
1、多媒体创设美好的情景。我在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音乐创设了轻松愉悦的情境之后,让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想象欣赏乡间美景。而且为了让学生对乡下景物有更多的了解我还给学生展示了一组优美的乡下美景图,给学生以好的视觉效果,使学生产生更了对乡下生活的热爱之情。动听的音乐和生动的图片为学生入情入境的朗读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2、总体氛围创设的比较好,学生通过看图、读文、想象再朗读的过程,已经能够入情入境地体会乡下生活的美好,产生了对农村生活的向往。
3、抓住重点品读课文。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独特迷人”在字里行间中寻找这种风景。从课堂来看学生对关键词掌握得很好。
总之,回顾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在整节课中能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意对学生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努力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其次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同时也感受到学生语言的贫乏,好词佳句积累欠缺,今后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督促其多读书,多积累好词佳句。
《乡下人家》教学反思10
《乡下人家》,美得就像一幅幅乡村风物图。庭院前红瓜绿藤、庭院后的鲜花竹笋、自在的鸡群鸭群、展现了一幅幅自然质朴、亲切祥和的农家画面。
如何读出这样的画面,我在第一课时的初读课文时主要分为两步。一是在词语的出示,我分为以下几组:第一组为鲜花植物组。第二组是动物活动的一组,如觅食、捣衣、率领觅 归巢催眠……第三组是词组,如别有风趣的装饰、鲜嫩的笋、碧绿的藤、绿绿的浓荫、独特的'风景……读准字音、读出自己的理解。为下文理解课文奠定情感的基调。
二是初读课文后,我让学生找出全文中那一句概括乡下人家的特点。学生立刻找出:“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我问:“那作者笔下,都为我们描绘了哪些迷人的风景呢?”
有学生举手:“有些人家,还在……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你能用简洁的词语来概括吗?”
“门前种着许多花草。”
“就按你说的,门前种花草。”我把它板书在黑板上。
学生纷纷受到鼓舞,在位置上讨论开来。我接着让学生举手讲。(后来想想,这时让学生自由讨论,更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接下来,屋前搭瓜架、河中鸭嬉戏……一幅幅富有生机的画面在孩子们的嘴里蹦出来。
把课文读成一幅幅画,正是语文画中有文,文中有画的体现。
《乡下人家》教学反思11
《乡下人家》通过几幅画面的描绘,生动展示了乡村生活的自然和谐,给人如诗如画的美感。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整堂课我都在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提炼别人感悟语言的方法。孩子们掌握了“发挥想象”、“进行对比”、“引用诗句”、“联系课外书”等丰富多彩的谈体会的方式。这对学生感悟文本、提升语言水平有着莫大的益处!
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我收集了几篇有关乡村生活的名家作品,让孩子们在更多的优秀文章中去感受乡村的独特迷人。
为了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在课堂上,我引导他们去倾听,去分享朗读高手的技巧,比如“入情入境”等绝妙的方式。另外,我还采用多种多样的朗读方式,如指名读、比赛读、范读等,以激发孩子们的朗读兴趣。
创新能力对一个民族来说是相当重要的。我在课堂上很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比如,引导孩子把自己当成课文的主角,去思考会做什么,说什么;再比如,我常让孩子们闭眼倾听,想象画面。这些环节都是为了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
本堂课自始至终都以学生为主,老师只是适当地点拨、引导,旨在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感悟能力、语言水平、朗读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提升。但,美中不足的就是由于时间有限,个别环节稍显仓促,应让更多的孩子拥有展示的机会。
《乡下人家》是一篇描写田园风光的美文,读后让我久久回味。字斟句酌越品越有味,一种桃园风光般的仙境,滋润着我们这些大乡的儿女!故乡的情悄然涌上心头!
