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中化学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1
化学是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它以大量的实验为基础,形成了坚实的理论体系,然后应用于广阔的科技空间。虽然化学属于理科,它有着很大的文科特点:内容多、知识碎,大多是实验结论,有不少知识只能知其然,而无法探究其所以然,只能记住。甚至不少老师都赞同化学与英语的相似性,说“化学就是第二外语”,化学的分子式就相当于英语单词,化学方程式就是英语的句子..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在中学教育体系中占重要的地位,不少同学认为化学知识较难掌握,成绩提高慢。与其他科目相比较,化学确实有着较为显著的特点,同时也是学习的难点。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清楚地强调这些特点,同时这些特点,使他们对化学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知道学习化学“难在哪里”;更重要的是,要针对这些特点,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化学”,这对他们学习信心的树立,成绩的提高至关重要。下面关于化学教学反思提出自己的观点。
一、对教学主体的反思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
俗话说:“知已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例如,雕刻家面对一块石头,他肯定不先忙着下手,而是细细的琢磨,这块石头像什么,质地是什么,有什么缺陷等,然后再雕刻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同样,我们面对的学生,在教学前,我们也要对他们细细的琢磨反思,然后才能因材施教,培养出人才。就像一位军事家战前观察作战地形一样,我们了解学生的过去和现状,才能知道把学生培养将来的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可以通过分卷调查法、观察法、实验对比法等,了解反思学生,使一切都了然于胸,才能找到适当的解决途径。
如:学生中普通存在的一种心理障碍叫“习得无助”,是指人在长期的持续紧张或失败后,对自我丧失了信心,即便是解决困难的方法就在面前,或问题非常简单,也不能通过自己来解决问题,事实上已经有些麻木和机械了,在化学教学中,特别是高一化学,由于在体系上和学习方法上与初中化学有较大的差别,一开始高一新生普遍感到化学特别难,如果教师不加以及时的引导,经过一段时间困难学习后,许多学生都感到学习化学的希望没有了,放弃了,这样,化学中再简单的题目,他们也感到特别的难,难怪有的老师抱怨:“我讲的已经很简单了,但学生还是不懂”这怪不得学生,是老师没有及时去反思学生的心理障碍。
二、对教学内容的反思
作为教师而言,这是我们课前反思的重点,我们的教学内容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都有十分丰富的内涵,仅凭熟悉远远不够,我们需要反思揣摩的地方很多,这就是为什么同样一个知识点,不同的教师领悟不同,当然最后的结果也不同。教材,历来被作为课程之本。而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它不再是完成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权威文本,而是以一种参考提示的性质出现,给学生展示多样的学习和丰富多彩的学习参考资料;同时,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设者。因为本次课程改革中的一些改革理念仍具有实验性质,不是定论,不是新教条,不是不允许质疑的结论,还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发展和完善。因此,我们在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同时,可以在“课后反思”中作为专题内容加以记录,既积累经验又为教材的使用提供建设性的意见,使教师、教材和学生成为课程中和谐的统一体。
三、对教学方法的反思
世界上有千千万万种教学模式,每种教学模式都有理论依据,都有专家论证,可以说各有千秋,每一种教学模式的成功运用,都可以取得较好的成绩。但反过来,无论选用何种模式,都是缚住了自己的手脚,教学内容的不同,学情、校情的不同,怎能用一种或几种教学模式解决,人常言“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句话有深刻的含义,它告诉我们不要被传统的刻板的模式所束缚,在抓住核心内容的前提下,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同样可以帮助学生开启知识的大门,就象木偶剧的演员那样,手中的成就这样几根,但通过他们可以做出成千上万种的造型。在例题讲解的过程中,我可以毫无准备地与学生同步思维,共同审题,共同试探解题,共同得出正确答案,要知道如果教师有准备,学生无准备,而教师无论是知识还是能力都比学生强的基础上,怎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例如,在讲到原子结构时可以用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小球分别代表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然后制成动画,模拟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通过闪烁的方式及叠加的手段,展现电子云的特征。在比较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这两个概念时,动画模拟甲烷和氯气如何断键,氯原子与碳原子形成新键;乙烯中碳碳双键断裂,两个氯原子分别接到两个碳原子上,通过动画形象直观地展示了两个不同的反应机理。特别是有机化学部分,有机化学反应多,内容琐碎,每次讲新课之前利用多媒体回顾上次所讲内容,温故而知新。借助于录像教学,既保证学生的安全,又保护环境,还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教学的方法是多样的,无固定的模式,我们可以有多种的尝试,在一定的大框架下,我们应追求教学的不拘一格,不限一法,把教学的多样性、稳定性、灵活性与独特性有机的结合和统一。
四、对课堂教学的.反思
这里包括两方面:
1、教师要引导和注意学生对知识的反思,帮助学生从原有知识模型的基础上,反思新知识→提出问题→讨论探究→解决新问题→建立新模型。通过教师提问,分段检测测试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要相信学生,舍得放手,舍得留给学生时间,避免教师滔滔不绝的讲。但要讲究效率,把重点放在关键地方,及时调控,防止学生出现钻牛角尖的情况,让教学处于最优状态。
2、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作为一名教师要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设一个适宜的情境,在教学工作中竭力提倡创新,善于接受学生新的合理化的建议,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能力,养成创新习惯与胆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化学科学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对化学知识及规律的拥有欲以及将所知化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造福人类的动机,才可能激发创新潜能,才可能产生创新欲望。教师可以集色、态、味、光、声于一体的化学实验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刺激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钠与水反应、喷泉实验等。但这种好奇与兴趣是本能的、不稳定的认识倾向,还应激发社会性动机使之成为主导动机,方才起着持久、稳定、强有力的动力和维持、调控作用。如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思激趣;理论联系实际,讲解化学在尖端科技工农业生产、环境保护、日常生活中的巨大作用;讲述结晶牛胰岛素的合成,侯德榜制碱法等化学史激发学生为祖国富强而发奋学习的社会性动机等。另外,化学教师良好的教师形象;生动、准确的讲授;热情真诚的关心鼓励;幽默大方的举止等因素在培养和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机也起着不可忽视的情感作用。
总之,通过反思,促使教师主动地将与教育教学行为有关的因素纳入到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中来,慎重审视自己教育教学活动所依据的思想,并积极寻找新思维、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教师将逐渐发展成为一个自觉而有效的反思者,从而不断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2
如何让学生对化学产生学习兴趣?怎样学好化学?高考前的冲刺如何提升化学成绩?这些都是高中化学教师一直在讨论的重点问题。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下面我从学生实际、教学实施、兴趣培养、习惯养成等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学生实际对教学有效实施的影响
我任教的学校是一所乡村中学,学生大多都来源于农村,家庭条件一般、甚至很贫穷。很多学生家长为了生计长期外出务工,孩子从小就成了留守儿童,这样的学生渴望着自己能够在学业上取得优异的成绩,但却只能在孤独中曲折前进,学习效率低下。由于家庭、社会等诸多的因素,他们学习习惯差、意志力薄弱、情绪不稳定、注意力分散、松懈懒散。针对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教师要多关注学生的实际需要,不仅要关心他们的学习成绩,更要注重他们身心健康,给予他们更多的爱。
二、关注学生心理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长期责任
高中生正?于青春期,性格叛逆,容易急躁,如果在教学中忽视学生内在的心理需要,就会使教学事倍功半。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知识和教学能力,以高效的课堂教学和显著的教学效果,来迎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在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一个教学者,更是一个引导者。有效的引导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化学实验教学的趣味性是提升课堂效率的催化剂
都说“化学化学,变化中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化学实验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第一动机。学生一旦对某一学科感兴趣,就会产生强烈愿望和求知欲。
以实验为基础展开化学教学是化学教师最常用的课堂教学手段之一,但很多教师对化学实验过程的实施在教学中的权重认识不够,直接用讲“实验”代替“实验”,要求学生死记实验现象。有的教师直接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实验视频给学生观看,这种做法直接导致学生的实验知识薄弱,实验技能差,极度缺乏动手能力,考查实验时看到一桌子的仪器、药品无从下手。这样既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也大大削弱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化学教学,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通过直观的教学手段,展示实验事实,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知识然后再引入慨念。如苯与高锰酸钾溶液――引入苯结构不同于不饱和烃,几种物质的导电性实验现象――引入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分析能力,有利于他们探索和揭秘实验现象的本质,让他们在实验中找到学习化学的乐趣。又如在学焰色反应时,让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冬天烧煤取暖时将食盐洒在碳灰上呈现黄色的事实。增强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学生急于想知道原因的条件下,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做完钠、钾离子焰色反应实验之后,又补充锂、钙、钡、铜离子的焰色反应实验,用色彩鲜艳,明亮绚丽的焰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的审美情趣。接着又介绍节日五彩缤纷的火焰,更使学生享受到通过学习化学获得的美感。
四、良好的习惯是提升学习效率的关键性因素
“好习惯终身受益”,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素质,而且对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生活中都将产生重要的、深远的影响,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素质,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好习惯”的培养应该在学习的各个环节得到逐一落实:
1.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
预习一般是课外进行的,在教学中应给学生指明预习的方法,如小节预习、章节预习,预习时抓重点内容、难点内容,做到对本节知识点有个了解。
2.培养学生听课的好习惯
学生听课的过程,既是理解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记忆知识的过程。现代教学要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向课堂要效益,学生如果养成了良好的听课习惯,就能在课堂上及时掌握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该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呢?教师应该让学生认识到认真听讲的重要性,同时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如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悬念,学生为得到答案,自然会将注意力集中于课堂。
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
化学虽然是一门研究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十分密切的学科,然而学生想要学好这门学科,必须进行深入的思考,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
4.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的好习惯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知识的讲解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将很多知识点以生活中的例子为支撑呈现在学生面前,是培养学生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意识与能力得到提高的有效途径。例如讲解乙烯时教师可以列举用苹果催熟猕猴桃,其实是利用苹果成熟时所散发出的天然催熟气体“乙烯”来起到催熟效果。在讲解与大气污染相关的知识点时,可以与现实生活中的雾霾天气为例子,不仅能够使学生认识到大气污染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的.不便,更增强了学生的环境意识。
5.培养学生良好的复习习惯
