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时间:2024-05-28 10:08:10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在网页中插入图片、设置图片属性、编辑图片和添加背景,学会美化网页的方法;

  2、通过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动脑、动手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3、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自身艺术修养水平。

  教学重难点:

  重点:插入图片、设置图片属性、编辑图片和添加网页背景

  难点:合理美化网页

  教学准备:

  相关教学课件、网站、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作品对比,导入新课

  1、展示网页,引发兴趣:

  引言:教师展示未美化的网页和美化过的网页,学生认真观察。

  揭题:通过美化的网页,更吸引我们,那么怎样美化网页?揭题(板书:8.美化网页)

  二、回顾旧知,打开网站

  展示学习要领(板书:一、插入图片)

  三、回顾旧知,打开网站

  1.教师演示讲解

  2、学生活动:

  打开桌面上的网站

  四、引导在网页中插入图片

  1.回顾:如何在ppt中插入图片。

  2.师生互动交流。

  在网页中插入图片和ppt中插入图片的方法非常相似,教师提示插入图片过程

  3.布置任务:活动一。

  4.巡视全班,个别辅导。

  5.学生代表演示,发现问题。

  3.学生边复述过程教师边出示板书。

  定位光标—插入—图片—来自文件

  五、设置图片属性

  1.教师展示未排版过的网页,讨论交流,说明光插入网页还不够,还要对图片进行设置。(板书:二、设置图片)

  2.教师演示设置图片方法。

  同学们边复述操作方法教师边出示板书

  鼠标右击图片—图片属性—外观

  3.学生动手设置图片。

  做一做:活动二

  4.巡视全班,个别辅导。

  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要细心观察图片属性对话框中各选项设置,如保持纵横比。

  六、编辑图片

  1.提问:只要图片的文字或者画的部分,可以做到吗?那就要编辑图片。(板书:三、编辑图片)

  2.教师演示编辑图片步骤,出示板书。

  鼠标右击图片—显示图片工具栏

  3.学生动手编辑图片。

  4.巡视全班,个别辅导。

  引导学生编辑图片除了“裁剪”功能,还有其他编辑图片的`的功能,如调整图片的明亮度等

  七、添加网页背景

  1.展示美化过的网页。

  思考:除了有图片的美化,还有什么特别之处?

  2.请学生参考书本P47,尝试添加背景。(板书:四、添加背景)

  3.学生演示添加背景方法,出示板书。

  文件—属性—格式

  八、作品展示,教学评价。

  1、学生互评:比一比,哪位同学的网页更美观。

  2、教师鼓励、评点。

  九、提交作业

  保存网页,提交作业。

  十、课堂总结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2

  目前,信息技术学科新课程改革非常强调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学习方法。那如何在课堂中体现这一点?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反思总结,认为“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符合信息技术学科新课程的改革要求,有利于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效率。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讲解——演示——练习式教学法曾经是主要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完全由教师主宰课堂,忽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不利于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任务驱动式教学和自主探究式学习既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够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使学生能够主动、高效地学习。能更好的体现新课程“以人为本”的理念,符合新课程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质疑、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创新的教学要求,能够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一、对“任务驱动”教学的理解。

  “任务驱动”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教师营造的情景,提出学习任务,围绕共同的任务进行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的一种认知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通过搜索相关知识开展学习、探索活动,归纳出完成任务的方法、步骤和规律。。“任务驱动”教学最根本的特点就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主动学习探究”,创造了以学定教、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

  自主探究式学习,是由教师提供解决问题的有关线索,由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利用有关信息与资料来解决问题。自主探究学习能够对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实施任务驱动教学的过程。

  教师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贯穿自主探究的思想,两者相辅相承、紧密结合,通过一个个课堂教学步骤最终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流程如下:

  1.教学导入。

  教学导入中,采用“情景体验”或“任务实例剖析”能够明确学习目标,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开展任务驱动教学和自主学习奠定基础。例如,通过给学生创设“做一张送给母亲的生日贺卡”、“当一回电脑小画家”等情景,激发学生学习“修改与编辑文章”等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给出实例做为学生学习的总任务给予展示和剖析,从而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更有利于任务完成情况的检测。

  2.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是基础,是引领,是关键。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在具体、真切的情景中提出任务,重在引导帮助学生进行尝试性探究学习,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养成质疑提问的习惯。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小组学习的优势,在小组中充分展开讨论、实践,让学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使困难在小组内解决,使探究因众人的思维更深入、更开阔,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教师讲的多学生练习少、教师不能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全面辅导等难题。

  3.教师总结。

  对于大部分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或在完成任务时使用的方法、规律,教师要及时给予解决、总结和提炼,从而使学生更清晰的掌握知识结构和方法规律等要点。

  4.任务迁移。

  知识的学习是达到“应知”的目标,技能的学习是达到“应会”的目标,而学习的迁移则是要达到“应变”的目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信息技术知识、方法、规律等经验能否应用于实际的各种不同情境中去,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效的重要标准。教师可以设置出迁移的任务和场景,引导学生通过应用学到的这些有效地经验和信息技术技能,解决不同的问题,以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5、学习效果评价。

  学生自学效果的评价以个人任务的完成情况为基础,在小组内和小组间充分展开。可以使用电子教室等展示工具开展学生成果的交流和讨论;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自我教育意识和自主创新、合作探索的精神,引导学生沿着乐学、会学、善学的道路健康全面地发展。

  三、实施任务驱动教学中需注意的问题

  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任务”教学法,其目的是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因此任务布置要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能力,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⑴设置的任务要能吸引学生。要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设置任务的内容要体现出学生的活动性及活动的效果性。教学中提供的问题情境要能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这样不仅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还能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后增强自信心,并且大大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不能将任务等同于练习,把传统讲授课的作业当作任务,如教师讲授完教学内容后,在教学行将结束时,布置一些“任务”让学生去完成,认为这样的教学就是任务驱动式的教学。由此导致任务驱动异化为完成练习的汪洋,学生负担加重,反而剥夺了学习的积极性。

  ⑵设置的任务要有层次。任务设置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水平差异,针对学生差异情况,布置不同层次的任务,对水平弱的学生要求他们根据示例完成基本操作任务,而水平强的学生则要对任务进一步完善提高,同时探索相关方面的其余的知识点。

  ⑷注意任务设置的合理性。合理的任务,会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有序,对学习目标的认识也会更清晰。

  ⑸任务要明确,小组合作要有实效。教师提出任务的语言表述要准确,以减少学生的理解障碍。设置的任务越明确,学生在自主学习时方向就越清晰,任务完成时更易操作,小组交流、讨论和评价就更具体,检测标准更统一,这样有利于对学生任务完成情况的掌握和评价。任务驱动一般需要进行小组合作,要防止合作的虚假性,要么小组成员各自单干,小组形同虚设;要么个别能力强的学生充当“救世主”,帮小组其他成员或其他组完成任务。这样必然造成不少学生躲在同伴的背影中,搭便车,滥竽充数,蒙混过关。教师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监督,这也是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体现。

