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班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班教学反思1
小班的常规教育
教师在进行常规教育时,首先要明确常规不等于紧箍咒。在实践中我们会发现,被要求排队的孩子一旦没有教师的监督,就会横冲直撞、争先恐后、难以自控。这说明有些不合理的规则束缚了孩子,教师应当认识到幼儿的主体地位,在正确的儿童观的基础上制定常规,将其看成保证幼儿身心发展所需的“润滑剂”。如,教师讲故事时,不是让孩子们排排坐在远离教师的地方,而是参差不齐地围坐在教师身边,气氛很融洽,关系很亲切。用这样的方式组织活动,孩子们显得十分愉快,也很配合,这正是良好的常规教育的外在表现。教师应当根据幼儿的实际情景提出适宜的要求。
培养小班幼儿的一日生活常规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工作,常规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班级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及幼儿的健康成长,应当如何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的生活常规呢
常规的意义
常规是指幼儿的行为常规。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将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制定出一系列行为规范,让幼儿经常固定地执行,从而构成良好的习惯,构成科学的生活秩序。如,幼儿睡眠、起床、进餐都有固定的时间;幼儿玩完玩具后应当放回原先的地方;吃饭要洗手;水杯应当放在贴有标志的地方等等。
常规的作用
培养生活规律
从幼儿个体的发展来看,建立良好的常规能够使幼儿的生活具有合理的节奏,既能使神经系统得到有益的调节,又能使幼儿进取愉快地参加各种活动,促进身体健康。
由于幼儿来自不一样背景的家庭,有些幼儿由于各种原因生活作息没有规律,而在幼儿园则是按照幼儿生理和心理的需要作出贴合科学的合理安排,幼儿生活在其中,就能逐渐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时间观念和有组织、有条理的办事本事。
培养自律本事
自律是指控制自我,并遵守一些共同制定的规则的本事。这种本事可经过遵守一日生活常规来逐渐培养,如幼儿在听故事、进食、午睡或者自由活动的时候,需要控制自我欲念,做到进食不说话,排队不乱挤,不强抢别人的玩具、不伤害别人等,渐渐地,遵守规则就会成为孩子们的自主行为。
建立安全感
人在一个有规律的环境里生活才会感到安全,幼儿也是如此,他们喜欢按照必须的程序做事。合理的常规为孩子创造了一种有序的、和谐的生活,他们在心境愉快的情境中自然构成一种贴合其身心发展水平的规则意识和规范行为。
根据小班幼儿的特点,常规应当简单、明确,适合小班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仅有适合幼儿的本事要求,才可能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才愿意去做。
小班教学反思2
评价分析:
《画圆》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和质朴的语言,分别描绘了猴子荡树、青蛙跳水、小鱼戏水、刺猬翻滚、啄木鸟啄虫的活动,这些小动物就像一群天真、活泼、好动的孩子,洋溢着无限的欢乐和生机。在选材上,我选择的这首儿歌句式整齐、生动浅显,音韵和谐,尤其是“荡、吐、滚、团、啄”等动词运用的十分形象。我在组织活动时,启发幼儿用身体的各部位画圆,让幼儿非常兴奋,然后让孩子来交流自己亲身体验“绕”“转”“扭”“耸”等动态的画圆方法,较好的理解了儿歌的难点。
在学习儿歌的过程中,我是这样设计活动过程的:先让幼儿结合有趣的图片,猜想儿歌内容,我再归纳将儿歌完整表达,帮助幼儿理解儿歌,这样使得幼儿学习儿歌轻松一些。创编儿歌部分,给幼儿提供了一个充分结合已有经验、发挥想象的空间,由于这首儿歌贴近幼儿的生活,幼儿在通过经验唤醒中提升了经验,创编出了许多的“新儿歌”,幼儿的自主创造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当然,动态的词语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和创编,也积累了更多,知道每个动词表示什么意思,做出相应的动作。
所思所悟:
1、创设真实丰富的语言运用情境,能使幼儿多看、多听、多说、多练,从而增长其见识,发展其语言表达能力。在实施主题综合教育中,我们不仅要关注每周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更要重视日常的语言交往和设境引导。
2、幼儿园语言教材的灵活性,要求我们要更快地提高自身素质,既紧跟住时代的步伐,又根据幼儿的发展,在实践中不断创编有自己特色的教材。根据幼儿的需要对原教材进行一些创造性的改编或自编,都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在这个活动中,认识动词的'时候,可以引导幼儿去做一做这些动词的样子,再对这些动词的认识进行延伸,如引导幼儿说说这些词语会在哪些句子中出现呢?引导幼儿来说一说。这也是一种对词语的记忆和理解。语言活动不一定是死板的出示图,幼儿讲述故事内容,教师总结。这样的方式幼儿或许已经厌倦了,可以换另一种方式进行,就如今天的这个活动,让幼儿在情景下,从画圆比赛的结果中去了解儿歌。从而去探索语句结构如何运用。