复习在各个学科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并发挥重要作用。所以教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应该组织培养学生良好的复习习惯。虽然现代教学要求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但课后布置一些有代表性的作业、知识点、小测验也是有必要的。
五、教师的自我反思与专业成长
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必须学会反思,不断总结。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都要反思,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要有预测性、调控性,形成理论的评价,使教学成为一种多向的互动,从而提高教师的总结能力。从实践和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中进行反思,善于发现问题,并形成理性的认识。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自我反思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强化自身创造性,激励个人成长的愿望。以高标准进行反思教学的教师,将逐渐形成敏锐的判断力,使化学教学更加专业化。这就要求教师克服一次性学习的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使每一堂课的教学都成为教师反思和提高的机会,那么,一堂课受益的不只一个学生而是一个班级。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3
新课程教学实践,对我的触动非常大,新课程的实施给学校带来了新的活力,给课程注入了新的生机,基于这一理念,我在教学中,从教师的角色、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法的转变中进行反思。
一、教学观念的反思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十分注重追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在新课程付诸实施中,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要新,决不能守旧。
二、教学方法的反思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应抛弃原先那种“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怪圈。实验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培养动手能力。化学教师应想方设法多做演示实验,改进实验,有条件的话让学生自己多做实验。在现代化学教学中,学生喜爱的教学手段是多媒体CAI动画、录像和化学实验,我们可选择教材中的一些典型章节,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录像教学。有很多教师未曾使用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他们觉得制作课件比较麻烦,在课后花的时间较多,其实有时我们使用多媒体,可以增加教学内容和教学信息,使抽象的化学问题简单化、使静态的理论动态化,从而化难为易。
例如,在讲到原子结构时可以用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小球分别代表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然后制成动画,模拟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通过闪烁的方式及叠加的手段,展现电子云的特征。在比较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这两个概念时,动画模拟甲烷和氯气如何断键,氯原子与碳原子形成新键;乙烯中碳碳双键断裂,两个氯原子分别接到两个碳原子上,通过动画形象直观地展示了两个不同的反应机理。特别是有机化学部分,有机化学反应多,内容琐碎,每次讲新课之前利用多媒体回顾上次所讲内容,温故而知新。借助于录像教学,既保证学生的安全,又保护环境,还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过程的反思
1。 化学实验的反思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未必要按部就班,例如在做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时,笔者见有教师作如下改进,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浓HCl和稀HCl,同时放进大小相同的Zn粒,迅速塞好带玻璃管的橡皮塞(玻璃管上端系一塑料袋,袋内不留空气),2分钟后,盛有浓HCl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可膨胀70~80 mL,而盛稀HCl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却膨胀不到10 mL,经过改进,实验可见度大,对比性强,定量性好,需要说明的问题简单明了。关于“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一课中,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使气球变大,这个实验因为气体的压强太小或因为气密性不好,因而很难看到明显的现象,也可进行如下改进,在两个量筒中加入等体积、等物质的量的盐酸,再滴入几滴洗涤剂,用等物质量的NaHCO3、Na2CO3加入量筒中,产生的CO2使洗涤剂产生大量的泡沫,可以通过泡沫上升的快慢和高度来判断反应速率的快慢和产生CO2的量的多少。改进实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创设探究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情趣。
2。作业布置的反思
当地学校大都以江苏教育版为新课程版本。预习作业有课本中的“活动与探究”、“问题解决”、“交流与讨论”;复习巩固作业有课本中的“练习与实践”,一专题下来可以做“本专题作业”,这些书本习题作为教材的一部分是我们学习的精华,要充分重视,教师还
要详细讲解。有些学校精心选编试题,控制难度,提高练习的效率和准确性,课堂上使用的学案相当好,包括学习目标、已有知识、问题探究、课外习题等小模块。当然最配套的是教师自己精心设计的习题或试卷,题量不要太多,题目要精选,紧扣教材,切合学生实际,兼顾学生差距。
3。公开课的反思
经过教师的精心安排,公开课很“成功”,一节课表面上看来条理清楚、精彩圆满,师生配合默契、问答巧妙,学生似乎个个聪明机智,根本不需教师的启发诱导。公开课应该求真务实,多一点本色,少一些粉饰。化学公开课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正确把握学科特点,遵循教学规律,选择合适教法,才能实现优质高效的目标,扎扎实实地推进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
新课改的路程还很漫长,唯有经过实践、积累、反思、总结,我们才能在新课改中站稳脚跟,立于不败之地。
———===分页标题===———
来现代中学工作已经有一个月了,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了,作为一个新教师刚开始教学,经验方面存在着很大的缺陷,这就需要花很大的时间来弥补。高一的化学对我来说并不难,但是现在要教学生,那么工作就得做到细,比起自己会做题又上升了一个层次,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对于自己这段时间的教学及课堂管理总结了几点:
因为刚开始教,知识层面上虽然没有什么大问题,但是如何把课讲好,如何把知识有系统有层次的传授给学生就不顺手了。这段时间总是听组长的课,然后按听课的内容去讲,自己感觉虽然这样讲不会出大问题,但是总感觉自己不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如此以往,假设不去听课就不会讲课了,只是做了个传声器罢了。这段时间也在按自己的思路来,加上老教师的指导我相信肯定会有所进步。
再者就是在自身教学能力素养以及基本功上还有很大不足,根据对学生学情的调查以及学生自己写的教学建议,我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上存在很大的不足。例如上课声音低,板书不规范等,以后要加强这方面的锻炼。大部分学生提出上课的过程中要留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去消化巩固,这方面我确实没有做好,上课时感觉要讲的很多,于是留给学生的时间就少了,这样确实不利于学生的掌握。以后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重点突出这样就会留给学生时间自己巩固。 还有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的把握上和理解上不够到位,书上有些东西写的很简单,但是事实上很多东西都要自己补充进去,让内容充实完善起来,什么样的方式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再讲一个知识点前应该先做好哪些铺垫……,这些就需要事前的备课功夫要做细,做到位,并且多做高考题了解高考方向,还要多听听组长和其他老师的课,然后及时做好调整。
问题比较大的还是怎么样可以调动学生的上课积极性,让学生有兴趣来听来学,做到真正的师生互动,这里面我认为老师怎么样来引导,问题的设置都是一门很大的学问,讲授的方法也很重要,学生有没有跟上老师的节奏,一步一步过来,理解、接受。学生在刚开始学习时,学生如果理解了,会做了,那就会觉得比较容易,学习的信心就大了,反之如果一开始就碰到难关,错了很多,就会认为很难,较难接受,之后讲解的再详细,效果也不是很好,这就是心理学上的第一印象效应。所以第一遍教学的时候就要让学生跟上思路,应该先由老师举例,给以正确的示范,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一步一步来,多举几个,使得学生有一个从理解到整合到熟练的过程。等学生差不多会了,再让她们自己练,这样效果显然会好很多的。
另外包括新课的引入,知识的前后衔接,内容的合理过渡等等,在今后的教学中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分页标题===———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知识不断创新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中,教育传递人类知识的功能必然更多的为信息系统所替代,教育的根本意义和价值进而落在了培养创新能力上,因此旧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的时代要求,我们不得不改革、创新,进入了新课改阶段,我们面对的是新教材,新教法的挑战,如何迎接这场新挑战,给课堂教学带来新的活力。经过大半学期的教学实践,我做如下的教学反思:
1. 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努力更新教育观念;充分利用课改机遇,促进教师自身发展
(1)改善知识结构,提高专业素养。新课程的开放性特征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教师不仅应有广博的化学科学知识,还应广泛涉猎其他学科知识,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并同时掌握一些新的技能,学习新的技术。
(2)改变师生关系,转变工作方式。新课程的综合化特征,需要教师与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间,用更加平等的方式从事工作,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应更加紧密地合作。
(3)重建教学方式,重构课堂教学。教师要重新认识教学、认识课堂、认识教科书,不断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新型师生互动关系中重建自己的角色。化学教学要重视“两实一过程”。所谓“两实”,一是指化学教学要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尤其是学生能够感受到的生活实际;二是指化学教学中必须加强实验教学,要充分开发化学实验的各种教学功能。所谓“过程”是指重视知识的产生和形成的过程,要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设计课堂中学生各种学习活动(例如思考、讨论、练习、实验等)使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自主建构知识。
(4)教学方法多样化、最优化。化学教学中有多种方法,如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问题解决法、自学法、归纳法、演绎法……在各种教学方法中,教师均应注意渗透启发式教学的思想。把握课型特征进行课堂教学优化,中学化学知识从其内容和教学形式上可分为不同的课型。不同的课型由于其知识的内在
逻辑顺序和学生的认知顺序不同,知识的呈现方式也就要求不同,这种不同就构成了不同课型的特征。教学中把握了课型特征,就能有目的有规律地优化课堂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施高中化学新课程后,中学化学教学的课型与课型特征虽然有了一些变化,但最基本的课型没变,每种课型教学设计的基本规律没有变,所以,新课程的实验与我们过去的教学研究,是一种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2.加强教学研究活动,交流合作,共同提高
由于新课程在多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的困难和问题,这就需要通过教师之间的合作研究、实践思考来解决这些问题。备课的质量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集体备课是提高备课质量的有效手段,是教学研究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解决教学中存在问题的重要途径。集体备课能促进教师整体专业素质的提高,其作用不容小视。集体备课时,老师们及时交流,分享资料,相互启发,集思广益。通过集体备课、说课、听课、评课等,使每一位老师在上课之前,对教材、教法等都能做到心中有数,针对不同形式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3.全面了解教科书体系,准确把握教学要求
教师应全面了解高中必修、选修课程的内容,了解各模块的知识结构以及相互联系,了解各部分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准确把握教科书的深广度,提高自己对教科书的驾驭能力。高中必修内容既是会考的重要内容,也是将来化学学科高考的主要内容,必须准确把握,认真落实,打好基础。在必修内容的教学中,不仅要在知识内容上为将来选修内容的学习打好基础,更要在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学科思想上打好基础。
4.以教科书为基础,开发多样化的课程资源
教科书是基本的课程资源,除此以外,充分开发和利用其他课程资源,丰富化学课程内容。重视教辅资料的选用,科学合理的安排学生的训练活动。 比如其中的“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材包括三部分内容: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金属与水的反应、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在“金属与氧气反应”中,在学习了钠与氧气、铝与氧气反应的性质后一定要结合初中知识,对整个金属活动顺序表中的金属与氧气的反应进行归纳,形成整体知识。在“金属与水的反应”中,教材重点介绍的是钠与水和铁与水两个反应,在教学上,就应充分利用“金属的活动性不同,与水反应的难易程度不同”这条主线,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学习。教材安排了“设计铁粉与水蒸气反应装置”的科学探究活动,其实冲淡了这一主线,况且前面已有观察方法的训练(钠与水反应),同一堂课中进行两个这么高难度的实验训练,时间紧,探究学习难以充分展开。因此可考虑重组教学内容,调整教学顺序,把“钠与水反应和铁与水反应”与“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放在第一课时,将“设计铁粉与水蒸气反应装置”的科学探究活动与实验操作放在第二课时,这样既突出了知识主线,又保证了科学探究的完整性和充分性。
