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风筝》教学反思

时间:2024-10-18 13:17:50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放风筝》教学反思

  • 相关推荐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放风筝》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放风筝》教学反思

《放风筝》教学反思1

  《风筝》一课讲的是作者儿童时代和小伙伴一起放风筝的事情,文中写了做风筝、放风筝的快乐,也写了因风筝丢失焦急失望的心情,而最后又燃起一丝希望。课文充分展现了儿童时代的天真、快乐,也展现了儿童内心对幸福的向往和追求。

  教学中我主要应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首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在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在读中去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的叙述顺序。在学生说课文叙述顺序时,我没有一味要求学生对课文做高度概括,也没有要求语言必须精练,而是充分重视学生的表达欲望,允许他们用自己的话、凭自己读后的印象将课文的内容按叙述顺序讲述下来,当然,也鼓励概括能力强的同学能用简洁的语言理清作者的叙述顺序。

  叙述顺序理清以后,再紧扣“快乐”来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那么,也就是围绕“孩子们做风筝的时候快乐吗?放风筝时快乐吗?找风筝时快乐吗?”,在“是否快乐”这样的宏观问题的调控下来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情感,在体会中再来读出自己的感受。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孩子们为什么在风筝上只写了名字而没有写地址”这个问题产生了争论,有的说,孩子们生活在农村,人家少,彼此都认识,万一风筝丢了,很快就会被送回来。

  可是,也有孩子说万一别人不认识你,或者风筝飘啊飘飘到城市里去了,城市人多肯定不认识他们,那风筝不是就送不回来了吗?

  还有的说,孩子们希望别人看到自己的风筝或捡到自己的风筝后就可以和自己做朋友。总之,学生对这问题是争论不休,可是,我为了不让太多的争论延误我们后面的学习,于是让学生暂停争论,让他们课外去做实验,看看风筝究竟要多长时间才会被风吹断,或者自己掉下来。

  其实,现在想来,我认为自己的建议是愚蠢的,因为在不同的天气状况下,不同的人去放风筝,那么风筝在空中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那么,当孩子对此问题争论不休的时候,我是不是应该这样去引导学生呢:作者和他的伙伴将名字写在风筝上,并给风筝取名“幸福鸟”,那么,如果丢了,如果也不能被送回来,那么风筝被别人拿走了真的就是一种损失吗?是一种痛苦吗?这样一引导,我想学生就能想到即使风筝丢了,被别人捡走了,那么自己的祝福就送给了别人,也把幸福的感受送给了别人,自己的风筝能给别人带去快乐和幸福,这不是很好吗?

  课虽然上完了,可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遗憾。我想,遗憾永远都会存在,但绝对不会是同样的遗憾!

《放风筝》教学反思2

  风筝具有悠久的历史,也是学生比较熟悉的题材,是孩童的一种游戏。但是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放风筝比较熟悉,可对于风筝的制作方法却接触甚少。所以本节课,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教学设计。

  首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请同学们提前准备好家里的风筝,带到学校来,分组进行观赏和讨论。通过这一个环节让学生了解风筝的样式和图案等特征。同时介绍风筝中到处可见的吉祥寓意和吉祥图案。“福寿双全”“连年有余”等风筝图案形象寓意深刻,将情景物巧妙的融合在一起,主体鲜明突出,构思巧妙,趣味盎然,富有独特的格调和浓烈的民族色彩,引导学生民间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接着,以小组探究为主,教师引导为辅的方式,探究风筝的制作步骤和方法。了解风筝骨架的制作方法及材料,并鼓励学生尝试新的`材料进行替代。并总结风筝的制作为扎架子,糊纸面,绘花彩和放风筝。在学生制作时,不能要求学生按照放飞的目的制作。但是可以让学生了解扎架子需要注意比例,对于糊纸面,学生会遇到容易撕裂的情况,需要调整材料或者根据材料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黏合。

  整个制作过程中,学生会有各种问题和困难。我建议学生通过多种方法解决,问长辈,查资料,学生相互交流,通过这样的经历,增长知识。

《放风筝》教学反思3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体现了“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读文、读文体验、拓展实践等过程,感悟文本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

  三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自主识字能力,所以部分简单的生字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学完成。对于读音较难、字形复杂的生字教师可以单独加以指导,但这并不是教拼音或字形结构,而是对其巩固复习。这虽不是课文教学的主要部分,却是教学的重要部分。本堂课中的生字在字形上重点指导了“翱、翔、翼”。

  语文教学,永远离不开听说读写,永远是在想一想、读一读,读一读、想一想,想一想、写一写这样的过程中螺旋上升的。整堂课中,读、想、写并不是人为割裂的,读为想打下了基础,而想象说话又能促进更好地读,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课文人文内涵的理解将一步一步加深。在课文结尾处,让学生学习课文的描写,请仔细观察一个同学,向大家作介绍,并猜猜他是谁,在充分朗读、理解的基础上,学生最后才能有自己多元的感悟。学生的语言选择是开放的,这就要求教师有很强的调控能力,帮助学生用规范的语言表达,并及时记录好的词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素材。

