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反思

时间:2024-06-25 16:51:42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生物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生物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生物教学反思

生物教学反思1

  通过本节教学实践,让我深深的感受到新课程理念的科学性、可行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问题情景的创设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并且多处教学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激发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多同学对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都有过或多或少的怀疑,如果没有植物,植物自生自灭,其遗体或残渣由微生物分解,也能完成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这样的疑惑存在,是学生对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没有全面理解。本节课在介绍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时,先从学生容易接受的传播花粉和传播种子开始。在解决学生疑惑的过程中,联系自然界存在而学生平时没有注意的现象,剖析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顺理成章,便于学生理解接受。

  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是学生太熟悉以至于可能提不起兴趣来了解的知识。而且学生的知识往往是支离破碎,有时甚至是片面的,本节教学是对这些关系进行梳理的过程。从学生熟悉或者感兴趣的几种代表动物入手,全面分析、总结动物与人类关系的方方面面,贴近生活实际,符合认知规律。另外,本节课采用“动物与人类大看台”比较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这样也方便学生理解。高科技发展带来的“仿生学”和“生物反应器”就显得顺理成章。组织本节教学的难点是指导学生对资料的加工处理和交流表达交流效果,这需要平时注意锻炼。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反思5

  本节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分析图文资料,来认识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师应从生物圈是统一整体的高度,引导学生开展讨论,我想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从学生熟知的热点话题入手,创设良好的学习开端。

  2、导学生从生物圈是统一整体的高度分析资料,得出结论。

  3、运用新旧知识的迁移,突破难点。

  4、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让学生认识到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本节课的引入一开始感觉不太理想,后来听过同行的课后给了我一定的启示。于是我在后来的教学中及时的进行了调整,即没有单纯的.从一句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入手,而是先让学生了解《寂静的春天》,引出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这个题目。这种引课的方式既生动又自然,即和前面的知识相联系,又顺利的展开新课,感觉效果非常好。因此我感觉经常思考,联系实际去引课、讲课,非常有必要。

  在进行资料分析时,除了书上的例子,学生还举出不少平时阅读或看电视了解的事例,能够运用学到的知识解释这些事例,本节课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运用视频资料介绍作用,效果非常好,给孩子们以耳目一新之感。

  本节课不足之处,练习与视频资料安排上,稍有失误,用来提升和警醒人们关注动物、保护动物的视频资料,放在最后,时间关系,没能看到,也就无法深入讨论,情感教育略显单薄。动物与人类的益害关系没有引申到位。这也是本节失误之处。

生物教学反思2

  《生命的演化》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内容,本单元主要讲述了生命的发生和发展及物种的多样性,对于本单元内容的教学,既有成功之处,但也有不足之处。

  成功之处:

  1、从同学们熟悉的有关生命发生和发展的神话传说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比较、阅读等活动完成了本章的学习。

  2、充分利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放手让学生收集资料,展示成果,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参与空间,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3、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相关图片让学生获得有关生命的发生和发展的认识,效果很好。

  4、大胆地设计了一系列的讨论问题,放手让学生去讨论,去探究,去展示,去交流。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符合新课程所提倡的“面向全体学生,培养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理念。

  不足之处:

  1、在“查”的过程中,没有及时进行个别指导。

  2、学生的板书不足的地方,要明确地提出来,并改正。

  3、少数同学不爱动手、动脑,认识不到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生物教学反思3

  第一次应对新教材,第一次应对新课改,以前的老经验有些显得过时了,所以我从开学一向在努力学习有关理论。尽可能找时间去听观摩研讨课,学习同事们的优点,吸取他们的长处,同时自我也上了两堂研讨课,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悉心指导,给我提了很多指导性的提议。在之后的教学中,我经常想起他们的指导,尽最大的努力在自我的备课、授课中贯穿新课改的理念。比如在引入新课的环节上,我改变了过去单一提问复习的方式,做了一些改变。如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出现的现象入手,分析其发生的原因而引入新课,让学生感到学有可用,或经过一个科学家对某项研究的艰难历程引入新课,让学生感到科学研究的乐趣与艰辛,或让学生先做试验,埋下伏笔,然后从分析试验中的疑问入手,疑问解决了,新知识也掌握了。

  我在教学中努力贯穿着这样一个理念,就是让学生多自学,独立思考,然后辅以讨论、交流。充分利用教材中供给的资料,但资料后设置的问题,对我们的学生来说较难,所以我将原有的题目简化,分解为更简单的小问题,小问题解决了,大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这对以后学生无论应对高考,还是应对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的解决都大有裨益。

