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教学设计

时间:2024-05-27 13:32:21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音乐课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音乐课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音乐课教学设计

音乐课教学设计1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优美、流畅的情绪,知道春天季节的变化,感受大自然的美,并能用歌声表达内心的感受。

  2。感受音区域中低的位置,分辨音的高低。

  3。能按音乐的节拍协调地做动作,学会听音乐做跑跳步。

  活动准备:

  手偶小燕子一只,公鸡、老牛的教具各一只,燕子图―张。

  活动与指导:

  1、在音乐的伴随下,上身挺直动作与音乐合拍做跑跳步依次进入教室。

  2、感知音的高中低。

  (1)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出学习的内容出示公鸡,每天早晨大公鸡很早的就起床了,高声叫着:大公鸡真勤快!请幼儿学会公鸡、老牛的叫声并回答:准的声音高,准的声音低,辨别声音的高低。

  (2)老师弹奏一首乐曲,分别在高、中、低三个音区弹奏,让幼儿随音乐合拍的拍手。

  当听到高音旋律时,双手在头上拍手,听到中音区旋律时,双手在胸前拍手,听到低音时双手在腿部拍手。

  3、歌曲:《小燕子》(1)“美丽的春天来到了,小燕子从暖和的南方飞回来了”出示手偶小燕子,“它高兴得唱起歌来了,老师范唱全曲《小燕子》,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2)出示“小燕子”图片,图片上画有红红的大阳、绿草地、天空飞着小燕子,老师用清唱的方法再次为幼儿范唱,帮助幼儿熟悉记忆歌词。

  (3)请幼儿随教师的`琴声一起练习节奏说白:②和暖的太阳照大地,花儿开放,小草绿。

  (4)学唱歌曲,重点唱好一词两音和像声词,吐字要清楚,音要准。

  (5)复习歌曲:《多愉快》。

  提示幼儿大家要听前奏整齐的开始和结束,唱叫要合音乐的节拍做动作。

  用自然欢快的情绪演唱。

  可利用领唱,分组唱的形式练习。

  4、律动:《翘翘板》(1)幼儿听乐曲感受三拍子的特点,柔和舒缓:强弱弱,先用自己的两个胳膊按节奏左右上下动,幼儿已有玩翘翘板的生活体验。

  (2)幼儿自由结合分二人一组按音乐的节奏上下的动。

  (3)启发幼儿两人要:互相配合做动作,膝关节屈伸运动,体验身体升起降落的感受。

  5、舞蹈:《快乐舞》幼儿听音乐信号迅速成圆圈站好。

  “小朋友在玩翘翘板时的心情是什么样的?”“非常快乐”“好,那咱们一起来跳个快乐舞吧!”音乐响起幼儿随之舞蹈。

  提示幼儿按音乐合拍的跳,动作要自然协调,尤其是跑跳步,要抬头挺胸。

  结束部分:在音乐声中幼儿自由的做跑跳步出教室。

音乐课教学设计2

  我所上的是花城出版社音乐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课动物世界小东和他的动物朋友中的歌曲《蜗牛与黄鹂鸟》。这是一首流行于台湾的叙事性民歌,歌曲以一个叙述者的口吻讲述了蜗牛在葡萄树刚发芽时就背着重重的壳往上爬,而黄鹂鸟却在一旁讥笑它的情景。歌曲歌颂了蜗牛坚持不懈的进取精神,音乐形象天真纯朴富有生活气息。歌词结合紧密,大多一字一音,与口语相近,质朴自然。根据教材的特点以及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来设置的:

  1、指导学生用明亮、轻巧的声音,用不同的音色、速度和语气表现歌中骄傲自大的黄鹂鸟和锲而不舍的蜗牛形象。

  2、指导学生相互合作,创造性地参与音乐活动。

  3、使学生懂得在生活和学习中要象蜗牛一样要具有坚持不懈、坚韧不拔的进取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用明亮、轻巧的声音,用不同的音色、速度和语气表现歌中骄傲自大的黄鹂鸟和锲而不舍的蜗牛的形象。为了全面准确的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时我针对儿童好新、好奇、思维活跃,集中注意持久性较差,但容易对有趣、富有童趣的事物产生兴趣等特点,遵循直观性、启发性原则和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点采用引导法、情境教学法等方法设计本课过程的。

  (一)组织教学导入课题,在组织教学这一环节中我采用结合上节课学生所接触的熟悉的各种小动物的名字,以亲切的谈话的方式引入课堂。一开始就设置悬念,提出问题:“同学们小东家可真热闹,有这么多的小动物朋友,今天又来了两位,请仔细听他们是谁呢?随即播放歌曲录音,同学们顿时产生好奇心带着问题,带着疑问,走入了课堂。同时结合多媒体课件,播放《蜗牛与黄鹂鸟》视频,以比较直观性的方式,不仅使学生初步熟悉了歌曲的旋律、初步感知了蜗牛与黄鹂鸟的音乐形象,而且更好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为完成歌曲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

  (二)歌曲教学在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边听边用不同角色的音乐形象来表达歌曲的情感,对歌曲反复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自主对歌曲的表现形式及情感内涵的把握,并在听、唱、演的过程中感受不同的角色形象。我主要分两大块来完成:一是学唱歌曲,二是歌曲处理。一开始我并没有让学生马上聆听歌曲而是通过看图片听音乐故事这样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蜗牛与黄鹂鸟》的歌唱内容,以口语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己理解,使学生对歌曲内容有一个初步的印象,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创设一定的情景,扩大学生对歌曲的理解。然后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直观的画面,运用听唱法这种歌曲教唱的方法来完成歌曲学唱的。在歌曲处理这个环节我主要是引导学生改变歌曲的速度、运用不同的情绪的`来演唱各个角色的,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蜗牛是怎样的形象,应该用怎样的语调和感情来表现蜗牛的形象。同样的方法,黄鹂鸟呢?这样容易使学生获得审美愉悦的体验。在接下去的拓展内容环节中,我设计了学生比较喜欢的分角色比赛唱,戴头饰表演唱和填词创编故事等内容,而第三个内容填词创编故事,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我认为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在此环节中,我采用的是边引导边让学生说的方式进行的,最后老师总结。总之,拓展的内容对于发挥学生的创编和表演的能力,张扬学生的个性,增强他们音乐表演的自信心,在他们在唱、听、看、演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是至关重要的。更重要的通过以上几个环节的教学让他们学习到了蜗牛的这种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

音乐课教学设计3

  教学要求:

  1、表演《美丽的黄昏》

  2、单元总复习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复习《钟声叮叮当》

  分声部唱一唱

  二声部合唱

  三、表演《美丽黄昏》

  1、导入:黄昏的晚霞美吗?请小朋友听一听音乐是怎样来表现的呢?

  2、听录音

  学生谈感受

  听音乐,学生说说是几拍子的?

  放音乐,学生试拍

  师生随着音乐一起拍打

  3、师:这么优美的音乐,你会用动作做一做吗?

  放音乐,学生自由做动作

  4、跟着录音轻唱

  连唱,注意及时、敏捷地换气

  5、哟能够不同的速度演唱这首歌,说说表现的意境和情绪有什么不同?

  分组讨论

  速度,表达的情绪

  稍快,轻松、愉快

  中速,宁静、美妙

  稍慢,低沉、压抑

  6、轮唱

  聆听录音学生感受

  将学生分成二组,甲组先开始唱,唱至2时,乙组从头开始唱

  教师指挥,学生轻唱,要求学生既能听到自己的'声部又能听到另外一个声部的歌声

  为三个乐句分别想一个简单的动作,边唱边做

  有感情地进行三部轮唱,注意三拍子的韵律

  7、学唱歌谱

  A、教师范唱

  B、重点唱一唱第一乐句前六小节,并画图形谱

  C、学生画出第二乐句的图形谱

  D、连起来唱

  E、进行轮唱

  8、选择三角铁、串铃、小鼓、双响筒在“叮咚”处伴奏

  分组尝试

  分组展示

  学生评价

  用三角铁在“叮咚”处伴奏

  四、小结,师生再见。

音乐课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歌曲《山谷静悄悄》(人音第七册第七课)

  教学目标:

  1、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力度记号f、p,进行情景创作活动。

  2、用连音、断音的演唱方法,运用力度记号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感受回声,在音乐的感悟下去探索发现大自然的奥秘。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用轻柔优美的歌声描绘宁静美丽的山谷风光,抒发对祖国河山的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感受回声,对歌曲的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

  课件、钢琴、打击乐器

  一、组织教学

  听节奏律动进教室

  二、导入(创设情景:引子)感受与鉴赏

  1、师: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大山去郊游,听那整齐的脚步声。(出示节奏)

  ××××× ×:∥

  2、教师用不同的力度击鼓,提问:我们的脚步声有什么变化?(出示力度记号:f强、p弱)

  3、学生听辩教师敲击节奏的不同力度,并进行模仿。(感受有远及近、以及由近及远的力度效果)提问:仔细听你们的脚步声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出示力度记号:pmpffmpp)

  4、学生模仿力度的变化拍击节奏

  三、歌曲学唱(创设情景:走进山谷)表现

  1、师导入:走进大山,山谷里可美了,山谷里有什么?