  反思二:放风筝教学反思

  教材反思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讲了“我”和哥哥到体育馆放风筝的故事。全文一共有4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将“我”和哥哥拿着风筝来到体育馆。第二自然段讲到体育馆放风筝的人很多。第三自然段:“我”和“哥哥”把“大蜻蜓”放上了天空。第四自然段:天空中五颜六色的风筝越来越多,非常美丽。插图描述了天真活泼孩子的在阳光明媚的天气里一起兴高采烈的放风筝,以及放风筝时所看到的`热闹的情景和各式各样的风筝再天空争奇斗艳的情景。

  学生反思

  对中年级的“整体感知“定位在段中读,把握年级标准。中年级的学生要能读懂一段话,会说一段话,会写一段话。这是中年级的教学任务之一。中年级的学生对段有了整体感知能力,才能为高年级感知全篇做好铺垫。中年级应做到读写结合,把握在读中悟渗透对写作方法的感知。

  课前准备:放风筝是学生喜欢并且熟悉的活动。于是我提前一节课组织学生到操场上去体验一下放风筝的乐趣。学生显得有极大的兴趣。

  教学过程反思

  在这个基础之上我开始新授课文。第一自然段: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学生能很快地回答问题并理解第一自然段。在讲读时课文时,我先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放风筝的过程。再细读课文突破重难点。学习第二段,主要是人多`风筝多,学会按顺序看图。让学生读后找出能体现风筝多人多的词。如人可真不少,三个一群,俩个一伙有的有的等说明人多。各式各样、有……有等说明风筝多。按顺序观察图,排列出“蜻蜓“没飞上天空之前空中已有的风筝。然后让学生默读第三段。标出句序。画一画我和哥哥放风筝时,动作的词语。在找出词语之后,再让学生通过演一演的方式进行。在这个环节,学生不会寻找动词。哪些属于动词,生不理解。于是我让学生找一找“我”和哥哥在动的词语。在我的帮助下,学生能找出个别。再让学生进行演示,由于之前有放风筝的经验,学生在演示的时候,其他学生读句子,演示的学生根据句式演示,比较到位。我再提问:那我们把放风筝的句子顺序换一下可以吗?我出示打乱顺序的第三自然段,请生读一读,演一演。学生就能明白:这不能换,换了顺序句子就读不通了。在理解第三自然段的基础上,我再提问:图上画的和文中那句话相一致?全段围绕那句话写的?按句序读。可以用多种方式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出表达顺序看图读第一句。想象读第二句。重点读第三句。有语气读第四句。学习四至六段主要是让学生积累词语。在第七段中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围绕中心说一段话。用自己的话说说“五颜六色的风筝随风飘荡”的情景。当然还要借助各种图片,帮助学生进行想象。“蔚蓝色天空”“鲜艳”“随风飘荡”等词语比较抽象,通过 ppt帮助学生建立起表象和美感!

《放风筝》教学反思4

  《新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是一种过程,是“我思”的过程,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朗读指导中教师不应包办代替,要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阅读实践。应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尊重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

  尊重个性就是尊重生命。 本案例中的阅读教学中,教师真正做到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方法不多,就是提倡鼓励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读出自己的感受,彰显自己的个性。

  《花儿也会放风筝》教学反思

  《花儿也会放风筝》是一首情趣盎然的儿童诗,作者用孩子气的语气,描述了在美丽的春夏之际,孩子们快乐防风筝的情景。诗中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紧紧抓住风筝与蝴蝶、蜻蜓都能在空中飞舞的共同点,描写了一幅有趣的场景:孩子们同花儿都在放风筝。

  课文很美,重在朗读。新《大纲》在阅读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中作了这样的回答:“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中高年级要重视默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众所周知,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并不是主要依赖掌握语文知识的多少,而是依赖多次的语言实践,和大量的感性语言材料的积累。学生听说读写语言实践越多,感性语言材料积累越丰富,语文水平提高得也就越快。这是已被大量教学实践和“大量读写、双轨运行”的教改实验所证明的。课文第一小节就写“天,是这样蓝,风是那样轻。我们蹦蹦跳跳,跳跳蹦蹦……”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以及孩子们的愉悦心情都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充分体现。轻声而且有节奏地诵读使孩子们真正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并非易事,因为并非就是简单地让学生一味读书(学生会读而生厌)。读书形式要根据儿童心理和课文特点,灵活多样。在这篇课文的学习当中,我采用朗读、默读、快速浏览、引读的方式。另外,尽量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运用中积累课文语言。尽量创造一个情趣盎然的课堂,会令学生印象深刻。

