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科学有序进行,常常需要提前准备一份具体、详细、针对性强的方案,方案是有很强可操作性的书面计划。我们应该怎么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认识2个偏旁“饣、牜”。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云借生日给妈妈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过生日吗?在过生日的时候,你们最希望的是什么?
学生各抒己见,预测学生心理,最希望能得到生日礼物。
平日里,你们会向别人借东西,也会把东西借给别人听说过借生日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关于《借生日》的故事。(板书课题)学了之后,你们就会明白,为什么要借生日。(齐读课题《借生日》)
反思: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所学知识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就越感兴趣。学生爱过生日,而借生日学生没有听说过,这就引导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未知欲。
二、阅读、识字、探究、感悟
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学生根据要求独立读课本。)
反思:明确读的要求,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十分必要,这样可以提高读书的效率,有利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认读带有拼音的字:
布、放、快、怎、礼、今、熊、饭、物、正、拿。
反馈时,学生会读哪个就读哪个,读对了的,其他学生跟着将这个字读3遍。
反思: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努力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3、交流识字方法:
同桌互相交流一下识字方法,然后指名说一说自己想说的字,并组词。
反思:同桌交流,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扩大信息源。
4、教师指导,强化识字:
教师指导认识偏旁“饣、牜”并重点指导认记“饭、物”,小组“开火车”认读生字,读得全对的小组能得到5颗星。
饣、牜两个偏旁,是新学的,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指导学生重点来记。比赛是学生特别喜欢的方式,而小组比赛更有助于培养团结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5、这篇课文共有多少个自然段。(让学生用手势表示。)
6、你喜欢读哪个自然段就给大家读哪个自然段。
(先自由练习读,然后指名自由选自然段读。)
反思:打破传统的“串讲”形式,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学生自己能读懂的教师就不再去讲,充分让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7、感悟妈妈和小云说的话:妈妈笑着说:“我忘了”。妈妈真的`忘了吗?小云把生日借给妈妈前,心理会想些什么。
(先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内交流和讨论,再以小组的形式发表讨论和交流的结果。)
8、读了课文,你们觉得小云是个怎样的孩子?
(学生各抒己见,从中知道小云在妈妈的影响下,懂得关心妈妈了,使学生受到感染。)
9、小结:
我们的妈妈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物,她总是只想着别人,而唯独没有自己,所以我们也应该向小云一样,来关心自己的妈妈。
10、练习分角色读课文:
(以3人小组的形式练习,还可播放乐曲,活跃气氛。如开始放《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课文读完后放歌曲《生日歌》。)
三、拓展与巩固
1、你们能说出妈妈是怎样关心你的吗?
(学生根据自己的亲身感受,各抒己见,师生共同评议。)
2、总结谈话:
我们的妈妈爱我们并且关心我们,那么,我们也应该像妈妈一样云爱身边的人,云关心他们。
3、作业设计:
⑴ 亲手做一份小礼物(一幅画、一件纸工等,送给父亲或母亲,并说一句祝福的话。)
⑵ 想象故事的结尾,把课文中的故事说给别人听。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理解文章思想内容。
2.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体会并学习“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欣赏本文的音韵美、景色美、亲情美。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描绘意境,深情导入
多少个日落,多少个清晨,我们和家人一起散步在公园的小路,散步在乡间的田野,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莫怀戚的《散步》 。
二、“三读”课文 :整体感知——主旨把握——品味语言
通过“三读”课文,逐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美和语言美。
1.“一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要求:用一句话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教师提示:(出示幻灯片)(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干什么?) 学生回答,明确:一家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散步”这一中心事件写了哪些具体的事?