  2、模仿回声,提问:你们听到过回声吗?你能模仿一下吗?

  3、做回声小游戏,师生互动模仿回声的效果。(学生分组)

  4、难点句学唱

  师:山谷的回声太美妙了,听:“叮咚、叮咚”。

  5、学唱歌词(听录音范唱)

  师提问:走在山谷的小路上,你们看到了什么?

  师生问答式朗读歌词

  6、跟琴学唱歌曲(指导学生用轻柔优美的歌声学唱,注意用连音、断音的演唱方法,分别用lu演唱旋律。)

  7、师生对唱(问答式)

  8、连贯流利的演唱全曲

  9、歌曲处理(用力度记号pfmp渐强渐弱来处理歌曲)

  引导学生根据歌词的提示和音乐形象采用合适的力度记号处理歌曲,注重个性发展(创作)

  四、走出山谷(创作)

  1、师:这时,山谷下起了小雨。听《小雨沙沙》学生跟唱

  2、学生创作回声(学生互评)

  3、请学生收集相关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音乐材料,并进行聆听。(音乐及其相关文化)

  4、师:今天的大山之游,同学们都发现了什么呢?有收获吗?让我们排好整齐的队伍踏着整齐的步伐走出山谷吧(学生跟着音乐律动走出教室)

  课后反思:

  因为音乐教学具有形象性和情感性的特征,再结合本课的教材特点,我采用“创造情境陶冶心灵,视听结合激发兴趣”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了音乐课的学科特点,让学生在美的氛围中接受知识。所以在前半节课的过程中层层递进,让学生乐(le)在其中,乐(yue)在其中。但是由于准备时考虑的不够周全,在上课的过程中也留下了不少遗憾,有待改进。

  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质与审美能力,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学工作中,首先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贯穿与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要有机地渗透在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在教学中,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引导学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感情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小青蛙找家》一课,选自人音版教材小学一年级音乐教科书第八课。它包括聆听,歌曲创编与活动几部分内容。它们之间互相关联,贴近学生的生活,童趣盎然。这一课本人拟订的目标是聆听二胡齐奏曲《小青蛙》,感受乐曲所表现的内容,并能理解音乐;学会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小青蛙找家》并能创编动作,从中体验到学习音乐的快乐。我整体的教学思路是以"动物"作为本课的主题情境和主线,设计环环相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看、听、想、说、做的过程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体验音乐活动带来的愉悦感受。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课应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的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这种理念,在课的一开始我就说:“欢迎大家进入愉快的音乐课堂。今天啊,老师要带同学们去愉快的动物王国里参观一下”。这样导入,既促进了师生关系,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整堂课的愉快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模仿各种小动物,模仿他人活动,他们十分乐意。我设计了动物动画卡通形象,让学生通过模仿小动物的声音和形象,在模仿活动中来抒发自己的快乐。突破以前沉闷老套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在爱聆听音乐时,让学生模仿小青蛙的各种形象,并且分小组合作用自制的沙筒和形体语言来模拟夏天的狂风暴雨。让学生随着音乐一起来表现音乐形象,引导他们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这样无形中就让学生理解了音乐,体会了音乐形象,也提高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新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一切的学习方式都应该用符合儿童情趣的方式进行。教学时应注重学生的自主探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注重交流合作,体验共同学习的乐趣。在歌曲教学这一部分,我先让学生充分而完整的聆听歌曲,然后根据歌曲的节奏特点,用鼓声来敲击节奏,让学生通过听音来排击节奏。这样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解决了歌曲的难点。虽然这种方法对一年级的学生有点困难,但由于平时注重这一方面的训练,所以还是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鼓励学生探究学习,激发创新求异思维,在本课中也有体现。我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与动手能力,进行探究性与创造性的学习,教学中想让孩子们用沙筒来模仿雨声,但是教具有限。于是在课前引导孩子们自己去寻找,看身边有没有什么物件可以充当沙筒来代替雨声。于是就有了在塑料瓶子里装上沙子或者小石子的“沙筒”。这不但满足了全体学生想动,好动的欲望,也充分发挥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与动手操作能力。另外,鼓励学生自己为歌曲创编动作打破了以前“照葫芦画瓢”的方法,给孩子们营造了乐学,想学的教学氛围。

  《小青蛙找家》有它的光彩之处,但也存在不少遗憾。比如,在学生完整而充分的聆听音乐,并且随着音乐表现音乐形象时,学生更多是专注于手上的动作,而忽略了耳边的音乐,造成了课堂的紊乱。另外,学生在模仿音乐形象时,发生了争执,这些都需要老师及时发现并且调节。总之,“感受音乐,体验快乐”是本课的宗旨。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当然,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尽快转变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而努力。

音乐课教学设计5

  第一单元 夏日风情

  教学设计:本单元以夏日风情为主题,在教学内容中以听听唱唱创创活动为主,在本单元中感受不同的风土人情,通过歌唱与欣赏认识6/8的节奏特点,掌握四声部轮唱的风格,学习《剪羊毛》的旋律,并能够用口琴吹奏歌曲。在活动中帮助学生感受双音的音响效果。

  教学内容:听听:那不勒斯舞曲、意大利随想曲

  唱唱:夏天来了---复习6/8拍

  剪羊毛

  创创:为歌曲伴奏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和了解西洋乐器中的铜管乐器——圆号、小号、长号和大号的音色、形状及演奏方式。本课以小号为重点。

  2、通过欣赏小号独奏曲《那不勒斯舞曲》,使学生感受欢快的情绪,进一步熟悉西洋铜管乐器的不同音色,感受和听辨独奏与伴奏的各个层次。

  教学重点、难点: 1、小号独奏曲《那不勒斯舞曲》,是俄国作曲家柴科夫斯基所作,芭蕾舞剧音乐《天鹅湖》第三幕中的一段以小号为主奏乐器的意大利风格的舞剧音乐。乐曲为三部曲式结构。在乐队全奏四小节热烈的引子后,出现了小号用小快板速度独奏的活泼而轻快的主题,这一主题每一句的节奏型都是;第二乐段:节奏型与第一乐段相近,但开始句不是十六分音符,而是用附点音符;第三乐段:由八分音符开始,紧接着是顿音与连音相间的一大串十六分音符

  2、复习6/8拍

  教学课时:8教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

  欣赏《那不勒斯舞》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小号独奏曲《那不勒斯舞曲》,使学生感受欢快的情绪,熟悉西洋铜管乐器的不同音色,感受和听辨独奏与伴奏的各个层次。

  教学重难点:对音乐中部分乐器音色的掌握。

  教学准备音乐、板书、口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播放所学歌曲《牧场上的家》,让学生听着音乐,愉快地走进教室。

  二、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在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测试:请大家听到老师“预备——开始”的口令后,把手贴到下巴上。

  教师在喊出“预备——开始”口令的同时,有意夸张地把手贴在脸颊上。此时出现微妙的情形:全体学生几乎无一例外地都会随教师把手贴在脸颊上。教师让同学们互相观察手放的位置,提出问题:“刚才老师讲的要求是什么” ?

  ★同学们会流畅的回答:“听到老师‘预备——开始’的口令后,把手贴到下巴上”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听到老师的口令后,大家都把手错放到脸颊上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同学们都看到老师是把手放到脸颊上的,所以也都把手放到了脸颊上。

  (这个现象说明一点,那就是同学们相信眼睛看到的胜于相信耳朵听到的。俗话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也说明这是人们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但是,世界是由多元化组成的,我们除了可以用眼睛的视觉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还可以用耳朵的听觉去发现和感受这世界的另一面。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因此,学习音乐是培养和发展我们用听觉去发现和感受周围世界的能力。)

  师:今天老师向同学们介绍几种西洋铜管乐器,并和大家一起欣赏一首小号独奏曲《那不勒斯舞曲》,就是要求同学们在用眼睛观察西洋铜管乐器形状及演奏姿势的同时,注意用听觉去感受西洋铜管乐器的音色特征和声音表现特点。

  三、西洋铜管乐器介绍:

  1、展示多媒体,呈现课题《那不勒斯舞曲》和本课的四个教学内容标题:(1)西洋铜管乐器介绍;(2)巩固练习;(3)为欣赏做准备的练习;(4)欣赏:小号独奏曲《那不勒斯舞曲》。

  2、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小号、长号、圆号和大号的乐器形状(图像)、音色特征

  及声音特点介绍(文字和解说)、演奏姿势(图像)和乐器演奏音乐实例(音乐)多方位整合的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在观察乐器的同时可以看到有关乐器的音色特征和声音特点的解说文字,听到解说声音;在聆听某种乐器演奏的音乐实例时可以看到使用本乐器的演奏姿势和方法。(教师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在向学生介绍过程中,注意重点简要提示各乐器的声音特点,小号:声音高而明亮;长号:声音有些撕裂的感觉;圆号:声音带有一种朦胧感;大号:声音浑厚低沉。)

  四、巩固练习:

  ★使用多媒体计算机在大屏幕上呈现出各种铜管乐器的图像,学生每组选出两名代表,听播放的音乐片段,说出所听音乐的主奏乐器名称。判断回答错的可以由本组其他学生给予补充和纠正。

  五、为欣赏做准备的练习:

