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教学计划

时间:2022-04-30 15:03:08 教学计划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

  时光飞逝,时间在慢慢推演,我们又将接触新的知识,学习新的技能,积累新的经验,一起对今后的学习做个计划吧。好的计划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综合实践教学计划,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们将以本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的有关要求,结合本年级实际,认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在活动中展示个性和才华。以“实践、开放、自主”为主线,使学生通过综合性、开放性的实践,获得积极的、全面的发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工作目标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在老师和家长及课任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活动,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践活动能力,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方法,能通过自主合作确定活动主题、活动方式、组织活动的具体开展,最后形成活动的具体成果,在展示学校风采的活动过程中,我们可以让孩子搜集相关的图片资料制作展牌,展示学校的内涵,通过开展征文、演讲等活动赞美学校。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三、活动安排

  1、二月份到三月份围绕中国传统春节文化进行系列活动;

  2、五月份到六月份围绕《高淳环境》地方课程的内容展开活动;

  3、七月份到八月份与少先队配合以暑期自主管理及环境保护为主题开展活动。

  4、劳动与技术部分内容随进度开展。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2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以“实践、创新、发展”为主线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社会人”。

  二、活动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美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二)具体目标

  1、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1)走进自然,增进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

  (2)关心自然环境,自主探究自然问题,具有环保意识;

  (3)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增强环境保护能力。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和社区服务,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1)走入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2)关心社会现实,主动探究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区活动,服务社会,发展社会实践能力;

  (3)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养成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工作;

  (4)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劳动与技术教育: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1)反省自我,增进自我认识,确立自信,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

  (2)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学会适应社会生活,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三、具体要求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

  四、活动安排

  节约用水,关爱生命之源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3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跨学科的实践性综合课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出课堂,在一个真实、开放的情境中,通过参观、调查、访问、观察、测量、制作等方式开展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等个性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有所理解、有所体验、有所感悟。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具备了初步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三、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实施

  1、课程的实施方式

  (1)组织形式(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全班活动、班级活动,跨年级活动),体现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综合。

  (2)活动地点(班内、校内、家里、社区)

  (3)活动时间(集中课时与分散课时相结合)

  2、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

  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办出学校特色。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开发校本资源、社区资源结合起来,利用校内外丰富的资源,按计划有系列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1)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利用好学校图书室和网络室,充分发挥现有图书的功能,正确引导学生到图书室、上网查找资料;利用好学校内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探索活动,丰富知识,提高活动能力;引导学生对学校的进一步调查和了解,了解学校的面貌、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办学宗旨等,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中去。

  (2)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学校地处街道,有丰富的社区资源,综合实践活动基地比较丰富,要充分利用好这些宝贵的资源,带领学生去基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3、课程内容:

  (1)小小收藏家

  (2)我们身边的塑料

  (3)水火箭的制作与发射

  (4)健康饮食活动

  (5)文明礼仪伴我行

  (6)走进花的世界

  (7)剪纸

  (8)生活中的标志

  (9)有趣的纸世界

  (10)钱币,历史生活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4

  一、指导思想:

  以本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的有关要求,结合本班的实际,认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以“实践、开放、自主”为主线,使学生通过综合性、开放性的实践,获得积极的、全面的发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现状分析:

  三年级的孩子对周围的事物及其具有研究的欲望,他们很喜欢动手制作一些小制作来展示自己的风采,所以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探究“校本综合实践活动特色”为目标,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实践组织各种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活动目标:

  总目标是:

  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具体目标:

  1、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研究性学习的一些常识。

  3、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求综合证的方法。

  5、获得亲身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四、具体措施:

  1、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

  (1)开发学校资源。例如:学校的图书室、学校传统活动。

  (2)开发社区资源。带领学生进行参观、考察,了解街道经济发展情况,组织学生进行采访、调查;积极参加社区社会活动;继承和发扬社区文化特色。

  2、安排好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等。在实践过程中,要以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指定领域融合在一起实施,使之彼此渗透,形成整合。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5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可以说是新课程体系的结构上一大突破,它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因而它是一门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同时它也是因其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发挥着巨大作用。基于以上认识,为了更健康有序的开展好我校的综合实践课程,特制定活动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的要求为目标,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走入生活,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增长科普知识,增强社会交际能力、实践能力及合作精神。