3、可将正规的语言教学活动与语言区域游戏活动。日常活动中为幼儿提供自由交谈的机会等紧密结合。“画圆”这个活动虽然已经上好,但却还可以延伸到区域活动中来,如让幼儿再编出许多同种结构的语句来,也可以延伸到幼儿自己来画下来,再请幼儿自己把画下来的进行讲述。
小班教学反思3
幼儿园小班教学反思:怎样培养小班幼儿绘画兴趣
小班幼儿刚从家庭走向幼儿园,由于年龄小,手的动作不够灵活,加上他们绘画的目的不太明确,不清楚应该如何画,怎样涂色,画面怎样变得漂亮,他们只是把绘画当成一中游戏,随自己兴趣任意涂抹,画出的物体不太规范,因此,帮助幼儿提高绘画技能,使幼儿学会绘画的手段,表现他们内心意图是十分必要的,在小班教学的绘画过程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激发幼儿对绘画的兴趣
由于幼儿年龄小,对绘画一无所知,他们只会持笔乱涂乱抹,来体现自己心中的喜、怒、哀、乐,伴随着这种体验,他们对画画逐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这时教师千万不能急于教孩子画些什么,也不必强调幼儿画得像不像,因为这样易使幼儿失去绘画的兴趣和热情,而应该去引导、呵护、培养。提高幼儿的这种兴趣,如:为幼儿提供各种绘画工具、材料,使幼儿在高兴时能随时拿起自己喜欢的材料来自由描绘、表达,教师应时刻鼓励幼儿“画自己喜欢的”让幼儿兴致勃勃地自由涂画,从中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
二、认识绘画工具及材料
幼儿绘画中,不能单一只用一种绘画工具来做画,这样容易导致幼儿没有新鲜感,因此每次作画教师尽量要让幼儿感到绘画课的新鲜和好奇。刚开始我让幼儿先用水彩笔学画画,当孩子对水彩笔画有一定的了解,使用时幼儿便会感到不新鲜,这时,教师便要换其他的绘画工具,如:油画棒、棉签、手指点画、水粉颜料、调色盘等。使幼儿感觉到绘画工具的多种多样性,使幼儿对绘画兴趣进一步提高。
三、学习简单的绘画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教幼儿从浅入深,由易到难的一些简单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如:小点表示花朵、小草、树干,用横线表示棍子、绳子、栏杆等。在教学活动中,我先让幼儿练习画气球、泡泡、太阳等。再逐步画栏杆、格子布、房子,使幼儿逐步掌握一些基本的用笔及对笔的控制力。
四、用儿歌、故事内容导入,调动幼儿对绘画的积极性。
生动的儿歌、故事能够引起幼儿情感的共鸣,能给幼儿以美的享受。利用生动、形象、富于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文学作品儿歌、故事,使教学成为有趣的活动,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便于理解,易于掌握,
五、举办画展、重视评价作品,给予表扬。
幼儿每次完成的作品,我都一一把它们布置在室内,引导幼儿观察、分析,评价各幼儿的绘画特点、色彩、线条、比例等画面效果,让幼儿形象、直观的欣赏作品。俗话说:“好的孩子都是表扬出来的。”因此,孩子完整的作品好的给予表扬,不好的应该先表扬,表扬的同时,委婉的提出不足之处,然后再进行表扬。使幼儿在表扬中得到进步,得到发展。当孩子们受到同伴和老师的表扬时,他们的情绪会更加高昂。那么绘画便会在他们心中得到升华。 窗体底端。
关于小班教学反思
故事是幼儿最爱的一种文学形式.通过故事教学,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帮助幼儿发展语言的方法。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是以教师讲述故事为重要部分。
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教师在讲述故事时,咬字要清楚,速度要适当,咬字清楚是为了让幼儿字字听的清楚,节奏要比平时谈话稍慢,使他们一边听一边想;讲述故事时,面部表情,眼神和手势都要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有所变化,这样对小班的的语言表达起辅助的作用。 作为教师,对故事教学中往往不是只讲一遍的而要讲多遍,都要注意方式的变换,才能幼儿倾听的积极性。而我在上《半个蛋壳》的时候,我在讲述第一遍时就直接用上教具,已经发现有幼儿开始把注意集中在挂图上,对故事的倾听兴趣不高,在给幼儿第二,三遍讲述过程中还是简单的用了挂图的形式,没变换方式,以至在讲述第二遍的过程中幼儿的注意力更加不集中,甚至有的'幼儿开始互相说话,因此整个活动来看效果不明显。其实现在来看,其实一般讲第一遍的时候,以不用直观的教具为宜,因为直观的教具容易分散幼儿的注意,不利培养幼儿倾听的习惯。
在故事中的提问,对于小班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只能是一些简单,细小的问题。而不能像中大班的那样以提出一连串的问题,让他们连贯的回答,作为教师要引导幼儿去回答,我们说答案虽然长些,但不要求一个幼儿连贯的回答,教师自己或智力较高的幼儿示范,再让幼儿按顺
序联系连贯的讲述,这样的效果会要幼儿跟容易接受、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回答不出的或回答错的了的幼儿,教师不应该表示厌烦,而要肯定他们愿意回答。教师应该是启发和提示,尽量帮助幼儿自己找到正确的答案,总之,要让全体幼儿都回答问题的机会,以提高语言能力。
小班教学反思4
为了让幼儿发展目测能力和比较能力,我们以最基本的区分大小入手,让他们学会比较物体的大小,以及学会比较物体的思维方法。
活动目标:学习区别大小有明显差异的物体,并能正确表达什么是大,什么是小,发展初步的目测能力和比较能力。