这样一篇风光如画的美文,怎样能使孩子投入这其中呢?我深深地思量,努力给学生创设一个读书的'空间,努力让学生在这书香中品到自然的气息、看到这如画的美景。
一、咬文嚼字,感受语言之美
透过语言文字想象“雨后春笋、群鸭戏水、月明人静”的自然质朴、活泼风趣、人间天堂的美!在诵读中让学生感悟农家生活的独道之处。
二、联系生活、感悟想象之美
由农家的鸡群觅食想开去,你好像还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品味城市生活不及田园生活的和谐美。通过读,披文入境,融情于声,以声、情感染学生,创设富有感染力的语感氛围,使学生与文章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在这种品读中,我和孩子们也确实仿佛嗅到了浓郁的泥土芬芳,听到熟悉的蛙吵虫鸣,感受到了瓜棚月下的情趣,仿佛在与乡下人家促膝谈心,一起享受着乡下人家生活的乐趣。
多给孩子品读的机会、想的机会、说的机会,学生收获的则是智慧、情感的熏陶,心灵的净化、思想的启迪。
《乡下人家》教学反思12
《乡下人家》这篇课文,通过空间、季节和时间的交替描写,展现了“屋前搭瓜架、门前种鲜花、屋后春笋冒、院里鸡觅食、河中鸭嬉戏、门前吃晚饭、夜静催眠曲”的田园风情。在教学中,我从增强学生主动性入手,以阅读为主要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
上课时我安排了多层次的朗读。学生自由读,边读边画写体会,培养了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读书习惯。品读感悟环节通过指名读、评读、男女生赛读、抓住重点词感悟读、齐读、引读等方式交错使用,最后的欣赏读、配乐读,把读贯穿由于整个教学的始终。这样不同层次的读,加深学生对乡下人家那朴实、自然和谐的乡村生活的`理解,让学生与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也提高了朗读能力。
在课堂上,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评价语要有提升,这个是自己一直都在努力去积累的项目。虽然备课时冥思苦想出好多评价语,但是真正站在课堂上,随机应变的能力还是很欠缺。其二,学生的读后感悟能力比较强,但朗读再现的能力较弱,要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真实感受,而且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提升。
课堂的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如何根据学生实际、教材的特点,凸显自身的教学特点,体现新形势下的教学理念,这将是我不懈努力的方向。
《乡下人家》教学反思13
《乡下人家》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作者抓住了乡下人家最普通的事物和场景,展现了乡下人家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
在教学中,我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选读探究——品读感悟——朗读再现”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读中赏词、品句,读中积累、感悟,读中质疑、探究,读中想象、迁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反思自己《乡下人家》一课的教学,我觉得有以下几点:
由于我们师生全是地地道道的农村山里人,导入新课会和城市的孩子或曰大部分学生截然不同。我采用了对比图片的方式,先让孩子们欣赏旖旎的城市风光图,谈感受;再引入熟悉的农村风景和生活场景,谈自己家乡情况和城市的不同,从而引出课题,同时也是对课堂内容适当的铺垫。我想:如果一上课就出示农村各种事物,孩子们可能就会有点厌烦,毕竟天天生活在其中。
四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更加高效,我出示自学要求,明确学习目的。学生通过自读课文来完成学习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掌握生字词,能够读通课文,为理解课文打下基础。随后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学习成果先在小组内交流展示,同时教师一边巡视,一边了解学习情况。最后在全班内反馈,教师在旁边适当指导,这样既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又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是贯穿本文始终的一条主线,我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语气反复读这句话,体会作者笔下乡下人家的特点,初步了解乡下人家一年四季独特迷人的美景。