  ⑹教学评价不能过于简单化。要重视任务完成的结果或作品的评价,不能忽视任务解决过程的评价;不仅重视“成品”的评价,还要关注“半成品”的评价,不能重视优秀结果或作品的评价和褒扬,忽视不佳结果或作品的评价和表扬。我们说,即使有时出现学生未能完成“任务”或完成的质量很差的情况也是允许的,一方面,如果给予充足的时间也许他们就能完成任务甚至完成得很好;另一方面,学生只要经过了自己的研究探索,做出了努力地尝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失败的经验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经验),这就是一种收获一种成功。因此,要适时的挖掘学生的闪光点,肯定学生的努力,安慰和鼓励学生,克服“乘兴而来,败兴而归”的情绪,勉励学生做出进一步的努力,可能下一次他(们)就会还你一个惊喜,而不能一味表扬先进,忽视“弱势群体”的存在价值。

  四、关于“任务驱动教学”的理念。

  不能把“任务”当作外在的、孤立的静止物,把学习当作教师通过“任务”来“驱使”学生完成任务;从而使“驱动”异化为“驱使”,一种自上而下的、充满压力、控制和权威的“驱动”,学生则处在不断完成一个一个任务的流水线上,“像牛一样被驱赶”,缺乏自主和自我定位的时空感。简言之,学习被误解为应付任务,“任务驱动”异化为“任务的驱动”,一种外在的驱动,而不是学生内在动机的自我驱动,如此又如何来寻求学生主体的解放呢?结果只能是,在尚未消解师生之间的二元对立,又导致了“任务”与学习者的二元对立,甚至于,人成了完成任务的工具,而任务反成了教学的目标。我们需要树立一种新型的任务驱动教学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重新认识:

  一是关于任务的内容:“任务”有其质的规定性,它来源于学习者的学习和生活的真实世界,反映了与学习者相联系的客观世界;也就是说,任务不是凭空捏造的,任务设计要把学习者所学习和生活的真实世界浓缩于任务,使学习者与任务的交互就是学习者与真实世界的交互,而不是站在世界之外来“学习”和“认识”不相关的“任务”。

  二是关于任务的创设,它不是也不应成为教师单方面的工作,而是师生共同的事情,学习者对他所学习和生活的世界有深刻的体会,缺少他们的参与,将影响任务的“真实度”;或者,采用更为开放的任务,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设计自己的任务。

  三是关于学习者与任务和教师的关系:任务作为学习者认识世界的一个窗口,它与学习者紧密相连,学习者在与任务和教师的对话中开展学习;教师是任务的创设者之一,同时通过与学生的平等对话影响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也就是说,他们的关系是平等、和谐的,任务不能凌驾于学生之上,不能成为教师“奴役”学习者、迫使其学习的手段,如果这样做,只会将任务和教师“神化”、“魔化”以至“目标化”,把学习者“奴化”以至“工具化”,使学习者与“任务”的关系相互疏离。

  实施“任务驱动”教学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教师更能够发挥组织、引导、控制以及解答作用,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追求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带给我们的是课堂教学洋溢着的勃勃生机,同时也给我们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我相信,只要我们有充分的课前准备,有优化的教学设计,有活跃的课堂状态,有及时的教学反思,再加上我们信息技术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只要我们努力,大胆地实践,不断地创新,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脚踏实地,认真规范课堂教学,就一定会实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高效、和谐。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3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强调学生要在真实情境中的任务驱动下在探究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自主和协作的环境中在讨论和会话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活动。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动手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已在广大中学信息技术课中使用。实践表明这是在信息技术这门课中相当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此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在这方面我也做了些有益的尝试。

  案例描述一:在初二上学期学生主要学习EXCEL电子表格软件。其中有一节课是《数据的计算与排序》在上周四二年二班的课时我采用的是传统的讲授法也就是打开学生的成绩表后向学生演示如何求总分SUM、求平均分AVERAGE函数。然后学生进行练习教师巡视然后引入排序的操作教师演示学生练习大多数学生能够完成任务。但在课程全部讲完要进行拓展延伸时我让学生通过求总分、平均数函数的方法求最大值MAX、最小值MIN函数时却只有十几名同学完成其他同学却不得其法。周五是二年一班的课因为上节课的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我在接下去的一堂课中想到了任务驱动教学法。所以在给二年一班上课的一开始我就提出一个情境同学们你们刚刚考过了第一次阶段测试你们的班主任老师要为同学们排名次那么你们就帮助老师把你们班同学的成绩排出来好不好那么如何来完成呢同学们就以组为单位看书、讨论来完成任务。完成后请每组派一名代表来进行汇报。接下去学生就自己开始上机操作。当有某位同学完成后我就不止一遍的大声讲×××已经完成了然后这样在我不断的刺激下“驱使”还没有完成的学生去通过各种方法来完成这个“任务”。最后一节课下来全班基本上都学会了数据的计算与排序而且都能够触类旁通的完成其他函数的计算。

  案例描述二:因为在二年一班采用了“任务驱动”教学效果比较好。所以我在一年一班汉字输入这堂课中也采用了任务驱动。我先讲一种汉字输入方式--微软拼音输入法。然后我抛出“任务”叫学生把书翻的第几页把第几段话输入电脑。但是当我去下面巡视的时候却发现很多同学都在玩游戏和聊天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反思分析现在反思起来这两个案例可以说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两个组织对比实验。第一个案例是采用任务驱动和不采用任务驱动的对比实验结果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效果较好。第二个案例是在采用“任务驱动法”但没有营造良好的情境与案例一营造良好的情境形成一组对比结果营造良好情境的“任务驱动”课取得成功。从这两个案例中我深刻的体会到任务驱动法使用的恰当与否是一堂信息技术课能否成功的关键。

  一、在采用“任务驱动”法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合适的任务。

  1、以生活中的情境和学生的需要为任务。

  任务必须吸引学生否则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所以要让学生自觉自主地学习首先要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进入学习的境界。另外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来看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因此在新课导入时创设一个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具有吸引力的情境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学习的兴趣是相当重要的。此外还要在驱动的过程中不断的给学生刺激。有时教师精心设计了任务却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学生反应平平教师常抱怨学生不积极参与。若认真分析与反思往往是任务本身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源于生活和符合个体需要的任务一般都能吸引学生。

  2、任务应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思想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具有个性化特征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任务应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具有拓展性做到因材施教。

  3、任务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教师在设计学习任务时不仅要关注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更要关注如何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有效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在教学中要注意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或融合使信息技术成为支持学生终生学习的`手段还要教育学生负责地使用信息技术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

  二、在采用“任务驱动”教学中应重点关注以下四个方面创设情境、主题活动、自主学习、反馈评价。

  1、创设情境是有效实施任务驱动的基础。

  创设情境指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展开联想发展能力。创设情境可以有多种形式课件渲染式、谈话式、场景式等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情境。

  2、主题活动是有效实施任务驱动的核心。

  主题活动即把学习的内容蕴含在一系列的主题活动中师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从中获得探索新知、自主学习的体验提高学生在获取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积极的参与中得到发展。

  3、自主、合作、探究是有效实施任务驱动的关键。

  好的主题活动需要通过好的学习方式来开展自主、合作与探究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教师提供学习的资源学生通过小组内的交流探讨加深每个人对问题的理解得出小组的学习心得与个人的见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四平八稳的精神。