总之,化学是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它以大量的实验为基础,形成了坚实的理论体系,然后应用于广阔的科技空间。虽然化学属于理科,它有着很大的文科特点:内容多、知识碎,大多是实验结论,有不少知识只能知其然,而无法探究其所以然,只能记住。甚至不少老师都赞同化学与英语的相似性,说“化学就是第二外语”,化学的分子式就相当于英语单词,化学方程式就是英语的句子。相当一部分学生觉得化学枯燥、难学,虽花了大量时间,但收效甚微,对学习缺乏自信心,但与此同时,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和趣味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我们应该多联系实际生活,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这对他们学习信心地树立,成绩的提高至关重要。
———===分页标题===———
一、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示范者,更是合作伙伴。
在以往的教学行为中:我教、你学;我说、你听;我问、你答;以教师为主体,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让学生干什么,学生就干什么,要不然就是违规。教师成为传声器学生成为容器。而现在教师应该是导演、教练。有一次我在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时,得出铁与水、氧气相互作用。一位学生问道:“铜生锈的条件是什么?”我脱口而出:也把铜放在密闭的水中、二氧化碳、干燥的氧气中,然后就可以观察现象,得出结论。这个学生又问我:“老师,铜锈的化学式是Cu2(OH)2CO3,根据化学式推测,把铜放在溶有二氧化碳的水中,也会生锈?”我问:“为什么?”学生答:“因为这个条件就够铜锈的组成元素了。”我恍然大悟,也深受震动,从中领悟了“教中学”和“学中教”也真正体会了教师不再是真理的化身。因此用新理念更新自己,靠吃老本,不能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思想僵化、不求甚解,只能被淘汰,因此要转变观念。我在课堂上,鼓励学生上台讲题,当学生出现错误或回答问题的学生闹笑话,其他学生会有反应,这时教师的组织地位就体现出来。我的做法是决不训斥,或打断学生回答问题,而是用目光、语言给以勇气、思维方面的肯定,用心进行交流,然后再予以纠正。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作学生的良师益友。
二、 教学方法以实验探究为主,多想办法,让学生能亲身体会。
在教学方法上,我改变原先那种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的做法。对化学实验,教师讲实验,学生听实验,教师画实验,学生背实验的怪圈。我们对新教材的实验认真研究,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探究二氧化碳与水氢氧化钠时,由于此实验无现象。因此我设计了一个对比实验,把二氧化碳分别通入盛有水和氢氧化钠溶液的两个矿泉水塑料瓶中,看塑料瓶变瘪的程度,得出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学生自己动手试验。实验成功以后,学生既兴奋,同时学生也掌握了知识,同时还提高了学生探究实验的积极性。这就是探究教学的优势。对一些概念计算等内容,我尽努力尝试,如在讲解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时,我事先自制了一些标签写上一些元素及化合价,每一个学生发一张,先让学生研究是什么意思,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每个学生都跃跃欲试,急于表现自己,这样在“玩中学”“学中玩”,把以往许多学生不爱学的和学不会的一节课轻轻松松的、快快乐乐的掌握了。当然教学设计和组织探究活动,力戒形式化、表面化、教条化,务求在教学中较好地落实课程目标。
三、 学生的学习方法注重自主合作讨论学习
新教材将“科学探究”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课堂上,我现在更多的为学生着想,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要授之以渔,要有效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和自主学习,做学习的主人。在上课前,布置有针对的预习,让他们去主动找老师、找同学、上网查资料寻找所有可能解决问题的途径。课堂上让学生围绕问题去表现、交流、思考、讨论、合作。课外我布置一些探究性的实验,如让学生利用无水硫酸铜去检验汽油中是否含有水等,学到课本没有的知识。这种由教师的教向学生学转变带来的最大收获和体验,学生学习兴趣大增。所以我深深地感到,教师应该要想尽一切办法,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以及一些为人处事的经验把教师最阳光的一面无私的奉献给学生,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生活的快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个性和谐的发展。
在当前的新课改大气候下,我大胆参与课改,研究教法、学法,开放课堂,学生参与,师生互动,活跃课堂,认真反思,不断总结提高自身的教学教研水平,让学生得到最大的实惠
化学教学要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尊重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最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1、尊重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指导学生自主选择课程模块
高中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具有不同的发展潜能。在教学中要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改变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教学方式过于统一的倾向,要关注和尊重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他们提供适合于自己发展的化学课程。
高中化学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课程模块,给学生的学习以较大的'选择空间。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挖掘各自的潜能,制订各自的化学学习计划,自主选择化学课程模块;另一方面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已有的化学知识水平、能力 发展水平以及兴趣、爱好和潜能,对学生选择学习课程模块和安排学习顺序给予指导。
2、把握不同课程模块的特点,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高中化学课程是由若干模块组合构建的,教师应注意领会每个课程模块在课程中的地位、作用和教育价值,把握课程模块的内容特点,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具体的教学条件,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化学1、化学2课程模块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为全体高中生开设的必修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科学素养,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也为学生学习其他化学课程模块打下基础。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与初中化学课程的衔接,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注重整体性,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的核心概念、重要物质以及基本的技能和方法,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讲解时应力求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要紧密联系学生己有的有关物质及其变化的经验与知识,尽可能通过化学实验或引用实验事实帮助学生理解。同时还要利用各种模型、图表和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3、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作为一名教师要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设一个适宜的情境,在教学工作中竭力提倡创新,善于接受学生新的合理化的建议,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能力,养成创新习惯与胆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化学科学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对化学知识及规律的拥有欲以及将所知化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造福人类的动机,才可能激发创新潜能,才可能产生创新欲望。教师可以集色、态、味、光、声于一体的化(转载自,请保留此标记。)学实验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刺激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钠与水反应、喷泉实验等。但这种好奇与兴趣是本能的、不稳定的认识倾向,还应激发社会性动机使之成为主导动机,方才起着持久、稳定、强有力的动力和维持、调控作用。如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思激趣;理论联系实际,讲解化学在尖端科技工农业生产、环境保护、日常生活中的巨大作用;讲述结晶牛胰岛素的合成,侯德榜制碱法等化学史激发学生为祖国富强而发奋学习的社会性动机等。另外,化学教师良好的教师形象;生动、准确的讲授;热情真诚的关心鼓励;幽默大方的举止等因素在培养和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机也起着不可忽视的情感作用。
4、突出化学学科特征,更好地发挥实验的教育功能
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我觉得利用学校现有的实验条件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尤为重要,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化学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实验教学要求培养学生发展性学力,兼顾创造性学力的培养,并发展学生喜欢化、赞赏化学的个性。所以,可利用新教材中的学生实验和研究性课题。多开展一些有趣的小实验,以及家庭小实验,化学实验的教学和活动形式必须更多样和多元化,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除上述之外,我觉得还可以发挥活动课和化学史教育的作用。开展课外化学实验和家庭化学实验活动,都有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
5、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拓宽学生的视野
化学科学与生产、生活以及科技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高中学生会接触到很多与化学有关的生活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阔思路,综合运用化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分析解决有关问题。
例如,“化学与生活”模块以日常生活中的化学问题为线索,介绍化学知识及其应用。在教学中要联系化学在健康、环境、材料等方面的应用,创设生动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通过调查、讨论、咨询等多种方式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理解和处理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又如,“化学与技术”模块以资源利用、材料制造、工农业生产中的化学问题为线索,介绍化学知识及其应用。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课程内容,充分利用当地各种条件,组织学生开展参观、讨论、观看影像、听报告等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实际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认识生产、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技术问题。
四。教学中反思:
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以及达到的效果,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调整设计思路和方法,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在前面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当学生争先恐后地展示自己所设计的实验方案,并要求用实验验证,而且很多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来评价其他同学的设计方案。同时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思路和热情,我及时调整自己的教案,一起到更好的引导效果,实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在我精心设计的问题的引导下,学生思路清晰了,课前预期的目的基本达到。
根据课堂上的具体情况,经过我适时地调整,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学生能够结合实际高频率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的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五。教学后反思:
教学后的反思——有批判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在课堂教学实践后及时反思,不仅能使教师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再次研究教材和学生,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而且是将实践经验系统化,理论化的过程,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认识能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 通过反思《物质鉴别的复习课》,对这一课进行全面反思后,我认识到要善于处理好教学中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巧妙地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及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才能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新精神,使每个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4
