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晏子使楚》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1
【教材内容】
《晏子使楚》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级语文第十册第三单元第十一课(需2课时)。
【教材分析】
《晏子使楚》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出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课文人物对话比较多,以人物对话来塑造形象,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突出特点。
【学情分析】
本课故事性很强,应鼓励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的方法来学习。结合学生的自学情况,就课后2、3两个思考题组织学生交流讨论,解决学生阅读中发现的有价值的问题。
【教学目标】
1、训练理解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2、了解晏子出使楚国,以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挫败楚国的三次侮辱,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理念】
让学生从生动的故事中,体会晏子高超的语言艺术,感受晏子语言中透出的大义凛然和爱国精神,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特点,了解作者通过人物对话来刻画人物特点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审题训练明起因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十一课──晏子使楚。(齐读课题)请同学们打开课文,快速找出最能解释课题的一句话(齐王派大夫晏子出使到楚国去。)
练说什么是“晏子使楚”?
2、什么叫出使?
(代表一个国家去外国执行外交任务)那么这次晏子出使就代表着──(生答:齐国)
3、请同学们边读第二自然段完成练习。
幻灯投影练习题:
因为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所以( )。
如果楚王侮辱了晏子,就不仅( ),而且( )。
如果晏子挫败了楚王,就不仅( ),而且( )。
4、交流:
⑴ 因为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所以(想趁机侮辱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
板书:
想显显威风
⑵ 如果楚王侮辱了晏子,就不仅(是显了楚国的威风),而且(侮辱了齐国)。
⑶ 如果晏子挫败了楚王,就不仅(灭了楚国的威风),而且(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二、训练理解句子含义知进过
1、一个要侮辱晏子显显威风,一个要挫败楚王,维护自己和齐国的尊严。
板书:
侮辱、挫败
两人之间展开了针锋相对的较量,课文哪些自然段就是写他们较量的经过?共有几个小故事?
2、请同学们快速默读3~5自燃段,用找出晏子是怎样挫败楚王三次侮辱,维护齐国尊严三个重点句。
3、交流:
用幻灯出示三个重点句:
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我要是访问“狗国”,当然在得钻狗洞。
放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放问下等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来了。
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起强盗来,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4、明确学习任务:
这节课我们就通过练习理解这三句话中含着的意思,来读懂这篇课文。
理解句子含义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我们知道理解句子含义先要从字面上想句子贩意思,再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含着的意思。
第二课时
1、下面我们先来理解第一名话的含义:
⑴ 齐读句子
⑵ 晏子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楚王关了城门,叫他钻洞)。
楚王为什么这么做?要侮辱晏子身材矮小。
板书:
身材矮小
那晏子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你怎么理解?
⑶ 请同学们完成课后习题二⑴,看看你的答案和老师板书的是否差不多。
板书:
是个狗国
⑷ 晏子真了不起,以牙还牙,胜了楚王,谁能把晏子这话读一读。
有感情地练读晏子所说的话。
⑸ 师引读,生读晏子的话。(师故意漏读“只好”二字)
⑹ 讨论:
为什么“只好”二字不能漏?请在“只好吩咐”下这样小黑点,我们等会还要学习。
2、理解第二句话的含义:
⑴ 请同学们按刚才联系上下文理解第一句话含义的方法:
① 晏子为什么说这话?
② 楚王这么说是侮辱晏子什么?
③ 晏子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⑵ 理解第二句话的含义:
要求学生谁想好了,就把含义写到黑板上。
⑶ 评议:
句子含义谁理解得好?请含义理解最好的`同学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生: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
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不中用:
上等国──上等人。
下等国──下等人是下等国。
最不中用──最下等国。
⑷ 好,我们就选这位同学的意见,请最好的那位同学板书,其他同学完成课后练习题二⑵。
生板书:
不中用,是下等国。
⑸ 晏子真是好口才,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又一次挫败了楚王,请大家练读第4自然段,等会请你把自己认为读得最好的句子读给大家听。(练读──评议)
⑹ 分角色朗读。
⑺ 请在“楚王只好陪着笑”下面加上小黑点,楚王是不想笑也得笑,笑得多么勉强,多么,多么无可奈何!真是偷鸡不成反蚀把米,但楚王不肯善罢甘休,一计不成是又生又一计,第三次较量又开始了。
3、理解第三句话的含义:
⑴ 请同学们按上面的学习方法再理解晏子说的第三句话的含义。
⑵ 含义想好了,请自由地到黑板上来写写。
⑶ 评评谁的含义写得正确,(请写得正确的同学说理由)
若生第三句理解有困难,则辅助练习:
柑桔在淮南( ),在淮北( ),原因是( )。
齐国人在齐国( ),在楚国( ),原因是( )。
⑷ 谁能上来正式板书句子含义?请同学们完成课后习题二⑶。
⑸ 这一回晏子又胜了,真是主人主人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我们一起来读第5自然段(师适时点评。)
⑹ 这次楚王不再是陪着笑,而是只好──“赔不是了”,什么是赔不是?(生在“只好赔不是”下加上小黑点)
4、结果练习晓结果:
⑴ 从刚才我们加小黑点三处地方读懂了什么?
(楚王对晏子越来越尊重和佩服。)
⑵ 课文怎么写的?
板书:
不敢不尊重
⑶ 是啊,楚王是完全被晏子征服了,而且是心服口服,那晏子是凭什么征服这个老谋深算的楚王的?(过人智慧)
仅仅凭过人的智慧?(爱国心)
⑷ 练习:
晏子以自己( )和( ),挫败了楚王的三次侮辱,不但( ),而且( )。
⑸ 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很好,既锻炼了我们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也读懂了课文,见识了一位才智过人,热爱祖国的人才──晏子。
真可谓:晏子使楚,不辱使命,勇挫楚王,捍卫尊严。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2
【学习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学习生字“晏”,理解“出使、侮辱、强盛”等词语。
2、结合人物个性化的语言,理解人物形象。
3、结合课文内容,学习晏子机智勇敢、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重难点】
1、结合课文内容,学习晏子机智勇敢、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2、结合人物个性化的语言,理解人物形象。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语:
大家都知道这样一个故事:一次,德国大诗人歌德和一位尖刻的批评家狭路相逢,两人面对面站着,批评家说:“我从来不给傻子让路。”歌德赶紧让到一边,微笑着说:“我恰好相反。”可见巧妙的语言能让人转败为胜,由被动走向主动。今天我们来学习《晏子使楚》。
这篇课文,请大家仔细品味晏子过人的智慧、犀利的语言。
2、学生介绍自己所了解的晏子,并讲述有关他的故事。教师视学生介绍情况,作适当补充。
二、朗读课文,培养语感能力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做到读准字音,特别是对话部分要读出节奏。
2、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要求读出人物的语气。
三、理解大意,培养自读能力
1、学生独立学习,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不懂的地方做记号。)
2、教师巡视,作好个别辅导。
3、学生合作学习,先四人小组质疑、释疑,然后全班交流。
4、教师出示投影,帮助学生突破、积累重点词句。
四、复述课文,加深理解
1、教师提出复述要求(鼓励创造性复述)。
2、学生自由复述。
3、小组推荐交流,小组互评。
五、课后学习
1、识记文中字的读音和释义。
2、把文中的故事讲给家长听。
第二课时
一、学生朗读,再次感知课文内容
老师:同学们,想知道老师问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吗?
孩子们:想。
老师:老师的第一个问题是──你们读了这篇课文,心里觉得痛快不痛快?
大多数孩子:痛快。
老师:跟老师讲讲为什么痛快好吗?
孩子们:……
老师:想知道老师问的第二个问题是什么吗?你们读了这篇课文,心里觉得佩服不佩服?
孩子们:……
老师:跟老师讲讲为什么佩服好吗?
孩子们:……
老师:准备好了回答老师的'第三个问题了吗?第三个问题是你们读了这篇课文,心里觉得气愤不气愤?
孩子们:……
老师:why?
孩子们:……
老师:老师的第四个问题是,读了课文后你们还有哪些地方觉得奇怪的?──—
(实际上就是还有什么地方不懂?)