  1、在大屏幕上由简到繁按顺序呈现《那不勒斯舞曲》第一、第二和第三乐段的主题音乐节奏,引导学生按乐段音乐主题分别进行节奏视读。

  ★2、指导学生分析、归纳三个乐段的主题音乐在节奏上的不同之处。第一乐段:主题每一句的节奏型;第二乐段:节奏型与第一乐段相近,但开始句不是十六分音符,而是用附点音符;第三乐段:由八分音符开始,紧接着是顿音与连音相间的一大串十六分音符:

  3、操作课件,节奏谱变为乐谱,让学生看着曲谱听教师用钢琴弹奏各乐段音乐主题旋律(也可以随琴轻声视唱旋律),使学生在掌握节奏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和熟悉各乐段音乐主题旋律。

  六、欣赏:小号独奏曲《那不勒斯舞曲》

  1、电脑呈现文字,向学生介绍小号独奏曲《那不勒斯舞曲》的作者和乐曲结构、风格等。并用具有俄罗斯风格的风车建筑小图片,衬托出一种异国情调,创设欣赏情景。

  2、初听:在多媒体计算机播放小号独奏曲《那不勒斯舞曲》音乐时,按乐段出现时间同步呈现各乐段主题音乐旋律曲谱,同时,根据音乐的情绪表现,在第一乐段音乐中可爱的天鹅缓慢地游进画面;第二乐段中出现英俊的王子,并使可爱的天鹅变为美丽的公主;第三乐段中随着快速的音流,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自下而上地升起。

  用这些简单的动画,启发学生的音乐联想。

  ★3、初听完后,引导学生分组讨论:

  (1)三个段落的主题旋律都是从小节中什么位置(强拍、弱拍或次强拍)上开始的?

  (2)乐曲的高潮出现在哪一段中?并根据讨论在课本17页第(4)题中的 1 2 3 选择划“√” 。

  ★4、复听:为给学生留出充分想象的空间,复听时,在大屏幕上只呈现出一幅水雾朦胧,依山傍水的俄罗斯城堡郊景画面,并在水雾弥漫的水面上清晰的'列出:边听边找出三个段落主题出现的顺序,完成课本 “听听想想” 填写练习的音乐复听要求。让同学们在充分领略音乐魅力,发展想象的同时,进一步巩固对三个乐段音乐主题的认识。

  七、教师对本课学习情况进行小结,结束全课。

  第 二 课 时

  教学内容:

  欣赏《意大利随想曲》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小号独奏曲《意大利随想曲》,使学生感受欢快的情绪,进一步熟悉西洋铜管乐器的不同音色,感受和听辨独奏与伴奏的各个层次。

  教学重难点:对音乐中部分乐器音色的掌握。

  教学准备:音乐、板书、口琴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二、 听音练习

  听辩下列双音的音响效果,说说那些和谐悦耳?那些不和谐?并用线响应的图示连一连。

  1、mi sol2、fal a

  3、si do’4、do do’

  5、sol la

  三、 学习小号

  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小号、长号、圆号和大号的乐器形状(图像)、音色特征及声音特点介绍(文字和解说)、演奏姿势(图像)和乐器演奏音乐实例(音乐)多方位整合的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在观察乐器的同时可以看到有关乐器的音色特征和声音特点的解说文字,听到解说声音;在聆听某种乐器演奏的音乐实例时可以看到使用本乐器的演奏姿势和方法。(教师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在向学生介绍过程中,注意重点简要提示各乐器的声音特点,小号:声音高而明亮;长号:声音有些撕裂的感觉;圆号:声音带有一种朦胧感;大号:声音浑厚低沉。)

  通过网络让学习了解小号、大号、长号、圆号、短号各自有写什么不同的特征,让学生了解更多的铜管乐器。

  四、辨别刚才介绍四种乐器的音色

  1、分别播放音乐片断,让学生辨别,并指出是哪种乐器。《狼的主题》圆号→《骑兵序曲》小号→长号与大号《变奏十二》。

  2、请同学到黑板上用图画分别表示四种乐器所表现的音乐形象。

  3、欣赏选自《天鹅湖》中的《那不勒斯舞曲》播放录音,辨别乐曲的音色→小号。

  4、自己感受一下,说说音乐在描述什么?能用动作表示出来吗?

  5、唱乐曲的旋律。(出示主旋律歌谱)

音乐课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

  人民音乐出版社第7册第七课《山谷静悄悄》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力度记号"PP、P、MP "和渐弱渐强记号,并能准确地运用。

  2、指导学生用不同力度演唱歌曲《山谷静悄悄》,表现音乐形象。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景和对地质工作者的敬佩之情。

  教学重点:

  1、注意歌曲的力度记号,整首歌曲用轻柔的声音演唱。

  2、能够把握歌曲的力度变化,有感情地演唱

  教学难点:

  歌曲中八分休止符、切分节奏、附点音符节奏的掌握。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打击乐

  教学流程:

  一、组织教学创设氛围

  师:同学们,春天天气真好,想去郊游吗?(想)那么就请带上你们的好心情和我一起到美丽的大山谷去看一看吧!(出示课件,背景音乐贯穿始终)引导学生聆听《郊游》音乐律动进课堂。

  二、巧用媒体,传授新知

  师:瞧!多媒体播放一段录像画面:崇山峻岭中,淡淡的烟,薄薄的雾,亮闪闪的红梅花和紫杜鹃,活蹦乱跳的小野兔慢慢的,慢慢的消失,飞奔而下的溪流渐渐地趋于缓和。

  1、换气和发声练习

  师: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这里真美!让我们深深的吸一口山谷中清新的空气,(启发学生在吸气时如在闻花香或在用麦管吸水)再慢慢的吐气! (吐气时让学生想象是在缓缓地用嘴吹蜡烛上的火苗,让它晃动而不息灭)再一次!吸气的时候感觉你的小腹部在慢慢的膨胀,保持状态,不要松懈,再慢慢的吐气。(吸气的时候不要耸肩,摸着自己的小腹)

  师:山谷里静悄悄什么在飘飘?(生:薄薄的雾,淡淡的烟)这么舒服的空气里,你还可以看到天上飘着淡淡的雾,我们用“wu”的声音把它表现出来。我们来看音符演唱5—6—|5— — — —|

  练习长音Wu

  (用手势表示音高,左手无伴奏)

  师:雾越飘越高了5—6—|7— — — —|

  Wu(用手势表示音高,左手无伴奏)

  师:下面请女同学用声音表现飘在上面的雾,男同学表现飘在下面的雾。(分开练习后再进行二声部合唱,两手分开弹主旋,注意听男声的音准。)(或分高低声部进行)

  2、学习运用力度记号渐强“<”和渐弱“>”

  (1)表现力度由弱渐强

  师:让你们的云雾都向我飘过来,越飘越近,越飘越近。(强调云雾是由远及近,语气由弱到强,琴声控制由小到大,加入手势渐强)太美了,你们是怎样做到的?(师总结从力度上由弱渐强)

  (2)表现力度由强渐弱

  师:现在云雾从我身边越飘越远了,一起来唱。(语气由强到弱,琴声控制由大到小,加入手势渐弱)你们是怎样做到的?(师总结由强渐弱)

  (3)认识两种音乐力度记号渐强“<”和渐弱“>”(课件演示)

  师:刚才你们用声音表现出了两种音乐记号,谁认识?师:我们再次用声音表现渐强和渐弱。(琴声音量控制,用手势和肢体语言)

  3、启发诱导,传播力度记号(P mp PP)

  (1)录音播放一段音乐片段(音乐选自歌曲中的前奏、间奏、尾声)师:你听到了什么?这声音像什么?每一处的"叮咚"声有什么不同呢?师引导生回答,像敲击声。(第一处是远听的很轻。第二处近听的稍重。第三处是从近到远的,"叮咚"声由强到弱的变化。)师:这样的声音,这样的画面,我们用什么样的记号来表示呢?

  (2)出示力度记号(P mp PP)师:用上这些力度记号以后,你的脑子里会出现什么样的形象呢?(生:人走远了,叮咚声渐渐远去了……)

  三、教学歌曲,深入体验

  1、课件播放《山谷静悄悄》,学生欣赏全曲

  师:刚刚我们用声音表现了山谷上面云雾的飘荡,现在我们就到音乐中去领略山谷的魅力吧!(欣赏全曲)这首歌就叫《山谷静悄悄》,你感觉歌曲的情绪怎样?(优美、柔和、宁静,又有点激动的)

  2、教师范唱,学生默唱并想象

  这么美的歌,我也想来唱一唱!在我演唱的过程中,大家在心里默唱,认真听这静悄悄的山谷里有什么?你感受到了山谷中的哪些景象?(对学生说出的`答案给予评价)

  师:山谷中除了这些还有什么景色?我们再来听一下刚刚大家说到的是按照什么顺序出现的?(播放歌曲前三段并出示歌词)

  3、多种形式学唱前三段

  (1)有节奏地朗读歌词(课件出示歌词)

  师:“什么在飘飘?”

  生:“薄薄的雾,淡淡的烟。”

  师:“什么在闪耀?”

