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复习课教学反思

时间:2024-08-15 13:20:02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音乐复习课教学反思

  • 相关推荐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音乐复习课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音乐复习课教学反思

音乐复习课教学反思1

  一、教学模式的研究过程及方法

  以“音乐教师教学设计模块化研究”课题实验为载体,以中研班、基地校、市区教研、教学实践周、全员行动等一系列教科研项目为主要途径,围绕“演唱教学”,开展了持续、大量的研究。七年的从容坚守,七年的风雨兼程,围绕基于课标的备课上课,我们形成了“音乐教师教学设计模块化研究”系列课题资料,推出了“‘424’音乐教师教学设计新模式”,同时也涌现出一批精品课例:《故乡的小路》在北京第二世界音乐教育大会上交流研讨;《嘹亮歌声》参加全国唱歌教学比赛获一等奖;《甜甜的秘密》、《友谊的回声》、《我是中国人》在山西省义务教育音乐学科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中展示交流。

  这些优质课呈现出太原市针对演唱教学共性的思考、判断,呈现出课堂教学共通的特征、脉络,为此,我们提出“演唱教学四步四环节三栏”模式。

  四步:指教学设计的四个步骤。

  第一步——多听音响。

  音乐教学设计要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按照与音响相结合的原则,伊始于对音乐完整而充分的聆听。只有当教师在音乐中获得了感性的经验,我们昔日提出的关注作品的一系列点(作品的风格、特色的乐思、教学的价值、相关的背景等)才可能是具象而深刻的。

  第二步——思考关于教学的两个问题。

  我认为是“讲什么”和“怎么讲”。而“讲什么”比“怎么讲”更重要。

  第三步——落实课标精神,分解课标要求,写出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

  教材是准绳,课标是依据。课标就是公民在某一学科所应达到的学科素养。我们所要做的是强化基于课标的意识,同时,提高分解课标的能力。如《嘹亮歌声》中轮唱的学习,课标要求:学习和了解音乐体裁形式等基础知识,有效地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第四步——构建教学流程。

  四环节:指教学流程的四个环节。即:

  感受歌曲。一上课,直奔音乐的主题。

  当歌声响起来的时候,学生感受到的是扑面的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声等要素,而非为导而导的尴尬,大大节约了时间。

  学会歌曲。教学中,教师充分借助录音范唱、教师教唱等手段,帮助学生尽快学会歌曲。

  实验中,常常遇到质疑。有人会问:学生跟着录音唱几遍就能学会歌曲吗?事实证明,学生大多在跟录音范唱三五遍之后,能随范唱录音轻声演唱歌曲。当然还必须转变一个观念,即学会歌曲不是演唱课堂首要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在挖掘音乐要素的基础上唱好歌曲,在细腻的表现中获得情感的体验。因为演唱教学的原则是不要等技术成熟之后再进行艺术处理。

  “当堂训练”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学生获得自信表达的勇气,从而不断追求高品位的欣赏与表达,这是音乐学科所追求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栏:指教学流程的三个栏目。

  通常,教学设计中的教学流程包括两栏:教学环节、组织过程。教学环节究竟怎样转化为组织过程呢?其教学的核心是什么?组织过程又怎样有效地为实施教学环节服务呢?其达成的目标应该是什么?我们在教学环节和组织过程两者之间加入了“依托形式”。如:在“感受歌曲”环节,以《甜甜的秘密》一课为例,依托了打击乐伴奏的形式;在“学会歌曲”环节,以《故乡的小路》一课为例,依托的是听唱、教唱、模唱等形式;在“唱好歌曲”环节,以《我是中国人》一课为例,依托追求装饰音演唱效果;在“表现歌曲”环节,以《友谊的回声》一课为例,依托和声烘托的形式等。这些依托的形式丰富了音乐学习的途径,同时,其本质恰恰正是音乐学习的内容。

  二、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反思

  1、关于演唱教学内容的四点建议:

  针对目前教学中存在的“文学化”、“德育化”现象,音乐教师首要的职责是给学生提供学习音乐的机会、足够的音乐知识和正确的学习音乐的方法。

  讲哪些音乐内容呢?正确的照本宣科很重要。“照本宣科”不是好的教学行为,但如果能够做到“正确的照本宣科”,也基本达到了课标、教材的要求。教材中有着明确的教学内容和教法。教学内容包括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全部的内容,且形成体系、具有坡度。一些长期淡出我们视野的.教学内容应引起关注:打击乐的学习、律动的学习、字母谱、图形谱的学习、歌表演和表演唱的区别等。

  知识技能的学习要与演唱等实践活动相结合。同时,正确理解知识技能目标,把握音乐课程的实践性,强调知识向技能转化。

  演唱教学的目标究竟是什么?演唱教学的目标是唱好歌。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因此,有感情地演唱是教学的核心内容。有感情不是来自文学的解释和脸谱化的表情,而是来自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来自领会演唱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

  2、关于演唱教学方法的四点建议:

  迅速学会歌曲。反思:一首歌是否需要那么复杂的教学过程?回顾目前我们的教学,学会一首歌几乎占据了整个课时,一首歌真的需要这么复杂的教学过程吗?总揽我们的学歌经验,歌曲是不是唯有视谱才能习得?在反复实践中,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没有视谱,只有整体的聆听,只有聆听之后有针对的指导,学生在绝对新课的情况下,大约十五分钟左右基本学会了歌曲,包括在过去也许会有许多老师认为一课时学不会的比较难的歌曲《我是中国人》等。由此可见,教师不要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对歌曲做艺术化的诠释。反思:什么是真正的“以兴趣爱好为动力”、“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不难看到这样的课堂和设计:导入、感受、学唱、拓展很详细,唯独怎样唱好只有一句话:“下面我们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怎么有感情?学生不得而知;歌曲美在哪里?情从何来?学生雾里看花。殊不知,怎样有感情地歌唱正是审美的重点。审美需要深度实践,审美需要亲力亲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音乐中学习音乐,对音乐产生持久的兴趣。为此,作为促进者的教师,首先要对作品有艺术化的诠释。