孩子们:……
二、合作学习,探究理解
1、教师设疑导学投影下列思考、讨论题:
⑴晏子在楚国严辞反击楚王的目的是什么?
(设计该题的目的是:让学生领会晏子维护祖国尊严的爱国情怀。)
⑵如果你是晏子,当时你会用什么话来回答楚王?比较一下,你的回答和晏子的回答,哪一种好?为什么?
(设计该题的目的是:体会晏子思维的敏捷,回答的巧妙,并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⑶晏子是个什么样的人?你喜欢吗?说说理由。
(设计该题的目的是:让学生结合文中人物个性化的语言,理解人物形象。)
2、学生思考,四人小组讨论。
3、教师组织交流归纳。
三、语文活动──“晏子模仿秀”
1、学生上台分角色表演。
2、师生点评(以鼓励为主)。
四、课后学习
1、背诵课文。
2、收集晏子的其他故事或其他古代外交家机智善辩的故事,讲给同学、老师、家长听。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会写“侮、辱”等生字,会认“敝、柑”等生字,能正确读写“侮辱、安居乐业”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第一回合,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的精神。从人物对话中体会人物特点。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1、同学们,在今天上课之前,老师想先和大家来分享一个故事。
(出示故事)
2、从这个故事里,你看懂了什么?
3、再来看一个,哎,你看这个人又是怎么反驳的?
二、揭题导入
1、看来,这语言可是一门大学问,要看你会不会说。其实这样会说话的人啊不只这两位,早在咱们古代的中国就有一位。他就是晏子(出示晏子二字)
2、关于晏子,你了解什么?
3、他明明叫晏婴,为什么又叫他晏子呢?
4、(子是对古代男子的尊称),像这样的称呼你还能找出几个来吗?
5、看来这晏子可是个不简单的人,今天我们就要来看一看(读课题:晏子使楚)
6、读了这个课题,你知道了什么?
7、哎,你帮我们解释了一个字的意思,使的意思是(出使)
8、那么,在晏子出使楚国时,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打开书本。
三、初读,交流课文主要内容
1、现在老师请同学来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边读边想一想课文主要内容。
2、请生分段读课文。随时纠正字音(侮、乘机、规矩、枳、敝、大夫)
3、出示词语:带读,齐读
重点书写:辱、侮
4、这是一篇写事情的课文,我们在概括这种课文的主要内容时,要注意抓住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谁来试试。
5、预设:这个经过有点啰嗦,谁来简洁一点。
说得很好,但是漏了……
四、研读第一回合,感受晏子的机智
1、楚王和晏子一共进行了三个回合的交锋,那具体战况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先来看第一回合。
2、自由读课文1至3自然段,分别划出描写楚王和晏子的话,想一想,你从中读明白了什么?
3、随机交流
有一回,齐王派大夫晏子去访问楚国……显显楚国的威风。
1)、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仗着”、“国势强盛”
“显显”、“威风”------楚王早做好了准备
“乘机”、“侮辱”
2)、在我们的故事里,这里的楚王可是刚上场,怎么样?留给你什么印象?
3)、现在你就是楚王,谁来傲慢地读一读。
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让晏子从这个洞进去。
1)、哎,你又在这里发现了什么?
“知道”、“从这个洞进去”------楚王做好了侮辱晏子的准备,晏子刚到楚王,下马威
2)、现在晏子面临一个选择,要么钻,要么不钻。如果钻进行会怎么样?不钻进去呢?
3)、搞得不好就会让楚王抓住把柄了,那可就不好了。那么晏子是怎么处理的?
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1)、你从他的这个回答里听出了什么?
“是狗洞,不是城门”------楚国是狗国
“访狗国”、“钻狗洞”那么楚王就是?
2)、其实晏子的意思很明白,如果我今天从这个洞里进去,那么你们楚国就是?你楚王就是?
3)、你要是楚王,你还敢不敢让他钻?
4)、再读读晏子的这番话,你还发现了什么?
“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怎样的国家?”------他为什么这样问?
为什么不直接说?
“看了看”-------为什么不是想了想,而是看了看?反映敏捷、聪明、将计就计
5)、假如你现在的身份就是齐国的使臣晏子,你觉得你在说这番话的时候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说?自己先试试。
6)、朗读
7)、面对晏子的这个问题,楚王的反映如何?
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1)、你从这里又读明白了什么?
“只好”“大开”------楚王的无奈
2)、你觉得在这第一回合里楚王怎么样?
3)、前面我们看到的楚王是怎么样的?现在呢?
4、小结:同学们,在这第一回合里,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晏子?
可是啊,楚王的刁难并没有结束,那么下两个回合又是怎么样的呢?我们下节课来学习。
五、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本1、4、5.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标
1.透过本课学习,了解楚王是用什么办法三次侮辱晏子,晏子用什么办法反驳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2.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3.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主要的资料,排演课本剧。
二、教学重点
了解晏子出使楚国时,如何以自己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驳倒楚王,不辱使命,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三、课前准备
搜集图片和文字资料,了解时代背景,人物关系。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尊严
[图片]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末年,有一位出色的外交家,他以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维护了自己国家的尊严,他就是――板书:晏子。
2.生介绍搜集的有关晏子的资料和故事。
3.补充板书使楚。抽学生讲讲意思。
4.师:晏子出使楚国时发生了什么事呢,跟老师一齐走进课文了解一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练习读课文。[课件:读书要求]
①把字音读准,课文读通顺。②边读边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抽生接读课文,群众评议。
3.简短概括: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板书:侮辱
[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是有感情朗读的基础,在进行朗读指导前,安排了必须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练习读。]
(三)精读课文
1.问: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课文中几次写到他侮辱晏子?
2.师叙述:楚王是如何侮辱晏子的,晏子又是如何反驳的?请大家自己研究一下课文。[课件:自学要求]选取最感兴趣的一个故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并想想:在这个故事中,楚王是如何侮辱晏子的,晏子又是如何反驳的?
3.抽生汇报自学状况。板书:钻狗洞笑无才押齐盗
[课文由“进城门”、“见楚王”、“赴酒席”三个小故事组成。三个小故事的记叙方法基本一致,都是先写楚王想侮辱晏子,再是写晏子智斗楚王,最后写楚王只好认输。对于这样一篇故事性强的课文来说,该怎样处理教材呢?思考之余,教师摒弃了对课文资料的分析,淡化了情节教学,采用板块式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中让学生有选取的权力。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让学生挑一个自己喜欢的故事自学,了解楚王如何对晏子进行侮辱,晏子又是如何进行反驳的。对课文中人物的性格及语言有个大致的了解,为进一步的朗读训练做好铺垫。]
4.师小结:刚开始,楚王抓住晏子身材矮小的缺陷,让他钻洞进城,对晏子的人格进行侮辱;在晏子见到楚王时,楚王讽刺晏子无能,侮辱齐国没有人才;之后楚王借一个囚犯,把偷的罪名安在齐国人身上,侮辱齐国的分量一次比一次更重了。应对这些意想不到的侮辱,晏子一一反驳。
5.[课件]晏子的话
◎“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来了。”
◎“大王难道不明白吗?橘树种在淮南的,结的柑橘又大又甜。但是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楚国的水土使人容易做盗贼吧。”
①你觉得此时晏子的情绪怎样样?他是用什么语气说这些话的?
②试着模仿晏子的语气来读读晏子的话。在读中体会:晏子对楚王的反驳妙吗,妙在哪里?
