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
一、教材分析
“8的乘法口诀”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7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初步掌握了乘法口诀的意义,会运用1—7的乘法口诀进行简单的乘法计算。这部分知识为学生学习8的乘法口诀打下了基础。教材处理“8的乘法口诀”的口诀引入,不是抽象地直接搬出口诀,而是先通过小狗在数轴上跳,一次跳8,二次跳几,三次、四次……这样形象的例子,进而推导出8的乘法口诀。学生易于掌握和接受。
二、学情分析
该班有学生40人,大多数学生对数学学习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到学习的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萎缩情绪。我应逐步引导他们开拓思维的空间,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
三、教学目标
1.经历编制8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8的乘法口诀的来源。
2.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能记住8 的乘法口诀并进行简单计算。
3.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
教学难点:要求记忆的口诀随着所学知识逐步增多。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 师:今天,有一位客人来到我们班,谁呢?(电脑演示“蓝猫”) 蓝猫得知同学们学习了很多知识,想考一考我们。
①口算下面各题,并说出用哪一句口诀?3×4,5×6,4×5,3×2,7×4,5×7,7×5,7×6,
2.师:蓝猫看到我们那么厉害,可不服气了,它又出了几道题目。看看我们小朋友能不能闯过难关,做的又快又准确。(电脑演示)
说说出现口诀的前一句和后一句
(二)探索新知
1. 由蓝猫跳数轴引出一个8至8个8的连加。
师:再来看看蓝猫又干什么?(电脑演示)
师: “这是蓝猫,它可爱运动了,是我们数学王国的运动健将哩,你看,它又在那里跳了。”(展示数轴)
师:请小朋友一起来观察一下,蓝猫是怎么跳的?蓝猫第一次从0跳到了几?
师:接下来它要顺着数轴继续跳,每次跳的长度与第一次相同,那么蓝猫第二次会跳到几呢?
师:谁能来说说为什么?
生:因为蓝猫这一次跳得与第一次、第二次的长度都相同。
师:那么蓝猫第四次、第五次……第八次分别能跳到哪里呢?说说为什么。
学生反馈。
师:求几个8相加什么方法更简便?(乘法)
出示课题8 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
2 自编8的乘法口诀
带蓝猫参观鼓号队。要求同学观察主题图提出数学问题(电脑演示)
师:每个小朋友可以根据蓝猫今天跳数轴的表现来求1排到8排各有多少人(给学生3分钟的练习时间,并且反馈于书本上
个别学生反馈,教师及时纠正错误。
再根据算式编8的乘法口诀。
师:对于他们编的8的乘法口诀,你还有什么意见或者补充吗?
学生讨论再反馈在黑板上。
3.记口诀
师:编的那么好的乘法口诀,让我们一起大声地朗读一遍吧。
师生齐读口诀。
师:蓝猫又说话了:“你们认识了8的乘法口诀,里面有8个朋友。你们能一下子就把每个朋友都记住吗?还是让我蓝猫来告诉你们一个办法吧。你们可以先观察每一个乘法口诀朋友的特点,再比较比较。这样就好记多了。”
学生比较并反馈:①每一句口诀的第一个数总比下一句的第一个数多一;
②每一句的第二个数都是8;
③每一句口诀的得数十位上依次增加,个位依次减少;
④积一个比一个依次多8。
师:说一说你觉得哪个口诀朋友比较好记。介绍一下你的方法。
学生反馈,教师及时给予评价。
师:蓝猫直挠头,忘了六八多少怎么办?
师: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记住这几位朋友。(两分钟)
师:让我们一起来背一背。
同桌互背、开火车背口诀
(三)练习
1.出示8的乘法口诀卡片
师:波波给我们带来了8的乘法口诀的相片。看看我们小朋友是不是真的记住了这几位好朋友?
8×4 8 ×7 3×8 8 ×8
8×2 8×5 1×8 6×8
2、智慧星
一八得( ) ( )十六 ( )八三十二 ( )二十四
( )八五十六 五八( ) ( )八六十四 六八( )
(四)实践运用
师:在你的生活中,有哪些地方也用到了8的乘法口诀?
①螃蟹:一只螃蟹一条腿,三只螃蟹呢?
②教室里横着数有7排,每排8人,还多2人(竖着数有8列,每列7人,还多2人)可算出全班多少人?