学生自由回答,边答边板书。 (请简要复述文章的主要内容,100字左右。)
师明确:“我”劝母亲散步——全家一起散步——选择大路小路的分歧——“我”决定委屈儿子——母亲却依从了孙子——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
师:家庭犹如一口池塘,有时波平如镜,有时波浪起伏。在散步的过程中,这个三代之家就像平静的水面涌起了波澜。在岔路口,“我”的母亲要走大路,“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大路平顺,便于老人行走;小路难行,可是秀色可心。在鱼与熊掌不可得兼的.情况下,“我”决定舍鱼而取熊掌。“我”认为,母亲年
老体弱,余年不多,伴随她的机会已很少;儿子年纪尚幼,来日方长,伴随他的机会还很多。于是“我”决定委屈儿子,顺从母亲,作出了“走大路”(板书)的决定。这个决定是明智的,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板书)的美德。同时 母亲的选择是——走小路。这又体现了我国另一种传统美德,是——爱幼。)
(尊老与爱幼最好由学生总结出。)
2.二读课文,把握文章主旨,体会亲情美。
(1)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在整个散步过程中,谁做得最好?并简单说说理由。
鼓励学生自由发言,大胆发表见解,这里不需要标准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老师总结:其实这一家四口都做得很好,才有了文章中那一幅最动人的场景(明确:最后一段)
(2)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
(3)继续引导提问:营造一个如此和谐的家庭,作者的意图是什么? 学生尝试概括发言,老师明确:(中心思想概括的常见格式)
本文通过一家祖孙三代散步的小事,歌颂并赞扬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同时也突出中年一代的责任重大,充满人情美。
(4)拓展——投影出名人名言,学生一起朗读,并记录积累。
“老人和儿童属于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他(她)们的生活状态,最能真实地反映一个社会国家的文明程度。”
“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明之举。”(培根)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老师总结:培根的话让我们想到了中国已传承几千年的美德:孝。教师进行适当的拓展,说说“孝”的写法。
3.三读课文,赏析重点句,品味语言美 :
我们喜欢这篇文章不仅因为喜欢这家人,也喜欢这篇散文清新隽永的语言,请同学们根据以下提示找出你喜欢的语句,朗读出来,并做适当的点评。 这里,老师应对初中语言赏析的基本步骤做个方法指导。(找出赏析点+分析句子含义+表达效果或情感)
(1)含蓄美:(找出你认为含义丰富的句子)
(2)对称美:(找出前后对称,形式整齐匀称的语句)
(3)景物的烘托美:(找出文中描写景物的语句进行赏析)
老师做一个示范,我选择一句具有“对称美”特点的句子进行赏析 : 例如:“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赏析:这是个内容上相对称的句子。意为我小时候很听母亲的话;母亲现在对成年的我也很尊重。母子之间互相尊重,充满骨肉之情。
接下来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找出可以赏析的句子,尝试赏析,可重点分析以下句子: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明确: “世界”在这里大词小用,意为“老一代”和“下一代”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突出中年一代责任重大,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大使命 。家庭、民族、国家都是如此 。
景物描写的作用:为情节展开作铺垫 ,例如文中对小路尽头的景物描写。
三、教师小结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但“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毕淑敏《孝心无价》)
把这副对联送给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和老师,祝大家家庭美满,阖家幸福!最后就让我们在这首《相亲相爱》的歌声中结束今天的学习。
四、作业:
1.写一篇同题目作文《散步》,集中记叙一件事情。
2.拓展阅读《孝心无价》,并借阅毕淑敏文章。
板书设计: 《散步》
课文内容: 一家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里散步
我劝母亲散步
全家人一起散步 走大路(我) 尊老
路线的分歧走小路(母亲) 爱幼
分歧的解决 尊老
爱幼
我背起母亲,妻子背起儿子 和谐、和睦、乡亲香爱 文章主旨(中心、主题):本文通过一家祖孙三代散步的小事,歌颂并赞扬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同时也突出中年一代的责任重大,充满人情美。
语言品味:(找出赏析点+分析句子含义+表达效果或情感)
对称美、含蓄美、景物烘托美。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1。 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
2。 学会写字7个,会读10个字。并能用生字组词。
3。 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
一,音乐激趣,谈话导入。
1。 课前让学生唱歌。
2。 谈话:同学们,有一个活泼充满好奇的孩子,他把自己的影子描绘得可有趣了。让我们一起走到他的影子世界去看一看吧。
二,板书课题,启迪思考。
1, 教师板书:影子。 谁认识这个词语? (影子) 有谁注意过自己的影子是什么样的?