6.抽生回答,朗读。板书:狗国最下等国强盗国
7.这真是“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师生接读,再次体会晏子语言的精妙。
[学生对历史性故事的文章一般还是比较有兴趣的,但往往也只注意精彩的故事情节,而忽略句子词语的.深刻解读,教师要循循善诱,让学生细细品读课文中的含义深刻的句子和精美的词语。因此,我抓住本课的教学重点,从学生的回答中提炼出晏子对楚王三次反驳时说的话,让学生揣摩人物的心理,模仿晏子的语气来读这三段话。透过自由练读,有感情展示读,师生接读等形式,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感悟晏子语言的精妙之处。当学生真正感受到晏子语言的妙处时,读起来必须是津津有味,越读越想读,甚至会拍手称快,拍案叫绝的。]
8.在晏子妙语连珠的反驳下,故事最后的结果怎样样?板书:尊重
9.学到那里,你觉得楚王是个什么样的人?晏子是个什么样的人?(生自由说)
(四)拓展,表演课本剧
1.师叙述:这三个故事主要由对话组成,大家想要演好,先得过台词这一关,根据人物的性格特点,有感情地读好他们之间的对话。
2.[课件:排演要求]选取故事中的一个人物,练习有感情地读他的话。
师叙述:你想扮演机智勇敢的晏子,傲慢自大的楚王,还是故事中的配角―士兵呢?赶快行动起来。
3.展示。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阵地,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就需要创设富有情趣的教学活动,一味枯燥的读背,学生肯定要丧失兴趣,他们喜欢新奇事物,喜欢展示自我。于是,在此基础上,我设计了排练表演。表演是孩子喜欢的节目,为了演好主角,他们就务必主动去读课文,揣摩人物的心理,模仿人物的语气。透过这一环节,学生又加深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五)布置作业
和小组内的同学排练课本剧《晏子使楚》。
[课后的作业,是对本堂课教学的延续,设计让学生和小组内的同学排演课本剧,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晏子透过逻辑推理,巧妙运用语言,使气势嚣张的楚王低头赔不是的高尚爱国情感和人格魅力。在动态的思维与活动中,提高对语言的感悟潜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潜力。]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字,认识“侮辱、规矩、笑嘻嘻、大臣、柑橘”等词语。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3、通过对课文的学习,理解晏子的智慧,知道他是怎样维护齐国尊严的。
4、通过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
教学重点:
1、了解楚王三次是怎样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样反驳的,理解句子中含着的意思,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2、理清文章叙述顺序,学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写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演示、视频短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良好的应变能力往往可以使你处在有利的位置上,今天老师带了两个问题想考考大家的口才和应变能力,你们敢接受挑战吗?(出示问题:1、德国大诗人海涅是犹太人,常常遭到无端攻击。有一次晚会上,一个旅行家对他说:“我发现了一个小岛,这个岛上竟然没有犹太人和驴子!”你知道海涅是怎么回答的吗?2、一天,德国大诗人歌德在公园散步,在一条狭窄的小路上遇到了一位反对他的批评家,这位傲慢的批评家说:“你知道吗?我这个人从来不给傻瓜让路。”你知道歌德是怎么反驳的吗?)
师:海涅和歌德都很巧妙地回答了对方所提出的刁难,在我国的春秋战国时代,也有一位非常能言善辩的人,他是谁呢?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晏子使楚》这篇课文。(板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讲解课题:
①、晏子是春秋时齐国大夫,关于晏子,你知道多少呢?
②、讲解“使”、“楚”,简介当时的历史背景。
③齐读课题,你从课题中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想了解的?
2、师:同学们的求知欲还真强,接下来就请你们以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在文中找找你想要了解的资料,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在读课文的时候要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你认为容易读错的地方多读几遍。
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3、检查预习情况,进行生字教学:
师:同学们读得都很认真,老师要检验一下同学们生字词是不是都掌握了?
①、(出示生字词)谁愿意当小老师领着同学们把这些词语读准确?
②、理解词语意思;
③、交流易错字(生说,师补充)
4、师:这些生字词同学们都掌握得很不错,看来大家课前的预习工作都做得很充分!接下来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生:读课文;自由发言。(相机板书)
5、师: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来写,你知道课文的哪一部分是讲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吗?
生:(回答问题,师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概括起因、经过、结果)
三、细读课文,思考领悟。
师:正如同学们说的那样,晏子凭借自己的机智赢得了楚王的尊重。课文是怎样写晏子使楚的呢,我们现在一起来学习课文。
1、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
①指名读一、二自然段
②、区别“大(dà)夫”与“大(dài)夫”(前者指古代官职的名称,后者指医生。)
③、一、二自然段讲的是事情的起因,具体交代了什么?(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春秋末期、楚国境内、楚王和晏子)
2、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齐国派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仗着国势强盛,想趁机侮辱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晏子又是怎样反驳的呢?课文的3—5自然段向我们详细讲述了晏子三次智斗楚王的故事,我们先来学习第一个故事。
①、同桌之间(一个扮演晏子一个读旁白)互读课文第3自然段,思考并交流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在文中画出晏子应对的语句。
②、指名回答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是怎么应对的?
③、出示晏子的话,指名读;晏子的这句话有什么隐藏的含义吗?谁找出来了?
④、师:也就是说晏子钻狗洞的前提是——楚王承认楚国是狗国,楚王是狗王。晏子的意思是说,你们这儿分明是个狗洞,我访问狗国才钻狗洞,我要是从这里进去,你们楚国就是个狗国。可是,晏子为什么不这样说呢?
生:晏子是齐国的使者,表面上还要尊重楚国;晏子不能刚到楚国就激怒楚王,那就进不了楚国了……
师:晏子与楚王第一回合的较量结果是怎样的呢?你们觉得晏子的口才怎样?有谁想来读读这段话?
3、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觉得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师:《晏子使楚》这篇课文讲述了晏子在出使楚国的过程中,晏子三次智斗楚王的故事,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个故事,谁来回忆一下还没见面时,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晏子又是怎么应对的?
二、细读课文,思考领悟。
1、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堂堂的一国之君楚王还没有和晏子见面,就已经败下阵来,又岂能善罢甘休呢?
①、晏子见了楚王,楚王又想了什么办法来侮辱他?
②、从“楚王见到了晏子,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从这句话中你听出了什么?
③、这里的“人”指的是?(指的是能人/人才/仪表堂堂的人)
你能模仿楚王当时的语气读一读这句话吗?(读出不屑的语气)
④、楚王侮辱齐国没人才,晏子是怎样回答的? 齐读这几句话,指名回答你读懂了什么?
⑤、你能用三个成语来概括一下形容人多的几个句子吗?
晏子夸耀齐国的都城人口众多,巧妙地转换了概念,把楚王说的“能人,人才”换成了普通老百姓,借机赞扬了齐国。
⑥、出示晏子的话:“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说谎吧,怕犯了欺君之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指名回答晏子为什么要先说这句话。(这样其实是设了个陷阱,为下面间接贬低楚国做铺垫。这样楚王就没理由治晏子的不敬之罪了。)
⑦、那他又是怎样解释齐国派自己出使楚国的原因的呢?晏子的言外之意是要说什么?
⑧、面对晏子的应对,楚王只好怎么样啊?
不愧是出色的外交家啊,一张巧嘴就维护了国家的尊严,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一起欣赏、体会一下晏子的聪明才智。(一、二组读楚王,三、四组读晏子)
2、学习第五自然段
过渡:课文讲了晏子三次智斗楚王,第三斗是怎么样的呢?请你们快速阅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在宴席上楚王是怎样取笑晏子?晏子又是怎样取笑楚王的?(指名回答)
①、指名回答上述两个问题;
②、晏子举了“南橘北枳”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这里的两个“水土”意思一样吗?
③、这里,晏子用打比方的方法,含蓄地指出了楚国的社会风气不好,他的机智真是令人佩服啊!让我们来演绎一下他的精彩辩言吧。(分角色朗读该段)
3、小结三个故事,填写表格;
4、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在晏子三次灵活的、机智的反驳下,最终的结果怎么样?
①、出示该段,生齐读;
②、“不敢不尊重”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换种说法可以怎么说?
③、与陈述句进行对比,理解双重否定句加强语气的作用。
三、观看影片(5分钟左右),总结全文。
1、师:晏子不辱使命,成功出使楚国,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当时的精彩画面。(播放影片);
2、生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说说晏子获胜的法宝是什么?
(①、才智过人,有善辩的口才;②、他爱国,所以促使他一次又一次维护了祖国的尊严;③、正义在晏子一方,邪不压正)
师:你们说得都很好,晏子的确才智超群,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称他为晏子的原因了吧!