(五)总结
师:今天我们跟着在数学王国里逛了一圈,你有什么收获?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2
一、小学数学《垂直与平行》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实验以来,大家越来越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的数学课堂也逐渐变得真实而生动,教学的设计朴实而又创新,学生学得扎实而又愉快。
本节课是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垂直与平行》。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与角的知识的基础上教学的,也是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础。由于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的位置关系,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应该都有这样的经验:哪些线是交叉的,哪些线是不交叉的。因此我们在课中要做的就是让学生体验在同一平面内,不交叉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交叉里有一种特殊的叫做互相垂直,让学生的`认识上升到思维的层面来。针对本节课,我主要把握以下几点:
1、准确把握教学起点,努力还学生一个“真实”的数学课堂。
本节课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从复习有关“直线”知识入手,唤起学生的回忆,为新知的探究学习做了较好的街接准备。同时,逐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研究的兴趣,用数学自身的魅力来吸引、感染学生。
2、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教学手段朴实无华。
回顾在《垂直与平行》的课堂教学中,我紧紧抓住“以分类为主线”展开探究活动,提出“在无限大的平面上同学们想象的两条直线的样子画下来?”“能不能把这几种情况进行分分类?”这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学生通过想一想、画一画、分一分、说一说等多种活动进行观察、思考,逐步认识到: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和不相交两种情况,相交中有成直角和不成直角两种情况。这样的教学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通过分类,分层理解,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从自己的身边发现数学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发现垂直与平行现象。
在处理教学难点“在同一平面内”时,我利用课件出示一个长方体,在长方体的不同面上画两条不相交的直线,提问学生是否平行,帮助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关系 “必须在同一平面内”,直观到位。
3、新知的训练点和拓展点扎实有效。除了从主题图中找垂直与平行现象,从生活中找,从身边找,还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通过这些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平行和垂直概念的理解,进一步拓展知识面,使学生克服学习数学的枯燥感。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过程中来,在学习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当然,朴实不是不追求完美,真实不是为了展示平淡无奇,扎实不是简单重复的机械操作和训练。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中,要充分应用数学课程改革的理念,扎扎实实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我们的课堂活起来,让我们的学生动起来,让课堂融入我们的智慧和思考,让课堂充满勃勃生机。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也有不少不足之处,如1、重难点处理速度较快,后进生没有理解到位,以后的教学中应因材施教,照顾后进生。2、有一名学生的发言不够准确,我没有及时指正出来。3、时间把握不够好,后面还有一个小环节没有完成,学生们也失去了一个自我小结、交流的机会,这也算是一个遗憾吧。
总之,面对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我将真实地对待,坦然地看待,将在不断地自我反思中加强“新理念”的再学习、再实践,相信自己能在不断的自我反思中成长,在不断的自我实践中发展,在不断的自我成长中创新。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3
《过河》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这一单元的第三模块i,教材创设了“学生过河”这一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导入新课,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充分体现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这一教育理念,本节课也体现了‘寻找疑问—发现疑问—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猜想验证—汇报结果’这一教学流程,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的活动中,所以本节课我的教学设计有如下特点:
1、 充分利用“过河”这个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图的意思,并从中发现数学疑问,再提出问题,接着让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尝试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个时候孩子们通常会想到的是分步算式,接着又小组合作交流,“能写成综合算式吗?”这时就有部分孩子出现这样的算式:29+25÷9 ,接着老师就引导孩子们通过计算出这道题的答案,再结合具体的情境自主发现问题所在,让孩子们知道这个时候这样写出来就是不正确的,同时给孩子们介绍新的工具“小括号”,并让孩子知道:有小括号的时候,就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这个时候再让孩子们列算式,就会列出正确的:(29+25)÷9,而且也知道了运算的顺序了。接下来在‘做一做’的练习中让学生们先说说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使孩子们进一步掌握有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又调动了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 本节课在教学中注重了学生的疑和提出疑问后的思,同时把学生当作教学的主线,在各环节老师穿针引线(提醒为导疑—导思),关键处忘让学生讨论、合作、交流。
3、 新课部分,在‘问题情境’的牵动下,当孩子们找出问题解决的办法后,又鼓励学生大胆的.汇报自己的方法,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树立自信心,使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得以加强。在学生求探索、同思共想、动手操作、互说互议的过程中,更多地获得了展示的机会,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愿与他人合作的好习惯与诸多探索的精神也逐步养成。
