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反思

时间:2024-07-25 06:43:23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化学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化学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化学教学反思

化学教学反思1

  从总体上看,本节课基本上达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预期目标,即: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挖掘教材,发展教材,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知识体系,使单调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教学富有启发性、探究性和人文精神意境,体现出其应有的实际应用价值,达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映生辉的效果,在实践中促进学生发展,课堂活而有序、活而有效,教师起着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等作用。

  此外,教师在处理因课前无法预计学生的知识点的迁移方式和思维深度而暴露的问题时,能时刻关注并追随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调整自己的思维活动,及时有目的.地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和讨论,巧妙诱导。点拨的方式也有一定的技巧性,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评价能力,达到师生互动、主动建构的目的。

  不足之处:课时延长了,原因是在探究时间控制上把握欠佳,讨论问题过细,花费时间较长。说明什么时候探究、什么时候讨论,要探究多长时间,讨论什么问题、讨论多长时间等,仍是本人需要调整。思考的问题。使我着重反思了以下几点:

  1、贴近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增加动手实践能力是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

  贴近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增加动手实践能力是学生的强烈希望和要求,也是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需要。因此,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注意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寻找新的视角和切入点,引导他们感受身边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变化,增强学习的兴趣,发现问题、展开探究以获得新的知识和经验,加深对化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应用的认识,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对有关问题作出价值判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与决策能力。

  2、把握已有经验是激发学生创新潜能、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前提

  从教学过程与调查所见,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逐步提高、不断进步的过程。教学时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发展水平以及兴趣爱好和潜能,根据其形象思维、感性思维和经验型的逻辑思维为主的特点,设计必要的教学环节,让学生自我发现其原有认识中的不科学和片面的成分,主动构建抽象的概念和结论,理解化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作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加强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是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激励学生走向成功、改进教师教学方式的有利途径。

化学教学反思2

  综观近几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总的讲试题难度不大,知识覆盖面大,源于课本,注重化学本身的学科特点,体现了对学生化学学习基础和技能的考察。因此,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必须抓好基础知识的梳理,使之系统化和深化;抓好化学规范的教学,规范化学用语,规范化学表述,提高学生化学素养;抓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寻找化学规律,提高学生化学学习能力。针对学生实际,组织课堂教学,把握基础教学,努力提升能力。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注意一下几点。

  一、以完整的知识体系为课堂教学的重点。

  新课改教材分为必修和选修,其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化学知识结构特点编写的。而高三第一轮复习,必须以课本作为基础,因此,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就不能拘泥于教材,而应以化学知识块、教材章节、方法与技能相结合的方式整合教材,形成单元,根据内容模块的要求,宜于准确把握重难点,明确学习的方向。将零散的知识点捏合在一起,从而感受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促进知识网络的构建,促进能力的提高。

  我们建议还是按概念和理论、无机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机化学、方法与技能(强化)的主线组织单元复习,将计算和实验融合、穿插到各单元中。本来,学生在新课的学习中,获取的知识较为零散,因而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上,我们就更应该知识体系的构建作为重点,在粗线条下,落实具体知识点。

  例如,无机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内容多、涉及面广,往往死记硬背,不易掌握。复习时应以元素周期律的性质递变规律作为知识主线,根据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表,逐一地判断某主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通性,同主族元素或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根据强弱电解质理论推知一种盐的水溶液是酸性还是碱性;根据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金属活动性顺序或非金属活泼性顺序,推测某一反应是否发生。以化学基本理论作为知识网络,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相关内容,形成相应的知识结构和网络。

  二、从规律中提炼规律,培养学生学习信心。

  第一轮复习,本就是完善知识体系,落实知识要点,寻找知识点间的联系,提炼规律,应用规律的过程。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牢固把握住化学规律展开教学。解决学生盲目识记,理解应用能力不强的问题。

  我们在新课教学中,都很注重化学规律的教学,总是希望学生能通过规律的掌握,能自主认识理解很多具体的、复杂的化学反应和化学现象,也就是说,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解题能力得到提高。但是,我们也看到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有热情,学生每次的练习也不是尽如人意。我认为,这里面实际上存在着一种掌握规律转化为能力的提高,中间欠缺一种有效的纽带——提炼规律。

  例如,在元素周期表的学习中,我们同学们都知道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甚至有的同学能全部背诵,但其利用周期表解题还是一头雾水。我们就应该在大的周期表结构的框架下,提炼出更为实用的规律,指导其分析问题。举个具体例子——原子结构示意图。写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核心是核外电子排布。

  虽然有很多方法,如记住0族元素序数的方法,常常是些非化学规律的规律,其无形之中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负担,对化学学习能力的提高无益。不妨从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中找更为让学生接受,且能体现在实际应用上的规律。我觉得有两条就很能体现问题:第一,核外电子的排布是一种相对的对称图形。第二,ⅠA和ⅡA的元素中,在长周期的原子次外层为8个电子,而ⅢA—ⅦA和0族元素中,在长周期的原子次外层为18个电子。有了这两条,学生就能独立的写出原子结构示意图,自然就能确定位置,推到性质。学生本来认为的难点变得不再难,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信心。

  再如,在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教学中,我们就应该在元素周期律的指导下,尽量开展类比教学,不能是复习哪族元素就死缠着其性质,要大量的举出例子,丰富内容,在构建知识体系的同时,更能将规律的应用达到熟练,无形之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能给学生带来学习的信心。

  三、课堂教学要抓住学生的“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第一轮复习最忌讳的是“炒现饭”。我们要在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上,设计合适的,服务学生要求的,服务重难点适当的问题和练习,不能象新课一样的流程,避免给学生造成“已学过”,“炒现饭”的'暗示。因此,我们在设计教学过程中,不要一味地“求全”,但必须“求精”,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主动地调动自己大脑中已经学过的知识,积极主动地展开学习。

  对基础知识,要尽量让学生主动。一轮复习注重基础,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基础知识都要老师列举,这将极大地伤害学生的学习自尊。教师可以构建学习框架,让学生自我梳理,教师的点评和恰当的例题必将给学生带来学习的喜悦,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例如,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研究,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分析物质化学性质的一般思路——在与金属、非金属、水、酸、碱、盐反应中讨论性质;我们也可在元素周期律的指导下,分析推断物质的性质,进行类比学习,让学生认识物质性质的一般规律和特殊性质,让学生在矛盾冲突中掌握知识。

  对重难点知识,要“亮牌”。我们在新课课堂教学中,由于起点低,所以学生能较好地跟着教师的思维懂得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在第一轮复习中,我们往往就只顾梳理和挖掘知识点,一节课下来,学生觉得什么都要记,什么都好像学过,却不能感受到,我学了之后能解决什么问题。因此,我们建议,每节课开始前,就应将本节课或者是本单元的重难点“亮”在黑板上,紧紧围绕重点构建知识体系,突破难点提高解题能力,让学生能明确地感受到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对问题和例题的设计,要反映出学习效果,培养信心。我们在复习的问题和例题的设计上常常一味地追求新和全,而忽视了问题的针对性和例题的典型性。我们的问题应该在学生知晓的基础上体现知识间的联系性。例如,在化学键的学习中,我们可以由学生书写NaOH、Na2O2、NH4Cl、MgBr2、N2、NH3、HClO、H2O2、NH4-、OH-等相关物质的电子式,将基础知识问题化,赋予纯理论化的知识更加直观的阐释,体现学生的主动学习,展示知识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总结规律。我们的例题应该在知识应该在知识应用上体现能力性。例如,在化学实验现象的描述上,我们应注重两个方面:一是典型的代表现象。这一部分学生基本上能做到。另一方面是现象的完整性。