  4、学习效果评价是有效实施任务驱动的保证。

  评价与反馈是教学过程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活动的收获是对教学过程的总结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充分肯定学生的探究成果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与表扬。这样的评价能够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4

  一、教材分析

  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认识了画图程序,学会了启动和关闭画图,使用矩形、圆角矩形和圆形工具。本课是在上一课的基础上,学会利用画图打开上一课所画的“电脑”图片,学会运用填充工具给图象着色,其中穿插了控制工具栏显示和隐藏的方法,其中“填充工具”的使用也为下一课“前景色”和“背景色”的认识及设置做了准备。“试一试”中的练习也是在上一课的“试一试”的基础上,对打开图片和填充工具的进一步练习。根据以上分析,确定以下本课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进一步认识“画图”的界面;

  ②初步认识文件名;

  ③认识填充工具的作用;

  2、技能目标:

  ①学会工具栏的显示和隐藏;

  ②学会在“画图”中打开图片文件;

  ③学会“填充工具”的使用;

  3、情感目标:

  ①体验电脑画画的简洁性,培养学习电脑的兴趣;

  ②感受“画图”颜色的丰富多彩,热爱生活;

  4、素质目标:陶冶学生审美的情操,提高审美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打开”图片,利用“填充工具”给图形着色。

  难点:对小图形的填色和未封闭图形的填色。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控制平台,若干彩色的JPG画和若干未着色的JPG画。

  五、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导入,学习“打开图片”。

  教师活动:

  今天老师很高兴,因为昨天老师去一班同学的家参观,把一些同学漂亮的房间图片保存在了电脑上,现在想把它们打开来,跟大家一起欣赏,好吗?谁知道画图软件中怎样打开图片?

  (教师打开画图程序,广播全体,“文件”—“打开”,打开一幅彩色的画。)

  再用同样的方法打开第二幅)这两张图片漂亮吗?其实啊,老师已经事先把这些图片存到了我们每位同学的电脑上,下面,就请你们自己照老师刚才的方法去欣赏,好不好?(总共有9幅,请同学们一一欣赏。)

  (教师巡回,个别辅导)

  学生活动:

  (学生欣赏)(学生利用画图打开图片欣赏)

  设计意图:激趣导入,融知识技能的学习于主动的欣赏活动中。

  二、激发兴趣,给相片涂上颜色。

  教师活动:

  刚才欣赏了那么多的漂亮房间的图片,你们喜欢吗?还记得上两节课我们画了什么吗?(教师打开上节课画的电脑。)把我们的电脑和刚才欣赏的图片比一比,哪个更漂亮?为什么?那你现在最想干什么?

  好,这节课我们就来给我们的电脑穿上一件美丽的外衣(板书课题:涂上美丽的颜色)。

  其实,画图软件里给图片涂上颜色还是比较简单,有谁知道用什么工具?下面先请同学们来熟悉一下颜料桶工具的使用方法,请打开“填充练习”文件按要求完成着色。如果有困难的同学可以翻开课本第18页查看有关的说明。

  其中第三和第四幅较难,中途进行讨论。

  好,都会使用颜料桶工具了吗?下面就请打开我们上节课画的电脑,并给它涂上美丽的颜色。(教师巡回,个别指导,并留意和保留一些色彩搭配好的作品和色彩搭配不合理的`作品)

  学生活动:

  (学生打开填充练习,完成上色。学生打开以前保存的电脑,尝试给它涂上颜色。)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想给自己电脑填上颜色的急切愿望,创设情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下一步作品展示评价作准备。

  三、作品展示评析。

  教师活动:

  好都完成得差不多了,下面谁愿意把自己的画拿出来给别人欣赏一下。请大家来评一评,他画得怎么样?(教师指名评论,并要求说说为什么?)

  给图片涂上颜色简单吗?虽然方法很简单,但是我们还是需要用脑子好好想一想:涂怎样的颜色才能让我们的电脑更加漂亮,美观。

  我刚才也画了一下,大家想不想看看老师的画。(将老师的画展示给大家,同时把教师机上“画图”的“工具箱”和“颜料盒”隐藏)谁发现老师的电脑有什么不对劲?谁会帮我把它们找出来?(请一个同学上来操作)我们可以点击查看菜单中工具栏和颜料盒,将它们隐藏,当然也能将它们重新找出来。请大家也试试。

  下面请同学们选择打开森林和河流中的一幅,并进行着色。

  学生活动:

  (学生隐藏工具栏、颜料盒和状态栏,并能将它们重新显示。学生纷纷评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及建议。学生尝试给坦克和楼房着色。)

  设计意图:作品的展示评价是一个重要环节,能让学生在评价、比较中技能得到提高,审美意识得到培养。

  四、扩展训练。

  教师活动:

  有许多同学已经完成了任务,老师还带来了几幅卡通图给大家做着色练习,同学们可以打开电脑中的线条图1-5,给它们也涂上美丽的颜色。

  学生活动:

  学生打开图片,进行涂色。

  设计意图:通过扩展训练,使学生的涂色技能真正得到提高,将教学内容升华,陶冶学生审美的情操,提高审美意识。

  五、课堂小结

  教师活动:

  这节课快要结束了,最后我想问大家: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吗?

  学生活动:学生发言。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发言,来对整节课的教学内容作个总结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5

  能力维度

  教学设计

  所属环境

  智慧学习环境

  微能力点

  C1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

  教学主题

  《气球宝宝排排队》

  学习目标

  1、愿意和同伴一起参加排序活动,体验排序成功的快乐。

  2、能将气球卡片正确地按“ABAB”模式排序。

  3、发现气球排列的特点,感知排序在生活中的运用。

  学习对象

  学龄前儿童——小班

  学习资源

  PPT课件、希沃互动课件

  技术工具及应用策略

  通过互联网查找文本、图片资源以及自己录制的音频,制作有声音的视频,利用希沃平台制作互动练习课件。

  活动流程

  活动过程

  一、出示房间图片,创设新年布置房间,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问题:新年到了,家家户户都在装扮自己的家,这是谁的家装扮得这么漂亮呢?小朋友们,他的家是用什么布置的?

  二、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发现“ABAB”模式排列的特点。显示静止画面,幼儿仔细观察气球,感知气球的形状和颜色。问题:这些气球、彩旗分别是什么颜色的呢?它们的排列是有规律的,你们发现它们是怎样排列的了吗?(引导幼儿回答“按一个红色的气球、一个紫色的气球的顺序排列的”)鼓励幼儿自己说出彩旗是按照什么规律排列的

  三、鼓励幼儿动手操作,练习“ABAB”模式排序。

  1、播放希沃课件按照教师给出的排列规则,幼儿一边排列一边说“我是按照一个x色气球一个x色气球排列的”。

  2、幼儿遵循自己的想法,按照“ABAB”的规律排列气球卡片。

  四、寻找生活中哪些事物是按照“ABAB”模式排列的,比如餐桌食品是按照什么规律排列的呢?

  五、师幼共同收拾材料,教师小结,活动结束。

  教师:气球宝宝们可开心啦,小朋友们都能正确地帮它们排排队。我们下次再邀请气球宝宝们来做客吧!