《放风筝》教学反思5

  活动目标:

  1、学会放风筝的基本方法,乐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2、享受大自然的乐趣,乐于与朋友合作放风筝。

  3、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活动准备:

  教师确定放飞的地点,时间、通知各小组幼儿带上自己制作的风筝、带上修补的工具,如剪刀,胶水,纸,绳子等

  活动过程:

  1、确定地点要开阔和安全。

  2、与幼儿讨论怎样才能放飞风筝,确定风向风力。

  3、每小组幼儿互相协作放飞风筝。若有某小组幼儿的风筝不能起飞,组织大家讨论风筝不能起飞的原因(骨架太松,不对称,尾巴轻等问题)。

  4、鼓励幼儿探索解决的办法,并对风筝进行改进。

  5、教师对活动进行总结,并夸奖幼儿的表现。

  活动评析:

  幼儿们争先恐后的去抓风筝线,放风筝的热情很高。教学反思:

  幼儿学习兴趣高,师生互动较融洽,完成了此次教学目标。

  幼儿在动手制作风筝的时候,老师没有关注到个别动手能力较弱的幼儿。

  【活动目标】

  1、教会幼儿放风筝的.正确方法,体会其中的乐趣,练习快速跑。(重点)

  2、学会按一定的规则放风筝。

  3、培养幼儿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学习协调与他人的距离。(难点)

  4、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5、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活动准备】

  三组幼儿、斜坡跑道、自制风筝六只、奖品。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

  1、活动幼儿的全身:头部、上肢、下肢、腹背

  教师用语:春暖花开了,我们来学学花草树木在风中点头、摇晃的姿势好吗?

  2、练习追逐跑,为放风筝做身体上的准备。

  二、基本部分

  1、请六名

  幼儿放风筝,让幼儿尝试错误。

  教师用语:春天到了,你们自制的这些风筝真漂亮,我们来放风筝,好吗?

  幼儿放风筝

  2、就幼儿在放风筝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学习正确的方法。

  提问:他们六个人谁的风筝放得好?谁的风筝没有放起来,为什么没放起来?怎样才能让风筝飞上去?

  幼儿讨论

  小结:起跑前,一只手臂伸直上举,放出一段线,抓牢线。快速奔跑,让风速将风筝托起。

  3、请第二组幼儿再次尝试,就秩序问题再讨论。

  提问两位相互撞击的幼儿:你们撞到对方后,疼不疼?你为什么会撞到别人?用什么方法可以避免与人相撞?

  讨论

  总结:从斜坡的右边跑上去,从左边跑下来,这样就不会两人迎面相撞了解。奔跑时,注意前面小朋友,与他们保持适当距离,当前面的人停住时要能及时刹住脚步。

  4、提问:如果风筝被树枝刮住了,怎么办?怎样可以避免呢?

  5、请第三组幼儿尝试按正确的方法和秩序放风筝。

  6、放风筝比赛。请三组幼儿中出现问题较多的幼儿进行比赛,观察他们是否真正掌握了正确的方法。为放得好又遵守规则的幼儿发奖。

  7、总结?今天你们放风筝,玩得开心吗?掌握了正确的方法,不但可以玩得开心,还能避免许多的危险。既玩到了又保护了我们自己。今后在晨间体育游戏时我们再来比赛,看谁的风筝放得好。

  三、结束活动

  放松整理:学风中的蒲公英自由地随风飘回教室。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我从幼儿喜欢的活动——放风筝贯穿始终,环节清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第一环节由幼儿感兴趣的放风筝活动引入谈话,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第二环节让幼儿观看小朋友放风筝时因为不注意安全或放风筝的地点不对而发生事故的情景,从而体会到放风筝时因为不注意安全或放风筝的地点不对所带来的后果。第三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主要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幼儿总结出放风筝时应该要注意的事项及放风筝地点的选择等,达到了本次活动预定的目标。因整个活动用故事贯穿,并伴随着多媒体的演示,所以幼儿的兴趣特别高。所以我觉得本次活动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肯定。1、内容贴近生活。2、形式灵活,为幼儿提供充分讨论的机会,教学过程轻松有趣。因此活动效果很好,幼儿各方面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放风筝》教学反思6

  在本次小班放风筝教学中,我认为我做得还不够好。首先,在教具准备方面,我没有考虑到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有的孩子可能不会用手制作风筝,有的孩子可能不会在公园放风筝。因此,在下次教学中,我需要更加细心地考虑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准备相应的教具和材料。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导作用。我应该让幼儿们尝试自己制作风筝,而不是事先告诉他们如何制作。正是在自己的努力中,幼儿们才能够探索和发现更多的知识,开发自己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在下次教学中,我需要更多地引导幼儿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鼓励他们尝试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

  最后,在教学结束后,我没有对幼儿们进行充分的总结和反思。幼儿在完成任务后,应该对自己的'努力进行反思,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从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因此,在下次教学中,我需要更多地鼓励幼儿进行自我总结和反思,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长处和潜能,并鼓励他们不断改进和提高自己的能力。

  在下次教学中,我需要更加细心地考虑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更多地引导幼儿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以及更多地鼓励幼儿进行自我总结和反思。通过不断地努力和完善,我相信我会做得更好!