3、师:晏子成功使楚,齐王决定重赏他,于是需要拟一份诏书,对晏子作一个全面、客观地评价,你能帮助齐王完成这一工作吗?(聪明才智/维护齐国尊严/出色的外交家/能言善辩/机智灵活/沉着冷静……)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6
【教材简析】
晏子,名婴,字仲平,春秋时齐国大夫。本文讲的是这位貌不惊人但才华出众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出访楚国的故事,表现他维护自己人格更维护齐国尊严的卓越外交才能。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通过指导阅读让孩子们体会读书中理清文章条理进而理解文章内蕴的一些基本方法。
【阅读准备】
孩子们汇报课外查找资料弄清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和对故事中历史人物的了解。
教师资料准备:“春秋”,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因鲁国的编年史《春秋》而得名。这个时代出现了各诸侯国争霸的局面,齐、宋、晋、秦、楚均为当时争霸的大国,称为“春秋五霸”。
当时齐国盛世已过,但大国雄风犹存,在诸侯国中仍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楚国经庄王的治理,国力日强,骄横日盛,仗此想借机侮辱晏子以显示楚国的威风。出使楚国的晏子处境极为艰难,但他不卑不亢,机智应对,化解危机,最后迫使楚王“赔不是”。
【阅读指导】
一、读:理
理清课文主线:课文围绕中心着重描写了晏子“刚到楚国”、“见到楚王”、“酒席上”三个片段。
二、读:品
品析主要人物语言神态,在对比描写的赏析中认识了解人物的个性,使人物形象在学生心里“立起来”,领悟文学描写的一些方法。
点拨:作者运用大量巧妙的对话,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晏子的话,绵里藏针,以守为攻,策略灵活,具有“四两拨千斤”的.强大力量;楚王的话则表现了楚王先狂妄傲慢、后狼狈尴尬的情态。
三、读:悟
因势利导,让学生就自己体会最深的一点谈出自己的认识就可以了。
点拨:
1、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2、机敏智慧、自尊自信、处变不惊是取得成功的保证。
3、出色的语言表达才能可以交流思想与情感甚至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是我们应该学习和具备的重要才能……
【板书设计】
楚王侮辱晏子、晏子机智反击
(显示楚国威风) (维护齐国尊严)
开狗洞、狗国
齐无人、想取笑 下等国、反让取笑
齐人盗、水土不同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7
一、教学目的
1.了解故事内容,理解晏子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聪明才智和维护齐国尊严的品质。
2.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3.学会生字新词。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二、教学重点
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复述课文,并试演课本剧。
三、教学难点
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四、学生情况分析
应先找到可以想像的地方,然后加以复述,否则难点较大。
五、教具 投影片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谁能告诉大家,你对这篇课文都有哪些了解呢?
(题目、出处、时代背景、人物介绍、课文讲了三件事等)
2.质疑: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二)整体感知,在自学中理解人物特点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思考:晏子是怎样的一个人?从课文的三件事中选出你认为最有意思的一件事。
认真默读自己选中的故事,仔细体会晏子是怎样的一个人,你是从哪些语句或词语中体会出来的,画出来,并进行批注。
(三)根据个人选择的情况进行分组,小组合作学习,通过交流、朗读、表演、复述进一步理解人物特点
先读一遍文(只读选中的小节)
逐个谈自己的体会(重点围绕晏子是怎样的一个人),同学补充,补画重点句和词语。
选择小组汇报的形式并进行练习
提示:汇报形式有朗诵、复述、表演课本剧等。
(四)全班交流,进行汇报
教师要及时点评,指导学生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人物特点。
以鼓励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行朗读、复述、课本剧的表演。
第一件事:
楚王吩咐手下人让晏子从城门旁边新开的洞进城。
1.这件事说明晏子沉着冷静、随机应变、以国家利益为重。
2.重点句:出示投影片“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我要是访问狗国……什么样的`国家。”
第二件事:
晏子见了楚王,楚王以貌取人,讽刺晏子无能,藐视齐国无人。
1.说明晏子博学多才、智勇双全(多才多艺、足智多谋、满腹经纶、据理力争……)
2.重点句:出示投影片“敝国有个规矩……这儿来了。”
第三件事:
在楚王款待晏子的酒席上,楚王故意让人押着一个囚犯从堂下过,借以说明楚国人没出息,干偷盗的事,从而侮辱晏子,侮辱齐国。
1.说明晏子能言善辩(满腹经纶、才智过人、唇枪舌剑)
2.重点句:出示投影片“大王怎么不知道……水土不同吧。”
(五)复述练习
这篇文章写得短小精悍,精彩的文章往往用传神的几笔,就能把人物形象清晰地勾勒出来。其实在字里行间还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想像的空间。我们可以插上想像的翅膀,把故事讲得再生动细致些。
1.出示图片,你认为可以在哪里展开想像?(书上没有描述的情节或细节,人物的心理活动,等等)
2.小组为单位,选三个故事中的一个,找出可以扩展的地方,用笔划上添加符号。
3.创造性复述。
(六)补充小故事见资料(选自《东周列国志》)并简单介绍几本书《春秋故事》《东周列国志》《上下五千年》
七、板书设计
晏子使楚
钻狗洞 访狗国 机智过人
没人才 下等国 维护国家的尊严
没出息 风气差 能言善辩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8
【教学设计说明】
晏子,春秋时代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当过齐国宰相。课文记叙了晏子出使楚国时,智斗楚王,维护齐国尊严的三个小故事。课文就是由“进城门”、“见楚王”、“赴酒席”三个小故事组成。三个小故事的记叙方法基本一致,都是先写楚王想侮辱晏子,再是写晏子智斗楚王,最后写楚王只好认输。课文中晏子是怎样智斗楚王的,为什么晏子的话会驳得楚王无言以对?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
【教学主要步骤】
一、揭示课题
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时代,出现过许多政治家、思想家,晏子就是其中的一个。晏子是春秋时代齐国人,当过齐国的宰相。晏子善于言辞,机智果敢,是当时著名的外交家。这篇课文就是写晏子的故事。
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说说课题中的“使”作什么解释?并且说出课题的意思。
(“使”是出使的意思,课题的意思是“晏子作为齐国的使者出使楚国。”)
二、读课文,自学字词
要求读准生字字音,理解字词。
1、读准字音:
淄、敝、枳、淮。
2、指导书写:
淄敝(笔顺)辱臣(笔顺)
3、理解词语:
大夫欺君之罪侮辱敝国、安居乐业得意洋洋囚犯。
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1、课文写了晏子的几个故事?从哪里到哪里是写这几个故事的,给课文分段。
2、读课文中的三个小故事,用晏子说的.话概括每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四、阅读理解第一个故事
1、默读思考:
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
2、晏子说“楚国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这句话的言下之意是什么?
理解晏子的推理方法:
访问狗国得钻狗洞,楚国开的是狗洞,所以______。
3、楚王听到传话,为什么只好吩咐打开城门,楚王当时是怎样想的?
(如果让晏子从狗洞进来,那么楚国就成了狗国,楚王也成了狗国之王了。所以他只好吩咐打开城门。)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个小故事。
五、阅读理解第2、3两个故事
1、默读思考:
这两个故事中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是怎样回击楚王的,结果怎样?
结合填空理解晏子话的含义:
⑴ 上等人访问上等国家,下等人访问下等国家,我最不中用,所以派我来访问楚国,因为楚国是_____。
⑵ 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到了楚国却做起了强盗,因为_____。这句话中的“水土不同”是指______。
2、有感情地朗读两个小故事。
六、总结课文,巩固练习
1、朗读全文:
读后讨论:晏子是个怎样的人?