  2、使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感受科学的魅力,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心。

  3、使学生通过活动,提高动手、动脑、动口能力,从而开发与创造潜能,培养创新精神。

  三、活动理念:

  1、到自然中学自然:自然本身就是一本活教材,只有学生走出教室,才能真正体验学习的快乐并健康成长。

  2、到社会中学社会:社会是大舞台,只有把学生领入社会,才能真正学以致用,使知识与能力得到拓宽、发展与升华。

  3、在实践中学实践:实践是知识教育与技能教育高效融合的关键,是课程成功实施的重心。

  4、在生活中学生活:生活能力是生存之本,是学习之源,它直接关联学生的终身发展,因而意义深远。

  5、在研究中学研究:研究是学习的最主要策略之一,因而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它直接着眼于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是不可忽视的发展目标。

  四、内容规划:

  主要围绕四个方面开展活动:1、拥抱自然;2、动手操作;3、走进社会;4、体验生活。

  五、实施策略:

  1、宏扬主题:综合实践活动强调“亲历实践,深度探究”因而是一个促进学生内在生命充分发展的课程。所以整体活动应让学生作为主体全身心的参加活动完成学习对象于自我的双向建构进而体验到参与成功带来得满足,实现主动发展。

  2、营造氛围:结合我校所处的.人文与自然资源,创设良好的活动氛围,实现个人与他人、个人于社会的全息对话,让学生体验活动乐趣,实现自身价值,完善健康人格。

  3、加强合作:认识和交往是共生的,学生的学习本质是一种社会性建构活动过程。通过活动使学生能力得到锻炼、合作精神得到培养,参与合作及竞争意识得到增强,保障了所有学生都在自由的空间中得到充分发展。

  4、努力创造:活动是主体与客观世界相互的过程,因而,以活动为基础,构筑开放互动自主的过程,让学生全程参与,全身心投入,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尤其是创造能力。

  六、实施原则:

  1、实事求是原则:在整体实践活动中势必会遇到大量的实际难题和认知偏差,为此,我们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已经做好的充分的思想准备,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原则:用理论来指导实践,用实践来检验理论并发展理论,我们将坚持不懈,扎实进行。

  3、主体性原则:

  这里包括教师的主体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作用,此外还应包含教育本身的主体功能,以全方位保障师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做到师生相长。

  4、可操作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强调亲历实践,因而我们将创造一切机会为课程的实施提供条件,使之不走形式,不摆花架子,进而让教育焕发活力,让学校充满生机。

  七、工作重点

  1、理念入脑:开展学习培训活动,使教师能深刻认识并透彻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目标、特点及性质,明确任务,明晰本课程的特殊地位及作用,以保障课程的顺利开展。

  2、课程整合:加强各学科之间以及各学科与社会发展与学生生活的整合,重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专题研究,促进学生的协调发慌。

  3、资源开展: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今天已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因为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适应性程度决定着程度目标的实施范围和水平。对于转变课程功能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我们特别强调对图书馆、乡土、社区尤其是网络资源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动态应用,以突破传统课程的狭隘和局限,最大可能的为学习创造更广阔的空间。

  4、评价创新:我们的综合活动实践课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理念,因而结合我校实际,我们建立了发展性评价体系,以保障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评价内容的综合化,目的是更加关注学习的过程,激发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内在发展动力。

  八、操作程序:

  1、确立活动主题:本学期初步预定师生共同开展四个活动课题,课题的来源由学生自己提出,教师要结合实际,指导、组织、协调、总结每一次活动。

  2、制定活动方案:教师和学生一起议定每一个具体的活动方案、活动的目标、内容、方式、条件及预期的活动成果等,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3、组织开展活动,教师根据活动方案,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方式方法,给予学生最有效的帮助。教师应尤其注重引导学生的后继思想,体现活动的生成性。