  生:“紫杜鹃,红梅花。”

  师:“什么在奔跑?”生:“小溪流,小野兔。”

  (2)对歌:你们来唱每一段的问句,我来唱答句,试一下!(师注意引导用什么样的声音和表情来演唱)

  (3)互换角色,生来问师来答!(统一“的”“得”读音,用手势解决低音不准问题)

  (4)三段歌词完整演唱一遍。

  师:你觉得应该用什么声音来表现歌曲呢?你能边唱边想象歌中描绘的美丽山谷吗?用你们的美美的声音告诉老师,好吗?

  4、指导学唱第四段并进行思想教育

  (1)播放歌曲第四段,学生欣赏

  师:听!在这充满生机欢乐的山谷里又传来了什么声音?是谁发出的?(地质队叔叔)说说地质队叔叔师干什么的?

  (2)解决难点:四分休止符和八分休止符

  师:地质队叔叔们啊可是大自然的音乐师,他们敲击出的“叮咚”声可是有节奏的!你们听!(课件出示条幅谱,范唱)(0叮咚叮咚0︱0叮咚叮咚0︱0叮咚—︱咚0叮咚0︱)

  师:我们来看旋律中多次出现了什么符号?(四分休止符和八分休止符)我们先来把这条节奏读一下,休止符的地方我们读“空”(标出节拍数字,给一小节速度,慢速的读节奏)

  师:这遍休止符的地方我们在心里空出来!(给一小节速度慢速读节奏,用划拍解决长音和八分休止符的难点或用一个动作解决八分休止符)

  师:看看上面的音符,大家都认识么?(师点个别音符)我们一起来唱唱,要注意休止符的地方要在心里空出来。(琴慢速左手无伴奏)

  (3)唱唱“叮咚”乐句

  师:想想地质队叔叔用铁锤敲击岩石的声音是什么样的?用声音告诉我。(学生唱)师:地质队的叔叔们一边敲击着岩石一边走向远方了,你们再来唱唱!(师伴奏时运用肢体语言含胸表示渐弱,琴声由大到小)

  师:你们是怎样用声音表现出来的?想想用我们刚刚学过的哪个记号来表示?我们再来唱一遍!

  (4)完整演唱第四段

  师:我来唱歌词你们来唱“叮咚”(交换角色再唱)

  师:地质队叔叔的出现啊,彻底打破了山谷的寂静,使山谷变得更加有生机了!下面我们把这首歌完整的演唱一遍,注意声音和表情!(播放课件伴奏)(课堂调控:看到山谷中这么多美丽的景色,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表情和声音来演唱呢?用歌声告诉我。结尾时的渐弱记号你们表现出来了么?)

  师:还记得我们模仿云雾的声音吗?(出示课件二声部)来复习一下。(先分别指导男生,女生,再二声部一起,琴声要弱,达到要求后再唱)师:下面就把它加到歌曲的前面作为引子,用你们的声音把听课的老师们带进这个美丽的大山谷中吧!准备好了吗?(课件伴奏)

  四、巩固练习,实践运用1、处理整首歌曲,完整演唱

  师:你觉得这首歌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演唱?“静”!(梳理一下这首歌的内容,让学生想象歌中的意境。)老师唱,请学生说说歌曲有什么起伏没有。歌曲第一部分“静悄悄”;地质队叔叔来了之后“叮咚”声响起,变得热闹起来,后来地质队叔叔走后山谷又恢复了静悄悄。(学生唱)

  2、乐器演奏,再次表现歌曲

  师:泉水的叮咚声出现了几次?(谱子)三次的感觉一样吗?让你用打击乐来表示,你会选择什么乐器?(学生发言,教师及时评价)(分组用乐器演奏歌曲)

  3、课件演示,歌词填空

  山谷里,静悄悄,什么在?雾,烟,高。山谷里,静悄悄,什么在?紫,红,俏。山谷里,静悄悄,什么在?小,小,跳。山谷里,静悄悄,谁在把鼓敲?

  4、音乐接龙:指名上台领唱,其他同学接唱(根据歌曲内容,问什么答什么)

  5、回声唱法:一部分同学唱歌,其他同学做回声,对最后一行的声音做回声处理

  五、课堂小结,加深印象

  师:美妙的声音,奇妙的大自然,让我们长大后,也能象地质队叔叔一样,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让我们乘上小火车,再次唱起《山谷静悄悄》来结束我们今天的山谷之行吧!(学生在课件伴奏中乘火车出活动室)

音乐课教学设计7

  一、 什么是教学目标?它与《课程标准》、教学任务是一种什么关系? 教学目标是怎样分类的?

  二、 为什么说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当前在确定教学目标上还 存在哪些问题?

  三、《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三维目标,其中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你是怎样理解的?

  目标是人类做事的内在动因,目标越具体明确,做事的自觉性积极性越高,效率越高,反之越低。

  什么是教学目标?所谓教学目标就是教学中师生所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

  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有所不同。教学任务是以教师为主体是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观期望。教学目标是将教学任务进行量化的规定,可观察、测量。教学任务仅限教师所用,而教学目标是师生共用的。

  教学目标的分类:党的教育方针

  课程目标 总目标

  单元教学目标

  课时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目标的编制建议

  1 教学编制目标存在的问题

  (1)盲目性

  许多教师平时注重对教材的钻研,而忽略对《课标》的学习,它是教育工作的“小宪法”,它具有法律效力。而教材是《课标》的具体化,有些教师缺乏对《课标》的`学习和掌握,把握不住教学的重、难点,导致教学偏离方向,如;不依据课标教材和学生实际而是根据自己兴趣爱好,随心所欲,自己知道的地方就夸夸其谈,自己知道少的地方就讲或不讲,

  2)缺少独立思考机械照搬

  有些老师图省事,不是通过自己劳动编制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把教科书、教案上的设计目标照抄下来,比较笼统空乏。

  (3)不确切

  有的教师由于不能系统、全面的掌握教材,制定目标存在要求偏低或过高情况,偏低--对学生已掌握了的东西,还要反复讲解,偏高--随意拔高要求追求难度学生难以接受,没有抓住重点。

  (4)不全面

  三维目标不能完整全面体现

  如何做好编制教学目标工作

  需要做以下四个层面的工作:

  (1) 领会《课标》(指导方针)

  (2) 弄懂吃透教材(加工材料)

  (3) 了解分析学生(编制依据)

  (4) 掌握编制方法(操作技术)

  学习领悟《课标》的方法和策略

  (1) 精读:通过通读、精读原文,作必要的圈点,重点地方应背记。

  (2) 结合:以《课标》为出发点,到教材中找落脚点,融为一体。

  (3) 提醒:一是在自己床头常放一本《课标》,自然无意的翻着,一是在教案空页上抄写《课标》。

  (4) 对比:与过去《大纲》进行对照,思考为什么这样变化。

  (5) 取经:向别人请教,向有经验教师请教,在报纸杂志听讲座看观摩来学习。

  3、教师在编写教学目标时应掌握的要点:

  教学目标包括单元教学目标与课时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是在单元教学目标基础上编制出来的。

  (1)全面-----体现多元化------案例

  在教学目标编制中,要注意几个问题。

  第一,三维目标是整体不能分开,虽然从编制上可以分开列举,但实际在教学中是很难分开的,它是在教学同一过程中实现三个目标,而不是一个目标一个目标完成。尤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体现渗透。

  第二,陈述的语言要体现“学”的结果,而不是教的任务,就是说教学目标应表述学生通过教学活动之后的知识技能,情感变化。

音乐课教学设计8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为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二年级第九单元“飞呀飞”。此单元包括歌曲《小蜜蜂》、《小乌鸦找妈妈》,欣赏《蜜蜂》、《蝴蝶》等教学内容。编者试图引导学生通过聆听和表演,感受音乐所表现的“飞”的形象。本课为本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为欣赏器乐作品《蜜蜂》、《蝴蝶》。为更好地实现编者的意图,教者拓展了教学内容,将排箫音乐《鹰》引入课堂。此课属于“感受与鉴赏”教学领域。

  二、学情分析

  “蜜蜂”和“蝴蝶”是学生比较熟悉和喜欢小动物,他们在生活中已通过实物、电视、画片等不同渠道贮存了有关的“蜜蜂”和“蝴蝶”的表象和知识,但对于用音乐来表现“蜜蜂”和“蝴蝶”的学习还是首次。本节课的音乐形象生动而鲜明,非常适合学生学习。

  三、设计意图和理念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感受与鉴赏是主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所以在本课的设计中,注意了:

  1、体现课改理念,处理好“主体”与“主导”的关系。教师首先注意尊重学生——这一欣赏主体对音乐的独特体验,然后注意引导学生初步感知音乐形象与音乐要素之间的关系,使教学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和获得进步的过程。

  2、突出学科特点,着眼于学生形成基本的音乐素养。音乐课既要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又要达到促进其发展的目的。那么,在感受与鉴赏教学领域的学习中,要逐步引导学生养成安静聆听——学会聆听——能根据音乐进行表现。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四、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聆听和表演,感受音乐所表现“飞”的音乐形象,感受动物的可爱。

  2、学生在充分的聆听中获得对音乐作品的自主感受和体验,并能够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展开充分的想象,进行大胆的模仿、表现。

  3、能够安静的聆听并用多种方式表现音乐《蜜蜂》、《蝴蝶》、《鹰》不同的飞的形象,领会音乐要素(节奏、音色、速度、旋律)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不断提高音乐素养以及音乐感受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1、 师生共同复习旧知《幸福拍手歌》,进教室。

  2、 教师变换语速,向学生问好,并启发学生也用相应的语速 向 老师问好。

  (设计意图:

  1、在音乐中开始音乐课的学习,突出了学科的特点;

  2、考虑到是借班上课,此举有利于学生放松情绪,振奋精神,为后面的学习做情绪上的铺垫;3、变换语速的师生问好,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听觉,引导学生注意聆听,并根据所听到的,做出反映,为后面的学习做好方法上的铺垫。)

  二、欣赏表现《蜜蜂》

  一)、听音乐,猜谜语,引入新知;

  1、引导学生感知音乐的节奏、速度与音乐形象的关系。

  师:让我们一起来,猜个谜语,大家注意:我们这次的谜面是一段音乐,谜底呢,是一种会飞的小动物,请注意听吧!(学生初听音乐)

  生:(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自由回答)蜻蜓、蜜蜂、瓢虫、飞蛾······

  师:你为什么这样选择呢?