  示范、模仿、实践是有效的学习音乐的方法。反思:究竟什么是正确的学习音乐的方法?源于音乐学科重体验的特性,自主、合作、探究、创作不一定是音乐教学最为重要的方法。而音乐学习中贯穿几千年的聆听的方法、整体的方法、示范的方法、模仿的方法、练习的方法历久弥新。

  教师基本功是帮助学生不断体会音乐的手段。反思:什么是音乐教师教学的技能?音乐教师唱、跳、奏等基本功在课堂上不是昙花一现的展示,它是音乐教师特有的、有效地帮助、指导学生不断体会音乐的手段和方式。教师要引导学生喜爱音乐,要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充分挖掘作品所蕴涵的音乐美,用自己对音乐的感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要不断提高音乐教学技能,用自己的歌声、琴声、语言和动作,将音乐的美传达给学生。

  3、关于合唱教学的建议:

  在和声中学习合唱。合唱教学中,我们仍然应充分发挥听觉体验是学习前提的作用,借助音响或老师的示范,给学生提供清晰的纵向的和声效果,引导学生在和声中学习合唱,提高学唱效率。

  目前,太原市“演唱教学四步四环节三栏”模式正在全市推广应用,从示范校的情况来看,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音乐教师的角色转变了,音乐教师课堂上所要做的就是运用不同的形式、技能,帮助学生不断体会音乐的美;

  音乐教师的手段转变了,她们把“咬文嚼字”、“穿靴戴帽”请出了课堂,取而代之大显身手的是音乐教师的范唱、演奏、指挥等基本功。

  如果用三个“度”来形容现在的课堂:那就是有速度——课堂高效;有深度——充分揭示了音乐作品的表现力;有温度——学生音乐学习的状态积极而持久。

音乐复习课教学反思2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培养目标的差异,使得课程改革的方式、方法也存在较大的不同。在中职音乐课程改革实践过程中,笔者尝试着从探究性学习入手,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并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完善,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中职音乐课堂教学现状

  音乐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职业学校的专业建设与学生的素养培养中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导致音乐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

  1、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的单一。职业教育目标不同于普通中学的教育目标,职业学校没有对教学目标做出相应的要求,仅给学生播放几首流行歌曲,或者用传统的“满堂灌”方式给学生讲授音乐理论,使得本应丰富多彩的音乐课变成了只是听几首口水歌的休闲课。在课堂中不仅看不到学生的热情洋溢,反而是学生萎靡不振的学习状态。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变得随意、单一,往往忽略了对学生音乐素质与音乐能力的培养。

  2、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不高。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方法单一、枯燥,再加上对音乐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已经把音乐课当成自习课、休闲课,音乐理论知识听不懂,外国作品欣赏不感兴趣,失去了参与音乐鉴赏的积极性。

  二、探究性教学在音乐课堂中的实践

  探究性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对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从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的一种全新学习方式。在音乐课改实践中,笔者深刻认识到,探究性学习、团队合作的学习方式的重要性。因为职校生普遍缺乏学习主动性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小组互动、问题探究,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活动、感受和理解音乐。激活音乐课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本学期的音乐实践课中便很好地诠释了探究性教学法在学科中的运用。

  课例1、音乐中的反复记号。从头反复、从记号处反复等几种记号总是会让学生混淆不清。在教学设计中,学习完几种反复记号的概念和意义后,笔者给学生一段熟悉的音乐旋律,让学生自己选定一种反复记号对旋律进行改编,然后分小组讨论,完成后要求每一组唱出加入反复记号改编后的旋律,展示学习成果。整节课学生一起讨论、创编,而笔者只在适当的时候稍加指导,展示成果时却出现了很多优美的旋律,学生纷纷感言:“原来自己也可以创编音乐啊。”这节课在愉快和享受的过程中顺利地学习了音乐理论,而且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课例2、在节奏的训练中,为了让学生掌握小切分节奏,笔者让学生围坐成一个圆圈,要求每个学生用不同的形式表现小切分节奏,如用拍手或跺脚,形式不限,最后展示成果。这样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眼前一亮,兴趣大增。

  课例3、欣赏艺术歌曲《春晓》。欣赏结束后,师生一起交流对作品的感受,复听并哼唱歌曲。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与《春晓》有关的情境,有的组用画画的方式,有的组找出与春有关的诗句,还有的组找出与春天有关的歌曲。在分组展示的过程中,学生将“音乐鉴赏”与“唱歌”、“诗歌”、“创作”结合起来,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教学过程生动有趣,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好地发挥了音乐教学的整体效应。

  三、探究性教学法实践中的体验与思考

  在一段时间的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有改变,有突破,也在不断地反思。

  反思一:小组探究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活动多了,教师的作用是否减弱了?对教师的要求是否降低了?

  笔者在尝试教学法的初期,也有过这样的课堂设计:只提出课题和几个与课题有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跨小组的探究学习,讨论时每个学生都一致认为听不懂。没有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没有对学生的活动进行精心策划和组织,没有适时指导和准确点评,没有对学生学习目标达成情况的评价和检测,课堂表现盲目而无序。

  真正的探究性学习是学习者自己理解和发现问题的过程,但并不意味着探究性学习就是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师什么都不用管。在探究性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不是主持人,而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例如,在课例3《春晓》的教学设中,为了使这节课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要事先准备好画笔、录音机、与春有关的诗句和歌曲,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进行指导,在评价中进行总结和补充。因此,探究性教学决不等于课堂上的杂乱无章,而应该是一种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发挥参与和指导的作用。在探究性教学中,教师的责任更重,对教师的要求更高。

  反思二:所有内容都能拿来“探”吗?能否完全否定讲授式教学?