(机智果敢,善于言辞,热爱自己的国家。)
2、复述故事:
每人选择一个小故事,准备后复述。
3、按要求摘录课文中的词语:
⑴ 写动作的:_________
⑵ 写神态的:_________
⑶ 写外貌的:_________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9
[教材分析]
《晏子使楚》是一篇历史故事,离现在已有2500多年了,但文章中的思辩之美仍能给我们以亲切自然的感觉。本文主要写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婴出使楚国,楚王为了显示楚国威风,三次企图侮辱、取笑晏子,而晏子以自己的聪明机智,巧妙地使楚王陷于被动、尴尬的境地。从此,楚王再也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晏子的语言有着严密的逻辑关系,幽默而尖锐,值得细细品味。课文的重点是楚王怎样侮辱晏子,晏子又是如何对待的。难点是理解晏子反驳的话。
[学生分析]
《晏子使楚》的故事发生在春秋末年,距现在两千多年,离学生较远。让学生课前搜集春秋战国时期的形势、故事的时代背景、有关晏子的简介以及关于“出使”、古人称谓等方面的资料,有助于学生走进文本。另一方面,晏子的语言极富逻辑性,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
[设计理念]
本设计以“晏子是怎样的一个人”为主线,从“晏子的言行”和“楚王的态度”两条线来体会,用抓重点语句谈理解、分角色朗读和课本剧表演等多种交流形式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教师从教材的要求和学生的`需要出发,充分估计学情,随时调整设计,体现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资料的搜集与运用,既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又拓展和延伸文本,达到立体感悟的目的。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及10个新词。
2、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确定进一步学习的方案。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距现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群雄争霸的春秋战国时代。其中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而齐国的强大离不开一个人,他就是晏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介绍晏子故事的文章。(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共同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
zǐ fa ju bú shi
订正字音:晏 子 打 发 规 矩 赔 不 是
2、在预习生字、新词时,你有什么提醒大家的?
撒谎(别多写一点) 规矩(最后一笔是┖)
3、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春秋战国时期的形势、故事的时代背景、有关晏子的简介以及关于出使和古人称谓等方面的资料。)
三、再读课文,初步感知: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记录: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充分自读后小组内交流。(简单的问题互相帮助,共同解决,不懂的问题存下来。)
3、集体交流:
(1)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2)提出不懂的问题:
估计学生可能提出如下问题:
①为什么“楚王只好吩咐打开城门”? 为什么“楚王只好陪着笑”?为什么“楚王只好赔不是”?
②晏子为什么要“装着很为难的样子”?
③两个“水土不同”的意思相同吗?
④楚王为什么再也“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
四、师生共议明确学习方向,拟定学习方案。
1、尝试拟定学习方案。(结合课文的重点,围绕你要研究或想解决的问题,拟定学习方案。)
2、师生共同修改、整理:
学习提示:
楚王仗着自己的国势强盛,三次企图侮辱晏子,结果却是不敢不尊重晏子。晏子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请你根据下面的提示,选择其中的一种或几种方法自学:
1、抓住晏子的语言、动作、神态来体会;
2、抓住楚王的态度变化及其原因来思考;
3、任选课文中的一个小故事展开想像,还可以合作排演课本剧。
五、按照所选或自拟的学习提示自学。(时间根据学生需要灵活掌握)
六、作业:
必做:1、抄写词语、生字,难写的多写几遍。
2、练习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选做:阅读林汉达主编的中国历史故事丛书中的《春秋故事》。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重点理解“最不中用”、“水土不同”的含义。
2、技能目标:
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感悟晏子成功反驳楚王的辩论技巧和思维方式。
3、情感目标:
体会晏子维护国家尊严的思想品质,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教学关键】
读出晏子反驳楚王的几句话,理解句子间严密的逻辑关系,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
【教学过程】
一、导人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三段,知道了齐、楚两国都是大国,晏子出使楚国,楚王想仗着自己国势强盛,趁机侮辱晏子,结果楚王不敢不尊晏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自学要求:用你喜欢的方法研读课文第二段,你认为重点的句子划一划,想一想晏子与楚王的几次交锋?)
师:晏子与楚王的几次交锋?
生:晏子与楚王的三次交锋?
师:你懂了哪一句,请说一说:
一次交锋:
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5尺来高的洞。晏子来到楚国,楚王叫人把城门关了,让晏子从这个洞钻进去。
(理解:“古代5尺来高”相当现在的的4尺不到(准备一根4尺长的绳子,让学生加深了解长度。)
师: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
生:身材矮小。
师:晏子怎么回答的?
生:“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我要是访问‘狗国’,当然得钻狗洞。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出示课件)
访问正常的国家开城门,访问狗国钻狗洞,楚国让我钻狗洞。
推理:所以楚国是(狗国)。
师:楚王是不是不侮辱晏子了呢?
生:不!又继续侮辱晏子。
师:请找一找有关句子。
二次交锋:
生:楚王对他瞅了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
理解:“瞅了一眼”、“冷笑一声”。
生:从神态看,楚王对冷笑一声十分轻蔑。
生:“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都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大伙儿都甩一把汗,就像下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擦肩,脚碰脚。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师:谁能在第二句中概括三个成语:
生1:举(袖)成(云)
生2:挥(汗)如(雨)
生3:摩(肩)接(踵)
生4:这些句子都说明人多。
“既然有那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
“访问上等的国家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来了。”
上等人访问上等国家,下等人访问下等国家,我是最下等人,访问楚国。
推理:所以楚国是(下等国家)。
师:到这里,楚王认输了没有?
生:没有。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
三次交锋:
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情?”
师:“笑嘻嘻”是真的发誓内心的笑吗?
生:不是的。
生:“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这种柑橘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起强盗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板书:类比推理:
生于淮南──橘生长于齐──安居乐业
橘水土不同人(不盗)
生于淮北──枳一到楚国──强盗
(生活环境不同,导致本质的改变)
图(讲的内容同上)
齐:淮南自然条件好,产柑桔。淮北自然条件差,产枳桔,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在楚国当强盗,推理:所以楚国是(环境不好,社会风气差。)
二、分角色读第二段
男:扮演楚王;女:扮演晏子;师:扮演武士。
连环画复述这三次交锋。
转换角度: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应该懂得: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讲三个事故事说明智慧。
故事一:
一天,德国大诗人歌德在公园散步,在一条狭窄的小路上遇到了一位反对他的.批评家,这位傲慢的批评家说:“你知道吗?我这个人从来不给傻瓜让路。”歌德却说:“而我恰恰相反。”说完闪身让批评家过去。
故事二:
德国大诗人海涅是犹太人,常常遭到无端攻击。有一次晚会上,一个旅行家对他说:“我发现了一个小岛,这个岛上竟然没有犹太人和驴子!”
海涅不动声色地说:“看来,只有你我一起去那个岛上,才会弥补这个缺陷!”
故事三:
俄国著名寓言作家克雷洛夫长得很胖,又爱穿黑衣服。一次,一位贵族看到他在散步,便冲着他大叫:“你看,来了一朵乌云!”
“怪不得蛤蟆开始叫了!”克雷洛夫看着雍肿的贵族答道。
三、深入探讨
1、晏子对楚王回击的目的是什么?
2、晏子是怎样一个人?
3、你觉得晏子的辩论有无漏洞?如果是你,会怎样应对楚王?
四、小结
这则历史故事深刻的讽刺了楚王的自作聪明,说明了侮辱别人的人到头来必然受辱与人,自讨没趣。
五、展示
师:齐王。
生:无晏婴政不清。
师:孔子。
生:古今少有贤人。
史学家司马迁:“不辱使命,雄辩四方”(外交活动)
假如晏婴还在世的话,我即使替他手拿鞭子做个仆人,也是我高兴和向往啊!