4 、 本节课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媒体及电子白板,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功能,直观、形象、动态,以及交互式等展现知识的过程,有效的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如本节课我运用到了电子白板的“拖拽、组合、随意书写、无限制克隆、遮挡、双页预览、魔术笔的放大和聚光等功能”刺激了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积极的思维,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新知,建立清晰表象,并有效的节约了教学时间,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达到了很好的教学目的。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4
今天的教学内容是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应用题。在教学混合运算过程中,我是从学生熟悉的购买商品的事例中抽象出混合运算的意义以及运算顺序。首先,我是通过主题图教学——购买商品实例,先让学生说出怎么解决问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从而列出一个混合运算的算式。由解决问题的.先后顺序,自然而然地说出运算过程。这也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由直观到抽象,层层深入,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经过动手摆,动脑想,动笔算,逐步发现混合运算的意义以及运算顺序。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我先让学生小组交流学习,使得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倾听其他同学的想法。
通过这节课,学生基本掌握了混合运算计算格式以及运算顺序,但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就出现了如“24元可以买8枝康乃馨,一枝玫瑰花5元,1枝康乃馨比1枝玫瑰花便宜多少钱?”等此类问题,乘加、乘减、除加、除减这四类问题学生刚刚接触,学生理解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5
教学内容的呈现是
1、用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到“求一个数的几倍”的存在,并体验到它的含义与作用,真正理解“一个数的几倍”具体描述什么内容。
2、反复通过学具操作,在学生的脑海里建立“第一行几个,第二行有多少个同样多的几个,就是几的多少倍”的表象。
3、用已构建起的思维模式“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解决生活实际的问题。
一、重视基础知识间的联系
学生在学习7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倍”的概念的教学,以及如何用乘法解决有关倍的'实际问题。由例1通过学生用七巧板拼图活动来完成7的口诀教学,例 2是以三个小朋友用小木棒摆正方形的情境,引出“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例3是通过学生摆点子图的方式,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例4是运用已建构起的“认知结构”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乘法含义的理解,还有更多的机会来练习乘法的计算,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了解到所学习的知识有什么用处,如何用,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注重学习方式的转变
贯彻新理念,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同桌或小组进行各种编口诀,完后进行全班交流,每个小组交流自己小组的编口诀的方法和记忆口诀的方法,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然后将题目适当拓展,并利于同桌或小组间的相互学习。
三、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注意利用各种素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倍”的教学里,我通过各种情境的素材先让学生体会感知“倍”的含义,“倍”的表象,最后形成“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思维模式。再通过画线段图加深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倍数”之间的关系,初步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此外,在练习中设计了一些开放题,放手让学生自由的发挥想象力,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6
本课是学生初次接触“平均分”。先通过2只熊猫分竹笋,初步感受生活中的平均分。在学生把10个圆片分成两堆后,介绍“平均分”,让学生对“平均分”有一个清楚的认识。紧接着是判断平均分,课后和办公室老师交流,都认为此处加的好,对比了“平均分”和其它分法,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平均分”的特点。
“分萝卜”教学反思:本课主要让学生学会平均分的'方法,初步体会“平均分”和“包含除”。在教学时,先出示情境,把12个萝卜平均分给4只兔子,可以分给几个?学生在交流了许多种分法后,再抛出问题:12个萝卜,平均分给3只兔子,每只兔子分()个。你还有其它的分法吗?小组合作,交流。特别是交流其它的分法,学生想到了平均分给6只兔子,每只分2个。平均分给2只兔子,每只兔子分6个。感到很欣喜。
在学习“12个萝卜,每4个分给一只兔子,能分给几个兔子?”,学生利用学具分,再交流展示。然后全部放手,抛出问题:你还有其它不同的放法吗?用小黑板出示填空:平均每只兔子分()个,能分给()只兔子。小组讨论,交流。学生的思维活跃,想出的放法多样。我想:该引导的时候还要引导,但能放手的时候,一定要放手,给学生一个独立思考的空间,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7
教师复习旧知,为新知识做铺垫,然后设计了认识除法的教学活动,组织“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的学习活动,以及让学生反复动手操作,多次经历用除
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过程,从而领悟除法的意义,大部份学生已经能很好的掌握本章的内容。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8
二年级的数学课堂,有时需要采用比赛的方法组织教学。这一次,我照旧把全班分成南队和北队,先给两队各加100分作为基础分,并说明:下面,哪队表现好,就给哪队加分。
开始上课了。“南队发言踊跃,加10分!”“北队听讲认真,也加10分!”就这样,一来二往,两队各加了50分。为了能夺取胜利,学生都表现出了最佳状态。“两个队都非常棒,再各加10分!”孩子们见自己队又加到了分数,高兴得直拍手。
看着他们乐不可支的样子,我心里暗暗发笑:你们只看到自己队加到了分数,可另一队也加到了同样的分数,最后相差的分数不还是一样吗?这一点简单的数学规律都不明白,还乐成这样子。
为了能说明问题,我临时调整教学内容,每隔一段时间就请他们算一算自己队里的总分。几次算下来,两队的总分都一样。
师:小朋友们,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两队的分数都是一样的。
生:我们各加10分,这样,我们的分数还是一样的。
师:既然一样,你们为什么还这样高兴?你们并没有超过对手啊。
生:可是,我们都超过了自己。老师,你不是说过,超过自己就是胜利吗?