  在实验教学中,以往的做法是先讲步骤,演示过程,学生依着做。这样做,学生只是机械的重复,没有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不能到达实验的`目的。我在这方面做了一点尝试,实验前只交代实验要到达的目的及注意安全的问题,其余的均由学生去学、去做,放手让学生操作。当然,实验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我及时地与学生沟通、探讨,最终师生共同总结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好的挖掘学生的灵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生物教学反思4

  1、在上实验之前应让学生在课下提前熟悉通读教材,对实验步骤进行总结概括。这样课上就不要留太多是时间让学生去先了解实验步骤了,来时在带领学生总结制作的步骤(擦--滴--撕--浸--展--盖--染)也比较省事。

  2、先看老师演示。学生如果不看老师演示,他们对一些操作要点没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往往会在具体实验时犯一些你想不到的错误。操作难点和重点,老师要加以强调。比如,在盖盖玻片时,用夹子夹起盖玻片,让盖玻片的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缓缓放下,这样可以尽量避免产生气泡。如果学生还不是好理解,老师最后再给同学们演示一下,让学生把关键步骤做好。

  3、对于如何染色,并使得效果理想,这个问题可以给学生探究的空间。让一部分人先盖盖玻片再染色,一部分同学先染色后盖盖玻片,看看哪种效果更好。

  4、在练习完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之后,让学生回家后自己带黄瓜、西红柿、丝瓜、西瓜等实验材料,下节课再来练习制作其他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这样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生物教学反思5

  核心提示:本节课我采用“问题驱动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的方式来落实“三段教学模式”。在整合学生的问题生成单时根据学生的需要和本课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来整合,最后整合出四道大题,并引导学生通过建构黑板画的形式把群落演...

  本节课我采用“问题驱动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的方式来落实“三段教学模式”。在整合学生的问题生成单时根据学生的需要和本课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来整合,最后整合出四道大题,并引导学生通过建构黑板画的形式把群落演替的动态发展过程展现出来。针对每一道题,我分派任务给各小组并将全班学生分为两大组,一组进行植物标本采集,一组上网下载资料,最后引导学生汇总并通过展示植物标本,网页博客,视频,学生授课等形式解决整合的四个问题。

  在这节课中,我“放手”让学生自主自学,自学解决不了的问题,小组讨论,小组内讨论后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由其他小组的学生帮助解决。只要学生能学会的,就让学生去学,只要学生能动手的,就让学生动手。只要学生能讨论的就让学生讨论,只要学生自己能得出结论的,就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真正做得“三自”(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当然,在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的同时,并不是意味着取消教师的主导作用,应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教师指导者、组织者、点拨者、和激发者的作用。

  这节课也有很多不足,今后要努力的方向是:

  1、发下导学案后要加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产生问题。

  2、每一个题目由学生讲授完,老师都要有一个标准的点评解析。

  3、在归纳总结环节中,除了让学生建构知识网络教师还要用幻灯片展示并简单总结。

  4、在教学中加强与高考的结合。特别是归纳总结后要有相应的高考题给学生训练。

  5、小组讨论时间要长一点以便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

  6、小组讨论解决问题时要允许学生出错,要真正披露出学生的灵性,确保公开课是“原生态的课堂”。

生物教学反思6

  一、提高师德

  师德是教师自我提升的根本基础。教师的职业道德是评价你是否是一位合格教师的基本准则。乌申斯基说过:“教育工作活的源泉来自教师的人格魅力”。在生物教学中时常会发现,部分学生在语数外这些学科上总不能让自己建立自信,也常常被这些老师冠以“学困生”。然而当他们在生物课堂上时,你会发现他们用一双清澈的眼睛看着你讲解书本上的图,他们会积极响应你的问题,这些学生喜欢你的生物,所以我们不能用歧视的眼光对待他们,我们要通过鼓励让孩子知道,他可以,他能行,他不仅可以学好生物,更可以学好其他学科。作为一个老师,我们不仅要让他们学好生物,还要让孩子建立良好的性格,建立自信。这才能算一名新时代合格的初中生物老师。

  二、提高专业知识文化水平

  教师的专业知识文化水平是教师自我提升的内在活力。教育人对知识的收入与输出有一句经典的话,“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还有人说“要当一流的教师,就要先做一流的学生”,这些可以看出教师这种职业最需要与时俱进,需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充实自我,因为教师首要的是学养,其次才是教学的技巧。

