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以内数的减法教学反思

时间:2023-01-22 13:16:35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10以内数的减法教学反思

  • 相关推荐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10以内数的减法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0以内数的减法教学反思

10以内数的减法教学反思1

  我如果教《10的加减法》时,我先出示采松果的图,然后让学生认真观察图后提问"同学们,从这幅图上你知道了什么?学生经过讨论后发言:大森林里松鼠妈妈采集了7个松籽,小松鼠采了3个松籽。我当即表扬同学们观察得很认真,接着我又问现在你能根据这些条件提出哪些问题呢?

  受到表扬的同学情绪很高,有的说:"我会提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集几个?有的说:“我想知道松鼠妈妈和小松鼠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有的说:“小松鼠比松鼠妈妈少采集几个?”……我又表扬同学们:提的问题可真多,那么,你们准备怎样去解答这些问题呢?出示第一个问题: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学生经过思考后回答应该用加法,即把7与3合并起来,列出的算式是:7+3,这时我又提问:你会计算这个算式吗?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把你计算过程表达出来。

  小组讨论后派代表上来说说:方法一:7+3等于几,那就在7后面接着数出3,即8、9、10,也就是7+3等于10。方法二:左边摆7根小棒,右边摆3根小棒,把这两部分合起来数一数是10根。这样的教学,完全尊重学生,而学生始终处于主人地位。

  问题由学生自己发现,学习目标由学生自己决定,探索材料由学生自己选择,并根据目标自主寻找规律,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就是研究经过自己的努力就能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的教学,有效地培养并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意识,激发了自主探索的积极性,为学生的主动发展奠定了基础。

10以内数的减法教学反思2

  自从新课标实施以来,很多老师都喜欢创设一定的声音、图片情境,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的课有时我觉得是十分必要的,有时却觉得会冲淡数学味,总之要因课而异。

  比如在“6和7的加减法”一课中,我看到了这样的一个教学设计:在结合情境,引导学生操作,充分感受“一图两式”时,把课本中小朋友摆小棒的图,变成学生喜欢的卡通小动物(小鸡和小青蛙)。由小动物在草地上荡秋千的画面,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把1只小鸡和5只小青蛙放到每个组的草地秋千上,求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通过两位同学不同角度的观察,列出两道不同的加法算式,并让学生说明是怎样看图列式的。

  这个设计画面生动活泼,既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又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我觉得这样的主题图和教材上的小棒图相比,出现“一图两式”的效果更加明显。因为在这节课之前,学生列式时往往是左边的个数加上右边的个数并求出总数,如果利用上面的图的话教师可能需要一定的引导才能得出“一图两式”。但是利用小棒图却有很多优势:

  1、让学生摆好的话前后两个学生在不同的方向观察,就会很自然的列出两个不同的.算式,突破一图两式这一重点。同样在教学减法时利用小棒图让两个小朋友从不同方向观察列式,也会很自然得出减法的“一图两式”。

  2、学生再次的动手操作,进一步巩固6和7的组成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3、体会观察的方向不同,引起加数交换位置,但总数是不变的。

  4、省去十分烦琐的课件制作。

  因此,我想我们在备课时因仔细分析教材,然后再精心设计适合本课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要一味的去追求生动活泼的情境创设,这样可能会冲淡数学味,失去数学最本质的东西。我们应该仔细琢磨教材为我们提供的素材,合理利用教材资源。

10以内数的减法教学反思3

  在10以内数的加减法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对于数的计算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尤其是对于一些零基础的孩子来说,数的计算是一时间难以接受,体现在不能迅速、熟练地去完成题目。而10以内加减法是数学的最基础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必须要达到正确、熟练。所以,我就在思考怎样帮助学正确、熟练计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

  教材编写的时候,在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以后,学习加减法之前,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数的分与合。如10可以分成9和1,10可以分成8和2,7和3组成10,6和4组成10。分与合对于10以内的加减法来说是一个基础,如果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分与合,那么计算是没有什么大的问题的。