六、结束语
师:让我们一起记住这个充满智慧的名字──(生:)晏子!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晏子如何以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挫败楚王的侮辱,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2、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3、学习晏子的聪明才智和维护齐国的尊严的凛然气节。
教学重点:抓住晏子三斗楚王时据理力争的言行,理解晏子出使楚国时表现的聪明才智,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凛然气节。
教学难点: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刚才我们彼此的问候。从你们的表情和状态,送给大家三个字:精、气、神。给老师了一个很大的鼓励,让我们在这堂课里互相地鼓励。同学们古人有句话叫做“外圆内方”,就是指规矩对自己多一点,强调自己真才实学,对自己严格要求,对外要尊重礼节。今天我们就要认识一位这样的人。看谁,同学们你们了解晏子吗?(学生回答)我们一起看一看。晏子的真名叫晏婴,在这里为什么称他为晏子呢?(学生猜测)
想:古时候,哪些人的称呼中有“子”?(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孔子、老子、孟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称呼呢?假如我也生活在那个时代,要注意我的性别,我可能也回对国家作出了贡献,他们怎么不叫我“钟子”啊?你发现什么?(生答)出示课件
小结:孔子、孟子等都是古代的大学问家,晏婴为什么也称“晏子”呢?他肯定也有与众不同的地方。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写晏子出使楚国的故事。(板书:使楚)
导言:《晏子使楚》的故事发生在20xx多年前的春秋时期。(课件)晏子受齐王的派遣只身出使楚国,为了能及时了解他出访的情况,同学们,想不想当一回齐国的小记者,随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怎样才算一个优秀的小记者呢?(耳聪、目明、嘴勤、手快)说的多好啊!快跟着晏子走吧!
二 、初读课文:
同学们,我们刚刚跟随晏子出使了楚国。现在谁愿意站起来重现当时情景。你来读。他读的很好,有个地方大夫,现在我们都读大夫,还有个地方侮辱。你接着读,自己评价一下,还行,给自己留余地,读的快证明他读的流利,在慢一点就更好了。继续,老师听出这段有几个成语:得意泱泱、面不改色、安居乐业,把他们画下来读读。
刚才同学们一读就把课文读的这么好,而且在读的过程中已经了解了课文内容。不信我们聊聊:晏子出使楚国那就叫使节,到别的国家去访问,理应受到尊重,但是这楚王第一次见到晏子就让晏子难堪。楚王不给晏子开城门,让晏子钻——(生答狗洞。)第二次用晏子矮说齐国——(生答没人了。)第三次(说齐国人人品不好。)楚王就这样一次一次的侮辱晏子,然而,最终结果是;从此以后,楚王再也不敢不尊重晏子了。这就是晏子使楚的最终结局了,再大声读一读这句话。把他画下来在读一遍。孩子们,“尊重“换个词可以说是?(生答)”不敢不“换个词,(生答)换个说法读一下。(生说)你读的字正腔圆。楚王只能尊重晏子了。尊重晏子的什么?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12
教材分析:
本文记叙了春秋时期晏子出使楚国,凭借自己的机智和辩才维护个人和国家的尊严,不辱使命的故事。课文透过三个小故事:进城门、见楚王、赴酒席,展示了晏子的一身正气和过人智慧,体现了晏子这位出色的政治家、外交家的机智灵活的论辩、反击技巧,和他处处以国家尊严为重的凛然气节。
全文以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为序,先交待了时代背景和事件的起因,中间叙述了晏子与楚王三个回合的斗智过程,最后以一句话交待出斗智的结果。
结构精巧,紧凑完整,故事情节有起有落,矛盾冲突合情合理,且高潮迭起,扣人心弦。既干净利落又风趣幽默,具有极强的故事性。
课文叙述语言简洁生动,透过对话展开情节,刻画人物。人物语言贴合人物身份,描述楚王与晏子的对话,双方辩词的锋芒,都表现得准确而生动,恰当地体现了人物的身份特征。文中楚王的话不多,多为设问口气,但从“楚王见到了晏子,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这句话中的“冷笑一声”和设问句“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就能体会出楚王的目空一切、傲慢无礼的神情。还有从“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这句话中的“打发”一词,能够看出楚王对晏子的`不尊重,又一次让人体会到楚王的傲慢无礼。在安排酒席招待晏子时,当楚王得知堂下的囚犯是齐国人时,他又借故侮辱齐国: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样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情?”再一次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目空一切、傲慢无礼的楚王形象。而全文重点抓住晏子对待楚王时动作、神态的描述,如:严肃、拱了拱手、故意笑了笑、面不改色这些词语和语言的描述,如:“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钻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等语句,也让我们体会到了晏子的冷静、机智、灵活和能言善辩。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就应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资料。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要到达上面的要求,教师就务必让学生充分地自己读书,读出声,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读出神,读的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
本课我准备透过小声自由朗读全文,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默读全文,画出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怎样侮辱晏子?和晏子怎样反驳的相关语句,让学生深入探究课文;分主角朗读楚王与晏子的三次对话,帮忙学生准确体会楚王侮辱晏子时蛮横霸气、盛气凌人的神情,领略到晏子反驳时表现出的沉着、睿智的论辩、反击技巧。从而降低学习难度,突破重难点。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并且正确书写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创造性地复述课文,表演课本剧。
3、了解故事资料,理解晏子反驳的话,体会他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沉着睿智、机智灵活,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凛然气节。
4、初步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认识简单的推理。
5、激发学生为维护国家尊严而挺身而出,据理力争的爱国情感和懂得尊重他人的道理。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资料,理解晏子反驳的话,体会他的沉着睿智、机智灵活,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凛然气节。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认识简单的推理。
教学设计:
一、简介背景,揭题。
距今二千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群雄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其中齐国和楚国是大国,而齐国的强大离不开一个人,此人虽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辩,口才极好,被派到其它国家执行外交任务,帮忙齐国解决了许多外交上的争端,他就是晏子。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向大家介绍一下晏子。揭示课题,理解“使”、“楚”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教师提出初读要求:
1)根据拼音,读准生字词的读音。
2)根据课文资料,想想课文讲了几件事,都是什么事?
3)将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交流以上问题。
1)学生提出自己拿不准的字音,全班交流。
2)课文讲了三件事,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每次都反驳了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学生交流,其他同学能够补充。)
3)提出不懂的词和句,师生一齐讨论交流。
三、深入探究课文,突破重难点。
1、默读课文,思考并勾画理解:
1)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
默读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可启发学生联系课文有关句子与背景,作深入地探讨。楚国国势强盛,有吞并各国的野心。侮辱晏子,就是侮辱齐国,显示国威,就是要吓倒齐国,使齐国臣服。
2)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
从第三、四、五自然段中画出晏子言行的句子,可引导学生把楚王三次对晏子的侮辱连起来,做比较、分析,梳理出楚王策略和情绪的变化。第一次,就晏子身材矮小发难,这是抓住晏子体形弱点进行侮辱,楚王心中很得意。第二次,楚王以貌取人,加大侮辱的程度,辱骂晏子无能,侮辱点由外而内,由晏子个人延伸到齐国,楚王心中已经恼怒。第三次,在前两次失败后为挽回面子所作的更重的辱骂,采取迂回战术,不再直接对晏子,而是虚拟捉盗贼事件侮辱齐国人的人品,楚王心中既得意又狂傲。
3)晏子是怎样反驳的?
晏子第一次对楚王侮辱的反驳:不是直白地表示不钻洞,而是用无漏可击的推理决定让对方服输。“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先肯定两点:一是“这是狗洞”,二是“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进而依两个肯定的决定让楚王去推理,使楚王不得不大开城门迎接晏子。第二、三次反驳可由学生独立地领悟。要鼓励学生有创意地理解,以发展思维的独创性。比如阅读晏子第二次反驳,可能有的学生会领悟到,晏子反驳不仅仅有力,而且很艺术。楚王说齐国没有人,是指没有人才。晏子以故意没听懂以及夸张和取笑的方法反驳楚王。当楚王更明确侮辱晏子和齐国时,晏子装作为难,提出撒谎和说实话的请求,然后用贬低自己为“最不中用”的人,鞭挞楚国为最下等国家。这中间有装傻、自贬、取笑、卖弄,在嘻笑之间一步一步地把楚王引到尴尬的地步。第三次反驳更为艺术,采取将计就计的办法,不揭露楚王的栽赃,而是以橘生淮南淮北结不同果实为例,说出一个结论:水土不同,结果不同。再用这个事实去评价盗贼这件事,这是守中有攻:楚国是生养盗贼的国家。
2、小组讨论交流,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待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3、全班交流。(指定一个小组回答,其他小组作补充。)
4、楚王听了晏子的话是怎样做的?为什么“只好”这样做?