  学习评价

  在活动的开始时,我创造了一个幼儿想说、敢说、会说的新年主题环境环境,由按照“ABAB”规律装扮房间延伸到日常生活收纳习惯的'养成,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活动中,我运用启发式提问,体验寻找规律的教学方法,给予幼儿想象的空间,激发幼儿想说的兴趣,创造幼儿说的机会,拓展幼儿生活的经验,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同时通过提前录制好的可爱音频来增加幼儿的趣味想象,两只小熊准备新年年货的摆放也是按照“ABAB”规律排列的,我用引导性的语言,激发幼儿对食品摆设探究的欲望,从而让小朋友联系生活实际,寻找生活中“ABAB”规律的食物,同时也让幼儿养成日常收纳的好习惯。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孩子们兴趣非常浓厚,我在组织活动过程中注重孩子们自由发挥想象,并采用不同形式和方法,引导幼儿寻找规律,愿意将自己寻找的规律和食物和大家分享。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参与者、引导者,应多给孩子创造一些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孩子们成为活动的主人,真正的实现“寓教于乐,寓教于生活”这一理念的价值。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6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小学三年级学生,他们对于电脑的运用已较熟练,但对于文字的处理方法仅停留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地步,会而不精,懂而不熟,没有较踏实的态度与能力。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兴趣,端正学习态度,认识其重要性,纠正不良学习习惯。另外,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已了解了标点符号的运用及意义,有了认知基础,因此本课的学习重点在操作技能上。可以利用学科之间的整合,利用知识迁移来让学生通过电脑输入标点促进对相关学科知识的'理解深化。

  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掌握常用中文标点符号的输入方法;

  2.学习其他一些特殊符号的输入方法。

  【技能性目标】

  1.学会使用键盘输入常用的中文标点符号;

  2.学会使用软键盘输入一些其他符号。

  【情感性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热情,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索精神,体验成就感。

  教学重点:

  1.掌握常用中文标点符号的输入;

  2.学习其他一些特殊符号的输入方法。

  教学难点:

  1.掌握中/英文标点符号输入的切换方法;

  2.会使用“软键盘”输入更多的符号。

  设计思想:

  1.情境创设。教学中我力图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我将新教材里出现的两个鼠标宝宝命名为“咪尼”和“咪宝”,通过这两个卡通形象的对话和活动将本课的学习任务紧密地串联在一起,使学生喜学乐学,在“咪尼”、“咪宝”的陪伴下主动探究新知。

  2.教法学法。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任务驱动和演练结合的教学方法。课堂上我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学新知,巩固技能;在重难点教学上,我运用课件形象地演示键位组合和操作步骤,使学生容易观察,便于理解。

  3.练习设计。本课的练习设计迁移融合了语文、英语学科知识,不仅体现了信息技术的工具性,更体现了其人文性、创新性。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学会插入自选图形。

  2、掌握应用多媒体素材的基本方法。

  3、学会制作多媒体幻灯片。

  教学重点:

  插入自选图形,应用多媒体素材的基本方法

  教具准备:

  投影机、幻灯片等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引入:在幻灯片中插入多媒体素材,会使幻灯片内容更加丰富多采。展示相关幻灯片。

  一、插入剪贴画。

  教 师:方法与在WORD中插入剪贴画的'方法一样。

  [动手做]:制作第一张幻灯片。

  师生操作: 选 空白 版式-插入艺术字:骆驼和羊的故事—插入剪贴画—调整画的位置与大小。

  二、插入文本框。

  [动手做]:插入文本框。

  师生操作: 空白 版式——竖排文本框——拖动虚框——输入汉字并做适当调整——设置文本框的背景色。

  三、插入自选图形。

  [动手做]:插入图片和自选图形。

  学生操作:插入——图片——来自文件。 绘图工具栏——自选图形——标注……

  教师指导。

  四、插入声音。

  [动手做]:录制声音。

  学生操作:插入——影片和声音——录制声音

  教师指导。

  教师引导[探究]:插入——影片和声音。

  五、小结:

  教师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 插入自选图形、用多媒体素材的基本方法、制作多媒体幻灯片。

  学生自我评价:[我的收获]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鼠标,知道鼠标由左、右键及滚轮组成。

  2.掌握鼠标的移动、单击、拖曳、双击四种操作方法,并能将这些操作灵活运用于计算机操作中。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紧张刺激的游戏,熟练掌握鼠标的各种操作方法。

  2.通过自主探究和相互间的协作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设计未来小鼠标,激发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各种鼠标操作的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电脑的兴趣。

  2.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鼠标的移动、单击、右击、双击、拖曳的操作。

  教学难点

  鼠标的双击、拖曳操作。

  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了情境导入、任务驱动、演示、讲解、启发等教学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们,这节课老师要带大家去认识一个新朋友,它也是电脑家庭的成员,上一节课时我们还跟他见过面呢!大家看看它是谁?(课件出示:精灵鼠自我介绍)

  2.哦,原来老师带来的新朋友是鼠标啊,小朋友现在可以摸摸你们电脑桌上的鼠标,和这个小朋友亲热亲热。

  3.看来大家都非常喜欢这个新朋友,急切地想了解他,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呢?现在就可以请教精灵鼠,谁来提问?(引导学生提问:鼠标是由几部分组成的?鼠标的操作姿势是怎样的?鼠标有什么作用?等等)

  4.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和小鼠标交朋友,一起去认识它、了解它、使用它,我们来把课题读一读。

  二.任务驱动,自主学习

  (一)鼠标简介

  演示课件

  1、观察鼠标的正面看分类:通常的鼠标有两个键(如图一),也有三个键的(如图二),目前我们最常用的是中间带有滚轮的(如图三)。

  观察你的鼠标,它属于哪一种呢?

  通常我们把这两个键称为什么?

  演示课件

  观察鼠标的背面看分类:按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两种:光电鼠标器和机械鼠标器。

  请同学们观察你的鼠标又属于哪一种呢?

  (二)学习掌握鼠标的姿势

  1.下面请小朋友听听鼠标的自我介绍吧。(课件出示精灵鼠自我介绍2)

  2.听了精灵鼠的介绍后,你们还有什么补充吗?(指名回答:我发现鼠标的左、右键之间还有一个滚轮)

  3.你观察得真仔细,老师告诉大家,这个滚轮是在看网页及各类文档的时候派用场的.。

  4.其实老师早就知道我们班级很多小朋友家里都有电脑,有些小朋友说不定早就在家里跟精灵鼠交上朋友了,谁愿意做小老师,向大家示范一下掌握鼠标的姿势?(指名学生上台演示)

  5.你说得真好,小朋友们听明白了吗?请你拿起你的鼠标吧,不会的小朋友可以请教同学,或者认真看看书上第5页握鼠标姿势这段话。(学生自学拿鼠标)

  6.小朋友,一起拿起鼠标,让老师欣赏一下你们的姿势吧。(师一边看,一边纠正姿势。)

