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教学设计

时间:2024-09-14 02:58:30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散步》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散步》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散步》教学设计

《散步》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整体感悟课文内容,培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2.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品读清新质朴的语言。

  3.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力的培养。

  2.透过朴实的语言品味浓浓的亲情。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阅读文段,揣摩情节的发展。

  文段:

  几年前,我探亲期满返回无锡的时候,母亲送我到车站,我的旅行包的拎带突然被挤断,眼看就到发车时间……

  二、感知课文

  1.听课文,思考问题。

  (1)文中写到了哪些人?

  (2)在什么季节、什么地点散步?(用一句话概括主要事件)

  (3)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结果如何?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选读课文。

  三、合作探究

  (一)捕捉细节议人物

  文中的几个人物分别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试结合课文内容加以分析。

  (1)学生通过对课文细节的把握,分析“我”“母亲”“儿子”三个人物的`性格。

  (2)分析“妻子”性格特征。

  (二)各抒己见提观点

  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我”最终还是依从了“儿子”,这不意味着“母亲”的意愿没有得到尊重吗?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你有两全其美的办法吗?

  (三)体验幸福说“秘诀”

  散步,算不得大事;作者处理的办法,也许也算不得最好,但结果是一家人和和美美。从这样的小事中,我们不难发现构建幸福家庭的秘诀。大家知道这秘诀是什么吗?

  (四)走入画面探景物

  1.找出景物描写的段落,体会朗读语气的处理。

  2.思考:这些句子和“散步”的主题有无关联?散步途中所见多矣,为什么选择这几处景物来描写呢?

  四、感悟体验

  1.指导朗读最后一段,进一步感悟文章的深层内涵。

  2.交流感悟:“两个人背上的加起来就是一个世界”一句的深刻含义。

  3.回放自己家庭生活中的幸福片段,体味“甜蜜的负荷”那独特的滋味。

  五、拓展延伸

  1.创作诗句,表达感悟。

  亲情是身心疲倦时听到的亲切问候,是 ;亲情是轻松愉快时发出的会心微笑,亲情是 ……

  2.作业

  在父亲母亲的背上静静地趴一会儿(至少一分钟),想象自己回到小时候,再为他们做个简单的按摩。虔诚地做完这些事,然后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课后小结

  《散步》是一篇文字浅显、内容亦不庞杂的文章,但是意蕴丰富,耐人寻味。在600余字的短小篇幅内,情节简单而不乏起伏,人物着墨不多而风貌毕现。学生喜欢《散步》这样的文章是很自然的,但想要真正理解就不容易,欲求将其中蕴涵的爱和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感真正吸纳进自己的灵魂深处,则殊为难得。本篇教学设计目的在于将短文精教,以品读、感悟主要手段,使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步》真正镌刻在学生的心里。

《散步》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感知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所颂扬的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2、体会文章平易朴实而又内涵丰富、耐人寻味的语言风格。

  3、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本课拟用一课时教读。

  【教学步骤】

  一、导语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小时候和父母一起到郊野散步的情景吗?当路不好走或者你感到累了的时候,父母是怎样做的?还记得你当时的心理感受吗?(2~3名学生回答)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散步》,看看一个既是儿子又是父亲的中年人,在与一家人散步时,是怎样做的,又是怎样想的。

  二、整体感悟

  1、默读课文:

  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字词:

  信服嫩芽霎时拆散委屈水波粼粼各得其所

  2、朗读课文。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按意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⑴各自练读。

  ⑵让2~4名学生示范朗读课文片段。师生共同评价。

  3、整体感受:

  ⑴用圈点法圈出精美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明确:先写散步的理由──“我”劝母亲;再铺写初春景象──全家一起散步;然后写发生分歧──“我”决定委屈儿子,母亲却依从儿子;最后写路不好走──“我”背母亲,妻背儿子。

  三、品味探究

  要求学生四人一组对文章进行多角度品味探究。鼓励学生敢于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1、结合课文说说“我”这个人怎么样?妻子、母亲、儿子的性情又怎么样?

  明确:“我”诚恳、孝敬;妻子贤良、温顺;母亲老迈、顺从而又有涵养;儿子听话、懂事。

  2、作者为什么把“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描写得那么郑重其事呢?

  明确:在一个家庭中,中年人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起着承上启下的中坚作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如此。

  3、从文中找出大词小用的语句,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

  明确:

  ⑴后来发生了分歧──表现出老一代和下一代的巨大差距;

  ⑵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表现出一个中年人在家庭中承担着承上启下的中坚作用;

  ⑶我决定委屈儿子──体现出一个中年人在处理家庭事务时应把握的基本原则;

  ⑷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同第2问)

  4、从文中找出景物描写的句子,并思考其作用。

  明确:共两处。一是第四小节描写了“南方初春的田野”景象,显示出不可遏制的生机。二是第七小节描写了“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和“水波粼粼的鱼塘”,字里行间透露出对生命的珍爱。

  四、质疑问难

  针对文章中出现的问题,先由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解决,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大家共同讨论解决。

  五、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散步》与《三代》,看看哪个故事更能感动你?请说出自己的理由。

  六、布置作业

  你和家人的哪一次散步给你的印象最深刻?你能用500~600字把当时的情景写下来吗?不妨也用《散步》作题目。

  【本教案设计思路】

  本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接近,学生就容易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形成“自己的情感体验”,并能“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联系实际自然就会获得对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另外,由于本文秀美隽永、意蕴丰富,因而须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学生才能更好地“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散步》教学设计3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散文美,感受字里行间浓浓亲情。

  2、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的情感,学会感恩。

  教学重点:

  体会亲情

  教学难点:

  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理解责任。

  教学过程:

  课间播放钢琴曲。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4分钟)(播放《家是温柔港湾》)

  家,一个多么温馨的字眼,它是一个避风的港湾,一个幸福的摇篮。它给了我们无尽的关爱和温情,也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亲情和关爱的空间。今天,让我们步入一个家庭,去感受四口之家浓浓的亲情

  二、扫清字词障碍(1分钟)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9分钟)

  ①听课文录音,感悟文章[对表现亲情的细节\词句做圈点](4分钟)

  ②自由朗读课文。(插入背景音乐:钢琴曲)

  学生找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或仿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同学们点评

  学生读出文句后,可问学生,为什么你会用这样的语气来朗读呢?

  ③学生抢答

  1、散步的时间是。

  2、散步的地点是。

  3、散步的人有。

  4、散步过程中发生了。(可以用课文中的原话回答)

  5、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样的分歧?[适时点拨]

  6、解决分歧取决于谁?

  7、为什么由“我”来抉择?

  8、“我”为什么会“感到责任的重大”呢?

  四、跳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10分钟)[这里应该老师充分准备,通过这里的探讨,理解人物,理解亲情,理解尊老爱幼,理解爸爸妈妈的责任感。]

  同学都谈了听读了这篇课文后各自不同的感受,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我们都感受到了这一家生活的温馨,幸福。而这与家庭成员之间互敬互爱是分不开的,那么这一家人中,你最喜欢哪一个呢?为什么?

  五、品读课文,感受散文美。(6分钟)

  请大家自由品味课文,找出课文中自己认为有强烈美感或是强大震撼力的句子或内容。

  请大家用句式:美,美在。

  示例:文章开头很美,美在开门见山,美在一开始就是“我们在田野上散步”这个诗意的镜头。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美在运用了细腻的景物描写,从视觉角度描绘了初春自然的生机和清新

  (可以从句子的语言品味,也可以从文章的选材、情节的安排、细节的刻画等方面品味,可着眼于某段或是全篇。)

  六、学生质疑(5分钟)

  同学们的发言十分感人。这个家庭之所以如此幸福、祥和,是因为他们都从维护家庭的和睦和团结出发,尽量为他人着想,这正是他们对这个家尽到了自己应尽的责任。我们说要爱家庭、爱国家、爱民族,都应该用实际行动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因为,爱,就是责任。

  课文讲述的故事很平凡,语言也朴素平易。但这看似平淡的语言却蕴含着真挚的感情。下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把你认为有价值的问题提出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全班进行讨沦,

  (学生大声读书,圈点、勾画,讨论热烈。)

  六、梦想亲情课堂练笔:我的亲情故事(8分钟)

  师同学们说得太美了。我似乎也听到了你们母亲哼唱的催眠曲,闻到了送来的牛奶的醇香。(众人笑)用美的语言表现亲情,老师想起一首诗:{师深情朗诵}

  童年时看父亲父亲是一座山而我是一只林中鸟鸟永远离不开山的熏陶童年时看母亲母亲是一片蓝色的湖而我则是一尾鱼鱼永远离不开湖的怀抱山给我坚强的品格湖给我水的.欢笑

  山进化我飞翔的羽毛湖蜕尽我游弋的鳞屑成年时再看父亲父亲变成山中一片林而我却挺拔成一座山山永远报答不完林的恩情成年时再看母亲母亲则变成湖中一片水草而我却坦荡成一片湖水草永远庇护湖的波涛

  亲爱的同学们,如果说轰轰烈烈的人生是一种美丽,那么平平淡淡的生活更见人间的真情。只要你用心去观察,用心去感悟,你会发现十分平淡的生活小事,也包蕴着无比丰富的情感。下面请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以小组为单位,谈谈自己家庭生活中平凡而感人的小事。

  (学生分组讲述自己的家庭故事,气氛热烈。)

  师请各小组推荐讲得最好的同学到台前为大家进行精彩的讲述。(众生推荐了3人。)

  听歌曲《相亲相爱》,重温家庭温暖,同学交流自己所体验的“浓浓亲情”和“生活之美”。[这里可以安排练笔。]要求100字左右

  七、建设真情,回报亲恩(3分钟)[布置回家为父母做一件事,并在课堂谈谈设想和创意。]

  遥控器应该给谁呢?