我愕然。的确,在我根深蒂固的潜意识里,我人为地把这场比赛当成一种敌我双方的横向较量,并一直用这样的心态去影响学生。可是,在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精神世界里,他们竟然对此有着如此独特而又发人深思的`想法。
人的一生中会有许多比赛,不断战胜自我的人才是最终的赢家。这个道理很多人都懂,但是在真正实践的时候,很多人却让浮躁的世风蒙蔽了双眼。教育过程中也会有很多这样的比赛,我们也都知道“发展性评价”比“甄别性评价”更有力量,但由于功利主义的教育形势,我们却无法真正去做好。
看来,在这场看似平常,却又寓意深远的比赛中,我“输”给了孩子。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9
本学期,我主要任教二年级的数学工作,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宗旨,关心爱护学生,努力学习数学专业知识,认真反思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收获不少,感受很多。在新的教学模式的引领之下,在与学生一起相处和教学相长的过程中,我感受到学生的巨大潜力,也促使我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数学课堂教学,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数学课堂的教学方法。现在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情况做出反思,找出不足,以促进数学教学工作再更上一层楼。
一、课堂教学
本学期初,根据本班数学教学的现状,我大胆提出了“精讲精练、当堂达标、当堂过关、单元过关”这一新理念。努力去学习、实践着、摸索着,并逐步看到了自己学生的一些欣喜的变化,感受到由此带来的课堂教学的轻松和愉悦。
(一)指导预习,使学生学会学习。
(二)精讲、引导,教给方法。
对于讨论中暴露出的问题,学生不懂的教师一定要精讲。关键要讲到学生需要之处,讲到学生困惑之时,讲到点子上。讲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除疑点,强化弱点。不仅要讲知识,更重要的是讲方法,讲思想。这样才能举一反三,达到一节课的学习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另外,还可以将抽象、复杂的概念形象直观展示出来,让学生真正的.会学习,掌握思考的方法。
(三)合作交流,共同进步。
对于及学生的疑问,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解决,对小组内解决不了的,再组织学生开展小组间的交流,全班学生都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就要及时搜集起来,统一在课堂上讲解。及时纠正偏见,消除误解,更要关注学习消极的学生。
二、课后辅导
(一)关爱后进生。
真诚的接受和理解他们的做题过程中的各种心理表现和看法、想法。课堂上多给他们发言的机会,课后多和他们交流、谈心。
(二)耐心辅导。
从“耐心”入手,去坚定学生的“恒心”。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他们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病,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有兴趣。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
(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们终生受益。首先要解决的是“听”的习惯,让他们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从中吸取经验和方法。其次是“说”的能力,要求学生不仅会做题,还能将思路和方法给大家有条理的讲出来,提高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三、存在问题
(一)运用理论指导实践不够。
(二)课题探索研究工作力度不够。
(三)现在教学媒介运用得不足。
四、改进措施
(一)今后继续加强理论学习,突出自己的教学艺术和风格。
(二)强教学反思,积累经验,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三)学习使用现代教育手段。
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经常向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学习,弥补自己教学工作中的不足,在课题研究方面要大胆探索,并不断创新、不断改进、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0
这节课的目的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之后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引导学生用计量工具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用厘米做单位,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
这是一节实践性较强的活动课。我设计一系列活动。如:设计观察直尺,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让他们通过观察、交流,掌握直尺的基本构造,既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又为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打下基础。认识1厘米,安排三次活动:第一次让学生在直尺上找出1厘米的长度,体会每一大格的长是1厘米——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第二次让学生找一找身边、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为1厘米,学生找出很多,如:手指的宽度、牙齿、开关、纽扣、小奖品的宽度等等,我想对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起到很好的效果;第三次用手势比划出1厘米的长度。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正确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在这个基
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建立几厘米的.长度观念。然后应用厘米来估一估、量一量、辨一辨,让学生在尝试测量、比较、交流中,逐步总结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今天课堂上学生都用“把物品左端对准0刻度,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这种方法,在判断中,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在这里我让学生比较两种不同的量法,学生认为第2种量法从刻度3量起比较麻烦,要数或者要算。但也是可以的,我想体现方法多样化,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在量一量,填一填这个活动中,留给学生很大的实践空间,既让学生测量已知物体的长度,又让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熟悉的物体来测量它的长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达到在玩中练,在练中玩的学习效果。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多数学生都能明白为什么要统一长度单位,而且也学会如何利用刻度尺量较短的物体长度。但也有个别学生在量物体长度时总忘记对准“0”刻度。在今后应该多给学生提供测量的机会,以便熟练掌握测量方法,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同时也要对少数落后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对于这节课中涉及的估测内容学生们完成得不好,估测能力差,大部分学生是靠用尺子量来完成估算习题的,比较依赖测量工具。我必须在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上多下些功夫,让学生的数学思维更加活跃。还有一个不足之处是第二种方法也是一句话带过,有的没有掌握好。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1