活动过程:首先出示教具,先是两个娃娃,分别取名大大、小小,让小朋友一起来玩,初步学会大、小概念。随后拿出椅子,比较大小,最后由小朋友自己比较。
反思:随着新《纲要》要求的“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等观念的提出。幼儿园数学教育正发生着从“注重静态知识到注重动态知识,从注重表征性知识到注重行动性知识,从注重‘掌握’知识到注重‘构建’知识”的重大变革。
小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领域的活动来得枯燥、单调,由于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在发展,这就更加要求老师在组织指导活动中要多花心思。数学排序活动的`组织首先要明确其概念及其特点,在这个教学活动中并没有很好明确这一点,导致幼儿只是在老师的固定模式下进行一定的按顺序排列,而没能发挥幼儿主观能动性找出排序规律。活动内容设计上较有趣,但对于小班来讲有点简单。虽然活动中的组织较好,但在对幼儿的引导上有待加强。孩子在活动中自主探索性不够强。欲望。
小班教学反思5
1、认识、区别绿色、黄色,能一一对应找到相同的颜色;
2、体验妈妈和孩子的亲情;作为本次活动的目标。虽然,事先孩子们也捡了不少落叶,也有绿色和黄色的树叶,但树叶的颜色偏差较大,既然为科学活动,为了孩子们能正确的认识绿色和黄色,我们就制作了绿、黄两种树叶。而为了让第二个目标达成的更好,一开始就让孩子们进入树叶宝宝这个角色,而我就扮演寻找宝宝的树叶妈妈。孩子们很喜爱这个角色,也很想回树叶妈妈的环抱,努力的按要求寻找着妈妈。
活动一开始,我就带着孩子们唱着《秋天》的歌,自然的进入活动,秋天呀秋天呀,树叶到处飞呀飞,树叶到处飞呀飞……在这样一个情境下,孩子们以欢快的情绪唱着跳着,仿佛自己也是一片秋风里飘舞着的小树叶。然后把绿黄两种颜色的树叶一片片在手中飘落到孩子们眼前,很有落叶飘飘的感觉,再让孩子们自由的捡起一片,放在手中观察着,孩子们都很兴奋。接着以我扮树叶妈妈找宝宝的情境,让孩子们自然而然的成了树叶宝宝。然后引导孩子们观察树叶的颜色,并区分开来。以一个、两个、四个、一片的方法以:我(我们)是绿(黄)色树叶宝宝的句式再次认识区分两个颜色。最后,以大风来的游戏结束活动使树叶妈妈和孩子的情感升华。这样有情境又有游戏的活动孩子们兴趣较浓,学习的参与性积极性也较高,但在最后一个游戏环节中,孩子们找自己颜色的树叶妈妈还是有个别幼儿找错,还有个别幼儿刚刚开始还能叫清自己的颜色,可到活动结束时就忘记自己叫什么颜色的树叶宝宝了,我想出现这一现象也属于正常,与孩子的年龄特点有关吧。 整个活动下来,我发现对预设的两个目标还是有所达成的,大部分孩子能认识并区分黄绿两种颜色,树妈妈和树宝宝的感情也是用自己的亲身体验感受着。
活动后,也带给了一些新的思考:如在认识两种颜色的时候要不要掺插些有关其他绿色的'东西呢?这样会不会把孩子们的思维扯远了呢?孩子们思维拓展是好事,但会不会使孩子离把我创设的落叶飘飘情境呢?考虑了一下,我还是把其他绿色的东西放在日常的活动中,或者延伸下一个科学活动,什么东西是绿色,什么东西是黄色。又如在最后的游戏环节,我请听我随堂课的金老师帮我扮演另一种颜色的树叶妈妈,这样很突然地出现了两个树叶妈妈是否合理呢?但从游戏的效果看,孩子们确实能更清楚的区分两种颜色,而且游戏时也非常愉快、兴奋。而这时,一兴奋的我却把早想到的最后要两种颜色的树叶妈妈要在一起,然后以:“黄树叶宝宝,绿树叶宝宝都是妈妈的好宝宝”来结束的给忘记了,给整个活动留下了遗憾。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我已经在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或者延伸活动中让孩子们更好的认识和巩固绿色和黄色,相信我的孩子们也会学得更好的。
小班教学反思6
一颗小树苗,能够长成参天大树,也可能单薄无力甚至枯萎,由此至彼之路其实并不漫长,作为教师的我们,在给予孩子知识的同时,还要给予他们更多的“爱”,我们给予孩子的爱包括父母对孩子的爱,姐姐对弟弟妹妹的爱,朋友之间的爱,教师对学生的爱等等。在给予孩子爱的同时,我们还获得了欢乐与幸福,在这简单的幸福里,我们也在不断成长。
孩子会模仿教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并且还会模仿的有声有色,教师时时刻刻都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与发展,所以,教师应以身作则,做好每一件事、说好每一句话,不能够因一次的失误而影响孩子一生的成长与发展。所以教师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像我们这样的启蒙教师,那更是重要的。
孩子的成长过程仅有一次,我们需要多听孩子的心声,给予孩子尊重、信任与鼓励,还有我们的爱。孩子与教师在一齐的时间是最多的,从早上入园到午时离园放学,一天的时间,孩子能够学到很多的东西,除了学习知识外,更多的则是与教师相处,学习教师身上的`东西,教师自身的点点滴滴都影响着孩子,在孩子的眼里,教师是神圣的、伟大的,教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甚至于每一个眼神都影响着孩子,所以说教师是孩子在学习中至关重要的一个人。
孩子与教师是互通的,是相互影响的。在我们给予孩子爱时,孩子也给予了我们不曾拥有的爱;在我们传授孩子知识时,孩子也给予了我们教学方法;在我们给予孩子欢乐时,孩子也给予了我们一张张天真的笑脸;我们在奉献自我的同时,孩子也在回报我们。我们拥有了更多的欢声笑语,与孩子共成长。
所以,让我们“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让我们的孩子能够变的更开心、更活泼,让我们与孩子共成长而更加努力向上!