《放风筝》教学反思7

  语文课程标准中说:“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用形象、色彩、声音求思维。”我在教学《花儿也会放风筝》时,在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试着背诵课文后,特意安排了“展开想象”这重要学习活动,播放《春天在哪里》的歌曲,让孩子们闭目遐想,“请告诉大家,你刚才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了美丽的树苗正在茁壮成长。

  生2:我看到了五颜六色的花朵正在缩放。

  生3:我听到了潺潺的流水声。

  生4:我看到了蝴蝶在翩翩起舞。

  此时此刻孩子们曾经历的春天的美丽景色便顿时映现在脑海里,自然而然地与眼前的文本有机融合,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激活了孩子们保护大自然,美化大自然的情感。

  德育在小学体育游戏中的渗透太兴小学董成摘要:以德育教育在当前学校教育的突出地位出发,结合本人在实际教学工作做法,针对体育游戏的特点,就如何在体育游戏活动中充分利用有利因素,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探索。关键词:体育游戏、德育、激发、渗透、体验引言: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体育教学大纲》指出体育应以“德育为首,追求育人的综合效率”。“体育的本质是造就人,它不仅造就人的体质,同时也造就人的心灵”。《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各级各类学校必须更加重视德育工作,要进一步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加强学校德育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联系,寓德育于各科教学之中,讲究实际效果,克服形式主义倾向”。学校体育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领域,我们应当充分利用体育自身的特点,寓思想教育于各项体育教学活动之中。众所周知,体育游戏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多彩,是深受儿童喜爱的综合性体育活动。在《体育教学大纲》中,游戏被列为九大基本教材之一,在小学九年制义务教育《体育与保健》教材中,每堂实践课都有游戏内容。而其它基本教材,也大多以游戏的形式出现。体育游戏对全面锻炼身体,帮助儿童认识客观事物,促进体力和智力的发展,陶冶美的情操,发展集体意识和个人才能,培养优良品德等都有特殊的作用。然而,在新的教育形势下,体育游戏如何充分利用自身的特殊教育功能,更有效地对儿童进行身心教育,本人根据体育游戏的特点,在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体会,以就教大方。

  一、充分运用普及性特点,挖掘思想教育最佳途径。

  体育游戏普及性包括二层意思,一是任何一种身体运动项目都可以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如田径中的跑、跳、投;球类中的足、篮、排;体操中的技巧与器械等,都可以成为游戏内容,而且不受年龄、性别、身体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参加游戏活动。二是任何一种游戏活动,都能发掘思想教育的素材。如队列、队形方面的游戏,培养学生遵守纪律,雷厉风行的优良作风。障碍跑游戏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奋力拼搏的意志、球类游戏,能培养学生机智果断、团结协作,处理好个人表现和集体配合的关系。技巧体操类游戏,通过同学之间的保护与帮助,进行团结互助,互帮互学的教育,等等。只要我们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对教材进行二度创作,根据教育目的编排和设计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使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接受思想教育。如我在上六年级《奥运会简介》一课时,曾担心把课上得教条化,学生不感兴趣,思想教育成空话,流于“说教”形式,让学生听了反感,起不到教育的作用。我经过反复思考,抓住学生喜欢听故事,讲故事的特点。在课前,收集著名运动员在奥运会上的故事,如许海峰的零的突破,体操王子李宁勇夺数金,“跳水女皇”高敏的故事等,以“争当故事大王”的游戏看谁讲得生动、感人,学生气氛热烈,充分运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表情,把奥运英雄的事迹娓娓道来。然后我就问学生“看到中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夺金牌,升国旗,奏国歌,你有什么感受?”学生答,“我特别高兴,特别骄傲!”我就引出这就是我们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是热爱祖国的真切表现。整堂课学生非常积极主动,又能使学生受到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