  (一)提高教师专业知识

  目前,在初中生物教师队伍中,有少部分教师是教高中生物下来的,大部分生物教师一直从教初中生物,还有少部分教师是从其他专业转成生物教师的,这样知识水平高低差距很大,直接会影响学生的'深层次的学习。对于一直担任初中生物教育的老师,对于高中生物和一些大学基础生物学应该比较生疏,甚至都忘了。然而初中生物教材中,有很多隐藏着的知识点是渗透了高中知识的,如果你不去解释,就会误导学生。初中生物是浅层次的,是为高中生物打基础的,作为初中生物老师也应该熟悉高中生物教材,所以初中生物老师,不仅要钻研初中生物教材,还要熟悉高中生物教材和会解高中生物习题。

  (二)加强课堂理论学习

  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且要不断学习其他方面的知识,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政策水平,理论水平,用最新的理论指导实践,做个与时俱进的、多元化的人才。在平时教师要每月阅读、学习理论知识,并做好记录和撰写心得,研究新课程标准。作为当代教师,只限于自己学校的课堂模式标准是不行的,要经常性地到外面去听课,在听课过程中你会觉得,你的教育方式可能已经过时,你的课堂可能还不够精彩,你的学生可能不太会讨论等等。我听到这样一节课:一节课的开始是一段视频性的背景资料,在资料中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接下来,教师设置了一系列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问题任务,让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一起讨论、探究、总结,最后完成任务,每组最快最好的完成的加分最多,最后回归到刚开始的视频资料,完成任务。整节课中教师起到引导作用,其他就交给了学生,学生之间的配合也算到位。其实课堂的容量是很大的,但经过老师课前的反复推敲和设置巧妙的问题,做到环环相扣,一节课下来孩子们并不觉得上课时间长,课堂枯燥无味,反而对自己的成功感到无比开心。这个老师的课堂模式就像玩游戏一样,为什么很多学生都喜欢玩游戏,就因为,游戏设置得环环相扣,完成任务有成就感,让玩游戏的人乐在其中,如果教师要把课堂设置成这样,就得在备课上下苦工,活跃自己的大脑,丰富自己的知识面,这样的老师,不下苦工是不行的。

  (三)提高课堂驾驭水平

  教师的课堂驾驭水平是教师自我提升的重要标志。初中生物是一门小学科,部分学生把生物课堂当成享受欢乐时光的时候,部分生物老师也把自己的学科放在卑微的地位,毫不关注学生的状态。调查发现,在很多学校中,很多学生把生物课堂当成一节自我放松的课,课堂上有人打瞌睡、有人乱插话、有人开茶馆,遇到这些意外情况首先老师要有一颗大度的心和一张幽默的嘴。我们要时刻知道,我们是老师不能和学生斤斤计较,课堂上和学生发生冲突,是你最失败的一节课。有时在上课时,会发生一些突发状况。例如在课上一个学生举手说:老师我要上厕所。叫得很大声,其他同学就笑他,教室马上沸腾,我示意让学生安静下来,说:经常憋尿对你的泌尿系统不好,尤其膀胱,憋久了会使膀胱括约肌失去弹性,以后就会尿频、尿失禁。说完,马上又有同学说,我也想上厕所。对于起哄的学生,就说:但是经常小便对膀胱也不好,膀胱括约肌不会太发达,以后遇到紧急情况想憋会尿就不行了。其实教师经常会遇到这种事情,这就需要老师做个脑经急转弯,化险为夷。

生物教学反思7

  课题:《海洋生物》

  地球上 70% 多的面积是海洋,最早的地球生物也是从海洋中孕育而生的。于是,海洋一直给着我们神秘感。《海洋生物》就是围绕海洋中的各种生物和学生进行有趣味的教学和交流,本课力求使学生对海洋中多姿多彩的生物有所认识和了解。对于这节课,我做了如下思考:

  如何让学生能对海洋产生自己独特的思考和想象

  改善一贯临摹、写生和想象绘画的学习定势

  怎样有效地进行学习过程的评价

  备战

  ——课前武装、适当准备

  《海洋生物》这一课的总体学习目标是感受海洋的美,并能来表现这种美给他们产生的独特感受。但是学生真实的生活状态离海洋有一段距离,很难达到教学目标。于是我借助网络的优势,采用了DREAMWEAVER的网页制作软件给学生建构一个《海洋生物》网络的平台,解决实际困难。整个网页分为学习目标、海底探游、制作方法、海底俱乐部和论坛(鱼儿对话)5个方面。通过本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从生活中去发现美、感受美,并且更加热爱大自然,培养它们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意识。

  虽然海洋离孩子的生活范围比较遥远,但是海洋也一直被孩子们所关注,奇异瑰丽的海底景色,生动活泼的海底生物这些海洋的一切仿佛有着无穷的魔力吸引着孩子们。课前,他们就自发组织“预习”起了这堂美术课:有的跑图书馆阅读有关海洋的书籍,有的动员家长找来家中收藏的海边带回的海洋标本,还有的自己上网找寻相关资料,还信誓旦旦地说也想建一座网上的海洋博物馆呢。