小班教学反思7
董xx是班里比较调皮的孩子,平时总是闲不下来,喜欢去建构区推倒小朋友刚刚搭建起来的城堡,去美工区画画的小朋友哪里捣捣乱,去娃娃家弄乱小女孩们刚做好的菜,区域活动的时间总是会听到小朋友们不停地告董xx的状,这令我头疼不已,因为每次在小朋友告状后我都会语重心长的找他谈一谈,而这时他总是一副好委屈的样子,一天下午区域活动时间我决定观察一下他,他站在建构区里看着几个小男孩在搭建高楼他很着急想和他们一起玩,可是不知道怎么融入进去于是他直接拿了一个盒子扔在搭建到一半的高楼上想加一层结果一瞬间高楼全塌了,几个小男孩很生气把他赶了出来又向我告了状,我看了他一眼示意他在选一个区去玩吧,他选择了娃娃家,娃娃的小女孩正在玩招待客人,董xx看到小睿和小冉碰杯很好玩于是他也想和小睿碰杯可小睿并没有理他,他很着急一把抓过小睿的手里的杯子逼着小睿和自己碰杯,这下小睿哭了起来并向我告了状。
经过一下午的观察我终于明白为什么董xx总是被告状,董xx的爸爸妈妈平时工作很忙很少带董xx出去玩更不用说和小朋友一起玩了,董xx的年龄较小语言表达能力比别的孩子稍微能差一些导致他很想和小伙伴一起玩却不知怎样融入和与伙伴交往,而别的孩子也并不明白他的意思只觉得他是个捣蛋鬼不愿和他一起玩,但是看得出董xx一直都没有放弃寻找玩伴的`愿望,他虽然不能正确的向大家表达他的意愿:“我想和你玩”但他的神态和动作已经告诉大家了。想想之前我总是怕他和小朋友起冲突所以做游戏时我总是领着他,其实我们应告诉他正确的相处方式让他去实践他更渴望的是玩伴,所以在这之后我们便有意无意的创造机会告诉他友好的和小朋友相处别人才能和你一起玩,在手工课上请临近的小朋友和董xx一起合作完成彩泥作品,在户外活动时让董xx参与简单的角色,在董xx有点滴进步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找到方法的董xx小伙伴越来越多,笑容也常挂在小家伙脸上,他也渐渐融入了大家的活动了。
每个孩子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难题,需要我们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观察孩子的心理需求、情感变化及时的发现才能及时引导和解决,让孩子的心理和身体都能健康成长!
小班教学反思8
我园是上海市做中学的实验基地园,开展探索式科学教育研究已有一段时间了,教师对有关的理论知识也了解了不少。于是,我想通过饲养活动进一步开展探索式科学教育实践。经过一番讨论后,大家决定开展饲养乌龟活动。
我们首先确定了各年龄段的教育目标。大班重在对爬行动物的认识,中班重在对龟类动物的认识,小班重在对乌龟外形、习性的认识。然后,各班都创设了一个乌龟饲养角,并创设了关于乌龟的墙饰,其他诸如画乌龟、讲关于乌龟的故事、用乌龟的口吻写告家长书等活动也相继开展起来。一时间,活动搞得煞是热闹!
一段时间后,我要求每位教师写一篇有关饲养乌龟活动的案例。我看大家对乌龟饲养活动那么投入,茶余饭后也常听见他们在谈论饲养乌龟的趣事,前期我们对如何写案例也进行过培训,所以我想写有关饲养乌龟活动的案例应该不成问题。可是,看完教师的案例后,我很失望。因为大部分教师的案例价值都不大,写的大多是为乌龟取名字为乌龟举行葬礼等逸闻趣事,没有写孩子们如何探索、学习等更有价值的内容。这说明我们没有把这次饲养活动的价值充分挖掘出来。
问题出在哪里呢?深入反思后,我认为问题可能主要出在以下几个方面。
活动意义不明确。
教师不清楚这次饲养活动的价值何在,他们只是像以往的饲养活动一样,停留在让孩子观察小动物的外型特征、成长过程,体验饲养,小动物的快乐。而没有在充分了解孩子对饲养乌龟所具有的前期经验基础上,引导幼儿以一双发现的眼睛去作进一步的探索,以获得更多、更有价值的经验。
目标定位不适宜。
虽然起初确定各年龄段教育目标时,我们也考虑到了幼儿的年龄特征,但是原先确定的目标过于笼统,操作性不强,让教师无从下手。
活动主体错位。
探索式科学教育的主体是幼儿不是教师。教师只是问题的引导者、环境的创设者和活动的观察者。教师应在充分了解幼儿原有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引导幼儿主动地去探索去发现,在幼儿探索发生障碍时才递上良方。而我们从活动设计开始时就考虑教师怎么教的多,考虑孩子怎么学的少;关注教师教什么的多,关注孩子学什么的少。
同步指导缺失。
虽然很多教师对于探索式科学教育的理论已耳熟能详,但是如何将理论落实在实践中,落实在饲养乌龟的活动中,还是有困难的。而在饲养乌龟的活动中,我们只进行过环境创设方面的交流。虽说我们作过案例写作培训,但并没有深入了解教师有些什么困惑,也没有对此作过什么研讨和指导。
认识到这些问题后,我们对饲养活动作了全面调整。
组织学习-提高认识。
首先组织了一次教研、学习活动,我们重温了《探索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一书,引导教师深入理解书中是在师生共建的学习环境中让幼儿亲历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的含义。通过重温式学习,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探索式科学教育活动具有两个重要的特征:一是对幼儿适宜探究的科学问题提出一个基于实证的验证过程;二是在一个具有师幼互动、幼幼互动特点的环境中,由幼儿主动进行探究。经过深入分析,我们还进一步认识到,选择饲养乌龟来进行探索式科学教育是适宜的,因为它贴近幼儿的生活,易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但是我们没有找到适宜幼儿探索的问题,没有认识到饲养乌龟的过程就是培养幼儿科学素质、提高教师科学教育能力的过程。