2, 让学生自由回答。
三,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听录音范读。
2, 学生自读,标出生字新词。
3, 指名试读课文,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评价他人。
四, 学习生字新词。
1, 出示小黑板的生字词:( 影子。 挥挥手。 蹦蹦跳跳。 嘿。 主人。 小矮人。 竟然。 有趣。 捉迷藏。 )
2, 发挥班内小老师的优势,教认生字。
五, 分析字形,自习生字。
1,读一读字音。
2, 说一说记法:从结构,加偏旁。部首相加等方面帮助识记。
3, 让小部分学生到台上来表演: (挥挥手。 嘿。 捉迷藏等动作)
六, 阅读,感悟课文,引导想象。
1, 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想: 我的影子有哪些变化呢?找出来再读一读,想一想。
2, 小组交流自由朗读的收获。
3, 选择自己喜欢的读课文的方式,把课文中最感兴趣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4, 教师带学生到操场上,在太阳底下做各种手的动作,让学生说说手的`影子的变化。
5, 师: 说说你们手的影子的变化。
生: 我晃晃手,影子也晃晃手。我的小手变成小兔,影子也跟着变成小兔。我做什么,他就做什么。
生; 影子一会儿跑到我的前面,一会儿跑到我的后面,一会儿跑到我的左面去了,它好像在跟我捉迷藏。
生:接着笑着说: 影子就像自己的小尾巴,你走到哪儿它就跟到哪儿。
师:是啊,影子就像调皮的小孩子,变来变去,真神奇!还有在什么情况下,我们要用到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呢?
6,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想象影子变化给自己带来的乐趣。
7, 讨论: 一路上,影子总跟着我,可是它为什么会变来变去呢?
七, 总结课文:
同学们,我们只要细心观察,就一定会发现大自然是一个神奇,美丽的世界!你会从中发现许许多多的秘密呢!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设计说明】
1、指导思想:
⑴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要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并且应当将人文精神渗透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去。所以,在新课程指导下的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学生的个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掌握恰到好处的语文知识。
⑵ 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特别是在课堂教学方面,提倡目标的多元性、方法的灵活性和形式的多样性,强调课堂应该是开放的、生成性的课堂。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设疑、答疑,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实现对文本的解读与知识的落实。
2、主要特点:
本篇教学设计,力求准、稳、实,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将老师的教转化为导,通过情境引导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大胆质疑、积极探究,使老师与学生之间,知识学习与技能培养之间形成积极互动的局面,让学生通过主动参与产生活跃的心理状态和兴奋的思维状态,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双丰收。
作为文言文教学,加强诵读是引导学生理解文本、把握人物的重要方法,因此,本篇设计注重诵读教学,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基本的知识,形成基本的技能。
【教学目标】
1、了解《左传》的有关知识以及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掌握基本的文言知识,提高文言阅读的能力。
3、整体把握文章结构,理清思路,根据文意背诵课文。
4、赏析人物形象和写作技巧,学习古人在国难当头时,不计个人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方法】
1、朗读法。自始至终以朗读为教学的手段和依据,运用多种形式朗读,教师诵读、学生自读、学生领读等,力求做到熟读成诵。
2、问题导读法。教学过程中,以设置问题的方式,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同时,把握文章内容,掌握学习的重点、难点。力求以问带讲,以答带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使其善于动脑,敢于发言。
【教学重点】
1、重点理解贰、军、辞、鄙、陪、敢、济、肆、阙、与10个词语。
2、学习古人在国难当头时,不计个人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
领会和学习烛之武的劝说艺术。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古代有句话:一言九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这句话说明口才的重要性。无独有偶,一九五五年,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挠回国,当时美国的海军处长金波尔说:我宁可把这家伙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无论他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一个人的口才、力量真的能抵得上五个师吗?今天我们通过学习《烛之武退秦师》来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
二、整体把握
1、解题:
本文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主要是记述公元前630年郑国烛之武利用秦、晋矛盾,向秦伯分析了当前的形势,采取分化瓦解的办法,说明了保存郑国对秦有利,灭掉郑国对秦不利的'道理,终于说服了秦伯。秦伯不但撤走了围郑的秦军,反而派兵保卫郑国,迫使晋国不得不撤兵,从而消除了郑国的危机。烛之武临危受命,不避艰险,只身说服秦君,解除国难,表现了他深明大义和捍卫国家主权的使命感,以及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
2、复述故事情节:
让学生根据图片提示复述课文情节(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顺序如下)
三、研习课文
第一步,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准字音,听清句读。
2、学生自读课文,读清节奏,读清句读。对照注释,结合上下文疏通文意,圈画词句疑难点。针对疑难,四人一组,分组讨论。
第二步,精度课文,质疑探究,解决疑难字词。
1、小组内质疑,组内自行解答。
2、组长质疑,学生或教师解答。
3、教师质疑,学生解答。(教师质疑重点落在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并注重向课外迁移。)
重点实词:贰、军、辞、鄙、陪、敢、济、肆、阙、与
重点虚词:之、以
重点句式:
⑴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⑵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第三步,内容研读(在学生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设计问题串连全文,并适时的采用不同形式让学生诵读文章。学生在思考的同时加强讨论与交流,把握课文内容。)
1、学生齐读第一段,思考:烛之武在什么情况下退秦师的?