这一教学环节是这节课的主体,紧扣文本1——6自然段中“瓜藤攀檐图、鲜花轮放图、雨后春笋图、鸡鸭觅食图、院落晚餐图、月夜睡梦图”等几个美好生活图景开展教学。
首先我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描绘乡下人家迷人景色的段落,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给每处风景起一个“如画般”名字。虽然学生不能精准表达画面,但只要能说出基本意思就行,为了不让学生遗漏画面,采用填空形式,学生基本都能找出来。
为了让学生发现和体会作者描写景物的语言特点,品悟语言之美,感悟乡下人家之乐,体会对比及拟人等修辞手法表情达意的作用,我抽学生感情朗读自己喜欢的画面或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场景,说出理由,并带动其他同学闭眼想象场景,从中领悟作者遣词造句之精妙,领略表达技巧和表达的效果的'统一,同时渗透人文培养于其中。
四、为了真正了解学生当堂的学习效果,采用考试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词语和重点句检测。本文语言朴实自然,没有较难理解的词句,再加上学生本就是乡下人家的孩子,检测效果固然很好。
总之,本节课教学基本上完成了预定设计,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既定学习目标,谈出自己的感受。但他们很少有人走出这里,对于乡村风光,他们早已经习以为常了,尽管这篇文章语言朴实生动,清新秀美,也不能点燃他们激情,交流时的方式和语言显得单一;其次学生的读后感悟能力比较强,但朗读再现的能力较弱。
《乡下人家》教学反思14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一读课题,眼前就会不自主地呈现出一幅幅自然质朴、亲切祥和的农家画面。本文正如一幅田园风光的写意画卷:那房前顺着棚架爬上屋檐的碧绿的藤蔓,门前空地上依着时令开放的美丽的鲜花和屋后伴着春雨从土里探出头来的嫩笋,那觅食鸡群,那嬉水的小鸭,那乡下人家在门前的树阴下边吃晚饭,边闲话家常,其乐融融,夜里伴着纺织娘美妙的歌声甜蜜进入梦乡……这一个个自然、和谐的场景,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嗅到了浓郁的泥土芬芳,听到了熟悉的蛙吵虫鸣,感受到瓜棚月下的情趣,仿佛在与乡下人家促膝谈心,一起享受乡下人家生活的乐趣。文章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
作者还通过对动植物拟人化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如“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纺织娘在月明人静的夜里,便唱起歌来,都体现了作者喜爱乡村生活的感情。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体会乡村生活的自然亲切、优美恬静,感受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二是在阅读中体会作者善于抓住乡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描写乡村生活的特点。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能随文章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教学难点一是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特别是从未接触过农村生活的城市的孩子;二是了解课文在空间、时间上交叉叙述的顺序。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装饰”指在身体和物体的表面加些附属的东西,使之美观。这里采用了对比的方法。若是在门前竖两根大旗杆,让人不免觉得太单调,若是蹲一对石狮子又太威严,让人不由得拘谨、胆怯,难生亲近之意。这里指农家小屋前攀着棚架爬上屋檐的绿绿的藤和叶,点缀于其中的青、红的瓜,色彩明丽,生活气息浓厚,把农家小屋装点得别致生动、亲切可爱、质朴自然,无人工雕琢之感。
②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这句话形象地呈现了“雨后春笋”的美妙画面,尤其是一个“探”字,拟人化的手法让人感到嫩笋迅速的长势,如同一个个淘气顽皮的娃娃和人捉迷藏一样从土里探出头,充分展示了春季勃勃的生机。
③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雄鸡耸着尾巴大踏步地走来走去”俨然一位将军在阅兵,斗志昂扬,又如同一个尽职尽责的丈夫在保护着自己的家人,守护着自己的家园,具有浓厚的人情味。
④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将近晚上,红霞辉映,晚风轻拂,倦鸟归巢,在这奇妙的大自然的怀抱里,边享用晚饭,边闲话家常,好一幅乡村晚景图!