深入教研,确立目标。
取得共识以后,我们又引领教师深入开展教研活动,与教师们一起调整了饲养活动的教育目标,将让幼儿拥有一双发现的眼睛作为本次乌龟饲养活动的主要教育目标,并据此提出了适合各年龄段幼儿探索的问题。我们首先请教师回到班级里,通过日常观察、班级讨论、个别交流等方式了解幼儿关于乌龟的已有经验,寻找幼儿感兴趣的、适宜他们探索的问题。然后组织教师进行集体研讨,根据各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和兴趣确定适合他们探索的问题。例如:根据小班幼儿喜欢给小动物喂食、喜欢数数,但观察不仔细等特点,我们提出让他们探索乌龟喜欢吃什么乌龟的前后爪子是否一样多等问题。中班幼儿的观察能力比小班幼儿要强,他们对乌龟身上的花纹很感兴趣,于是,我们就确定让中班幼儿探索乌龟长得都一样吗花纹代表了什么等问题。大班的教学参考资料中有关于纸桥承重问题探索的内容。为了培养大班幼儿知识迁移的能力,我们就确定让他们探索类似拱形的龟背有什么作用等问题。
共商对策,及时引导。
明确了探究的问题后,教师们便带领幼儿开始了新一轮乌龟饲养、探究活动,我们则密切关注各班的活动进程,倾听教师的困惑。当教师遇到困难时,我们会与教师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例如,小班教师在引导幼儿探究乌龟喜欢吃什么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感到对如何引导幼儿记录探究结果这一问题较难把握,于是,我们及时召集小班组教师展开讨论,最后设计了一个可供师幼共同记录的大记录表。具体的做法是,让幼儿把从家里带来的食物喂给乌龟,如果乌龟吃了,就在表格中打钩,不吃就打叉。经过一段时间的记录.孩子们就自然得出了结论:乌龟喜欢吃荤食。又如,大班教师感到让幼儿理解拱形的龟背有什么作用这一问题有些困难。我们便及时与教师、幼儿一起讨论,提出让幼儿玩纸桥承重的游戏,以帮助幼儿理解其中的基本原理。同时,我们还多方寻找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让幼儿将拱背与拱桥联系起来,得出拱背承压大,能让乌龟更好地保护自己的结论。在深入探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和幼儿还一起拓展出一些新课题,如隧道为什么都是筒形的人、动物、植物怎样过冬等。
帮助总结,不断提升。
一段时间以后,我们组织教师开展第二次的案例撰写活动。我仔细阅读了教师们第二次写的案例,并对部分教师所写的案例提出修改建议。如,有位教师写了为乌龟医治眼病的案例,我首先肯定他们为乌龟医治眼病的行为,然后提出为什么你班的瞎眼乌龟特别多,以引导教师探究导致乌龟得眼病的原因,并且建议他们与其他班级的饲养方法比较一下,同时还从报纸上收集相关资料,以帮助教师认识到是换水的'方法有问题,自来水必须放置一段时间,等漂白粉沉淀后过滤掉才能给乌龟洗澡;认识乌龟的习性,是为了科学地饲养乌龟;科学饲养才是对生命的真正尊重等科学道理。令人欣喜的是,第二次的案例质量明显提高了,教师们不仅记录了幼儿的观察发现,还将自己的成长与感悟写进了案例中。如,有教师写道:我第一次观察到乌龟吃虾的情景,它们是那么地富有智慧。有教师写道:乌龟是很爱清洁的动物,我班的瞎眼乌龟是因为水脏导致的。在案例中,我们感受到了教师在教育行为上所发生的变化。
后来我们还对饲养乌龟的案例进行了梳理,制作成展板参加了上海市科技活动中心组织的科普基地园关于小小探索者教学活动设计的比赛,获得了优秀组织奖,并且有四位教师的作品分获一、二、三等奖。
失败并不可怕,关键是我们怎样从失败中获得成功的经验。这次活动给我们的启示是:管理者不是单纯的任务布置者,更不是结果评判者,而是一个指导者,一个参与者,一个引领者。课程管理是动态的、过程性的管理,园长只有深入一线,了解教师的需求,把握教师的困惑,做教师们的良师益友,才能提高课程管理的领导力。
小班教学反思9
在百花艺术幼儿园看到一位老师上了这节课,感觉幼儿的兴趣都很高,课堂氛围很活跃,而且这个教案本身的故事内容很简单,里面的句子大致是相同的,形声字“啊呜——咕嘟”给人一种幽默的感觉,非常有趣,并且结合观看小电影形式,又加深了幼儿的记忆。因此,我选择了这节课作为我的汇报课教学,希望幼儿在观看画面时,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察、猜测和想象,体验图画和语言的趣味,对阅读感兴趣。与此同时,希望给幼儿开来更多的新鲜感。
在准备这节课时,出现了一些问题:首先是没有教本,其次是课件中的小电影放不出,最后是时间紧张,未能试教。考虑到种种原因,包括自己对这节课的喜欢,最终还是选择了这个教案,只有通过其他方式让幼儿喜爱并接受。
结束这堂课后,发现自己的教学存在一些优势和不足,下面就让我细细地说说吧。
一、自我认可,发现亮点