提示:秦晋围郑,郑国危如累卵。
此时引出对写作背景的介绍:
背景资料: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无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在这之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鲁僖公二十八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左传·值公二十八年》:曏役之三月,郑伯如楚致其师)。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人出使晋国,与晋结好。甚至在公元前632年五月,晋侯及郑伯盟于衡雍。但是,最终也没能感化晋国。晋文公为了争夺霸权的需要,还是两年后发动了这次战争。
晋国为什么要联合秦国围攻郑国呢?这是因为,秦国当时也要争夺霸权,也需要向外扩张。发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事实上是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战争。一方是晋文公率晋、宋、齐、秦四国联军,另一方则是以楚国为主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郑国名义上没有参战,实际上已提前派军队到楚国)。两年后,当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时,自然要寻找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更重要的是,这时的秦国也有向外扩张的愿望,所以,秦、晋联合也就是必然的了。
2、一学生领读第二段,讨论:烛之武是怎样出场的?这一段对表现人物以及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提示:此段为侧面烘托人物形象。佚之狐的推荐,道出了烛之武卓越超群的外交才能,使主人公未出场时,就引起了读者极大的关注。
3、由男生齐读第三段,全体同学考虑:烛之武是如何说服秦伯退兵的?
提示:说辞仅125个字,却不卑不亢,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地道出了秦、晋联盟的虚伪,亡郑对秦的不利,晋国的贪得无厌和背信弃义,委婉曲折,面面俱到,步步深入主题,句句打动对方,不愧是一段非常漂亮的外交辞令。
(最后,女生齐读。)
4、学生齐读第四段,讨论:晋侯在秦军撤退时为什么不乘机袭击秦军?
提示:主要考虑到仁知武的道理。
第四步,重点难点分析(仍以问题讨论的方式,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回答问题的同时加强对文本重点内容的把握,完成文章的难点学习。)
1、细读课文第三段,烛之武具体运用什么方法全退秦师的?请给题目中的烛之武和退秦师之间加上一个合适的字,表明你的观点。(大家讨论)
可加的字如:
(智)退:利用矛盾,施攻心术,动之以利,晓之以理。
(勇)退:烛之武关键时刻深明大义,不计得失,舍小存大,顾全大局,挺身而出,夜缒而出,知难而上,义无反顾。
(巧)退:既有运筹帷幄、了然于胸之计谋,又有巧舍如簧、字字千均之言辞。
2、烛之武的这段说辞,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请加以分析。你认为,随着烛之武却说的步步深入,秦伯的内心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请揣摩秦伯的心理,并在烛之武说辞的每一层后,试着补充秦伯的对答之辞。(学生讨论,各抒己见)
提示: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从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到君之薄也。
第二层,从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到君亦无所害。
第三层,从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到唯君图之。
观点举例:第一层后:这跟我有关系么那又怎样
第二层后:有道理让我考虑一下
第三层后:还真是这样我差点上它(晋国)的当
(说明:通过这一问题的设置,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烛之武的劝说艺术。)
(讨论之后,让学生反复诵读本段,并力求当堂背诵。)
第五步,人物形象分析。
由学生分小组讨论后发言,师引导学生归纳。
1、烛之武:
⑴ 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
⑵ 知难而上,义无返顾的勇士。