新课程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rdqu;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这是广大教师课堂教学中所要积极探索的问题。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力图尝试指导学生使用这种方式进行学习,通过用设计实验的方法进行化学探究,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让学生明确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同时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生产经验相联系,让学生体验化学学习的价值,增加学习化学科学的'兴趣。
一、 教学中值得发扬的方面
1、本节课在设计思路上和课堂实施过程中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焰火表演、氢弹爆炸、煤炭和溶洞形成等)引课,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大胆猜测影响反应速率的外因到设计探究实验来印证假想,最终总结出结论的过程中,学生完成的比较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动手、用脑的过程中体验和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称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老师则是组织者、引导着和合作者。
2、本节课教学拟采用指导发现与问题解决相结合&rdqu;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化学学科生活‐化学‐社会&rdqu;的教学思想,即从生活中发现化学现象,抽象出化学理论或用化学原理去解释,回归生活并利用理论为社会服务。
3、课后小调研课题的模块的设置,有助于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关系,既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又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 教学中反思不足的方面以及后期需要加强的措施
1、由于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由于受到时间的限制不能充分展开,以及部分学生的探究能力有些薄弱,不能很好的进行探究过程,这有待以后进一步的训练。
2、部分学生对比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较弱,不能很好的完成影响反应速率因素的总结,今后在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和培养,帮助他们掌握物质的一般性和特殊性,从个别事物到一般事物的认知规律。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5
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它如同一股春风,给基础教育带来了春的气息,带来了勃勃的生机。同时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面对新课程、新教材,教师应如何应对,以促使学生开展新的学法呢?作为新形势下的一名化学教师,我们必须作出深刻的思考。
一、全面、深入地理解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特点
旧的课程环境下,教师的工作任务是教书育人,定位于“传道、授业、解惑”,师生之间俨然一副师徒关系,从古至今信奉“师道尊严”,教师的作用被局限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修筑的围城里,因此教师只要“照本宣科”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与单向的逻辑思维使学生更加脱离现实生活,也使学生很难有所创新,这种背景下教师既难“教好书”,更难“育好人”。
而新课程注入了新的教学理念,许多条件促使教师角色发生改变:一是教师评价体系的变化,旧课程中评价一节课是看教师教的怎么样,而忽视了学生学的怎么样,新课程更加强调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评价的侧重点更趋向于教师怎样有效地引导学生,促进学生学习有所为,要求建立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二是学习方式变化,学生由原来忠实的听众变为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者。三是课程资源由学校、书本扩大到社会、实践活动。四是关注学生的范围变化,过去重知识、轻能力、丢情感态度、只看分数,现在要求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这些都促成了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教学理念,也应该发生新的变化。
二、转换自身角色,优化课堂教学
每个学生都是复杂多元的个体,每个教师在学生面前、在教学中也扮演着多重角色。新课程实施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有不如人意之处:其一是不清楚自己应扮演什么角色,比如高中化学第二册《工业合成氨》一节,本应由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前面所学过的平衡理论知识去自学、讨论合成氨的适宜条件,有的教师也可能担心学生理解不了,还是用大量的时间去讲授,硬是把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灌输给学生,学生听的累,他们失去了自己对理论感悟的思考时机,这时教师把自己还是定位于“传声筒”。其二是教师引导者的身份不到位,比如高一第一册《环境污染》一节,教师大多能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所知道的环境污染,但没能深入引导:我们能不能把自己身边的一些对环境污染的现象及原因,介绍给大家呢?如果教师加上这样的引导,可以使学生强化他们观察生活、表达生活、感受生活的能力。其三是教师没有扮演好合作者、参与者的角色,课堂中大多有分小组讨论的环节,教师布置好讨论的内容之后自己在一旁“袖手旁观”,没有真正参与到学生的讨论活动中去。这些都表明教师在新课改中自己的角色还没有演变到位,那么要适应新的形势,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我们必须转换自身的角色,以积极的心态去迎接新课改。
三、引导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是当前中国教育全面变革的主旋律,而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最后还是要落实到教育工作中。因此,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方法与艺术,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水平以及学生之间的差异来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进程,并根据教学进程中的具体情况来激励学生的创新思维。
1、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和尊重学生的个性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心理研究表明,学生在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有创造性的活动。因此,教师必须发扬民主,在课堂上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人格,使学生获得心理安全。其次,教师还必须建立开放的教学环境,要在时间和空间上开放,给学生自由探索的时空。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假设推理能力
想象能力和假设推理能力是创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是在分子和原子的层面研究物质的科学,因此,要把宏观和微观思维相结合,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能力、假使推理能力。教师可通过“构—性—制—用”、“构—位—性”等关系,让学生展开想象。例如,学生知道氮分子的结构为氮氮叁键,性质不活泼,则可让学生想象,如果氮分子没有叁键,空气的成分将如何变化?又如,让学生根据氟原子的结构去推测氟气的性质。
3、加强实验教学,重视研究性学习
化学实验贯穿于化学教学的全过程,实验本身就是一种探究性活动,具有创造性。因此,化学实验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作用尤为突出。
首先,我们应该抓住实验现象的多变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例如,Cu和浓H2SO4反应制SO2的实验中,学生往往观察到生成黑色沉淀,教师可以马上追问:黑色沉淀是怎么产生的呢?问题的提出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理,学生们各抒己见,查资料、上网、实验等,不知不觉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大大加强。
其二,让学生亲自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再如,在讲第一册《氧族元素》时,讲到浓硫酸有一种重要的特性—吸水性,书上没有演示实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要求学生设计既安全又能说明浓硫酸吸水性的实验。经过学生的思考,得出了许多可行的实验方案。如:在一只小试管里加入5ml饱和氯化纳溶液,在该溶液里加入2ml浓硫酸,立即析出氯化纳白色晶体。因此,在安全范围内大胆让学生自我设计、进行实验,自行探索,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空间,同时会有惊奇的发现,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着创新。
其三,通过对课本的实验改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例如:我们在做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时,同学们对原实验的改进是: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浓HCl和稀HCl,同时放进大小相同的Zn粒,迅速塞好带玻璃管的橡
皮塞,(玻璃管上端系一塑料袋,袋内不留空气),2分钟后,盛有浓HCl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可膨胀70—80ml,而盛稀HCl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却膨胀不到10ml,经过改进,实验可见度大,对比性强,定量性好,需要说明的问题简单明了。
四、以变革课堂教学为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实施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教学,为学生提供科学探究的机会,增强学生参与科学探究的欲望,增进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提高学生探究所需要的能力。例如:我们学习物质燃烧的条件时,可以先让学生进行猜测:火柴点燃后是否一定能燃尽?实验试验:把火柴点燃后,摆放成各种姿势(竖直、斜放、平放等)进行燃烧实验。
发现问题:火柴点燃后竖直向上,火柴不能燃尽。
作出解释:竖直向上燃烧的火柴,火焰对其下部(接近燃烧处)有预热作用,这样会把其中的水分蒸发出来,水气上升使火焰温度降低,上升的水气又有隔绝空气的作用,最终使火焰熄灭。
验证解释:如把火柴烘干后点燃,都能烧尽。
得出结论:物质燃烧的条件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且要有充足的氧气。
探究式教学,重在探究,贵在引导。学生是探究的主体,要让学生积极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去,为学生创造一个动手动脑、探索研究的平台,给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在探究过程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使化学教学充满活力。
五、造就良好心态,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学生不仅要有牢固的“双基”、较强的能力,而且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教学中,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教育,要培养学生具备严谨的作风、良好的习惯、顽强的毅力和必胜的信心等科学品质。例如,要求学生解题时要格式规范、书写清晰、表达准确、思路严谨,单位和有效数字符合规定;测试时要施考正规;讲评时,要全面剖析学生心理因素、不良习惯等所造成得失分;组题时,设计一些有陷阱、干扰因素大的题目,给学生提供接受挫折的机会,锻炼他们坚韧不拔的信心。这样,可以使学生终生收益。
总之,新课程改革给我们的化学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我们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作为化学教师,我们更需要端正教育思想,提高自身的素质,并加强对学生的要求,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培养出更多的、新型的、符合时代需要的人才。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6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的化学教学,就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化学教学。根据准备性原则,任何学习都必须在一定的学习准备的前提下进行。可以说初中的化学教学是高中的化学教学必需的学习准备,高中化学教学是初中化学教学的延续和提升。
一、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搞好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有利于学生的后继发展,培养真正既具有丰富知识、又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合格加特长的高素质人才;有利于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式,推进课程改革;有利于改变不同学段各自为战的弊端,加强学段联动,实现初高中教学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也有利于实施新课程改革,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由于初、高中化学教学的目的、目标不同,初、高中两个阶段的化学教学内容,既有所分工,又要互相衔接。正因为如此,对具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的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不仅具有很大的挑战性,而且对于完善化学教学的系统性和连续性,也有着积极的作用和影响。所以,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初高中化学课程教学的衔接成为高中化学教学中值得关注的问题,将初高中化学教学有机地衔接起来,是缩小初高中化学教学的差距,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效果的必要步骤和手段。
二、存在的问题分析