  4、活动总结:在每次活动结束后,教师必须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做出合理评价与反思,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6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全面复习《世界近现代史》上、下册内容,然后进行专题复习,进行高考备考工作,以备战二OO七年六月份高考。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1、每星期授课7节,授课时间16周,要求学生全面掌握《中国古代史》选修、《中国近现代史》上、下册和《世界近现代史》上、下册的基础知识,并进行专题复习。

  2、要求学生掌握教材内容中的历史基础知识,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以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启发教学,注意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培养学生正确进行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

  4、加强集体备课,发挥备课小组集体的力量,力求有最优的教学方案。

  5、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克服焦虑和恐惧,保持适度的紧张和压力,使学生以自信、积极的情绪状态备考。

  6、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和运用学习历史、认知历史的基本方法。

  7、加强训练,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7

  一、指导思想

  继续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思想,实施素质教育,更好的培养同学们各方面综合实践的能力,带领大家走入更广阔的社会活动空间,丰富同学们的知识、情感等方面的体验。活动课程来源于同学们的生活和真实的社会环境,并有一定的研究难度和研究意义。课题的选择要从培养同学们应具备哪些方面的综合能力进行全盘考虑,要对提出的课题进行反复的论证,并兼顾到有哪些学科的参与,重点要解决什么问题,最终的研究价值是什么等等。在开展活动课之前,要尽可能地激发同学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同学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共有同学们一百多人,大部分同学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对于一些操作性的课题兴趣浓厚。但由于学校出于一些安全方面的考虑,对于一些需要离开校园的社区调查活动开展有很大的阻力,因此,本学期,把重心放在校园内,同学们身边的事情,着重通过一些研究性学习课题,培养同学们合作精神,提高同学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三、活动目标

  1、在情感态度方面:

  重点培养同学们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心地球、关心可持续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态度,培养合作精神和自我发展意识;培养同学们珍视生活、陶冶性情、热爱生活。

  2、在能力方面:

  要着重培养同学们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各种形式的表达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等。

  3、在知识方面:

  主要是通过同学们探究学习,发现和获得知识。即不再是以间接经验为主,而是直接经验为主。让同学们了解信息技术、社会生活、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

  四、教学措施

  1、教学方法采用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把模仿、体验、探究、反思以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网络学习、社会实践等方式融合好,使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过程成为手脑并用,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充满乐趣的过程。

  2、了解和研究同学们,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联系。努力创造条件,使全体同学们都能主动愉快地学习,进行自主探究,尽可能注意个性的培养,指导同学们在主动学习中获得成功,并分享成功的快乐。

  3、把积极的劳动与技术态度和正确的劳动与技术价值观的形成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把同学们的创新精神和时间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始终。

  4、综合实践活动还要把课堂教学与校内外的劳动结合起来,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在课堂上做手工要注意清洁卫生,剪下来的废纸屑不能乱扔,使用工具要注意安全。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8

  一、工作思路及目标

  本学期,初中综合实践活动的教研工作仍坚持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课程改革;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以教学常规为规范,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重点;以“厚德强能,用心研教”,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宗旨,继续提高中学两学科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与教学能力,促进两学科的教研工作和课程改革的从深发展,进一步加大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力度。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研究的指导思想

  20xx-20xx学年度第二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重点着眼于进一步彰显课程特性,以“走向社会,走进生活,走进自然”为主题,突出课程“开放”,关注探究“过程”,不断完善课程形态。倡导在研究过程指导以及研究方法指导领域的`纵深发展与大胆突破创新。同时围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和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专题研究,开展课题培训,加强指导,切实提高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各领域的研究水平和专业素养,在实践中继续探寻最佳的课程实施方法。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和经验,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课程意识,提升组织和指导课程实施的水平。

  三活动措施

  1、定期组织区级综合实践活动评比工作,不断总结、反思和交流活动的成果,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素材性资源。

