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篇

时间:2022-06-07 13:57:0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篇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教学过程:

  (课前诵读词:<三国演义>(卷首词)罗贯中: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事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教学引入:刚才,同学们背诵了<三国演义>的卷首词。这一节课,我们就要来继续学习《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草船借箭》

  一、整体感知

  1、读课题,谁来说说是谁向谁借箭?(板书:诸葛亮)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说说诸葛亮草船借箭的起因是什么?(板书:忌妒、造箭)借箭的结果怎样?(板书:交箭、叹服)

  3、请同学们翻开书迅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中哪个词最能概括诸葛亮的特点?(板书:神机妙算)你从哪句话知道的?生读句,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4、针对“神机妙算”,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或你想知道些什么?)(预测:为什么要用“神机妙算”?神在哪里?妙在哪里?怎样神?……教师择要板书问题。)

  5、交待目标:这节课,我们就来重点学习借箭的经过,研究诸葛亮“神机妙算”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

  [过渡:课文哪些自然段具体写了借箭的经过?(6——9自然段)]

  二、重点学习借箭经过。

  1、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6——9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从哪些词句中能体会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展示屏出示自学要求:

  自由读课文6——9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从哪些词句中能体会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词句划出来,用心体会。

  2、自学——然后(同桌)交流。

  3、集体交流:

  师: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情况一)生:我从这儿体会到诸葛亮算准了三天后必有大雾:生读句——“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师:这场雾有多大?你能不能通过读让我们感受到?齐读此句体会雾大。)(师:这场大雾也许是凑巧碰上的呢,你怎么知道是他算准了的?再联系上文的句子进一步体会:第一天……感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看出诸葛亮懂天文。(板书:懂天文)[不过,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太罗嗦!前两天不是没动静嘛?没动静有什么可以写的?完全可以写成这样: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这样写既清楚又简练,多好!改不改?为什么?“只有这样写,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诸葛亮的胸有成竹、神机妙算。]读句体会

  (师可以过渡:好一个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他早在三天之前就已算准了会有这场大雾的。引导学生读周瑜的一声叹息:“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继续汇报:你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情况二)生: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与“曹操听到……”相照应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师:(引导读重点句)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中,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11处之多,但只有这个地方写到了诸葛亮的笑。你们说,诸葛亮他在笑谁?(联系鲁肃的吃惊,指出他在笑鲁肃的忠厚老实,不知底细,这是宽厚的笑、幽默的笑;联系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指出他还在笑曹操的生性多疑、轻易中计,这是讽刺的笑、轻蔑的笑;联系“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指出他在笑周瑜的'自不量力、阴谋落空,这是潇洒的笑、自信的笑。)

  小结:你们看一个“笑”字,可以体会出诸葛亮善识人心。板书:识人心

  [师:借箭过程中,诸葛亮、鲁肃、曹操说话时各是怎样的神态,让我们来看录像体会。]

  师:看完录像后,你们能模仿他们的神态读他们的话吗?请同学们自己试试。

  师:(试读后)让我们分角色读他们的话,(老师读旁白,请一个学生读鲁肃的话、男生读曹操的话、女生读诸葛亮的话)

  (师:好一个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他算准了曹操不敢出兵、只会放箭如雨,这说明了诸葛亮不仅知天、而且识人。)再读周瑜的话:“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4、你还从哪些词句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生:顺风顺水。师:诸葛亮是如何做到让船顺风顺水的呢?生:调船。诸葛亮几次命令掉转船头?找句读。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5、4人小组合作:一人读句子、一人画图、另两人用文具盒或者钢笔当船,演示船头船尾的掉转方向。

  6、请一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讲解。哪是曹军的水寨?哪是东吴?怎样掉转船头?为什么要这样做?(启发学生说出:多受箭、保持平衡、回来顺风顺水)从这儿你可以看出诸葛亮算好了什么?(算好了借箭的地理位置)(板书:晓地理)

  读句“曹操知道上了当……”体会神机妙算。

  小结:好一个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当鲁肃告诉了周瑜诸葛亮借箭的经过时,(引读):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三、总结延伸

  1、小结板书:刚才通过对借箭经过的学习,我们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他懂天文、识人心、晓地理三个方面;联系全文,你还能从课文哪些地方体会到他的神机妙算?(生:算到了周瑜是故意陷害的;知道了鲁肃是忠厚老实的。知道了周瑜会怀疑、所以才把鲁肃叫上做见证的……诸葛亮真的是神机妙算。)让我们再读周瑜的话:“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读周瑜的话,试着从不同角度把句中的“神机妙算”换一个词来说。出示字条: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我真比不上他!”(解疑;擦去课前质疑时的问号。)