  (三)学习鼠标的操作方法

  1.过渡:小朋友们,你们的姿势都很正确,老师真高兴!现在请大家抬起头来看屏幕。小朋友,你知道吗?鼠标在电脑桌面上的样子是一个小箭头,叫鼠标指针。移动鼠标,小箭头就会跟着动,鼠标就是控制这个小箭头的工具。鼠标的操作方法可多了,下面老师请学习小组讨论:你知道哪些操作鼠标的方法,小朋友们可想想平时在家里是怎么操作鼠标,也可以看看书上第5页介绍的鼠标操作方法。(学习小组展开讨论)

  2.指名简单交流鼠标操作的方法:移动、单击、右击、双击、拖曳

  3.小朋友们,刚才的学习和讨论只是让我们对鼠标有了初步的认识,你们想了解更多关于鼠标的知识吗?现在精灵鼠决定邀请我们到精灵鼠城堡去玩寻宝探秘的游戏了,这些游戏里有很多鼠标的知识,现在我们就去看看吧。

  4.学生动手练习纸牌游戏。

  三、上机操作

  学生用所学知识,打开纸牌游戏进行鼠标操作练习。

  四.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在游戏中掌握了鼠标的使用方法,在讨论中了解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鼠标知识,最让老师高兴的是大家还勇于创新,发明了很多未来的小鼠标,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9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的资源与课程内容的有机结合,为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教师的教育方式提出的新要求,但是新课改实施了多年,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有效教学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信息技术如何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在一起呢?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现状分析

  1.教师缺乏主动应用的积极性

  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的初期,对信息技术手段充满兴趣,但经过一段实践之后感觉用信息技术手段是一种负担,渐渐失去了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兴趣。教师在应用理念上有误区,开始认为在教学中用了就比不用强,用的多就比用的少强,现在认为不用最好,于是教师们还是选择了自己最熟悉最方便的教学方式。

  2.教师欠缺应有的整合能力

  有的教师课件用得过多、过滥,有用没用都要演,课件播放满堂灌。有的课件用得没有重点,一味追求课件的精美度和娱乐性,使课件的播放冲淡了教学的重点,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有的课件用得不适时机,学生正在思考,教师就急于展示课件,造成了课件的展示过程代替了学生的思维过程,这样的应用不但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反而造成了课堂的低效甚至是负效。

  3.教师缺少有效的操作方法

  教师对信息技术整合感到无从下手,是先考虑教学需要还是考虑现有课件呢?备课时先备什么,后备什么,不是很清楚。教师对在教学中信息技术用于什么课型,什么环节,用什么媒体,用到什么程度还没有明确的认识和有效的方法。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有效策略

  1.备课

  (1)分析教材。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小学语文教材体裁广泛、内容丰富,要探索学科教学内容的规律就应该把教材内容进行分类,探索学科内在的逻辑关系。阅读课文可以按体裁分类,也可以按教学内容的字、词、句、段、篇、章分类。如,每个学年在备课时可以依据“全册备课――单元备课――典型备课”的思路来进行备课。

  首先,要通读教材、理解新课程标准,从整体把握教材的教学目的,然后把教材按不同体例进行分类,建立教材之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其次,进行单元备课明确本章节在全册中的地位和作用。再次,选择典型课例,通过对典型课例的分析,确定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研究教学策略、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规律。

  (2)了解学生。探索小学生的认知规律,着力于学生的自身发展。在备课时要研究学生的认知心理和知识基础。小学生的认知大多数是从直接经验中获取的,所以,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多采取,生动、直观的学具、图片和影像进行形象思维训练,随着年级的升高慢慢由形象思维训练向抽象思维训练过度。研究学生的认知基础,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只有针对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才是最有效的教学,才能把未知转化为己知,把不会转化为会,把不能转化为能,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3)了解媒体。了解媒体功能,根据媒体功能进行系统分类。我们可以把现行的媒体根据它们的功能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静态媒体,一类是动态媒体,静态媒体又分为单一功能媒体和多功能媒体,例如单一功能媒体中有板书、挂图等,多功能媒体包括标本、模型等。动态媒体可分为手动媒体和自动媒体,例如手动媒体包括FLASH动画!老式幻灯片等;自动媒体包括电影、唱片、磁带等。不同的媒体有其不同的功能,在不同的教学任务中要发挥着其独特的作用。走出媒体应用过多、过滥的误区,使教学效果更为突出。

  2.上课

  (1)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导入环节的整合。新课导入不但预示着一节课的开始,它更能预示着一节课的成败。恰当的导入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情绪高涨进入角色,愉快接受新知识,而且还能把学生带入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而与文本相应的视频,音乐,图片穿插在导入环节本身就是培养兴趣的有效手段,有效的使用,更能将学生带入文本角色,易化学习过程。有效的导入将激发学生的兴趣,集中注意力。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一堂课的教学效果,甚至将影响学生一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信息技术,作为新生的教学手段,以其独有的新奇性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2)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新授环节的整合。新授环节是教学中的重点环节,它承载着新鲜的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不例外。根据常规的小学语文教学法,新授环节是对课文整体的把握,再细化到具体的品词析句的过程,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传统的教学方法为教师讲授,学生探究,小组学习等。可当学生遇到一篇离生活实际较远的陌生文章时,老师的讲解再生动,学生听起来也只是字面。学生之间的交流也显得无力了,因为他们没有人了解或看到这一事物或景色。不能用原有生活经验带动学生阅读学习的时候,信息技术参与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就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把陌生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经验。

  (3)信息技术在巩固训练环节的整合。小学语文学科是学习祖国语言的应用学科,是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本领的应用学科,为了达到应用,必须通过严格的训练。训练是语文学科教学的特质,巧妙设计巩固训练环节不可小视。传统的教学中,巩固环节真可谓是做到了听、说、读、写。教师不厌其烦的带领学生读,逼迫学生听,一本本的抄写,背诵,还要让学生来说说做以检查"这是应试教学法,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真正能力的提高没有达到,信息技术的到来又一次地改变了这一现状。

  (4)信息技术在拓展延伸环节的整合。在唱好课堂教学重头戏的基础上,由此及彼,灵活运用,拓展能力,沟通生活,培养语文素养,是很重要的。如果说课本的教学是学生基础积累的过程的话,那么拓展与应用则是语文教学的升华。拓展延伸的知识高于文本知识,但却与文本密不可分"对文本的拓展延伸正是以文本知识为基础的升华,是文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沟通桥梁,同时,合理的拓展过程也是学生迁移练习,进一步探索语文知识的启蒙教师。

  总之,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与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整合,发挥网络教学优势,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主阅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的学习能力等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合理地将信息技术整合到小学语文教学中,使小学语文学习活动更加情境化、多样化、综合化,来提高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10

  教学目的:

  1、通过阅读《神话故事》,使学生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激发阅读兴趣。

  2、通过模拟的网上查询,使学生了解上网查询的方法、步骤、好处,初步培养学生网上查询资料、收集信息的能力。

  3、通过学生的操作参与,培养学生的现代化意识、合作意识。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任务

  今天的阅读课有两项内容,1集体阅读,《第四十间宝库》――神话故事。2继续学习网上查询,按要求查询相关资料,并自由上网浏览。

  二、集体阅读

  集体阅读形式同学们非常熟悉,上学期、这学期我们已经阅读过许多内容,如:寓言故事、成语故事、童话故事,科普读物等,那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告诉同学们一个个道理,有的故事还曾深深打动同学们的心。今天,老师再向大家推荐一张光盘《第四十间宝库》-神话故事。里面收集了许多中外神话故事,其中有的故事大家比较熟悉,有的是陌生的。希望通过今天的阅读大家对神话故事有所了解。

  1、谁听过神话故事?

