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最新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最新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多渠道搜寻,了解并介绍美丽的自然景观这一过程,让学生从中感受美,热爱美,从而学会捕捉美!
2、举办自然景观展示会,让学生走进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
3、寻找身边的美丽的自然景观,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
4、背诵4组句子,并课外搜集积累,了解汉语遣词造句的微妙。
【教具准备】
1、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并搜集自然景观的图片、音像资料及文字材料。
2、实物投影仪。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1、导入:
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美丽的自然风光无处不在。远在天边的天山草原,圣洁的雪山、湛蓝的天空、雪白的羊群、碧绿无垠的草原是那样的令人神往;而近在身边的皇城沙滩,海浪、阳光、礁石也同样让人留恋往返美就在我们的身边,需要我们有一双寻找美,善于观察的眼睛。这几天大家一直在搜寻美丽的自然景观,这节课就把你发现的寻找到的美展示给大家。
2、指名一生上台交流:
听众反馈:
听了XX的介绍,你有什么不懂的?你感受到美丽了吗?从哪儿感受到的?
教师总结:
介绍一处美丽的自然景观,首先要有次序有步骤把一个个画面呈现出来,让大家随着你的视线去观察,还要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去描述,让大家在你的语言中感受景观之美。
3、自由准备,稍作调整。
4、再次指名交流:
⑴ 听众要做到认真倾听,做个小记者,可以向同学介绍提问、建议也可以补充。
⑵ 介绍者做到准备充分,随时答记者问。
5、四个小组交流,每组评出一名美的使者。
6、你经过了搜寻,听取了同学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
7、联系宽带网:
用你搜集的图片、文字资料(或自己撰写的资料),整理成图文并茂的美景介绍书。课后分组举办祖国一日游风景名胜展示会。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同时学习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1、学了这一组课文,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们知道美就在身边,今天来写一写我们寻找到的美景。
2、搜索你的记忆,哪一处自然景观令你印象深刻?
⑴ 可以是著名的大型风景区,如黄山、杭州西湖、雁荡山、天河风景区。
⑵ 也可以是身边的微型景观,如海边沙滩、公园(校园的)一角。
⑶ 也可以是一次偶遇,如海边日出、荷塘月色、都市夜景。
3、你准备怎样去写呢?回忆我们学过的.课文,以及上节课同学们的介绍,对你有何帮助?
⑴ 可以用方位、时间等顺序来构成文章,让人读来视野清新。
⑵ 把笔墨多花在所写的自然景观的特色上。
⑶ 联系我的发现:
我们一起去听听小林小东的发现。你有何发现?
(受到的启发是把画面呈现于脑海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写出来。)
4、要写一手好文章,离不开平时的词汇语句的积累,出示日积月累:
⑴ 看看下列这些词句对你有何帮助?
自由读,指名读。
⑵ 你发现了什么?
(每一组中的两个句子的写法是一样的,四组各有特色。)
⑶ 你最喜欢哪一组?为什么?在哪儿运用比较合适?
⑷ 你在哪儿也看到过这样特别的句子?试着说几句。
⑸ 课外去找一找这样有意思的句子,课下交流。
5、学生作文,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的难题。
6、学生作后修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修改作文(可以朗读自己的大作,默读皆可)。
7、课外写作文。
第三课时
作文讲评
1、挑选若干典型作文片段,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请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
2、同学们认真倾听后交流,可以提意见、建议、欣赏、补充,着重留意:
⑴ 语句是否通顺恰当。
⑵ 语言是否准确精妙。
3、听取后,再次修改完善作文。
(可以自行修改,也可以四人小组交流修改。)
4、欣赏佳作。
(实物投影仪出示本次作文的擂主作文。)
⑴ 可以教师朗读,学生边听边随机点评。
⑵ 也可以学生自由朗读,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优点。)
⑶ 还可以四人小组组成评审团,派代表发言。
最新教学设计2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⑴ 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⑵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⑴ 小组合作学习。
⑵ 注重朗读和生活体验。
⑶ 教学中抓住诗歌利于朗读,内容充满情趣的特点,激发学生童心,进而体会文章表达的精妙缓和其中蕴涵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 激发学生对诗歌的音韵美的喜爱之情。
⑵ 有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知识、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在读中感悟课文的韵律美,了解课文告诉我们的知识。
2、识字写字。
【信息资料】
1、教师准备有关网站、演示课件或相关的挂图,生字卡片。
2、学生了解有关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的知识。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引入:
小朋友,秋天是植物种子成熟的季节,种子宝宝要告别妈妈开始自己的生活,你们想知道植物妈妈是用什么好办法来送别自己的孩子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
板书课题。
(本课内容充满童趣,谈话直奔课文主旨,吸引学生,激发学习兴趣。)
2、课件演示,播放蒲公英、苍耳等植物传播种子的动画,引导学生观察。今天《植物妈妈有办法》这一课要告诉我们植物传播种子的巧妙办法,现在我们就来学习。
(采用学生喜欢的形式,引导学生观看动画,整体感知,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对话平台
1、感知:
⑴ 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⑵ 小组内互相读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⑶ 交流,小组选出代表,汇报小组读书的收获。
(这只是初读,学生能说出自己的读书所得就要加以表扬,不能要求过高。尝试朗读,整体感知,交流收获,培养自主读书的能力,体验读书的快乐。)
2、识字:
⑴ 自己练读生字,引导学生可同桌之间接龙读生字。
⑵ 小黑板出示生字,多种方式指读。
⑶ 全班交流识字方法。引导学生在交流过程中给生字找朋友,用词语说话。
(新课标要求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这一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方法,来调动学生识字的热情,相互交流识字方法,提高自主识字的效果。)
3、赏读:
⑴ 小组合作读课文,看谁读得美。
⑵ 选读,选自己喜欢的一节练读,再展示。
⑶ 通读全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
(阅读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要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整体感知课文,在正确、流利的读书的同时,获得初步的理解与体验。)
4、写字:
⑴ 要写的字,如:
已、娃、纷、好。
学生认读。
⑵ 学生观察字的结构,交流书写注意的地方。
⑶ 教师示范,指导重点笔画:
如:已要半封口,不能写成自己的己等。
⑷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在重视学生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应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挑苹果游戏:
(将生字卡片做成苹果形写上编号。)你选择第几号苹果,读出上面的生字,再组词造句。
1、诵读:
⑴ 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体会语气。引导学生评一评老师哪读得好,哪读得不好?
⑵ 学生自由练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⑶ 朗读比赛,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小节,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能让学生进行单纯的模仿,要引导学生的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获得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2、演读:
⑴ 教师引读,学生尝试背诵课文。
⑵ 学生自由练背。
⑶ 课文表演,边背边加上动作。也可让学生进行想象发挥,进行小型课本剧表演。(以鼓励为主,参与为主。)
(加强学生的诵读练习,加深学生自己的独特感受,发展语感,丰富学生的积累。)
3、讨论:
⑴ 四海为家是什么意思?