  2、师描述小结:诸葛亮神机妙算,他懂天文、借了长江的雾;晓地理、借了长江的风和水;识人心、借了鲁肃的兵和船,从而借到了曹操的箭。(完成板书:)

  3、再读课题:想一想,诸葛亮借了曹操的箭,那么有借就有还,他还要找机会还箭。师:你知道他什么时候去还吗?(《赤壁之战》去还箭)

  你们课外可以继续去阅读《三国演义》,课后召开一次“我眼中的三国人物”读书交流会。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的:

  1、了解草船借箭的前因后果。

  2、体会诸葛亮的神计妙算。

  二、教学重点:

  从草船借箭这件事中体会诸葛亮的神计妙算。

  三、教具: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1课《草船借箭》,首先,我们先来复习本课的生字词:(水寨饮酒都督惩罚神计妙算)

  2、同学们对字词掌握的非常好,上节课我们还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谁能简单的说一说呢?

  (二)新授:

  1、说的非常好,《三国演义》是一部智慧之书,而《草船借箭》则是智慧里面的智慧,对于这样一个充满了智慧、充满了谋略的故事,我相信同学们一定非常的感兴趣,下面就从智慧和谋略的角度去看,你对黑板上的四个人物谁最感兴趣?最喜欢谁呢?

  2、看来每个同学都有自己喜爱的人物,下面就请同学们打开书,认真的品读原文,找出你喜爱这个人物的原因和依据,读到人物对话的时候,要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当时他们的想法和情感,试着揣摩他们当时的心里活动。

  (学生自读课文)

  3、先读到这,刚才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谁愿意把你品读的结果互相交流,互相补充呢?

  (学生交流汇报)

  4、刚才某某同学说,他非常佩服诸葛亮,原因是因为他在借箭的过程中表现出神计妙算的才能,那神计妙算是什么意思呢?谁能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

  5、你们答对了,神计妙算就是指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本课就是形容诸葛亮的计谋非常的高超。

  6、结合你们刚才读课文,围绕神计妙算这个词语你们还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呢?

  7、下面就请同学们围绕你们刚刚提出的问题用心的再读课文,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小组同学之间可以互相交流讨论,一会儿选一处你认为体会最深的地方讲给大家听听。

  (学生自读课文)

  8、刚才大家读的很认真,讨论的很热烈,谁愿意把你们小组讨论的结果和大家交流交流呢?

  (学生汇报交流)

  9、现在我们就实地的感受当时受箭的过程,在看的过程中,要求同学们一边看、一边听、一边想,诸葛亮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他这样安排的好处有哪些?

  (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草船借箭的'过程)

  10、谁能说说这样安排的好处是什么呢?

  (学生汇报)

  11、诸葛亮一算了天、二算了地、三算了人,可以说各个方面他都考虑周到,而且每一方面都一一的、巧妙的做出安排,这就是神计妙算。(师板书神计妙算)

  12、面对诸葛亮的神计妙算,难怪周瑜长叹一声说到:他说什么呢?

  13、当时周瑜说这句话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呢?

  14、读的不错,无论是诸葛亮的神计妙算、还是周瑜的嫉妒之心,曹操的谨慎多疑、鲁肃的仁厚守信,我们都是从文章对人物的什么描写中体会出来的呢?

  15、对,这也是《三国演义》这部名著在刻画人物方面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因为只有通过语言的描述,才能帮助我们更加深入的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16、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同学们自己当导演,邀请你喜欢的合作伙伴,把你们认为课文中印象最深、最喜欢的片断表演出来,哪一组愿意先来试试呢?

  17、这几组同学表演的非常好,除了这几组同学之外,我想在座的同学也许也有很多的话想说,那么就请同学们把你们最想说的话用一句话表达出来,他它送个故事中的他们,同时也送给今天在座的我们好吗?谁先来说?

  (学生汇报)

  18、诸葛亮把借箭的过程安排的严密妥当、滴水不漏,不仅让周瑜叹服不已,更让我们后人佩服称赞,通过草船借箭这课的深入学习,使我们看到了一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知人善用、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千百年来他是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的化身,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有关诸葛亮神计妙算的故事呢?