  2、利用网络优势,形成交流的平台,建立市、区、校三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网页,为学生及时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展的理论与动态、丰富教育资源、交流经验、解决困惑提供支持和帮助。

  3、新学期将继续组织学生,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的专题学习或观摩研讨活动,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继续为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交流和研讨的平台,以促进郊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进一步实施和水平的提升。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9

  一、指导思想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生物学科的教学大纲要求进行教学。把学生们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通过学习,激发他们多观察大自然中的生物现象,并能积极参加绿化,美化环境的活动。保护野生动物以及爱国卫生等实践活动。全面贯彻新课改的要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能够拥有较高的应试能力,考出好的成绩。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刚步入初中,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面对繁多复杂的学科,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在学习方法和应对上不免有些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甚至出现不知所措的情况。所以,有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应付学习,对学习生物学这科不够重视,对老师布置的作业不认真完成,没有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但也有能较快适应新学习环境,掌握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劲头十足的学生。因此学生差异较大而且明显。大部分学生对学习生物学很感兴趣,对老师布置的课外实验能按时完成,积极配合老师上好每一节课。

  三、教学目标

  (1)学生获得生物学的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实践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2)学生初步具有生物学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3)学生能理解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4)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四、教材分析

  教材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及特点,构建突出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设计了许多系列化、多样化、可行性高的探究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协作探究的科研精神。删除了部分死记硬背的内容,以灵活应用的知识点为主。在时代性上,增加与科技社会相结合的知识,注重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大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更加体会到生物与生活的关系。

  五、教学措施和方法

  针对教材和学生的.总体情况,在备课时,知识的难易程度要控制好,应适应大部分的学生。实施教学时,灵活、应变,既让基础差的学生能掌握基本知识,又要让学习层次较高的协商有发展提升的空间。同时,注意学生的动手及协作探究能力的培养,从学生的现有知识及生活经验出发开展教学,培养学生以生物学的角度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能对之加以解答或寻得答案。

  1、本学期应该注重班级学生成绩的平衡发展,特别关注生物学困生的学习发展。对生物学困难生,要真正了解他们对生物学习的态度,分析学习不好的原因,个别找来谈心,上课随时关注他们的反应,看他们是否参与到学习中,是否对生物有兴趣,鼓励他们多回答问题,对于他们的变化做好记录。课外走进他们的生活,带领他们去了解一些实际性的生物问题,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精心设计;运用生动的语文,加强情感教育,精心诱导、强化教学。

  3、继续深入学习有关的教育理论和转变教育观念,在继承传统教育优势的基础上力争使自已的课堂教学有所创新和提高。

  4、继续探究符合新课标的课堂教学模式,并注意及时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和模式。争取呈现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学习和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技术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提高课时效率和教学质量。积极参加校本教研,上好课,设计好教案,写好教学反思。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达成课程目标。

  5、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景。例如,提供相关的图文信息资料、数据;或呈现生物标本、模型、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中担出探究性的问题;从社会关注的与生物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切入等等。组织好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并提高其质量,引导学生分工合作,乐于交流。鼓励学生学会观察、思考、提问,并在提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性方案的设计和实话。重视探究性报告的撰写和交流。培养学生通过文字描述、数字表格、示意图、曲线图等方式完成报告,并组织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总之,通过本学期教育教学,全面完成教学目标,使学生在理解、掌握有关知识的同时,培养相应的能力,以应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想尽一切办法、尽一切努力在期末考试的检测中考个好的成绩,给学生和家长一个满意的答卷。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10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打破教育与生活的隔离,孩子们在学校当中在与其他场合当中一样,需要享受一种完整的生活,学习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教改也好,课改也好,第一项任务就是把生活的权利还给孩子,把学习的过程变成生活的过程,加强学校教育与儿童生活、社会生活的联系。它改变单一的课程结构,改变教学方式,为学生表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空间。