  提倡探究性学习,有利于让学生体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但教师也没有必要将所有的学习内容都设计成探究性的。学生学习的知识大多是几千年探索的结晶,有些知识内容难以通过探究式的学习活动去获取;还有大量的学习内容,虽然可以设计成探究活动,但由于具有较高的难度和教育资源的限制难以实施。因此,没有必要强调堂堂课探究、强调事事都要探究。例如,一些概念的学习、音乐作品的背景、学生的探究能力达不到的知识难点,等等。例如,在课例1的反复记号的学习中,笔者采用讲授法教学,然后让学生通过改编乐曲,使学生掌握几种反复记号的用法和意义。

  可见,讲授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都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不能认为探究式学习就是先进的而讲授式学习就是落后的。二者应该彼此取长补短,互相促进,不可偏废。

音乐复习课教学反思3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培养目标的差异,使得课程改革的方式、方法也存在较大的不同。在中职音乐课程改革实践过程中,笔者尝试着从探究性学习入手,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并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完善,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中职音乐课堂教学现状

  音乐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职业学校的专业建设与学生的素养培养中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导致音乐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

  1、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的单一。职业教育目标不同于普通中学的教育目标,职业学校没有对教学目标做出相应的要求,仅给学生播放几首流行歌曲,或者用传统的“满堂灌”方式给学生讲授音乐理论,使得本应丰富多彩的音乐课变成了只是听几首口水歌的休闲课。在课堂中不仅看不到学生的热情洋溢,反而是学生萎靡不振的学习状态。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变得随意、单一,往往忽略了对学生音乐素质与音乐能力的培养。

  2、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不高。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方法单一、枯燥,再加上对音乐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已经把音乐课当成自习课、休闲课,音乐理论知识听不懂,外国作品欣赏不感兴趣,失去了参与音乐鉴赏的积极性。

  二、探究性教学在音乐课堂中的实践

  探究性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对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从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的一种全新学习方式。在音乐课改实践中,笔者深刻认识到,探究性学习、团队合作的学习方式的重要性。因为职校生普遍缺乏学习主动性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小组互动、问题探究,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活动、感受和理解音乐。激活音乐课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本学期的音乐实践课中便很好地诠释了探究性教学法在学科中的运用。

  课例1、音乐中的反复记号。从头反复、从记号处反复等几种记号总是会让学生混淆不清。在教学设计中,学习完几种反复记号的概念和意义后,笔者给学生一段熟悉的音乐旋律,让学生自己选定一种反复记号对旋律进行改编,然后分小组讨论,完成后要求每一组唱出加入反复记号改编后的旋律,展示学习成果。整节课学生一起讨论、创编,而笔者只在适当的时候稍加指导,展示成果时却出现了很多优美的旋律,学生纷纷感言:“原来自己也可以创编音乐啊。”这节课在愉快和享受的过程中顺利地学习了音乐理论,而且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课例2、在节奏的训练中,为了让学生掌握小切分节奏,笔者让学生围坐成一个圆圈,要求每个学生用不同的形式表现小切分节奏,如用拍手或跺脚,形式不限,最后展示成果。这样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眼前一亮,兴趣大增。

  课例3、欣赏艺术歌曲《春晓》。欣赏结束后,师生一起交流对作品的感受,复听并哼唱歌曲。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与《春晓》有关的情境,有的组用画画的方式,有的组找出与春有关的诗句,还有的组找出与春天有关的歌曲。在分组展示的过程中,学生将“音乐鉴赏”与“唱歌”、“诗歌”、“创作”结合起来,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教学过程生动有趣,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好地发挥了音乐教学的整体效应。

  三、探究性教学法实践中的体验与思考

  在一段时间的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有改变,有突破,也在不断地反思。

  反思一:小组探究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活动多了,教师的作用是否减弱了?对教师的要求是否降低了?

  笔者在尝试教学法的初期,也有过这样的课堂设计:只提出课题和几个与课题有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跨小组的探究学习,讨论时每个学生都一致认为听不懂。没有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没有对学生的活动进行精心策划和组织,没有适时指导和准确点评,没有对学生学习目标达成情况的评价和检测,课堂表现盲目而无序。

  真正的探究性学习是学习者自己理解和发现问题的过程,但并不意味着探究性学习就是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师什么都不用管。在探究性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不是主持人,而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例如,在课例3《春晓》的教学设中,为了使这节课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要事先准备好画笔、录音机、与春有关的诗句和歌曲,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进行指导,在评价中进行总结和补充。因此,探究性教学决不等于课堂上的杂乱无章,而应该是一种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发挥参与和指导的作用。在探究性教学中,教师的责任更重,对教师的要求更高。

  反思二:所有内容都能拿来“探”吗?能否完全否定讲授式教学?

  提倡探究性学习,有利于让学生体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但教师也没有必要将所有的学习内容都设计成探究性的。学生学习的知识大多是几千年探索的结晶,有些知识内容难以通过探究式的学习活动去获取;还有大量的学习内容,虽然可以设计成探究活动,但由于具有较高的难度和教育资源的限制难以实施。因此,没有必要强调堂堂课探究、强调事事都要探究。例如,一些概念的学习、音乐作品的背景、学生的探究能力达不到的知识难点,等等。例如,在课例1的反复记号的学习中,笔者采用讲授法教学,然后让学生通过改编乐曲,使学生掌握几种反复记号的用法和意义。

  可见,讲授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都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不能认为探究式学习就是先进的而讲授式学习就是落后的。二者应该彼此取长补短,互相促进,不可偏废。

  反思三:探究性教学是否只追求形式上的热闹和花哨?