  (学生汇报,多媒体课件播放空城计的故事)

  19、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欣赏到这,课后同学们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办一次有关三国故事的手抄报展,也可以由班长主持搞一个有关三国的故事演讲会,我们这样可以使我们更加的了解到有关三国的故事,另外老师也希望同学课后能认真的品读《三国演义》这部名著,我想里面会有更多的故事和人物让你过目难忘的,多读书,读好书也是老师对你们以后的期望,你们能做到吗?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

  创造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帮助学生领悟到学习一篇按事情发顺序写的记叙文要分清事情的全因后果。

  2、提高抓重点词句、前后联系读懂课文的能力,体会诸葛亮的杰出才干。

  3、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自学本课生字新词。

  创造出发点:

  草船借箭的经过。

  创造训练点:

  认识诸葛亮成功的原因是有胆识,有计划的培养学生思维独特性。

  创造训练策略:

  引导法、自学法,训练学生思维深刻性。

  教具准备:

  《草船借箭》录像幻灯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第三课时(略)

  第二课时

  内容:二、三、四段。

  重难点:草船借箭的经过,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过程:

  教学环节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造教育渗透点

  一、复习前文

  导入新课

  1、周瑜怎样为难诸葛亮?

  2、诸葛亮又是怎样做的?

  回答:

  1、三天造十万支箭。

  2、立下军令状。

  复习导入,保存持思维的性。

  二、讲借箭准备紧扣妒忌与才干

  1、周瑜为什么这样做?

  2、诸葛亮是怎样做的?

  3、哪些词句可以看诸葛亮挺有才干?(自有妙用)

  1、自由读课文思考,找出周瑜为难诸葛亮的词句,在书上做记号。(故意延迟,不给齐练)

  2、体会心情,自读自练。

  3、读诸葛亮说的话,

  4、体会心情。

  通过读讲引导学生分析明白借箭的实质原因,培养学生思维独特性。

  三、学习借箭经过

  突出神机妙算

  1、指名读机关句子,诸葛亮是怎样做靠近水寨。一字儿摆开,擂鼓呐喊。

  2、鲁肃怎样说的?说明什么?诸葛亮又是怎样说的。

  3、曹操怎样说,怎样做的。此时诸葛亮又是怎样说怎样做的?两者相比较说明了什么?

  4、诸葛亮借到箭后又是怎 样做的。

  5、小结

  1、自由读课文,用划出诸葛亮做的、说的。用~划出曹操做的、说的。

  2、看录像(一字儿摆开,擂鼓呐喊)

  3、看幻灯片,比较一定不敢与不一定敢体会诸葛亮的`胸有成竹。

  4、看录像,体会他们说话时的神态,心情,模仿神态分角色朗读。

  5、体会谢谢的含义齐读这一句话。

  6、体会理解自有妙用体会周的心情,朗读长叹一声说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学,提高自学能力。

  录像、幻灯片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引导学生分析,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四、讲借箭结果突出周瑜的长叹

  1、指名读课文,诸葛亮借了多少枝箭。周瑜是怎样说的?说明了什么?

  2、小结

  五、总结全文分清前因后果

  师述:借箭的表面原因实质原因表面结果实质结果,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的文章,注意分清前因后果。

  六、作业

  3` 幻灯片,填空(略)

  板书设计 创造教育得失

  草船借箭

  赶造十万支箭→借→十万多枝箭

  周瑜:妒忌 故意迟延 不给齐全 长叹一声

  自有妙用 管保有箭

  诸葛亮:才干 只要三天(大雾漫天)靠近水寨

  立军令状 一字摆开 擂鼓呐喊

  神机妙算(放箭如雨)掉转船头

  本课能过引导学生分析字词句,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理解人物的内心。弄清前因后果。使学生明白分析问题,要运用多层次多角度思维方式。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4

  教学目的:

  1.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从人物入手,理解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借箭的经过。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读课文,理解文中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并能简要复述借箭的经过。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学习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并能有条理地复述借箭的经过。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板书课题:草船借箭

  2.指导学生说出本文叙述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

  板书:诸葛亮 神机妙算

  (二)分组学习第一段

  1.组内朗读第一段

  提问:你是怎么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的?

  [小组汇报]

  2.演示对话文字,分角色朗读,突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三)从文字入手,了解课文第二段

  1.自读第二段

  思考:你是怎么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的?