  二、学习情况分析

  三年级小学生文化基础知识、社会阅历和人生体验还非常有限,所以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应该是“在体验中研究”,即以形成直接体验为主,在研究和解决问题方面,强调养成初步的方向,实施综合实践课程,就是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了解周围的生活环境,关注自己及同伴当中的心理健康、人际交往问题,激发他们对自然和社会问题的好奇心,扩大视野,积累经验,总之,就是要让他们更多地去看,去听,去想,去试。

  根据孩子的`特点,我们今学期的研究主题是:自我生活:洗手的学问。

  三、学习目标

  学会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初步学会把一个问题分解为不同的要素和层次;有条理的收集有关日常生活方面的事实和素材;了解科学小实验的一般步骤;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

  四、实践方式

  资料的收集与整理;问卷调查;小实验。

  五、方法引导

  如何分析、表述问题;知道每个观点要有事实或资料作为依据;学习小组如何分工;如何上网查资料。

  六、学科整合

  与科学、品德与生活、健康教育、语文整合。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会问题的表述;了解问卷调查的方式。

  七、课时安排

  每周一课时,便于师生都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便于开展活动时进行资源共享。

  具体安排:

  1、2月份,制定计划,选取课题

  ⑴书写致家长的一封信,使家长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

  ⑵与学生一起选取课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⑶根据课题制定本学期的教学计划。

  2、3、4、5月份:主题活动:洗手的学问

  ⑴制定小组计划,分工合作。

  ⑵收集材料。

  ⑶调查采访。

  ⑷讨论交流。

  3、6月份,举办实践活动。

  ⑴组织发动。

  ⑵物品准备。

  ⑶开展活动。

  ⑷活动总结。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11

  一、指导思想:

  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我们将进一步学习新课程标准,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目标,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本学期在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深切的体验,产生积极的感情,激发孩子研究生活和科学的欲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从而进一步加强人际交往的能力。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过程目标: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

  5、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

  1、注重实践的过程,实事求是地反映生活。

  2、走向社会,开展活动的方式方法

  3、组织有关的活动素材。

  四、具体工作:

  1、设情境列课题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将根据《综合实践活动》中所提供的内容,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创设问题的情景,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产生研究的欲望。激发学生去观察生活,并对生活进行思考,制定好活动方案,自主探索,自主研究,从而解决问题。

  2、重感受促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无疑是学校课程形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而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则是其中最具人文性的部分。这些评价与我们平时的评价有很多不同,他的评价侧重于活动的过程和自己的`感受,得失。是所有参与者之间的平等交流,邮资我评价,小组评价,导师评价,家长评价等,为师生提供一种反思的参照,从而获取新的动力。我们将加强小组间的评价交流,将不同的活动方案进行交流,取长补短,使活动更好地发展。

  3、学理论明目标

  我们将继续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的有关理论丛书,针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寻找有关理论,联系实际情况解决问题,使综合实践活动更能达到预想目标,而趋于完善。

  五、对本学期的期望

  通过本学期的教学,希望能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自主研究和主动探究、动手操作、团结合作的能力,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12

  一、指导思想

  我们要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目标

  注重发展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发展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具体包括:

  1.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逐步形成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2.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和服务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任的生活态度。

  4.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和技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三、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确定各班活动主题: (第1--3周)

  2、分小组: 每各班都分成五个小组。

  3、各班制定活动计划(各班组长负责)。

  4、学习“如何进行综合实践调查活动?”的相关知识。

  第二阶段:开展调查。(第4--8)

  1、 各组按计划展开实践调查活动。

  2、 针对各班进行相关知识学习培训。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汇总资料,撰写调查报告。(第8—9周)

  1、 各小组汇报、交流。

  2、 组长负责撰写调查报告。

  第四阶段:宣传、评价(10—13周)

  1、设计宣传计划。

  2、制作宣作品,展开宣传。

  3、学生总评价。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13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该课程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索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

  二、活动目标

  1、在情感态度方面:

  重点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心地球、关心可持续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态度,培养合作精神和自我发展意识;培养学生珍视生活、陶冶性情、热爱生活。

  2、在能力方面:

  着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各种形式的表达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等。

  3、在知识方面:

  主要通过学生探究学习,发现和获得知识,不再是以间接经验为主,而是直接经验为主。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社会生活、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

  三、学生分析

  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四、具体措施

  1、扎实认真地学习和实践新课标,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活动过程,对整个活动操作做到心中有数。

  2、课堂中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平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他们的后续发展打好基础。

  3、把学生平时的生活实际通过提炼,创设学生乐见的生活情境,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并将课堂和生活很好地连接起来,努力创建快乐的课堂,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

  4、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指导下,争取做到自己能学懂的知识,让他们自己学,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采取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包括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班级合作探究的方式、跨班级与跨年级合作探究的方式等。

  6、以研究性学习为主线,用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者融合在一起实施,使四大领域的内容彼此渗透,达到理想的整合状态。

  7、积极运用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开辟空间,以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空范围,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水平。

  8、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教育。

  五、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在评价时应重过程轻结果,特别要关注学生参与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关注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应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要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同时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14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适应学生个性发展和社会需要,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以“实践、创新、发展”为主线,更有效地提升素质教育的丰富内涵,让学生尽早地通过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学会在观察中思考,实践中体验,探究中创新,拓展知识和技能,锻炼、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实践能力、正确对待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能力,激发和养成艰苦奋斗、创新探索、勇于拼搏、不断进取、团队合作的精神,让他们有机会去探索实际问题、参与实际生活,成为一个有素养、有能力的现代中学生。

  二、课程实施的原则

  1、主题性原则

  传统的课程类型既包含有知识,又包含有经验,并按照知识和经验的系统结构组织和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尽管也包含有知识和经验,但它是以知识和经验的现实主题为中心进行组织,以问题的形式来呈现,通过活动的方式来实施的。因此,它既不是单纯的学科课程,也不是活动课程,而是综合了各种课程优点达到了优势互补的,以主题性为主要特征的课程。

  2、生活性原则

  长期以来,受理想教育思想的影响,学校教育将人类迫切要求解决的现实问题与人类生活的课题置之度外,结果导致学生缺乏起码的社会生活常识。正因为如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着力解决这一问题,促使学校教育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未来与现实的统一。而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之一,在于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避免学术性、学问化,多选取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如家庭、环境、健康、交通、文化、城市建设等问题。

  3、开放性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的综合,决定了其教学组织形式在时间、空间上应该是开放的,而非限制于教室和课堂45分钟,教师应让学生走进生活,走向社会,引导他们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4、全面性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既要培养学生的认知系统,也要内化个体的心理因素,发展他们的非认知系统。所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不仅要关注知识、能力,而且要关注学习方法和过程,关注态度、情感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课程的实施

  (一)目标

  知识层面:通过学生的实践和探究,丰富自身的知识积累。

  能力层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激发学生实践、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大胆质疑,勇于开拓的学习情操,构建学生艰苦奋斗、创新探索、勇于拼搏、不断进取、团队合作的精神。

  (二)内容指向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确定,应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知识以及相关的'直接经验;第二,旨在培养和提高综合能力的经验和素材;第三,在整体背景和视野中形成的态度与情感。根据上述原则,我们在寻求人的发展的前提下,从文化领域的全面性和均衡性角度考虑,认为我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应包括:(1)发展思维能力;(2)培养读书的兴趣和读书习惯;(3)认识社会问题;(4)发展想象力和鉴赏能力;(5)从事劳动与技术活动;(6)搜集信息;(7)促进身心健康;(8)展示个人才华。从上述八个方面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不仅可以克服活动主义和经验主义课程的弊端,而且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教学活动的具体措施

  1、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认真备课,收集各种资料,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并且运用新课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运用多种评价手段,以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

  2、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3、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活动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包括制定步骤、选择方法和设想安全措施等,让学生在对问题进行思考、探索尝试、参与和解决的自由中获得积极的、生动活泼地发展。

  4、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积累感性经验,运用和验证已有的学科知识经验和技能,多思路、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5、采用独立活动和合作活动的紧密结合,让学生学会与人共处,学会沟通合作,学会互相交流,学会与大家分享研究成果。