楚王在才智过人的晏子面前弄巧成拙处于被动尴尬的境地,对晏子毫无办法,不敢不尊敬晏子了。
5、为什么楚王不敢不尊敬晏子了?
楚王领教了晏子的聪明才智,不敢再生侮辱、取笑宴子的念头了。
6、小结:楚王仗势欺人,想显示一下自己国家的威风,侮辱晏子,实质是侮辱与楚国平等的齐国,晏子每次都能因势利导,逼楚王于被动地位,维护了国家的尊严。
5、进一步理解晏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这种精神在这天有什么重要好处,给予我们每个人怎样的启迪。
6、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能够边讲课文,边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也能够学完三个小故事后,采用分主角朗读的方式,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表演《晏子使楚》的故事。
学生分组表演,教师引导学生评价,可从语言、神态、动作等几方面评价。
作业设计:
必做题:
1、生字组词
2、把晏子使楚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选做题:
小组合作表演课本剧。
实践创新作业:
收集晏子的故事。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使用关联词语说话,让自己的语言更加有条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晏子语言的艺术;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的思想品质;
4、感悟尊重来自自身实力、来自国家实力、来自对别人的尊重。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晏子语言的艺术
教学难点:
感悟尊重来自自身实力、来自国家实力、来自对别人的尊重。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隐含主题
师:老师想送你们一个礼物。送什么呢?就送你们四个字吧。(出示匾)指名读,齐读——规圆矩方
师:“矩”字和我们写的有什么不一样么?这个书法家写这个字肯定不是错字,他为什么要在这个字上加一点?
有一句古语,叫做“外圆内方”,外圆——规圆,内方——矩方。那就是说,“矩方”指的是规矩对自己多一点,对自己更加要严格要求,要强调自己的真才实学;对外要尊重礼节,所以堪称这个人做人能做到规圆矩方。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晏子使楚》。
二、回顾内容,找出中心句:
1:晏子作为使节出使楚国,按理,双方一定要做到讲规矩,做到互相尊重。晏子得到尊重了么?
2:能不能用最简练的语言说说在哪些事情上晏子没有得到尊重?
3:但是,不管怎样,最后的结果——(生: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4:把这句话画下来。这就是晏子使楚的最终结局了,再大声地读一读这句话。(生:齐读。)
5:那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的什么呢?一起说——(生:口才。)
三、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语言的巧妙
过度:在三个故事里晏子都说了什么?放开声音读一读,然后讲一讲,看看晏子说的话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生默读)
交流故事1:
生读——
师:(出示幻灯片)我们来分析一下晏子说的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如果晏子不采用书上的'这种方式,采用最直接的方式,好不好,为什么?
如果楚王听了会怎样想?
晏子的反驳真是——巧妙!
交流故事2:
第一次与楚王对话
师:(出示古文)这是古文中晏子的话,谁来读?
师:后人在晏子说的这个简短的一句话里面找出了三个成语——
师:我们来对号入座,“张袂成阴”的意思是——……
师:他不光是语言简练,还用了什么方法说出来的?(比喻、张的手法。)
师:你说哪个国家,袖子举起来就能成一片云?但晏子就用这个方法一说,怎么着?就让楚王觉得晏子他们国家的人真的十分多了。
第二次与楚王对话
师:我们仔细看,在这段话中,用了一个词语——所以。既然有“所以”,就必然会有“因为”。请你把“因为”送进去。
师:这样一说我们就明白了,这晏子可真会说话,用了两个前提,最后结尾,所以就派我到这来了。你瞧瞧这个晏子,如果用了两个“因为”,就重复了,于是就干脆不用了。(出示幻灯片)分析这句话。
交流故事3:
师:(出示幻灯片)分析这句话。这叫类比推理,后人把晏子的话当成典故,就是老师让大家背过的:——
师:刚才我们读了这么多晏子的话,请同学们总评晏子的口才给了你们什么样的印象?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14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自学生字词。认识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3、给课文分段,并学习第一段和第三段,知道楚王对晏子态度的变化,留下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转变的疑问。
教学重难点
学习第一段和第三段,知道楚王对晏子态度的变化,留下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转变的疑问。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师板书晏子,介绍晏子:春秋时期齐国人,姓晏,名婴,字仲平。齐国的国相,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才智超人,好学善辩。晏子是人们对他的尊称。
师再板书:使楚指名说说使楚的意思。(出使楚国)
师导入:晏子出使楚国会发生什么样的事呢?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带拼音的字,正音:“大夫”读(dà fu)不读(dài fu)。
2、读词语,并读这个词语所在的句子。
3、提出不懂的问题。
4、听写词语。
5、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给课文分段
1、自由给课文分段。
2、交流分段方法。
3、统一分段:
第一段(第1、2自然段)。
第二段(第3、4、5自然段)。
第三段(第7自然段)。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第三段
1、自由读。
2、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或者说说你的疑问等等。
3、学生交流:
重点:楚王想趁机侮辱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后来,楚王却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疑问:为什么楚王的态度会发生这么大的改变?
五、作业
完成作业本上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研读课文第二段,理解句子中含着的意义。
2、感受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驳倒楚王的三次侮辱,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教学重点
理解句子中含着的意义。
教学难点
用逻辑思维的方法来理解句子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上节课学习后我们有一个疑问,谁再来说说。
为什么楚王的态度会发生这么大的改变?从想趁机侮辱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到最后向晏子不是,而且从此不敢不尊重晏子了呢?
二、明白交锋的次数
1、自由读课文,楚王这种态度上的变化,主要是通过晏子与楚王进行了几次较量?找出相应的自然段。
2、交流:三次。
三、明确楚王每次的态度变化
1、默读课文,边读边圈划出楚王每次与晏子较量前后的态度变化
2、交流:
几次楚王的态度变化:
第一次:想趁机侮辱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只好迎接。
第二次:瞅了一眼,冷笑──只好陪着笑。
第三次:笑嘻嘻──赔不是。
四、学习晏子的.聪明之处
楚国使了什么招数来侮辱晏子以及他的国家──齐国的?晏子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才每次都让楚王有这么大的态度变化呢?
自学,边读边圈点。
交流:
1、学习第一次:
⑴晏子出使楚国,楚王没有以礼相待,而给他开了一个5尺来高的洞,来侮辱晏子长得矮小。
⑵晏子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我要是访问‘狗国’,当然得钻狗洞。”
理解晏子话里含着的意思:我要是访问‘狗国’,当然得钻狗洞。我如果钻了这个狗洞进去,那么你们楚国就是狗国。
朗读训练,先说说晏子会用怎么样的口气来说这句话的:镇定,突出“狗国”和“当然”的语气才能让话中的含义更明显。
⑶楚王理解了晏子话里含着的意思,所以只好开城门,把晏子迎接进去。从“只好”看出楚王很无奈。
2、学习第二次:
⑴楚王开始的态度:
瞅了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
⑵两处可以看出楚王对晏子十分轻蔑。借机在讽刺晏子无能,企图以此来侮辱齐国没有人才。
⑶晏子的聪明反驳:
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都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大伙儿都甩一把汗,就像下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擦肩,脚碰脚。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的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的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来了。”说着他故意笑了笑。
晏子说自己最不中用,那么按照齐国的规矩,最不中用的人要派到最下等的国家的。言下之意是说楚国是个最下等的国家。
说完还故意笑了笑,说明他机智勇敢。
(勇敢:面对是楚国的大王居然说楚国是最下等的国家。机智:他知道楚王不能拿他怎么样,因为之前用计让楚国答应:实话实说,不生气的。)
感情朗读:
晏子的话:镇定自若,强调哪些词才能让话中的话更明显:上等──上等──下等──下等──最不中用──这儿。
⑷楚王态度的改变:只好陪着笑。
可以看出楚王再一次的无奈,结果无疑又是楚王输了。
3、学习第三次:
⑴楚王的态度:
齐国人在楚国做强盗,楚王想趁机侮辱齐国人没有出息,尽干些偷盗的事,使晏子难堪,所以他“笑嘻嘻”的。以为这又是一次让晏子丢脸的好机会。
⑵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这种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起强盗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用推理的方法理解,齐国人一到楚国,就做起强盗来了,用柑橘的道理说楚国的社会风气不好,社会环境不好。
朗读训练:晏子要说得头头是道的样子。强调:只能──同样的道理──水土不同来让讽刺的意思更加明确。
⑶楚王的态度是: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倒让大夫取笑了。”
“只好”又一次地看出楚王又一次输了。但这一次态度有了明显的改变,称晏子为“大夫”了。
⑷师引读,从那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五、总结
夸夸晏子,用你学过的词语、成语或者加上语气词来夸夸晏子。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15
一、理解课题,导入课文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领略《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历史上这样的人物很多。
师:两千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曾出现一个群雄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其中齐国和楚国是大国,说起齐国,我想起一个人,他虽然身材矮小,但经常被派到其他国家执行外交任务,帮助齐国解决了许多外交上的争端,他就是——晏子。(板书)生书空。
师:你对晏子有哪些了解?