⑵ 粗心的小朋友却得不到它是什么意思?什么样的小朋友才能得到它?
(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加强对课文的体验和领悟,开阔视野,培养综合素养。)
4、练习:
⑴ 出示课后读读抄抄中的词语,引导学生多方式读词。
⑵ 扩展仿说词语,这样的词语你还知道哪些,快来与同学交流。
(创设多样的练习方式,巩固所学,达到学用结合。)
5、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把你课外搜集了解到展示出来吧!
(在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探索奥秘的兴趣。)
6、写字:
⑴ 要写的字:
甲、洼、豆、识、经。
学生认读。
⑵ 自己练写,小组评议。
⑶ 教师小结,指导重点。
⑷ 学生再练写。
(写字是学生的重要技能,尝试之后,发现不足,及时改进,增强写字效果。)
最新教学设计3
一、教材分析:
我所执教的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材第六册第三单元可爱的小生灵主体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小虾》,这篇课文是一篇写小虾生活习性的说明文。通过我观察小虾的样子、生活习性等细节的描写,突出了小虾有趣、脾气不好两个特点,抒发了我对小虾的喜爱之情。
课文比较浅显易懂,以生为本、以读为本、以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为目标,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理解词语,积累词语,体会小虾的特点,感悟作者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9个生字,会写7个字,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的认读、运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学习写作方法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3、通过学习了解小虾的样子、生活习性,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4、能抓住重点词语理解一段话,体会作者是如何围绕一句话把文章写具体的。
三、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细细观察小动物的兴趣,教育学生爱护小动物。
四、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的写作结构、写作方法,并灵活运用。
五、课时:
两课时
六、教具:
多媒体课件
第二课时
一、导语引入:
1、大千世界中,有很多可爱的小生灵,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继续走近小虾,(齐读课题)深切认识小虾的特色,领会作者的情感。
2、翻开书23页,根据刘老师的问题读第一自然段。(引读第一段)
院子里的葡萄架下的一口缸怎么样?阳光呢?我产生了怎样的想法?
3、过渡语:是的,院子里的一口缸积了大半缸雨水,让作者萌发了养虾的兴趣。
二、学习新课:
(一)学习小虾的样子
1、于是,和邻居阿成哥去溪边捉虾,他们捉到的虾是什么样子的呢?
(1)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直线画出描写小虾样子的句子。
(2)学生汇报朗读自己画的句子。你觉得这些小虾怎么样?(板书:可爱)
(3)出示小虾的图片学生欣赏,在描写小虾样子时,作者还充分发挥了想象,进行了比喻,你找到相关的句子了吗?(再读句子)
(4)所以我们在写作中应注意发挥想象,恰当比喻,使文章更生动。(板书:发挥想象恰当比喻)
(二)学习小虾有趣的特点:
(1)小虾的样子那么可爱,那它吃东西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呢?出示句子:
他们吃东西的时候非常小心,总是先用钳子轻轻碰一下食物,然后迅速后退,接着再碰一下,又后退,直到觉得没有危险了,才用两个钳子捧着食物吃起来。
(2)学生朗读。刘老师也写了一段,谁来帮我读一读,出示句子,对比朗读。你认为哪句好?说说你的理由。
你觉得小虾吃食怎么样?(板书:吃食小心)
(3)找出体现小虾吃东西小心这一特点的动作词,让学生带着动作来读这个句子。(板书:抓动作描写)
(4)作者在写这些动作的时候,还注意了什么才把这些动作写的这样准确、清楚的呢?找出这些顺序词。
(5)我们写作的时候,如果是一连串的动作也要用到顺序词,这样才能把意思表达清楚,做到言之有序。(板书:言之有序)
过渡:小虾吃东西时是那么小心,那吃饱后的小虾都在干什么呢?出示:
吃饱了的小虾显得十分自在,有的独自游来游去,有的互相追逐,有的紧贴在缸壁上休息。(学生读)
想一想,吃饱后的小虾又是怎样的?
小虾们在吃饱后还会干什么?(板书:吃后自在)
填空:吃饱了的小虾显得十分自在,有的独自游来游去,有的互相追逐,有的紧贴在缸壁上休息,还有的()。(学生口头填空)
过渡句:作者真是一位有心人,观察得很仔细,才能写得如此生动。(板书:仔细观察)
(3)让我们一起美美的读一读,边读边想:小虾吃食小心和吃后自在都体现了小虾的什么特点,从这一段找到句子,用横线画出来。这种能概括全段的句子,称为中心句,这种写作手法就叫先概括后具体,写作结构是先总后分,我们写作文的时候就经常要用到。
(4)小虾这样有趣。,作者喜欢吗?同学们喜欢吗?用喜欢的语气朗读这段话。小结写作方法:本段以中心句开头进行概括,后面具体写小虾吃食小心和吃饱自在,在具体写时也采用了同样的方法,写作层次清楚
过渡:小虾是那么可爱,又那么有趣,那它还有什么特点呢?
(三)、学习小虾脾气不好的特点。
(1)出示自学建议:
①、默读第四自然段,看看该段一共有几句话?用序号标注。
②、这一段又是围绕哪句话再写?用横线勾画来。
③、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这一特点的?用波浪线划出来。
④、把你自学后的情况与同桌一起交流交流。
(2)学生汇报学习情况。
<一>生读,汇报。有几句话?围绕哪句话再写?
<二>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小虾脾气不好的?抓“一张一张”“一翘一翘”“一突一突”等词领会:(做动作组词,口头填空)
<三>诵读领会:你觉得这是一群这样的小虾?(板书:受打扰生气搏斗猛烈)<四>小虾的搏斗到底有多猛烈,你能想象一下他们的动作和语言来说一说吗?
(发挥想象,说一说)
(3)一般情况下,我们说谁脾气不好是他的缺点,那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小结语:在作者眼里,小虾脾气不好却让人感觉是那么的.有趣,作者看他们打架,自己肯定躲在旁边偷着乐呢,这说明作者对小虾充满了?(板书:喜欢)请同学
们用喜欢的语气读这一段话。
(四)、学习5-5段:
(1)请同学迅速浏览课文5-6段,还从哪些地方看出了作者对小虾的喜爱?
(2)作者不仅为小虾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还不怕麻烦地从小溪拿回一些石块和金鱼草,让小虾更有家的感觉,由此可见,作者是多么地喜爱小虾啊!在作者的精心照顾下,小虾很快繁殖了后代,缸里活泼可爱的小虾越来越多,带给作者的快乐也将会更多!