  八、布置作业(1分钟)

  课后练习三,阅读短文《三代》,与课文比较,哪个故事更感动你?请写一篇300—500字的感受。

《散步》教学设计4

  一、创新教学设计构想:

  莫怀戚的《散步》是一篇表现家庭成员间真挚感情的散文,文质兼美。读出它的深层含义对七年级的农村学生来说,很不容易。新课程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我采取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授课方式,让他们自由阅读课文,组织学生讨论,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平等地对话。让他们通过讨论,迅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主题。让他们自由选取感点欣赏,在研讨中进入散文的意境,领略散文的美。

  教学流程:设身处地,导入新课故事接龙,感知理解课文美点寻踪,探询美感。

  二、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品味文中画面的优美和细节的动人。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课文来理解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课文,发现美、感受美、品味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勇于承担责任的情感。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以学生活动为主,适时予以点拨,组织学生讨论。

  教具、实验情况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活动一:设身处地,导入新课

  辛福的家庭是美好的、温馨的,辛福家庭的生活细节也往往渗透着深情的爱,即使产生了分歧,其解决也体现了温馨、和谐。

  设想一下,晚饭后,全家人聚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却喜欢看言情故事武打片,遥控器在爸爸手中,他会怎么办?如果在你手中呢?

  今天,我们共同欣赏莫怀戚的散文《散步》,看看作者家庭成员之间的分歧是怎样解决的?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感知课文。

  活动二:故事接龙,感知理解课文

  (一)故事接龙,感知课文

  1、《散步》写了一件什么事?请大家把文章的故事情节分解成若干个小故事,我们来个故事接龙。

  2、了解故事中得人物概括人物间的关系(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说,选取其中一种板书)?

  3、教师点拨:据作者讲,本文就是取材于一次全家三代四口的散步,正因为它来源于生活,是真实的,所以才感人。我们写作文也应该学习这一点。

  (二)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教师点拨:我们已经初步把握了文章的故事情节,这只是最表面的`东西,还应该对其进行更深一层的探讨,进而理解其内容,把握主旨。请大家再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我”劝母亲、顺母亲、背母亲分别说明了什么?

  母亲改变主意,妻子背儿子又说明了什么?

  作者写一家人散步这件小事,用了“分歧”、“责任重大”,是否大词小用?试解释?

  ④如何理解“一霎时……关头时那样”和结尾句。

  2、学生分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适时点拨指导。然后推荐一名代表发表见解。最后师生共同交流,达成共识。

  活动三:美点寻踪,探询美感

  1、其实,一篇成功的散文作品,无非是三个方面:一是真,二是善,三是美。真就是真实,源于生活,前面已讲过。文章宣扬了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这是善。美呢?大家再读课文,用你们的慧眼来发现、文章中的美。(利用小组讨论的方式,集体探询,集中意见,说出发现。)

  教师示例:文章的开头很美,美在开门见山,美在一开始就是“我们在在田野上散步”这个有诗意的镜头。

  (一)人物美和主题美

  (二)语言美

  (三)意境美(景物描写)

  总结

  1、这节课我们从几个方面发现了《散步》中蕴含的美,可以说接受了一次美的洗礼,希望大家课后对课文再进行品味,从中发现更多的美。

  2、拓展延伸。

  分发《父父子子》课外阅读练习。

  学生积极发言,各自在这种情况下的做法,其他同学评论,大家畅所欲言。

  学生认真听读,感知课文,了解内容。

  学生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学生先同位讨论,然后积极发言,其他人补充,最后师生达成共识。明确:

  学生先讨论,教师点拨,然后积极发言,

  学生分四人小组,进行积极讨论。

  每组推荐一名代表,发表本组的讨论成果。

  师生共同交流,达成共识。

  爱、尊、孝

  疼、护

  不,借散步反映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以小见大。

  ④参考课后练习一。

  学生讨论。

  师生共同交流达成共识。

  (一)人物美和主题美

  人物:“我”诚恳孝敬;妻子贤良温顺;母亲老迈顺从而又有涵养;儿子听话懂事天真可爱。

  主题:宣扬了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二)语言美

  1、对称。

  2、含义丰富。

  3、意在言外。

  (三)意境美

  第一处: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

  第二处: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

  两处景物描写富有诗情画意,蕴含着美妙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

  以学生熟悉的家庭到导入新课学习。

  为新课的学习设置情境。

  加强对文章内容的感知和理解。

  整体感知课文。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使学生了解真实的重要性。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

  使学生不仅理解课文,而且学会欣赏文章的美。

  示例,给学生一个模仿的规范。

  分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和习惯。

  使学生对文章整体有一个全面而又深刻的理解。

  使学生有所巩固。

  板书设计:(一)

  爱护幼小的生命

  成熟的生命人生的一种责任

  善待衰老的生命

  (二)

  意(疼)依

  主从

  变孙

  改散步子

  互相敬爱

  母亲(老)和睦融洽儿子(幼)

  (孝)背母亲妻背儿(护)

  (尊顺母亲我责妻子

  (爱)劝母亲任感委屈儿(爱)

  使命感

  尊老爱

  幼

  (三)

  散步

  莫怀戚

  真:源于生活

  善:尊老爱幼

  美:物美、主题美

  语言美

  意境美

《散步》教学设计5

  【设计理念】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要求教师善于发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闪光点,激励他们自主参与合作、主动发现探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鼓励他们独特的思路和想法,以自身的学习体验自主交流思想、展示成果。学习活动中的质疑问难、探究拓展可以从任何角度进行延伸反思,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交流讨论中愉快地获得知识,何乐而不为呢?

  《散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牧歌式的情景,文章内容比较浅显易懂,却体现了语言美、诗意美、人性美。本文主要在于对学生审美阅读的启蒙的训练,让学生在阅读中进入课文,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品味文章语言“举轻若重”的特点,寻找美点,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之美、对情感意境之美的体验。

  同时,因为语言的学习、情感的体验远远不是一篇课文所能完成的,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我希望能把学生的关注点引向更广阔的空间。其一,是课外阅读,希望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获得理性认识,能够把自己的阅读积累兴趣调动起来;其二,是更广阔的社会生活,把社会生活作为自己学习的内容。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同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对散文知识的了解知之甚少,而且由于受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和家庭误导,许多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

  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学习,通过朗读、圈画、质疑、小组讨论、比较研究与拓展强化,从中对散文有初步的了解和鉴赏;体会课文浓浓的亲情,并从中感悟出正确的家庭伦理道德准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课文;继续练习朗读和圈点勾画,积累语言;锻炼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自主、合作、探究,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同时借鉴举轻若重、以小见大的写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形成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品味文章语言“举轻若重”的特点,感受课文浓浓的亲情,学习表达生活之美。

  【教学难点】

  如何组织小组活动,寻找典型词句,体会文章语言‘举轻若重’的特点和课文深长的意味,初步学会运用‘举轻若重’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唤起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导入新课

  师:相信同学们和我一样,在生活中曾被许多小事感动过:平平常常的一天,收到了来自远方朋友的祝福,虽然只有淡淡的一句“你好吗”;伤心失败的时候,一位平常不是特别亲近的人默默地为你递上一张纸巾,轻轻地对你说“我们知道你尽力了”。这些虽然都是小事,但总能让人读出许多的真情。在生活中,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请大家说说。

  请两至三位同学讲述经历,与大家交流。

  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莫怀戚的《散步》,看看作者是如何把生活中最细微的小事写得让人感动的。(多媒体投影“散步”)