  应该让学生知道时间上的现象——反应前、反应过程中和反应后;同时注意空间上——装置中的每一部分,装置的内外等。再如,在实验题的原理解释中,学生往往只答出了原理,却忽略了与实际题设的结合。我们就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例题的设计上下功夫,构建起模型,提升信心,培养能力。

  对知识体系,要大胆地颠倒秩序。第一轮复习应在通读、精读教材的基础上梳理、归纳知识,按教材中每章小结的知识网络图形成本章的知识结构;将教材章与章之间的知识网络按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形成中学化学学科的知识体系和网络,以便应用时能快速、准确地提取相关知识,解决化学问题。

  在我们的课堂仍会出现根据课程的设计复习,即:性质——规律——应用。而没有注意到知识梳理和能力提高的有机结合。我们要大胆地对知识体系加工,颠倒秩序,即:应用——规律——性质。也就是,由实际的问题或例题导入(激发学生自我查摆问题),提出规律(构建知识体系的骨架),解决问题(物质的具体性质和相关原理解释等)。由普遍规律指导知识点的落实和知识框架的构建,同时,从中找出物质性质的特殊性,将知识体系构建的更为完整。例如,在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中,我们可以直接提出氧化性强弱:Cl2>Br2>Fe3+>I2>SO2,然后展开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判断等,让学生课堂学习有“主心骨”,体验原来的学习成果,有学习的线索,让学生懂得构建知识体系的方法。

  四、让学生动起来,强化细节和规范。

  课堂教学中,我们的教师往往担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不够,演排不会或错误较多,会影响教学进度,因而,课堂上常常会包办,让学生养成了“坐着听,仰头看”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解题规范变得力不从心。让学生“开口说,动手写”应成为我们第一轮复习设计中的重点。

  首先,我们也不能过度地追求“说和写”,而丢掉了课堂的根本。说和写,应抓住化学用语,化学原理和化学规律。如,强化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书写配平;强化有机化学方程式书写的小分子不掉;强化有机结构式、结构简式书写中C-C键、C-H键、C=O键、苯环的到位;强化官能团的正确书写。又如,要训练培养尽量用化学语言(化学式、化学方程式)进行准确、完整、简洁地表述。再如,要严格化学计算的步骤,要求运算准确,有效数表示规范。

  其次,不要过分地追求学生语言的完整,动听等,把重点放在规范和逻辑上。例如,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原理,我们没有必要让学生在微观上进行详细的语言表述,重点还应该是应用。再如,化学反应为什么有热效应的问题,我们也没必要让学生用语言解答,还是应该通过焓的计算说明。这就是说,指导我们复习的根本,还是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不能因为教师对问题的个人喜好,或者是以面面俱到的观点组织课堂教学。

  再者,“说和写”必须将规范和能力结合。要在“结构——位置——性质”、“原理——装置——操作——现象——结论——分析——评价”、“类比、逻辑推理”、“实验探究”、“建模思想(将化学问题抽象成为数学等量关系,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等框架下让学生开口说,动手写。

  高考理科综合化学学科考查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等四种能力。在第一轮复习中,我们应在能力的培养上下功夫,知识的梳理和知识体系的构建,其目的还是为培养学科能力。只有明确了目标,才能控制好课堂。

  我们的课堂充分考虑学生的可接受程度,尊重学生的学习自尊,培养学生的自信。问题、例题和练习要控制好难度和容量,紧扣基础,注重举一反三,发散思维。知识要讲究规律指导和应用,注重问题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精心设计课堂,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动,让学生在第一轮复习中,切实找到自信,提升能力。

化学教学反思3

  历届学生对于《酸碱盐》知识部分的学习,都显得比较困难;每一次上完这部分,我都感到效果很不好。

  今天先在二班上完《碱的化学性质》,按照教材的设计思路,第一部分先通过做NaOH、Ca(OH)2与Fe2O3、Na2CO3、CuCl2的反应实验,然后总结出碱与部分非金属氧化物CO2、SO2、SO3,部分盐,酸的反应情况;第二部分学习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教材意图是通过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总结出什么是复分解反应,学生在下册第六章中再详细学习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这种认知,符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即通过实验得出结论。但是学生对于理解NaOH、Ca(OH)2同样是碱,为什么前者不能和Na2CO3反应,后者却能够发生反应;也不能在深层次上理解Fe2O3为什么不能与它们发生反应。于是将在下节一班的课做了调整:先抽学生书写稀盐酸与Mg、Fe2O3、CaCO3、AgNO3、NaOH的反应方程式,然后以此引出什么是复分解反应,并初略讲解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接下来学习碱的化学性质,先通过理论分析,预测判断反应是否能够发生,再通过实验验证,完成了这部分知识的学习;然后我还引申了酸和碱与其他一些化合物的反应,判断其是否可以发生。

  通过我对两个班学生的了解,以及学生的作业情况来看,一班的学生觉得这样的方式比较容易接受,效果也要好得多。后来我进一步分析教材第五、六章,我认为这样调整是十分必要的,而且还应该再提前讲解,最好的是在学习完本章第二节《中和反应及其应用》之后,就详细学习复分解反应的概念以及发生的条件,我的理由是:

  一、适度调整优化教科书中的素材,是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的关键。

  教科书不是静态的,它经过老师在大脑中的再理解、整合之后,结合学生实际,就有了教师心得解读,赋予了新的灵魂。酸碱盐的知识本身就具有容量大、系统性强的特点。前边已经学习了O2、CO2的化学性质,探讨的方式是通过该物质与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反映状况来总结其化学性质。基本反应类型,已经接触了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那么,中和反应应该属于那一类呢?如果不及时加以归类,学生在分类方面就会混淆。换句话说,提出中和反应的时候不得不提到复分解反应。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大多又是复分解反应,因此,学习了中和反应之后,就有必要理解这种反应形式。

  二、实验可以推出结论,也可以验证结论。

  鲁教版的特色之一,就是用化学实验让学生得出相关结论。酸的化学性质部分,编者意图是通过稀盐酸与Mg、Fe2O3、CaCO3、AgNO3、NaOH的反应得出结论,这里除了与Mg的反应外,都是复分解反应;而碱的学习方式也大致相同。如果在中和反应完成之后,学习了复分解反应,学生在掌握了这种反应形式的特点以及发生的条件的基础上,就可以先通过理论判断,再用实验验证,印象会更加深刻。

  三、要深刻领悟课程标准的要求。

  在课标上,要求“知道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认识酸碱的腐蚀性”。如果只是局限于教材的稀盐酸和稀硫酸,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这几种物质的话,不去以此为代表进行总结酸碱的通性,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训练,举一不能反三。在解决系统性较强的推断性习题的时候,就会无从下手了。