  生1:我觉得音乐速度很快,就象蜜蜂在飞

  生2:很象蜜蜂飞的声音嗡嗡嗡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已知的音乐要素来描述音乐的形象,将感性的体验与理性的学习相联系。)

  师:播放《蜜蜂》片段:请同学们听音乐,猜演奏的乐器,如果你猜出来了,就试着模仿演奏。

  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小提琴

  师:边粘贴乐曲名称、小提琴的画片以及作曲家的名字,边总结“对,大家回答的非常准确,这首曲子用小提琴特有的音色形象演奏的,让我们随着音乐来用动作来模仿一下”。

  师生边听音乐,边模仿演奏小提琴的动作。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用动作来模拟了音乐家的演奏,那你们可知道作曲家是怎样用音符来记录下这首音乐的吗?教师出示五线谱旋律片段。

  生:音符都是符头朝上的、音符都靠得很紧、上面有很多的“ 3” 、音都差不多的······

  师:对,刚才我们看到的这段旋律就是用这样一些排列密集的音符,三连音的节奏、加上快速的演奏来表现的,虽然同学们现在还不能够完全看懂旋律,但随着今后不断的学习,我们会逐步了解的。让我们举起右手,将这些音符的符头连起来画一画。刚才我们画的就是这首乐曲的`旋律线条。

  (设计意图:注意将音乐要素、音乐知识的学习融入欣赏活动中,使学生在欣赏中复习旧知,理解新知。)

  2、引导学生通过肢体,模仿表现蜜蜂飞舞

  师:(播放音乐)让我们一起和着音乐画旋律线条吧。先用右手画、接着请拿出左手一起(比)划,最后请站起来,将双手放在身体两旁画(演变成了蜜蜂飞舞的姿势)。请互相看看自己现在变成了谁?

  生:(学生踊跃回答)小蜜蜂、可爱的小蜜蜂······

  师:对,刚才我们听到的音乐就是德国著名作曲家舒伯特创作的乐曲《蜜蜂》(板书曲名)那你们觉得乐曲表现的是一只蜜蜂还是一群蜜蜂呢?他们在干什么?(完整欣赏音乐)

  生:一群小蜜蜂在快乐的跳舞

  师:你能模仿小蜜蜂飞舞吗?(学生自由尝试。教师进行适当指导:振动翅膀、轻盈灵巧的飞舞。)

  师: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飞,但我希望大家能够在音乐结束的时候准确的将动作停下来,咱们比一比,看谁听得最仔细、动作最准确。学生跟在老师的后面,老师带领学生不断变换队形飞。

  (设计意图:在飞的游戏中,一方面,《蜜蜂》的音乐不断重复,加深了学生对音乐的记忆;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注意聆听音乐,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并借用“听到音乐结束就停止动作”的方式来检验落实。此外,游戏化的学习方式,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课堂气氛和谐而活泼生动,师生关系融洽。)

  三、欣赏表现《蝴蝶》

  1、学生聆听音乐《蝴蝶》,自由感受音乐形象。

  师:“蜜蜂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她的好朋友,是谁呢?听音乐,找答案。” (学生初听音乐)

  学生1:是蝙蝠

  学生2:是接它们回去的另外一群小蜜蜂。

  学生3:是小蝴蝶

  2、与《蜜蜂》音乐对比,进一步了解不同的音乐形象与音乐要素的关系。

  师:“你们的感觉都很对。作者在这里,描写的是蝴蝶,是由挪威著名作曲家格里格创作的。听出来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吗?

  生:钢琴

  师:边粘贴乐曲名称、钢琴的画片以及作曲家的名字,边问“可你们知道作曲家是怎样用音符来记录下这首音乐的吗?”随即出示音乐的片段,“请同学们自己画画旋律线条,比较一下旋律线条和《蜜蜂》有什么不同?”。

  教师引导学生对比得出:旋律起伏很大、音符排列并不密集。

  师:是的,就是由于这些变化,带给我们这样的感受。音乐真奇妙。让我们一起来画旋律线条,先用右手画、接着请拿出左手一起(比)划,最后请站起来划一划,瞧瞧现在你变成了谁?

  生:(激动的回答)美丽的蝴蝶

  师:你能用动作来表现音乐中的蝴蝶吗?听着音乐片段试一试

  3、学生尝试探究用各种不同的方式,表现蝴蝶飞的形象。

  师:“除了这样飞,蝴蝶还有哪些其他的飞的姿势?你认为音乐中的蝴蝶是一直在飞还是飞一飞停一停?我们再听着音乐,想一想,试着做一做。”

  生:(自主探究、互相合作)快乐的尝试着

  师:请学生上台表演,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师邀请个别有创造性的学生上台,示范。如:用交叉的两只手掌,表示蝴蝶的翅膀飞;将两边的胳膊屈起,放在背部代表蝴蝶的翅膀等等。

  生:完整地聆听音乐,学生和小伙伴一起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现音乐中的蝴蝶。

  (有的学生座在凳子上,高举着交叉的两只手掌,模仿蝴蝶飞;有的和小伙伴一起双双飞舞;还有的把自己想象成一只蝴蝶,挥舞着双翅,在教室里翩翩起舞……)

  (设计意图:学生在听、想、说、演等活动,不仅能够自主地感受音乐的形象,还能够在教师的有效引导及鼓励下,尝试运用多种方式表现小动物“飞”的不同形象,并大胆地进行表现。此学习过程,将有益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这将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起积极的作用。)

  四、拓展欣赏表现《鹰》

  1、学生欣赏视频,感受排箫吹奏的《鹰》的片段;

  师:同学们,你们真的飞得很美,那让我们再来欣赏一种会飞的动物,请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播放音乐视频《鹰》

  生1:我看到老鹰在飞,

  生2:我听到的音乐不是很快,好象是老鹰在天空飞

  生3:我感觉音乐很美、很舒服

  2、感受自由翱翔的雄鹰的音乐特点,观察鹰的飞翔特点,和《蜜蜂》和《蝴蝶》进行对比,进一步理解音乐要素与音乐形象间的关系。

  师:让我们看看作曲家又是怎样用音符记录下这首音乐的吧?你自己画一画旋律线条吗?

  生:学生自主画出旋律线条,并总结出旋律高低不是很明显,有一些音比较长,音乐速度很慢。可能是用笛子演奏的。

  师:边粘贴乐曲名称、小提琴的画片以及作曲家的名字,边介绍乐曲的演奏乐器排萧,以及相关的知识。

  ]师:那我们边听音乐边看画面,一起来模仿老鹰的飞舞吧!(老师和学生一起模仿老鹰的翱翔、滑翔、俯冲、上扬等有特点的飞翔动作。)

  (设计意图: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学生的音乐感知,加深了解音乐形象与音乐要素的关系,为学生音乐素养的形成奠定基础)

  五、巩固学习,综合表现

  学生在交替出现的《蜜蜂》、《蝴蝶》、《鹰》的音乐中,与老师一起,即兴地用律动表现各种飞的形象。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蜜蜂、蝴蝶、鹰三段音乐,你喜欢这些音乐吗?