三、总结拓展:
1、学习了这一课,你有了些什么收获?(围绕文章内容、写作建议两方面来谈)
2、感情提升:
在我们的身边,还有许多向这样的可爱的小生灵,如果我们都像小作者爱护小虾一样爱护我们身边的小动物,那么我们的世界就会更加美好。这些可爱的小生灵也会给咱们的生存带来了无限的乐趣,走进他们的天下,专心去察看,去体验,你一定会获得更多的欢喜。课下把你最喜欢的小动物写一写,和同学们来分享你的快乐。
四、课后作业:
1、在生活中认真观察一种你喜欢的小动物,了解它的样子及其生活习性。
2、练习用你的笔把你观察到的内容写下来,用上本节课学到的写作方法。
附:板书设计:
样子可爱写作建议
吃食小心仔细观察有趣喜爱发挥想象小虾吃后自在恰当比喻
习性受打扰生气言之有序
脾气不好抓细节描写
搏斗猛烈
最新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
朗读背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言虚词“而”、“也”的作用。
2、过程和方法:
发挥想象,再现美文意境,体会文章的意境美。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作者寄情山水排遣郁闷的心情及“与民同乐”的思想。
【教学的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醉翁亭周围美好的自然风光和人物欢乐场景的描绘,体会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难点】
体会“醉”与“乐”之关系,理解“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课时安排】
2课时(连上)。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千古传诵的名文,古往今来,多少人们对此文百读不厌,津津乐道,感慨万千,沉醉于其中。那么人们为何而醉?本文有何独特的魅力?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篇美文吧!
问:亭名由何而来?太守为何取号为醉翁?
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给它命名。太守即欧阳修,号醉翁,其特点是易醉。那么,醉翁的“醉”由何而生?仅仅是酒醉吗?
提示两个问题:
1、太守为什么而醉?
2、我们为什么而醉?
二、探究问题一
1、太守为什么而醉?领悟其思想内容。
⑴ 依据自己预习时读书的感受,大家谈谈太守为什么而醉。
学生自由发言,师总结概括:为景而醉,为人而醉,为情而醉。
⑵ 那课文中那些句子描绘了醉翁亭四周的山水之景、朝暮之景和四时之景?
① 指名朗读描绘的句子,想象画面。
② 醉翁亭依山傍水,景色千变万化,作者描绘了几幅画面?写景的顺序怎样?指名学生回答。
③ 教师小结:
第一段作者利用空间的变幻的手法,移步换景,由远及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山水特写,可归纳为:群山环绕图→琅琊秀色图→酿泉流水图→溪亭展翅图。
第二段,利用时间推移,抓住朝暮及四季特点,描绘了对比鲜明的晦明变化图及四季风光图:“野芳发而幽香”春意盎然,“佳木秀而繁阴”暑气逼人,“风霜高洁”秋高气爽,“水落石出”一片寂然。
作者写山山水水,花草树木,都蕴涵着作者深深的情怀,因而作者感叹:“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这句话把景与情直接联系了起来。
④ 再读写景文字,读出欣喜、热爱之情。
2、领略文中的人欢。
好山好水好地方,自然要有人来欣赏。那么,课文又是如何描写人们欢乐的场面呢?
⑴ 指名朗读第三小节,思考:人们的欢乐体现在哪里?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吗?太守见到这些,有着怎样的神态?
⑵ 六人小组讨论明确:滁人游,前呼后应,扶老携幼,自由自在,热闹非凡;太守宴,溪深鱼肥,泉香酒冽,美味佳肴,应有尽有;众宾欢,投壶下棋,觥筹交错,说说笑笑,无拘无束。
作为太守,见此其乐融融的`景象,自然酒不醉人而人自醉了。
⑶ 如何来理解太守的醉呢?
学生讨论。
师总结:太守是太高兴了。为何高兴呢,因为能与老百姓一起同乐。这是以醉写出他的快乐呀。板书。(以醉 写乐)找出带乐的句子,思考作者以醉写乐,但这乐真的是无忧无虑的乐吗?明确:也不是的。是乐中含悲呀,为何?因为他当时政治上失意,仕途落魄。内心世界很复杂,只好借酒浇愁呀。所以,他乐中也含悲呀。
⑷ 学生齐读第三自然段,读出欢乐的气氛。
3、什么样的乐才是作者所向往的?齐读第四段。
找出文中一议论语句,说说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含义?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分析了不同层次的乐,鸟乐是本能享受山水之乐。宾客的乐是随从太守而乐,境界不高。只有乐其乐──与民同乐才是最高层次的乐。进而点明太守不仅乐于山水。更重要的在于与名同乐这一文章主旨。也含蓄地表明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卒章显志”这是古人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
三、引导学生探究问题二:我们为何而醉?赏析其写作特色
欧阳修为这里的景、人、情而醉,写出了如此优美的一篇散文。而我们诵读此文,是否也能感到一份浓浓的醉意呢?那么,我们为何而醉?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自由朗读,要用心去体会。思考:这些句子或段落为何能让我们陶醉?
2、学生六人一小组讨论。
3、师归纳:
⑴ 描写形象、精练,融情入景,情景交融。无论绘景还是写人,都只有寥寥数字,着墨不多,但能抓住特征,生动传神。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板书。
⑵ 句式灵活,对散结合。有的单句成对,有的双句成对,有的三句成对,它们工整贴切,形式和谐,节奏明快,易诵易记。加之对散穿插,富有变化,摇曳多姿。板书。
⑶ 韵律独特,回环往复。全文共用了21个“也”字和25个“而”,产生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使行文显得潇洒自如,增强了语调的节奏感和委婉的抒情气氛,也使作者怡然自乐的情致得以尽情的抒发。总之,此文文美、情也美(板书)。
四、学生读背课文
要求动情、动容,以醉翁的身份去感受那一份浓浓的醉意与乐趣。
五、作业布置
完成校本教材“达标训练”部分。
【板书设计】
最新教学设计5
前言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和科课程标准有关要求,促进广大教师学习现代教学理论,进一步激发广大教师课堂教学的创新意识,切实转变教学观念,积极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教与学,有效解决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在20xx年由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组织,举办了一次教学设计大赛活动。这次活动数学学科高中组共收到有49篇教学设计文章。获奖文章推荐评审专家组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经过认真的评审,全部作品均评出了相应的奖项;专家组还为获得一、二等奖的作品撰写了点评。本稿收录的作品全部是参加此次福建省教学设计竞赛获奖作者的文章。按照征文的规则,我们对入选作品的格式作了一些修饰,并经过适当的整合,以飨读者。
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方便阅读,获奖文章的排序原则,并非按照获奖名次的前后顺序,而是按照高中数学新课程必修1—5的内容顺序,进行编排的。部分体现大纲教材内容的文章则排在后面。
不管你获得的是哪个级别的奖项,你们都可以有成就感,因为那是你们用心、用汗浇灌出的果实,它记录了你们奉献于数学教育事业的心路历程.书中每一篇的教学设计都耐人寻味,都能带给我们许多遐想和启迪.你们是优秀的,在你们未来悠远的职业里程中,只要努力,将有更多的辉煌在等待着大家。谢谢你们!