  2、什么是神话故事?

  神话故事是讲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在古代,人们由于受生产力的限制,不能科学地解释大自然中的各种现象,于是就凭自己的主观想象,用拟人手法,编造了许多神话故事,以此来反映对大自然现象的天真解释,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的神话内容是可靠的,有的内容是想象的,并非历史。但历史学家考证,人类远古时代的历史,主要靠神话故事、传说时代流传下来的'。

  4、播放光盘,把故事的名字记在片子上,主人公、故事情节记在心里。

  远古的故事,远古的时代,我们在为人类祖先的大胆想象感到惊叹之余,是不是也存在一点遗憾,人类祖先在大自然面前感到了无奈。时光转瞬,转眼历史过了几千年,人类进入了科技高度发展的时代,今天人们不但能够科学地解释大自然的奥秘,而且还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了灿烂的文明。

  想想远古的神话,再看看眼前的计算机,我们可以感到人类力量伟大,是不是对计算机会增添了几分亲切感。

  三、网上查询资料

  上网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网上收集信息的能力是学习的需要,是生存的需要。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网上查询资料。

  1、说说校园网上怎样查询、浏览?(请一名同学在教师机上操作。)

  (1)敲击IE网络浏览器

  (2)进入三里河三小校园网主页

  (3)主页提供了9个选项,选项进入。

  (4)进入栏目窗口阅读浏览

  (5)资料库中推荐了15个网站

  方法:边讲解,边演示。出示15个网站名称。

  2、同学上网阅读。

  阅读分两步(1)查询资料,按要求填空。(内容附后)

  如果有的同学有困难,希望能与邻近的同学合作,旁边的同学不要拒绝。

  教师随机指导:请第1、2名的学生把查询的过程和结果写在黑板上供大家参考。

  (2)自由选择查询阅览

  记下你最感兴趣的信息,准备向同学推荐

  3、向同学推荐自己收集的信息

  同学们刚才已经查阅了大量的信息,请把你最感兴趣的信息推荐给同学们。

  四、说说今天阅读的收获

  可以说说自己了解了哪些信息,也可以说说自己的感受。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11

  第1课 生活中的信息技术

  [课时]:1节课

  [教学内容]:1、生活中的信息形式,信息的重要性;

  2、信息的发展,信息道德。

  [教学目标]:1、了解生活中的信息,认识信息的重要性,树立信息意识,培养信息道德。

  2、了解信息的重要处理工具——计算机;

  3、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以及自主探索能力与相互学习的能力;让学生感受信息技术课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点]:信息的概念,认识信息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信息的概念,信息道德。

  [教学准备]:普通教室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是我们第一次接触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有人知道什么是信息技术吗?

  指导学生回答,情感激励;

  二、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运用

  活动1:信息技术就在我们身边,请同学们好好想想,身边都有哪些信息技术,并说也信息技术起到的作用。将学生按两组为一队,分为A、B两队,两队轮流说出身边的信息技术,无法及时接上的队输。

  师:通过刚才的游戏,大家应该不再对信息技术感到陌生了,其实信息技术就在我们的身边。并且在日常生活以外的各个领域,信息技术也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通讯卫星、侦查飞机、机器人、通讯兵、雷达等等。我们每天看新闻的时候都会听到天气预报,这是科学家利用电脑对气象卫星传回的数据进行分析的结果。

  三、信息道德

  师:在所有的信息技术中,大家最熟悉的`可能就是互联网了。互联网上有各种各样的信息。其中有假的信息,也有真的信息;有对我们好的信息,也有对我们来说不好的信息。那面对这么多的信息,我们必须要养成良好的信息道德,才能充分利用网络上有利的信息,并用去除不利的信息。

  活动2:通过老师口述“小明的一天”的故事,请同学们认真听,并且当听到一些你认为不正确的行为时,喊“停”,并请同学告诉老师,小明的那些行为是不对的。

  小明的一天:今天轮到小明的班级上电脑课了,小明兴高采烈地来到了电脑室的门口,可是发现自己今天忘了带鞋套,可是小明又不想脱鞋子,就趁老师不注意,偷偷溜进了教室。打开电脑后,小明看到了一个名为“日记”的文件,小明就打开来看,原来这是上一节课,其他班级的同学写的日记。后来,小明看到电脑的桌面上有很多文件,他觉得这样看起来桌面很乱,他就自作主张地删除了桌面上的一些文件。下课后,小明为了快点去玩,没有并闭计算机,就离开了教室。

  师生共同总结基本的信息规范和信息道德。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12

  一、教学目标

  1.能说出常见的文件类型,学会新建文件或文件夹,并会重命名文件或文件夹。

  2.通过小组合作与探究新建文件或文件夹,增强小组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在学习新建文件或文件夹的同时,养成整理文件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新建文件或文件夹,并会对其重命名,并认识常见的文件类型。

  【难点】熟练对文件或文件夹进行新建及重命名。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上节课学习了如何查看文件的存放位置后,有同学给老师反映,说自己电脑里“我的资料”文件夹里存放的文件很乱,各种文件都有,你们的电脑里存放的文件是不是也很乱呢?”

  学生打开找到文件后发现有些凌乱,纷纷点头。

  教师:“其实,我们可以给电脑里的文件建一个房子,给它一个“家”,将不同的文件分别放进他们自己的家里,就可以整理我们的文件了。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新课《我给文件建新家》。”

  ——引入新课——我给文件建新家。

  (二)新课讲授

  任务一:认识常见文件类型

  教师提问引导“同学们,电脑中存放的文件很多种类型,你知道或者见过的类型有什么呢?能举例说明吗?”

  学生思考回答,“有音乐、有动画片、还有照片等”,教师继续提问:“同学们是怎样区别文件类型的呢?能否通过文件名就可以直接分辨出不同的文件类型呢?”引导学生按照步骤打开“我的资料”中的文档,并且要求将同类文档排在一起。学生操作后,通过观察文件名,发现文件后缀名是不同的,进一步引导学生总结将同类文档排在一起的步骤:

  1.打开“我的资料”窗口。依次双击桌面上“我的电脑”图标→“D盘”→“我的资料”图标,打开“我的资料”窗口;

  2.同类文件排一起。单击文件夹中的“类型”排序,使同一类型的文件排在一起。

  根据文件后缀名不同,文件类型不同填写教材中每种文件类型的个数,向同桌展示自己填写的表格。

  任务二:新建文件夹

  “同学们,为了更好的.管理文件,我们可以把相同的文件放到一个文件夹中。比如老师要将所有图片类型的文件放在一个名为“图像”的文件夹中,具体如何操作呢?”