  生:喜欢

  师:那就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快乐的飞呀飞吧!(板书课题:飞呀飞)

  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边注意听音乐,根据其变化,改变飞的动作,一边变换着不同的队形飞。三段音乐的主题不断变化、交替出现。

  在音乐声中学生不知不觉的飞出了教室,课堂在自然中结束了。

  (设计意图:将三段音乐进行剪辑,教师与学生一起律动,不仅可以检验学生对三段音乐主题的记忆情况,还使课堂前后照应:在音乐活动中开始,在音乐活动中结束。)

音乐课教学设计9

  教学内容分析

  《春节序曲》是李焕之《春节组曲》中的第一乐章,作于1954—1955年间,这一乐章广受人民的喜爱,常在音乐会上单独演奏。乐曲以我国民间的秧歌曲调、节奏及陕北民歌为素材,通过热烈欢快的大秧歌的场景描写,生动地体现了我国人民在春节是热烈欢腾、同歌共舞的情绪。

  学情分析

  ①多数学生的性格较为内向、表现欲不强、缺乏勇气。但在平时的教学中,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内容入手,通过情境创设法、游戏法、比赛法、集体合作创编表演法等形式进行教学,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本节课的导入部分,采用了学生非常熟悉的春节联欢晚会的录像,很好地渲染气氛,巧妙地导入了新课。

  ② 很多学生的胆子较小,有从众心理,因此在本堂课中,我设计了集体合作表演的形式,这样就可以让全班同学都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让学生体会相互合作所带来的快乐,并对学生的创作成果多给予赞许,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目标

  1、欣赏管弦乐曲《春节序曲》,感受乐曲热烈欢腾的喜庆气氛,并在积极参与中感知这类题材音乐作品的多种特点;乐于与同伴一起交流欢快节日题材的歌(乐)曲的感受和见解,主动、自信地参与到表演活动中。

  2、在听、唱、赏、奏、创等多种音乐实践活动中感悟和“欢快节日”这一主题相关的歌(乐)曲的情绪和风格特点。

  3、初步了解《春节序曲》的作者、创作背景、曲式结构等相关知识;能哼唱乐曲的部分主题;了解管弦乐队中几种乐器的音色。

  重 难 点 分 析

  教学重点:聆听乐曲,感受、体验音乐内容和情感,理解其音乐风格。

  教学难点:辨别乐曲的曲式结构、记忆主题旋律,准确理解乐曲的音乐风格。

  教学策略分 析

  以学生熟悉的春节联欢晚会零点钟声为导入口,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听、动、演、赏、唱、奏等形式,让学生感受欢乐节日的热烈气氛,亲身体验陕北春节情境,并结合现代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加深对音乐的理解;通过分组创作、合作表演,激发学生参与音乐创作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媒体选择

  多媒体、电子琴、打击乐器、红绸带、手绢、秧歌曲谱等

  教学过程与手段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媒 体

  设计意图

  导 入

  一、导入

  播放春节晚会中新春来临时“倒计时”的视频片段,引出话题。

  欣赏

  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素材入手,通过看画面、谈感想,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开学生想象的大门,自然导入《春节序曲》的欣赏。

  通过导 学

  二、片段欣赏

  1、欣赏片段一,思考:乐曲的速度、力度、情绪特点?

  2、欣赏片段二,思考:与前段相比,在旋律、节奏、速度上有

  什么不同?

  3、导出课题

  ①提问:是否听过?

  请学生“讲曲名、猜曲名、创曲名”。

  ②师揭示曲名

  简介作曲家和作品创作背景。

  ③师生互动,谈谈全国各地过春节时的一些民俗活动。

  师小结:主要是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迎新、迎禧接福等。春节的习俗丰富多彩,全国各地的春节民俗活动更是千资百态,如广东有舞狮、做大戏、武术表演等;湖南有舞龙灯;我们崇明在年初一清晨家家第一件事就是放鞭炮,称"开门炮",其原意是驱邪,后来就含有开门大吉、高升发财的意思。

  在陕北地区,人们则以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式来欢度春节,那就是敲锣打鼓、扭大秧歌舞。

  三、“主题”学习

  1、欣赏引子

  ① 听音乐思考: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场面?

  ② 根据老师给定的锣鼓节奏,先边念边模仿演奏,再请学生进行敲击,给音乐伴奏。

  2、欣赏主题1 。

  根据音乐力度的变化,学生拍打节奏,再听音乐,想象场景。

  3、欣赏主题2。

  通过老师唱,学生即兴表演秧歌舞后,用语言描绘刚才看到的场景。

  4、欣赏主题3。

  ①教师演唱陕北民歌《新春秧歌闹起来》,学生学唱前四句(主题3)。

  ②学生欣赏,思考:主题共出现了几次,分别用什么乐器主奏?

  ③谈主题给你的感受。

  四、实践体验

  1、分组操练,教师巡回分别指导。

  打击乐组: 创编喜庆锣鼓节奏,并进行合作演奏。

  舞 蹈 组: 生生互动学习走秧歌舞的基本步伐――“十”字步。

  歌 咏 组: 生生互动学唱陕北民歌《新春秧歌闹起来》。

  2、合作表演

  五、完整欣赏

  思考:乐曲最后一段和哪段相似?有何不同?用字母写出乐曲结构。

  欣赏、比较,讨论

  欣赏,模仿伴奏

  听音乐拍节奏,想象场景

  表演舞蹈,唱陕北民歌

  分组练习

  合作演奏

  通过片段欣赏,从音乐要素入手把握乐曲的情绪,使学生对作品有一个初略的了解;并通过两段乐曲在旋律、速度、力度等方面的比较欣赏,使学生感受到音乐要素对作品的情绪、风格、音乐形象的刻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简要介绍曲作者和作品的创作背景,为学生在下面的学习中进一步体会乐曲情绪、风格、以及乐曲所描绘情景作铺垫。

  通过敲击锣鼓节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乐曲的理解;为后面的创编、演奏做铺垫。

  使学生在听、动、赏中进一步感受乐曲的情绪,理解乐曲,运用联觉提高学生的欣赏与表现能力。请学生即兴表演,发挥学生的特长,其他同学通过直观感受,进行描绘,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拉近师生距离,使学生了解主题3取材于陕北秧歌调,并通过学唱,加深学生对主题的印象,为下面的思考做准备。让学生了解民间音乐与作品创作的关系,音乐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使学生懂得学习民间音乐的重要性。

  在这一活动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意愿和特长,选择小组进行学习,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由前面的初步感受乐曲,到学生切身体验,再到完整欣赏乐曲,逐层深入,使学生从整体上进一步感受乐曲的情绪、风格以及乐曲所描绘的陕北春节情景。运用视、听结合,从视觉上对管弦乐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课堂演练

  六、课堂拓展――“小舞台” 节日欢歌大比拼

  比赛规则:

  ① 分四组,一个裁判,一个统分员,说出什么节日什么歌名的同学加10分;说出节日、歌名并能演唱的加20分,要求声音洪亮,口齿清楚。

  ② 以积分多的小组为胜利,比赛时间4分钟。

  欢歌大比拼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通过比赛形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总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欣赏一首反映春节题材的管弦乐曲《春节序曲》,感受了陕北春节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热闹气氛;通过同学们自己敲、唱、跳,亲身体验了陕北春节的热闹、欢腾;通过进行节日欢歌大比拼,同学们对节日里的歌曲有了更广泛的了解。由此使我们深切的体会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音乐,欢快的节日更少不了音乐的陪伴,让我们在愉快的歌声中结束这堂课。

  板书设计

  一、片段欣赏

  二、“主题”学习

  三、实践体验

  四、完整欣赏

  五、课堂拓展――“小舞台” 节日欢歌大比拼

音乐课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聆听歌曲《拾稻穗的小姑娘》感受音乐情绪及节奏,通过音乐律动及歌曲聆听感受体会劳动辛苦,引导学生要珍惜粮食、乐于劳动。

  2、能够用轻快又活泼的情绪,朝气又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采山》。并能通过音乐实践创造活动,发挥想象和创造力为歌曲伴奏。

  3、认识十六分音符,能在实践活动中理解十六分音符的特点,并能准确掌握。

  教学重点:

  1、能用朝气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采山》

  2、认识并能掌握十六分音符

  教学难点:

  1、准确地用欢快的歌声演唱歌曲

  2、歌曲伴奏的创编活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堂小乐器(双响筒、碰铃、串铃、三角铁)、十六音符节奏卡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激趣

  1、课前律动《郊游》

  2、引出音乐小精灵(出示图片)

  师:小朋友,今天的音乐上,还来了一位特殊的小客人,你们想知道是谁嘛?

  她就是音乐小精灵,看,她跟我们小朋友打招呼了!

  小精灵:小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可爱的音乐小精灵。在今天上课之前,我要送给大家一件礼物,瞧,就是这只漂亮的小篮子。希望你们能在这节音乐课上收获到许多有趣而有用的音乐知识。你们能做到吗?

  二、聆听《拾稻穗的小姑娘》

  过渡:小朋友们回答的真是有精神。音乐的世界真美妙,接下来,我就请大家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吧!

  1、观看图片展示丰收的田野。观后回答:音乐小精灵带我们来到了哪里呀?

  师:你都看到了什么呀?。

  2、初听歌曲,边听边要求:在美妙的歌声中,音乐小精灵邀请大家一起随音乐轻轻摇动你的身体。老师会跟大家一起来,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美好的歌曲。从歌曲中,这位拾稻穗的小姑娘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3、师介绍拾稻穗。从而引导学生要珍惜粮食。

  4、再听歌曲,并随师简单的歌曲律动,感受歌曲节奏及情绪。 师:小朋友们,让我们提起我们的小篮子,一起走进田野,参加拾稻穗的活动吧。请你带上轻快的步伐,轻松的心情,跟我一起来!

  三、学唱《采山》

  过渡:听《采山》的伴奏音乐,

  师:小朋友们,快看,在欢快的音乐声中,音乐小精灵带我们来到了哪里呢?

  图片出示:森林

  1、认识十六分音符

  师:在这神秘的大森林中,有许多好玩的,好吃的,你们想要把这些好吃的好玩的装进你们的小篮子吗?