  四、这样调整是提高学生进一步学习能力的需要。

  从某种意义上,初中化学相当于一种启蒙学科,给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普及一些最基础的知识,以及获得化学知识的基本方法——实验。但是酸、碱、盐的学习集中在教材的五、六、七章,占据了教材的三分之一的容量,同时在各类考试中,这部分的比重远远超过三分之一。为此,如果不加强系统性知识的训练,是不利于学生的后续学习的。

化学教学反思4

  1、启蒙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育心理学指出:构成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成分主要是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对学习产生的直接兴趣。初三化学是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如何在这个阶段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中,我们能掌握教学规律,因材施教,从开发非智力因素入手,运用直观、形象、生动的媒体创造情景,认真组织好每堂课的教学,从现实生活中选取一些典型、生动、有趣的事例补充教材,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和享受,能主动地、积极地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还深深地体会到,学生在学习中最大的兴趣、最持久的兴趣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有吸引力。以求学生对所学问题是否弄懂、学会,只有老师的教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又能弄明白,他们对学习才有兴趣,课堂的教学才能得到顺利进行,老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才能调动,才能收到较好的实际效果。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很注意每一节课的引入,从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使学生有一个温故而知新的感觉,使新旧知识衔接好,让新知识能自然过度,为学生接受新知识作了铺垫。同时,在教学中,我们坚持面向差生,紧靠课本讲课。讲课时,力求学生听懂听明白,对大部分学生坚持不讲难题、偏题,重在基础知识。教法上采用小步子,步步到位的做法,让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每次测验我们都控制试题的难易程度,尽量让学生感受到跳一跳就能感受到梨子味道的感觉,充分让学生感到学好化学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只要肯努力,一定能学好化学。

  2、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知识和实验技能,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们与学生的接触中,我们往往发现初三学生对化学实验非常感兴趣,只要课堂上一做实验,兴趣骤升,如何利用学生这种心理,引导他们去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化学实验的优越性,认真组织好实验教学。在演示实验中,我们除按基本操作要求进行示范操作外,还引导有目的的观察实验现象,并能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探究物质的本质及其化学变化的规律。我们还结合教材内容,对实验进行增补,增强实验的效果,加强实验内容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进而发挥学生的主观性,增强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借助对实验现象的分析,综合归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化学教学反思5

  一、教材分析:

  铁的性质是现行教材第六章第一节内容。同时本节内容的学习也为第八章中金属活动性顺序和酸、碱、盐的知识奠定基础,而且本节内容贴近生活实际,可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视野。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铁的物理性质;掌握铁的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

  3、学情分析:学生经过一年半的学习,对自然科学的学习已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方法基础,可以开始尝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但是初二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调控能力还不够,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的严格管理。

  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当然在此过程仍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或多媒体电教手段,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因此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和调动好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提供动脑的问题情景,提供动手的练习机会,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是上好本节课的关键。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铁的化学性质 铁在初中高中化学中占有很大的比例(铁的化合物及与其有关的反应),所以铁的化学性质为本节的重点。

  难点:在化学计算中需要采用数学方法,在这个过程这有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

  四、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师)在前面我学过了很多非金属元素,但是大自然中有更多的元素是金属元素,接下来我们将学习自然界中最多的金属元素--铁。首先我们来学习铁的物理性质。

  2、物理性质

  (师)出示一枚生锈的铁钉,请学生观察,描述(红棕,硬)

  (师)将铁放到稀硫酸中反应,红棕褪去,请学生观察,描述(银白)

  (师)取出另一块纯铁的薄片,请学生上台动手拉伸铁片,描述(质软)

  (师)总结:有些同学存在着定向思维,以为铁就红棕的,很硬。通过刚才的实验,大家都看到了。纯铁是银白色的,它的质地很软,具有一定的延展性。

  (板书)铁的物理性质

  颜色 硬度 延展性

  银白 软 较好

  那么为什么我们平时看到的铁会是红棕,有些还是黑色的呢?这是因为它发生了化学反应,我们看到都不是纯铁。下面我们来学习铁的化学反应。

  3、(板书)铁的化学性质

  (师)纯铁的颜色是银白的,那么红棕色的颜色哪里来的呢?

  (板书)铁的`氧化反应

  空气中氧化:2Fe + 2O2 = Fe2O3 (红棕)

  纯氧中点燃:3Fe + 2O2 = Fe3O4 (黑色)

  (师)提问:我们都在哪里发现生锈的铁?

  (生)在潮湿阴暗的地方

  (板书)在干燥空气中较稳定

  在潮湿空气中易生锈(主要成份为Fe2O3)

  下面我们来做两个铁的化学实验,来学习铁的其他反应

  (师)演示实验:两个烧杯,一只盛稀硫酸,一只盛硫酸铜溶液,两个烧杯中各放一块铁片

  (生)观察,描述:稀硫酸中的铁片上有气泡产生,硫酸铜溶液中的铁片上有红色的铜产生

  (板书)

  铁与稀硫酸反应

  Fe + H2SO4 = FeSO4 +H2 ↑ (置换反应)

  无色 浅绿色

  铁与硫酸铜应

  Fe + CuSO4 = Cu + FeSO4 银白色 蓝色 红色 浅绿色

  (师)铁能够置换出氢气和铜,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铁是比铜活泼的金属,铁是一种活泼金属。

  (师)讲解我国的冶铜历史,湿法制铜

  五、小结:

  对于初中声来讲表象的反应式粗涩难懂,采用实验教学法。在课堂上用实际的实验现象阐述表达式,既加深同学对致死的理解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实现了知识传播和能力培养的和谐共进。

  六、板书:

  铁的性质

  一、铁的物理性质

  颜色 硬度 延展性

  银白 软 较好

  二、铁的化学性质

  1、铁的氧化反应

  空气中氧化:2Fe + 2O2 = Fe2O3 (红棕)

  纯氧中点燃:3Fe + 2O2 = Fe3O4 (黑色)

  在干燥空气中较稳定

  在潮湿空气中易生锈(主要成份为Fe2O3)

  2、其他反应

  铁与稀硫酸反应

  Fe + H2SO4 = FeSO4 +H2↑(置换反应)

  铁与硫酸铜反应

  Fe + CuSO4 = Cu + FeSO4 银白色 蓝色 红色 浅绿色文

  章

化学教学反思6

  教学中要渗透安全教育、环境教育,教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相结合

  近年来,随着生产的发展,随之而来的一些化学安全问题、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因此新教材体现在化学教育中不只重视科学知识的教育,更加重视科学知识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宗旨,符合STS教育理念。所谓STS教育,是科学(Sic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教育的'简称,是以科学、技术、社会关系为重心而组织的教学模式。虽然教材只是以纲要的形式编写了安全和环保问题,但教师应该抓住这一点在实际授课中对这些内容加以展开,如一些常用危险化学品,包括爆炸品、易燃物、强氧化剂、剧毒品、腐蚀品,除了让学生能够识别和了解这些危险品外,更要教会学生碰到这些危险时的处理方法,防患于未然。另外,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新科技、新技术、新成果的同时还应当提醒同学们注意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教育学生节水节电、节约粮食、少扔垃圾、废品回收、使用绿色商品等。鼓励学生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以实际行动爱护环境,保护自己的家园。

  素质教育,归根到底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品质高尚,学识全面,手脑协调,文体兼得的人。试想,若我国公民的化学素质有了一个质的飞越,安全隐患何患之有?化工生产带来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哪里还有容身之处?