  [学生回答]

  2.演示语句

  他不知道诸葛亮借了船有什么用

  提问:从哪个词可以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

  果然是什么意思?可以看出什么?

  (四)紧扣神机妙算指导学生复述借箭经过。

  1.默读课文。

  思考:你是怎么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的?

  [学生回答]

  2.再读借箭经过体会神机妙算。

  3.观看演示。学生试着复述借箭经过。

  4.指名边看演示边复述借箭经过。

  (五)指导朗读故事结局。

  1.推荐读结局部分。

  思考:你是怎么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的?

  [学生回答]

  2.齐读周瑜自叹不如的语句。

  (六)小结:

  诸葛亮能预测第三天的大雾,注意水流和风向的特点,了解鲁肃的为人,这说明他知天文,晓地理,识人心,所以诸葛亮神机妙算。

  (七)开放性问题引起学生读书兴趣。

  提问:你们还知道《三国演义》中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其它故事吗?

  (八)作业:

  搜集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故事。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边默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内容。

  2、能够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3、了解“草船借箭”的故事梗概,以及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知道诸葛亮是个足智多谋、才智超群的人。

  4、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从而体会诸葛亮是个足智多谋、才智超群的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一起读课题。

  2、昨天,我们初读课文了,还记得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出示投影1:

  课文先写了________接着写了_________重点写了_________最后写了________。

  浏览课文回忆。看来初读课文读得不错,我还想考考你们

  3、初读课文以后诸葛亮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你们说得挺好的,不过课文只用了一个词就概括了你们说的内容。哪个词?找找——(板书:神机妙算)

  4、还记得我们上节课的思考作业吗?

  二、要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习才能深入。默读课文,用心想,这篇课文哪个问题最有研究价值?

  1、大多数同学认为神机妙算最有研究价值,那提出了问题到哪里找答案啊?

  2、投影——下面就请大家找出文章中能充分说明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地方读书体会,读懂的地方用!作标记,不懂的地方用?作标记。

  3、汇报交流你们的读书收获吧

  (1)围绕神机妙算先说说在阅读中产生的问题?

  (2)围绕神机妙算谈谈读书的收获吧!

  (3)大雾漫天——这是场什么样的雾?这么大的`雾怎么读出来呀?

  诸葛亮早就算定三天之后必有这场大雾漫天,你说神不神?妙不妙?这就是神机妙算。

  难怪周瑜长叹一声

  出示投影2:

  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看到诸葛亮如此神机妙算,周瑜是自叹不如啊!

  (4)再和前面的内容联系起来,更能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再读书思考。

  诸葛亮几次说话,会是()说?能想象出来吗?真好,要把这种语气读出来。

  找三人分角色读。

  去掉提示语,2人组练读,小组展示。

  早有安排,早有谋划,所以才胸有成竹地立下军令状。这就是超人的智慧,惊人的才干,这就是神机妙算。

  难怪周瑜长叹一声,……

  (5)前后联系的方法继续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再读7、8自然段。

  在这篇文章中前后有11处诸葛亮说话,只有这一处与众不同,发现了吗?你能想象出这是诸葛亮在笑谁吗?

  曹操,笑他什么?——笑曹操的多疑和猜忌。

  还在笑谁?——周瑜,笑他什么?笑周郎嫉妒贤能,气量狭小。

  再读:

  诸葛亮早就算定曹操不敢派兵;早就算定曹兵会放箭如雨;这就是神机妙算。

  难怪周瑜会长叹一声——发现自己的智慧才能远远不如诸葛亮,

  (6)继续研究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顺风顺水——图示说明

  看图示,你能发现什么?滚滚长江东逝水——长江水水流方向向东,风向向东——了解风向和水流方向,因此船受箭归来才会顺风顺水。这就是神机妙算。

  诸葛亮早就算定天亮之前定能如期交箭;早就算定周瑜会败在他手下—。难怪周瑜长叹一声……

  2、随着研究的才步步深入,我们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那诸葛亮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足智多谋,智慧过人,他的本事是天上掉下来的?是地上长出来的?那是怎么来的?想知道吗?真想知道吗?——〈诸葛亮全传〉、三国演义46回。

  板书设计:

  草船借箭

  大雾漫天

  神机妙算放箭如雨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4-25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0-23

鲸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6-18

《白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1-06

《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1-06

《风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4-27

《鲸》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0-27

《詹天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5-30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