  (于细微处见真情。导入既与学生交流情感,亦定下课堂基调。虽未涉及文本,却已“意在言中”。同时以学生现有的生活积累为学习的前提,可锻炼学生积累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达到教材与生活,作者与读者情感上的沟通。)

  二、诵读课文,整体感悟

  1、朗读比赛。以班级为单位,大家推选一名代表和老师比赛,借助多媒体播放背景音乐《秋日思雨》。其他同学从以下三方面给予评判:

  ⑴ 音准。

  ⑵ 句逗的停顿。

  ⑶ 语气、语调的处理。

  2、通过讨论,统一意见:本文基调愉快而深沉;语调平稳,不亦过高或过低;语气亲切,温和,并含有庄重;语速以中速为主,第四自然段应快些,第六、八自然段应慢些。

  根据讨论结果,自由读课文。思考:本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初读课文,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

  师生互动,形成板书。

  (为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他们的求知欲望,我利用中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以竞赛的形式,并且是与老师竞赛的形式强化他们的主体意识,那种追求成功的兴奋可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为自己、为集体争光。同时,通过朗读,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并不知不觉地神游其中,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对作品的理解中。)

  三、师生合作,初步发现

  1、师生共同探讨第一、二节:

  学习第一节:多媒体投影第一节“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请同学们轻轻地把这句话读一遍。(生读第一节)

  师:从这样一句话的表述中,你能读出作者在写这句话时含着的情感吗?自己再轻轻读一遍。

  (冰山只露一角。以猜读体味作者的创作,学生以最自然的状态进入文本的情感世界。)

  (不急于让学生回答,给他们时间再次阅读。)

  (生轻声读。纷纷举手。)

  (既让学生猜想,自然给以一定时间。对开放性的问题,不仓促评价。努力鼓励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师追问:这样的内容平常习惯是怎样表达的?作者这样选用词语和选择句式,你能否发现什么“特别”之处?

  通常习惯的表达有:

  ⑴ 我们一家四个人在田野上散步。

  ⑵ 我、母亲、妻子和儿子在田野上散步。

  ……

  归纳比较结果:文章选用的句式有强调的意味,突出“我”对母亲的尊敬及对一家人的爱,郑重其事地推出一个镜头。

  (进一步朗读并感受课文语言,切入到本课主要目标──语言的探究,通过比较发现用词、句式的不同寻常,感受文章浓浓的亲情。)

  学习第二节:自主发现句式比较特殊的句子;推选用得巧的词语,体验其中蕴含的真情。

  句子: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词语:信服

  (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会发现句式与词语的选用上都有一种“举轻若重”的感觉,更深入地把握作者把小事情写得很重,写得意义不凡。)

  2、学生归纳本文语言的主要特点:

  作者用心选用句式与词语,整篇文章给人一种“举轻若重”的感觉,使一件平常的生活小事显得那么不同寻常。

  (归纳的环节非常重要,它把对具体内容的推敲上升到理性的规律性的.认识。)

  四、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1、小组学习,圈画交流:

  出示要求:在前面学生自己阅读、发现的基础上,圈画后面几节文字中比较特殊的,也就是有举轻若重感觉的句式与词语,进一步探究语言。

  (小组活动,师生互动。教师适当帮助有疑问的小组,到一定时候教师要提醒小组及时总结,准备交流。这一阶段也可以将文章分成几部分,分别交给不同的学习小组探讨,这样有利于深入推敲每一部分文字。)

  2、班级交流,共享发现:

  每个小组派代表把最重要的发现与全班共享,可选择一个句子或一个词语。

  可能有的句子:

  ⑴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这句话从小孩的嘴里出来,显得特别的天真、可爱,可让学生仿读进行品味。)

  ⑵ 我的母亲老了,……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教师可不失时机地问:为什么他们都听我的?引导学生探讨)

  ⑶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非常普通的景色,在作者的笔下却是那样地富有诗意,并且使它与庄重的话题“生命”联系在一起,教师可引导学生探讨“作者为什么看到这田野美丽的春景会想到生命?”“这与前文写母亲有无联系?”等问题。并让学生动笔仿写,深入理解语言美。)

  ⑷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就是整个世界。

  (这是一句有着深刻含义,富有哲理的话,也是文章的主旨所在,它暗示着中年人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任,对生活的一种使命感。在探讨中,应鼓励学生对这句话发表独特见解。)

  (培养学生寻找关键语句理解课文主旨的能力,并且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探讨中穿插朗读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读是吞食、咀嚼,是最简便同时也是最有效的阅读方法。”──沈江峰《主体阅读的实践形式探析》)

  可能有的词语:

  太迟、总算、熬、分歧、责任的重大、委屈、水波粼粼、慢慢地、稳稳地、仔细

  (在探讨这些词语时,主要是要分析这些词语是如何“举轻若重”的,是如何把小事看成很大的。教师在交流中适当引导,可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如:说母亲过冬天,为什么说成“熬”?母亲和儿子两人意见不统一,为什么要用“分歧”这个这么大的词?我为什么会感到责任的重大?假设文中的“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走小路,母亲会怎样想?为什么我和妻子要慢慢地、稳稳地、仔细地背呢?等等。这些都是开放性的问题,教师要尊重学生,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要渗透情感教育,教学生做人的道理。)

  (分享学生的发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心与兴趣,把学习的乐趣、发现的乐趣还给学生。教学目标的真正达成在于学生自主的发现与交流中。语文教学不仅要注意语言、情感,也要教学生做人的道理。语文托起的,是一个大写的“人”。)

  五、拓展:强化发现

  1、与作者原文比较,推进研究:

  文章选进教材时删了三处文字,出示这三句话,讨论编者删改的意图,并且评价删改的效果。

  括号内为原文删去的三句话:

  ⑴ 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

  ⑵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⑶ 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

  (教学中,讨论编者的删改意图相对于初一的学生有一定难度,可以先请学生评价删改的效果,再揣摩编者的意图。)

  (教师根据学习情况决定是学生个体独立思考还是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尽量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养成平等审视的意识,作者、编者与我们是同等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与发现,都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放任思维的潮流。“且放杜鹃林中啼”,只要合理、能说得通就可以。)

  2、调用积累,向课外拓展:

  举轻若重的语言能把小事情写得庄重、意义不凡,有些能使文章变得轻松幽默,在生活中或者阅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例子,如“扛着一支铅笔”。你能否也运用“举轻若重”的写法,写几句话,描述生活中感受到的亲情?

  学生先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这个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读与写结合,同时也希望把学生的关注点引向更广阔的空间。学语文,更应该用语文。用中才会思学,学也才会其乐无穷。)

  六、比较:验证发现

  速读课后短文《三代》,和《散步》进行比较阅读。

  《三代》与《散步》相比较,哪个故事更感动你?说说你的理由。

  (提示:可从情节、主旨、写法和语言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

  (比较是研究性学习经常用到的方法,《散步》与《三代》的主题相近,又有差异,情节差别较大,语言风格也就各有千秋,这两篇文章作为一组教学材料,比较它们的语言风格,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角度。阅读是个性化行为,“感动”这种情感更是个性化的,说《散步》更感动人,可以;说《三代》更感动人,也可以,能言之成理就好。当然,教学中不要赶进度,来不及1课时完成,可以把这一项任务放在课后,作为一次研究性的作业,向课外拓展,深入探究。)

  七、反思与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感悟到了什么?