  部分教师很片面地理解了课改的真正目的,认为只要课堂热闹了、教师不再多说了,学生觉得好玩了,这就是改革。将探究性教学法引入课堂时,往往在形式上做的功夫多,都是将学生分好组摆开架势表演着辩论、展示、游戏,等等。在这些形式上的探究中,本来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要说的话换成了由学生来说,直截了当传授的知识变成了反复的游戏和辩论词,这是实质上的探究吗?只重视成果汇报的热闹花哨,而不重视对整节课技能目标和内容的设计和把握,只有探究性活动的形式表现而没有师生间、学生间的有意义的交流讨论和真实的思维碰撞。这难道就是我们所需要的音乐课堂教学改革的效果吗?

  由于目前中职音乐教育还存在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师资及设备等多方面的现实性问题,音乐课堂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这就要求音乐教师要有较高的艺术修养,根据职业学校的特色改变教学观念、科学地选择教学内容、精心地设计教学方法,遵循教学规律,使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才能让音乐课堂变成快乐课堂。

音乐复习课教学反思4

  在实施音乐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几年时间内,一线教师们的教学呈现不同的层次,这是教师根据自己教学环境、教学资源条件产生主导意识的不同反映的结果。不同的教学要求产生不同的课堂教学效果,课堂音乐学习效率、落实新课程理念程度都会有所不同。以下就音乐课堂常见的六个教学层次做逐一阐述。

  第一层次:单一模式的教学。课堂教学采用单一的教学过程形式,常见于缺乏综合意识的单一型唱歌课、欣赏课、技能训练课型。比如在一节课时中,让学生至始至终只一遍遍重复单一的过程内容,而教师不做其他相关的教学分析处理,忽略教学方法的运用。这种单一模式的教学只停留在注重音乐学习的表面形式方面,其他教学目标要求一概不管,教学模式与新课程理念要求差距甚远。

  第二层次:课堂在单一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操作中再加上相关的乐理知识内容讲解。在第二层次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学习音乐知识能力,可以进入有一定的音乐基础的学习,但距离音乐学习课程标准的多领域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

  第三层次:单一教学模式的教学加入相关的乐理知识内容再加入巧妙而适当的教学技法。如课堂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观察学生接受教学题材内容的喜好程度,关注课堂的师生互动氛围,有目的的安排运用各种教学辅助方法(如:柯达伊手势、歌唱哑语手势、体态律动等教学辅助手段方法等),课堂学生活动配合教学环节拓展需要。但由于教学主导思想不够明确,活动目的只单独停留在课堂表面热烈的氛围。这样的课缺少深度,属于较适合低年段学生学习的音乐课。

  第四层次:单一教学模式的教学加入相关的乐理知识内容再加入巧妙而适当的教学方法,同时关注音乐作品情感的融入。

  由于聆听音乐的心理情感反映,课堂发生过程的量化的不确定性,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最好采用有着丰富情感变化,对比幅度较大的音乐题材作品作为教学过程内容,即音乐情感对峙教学,方能产生激活学生情感的音乐课堂教学效果。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只接受某单一类型情绪的音乐教学作品题材,反复进行多次体验学习后产生的“审美疲劳”情绪的发生与扩散。

  音乐教师在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也在悄悄地、潜移默化地提升延长学生音乐欣赏的兴趣时效和“审美疲劳”持久耐力。高明的音乐教学艺术名师,从来是善于利用音乐学习多种角度和方法,不断调整改变课堂教学氛围与不同时间段内学生的关注力,从而尽量避免课堂上出现音乐“审美疲劳”现象,保持音乐课堂学生学习音乐的高效率,实实在在的让学生感受到音乐艺术美育的实惠。

  第五层次:在第四层面的基础上,课堂教学加入音乐相关知识的教学延伸。教师从音乐课标的要求出发,分析每一单元课程的相关内涵,尤其注重对各单元课的标题、课名,及链接的主导思路进行分析,挖掘可拓展延伸的音乐相关知识。但必须注意不喧宾夺主,避免本末倒置,成为其他门类学科教学辅助课。这必须恰到好处地把握份量,突出教学主题渗透的重点。

  音乐教材已成型使用多年,教材中许多题材内容因时间过去久远而显得过于陈旧。音乐教师可根据时展与产生,选用增补具有时代意义的、学生接触过有印象的、比较喜欢的现时代各类音乐作品进行教学。这也是音乐课堂教学所提倡的从“教教材”发展进入“用教材教学”的理念飞跃。例如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17单元30节“祖国颂歌”,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除教材安排的内容外,选择我国最近发生的、学生所熟悉印象的汶川、玉树地震报道的视频音乐作为课堂教学的切入点。选用2008年北京奥运开幕式一曲清唱深情慢速的《歌唱祖国》视频片断作为教学环节中的穿插。这将使得音乐课堂的更显得实在、生动。学生更能体会音乐鉴赏中教材内涵主题的教学作用与意义。

音乐复习课教学反思5

  “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新一轮的教改实验又拉开了序幕。过去的课程改革,历经了从最初的探索到掌握一定规律,再到现在的谈收获说感受,这是一个不断摸索、不断学习的过程。作为一个十几年都在一线代课的音乐教师,我也经历了这样一种成长过程:计划、研究、学习、总结、反思。只有及时将所学内容反思、总结,并和其他老师进行探讨,才能更好地融入教学。在课堂上,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如何培养孩子的乐学精神,是我不断探索的目标。