⑶ 口若悬河,巧言善辩的辩士。
2、郑伯:
⑴ 善于纳谏。
⑵ 勇于自责。
⑶ 善于言辩。
3、秦伯:贪婪,自私,不讲信用,见利忘义。
4、晋文公:贪婪,但理智,能隐忍不拔,随机应变,审时度势,雄才大略。
5、佚之狐:慧眼识才的伯乐。
四、自主、合作,深入探究
1、大军兵临城下,郑国危如累卵。受命于危难之际的烛之武,不费一兵一卒,不动一刀一枪,却使秦晋盟散约毁,两支人马自动撤离。烛之武成功地劝说了秦君,凭一己之力,解救了郑国,其劝说的艺术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提示:主要从烛之武的劝说艺术进行分析总结。烛之武的一段说辞,晓之以利害,动之以感情,言辞巧妙。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尊重他人,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对方的利害得失等。
2、人们评在价烛之武时,有的说他是一个志士,有的称赞他是一个勇士,有人指出他首先是一个辩士,也有人说他具备这三种人的特点。请发表一下你的看法。
提示:本题为开放题,只要自圆其说即可。
观点示例:
⑴ 志士:烛之武的外交才能通过佚之狐的话得到了充分的肯定。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一个退字,尽显烛之武的才华。由于长期未被重用,烛之武满腹牢骚与委屈溢于言辞,以至于以老矣,无能为也已来推辞。但郑伯的一番诚意和对国家形势与个人利益关系的透彻分析,最终感动了他,他决心以国家利益为重,出使秦师。这足以说明他是个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
⑵ 勇士:两方交战,生死未卜;出使秦师,成败难料。烛之武夜缒而出,勇入秦营,其知难而上、义无反顾的冒险精神也展示了他的勇士性格。
⑶ 辩士:烛之武在到了秦营之后,面对强敌,不卑不亢,侃侃而谈。寥寥数语就说服了秦君,凭三寸之舌劝退强敌,可见,烛之武是一位辩士。
所以说,《烛之武退秦师》一文展示的烛之武是一个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是一个勇于出使,直入敌营的勇士,是一个机智善辩的辩士、外交家。
五、归纳写作特色(师引导学生讨论后归纳。)
1、伏笔与照应:
这篇课文虽短,但在叙述故事时,却能够处处注意伏笔与照应。例如,在交代秦、晋围郑的原因时,说是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说明秦、郑并没有多大的矛盾冲突。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为下文烛之武夜缒而出,出使并说退秦军埋下了伏笔。夜缒而出照应了开头的秦、晋围郑,国危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和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又照应了上文秦、晋虽是联合行动,但貌合神离,既没有驻扎在一起,彼此的行动也不需要通知对方,这就为秦、郑联盟提供了条件。
2、波澜起伏:
这篇课文充满了波澜,显得生动活泼。如,大军压境,郑国危在旦夕,不禁让人捏着一把汗,而佚之狐的推荐,使郑伯看到了一线希望。读者满以为烛之武会顺利出使敌营,挽狂澜于既倒,谁知他却因长期得不到重用而辞曰,打起了退堂鼓,使郑国的希望又趋渺茫。郑伯的自责,也增添了文章的戏剧性。再如,秦国退兵后,子犯建议攻打秦军,秦、晋关系顿时又紧张起来。晋公讲了一番仁知武的大道理,才平息了一场虚惊。课文有张有弛,曲折有致,增加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3、详略得当:
这篇课文主要是表现烛之武是怎样说退秦师的,所以重点放在烛之武的说辞上。对退秦师的前因后果,只作简略交代。在烛之武夜缒而出的前后,郑国君臣和百姓是怎样焦急地等待烛之武的消息,秦国君臣又是以怎样的场面和骄横态度接待这位即将亡国的使臣,作者都一字未提,而是集中笔墨塑造烛之武的形象,从而做到繁简得当,层次井然。
六、作业
我国古代著名学者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曾高度评价口才的作用: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烛之武退秦师再次印证了舌头在战争中的巨大作用──外交是第二战场。对此,你感受如何?请联系你所了解的史料写一段文字,不少于300字,题目自拟。
提示:可以结合史料从口才的作用等角度入手,阐述自己对口才的认识。具体史料可以联想到毛遂义正词严,说服楚王与赵国缔约;蔺相如用三寸之舌,捍卫了赵王的尊严;诸葛亮舌战群儒等。
【板书设计】
秦晋围郑 秦晋退兵
五 越晋难治 妙
论 亡郑利晋 语
救 舍郑利秦 退
郑 晋人无信 秦
国 晋人无厌 师