1、集合与函数概念实习作业
一、教学内容分析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1)》(人教A版)第44页。-----《实习作业》。本节课程体现数学文化的特色,学生通过了解函数的发展历史进一步感受数学的魅力。学生在自己动手收集、整理资料信息的过程中,对函数的概念有更深刻的理解;感受新的学习方式带给他们的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该内容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1)》(人教A版)第44页。学生第一次完成《实习作业》,积极性高,有热情和新鲜感,但缺乏经验,所以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做好准备工作,充分体现教师的“导演”角色。特别在分组时注意学生的合理搭配(成绩的好坏、家庭有无电脑、男女生比例、口头表达能力等),选题时,各组之间尽量不要重复,尽量多地选不同的题目,可以让所有的学生在学习共享的过程中受到更多的数学文化的熏陶。
三、设计思想
《标准》强调数学文化的重要作用,体现数学的文化的价值。数学教育不仅应该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还应该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让学生逐步了解数学的思想方法、理性精神,体会数学家的创新精神,以及数学文明的`深刻内涵。
四、教学目标
1.了解函数概念的形成、发展的历史以及在这个过程中起重大作用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2.体验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合作学习品尝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
3.在合作形式的小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领导意识、社会实践技能和民主价值观。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函数在数学中的核心地位,以及在生活里的广泛应用;
难点: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设计
【课堂准备】
1.分组:4~6人为一个实习小组,确定一人为组长。教师需要做好协调工作,确保每位学生都参加。
2.选题:根据个人兴趣初步确定实习作业的题目。教师应该到各组中去了解选题情况,尽量多地选择不同的题目。
最新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
2、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
3、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4、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
【课时目标】
1、第一课时:
⑴ 学会前两首诗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
⑵ 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
2、第二课时:
⑴ 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
⑵ 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
⑶ 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⑷ 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本课设计侧重从搜集整理资料、潜心品析吟诵、对比想象拓展等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自由地、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在师生互动的阅读实践中披文入境,读占鳌头;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体验,读中悟美,读中悟情。
【教学重点】
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
【教学难点】
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
【教学准备】
1、教师:
课件。
2、学生:
搜集相关资料,做好对课文的预习。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独坐敬亭山
一、激趣导入
1、导语:
我们先进行课外知识抢答,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最有名的诗人,他们是谁?
(根据学生课堂反应,教师提示:一个称诗仙,一个称诗圣)
2、揭题:
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
(生在可能会背要学习的这首,应该表扬,且可顺势揭题)
二、释题,简介背景
1、读题,看注释,结合插图,教师介绍背景。
2、引语:
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
三、学生自学,初步理解
1、要求学生围绕问题,自由读诗,并根据注释,结合插图,逐句说说诗意。
(尽:完。独去闲:可以交换词序解释,悠闲地独自离去了)
2、指名回答,评议交流。
三、吟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自由吟读。
2、讨论:诗句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你最欣赏哪一句?
望洞庭
一、形象感知,揭示诗题
出示教学挂图。你知道洞庭湖吗?谁来介绍一下?我们来欣赏诗人刘禹锡是怎么描写的。
(板书诗题)
二、自由吟读
1、学生边读边参阅课文注解,试着理解诗句意思,不懂的随时发问。
2、教师根据学生提出问题的普遍性与否,或个别讲解或引导集体理解。
三、指名朗读,同桌间逐句说说意思
1、点拨理解两相和,可以让学生结合看图吟诵体会。
2、在交流体会描写月夜洞庭的美景时,随机指导学生诵读,体会比喻的巧妙。
(用镜子比喻水面的明净光亮,似乎并没有奇特之处,同学的作文中也常常这样描写,这里让人感到新颖的是用未磨的镜子来比喻月光下的湖面。湖面上略带水雾,在月光映照下,呈现一种别有情致的朦胧的美,所以诗人不说它像明镜,而说它像未磨的镜,真是别出心裁)
(君山是屹立在洞庭湖中最有名的一座山,如此壮阔的山水,只因是遥看,所以才像白银盘里一青螺。这个比喻用得非常妙,单从一只白银盘里安放一颗青螺来看,就是一件设色淡雅、造型精致的艺术品了,再用它来比喻洞庭湖中屹立着一座君山,真是把天造地设的大自然景象缩小成陈设在几案之上的珍奇盆景了)
四、引导赏析
你觉得哪一句诗写得好,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诗人的心情。
与上一首比较,体会不同的景致及古诗的借景抒情手法。
背诵《独坐敬亭山》、《望洞亭》。
五、交流课外积累
1、说说你知道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2、布置课外作业,继续去搜集。
3、下节课(或者语文活动课)上进行交流。
六、练习
任选一首,想象景致,根据自己的理解作画,并配上诗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背诵前两首以及课外搜集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忆江南》是一首词,又描写了怎样的景致,怎样的心情呢?
二、读课文,理解内容
1、带着上面的`问题自由读,边读边看图,理解意思。
2、指名读,读准生字,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3、指名看图说出意思。诵读领悟词义,教师做如下点拨:
忆江南是词牌名,词都有一个牌名。词的内容也是回忆江南景色的,白居易曾经当过杭州刺史。词中回忆的,就是美丽的江南风光。
旧:从前。
曾:曾经。
谙:熟悉。
胜:超过,胜过。
4、根据提供的词语解释,让学生自己说说词句的意思,然后连起来说整首词的意思。
三、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
四、教师小结
诗一开头,诗人先说:江南好,这是诗人对江南春天的赞美。那么,说江南好,是听别人说,还是自己亲眼看到的呢?第二句做了回答:曾经,我对江南的风景是那么熟悉,那么了解。
江南风景好在哪里?可先让学生来回答。教师最后归纳:春回大地的时候,百花盛开,每当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遍地开放的鲜花更加艳丽,春暖水碧,绿波粼粼。由于红日的映照,红花更红,像燃烧的火焰;由于江花红,所以更显出江水碧绿。蓝字形容春水深碧。这美好的景象,深深地留在诗人的记忆里,所以词的结尾说──江南风景这样好,能不让人回忆吗?
五、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朗读的感情基调:饱含深情的回忆之情。
语调处理:一、二句要有昂扬的激情,再转入舒缓回忆,日出句声调高昂,春来句声调柔和平缓,最后一句声调稍抬高,仿佛是自问,又像是问他人,能不语气要果断、坚定。
在熟读基础上让学生练习背诵。
六、抄写或默写
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最新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自主探索,了解小壁虎尾巴易断、可以再生的特点,及小鱼、燕子、老牛等尾巴的特点。
2.在语感训练和表演中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文实践能力。
4.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发展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我给你们每一位同学都带来一份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每一位同学都有了一台放映机,下面我们就自己给自己放动画片,看谁的动画片最精彩!
二、感情范读,情境想象
1.范读课文。
2.学生闭上眼睛想象情景。
(以上环节以孩子们平时喜闻乐见的动画片为想象的诱饵,使他们在想象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激趣练读,语感体验
1.学生叙述课文中出现的动物,师帖有关动物模型。
2.这些漂亮的明星照与我们平时看的动画片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3.师:那我们也来当演员,可得先把剧本熟悉了才行。
4.生自由朗读。
5.把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讲给同桌听。(在自己对故事复述的过程中锻炼了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6.师:要当好演员还得把台词记住才行。
7.生记台词,体会感情。
8.生角色体验。师相机指导语感、语调等。
(以当演员为诱饵,充分调动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并以此为契机培养良好的语感。)
四、分组表演借尾巴
1.分组,分角色。
2.小组内互相指导语感、动作等。
3.师巡回倾听、指导,参与其中。
4.代表小组表演,其他小组参与点评、指导。
(孩子们在表演中体会鱼、燕子、牛尾巴的特点及用途;学习小壁虎的礼貌用语。并且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五、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1.小壁虎还向谁去借尾巴了呢?