  师:那么你们就得去听听音乐小精灵送我们的神秘声音。

  A、 用钢琴弹奏一个短而快的音,请生听这神秘的声音有什么特点? 引导生回答出这个音短而快的特点。

  B、 师敲奏示范十六分音符,生用短而快的击掌表示。请个别生上台试奏

  C、 师:十六分音符,是个特别团结的好孩子,他经常有许多好伙伴。比如说:两个十六分音符在一起组成了请生试着击掌表示,请个别生上台敲击双响筒表示。

  比如:四个十六分音符小伙伴在一起玩,就组成了请生试着击掌表示,请个别生上台敲击双响筒表示。

  2、难点十六分音符解决

  师:我们的音乐小精灵,要在十六分音符上加上他的小魔语了。看看小朋友们能不能把它念准确,唱准确。

  A| 采呀采蘑 菇采呀采木耳

  B| 花呀花满 篮果呀果满篮

  C、 加旋律后的十六分音符演唱 | 采 呀 采 蘑菇采 呀 采 木 耳

  花 呀 花 满篮果 呀 果 满 篮

  过渡:小朋友们把音乐小精灵的魔语学的太好了,音乐小精灵非常喜欢大家,接下来,他要为大家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曲。

  3、初听歌曲

  设问:音乐小精灵的歌声给你什么样的印象?来到美丽的大森林里他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4、复听歌曲,请生随音乐有节奏的拍手感受歌曲情绪与节奏。

  师:音乐小精灵的歌声这样美妙,她希望大家用热情的掌声为她加油,并化作轻轻的有节奏的伴奏。相信大家一定能做好。

  5、练唱歌曲,解决难点。

  师:刚才大家的'表现太棒了,小精灵非常高兴,她请我们小朋友一起来学唱她的歌曲。你们能完成地比她好吗?

  A、干脆而轻快的声音

  B、从山顶往山下走去——从高音到低音。 高而轻的声音。提示:做梦又回到山顶上。不要吵醒他的美梦。

  6、完整地随琴练唱歌曲。

  7、完整的随音乐范唱演唱歌曲,生在心里默唱歌曲。

  师:快乐的小精灵又开始歌唱了,她请大家一起来演唱歌曲。比一比谁的歌声更美!

  唱后引导说一说小精灵的歌声与自己歌声的区别,找出不足之处。

  8、完整的随琴演唱歌曲。演唱之前提示:坐姿、声音状态、心情等。 师:许多同学都对我们的演唱提了意见,大家都有一双灵敏的音乐小耳朵,那让我们一起来练习歌曲。

  9、师与生合作接唱歌曲。

  师:小精灵的歌太好听了,我也忍不住想唱了,我能加入你们吗?

  10、完整的随歌曲伴奏演唱歌曲。

  师:小朋友们,刚才我们练习的不错,很多同学学习的非常认真,歌声也特别好听。那么就让我们随着好听的音乐,一起把歌曲演唱一遍吧!

  11、介绍小乐器,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为歌曲伴奏。请个别几个小朋友上台演奏小乐器,其他生演唱歌曲。

  师:这么好听的歌曲,咱们给它来点伴奏吧。今天,老师还带来了许多小乐器。

  大致指导乐器的伴奏方式。

  四、课堂小结

  1、音乐小精灵:在送给大家的小篮子你收获了哪些有用的有趣的音乐知识?。

  2、出示音乐小精灵:小朋友们,今天的音乐课就到这里,音乐小精灵要跟我们说再见了

音乐课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学会《美丽的夏牧场》的歌谱和歌词

  能力目标:通过欣赏与演唱提高学生热爱音乐的情感。

  情感目标:感受草原音乐的风格和草原人民质朴、执著的性格了解西部地区的风土人情,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教学重难点:

  1、用热爱家乡的情感演唱歌曲

  2、能随教师琴声视唱曲谱

  教学用具:

  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听唱法、讨论法、互评互学法、合作创新法

  教学流程:

  一、导入:

  播放《牧歌新唱》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大草原吗,你对草原的了解有多少?(让学生以各种形式表现对大草原的了解)(《牧歌》的音乐做陪衬)

  有一首诗"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形象的描写了草原的景色。草原美--美在她辽阔无边的胸怀,浓淡相间的绿色,这是草原的自然之美、温柔之美。然而,最令人热爱和向往的则是大草原的壮丽之美、流动之美,牧民们伴着高亢豪放的歌声快乐的舞蹈幸福的生活在美丽的草原上。同学们要爱护草原,让草原永远成为“人间的天堂”。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草原歌曲《天堂》,感受一下草原的美。

  提问:欣赏了这首歌以后,你们有什么感受?

  二、学唱歌曲《美丽的夏牧场》

  师:我们知道,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在我国很多地方都有草原,除了内蒙古,同学们还知道什么地方有草原?

  生:……

  师:据老师知道呀,在我国的西藏、宁夏、甘肃、四川、内蒙古、新疆等地方都有草原,在新疆的天山之南,有很多牧草肥沃的牧场,哈萨克族的牧民们就在这片草场上放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哈萨克族民歌《美丽的夏牧场》。

  打出字幕,出示本课课题

  1.初听:(教师电子琴弹唱)

  我们首先来欣赏这首歌曲,初步感受一下这首歌曲的风格特点。

  欣赏《美丽的夏牧场》,同时出示曲谱)

  2.朗读歌词:

  ①下面请同学们深情的朗读《美丽的夏牧场》的歌词。(学生自由朗读)

  ②找2——3名同学来朗读

  ③分男女生来朗读

  师:同学们朗读的真棒,老师都被你们的深情所感染。那谁能说一说第一段歌词描写什么?第二段歌词描写什么?

  (一段描写景色;二段描写牧民的生活)

  师:"红梅朵朵开,绿水绕毡房,远处是冰峰,近处有牛羊。河滩飘炊烟,风儿送茶香,围坐在花毡上,阿肯在弹唱"把哈萨克草原的美丽景色和哈萨克牧民的生活描写的非常贴切。

  3.再次欣赏:

  师:下面大家再来听老师范唱一遍歌曲,同学们随音乐轻声的哼唱歌词

  4.随着琴声唱歌词。(2—3遍)

  师:在这首歌曲当中,你最喜欢那一句呢?为什么?

  5.完整演唱歌曲

  师:让我们一起完整的演唱一遍歌曲,在演唱的时候,要注意气息,口型,声音位置要统一

  6.介绍阿肯

  师:在歌曲当中,提到了"阿肯",阿肯是谁呢?

  生:……

  师:阿肯是哈萨克族人民对民间歌手的尊称。阿肯是诗歌的创作者、演唱者和传播者,阿肯的主要才华表现在即兴创作上.他们一般能够触景生情、出口成章。除了在平日生产和生活中的即兴弹唱,阿肯的重要活动是参加哈萨克牧人聚会时的对唱。阿肯弹唱朗读歌词内容、很能表达哈萨克人的豪迈性格、反映天山草原的时代气息。所以大家特别尊敬他们。

  打出阿肯的图片

  三、课堂延伸,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1.渗透环保教育

  师:我们现在已经欣赏了草原的美景,学唱了优美的草原歌曲,已经能充分的感受到草原的美丽,但是,近年来草原沙化情况日益严重,作为小学生的我们该怎么做呢?

  生:……

  师:看来保护草原、热爱草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2、创编标语

  师:除了用歌声之外,你还想用哪些方式来保护草原呢?

  (1)写一段话或写一个主题标语。

  (2)把你创编的标语、写的话贴在黑板上!

  四、小结

  背景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师:大草原蕴含着古老的民族文化、宝贵的风土民情,她所蕴含的生命的壮丽与伟大,深深地震撼了我们的心灵。因此,我们要更加的了解草原,更加地热爱草原。可是,在新疆和内蒙古等草原的附近都有着大片的沙漠,只要一起风大片的尘土就扑向草原,使草原逐步沙化,今天的人们正在积极造林防沙,部分草原的生态环境已经得到改善,同学们,让我们好好的爱护草原,让草原成为我们人类永远的天堂。

音乐课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古诗词创作的歌曲《咏鹅》,感受乐曲中描绘鹅的悠闲自在的音乐形象,体味中国古诗词的韵味;

  2、引导学生能用轻松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歌曲;

  3、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意识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

  体会歌曲中鹅的悠闲自在的音乐形象,并引导学生用优美的歌声来表现歌曲。

  教学难点:表现歌曲的意境。

  教学准备: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谜语(谜底——鹅)

  “头戴红帽子,身穿白袍子,走路摆架子,说话伸脖子。”(主题音乐做背景音乐)

  2、学生模仿白鹅游泳、走路、叫声。

  3、有位小朋友也特别喜欢白鹅,在他7岁时就为它写了一首诗呢,谁知道这首诗?