小学生要认识除法,必先认识平均分。认识平均分是 人教 版二年级 下 册第 二 单元 表内 除法里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理解“分”,尤其是“平均分”。平均分是认识除法含义的基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只有充分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在头脑中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才能为认识除法建立基础。因此本节教学的“平均分”是除法学习的基础的基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地位。
出于低年级小学生喜欢动手操作,在具体形象的情境中获得知识的特点,课堂上,我充分利用学具盒中的小棒,这样做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在操作中探索规律,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又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情感投入到探索知识的过程过程中去。
1、新课开始,从帮猴妈妈分苹果入手,利用帮猴妈妈分苹果的故事引出分东西,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进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让学生在分苹果的情境中自主发现: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3、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分苹果的时候再次感受平均分,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说分的过程,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4、在教学“试一试”时,让学生再次操作学具,按要求分物体,通过分,观察、交流,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全过程,体现分的多样化,从而得出:把一些物体每几个一份的分,也是平均分。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整个活动都是在学生通过动手分学具的过程中,达到了全员参与。 识平均分”教学“认反思通过自己亲身的体验、亲自动手实践,得到平均分的概念: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再多次经历分学具的过程,使学生明白“每几个一份的分,也是平均分”的道理,学生在摆一摆、分一分、圈一圈、说一说的过程中,感知平均分的概念,为学生后续学习认识除法打下良好的基础。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初三数学教学反思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2
一、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我们每位数学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实施以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是教师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对今后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评是十分有用。
努力处理好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努力处理好应用意识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
以创新求发展, 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二、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数学教师从点滴入手,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查找资料,精心备课,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教给了学生知识,更教会了他们求知、合作、竞争,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方法,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实在,确有所得,向40分钟要效益;分层设计内容丰富的课外作业,教法切磋,学情分析。
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3
《认识多边形》
今天所要认识的这些图形都是生活中常见的,而且其命名也是有章可循的,所以学生对此不难了解,因此,本课的难点就转为灵活应用。我感觉这节课做得比较成功的方面是让学生在做中学,做中思,做中创。
1、创设情景,激发探究的兴趣
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能使学生较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的生动形象,饶有趣味。而针对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所创设的情景只要是他们熟悉的,在他们已有认知经验基础上,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的问题,学生的求知欲自会激发。在上述“认识四边形”这一环节中,以学生熟悉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引入到它们的相同之处,再由它们的相同之处过渡到新知“由4条边围成的图形是四边形”,学生兴趣即刻激发,思维活跃,当引导学生判断生活中常见一些图形是否是四边形时,通过直观呈现图片认识并区别四边形,从而感悟出四边形的基本特征,形成清晰的表象。
2、重视操作,增强学习的有效性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教师需针对相应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以操作实验,思考讨论,合作交流等形式来完成。作为教师,应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参与到活动中去,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达成师生互动,以实现数学活动的有效性。在“认识图形”、“搭图形”和“剪正方形”三个环节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了多边形的基本特征,如数、说、判断、搭、折、剪等,通过这样的操作活动,不仅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多边形的特征,巩固了新知,体验到获取知识的乐趣,体验到经历合作探索、交流倾听的过程,更激活了思维、增长了见识、积累了经验。因而,课中只有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得以促进学生更有效的学习。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适当地对教材进行改动,使学生学习的素材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4