  (由同学谈本节课的收获与启示。)

  2、总结:《散步》是一篇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它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就是想让我们珍爱亲情,珍爱生命!最后我们一起唱首歌,来感受这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亲情。教师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学生齐唱。

  (这处空白点的设计,不仅使学生在回味中对本节课巩固了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最后,以大家齐唱《常回家看看》来结课,再次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八、作业布置

  1、老师的建议:大家把文章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读,也许会有更多的收获。

  (与父母共读,亦是多角度阅读的一种形式。也是孩子与成人的一种交流。)

  2、观察自己的生活,想一想是否真的有许多值得一写的“生活细节”?展现语言魅力,描绘生活之美。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关注生活,品味生活。实践是最好的学习途径,读与写的有机结合会相得益彰,事半功倍。)

《散步》教学设计6

  一、定位:

  本课的教学,要实现如下目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体味文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性美和语言美,并学习以小见大的选材方法;学生自主诵读、体验、感悟、评价本文的主题思想,并通过合作学习、共同探究等活动,获得选材和语言表达的技巧;促成学生“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的道德伦理意识的形成,进而获得有意的生命启迪。另外,根据本文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当今学生只知索取爱,不知奉献爱,“孝道”的传统道德意识普遍薄弱的现状,特拟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为:树立“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的传统道德观。

  二、切入:

  激活情感体验,激发学习兴趣

  1、播放《常回家看看》歌曲

  2、师讲述董永卖身葬父孝感天的故事

  3、学生体验家庭亲情:尊老爱幼

  4、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莫怀戚(《散步》的作者)的温馨家庭去感受一下“母慈、儿孝”的氛围吧

  三、探究:

  诵读设疑: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揣摩写作特色

  学生概括读了课文后的最深的感受。(提示:主题、选材、语言等

  (1)唤起社会“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的传统美德;

  (2)以小见大的选材特点;

  (3)对称整饬的语言美……)

  跳读理解:“我”这个人怎么样;妻子性情怎么样;母亲性情怎样;儿子性情怎么样(“我”:孝,妻子:顺,母亲:慈,儿子:听话)

  品读探讨:

  1、合作探究

  探讨《散步》一文的“三美”即:人性美、景物描写的诗意美和语言美:

  (1)是从什么地方看出人性美的?[文中四人的性情:“我”:孝顺善良,关爱母亲:劝母亲散步、又熬过一冬、委屈儿子、背母亲;妻子:温柔贤惠:在外面,总听我的;儿子:听话:天真活泼,聪明伶俐;我的母亲:慈爱亲切,善解人意,爱护小辈(改变主意)。他们真诚善良,温和、谦让、体贴,是真善美的典范]。

  (2)文章有哪几处景物描写?这样的景物描写给你的感受是什么?[两处:第一处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新绿”、“嫩芽”、“冬水”……,第二处是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菜花、桑树、鱼塘……,这些景物蕴涵着美妙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给人的感受是诗意般的美。]

  (3)文章的语言美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试作分析。[一是情趣昂然:“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侯很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写母子关系,母亲明理,儿子孝顺,相映成趣。“小家伙突然大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这两句话充满生活情趣,既表现了小家伙的天真、聪颖,又表现了家庭的幸福、温馨。二是含义丰富:“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既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我为母亲最终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象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仅供参考: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其实,我们还可以读出儒家传统文化在这里的投影。儒家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讲究家庭生活以孝为先,信奉天下为公。作为东方君子,他除了追求个人及家庭的幸福之外,他一定会想到普天下其他人的幸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至理名言也一定铭记在他心中。这种文化价值取向也正是东方文化的核心所在。)三是句式对称整饬:“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侯很听她的话一样”,“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这些句子语意对举与反衬,于平实中见灵气,在浅易中见哲理,韵味无穷]。

  探究文章选材特点:作者独具匠心,聚焦祖孙三代散步的平凡小事,唤起人们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的传统道德。(以小见大的选材方法)

  2、全班合作交流各组派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成果,并接受其他同学的质疑和补充。教师也参与其中,或引导或补充,与学生平等对话。

  教师小结:我们从《散步》这篇散文中品味了洋溢其中的人性美、景物美和语言美,也学到了以小见大的选材方法。那么除此以外,读了莫怀戚的这篇短文,你的心灵你的思想又受到怎样的触动呢?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愿同学们把这种我们民族引以为豪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平时身体力行,把它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用心去孝敬你的父母,体谅他们的每一份苦心。记得唐代诗人孟郊曾写过一首“结天下人之心愿”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啊,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的父母那里得到了关爱,而我们又回报给父母了多少呢?疼爱孩子是自然而然的人性,孝敬老人则不容易做到。学了本课,你的思想和今后的行为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让我们交流一下。

  细读感悟:

  1、组合作交流

  (1)你认为怎样才能做一个尊敬老人,孝敬父母的人呢?

  (2)、你的父母给予了你千般的爱,万般的宠,那么你做过哪些孝敬父母的事情呢?

  (3)、你看到或听到过哪些尊敬老人,孝敬父母的事?

  (4)、我县电视台要采访我们班尊敬老人孝敬父母的典型学生,如果你被采访,你想说些什么?

  2、全班合作交流各组派代表汇报本组探究成果,并接受他人的质疑和补充。评选出本班“尊敬老人孝敬父母”的十位典型

  四、拓展:

  1、课外阅读“古今孝道”故事

  2、两周后召开“我最孝”班会

  3、月底召开“古今之孝”故事会(吴孟代亲供蚊噬、黄庭坚为母洗溺器、陈毅为母洗内裤……)

  4、阅读课外书:读意大利作家德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冰心的《繁星》、《春水》

  播放满文军《懂你》的歌曲,以结束本课

  五、反思……

  附:(一)董永卖身葬父孝感天

  董永原本是山东高宛县的人。东汉末年,藩镇割据,盗贼四起,董永看到山东不太平,就带着年迈的父亲,到湖北德安避难。没过多久,董父得了了重病,请医吃药毫无效果,离开了人世。董永悲痛至极,而且自己为避难漂泊之身,哪里有钱买棺埋葬父亲呢?无计可施。当地有位姓裴的富翁,闻而怜之,就借钱给他,让他买棺安葬了父亲。于是,董永卖身为奴,进了裴家。(这个情节是正史上记载的,根据当时的社会,是可信的。)

  一天董永奉主人之命,外出办事。办完事回来的路上,遇到一个丰姿美貌的少妇,上前与他攀谈。少妇说:“你没有娶妻,还是一个光棍;我是个被丈夫离弃的少妇。看能否给你做妻子?”董永是个老实人,在当时社会来讲是个忠仆。他回答这位少妇说:“这件事,我自己不敢自专,须禀告主人”。少妇笑说:“痴郎,你怎么这样的怕主人?既是这样,我与你一同前去见你的主人”。董永乃带着这个少妇,同返裴家。裴翁作主他们的婚姻,令成夫妻。并让他们在一百天内,织出三百匹绢布赎身,做自由的农人。从此天起,这个少妇日夜纺织绢布,快速异常,非常人可及。一百天的前一天,将三百匹绢布交给裴翁,裴翁无话可说,按照他自己说的诺言,退给了董永的卖身契,由此,董永做了自由的农人。

  董永方得脱离奴藉,少妇忽然向董永告别,说她马上要走了。董永哭着说:“你为我赎身的恩德,我还没有来得及报答,你怎么就抛下我走呢?”少妇答道:“你我夫妻一场,我也舍不得你。但是,我是银河旁的织女,天帝念董郎孝心,令我下凡相助,今百日缘满,当回去向天帝缴旨”。少妇说完便不见了。现在湖北省的孝感,原来叫德安,即是因为董永的孝心感动了天,所以改名为孝感。民间原始讲的这样情节,与后来《天仙配》中的情节不同,但都是崇孝的神话传说。《天仙配》其实是按照这个原始神话传说,夸张成为”老槐树开口做媒“的神话。董永卖身葬父孝感天,是《二十四孝》这本古书中的一孝,中国人都知道这个故事,代代以此激励为人要讲孝道。世界上很多国家的人,看过中国的《天仙配》,这是我国有名的以孝为主题的戏剧题材传说。这本《重编二十四孝》,我们应该读读,古为今有嘛!

《散步》教学设计7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目标:疏通全文,识记并积累“熬、霎、粼”等字词,感知亲情。

  2、方法与过程目标:掌握文中的写作技法——如开门见山、细节描写等,并让学生能理解和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明白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学生体验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1、重整体感知、品味。

  2、学以致用、课堂迁移。

  [教学设想]

  力图以此文为例,教给学生学习此类美文的基本方法——感知内容、美点追踪;而且,教学中将以学生为主体,采取自主、合作、讨论、探究等学习方法;教师只在适当之时作必要的点拨、指导。

  [教学平台展示]

  一、话题谈说,导入新课。

  如果爱是左右手,就该一只递给孩子,一只递给老人;

  如果爱是左右手,就该一只递给朝露,一只递给晚霞;

  如果爱是左右手,就该一只递给历史,一只递给未来;

  如果爱是左右手,就该一只递给早春,一只递给金秋;

  ……

  你有过如此“爱的感动”吗?请把你家里最令你心动的爱的镜头展示出来,与大家共享!(让学生自由谈说,时间在2分钟左右)

  当然,如此之镜头,定然不胜枚举——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家是爱的港湾,乍看平平淡淡的生活,往往满溢亲情的浓浆,纵然是一次极平常的散步,也能让人体会温馨的亲情。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向南方初春的田野,去感受一家祖孙三代相亲相爱、和和美美……

  二、听读课文,感知内容

  (一)要求:

  1、注意朗读的字音、停顿、抑扬顿挫,轻重缓意。

  2、能就你对内容的感知,从你喜爱的或理解的角度给拟个副标题并简述理由吗?