化学教学反思7

  一、实施学案式复习模式

  化学学科知识体系庞大,知识点多且分散,学生若不亲自动手梳理主干知识、整理要点,单靠有限的课堂时间难以保证细致、全面的复习,同时没有学生的广泛参与也难以保证良好的复习效果。针对以上情况,第一轮复习阶段实施学案式复习模式。第一轮复习的特点是以课本为中心,落实“双基”,构建学科知识结构。将每章所涉及的知识点设计成填空、图表并以作业形式布置下去,学生依照课本即可自行回顾和整理其内容,我通过收查作业、课堂提问、课堂测试等手段落实情况。经过学生的自主复习整理之后,课堂上我所做的是点击要点、解疑答惑、拓展深广度。这样做节省了时间,解决了有限的课时与繁多的教学内容之间的矛盾,既保证了课堂容量,又确保了教学进度。

  一轮复习重要的是准备复习学案,这项工作其实难度是很大的,因为新教材的知识体系和旧教材完全不同,所以对09年的复习提纲需要进行很大的改动,前期工作是高二上来的几位老师完成的,我参与了提纲的后续编写,由于对教材不熟,我将新教材几册书利用假期仅有的时间通读了一遍,其实无论在哪个年级教学,对教材的整体把握还是非常必要的。

  一轮复习除了用好提纲,练习册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选择的是侧重基础的《高考密码》,针对09年高考的难度也相应的增加了一轮复习的深广度。10年高考试题一出炉,我们很庆幸复习导向的正确性,这也是高考取胜的关键因素。

  二、新课程辽宁、宁夏理科综合化学试题分析:

  20xx年化学试题难度与20xx年相比难度有所下降。全卷试题以能力立意为核心,注重对能力的全面考查,试题情景与设问注重知识与能力的融合,充分体现了三维目标。选择题部分中等及以上程度的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但非选择题计算量比20xx年增多,这样学生在整个答题过程中用的时间就会长些。主观性试题与20xx年一样,强调了化学学科内的综合能力考查,对考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26题无机框图推断题涉及到化合物黄铜矿(CuFeS2)是现教材没有出现的内容;28题第(5)小题,液体体积V字母较多,使学生难以抓住在保持氢离子浓度不变的条件下改变硫酸铜浓度对氢气生成速率影响的问题分析;选修题36第(4)、(5)小题涉及计算,在学生紧张的考试中容易出错;选修题38题的有机题,合成路线中烯烃与苯的加成、芳香烃的氧化、苯酚与酮的反应等是现教材不要求学生掌握的,这几道题对中等以下学生而言,失分的几率很高。27题、28题相对比较简单,实验原理和实验装置来自教材内容,但高于教材,设问新颖,全面考查考生的实验设计,分析能力。

  三、精选考题,建立适合学情的题库

  对考题的研究是复习备考的另一重要环节,今年由于领导的信任,我入选为出题组成员,这不仅锻炼了出题能力而且对考纲的深入研究和高考命题方向的把握促使我要不断的学习,才能提高试题的质量,对我个人而言是难得的机会,我不辱使命,每次的命题效果非常好,得到了同组老师的肯定。

  要想将学生从茫茫题海中解脱出来,教师则必须深入题海潜心研究,抓特点、求新意、寻变化。先从大量的习题中选题,再精选,工作量很大,有时关于这一部分的习题需要去做两三本的书,更不用说套题了,这样做虽很辛苦,但选出的题目难度适中、针对性强,达到较好的训练效果。

  从10考题看,传统常规考题仍然应该作为训练的重点。另外还根据考情的变化对试题及时更新,保持题目常考常新也是必要的。

  四、查缺补漏,保证考前复习效率

  首先,“回归教材”。认真重读教材,寻找“弱区”和“盲区”,如教材中的数据、图象、图表及习题等,经过整理来指导学生看书、复习。

  其次,“回顾错题”,发挥“错题本”的功效。在备考复习过程中,注重知识和技能训练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培养。让学生建立“错题本”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有错必究,及时整理,随时记录,一年下来,每个学生都有一本厚厚的“收获”。学生在此过程中培养了严谨的学风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从中体会知识的积累过程。考前让学生翻阅自己的错题本,理清思路,总结经验,防止重犯,一改过去“不知所措”的考前状态,使考前的复习效率得到保证。

  五、两点改进

  (1)关于回归教材。

  高三最后的复习阶段都是回归教材,但每年到最后时间都非常紧,另外部分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如何引领学生回归教材,我认为必须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教师和学生的意识问题,二是有效的操作问题。今年我们将回归教材的时间调整在一轮复习之后,我认为对高考成绩的提升应该会有所帮助。

  (2)关于试卷讲评。由于工作繁忙,考试卷能全批,但我总觉得总结分析不够,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着重处理好以下几个环节:一是准备环节:①记录答题情况,统计答对率;②找出错解原因,将问题归类。二是讲评环节:①巧妙公布成绩;②讲评要有侧重:侧重错误原因的分析,侧重思想方法的建立,侧重解题思路的优化,侧重解题的准确性和规范性。③讲评要让学生参与。三是巩固、反思环节。

  总之,在一年的复习备考中,我努力完成本职工作,与高三组老师精诚合作,尽心尽力,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夯实基础,注重学生能力培养,融洽的师生关系,这些使我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当然也有不足,比如学困生的辅导方面,化学实验的教学也应加强。优美的教学环境,互助的教学群体,和谐的干群关系,向上的学习氛围,这些促使我不断进步,我将在120中学这片沃土上辛勤耕耘,勤恳工作,为120中学更加美好灿烂的明天贡献自己的力量!

化学教学反思8

  我认为:无论学习哪一科的知识,都必须培养好对这门知识的兴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因此,很多人能对它感兴趣,有了兴趣,我们就会自觉学,认真学!

  学习,必须上课认真听讲,但想要精神高度集中,主放过一丝一毫的重点,做起来很难,有时教师讲了一个难点,等你好不容易明白过来,也许老师又讲了好几个重点,难点了。因此,我们应在上课之前预习一遍,了解这一小节的大概,并把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上课时带着疑问去听,这样你便会不由自主地集中精力,试图捕捉到能解决的讯息,听课效率大大提高。

  当然,学化学并不是有兴趣,认真听便能学好,想学好它,还必须做好练习。我所指的练习并不是说搞题海战术。题量不必多,但必须有代表性,掌握一种做题方法比做十道题有用得多,我们在平时做题当中不能死做,应在做过几道同类型的题之后归纳,总结做题方法。

  考试之前,我们应如何复习化学呢,这是许多人想问的问题,初中化学中的知识点是很零散的,要复习起来确实很难,但正因为化学中的知识很零散,我们容易遗忘,才更应在考试前系统地复习一遍,那么,复习时该注重那些方面呢?