1.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这几年教材变化很大。经过多年的教材改革,初高中教材的严重脱节,已有所改进,但目前初高中教材中还有知识的断裂层和重复面。而教师往往在短时间内很难把握这些变化。总之,由于初高中都全面使用新教材,执行新课程方案,对初高中教师在短时间内认真“备教材”带来难度。
2.初中阶段的化学针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主要学习感性的、比较浅显的化学基础知识,是对全体初中生进行最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入门”教学。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的化学教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化学教学,将初中阶段化学的知识加以综合、概括和提高。化学学科既具有阶段性和差异性,又具有连续性和统一性。只有将初高中的化学教学有机地衔接起来,才能构建一个科学、完整的实施素质教育的系列。
初中化学内容学生没有一个很好的化学内容的知识体系。因此对于刚进入高一的学生来说,普遍感到高中化学较难学,内容抽象微观,不易理解,经常有学生反映即使把教材的内容全看会了,一到练习时还是不知道该怎样应用;许多高中教师也反映初中毕业生所掌握的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高中化学课程学习所需具备的要求有一定差距,高中化学教学难度大。
3.随着近几年教育体制的改革,大部分地区将初中、高中分校而设,教学中“备学生”环节初高中严重脱节。加上初中与高中教师之间缺乏交流,这样的一种情况,使得中学阶段的化学教学各自为阵,高中不知道初中教了些什么,反过来说,初中不知道高中需要什么,要求初中作好什么准备。有种“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感觉。因为许多高中老师不太清楚初中的教材、教学流程及教学方法等,很容易造成教学上脱节的现象。这种不衔接给化学教学工作带来了困难,也成为了学生发展的障碍。
4.同一年级的学生在基础知识、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上各不相同。为了让学生有个共同的学习起点,并能尽快适应高中化学学习的要求,帮助他们进行知识整理,温故知新,着重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的指导,进行初高中衔接教学十分必要。
三、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策略
1.教材的衔接
随着多年中学化学教学者的共同努力,随着化学新课标的实施,初高中化学教材衔接情况比以往有较大的改善。
初高中化学教材中都有的知识面,不能说只是简单的重复,虽然初高中涉及的知识面有很多相同部分,但有些知识的深度以及对学生的要求是不同的。例如,初高中都要求了解金属的腐蚀和防腐,但初中只要求学生了解金属腐蚀需要的条件,如水和空气等,并以此推出防腐的条件即为隔绝空气或水,而高中对金属腐蚀的认识要求是从原电池角度深入的,要求学生清楚纯净的金属并不容易腐蚀,不纯净的金属内由于形成原电池的正极与负极,因而使腐蚀的速率加快,并要求会书写电极反应式。显然在要求上高了许多。
当然,有些知识点初高中教材的编写中并没有明显的深度区别。例如原子结构模型史等,高中老师就没有必要累赘复述了,往往是高中教师并不清楚这些内容是初中已经学习过的,花费大量时间进行重复教学,造成教学效率降低。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对于高中化学教师来说,一定要把握好初高中对于知识点具体要求的层次,把握好教学的深度,不能一堂高中化学课与初中的没什么区别,也不能完全脱离学生已有的初中化学知识,拔得太高。高中老师尤其不能把学生的起点想得太高,认为有些知识初中已经学过,高中与初中是重复的,学生应该已经掌握,高中可以一笔带过,甚至不讲,其实不然。一方面由于初中化学知识以
识记为主,学生为了应付中考,往往只是临时记住而已,不是真正理解,所以,在高中教学中不能忽视初中已学过的知识。
2、教学策略的衔接
教学方法上的差异是决定学生由一个学习环境到另一个学习环境适应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初高中教学方法上存在的衔接问题。主要表现在:
(1)初中课程改革以后,一部分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平等对话和交流互动,重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上有了很大的改进。学生在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法的具体实施上也有了明显的改进。和初中相比,高中化学教学由于受到内容多、课时紧等的限制,教学方式改革发展不均衡,教师满堂灌、教法陈旧单一的现象普遍存在。这样,学生由初中很活泼的课堂教学环境走进高中相对死板的教学环境,便产生了很大的不适应。课改的深入实施而形成的初高中教育教学(此文来自)上的差异,影响着学生对高中知识的接受。
(2)相反的是,有部分教师由于受困于现在中考的压力,往往采用的是应试的教育,特别是一部分教师并不是化学专业毕业的,而是物理或生物专业的,对化学知识知之有限,所以教师在讲解较多知识点时常采用灌输式的讲解方法,使许多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化学的解题技巧和方法。进入高中后,随着教材内容的加深,量的增加,一部分学生就表现为很难及时跟上。
(3)一部分高中教师没有教过初中,甚至没有听过初中的课,对初中教学知之甚少。而教师的教学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这就使相当一部分学生在知识难度增加的压力下又加上了教法的不适应,从而从高中一开始就出现了掉队现象。
(4)迫于中考的.压力,往往会出现与课改要求不和谐的现象,也即应试现象。初中由于化学内容少、知识浅,并且各种考试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课内内容的考查,所以,许多教师通过给学生圈范围,画重点,让学生死记硬背,通过大量练习的突击,都可以使学生获取高分。许多学生平时没有好好学,甚至根本不理解教材的内容,到考试前突击一下也能够过关。所以这些学生以为学习化学就这么简单,但是到了高中才发现,学化学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当碰到考试及平时教学、复习的方法大变时,便感到明显的不适应。
(1)整体把握教学方法
通常的化学教学方法有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演示法、自学法、情境教学法、发现法等等。“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化学教学各阶段教学方法的选择、衔接,是有客观规律可循的。而具体某一堂课,教学方法则是一个开放的、活动的概念,是一个不断开拓、发展的过程。因此化学教学不可拘泥于某种单一方法,把具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整合,作为实现化学教学总目标的一个个梯子,将随着各阶段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化学教学方法类别多种多样,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优化组合各种教法和学法。化学教学方法受一般方法和教学方法的指导,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方法、手段归根结底是为目的任务服务的,完成不同的目的任务,必定要求不同的方法。比具体的“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等更为重要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积极性的方法和教会学生掌握适合自己学习化学的方法。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水平呈半成熟、半幼稚性。他们自主学习能力和意识逐渐加强,因此教师要运用不同的教法,指导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提高认识,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而高中学生生理和心理均趋于相对成熟与稳定,观察力、记忆力、思考力、想象力得到极大提高,各种思维方式也迅速发展,自我意识高涨,价值观开始确立。因此高中教学应重在学生“学法”的指导。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目的和需要创设独特的学习方法。
(2)调整教学的方式方法。
我们应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学习心理需要适当调整自己的教学的方式方法,坚持循序渐进、直观化的教学原则促进思维的过渡、实现教法的过渡。初中教学的共性特点是直观形象,所以在高一的起始教学中更充分利用实物、图表、模型等直观教具以及幻灯、录像、电脑等教学手段,同时加强思维训练,减少学生理解过程中的障碍,并可以结合当前的社会热点,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社会、生活、经济有着重要的联系,以此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及学科素养。如讲授卤代烃时,介绍DDT从获诺贝尔奖,振兴农业,到逐渐被限制取消,介绍氟利昂破坏大气臭氧层;讲授蒸馏装置内放置沸石,起到防暴沸作用时,介绍同学吸取家庭煮牛奶豆浆的经验,增加感性理解;讲授石油化工知识时,介绍加油站97号93号汽油及0号柴油的区别;讲授苯、甲醛时,介绍这些物质对人体的不利影响等等,让学生觉得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从调查中可知,学生对于一些微观的、抽象的知识掌握得不是很好,例如有关原电池的许多知识,如何让学生在没有知识基础的情况下掌握好,一直是高中教师的难点。如果教师能够化抽象为形象,学生就相对容易接受,例如通过比喻的方法,我们可以把原电池装置比喻成一辆公交车而把移动的电子比喻成上下公交车的乘客。电子在电极上得到或者失去,就相当于是乘客在公交车的上客门或者下客门进出。如果这辆公交车在使用时,乘客们在同一个门的地方既可以上车又可以下车,那么乘客们在门口拥堵,速率较慢,也就是化学反应速率慢。如果这辆公交车的两个门一个只管进,一个只管出,那么没有
了拥堵现象,速率就大大加快了。还可以进一步的加强比喻,把公交车内乘客的移动比喻为导线内电子的定向移动,把公交车外比喻为广阔的电解质溶液,乘客们可以自由的选择登上公交车等等。
(3)安排衔接授课计划。
熟悉初高中的化学教材,研究课标中对各部分知识的要求情况,找准初高中化学的衔接点,确定新学年开始的授课内容并制订出授课计划,注意把握授课时机和尺度,通过相关初中化学知识的复习,作好初高中的衔接,让学生能从更高层次上来准确理解高中化学知识,并使所学的内容有利于高中化学的学习。此外,高中化学中涉及了不少数学、物理和生物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如有机化学中氨基酸、多肽、蛋白质方面的知识等等。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还要认真研究化学知识与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衔接关系。这一切,最好自己有一个授课计划,以便备课时能及早关注,不轻易放过关键的一些衔接点。
(4)制定分层教学目标。
立足于大纲和教材,了解学生差异,尊重学生实际,采取“区别对待、分层施教”的教学策略,有区别地制定分层教学目标,控制课题的大小、难度、快慢和深度等,组织分层练习,即因材施问、施法(方法)、施练,使每个同学在刚接触高中化学时,就能人人喜欢化学。目标分层可激发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使优等生得到更高层次的发展,成为“领头羊”;也可保护相对较弱的同学的积极性,使中等生或“学困生”的学习成绩得到显著提高,获得成功感。“教育的作用不是‘补短’,而应重在‘扬长’。只有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力,让每一个人都找到努力的方向,体验到成功的教育才能真正体现教育的真谛。”如上课的问题训练要注意每位学生的有效参与度,一开始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能离学生已有知识结构太远、太难,问题与问题之间的思维梯度不能太陡,要注意避免脱节、跳跃,提问的速度不能太快,要确保学生有充分的讨论机会,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
(5)控制授课节奏。
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初始应控制进度,不能求快而增大学习难度,要注意化学知识的相互关联,高中化学知识要涉及初中的内容,甚至很多地方是初中知识的延拓和提高,往往不是简单的重复。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有必要正确处理好二者的衔接,深入研究两者彼此潜在的联系和区别,做好新旧知识的串联和沟通。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应在学生旧知识基础上,恰当地进行铺垫,减缓坡度,分解教学过程,分散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已有的水平上,把握最近发展区,通过努力能够理解和掌握知识,并引导学生对知识加以区别和联系,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对于知识含量较大,学生掌握效果不佳的部分内容,教师必要时应进行梳理,作表格化、类化、链式递进的处理等,使内容易懂易掌握。而认识发展理论告诉我们,学生对知识的积累,分析能力的提高在不同阶段都是循序渐进的,所以我们老师在处理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维时,可以将思维的目标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循序渐进的环节,让学生的思维水平从形象思维沿着小坡度的台阶向抽象思维慢慢提升。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按照原有认知结构一认知冲突一新的认知结构的基本环节进行教学。[21]根据教学理论,一切新知识的真正获得都是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所影响的学习是不存在的。例如分散系概念的教学,首先激活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在此基础上设计问题:以上混合液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如果有一种难溶固体放入水中,然而沉淀微粒直径非常小,用肉眼无法观察,那么这种混合液还能叫悬浊液吗?让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探讨而建立新的认知结构:通过微粒直径大小这个本质来区分不同的分散系,并加入胶体的概念。最后用丁达尔现象来检验不同分散系内的微粒直径差别。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7
匆匆一年,又一届高三学生迈进了自己理想的大学,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看着学生远去的身影,回忆这最后半年的悲欢离合,内心颇感惆怅。本学期担任高三两个班级的化学教学工作,这两个班是学校的特快班,名校生皆出自这些班级,作为学校的中流砥柱,深感责任重大,丝毫不敢放松自己。现将这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研究信息,把握方向
进入高三,也就是高中和大学的转折点,到底该怎样着手进行化学总复习,复习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这决定了是否能顺顺利利考上大学,实现人生理想。而这也是刚刚进入高三的同学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教师在高三化学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必须对一些信息进行研究,从中领会出潜在的导向作用,看准复习方向,为完成复习任务奠定基础。