  (二)明确

  1、字音认读

  熬ǎ粼lín霎shà咕gū

  2、让学生自由重拟标题,并让学生点评。

  如(1)亲情(2)三代(3)温馨的家庭(4)一家人

  ……

  三、品读课文,美点寻踪

  1、点拨:美点寻踪即找出课文中自己认为写得最恰当、最生动形象的给人以强烈美感、给人以有力感染,给人以最自然的思想教育的内容,以及自身语言、结构特色等方面的内容。

  (可用句式:“……美,美在……”说话)

  2、示范:的开头美,美在“开门见山”,一开始就是“我们在田野上散步”这个诗意的镜头。

  3、学生讨论、美点寻踪

  4、学生发言,加以明确

  (以下举一些学生发言的例子)

  例1:你看,这里其实有一幅令人遐想的“全家福”:一家人散步是多么轻松、多么惬意,甚至可以说是多么浪漫、多么幸福;再有这初春的美景:那有浓有淡的大块小块的新绿,那树上逐渐显密的嫩芽,那咕咕地起了水泡吟唱着春天即将来临的冬水……一切构成了美丽而温馨的图画,可以说就不止是一个家庭的世界了吗?

  例2:美在那水波粼粼的鱼塘,你看……

  例3:美在那金色的菜花,你看……

  例4:美在那无言的细节,你看: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

  ……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这就是爱,这就是家庭。

  四、学法实践:感知内容、美点寻踪

  要求:速读《三代》一文,试着实践(1)重拟标题;(2)美点寻踪

  1、让学生思考、自由讨论。

  2、让学生自由发言,在发言中加以评点明确。

  以下是一些同学的发言:

  如:重①交叉路口

  拟②家

  标③感人的画面

  题④责任

  ⑤迟缓的背影

  ……

  (注:发言时可让学生稍加解释重拟此标题的理由,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又如:美点寻踪

  你看,那感人的画面真美——一位先生一手牵着一个刚会走路模样的小男孩,一手拿着一个步履蹒跚的年老中风病患者,三个脚步迟缓的背影……让我觉得“家”的伟大的力量。

  ……

  五、小结

  同学们,刚才你们自由地谈了家里最令你心动的镜头;又在课文的指引下,感受了两家祖孙三代那温馨的亲情以及对美点进行了寻踪——其实,对于一般的美文,我们一般要这样去学习:先感知内容,再寻踪美点,这也是我们学习美文的一般方法。望同学们今后能按此方法进行美文欣赏学习。

  六、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课后搜集一篇有关“亲情”的,摘录或记诵其中令你感动或心动的地方。

  示例:这里是一位回家探望母亲的`大学的一段感人的话:

  ……我身在城市,心却总是不由自主地飞回属于我和母亲的田地里,飞回母亲育我养我的那两间茅屋里,飞回母亲那瘦弱的身旁……坐火车回来时,天还未亮,不顾路途的疲劳,心急火燎地赶着山路,进入我祖居的村子。母亲不在,茅屋的门锁着,我的泪顿时流出来,那是热辣辣的泪,那是滚烫的心……

  希望同学们今后养成搜集、摘录或记诵的好习惯,习惯养成的话,一定对你们的写作会大有益处的。那时的你们,一定“文采飞扬”!

  七、板书设计

  23、散步(莫怀戚)

  感美

  知 点

  内寻

  容 踪

  (美文美读方法)

  八、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1、我搜寻与“爱”相关的时,寻到“如果爱是左右手……”以及“回家探望母亲的大学生的一段话”时,我觉得自己也从中受到了感染,似乎一个个镜头逐一出现,于是,我取前者作为“导入”,取后者让学生去摘录、记诵。

  2、设计教案之时,我简化问答形式,按照我们读文的思维由“感知”而至“品味”,并由此让学生掌握“美文美读的方法”;同时,我设计了“课堂迁移”,让学生真正能“学以致用”。

  3、教学之时,主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只作为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必要时加以点拨、指导。

  不足之处:就是“美点寻踪”之时,可能没有充分准备好,有时在词语运用上似显不丰富,今后要加强在词语上的积累与运用。

《散步》教学设计8

  【理念设计】

  新课程强调课堂上学生的主动参与,各种感观全方位的参与,要求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感情体验教学内容与方法的设计要结合学生的特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既重结果又重过程,为此本节课总体教学策略是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生活

  【教材分析】

  莫怀戚的《散步》,这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本单元以亲情为主题,所选的课文都是围绕着亲情和家庭生活的《散步》正是体现着浓浓亲情的一篇文章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这单元的学习要求是要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所以,教学这篇课文,要在学生学习前面课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在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运用所学方法,继续巩固单元要求

  【学生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同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对散文知识了解更少,而且由于受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和家庭的误导,有些学生甚至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不能深层次领悟文章意境,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圈点勾画、自主探究及小组讨论等,使其在对散文有初步的了解的同时,深入体会课文浓浓的亲情及优美意境,并从中感悟出正确的家庭伦理道德准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继续练习朗读和圈点勾画,积累语言;锻炼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品味文章的语言美,自主、合作、探究,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

  1.品味文章语言美的特点,感受课文浓浓的亲情,学习表达生活之美

  2.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难点】

  1.揣摩文中一些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学会联系语境,在动态的语境中理解词句

  2.指学生在阅读中如何发现美、品评美,把阅读的过程当作美点追寻的过程,逐步提高学生赏读美文的能力

  【教学方法】

  1.情感感染法和启发点拨法

  2.自主合作探究

  3.品读法

  【教学过程】

  主要有如下六个环节:一导入;二感知;三探究;四感悟;五拓展

  一、导入

  播放《给妈妈洗脚》的公益广告视频

  根据看到的画面,在下面横线上加上你认为恰当的修饰语:妈妈 地笑了(生自由答)

  在生自由回答后,师加以小结,再用优美语言激情导入:

  是啊,仅仅是孩子端来的一盆水,生活中多不起眼的一个寻常细节呀,然而它却不仅仅缓解了妈妈一天忙碌的疲劳,更让妈妈从心底感到了由衷的幸福与安慰,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散文,也是从一件寻常小事中去感受一个家庭生活的和谐与温馨(板书:课题 作者)

  设计意图及依据:因为有图有声的直观电视画面更能撞击人们的心灵,通过这样的导入更容易让学生融入爱的氛围,激发起学生学习本文的热情

  二、整体感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然后说说文章讲述了怎样的一件事

  提示:在学生讲述的过程中,提醒学生:要想把事情概括清楚,就要留意介绍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语言也要尽量简洁一些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初步了解了文章内容,理清了文章脉络,明确了——这是一个关于家庭的故事

  三、合作探究

  (一)创作台词,分角色朗读课文

  1.分配朗读任务:既然这是一个关于家庭的故事,家庭里有四个成员,事情的走向就与家庭成员的性格密切相关现在我们每个语文学习小组具体负责研究一个人物,共同探讨人物性格,揣摩人物语言,进行朗读练习;还要完成一个特别挑战任务——把文中的一些叙述性语言转化成相应人物的语言,合作自行补充创作人物台词

  分配:第一小组——“母亲”;第二小组——“我”;第三小组——“儿子”,;第四小组——旁白

  2.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教师点拨指导改编创作台词特别引导负责读“旁白”的小组辨析该在什么地方留出必要的停顿圈点勾画

  3.朗读: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分角色创作朗读其他同学细心听,遇到自己认为朗读者演绎得不够好的地方标注下来,点评时指出大家齐读最后一段

  4.点评:感谢这些同学用声音为我们演绎了这个故事听众们,你们愿意点评吗?或者选取几位同学发言,点评优点和缺点;或者采访朗读者是如何将某一处处理得这么精彩的通过自评与互评,使学生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归纳:读得情态毕现是因为对人物理解得入木三分

《散步》教学设计9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理解文章思想内容。

  2、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体会并学习“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欣赏本文的音韵美、景色美、亲情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多少个日落,多少个清晨,我们和家人一起散步在公园的小路,散步在乡间的田野,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莫怀戚的《散步》

  二、“三读”课文

  通过“三读”课文,逐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美和语言美。

  1、“一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理解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是叙事散文,请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

  教师提示:(出示幻灯片)(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干什么?)