  6、发挥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而又密切联系的特点。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尤其重视解决那些与学生关系密切的实际问题,从中让学生体会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价值。

  (四)、活动主题

  书香伴我成长

  附: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内容

  初一:

  三月份:苦难伴我成长

  《童年》导读

  读书活动及综合性学习《成长的烦恼》

  四月份:勇敢、顽强让我成功

  《鲁滨逊漂流记》导读

  读书活动及《成功故事》故事会

  五月份:母爱

  《母爱故事》系列读书活动

  “好妈妈”征文评选及活动

  六月份:昆虫王国探秘

  《昆虫记》导读

  读书活动及《科学小品》综合性学习

  初二:

  三月份:

  《海底两万里》导读

  读书活动及综合性学习

  四月份:

  《名人传》导读

  读书活动及综合性学习

  五月份:

  《母爱伴我成长》系列读书活动

  “好妈妈”征文评选及活动

  六月份:

  读书活动及综合性学习

  初三:名著促我成功

  三月份:

  七年级名著导读

  四月份:

  八年级名著导读

  五月份:

  九年级名著导读

  六月份:

  名著综合阅读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15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对学校的各项常规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有一定的自制力。但小学生注意力不易集中、散漫、好动的天性仍表露无疑。对待本课程学习的意识不强,不会主动学习,需要教师多方面引导,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意识、习惯和学习的方法。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别较大,大部分比较优秀,个别学生较差。因此,教学中应从学生现有情况出发,要让好学生冒尖,更不让一名学生掉队。在原有的水平上每个孩子都得到不同的发展,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本期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和研究探索、实践论证的方法;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

  2、通过让学生与周边的事物发生直接的联系而激发其学习和生活的热情,获得成长的体验。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对他人的责任感。

  3、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写作协作能力,形成从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4、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5、在实践交往的过程中,逐渐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6、通过合适的主题活动做到与社区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等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掌握良好的学习方式,使综合实践活动成为学生健康发展的加油站。

  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扎实认真地学习和实践新课标,用心琢磨新教材,用好新教材。

  2、课堂中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平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他们的后续发展打好基础。

  3、把学生平时的生活实际通过提炼,创设学生乐见的生活情境,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并将课堂和生活很好地连接起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用好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努力创建快乐的课堂,让学生轻松开心地学习。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

  4、在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指导下,争取做到自己能学懂的知识,让他们自己学,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6、在具体教学时,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充分利用思考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动脑筋钻研问题的兴趣。

  问题研究与教改设想:

  问题:课堂是综合实践活动主要的空间和时间,课堂管理非常重要,如果课堂教学解决不好,学生在课后的活动也不会有效。那么,如何改善这个问题呢?

  设想:首先要有个规划。根据任教年级,明确上课内容,制定学期目标。内容具体到每一个月、每一周、每节课我要进行哪一个内容的教学,要达成一个什么目标,这都需要非常明确。只有做好了每一节课,那么一周、一月、一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就完整了。

  其次要学会调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过程中涉及的研究内容,有的适合在课堂上做,有的却需要放在课外,作为上课老师,需要认真考虑,根据学生实际、上课资源进行统筹安排。

  其三要建立监控机制。综合实践活动保持高效率,就需要建立活动实施过程中的两级监控。班级监控由活动指导教师负责,小组监控由活动组长负责。活动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和监督班级中每个活动小组活动任务的分配和落实;监督和记录班级中每个活动小组开展活动的进程。

  活动小组组长负责本组成员活动任务的分配和实;监督和记录本组成员开展活动的进程;记录本组整体的活动情况;向活动指导教师本组活动的具体情况。

  在活动监控的过程中活动指导教师和活动小组组长要及时、详细地做好记录,以便对后续活动作出调整和指导。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学校综合实践教学计划10-22

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计划12-11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09-12

小学综合实践教学计划01-21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11-16

综合实践课程教学计划01-06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12-01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15篇01-24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