  传统课堂教学曾过分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甚至是被窒息的人。现在的`课堂正因为教学思想及教育方式的改变而逐渐灵动起来,更多关注了学生自身的发展和需求。

  探游

  ——声光结合、探游海底

  打开网页既可听到一段海底的声音,同时配有漂亮的海底动画。这一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大大激发了同学们探游海洋的兴趣。瞧!他们听的多专注、看的多入神啊,仿佛水中的鱼儿正畅游在他们周围呢。此时学生从听觉方面对海洋有自己的理解,产生初步的了解。趁热打铁,同学们在老师的学习建议下迫不及待地操作起鼠标,分别浏览海洋生物的网站和互联网(第一次是学生浏览海洋生物的网页,第二次是浏览互联网,找寻更多有特点或感兴趣的海洋生物)。教室中不时传来惊叹声和啧啧称奇声,看来神秘的海底世界此时已经真正把孩子们吸引住了。还有的同学已经把自己找到的有意思的图片和小动画及时传送到网络平台上让更多的同学可以欣赏。看来一个个都想小试牛刀了,更有甚者已经在论坛短消息中请求老师让同学们赶紧“动”起来。

  多媒体进入课堂,一改过去“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粉笔”的单调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觉,学生兴趣增浓了,学习投入了。多媒体运用还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我们最好的老师。”没有学习兴趣,学生也就不会积极提出问题,积极回答问题,懒于思考;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有了兴趣,就会学而不厌。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对“海洋生物”有新的认识,发挥想象,既形象有不枯燥,并能深刻地记住与了解这些内容,为能表现各种不同的海洋生物埋下伏笔。

  合做

  ——小组合作、协同表现

  此时,协作小组同学间就开始了合作,共同来表现大家赶兴趣的海底话题。这次的小组合作我一改平时前后四人小组合作的模式,组织的时候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要求自由组合。我在搭配上尽量避免性格、思维方面悬殊太大的现象。这样在合作的时候,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以好带差,让学生去影响学生。孩子的思维方式、语言表达的方式是相通的,他们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要比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容易实现的多。有5人一组的在做布贴画,有2人一组的一起在电脑前建立他们自己的网络海洋王国,有3人一组的在准备泥塑,还有的同学一个人静静地在捣鼓什么呢?连锤子电池都准备上了?原来是一个男同学根据自己的特点把电动车改装成电动鱼。我此时也就成了课堂上的“自由人”,穿插在各个小组中参与他们的合作。

  小组学习注意到小组成员间的对等性,有共同的活动和相互交往的技能和意识。所以,总之,只要搭配的好,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有了这样的合作平台,就发挥了小组合作的优势,小组活动才能生动有效地开展下去。

生物教学反思8

  教学片段:

  师:上一课老师布置大家采集的水样都带来了吗?

  生:带来了。

  师:你们发现这水样与一般的饮用水有什么不同?

  生1:这杯水很混浊。

  生2:看上去黑乎乎的。

  生3:好像有小虫子在里面动来动去的。

  师:假如让你进一步对水样进行观察,你想借助什么工具?

  生1:用放大镜。

  生2:用显微镜。

  师:对!看清水样,通常借助显微镜。

  (出示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的课件,让学生分组活动。熟悉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师示范利用显微镜观察水样。老师指导学生分组活动观察水样,填写观察报告,生汇报试验结果。

  师:在刚才的探究活动中为什么使用同样的显微镜观察相同的水样,可观察的结果很不一样?你们认为与哪些因素有关?把你观察中的发现告诉大家。

  生1:我认为与显微镜的调试不当有关。例如我在调节物镜和水样距离时,开始调试的速度太快,幅度太大。

  师:对,手眼的.搭配不够好。

  生2:反光镜没调试好,反光镜的作用没得到充分发挥。一开始看上去模模糊糊的。

  生3:我认为不仅跟今天的气候有关(今天是阴天),还跟我们实验小组所处的位置有关。

  师:是的。你们组所处的位置采光严重不足。

  生4:那我们组选个晴天搬到室外的太阳光下去实验观察。

  生5:我建议老师在实验室里装上几盏强光灯。

  师:同学们的办法真不少,只要不违背科学道理的方法都行,去尝试。

  课后反思:

  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营造人文氛围的关键因素。本教学片段中我放下“师道尊严”的权威,把学生看成是在共同进行科学探究活动中的合作伙伴,真正让学生的心灵得到自由发展。在活动中学生有标新立异或者偏离常规的看法,教师给予鼓励并适时点拨。同时能使我感受到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出错未尝不是好事,关键是教师能否提供一个让学生自己修正错误的机会。在他们寻找原因,纠正错误的过程中,科学素养无疑将会得到培养与提高。

生物教学反思9

  知识目标:了解生物圈中有哪些价值。

  明确人类怎样合理利用生物圈中的资源。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整理能力。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学。

  教学准备:设计相关的题目。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二、指导学习。

  (一)、人类的生存依赖于生物圈

  1、举出几种生活用品来自哪里?与生物圈有什么联系?