每堂课结束总会有一些优势与不足,就放任下,先说说自己认为的优势吧。首先,我认为这堂课一开始自己心里很放松,一点都不紧张,不起以前好了很多,心理素质方面在不断进步;其次在回应幼儿方面显得更自然些。在幼儿多次举手时,可以让她把机会留给其他小朋友,在没有举手就抢答时,告诉他老师喜欢请坐着举手的小朋友等;再次是教学中的灵活应变,原本在“发现香蕉”时的这个环节要与幼儿有一个互动,但因为图片点击太快了,把这一环节遗漏了,于是在上到“发现葡萄”这一环节时,我再次放入了师幼互动;最后是坚定的判断力,原本设计的结尾在教学中被我否定了,直接在完整阅读后以简单的想象画上句号,眼看时间超出了范围,只能换种方式结束,但我不敢肯定这是好还是不好。
二、自我剖析,找出缺点
首先是我的声音还是太轻。平时佩戴了耳麦,这次忘记了是一个疏忽,以至于有的幼儿注意力不够集中。
然后是图片过度太快。在理解第一张幻灯片后,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幼儿缓过神来,直接开始进入第二张幻灯片的理解中,幼儿的思绪一下子拉到了另一种状态,导致幼儿“左顾右盼”,反应不过来。 其次是对词句的强调不够。在形声字“啊呜——咕嘟”中,应该强调幼儿学会这四个字,但我却只是做了两遍,让幼儿学了一下,并没有特别说明,没有任何要求,只有个别认真听的幼儿记住了。
再次是语音组织能力欠缺。在教学时,某些时候想讲一句话,却把这句话倒过来讲了,在重新组织时一紧张,不仅自己觉得拗口,孩子也不是很理解。
最后是有幼儿的纪律未能完全掌握。幼儿在学习中对股市产生很大的兴趣,都争着回答问题,“我来、我来……”把手举得高高地,这自然是一个好事,但由于抢答的幼儿较多,都纷纷跑出了座位,一下子纪律方面产生了问题,给人一种“乱”的感觉,不是很有序,再加上声音很杂,显得教师六神无主了。
结合以上几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考虑得更全面。自身条件(声线)虽然不能改变,但我会利用其他器具,尽量做得更好;课件方面,我会通过动画、声音等制作更新颖的画面,可以利用或制作的教具剂量利用起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对幼儿的表现可适当给予鼓励和表扬,维持幼儿的课堂纪律。
一次教学既是给自己展示的机会,又是给自己锻炼的机会,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会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让自己学会如何应变,并且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完善自己,向更完美的课堂迈出自己轻盈地步伐。
我相信在下次的继续教学中,我会表现地更加出色!
小班教学反思10
20xx年4月13日我执教了《好宝宝》一课,这是一节的小班语言活动课,经过红丽老师的建议我将活动目标改为如下:
1.愿意做个好宝宝,高高兴兴上幼儿园!
2.学说礼貌用语:老师早、妈妈好!
3.知道在幼儿园应该和小朋友友好相处。
之所以这样定教学目标,主要是基于小班孩子年龄小、身心发展还不太成熟所以将教学目标定位比较简单,原来设计的第三个目标太大了,并不是一节课能够学会的。
在上课内容上,我设计了情境导入:情景导入:娃娃上学去、怎样成为好宝宝、幼儿学习朗诵儿歌:好宝宝三个环节,相对来说这三个环节虽然看上去比较少但还算比较完整。主要考虑到小班一节课一般控制在15分钟左右,所以环节并不是很多!
在教案的编写上,红丽老师给我提了很多好的建议,一块写出来和大家分享,我虽然将教学过程分为三大环节,但每个环节下面完全可以再分成几个小的模块设计小的1.2.3…这样教案看起来更加明朗清晰!“不要把教师的指导用语一一罗列作为环节,可以在大环节下列若干个小环节”这个方法太好了,就愁不知道怎么写呢,这样很有层次。
另外在编写活动准备时只写了物质方面的准备,没有写精神方面的,没有交代孩子已经学习了《我上幼儿园》这首儿歌。
二、教学过程方面
先简述一下活动流程:首先让宝宝唱以前学过的儿歌《我上幼儿园》,知道上幼儿园应该高高兴兴得不哭不闹,然后展示娃娃,创设情境,娃娃上幼儿园,然后进行第二个环节,探索娃娃这样做有礼貌么?怎样才能成为有礼貌的好宝宝!幼儿学唱《好宝宝》,老师根据情境讲解歌词,宝宝一块跟老师学说儿歌,最后能有感情的说唱《好宝宝》。活动结束!
以上就是这节课的活动流程,环节上非常简单,但在实际操作中并不是想的那样简单,各个环节都是比较耗时间的,老师们不用担心课上完了,还没到时间。《我上幼儿园》这个儿歌,在上课时孩子有些不熟悉,课前应该多领孩子读几遍!在幼儿自由想象该怎样成为好宝宝时没有给孩子加上适当的要求,()孩子说的有些和好宝宝一点关系也没有。给孩子时间自由发挥是好的.,但一定要给孩子提前说要求,这样才能准确把握这节课的主要目标!
最后一个环节,教孩子学唱儿歌《好宝宝》教案并没有写出来到底该怎么教,很不详细,应该以后将教案写的尽量周全,备出详案!经过红丽老师指点设计如下: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说一说图片上的小朋友是如何做的?
(2)请幼儿看图尝试说出儿歌
先观察宝宝的图片、介绍宝宝是一个好宝宝,她很有礼貌,然后让幼儿跟唱“好宝宝,有礼貌。”观察宝宝见到老师的图片,宝宝上幼儿园见到老师了,该说什么?跟唱“进园叫声老师早。”再观察宝宝见到妈妈的图片,幼儿跟学“回家喊声妈妈好”。宝宝见到妈妈和老师都喊得什么啊?跟唱“妈妈好,老师早”,呀!这样的宝宝棒不棒啊?来我们给他鼓鼓掌,观察鼓掌的图片,幼儿跟学大家都夸乖宝宝。
(3)鼓励幼儿根据图片完整的说出儿歌。
以后在教学过程当中可以经常使用图片、视频帮助孩子理解学习的内容!