  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并出示幻灯片明确:(一家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围绕“散步”这件事理出文章结构框架。

  可指名回答。如学生回答不出,教师可围绕“散步”这一中心事件来启发学生。边答边板书。

  师明确:“我”劝母亲散步;全家一起散步;选择大路小路的分歧;“我”决定委屈儿子;母亲却依从了孙子;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

  师:家庭犹如一口池塘,有时波平如镜,有时波浪起伏。在散步的过程中,这个三代之家就像平静的水面涌起了波澜。在岔路口,“我”的母亲要走大路,“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大路平顺,便于老人行走;小路难行,可是秀色可心。在鱼与熊掌不可得兼的情况下,“我”决定舍鱼而取熊掌。“我”认为,母亲年老体弱,余年不多,伴随她的机会已很少;儿子年纪尚幼,来日方长,伴随他的机会还很多。于是“我”决定委屈儿子,顺从母亲,作出了“走大路”(板书)的决定。这个决定是明智的,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板书)的美德。同时母亲的选择是——走小路。这又体现了我国另一种传统美德,是——爱幼。)

  (尊老与爱幼最好由学生总结出。)

  2、二读课文,把握文章主旨,体会亲情美。

  (1)学生讨论并回答在整个散步过程中,谁做得最好?并简单说说理由。

  老师总结:其实这一家四口都做得很好,才有了文章中那一幅最动人的场景(明确:最后一段)

  (2)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3)提问:营造一个如此和谐的家庭,奥妙在哪?

  (引导学生扣住“尊老爱幼”“责任感”)

  (4)投影出名人名言,学生一起朗读

  ①老人和儿童属于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他(她)们的生活状态,最能真实地反映一个社会国家的文明程度。

  ②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明之举。(培根)

  老师总结:培根的话让我们想到了中国已传承几千年的美德:孝。教师进行适当的拓展,说说“孝”的写法。

  3、三读课文,品味语言美

  我们喜欢这篇文章不仅因为喜欢这家人,也喜欢这篇散文清新隽永的语言,请同学们根据以下提示找出你喜欢的语句,朗读出来,并做适当的点评。

  (1)含蓄美:(找出你认为含义丰富的'句子)

  (2)对称美:(找出前后对称,形式整齐匀称的语句)

  (3)景物的烘托美:(找出文中描写景物的语句进行赏析)

  老师做一个示范,我选择一句具有“对称美”特点的句子

  进行赏析

  "他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小时候很听他的话一样。"

  赏析:我小时候是一个乖孩子,很听母亲的话;母亲现在老

  而我已人到中年,母亲很尊重我。母子之间互相尊重,相处和谐,充满骨肉之情。

  理解以下句子的含义: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明确:

  “世界”在这里大词小用,突出中年一代责任重大,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大使命。家庭、民族、国家都是如此

  景物描写的作用:为情节展开作铺垫

  三、教师小结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但“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毕淑敏《孝心无价》)

  老师在备课的时候有感而发,根据这篇文章的内容拟了一副对联:

  上联:全家四口早春散步互让互敬

  下联:祖孙三代风雨人生相亲相爱

  横批:和谐一家

  把这副对联送给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和老师,祝大家家庭美满,阖家幸福!最后就让我们在这首《相亲相爱》的歌声中结束今天的学习。

  板书设计:

  我劝母亲散步

  全家人一起散步

  走大路(我)

  路线的分歧走小路(母亲)

  分歧的解决我决定委屈儿子

  母亲却依从了孙子

  我背起母亲,妻子背起儿子

《散步》教学设计10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揣摩词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3、体会浓浓的亲情,懂得应该尊老爱幼、珍爱亲情。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齐读大屏幕上的字“那里有南方初春的田野,有铺展着生命的新绿,有阳光下的金色菜花,有水波粼粼的鱼塘,还有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用心去感受他们之间的浓浓亲情。《散步》

  二、学生大声的郎读课文。

  提两个小要求。1、在读的过程中,遇到导学案上重点指出的字时,用手写写,过会儿上黑板默写。

  2、对于自己拟定的小标题,读完课文后看看还需不需要补充。

  三.整体感知, 了解课文所写主要内容。

  试着给文章再拟一个题目,并说说你的理由

  大路小路 一种抉择

  责任 中年人的责任

  (温情的)春天 生命力、暖意

  亲情 互相关爱、浓浓亲情

  四. 读课文

  建议你这样朗读课文

  1、不快不慢、深情地朗读课文,好像作者写完文章后欣赏自己的作品一样。

  2、读好文中的波澜,好像你一个人在扮演着故事中的几个角色一样。

  3、朗读课文最后一段,好像你是带着深深的体会给人家做示范朗读一样。

  五、品语言

  找出文中你最欣赏、感触最深的语句或段落,反复品读,感悟内其涵。

  生: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小时候妈妈是我们的港湾,我们的依靠。长大后,当我们的父母慢慢地变老,我们便成了他们的唯一,他们的依靠。

  生: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是整个世界。文中的我和妻子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体现“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整个世界”是由中年人、老年人和小孩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

  师:是啊,关爱下一代,呵护老一辈。就是作者心中的整个世界。

  生:写初春景象的那一段很美。感受到春天的活力。

  师:我好象也置身于这美丽的春色中去了。那么,“我”最希望谁呼吸到这清新的空气,感受到这勃勃的生机?(母亲)可见文中的景物描写也不是单纯的为写景而写景,也包含了我对母亲的.爱,对母亲的一片孝心。现在再请同学们一起来朗读,欣赏这美丽的初春田野风光,感受作者的浓浓孝心。(学生齐声朗读)

  师:同学们的句句赏析再次让我们感受到了家的温馨,家的幸福。在我们的家庭中这样的温馨瞬间时时出现。我相信同学能用自己的笔书写下看似平常却不平凡的瞬间。

  六、感恩亲情

  从小到大,你经历过的亲情故事就像海边的贝壳一样多得数也数不清,请你从中选择一个最感人的同大家一块分享好吗?

  七、作业

  生活处处是温情,让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回报我们的父母吧。一杯茶、一句问候,一次促膝长谈都是我们爱的体现。做比说更能让我们的至亲感受到幸福。

《散步》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① 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② 积累生动优美的语言,学习文章的写法。

  ③ 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生动优美的语言。

  教学设计

  一导入

  播放温馨的家庭图片,伴随音乐《我爱我的家》,让学生说说自己感受到的浓浓亲情。伴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的父母也会慢慢变老。让我们搀扶着他们,与莫怀戚先生一起进行一次心灵的散步。

  二、感知课文内容

  ①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扫清生字词,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② 检查生字词,纠正错误,解答疑难。

  ③ 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体验作品的语感和情感。

  ④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朗读课文,探究问题。

  1.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2.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

  3.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用文中的语言也可以)

  (“读”是学生接触课文的开始,也是学生自主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这一部分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品味而不要流于形式。)

  教师小结:

  文中描绘的是一家四口在田野散步的事。而四口人又是以“我”为纽带组建起来的。散步过程中所发生的事,只要意思对即可。散步过程中发生的事用文中一个词来概括“分歧”。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师引导:精读课文,想一想在散步过程中“分歧”是怎样解决的?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若遇到有深度或理解不透的`地方大胆提出来,共同探讨学习。

  提示质疑:

  1.母亲为什么偏偏要走大路?

  2.“我”为什么感到责任的重大?

  教师小结:

  大路平顺,便于老人行走,况且母亲身体不好。文中第2段交代了母亲的身体情况,为下文进行埋下伏笔。

  “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学生根据课文可能回答,因为一切都取决于我。本段中告诉了我们:“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巳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总是听我的。”引导学生认识到在这个家庭中,“我”正好处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的和睦,破坏家中这份浓浓的亲情。(这个祖孙三代人家中包含着祖孙情、母子情、夫妻情、父子情)正是由于这四种亲情纠缠在一起,而他们又取决于“我”,所以“我”感到了作为中年人责任的重大。

  文中的“我”做得很好,尊敬母亲走大路,母亲同时也为儿子解决了这个难题,改变主意,走小路。你从中感受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家?

  三分钟讨论后,学生上台写。

  学生答案很多:幸福、温馨、和睦、团结、温暖等,纠正错别字。

  品读课文,探寻文中的美,说说美得原因。

  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交流合作,挖掘出课文主旨。对于学生的讨论和作答,教师应鼓励、肯定,积极引导,适时点拔。

  学生大多能找出景美和人情美得句子,进行赏析。但对最后一段理解不深刻,要引导学生理解。

  “我”和妻子是如何背着母亲、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探讨一下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教师小结:

  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人的尊敬,对孩子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

  全班学生齐声朗读最后一段。

  假如你有一束花,你最想送给文中哪个人物?为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

  让学生说说自己最感动的亲情故事。

  四、比较阅读

  请同学们速读课后短文《三代》,思考问题:

  ① 这篇短文写了什么事?