  2、总结生物圈有哪些价值?

  (二)、人类合理利用生物圈中的.资源

  1、自然资源根据是否再生如何分?试举例。

  2、怎样合理利用生物圈中的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课堂小结

  内容见课本。

  四、拓展延伸

  1、面对全球的能源危机,我们应如何做?

  2、乱砍乱伐带来哪些危害?

  3、找找身边破坏资源的现象。

  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考虑属于自学范畴,引导学生学习归纳,所用的时间稍长,同时延伸的内容有些片面,作业尽量设计成填空、选择题。让学生更明确答题的目标。

生物教学反思10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同学们往往会有所混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是关键点。

  本课中通过让学生提前采集鼠妇并观察其生活的环境特点,为探究实验奠定了理论基础。课前进行了分组,安排每组准备十只鼠妇、一个盒子(或用矿泉水瓶自制成圆盒)、湿土,将盒子设置成明亮以阴暗的两个对照的环境。探究式的学习激活了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

  本节课成功之处在:

  一、启发、引导学生初步尝试了探究性实验,充分利用了课程资源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按照自己设计的计划和方案实施实验。教师发现学生在探究中遇到的困难,及时予以指导、点拨。如:在实验中有个别小组由于没有抓到鼠妇,仅准备了一只鼠妇,也想做实验,我便因势利导:只用一只鼠妇做实验的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不足以说明问题。又如:有的学生会问为什么每个组观察结果要计算平均值?最后还要取多个小组实验结果的平均值?我便及时告知学生这样可以减少实验误差,使结果更接近真实情况。在进一步探究中学生提出:假如在明亮和阴暗的两个环境中,用干湿度不同的土壤,会影响实验的结果吗?引导学生继续探究,让学生从探究实验中知道如何控制变量和理解对照实验的概念。学生在主动探究的氛围中动手操作实验,显示出学生主动求知,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调动了学生的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

  二、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的教学理念。

  通过学生探究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在整节课学生都能完全动起来,怀着极大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去。本节课老师发挥了主导作用,让学生亲自尝试和实践,为学生提供了探究活动的平台。分组活动中,老师巡回指导、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等活动,促进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教师能及时发现学生的思维障碍并及时点拨,帮助学生消除障碍,体现了师生在教学中的角色转变,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理念。

  三、有效地利用了学生互助探究的'教学平台,对学生进行了有效的组织,适时恰当的点拨,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了发展。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

  一、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保护生物的意识做得不够。学生在实验完毕没有将鼠妇放归自然。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中尚有欠缺,有待日后在教学中不断加强。应在教学最后提醒学生把鼠妇放回大自然中,并教育学生懂得关爱我们身边的生物,关爱我们身边的生物就是关爱我们自己。

  二、由于这是七年级生物上册的第一个探究活动,教学目标虽然顺利完成,但是整节课创新思维还不够突出。而且从学生个人的角度来说,有个别学生没能从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这可能会给以后的学习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反思,使我想到如何上好实验课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同时,如何评价实验课也是不能忽视。按教材要求完成实验很重要,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更重要。师生围绕实验探究主题有关的内容,提出问题进行探究,让实验课有更大的活动空间。更有利于学生手脑并用,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也更符合学生好奇、好动表达自己的心理特点。更能发挥老师的指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

生物教学反思11

  一、《致同学们》

  吴XX:本节课达到了预想的目标,上课参与回答问题的学生占三分之二以上。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生物学的肤浅认识。多数学生感悟较深:原来生物学有这么大的用处,认识到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性,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参与、探究知识的学习方式。

  邓X:课堂上学生气氛还算活跃,对很多新的生物学知识都很好奇,要注意调节学生的积极性,因为生物课大多安排在下午,下午的时间学生精神状态不是很好,可多举些有趣的事例来激发他们的兴趣。

  蔡XX:个别班学生气氛很沉闷,因为对课本和老师介绍的话题不感兴趣,他们没有接触过,要注意调动不同班级的积极性,对不同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