  学生思考回答“新建一个文件夹”,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师生共同总结新建文件夹的步骤:

  1.确定建立位置。依次双击桌面上“我的电脑”→“D盘”→“我的资料”窗口,以便在此新建文件夹。

  2.创建文件夹。鼠标左键单击菜单栏“文件”→“新建”→“文件夹”来新建文件夹。

  3.输入文件夹名称。输入“图像”作为新建文件夹的名称,并按回车键确认。

  4.新建完成后,将所有图片类型的文件移动到文件夹中。

  思考:新建文件夹还有其他的操作方式吗?(快捷键、右键)

  任务三:文件重命名

  现在我们新建了名为“图像”的文件夹,可是现在老师想将这个文件名修改为“音乐”,同学们有什么办法呢?引导学生以信息小组为单位自主讨论学习,让学生代表分享学习成果并进行演示,师生共同总结出文件重命名的步骤:

  1.打开快捷菜单。鼠标右击文件打开快捷菜单,选择“重命名”命令。

  2.输入新的名称。输入新的文件名后,按回车键确认。

  思考:文件重命名还有其他操作方式吗?(快捷键:F2)

  (三)巩固提高

  请同学将“我的资料”文件夹中的文件按照文件类型分门别类放好,派小组代表上台展示操作过程,对于熟练操作的同学予以表扬,对于操作有问题的学生及时给予帮助。

  (四)小结作业

  小结:总结今天学习的知识和收获。

  作业:上网查阅资料,除了本节课学习的文件类型,还有那些文件类型?下节课分享交流。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13

  能力维度

  教学设计

  所属环境

  多媒体教学环境

  微能力点

  A3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

  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的课堂教学

  课题名称

  《地球的结构》

  主要内容

  本课在本单元的定位是桥梁与纽带,主要承载着两个任务:一是对第1课学习内容的延续,进一步对地球的内部构造进行学习,包括地球的结构、地壳的组成、地壳的运动等,丰富和完善对地球整体认识。二是为第3、4两课学习地震、火山喷发形成原因奠定知识基础,知道地球内部是运动的。最后安排一个制作地球模型的活动,增强学生对地球结构的感知,进一步激发兴趣与培养实践能力。

  学生对于地球内部结构并不是一无所知,知道地球内部有炽热的岩浆,有时会冲出地表,形成火山喷发。但对于组成地球结构的三个圈层缺乏深入的了解,更没有认识到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会引起地形地貌的变化。学生对地壳由岩石组成有所了解,但具体到岩石的分类就不是很清楚。本节课将带领学生一起探索未知的学习内容。

  本课的'学习中,学生将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认识地壳的组成,了解地壳运动,并通过制作“地球结构的模型”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的结构。本课的学习为后面进一步研究地震和火山喷发奠定了知识基础。

  教学对象

  五年级

  教学重点

  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壳在不断地运动着;组成地壳的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学习难点

  制作地球模型的活动,增强学生对地球结构的感知。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14

  课题:

第十章第二节演示文稿的编辑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1.掌握调整幻灯片的顺序及删除幻灯片的一般方法;

  2.2.掌握改变幻灯片背景的方法;

  3.3.理解母版的作用,学会通过使用“幻灯片母版”调整整个演示文稿的风格,如:向每页幻灯片中添加标识型的文字或图标。

  二、能力目标:

  1.1.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2.提高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

  3.3.锻炼学生自主开发软件功能的能力。

  三、发展目标:

  1.1.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2.2.培养思维的变通性和精密性;

  3.3.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个性。

  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幻灯片母版的使用;

  二、难点:

  1.1.给幻灯片设置脱离母版控制的。背景;

  2.2.幻灯片母版的使用。

  教学模式:“自学→质疑→指导”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启发式、练习法、演示法。

  教学媒体:信息技术网络教室、辅助教学软件。

  课前准备:通过多媒体教学网,将“课前任务。chm”、“练习。ppt”、3个任务文件及“图标。jpg”传给每个学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前任务:

  (1)映射网络驱动器;

  (2)打开download文件夹中的“练习。ppt”;

  (3)在第1页幻灯片上围绕学校“体育节”设计宣传海报;

  要求:版面布局合理、美观;文字简练,有号召力

  (4)存盘

  学生活动:复习、实践,完成课前任务;

  教师活动:巡视、答疑;

  教师提示:通过设计“体育节”宣传海报,希望帮助同学们回忆起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在此基础上,今天我们来学习演示文稿的编辑,主要内容请阅读演示文稿“练习。ppt”第二张幻灯片的内容。

  二、新课

  任务一

  (1)交换第1页与第2页幻灯片的次序;

  (2)删除第4页幻灯片。

  学生活动:思考、实践,完成任务一;

  教师活动:巡视、答疑;

  师生共同小结:明确至少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明确几种常用视图及其转换。

  教师质疑:展示一张学生设计制作的“体育节”宣传海报,给以肯定评价;同时提出:该页幻灯片的背景与内容不协调。

  任务二

  (1)为“体育节”宣传海报这页幻灯片,设计与内容更相配,且与其他页不同的背景;

  (2)存盘。

  学生活动:思考、实践,完成任务二;

  教师活动:巡视、答疑,发现典型问题;

  师生共同小结:明确解决问题的关键为“忽略母版的背景图形”。

  教师提示:给幻灯片设置背景时,第一次提到了“母版”,其实它早就在帮我们了。下面我们来体会一下。

  任务三

  将download文件夹中的“图标。jpg”,添加到“幻灯片母版”上;然后,观察各页幻灯片的变化情况。

  学生活动:思考、实践,完成任务三;

  教师活动:巡视、答疑;

  教师质疑:通过实践,我们看到“幻灯片母版”的变化会影响到各页幻灯片;请讨论,利用“母版”的这个作用,我们可以做什么?

  学生活动:讨论、思考、实践;

  教师活动:巡视、答疑,发现答案和典型作品。

  师生共同小结:利用母版可以调整整个演示文稿的风格,如:

  (1)可以改变“幻灯片自动版式”中标题及文本的样式;

  (2)可以一次性向各页幻灯片中添加标志性图形和文字;

  (3)可以设计个人风格的模板。

  三、总结:本节要点(幻灯片)

  四、作业:试着向演示文稿中添加其他类型的对象,如表格、电影、声音等,丰富你的演示文稿。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15

  一、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是河北教育出版社、河北教育音像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信息技术1》教材中的第十一节,本节在课本的基础上,为了适应每年一度的中小学电脑作品制作活动大赛,将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上升为制作电子报刊。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和处理,以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电子报刊为教学活动的主线,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将PPT软件的学习贯穿在整个教学中,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制作出有主题、展现个性的电子报刊,让学生学以致用。

  2、学情分析

  因我校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操作技能差的学生仅限于了解PPT基本操作;而操作技能好的学生,对幻灯片的制作技术已应用得比较熟练。但使用PPT软件设计编排电子报刊,充分展示一个主题思想,对所有学生来说还有一定的难度。初中学生要有独立学习的能力,能够高效地应用信息技术,掌握信息的获取、检索、表达和交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针对学生实际情况,依据大纲及教材要求,本着知识教学与能力教学相结合的原则,特拟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设计思路