  一、音乐律动

  它是以肢体律动来体验音乐,并将这种体验化为感知和认知。对于小学低段学生来说,为了让他们能深入体会歌曲,使课堂知识更好的拓展,在课堂中开展音乐律动就显得锦上添花。课堂上,为了变枯燥为精彩,我从一进入教室就和学生齐拍节奏互相问好。在孩子们的欢呼雀跃中,兴趣盎然的音乐课拉开了序幕。音乐课中节奏时值的掌握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在教学中如果以音乐律动游戏的形式进行,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老师首先用语言引起学生兴趣:“小朋友,森林里要开联欢会了,我们都扮成小动物表演节目吧。”老师出示母鸡头饰问:“母鸡生蛋时怎么叫的?”学生回答:“咯咯哒。”同时学生集体用动作模仿小鸡,然后我依次出现小狗、小羊等动物的节奏型,请学生分别模仿“汪汪”“咩―”等,并自己模仿动物的动作,要求在活动中一定要符合节奏要求,同时要和着音乐的节奏进行律动。最后,各种动物进行节奏大合唱,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多声部节奏练习。再例如:在教学生唱准d—―d’音阶的过程中,采用do蹲下,re摸膝盖,mi坐在座位上,fa手叉腰,sol两手放肩膀,la双手摸头,si双手高举,do’站在小凳上。用这样简单并且易记的方法,让学生将音高与身体活动自然而然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控制和运动的同时积极地掌握音高音准的概念。这种方法,使得孩子很快掌握音阶的演唱。

  二、音乐知识

  音乐知识在小学阶段是必须学习的'内容,不光是学习其他乐器的基础,同时也是掌握正确的节奏和音乐节拍的重点部分。但很多孩子往往忽视其重要性,在课堂遇到老师讲解时总是不能专心,这也与知识的枯燥难易有很大关系,为此,我想各种办法将其趣味性。如,在讲述反复记号时告诉孩子:“两个士兵两边站,四只眼睛对着看,越看心里越喜欢,反过头来再唱一遍。”孩子很快就记住反复记号的写法和用法。再如音乐中常用的八分休止符和四分休止符,我将它们亲切的称为小耳朵和毛毛虫,这种称呼是根据这两种休止符的写法形象叫出的,孩子们也能一下子记住。这些方法每次使用都能带来很好的收获,看着孩子们的学习越来越有兴趣,效果也不错,我的探索劲更大了,搜集了很多音乐知识的小故事,这样音乐知识这个很难的学习内容,很快就攻克了。

  三、歌曲学习

  歌曲教学是每一节音乐课的目标所在。通过教唱、指导,旨在让孩子能根据音乐的情绪完整的、熟练的演唱歌曲,完成课堂的教学任务。自从执教以来,每一堂音乐课在导入之后都是按这样的程序在进行,可以说无论怎样改革,教歌过程是无法改的,这就造成在此环节课堂沉闷,学生厌学。针对这种现象,我也从很多的报纸杂志上寻找好的教学方式,但都没有大的突破。有一天在课堂上,我正准备教学一首新歌,一个孩子突然举手:“老师,这首歌我会唱,能不能让我教大家?”我看着她期盼的目光,点点头:“那老师给你伴奏,你来当小老师。”孩子们一下欢呼起来,那堂课,大家可认真了,效果也非常的好。课后我就在思考,让孩子来参与教歌,这也是一种新的尝试,只要孩子能快乐的学唱,谁来教又有什么关系?但是,并不是每首歌都有人会唱,老师还是一个主导者,那就要改变演唱形式,变单一的男女对唱、组组对唱为师生对唱、伙伴对唱,大家的积极性一下子也被调动起来。同时我还把比较简单的歌曲采用听唱法进行教学,即反复听录音,在不断地聆听中简单的歌曲孩子也可以唱得很好。这样不用很呆板的去教,同时也节省时间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更多的音乐欣赏等内容。

  通过自己这样的一种摸索和尝试,课堂中的一些难点问题都得到了解决,孩子在我的课堂上也变得乐学。以上的几点只是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和做法,为适应孩子的需求和社会的变化,我还将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探知。

音乐复习课教学反思6

  1屏幕批注,及时反馈

  交互电子白板提供方便的书写和绘画功能,运用于课堂教学,可以实现学生边思考边批画的学习方式,呈现出学生理解和思考的学习过程和最终的思维成果,同时也便于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

  教师利用电子白板先呈现电子版的歌曲乐谱,在听赏歌曲前先给学生提出问题。

  1)你觉得学习乐谱的时候,歌曲哪些地方唱起来比较困难?请圈注出来。

  2)歌曲在整个歌唱过程中力度有什么变化?歌曲的最后一句在速度上有什么变化?请讨论后在白板上标注出来。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利用电子白板的屏幕批注功能,实时地用加下划线、着重号、画圈等方法,对乐谱的难点加以提示,提出问题,主动地学习。同时在力度、速度的变化上,可直接把力度记号、速度记号写在相应的乐谱上方。这样,运用电子白板营造出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的学习环境。师生在互动中交流,解决歌曲的难点,整个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互动讨论中提高了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深刻性,提高了对音乐的理解能力。

  2遮挡隐藏,分批呈现

  交互电子白板提供的遮挡拉幕功能,可以导入图片作为主题背景,有利于创设情景。可以根据学习进度,分批呈现教学资源,不仅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更能有效引导学生思维发展。不但在新授课中比较实用,而且在平时的练习和复习课中也非常受用。

  3拖放组合,灵活互动

  交互电子白板提供的拖放、放大和组合功能,使学生在拖放中能充分体验学习过程,在拖放组合中进行思维创造。这个功能在音乐教学中多用于传授乐理知识。乐理知识对小学生来说,多半表现为枯燥难记。教师利用电子白板的拖放组合功能,以游戏或过关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动手来实践体验。在学习过程中,更强调的是学生的学习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增长能力。