  首先,是各个定义,定律,我主张不要死记硬背,这样只会加重学习负担,我们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它们,这样也便于解题。

  其次,要牢记元素同期表中所要掌握的`各元素名称及符号,还有一些物质的化学式及性质,用途等。要记住这些,最好能联系日常生活及有关实验记忆,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各重要实验,我们应在平时观察实验时,记住整个实验,从装置到操作步骤,从反应现象到应注意的事项,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平时这样做,在考试之前一看到有关这个实验的内容,就会在脑海中浮现整个实验过程,由字及象,就不易忘记。

  最后,要把自己不会的,和老师标出重点的题重新看一遍,有不懂的,及时请教老师及同学以求解决。

  有人说:“我复习得非常认真,但还是考不到高分。”那你得想想自己是否考试时也像复习一样认真。考试,切忌心浮气躁,中国人民要铃声一响,马上聚精会神,做到心无杂念,不必再想自己复习得是否到位,不必想考好考不好会怎样,就只会认真审题,做题,一切只为了做好它,考试之中,不必规规矩矩地按顺序做,当你遇到难题时,一时想不出怎么做时,不必死钻,可以先跳过,做后面的题,一般计算都不会很难,所以不要空着,并要验算是否正确,还有,千万要检查答题卡上有没有抄错,若是会做的题却因为抄错了序号而丢分,太不值得!所以,做完试卷一定在认真复查。

  当然,学习方法有很多,每个人都应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一套方法,希望大家都能找到并预祝大家在接下来的考试中取得满意成绩!

  下面将结合本人在有机化学学习中的心得,分类论述本人是如何学习有机化学的。

  1、总结经验规律。掌握有机化学中规律性的东西对于更好地掌握、理解有机化学反应及其原理是很有帮助的,因此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应重规律的总结。

  2、善于归纳总结在有机化学学习中,会发现有机反应式错综复杂,且种类繁多,想要全部记住,记准并非易事,但若在平时的学习中善于归纳总结,将所学的每一章节的内容归纳出其知识网络图,相信学好有机化学并非难事。

  3、注重实验有机化学作为一门实验科学,若不能掌握其基本的实验操作,不重视实验技能的培养,是很难学好有机化学这门课的。掌握实验操作,在实验过程中理解和记忆有机化学反应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结合实际生活,培养学习兴趣学好有机化学,重在要有兴趣,培养学习兴趣能够使我们更有效地进行学习。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常用的一些问题,或通过所学知识去解决一些与有机化学有关的问题,均能使我们能更近一步掌握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并逐步建立起学习兴趣。当然,以上仅是对课堂学习的一点补充,我们应该在认真听取老师的讲义并作好课堂笔记的基础上灵活运用以上方法,才能学好有机化学这门课。

  在未跨入高中门坎之前,我就听人说过,高中的学习与初中大不一样,要跨越一个大台阶,当时我还不相信。上了高中之后,上课看老师做实验,觉得很好玩,下课后就同初中的学习一样,结果我在第一次化学小测便挨到了教训。老师出的题目看起来挺眼熟,可就是一到写起来就觉得很陌生。经过几次教训之后,我改变了自己的学习方法。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上课专心听,认真观察实验,积极动脑思索,作业认真完成,有空还做一做课外一些习题。结果没过多久,我的成绩便有了很大的提高,于是我便继续下去结果学习变得轻松了许多。以上便是我的学习心得,按照那些方法,学习化学也不是一件很难的事。

  高一上学期学习中,自我感觉良好,但是我不会去发掘问题,这对我也是不利在。其实,从整体看,第一、三、四章,是在为下一章即第五章作准备。一、三是介绍P区第ⅦA族和第ⅥA族的,这一区可以看成非金属,这些族的性质大部分与周期表的元素性质一样,非金属就对应氧化性,非金属性强氧化性就强。显然,S区第ⅠA族,是碱金属,这与表中的部分性质一致,同理,金属就对应还原性。那么非金属与金属之界就二者都有了。这样,有了这几章的垫底,后几章应不会太难了。当然,上课时老师有补充课外的,那自然更好。但是只要理解了,我想大问题不多。第二章是一种计量法,以摩尔为中心展开。从刚接触至学完后,感觉自然不同。若要从记忆角度去分析,也就与Cl、S的展开一致了。克拉贝龙方程PV=nRT无非就是波义耳、查理萨克等定律的结合,至于它的推论,不背也可理解。

化学教学反思9

  根据教学调查,我觉得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学生基础稍为薄弱,故在学习化学原理的时候倍感吃力。在问卷的第一题中,“你觉得化学哪一方面掌握得最薄弱”,有约40%的同学认为是元素化合物知识,而这部分内容是安排在必修一和必修二里的,现在高二学习学习反应原理是但凡涉及相关物质反应就会觉得无从下手,另外有约30%多的学生认为化学实验这部分知识也比较难把握。

  第二,学生欠缺正确的学习方法。在“你觉得学习化学的困难来自哪里”的`调查中发现,85%以上的同学认为是方法不对,不会灵活运用知识。这说明学生在学习过程还没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

  第三,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或并未引起重视。在调查问卷在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每天花在化学上的时间小于半个小时。也有学生反映学习化学的困难主要是缺乏学习动力。

  为此,我将会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重视双基教学。上课务必充分备好课,提前研究和筛选新课内容相关的辅导资料上的习题,挑选适合难度的题目给学生做,避免偏题或难题等加重学生负担。对于重要的知识点在课堂讲解上尽量简洁有条理,思路清晰,让学生充分理解并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能做到灵活运用。

  第二,加强对学习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培养。在新授课或习题课中多注意注意归纳总结,尤其是在学习一章节后对知识的梳理,使知识的形成网络化,方框化。同时,在习题课中,多注意对同种类型的题目的总结和点拨,对易错题型的分析等。

  第三,寻求有效的教学方式,增强学习的学习兴趣。部分学生在化学科上花的时间少,根本的原因还是兴起问题。所以课堂气氛,教师人格魅力等都需要高要求达到,要充分利用课堂的感化作用,在备课时要充分想清楚哪个环节可以将期趣味化,新课引入,情境设置等,同时还要安排适当的学生活动时间,增加师生互动,及时留意学生动向及反馈的情况,并能随时作出调整。另外,也可以根据化学科的特点,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吸引学生注意。另外,对于部分缺乏学习积极性的同学能及时提醒,多督促多提醒,多检查作业和练习完成的质量,并对其作出相应的辅导。

化学教学反思10

  时间飞逝,一眨眼又到高三,面对希望走向名校的学子、家长,我深感责任重大,教师是摆渡人,要载着学子到达成功的彼岸,然后再回头接着渡人。而摆渡人也要做到审时度势,以最佳的路线最短的时间最轻松的方式完成这次摆渡。自xx年使用新课标卷以来,高考化学试题难度逐年提高,现结合所带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年级组的统一部署,将半年来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研究高考化学试题

  纵观每年的高考化学试题,可以发现其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始终保持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原则。从高考题中研究将来高考的走向,猜测出题范围,明确复习方向,对高考备考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关注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变化