【教学反思】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往往是老师讲得多,学生听得多,这种授课方式的效果往往只是暂时的。在本设计中,打破传统方式,让学生在阅读中质疑,自行讨论解疑,通过这一形式,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的能力。
在对重点难点的讲读中,采用比较个性化的方式:让学生在题目的退字前添加合适的字,这样做,可以让学生深刻地了解烛之武在退秦师时所展现出来的精神及其劝说艺术,从而让学生了解烛之武在危难之时挺身而出,救国救民的行为,并学习他学习在国难当头时,不计个人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完成情感态度方面的教学目标;同时,还让学生在烛之武的说辞之后想象秦伯的反应和可能有的对答之辞,这样,可以让学生了解烛之武是如何步步深入的进行劝说的。
总之,本设计遵循新课改的要求,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掌握文言知识,提过阅读能力,并不同层次的对文本内容进行把握和理解。同时,授课过程中,学生积极性高,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谈论与探讨之中,因此,可以说,这一设计(这堂课)还是比较成功的。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一、概述
· 小学数学一年级
·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84、85页一课时 · 认识时针、分针、整时、大约几时 · 认识钟表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单元在学生掌握20以内数的基础上,联系日常生活的需要认识钟表面上的整时和接近整时。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既熟悉又陌生。有些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识钟表的经验,但他们认时间、看钟表的方法是零碎的、不具体的;也有些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时间观念差,对钟表的知识感到陌生。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设计理念:设计本课时力求把新的教学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整堂课都以学生自主探究和活动为主,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亲自体验,认识钟表。拟在本课教学中体现以下几点:
(一)知识呈现生活化:“数学的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程理念之一。
(三)学习过程活动化:新课程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方式,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滴嗒滴嗒,滴嗒滴嗒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
(二)动手操作,交流,探究知识 1、认识钟表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板书:时针 分针 12个数 2、教学整时
出示3时的钟面,让学生说说表示的是是什么时刻?你是怎么知道的?
再出示1时、4时、6时的钟面,让学生说说是什么时刻,然后再提问:1时、4时、6时的钟面上,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分针都指着什么数?你能用一句话说说看整时的.方法吗?
3、教学大约几时
出示7时、7时不到和刚过7时三个钟面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三个钟面的时间 小结:一个是7时不到,一个是刚过7时,我们把它们都叫做大约7时 师追问:这两个都是大约7时,有什么不同呢? 生:一个是7时未到,一个是刚过7时 说一说:让学生说
出钟面上大约是几时 (三)巩固练习
2.掌握用上午、下午这些词语表示时间
这一环节通过让学生发现、思考、讨论有挑战性的问题,了解时针每天要在钟面上走两
提问:一天有几个8时,几个9时?
3.拨一拨:学生在钟面上拨出自己起床和睡觉的时间,然后同桌的同学说一说,要求说完整。
4.说一说: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一天是怎样安排的?