  在教授分与合这节课的时候,根据低年级儿童的特点,要采用多样化的练习形式,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同时还可以组织一些游戏。如手指游戏,“我出1,我出5,5和1合成6”。又如猜数游戏,“这一堆圆片有6个,我用手指盖住一部分,露出的部分是4个,猜一猜,我盖住了几个?”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生们一方面能够感受到快乐,与他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另一方面能够对分与合加强练习,做到寓教于乐,很有意义。

  在新授10以内加减法的时候,一定要让学生动手操作,这时候小圆片就派上了大用场。如3+2=,可以先摆3个圆片,再摆2个圆片,合起来是5个圆片。这样用实物再过渡到数字,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同学是非常有辅助功能的。在做题目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再脑海中呈现摆实物的情景,然后再计算出得数。虽然一开始,对于学生来说,这样是比较花时间大,但实际上是发展数学思维的基本途径,在计算教学中的操作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感。

  一年级新生由于生活背景和学前教育的不同,对加减法的理解和计算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我的两班级里就有这样的情况出现,有些孩子在一分钟内能够完成15题以上,而有些孩子一开始只能完成10题左右。所以一开始,我要求孩子们在保证题目正确率的基础上,再要求孩子慢慢去提高速度,绝不一蹴而就。

  在家里,家长也可以和孩子进行联系和互动。比如玩手指游戏,利用家中的物品:筷子,牙签,棉签棒等等来摆一摆,数一数,算一算。空余的时间,也可以随机地说一道计算题,孩子答对了就给予鼓励。10以内的加减法要让孩子特别熟练后再进入20以内的,同样非常熟练后过渡到百以内。不要过快,循序渐进,效果最好。

  10以内加减法是对一个计算的基础,一定要达到脱口而出的效果。同时,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这点在10以内加减法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讲清楚,有助于孩子的理解。

10以内数的减法教学反思4

  1、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走进花果山》(10以内数的加法)时,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爱好,选取了充满童趣的素材,以儿童非常熟悉和喜爱的动画片《西游记》导入,创设了“走进花果山”的情境,激发了学生探究“花果山”的强烈愿望,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为进一步探究新知做好了情感的准备。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一年级小学生上学之前,有90%以上的学生基本会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对加法的意义还不理解,所以本节课中我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加法的意义。首先让学生根据课本上的情境图,提出问题,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解决其中的一个问题,在此过程中让学生明确,把两个数合起来用加法计算,再让学生自己解决其他的几个问题;其次,通过编故事、寻找生活中的数学等环节,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并能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3、自主学习,鼓励创新。

  学生在入学之前,对10以内数的加法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但学生之间对学习方法的掌握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在教学时,我采用让学生以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形式,通过观察提出问题,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们互相启发,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4、注重过程,重视体验。

  本节课,无论是对加法意义的理解,还是算法的掌握,我都不急于下结论、定算法,而是通过看一看、想一想、画一画、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领悟,体会加法的含义,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10以内数的减法教学反思5

  通过上近两个月一年级的数学课,让我深刻体会到了那句话——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这就是所谓的"乐学之下无负担"。所以,我想今后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更注重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运用多种方法,灵活的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快乐中扎实的学习知识。通过今天的教学,我感觉有以下不足:

  1、对于5+1和1+5的同一幅图,教材的设计意图是根据一样的图,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得出不同的算式。但是在教学中有些学生还是不能从不同的角度去看,这时候教师应该在学生解决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事实就是一种摆法而已,这样有利于学生的掌握,清楚的明白一图两式的由来。

  2、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到一图两式,应充分利用数的组成,并引导学生联想,看到一组还能想到哪组,这样有助于学生在看到1+5=6的时候马上可以想到5+1=6。还可以让学生举例你还能想到哪些像这样得数是6的“好朋友算式”。

  3、对于本节课的计算,绝大部分的学生都是会的,那么老师就应该选择“你的.想法、你是怎么算的”,引导学生思考计算的过程,引导学生从加、减法的意义出发,借助数的组成知识来解释,要使学生不仅知道得数更能说出算理,在此基础上再使学生理解“一图两式”渗透“一图四式”。