  二、合理运用竞争特点,激发学生自尊心、自信心。

  体育游戏一般是以获得成功、胜利为目的,有与同伴竞争而获得成功,也有与自身竞争获得成功。既有身体方面的竞争,也有心理方面的竞争,因此体育游戏竞争性的特点,能增强学生心理的'承受能力,调节能力,对学生的意志品质具有很好的锻炼作用。在游戏的过程中,能激发学生的求胜欲望,使之积极思考,顽强拼搏,勇于胜利。例如,小学教材中“夺取胜利”,“勇敢者的道路”,“胜利前进”等游戏,充分体现了竞争性的特点。学生的练习的过程中要克服自身对障碍的恐惧心理,还要消除对身体条件方面差异的自卑心理等,教师鼓励他们消除畏惧感,增强自信心,合理利用竞争性特点,让每位同学都能合理积极地利用竞争,享受到胜利的喜悦,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正确面对今后的挑战。如我在上“夺取胜利”一课时,布置了六个场地都有相同的五种障碍:“过独木桥”、“钻过铁丝网”、“过雷区”、“过雪山”、“草地”,但“独木桥”的长度,“雪山”的高度,“雷区”的密度等都有不同。尝试练习时让学生自由选择,我引导学生各种动作的完成,并启发学生创造更快捷有效的方法,鼓励学生向自身挑战,向难度挑战,但又不强求统一的标准。经过尝试练习后,比赛时,让学生自己选择难度不同的道路。让学生正确评价自己,合理定位。这样比赛中激烈程度反而增强,胜利的不只是体质强的学生,体质较弱的学生也能品尝努力换来的胜利。使全体学生都有胜利的可能,都能体验勇敢者的乐趣,使每个学生树立了自信心,养成顽强、求实、进取的优良品质。

  三、善于运用情境性特点,培养责任心和合作精神。

  体育游戏能根据教育的目标,以学习、生活、社会中的具体事件为原型,通过游戏的形式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寓教育于情境之中,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体育游戏活动情境中,要求学生根据游戏的内容、方法和规则扮演不同的角色,使学生把规则与角色联系起来,这就需要学生正确合作,学生合作“技能”得到提高。同时,自信心、责任心、关心和帮助他人等集体观念和合作精神得到了培养。例如,小学一年级的游戏“老鹰捉小鸡”。我开始时先以讲故事的形式,“一只老母鸡带一群小鸡出来找东西吃,它把找到东西分给小鸡吃,小鸡们很听鸡妈妈的话,兄弟姐妹也很谦让,你给我吃小虫,我帮他理毛毛。它们一家很快乐,可是突然来了一只老鹰向小鸡扑去,小鸡们吓坏了,这时鸡妈妈勇敢地迎上去,挡住老鹰保护小鸡们,小鸡们在鸡妈妈的带领下和老鹰斗争。”小朋友们在故事的引导下开始了游戏。我鼓励做母鸡的小朋友要学习鸡妈妈勇敢机智,保护好小鸡们,鼓励作小鸡的小朋友要灵活配合,在鸡妈妈的保护下,躲开老鹰的攻击。通过角色互换,学生们积极性很高,又很守规则,很好的体现了责任心,自信心,互相关心的集体观念和合作精神,提高了学生思想道德水平。

  四、积极利用趣味性,磨练意志,陶冶情操。

  古人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体育游戏是以生动活泼的形式、丰富多彩的内容、灵活多变的方法,富有感染力的情节,具有强烈的趣味性而深受少年儿童的喜爱。因为游戏活动中,学生有广阔的自由活动空间,能表现自己的能力,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能发现自我,满足自身的需要,所以学生对富有趣味性的体育游戏具有直接的兴趣,我们应根据教育目的,通过合理设计丰富的体育游戏,引导学生积极锻炼。例如,我在耐久跑的教学中发现,大部分学生情绪低沉,跑得不多就感到很疲劳。老靠教育学生不怕苦,不怕累,效果不好。我就把耐久跑设计成领先跑游戏,再在不同距离的地方,取红军长征路上的著名地名,如井岗山、遵义、延安等,学生一下子积极性高涨,不但很好完成了耐久跑的教学目标,从中又领悟出顽强意志和自身潜力的含义,对学生又起到革命传统教育。使学生在学中乐,乐中学,育德育教育于润物细无声中。结束语:本人认为,利用体育游戏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相对于传统方法而言具有独特的优势。如,易于普及实施,思想教育目标较为明确具体,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别是学生乐于、自觉地参与游戏活动接受教育。在体育游戏活动中明显体现出既练体,又育心的双重教育效益,有增长知识,强壮体魄,调节情感、振奋精神的综合教育作风。因而,就一定的时间范围而言,体育游戏对学生身心的全面锻炼与塑造作用是最完备的,学生在身心两方面的感受也是最强烈的

《放风筝》教学反思8

  《放风筝》这个课题是各个版本美术教材中都喜爱选用的课题。而我每次上这课的过程却如出一辙,学生作品也是一年又一年,用一句词来形容最为恰当:“年年岁岁花相似”,很少有新意。

  今年我决定改变一下教学思路,打拼出另一番天地。这节课虽然是属于“造型·表现”领域,但是必须让学生在自身感受放飞的体验,了解风筝的结构特征以及风筝的技巧,才能为后面的教学作好铺垫。于是我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们自己体验自己制作风筝,用自己的风筝试飞。把同学们试飞的影像录制下来,制作成课件,以备下节课使用。