教学内容与
教师的活动
媒体的运用
学生的活动
教师进行逻辑选择
七、教学评价设计
本节课利用多媒体组织教学,有效突出了重点,分解了难点;多媒体介入了学生感兴趣的钟面,激起了学生说的欲望。课堂效果显示学生能较灵活地运用自己小结出的方法进行练习。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
把文章中人物的美好形象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3。情感目标
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赏析,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对我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青年的深深的感激之情。
难点:把文章中人物的美好形象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教学媒体: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直接导入。
2。质疑:本文课题别饿坏了那匹马是谁说的为什么要说
二,精读指导。
自学课文:(1)本篇课文写了几个人主要是谁
(2)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表现了什么
(3)画出你最感动的句子,再读一读。
2。分组交流。
3。班级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导朗读。
(1)他先是一楞,继之眼睛一亮对我笑道:过来,让我看看你的马草。(为什么先是一楞,继之眼睛一亮此时,摊主是怎么想的)
(2)他盯着姑娘茫然的眼睛,以哥哥的口吻命令到:听见没有,快把马草提进去。(姑娘茫然的眼睛说明什么)
(3)别别别……他急了,碧云碧云!(他为什么急了)
(4)对不起,我这样做可能伤害了你。他拍着我的肩头,轻声说道:我知道你希望真有那么一匹马,其实,没事的,你继续看书吧。(这句话道出了摊主撒谎的原因,是不想伤害我,是希望我能继续看书,多么感人的`谎话1读时要表现摊主十分诚恳的语气。)
4。指导朗读。
三,总结。
课文写摊主说谎是为了成全我看书,是一种善意的谎言。从这个角度来看,残疾摊主是一个怎样的人
你身边又这样感人的事迹吗
四,作业。
搜集这样的事例,讲给同学听。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十二个生字,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2、了解科学技创造的奇迹及威力。
3、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变化。
4、能联生活实际,畅谈自己的感受及未来。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发散思维
1、当你按动摇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学你打开冰箱取冷饮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和
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是否感到科学技术的神奇威力。
2、你还知道哪些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方便?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出示课题:
呼风唤雨的世纪
二、自主学习 点拨指导
1、理解词语:
呼风唤雨世纪,是谁来呼风唤雨?
2、分组讨论:
区别发现与发明,举例说明,哪些是发现哪些发明。
3、自主学习生字:
你用什么方法读准赖、耕、潜、舶、哲。
写字的时候,注意赖、耕、幻、核的笔画。
4、检查自学情况:
抽生认读,开火车组词。
5、熟读课文,勾出不懂的词句。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全文围绕哪一段来写的,勾出中心段(第一段)齐读。
2、抽生读第2自然段,找出关健词,师板书:
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呼风唤雨
3、自读第3段,回忆历史,千里眼顺风耳指什么?说明什么?
师板书:
过去用千里眼顺风耳寄托愿望
4、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说明科学技术发展之迅速、之
奇、之美好)。
5、默读第4段,勾画出现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生归纳、师板书:
登上月球 潜入深海 洞察天体 探索奥秘
电视 电话 因特网 飞机 火车 远洋船
6、齐读第5段,师总结板书:
回顾历程 科学创造神话 美化生活
展望未来 科技创造奇迹 改善生活
二、联系实际讨论感受
设问:
1、想想自己家里都有哪些科技产品?
2、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了哪些舒适和方便?
3、人们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有哪些改善?
三、畅谈收获总结提高
总结:
1、齐读全文,感受呼风唤雨的世纪。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3、20世纪已经过去,二十一世纪属于我们,同学们,你们将怎样畅想未来?
四、布置作业(选做)
1、练笔:
未来的。
2、绘画:
科幻画。
3、办小报:
科技之光。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语文《坐井观天》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坐井观天》这则寓言,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这一寓意,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
学生分析:
班内大多数学生聪明活泼,乐于表现,乐于体验实践。愿意朗读而且表现不错。分角色表演更是他们展示个性的良好舞台。
教学思路:
复现感知铺垫——朗读感悟实践——拓展想象发挥——巩固识字写字——收集积累语言
设计理念: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重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的独特的体验。充分让学生在轻松、宽松的氛围中学习,体会主动,探究的快乐,在体验成功中不断进步!
教学目标:
1、巩固认识3个生字,会写5个。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3、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4、在自由的空间里,让学生个性得以张扬,才华得以展示。
教学流程:
一、复现感知铺垫: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两位朋友青蛙和小鸟,(随机出示青蛙和小鸟图),你还记得他们所在的位置吗?谁能把他们分别贴在小黑板上?(指名学生把青蛙和小鸟图贴在小黑板的背景图上)
是啊,青蛙坐在井里,小鸟落在井沿[边说边贴词卡“坐井观天”,“落在井()”到背景的相应位置上]谁能把“沿”字写在卡片上?(指名填写卡片,其余同学写在同桌手心里。)
(贴图是孩子们喜欢的学习方式,用这种形式导入,充分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激发了学生兴趣,从而更积极地投入学习。这一过程也进一步复现了课文内容,为教学打下铺垫。把巩固识字,写字渗透在这一过程之中,便全员参与写字活动,落实全体性原则。)
二、朗读感悟、实践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3课《坐井观天》
青蛙坐在井里,小鸟落在井沿上,它们对天有着不同的看法,您想不想知道?