1.研究近年高考化学试题。纵观每年的高考化学试题,可以发现其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始终保持稳中有变、变中有新的原则。只要根据近几年来新课标和全国各省高考形式,重点研究一下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就能发现它们的一些共同特点,如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等,因此开学初我们共同研究了十年高考,把握命题方向及命题特点,从而理清复习的思路,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
2.关注新教材和新课程的变化。与以往教材、课程标准相比较,现在使用的新版教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内容的调整,实验比重的加大,知识的传授过程渗透了思想和方法,增加了研究性学习内容、新科技和化学史等阅读材料。很显然,这些变化将体现在高考命题中,熟悉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这些变化,将有利于把握复习的方向和深难度,有利于增强复习的目的性。
3.熟悉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考试说明是高考的依据,是化学复习的“总纲”,不仅要读,而且要深入研究,尤其是考纲中变化的地方,以便明确高考的命题指导思想、考查内容、试题类型、深难度和比例以及考查能力的层次要求等。不仅如此,在整个复习过程中要不断阅读,进一步增强目的性,随时调整复习的方向。
二、摆正关系,抓纲务本
1.教材和复习资料的关系。教材是化学总复习的根本,它的作用是任何资料都无法替代的。在化学总复习中的抓纲务本就是指复习以考试说明作指导,以教材为主体,通过复习,使中学化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并在教材基础上进行拓宽和加深,而复习资料的作用则是为这种目的服务,决不能本末倒置,以复习资料代替教材。
2.重视基础和培养能力的关系。基础和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基础,能力就缺少扎根的土壤。因此,化学总复习的首要任务之一是全面系统地复习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通常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分成五大块: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基础有机化学、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如对化学概念、理论的复习,要弄清实质和应用范围,对重点知识如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等要反复记忆不断深化,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等规律性较强的`知识,则应在化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总结、归纳,使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结构化、规律化,从而做到在需要时易于联系和提取应用。
三、多思善想,提高能力
1.精读教材,字斟句酌。系统复习,自始至终都应以教材为本,注意知识的全面性、重点性、精确性、联系性和应用性。对中学(初、高中)化学知识和技能都要一一复习到位;对教材中的关键性知识(我们常说的考点),进行反复阅读、深刻理解,以点带面形成知识结构;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使用和描述要科学、准确和全面。
2.学会反思,提高能力。能力的培养是化学总复习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它通常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计算能力,其中思维能力是能力的核心。值得注意的是,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有意识的培养。因此,在复习过程中,特别是做题、月试、周测后,要常回头看一看,停下来想一想,我们的复习有没有实效,知识和技能是否获得了巩固和深化,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要善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复习和解题训练,而不是做完练习题简单地对对答案就万事大吉了,而是进一步思考:该题考查了什么内容,其本质特征是什么,还有其他更好的解法吗?对典型习题、代表性习题都指导学生整理到错题本上。
四、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1、高考题,研究不够,更不透,导致我的教学经验不足,对教材的把握和知识内容体系的“度”的控制,以及教学进度的掌握均存在一定的缺憾。导致学生基础知识遗忘率高,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的也累。
2、对学生,课下辅导不够。本人,不善于抓学生,都是凭着自愿学习为主,然而学差生一定是自制力差,就需要老师的狠抓。
以上是我这学期在教学上所做的一些工作,有一定的不足之处,愿以后更进一步。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8
一、认真处理好初中高中课程的衔接。
高一化学是处于初中化学教学承上启下的一个重要阶段,初高中化学教材衔接始终是高一化学教学中要面对的问题。如果衔接不好,使他们过早地失去对化学的兴趣,甚至打击他们的学习信心,学生的成绩就会下滑,而一蹶不振,我认为只要抓住了高一,也就抓住了整个高中。
初中高中课难于衔接是由于教材、学习方法及课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做好基础知识衔接,实现化学平稳过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化学用语
2、原子结构与原子结构示意图
3、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4、物质分类与酸碱盐相互的关系
5、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与技能
6、化学计算能力
7、高中化学学习方法和要求介绍
二、教学中“度”难以把握
教改后高中的化学虽然整体内容略有减少,但却更注重实际知识的应用,化学和日常生活的联系,整体难度并没有降低,而是有所增加,尤其是高一年级,新课改后,在高一化学新教材中几乎安排了中学化学中全部的知识模块。
新教材重实验,利于探究性学习,理论知识很少,只提供了基本框架,而相应内容必须由教师引导和补充,这就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到底补充多少知识,补充到什么程度,没有统一的标准,容易造成两个极端。对无高三经验老师因为对旧教材不熟悉,使得他们认为没什么可补充的,这样会造成容量不够,而有高三经验老师因为全面的知识积累,经常会凭借增加已有的高考复习经验,大量进行补充,这将会造成课程容量大,教学进度慢,课时不够,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等问题。我个人认为这两种处理方式都是不可取的,折中处理,拓展不能“一步到位”。
三、 处理好探究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强化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意识”
探究教学是新课标大力提倡的教学方法之一。各种传统教学法是前人不断总结得出的经典教学方法,与探究式教学方法无所谓谁优谁劣,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探究式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主动思考和主动探究,传统教学方法也不排斥学生的主动参与。例如,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归纳知识点,利用教材中的思考和交流,学与问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通过观察,让学生总结说出现象,做出结论等。探究式教学法所花费的时间长,需要投入较大的`精力,教师不可能所有知识点都用这种方法。 在这近一个学期的教学活动中,自己深深意识到教学过程是一个双面过程,让学生活动占主导地位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大有帮助。因为现在高一学生学科多,学习负担重,大多数学生对所学过的知识点和所讲过的典型方法遗忘现象比较严重。例如,高一化学第二次月考,有一道书里四个方程式试题,方程式是课本及练习中常出现的,是送分题,而得分并不高。这说明学生课后没及时巩固,因此要特别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实践证明效果很好。
四、 认真处理好教材,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的培养。
新教材一味减少知识点,删减有价值的内容,实践教学与专家的设想出现了矛盾,我了解到很多学科存在这个问题,教学一线的教师其实比专家在“如何使学生能理解或掌握一些知识,培养相关能力”方面更有深入了解,而且绝对结合了不同学生的实际。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在备课过程中一定要回顾所教学生初中使用的教材,了解初中相关知识体系,对一些概念要做重建工作。备课是要经常查阅一些相关的资料和书籍,用来充实课堂的教学,尽量把一堂课上得充实些。
很多学生学习后,存在很多的问题,许多知识点不理解,通过批改作业及与个别同学交谈得知,认为初中化学很容易学,所以就不太重视化学学科的学习及方法提炼,没在化学上多做一些练习和巩固,还以初中化学的学习方法学习高中的化学,这就要求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古人说:授人以鱼,只备一
饭之需,授人以渔,则可终身受用。实践证明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是一项艰苦的劳动,要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决不能操之过急。在高一对学生设的问题台阶不要一下子就很高,而是他们能上得去,以防发生两级分化。要通过引导,教会学生从比较中学习。如习题课,讲解试卷,练习册等,发现相似,寻找规律,逐步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在平时训练中不断找出好的学习方法。
以上谈了我在实施新课程教学实践后的一些问题与反思,这些问题可能是就课程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虽然我不知新课标走向如何,但我能肯定地说这些不可能是新课改所期望的,但课改必须进行到底是必然的。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9
一、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首先,知识、能力、情意三类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精选
。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要透彻,分析要细腻,否则直接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并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埋下祸根。譬如,教师在讲解“物质的量”时,如果对“物质的量、微粒数、摩尔质量等”讲解的不透彻,例题训练不到位,学生在后来的学习中就经常出现定义和概念的判断错误的现象;对学生能力的训练意识要加强,为了增加课堂容量,教师往往注重自己一个人总是在滔滔不绝的讲,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引导训练,导致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下降;还有一个就是要善于创设化学情景,做好各种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发挥想象地空间。如果仅仅局限与对化学概念和原理的生硬讲解,一方面让学生感觉到化学离生活很远,另一方面导致学生对化学学习能力的下降。课堂上要也给学生创设暴露思维过程的情境,使他们大胆地想、充分的问、多方位的交流,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从一个知识的传播者自觉转变为与学生一起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所以教师要科学地、系统地、合理地组织化学教学,正确认识学生的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层次,采用良好地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地观察,实验,思维等实践活动,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一体的课堂教学。
其次,对重点、难点要把握准确。教学重点、难点正确与否,决定着教学过程的意义。若不正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意义;若不明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方向。在化学教学活动开始之前,首先要明确教学活动的方向和结果,即所要达到的质量标准。因此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是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方法的依据,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和方向。在教学目标中一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如果已经非常明确,但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往往出现对重点的知识没有重点的讲,或是误将仅仅是“难点”的知识当成了“重点”讲。这种失衡直接导致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的下降。
最后,师生的达标意识要强,达成度要高。对一些知识,教师不要自以为很容易,或者是满以为自己讲解的清晰到位,没有随时观察学生的反映,从而一笔带过,但学生的认知是需要一个过程,并不是马上就接受。所以我们要随时获取学生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方式和思路,准确流畅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达到共识。
二、对教学技能的反思
其一,讲授正确,语言规范简练。良好的语言功底对一名一线教师非常重要。物理学是有着严密逻辑性的学科,首先不能讲错,推导流畅,过度自然。其次,语言(普通话)要规范简练,表达清晰,语气抑扬顿挫,充满热情和感染力,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其二,板书精当,书写工整。好的板书有助于将教学内容分清段落,表明主次,便于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体系、重点。所以板书要布局合理、提纲挈领、层次清楚、端庄大方。作为一名新教师,开始时缺乏些粉笔字的经验,没有考虑到让全班学生都看清楚,特别是没有考虑到要合理地使用面板,往往板书小、草、乱,以致影响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情绪。有的老师为了强调某个感念或它的某个特征,往往重复在一些字句下面加点、加圈、加波纹线,“五彩缤纷”,致使版面很不整洁,有损于美育教育,记得笔者的高中物理老师能信手在黑板上画一个非常圆的圆,我们由此对他十分佩服。此外,板书难免有错漏,我们写好后要复看一遍,有错的能及时修改,错的地方不要用手掌随便一抹,否则黑板就成了“花脸”。板书又快又好,应当是努力的目标。同时老师也要练就一些作图的基本功,学会如画直线,画圆,画各种姿势的小人物等等。
其三,教具的使用、实验操作熟练,规范。教师在上课之前应对教具和实验仪器功能了如指掌、使用轻车熟路、操作规范得当,避免在演示时操作不熟练,或是操作错误。在学生实验之前,教师自己一定要熟悉各种实验的要领、操作规范。