  熟悉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变化,将有利于把握复习的方向和深度难度,有利于增强复习的目的性。这就要教师时刻保持学习的心态,不断给自己充电,不断吸收新的知识,做到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教授给学生最先进、最科学的知识。

  三.熟悉考试说明

  考试说明是高考的依据,是化学复习的“总纲”,就好比考试之前已经知道了考题,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更有利于把我考试策略。因此,对于考纲,不仅要读,而且要深入研究,尤其是考纲中变化的地方,既然变化,肯定有考点,不然也不会特别指出变化,要特别强调。在整个复习过程中我不断阅读,进一步增强目的性,随时调整复习的方向。为将来的备考及时作出正确的调整。

  四.分析学科特点,增强复习课信心

  化学虽属于理科,但又不同于数学和物理,它研究的是单个物质,进而扩充到一类物质,虽然可以知一反三,但细微的变化却是千差万别的',因此知识显得比较杂乱,无从下手。而且化学教材大多属于叙事式写法,例题少、公式少,但高考中的计算却在逐年增多,同时,该学科的学科特点明显,实验性强,化学用语多。针对这些,我从一开始就把打基础,强化学科能力放在了第一位。对于以后,要加强学生梳理知识的能力,学会记忆的方法。

  五.向课堂要效率,向考练要效果

  学生80%的时间都在教室学习,因此课堂仍然是复习的主阵地,丢了课堂就等于丢了复习。抓课堂是实施有效复习的关键,课堂效率的高低决定了学生成绩的最终好坏。我在复习中狠抓限时练习和综合考练。将作业根据题量和难度,让学生限定时间来完成。限时回答一方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学生应对考试的技巧,只有功夫下在平常,在考试中才能应对各种突发问题。

  六.帮助学生端正心态,培养素质

  绝大部分的学生或多或少均存在心理问题,学习的,生活的等等。而健康向上、勇于进取、自信自强的积极心态是搞好复习的重要保证,也是高考成功的关键。积极的心态有赖于平时的不断调整和锤炼。针对这些,我加强学生身上努力从这几个方面做工作:

  1.正确对待考试。

  2.合理安排学习的时间。

  3.创设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

  4.放平心态,成败均是经历。

  存在问题:

  1.在题的拓展和延伸上有时还不到位,需进一步加强练习。

  2.习题选择不够精,需大量做题,选题,筛题。

  3.学生的应试学习心理还有待辅导,功夫下平常,多跟踪。

  4.学生的答题技巧还需要老师的进一步培养。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努力,使自己的工作和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化学教学反思11

  高中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且为化学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与研究提供了新的“平台”。《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针对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开展教学研究。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认为,高中化学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反思,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养成。

  一、对教学内容进行反思

  高中化学课程包括两个必修模块与六个选修模块。必修模块内容覆盖面广,注重化学基础知识的普及,旨在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选修模块是对必修模块的拓展和延伸,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在本课程实施初期,笔者因对教材编写体例与课程模块功能缺乏深入认识,在教学中,出现了拓展内容过多,授课节奏过快等情况,进而导致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来接受和消化新知识,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更是无从谈起。通过反思,笔者认识到,只有切实地把握高中化学课程的理念与目标,深入分析教学内容在课程模块中的地位和作用,科学地处理教学内容,协调好各章节教学间的关系,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二、对学情进行反思

  当代高中生思维活跃,具有很强的探究意识和自我表现欲望。然而,由于义务教育阶段知识层次要求较低,虽然他们经历过一段时间的化学学习,但一些学生基础不够扎实,对某些化学知识的认识模棱两可,无法用专业术语进行科学的表述,尤其是对一些重要的化学概念、化学方程式等难以准确把握;部分学生因中考成绩高而产生了骄傲、自负心理,出现了思维的惰性,在高中阶段未能主动更新学习方法;还有一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淡薄,不善于总结完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低下。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教师要对学情进行反思。应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动机、学习习惯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注重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搭建起适合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平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科学素养与探究精神,使学生掌握化学基础与主干知识、基本技能。要立足实际,强化化学史观的渗透和化学学习意义的阐释,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切忌一味求新求变。

  三、对教辅材料的使用情况进行反思

  教辅材料是辅助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工具之一。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创新方案》是笔者使用次数较多的教辅材料,但其中的很多习题是根据大纲版教材编写的,其与高中化学新课程理念并不相符。用这样的材料引导学生学习,只会让他们陷入旧的知识体系不能自拔,难以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现在的教辅材料五花八门,如果教师使用不当,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不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此,教师要对教辅材料的使用情况进行认真反思。应根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教学需要合理地选择教辅材料,对教辅材料中的内容应给予适度的讲解,要注重不同知识内容间的有机衔接,最好是根据学情自行编写教辅材料。这样才能充分地发挥其作用。

  四、对试题的命制情况进行反思

  命制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试题,有效地发挥考试评价对教学的导向作用,是实施新课程的重要保证。但笔者发现,部分教师在命制检测与诊断试题时,因循守旧,照搬照抄,命题难以摆脱旧的知识体系,这使得学生无所适从。因此,教师有必要对试题命制情况进行反思。要想命制出与高中化学新教材内容配套的试题,教师不但要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领会《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精神,而且要仔细研究考查内容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功能。试题要具有合理的难度与区分度,应坚持原创原则,注重对学生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情况的考查。

化学教学反思12

  一、以学生实际情况为出发,认真备好每一堂课

  备课是教师课前所作的准备工作。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它既有明确的意义又有大致的范围,因此上课前教师(尤其对新教师而言)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可以通过认真备课来了解教学大纲、熟悉教材、收集和组织材料,更应从备课活动中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分析,减少教学时的不确定感,找到一个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教学质量就会显著提高。

  在我第一年的教学中,我更多的是从教材、教参出发来进行备课,很少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此在教学中时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当我自认为讲解分析清楚的时候,学生却不知所云、鸦雀无声;当我自认为内容简单、不必强调时,学生却常在此出现错误;当我自认为学生在考试中能取得较好成绩的时候,学生的成绩却让我惨不忍睹。另外,我校在初三年级实行了分层教学,将学生分成快、慢班两部分。但在第一年的教学中我错误地认为化学学科在初三年级是起始科目、任何学生都没有基础;因此对快、慢班的学生提出了相同的要求、教学上也采用了相同的进度。这样一来逐渐磨灭了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本已学习习惯、行为习惯较差的他们对新学科的.学习更加失去了兴趣。

  经过反思,我在第二年的教学中加以改进,备课环节更注重“备学生”。我发现我们的学生缺乏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更缺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他们更多的是寄希望于老师直接的讲解。这一点与正在实施的“二期课改”中对学生能力培养目标是背道而驰的。要让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就得先让他们学会主动思考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我的陈述更少了、提问更多了,学生思考与回答问题的机会也就越多了。让学生在不经意中树立这种观念——想知道为什么,不能再坐等老师的讲解,自己要先行思考。对于后进生,我将教学要求适当降低、教学进度适当减缓、课后作业量适当减少,让他们觉得这门课程并不难学、并能保持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我也始终坚信——我们的后进生是“一桶金”。