  4、没有顾及到成绩不是很好的同学,其实对于一开始说图意列算式的那些,可以给予一些引导,带着他们说一说,并给予鼓励,提高他们的兴趣,胆量与信心,也可以运用他们说把教案引出来,避免一开始请好学生一下子就把答案说出来的现象出现了。

  5、表扬与鼓励方式单调。好学生在回答有价值的精彩的地方,给予表扬,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只要回答问题就鼓励,增强其学习的兴趣与信心。

  6、教师说的太多,有些问题说的差不多就可以了,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不需要深究。例;最后开放题说了差不多就行了。

10以内数的减法教学反思6

  通过授课,我对这一次课堂又有了新的感受:

  1、学生思维被调动,思维活跃

  主要体现在学习山上原来有4只猴子,跳走了1只,还剩几只?然后跳走了2只,跳走了3只,还剩几只?学生解答完这几个题目之后,我就让学生观察这些题目的共同特点。但是这时有一个同学站起来问:为什么不让第4只猴子也跳进洞里呢?这个问题是上节课孩子没有提出来的,这节课孩子提出来了,说明他们已经融入进了这个情境中,并且在积极地想办法解决,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只有学生参与进来了,学习效果才是好的。

  还有一个地方就是让学生找生活中遇到的减法问题,孩子们举例说明的都很好。比如有一个孩子说:妈妈今天出差了,我们平时吃饭都要拿4双筷子,但是今天少拿了1双,今天我们拿了3双。4-1=3.多好的问题啊。孩子们发现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既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也活跃了课堂,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数学语言更加准确

  主要体现在让学生总结减法意义时,我注重了通过比较,让学生看出要求还剩几只猴子,都是从4只里面去掉跳走的,也就是从整体里面去掉一部分,就要用减法计算。

  再有就是重复学生的话少了,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多了,老师的语言与上节课比较相对简洁,明了,不那么零碎了。

  3、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渗透了数学方法

  本节课的主体部分,在帮助学生理解减法的意义时,我采用了先演一演,再画一画,再列一列的顺序进行,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也遵循了数学学科的特点,那就是从直观到抽象,从复杂到简单的过程。学生掌握很好。特别是在画一画环节,通过前面的演示,学生独立思考出了先画4个圆,再圈出1个表示去掉,或者划去1个表示去掉,学生进行了半抽象的过程,是一个很好的教学策略。

  以上是我比较满意的地方,一节课过后,总会留下不足,我认为本节课我还有以下几方面需要加强:

  1、教学策略的使用没给学生留出运用的时间

  在理解减法的意义时,我采用了先演一演,再画一画,再列一列的顺序进行,但是新授部分进行完之后,我没有让学生运用画一画的方式进行巩固,学生对这个策略使用就不够熟练,也没能很好的体会到他的好处。我想当他们再遇到问题时,也不一定能想起使用这个策略。所以再进行授课时,我会让学生多画一画,多进行这种半抽象的.过程,让这个思想方法成为学生良好的助手。

  2、教学各环节以及时间的安排还需紧凑

  本节课在和学生理解减法的意义时用时过多,和学生一起反馈学生用画一画表示题意时,找了3个学生到黑板前展示,其中有1个表达的有问题,在下面我看时,他表达的很好,但是到黑板上来时就说不明白了,而且还多画了一个。这里通过孩子们观察,订正,用了比较多的时间。再有本节课加入了一个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遇到的减法问题,学生说的很好,还有数学文化的渗透,以至于练习就没有时间做了。今后我在授课时,要将前面的环节再紧凑一些,也许就更好了。

10以内数的减法教学反思7

  在教学《10以内加减法》这一课时,为使学生更快的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更为了让学生能够对10以内加减法更有兴趣,于是,我通过网上搜集资料、集思广益等多种手段,最后设计了一个与实际生活贴近的“购物商店”的活动,活动过程中,我在课堂上布置一个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等物品的小型商店,并且每个物品都标有10元以内的整元的价格标签。一名学生扮演购物者,一名学生扮演售货员,要求正确地付钱、找钱。活动开展中,同学们面对商店内的货物兴趣高涨,他们不断地进行着交易,从买方和卖方两个方面不断的变换角色,让自己在做与评的过程中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

  一节课的教学让我深深明白:这样的游戏活动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而且让学生深深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及学习生活中数学的乐趣,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今后的课堂中,我一定会抓住一年级孩子的特点创设更多的有意义的活动,让课堂更具有魅力!