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认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过程(活动)以及支持这些教学活动的观念、假设进行的积极、持续、周密、深入的自我调节性思考。回顾这两年多来的的教学,经过教学反思,留自己之长,取他人之长,踢自己之短,扩大自己的专业和理论视野,促成自身专业化发展和个人教学风格的形成,使自己不断成长,尽快从经验的迷宫走向智慧的殿堂。
三、对教学方法的反思
第一,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两头。班级授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能照顾到绝大多数同学的因“班”施教,课后还要因人施教,对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要提优,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加强课后辅导。记得有人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教师对好学生的感情是不需要培养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有意无意地将太多的.精力和荣誉给予成绩好的学生,教学的重心向成绩好的学生倾斜,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视为差生,对他们关注的太少,教师缺乏对他们的鼓励和帮助,好像他们就是来“陪读”的,从而使得好的学生昂首阔步,越学越好;有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信心不足,越来越差,直接导致整体成绩两级分化,对后进生也是一种损失,所以教师要特别注意不要让所谓的差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第二,学生的参与意识强,主体作用明显,有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注重学法指导。中学阶段形成物理概念,一是在大量的物理现象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其次是在已有的概念、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演绎推理得到的。学生只有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给他们以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充分经历观察、分析、推理、综合等过程,才能完整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及其外延,全面地掌握规律的实质,与此同时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体现其学习的主体角色。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角色,应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而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就必须加强学生在教学这一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主体参与。
第三,教学方式形式多样,恰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科技的发展,为新时代的教育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平台,为“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加墨水”的传统教学模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老师除了采用对学生提问,分组讨论,要求学生查资料,写小论文等等传统的教学方式之外,还可以适当的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如网络、投影仪、录音录像、制作多媒体课件,特别是制作复杂化学过程的演示动画等视听设备和手段,它除了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视觉上的冲击以外,更重要的是可以表现客观事物和各种化学现象,能在短时间内展示事物的运动和发展的全过程,为学生提供大量而丰富的感性材料,突破传统教学手段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能将传统教学手段不能表现的许多现象和过程进行形象而生动的模拟表现,它是传统教学手段的补充和延伸,两者协调配合,就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因而广泛地被广大的教育工作者采用。在新形势下,教师也要对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和教学技能,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水平,特别是加强一些常用教学软件的学习和使用是十分必要的。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向学生渗透化学的常用研究方法和思想。。学生如果对化学问题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将对化学知识领会的更加深刻,同时也学到了一些研究化学问题的思维方法,增强了学习能力。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10
本课时是高中化学教材化学1第四章第二节。本章位于元素周期律知识之前,是整个高中阶段中较为全面、详细地学习和研究一族元素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章。因此,这一章是后面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知识的重要基础。关于卤素性质的内容,是通过氯气的性质、用途和实验室制法的.介绍,及与其它卤素性质与氯气性质的比较,从个别到一般逐步地、客观地展现这一族元素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所以说,氯气的性质和用途是认识卤素性质,进而建立“元素族”这一概念的入口,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学生虽然学习了《金属元素》一章,但是对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方法还没有完全形成。学生习惯灌输式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不注意应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缺乏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准确、合理的加工处理,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缺乏主动参与、科学探究、勤于动手,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不能很好地用联系变化的观点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11
时间飞逝,一眨眼又到高三,面对希望走向名校的学子、家长,我深感责任重大,教师是摆渡人,要载着学子到达成功的彼岸,然后再回头接着渡人。而摆渡人也要做到审时度势,以最佳的路线最短的时间最轻松的方式完成这次摆渡。自xx年使用新课标卷以来,高考化学试题难度逐年提高,现结合所带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年级组的统一部署,将半年来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研究高考化学试题
纵观每年的高考化学试题,可以发现其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始终保持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原则。从高考题中研究将来高考的走向,猜测出题范围,明确复习方向,对高考备考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关注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变化
熟悉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变化,将有利于把握复习的方向和深度难度,有利于增强复习的目的性。这就要教师时刻保持学习的心态,不断给自己充电,不断吸收新的知识,做到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教授给学生最先进、最科学的知识。
三.熟悉考试说明
考试说明是高考的依据,是化学复习的“总纲”,就好比考试之前已经知道了考题,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更有利于把我考试策略。因此,对于考纲,不仅要读,而且要深入研究,尤其是考纲中变化的地方,既然变化,肯定有考点,不然也不会特别指出变化,要特别强调。在整个复习过程中我不断阅读,进一步增强目的性,随时调整复习的方向。为将来的备考及时作出正确的`调整。
四.分析学科特点,增强复习课信心
化学虽属于理科,但又不同于数学和物理,它研究的是单个物质,进而扩充到一类物质,虽然可以知一反三,但细微的变化却是千差万别的,因此知识显得比较杂乱,无从下手。而且化学教材大多属于叙事式写法,例题少、公式少,但高考中的计算却在逐年增多,同时,该学科的学科特点明显,实验性强,化学用语多。针对这些,我从一开始就把打基础,强化学科能力放在了第一位。对于以后,要加强学生梳理知识的能力,学会记忆的方法。
五.向课堂要效率,向考练要效果
学生80%的时间都在教室学习,因此课堂仍然是复习的主阵地,丢了课堂就等于丢了复习。抓课堂是实施有效复习的关键,课堂效率的高低决定了学生成绩的最终好坏。我在复习中狠抓限时练习和综合考练。将作业根据题量和难度,让学生限定时间来完成。限时回答一方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学生应对考试的技巧,只有功夫下在平常,在考试中才能应对各种突发问题。
六.帮助学生端正心态,培养素质
绝大部分的学生或多或少均存在心理问题,学习的,生活的等等。而健康向上、勇于进取、自信自强的积极心态是搞好复习的重要保证,也是高考成功的关键。积极的心态有赖于平时的不断调整和锤炼。针对这些,我加强学生身上努力从这几个方面做工作:
1.正确对待考试。
2.合理安排学习的时间。
3.创设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
4.放平心态,成败均是经历。
存在问题:
1.在题的拓展和延伸上有时还不到位,需进一步加强练习。
2.习题选择不够精,需大量做题,选题,筛题。
3.学生的应试学习心理还有待辅导,功夫下平常,多跟踪。
4.学生的答题技巧还需要老师的进一步培养。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努力,使自己的工作和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12
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在中学教育体系中占重要的地位,不少同学认为化学知识较难掌握,成绩提高慢。与其他科目相比较,化学确实有着较为显著的特点,同时也是学习的难点。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清楚地强调这些特点,同时这些特点,使他们对化学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知道学习化学“难在哪里”;更重要的是,要针对这些特点,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化学”,这对他们学习信心地树立,成绩的提高至关重要。下面关于化学教学反思提出自己的观点。
一、多总结、多体会,善于发现问题善于发现问题,是实现“反思性教学”的首要任务。教学中的问题,往往具体表现在教师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在课堂上密切注视学生的'反应,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性,这个过程是教师课堂教学的核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对自己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的参与和反应等方面随时保持有意识的反思,并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使之达到最佳效果。总之,只有对教学各环节进行细心体会,才能发现问题,为进一步解决问题打好基础。
二、加强交流沟通,不断尝试改进尝试改进是在反思教学的问题所在后,教师对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所进行的主动寻求原因,并尝试改进、纠正和调节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表现在老师对教学各环节的用心体会,根据发现的问题寻求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据此有针对性地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尝试使用新教学方法或补助措施,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三、认真研究,勤于调整反思课堂教学中的“反思性教学”有效运用,还要求教师勤于调整反思,即观察、反思新的教学方法或补助措施的实际效果。可以说,调整反思是尝试改进的延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要研究原有的问题是否已经较好解决,如果已解决,教师则应针对尝试改进的成功方法,主动寻求进一步强化的方式和手段,以巩固自己已经形成的好的教学行为,防止原有问题再次出现。
实践表明,“反思性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首先要求教师对教学有自觉的意识,在不断尝试“反思性教学”过程中培养自己对教学活动的自我评价的习惯和能力。此外,教师反思能力结构中的自我监控能力与教学监控能力是相互影响、彼此促进的,以教学监控能力的培养为切入口,可以进而提高教师的自我监控能力,以及对教学过程进行修正和控制的方法和技能,同时养成对学生的敏感性。这样,教师的监控能力不断得以提高,面对教学过程中各种问题都可以应付自如。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13
高中数学新课程对于学生认识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文化价值,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教学,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反思如下:
一、充分认识新课改下教材发生的变化
1.新教材结构体系发生了变化
变化不仅在知识性、趣味性甚至在印刷版面上都做了有益的探索,如增加了名人科学家的知识背景简介、阅读材料、插图等新内容,使学生开阔视野,贴近生活,理论联系实际,还增加了不少与现代生
活密切相关的内容。
2.新教材对原有的数学知识体系进行调整
对原有的繁难问题进行了删减,对学生难以理解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分散处理。新教材最重要的编写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能动地学习和掌握知识,本质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创新。
3.新教材重视教学方式的多元化