  1、体现教学内容的适用性

  根据这学期的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本学科知识进行了综合处理与应用,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制作出符合活动大赛要求的电子报刊。

  2、体现学习方式的开放性

  在教学活动中,以“多媒体演示文稿电子报刊”的制作展开教学,明确学习任务,坚持“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原则。学生从自拟题目、自由获取网络资源、系统的加工素材到自由创作,在实践与探索中学习和接受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无一不体现了学习方式的开放性。

  3、体现评价量规的激励性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从思想性、创造性、艺术性、技术性等方面获得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能够产生成就感和进取心,并转化为学习的内驱力,激励学生不断探索,协作分享,从而为逐步培养“学习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够在教师所提供的资源中筛选出与主题一致的素材,会灵活应用搜索引擎的相关知识,查找自己所需要的素材,并能够将搜集的资源进行文件分类存放与管理。

  (2)熟练掌握制作多媒体作品的一般方法,尤其是插入文本框、图片、艺术字、音频、视频文件等方法,让多媒体作品图文并茂,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使电子报刊的形式更加优美,彰显独特的个性。

  (4)通过“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设计、制作电子报刊的一般流程,能够应用PPT软件,制作一份介绍历史名人的完整电子报刊。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加工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规划能力、创新能力及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在体验成功完成作品的喜悦感的同时,树立了自信心。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精神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综合素养。

  4、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制作多媒体作品的一般方法,尤其是如何插入图片、艺术字、音频、视频等。

  5、教学难点

  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快捷而准确地搜索信息,查找自己所需要的素材与资源,制作出有主题、展现个性的电子报刊。

  四、教学准备

  组建局域网的计算机房共享网络资源,教师教学课件,用联想电子网络教室辅助教学,外接Internet。机房配备用来存储学生作品和素材的服务器,安排信息能力强和弱的学生坐在邻近的两台机子上,以便小组讨论顺利进行。

  五、教学策略

  本次教学的流程可归纳为5个步骤:

  收集整理素材—探究制作作品—美化修饰版面—自评互评作品—优秀成果展示。

  本教学活动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采取“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确定协作学习的内容,通过创设情境,围绕“多媒体演示文稿制作”这一任务,把各教学目标和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室系统展开经典范例教学,学生采取自主探索、协作学习的方式完成电子报刊的制作,教师实时监控学生的协作学习情况,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地学习,体现了师生互动、全员参与的课改理念。并采取自评和互评的方式,让学生交流学习心得与体会,使课堂生动、有趣、高效地进行。

  六、教学过程

  1、情境激趣,引入新课

  展示学生市级获奖多媒体演示文稿电子报刊作品

  (设计意图:通过作品展示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和制作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观看作品后,对于如何制作出优秀的电子报刊作品各抒己见。

  教师归纳总结:电子报刊一般包括封面、封底、目录以及内容版面几个要素,自选主题电子报刊要求内容健康、积极向上、题材新颖、富有时代个性特征等。报刊编排的特点:一个完整的版面往往由很多文字和图片组成,应该注意文字与图片的相互联系,恰当地运用图片、文本框、音频、视频等操作技巧,安排好它们的.位置,做到界限分明、层次清楚。

  (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设计、制作电子报刊的一般流程及注意事项。)

  2、构思主题,动手操作

  任务一:规划主题,准备素材

  (1)规划主题

  围绕“历史上的名人”主题做出规划,如:介绍哪位名人,使用什么素材,采取什么表现手法,达到怎样的效果。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规划能力、创新能力,有助于顺利设计出独特的电子报刊。)

  (2)建立存放素材的文件夹

  按照每年一度的中小学电脑作品制作活动大赛的要求,引导学生对资料和作品进行分类、分级管理

  (设计意图:能够将搜集的资源进行文件分类存放与管理,提高学生的规划能力。)

  (3)搜集、整理资料

  各组成员根据选定的主题,在局域网中,从教师的共享文件夹中选择自己所需的资料;或通过开放的Internet网搜集相关资源。将搜集到的素材筛选后分类存放,并存放到相应的文件夹管理。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加工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能够在教师所提供的资源中筛选出与主题一致的素材,会灵活应用搜索引擎的相关知识,查找自己所需要的素材。)

  任务二:自主探索,完成雏形

  再次展示经典电子报刊

  (设计意图:两次展示的作品形式不同,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并引入下一环节知识点的讲解。)

  教师通过联想电子网络教室演示:在PPT中添加文字(文本框)、图片(剪贴画、来自文件图片、艺术字、自选图形)、音频、视频媒体文件等。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室演示,指引学生熟练掌握制作多媒体作品的一般方法。)

  学生根据自定的主题完成封面、封底、目录以及内容版面的制作,在实践中摸索、体验。该环节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设计,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发现问题,及时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答疑解难,对难度较大的小组进行演示指导,实行分层教学。总结各组在操作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对于一些共性问题,要通过网络教室全班进行交流完成。

  (设计意图:让多媒体作品图文并茂、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精神、创新思维能力及小组合作交流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师生互动全员参与的课改理念。)

  任务三:修饰版面,美化作品

  综合运用PPT软件的基本操作技巧,为电子报刊的框架添砖加瓦,对各个版面进行设计。一个完整的版面往往由很多文字和图片组成,应该注意文字与图片的相互联系,安排好它们的位置,做到界限分明、层次清楚,并恰当地运用背景图片、自定义动画、超链接等,使作品彰显独特的个性。

  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将巡回指导,及时解决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障碍。

  (设计意图:使学生根据主题的不同特点,创造优美的形式,形成特定的风格,在体验成功完成作品喜悦感的同时树立自信心。)

  3、活动评价,提升自我

  (1)自评

  完成电子报刊制作后,学生根据教师自制的电子报刊评价量规表进行自评,学生对照电子报刊评价量规表,在自评的基础上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进一步修改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活动,意在引导学生综合所学知识反思自己的制作,包括信息技术技能、审美能力以及对作品的理解等方面。)

  (2)互评

  各小组将作品共享,由同学互相访问,对作品进行评价,找出每个作品的优点,对不足的地方给出适当的改进意见。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展示自己的作品和评价别人作品的过程中学会欣赏别人,获得成功后的愉悦,使自己的情感态度健康发展,同时也使他们在评价与被评价中逐步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

  (3)教师点评

  推广、展示优秀作品,对学生进行鼓励。

  (设计意图:作品的展示与肯定,有利于学生吸取别人的优点、看到自己的不足,便于今后作品的改进与完善。)

  七、结束语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优秀电子报刊作品的展示,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直观演示教学法,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愿意去学、去听。在制作作品过程中,学生采取自主探索、协作学习的方式完成电子报刊的制作,进一步巩固知识。通过自评、互评环节,使学生树立自信心,体验成功完成作品的喜悦感,达到了从知识与技能到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的转化。

  本节课任务较繁重,让学生用一节课时间完成从搜集、整理素材到优秀成果展示的时间较紧。为使学生制作出更优秀的作品,可适当延长制作时间。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设计08-17

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模板07-14

流程设计教学设计12-09

信息技术教学的心得06-09

信息技术教学总结11-15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04-25

信息技术教学总结03-25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04-02

教学设计01-14