10以内数的减法教学反思8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1-5的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6和7的加减法。这节课以奖励小朋友智慧星提高学生兴趣为情境引入新课:学习6和7的加减法,教学时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在摆一摆,写一写,说一说的环节中展开学习活动。课堂教学中渗透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以及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

  在教学6。7加减法时,我首先复习5以内的加减法,再复习6、7组成,目的是为后续学习6。7的加减法做铺垫,利用师生对口令方式把学生很快引入课堂学习中来。结合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图意,充分感受“一图两式”。然后让学生数梨子,通过两位同学从不同角度的观察,列出两道不同的加法算式,并让学生说明是怎样看图列式的。这一环节初步感受“一图两式”,感知根据一幅图可以列出两道不同的算式。

  再后通过学生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直观图,然后再自己独立列算式。使学生能够由具体的实物到看直观图列式,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遵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但本节课教学任务没有完成,重点和难度都没有突破,从课堂来看,教学效果也不太好。课后,自己总结了以下,原因如下:

  1、教师想表现的过多,造成目标不单一,任务没有完成。

  (1)因为教研组组织听课,结合县教研室高效课堂精神,本人本节课力求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故设计了很多的活动和游戏。由于学生只注重了活动和游戏,而缺乏了对于数学知识的探究与思考,导致学生纪律较差,课堂散乱无序,加上教师缺乏课堂组织教学的经验,因而废话很多,冲淡了教学内容。

  (2)我为了突出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引入了很多的实例,6和7的看图应用题是下一节课的内容,本节课介入太多,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

  (3)为了体现分层教学,鼓励后进学生,本节课过多的'关注了双差生,忽略了大部分学生,也浪费了很多宝贵的时间。

  (4)活动和游戏设计过多,可只保留一个,比如我是停车管理员,在黑板简笔画出画境,借助这一个活动反复练习即可。

  2、教学准备不足。本人设计出教案以后,才去找磁性演示学具,安排学生学具,学生没有重视,加上家长也不配合。致使学具摆拼游戏无法进行,调整后的“车库管理员”游戏没有很好组织,加上教师思路不清晰,没有很好的借助这个游戏让学生掌握“一图两式”甚至“一图四式”。课堂的应急预案和教师的机动处理都做的不够好。

  3、研究性的教育教学不够。

  (1)本班学生特殊较多,好动学生的管理方面也经验不足,单方面的激励和鼓励学生,让学生对教师没有了畏惧感,常常感觉对学生管理无力,经常出现课堂教学为课堂管理让路的情况,甚至出现课堂失控现象。

  (2)本人没有认真地研究过小学数学的课标和本册书,疲于完成当天的教学任务,因而教学知识缺乏系统化;首次执教一年级数学,也缺乏相应的教学经验。

  (3)教学中的家长老师和学生小助手作用没有充分发挥。虽然很多家长也能给学生辅导,但辅导不得法,有的家长经常提前于教师给学生辅导,且教学思想不对,学生接受的东西不单一。学生小助手的的帮扶在课内较少,课外缺乏调研和指导。

  4、教师的基本素质差。

  (1)语言不简练

  (2)教学思路不清晰

  在以后的教学中,本人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以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提升教学能力:

  1、认真学习。认真学习新课标,多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效果;自身严要求,规范自己的课堂言行,不断摸索小学低年级的教学方法,尽快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逐渐让课堂有效、实效、高效。