三、教学策略方面
这节课教学目标比较简单完成了教学目标,但就整体而言还是有很多不足!整节课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学唱儿歌《好宝宝》,但在实际教学中并没有将这个作为重点来讲解,将很多时间浪费在了铺垫的一些环节上,这就导致时间分配问题比较突出,对于这节课,很难知道自己的重点是什么,这是因为没有设置重点难点,以后应该将目标写具体。整节课给孩子探索的时间主要在怎样成为好宝宝环节,事后反思觉得孩子自己的时间太少了,应该多设计一些环节,这就要求我备课时尽量将教案备详细、备仔细!
以上就是我对《好宝宝》这节课的教学反思,还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小班教学反思11
《苹果丰收了》这一活动属于数学中的分类活动,主要是为幼儿以后理解数概念作心理准备。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游戏的形式展开活动,从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出发,在动动、玩玩、做做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辨别红、绿两种颜色,并进行归类,逐步积累类的经验, 从而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并在活动中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根据这一活动的设计理念,我将活动的目标定为:一:能区分红和绿两种颜色,并能把相同颜色的苹果放在一起,二:愉快地参加摘苹果、送苹果的游戏活动,对数学活动产生兴趣。活动的重点是让孩子通过游戏区分红和绿两种颜色,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大胆地表述出来,难点则在于将不同颜色的.苹果分类投放。
活动一开始我将幼儿带到两棵结满红苹果和绿苹果的苹果树下,让幼儿说说他们看到了什么,以此让他们区分红和绿,然后通过摘苹果的游戏激发他们的兴趣,这一环节中幼儿表现出的兴趣很高,纷纷跑到树下摘了一个自己喜欢的苹果,且大部分的孩子都能表述出自己摘的是什么颜色的苹果,只有少数孩子的胆子还没有放开。第二环节是请幼儿将摘到的苹果按不同的颜色分别送到汽车和火车上,通过送装苹果的游戏帮助幼儿积累有关类的经验,采用这样的方法,人人都能积极的参与其中,个个都能动手,活动过程中孩子们积极性极高,一点也不感觉到枯燥。这个环节中只有三个苹果送错了,但在同伴的帮助下,送错的苹果很快就被纠正了过来,孩子们有了初步的关于类的经验。活动的第三环节是让孩子再次进行摘苹果、送苹果的游戏,并且加大了活动的难度,允许幼儿摘一个或者两个自己喜欢的苹果,能力强的孩子可以摘了两个苹果,并将不同颜色的苹果送装到不同的地方,能力弱的孩子则可以摘一个苹果,通过循序渐进的方法,孩子由易渐难的进行游戏,他们在第一次游戏中积累的有关类的经验得到了巩固,而且也能用较为完整的语句表达操作的过程,有的说:“我摘了一个红苹果”,有的说:“我摘了一个红苹果,一个绿苹果”,不同能力孩子的经验都有了提升。
可以说整个活动的目标基本都能达成,但有两个不足的地方:第一就是教师还应加强孩子的常规管理,对每一环节完成之后孩子接下去应该做什么提出更为明确的要求,这样孩子们的精神会更加集中,课堂秩序也会更为有序。第二就是教师的教具制作应该考虑的更为周到,要方便幼儿摘去和贴放。否则就会浪费很多时间,从而影响整个活动的的效果。
小班教学反思12
入园已经将近四个月了,我们班还有四五个孩子,每次睡觉起来都把鞋穿反,每次都告诉他们穿反了,换过来,有的孩子“碰巧”换对了,有的孩子换了好几次还是反的,最后我就看着孩子让他们换过来,如果还是反着我就帮助他们。《纲要》中健康领域一个重要的目标: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就这样我总是帮忙不就让孩子失去了自己尝试的机会了吗?我该想想办法了。
其实小班孩子具有具体形象思维,分不清左右很正常,对小班的要求是上下,而中班是前后,到了大班才是左右。小班鞋子穿反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小班孩子对他们说桌子上,桌子下,他们都能明白,原来有个参照物呀,这符合他们的思维特点,那么我们也给鞋子找个具体的参照物他们不就明白了吗,趁着孩子午睡时候,我认真观察孩子的鞋上的特征,有的是有图案的,有的是有站链的,有的`时候有拉锁的。这样在他们穿鞋的时候就和他们说:这两个粘链是好朋友,要挨在一起,这另个喜洋洋是好朋友要在一起等等。结果这几天下来孩子穿反鞋的现象好多了。在放学孩子自己穿衣服的时候有的孩子虽然是嘴里念叨着儿歌:抓领子,盖房子,可是最后还是前后穿反了,所以我就和他们说有商标的对着别人,结果就很顺利的自己把衣服穿上了,孩子很开心,我也很开心。这个办法很好用。
小班教学反思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本单元重点训练的是“摘录词句”,这是一种语言的积累方式。《含羞草》是一篇语言优美的文章,文中有许多描写花颜色、姿态的词语,可以作为学生摘录、积累的好素材。不过,语言的积累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文本语言。为了让学生更直观、更进一步理解,我又采用实物和文字对照,教师适当的讲解的方法,来助学生体会花草不同角度的美丽动人,为摘录作好准备。语文作为一种交际工具,积累、运用固然重要,而更重要的是“运用”。在整体回顾,交流感受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学习了课文,你现在想对含羞草说什么吗?可以用上文中的一些词句。这不仅让学生得到了语言实践的机会,而且让学生有了积累课文语言之后的灵活运用,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学生也感受到了积累、摘录的乐趣,从而产生学习摘录的浓厚兴趣。当然,在阅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养成“摘录“这一良好的学语文习惯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在课堂中这样的训练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对学生进行训练,加以指导。