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万以内数的认识”并非一无所知,他们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或生活中已经积累了大量万以内的数的知识,有的甚至能够读出万以内的数,只是尚未形成系统的认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归纳总结,逐渐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整理归纳新知,为了有效地突出重点,我把教程从三个方面进行分解:
一、联系生活,感知大数。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数学强化生活性,让学生学习有价值数学,使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因此,在本节课,我首先将生活数学化,通过让学生课前调查发现生活中的大数,课堂交流生活中的大数,从而感受到生活中原来有这么多大数,进而产生研究生活中的大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再让学生探索,将生活化的大数抽象成数学知识。
二、动脑思考,体会十进制关系。
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之前,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先认识计数单位“千”,通过数大正方体的方法到数出大正方体的个数这样的过程,重新将数学知识回归到生活,将数学生活化,让学生在交流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实际意义,进一步感受学习数学的必要性。其中在数大正方体时,引导学生数的方法尤其重要,并在其中让学生感知10个一是1个十,10个十是100,10个一百是1000,由此得出大数:一千。并使用课件演示一个个、一条条、一片片数的过程,加深对“千”的认识,体会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为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做好铺垫。
三、以活动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数感。
学生在数一数活动中,经历数数的过程,继而认识计数单位“万”和10000以内的数,能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简单地交给学生“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过于生硬和说教,学生很难掌握个、十、百、千、万之间的关系。为此,在本节课安排以活动,促进学生数感地发展,丰富学生对数的认识。首先,课前让学生调查发现生活中的大数,课堂交流中生活中的大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大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与感受。接着,安排“猜一猜?”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一个小正方体是大正方体的'一份子”,给学生估计地标准,进而估计“大正方体有多少个小正方体?”让学生在估计中思维得以碰撞。学生对“万”的认识是困难的,如何突破这一难点,让学生建立“万”的理解呢?在学生认识“十个一百是一千”“一个大正方体里有1000个小正方体.” 紧接着我通过活动:观察1本100页的书,再把10本100页的书放在一起,让学生体会感知1000页到底有多少。那么10个大正方体合起来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让学生建立“十个一千是一万”的初步认识,而“一万”究竟是多少呢?学生还是模糊的。我再通过体会“猜学校的人数”,帮助学生理解大数的含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我们二年级每班大约有50名学生,有10个班,全年级大约一共有500人。全校有6个年级,每个年级有500人,全校大约一共有3000名学生,3000还差7000才到一万。学生会觉得全校学生看起来已经很多人了,但是全校人数3000人距10000人还差那么多,说明一万这个数很大。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5
1.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
我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整个课堂气氛活跃,通过摆一摆,配一配、连一连、让学生在独立尝试解决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汇报都兴致勃勃,参与热情很高。
2.注重层次性和思考性。
活动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具有层次性。如“两两配”到“三二配”最后到“二四配”,由易到难,重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使学生互相启发,共同提高。本节课我尽量设计些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这些教学内容很具有层次性和思考性。通过这几个活动,不但巩固所学的知识,而且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3.注重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去观察问题和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用数学眼光去观察问题是培养学生的一种数感、一种生活问题数学化的感悟。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则是检验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搭配要按一定的顺序,才能不重复、不遗漏。有效的引导学生思维有具体逐步过渡到抽象。抓住学生的认知起点,为学生提供充分探索与交流的空间。
不足之处:
1、 问题的提出不够明确,是不是能够放手,让学生自己试着提下呢。
2、课堂的教学语言不够严谨,特别是有些过渡处理的较为生硬。
3、课堂教学的评价太单一。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数学教学反思05-11
数学的教学反思04-22
数学教学反思10-23
二年级上数学教学反思04-08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05-15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06-22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05-31
数学计算教学反思05-28
《第几》数学教学反思05-28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