  二、虚心学习、加强同事间的合作

  两年初三教学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离不开与同事间的合作、特别是带教老师的悉心指导。新教师接受新信息、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可能要优于老教师,但缺乏教学经验是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若在教学活动只没有一位“指路人”,我想我会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要多走很多弯路。

  我的带教老师——刘荣权老师——从带教我的第一天起,就毫无保留的将他多年的教学经验和资源与我分享。在互相听课、评课活动中,刘老师更是不断地为我提出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在“二期课改”背景下,从备课到上课等许多环节都与过去传统的方法有所不同,但过去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对我的影响又十分深刻,以致在课堂教学中时常出现“新教师、老教法”的局面。因此,刘老师每次听课后给予我开导,为我所上内的容进行了重新设计和策划,并主动给我上示范课。在这一次次的听课、评课活动中,我潜移默化的转变了过去的一些观念,对正在进行的“二期课改”有了新的认识。

化学教学反思13

  我们现在使用的是鲁科版的新教材,对于任教老师来说,基本上都是第一次新教材,各方面均存在不足。如何发现不足并进行调整便成为我们“新教师”需迫切思考的一个课题。新教材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它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合理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体系,体现了时代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无论在什么方面,新教材都体现了新的特点。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在新课程实施的实践中,应该要充分了解新课程的特点,及时反思自已各方面的不足,以适应新课程的教学,实践新课程的理念。

  新教材首先给人的印象是形象新,内容新,相比之老教材,彩版且图文并茂,既迎合了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形象化地理解教材内容,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其次,把原来枯燥的、专业性很强的题目改成了全新的、有趣味、与生活实际相关的、能给人遐想的题目,如《海水中的化学元素》、《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等。这就要求老师在备课时,教材上介绍的生活中的化学必须清楚知道原理,还必须多学习一些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化学现象、化学知识并收集相关的一些图片、音像资料,一是好学的学生可能会问到,二是适当的时候可以介绍给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三必修和选修部分内容在难度上存在明显梯度。如选修部分物质结构和与性质的基本内容在必修均有介绍,但选修中难度加深了不少,体现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增多,不少理论是过去只有在大学才会学到的理论,但在教材中又没有完整的内容,感觉缺乏系统性。可能大部分老师刚上这些课的时候,都会有这样的感觉,不知道怎么上这些课。但是如果我们理解新课程的教育教学理念,应该能更及时地反思自己,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以更好地实践新的教学理念。

  如新教材力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在教材中有许多知识点没有下结论,要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去探究发现,这就理解了为什么会感觉教学内容没有系统性。而为了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必须改变课堂教学模式。老教材时教师一定要等到学生的知识准备得很充分、很完整时才放手让学生去解决问题,而新教材则是要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如有知识缺陷,就去查知识点、查课外资料来补充完善,重视学的过程,让学生“会学”而不单单是“学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备

  课内容除了教参、教材、对应的佩套练习,还要备教学生学习方法。

  像如何使用课本目录标题,如何分析课本内容,如何归纳整理;还有我们现在用的志鸿优化练习有什么特点,怎么使用等。

  总之,新课程的改革是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深入理解新课程的教育教学理念,及时调整自已的教学方法,把新的教育思想和新教材有机结合起来,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新一代。

化学教学反思14

  一、认真处理好初中高中课程的衔接。

  高一化学是处于初中化学教学承上启下的一个重要阶段,初高中化学教材衔接始终是高一化学教学中要面对的问题。如果衔接不好,使他们过早地失去对化学的兴趣,甚至打击他们的学习信心,学生的成绩就会下滑,而一蹶不振,我认为只要抓住了高一,也就抓住了整个高中。

  初中高中课难于衔接是由于教材、学习方法及课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做好基础知识衔接,实现化学平稳过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化学用语

  2、原子结构与原子结构示意图

  3、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4、物质分类与酸碱盐相互的关系

  5、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与技能

  6、化学计算能力

  7、高中化学学习方法和要求介绍

  二、教学中“度”难以把握

  教改后高中的化学虽然整体内容略有减少,但却更注重实际知识的应用,化学和日常生活的联系,整体难度并没有降低,而是有所增加,尤其是高一年级,新课改后,在高一化学新教材中几乎安排了中学化学中全部的知识模块。

  新教材重实验,利于探究性学习,理论知识很少,只提供了基本框架,而相应内容必须由教师引导和补充,这就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到底补充多少知识,补充到什么程度,没有统一的标准,容易造成两个极端。对无高三经验老师因为对旧教材不熟悉,使得他们认为没什么可补充的,这样会造成容量不够,而有高三经验老师因为全面的知识积累,经常会凭借增加已有的高考复习经验,大量进行补充,这将会造成课程容量大,教学进度慢,课时不够,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等问题。我个人认为这两种处理方式都是不可取的,折中处理,拓展不能“一步到位”。

  三、 处理好探究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强化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意识”

  探究教学是新课标大力提倡的教学方法之一。各种传统教学法是前人不断总结得出的经典教学方法,与探究式教学方法无所谓谁优谁劣,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探究式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主动思考和主动探究,传统教学方法也不排斥学生的主动参与。例如,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归纳知识点,利用教材中的思考和交流,学与问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通过观察,让学生总结说出现象,做出结论等。探究式教学法所花费的时间长,需要投入较大的精力,教师不可能所有知识点都用这种方法。 在这近一个学期的教学活动中,自己深深意识到教学过程是一个双面过程,让学生活动占主导地位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大有帮助。因为现在高一学生学科多,学习负担重,大多数学生对所学过的知识点和所讲过的典型方法遗忘现象比较严重。例如,高一化学第二次月考,有一道书里四个方程式试题,方程式是课本及练习中常出现的,是送分题,而得分并不高。这说明学生课后没及时巩固,因此要特别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实践证明效果很好。

  四、 认真处理好教材,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的培养。

  新教材一味减少知识点,删减有价值的内容,实践教学与专家的设想出现了矛盾,我了解到很多学科存在这个问题,教学一线的教师其实比专家在“如何使学生能理解或掌握一些知识,培养相关能力”方面更有深入了解,而且绝对结合了不同学生的实际。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在备课过程中一定要回顾所教学生初中使用的'教材,了解初中相关知识体系,对一些概念要做重建工作。备课是要经常查阅一些相关的资料和书籍,用来充实课堂的教学,尽量把一堂课上得充实些。

  很多学生学习后,存在很多的问题,许多知识点不理解,通过批改作业及与个别同学交谈得知,认为初中化学很容易学,所以就不太重视化学学科的学习及方法提炼,没在化学上多做一些练习和巩固,还以初中化学的学习方法学习高中的化学,这就要求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古人说:授人以鱼,只备一

  饭之需,授人以渔,则可终身受用。实践证明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是一项艰苦的劳动,要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决不能操之过急。在高一对学生设的问题台阶不要一下子就很高,而是他们能上得去,以防发生两级分化。要通过引导,教会学生从比较中学习。如习题课,讲解试卷,练习册等,发现相似,寻找规律,逐步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在平时训练中不断找出好的学习方法。