  《放风筝》是要求学生紧紧围绕主题进行拓展和想象构筑一副崭新的画面。为了让学生紧扣主题,上课伊始我就播放了上节课同学们自己放风筝的场面。同学们看见自己放飞自己制作的风筝,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我趁同学们的那股子热情劲向同学讲解放风筝时的`人物动态,以及构图等相对枯燥的美术知识。中国的艺术创作里,诗词作品往往是和中国画紧密相连的,那就是说语文课和美术课的共同本质就在于感受由诗词。于是我找了几首关于放风筝的古诗让学生自读,让他们在心里描绘体会诗人所描绘的放风筝的场景。

  《放风筝》一课的整堂课设计新颖,真正做到了课程整合,并且实际性地跨出了第一步。课堂上学生的发言、提问、作业都是比较积极的。虽然很多学生作业在课堂上完不成,但是借用学具之后,基本上所有作业的框架都搭起来了。

《放风筝》教学反思9

  本课为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它是一首诗歌,读起来极富有童趣。选编入册在于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统一

  ,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热爱、体会作者渴望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思想感情。同时还要激发学生的想象,感受大

  自然的美好,培养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由于课文篇幅短小,我紧紧围绕教学要点,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我们放风筝时心情如何?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花儿又放飞了什么样的风筝?

  花儿是怎样放飞风筝的?

  花儿还会放飞什么风筝?

  学了本课,你最想说什么?

  本课紧贴孩子生活,语言生动,童趣十足,孩子们学起来轻松自如。特别在思考“花儿是怎样放飞风筝的.?”时,思维活跃

  :有的说花儿在用颜色,用香味,用花蜜,用花粉放飞风筝。他们都有自己合情合理地解释,展示了一幅孩子们眼中的世界,使

  我深受感动。同时课后反思,我也深深地体会到两点:

  一是一堂课必须有“舍”:要求孩子达到的学习目标有时很多,这也想让孩子掌握,那也想让孩子理解,往往搞得重点不突

  出。只有大胆地舍弃一些,坚持一课一得才能提高教学的效率,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二是在“舍得”的基础上找准教学的切入口,将全文的学习有效地串连起来。本课我就紧紧围绕“风筝”设计了几个关键的

  问题,引导孩子开展有效的学习。

  当然,在学习中也有一些遗憾,比如读得还不够充分,特别是在朗读技巧的指导上还练习得远远不够。拓展练习中,结合生

  活实际还不够。

《放风筝》教学反思10

  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幼儿了解风筝的特征,激发幼儿对风筝的兴趣。

  2、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发展幼儿的倾听及理解能力。

  3、情感目标:在教师的帮助下放风筝,体验放风筝的乐趣。

  4、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5、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活动准备:

  实物风筝若干,多媒体课件《放风筝》 【幼儿园PPT课件制作】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现在是什么季节?都有那些好玩的活动?(幼儿自由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件在春天很多小朋友都喜欢玩的东西,但是想请它出来必须要先猜一个谜语,猜对了,它才会出和小朋友一起玩,现在请小朋友竖起小耳朵仔细听好了,天上一只鸟,用线拴得牢, 不怕大风吹,就怕细雨飘,小朋友猜一猜这是什么呢?(教师出示风筝)

  二、教学过程:

  1、教师:小朋友刚才都太棒了,一下就猜出来是风筝。小朋友你们除了老师手里的风筝以外,还见过什么样子的风筝呢?(请幼儿思考并举手回答,把自己见过的风筝尽量仔细地描述一下)

  2、教师:老师这里也有许多的好看的风筝,小朋友想不想看?(观赏多媒体图片<风筝欣赏>)

  3、教师:刚才你们看到的风筝漂不漂亮?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请小朋友告诉老师是什么?(出示图片<外形特征>请小朋友观察,说一说,最后老师揭晓答案演示一下)

  4、教师:有个小朋友在春天和好伙伴一起和风筝玩,玩过以后他写了一篇小散文,并且还制成了一个小动画,小朋友想不想一起来听赏一下?(播放图片<散文配图>)听过之后,小朋友有什么感想?这位小朋友和他的伙伴们都分别玩了哪几种风筝?它们的颜色是什么样的?(再次播放图片,按问题听赏)

  5、画一画

  请小朋友们,画出自己心目中的风筝,画好后贴到展示栏中,请所有的小朋友们欣赏。

  三、活动小结:

  1、引导着小朋友们背诵《放风筝》这篇散文,感受语言的美丽,理解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等词语的意思。

  2、欣赏自己和别人画的风筝,比比谁的最好,为什么?