  2、端正思想。教学目标尽可能单一,备课多用心,除了备教材外,要重视备教法、备学法、备学生,上课严格按计划执行并保持一定的机动性。

  3、做好学生家长和学生小助手的培训和指导,让他们切实发挥作用。

  4、重视大面积教育教学,不能注重了个体忽视了全体。

10以内数的减法教学反思9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1-5的加减法和6和7的组成的基础上,学习6和7的加减法。

  结合情境,引导学生。本课设计了参观植物园的情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解决具体情境中的问题和计算方法放在重难点。通过两位同学不同角度的观察,列出两道不同的加法算式,并让学生说明是怎样看图列式的。这一环节感受“一图两式”,感知根据一幅图可以列出两道不同的算式。在教学设计时我设计了一个猜数游戏,这样既能提高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复习数的组成,让孩子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入6和7的加减法的学习。教学时,我还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在摆一摆,说一说,用手比一比的环节中引导学生,为学习应用题做好铺垫。

  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合理安排教材内容。在教学设计中,我把6和7的'加减法分开处理,先教学加法进行巩固。再教学减法进行巩固,这样,学生能够在很扎实的理解加法的“一图两式”和问号、大括线的含义的前提下,进一步学习减法。在最后的练习中,再出现加法和减法的综合练习,使学生能够整体、全面地理解巩固新知识,而且练习题的设计有针对性能够照顾到全体学生的学习水平。

  在教学本课后,我觉得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还很多。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有时语言不够简练,提问时不够贴近儿童的语言,针对课堂上临时出现的一些问题,处理的不够巧妙,有时随意性的语言不应出现,课堂结构密度不是十分紧凑,针对个别同学的问题没有做到巧妙、妥善的处理等。针对这些问题,我要向有经验的老师多多学习,诚心请教,改正不足,吸取经验和教训,加强自己的教师基本功练习,希望自己能够不断进步。

10以内数的减法教学反思10

  我上了一节数学展示课——6和7的加减法,这是一节计算课,但是仔细读过教参后,会发现在计算的同时,要让孩子感受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初步感受,在加法算式中,两个加数互换位置,其结果不变,另外还要学生从会列一图两式到一图四式。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这节课的反思。

  一、学生的闪光点

  这次课,我觉得刘欣荣同学,让我眼前一亮,平时上课他就积极举手发言,这次课上,他依旧如此,而且积极思考,到最后自己总结出了什么时候能列“一图四式”,什么时候只能列一加一减两个算式,这是让我感到比较惊喜的地方。

  二、需改进之处

  1、教学内容方面

  教完这节课,我整体的感觉就是每个环节都急急忙忙的,因为我又要讲算理、算法,又要渗透我上面提到的教参中希望孩子掌握的其他知识,所以导致时间不够用,另外我的设问有些多,而且都是重复的,我其实是想告诉学生,解决这一类题是有他的一种流程的,但是由于我没有总结,所以导致孩子没能很好的体会。对于算法我也没有很好的进行总结,导致孩子再说算法的时候,无法说清,应该进行总结,算法有三:

  ①直接数

  ②运用组成与分解

  ③加减法的含义

  如果提前对算法进行总结,那么会节省很多时间,让孩子理解除算理算法以外的其他知识点。还有教学中有一点疏忽,就是图与所列算式之间的.关系,我们由图想到如何列式,这里没有重点强调,有可能会造成孩子只是简单的模仿老师进行列式,而不是真正的理解算式的含义,应该多多加强图与式之间的联系,让孩子自己说说为何这么列式。

  2、习惯培养方面

  ①在教学中,需面向全体。而我只关注了回答问题的同学,所以导致在大约15分钟后,有的学生坐不住了,而我却没有及时发现并提醒。

  ②对于“一尺、一拳、一寸”的落实还不到位,不能只停留在会背上面,应该落实到“做”这一层面。

  ③有序表达和说完整话,以后还要加强训练。

10以内数的减法教学反思11

  教材在有关6和7的加减法的安排上由以前的一幅图表示一个算式过渡到一幅图表示两个算式。这项内容就成为本节教学的重点,为了突破这个重点,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前我深挖教材,精心设计教案,使得整节教学能够顺利开展,现将教学内容反思如下:

  1、结合情境,引导学生操作,充分感受“一图两式”。我把课本中小朋友摆小棒的图,变成学生喜欢的卡通小动物(小鸡和小青蛙)。由小动物在草地上荡秋千的情境,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画面生动活泼,既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又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把1只小鸡和5只小青蛙放到每个组的草地秋千上,求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通过两位同学不同角度的观察,列出两道不同的加法算式,并让学生说明是怎样看图列式的。这一环节初步感受“一图两式”,感知根据一幅图可以列出两道不同的算式。

  2、独立操作,形成概念,理解“一图两式”。我设计的第一个环节,是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一图两式”。而接下来的第二个环节,是让学生在情境中独立地进行操作,进一步巩固和理解“一图两式”的意思。在秋千数量不变的情况下,让学生思考,还可以摆成几只小鸡和小青蛙,用小棒和圆片代替小鸡和小青蛙自己来摆一摆,并看着自己摆的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这样便出现了两组6的加法算式,加上我让同桌两人互相讲解是怎样看图列出算式的,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合作能力。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使学生从感知中树立“一图两式”的概念。这样处理,既给学生提供了自由的操作空间和充足的思考余地,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用数学意识。可能是让学生合作得多了,加上孩子年龄小自控能力差,有部分孩子开小差,说话,今后,还要加强这些学习习惯的培养。

  3、建立表象,由具体操作到看图列式。第三个环节,便是学生根据教师出示的`直观图,自己独立列算式。使学生能够由具体的实物抽象到看直观图列式,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遵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4、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合理安排教材内容。在教学设计中,我把6和7的加减法分开处理,先教学加法进行巩固。再教学减法进行巩固,这样,学生能够在很扎实的理解加法的“一图两式”的前提下,进一步学习减法。在最后的练习中,再出现加法和减法的综合练习,使学生能够整体、全面地理解巩固新知识。如:在综合练习中,出现了四道看图列式。由于难易程度不同,可以让学生任意选择其中一幅图,进行列式计算。这样安排提供了充分的学习选择机会,而且练习题的设计有针对性,能够照顾到全体学生的学习水平。

  5、活动形式多样化,语言贴近学生生活。课堂上,我们设计了这样几个活动:

  a、你还想让几只小青蛙和几只小鸡来玩秋千,自己摆一摆;

  b、你们草地上的小动物也累了,你想让哪种小动物先回去呢?

  c、综合练习让学生在这四幅图中任意选一幅图,喜欢哪一幅就做哪一题。

  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让学习灵活地选择,同时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孩子们的学习兴致较高,只是由于放得太开了,有的孩子说不到点上。整节教学中,我深挖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运用多种教学形式,贴近学生生活的语言,和有趣的、学生喜欢的卡通动物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了教学目标,掌握了所学内容,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10以内数的减法教学反思12

  本节课教学6、7的加法和减法,要求引导学生经历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感受调换两个相加的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同时也利用“一图两式”的学习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在上课伊始,我首先复习了5以内的加法口算题,复习6、7的组成,为本课6、7的加法做铺垫。在新课讲授过程中,运用了学生自学,合作探究的方式;在教学加法和减法时,让学生合作摆小棒,通过摆的小棒来说明图意,并列出算式,引导学生说出:因为学生坐的'方位不同,观察的角度也不同,所以写出的算式就不同。并利用数的组成来计算出结果。在这个环节上应该注意组织好教学,因为一年级小学生在现阶段对相对性的概念还没与建立,对左、右的概念也是刚刚接触,所以让学生从左至右来看图列式有一定难度。这点在教学效果上也体现了出来,教学切不可急于求成。同时,在摆小棒的环节,更应该注重组织好教学,个别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导致学生参与气氛不浓,这都是我引以为戒的地方。

  从教学效果和目标达成情况看,本节课基本达到预期教学目标,教学效果没有达到我的预期设想,主要是我教学时的语言还不够精炼,课堂教学中应变能力还有待提高,在课的设计上对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了解还不够,各环节之间联系还不够紧密,教学方法缺少灵活性。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重课堂教学的组织,让学生动而不乱,使课堂活而有序,同时深入挖掘教材,进一步了解学生,使课堂教学少留遗憾,多些精彩,也期待自己有更大的进步!