教材就知识讲解分为“问题提出、抽象概括、分析理解、思考交流”。因此,首先,教师要更新观念,教学设计时刻突出一个“变”字,这也是教学中最为关键之处,教学方法要不断创新,突出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的方法上,教师提出问题允许学生质疑,不唯书本,不唯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其次,要重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教学不仅以其生动、直观、形象、新颖的特征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数学背景,如讲授正弦曲线、余弦曲线的图形、棱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都可以用多媒体来演示,同时能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提高讲解效率。在教学中,对于板演量大的内容,如立体几何中的一些几何图形、一些简单但数量较多的小问答题、文字量较多应用题、复习课中章节内容的总结、选择题的训练等等都可以借助于多媒体课件来完成,教学时省时省力。通过教学方法的“变”,使学生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个性得到发展,思维品质得到优化,达到会学习的目的。
二、充分突出课堂知识重点、化解难点是教学的重要内容
每一堂课都要有一个重点,而整堂的教学都是围绕这个重点来逐步展开的。为了让学生明确本堂课难点,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是整堂课的教学高潮。教师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或应用模型、投影仪等直观教具,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留下强烈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
如讲解《椭圆》第一课时,其教学的重点是掌握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难点是椭圆方程的化简。教师可从太阳、地球、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轨道,谈到圆的直观图、圆萝卜的切片、阳光下圆盘在地面上的影子等等,让学生对椭圆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为了强调椭圆的定义,教师事先准备好一根细线及两根钉子,在给出椭圆在数学上的严格定义之前,教师先在黑板上取两个定点(两定点之间的距离小于细线的长度),再让两名学生按教师的要求在黑板上画一个椭圆。画好后,教师再请刚才两名学生按同样的要求作图。学生通过观察两次作图的过程,总结出经验和教训,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自己得出椭圆的严格的定义。这样,学生对这一定义就会有深刻的了解。
在进一步求标准方程时,学生容易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化简出现了麻烦。这时教师可以适当提示:化简含有根号的式子时,我们通常有什么方法?学生回答:可以两边平方。教师问:是直接平方好还是恰当整理后再平方?学生通过实践,发现对于这个方程,直接平方不利于化简,而整理后再平方,最后能得到圆满的结果。这样,椭圆方程的化简这一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同时也解决了以后将要遇到的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时的化简问题。所以在一堂课上,教师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有利于重点突出、难点化解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三、充分关注学生课堂表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生对所讲内容的掌握情况。如在讲完一个概念后,让学生复述;讲完一个例题后,将解答擦掉,请中等水平学生上台板演。有时,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对他们多提问,让他们有较多的锻炼机会。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能热爱数学,学习数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围绕学生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让学生唱主角,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习的领路人。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要求,教师要精选例题,关键是讲解例题的时候,要能让学生也参与进来。教师应腾出十来分钟时间或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做做练习或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或解答学生的提问,以进一步强化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若课堂内容相对轻松,也可以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提出适当的要求,为下一次课做准备。
众所周知,近年来数学试题的新颖性、灵活性越来越强,不少师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难度较大的综合题上,认为只有通过解决难题才能培养能力,因而相对地忽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教学中直接把公式、定理、推论拿出来,或草草讲一道例题就通过大量的题目来训练学生。其实,定理、公式推理的过程蕴含着重要的解题方法和规律,教师没有充分展示思维过程,没有发掘其内在的规律,就让学生去做题,试图通过让学生大量地做题去“悟”出某些道理。结果是多数学生“悟”不出方法、规律,理解肤浅,记忆不牢,只会机械地模仿,思维水平较低,有时甚至生搬硬套,照葫芦画瓢,将简单问题复杂化。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过于粗疏或学生在学习中对基本知识不求甚解,都会导致在考试中判断错误。不少学生说:现在的试题量过大,他们往往无法完成全部试卷的解答,而解题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熟练程度及能力的高低。
由此可见,在切实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中同时应重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培养。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反思,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新课程理念就是要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培养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扮演引领角色,学生才是主角。只有学生充分“动”起来,我们的课堂才能“活”起来,数学课堂教学才会有声有色,新课程教学才得以体现。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14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知识不断创新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中,教育传递人类知识的功能必然更多的为信息系统所替代,教育的根本意义和价值进而落在了培养创新能力上。而化学是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它以大量的实验为基础,形成了坚实的理论体系,然后应用于广阔的科技空间。虽然化学属于理科,它有着很大的文科特点:内容多、知识碎,大多是实验结论,有不少知识只能知其然,而无法探究其所以然,只能记住。甚至不少老师都赞同化学与英语的相似性,说“化学就是第二外语”,化学的分子式就相当于英语单词,化学方程式就是英语的句子。
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在中学教育体系中占重要的地位,不少同学认为化学知识较难掌握,成绩提高慢。与其他科目相比较,化学确实有着较为显著的特点,同时也是学习的难点。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清楚地强调这些特点,同时这些特点,使他们对化学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知道学习化学“难在哪里”;更重要的是,要针对这些特点,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化学”,这对他们学习信心地树立,成绩的提高至关重要。下面关于化学教学反思提出自己的观点。
一、对教学主体的反思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
俗话说:“知已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例如,雕刻家面对一块石头,他肯定不先忙着下手,而是细细的琢磨,这块石头像什么,质地是什么,有什么缺陷等,然后再雕刻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同样,我们面对的学生,在教学前,我们也要对他们细细的琢磨反思,然后才能因材施教,培养出人才。就像一位军事家战前观察作战地形一样,我们了解学生的过去和现状,才能知道把学生培养将来的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可以通过分卷调查法、观察法、实验对比法等,了解反思学生,使一切都了然于胸,才能找到适当的解决途径。
如:学生中普通存在的一种心理障碍叫“习得无助”,是指人在长期的持续紧张或失败后,对自我丧失了信心,即便是解决困难的方法就在面前,或问题非常简单,也不能通过自己来解决问题,事实上已经有些麻木和机械了,在化学教学中,特别是高一化学,由于在体系上和学习方法上与初中化学有较大的差别,一开始高一新生普遍感到化学特别难,如果教师不加以及时的引导,经过一段时间困难学习后,许多学生都感到学习化学的希望没有了,放弃了,这样,化学中再简单的题目,他们也感到特别的难,难怪有的老师抱怨:“我讲的已经很简单了,但学生还是不懂”这怪不得学生,是老师没有及时去反思学生的心理障碍。
二、对教学内容的反思
作为教师而言,这是我们课前反思的重点,我们的教学内容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都有十分丰富的内涵,仅凭熟悉远远不够,我们需要反思揣摩的地方很多,这就是为什么同样一个知识点,不同的教师领悟不同,当然最后的结果也不同。教材,历来被作为课程之本。而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它不再是完成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权威文本,而是以一种参考提示的性质出现,给学生展示多样的学习和丰富多彩的学习参考资料;同时,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设者。因为本次课程改革中的一些改革理念仍具有实验性质,不是定论,不是新教条,不是不允许质疑的结论,还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发展和完善。因此,我们在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同时,可以在“课后反思”中作为专题内容加以记录,既积累经验又为教材的使用提供建设性的意见,使教师、教材和学生成为课程中和谐的统一体。
三、对教学模式的反思
世界上有千千万万种教学模式,每种教学模式都有理论依据,都有专家论证,可以说各有千秋,每一种教学模式的成功运用,都可以取得较好的成绩。但反过来,无论选用何种模式,都是缚住了自己的手脚,教学内容的不同,学情、校情的不同,怎能用一种或几种教学模式解决。
人常言“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句话有深刻的含义,它告诉我们不要被传统的刻板的模式所束缚,在抓住核心内容的前提下,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同样可以帮助学生开启知识的大门,就象木偶剧的演员那样,手中的成就这样几根,但通过他们可以做出成千上万种的造型。在例题讲解的过程中,我可以毫无准备地与学生同步思维,共同审题,共同试探解题,共同得出正确答案,要知道如果教师有准备,学生无准备,而教师无论是知识还是能力都比学生强的基础上,怎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总之,教学的方法是多样的,无固定的模式,我们可以有多种的尝试,在一定的大框架下,我们应追求教学的不拘一格,不限一法,把教学的多样性、稳定性、灵活性与独特性有机的结合和统一。
四、对课堂教学的反思
这里包括两方面:
1、教师要引导和注意学生对知识的反思,帮助学生从原有知识模型的基础上,反思新知识→提出问题→讨论探究→解决新问题→建立新模型。通过教师提问,分段检测测试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要相信学生,舍得放手,舍得留给学生时间,避免教师滔滔不绝的讲。但要讲究效率,把重点放在关键地方,及时调控,防止学生出现钻牛角尖的情况,让教学处于最优状态。
2、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去经历、去体验、去感悟、去创造。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会于不经意间产生出“奇思妙想”、生发出创新火花,教师不仅应在课堂上及时将这些细微之处流露出来的信息捕捉、加以重组整合,并借机引发学生开展讨论,给课堂带来一份精彩,给学生带来几分自信。更应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提炼,既为教研积累了第一手素材,又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
总之,通过反思,促使教师主动地将与教育教学行为有关的因素纳入到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中来,慎重审视自己教育教学活动所依据的思想,并积极寻找新思维、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教师将逐渐发展成为一个自觉而有效的反思者,从而不断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15
本月的教学任务是期中复习考试和专题二——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从期中考情况分析来看,学生对高一化学的学习还不能掌握的很好,原因有以下几个:
一,中考制度造成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习中产生基础知识不够扎实以及学习方法的缺乏。
二,初中学习中靠记忆的偏多而理解部分又少,而到了高中,理解能力要求较多。
三,初中化学课堂容量比高中的要少很多,难度也相对较低,所以学生的学习也感到比较吃力。
而在专题二的教学中,由于本专题属化合物基本知识了解,所以学生实验,演示实验也较多,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较高,在教学中运用实验探究导学、归纳对比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收到比较令人满意的.教与学效果,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
一、学生在实验时,动手能力较差,只对化学反应产生的现象感兴趣。
二、化合物基本知识中需要记的内容较多而学生又偏偏赖得去记,造成很多题目不会做,从而产生高中化学难念的这一想法。
三、高中化学知识点稍微分散一点,而学生又缺乏归纳总结的能力,所以无法做到系统学习。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偏差。高中学习任务重,时间又紧,若不主动学习,那学习成绩就无法保证。
总的说来,高一化学的教学需要教师与学生双方面相互配合才能创出好成绩来。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10-12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15篇12-16
高中化学教学计划07-07
高中化学教学的工作总结12-01
高中化学教学心得体会01-18
高中化学教学工作总结05-22
高中化学教学工作计划01-19
高中化学教学工作总结03-01
反思自己的教学反思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