  ② 《三代人》、《散步》相互比较,哪个故事更感动你,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讨论交流,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教师总结:

  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就是想让同学们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你的家庭稳定、幸福!同时也让我们珍爱亲情,珍爱生命!最后我们一起唱首歌,来感受这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亲情。

  作业:

  1、为父母做一件事;

  2、把你最动人的故事写到日记本上。

  课后反思 :

  《散步》是一篇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真善美的颂歌。它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所以,在这节课上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得到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给学生理解课文丰富的内涵提供了学习的广泛空间。引导学生品味揣摩语言,也增强了语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这是一个开放的、生动的、以学生为主的、充分发挥教学民主的、令人回味的教学课堂。本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者积极参与,充分发挥教学民主,对每一名学生的发言给以积极评价,既紧紧结合教材,又适当向生活延伸,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珍视他们在研讨与探究过程中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反思本节课,以下几点值得今后继续发扬:

  1、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学生充分地读、思考、交流,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①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让学生自读,解决字词,概括课文内容,学生处于阅读思考状态。

  ②研读课文,让学生在书上做旁批,然后小组交流质疑。

  ③品读课文,带着个性体验,美美地读文。

  整节课,学生活动占主位,老师只是适时地启发、引导、点拨。

  2、对学生适时进行学法指导,尤其是指导学生朗读时,结合内容,从重音、停顿、语调等方面详细指导,让学生在读中品,在读中悟,学生读出了语文味,也深刻地理解了文章主旨。

  今天的孩子,虽然被父母浓浓的爱包裹着,但大多却认为理所当然,很少能真切的来体验一下父母的拳拳爱子之情。这样,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多加强感情渲染的力度。

《散步》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整体感悟课文,提高审美情趣。

  2、过程与方法:训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强调课文预习,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幅图片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什么样的家庭。

  同学们,这幅图片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幸福、温馨、美满的家庭,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其实,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一直沐浴着亲情的阳光,你能谈一下你在生活中感受到的亲情吗?

  对,同学们,亲情不仅在生死离别中体现出来,更多的体现在生活小事中,像一家人在一起吃团圆饭、看电视、聊天、散步都能体现浓浓的亲情。莫怀戚的散文《散步》就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二、整体感悟

  1、看图片,听朗读录音,体会课文的语感和情感。

  2、检查预习作业:(显示题目

  3、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⑴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

  ⑵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教师小结:文中描绘的是一家四口人外出散步的事,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分歧。

  三、精读赏析

  同学们,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分歧,那分歧是怎样解决的?请大家齐读课文6~8段,提出难理解的问题:(学生分为学习小组讨论)

  1、分歧是如何解决的?

  2、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学生发言略

  教师小结: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分歧,“我”决定委屈儿子走大路,而母亲又依从孙子走小路。“我”在家庭中正好处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的和睦,破坏家中的浓浓亲情。所以“我”感到责任的重大。

  同学们,如果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犹豫顺从儿子走小路,母亲会怎么想呢?(学生发言略)

  (过渡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产生家庭矛盾。通过这件事情,你悟出了什么道理?(学生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教师小结:不管做什么事情应先考虑老人的感受照顾他们。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不容易。文中的“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儿子,说明“我”是一个孝顺的儿子。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

  (设置情境教育,放映幻灯片

  同学们,设想一下:晚饭后,全家人坐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的手里,你该怎么办?

  教师小结: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说明大家都是孝顺的孩子,希望各位同学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继续遵循这个道德准则。

  (过渡文中的“我”做的非常好,尊敬母亲走大路,母亲同时也为儿子解决了这个难题,改变主意走小路,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母亲对小孙子的什么感情?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什么样的家庭?(学生发言略)

  四、重点研读

  (过渡:“我”和妻子是如何背着母亲、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请同学们齐读第8段,提出不理解的句子。

  学生质疑: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学生讨论,交流合作,挖掘课文主旨。

  教师小结:文中的“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体现了我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作者从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惜,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的往下传。

  五、总结反思

  同学们,学了这篇文章,你从思想上感悟到什么,请结合生活实际发表你的看法。

  (提示:可以谈你在尊老爱幼方面做的好的方面,也可以谈你做的不好的方面,以及今后该怎么做。

  教师小结: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就是想让同学们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映造幸福、美满、温馨的家庭!同时,也让我们珍惜生命,珍惜生活!最后,让我们高唱《常回家看看》,来歌唱和赞颂这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亲情!

《散步》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尊老爱幼的人性美。

  2.品味文章生机蓬勃的意境美。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文章清新淡雅的语言美。

  教学重难点

  能够通过细节描写,把握文章中的四人的形象。

  教学工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家,一个多么温馨的字眼,它是一个避风的港湾,一个幸福的摇篮。它给了我们无尽的关爱和温情,也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亲情和关爱的空间。而和亲人一起散步,更是一个幸福的时刻。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莫怀戚一家一起散步,去感受家庭里浓浓的亲情。(板书课题:散步)

  课堂实录

  一、整体感知、把握情节

  【设计意图:柔和的的音乐、深情的导入旨在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进入到散步的意境中来,为文本的情感解读作铺垫。】

  1.配乐朗读,思考:

  (1)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

  (2)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看到大家深情的朗读,我也仿佛沉浸在亲情的世界里,我想大家一定感知了许多道理,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以上两个问题。)

  2.明确:

  (1)我们一家四人、在春天的田野里、散步。

  (2)归结为“和美”(板书)

  二、简介作者,检查字词

  【设计意图:让学生养成搜集资料的习惯,学会自主学习,有利于节约课堂时间。】

  1.介绍作者

  简介作者莫怀戚

  2.字词识记(投影出示)

  嫩芽(nèn) 霎(shà)时 拆(chāi)散 熬(áo)过

  分歧(qí) 水波粼粼(lín) 委 屈 各得其所

  三、研读入境,把握主旨

  【设计意图:先“速读”把握文章主干的基础上,借助“心读”让学生深入到文本,理解、品味,而不流于“小和尚念经”的外在形式。】

  1.两分钟速读课文,快速抢答:散步的季节?散步的地点?课文中出现了哪几个人物?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结果如何?

  学生读后抢答

  2.据抢答内容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一边静静地倾听文章的配乐朗诵,一边在脑海中浮现文章所写的情境画面,让我们跟着莫怀戚一家作一次愉悦的心灵旅行。

  4.文章一定拨动了大家的心弦。那么,你能否说说是什么如此打动你的心呢?

  学生回答集锦:

  这是一个多么温馨和谐、幸福美满的家庭啊!

  一家人相亲相爱、理解谦让,他们在阳光下、田野间的散步是一幅最动人的画面。

  这才是天下最浪漫的事!

  文章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尊老爱幼的赞歌!

  四、再读课文,点评人物

  【设计意图:把握人物性格,分析人物形象。】

  1.那么,在这个温暖的家庭里,你最欣赏的人是谁呢?请用“我最欣赏 ,因为,从文中 可以看出他(她)是一个 的人。”的句式回答。

  学生各抒己见,各赞所爱:

  “我”——孝顺、体贴、温和、稳重(板书:“我”---孝顺温和)

  A:“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为母亲的身体着想,不把母亲当累赘,硬要母亲出来,在初春的好天气里运动运动,对老年人有好处。

  B:“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说:‘走大路。’”很尊重老人家的意见,知道母亲伴同“我”的日子不会很长,所以很珍惜和母亲在一起的幸福时光。

  C:“这样,我们在阳光下……背起了儿子。”“我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中的“慢慢地、稳稳地、仔细这几个词语把我的小心翼翼描写得非常逼真,足以看出我对母亲的体贴关心,惟恐母亲有闪失。

  母亲——温和慈爱(板书:母亲——温和慈爱)

  A:“母亲本不愿出来的……”母亲很害怕自己给儿子、孙子、媳妇造成麻烦,怕成为他们的拖累,所以宁愿一个人在家。“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小时候我很听她的话一样”写出母亲对我的信任。

  B:“但是,母亲摸摸孙儿……母亲对我说”动词“摸摸”足以看出母亲对小孙子的疼爱,为了孙子,母亲放弃了走大路的想法。“还是走小路吧”说明母亲理解孙子的心思,决定自己克服困难,满足小孙子的心愿,彰显了人类生命的真谛——对幼小生命的保护,体现出中华民族“爱幼”的传统美德。

  儿子——聪明伶俐、善于观察(板书:儿子----聪明伶俐)

  A:“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妻子——温柔贤惠(板书: 妻子——温柔贤惠)

  A: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小结:幸福的家庭,离不开每个人的付出。无论写谁,字里行间表达的都是真挚的情感:母子情、夫妻情、祖孙情、婆媳情……。 归纳为一个词就是“相亲相爱”或“互敬互爱”(板书:相亲相爱)。

  课后小结

  我们感知了文章内容,又分析了人物形象,明白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板书: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课后习题

  1.积累字词。

  2.完成课后练习二。

  板书

  散步

  “我”---孝顺温和

  母亲——温和慈爱

  儿子----聪明伶俐

  妻子——温柔贤惠、尊老爱幼

《散步》教学设计14

  一、导入

  一家人散步 是最平常的事,然而平凡的小事中包含了浓浓的亲情。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作家莫怀戚的散文《散步》,去感受那浓浓的亲情。

  二、品读课文、分析人物、体味亲情

  教师:刚才大家说到文中有四个人物,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他们是怎么样呢?首先,看看“我”,同学们说说文中的“我”这个人怎么样?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

  关于“我”:你认为“我”是怎样一个人?