  活动延伸:

  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请小朋友们带上自己最喜欢的风筝,一起到户外放风筝,教师讲好怎样放,指导幼儿学放风筝,发展幼儿跑跳的能力。

  教学反思: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放风筝》教学反思11

  设计背景

  近段时间经常碰到我班孩子在广场或自家门口等地方放风筝,为了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因此决定开展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让孩子认识在放风筝时应注意的一些安全事项。

  2、帮助孩子体会不注意安全带来的不良后果。

  3、教会孩子学会保护自己的一些方法。

  重点难点

  帮助孩子体会不注意安全带来的不良后果。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放风筝》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二、观看课件,体会放风筝时不注意安全带来的后果

  1、教师播放课件(小朋友放风筝时发生事故的故事),幼儿观看。

  2、交流小结:刚才你看到了什么?小朋友在放风筝时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3、教师再次交流小结。

  三、讨论:放风筝时应该要注意的事项

  1、教师:为了避免发生像电视里的小朋友那样的情况,我们以后放风筝时应该注意什么?

  2、请幼儿讨论。

  3、交流小结。

  4、教师总结。

  四、结束环节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我从幼儿喜欢的活动——放风筝贯穿始终,环节清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第一环节由幼儿感兴趣的放风筝活动引入谈话,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第二环节让幼儿观看小朋友放风筝时因为不注意安全或放风筝的地点不对而发生事故的情景,从而体会到放风筝时因为不注意安全或放风筝的地点不对所带来的后果。第三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主要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幼儿总结出放风筝时应该要注意的事项及放风筝地点的选择等,达到了本次活动预定的目标。因整个活动用故事贯穿,并伴随着多媒体的演示,所以幼儿的兴趣特别高。所以我觉得本次活动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肯定。

  1、内容贴近生活。

  2、形式灵活,为幼儿提供充分讨论的机会,教学过程轻松有趣。因此活动效果很好,幼儿各方面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放风筝》教学反思12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在幼儿周围的大自然中,红红的花、绿绿的草、枝头的嫩芽、飞舞的蝴蝶和暖暖的阳光、柔柔的春风,到处充满了生机勃勃、变化万千这些春天特有的景象。与此同时,春天也是春游的好季节。结合我们的语言活动《放风筝》,我课前准备中,幼儿去操场上放风筝,除了让幼儿对风筝的外形特征、颜色、图案有一定的了解以外,还让幼儿亲身体验了放风筝所带来的乐趣。

  活动《放风筝》描绘的是幼儿熟知且喜爱的日常生活中放风筝的游戏,非常巧妙的将小白云想象成风筝,它以简洁明快、多重复、富有韵律的语感以及大量的象声词增加了语言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很适合小班幼儿的学习和理解。小兔在放一只萝卜风筝,小猫在放一只金鱼风筝。活动一开始,我首先以谈话的方式引起幼儿的兴趣“你们喜欢春游吗?看一看谁也来了?”

  接着通过观察图示,猜想小动物们在草地上干什么。又以连线的形式帮小动物找风筝,幼儿们都能说出找到风筝的原因,知道小动物们放的是什么风筝。我又以通过听故事第一到三节,让幼儿知道小猪的风筝是什么。小猪的风筝本领很大,通过变魔术方式小白云一会变成小绵羊,变成大白鹅,变成小白马。同时也让幼儿模仿小动物们是怎么叫的、跑的时候又会发出什么声音。在完整讲述小白云变魔术的基础上,我又提出问题:“小白云还可以变成什么呢?”充分调动了幼儿的想象力。这个时候孩子们思维比较活跃,说出了很多的动物,“像小猫、小鱼”等引导幼儿创编新的'句型。最后我运用留空让幼儿填充的方式,引导幼儿较完整地讲述故事,充分感受了童话作品语言的重复性。

  整堂课下来我感觉到还有很多不足。首先,教学用语应加的简洁一点,这一点,在平时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就应不断的积累。其次,在教学环节中间,除了让幼儿了解故事情节,也要给孩子留出思考和说的时间。这个环节应该让孩子说,注意想想要让孩子怎么说,怎么引导。还有就是我在讲述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幼儿被故事吸引了。能够认真地听。在回答我的提问时,也能准确回答。但是,我忽略了,在整个课堂上,孩子才是主体。应该激发他们说的欲望,而这节课上,我却说得太多。我应该给孩子留出时间去思考去讨论。

《放风筝》教学反思13

  (品读完第一小节后)

  师:我们看到自己的风筝放起来了,心里真高兴。远处的花儿也看到了我们的风筝,他们会怎么想呢?(他们也想放风筝)真的吗?让我们赶紧去读第二小节,读出自己的感受。

  生自由练读。

  师:谁能读给我们听一听?

  生:高兴地读。

  师:能告诉我们你为什么这样读吗?

  生:小朋友会放风筝,很高兴;花儿自己也会放,他也多高兴呀!所以我就高兴地读。

  师:能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真了不起!还有谁有不同感受的朗读?

  生:花儿见到不仅只有小朋友会放风筝,连他也会放,他还很骄傲!