  以学习连线的两种用法为例:

  1)连线连住不同的音时,表示要把此乐句唱得连贯;

  2)连线连住相同的音时则表示这个音只需唱一次,并且音的时值是前后两音长短的和。教师分别将这两种方法用文字的形式排列在白板的.左侧,右侧则设置好两个不同图标的圆圈,让学生去“闯关”。教师让学生亲自到白板上来操作,当学生选择正确时,拖动文字,放在相应的圆圈内,电脑会发出欢快的旋律,文字进入圆圈图标,这时学生顺利过关,进入到下一环节学习中;如果相反,放错了圆圈,文字则会弹出,不能过关,也就不能进入下一环节学习。如此游戏,生动有趣,学生十分愿意来尝试,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跃。在不知不觉间,学生掌握了连线的两种用法。

  4难点重点,放大凸现

  怎样凸现教学的难点重点,更快捷更直接地解决教学难重点,达到教学目标?可以使用电子白板放大凸现的功能。这个功能的使用,基于教师熟练把握教材,事先将歌曲的难点重点预设好,利用交互电子白板提供的照相和放大缩小功能,针对教学难点,让学生细致观察,有利发现问题。

  5过程回放,呈现脉络

  交互电子白板提供的回放功能,运用于音乐学习中,可以重新展现学习过程,重温思维的脉络,观察学习中容易出错的地方,有利于在学习中总结提炼学法,抓住关键,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习音乐的效率。

  在音乐的乐器演奏教学中,教师采用白板的这一功能,将部分学生的演奏过程录制下来,重点可放在手指的动作、气息的运用等细节上。教学时可以随时回放这些过程,特别是针对演奏姿势、气息运用这些方面正确方法与错误方法的对比,或者教师的示范动作等。可以让学生边看、边练,进一步明确正确的吹奏方法,突破器乐教学的难点,充满趣味,学生很容易接受。

  6其他功能,包容兼用

  除了以上适合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功能外,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功能是丰富的,在音乐教学中适时运用,同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模式切换,方便演示的功能,在教学中通过模式的切换,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操作切换到普通的电脑操作,如播放视频、播放PPT、打开文件,多用于在网络上寻找课外的音乐曲目,观赏视频音频等,十分方便。再如库存另存,积累资源的功能,将教师上课使用的课件、教学资源和学生智慧的创造,导出为网页、图片等资源,便于在复习时或者其他班级教学时再利用;电子白板还有形式多样的工具箱,可供师生即兴使用,写写画画,即便是理科教师更喜欢的各种图形、三角尺及圆规等数学工具,其实在音乐课堂上也能被学生拿来使用,不同的形状和色彩能及时表达学生心中对音乐的理解。

音乐复习课教学反思7

  一、在备课过程中设计反思

  音乐课的备课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就可以先给自己设计这样的几个问题以供反思。例如:“学生对本课的民歌熟悉程度如何”,“怎样设计学习民歌的教学方式会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学唱民歌的教学环节中会出现哪几种问题,如何对症处理”等等。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会觉得有的放矢,备课也不会流于形式。因为音乐课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所以在备课中设计的反思还是以提高兴趣为主。如果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特别有兴致,或者无动于衷,就该问问自己是什么原因,积累经验教训,并在平行班尝试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以求得最佳效果。

  二、在上课的过程中验证反思

  课堂不是车间的流水线,一成不变,同样的教学方式方法,五十名学生可能有五十种不同的反应。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地调整教学的方式方法,不断验证在备课时设计的反思,对症下药。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好的教学也总有它不足的地方,有待于进一步改进,进一步优化。因此,在课堂上发生的种种“意外”,就可以成为很好的反思材料,提供教师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进行探索。

  三、在课后进行各种形式的反思

  反思的方式有许多种,可以通过语言也可以通过文字,可以自我反思也可以通过交流进行集体反思。反思最具有借鉴意义的一种方式是编写案例反思。所谓案例反思,就是通过具体的典型的教学个案,来研究和揭示其内在规律的一种写作方式。虽然案例有其个别性、特殊性,但是也从中体现出了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理念等等。教师将这些典型案例通过文字的形式加以分析概括,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也可以提供给同行借鉴。

  现在的.学生热衷多的是流行歌曲、偶象歌星,而对教材中的歌曲却不屑一顾;他们可以如数家珍似的报出一长溜的、连音乐老师恐怕还未所闻的歌名及某某歌星所唱,而对音乐课上老师反复教唱、竭尽所能讲解的歌(乐)曲却模糊不清,甚至毫无印象……从此现象反思我们的教育,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许多问题:

  (1)课堂音乐教学中的“音乐”含量过低。音乐课类似文学课,语言文字解说的多,音乐语言、挖掘艺术情感的少。音乐课即唱歌课,仅仅唱会歌曲的多,唱好歌曲、唱得有滋有味的少。音乐课即技能课,枯燥乏味、机械训练的多,兴趣激发、情感抒发的少。

  (2)课堂音乐教学中的“教师”定位失衡教师做够做足“教”字这篇文章的多,创设良好环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体验的少。教师在构思一堂课从开始直到完成教案及教学全过程,经常考虑的是我该怎样做、怎样教,很少考虑学生怎样来学、怎样来体验。一些教案连教师说的每一句话都有了,惟独没有“这时学生该干什么、此时学生会出现什么”。只想课堂45分钟我该怎样安排,却没想到作为“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互动过程”。音乐学习本身是一个复杂多样的变体,包括听觉、视觉、运动觉全方位的。而这种信息的输入,没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学习者的主动参与、积极体验,那“学”的过程、“学”的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音乐复习课教学反思8