  (孝顺,善良的人)请同学在文中找出有关“我”孝顺的段 落或语句。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就象 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 一样。”为母亲的身体着想,不把母亲当累赘,硬要母亲出来,在初春的好天气里运动运动,对老年人有好处。)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说:‘走大路。’”很尊重老人家的意见,知道母亲伴同“我”的日子不会很 长,所以很珍惜和母亲在一起的幸福时光。)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背起了儿子。”)

  (板书:“我”:孝顺善良)

  关于我的母亲:文中的奶奶又是怎样一个人呢?

  (善解人意,爱护小辈)

  请同学在文中找出有关奶奶善解人意,爱护小辈的.段落或语句。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母亲很害怕自己给儿子、孙子、媳妇造成麻烦,怕成为他们的拖累,所 以宁愿一个人在家)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母亲对我说”母亲很为小辈着想,不愿意为难自己的儿子,更不愿意为了自己而搅了一家人出游的兴致)

  (板书:母亲:慈爱亲切)

  关于儿子和妻子:

  教师:

  文中对妻子、儿子着墨不多,但他们也在尽自己所能维护着家的温馨和谐。那,请同学来说一说你对妻子、儿子的印象又如何呢?

  学生小结教师评述:

  儿子天真活泼,聪 明伶俐也非常懂事,在爸爸作出决定后他欣然接受没有一点蛮横无理的态度。

  教师:我们再进一步思索,从儿 子身上有没有折射出家庭教育因素呢?

  (这家人有良好的家风,对孩子疼爱但不溺爱。我们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亲就作出了很好的榜样。儿子看到爸爸孝敬奶奶,长大后他也一定会像爸爸一样孝敬自己的父母,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言教不如身教”,从小到大孩子就是在这潜移默化中学会了做人的道理。)

  学生小结教师评述:从文中看,妻子很贤良,是位慈爱的妈妈和孝顺的儿媳。对丈夫温顺有理,对婆婆尊敬有加,对儿子关怀倍至。在她身上也渗透了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的高尚情操。

  (板书:妻子:温柔贤惠)

  (板书:儿子:聪明乖巧)

  教师总结:本文无论写谁,作者在字里行间都表达一种永恒的情感:亲情。

  (板书:亲情)

  教师:通过对四个人物的描写,这个“亲情”又渗透了哪些情感?

  (我”和母亲之间、妻子和儿子之 间——母子情)

  (“我”和妻子之间——夫妻情)

  (母亲和儿子之间——祖孙 情)

  教师:本文就围绕着这三种亲情表达了一个重大主题——

  (学生回答)

  互敬互爱、珍爱亲情、珍惜生命。

  (五)、研读赏析

  我想老师不用问 ,也知道同学们的心灵已经被触动了。

  下面同学再读一遍课文,找出最能打动你的句子,并谈一谈为什么会为此打动。

  (六).教师总结:

  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颂扬了我国人民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文章只选取一个三代同堂的普通家庭一次散步的小事来写,但却表现了一个重大的主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散步》教学设计15

  【学习目标】

  1. 学习运用精巧的细节描写表现主题的方法,体会人物形象美。

  2.品味揣摩语句,感悟语言对称之美。

  3.把握文章主旨,体会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及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学习重点、难点】

  1.品味揣摩语句,把握文章主旨。

  2.理解“我”对生活的使命感。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 体现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亲情。其实,在我们成长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哪位同学能联系 生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学生举例回答,教师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散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 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散步》,那里有南方初春的田野,有阳光下的金色菜花,有水波粼粼的鱼塘,还有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的情感涟漪……

  一、尊老爱幼形象美

  1.自由朗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⑴散步的地点是:田野。

  ⑵散步的季节是:初春。

  ⑶散步的人有: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⑷散步的过程发生了:分歧。(用原文的一个词来回答。)

  ⑸结果如何?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一起走小路。

  ⑹根据以上信息,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

  本文通过记叙祖孙三代在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表现了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2.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思考下面问题:

  ⑴散步的过程中出现了什么样的分歧?决定权在谁?分歧是如何解决的?

  明确: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况且母亲身体不好,本不愿出来。(文中第2段交代了母亲的身体情况,为下文埋下伏笔。注意“熬”字。)儿子要走小路,因为小路有意思。决定权在我。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改变了主意,她走不过去的地方,让我背着她。

  3.跳读课文,说说你最喜欢文中哪个人物,为什么?用“我喜欢 ,因为他(她)是一个_____的人,如:________。”的句式说话。

  总结归纳:我:孝顺、诚恳。

  我的母亲:慈爱顺从,爱护小辈。

  我的妻子:温柔贤惠。

  我的儿子:天真活泼,聪明伶俐。

  二、诗情画意情境美

  1. 散步是多么平凡的生活小事,而作者却抓住了瞬间的美丽,感受到特有的温馨和 美好。你有发现美的眼睛吗?找出文中你最欣赏、感触最深、含义深刻的词语、句子、段落。用“________一句很美,美在________”说话,先小组内互相说,再全班交流。

  示例:“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一句。 美在:⑴突出身体不好的母亲度过这个冬天的艰难。⑵写出了“我”为母亲安然度过这个严冬而庆幸。⑶与前文“太迟太迟”与“总算来了”相照应。

  又如:“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这一句很美,美在:开门见山,刻画了简洁而富有诗意的镜头,美在句式有强调的意味,显得郑重其事。

  “这是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这一句很美,美在:描写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景象,暗示“生命”的活力。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的礼赞。

  又如:“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这两句美在:运用对称的句式写出了老人对子女的依赖如同子女幼小时对父母的依赖一样。这些句子将两个方面集中在一起,互相映衬,形式上有对称之美,内容上也富有情趣。

  又如“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一句很美,美在:“世界”这个词是大词小用,突出了中年人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大使命。

  2.“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句中加点词能否互换?请说出你的理由。

  明确:不能互换。“强壮”是从母亲看儿子的角度说,母亲年迈,我正值壮年。“高大”是从儿子看父亲的角度来说的,儿子还小,觉得父亲高大。

  3.《散步》是一篇美文,它不仅美在内涵,还美在句式的整齐、对称。比如: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像这样的句子还有很多,请从文中找出。

  学生自已找出句子读一读,感受文句的整齐美。例如:①有的浓,有的淡。②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③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④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三、小中见大主题美

  1.认真读课文,深入理解:“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这样写难道不罗嗦吗?)

  点拨:全句很有意味,不用“三代人散步”而用现在的写法,表现出了浓浓的亲情。

  “我”这个字摆的地方很重要,表现出“我”的一种责任感。

  这个句子的句式很美,这样写很庄重,表现出“散步”在“我”心中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2. 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

  (点拨:假如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走小路,母亲会怎样想? 如果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母亲走大路,妻子和儿子会怎样想?)

  明确:家庭中,上有老,下有小,“我”作为一个中年人,处于一个中间的位置。“我”感到了身为中年人的责任的重大。

  3. 说说你对“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的理解。

  教师点拨:从字面上看,这是形容他们走得很小心,走的是小路,唯恐哪一步有闪失,特别是母亲,是经不起摔的,非稳当不可。这个形象有象征意义,中年人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结束语:

  当我们呱呱坠地,是父母付出自己的青春年华,把幼小的生命喂养成人。当我们渐渐成长,是父母站成一座高山,为我们挡风遮雨。羊羔用跪乳来感恩亲情,乌鸦用反哺来回馈亲情,孟郊用“三春晖”来赞美亲情。让我们回家为父母捶捶背、洗洗脚、揉揉肩、陪父母散散步……让我们将点点滴滴的爱稀释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做一个有孝心的人。

【《散步》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散步》教学设计08-17

《散步》教学设计(15篇)09-25

《散步》教学设计15篇05-22

《散步》教学设计(精选15篇)06-24

《散步》教学设计精选15篇07-24

《散步》教学反思10-06

七年级上册语文《散步》教学设计范文05-31

春风带我去散步教学反思01-10

《散步》教案10-08

散步说课稿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