  师:那你就读出你的这种感受吧!

  生:骄傲地读。

  师:还有谁想读吗?

  生:我发现远处的花儿是在“喊”,读他说的话时声音还要大一些。

  师:看来你学会了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读,真棒!你也来读一读吧。

  生:读。

  (全体学生再次带着自己不同的感受读课文)

  [反思]

  《新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是一种过程,是“我思”的过程,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朗读指导中教师不应包办代替,要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阅读实践。应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尊重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

  尊重个性就是尊重生命。 本案例中的阅读教学中,教师真正做到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方法不多,就是提倡鼓励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读出自己的感受,彰显自己的个性。

《放风筝》教学反思14

  本节课是我实践"中学生古诗词赏析方法研究"小课题众多实践课中的一节展示课,本节课的展示内容有三:一、复习诗歌教学的基本步骤--"知人论世、整体感知、品味意境、对比鉴赏"四步骤,引领学生按照四个步骤阅读诗歌,明确诗歌阅读"读什么"的问题;二、引领学生"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即走进诗歌,运用联想与想象品味诗歌意境,抓住关键词语品悟诗情,从而获得精神愉悦和审美体验,解决诗歌阅读"怎么读"的问题;三、引领学生与学过的其他作品或其他诗人比较,评价鉴赏,即跳出文本,走出诗歌,获得启迪,解决"为什么读"的问题。

  以上三方面的设计,其意图在于引领学生掌握一套规律性的诗歌阅读的方法,即"走进文本品味意境、品悟诗情---跳出文本评价诗人、反思自我"。既要让学生明确诗歌阅读要"读什么"、"怎么读",又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读",从而让学生有"线路"指引,尽可能地学会自主阅读。

  经本节课实践,得到诗歌阅读课的以下经验:

  (1)只要课前课前导学案精心设计,给学生充足的时间预习,课上的交流就会比较充分,"知人论世"和"整体感知"环节,学生可以独立完成。但"知人论世",是为解读诗歌服务的,为走进文本深层认识作者服务的,所以在学生介绍作者之后,教师要引领学生对作者进行浅层评价,以便与学完本首诗歌之后的深层认识作对比。

  (2)"品味意境"环节,"用散文化语言描述意境"不失为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联想与想象的好方法。但高二学生,抓住意象特征品味意境、抓住关键词领悟诗人情感的能力有限,教师还要在这方面设计问题适时点拨,所以诗歌阅读"品味意境"环节可以大体设计为四个阶梯型的问题进行引领或引发研讨:你从那句诗里读出了这种情感基调?你可以试着读出这句诗的感情吗?你能用散文化的语言描绘一下这句诗所写的.画面吗?你觉得这句诗里哪个词最能表达诗人的感情?——这四个问题,聚焦于诗歌阅读的以联想与想象品味意境,以关键词品读诗人情感。

  (3)任何一部作品的阅读,都是透过文本在于作者对话,所以在引领学生解读了本首诗歌之后,一定要引领学生拓展阅读或比较阅读,从而让学生对诗人作出客观而全面的评价,这才是诗歌阅读的深层阅读,它更利于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更能展示语文课堂的人文特性。

《放风筝》教学反思15

  本活动以出示实物风筝谈话导入,并提问想知道小动物是怎样放风筝的吗?把问题抛给孩子们,激发孩子的兴趣。第二环节结合教学挂图,完整讲述故事,由于语速过快、肢体语言不够丰富,导致孩子们对初步感知故事有困难,特别是当讲到小白云一会儿变成小绵羊,“咩咩咩”地叫着时,应该放慢步伐,以夸张而缓慢的动作带领孩子初步感知故事。在创编这环节中,让孩子们尝试用“一会儿变成……一会儿变成……”创编一句话,首先我作示范“一会儿变成小狗,汪汪汪。”

  可是孩子们一直都说故事中的动物,只有王雪小朋友说出“一会儿变成小鸭,嘎嘎嘎。”无论我怎样的提示,孩子们还是说不出来,在这环节中,我应该设计互动角色表演,如,老师说:“小白云一会儿变成小猫。”孩子们就要学猫叫:“喵喵喵。”慢慢地给孩子提供一定的'词语经验后,再采取换角色表演,孩子们说:“一会儿变成小青蛙。”

  老师学青蛙叫:“呱呱呱。”当孩子们熟练了,就分组进行,这样孩子们的兴趣会更高。在活动结束环节应该设计孩子们和老师一起出去外面看看小白云一会儿会变成什么呢,而不是通过小结就简单结束活动。

【《放风筝》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反思自己的教学反思02-06

教学反思06-24

化学教学教学反思09-28

教学dtnl的教学反思12-15

BPMF教学反思10-30

浮力教学反思11-22

有关教学反思11-25

光与影的教学反思12-04

同学教学反思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