  困惑

  莎拉教授自担任“中国奥尔夫音乐教育实践研究”课题组导师后,徐迈老师既是助教,也承担翻译工作。这一课题从开题、结题到推广已五年多。起初,根据我国的国情,课题组研究的重点放在幼儿园。我的体会是,奥尔夫教学法引进幼儿园相对是顺利的,而要进入我国中小学课堂,却会遇到许多“瓶颈”问题。如:中国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固有模式的制约、教师知识结构的局限、现行教材体系的限制以及奥尔夫乐器所需资金等。这些问题长期困扰着热衷奥尔夫教学法的一线老师,她们很难真正实践和享受到奥尔夫教学法带来的乐趣和效果。

  和莎拉教授接触一段时间后,我感觉机会来了。我通过徐迈老师给莎拉教授出了一道难题,让她在给我们做师资培训时,用我们现行教材中的歌曲和乐曲做培训案例。我们从人音版教材低、中、高年级各个阶段翻译了八个教材内容。这些内容都是一线教师上公开课基本不会选择的,如《国旗国旗真美丽》、《卖报歌》、《嘀哩嘀哩》、《柳树姑娘》和音乐知识“变拍子”等等。同时将教参中对每个作品提出的教学目标也翻译给莎拉教授。经过一番交谈后,她表示,这是一件很有挑战性的研究,她愿意尝试。

  在接下来的深圳国际奥尔夫师资培训、20xx年北京世界音乐教育大会教学现场以及20xx年北京音乐教育名师大讲堂上,莎拉教授的现场教学,都大胆展示用奥尔夫教学法上中国中小学音乐教材的内容,现场听课的老师反响十分强烈。她的展示尽管都是片段呈现,但无疑给热衷奥尔夫教学法研究的一线老师提供了十分重要的理念指引和示范效应。然而,一线老师的困惑并没有得以解决。

  课题组进入后期实践阶段,由深圳课题组的八位老师,将莎拉授课的八个课例片段发展成完整的课例,并进行现场交流和研讨。但遗憾的是,中国课堂教学模式和奥尔夫教学法的水土不服问题仍然存在,就像“两张皮”,难以融为一个整体。

  这时,我又向徐迈老师抛出了难题,希望她在解读莎拉教授“中外结合”的案例中,结合自己的理解,把低、中、高三个阶段有代表性的八个教学内容,按国内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要求进行完整展示,以供课题组的老师们研讨。她欣然接受了挑战,用教师容易接受的方法,完整演绎了八节奥尔夫教学法的“中式课例”。《嘀哩嘀哩》就是她执教的其中一节课例。徐迈老师的这一举动,令课题组全体老师备受感动。经过这样反复探索研究,课题组的老师们终于从理念到实践,离奥尔夫教学法的内核越来越近了。

  解疑

  徐迈老师在上《嘀哩嘀哩》这一课之前,主要从事音乐教学法的师资培训,并没有中小学音乐课的一线教学经验。她翻译的国外奥尔夫教学法专家展示的课例,音乐作品一般都只有二到四个乐句,且节奏简单,结构规整,大多为单乐段歌(乐)曲。而徐迈老师要面对的歌曲《嘀哩嘀哩》为AB结构,节奏也较复杂。但当她认真听了我们小学音乐老师的课后,她已经清楚自己需要怎么做了。

  首先是确定教学目标。按教学进度和知识的前后衔接,依据我国新课标、新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的内容,确定为以下三个目标:

  1、能用优美的歌声背唱歌曲第一段歌词,表达对春天的赞美(情感目标)。

  2、认识十六分音符,学会拍击和唱准十六分音符组合的节奏和旋律(知识目标)。

  3、能用体态律动和打击乐器表现歌曲(能力目标)。

  接着,徐迈老师根据异地教学的条件,选择了一所普通学校三年级某班,班级人数53人,上课的教室50平方米左右。正当我们为这么小的教室和这么多的人数犯愁时,学校提出可以少来十几位学生上实验课。徐迈老师却微笑着说:“不要伤害任何一位学生,这是他们的权利。再多一点学生也没有关系。因为课中需要多声部、多层次来表现,人多更容易分声部。”她相信奥尔夫教学法是能够真正做到与中国国情结合并在世界各地做到“本土化”的。

  她用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教学思路,化解了教学中的难题。用奥尔夫的教学方法,赋予了音乐教学形式丰富的内容。这节实验课为一线教师奥尔夫教学法课堂实践中的困惑,做了很好的解疑:

  解疑一:在这节课上,擅长器乐的徐迈老师并没有使用钢琴,教学设备基本上只用了一块黑板、一支笔和几件打击乐器。教学方法都是奥尔夫教学法中常见的游戏、声势、体态律动和打击乐器伴奏等手法。虽然班级人数多、教室小,但由于徐老师注重在实际条件下展开互动式教学的有效设计,人数多和教室小不但没有成为教学中的障碍,反而充分体现出奥尔夫教学的与众不同和优势。例如,徐老师首先用歌曲A段设计了节奏游戏,用B段设计了“大树”和“黄鹂鸟”的律动游戏,让相邻的两人组成一对合作伙伴,全班53人中多出的一位就和老师合作。老师边清唱歌曲边做动作,有效地交代了游戏的规则,学生从模仿到学会合作做游戏,熟悉了歌曲内容。整个游戏活动充分利用了学生上肢周围的个人空间而不是整个教室的公共空间,既不混乱又饶有趣味。徐迈老师还特别注重让每位学生的眼睛都能看到老师,老师也能看到每位同学的表现。