  以上谈了我在实施新课程教学实践后的一些问题与反思,这些问题可能是就课程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虽然我不知新课标走向如何,但我能肯定地说这些不可能是新课改所期望的,但课改必须进行到底是必然的。

化学教学反思15

  一、备课包括制订学期教学计划和课时教学计划两项内容。

  (一)制订教学计划通读《初中化学课程标准》,特别是要领会课程标准中对本册教学内容的目标要求。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教学计划,计划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课程标准对本册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做好教材分析及学期化学教学目标分析;

  2、情况分析。包括尖子生、学困生及中等生的人数、学生的学习习惯等;

  3、目标要求。理解并把握《化学课程标准》关于9年级化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阶段目标;

  4、教学进度。写出单元和课时的教学时数,包括课题学习、复习、检测等时间安排(要写明具体日期和周)。要求以表格的形式呈现。

  (二)教学设计化学课教学要精心设计,注重知识的落实,必须提前备课1~2课时,并做到:

  1、钻研教材。研究并熟悉教材相关内容的编写思想、特点、体例、呈现方式,例、习题的编排意图,难易度、层次。

  2、了解学情。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知识及经验基础,学习态度与方法;明确学生在本节课的化学学习中,难在哪里?为什么难?怎样破难?

  3、熟悉课型。根据教学进度安排,进行三类课程的备课,即基础性课程(包括新授课,复习课、评讲课)、拓展性课程(应用性或活动性课)、综合性课程(课题学习课)等课型的备课;

  4、设计教学过程与方法:

  ①教案要求学习目标(包括知识技能目标与过程性目标)明确;

  ②化学活动过程设计(问题的提出、理解、形成、应用、拓展过程)明晰;

  ③学习活动方式设计得当,评价调控处理适度;

  ④教学内容要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5、媒体与教具使用,根据教材内容、课型和教学方式,要求学生提前备好上课必须的学习用品。媒体的使用要适度,知识的过程展示要详尽。

  6、板书设计:对教学中关键性信息内容进行提炼,在黑板或展示板(屏)上的以图文呈现式的设计,设计要围绕教学目标,有利于巩固和反馈。

  7、编写教案在思考上述几个方面问题的基础上,根据教材的要求、学生的智能水平,把课堂教学程序及方法步骤等写成文本(即所谓的教案或教学设计)。以便于教学的应用和调整。一般化学教案规范格式包括以下六个方面:教案序号,授课日期、节次。

  ①课题:指教学课题。

  ②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技能、情感三维目标及本课教学的创造性或拓展性目标。

  ③重点、难点:指教学思考的要点和关键所在,要突出重点,分散难点。

  ④教学过程:写出教学程序的具体设计与安排。对化学问题的提出、理解、形成、应用、拓展过程要有一定的层次,突出形成性练习,注重学生板演等形式的知识反馈与纠错。

  ⑤作业布置:精选习题(在课本与作业本范围内选),难度适当,份量适中,关注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⑥板书设计:对教学中关键性信息内容进行提炼,有利于巩固和反馈。

  ⑦教学反思:教后心得体会。要及时总结、分析,善于发现问题,提出对策。教学反思字数不限。

  二、上课

  1、做好课前准备。熟悉教案,理清教学思路,准备好教材、演示实验器材等,准时进入课堂,不空堂、不拖课,不以任何理由拒绝学生进课堂。

  2、精神饱满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用普通话讲授,教态亲切、自然,语言清晰、生动、准确;板书工整、规范、有序;合理适当使用媒体辅助教学。

  3、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活动的组织兼顾好、中、差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恰当合理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树立自信心,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遵循化学学科特点和教学规律,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解释,重视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5、有效组织好学生的学习活动。提问要有思考价值,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发表自己的见解。学习活动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处理好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6、课堂教学时间分配合理,结构科学。留有学生独立思考和基本练习的时间。认真组织好课堂的练习与反馈,及时调节,练习要有梯度、层次,适应绝大部分学生,对学困生有针对性的措施和方法。

  三、作业布置与批改

  1、作业设置。要求:

  ①从课本作业题、作业本中精选习题;

  ②作业难度适当,份量适中,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作业要求。除拓展性课程(应用性或活动性课)、综合性课程(课题学习课)课型外,每节课后留3—4道作业题(解答题),选择题、填空题每3道折算成一道解答题作业。初三总复习教学阶段,每周至少批改2次单元或综合检测题。

  2、作业辅导。

  辅导是针对班级授课制下,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有效措施。要求:

  ①针对学生水平,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特别要面向学习困难的学生,同时关注尖子生的发展和提高,提倡多作个别辅导,多作学习方法上的辅导;②辅导要贯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指导学生按时、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

  ③辅导学生应耐心,鼓励为主,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

  3、作业批改。作业批改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状况,了解教学质量和改进教学的重要渠道。

  ①作业全批全改,批改须及时,重视反馈;

  ②分层次对学生进行作业评定;

  ③登记学生平时作业成绩;

  ④批改既要严格,更要正面鼓励引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态度和习惯。

  4、作业讲评

  ①讲评及时,时间安排适当;

  ②对学生作业中有创见的解答或典型错误,要做好摘录,作为教学资源备用。对错误原因要适时作出综合分析,提出应对的'措施和办法;

  ③讲评形式多样,基础较差,能力较弱的学生,可采取面批辅导、学生互助等多种方式给予帮助和指导。对于普遍存在的共性错误,可组织全班学生展开讨论、以讲解的方式进行分析和纠正;

  ④有计划地进行优秀作业或数学实践成果的展评(每学期1—2次)。

  四、质量测评

  教学质量检测评价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测评,能全面了解学生的化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1、化学教学质量测评应以化学课程标准为依据,注重学生发展的进程,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测评体系。应积极采用笔试、口试、实践操作、成长记录和综合表现等多种方式,质量测评的内容应全面。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评价要从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实际出发,注意适度性和科学性。

  2、对化学学习的测评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既要关注学生学习化学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化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3、质量测评的试题编制应以教学课程标准为依据,并参考所选用的教材。注重对化学“三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的考查,考查内容应尽可能全面并突出重点。注重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适度加强对化学应用意识和用化学观点分析解决问题的考查,适当体现对动手实践能力的考查,试题应有层次性,但容易题(难度系数0.8以上)应占70%,试题表述力求科学、规范、简洁、无歧义。

  4、科学选择测评方式和方法,恰当安排单元检测和期末考试。认真做好单元检测,期末考试的组织、批改、成绩记载,以及试卷分析等各项工作。每学期单元形成性检测不少于5次,要全批全改,并有讲评与订正。及时对检测的情况进行系统的分析、反思与反馈,使学生了解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使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措施,进一步提高教与学的质量。

  5、建立学生、教师共同参与的质量测评体系,让学生、教师能多渠道获取信息,以利于反思、调整,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工作,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6、建立学生数学学习成长档案,并及时予以记录,教师每学期写一份所任教班级的质量分析报告

【化学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化学教学教学反思09-28

化学教学中的反思07-30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06-07

化学课教学反思02-06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12-29

高二化学教学反思04-21

化学实验教学反思04-12

化学平衡教学反思04-18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