  二、《生物的特征》

  邓X:课本的标题下面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有关“观察”的,过去我对这些内容没有单独处理过,而是感觉这些方法可以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比如在辨认各种生物时,所用到的就是“观察”,但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还要再进一步强调注意事项。仔细研究教材、反思自己的教学,感觉有必要首先让学生对“科学探究”有个正确的认识,这对于以后进行“观察”,以及最后总结科学探究的几种方法也是很有必要的,所以单独作为一个问题来解决。

  蔡XX:首先设计的问题是让学生自由的说出自己认识的生物和非生物,这是个很简单的问题,每个人都能罗列出很多,在看似游戏中,实际上是给学生传达一种信息——用我的标准来判断哪些是生物,那些是非生物,而我的标准是什么,当时并没有说,等每个人都说了自己认识的生物或者非生物之后,再综合起来分析众多的生物的特征,更有利于学生从感性到理性认识的提升。

  吴XX:受课后练习的启发的,我设计了一个“考考你”环节,既是对“生物的特征”的巩固,也是一个拓展练习。尽管学生对生物的特征基本掌握,但实际应用还是有一定差距,特别是对于能够生长的如钟乳石,能够运动的.如海浪,有时把握不准,所以,课本后面给出了两道练习题,一个是判断“机器人在弹钢琴”、“钟乳石在漫漫长大”是不是生物,说明理由;一个是一段关于“珊瑚”的文字介绍和由此引发的问题。

  三、《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蔡、吴、邓:有的班没有说明细节,学生不明确调查的意义和方法,把抓昆虫等作为调查的主要目的。户外活动时纪律不好管,男同学一堆,女同学一堆,调查到生物种类虽然多,但事后发现很多生物不是真正看到的,是联想到和想到的,缺乏科学精神。因此在户外活动前要多强调各种规章制度,考虑问题要面面俱到,不然学生不了解活动的规则会发生很多意想不到的事。

  四、《生物圈》

  邓X: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学生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上课伊始,教师应该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和所学内容相关的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带着强烈的学习的欲望进入角色。

  这节课利用多媒体出示课件,并用激情豪迈的语言引起学生注意,容易激活学生的兴奋点,以饱满的热情走进情境。

  五、《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吴XX:这节课上下来让我兴奋不已,因为学生的积极参与总让我惊喜不已,每谈到一个问题。学生就争先恐后的要回答,要表达自己的观点,我想,这是缘于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感到,知识就在自己身边。由于鼠妇不好找,建议将鼠妇换成蚯蚓,进行实验。

  蔡XX:这节课的内容从知识点来看,就是搞清楚影响生物的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就可以了,全文不过400字;从能力培养来说,这节课有探究实验“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但要进行探究实验,必须先搞清楚什么探究实验的目的基本要求,漫无目的的到了实验室肯定不行。所以,最好单独拿出一节课交给学生探究实验的设计和如何进行探究实验。

  邓X:课本中这么少的内容本身就是一种可以向外延伸的地方,可以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分析来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应用能力,可以在分析这些关系中慢慢领悟生物界的和谐以平衡,为后面将要学习的生态平衡、食物链、食物网等打下基础,让学生感受到简单的生活现象背后是多么丰富、有趣的知识。这样想来,视野就变得开阔,思路打开了通道。但另一方面,紧紧依靠老师距离讲解,学生则是被动的参与,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短暂的兴趣和印象都会有,但不宜留下深刻的印象,而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旺盛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才是目的,因此,整个课堂还是以学生的活动为主,让学生尽情展示、充分举例进行分析,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和学习的参与中。

生物教学反思12

  《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这节课的知识点不多,教学内容也较为简单,为了避免难度较小的内容不能很好的吸引学生来学习,我在课前布置了有关第二课堂的活动,让学生学生运用自己所学过的`调查方法(上网、去图书馆、上书店等),收集了大量有关单细胞生物的资料。他们怀着极大的积极性参与进来,大大增加了他们获取知识、锻炼思维的能力和机会。

  通过开展以调查为主的第二课堂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在能力目标的体现方面,学生根据找到的资料,用自己的语言形容单细胞生物,使课堂显得活跃起来。另外,学生通过观察并说出草履虫的结构和功能,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总结能力。

  在情感目标方面,由于课堂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在分析了赤潮这样的环境污染事件是如何形成的,很容易就引起了学生的感情共鸣,有效地进行了环保教育。

  在本课中,我更加认识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不是主角,学生才是主体,而教师是引导学生学习和创新的引路者。在本节教学过程中,我与学生一起充分享受到了主动学习的乐趣。