2.全班自由表演。
(这一环节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提取了学生原有知识,让学生在借尾巴过程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六、共同体会喜剧结局
1.想象小壁虎向妈妈说了些什么?
2.师扮演壁虎妈妈,生表演。
(这一环节主要锻炼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七、续编故事
小壁虎会把这件事告诉他的哪些朋友呢?它会怎么说?它的朋友又会说什么呢?想象一下,把这个故事续编下去,再配上漂亮的图画,讲给自己的好朋友或爸爸妈妈听,好吗?
(给孩子们充分的发展空间,培养想象能力和语文实践能力。)
板书设计:
小壁虎借尾巴
小鱼图 小壁虎图
蛇图 断尾壁虎图 燕子图
老牛图 壁虎妈妈图
最新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
2.了解本文所涉及的生物学知识。
过程与方法
3.引导学生通过对本文一些重点问题的讨论提高探究能力;
4.通过观看生物资料片、观察一些昆虫的社会行为等活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 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物学的热爱之情。
6. 引导学生体会本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品味优秀科普作家的文字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
2.了解本文所涉及的生物学知识。
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对本文一些重点问题的讨论提高探究能力;
2.通过观看生物资料片、观察一些昆虫的社会行为等活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每天我们都行色匆匆,你是否低头注意过你脚下的蚂蚁窝?也许在你家的附近就有很多。你有没有发现,蚂蚁经常成群结队地忙忙碌碌?若是你扔一粒饭到它们的洞口,只要有一只蚂蚁发现,在短短的时间内就会聚集一大群,一下就能把饭粒搬回家。哪怕是一块大面包,它们也能很快解决。它们就像一个大家庭,团结一致,努力工作。同学们,你觉得神奇吗?它们与我们多像,但它们能和我们一样吗?今天我们学习的一篇文章,探讨的就是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作为生物的社会)
二、作者:
刘易斯托马斯是美国医学家、科普作家,同时又是美国科学院院士。他的代表作品是《细胞生命的礼赞》,这部书是一个医学家、生物学家关于生命、人生、社会乃至宇宙的思考。思想博大而深邃,信息庞杂而新奇,批评文明,嘲弄愚见,开阔眼界、激发思索。而其文笔又少见的优美、清新、幽默、含蓄,无愧当今科学散文中的大家手笔。无怪乎自1974年出版后,立即引起美国读书界和评论界的巨大反响和热烈欢呼,获得当年美国国家图书奖,此后18年来由好几家出版社印了二十多版,至今畅行不衰!据说年过花甲的刘易斯托马斯的名字因这一本小书而家喻户晓,有口皆碑,以至于在他接连抛出后两本书时,书商都不用再作广告,只喊声“《细胞生命的礼赞》一书作者刘易斯托马斯的新著”就够了。《作为生物的社会》这篇文章就是这部书中的一个精彩章节。
三、整体感知,明确本文写作思路:
现在,同学们先仔细地阅读一遍这篇文章,给课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大意,从整体上把握作者的写作主旨。 当然,在阅读时首先要疏通生字:
1、 字词注音:
鳟(zūn)鱼 蚁冢(zhǒng) 苜蓿(mù xu) 鲱(fēi)鱼 蹩(béi)脚
2、教师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指导他们把握本文写作思路:
教师:我们都知道这是一篇科普论文,那说明文一般先要明确说明的对象,然后再运用各种方法、事例来证实自己的观点,最后则是升华主题吧,那这篇文章作者是要说明什么呢?请同学们紧跟老师的提问,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我们先一起来看第一部分,大家看一下,第一段写的是什么?
学生:(医学家举行年会的情景)
教师:他是怎样描述的呢?他把他们比喻成了什么?
学生:(群居性昆虫大聚会。同样是那种离子式的振动,碰上一些个急匆匆来回乱窜的个体,这才略停一停,碰碰触角,交换一点点信息。每隔一段时间,那群体都要像抛出钓鳟鱼的钓线一样,准确无误地向恰尔德饭店抛出一个长长的单列纵队)
教师:作者开篇把人类比作是蚂蚁,由人类社会的的活动情景联想到了生物社会的活动,引出了所要探讨的话题。
再看一下第二段,写的是什么?
学生:(传统生物学界的看法:“暗示说昆虫群居的活动跟人类事物总有点联系,那在生物学界将是非常糟糕的态度。关于昆虫行为的书籍作者,通常要在序言里苦口婆心地提醒人们,昆虫好像是来自外星的生物,它们是行为绝对是有异于人的,完全是非人性、非世俗,几乎还是非生物的”。传统生物学界认为人类社会与生物是毫不相干、甚至是水火不相容的)
教师:那他们为什么是非常糟糕的态度呢?
学生:(说人类像蚂蚁可以,反过来说蚂蚁像人类,就会遭到非议,因为这是对人类至高无上的地位的挑战。)
教师:那作者是抱着什么样的态度的呢?我们可以从哪一句话看出?
学生:(“蚂蚁的确太像人了,这真够让人为难”。 以幽默的语言描述了一系列蚂蚁的社会行为,从“培植真菌,喂养蚜虫”,到“迷惑敌人,捕捉奴隶”,到“使用童工”“交换信息”,简直和人类的行为毫无二致。“它们什么都干,就差看电视了”,作者这里有意用描述人类行为的语言来描绘蚂蚁,和文章开头的一段用描述昆虫的语言来描绘人类正好形成对比,表达了一个鲜明的观点:人类的社会行为和生物的社会行为有极大的共性,并非水火不相容,而是可以互为比照的。)
3、现在,请同学们总体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学生完成,教师明确)
第一部分(第1至3段):从一个事例切入,即医学家举行年会,把其与生物界联系起来,从而得出自己的论点,人类社会与生物社会有共通之处。
第二部分(第4至10段):指出动物过着两种生活,即是个体的存在,又是集体的存在,也就是说,动物过着个体的和社会的两种生活。
第三部分(第11至13段):指出人类与生物界的相通之处——人类也要有社会的生活。
四、全文主体部分探究:
1、接下来快速的阅读文章的第二部分,看看作者都提到了哪些生物?在作者眼里,生物的社会是怎样的?