⑤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这是文章的中心句,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集中地概括了乡下人家美丽迷人的生活环境和朴实欢快的美好生活,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
(2)对词语的理解。
时令:季节。
倘若、即使、若是:都是表示假设、假如、如果的意思。
照例:按照惯例,按照常情。文中指乡下人家按常理总要养几只鸡鸭之类的家禽。
二、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棚架、风趣、装饰、鸡冠花、大理菊、顺序、照例、瞧见、率领、觅食、捣衣、倘若、向晚、归巢、和谐、催眠曲、辛苦、房前屋后、天高地阔、月明人静”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地热爱之情。
4.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建议
1.教学本课前,教师准备乡村风光的图片,或乡村生活的多媒体课件。
2.本文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可以采用“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交流时畅所欲言”的方式展开教学。
首先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请学生说一说:读了课文,乡下生活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学生初步感知后,要引导他们自读自悟,画出有关语句或段落,并试着在头脑中浮现画面,也可在空白处写写自己的感受,思考课文的叙述顺序,提出不懂的问题。
然后,引导学生围绕“课文描写了哪些乡村的风景”这一问题展开交流,从具体的语句段落中感受乡村风景的美丽。
最后,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后,仔细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作者是怎样写出乡村风景的美的”引导学生讨论课文的叙述顺序,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如,抓住了和农人关系最密切的普通的事物,仔细观察,采用对比拟人的'手法。对优美句段,让学生先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并练习有感情的朗读,然后抄写、背诵下来,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3.本文语言朴实生动,清新秀美,教学时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绘声绘色地读。因为文章展示的图景亲切恬静,因此朗读的情感基调是柔和舒缓的,而拟人化的句子要读得轻快活泼。
4.识字前可采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每小组课前准备一套生字词卡片,在自主识字的基础上,由小组长组织学习,做到人人参与,字字落实。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文中一些字的字音字形。如“结出”的“结”字读一声,“场地”的“场”字读三声;“扎到水下”的“扎”字的声母是翘舌音,“率”字中间部分的笔顺是从中间到两边,书写为撇折、撇折、点、点、提、撇、点,“巢”字上半部分为三个撇点。
5.在学生充分感受到乡间的美之后,教师相机组织学生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让家在农村的同学深入了解自己家乡最值得自豪的景物,自己和身边人的生活;城里的同学可以在家长、老师的带领下,走进田园农家,体验乡村生活,共同搜集农村风光的图片,农村儿童生活趣事,农家自制玩具或写农村的小诗,以便为后面的“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台”的学习做好准备。
6.阅读链接的诗歌《在天晴了的时候》,意境优美,情趣盎然,是对课文学习的拓展,可以让学生边读边画出作者重点描写了雨后的哪几样景物,体会作者巧妙的拟人化手法,然后交流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并有感情的朗读,感受乡间小路雨后的清新与生气。
四、教学案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题
1.出示课文插图(或多媒体课件),指导看图。
(1)通过看图,你知道这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
(2)从图上,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整体给你什么感觉?
2.导入
这样自然亲切、优美恬静的乡村风光,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呢?我们一齐来学习第2l课乡下人家(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多读几遍,想办法解决不理解的词语。
2.同桌合作,轮读课文,互相欣赏、评价。
3.小组合作学习。
(1)组员轮读课文。
(2)联系课文内容,每人提一个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小组
《乡下人家》教学反思15
第一课时
一、看图引题
1、出示课文插图,观察并思考:
图上画的是什么样的生活?哪些风景给你留下了较深的.印象?试着说一说。
2、今天,通过课文学习,老师将和你们一同走进这充满生机的田园生活。
二、看图读文
1、自学生字新词,同桌交流,教师指导。
2、边看图边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再读课文,边读边想画面,然后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⑴ 乡村生活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⑵ 乡村生活自然亲切、优美恬静。
⑶ 乡村生活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思考:作者是怎样描写这浓郁的乡村生活的?抓住了哪些生活的场景?
4、默读课文,自由学习,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5、小组合作交流。
6、全班交流,教师指导解疑。
三、教师吟诗小结
是啊!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不信你听!
屏幕出示:长藤绿叶瓜架,
春雨竹笋鲜花。
雄鸡悠闲自在,
小桥流水戏鸭。
夕阳鸟儿如画,
纺织娘高唱甜蜜,
最美乡下人家。
四、学生整体感知
你认为教师自创的这首小诗怎么样?你有什么感受?发表一下你的感受吧!
1、可以像老师这样吟诗。
2、可以试着读读课文。
3、可以作为导游向大家介绍“乡下人家”。
【《乡下人家》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乡下人家》教学反思09-10
乡下人家教学反思09-16
乡下人家教学反思04-06
《乡下人家》教学反思15篇03-14
《乡下人家》教学反思(15篇)07-11
乡下人家的教学设计12-20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08-02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15篇05-16
乡下孩子的教学反思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