生物教学反思13

  新课程改革在我校进行一年多以来,它将老师与学生从题海战术中真正的解脱出来,由主要强调关注知识本位到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及终身发展,这是一个巨大的飞跃。作为一名称职的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决不能“照本宣科”,要转变教学观念要,强化教师素质,还要不断的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并及时改正。笔者就新课改一年多以来的高中生物教学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1.认真领悟教材,做好模块设计的设计者。

  新课程改革将高中生物分为三大必修模块,即《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三大选修模块,即《生物技术实践》、《生物科学与社会》、《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新教材不仅是将老教材的知识按照生物科学发展史的顺序重新编排,并增加了趣味性和实践性,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领悟教材的实质含义,精读教材把握重难点,做好模块设计及做好各模块间衔接工作,做到有的放矢。例如在讲完有丝分裂后,我将第二册的减数分裂一并讲完,并比较了两者的异同,合理的进行了重新安排。

  2.转变教学观念,做好教师角色的转换者。

  2.1转变教学观念,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新课改要求教师从以往的“一言堂”、“满堂灌”中解脱出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全面落实课改理念,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勇于创造出一个敢于探索、善于探索的生物课堂。如在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时,教师不能滔滔不绝的讲,会使学习气氛沉闷,教师要创设自主合作的学习情境,有意识的增加互动,让课堂活起来。这样就对教师要求较高,既要要求教师充分的了解学生、有较好的预见性和快速反应及灵活应变的能力,又要求教师有较强的课堂把握及归纳能力。

  2.2转换教师角色,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最大亮点就是将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教师要学会角色的转变,大胆的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角。学生一看就能懂的.不讲;学生自学就能懂的不讲;偏、难、怪的不讲;本章小结、课外阅读不讲,但教师要指导学生怎样学习。例如,在讲《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一节时,教材中有许多插图,转录和翻译的插图是学重点掌握的内容,要讲精讲透,而让学生区分核糖和脱氧核糖、DNA和RNA的区别时,教师让学生依图分析即可。又如基因漂变定律、基因的连锁定律等这些偏难怪的不讲。教师在课堂上又要打好情感牌,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及时的给予肯定和表扬。

  如“你太棒了”、“我都没有想到”、“太好了”、“真棒”等,教师不要吝啬赞美之词。更要注重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尊重“落后生”,在课堂中找到他们的闪光点,对他们的错误要正确对待,做他们学习上的引导者,生活中的好朋友。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做好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者。

  《新课标》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3.1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体系。

  构建知识结构主线。对一些概念的学习,可以利用概念图的方法,把每节、每章的概念形成网络图,从而帮助学生构建成良好的知识体系。让学生明白,在这一节或一章我应该知道什么,他们之间的联系是怎样的?长期坚持这种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进步。利用概念图的方式进行教学,是一个我们值得提倡和探索的课题。

  3.2突出生物科学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突出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知道这样的结论是怎样产生的?例如在学习光合作用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来自于水还是二氧化碳?让学生进行探究,增加生物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又如,在讲艾弗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哪种物质是遗传物质时,设疑,假如你是艾弗里,你将怎样做?让学生身临其境,假如我是科学家将怎样做?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

  3.3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

  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也,还要做学生的表率,并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例如,有的学生上课经常迟到、早退、说话、睡觉、抄袭作业等行为,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不要出现上述有关情况,还要耐心细致的做工作,提出要求,邀请学生互相监督,必要时可以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4.教师要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做科研型的教育者。

  只有形成自己独具魅力的教学风格,学生才爱听你的课。教师要做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教为学服务。教师利用类比、归纳总结、顺口溜等方法及时总结所学知识。例如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等利用类比的方法容易搞清个概念的本质区别及相互联系。例如八种必须氨基酸的记忆比较复杂,就可以根据谐音编一个顺口溜,如甲(甲硫氨酸)借(缬氨酸)了(赖氨酸)一(异亮氨酸)本(苯丙氨酸)两(亮氨酸)色(色氨酸)书(苏氨酸),就很容易记忆,学生学习起来也比较轻松,又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

  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教师要不断的学习积累经验,不断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的亮点和不足,保存亮点,改正不足。转化教学观念,强化教师素质,做一个科研型的高中生物教师!