(主要有蚂蚁、蜜蜂、鲱鱼和粘菌细胞等,在作者眼里,它们好比是一个小型的人类社会组织,有组织,有纪律,能做到事半功倍。)
2、安排趣味性讨论:根据课文,分小组讨论,假设你们是一群蚂蚁、一群蜜蜂、一群鲱鱼或粘菌细胞,为了维持生计,你们在大家庭中需要做哪些事情?同学们可以尽量的发挥想象。
设置预案如下:
(①蚂蚁组:我们蚂蚁家族人丁兴旺,是个大家庭。我们培植真菌,喂养家畜,把军队投入战争,动用化学喷剂来惊扰和迷惑敌人,捕捉奴隶。我们的同类织巢蚁属还会使用童工,抱着幼体像梭子一样往返窜动,纺出线来把树叶缝合在一起,供它们的真菌园使用。我们利用智慧觅食,结合集体的力量搬动食物。在建造蚁穴时,我们会集体搜集树枝,作好统筹规划,通力合作,先砌墙,再盖顶,遇到障碍时随机应变,用智慧解决问题,我们的生活忙碌而充实。
②蜜蜂组:我们家的主要劳动力工蜂会外出寻找花蜜,通过形态各异的优美舞姿向同伴传递信息。工蜂在筑巢时会共同协作,进行有条不紊的工作,当我们的家庭成员壮大到一定程度后,我们会处动分化成两支数量相等的团队,一支追随老蜂王,一支跟随新蜂王,组建成两个和谐美满的家庭。
③细胞组:别看我们是微生物,我们的`力量可不小!在我们的幼年时期,我们是一个个独立的阿米巴状细胞,我们吞吃细菌,彼此疏远,不相往来。可是当我们的长官----一些特殊细胞放出聚集素后,我们会闻令赶来,聚成一个星状细胞,彼此融合,构成一个动作迟缓而又结实的小虫子,生出一个富丽堂皇的梗节,顶端带一个实体,由它负责繁衍后代,此后,我们的子孙继续重复我们的生活方式。
④鲱鱼组:我们和其他鱼群一样,集体行动,共同抵御处敌入侵。当我们聚在一处时,我们的功能胜似一个多头组成的巨大生物。)
五、拓展探究:
1、通过学习,我们明确了作者的观点是:人类的社会行为和生物的社会行为有极大的共性,并非是水火不相容,而是可以互为比照的。还举了几个例子,蚂蚁、蜜蜂、鲱鱼和粘菌细胞等。结合这些事例,联想我们人类,你能够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这些事例都说明,许多动物和人类一样,有等级有秩序,有很多社会行为,它们进行群体生活,能思考有智慧,共同经营起一个大家庭,它们同人类一样,经常是相互依存,同步活动的。它们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团结就是力量,我们人类应当学习它们的团队精神。)
2、在哪些地方我们可以看出这些特点?
(“当你观看聚在蚁丘边的、黑压压盖过地皮的数千蚂蚁的密集群体时,你才看见那整个活物。这时,你看到它思考、筹划、谋算。这是智慧,是某种活的计算机,那些爬来爬去的小东西就是它的心智。”依据这种情形,在建造蚁穴的时候,它们可以做到先筑墙,然后再盖顶,碰到障碍时,会自己用智慧解决问题;白蚁更是奇特,它们在建造美丽的拱券的时候,往往利用群体力量,像艺术家一样地完成任务。蜜蜂觅食跳舞。)
(“如果你破坏了蚁丘某一部分,数百只蚂蚁会过来掀动那一部分,移动它,直到恢复原来的样子。”“小室里有两三只白蚁,就会衔起一块块土粒木屑搬来搬去,但并没有什么结果,什么也没有建造起来。随着越来越多的白蚁加入,似乎达到了某种临界质量或法定数,于是思维开始了。”)
4、再看第三部分,作者指出了,其实人类比动物更具有社会性,但我们人类都出现了什么样的状况?(“虽然我们无论如何也是所有群居性动物中最具社会性的——比蜜蜂更互相依赖,联系更密切,行为上更不可分,我们却并不经常感到我们的联合智慧。”“电路好像还在,即使并不总是通着电。”也就是说,我们类虽然比动物更具社会性,但我们没有真正的做到联合起来,充分发挥我们的智慧和才能)
5、最后,作者以科研为例,引用了权威人士的观点,再一次强调个体的智慧与群体的智慧,发明创造必须融入群体的智慧才能发挥作用,才有意义。希望科学研究能有多一点的交流。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原来生物界还有这么多我们不曾了解的内涵,人类千万不能盲目自大,要充分认识自身生存危机。我们为在既要强调个体的智慧,也要重视群体的智慧,因为发明创造必须融入群体的智慧中才能发挥作用,才有意义。所以,同学们学习也不能够闭门造车,一定要多多交流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最新教学设计9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三、乐音及三个特征
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用硬纸片在梳子齿上快划和慢划时可以发现:划的快音调高,用同样大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现:橡皮筋振动快发声音调高。综合两个实验现象你得到的共同结论是: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
4、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5、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调。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3、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
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4、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五、声的利用
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
最新教学设计10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理解字词。
2.阅读描写生活中普通事物的小品文,教师可向学生推荐几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常常会带给我们启示,像那个“我”至今还常常想起的顶碗少年,还有那一棵棵优雅自在,显示着勃勃生机的桃花心木。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对于他们的存在,我们常常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可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些普通的事物也会带给我们耐人寻味的启示的。比如我们每个人手上的五根手指。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手指》。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互相解答不懂的词语。
2.指生逐段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速度课文,口头完成填空: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 ),然后分别具体写( ),最后总结写( )。
4.请学生根据填空的内容,给课文分段,在此基础上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和方法。
三、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标画出本文的中心句。(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2.学生自主学习,思考问题: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点?读书标画相关语句。
3.汇报交流,体会道理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体会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
理解要点如下:
(1)大拇指:短处:姿态不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只有一个关节;长处:最肯吃苦。
(2)食指:短处:姿态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长处: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机敏。
最新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安塞腰鼓磅礴的气势
2、 品味排比句式的节奏、气势与激情,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
3、 掌握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并能运用。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基调
2、品味语言,体会作者是如何将文字与表演融为一体的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激发兴趣
(点击一段安塞腰鼓的音乐)
听,那是什么声音?如此雄伟,如此震撼人心?对,这便是安塞腰鼓,来
自黄土高原的安塞腰鼓。今天我们将一起踏上那片神奇而又古老的黄土地,去感受一下那雄浑的安塞腰鼓。
(点击播放一段安塞腰鼓表演的录像)
看到了么,那飞扬的尘土?看到了么,那豪放的舞姿?听到了么,那震耳的呐喊?听到了么,那惊天的鼓声?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的就是刘成章的著名散文《安塞腰鼓》。
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找出最喜欢的段落
2、让一二位学生讲讲关于安塞腰鼓的历史资料
3、让学生大声地自由朗读自己所喜欢的段落
4、请几位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出来,与大家分享,并说说各自喜欢的缘由
(在此环节中,教师应对学生的朗读作一二点拨,也可让学生点评。此外,对于学生喜欢的理由,教师还可作些引导和挖掘)
三、品味语言,把握修辞
思考:作者是如何让文字与表演浑然一体,读起来如此地激越豪放的?