(启发性的问题导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
请你打开书60页,自读课文的2~7自然段,边读边画出青蛙、小鸟对天不同看法的句子,就能找到答案。(自读课文,思考勾画。)
(充分落实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学会学习。)
总结学生学习情况:同学们可真会学习,有的同学边读边画,有的同桌互相讨论,有的同学读书姿势很端正,大家学得都很认真。
(总结学习情况,对学生是一种肯定,一种激励,一种欣赏,同时也会再次集中孩子们的注意力,继续投入学习活动中。)
青蛙和小鸟怎样说天?(组织讨论交流,学生各抒已见。)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无边无际。指名读词,巩固识字。)
为什么青蛙和小鸟对天会有不同的看法?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导学生看图,看书回答,注重良好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培养。)
到底天有多大,想不想实践去看看,走出教室,看看天有多大;用纸卷成纸筒再看看天,看到的天有多大。你想怎样走出教室?(学生纷纷发表见解,守秩序,讲礼仪的教育渗透在无声之中。)
(学生有序地走出教室,先出后进,没有一个大声喧哗的,不同的方式看到不同的'天,他们叽叽喳喳兴奋交流着,更深刻地体会了寓意。)
通过亲身实践你有什么收获?
(自由交流收获,体会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也丰富了内心体验。)
留心观察生活会给你更丰富的感受。
老师告诉你一个秘密,深入情境地有感情地读,也会丰富你的情感体验。
(无形之中渗透学法和情感态度的教育。)全班合作:男同学当青蛙,女同学演小鸟,我自我推荐来读叙述部分,可以吗?(孩子们最喜欢分角色读,一下子情绪高涨。)
先别着急,怎样才能读好?
(“小鸟”和“青蛙”们纷纷发表意见,说出了读好的好建议。)
(师生合作读。)
大家合作得可真愉快,我们成功了。
看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什么?(出示小鸟和青蛙的头饰。)读得好,演得精彩,就能带上漂亮的头饰表演。先小组合作演一演吧!请小组内选出导演。
(在初读课文,体验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组织孩子们分角色读一读,演一演,极大地激起了孩子们的兴趣,表演的过程也进一步加深了孩子们对课文的理解,丰富了体验,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展现了孩子们的个性,对课文也是一次再创造。)
(小组内演一演,指导巡视,并指一组表演。)
他们演得怎样/
(组织生生互评,提倡欣赏的评价。)
青蛙听了小鸟的话会怎么做?谁能接着往下演一演?
(激发了学生想象,进一步理解寓意。)
学习了课文,你想说什么?
(学生大胆展示收获,交流展示,张扬了个性。)
三、巩固识字,写字。
1、精彩的表演进行到这儿,有一个生字宝宝着急了,他对我说:“老师,老师,快让我和同学们见见面,大家可别把我忘了?”(出示字卡“信”)你还记得他吗?(用“信”扩词,评选扩词大王。)
(激发兴趣,吸引学生注意,以孩子们喜欢的方式巩固生字,寓教于乐。)
2、我们书后的田字格里还有5个生字宝宝正等着我们写呢?(出示田字格中的范字)你认识他们吗?(齐读生字)
你认为哪个字难写?(学生自主提出难字,使学生学得更主动。)
看到“蛙”字你想到了哪个字?(学生:洼、娃、哇……)
(启发学生思考,联想旧知,巩固了生字,拓展了知识。)
你为老师写好字提些什么建议?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变被动地看字,练写为自主发现字在占格和笔画应注意到什么,学生学得轻松而主动。)
(同桌互评)
四、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各抒已见,展示收获,体验成功)
五、作业
收集与坐井观天意思相近的成语故事!
(培养学生自主积累意识。)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06-29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07-04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09-06
数学教学设计方案05-18
教学活动设计方案05-19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07-28
教学设计方案(15篇)06-27
教学设计方案(精选15篇)06-14
教学设计方案六篇08-12
教学设计方案精选15篇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