生物教学反思14

  一、教材分析

  生物膜与生物膜系统在学业水平测试中是一个高频考点,供包含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生物膜系统的组成和功能4个考点,与细胞的结构、细胞器、物质的跨膜运输联系非常紧密,在知识体系中承担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是生物学中十分重要的内容。

  二、教学分析

  1、学情分析:

  生物膜与生物膜系统的内容为必修一一开始就完成的教学内容,与生物必修班刚刚学习完成的必修三内容联系较少,并且生物必修班学生在高一时期对生物的学习投入并不大,因此经过1年多的时间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遗忘较多,知识记忆模糊、不成体系。因此需要引导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点能够构成知识体系。

  2、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简述细胞膜的成分和掌握细胞膜的结构、功能特点,生物膜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为物质跨膜运输、细胞器的做铺垫。

  3、教学设计及流程:

  ①请学生讨论并在学案上完成细胞膜型的绘制。并以学生绘制的细胞模型为本课核心图展开复习。

  ②通过学生绘制的模型图回顾细胞膜的组成,并通过组成成分思考细胞膜的元素组成。通过回顾历史环节在回顾发现史。

  ③请学生讨论并逐步修正细胞膜型图上的错误,完成细胞膜上磷脂分子、蛋白质分子的排布方式完成蛋白质结构的复习。

  ④通过分析蛋白质分布和人鼠细胞融合实验复习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⑤通过细胞膜的组成和结构来讨论、回顾、复习细胞膜的功能。

  ⑥通过回顾膜结构的分布引出生物膜系统,并通过图片和动画引导学生完成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联系。

  三、教学过程及反思

  1、教学过程

  ①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分析,构建本节复习课的主体内容——细胞膜模型,并充分预设可能遇到问题。

  ②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讨论不断修正完成模型通过问题逐步完成成分、结构和功能的复习。

  ③讨论生物膜结构的存在,引出生物膜系统,通过图和动画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完成生物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复习

  ④利用概念图完成知识总结。

  2、存在的问题

  整个课堂从教学过程来看只能说基本完成了本节课的设计目标,但是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1。比如一开始的课堂引入请学生绘制细胞模型图不应该一开始就完成完整得细胞膜型的构建,这不利于后面复习内容的展开。2。这问题完环节的设计上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性有欠缺,有些问题存在问出后学生有点无所适从的状态,说明问题的指引性不强,跳跃性过大,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生的基础。3。各个环节的问题的`设计存在知识点重复的现象,大大降低了课堂的效率使得后出现的问题成为一个不需思考的无效问题。4。虽然在设计时设计了大量的学生讨论环节,但是由于引导设计的问题开展的并不顺利,使得一些应该有学生来讲的东西最后依然由老师来完成。

  3、几点可能的优点和收获

  整堂课从设计来看还是完整和有可取之处:

  1、灵活利用教材,微调了教学内容。没有直接从细胞膜的成份就开始复习而是首先通过学生自主构建膜结构开始,使学生对知识首先要有整体地、系统地认知要求而不是散开的知识点。这是在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后做出的调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更有兴趣参与整堂课,易于接受相关知识。

  2、合理创设问题。依据知识的层次关系和学生的认知,设计出不同的问题,以讨论的形式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3、合理综合运用各种教法,坚持问题—探究式教学原则,利用讲授、谈话、讨论、观察直观图、动画等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总结

  本节课的设计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问题和活动层层递进,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能够跟上教学进度。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简单基础的内容由学生自己完成,通过引导学生能够构建出知识的主体,教师主要解决学生认知中的障碍,是课堂的引导者。

  课堂教学中问题和语言的设计还不够精炼,没能充分挖掘课堂时间的效益,部分内容学生的讨论和思考没能充分展开,没有完全体现出学生的学习成果、暴露出学习中问题。

生物教学反思15

  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研究自然界中一切物质的运动、物质结构及变化、物质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科学的严谨性。同时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以技术应用广泛、知识创新快的特点,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和不断的创新性。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今天,我们每一位生物老师应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科学求实的态度、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和强烈的创新意识。

  在本学期中,我正在逐步尝试将“目标导向教学”理论运用到我的初中生物教学中。在我的理解中,“目标导向教学”是指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根据明确、可操作的教学目标展开一系列教学活动,确保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这是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管理过程。

  初中生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有一些特点需要我们特别注意:(1)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相对较弱,更倾向于依赖老师的引导和指导,特别是七年级的学生表现更为明显;(2)他们的思维主要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导,随着年级的'升高,抽象思维才逐渐发展;(3)他们更容易对老师生动形象的案例感兴趣,而对严谨的理论分析和逻辑推理则缺乏耐心。因此,当初中生看到过多的小目标时,可能会产生视觉疲劳和厌烦的情绪,导致学习效果下降。在学习动机不强的情况下,练习达标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鉴于此,我认为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环节:引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尝试、及时反馈学习成果、引导学生总结经验。

【生物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生物教学反思03-25

《表里的生物》教学反思09-24

《生物进化的历程》教学反思04-12

初中生物教学反思07-16

《生物入侵者》教学反思04-09

中学生物教学反思04-21

初二上册生物教学反思10-22

生物入侵者教学反思07-18

高二生物教学反思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