  反思我们的教学,常挂在嘴边的话题是“我们班级人数太多了,“动”不起来,国外和我们不一样,班级人数少,容易互动”等。而53位学生共同参与的“大树”和“黄鹂鸟”的游戏活动向我们表明,人数多少并不能成为活动可否开展的条件,关键在于开展活动的方法是否合适。也正如徐迈老师所说,人数多有人数多的好处,开展多声部的声势游戏可以使声部更厚实。在这节课的拓展部分——多层次的声势与打击乐器伴奏活动中,的确验证了这一效果。

  不常使用钢琴,是奥尔夫教学法的特点所在。我们所见到的中外奥尔夫教学法的专家,很少有用钢琴教学的,最常用的教学手段就是体态律动和声势,师生之间的距离也不会因钢琴和课桌而隔开。而我们的音乐课,老师功夫下得最多的恰恰是钢琴和多媒体课件内容的准备,教学中也因钢琴的弹奏和电脑的“遥控”,使得师生之间的距离若即若离,很难融为一个整体。因此,我们的确需要认真思考教学手段的利弊关系问题。

  解疑二:这节40分钟的实验课,徐迈老师除了没有用钢琴,也没有用视频和歌谱,而是反复用清唱示范,让学生在聆听中不停地纠正歌唱中出现的.音准问题。也正因为清唱,学生任何一个音不准,老师都听得清清楚楚(其他课例,徐迈老师也常面对学生,用木琴或竖笛纠正学生的音准)。这和我们看到的外籍教师上音乐课一样,他们大多既不用钢琴,也不用视频,一直和学生面对面零距离接触,并不停地用声音、眼神、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提示学生,纠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直接将音乐展示给学生。同时对学生学习中的成果做出鼓励性评价,也适度提出更高的要求。其实,对徐老师来说,歌唱是她的弱项,她避短的方法就是有控制地用轻声唱,学生最擅长模仿,自然而然也学着轻声演唱,不和谐的声音明显少了许多。

  经过实践与比较,我们可以看到,用清唱纠正音准比钢琴带出的音准效果好,学生更容易接受人声对音准的模仿和纠正。有乐器或MIDI伴奏,听上去效果好,但伴奏音乐一停,音准问题就全部暴露出来。因为乐器的音色与人声有差距,所以纠正音准的效果真是应了一句老话:丝不如竹,竹不如肉。

  反思我们的音乐课,有多少老师采用“清唱”的教学手段呢?!当然,清唱需要条件,即自身的音准是没有问题的。然而,作为师范院校音乐专业毕业的教师,绝大部分都是具备音准条件的,只是我们缺乏自信和对清唱意义的认识。

  解疑三:用节奏游戏和图谱感受旋律特点和记忆歌词,效果事半功倍。这样的教学手段可以节省语言,多做实践。

  例1:如图谱在呈现B段黄鹂鸟叫声的旋律特点时,教师用粉笔在黑板上由高到低画出黄鹂鸟四次叫声的旋律走向,并在演唱“嘀哩哩哩”十六分音符时,用手指轻轻地将连线擦成点状(如下图),学生的声音立即由拖沓变得灵巧起来,效果十分明显。

  例2:采用画简图的办法帮助学生记忆歌词。教师把第一段歌词用笔在黑板上边范唱边画出简笔画,表现第一段歌词。重点掌握第一段歌词,二、三段歌词让学生课后自学其中一段来处理,把新授十六分音符知识点的出示,安排在教学拓展环节。教师在学生已经熟练掌握十六分音符的读、拍、唱的方法之后,用生活经验转换成音乐经验的方法,从感知到认知,完成音符知识的复习与新授,手法十分巧妙且不枯燥。

  例3:在师生互动中,让学生把“风、雷、电、雨、黄鹂鸟的叫声”(即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五种节奏,设计成多个声部(根据学生前期经验和实际能力,确定多个声部),实现了知识从复习到新授的衔接,并从声势到打击乐器伴奏,为歌曲作出了完整而优美的演绎。

  反思我们平时上《嘀哩嘀哩》这一课,一般会从“春天美景有哪些”作为导入的话题,引出这节课,再把十六分音符作为教学重要的知识点和难点来学习(包括复习已学过的音符知识),从读谱到学唱三段歌词,要达成教学目标,不仅“说音乐”的手段会用得很多,而且会在歌谱和三段歌词的学唱上占据大部分的时间。这么一首优美的歌曲,用程式化的教法,一节课下来,学生也必然会从一开始充满兴趣,到结束时索然无味。结果是老师上得很辛苦,学生却似会非会。既然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效果不明显,我们要考虑是否调整我们的教学思路,不要花太多的时间在谱子和三段歌词的学唱上,不要太在意一定要完成三段歌词的学唱,对多段歌词的歌曲,可以留出几段让学生课后自学,把有限的40分钟时间,多一点给学生实践、体验、表现和编创属于学生自己的音乐上,学习音乐的形式和内容丰富了,教学效果也必然会更好。

  感悟

  分析完徐迈老师上的《嘀哩嘀哩》,给我总的感觉是:这节课容量很大,设计的教学方法看似简单却招招深刻,并全都来自歌曲作品本身。这就是她和莎拉教授能不畏惧任何题材上课的诀窍。因为,能进入教材的任何一个作品,都是千挑万选的中外经典作品,每一首歌和每一支乐曲,都有着独特的音乐特点和作品风格。这需要我们有执著的研究精神和科研态度,去挖掘和探究适合作品本身的教法,方能引出富有意义的教学思路和亮点。

【音乐复习课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复习课教学反思04-14

数学复习课教学反思02-28

音乐课教学反思06-11

音乐课教学反思09-18

小学音乐课教学反思04-09

高中音乐课教学反思08-24

初中音乐课教学反思12-06

音乐课教学反思汇总【15篇】06-23

小学音乐课教学反思15篇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