10以内数的减法教学反思13

  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这就是所谓的“乐学之下无负担”。特别是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和好动,喜欢做游戏,因此在教学中我计了一些游戏活动:找朋友、歌谣、抢答等等。通过游戏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学习气氛,让知识的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进行。

  我是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的.:

  第一个层次是检查复习:利用找朋友的游戏练习学过的加减法,使用口算条练习,全员参与,体现了面向全体,又极大的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

  第二个层次是授新知:这部分教学又分成三部分,先是看图说图意,再说出四个算式,初步感知10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然后是看算式直接计算结果,让学生们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在肯定了学生们说出的各种方法后,指出想数的组成的方法快而且好;最后通过口算条巩固计算方法。

  第三个层次是利用各种形式考查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先是找朋友相加得10,再是做书上的练习10的减法,最后抢卡片的游戏,培养竞争意识。儿童的好胜心、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所以要经常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表现,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要不断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增强勇气,胜不骄,败不馁。

  今后,改进措施:

  1、加强备课环节。认真研读教材教参,多向同组教师请教,正确把握知识的重难点。使教学环节更加合理。

  2、课上认真关注学生的反应,随时调整教案,使其更加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做到精讲易懂。

  3、更多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更大的发展空间。

  我们常说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法宝,如何在课堂上真正用上这个工具,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问题。我们要根据儿童自身的特点,激发学生快乐学习,创造地学习,就要采取多样的教学形式。

10以内数的减法教学反思14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6、7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展开的,是对前几节课的一次应用。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将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同生活的实际情况相联系,并初步体会到原来数学是一门有用的学科,它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整个知识网络来看,它也标志着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的开始,是向后面的文字应用题过渡的桥梁。所以在教学中,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图画所表达的意思,知道所求问题的所在。

  教材从易到难,先教学用加法列式解决问题。在书本创设的情境中,我先让孩子们根据看到的信息(左边4个小朋友,右边2个小朋友)接着,就让小朋友认识了这两个符号,因为大括号和问号比较熟悉和形象,小朋友也掌握得较快,也能根据图意很快列出算式。

  接着,要教学用减法解决问题了,这是一个教学难点,需要学生一定的逆向思维。也是一样的,先从创设的情境入手,我引导小朋友们解释图意:一共有7个向日葵,已经摘了3个,还剩下几个?当让学生列算式时,有一部分小朋友就写成7—4=3,我发现其实他们并未理解题目的意思,如果这题是自由列式,我相信很多小朋友将会列成3+4=7。一个原因是答案过于显而易见,不能让孩子们感觉到问题的`所在,还有一个原因是对于难点的教学,我并未让孩子们亲自去探索新知,去试着理解题意的不同。

  对于第一个外因,我应该在教学中引导孩子学会收集信息,根据知道的信息来提出问题,这样来贯穿全课,可能孩子才能准确的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第二个原因,我想,我应该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我得先让同学们比一比两幅图中大括号和问号位置的区别;然后再让他们想想问号的位置不一样了,书本老师的问题是不是也不一样了呢;接着,经过分组讨论,说出图中隐含的问题,最后在根据问题列算式。

  一节课下来,我发现大部分小朋友还是做对了,还是有一部分小朋友还会想当然,将应该用减法的题写成加法,或者不用总数减,而用大数减小数。他们并不会特意的去看问号所在的位置,做题容易跟着感觉走,第一印象对他们来说尤其深刻。若要让一年级的他们学会初步的辨别和分析,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只有通过不断地练习、改正,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来克服这个定势。

【10以内数的减法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09-16

《亿以内数的写法》教学反思10-18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04-16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09-18

认识100以内的数教学反思04-18

《100以内数的认识》数学教学反思11-19

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10-06

10的加减法的教学反思12-14

《减法》教学反思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