恩,对。课前预习课文了。你知道的可真不少。同学们看!(出示课件晏子资料)
师:他原名叫晏婴,为什么叫晏子呢?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子呢?
哦,这是你的观点。你分析的很有道理。
那我称为姜子行不行?
对,不行,为什么?不知道,没关系,其实呀“子”是古代对有学问有贡献的男性的尊称。还有哪些人被称为子?
师:同学们的课外语文知识积累还挺丰富啊。学习语文要经常注意课外积累。说起晏子,他的故事很多很多,同学们可以去看《晏子春秋》。这节课我们就走进他的一个故事——《晏子使楚》。(板书:使楚)
师:使楚什么意思啊?
师:看来课文大家预习的不错,这些词语你会读吗?(出示课件词语)
快,自己先读读。
谁来自告奋勇的第一个读?
他读得真好,刚才侮辱和规矩他都读对了。
侮辱两个上声在一起,第一个要读成二声的。
规矩中矩单独出现读三声,规矩两字在一起就读轻声。
再读。接着来。你读的很准确,你来,声音很响亮。
你真棒,连多音字都能读准确。
师:快读给同桌听听!看谁最会当小老师。(同桌读)
师:刚才同学们读得热火朝天,咱们一起来读读。(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词语读得这么好,课文一定预习得也不错。
谁来说说课文讲了几件事,哪几件事?
课文讲了三个故事:进城门、见楚王、赴酒宴(板书)
2、晏子出使楚国就是使节,使节什么意思?(就是带着国家交给的重任去访问别的国家)
既然晏子使楚,那楚王又是怎么对待他的呢?(用简练的话说)
第一次想让他钻狗洞,第二次说这个国家没人,瞧不起他,说怎么让他这种人来了。第三次说齐国人没出息。说得很简练,很完整。
3、师:楚王就这样一次一次地侮辱晏子,然而,最终的结果是: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这就是晏子使楚的最终结局了,再大声地读一读这句话。
师:快把这句话划下来,再齐读一遍。
“不敢不尊重”是尊重还是不尊重?那这句话的意思是:从这以后,楚王尊重晏子了。
师:有否定词“不”。像这样一个句子里有两个否定词的句子是双重否定句。 双重否定句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但它比肯定句表达的程度更深,语气更强烈。
三、潜心体悟、研读晏子
为什么楚王尊重晏子了呢?请同学们迅速课文,看看故事中楚王和晏子的对话:晏子都说了什么?怎么说的?把楚王说得用直线画下来。晏子的话用波浪线画出来。想一想晏子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机智聪明、口才出众)你从哪体会到的?
(一)第一个故事
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1、师:这段话你读出了什么?(感觉晏子不太服气,因为去拜访别人,别人应该亲自去迎接,而楚王不但不让他进去,还要让他去钻狗洞,所以晏子就说了这段话来让楚王知道他不是好欺负的。)
你从哪个句子或者哪个词语最能看出晏子的不服气。
师:听了他的解读,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
访问正常国家,开城门,访问狗国,钻( ),楚国让我钻狗洞,所以楚国是( )。
2、这段话好在哪儿呢?
(晏子不但保护了自己的尊严,而且还讽刺了楚王。)
晏子用推理(板书)的方法委婉地指出如果让他钻狗洞,楚国就是——狗国。
3、感情朗读:晏子说这句话的时候,会是怎样的语气呢?(不卑不亢、绵里藏针)
师:你看这晏子多会说话啊。我们继续谈,看看还有哪里能看出晏子的机智、口才出众?
(二)第二个故事
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1、师:在原文里有这样的语句,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lǘ},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后人在晏子说的这段话里概括出了三个成语,你知道是什么吗?
挥汗成雨,摩肩接踵(比肩继踵),张袂成阴。
师:这三个成语的意思在课文中都有对应的句子,用曲线画出来。
生:“张袂成阴”的意思是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摩肩接踵”的意思是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挥汗成雨”就是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
师:把这三个成语赶紧写下来,看谁一边写一边记在心里。
(待学生写完。)来一起读一遍——
生读: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摩肩接踵,或者是比肩继踵。
晏子用夸张(板书)的手法形容齐国人多,楚王的话中的“人”指的是什么人?(人才)他的意思是?(侮辱齐国没有人才)晏子却夸耀——齐国百姓人口众多,将楚王说的“人才”换成老百姓,借机赞扬齐国。
2、师:阅读课文并不难,只要你看明白问题,用心在文章里找,就一定会找到正确的答案。
3、感情朗读。齐读课文。齐鲁大地地大物博,人才辈出。让我们一起自豪地读读?
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说着他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陪着笑。
1、晏子真的不中用吗?他为什么这样说?
谦虚/贬低自己,其实是讽刺楚王。
2、我们继续推想这段话的妙处。
上等人—访问上等国家 下等人—访问( )
“我”最不中用—访问 ( )
所以 楚国是( 最下等国家 )
3、如果晏子直接说“楚国是下等国(板书)”行不行?晏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三)第三个故事
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1、你从这段话中读懂了什么?
通过推理想想这几句话的意思是?( 楚国的社会风气不好 )
2、师: 你说得太好了,条条都在理,他可真了解晏子。其实,在原文里头,晏子说了一句很简单的古文。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第一个“水土”是指“气候、土壤等条件”。同样道理得出,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说明齐国社会环境、社会风气好,齐国人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说明楚国社会环境、社会风气不好,从而理解第二个“水土”是“社会环境、社会风气”的意思。
晏子用柑橘比喻人,用打比方(板书)的方法说明楚王治国无方,造成楚国社会风气不好(板书),使好人变成盗贼。
师:这是个对比句,快快背进脑袋里,看看谁将来也能用上这句话。
3、 感情朗读。(中等生/优等生)
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也许”不是肯定的意思,反驳强劲又不失礼节。你想怎么读?
为什么晏子不直接说就是因为楚王的无能使得楚国风气不好呢?
春秋五霸中,秦国在西部实力最强,其他四国在东部,晏子出使楚国,就是利用政治、外交的攻势,与楚结盟,共同抗击秦国。
现在你了解为什么晏子如此说话了么?
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晏子是为了齐楚结盟才出使楚国的,因此晏子说话特别含蓄,用了打比方、推理的方法,他是一个不辱使命的人。
五、小结,评价晏子口才
我们可以从故事中可以体会晏子是什么样的人?机智、爱国。
师:是呀!正因为这样,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让我们记住晏子,喜欢晏子的同学可以从网上搜一些晏子的资料,也可以阅读《晏子春秋》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晏子使楚》教学反思10-12
语文《晏子使楚》教学反思08-24
《晏子使楚》教案05-13
五年级下册《晏子使楚》教学设计11-02
关于《晏子使楚》教案范文6篇07-02
关于《晏子使楚》教案模板九篇06-29
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模板09-14
流程设计教学设计10-19
教学设计10-28
教学设计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