  对,就是骆宾王写的咏鹅。

  板书课题:咏鹅

  二、诗歌朗诵

  1、学生朗诵《咏鹅》古诗。

  2、师范读(拿扇子带上动作有感情的朗读)。

  3、学生为古诗选择适合的音乐。

  4、学生跟着音乐带上动作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三、学唱歌曲《咏鹅》

  同学们,这首诗不但读起来非常美,唱起来也很好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曲《咏鹅》。

  1、教师播放课件,学生聆听范唱。

  2、跟老师学唱歌曲。(老师唱一句,学生跟一句)

  3、学生随琴声轻声哼唱。

  4、认识音符的唱名do,mi,sol

  5、跟着伴奏用“啦”哼唱。

  6、跟琴试唱。

  7、跟伴奏试唱。

  8、变换形式巩固演唱。(师生开火车演唱、男X开火车演唱、请小老师教唱、模仿白鹅的样子演唱……)

  四、创编学习

  1、请一位学生到上面演唱,几位学生伴舞。

  2、学生齐唱歌曲并表演。

  五、欣赏其它古诗的歌曲

  古诗是古代诗人写的诗,在中国已经有很久的历史了,现在老师还要给小朋友们听另外一首古诗的`歌曲。

  听完之后再告诉老师这是那一首古诗?

  1、播放歌曲《春晓》。

  除了老师给你们听的这两首古诗外,作曲家叔叔阿姨为好多好多的古诗啊都插上了音乐的翅膀,你们听这是哪一首古诗?

  2、播放音乐《静夜思》。

  六、小结

  跟音乐做自己喜欢的动作出教室。

音乐课教学设计13

  拉拉勾

  目标

  1、感受歌曲中人物情绪的变化,学  活动准备:录音机、音乐磁带《拉拉勾》

  活动过程

  一、教师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的情绪经验,为歌曲学  二、幼儿学唱歌

  1、教师范唱歌曲《拉拉勾》,引导幼儿重点关注歌词内容。

  请你们仔细听一听,老师的歌里唱了些什么?

  2、教师再次范唱歌曲,引导幼儿重点关注歌曲中的情绪变化。

  教师:你们感觉这首歌的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在情绪上有什么不同?

  3、教师引导幼儿初步学唱歌曲,注意在唱到切分音符和休止符处,教师要有较明显的动作暗

  示。

  4、教师引导探索用两种不同的唱法演唱歌曲前后两部分(用断顿的唱法演唱前半部分,轻快的唱

  法演唱后半部分。)

  三、幼儿按歌词内容创编动作,学  翘嘴巴。

  活动延伸

  当幼儿熟悉歌曲后,在歌曲的最后两句,教师还可以启发幼儿做出各种表示友好的动作,以突出歌

  曲中同伴友好相处的`积极情感。唱歌曲前半部分时,用较弱的力度表示害羞;唱后半部分时,用欢

  快的情绪表示同伴间成功和好的自豪感!

音乐课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学唱歌曲并有表情地演唱、表演,并从中受到思想上的启迪和教育。

  教学准备:《蜗牛与黄鹂鸟》mp3、flash形式的MTV、曲谱、电子琴。

  教学重、难点:真正深入角色的演唱,从而达到在感受音乐美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教学关键:蜗牛与黄鹂鸟角色特点及品质的分析与演唱的有机结合。

  教学过程:

  随《蜗牛与黄鹂鸟》进入教室座好,随老师做动作,用身体动作来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

  一、熟悉旋律

  1、“老师给你带来了两个小动物,一个是蜗牛,一个是黄鹂鸟。请你听一听老师弹得是哪一个?请用你的动作告诉老师,如果是蜗牛就请你学蜗牛爬,如果是黄鹂鸟就请你学小鸟飞。”

  师用铜管在低音区慢速弹奏《蜗牛与黄鹂鸟》,生随着旋律学着蜗牛缓慢的爬行。

  师用木琴在高音区快速弹奏《蜗牛与黄鹂鸟》生随着旋律学着黄鹂鸟灵活的飞舞。

  2、“同学们听得非常好,下面我们来比一比谁的耳朵最灵?”

  师不断地变换高低音区弹奏《蜗牛与黄鹂鸟》,生不断地变换角色表演。

  二、初听歌曲

  1、“请同学听完、看完后告诉老师蜗牛与黄鹂鸟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播放《蜗牛与黄鹂鸟》flash形式的MTV。(将歌词挡住,让生只通过听歌曲、看画面来回答问题。)

  2、“下面让我们看着歌词听两遍歌曲。”在听的过程中师用教鞭指着歌词,提示学生歌曲的反复路线,防止溜号现象。

  三、学唱歌曲

  “我们来试唱一下”师慢速弹琴,生跟唱。个别唱不好的地方采用听唱法学习。如:第二段开头或是结尾处的换气……,根据学唱情况而定。个别处纠正完之后,再完整复唱一遍。

  四、处理歌曲

  1、蜗牛:

  a、“蜗牛从大树刚刚发嫩芽的`时候就开始爬,一直爬到葡萄成熟。你知道蜗牛从什么季节爬到什么季节么?”生答。

  b、“蜗牛从春天一直爬到秋天,无论刮风下雨,还是黄鹂鸟的嘲笑它都没有动摇一直坚持不懈的爬着,你能谈一谈对蜗牛的看法么?”启发学生要学习蜗牛“坚韧不拔、永不放弃”的精神。

  c、“你在学习或生活中有没有遇到困难想要放弃的时候呢?比如有的同学学习钢琴,刚开始既枯燥又难听太累了,不知猴年马月才能弹出好听的曲子来,还是算了吧。”生答。“如果有请你想一想蜗牛你就不会放弃了,如果没有请你引以为戒,当以后你遇到困难或是问题想要放弃时请你唱唱这首歌想一想蜗牛你就有信心和动力了!”

  d、“我们再来唱一遍这首歌曲,你认为哪一句最能体现蜗牛坚忍不拔的精神。”生带着问题唱后回答。“蜗牛虽然背着重重的壳,一步一步缓慢的爬着,但是他一直坚信自己的目标,老师看谁能把蜗牛的这种坚定的感觉唱出来。”生唱。“请你一边唱一边用你的动作表现”生边唱边做。

  2、大树:

  “我们来唱一下第一段,看看除了蜗牛以外还唱了谁”生唱回答。“请你们一边唱一边用你的身体表现刚发嫩芽的大树,注意我们的大树长的是不一样的,而且还会随着音乐动一动。”第一段声情并茂的边唱边做。

  3、黄鹂鸟:

  a、“我们来唱唱第二段,看看第二段都唱得谁?”生唱回答。

  b、“黄鹂鸟对蜗牛的这一做法是什么态度呢?”

  启发学生说出黄鹂鸟嘲笑、蔑视、骄傲、瞧不起……。

  “黄鹂鸟拿自己的长处和蜗牛的短处去比较,认为这么简单的事情根本用不着从现在就开始爬,所以讥笑蜗牛。那你在生活和学习中有没有象黄鹂鸟那样用自己的长处去取笑别人的短处呢?”生答。

  “你也有短处,如果别人用他的长处来嘲笑你的短处,那你的心里一定不舒服。以后我们要多学习别人的长处,多检讨自己的短处,就不会犯黄鹂鸟的错误了。”

  下面我们把嘲笑、蔑视、骄傲、瞧不起人的黄鹂鸟再唱一遍,这次请你一边唱一边用你的动作来表现傲气的黄鹂鸟。

  4、蜗牛:

  “蜗牛在黄鹂鸟的嘲笑下不仅没有退缩,还告诉黄鹂鸟一个什么道理呢?”生答。(启发学生说出笨鸟先飞的道理)

  我们用坚定的语气把结尾唱出来。

  5、声情并茂地完整演唱全曲,并配上自己的动作。

  五、巩固歌曲

  “请同学们自由组合,分角色进行表演。”

  放三遍歌曲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练习。

  请1~2组上前表演,全体为他们演唱,师钢琴伴奏。

  对于表演出色的给与掌声鼓励。

  六、拓展

  “蜗牛最后吃没吃到葡萄呢?”生答。

  “这时当他再次遇到黄鹂鸟时,他们又会说些什么呢?请你回去好好想一想,编一首秋天的《蜗牛与黄鹂鸟》。”

  随《蜗牛与黄鹂鸟》边唱边做动作走出教室。

音乐课教学设计15

  一、教学内容:

  1、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

  2、复习唱好《拉萨谣》;

  3、聆听《东北秧歌》;

  4、练习东北秧歌的基本动作。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情丰富唱好《拉萨谣》;

  2、通过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感受民族管弦乐,体会苗族、彝族音乐风格;

  3、学跳秧歌的基本舞步,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以苗族、彝族音调改编的管弦乐曲,曲调欢快、热烈。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藏族歌曲《拉萨谣》,今天我们一起复习复习,要唱得更好一点。”

  2、学生齐唱。

  (二)开始上课

  1、跟录音演唱。

  2、难点指导,跟伴奏带让学生有表情、有感情演唱。

  3、过渡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师:“演唱完畲族歌曲,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一首以苗族、彝族音调改编的曲子《北京喜讯到边寨》。”

  4、让孩子看着简谱聆听,感受三部分七个主题的`音乐旋律。

  5、让学生谈谈听后感,教师总结。

  6、完成听听想想问题。

  7、聆听《东北秧歌》,让学生猜猜此音乐的舞种。

  8、引出“秧歌舞”。

  9、教师示范跳“秧歌舞”,学生喊口令。

  10、动作分解教学……

  11、结束。

【音乐课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小学音乐课教学设计04-20

音乐课《采山》教学设计12-12

音乐课教学反思09-18

音乐课程教学计划02-24

小学音乐课教学反思04-09

高中音乐课教学反思08-24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反思06-09

初中音乐课教学反思12-06

小学音乐课教学计划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