排比:营造了一种有力的气势,使语言形式与舞蹈内容相统一。
反复:使语言又了一种鼓的韵律,形成回环往复的气势,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短句:有力地表现了不可遏制的生命力,读起来铿锵激昂
四、模仿课文,写作练习
1、听一段琵琶名曲《十面埋伏》,以下面任意一个句式为例仿写。
(1)这琴声,使人想起……,使人想起……,使人想起……
(2)每一个音符都……。每一个音符都……。每一个音符都……。每一个音符都……。
2、请几位同学把所写的段落交流一下,教室可请学生点评也可自己作适当点评。
五、小结内容,布置作业
《安塞腰鼓》既是高原生命的热烈颂歌,也是民族魂魄的诗性礼赞。它以诗一般的凝练而又富有动感多余眼,谱写了一曲慷慨昂奋、气壮山河的时代之歌。虽然现在的大西北依然经济落后,但是我们从那些茂生生的后生身上,从那隆隆四安塞要构声中听到了生命的力量!相信那片响彻着隆隆鼓声的黄土地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够大放异彩,而这当中也需要我们这一代人,需要你我的共同努力!明天的安塞腰鼓将更加气势磅礴,更加地震撼人心!
最新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识记“雅、私、奏、熄、蜡、烛、艺、式、效”等9个生字;理解并积累“优雅、美妙绝伦”等词语;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奏”。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从课题提出问题的方法,并能在阅读过程中解决问题。
4、结合课文内容发挥想像,进行说话训练,感受《告别交响曲》的深刻内涵。
教学重点/难点
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识记“雅、私、奏、熄、蜡、烛、艺、式、效”等9个生字;理解并积累“优雅、美妙绝伦”等词语。
2、学习从课题提出问题的方法,并能在阅读过程中解决问题,结合课文内容发挥想像,进行说话训练,感受《告别交响曲》的深刻内涵。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质疑问难
(一)音乐是有魔力的,它时而快乐,时而悲伤,时而引人深思,所以很多艺术家都喜爱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想法、情感。
1、(播放音乐)请大家听一段音乐,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2、这两段音乐取自于《告别交响曲》,作曲家是海顿。
3、齐读课文第一小节。
(二)这首曲子在这个“音乐之都”一举成名,不仅是因为——还因为它有一个独特的名字。
1、指名读“优雅”。
2、学“雅”(隹:古时候指短尾巴的鸟)
3、还可以说优雅的什么?
4、优就是优美的意思,雅在这里指高雅,所以,优雅的意思就是既——优美(出词卡),又——高雅(出词卡)。
(三)齐读课题。
(四)根据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后,找找除了海顿,文中还提到了哪些人?说说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1)交流人物
补充资料:公爵一般是王室成员,地位在当时是非常高的。文中的这位公爵,不仅精通音乐,还拥有自己的私人乐队。他聘请海顿为私人乐队的.乐长。可见他对音乐的钟爱。
学习:“私”,读准字音,理解“私人”。
(2)提示用上动词“替”、“向”来表述事情。
2、刚才我们初读了课文,抓住了主要人物,把这件事起因、经过、结果简要的叙述清楚了。
三、研读课文,体会情感
1、这份与众不同的请假条究竟优雅在哪里呢?自己先读读第5小节,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的音,读通句子。
(1)小组自学生字“蜡”“烛”“熄”“奏”
(2)反馈交流:
蜡:蜡是动物植物产生的油脂提炼而成的。所以是虫字旁。熄:做动作
奏:师示范田字格中书写,学生书空。
2、学习乐曲优美部分
(1)演出开始了:(引读第5小节第一句话)欣赏音乐
说话练习:那优美的乐声把我们带到了花园里,森林里,还带到了自己的家乡。你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_,仿佛听到了_________,仿佛感觉到了____________。
(2)指名说
(3)连成句说,说给同桌听。
(4)小结:像这样美好,美妙到了极点的感觉就是美妙绝伦。
(5)齐读第5小节第一句话。质疑:为什么思乡之情这么强烈呢?下节课再边读边想。课堂小结
四、复习巩固
1、朗读词语。
2、田字格中描写“奏”。课后习题
五、作业布置
1、读生字和词语。
2、选用下面的词语,说说海顿是怎样替乐师们请假的。
最新教学设计13
教学目的:
1、认识9个生字,会写四个字。认识一个偏旁“门”。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晴朗夜空的美丽,生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歌曲激趣,导入新课:
你们平时喜欢听歌吗?那我们一起欣赏一首歌,好吗?(教师播放歌曲《小小的船》)
多么动听的旋律,多么优美的歌词啊!这首歌的名字就是《小小的船》。这节课呀我们要学习第七课《小小的船》(教师出示课件,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请同学们打开书《小小的船》一课,借助拼音读一读课文,然后在课文中圈出本课的生字,想出好办法记住它。
2、全班交流,共同学习:
(教师出示课件,课文及生字)
弯:借助拼音学习生字
星:加一加,日+生=星上下结构
这么多生字,你们都认识它们了吗?真的认识了?那我们就读一读吧!
“呜——”小小火车开起来,一开开到你这里。
3、游戏巩固识字;(摘星星)
挂在天空中的小星星寂寞了,急着和同学们见面呢!你能叫出这些星星的名字吗?能叫对,会组词,就把小星星送给你。
当一名同学读时,其他同学认真听,你们来当小评委!好吗?他读对了我们就跟读,不对就帮他指出来。
三、朗读感悟,加深理解:
1、再读课文,重点理解:
淘气的生字宝宝又回到了课文中了,你们还认识它们吗?
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用直线画出来,并且多读几遍,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教师相机指导)
学生的汇报:
生:我喜欢“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一句,我明白了月亮弯弯的像小船一样。
(教师出示弯弯的月亮图,随即指导,使学生更形象的理解弯弯的。)
师: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弯弯的事物?
生:弯弯的`香蕉、弯弯的小桥、弯弯的小船……
生:我喜欢“小小的船儿两头尖”一句。我明白了船的样子是两头尖尖的。
弯弯的月亮就是小小的船,假如我们也到这美丽的月儿船上坐一坐,你们会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见了蓝天、无数的小星星。
师:书上是怎么说的?
(教师指名读)
师:蓝蓝的天空像什么?闪闪的星星又像什么?
(教师出示课件)
四、表演读文,熟读成诵:
1、情感朗读,动作表演:
夜空多美丽啊!深蓝的夜空中闪烁的星星对着我们眨眼睛,我们在美丽的夜空中陶醉了,只看见闪闪的星星和蓝蓝的天,现在你能不能加上动作演演,美美地读一读课文。(教师出示课件《小小的船》全文)
现在同桌之间或是自己练练。(学生读时,教师播放音乐)
五、交流资料,了解月亮:
你们还知道关于月亮还有许多的小知识、小故事吗?