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本课内容比较浅显,内容的学习主要通过学生多次朗读来体会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在经历多次、多层次的'读中,学生从读中理解、读中感悟、最后到读中感染,他们的情感在层层递进,他们对文章主题的理解也由茫然渐渐深刻。通过今天的学习,学生还是能达到预期目标的。在课堂上,文本、学生与我之间经历了一场真真切切的对话,经历了一个感性、理性、悟性的过程。 婀娜多姿、淡雅、翠绿”这些词语是学生重点积累的对象,也是学生不理解的地方。在这个片段中,我紧紧抓住“为什么含羞草原来叫得意草”?先让学生找到有关小节,再采取不同手段的读,让学生质疑,,接着充分借助媒体,采用文字和图对照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我又有意识的补充一些描写花草姿态的词语,再进行朗读的指导,为课末的积累埋下伏笔。积累首先就要理解,理解并不等于老师把字典上的解释说一说,现在运用这样的方法,无论在今后的说话或写作中,相信学生都能正确的运用这些词语。
小班教学反思14
我的这节课教学过程:首先欣赏了童声合唱《冬天的故事》,在欣赏中体会乐曲分段变换节奏,乐曲的速度与情感。然后学唱了《堆雪人》这首歌曲。最后让学生伴随着《铃儿响叮当》学生们运用了打击乐器歌伴舞等音乐表现形式把课堂推进高潮。
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应该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参与演唱活动。在本节课中学生能够乐于参与演唱活动,已基本学会了歌曲,同时也能用一些音乐技巧来简单地处理表现歌曲。在学唱过程中学生能够有正确的演唱姿势,在演唱高音时能够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同时还能对他人的演唱作出简单地评价。在识谱过程中能够结合所学歌曲认识音名,音符,休止符运用一些简单地常用记号来表现歌曲。
在本节课中预先的教学设计与实际的教学进程有一定的区别。在歌曲处理环节中学生们分组讨论的很好,选择歌曲处理的方法也很好,但就是在反馈演唱时没有表现出来,应在这一环节中多给学生一些时间,老师分别给予指导,学生多加以练习,再进行反馈演唱效果会更好。
在本节课中我感到比较得当的`地方就是大胆尝试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运用已学过的音乐知识和技巧来处理表现歌曲。但由于是第一课时,学生刚刚学会歌曲,还不是很熟练,有方法处理歌曲,但表现的不够完美。
熟练地运用音乐技巧不是一次课两次课地学习学生就能够掌握的。需要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多加以指导练习,多让学生欣赏一些名曲,多介绍一些音乐表现形式,让学生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老师的引导上升到理性认识,也就是通过自己的理解让学生来二度创作歌曲。
在整节课中,大部分学生已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都已学会了歌曲,像基础好的学生能够运用多种形式来表现歌曲,基础差的学生男生具多一些只是停留在学会歌曲的阶段上,不过今天是学习这首歌曲的第一课时,在第二课时中可以多给他们一些时间练习,加大他们理解创作的空间,我想他们是回进步的。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小班教学反思15
根据《石头大玩家》这个主题我们生成了小班艺术活动《石头变变变》,整个活动的进行,从课前准备―收集各种材料―自己的创意―动手制作―互相观赏,孩子们始终处于兴奋状态。石头是幼儿游玩中触手可及的东西,孩子们经常被一块块形状各异的石头所吸引,在大自然中放松身心,孩子们感觉没有了大人的唠叨,与花、草、树木自然的交流直至用自己以前没用过的材料按照自己的愿望大胆玩耍,最大程度地发挥潜能。孩子在自由活动时间对自己带来的石头进行分享交流,幼儿对各种石头非常感兴趣,特别是有一位小朋友带来的石头,上面有他妈妈帮助画的小人,其他幼儿看到后都想尝试在石头上作画。根据孩子兴趣的需要,我们就此产生了这个《石头变变变》的活动。
整个活动,我主要是让幼儿尝试着应用多种生活化的材料和工具,结合自己的美术意想,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最大限度的发挥想象的空间,进行大胆的原始创作。为了进一步体现出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使孩子们能够从这一个活动中,发掘想象的空间,激起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在引导观察作品 →幼儿充分想象 →教师示范操纵这三个环节,我加以了重点的.启发和引导,循序渐进,逐渐打开幼儿的想象空间,拓宽思惟,使孩子们的想象思惟完全的激起出来。这一系列的环节设计实际上就是为了接下来的幼儿尝试操纵环节而服务的,能够使幼儿的创作更加的丰富多样、也更加充分的体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奠定基础。另外一方面,通过宽松自由的活动情势,满足幼儿玩的爱好,让他们在尝试中感受动手的快乐,和体验成功后的满足。
虽然是小班的孩子,但是他们参与的积极性特别高,他们喜欢在石头上创作,带给他们的是新鲜感,孩子的作品千姿百态,没有一个是重复的,有憨态可掬的大头娃娃,有正在鸟窝里吃食的小鸟,还有稻草人在站岗。孩子们看着、说着,连续几天都是一有时间就围在展区周围议论不停,班上仿佛成了园林世界。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个活动带给孩子们无限的快乐和成功感。
【小班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小班音乐教学反思04-18
小班语言活动教学反思04-21
小班社会教学反思04-28
小班教案及反思12-23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蘑菇》及教学反思范文11-18
反思自己的教学反思02-06
教学反思06-24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小鱼游》及教学反思03-06
教学dtnl的教学反思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