1、学生交流:
2、教师出示:
多么神奇的月亮!其实,月亮不是总像小船一样,它有时是圆的有时是弯的。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教师出示课件)
六、听歌想象,布置作业:
原来,关于月亮还有这么多的知识呢!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要更加认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在让我们来欣赏《小小的船》这首歌曲。请同学们闭上眼镜,边听边想象这夜空美丽的景色。
下课后,把你想象的景色画下来。
最新教学设计14
一、教学中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是提高小学生英语学习质量的有力保证。据统计,三、四年级学生注意力可持续20分钟左右,五、六年级学生则在30分钟左右。那么,作为教师,应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呢?
1、注意的对象要新颖、生动、形象、鲜明。
例如,教师在教授“苹果”这一单词时,如果能采用悬念的方法出示实物,并配以卡通形象的图片和单词。那么学生每次在吃苹果的时候,就会很自然地联想起这个情景从而记起这个单词。
2、注意对象的游戏化。
著名的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游戏是生活的一部分。在幼儿阶段,生活即游戏,游戏即生活。如果把所有的教学内容设计成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愉悦的游戏中学习,必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授动物单词的时候,可以分组让学生模仿动物的声音或形象,以此巩固和加深对单词的记忆。
二、采用逐步导入,创设情境的情感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开展丰富多彩、行之有效的`课外活动使活动与教学紧密结合,其具体方法如下:
1、热身运动。
这属于课前的一种导入形式:用一个有趣的游戏或者欢快的歌谣,让学生将注意力从课余活动中导入到课堂。但同时热身运动又需要一种轻松活泼的气氛,让学生感觉从一种游戏转入另一种游戏。
2、单词呈现。
作为所涉及到的新的内容的开始,单词呈现是整个教学活动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由于小学生处于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阶段,而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本身就是一个抽象无形的东西。所以,教师在呈现单词的时候,不能千篇一律,要出“奇”招,出奇制胜,充分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首先把单词卡片的一个角落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类型的单词,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通过一些简单的问题提示学生,最终呈现出单词。
3、单词游戏。
单词游戏是教师在教授完新单词后采用的一种巩固和复习的方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使用的教具创设出轻松愉快的游戏环境,让学生在开心的游戏中既能巩固所学的东西,又能学到新的东西。但是在创设游戏环境时,教师特别要注意的是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游戏中去。同时,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特征掌握游戏所要达到的效果:对于低年级只要求会读,所以创设游戏时,要侧重于读的方法。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既要会读又要会写,并要进行相应的听写以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例如,在教授动物单词时,教师就可以将全班同学分成两个小组,让他们比赛猜单词,那样既可以巩固所学单词,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如果教师能设立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小物品作为奖励,就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了。
4、句子的导入及讲解。
小学生接触的句子一般分为陈述句和疑问句。教师在教授时,应该采用先教授陈述句,然后通过陈述句导入疑问句的顺序。例如在教授“What is your favourite fruit?”时,可以先创设情景引出“My favourite fruit is---”的陈述句,在熟悉陈述句后,引出疑问句,学生就很容易掌握了。
5、句子的游戏。
和单词游戏一样,句子的游戏也是对所学句子的巩固和复习。同时,教师需要创设一个轻松活泼的游戏氛围,并一定要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其中。但与单词不同的是,句子的游戏必须要包含所有学过的新单词以达到巩固的效果。
6、Chant and songs.
把所学的内容,如单词、句子、语法点,以轻松愉快的歌谣和歌曲的形式呈现,这样便于记忆,以此作为对所学内容的复习和巩固。
三、沟通
作为一个教师,授课的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是懂得如何与学生沟通也是很重要的。教师可以通过这种沟通,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知道课堂教学中是否还有学生不能接受的方法和方式。这样有利与于教师更多地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以便因材施教。
1、与学生的沟通方法。
A、每次上课时提前几分钟到课堂,与学生聊聊天,加强交流,不仅要做一个严师,还要做他们的知心朋友。 B、热忱相助。
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积极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当学生读错音、做错题时,要耐心帮助他们,同时还要说一些鼓励的话,如“It’s OK,no problem. That’s OK. Don’t worry!”等。
C、师生情感交融。
教师应积极参与到各种学习、活动之中,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2、与家长的沟通方式。
A、与家长建立平等的关系。
很多家长都认为,教师是权威,高与他们,所以在关于孩子的学习方面,他们完全依赖于教师。但是教师每周每个班就几节课,虽然教学中尽量顾及到全体,但难免有疏漏,如果孩子所学的课程能得到家长的密切配合,必然会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在与家长沟通时,教师要让家长明白他们是平等的关系,都是可以督促孩子学习的。
B、采用多种方式与家长进行交流。
此种方式便于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比如,最初的交流,定期的交流,电话交流等。但是如果采用电话交流,第一个电话一定要是褒义的,否则家长会产生一种心理障碍:每次老师打电话来,家长的第一反应就是孩子在学校做错了什么事,老师找到来了。如果教师和家长在时间上都很方便,可以适当地进行父母与教师的讨论会,那样更有利于家长对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的了解,也有利于教师对孩子在家复习状况的掌握。有了这份了解,学生和家长就可以共同协商出一个更好的促进孩子学习的方法。
最新教学设计15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的爱鸟之情和“我”护鸟心愿。
3.主动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练习用“我会读”中的词语说句子。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3.学生自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解说,引导欣赏美丽的大自然,在欢快的'鸟语声中激发学生的童心童趣。
2.齐读课题。
初读课文,读中识字
1.自读课文,要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到下面的“树叶”中找一找,借助拼音读一读。
2.学生利用自制的生字卡片认读生字,遇到难读的生字多读几遍。
3.抽查学生认读情况:
让学生当小老师教大家读难读的字。随时纠正读音。
4.小组合作识记生字。
5.做摘“树叶”游戏。在游戏中交流小组识字的情况,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如,猜谜语、编儿歌、形近字比较识字、借助形声字的特点识字等。
6.“我会读”:用词语卡片抽读词语。
朗读课文,感悟内容
1.自读课文,思考从哪儿看出父亲知鸟爱鸟?用“----”画出父亲说的话
2.自己练习读。
3.你从父亲说的哪一句话中最能体会到父亲知鸟爱鸟?
4.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A.“父亲突然站定……他喃喃地说:‘林子里有不少鸟。’”
(1)找小伙伴读,揣摩表情、语气、动作。
(2)表演读。
B.“父亲指着一根树枝……生怕惊动了鸟。”
(1)同桌合作读,互相指点、纠正。
(2)齐读,注意父亲的语气。
5.演读第七至十六自然段。
A.学生分小组准备、尝试演读。小组长组织分配角色,而后练读。
B.各组选出代表为全班同学演读。
6.学生提出问题、说出感受,引导讨论:为什么说“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
拓展活动
课后询问他人或读书、上网查找资料,了解有关鸟的知识,下节课展示。
【最新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最新05-12
《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最新05-09
最新初二快速跑教学设计04-24
《安塞腰鼓》最新教学设计方案08-18
九年级政治教学设计最新12-27
高一地理教学设计最新08-26
流程设计教学设计10-19
教学设计10-28
教学设计09-04
化学教学教学设计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